木构件整体移建

合集下载

建筑物整体移位施工工法范文(二篇)

建筑物整体移位施工工法范文(二篇)

建筑物整体移位施工工法范文一、引言建筑物整体移位施工工法是一种工程技术,通过对建筑物进行拆除、移位和重建等一系列操作,实现对建筑物位置的改变。

本文将详细介绍建筑物整体移位施工工法的步骤和注意事项,以及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二、施工准备1. 资源准备:准备好足够数量的移位设备和机械设备,包括移位浮筒、液压顶升机、起重机等。

2. 材料准备:准备好适合移位的建筑材料,如钢材、混凝土等,并确保材料的质量和数量满足施工需求。

3. 施工方案设计:根据具体的建筑物特点和要求,设计出合理的整体移位方案,包括施工步骤、使用的设备和材料、施工时间等。

三、施工步骤1. 拆除工作:(1) 拆除建筑物外部附属物,如外墙、顶棚等。

(2) 拆除建筑物内部设施,如地板、隔墙等。

(3) 拆除建筑物的主体结构,如柱子、梁等。

2. 准备工作:(1) 清理施工现场,确保没有杂物和障碍物。

(2) 检查移位设备和机械设备的运行状态,确保正常使用。

(3) 检查建筑物的基础结构,确保稳定和安全。

3. 移位工作:(1) 将移位浮筒放置在建筑物下方。

(2) 使用液压顶升机将建筑物顶部与浮筒连接。

(3) 通过液压顶升机逐步抬升建筑物,并将其移动到目标位置。

(4) 在目标位置下放置移位浮筒,并将建筑物放置在浮筒上。

(5) 逆序操作,将建筑物逐步下放至移位浮筒之上。

(6) 移除液压顶升机和移位浮筒,完成整体移位。

四、注意事项1. 安全第一:施工过程中要始终关注安全问题,确保工人和设备的安全。

应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如围栏、安全带等。

2. 施工计划:制定合理的施工计划,严格控制施工时间,确保施工进度。

3. 设备监控:对移位设备和机械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避免设备故障导致施工延误。

4. 质量控制: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施工方案和相关要求进行操作,确保施工质量和工程安全。

5. 施工组织:合理组织施工人员和设备,确保施工过程的有序进行。

6. 环境保护:在施工过程中,要注意保护环境,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建筑物整体移位施工工法(正式版)

建筑物整体移位施工工法(正式版)

文件编号:TP-AR-L2063In Terms Of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It Is Necessary To Form A Certain Guiding And Planning Executable Plan, So As To Help Decision-Makers To Carry Out Better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示范文本)编订:_______________审核:____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____建筑物整体移位施工工法(正式版)建筑物整体移位施工工法(正式版)使用注意:该安全管理资料可用在组织/机构/单位管理上,形成一定的具有指导性,规划性的可执行计划,从而实现多角度地帮助决策人员进行更好的生产与管理。

材料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改,请在使用时认真阅读。

近年来,建筑整体移位技术得到迅速发展,根据建筑物周围条件与规划要求,在一定范围内实施整体移位,使其得以保留,取得理想的效果,其经济效益十分明显。

建筑物整体移位涉及地基基础、钢结构、混凝土结构、砖木结构等领域,它采用托换技术,将上部结构与基础分离,安装行走机构、施加动力后达到水平移位。

安装顶升机构达到垂直移位并使倾斜得到调整。

利用液压推进系统,提高了水平移位速度,提高了工效,为建筑物整体移位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了条件。

1 特点(1)建(构)筑物不需拆除,保持其上部结构原状,保留或恢复其使用功能。

(2)在整体水平移位中,应用组合式下走道板及活动反力支座能灵活拆装,重复利用;在需转向移位时,可进行局部换向操作,做到安全可靠,方便换向。

(3)采用液压推进系统及组合式下走道板,可有效地提高工效,缩短工期,降低工程费用。

2 适用范围适用于具有使用价值或保留价值,但因各种原因需全部或局部拆除;因平面位置不妥,需规划调整的建(构)筑物:(1)一般工业与发用建筑,其层数为多层,其结构形式可抱括钢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砖木结构、石结构等;(2)其他构筑物;(3)古建筑与特殊建筑。

建筑物整体移位施工工法

建筑物整体移位施工工法

建筑物整体移位施工工法是一种针对现有建筑物进行移位的施工方法,旨在将建筑物整体移动到新的位置,以适应不同的环境要求或者满足其他需要。

这种施工工法通常适用于需要保留原有建筑物结构和外观的情况下进行位置调整的项目。

整体移位施工的过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施工准备:在开始移位施工之前,需要对原有建筑物进行详细的勘测和评估,以确定整体移位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同时,还需要进行必要的结构强化和加固工作,以确保建筑物在移位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 地基处理:为了保证建筑物移位后的稳定性,需要对接收建筑物的新位置进行土地处理工作。

这包括地基加固、土地平整和调整等工作,以确保新基础能够承受建筑物的重量和负荷。

3. 施工分析:在开始移位施工之前,需要进行详细的施工分析和计划编制。

这包括确定移位方向和距离、确定搬运工具和设备、制定移位路径和操作步骤等。

同时,还需要进行相关工作的安全评估和风险控制,以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4. 搬运设备:在进行建筑物移位施工时,通常需要使用特殊的搬运设备和工具。

这包括起重机、液压千斤顶、滑轮组等,通过这些设备来提供足够的力量和支撑,实现建筑物的平移和调整。

5. 施工过程:在开始实施移位施工时,需要按照预先制定的计划和程序进行操作。

这包括先将建筑物和地基分离,然后通过搬运设备将建筑物缓慢移动到新位置,并将其重新与地基连接起来。

在移位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移动速度和位移量,以避免施工事故和结构破坏。

6. 结束工作:在建筑物移位完成后,需要进行相关的检查和测试工作,以确保建筑物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同时,还需要进行必要的修补和整理工作,以使建筑物完全适应新位置的环境需求。

整体移位施工工法的优点在于能够保留原有建筑物的结构和外观,同时满足新位置的需求,避免了拆除和重建的成本和时间延误。

然而,整体移位工程的施工风险较大,需要进行详尽的工程分析和风险评估,并且需要特殊的搬运设备和工具来完成施工。

木构件整体移建详解

木构件整体移建详解

4.16 木构架整体移建4.16.1 本条适用于木构架整体较好,榫卯尚好,结构较复杂的文物建筑的移建工程的施工与验收。

4.16.2 木构架的整体移位工程应符合下列规定:1 应对原结构进行详细测量,并绘制测绘图。

测绘图应能详实的反映该木构架的各部尺寸、法式、构造做法;2 应按移建设计的要求做好移位新址的基础;3 应拆除原所有瓦作工程,应拆除松动的木基层,加固松动木构件及结构节点;4 应对木柱下端沿纵、横两个方向设水平夹板,将每个柱夹牢。

夹板厚度不应小于50mm,夹板底与柱端底面平齐。

在进深、开间方向设斜撑,固定木构架,使构架前、后、左、右、上、下联成牢固的整体;5 应沿木柱纵轴线或横轴线在夹板下面设道轨、道轨与夹板之间应放置滚杆,以千斤顶或手拉葫芦等工具为滑动力,移至新址基础上;6 移建木构架的修缮应按本规范第4.20 节的规定执行;7 整体移建工程木构架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应符合表4.16.2 的规定:表4.16.2整体移建工程木构架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4.17 木构架升高4.17.1 本节适用于在建筑原位置,整体升高木构架工程的施工与验收。

4.17.2 升高木构架必须符合下列规定。

1 对升高木构架应进行全面检查,对危险节点和构件应先行加固;2 应拆除原屋面全部瓦作,并将与墙体相联结的柱、梁、枋(夹底)等构件应与墙体脱离;3 应沿柱的纵、横轴线,应用水平杆联结各柱根部。

柱、梁之间应用斜杆联结,使木构架联结成牢固的整体;4 应在柱与梁联结的节点处,在梁底位置立一根或数根牮杆,在牮杆底设千斤顶。

千斤顶的总数不应少于落地柱的总数。

千斤顶底部应垫木板、木板的厚度不应小于50mm,宽度不应小于200mm,长度不应小于500mm。

木板应放置平服,板底地基应稳固。

千斤顶的上升速度应一致;5 升高后的木构架修缮应按本规范第4.20 节的规定执行;6 升高、校正、修缮后的木构架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应符合本规范第4.20 节表4.20.7 的规定。

建筑整体迁移施工组织方案

建筑整体迁移施工组织方案

建筑整体迁移施工组织方案
建筑整体迁移施工组织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确定整体迁移施工的时机和范围。

根据工程进度和合同规定等因素,确定整体迁移的施工时机,同时确定整体迁移的范围,包括建筑物内的设备、管线等。

二、编制整体迁移施工计划。

根据整体迁移的范围和施工时机,编制详细的施工计划,包括迁移的顺序、时间安排、资源配置等。

三、制定整体迁移过程的安全措施。

在整体迁移过程中,应制定详细的安全措施,包括对施工区域进行封闭、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安排专人负责安全管理等。

四、组织迁移队伍和调配施工资源。

根据施工计划,组织迁移队伍,并及时调配施工所需的物资、设备等资源,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

五、设立应急预案和演练。

在整体迁移施工过程中,应设立应急预案,包括应急疏散路线、应急救援队伍等,并进行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响应能力。

六、监督和检查施工质量。

在整体迁移施工过程中,应设立专门的监督和检查机构,对施工过程进行监督和检查,提高施工质量。

七、与相关部门和单位保持沟通和协调。

在整体迁移施工过程中,应与相关部门和单位保持沟通和协调,及时解决问题,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

总结来说,建筑整体迁移施工组织方案包括确定时机和范围、编制施工计划、制定安全措施、组织队伍和调配资源、设立应急预案和演练、监督和检查施工质量、保持沟通和协调等方面。

通过合理的组织和管理,可以确保整体迁移施工的顺利进行,提高工程的质量和效率。

建筑整体移动们案例

建筑整体移动们案例

建筑整体移动们案例
建筑整体移动们案例:
整体平移施工,在准备工作就绪后,方可开始移位。

横向移动时,楼体两侧设10个推动点(北5个牵,南5个推),每个推动点安放一台千斤顶。

平移过程时前、后操作人员要有专人指挥,并设总指挥,使前后操作人员动作协调一致。

纵向移动时,楼体两侧设14个推动点,行走过程要设专人指挥。

因就位新址与原其他厂房相邻,要设专人观察。

楼体平移过程设有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方向及速度的控制,并对楼体的垂直度进行观测,以保证结构的安全。

楼体就位后的连接,楼体就位后,在各支点处及上、下滑道梁之间浇灌细石混凝土,将上、下滑道梁连成整体使其能够共同受力。

经检查,未发现结构构件有破坏的现象,平移工程顺利竣工。

该建筑平移工程为业主节约了大量资金,节约工期10个月,充分显示出建筑物平移技术在城市改造过程中的重要地位,省时、增效。

结语,通过该建筑物整体移动施工,技术得到改进,为砖柱承重结构的移位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而且将整体滑道改为滑点,节约了大量的型钢,节省了资金。

由于就位基础比原基础改善,现业主将楼体又增高一层,作为商业网点营业,业主取得了十分可观的利润。

竣工后一年的沉降观测,未发现不均匀沉降。

工程受到了业主的好评。

历史建筑整体平移施工

历史建筑整体平移施工

历史建筑整体平移施工导言建筑物整体平移是指在保证房屋整体性和可用性不变的前提下,将其从原址移位到新址,包括纵向、横向移动,转向或者移动转向。

建筑物的整体移位是一项技术要求较高,具有一定风险的施工方法,要求通过移位和转动,不仅使移位后的建筑物满足城市规划和市政方面的要求,而且不能对建筑物的结构造成损坏。

建筑物整体平移是将大楼托换到一个托架上,这个托架下部有滚轴,滚轴下部有轨道,然后将建筑物与基础切断,这样建筑物就形成了一个可移动体,最后用牵引设备将其移动到固定的新基础上。

工程概况某大楼共6层,总高22m,占地面积超过1300㎡,建筑面积达7000㎡,总重约1.2万t。

该建筑始建于1935年,1999年被列为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

近年来,为了配合建设需要,经过多次的方案讨论、审批,最终决定对该建筑实施平移(图1)。

图1 大楼全景建筑物整体平移的主要优点(1)通过对建筑物的移位,以适应新的城市规划和使用要求。

(2)建筑物的移位所发生的费用,只占拆除重建费用的1/4~1/3,节省了工程造价。

(3)利于保护有价值的文物建筑和近代优秀建筑、古建筑及文化遗产。

(4)移位工程的工期短,而拆除和新建工程至少需要1或2年时间。

(5)拆除建筑物会产生大量建筑垃圾,一拆一建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移位工程符合绿色低碳要求。

(6)建筑物移位时,楼内居民或办公人员可不搬出,只是在移位的短暂时间内做些暂时的安置,比拆建节省了大批的临时安置费用等。

主要施工步骤在新址位置,已建好了约1300多㎡的基础,包括2层地下室黄先将大楼向西平移5.388m,再向北平移33.258m,最后逆时针旋转1°使建筑物的所有柱和桩基都能完全对接。

(1)由于该建筑是框架结构,主要靠48根框架柱支撑。

首先应将柱和墙体托起,然后在墙体和柱下方建托盘梁,将建筑整体托起;同时,在原地基的上方建底盘梁,以确保移动时的地基足够结实,从而保证建筑物不变形黄在底盘梁和托盘梁之间,则采用324个千斤顶将建筑托起来,之后再将建筑物的基础切断(图2)。

建筑物整体移位施工工法

建筑物整体移位施工工法

建筑物整体移位施工工法建筑物整体移位是指将现有建筑物整体搬迁到新的位置,通常是为了满足城市规划、改善交通设施或进行城市更新等需求。

这种工法已经在很多国家得到广泛应用,因为它不仅可以减少建筑物的拆除和重建工作量,还能保留历史建筑和节约资源。

整体移位施工工法有以下几个主要步骤:1、工程前期准备:了解建筑物的结构和状况,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

同时需进行相关审批,包括土地及建筑物所有权转移的手续等。

2、基础处理:整体移位需要为建筑物的新位置进行基础处理,以确保移位后的建筑物能够安全稳定地使用。

可以采取加固土地基础、修建新基础或进行其他土建工程。

3、结构支撑:在建筑物底部安装临时的支撑框架,通常由钢构架组成。

支撑框架要能够承受建筑物的重量,并保持水平稳定。

4、分层分段:将建筑物分层或分段拆解,以便进行整体移位。

拆解过程需要非常谨慎,以免对建筑物结构产生不可逆转的损坏。

5、移位:使用专用的推移设备将建筑物移至新位置。

推移设备通常有液压式和机械式两种,具体选择根据建筑物的重量和大小决定。

6、重建与整修:移位后,重新组装建筑物的各个部分,并进行必要的整修和装饰。

这一步骤需要借助专业的施工队伍和相关设备。

整体移位施工工法的优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节约资源:整体移位施工可以避免建筑物的拆除,减少对原有建筑物和周围环境的破坏,节约了各种材料和能源。

2、保护历史建筑:许多建筑物具有历史和文化价值,整体移位可以将它们保留下来,减少文化遗产的丧失。

3、节约成本:整体移位施工可以大大减少建筑物的拆除费用和重建费用,尤其对于大型建筑物来说,成本效益更为显著。

4、缩短工期:相比于重建,整体移位施工工期更为短暂。

因为只需要将建筑物从原位置移动到新位置,并进行相应的修复和装饰工作。

但整体移位施工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限制:1、技术要求高:整体移位需要对建筑物的结构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设计,需要掌握专业的推移设备操作技术和施工工艺。

2、工程风险较高:整体移位过程中,建筑物的结构和外观容易受到影响。

古构筑物整体平移施工工法

古构筑物整体平移施工工法

古构筑物整体平移施工工法古构筑物整体平移施工工法一、前言古构筑物整体平移施工工法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古代建筑保护与修复的施工技术。

通过整体平移的方式,可以有效地保护古构筑物的完整性和原始风貌,并解决其在现代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的挑战和威胁。

二、工法特点古构筑物整体平移施工工法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整体性:将原建筑物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平移,能够保持建筑物原有的空间结构和美学特点,避免了破坏和改变原有建筑的可能。

2. 精确性:采用先进的定位技术和设备,可以实现毫米级的精确定位,保证平移后的建筑物与原位置的准确对应。

3. 可逆性:整体平移施工工法不会对建筑物造成永久性的损害,可以保持原建筑物的完整性和可逆性,便于后续的修复和治理。

4. 高效性:相比传统的逐层拆除和重建方式,整体平移施工工法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减少了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和破坏。

三、适应范围古构筑物整体平移施工工法适用于各种类型的古建筑,包括木结构建筑、砖石结构建筑、土木工程和石造建筑等。

无论是城市中的寺庙、古镇中的民居,还是乡村中的古农具,都可以通过整体平移施工工法进行保护和修复。

四、工艺原理整体平移施工工法的实际应用需要深入分析施工工法与实际工程之间的关系,并采取合适的技术措施。

在实践中,该工法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结构分析:对古构筑物的结构特点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确定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和挑战。

2. 承载力研究:确定建筑物的整体承载力以及平移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变形情况,通过结构计算和模拟分析,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3. 地基工程:通过地基处理、加固和改善来提高古构筑物的整体稳定性,以适应平移施工过程中的动态变化。

4. 施工方案设计:根据实际工程的要求和限制,设计出合理、科学的施工方案,包括平移路径、设备选择和施工过程控制等。

五、施工工艺整体平移施工工法包括以下几个施工阶段:1. 预备工作:包括现场布置、临时设施建设、建筑物固定和检测等。

建筑物整体移位施工工法

建筑物整体移位施工工法

建筑物整体移位施工工法建筑物整体移位施工工法,又称建筑整体搬迁技术,是指将完整的建筑物从原址搬离,移动到新的地点进行重建或是保留原有建筑进行改建。

这项技术已经在中国建筑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搬迁前的准备工作在进行建筑物整体移位工程时,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首先,需要对搬迁前的建筑物进行详细的勘测和评估,确定建筑物的结构、支撑系统、子结构、内部构造、结构风险等情况。

其次,需要对搬迁前的建筑物进行维护和加固工作,确保建筑物在运输和搬移时不会受损。

同时需要保证周边环境畅通无阻,以防止建筑物移动中对环境造成影响。

搬迁过程板式滑移法板式滑移法是建筑物搬迁中应用比较广泛的一种技术。

其原理是在原有建筑物的基础上加设了一个支撑结构,将建筑物全部上提后,再在基础下方安装滑移板。

通过滑动板,使建筑物移动到新的位置上去。

建筑物的上提与降落可以采用液压千斤顶或钢筋混凝土柱子等方式,具体根据不同的建筑物结构和大小进行选择。

搬运过程中的安全措施在建筑物进行整体搬迁的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安全措施。

首先需要确定搬离的路线,周围的通行要道需要进行封锁、疏导和警示。

同时,在搬迁的过程中需要安装钢板、控制缆绳等安全设备,控制搬迁过程中建筑物的稳定。

对于大型建筑物,需要使用大型起重设备和专业搬运团队,从而确保整个过程的安全性。

搬迁后的处理在建筑物整体移位工程完成后,需要进行重新安装和调试工作。

对于移位的建筑物,需要重新设置地基支撑、加固建筑物结构等工作。

建筑物的内部电气系统、水管、供暖设备等也需要重新连接调试。

优点和应用相对于传统的建筑物拆迁方式,建筑物整体移位工程具有以下几个优点:•环保:整体移位方式避免了建筑物的拆迁,只需进行移位后的重新构建,避免了拆迁带来的废弃物、噪音和污染等问题。

•节约成本:整体移位方式可以节省重新建造的成本和时间,避免了重新建造带来的造价、劳动力、时间等成本。

•保留文化建筑:对于特别有价值的建筑物,整体移位方式可以保留其原有的历史价值。

建筑物整体移位施工工法

建筑物整体移位施工工法

建筑物整体移位施工工法是指将完整的建筑物整体迁移的一种施工工艺。

它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适应城市规划、保护历史建筑、解决基础沉降等问题。

下面将详细介绍建筑物整体移位施工工法。

一、整体移位的原理和分类整体移位是指将建筑物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平移、旋转、倾斜等方法进行移位,保持整体结构完整。

主要有水平平移法、旋转法、升降移位法等。

1. 水平平移法:在土壤或者地基上设置推力或滑移机构,传达力量给建筑物,使之在地基上平移。

2. 旋转法:通过设置旋转机构,使建筑物绕指定的中心轴进行旋转。

3. 升降移位法:通过设置升降机构,改变建筑物的高度。

二、整体移位的施工流程整体移位的施工流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项目准备:确定移位目标和方案,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对移位建筑物进行必要的加固和预处理。

2. 土建准备:清理周围环境,确保移位区域的安全和畅通。

准备施工所需的设备、工具和材料。

3. 施工加固:对建筑物进行加固,以确保在移位过程中不会发生结构破坏。

加固方式包括加固梁柱、设立临时支撑结构等。

4. 机械安装:安装起重设备、横移装置、旋转机构等设备,用于实现建筑物的整体移位。

5. 移位施工:根据具体的施工方案,通过推力、滑移、旋转等方式进行建筑物的整体移位。

同时,要保证移位过程中的稳定和安全。

6. 合理连接:在建筑物移位到目标位置后,进行地基与建筑物的连接处理,确保建筑物与地基之间的稳定。

7. 完工验收:对移位后的建筑物进行检查和验收,确保移位过程中的质量符合规定标准和要求。

三、整体移位的相关技术和设备整体移位施工涉及到许多专业的技术和设备,下面列举几种常见的技术和设备:1. 超长平板滑轨:用于建筑物的滑行和滑移,可以实现建筑物的水平移位。

2. 液压千斤顶:用于调整建筑物的高度,适用于升降移位法。

3. 吊车和起重机:用于安装设备和进行建筑物的转移。

4. 临时支撑结构:用于在建筑物移位前进行加固和支撑,以确保建筑物的稳定。

四、整体移位的施工安全和风险管理整体移位施工涉及到较大的风险和安全隐患,需要严格管理和控制。

旧建筑平移工程施工方案(3篇)

旧建筑平移工程施工方案(3篇)

第1篇一、工程概况本项目位于我国某历史文化名城,主要针对一栋具有百年历史的古建筑进行平移施工。

该建筑为砖木结构,占地面积约5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800平方米。

建筑外观保存完好,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

为保护这一重要历史文化遗产,经相关部门批准,决定对该建筑进行平移施工。

二、工程目标1. 完整、安全地将古建筑平移至预定位置。

2. 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古建筑结构和外观的影响。

3. 确保施工过程中人员和周边环境的安全。

4. 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平移工程。

三、施工准备1. 组织机构与人员- 成立项目领导小组,负责工程的全面协调和指挥。

- 设立施工管理部、技术部、安全部、材料部等部门,明确各部门职责。

2. 技术准备- 对古建筑进行详细的测绘,包括建筑结构、尺寸、荷载等。

- 研究制定平移方案,包括平移路径、支撑体系、设备选型等。

- 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培训,确保其掌握相关施工技能。

3. 材料设备- 依据施工方案,准备必要的材料,如钢材、混凝土、木材等。

- 购置或租赁施工设备,如起重机、液压千斤顶、测量仪器等。

4. 场地准备- 清理平移路径上的障碍物,确保施工空间。

- 设置安全警示标志,隔离施工区域。

四、施工方案1. 平移路径- 根据建筑物的尺寸和周边环境,确定平移路径。

- 路径应避开地下管线、高压线等危险区域。

2. 支撑体系- 设计并搭建支撑体系,包括主支撑、辅助支撑、临时支撑等。

- 支撑体系应满足建筑物的承载力和稳定性要求。

3. 平移设备- 选择合适的平移设备,如液压千斤顶、滑轮组等。

- 设备应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和精确的调节功能。

4. 平移步骤- 首先对古建筑进行加固,确保其结构安全。

- 搭建支撑体系,并对建筑物进行初步定位。

- 使用平移设备,逐步将建筑物平移至预定位置。

- 平移过程中,密切监控建筑物的位移和倾斜情况,及时调整。

5. 平移监控- 设置监控点,对建筑物的位移、倾斜、沉降等进行实时监测。

- 发现异常情况,立即采取措施进行调整。

木结构庙宇建筑整体平移与托换技术

木结构庙宇建筑整体平移与托换技术
木 结 构 庙 宇 建 筑 整 体 平 移 与 托 换 技 术
王建永 袁苗苗 卢文胜 陈晓文 曹永康 季鑫焱 邱会安‘ 1.上 海 天演 建 筑 物 移位 工程 股份 有 限公 司 上 海 200336;
2.同济 大 学 上 海 200092;3.上 海 建 工 四 建 集 团有 限公 司 上 海 201103; 4.上 海 建 筑 改 建 与持 续 利 用工 程 技 术 研 究 中心 上 海 201103;5.上 海 交通 大学 上 海 200032
3)土 (石 、砖 )结构 :多 见于保 护文 物建 筑 ,一般 文 物 建筑 整构 式托 换 方式 ,将基 础 整体 托 换 于托 换 结构 ,工 艺着
基 金 项 目:上 海 市科 学技 术委 员会 科 研 项 目课 题 (1 5DZ2282600) 作 者 简介 :王 建 永 (1984一 ), 男 ,硕 士 ,工 程 师 。 通 信 地 址 :上 海 市天 山路 641号3号楼 205室 (200336)。 电子 邮 箱 :wkingjy@l63.com
1 工 程 概 况 上海 玉 佛禅 寺 建成 于 l918~ l928年 间 ,寺 院 中轴 线 上
的 天王 殿 与大 雄 宝殿 是 最重 要 的 建筑 ,也 是上海 优 秀 历 史 建筑 和 区级文物 保护 单位 。
玉 佛 禅 寺 保护 性 修 缮 工 程 是在 大 雄 宝 殿 带 佛 像 整 体 平 移项 升 、 保护 性 修缮 的 基础 上对 寺 院 进 行改 扩 建 , 以消 除 寺 院现 存 的消 防 、交 通 、建 筑 结构 、高 密度 人 员集 聚 等 公 共 安全 隐 患 。改造 方 案 为东 、西两 侧 厢 房拆 除重 建 为 独 立 殿 堂 以重 塑 空 间 , 中 轴 线 上 的大 雄 宝殿 整 体 向北 平 移 30.66 m,平移 后 的公共 空间 比平移 前增 加 1倍 多 (图1)。

木构件整体移建详解

木构件整体移建详解

4.16 木构架整体移建4.16.1 本条适用于木构架整体较好,榫卯尚好,结构较复杂的文物建筑的移建工程的施工与验收。

4.16.2 木构架的整体移位工程应符合下列规定:1 应对原结构进行详细测量,并绘制测绘图。

测绘图应能详实的反映该木构架的各部尺寸、法式、构造做法;2 应按移建设计的要求做好移位新址的基础;3 应拆除原所有瓦作工程,应拆除松动的木基层,加固松动木构件及结构节点;4 应对木柱下端沿纵、横两个方向设水平夹板,将每个柱夹牢。

夹板厚度不应小于50mm,夹板底与柱端底面平齐。

在进深、开间方向设斜撑,固定木构架,使构架前、后、左、右、上、下联成牢固的整体;5 应沿木柱纵轴线或横轴线在夹板下面设道轨、道轨与夹板之间应放置滚杆,以千斤顶或手拉葫芦等工具为滑动力,移至新址基础上;6 移建木构架的修缮应按本规范第4.20 节的规定执行;7 整体移建工程木构架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应符合表4.16.2 的规定:表4.16.2整体移建工程木构架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4.17 木构架升高4.17.1 本节适用于在建筑原位置,整体升高木构架工程的施工与验收。

4.17.2 升高木构架必须符合下列规定。

1 对升高木构架应进行全面检查,对危险节点和构件应先行加固;2 应拆除原屋面全部瓦作,并将与墙体相联结的柱、梁、枋(夹底)等构件应与墙体脱离;3 应沿柱的纵、横轴线,应用水平杆联结各柱根部。

柱、梁之间应用斜杆联结,使木构架联结成牢固的整体;4 应在柱与梁联结的节点处,在梁底位置立一根或数根牮杆,在牮杆底设千斤顶。

千斤顶的总数不应少于落地柱的总数。

千斤顶底部应垫木板、木板的厚度不应小于50mm,宽度不应小于200mm,长度不应小于500mm。

木板应放置平服,板底地基应稳固。

千斤顶的上升速度应一致;5 升高后的木构架修缮应按本规范第4.20 节的规定执行;6 升高、校正、修缮后的木构架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应符合本规范第4.20 节表4.20.7 的规定。

建筑物整体移位施工工法

建筑物整体移位施工工法

建筑物整体移位施工工法姓名:XXX部门:XXX日期:XXX建筑物整体移位施工工法近年来,建筑整体移位技术得到迅速发展,根据建筑物周围条件与规划要求,在一定范围内实施整体移位,使其得以保留,取得理想的效果,其经济效益十分明显。

建筑物整体移位涉及地基基础、钢结构、混凝土结构、砖木结构等领域,它采用托换技术,将上部结构与基础分离,安装行走机构、施加动力后达到水平移位。

安装顶升机构达到垂直移位并使倾斜得到调整。

利用液压推进系统,提高了水平移位速度,提高了工效,为建筑物整体移位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了条件。

1特点(1)建(构)筑物不需拆除,保持其上部结构原状,保留或恢复其使用功能。

(2)在整体水平移位中,应用组合式下走道板及活动反力支座能灵活拆装,重复利用;在需转向移位时,可进行局部换向操作,做到安全可靠,方便换向。

(3)采用液压推进系统及组合式下走道板,可有效地提高工效,缩短工期,降低工程费用。

2适用范围适用于具有使用价值或保留价值,但因各种原因需全部或局部拆除;因平面位置不妥,需规划调整的建(构)筑物:(1)一般工业与发用建筑,其层数为多层,其结构形式可抱括钢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砖木结构、石结构等;(2)其他构筑物;(3)古建筑与特殊建筑。

3工艺原理第 2 页共 12 页(1)利用先施工的托换梁作为一个托架,利用在托架与基础或平移轨道之间安置的行走机构,在外加动力推动下进行水平向移位;或利用在托架与基础之间安置的顶升机构进行垂直向移位。

(2)托换梁将建筑物沿某一水平面切断,形成一个平面托架,将上部结构荷重转移至托架上,使上部结构与基础分离,形成一个可移位的整体。

托换梁一般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分段施工组成。

(3)在托换梁与基础或平移轨道之间安置滚轴,当施加的外加动力克服阴力后,即可实施水平向移位。

在建筑物与就位处之间设置临时平移轨道,在就位处建造永久性基础,使建筑物水平向移位至就位处。

(4)在托换梁与基础之间安置千斤顶后,当顶升力大于建筑物总荷重时,即可实施垂直直向移位。

木屋整体搬迁方案

木屋整体搬迁方案

木屋整体搬迁方案一、准备工作1.首先,对木屋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评估,确定木屋的结构、材料和状态是否适合进行整体搬迁。

2.计划木屋的搬迁路线,包括起点、终点以及中间可能需要通过的地点。

3.清理木屋周围的杂物,确保搬迁过程中没有阻碍或安全隐患。

二、搬迁前的准备1.将木屋与周围的地基分离,确保木屋可以独立移动。

2.检查木屋的支撑结构和地基,确保其稳固可靠。

3.移除木屋周围的树木、灌木和其他障碍物,确保通行无阻。

4.准备吊装设备和相关工具,如吊车、绳索、滑轮等。

5.针对木屋的独特特点和尺寸,制定详细的搬迁方案和安全措施。

三、搬迁过程1.搬迁当天,组织专业搬迁人员和设备,确保工作安全有序进行。

2.使用吊车等大型设备将木屋从地基上升起,并将其平稳地放置在搬迁车辆上。

3.在木屋底部加固设备,以减少搬迁过程中的震动和损坏。

4.将木屋小心地转移到搬迁车辆上,并确保其稳固固定,以防止滑动和倾覆。

5.搬迁过程中,及时通报交通相关部门,协调交通管制,确保顺利通过可能的路口和桥梁。

6.根据预定的搬迁路线,缓慢行驶并遵守交通规则,确保木屋和相关车辆的安全。

7.在到达目的地后,使用吊车等设备,将木屋缓慢放置在新的地基上,确保其稳定平整。

8.检查木屋的结构和材料,确保搬迁过程中没有发生损坏或破坏,并及时修复任何问题。

9.将木屋与新的地基重新连接,确保其稳固可靠。

四、搬迁后的工作1.检查木屋的水、电、暖气等设施,确保其正常运行。

2.修复和翻新木屋周围可能受损的地面、围栏和其他设施。

3.恢复木屋周围的园林景观,如修剪草坪、种植花草等。

4.迁移木屋后,重新装修并摆放家具和装饰品。

总结:木屋整体搬迁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程,需要充分的准备和专业的操作。

在搬迁前,必须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评估,确保木屋可以安全地进行整体搬迁。

而在实际搬迁过程中,需要密切协调和合作,确保木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同时,在搬迁后需要对木屋进行全面维护和修复工作,以保证其功能和美观性。

建筑物整体移位技术施工工法.doc

建筑物整体移位技术施工工法.doc

建筑物整体移位技术施工工法建筑整体移位技术得到迅速发展,根据建筑物周围条件与规划要求,在一定范围内实施整体移位,使其得以保留,取得理想的效果,其经济效益十分明显。

建筑物整体移位涉及地基基础、钢结构、混凝土结构、砖木结构等领域,它采用托换技术,将上部结构与基础分离,安装行走机构、施加动力后达到水平移位。

安装顶升机构达到垂直移位并使倾斜得到调整。

利用液压推进系统,提高了水平移位速度,提高了工效,为建筑物整体移位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了条件。

1、特点(1)建(构)筑物不需拆除,保持其上部结构原状,保留或恢复其使用功能。

(2)在整体水平移位中,应用组合式下走道板及活动反力支座能灵活拆装,重复利用;在需转向移位时,可进行局部换向操作,做到安全可靠,方便换向。

(3)采用液压推进系统及组合式下走道板,可有效地提高工效,缩短工期,降低工程费用。

2、适用范围适用于具有使用价值或保留价值,但因各种原因需全部或局部拆除;因平面位置不妥,需规划调整的建(构)筑物:(1)一般工业与发用建筑,其层数为多层,其结构形式可抱括钢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砖木结构、石结构等;(2)其他构筑物;(3)古建筑与特殊建筑。

3、工艺原理(1)利用先施工的托换梁作为一个托架,利用在托架与基础或平移轨道之间安置的行走机构,在外加动力推动下进行水平向移位;或利用在托架与基础之间安置的顶升机构进行垂直向移位。

(2)托换梁将建筑物沿某一水平面切断,形成一个平面托架,将上部结构荷重转移至托架上,使上部结构与基础分离,形成一个可移位的整体。

托换梁一般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分段施工组成。

(3)在托换梁与基础或平移轨道之间安置滚轴,当施加的外加动力克服阴力后,即可实施水平向移位。

在建筑物与就位处之间设置临时平移轨道,在就位处建造永久性基础,使建筑物水平向移位至就位处。

(4)在托换梁与基础之间安置千斤顶后,当顶升力大于建筑物总荷重时,即可实施垂直直向移位。

(5)建筑物就位后进行可靠的连接处理。

建筑整体移动方案

建筑整体移动方案

建筑整体移动方案建筑整体移动是指将整座建筑物从一个地点移动到另一个地点的过程。

这种移动既可以是临时性的,也可以是永久性的。

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建筑整体移动可以成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建筑整体移动的方案。

首先,建筑整体移动需要进行周密的计划和准备。

在开始移动之前,需要对建筑物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评估,确定其结构是否能够承受移动过程中的应力。

同时,需要研究目的地的地形和环境条件,确定移动路径,以及可能遇到的问题和风险。

在进行移动之前,还需要与相关部门和专业人士进行沟通和协商,获得必要的许可和支持。

其次,建筑整体移动需要使用适当的设备和技术。

一般来说,建筑物的移动可以分为两种方式:平移和升降。

平移是指通过大型车辆或者滑轮系统将建筑物从原地移动到目的地。

升降则需要使用起重设备和支撑结构,将建筑物整体抬升到合适的高度,然后通过滑轮或滚轮系统进行移动。

在选择具体的移动方式时,需要根据建筑物的具体情况、目的地的条件和移动的距离来进行权衡和选择。

另外,建筑整体移动还需要进行安全措施和预防措施。

在移动过程中,需要确保建筑物的稳定和安全。

这包括采取支撑结构,加固建筑物的关键部位,以及规划移动路径,避免遇到地形不平、道路狭窄等问题。

同时,还需要制定应急预案,应对突发事件和意外情况。

最后,建筑整体移动需要进行后续工作和整改。

在移动完成后,需要对建筑物进行检查和整修,确保其结构和功能不受影响。

同时,还需要进行相关的土地规划和建筑设计工作,将建筑物与周边环境相协调,达到美观和功能完善的效果。

总的来说,建筑整体移动是一项复杂的技术工程,需要进行周密的计划和准备,使用适当的设备和技术,采取安全措施和预防措施,以及进行后续工作和整改。

在实施建筑整体移动方案时,需要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并与相关部门和专业人士进行密切合作和沟通,确保整个移动过程的顺利进行。

希望这篇文章对你理解建筑整体移动方案有所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16 木构架整体移建4.16.1 本条适用于木构架整体较好,榫卯尚好,结构较复杂的文物建筑的移建工程的施工与验收。

4.16.2 木构架的整体移位工程应符合下列规定:1 应对原结构进行详细测量,并绘制测绘图。

测绘图应能详实的反映该木构架的各部尺寸、法式、构造做法;2 应按移建设计的要求做好移位新址的基础;3 应拆除原所有瓦作工程,应拆除松动的木基层,加固松动木构件及结构节点;4 应对木柱下端沿纵、横两个方向设水平夹板,将每个柱夹牢。

夹板厚度不应小于50mm,夹板底与柱端底面平齐。

在进深、开间方向设斜撑,固定木构架,使构架前、后、左、右、上、下联成牢固的整体;5 应沿木柱纵轴线或横轴线在夹板下面设道轨、道轨与夹板之间应放置滚杆,以千斤顶或手拉葫芦等工具为滑动力,移至新址基础上;6 移建木构架的修缮应按本规范第4.20 节的规定执行;7 整体移建工程木构架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应符合表4.16.2 的规定:表4.16.2整体移建工程木构架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4.17 木构架升高4.17.1 本节适用于在建筑原位置,整体升高木构架工程的施工与验收。

4.17.2 升高木构架必须符合下列规定。

1 对升高木构架应进行全面检查,对危险节点和构件应先行加固;2 应拆除原屋面全部瓦作,并将与墙体相联结的柱、梁、枋(夹底)等构件应与墙体脱离;3 应沿柱的纵、横轴线,应用水平杆联结各柱根部。

柱、梁之间应用斜杆联结,使木构架联结成牢固的整体;4 应在柱与梁联结的节点处,在梁底位置立一根或数根牮杆,在牮杆底设千斤顶。

千斤顶的总数不应少于落地柱的总数。

千斤顶底部应垫木板、木板的厚度不应小于50mm,宽度不应小于200mm,长度不应小于500mm。

木板应放置平服,板底地基应稳固。

千斤顶的上升速度应一致;5 升高后的木构架修缮应按本规范第4.20 节的规定执行;6 升高、校正、修缮后的木构架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应符合本规范第4.20 节表4.20.7 的规定。

4.18 木构架发平4.18.1 本节适用于建筑柱基不均匀沉降或建筑中部分柱脚腐烂引起局部楼面、梁架沉降的发平、修复工程。

4.18.2 发平、修复工程必须符合下列规定及施工顺序:1 对发平木构架应进行全面检查,对危险节点和构件应进行加固,对不稳定构件进行临时的加固;2 对各柱的沉降应进行测量,以沉降量最大的柱为发平控制量,以未沉降的柱为发平的基准。

清除影响发平的障碍;3、当发平柱数量超过20%以上时应局部或全部拆除屋面瓦件;4、发平动力宜用千斤顶。

发平两层以上建筑时,上、下层的牮杆应顶在上、下梁底面,并应在一个垂直线上;5、发平应从沉陷最大的柱开始,第一次升高不应超过相邻柱高,应有人统一指挥,缓慢发平。

发现响声或不正常现象应停下检查,处理后再发平;6、发平后木构架的修缮和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应符合本规范第4.20 节表4.20.7 的规定。

4.19 木构架拆卸移建4.19.1 本节适用于古建筑拆卸移建工程的施工与验收。

4.19.2 木构架拆卸移建工程应符合下列规定:1 构架拆卸前,应对房屋进行全面检查和测绘,在测绘图和构件实物上应标明构件号码和安装方向。

文物古建筑的测绘尚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古建筑木结构维护与加固技术规范》G B50165 的有关规定执行;2 拆卸木构架应按照安装木构架相反顺序进行,即先上后下先外后内。

榫卯节点应先抽销后退卯。

严禁在拆卸构件时未按榫卯结合的形式乱拆、损坏榫卯;3 拆卸应有安全保障措施;4 斗拱拆卸应先编号、后拆卸,拆好后就地组装好,成组入库堆放保管。

各相似斗拱构件不得串垛,相互套用;5 对拆下的构件应逐件检查,重点检查柱、梁的榫卯部位,梁、桁构件的支承部位及受拉区;6 对木构件的修补或更换应按本章第4.20 节的规定执行;7 确有资料或经考证证明该拆建木构架在以前修缮过,且在本次移建中发现确有部分作法改变了原来法式或做法,可根据实际情况在移建中予以恢复;8 除恢复的部份和缺陷修补的部分外,构架的平面尺寸、标高、侧脚、生起、做法、风格应与原样一样;9 移建木构架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应符合本规范第4.20 节表4.20.7 的规定。

4.20 木构架修缮4.20.1 本节适用于木构架部分损坏,移位、变形、节点脱榫等内容的修正、填补、加固、接换、替换工程的施工与验收。

4.20.2 古建筑修缮应遵守“修旧如旧”及“保持文物原状”的原则。

修缮前应对原构架各构件的材料、材质、法式、做法、尺寸、风格特征、损坏情况作认真的勘察、测绘、摄影、记录,并以此作为编制修缮方案的主要依据。

文物古建筑的勘查测绘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古建筑木结构维护与加固技术规范》GB50165 的有关规定执行。

4.20.3 柱类构件损坏面积大于柱断面积1/3、明柱下端损坏高度不大于柱高或底层高的1 /5、暗柱损坏长度不大于柱高(底层高)1/3 应做墩接。

损坏高度大于以上规定应替换。

木柱墩接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墩接应根据损坏程度不同可采用巴撑榫、抄手榫、平头榫进行墩接。

墩接后接缝应严密柱应垂直。

墩接半榫宽度应为柱径的1/10~1/15,高度与宽度一致。

平头榫接头长不得大于柱直径。

只能用于自柱础起,损坏长度不大于600mm 的底层柱。

(图4.20.3-1~4.20.3-3);2 柱墩接搭接长度宜为柱径的2~3 倍。

当柱径为160~250mm,搭接两端接缝处应设铁箍,铁箍厚度不小于4mm,宽度不小于40mm;柱径250mm 以上两端接缝处设铁箍厚度不小于4mm,宽度不小于60mm,铁箍表面与柱外表平齐。

柱径小于160mm 者搭接处可用螺栓加固;3 当柱损坏断面积小于柱断面积1/3,损坏高度明柱小于1/5 柱高;暗柱小于1/3 柱高,可用拼接方法加固。

拼接的上、下两端用铁箍箍牢,铁箍用料参照本条第 2 款的规定执行。

也可用耐久性、强度、稳定性能均满足建筑要求的化学材料碳纤维布加固;4 墩接柱接头与原柱四条中线应对齐在一直线上,接缝应严密;5 当柱的外表完好,且完好厚度不小于50mm,髓心部分已腐烂,可用化学法加固,其顺序应为:自柱底端挖面积不大于25cm2孔,且每高300~600mm 打一孔。

应先清除腐木,进行白蚁防治后再用化学胶结材料浇注加固。

化学胶结材料的配制方法与施工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古建筑木结构维护与加固技术规范》GB50165 的有关规定执行。

化学浇注应按下述规定执行:1)浇注前先应将木柱上的裂缝和柱底孔用腻子封闭,避免漏浆。

2)浇注应自下而上分段进行,每次浇注高度不宜超过一米,并应间隔半小时以上再浇下一段。

3)化学浇注材料的配比,应根据当地条件由试验确定。

流动性、和易性应能满足在25cm 2孔内灌注。

大于或等于600mm 高度自由落下无离析现象;以自重或略震捣即能密实。

4)浇注料初凝时间不应小于1.5h,达到设计强度不得大于48h。

5)凝聚性,粘结力。

抗压强度,使用寿命不小于原木构件。

硬化后体积不变。

6)浇注结束后,浇注孔应用木材堵塞,将表面残留浆料擦净。

4.20.4 位于柱梁联结部位柱的断裂深度在柱直径1/2 以内,应根据断裂相应位置用钢夹板加固,钢夹板厚度不小于8mm,长度不小于柱径4倍;宽度不小于柱直径1/3,且不小于60mm,夹板上设固定螺栓不应少于 4 个;螺栓直径不小于12mm,或根据现场情况也可只用钢箍加固。

当断裂深度大于柱径1/2,现场又不具备更换柱的条件,可用钢套管加固,钢套管长度不小于柱径4倍。

4.20.5 梁穿、枋、桁等构件修缮应符合下列规定:1 当主梁(四界、五架梁、楼面大梁)挠度小于跨度的1/150,桁条(檩条)、搁栅挠度小于跨度的1/120,构件两端或搁支部位完好,顺纹裂缝深度小于构件直径和断面高的1/4,裂缝长度小于跨度1/3,裂缝宽度小于20mm 时,可用化学材料浇注,碳纤维布、镶木片加铁箍等方法加固修补。

当构件损坏超过上述规定应更换构件,或在梁的底面加补强构件;2 当构件两端有一端搁置部位腐烂断面积大于该构件断面积1/5,或虽然两端搁支部位损坏小于上述规定,但其他部位有2处或 2 处以上损坏断面积占该构件断面积1/6 以上应更换或补强构件。

当损坏小于以上规定者可用镶补、化学剂、铁件加固办法修补;3 当梁底搁置点压缩变形,小于梁高0.8/10 ,其他部位无明显变形,受剪部位也良好,可用硬木块垫平后用钢板垫于底面,增加其搁支面积,钢板应隐蔽。

当压缩变形超过梁高度0 .8/10 或虽然压缩变形小于0.8/10但在受剪区或受拉区有明显的变形、裂痕,则应更换构件或支抱柱加固、加代梁加固;4 椽类构件背部腐烂深度不大于椽高的1/8,或椽头、搭接部位腐烂则应更换;椽背腐烂小于以上规定且强度满足荷载要求,则可清除腐烂木质,作防腐处理后继续使用;5 板类构件腐烂,损坏平均深度达板厚的1/4 应更换,损坏小于1/4 板厚,且完好部分最小厚度在25mm 以上,宜去除腐烂或损坏部分木质、作防腐处理后继续使用。

4.20.6 严禁将已损坏的构件未经修补加固再行使用,或将无法修补加固的构件整修后再安装在工程中使用。

使用原构件,其受力方向,位置应与原方向位置一致,不得翻用、倒置。

4.20.7 当梁、柱严重腐蚀或折断,可采用“托梁换柱”方法进行替换,但应有详细的施工方案,当不具备托梁换柱条件时可用辅柱和辅梁方法加固。

大木构件修补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应符合表4.20.7 的规定:表4.20.7 大木构件修补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4.21 斗拱修缮4.21.1 斗拱构件损坏修缮或更换构件应符合下列规定:1 斗拱修缮应严格掌握原各构件尺度、法式、做法特征。

更换构件应与原样一致,昂等弯曲构件应拓样后按样制作。

当拆修时应对原构件编号,安装时各就其位,不得错位;2 以装饰为主的斗拱之坐斗劈裂为两半,裂纹能对齐者。

应用胶结法或用螺栓联结,螺栓的两端螺母应隐蔽。

当柱头斗拱等以承压力为主的坐斗其裂缝深度达到斗高的1/3 以上,或压缩变形大于斗高 1.5/10宜更换坐斗。

斗拱受压整体歪斜变形在斗拱总高的2/10 以上应更换部分变形的构件。

小于以上变形对原构件修补;3 坐斗压缩变形深度小于1.5/10 斗高,斗其余各部位无损坏者宜用硬木片填补方法修正;当承压坐斗变形虽然在 1.5/10 斗高以内,尚有其他裂缝损坏情况时应以更换;4 以装饰为主的拱、翘等构件,一端损坏,一端尚好宜更换损坏的一端,且与尚好的一端在斗口内或拱的中心部位相接,接头作法应各刻去拱高1/2,相叠、接头端做榫,胶结。

当拱为受力构件时其损坏断面积超过拱之断面积1/4,或因受力后顺纹裂缝深度超过拱高的1/2 者应以更换。

拱压缩变形大于1.5/10 拱高应更换,小于1.5/10 且无其他损坏时应修补;5 拽枋(牌条)损坏断面积大于该拽枋(牌条)断面积1/2,应局部更换,更换构件的接头应设置在拱的中心部位,接头作法应按本条第四款执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