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ppt
合集下载
《精神分裂症》PPT课件
![《精神分裂症》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f51f0e1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c0.png)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神经递质系统,特别是 多巴胺和谷氨酸系统存在异常,导致信息 处理和认知功能的异常。
精神分裂症的类型
01
阳性症状为主
以幻觉、妄想为主要表现,思 维障碍相对较轻。
02
阴性症状为主
以情感淡漠、社交退缩为主要 表现,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
03
混合型
同时出现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 ,表现较为复杂。
精神分裂症患者通常会出现幻觉、妄想、思维障碍、情感淡漠、行为 异常等症状,且病程多迁延,难以完全治愈。
病因与病理机制
03
遗传因素
环境因素
神经生物学机制
研究显示精神分裂症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 性,遗传因素在其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孕期感染、围产期并发症、社会心理压力 等环境因素也被认为是精神分裂症的诱因 之一。
04
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与康复
药物治疗
抗精神病药物
用于控制急性症状和稳定病情,常 见的药物有氟哌啶醇、氯丙嗪等。
抗抑郁药物
用于缓解抑郁症状,如氟西汀、帕 罗西汀等。
情绪稳定剂
用于控制情绪波动,如碳酸锂、丙 戊酸钠等。
认知行为疗法
通过认知重构和行为疗法,帮助患 者识别和改变负性思维和行为模式 。
心理治疗
精神分裂症
汇报人:可编辑
汇报时间:2024-01-11
目录
• 精神分裂症概述 • 精神分裂症的症状表现 • 精神分裂症的诊断与评估 • 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与康复
目录
• 精神分裂症的预防与控制 • 精神分裂症的案例研究与展望
01
精神分裂症概述
定义与特征
01
02
疾病,影响患者的思维、情感、 行为和社交功能。
通过了解精神分裂症的早期症状 ,如幻觉、妄想、社交障碍等, 及时发现并寻求专业帮助。
精神科护理学十精神分裂症PPT课件
![精神科护理学十精神分裂症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ea01973bcd126fff7050b85.png)
3.护理诊断为“睡眠型态紊乱”
的护理目标
13.06.2020
.
27
护理措施
1.护理诊断为“思维过 程改变”的护理措施
2.护理诊断为“知觉改 变“的护理措施
3.护理诊断为“睡眠型 态紊乱”的护理措施
13.06.2020
.
28
护理诊断为“思维过程改变”的护理措施
(1)护士的感觉和反应 : 病人在病态信
13.06.2020
.
11
神经生化异常的假说
1.多巴胺(DA)假说
此假说认为精神分裂症系病人中枢DA功能亢进所致。
2.5-羟色胺(5-HT)假说
认为精神分裂症病人脑内5-HT水平明显低于一般人群。
3.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假说
中枢谷氨酸功能不足可能是精神分裂症的病因之一。
13.06.2020
.
12
神经病理学及大脑结构的异常
4.原则上单一用药。
13.06.2020
.
16
治疗措施
1.药物治疗 (1)典型药物:又称神经阻滞剂,通过
阻断D2受体起到抗幻觉妄想的作用。 (2)非典型药物:是近年来问世的新型
抗精神病药物,通过阻断5-HT与D2受体 起作用。 2.胰岛素休克疗法
13.06.2020
.
17
治疗措施
❖ 3.电休克治疗 : 当精神分裂症病人出现严重 的兴奋躁动,伤人毁物,冲动难以控制,或 严重的自杀企图。
CT、MRI、PET(正电子发射 断层成像)等现代医学检测手段, 发现30%~40%病人有脑室扩大 和沟回的增宽,提示存在脑组织 萎缩或其他脑结构异常的可能。
13.06.2020
.
13
心理社会因素
临床发现大多 数精神分裂症病人 的病前性格表现为 内向、孤僻、敏感 多疑。很多病人病 前6个月可追溯到 相应的生活事件。
的护理目标
13.06.2020
.
27
护理措施
1.护理诊断为“思维过 程改变”的护理措施
2.护理诊断为“知觉改 变“的护理措施
3.护理诊断为“睡眠型 态紊乱”的护理措施
13.06.2020
.
28
护理诊断为“思维过程改变”的护理措施
(1)护士的感觉和反应 : 病人在病态信
13.06.2020
.
11
神经生化异常的假说
1.多巴胺(DA)假说
此假说认为精神分裂症系病人中枢DA功能亢进所致。
2.5-羟色胺(5-HT)假说
认为精神分裂症病人脑内5-HT水平明显低于一般人群。
3.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假说
中枢谷氨酸功能不足可能是精神分裂症的病因之一。
13.06.2020
.
12
神经病理学及大脑结构的异常
4.原则上单一用药。
13.06.2020
.
16
治疗措施
1.药物治疗 (1)典型药物:又称神经阻滞剂,通过
阻断D2受体起到抗幻觉妄想的作用。 (2)非典型药物:是近年来问世的新型
抗精神病药物,通过阻断5-HT与D2受体 起作用。 2.胰岛素休克疗法
13.06.2020
.
17
治疗措施
❖ 3.电休克治疗 : 当精神分裂症病人出现严重 的兴奋躁动,伤人毁物,冲动难以控制,或 严重的自杀企图。
CT、MRI、PET(正电子发射 断层成像)等现代医学检测手段, 发现30%~40%病人有脑室扩大 和沟回的增宽,提示存在脑组织 萎缩或其他脑结构异常的可能。
13.06.2020
.
13
心理社会因素
临床发现大多 数精神分裂症病人 的病前性格表现为 内向、孤僻、敏感 多疑。很多病人病 前6个月可追溯到 相应的生活事件。
精神病学课件:精神分裂症
![精神病学课件:精神分裂症](https://img.taocdn.com/s3/m/79cf57745ef7ba0d4a733bf2.png)
电影“美丽心灵”主人公的原 型、美国天才数学家约翰.纳许 就患有精神分裂症,但他却在 数学领域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并在晚年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 奖。
* 郑瞻培,王善澄,主编。精神医学临床实践。第1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195
一、病因:
(一)生物学因素
1.遗传
遗传因素是精神分裂症最可能的一种素质因素。
早期症状
❖ 神经衰弱综合症或有强迫症状, ❖ 但不主动要求治疗; ❖ 有的逐渐表现孤僻、冷淡、缺乏主动性; ❖ 有的变得敏感多疑,过多思虑,恐惧等; ❖ 也有的突然出现令人费解的奇异行为, ❖ 随着这些症状的发展,逐渐显露出精神分裂
症状和病型的特点。
(二)发展期 症状多而显,几乎涉及症状学中大 部分内容,各人随类型不同虽有区别,但有共同 特征:
偏执型(Paranoid type)
又称妄想型。 本型最多见。 发病年龄多在中年(25~35), 起病缓慢或亚急性起病, 症状以妄想为主,关系和被害妄想多见,次为 夸大、自罪、影响、钟情和嫉妒妄想等。
三、青春型(Hebephrenic type)
多在青春期发病,起病较急。
症状以精神活动活跃且杂乱多变为主。
精神分裂症的慢性病程导致患者的社会功能的损 害,使个人生活陷入痛苦和混乱,有50%的病人 曾试图自杀,10%的病人最终死于自杀。
总的来说,精神分裂症的患病率与性别、地域、 家庭经济水平负相关。
精神分裂症离我们并不遥远
在中国,精神分裂症的患病率为655/10万人*。此外,许多 杰出人物也曾患有精神分裂症,但这也不妨碍他们为人类科 学和文化进步作出卓越贡献
❖ 幼儿症状不典型,不易确诊。 ❖ 男女发病率大致相近。 ❖ 一般起病缓慢,起病日期难以确定,也有急
* 郑瞻培,王善澄,主编。精神医学临床实践。第1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195
一、病因:
(一)生物学因素
1.遗传
遗传因素是精神分裂症最可能的一种素质因素。
早期症状
❖ 神经衰弱综合症或有强迫症状, ❖ 但不主动要求治疗; ❖ 有的逐渐表现孤僻、冷淡、缺乏主动性; ❖ 有的变得敏感多疑,过多思虑,恐惧等; ❖ 也有的突然出现令人费解的奇异行为, ❖ 随着这些症状的发展,逐渐显露出精神分裂
症状和病型的特点。
(二)发展期 症状多而显,几乎涉及症状学中大 部分内容,各人随类型不同虽有区别,但有共同 特征:
偏执型(Paranoid type)
又称妄想型。 本型最多见。 发病年龄多在中年(25~35), 起病缓慢或亚急性起病, 症状以妄想为主,关系和被害妄想多见,次为 夸大、自罪、影响、钟情和嫉妒妄想等。
三、青春型(Hebephrenic type)
多在青春期发病,起病较急。
症状以精神活动活跃且杂乱多变为主。
精神分裂症的慢性病程导致患者的社会功能的损 害,使个人生活陷入痛苦和混乱,有50%的病人 曾试图自杀,10%的病人最终死于自杀。
总的来说,精神分裂症的患病率与性别、地域、 家庭经济水平负相关。
精神分裂症离我们并不遥远
在中国,精神分裂症的患病率为655/10万人*。此外,许多 杰出人物也曾患有精神分裂症,但这也不妨碍他们为人类科 学和文化进步作出卓越贡献
❖ 幼儿症状不典型,不易确诊。 ❖ 男女发病率大致相近。 ❖ 一般起病缓慢,起病日期难以确定,也有急
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ppt课件
![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7165b0c7f1922791688e8e6.png)
规范行为:挤眉弄眼、上肢抖动、动作过 大。眼动异常。 5 言语功能受损:用词不当,用较偏词汇。
三、晚期:
思维贫乏 情感淡漠 意志行为缺乏
Bleuler提出的主要症状破裂、中断、插入等)②情感障碍③ 矛盾症④自闭症⑤行为及意向障碍⑥自我 主观体验障碍
一、历史沿革
1. 19世纪以来欧洲精神病学家便有散在报 道
2. 1896德国Emil Kraepelin首次将这些散在 报导的上述症状归纳为同一疾病的不同 类型,并命名为早发痴呆(dementia praecox)
Kraepelin
1855—1926
Emil .Kraepelin在对大量患者进行了敏 锐的观察后提出: 1 本病的共同点是发病 于青少年期。 2 疾病过程有趋向痴呆的近 似表现。因而提出早发性痴呆(dementia praecox)的命名。1913 年在其所著的精神病
5 许多病人具备广泛的发育成熟不良表现: 如骨骼发育不良、2岁大的儿童出现轻微 手运动障碍和短暂的舞蹈症、多动表现、 注意力不集中、焦虑、社交能力失常。
6 胚胎发生学:妊娠4-6个月神经细胞发生迁移 ,由此确定皮质神经元的层状排列、定位以及其 内部关系,上述结构维持一生不变。精神分裂症 病人存在轻微的多局灶或弥漫的解剖变异。这种 变异发生在发病以前,且较为恒定。精神分裂症 病人存在前额叶、边缘叶皮质及两者之间的联络 结构的遗传性缺损,成年早期表现为无法在环境 性应激时恰当的调节皮质下多巴胺活性。
精分病人妄想的特点: 原发 泛化 荒谬 隐蔽
精分病人特有症状群: 自动症综合症 紧张综合症 衰退三联症 思维逻辑症状 内向性思维 被动体验
精分病人症状维度 阳性症状 阴性症状 情感症状 认知症状 攻击与敌意
原发妄想
三、晚期:
思维贫乏 情感淡漠 意志行为缺乏
Bleuler提出的主要症状破裂、中断、插入等)②情感障碍③ 矛盾症④自闭症⑤行为及意向障碍⑥自我 主观体验障碍
一、历史沿革
1. 19世纪以来欧洲精神病学家便有散在报 道
2. 1896德国Emil Kraepelin首次将这些散在 报导的上述症状归纳为同一疾病的不同 类型,并命名为早发痴呆(dementia praecox)
Kraepelin
1855—1926
Emil .Kraepelin在对大量患者进行了敏 锐的观察后提出: 1 本病的共同点是发病 于青少年期。 2 疾病过程有趋向痴呆的近 似表现。因而提出早发性痴呆(dementia praecox)的命名。1913 年在其所著的精神病
5 许多病人具备广泛的发育成熟不良表现: 如骨骼发育不良、2岁大的儿童出现轻微 手运动障碍和短暂的舞蹈症、多动表现、 注意力不集中、焦虑、社交能力失常。
6 胚胎发生学:妊娠4-6个月神经细胞发生迁移 ,由此确定皮质神经元的层状排列、定位以及其 内部关系,上述结构维持一生不变。精神分裂症 病人存在轻微的多局灶或弥漫的解剖变异。这种 变异发生在发病以前,且较为恒定。精神分裂症 病人存在前额叶、边缘叶皮质及两者之间的联络 结构的遗传性缺损,成年早期表现为无法在环境 性应激时恰当的调节皮质下多巴胺活性。
精分病人妄想的特点: 原发 泛化 荒谬 隐蔽
精分病人特有症状群: 自动症综合症 紧张综合症 衰退三联症 思维逻辑症状 内向性思维 被动体验
精分病人症状维度 阳性症状 阴性症状 情感症状 认知症状 攻击与敌意
原发妄想
精神分裂症介绍PPT课件
![精神分裂症介绍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e8912b0783e0912a3162a71.png)
.
14
.
15
据估计高达8080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被害妄想被害妄想被害妄想可以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不安全感如被监视被排斥担心被投药或被谋杀等在妄想影响下患者会做出防御或攻击性行为此外被动体验在部分患者身上也较为突出对患者的思维情感及行为产生影响
schizophrenia
精神分裂症
.
1
什么是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是一组病因未明的重性精神病,多在青壮 年缓慢或亚急性起病,临床上往往表现为症状各异的
7
临床分型:
(1)偏执型:这是精神分裂症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以幻
觉、妄想为主要临床表现。
(2)青春型:在青少年时期发病,以显著的思维、情感及
行为障碍为主要表现,典型的表现是思维散漫、思维破裂,
情感、行为反应幼稚,可能伴有片段的幻觉、妄想;部分患
者可以表现为本能活动亢进,如食欲、性欲增强等。该型患
者首发年龄低,起病急,社会功能受损明显,一般预后不佳。
.
13
治疗:
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是精神分裂症首选的治疗措施,药 物治疗应系统而规范,强调早期、足量、足疗程,注 意单一用药原则和个体化用药原则。一般推荐第二代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如利培酮、奥氮平、奎硫平
等作为一线药物选用。第一代及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 的氯氮平作为二线药物使用。部分急性期患者或疗效 欠佳患者可以合用电抽搐治疗。10%~30%精神分裂 症患者治疗无效,被称为难治性精神分裂症。
.
4
临床表现:
(1)感知觉障碍:精神分裂症可出现多种感知觉障碍,最突出的感
知觉障碍是幻觉,包括幻听、幻视、幻嗅、幻味及幻触等,而幻听
最为常见。
(2)思维障碍:思维障碍是精神分裂症的核心症状,主要包括思维
精神分裂症幻灯片PPT课件
![精神分裂症幻灯片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89c85dab7360b4c2f3f642b.png)
精神分裂症
第一节 概述
定义(CCMD---3):本症是一组病因未明的精神 病,多起病于青壮年,常缓慢起病,具有思维、 情感、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及精神活动不协调。 通常意识清晰,智能尚好,有的病人在疾病过程 中可出现认知功能损害,自然病程多迁延,呈反 复加重或恶化,但部分病人可保持痊愈或基本痊 愈状态。
--
4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第二节 病因和发病机制
一、遗传因素
精神分裂症的病因过程,致病因素如何造成精神分裂症的 病理生理尚不清楚。但来自家系调查,患者近亲中的患病 率比一般居民高数倍。与患者血缘关系愈近,患病率愈高。 子女、同胞及父母最高。
80年代以来先后有11个精神分裂症家系调查,资料显示: 精神分裂症一级亲属中患本病的危险度为1.4%~16.2%,而 对照组仅为0.2%~1.1%。孪生子的研究,发现单卵孪生的 同病率是双卵孪生的4~6倍。寄养子的研究也支持遗传因 素的作用。
20世纪瑞典精神病学家(E Bleuler,1911)进行了细致
的临床观察,指出本病的临床特点是精神分裂:联想障碍、
情感淡漠、意志缺乏和继之而来的内向性,提出了“精神
分裂”的概念。加之本病的结局并非皆以衰退而告终,因
此建议命名为精神分裂症。
--
2
一、患病率
我国于1982年对全国12个地区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 (ICD--9):在15岁以上人口中,精神分裂症在城市的时 点和总患病率明显高于农村,分别为:城市为6.07‰和 7.11‰,农村为3.42‰和4.62‰,差别有显著性。1993年 用同样的调查程序,对其中七个地区进行调查,城市仍高 于农村,城市为6.71‰和8.18‰,农村为4.13‰和5.18‰。
第一节 概述
定义(CCMD---3):本症是一组病因未明的精神 病,多起病于青壮年,常缓慢起病,具有思维、 情感、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及精神活动不协调。 通常意识清晰,智能尚好,有的病人在疾病过程 中可出现认知功能损害,自然病程多迁延,呈反 复加重或恶化,但部分病人可保持痊愈或基本痊 愈状态。
--
4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第二节 病因和发病机制
一、遗传因素
精神分裂症的病因过程,致病因素如何造成精神分裂症的 病理生理尚不清楚。但来自家系调查,患者近亲中的患病 率比一般居民高数倍。与患者血缘关系愈近,患病率愈高。 子女、同胞及父母最高。
80年代以来先后有11个精神分裂症家系调查,资料显示: 精神分裂症一级亲属中患本病的危险度为1.4%~16.2%,而 对照组仅为0.2%~1.1%。孪生子的研究,发现单卵孪生的 同病率是双卵孪生的4~6倍。寄养子的研究也支持遗传因 素的作用。
20世纪瑞典精神病学家(E Bleuler,1911)进行了细致
的临床观察,指出本病的临床特点是精神分裂:联想障碍、
情感淡漠、意志缺乏和继之而来的内向性,提出了“精神
分裂”的概念。加之本病的结局并非皆以衰退而告终,因
此建议命名为精神分裂症。
--
2
一、患病率
我国于1982年对全国12个地区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 (ICD--9):在15岁以上人口中,精神分裂症在城市的时 点和总患病率明显高于农村,分别为:城市为6.07‰和 7.11‰,农村为3.42‰和4.62‰,差别有显著性。1993年 用同样的调查程序,对其中七个地区进行调查,城市仍高 于农村,城市为6.71‰和8.18‰,农村为4.13‰和5.18‰。
精神分裂症ppt
![精神分裂症ppt](https://img.taocdn.com/s3/m/34d0024ff524ccbff02184b4.png)
•10%~30%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无效,被称 为难治性精神分裂症。
整理版ppt
治疗
返回
13
药物治疗时注 意事项
• 1、每次服药时,家属要认真观察患者是否 真的把药吞下,注意患者有无藏药现象。
• 2、对拒绝服药的患者要耐心说服劝导,争 取合作,对有意识障碍、吞咽困难及执意 拒服药的患者,应与医护人员商量,采用 长效注射剂或住院治疗。
晕厥跌倒。
整理版ppt
返回
15
• 坚持服药治疗
• 定期门诊复查
• 及时察觉复发先兆(常见的复发先兆为:病人 无原因出现睡眠不好、懒散、不愿起床、发呆 发愣、情绪不稳、无故发脾气、烦躁易怒、胡 思乱想、说话离谱,或病中的想法又露头等。)
• 避免诱发因素(病人愈后,生活要有规律,要 劳逸结合,可以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切忌过度 操劳,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加些业余爱好, 这些都防止旧病复发的良方。)
• 3、妥善保管药物,千万不要把药物交给患
者放任自流。因精神病患者的思想变幻莫
测,某些貌似正常的患者可能会一闪念而
吞服大量药物,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因
此,家属对药物要严加把关吃一顿给一顿,
从门诊取来的药要放在较隐蔽、整患理版p者pt 不易
14
药物治疗时注意事 项
•4、患者服药时间多在饭后半小时,催眠药要在 临睡前服用,用温开水送服,服下后嘱患者卧床。
• (2)思维障碍 思维障碍是精神分裂症的核心症状,主要包
括思维形式障碍和思维内容障碍。
整理版ppt
6
临床表现
• (3)情感障碍 情感淡漠及情感反应不协调是精神分裂
症患者最常见的情感症状,此外,不协调性兴奋、易激惹、 抑郁及焦虑等情感症状也较常见。
整理版ppt
治疗
返回
13
药物治疗时注 意事项
• 1、每次服药时,家属要认真观察患者是否 真的把药吞下,注意患者有无藏药现象。
• 2、对拒绝服药的患者要耐心说服劝导,争 取合作,对有意识障碍、吞咽困难及执意 拒服药的患者,应与医护人员商量,采用 长效注射剂或住院治疗。
晕厥跌倒。
整理版ppt
返回
15
• 坚持服药治疗
• 定期门诊复查
• 及时察觉复发先兆(常见的复发先兆为:病人 无原因出现睡眠不好、懒散、不愿起床、发呆 发愣、情绪不稳、无故发脾气、烦躁易怒、胡 思乱想、说话离谱,或病中的想法又露头等。)
• 避免诱发因素(病人愈后,生活要有规律,要 劳逸结合,可以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切忌过度 操劳,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加些业余爱好, 这些都防止旧病复发的良方。)
• 3、妥善保管药物,千万不要把药物交给患
者放任自流。因精神病患者的思想变幻莫
测,某些貌似正常的患者可能会一闪念而
吞服大量药物,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因
此,家属对药物要严加把关吃一顿给一顿,
从门诊取来的药要放在较隐蔽、整患理版p者pt 不易
14
药物治疗时注意事 项
•4、患者服药时间多在饭后半小时,催眠药要在 临睡前服用,用温开水送服,服下后嘱患者卧床。
• (2)思维障碍 思维障碍是精神分裂症的核心症状,主要包
括思维形式障碍和思维内容障碍。
整理版ppt
6
临床表现
• (3)情感障碍 情感淡漠及情感反应不协调是精神分裂
症患者最常见的情感症状,此外,不协调性兴奋、易激惹、 抑郁及焦虑等情感症状也较常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5-HT2A受体与情感、行为控制及DA的调节有关
• 5-HT2A受体拮抗剂可使A10 DA神经元放电减少,减少 中脑皮层及中脑边缘系统DA的释放
发病危险因素
• C.谷氨酸水平低下:
–认为谷氨酸功能不足 –谷氨酸受体拮抗剂PCP拮抗谷氨酸受体亚型NMDA受体可 引起幻觉妄想、情感淡漠及退缩等症状
发病危险因素
• (二)神经生物学改变 • 慢性者有脑室扩大,大脑皮质轻度萎缩; 海马、杏仁核及旁海马回变小,但CT及 MRI不支持。 • 许多研究表明,精神分裂症神经发育缺陷 和孕期、围产期所受不良影响以及婴幼儿 期所发生的躯体疾病有关。 • 早年中枢神经系统病毒或类病毒感染; • 有认为精神分裂症存在认知功能缺陷。
临床评估---病史
• • • • • • • • • 病史: 主要内容包括 病前心理社会因素; 本次发作的临床表现; 病程特征; 治疗情况; 既往史; 个人史; 家族史。
临床评估---病史
• 采集病史是应注意:全面性、客观性 • 1.听取病史前应阅读有关医疗档案(如门诊 病历、过去住院病历)和其他书面资料。 • 2.在听取知情人提供病史时,患者不宜在场, 如果知情人之间分歧较大,应分别询问。 • 3.防止过分强调精神因素,而忽视躯体因素 • 4.防止过分注意阳性症状,而忽视阴性症状, 早期症状和轻度异常。
• 2.神经免疫、内分泌因素 • 甲状腺、性腺、肾上腺皮质、垂体功能异 常 • 神递质功能异常: A.多巴胺(DA)假说: 多巴胺水平增高:苯丙胺-精神症状;抗 精神病药物-阻断DA受体 D1受体-阴性症状
发病危险因素
• B.5-HT水平异常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
DA受体有拮抗作用-阳性症状
• 5-HT2A受体有很强的拮抗作用——阴性症状
治疗目标-恢复期(巩固期)
• • • • • 防止已缓解的症状反复或进一步提高控制症状的疗效。 促进恢复社会功能,回归社会。 控制和预防精神分裂症后抑郁和强迫症状 预防自杀。 控制和预防长期用药带来的常见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如迟发性运动障碍、闭经、溢乳、体重增加、糖脂代 谢异常、心肝肾功能损害等
新型抗精神病药:
药名
氯氮平 利培酮 奥氮平 喹硫平 齐拉西酮 阿立哌唑
效价
1.5
常用剂量( mg/d )
100~600 2~6 5~20 300~600 80~160 10~30
常用药物剂量
药物名称
氯丙嗪
氟哌啶醇 氯丙嗪 氟哌啶醇 奋乃静 舒必利
给药途径
注射
注射 口服 口服 口服 注射
起始剂量(mg/日)
临床表现
思维障碍:最本质、最特征
思维形式障碍(联想障碍):联想散漫、 思维破裂、思维中断、思维贫 乏 、强制性思 维 、 病理性象征性思维、语词新作等。 思维内容障碍(妄想): 特点是结构松散、 无系统性;泛化、多变;荒谬离奇。 对诊断有特征性意义的妄想:思维播散、插 入、被夺;被控制感;被影响妄想、妄想知觉。
–阴性的,或者阳性的
• 目前存在达到抑郁的症状学标准的抑郁状态
–排除抑郁症、分裂情感性精神病
• 阳性症状为主
• 神经阻滞剂反应好 • 预后良好 • 认知、智能缺损少 • DA水平增高
• 阴性症状为主
• 神经阻滞剂反应差 • 预后差 • 认知、智能损害明显 • 脑细胞丧失、退化 (额叶萎缩)、DA水 平变化不大
发病危险因素
• 一.生物学因素 • 1.遗传因素 • 一级亲属:同病率4%-14%,高于一般人群 10倍,双亲患精神分裂症者危险率40%; 二级亲属患病率高于一般人3倍。 • 单卵孪生子>双卵孪生子 • 6%-73% 2.1%-12.3% • 染色体异常 5、11、21、8;6、13、22
发病危险因素
评定量表使用
• 简明精神病性评定量表(BPRS) • 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
用药的基本原则
• 单一:尤其对首发者尽量避免开始就合并用药 • 足量:尽量达到单药的治疗剂量 • 足时:单药疗效观察期6-8周
–急性期治疗达到预期疗效后,应维持2-5年的药物 治疗
• 个体化:依据个体对药物的适应情况调整用药 剂量
• 最常见 • 起病多在30岁以后 • 预后较好 • 妄想为主,常伴有幻听 • 情感、意志、行为障碍不突出 • 人格改变和精神衰退不突出
青春型(瓦解型)
• 起病急,青春期,不大于25岁
• 联想障碍为主
–情感变化无常,思维松弛和破裂,片断幻觉、 妄想,行为怪异幼稚、紊乱。不协调性兴奋
• 预后欠佳
• 起病于中青年
临床评估
• 体格检查 • 实验室检查 • 精神检查
临床表现
• 前驱期症状(几个月~数年)
注意减退、动力和动机下降、精力缺 乏、精神病性症状、睡眠障碍、焦虑、 社会退缩、猜疑、角色功能受损、易激 惹
临床表现
知觉障碍 幻觉: 以听幻觉最常见。内容如命令性、 评论性或争论性幻听;思维鸣响有诊断意义 其他幻觉:幻视、幻触、幻嗅、幻味等 相对少见。
流行病学
• WHO估计:全球精神分裂症终身患病率约3.8-8.4‰ • 美国(1988):终身患病率为13‰ ,年发病率为0.22 ‰ ;2/3需要住院,仅一半的病人获得治疗。 • 中国(1982)12个地区精神疾病流调,分裂症终身患病 率约5.69‰ • (1998)上升至6.55 ‰
(城市>农村) 分别为7.11 ‰、4.26 ‰
治疗目标(急性期)
• 缓解精神分裂症主要症状:阳性症状、阴性症状、激 越兴奋、抑郁焦虑和认知功能减退,争取最佳预后 • 为恢复社会功能、回归社会作准备。 • 预防自杀及防止危害社会的冲动行为的发生 • 将药物治疗带来的不良反应降到最低的程度。防止严 重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如粒细胞缺乏症、恶性综合 征、抗胆碱能所致意识障碍等
25-50
5-10 25-50 2-4 4-6 100-200
常用治疗剂量范围(mg/日)
150--200
10-20 ** 300-600 10-20 20-60 800-1000
舒必利
氯氮平 利培酮 奥氮平 喹硫平 齐拉西酮
口服
口服 口服 口服 口服 口服
治疗目标(维持期)
• 预防再一次疾病的发作或预防原已比较稳定的病情 恶化;进一步缓解症状 • 提高药物维持治疗的依从性 • 恢复社会功能,回归社会 • 帮助患者及家属应对社会或躯体应激
治疗基本过程
急性期治疗(4-6周)
逐渐稳定——巩固治疗(3-6月) 症 状
持续稳定——维持治疗(2-5年)
时间
精神分裂症的长期稳定不仅取决于对急性期症状的有效控制, 还取决于全病程持续、有效、安全的治疗
– 其它药理作用包括对1、2肾上腺素能受
体、毒蕈碱能M1受体、组胺H1受体等的阻 断作用
常用抗精神病药物(非典型)
•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主要包括
–氯氮平 –利培酮及相关制剂 –奥氮平 –喹硫平 –阿立哌唑 –齐拉西酮 –氨磺必利(索里昂)
常用抗精神病药物(非典型)
• 药理作用 –具有较高的5-HT2受体阻断作用,称DA-5-HT受体拮抗剂 (SDAs) –对中脑边缘系统的作用比对纹状体系统更具有选择性 –作用谱广、引发EPS比率较小或不明显,已经逐步取代经 典抗精神病药物,在精神病学领域应用更广。
流行病学:
• 国外调查显示
–WHO、世界银行和哈佛大学1990年联合研究:精神分裂症是 发达国家15~44岁年龄段人群疾病负担的第四位 –美国:1990年精神分裂症引起的费用高达330亿美元,2002 年上升至627亿美元
• 国内调查显示-致残率高/疾病负担重
–21世纪中国疾病负担问题研讨会:精神疾病已被列为疾病 负担的第一位,而精神分裂症是导致精神残疾的首要疾病 –1994年四川新津县调查:大多数农村患者未接受治疗,致 残率高达82.7%,其中极重度占53.5%,重度占14.7%
临床评估---病史
• 采集病史是应注意: • 5.防止过分注意情感反应和行为异常,而忽 视思维的内心体验的异常。 • 6.采集老年患者病史更应注意询问同时存在 器质性病变的可能性,例如意识障碍,智 能损害和人格改变情况。 • 7.采集儿童病史,应注意家长的心理状况, 必要时请幼儿园或学校老师补充或进行家 庭访问。
• 紧张综合征为典型表现:紧张性木僵 和紧张性兴奋交替出现 • 预后在所有类型中最好
• 目前已很少见
• 起病隐袭,发病年龄小,青少年期。
• 阴性症状为主:思维贫乏、情感淡漠、意志
缺乏
• 病情持续发展,预后最差
精神分裂症后抑郁
• 确诊精神分裂症1年以上,目前基本缓解
• 目前仍存在某些精神分裂症症状
• 严重程度标准:无
• 排除标准:排除器质性和精神活性物质所致 – 和分裂情感以及情感性精神障碍鉴别
症状学标准1-4组
• 明确存在下述1~4项中的任何一项(如不够
明确,则至少需两项)
1.思维鸣响、思维被插入或被抽走、思维被广播 2. 涉及躯体或四肢运动,或特殊思维、行为或感 觉被影响、被控制的被动妄想;妄想性知觉 3. 对病人行为作跟踪性评论,或彼此对病人加以 讨论的幻听,或声音来自身体某个部位的幻听 4. 与文化不想成且根本不可能的其他持续性妄想 (如自己可以控制气候,可与外星人交流等)
病程演变
• 据统计:50%曾试图自杀,10%自杀死亡 • 首发患者75%临床治愈,药物治疗 • 5年复发率>80%,停药者复发风险是持续 药物治疗者的5倍
•ICD-10诊断标准
ICD-10诊断标准
• 症状学标准(符合1-4组中的一个,或5-9中的 两个以上) • 病程标准
– 符合症状学标准的症状持续存在1个月以上
病因与发病机制-发生发展过程
遗传易患素质 产前/围产期损伤
神经发育异常; 认知受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