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除法的含义教学设计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2.1.2 除法的含义》-人教版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2.1.2 除法的含义》-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2.1.2 除法的含义》是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的一节课。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掌握除法的基本运算方法,能够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理解除法是将一个数分成几个相等的部分,每个部分的大小就是商。
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体会除法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方法,对数学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学生对除法的理解还不够深入,可能会把除法和减法混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让学生直观地理解除法的含义,引导学生逐步掌握除法的运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掌握除法的基本运算方法,能够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除法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掌握除法的基本运算方法。
2.难点:理解除法和减法的区别,能够灵活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
2.操作教学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直观地感受除法的意义。
3.交流讨论法: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分享学习心得,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课件、图片、实物等。
2.学具准备:练习本、笔、小棒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出示图片,如分水果、分食物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知道每个人分到几个?引入除法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除法的意义,讲解除法的基本运算方法。
同时,引导学生观察除法算式,理解除法和减法的区别。
3.操练(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简单的除法题目,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体会除法的意义。
二年级数学教案除法的含义
二年级数学教案除法的含义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掌握除法的基本概念。
2. 培养学生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内容:1. 除法的含义及基本概念。
2. 除法算式的构成及读写方法。
3. 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的构成及读写方法。
2. 难点:理解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实物操作理解除法的含义。
2. 采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除法的作用。
3. 采用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共同探讨除法的应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引入除法的概念。
2. 新课讲解:讲解除法的含义,示例演示除法算式的构成及读写方法。
3. 实践操作:让学生用实物进行除法操作,加深对除法含义的理解。
4. 课堂练习:设计一些简单的除法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5. 应用拓展: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思考除法在生活中的应用,并进行小组交流。
6. 总结反思: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
7. 布置作业:设计一些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练习完成情况和小组活动参与度,评价学生对除法含义的理解程度。
2. 关注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除法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对除法在生活中的认识。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七、教学拓展:1. 结合教材,引导学生发现除法与乘法的关系,探讨除法的应用场景。
2. 组织学生进行除法主题的数学游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 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除法相关的家庭实践活动,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
八、教学资源:1. 教材、教师用书。
2. 实物操作材料,如小棒、图片等。
3. 课件、多媒体教学素材。
4. 练习题、作业纸。
九、教学进度安排:1. 第1-2课时:讲解除法的含义及基本概念。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除法的含义及读写法练习课)教案
不仅回顾了所学知识,而且为学生设计了中间问题,起到了桥梁、铺垫的作用,为学习新知打下了基础,并为学生顺利解决后面的问题提供了保障。
环节二:动手操作,引出表示方法课件出示教科书P14例5。
师:你从图中看到了哪些数学信息?需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师:每4个放一盘是什么意思?师:用小圆片代替竹笋,动手操作,并与同桌说一说操作过程和最后的结果。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对操作错误的同学给予指导。
学生分完后,教师请同学到黑板前面来演示分的过程。
(教师要强调4个4个地分,每4个放一盘,也就是每4个为一份)教师活动:1、师:你从图中看到了哪些数学信息?需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2、师:每4个放一盘是什么意思?3、师:用小圆片代替竹笋,动手操作,并与同桌说一说操作过程和最后的结果。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对操作错误的同学给予指导。
4、学生分完后,教师请同学到黑板前面来演示分的过程。
(教师要强调4个4个地分,每4个放一盘,也就是每4个为一份)学生活动:1、学生自行读题理解题意,说出题目中的数学信息是一共有20个竹笋,每4个放一盘,要求能放几盘。
2、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说一说,:每4个放一盘的意思是每个盘里面都只放4个竹笋。
3、生按照教师要求,用小圆片代替竹笋,用书本代替盘子动手操作,并与同桌说一说操作过程和最后的结果。
4、学生板演汇报。
活动意图:通过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明白该活动也是平均分的活动。
因为已经有了用除法运算表示平均分的经验,所以首先分析活动是属于什么活动,学生明白后会环节三:建立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与除法算式的联系及除法各部分名称1、建立联系师:通过刚才动手分竹笋的过程,同学们想一想,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可用什么算式表示?师:你能尝试着写一写吗?把你的想法下出来。
师:追问20÷4表示什么意思?生:一共有20个竹笋,每4个放一盘。
师:那20÷5表示什么意思呢?生:共有20个竹笋,平均分成了5盘。
师:“平均分成5盘”是已知的,还是要求的?我们已经知道了分成5盘吗,还是这个“5”是我们分完后才知道的?生:是我们把20个竹笋,每个盘子放4个,最后才知道分成了5盘。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精品3篇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5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材第13页例4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初步理解除法的含义;认识除号,会写、会读除法算式;2、经历看一看、说一说、分一分等数学活动,掌握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的方法;3、感受用除法表示的抽象性和概括性,体会所学内容的价值。
教学准备:课件、小棒、练习本教学重点:理解除法的含义教学难点:理解除法算式与平均分活动的关系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出新知1、谈话。
师:同学们,谁知道我国的动物国宝是什么?生:大熊猫。
师:回答正确,我们班的同学真聪明,现在小精灵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晶晶是一个可爱的大熊猫,它十分好客,今天它请来四个小伙伴来它的家里做客,它给每个朋友都准备了竹笋作为午餐,可是,晶晶该怎样把竹笋分给他的朋友们呢?你们知道吗?生:平均分。
2、提出问题。
师:那好,现在我们来看一下黑板(出示例3课件),晶晶想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个盘子应该放几个呢?请大家帮晶晶想一想。
3、开展活动,解决问题师: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平均”是什么意思呢?生:平均就是每个盘子里放的竹笋同样多。
师:回答正确,我们班的小朋友真棒,那接下来,我们用小棒代替竹笋,用4张纸表示4个盘子,请同学们亲自动手来把这些竹笋平均分一分。
(请一名同学来上台演示一下)师:谁和他的分法不一样?(提问两名学生)有的同学一个一个地分,有的是两个两个或者三个三个地分,但是无论怎样分,结果都是一样的,每个盘子里放几个竹笋?生:每个盘子里放3个竹笋。
师:请大家回忆我们的操作过程,结合图说一说这幅图(课件)表示的含义。
(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3个)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板书: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3)个。
(设计意图:利用生动的生活情境和平均分的实践活动,激活学生已有的平均分的活动经验。
再通过直观图,使学生建立平均分竹笋的统一表象。
最后结合图对平均分竹笋的活动进行语言表征。
二年级数学教案除法的含义
二年级数学教案除法的含义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体会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2. 学生能够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除法的含义:将一个数平均分成若干份,求每份是多少。
2. 除法与乘法的联系: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例如:4×2=8,8÷2=4。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能够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除法与乘法的关系,以及如何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
2.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3.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除法与乘法的关系。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分水果,引入除法的概念。
2. 讲解除法的含义,并通过PPT展示除法的意义。
3. 讲解除法与乘法的关系,让学生体会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4.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六、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布置有关除法应用题的作业,检查学生对除法含义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和小组合作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学生自评: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反思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七、教学拓展:1. 除法的延伸:引导学生思考除法在生活中的其他应用,如分配资源、计算平均分等。
2. 探索其他运算:介绍与除法相关的其他运算,如分数、小数除法,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八、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表现:反思教师对除法概念的解释是否清晰,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是否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生的学习效果:分析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除法含义的理解程度。
3. 教学改进:根据教学反思的结果,找出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为下一节课的教学改进提供依据。
《除法的含义及读写法》(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二年级下册人教版
《除法的含义及读写法》(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二年级下册人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教学除法的含义及其读写法。
通过引导学生理解除法的概念,掌握除法的基本运算方法,并能够正确读写除法算式。
教学内容包括除法的定义、除法算式的读写方法以及简单的除法计算。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掌握除法算式的读写方法,并能进行简单的除法计算。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难点1. 除法概念的理解:引导学生正确理解除法的含义,区分除法与乘法的区别。
2. 除法算式的读写:教授学生如何正确读写除法算式,避免常见错误。
3. 简单除法计算:培养学生熟练进行简单的除法计算,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四、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除法教学卡片、PPT课件、黑板、粉笔等。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故事等形式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关注除法的含义及其读写法。
2. 探究新知(1)讲解除法的含义,通过实例演示除法运算,引导学生理解除法的概念。
(2)教授除法算式的读写方法,强调读写规则,避免常见错误。
(3)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除法计算,培养计算能力。
3.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用教具辅助进行除法计算,巩固所学知识。
4.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小结,强调重点知识,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
5.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包括除法算式的读写和简单计算,巩固课堂所学。
六、板书设计1. 板书《除法的含义及读写法》2. 板书内容:(1)除法的含义(2)除法算式的读写方法(3)简单除法计算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习题,巩固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2. 提高题:解决实际问题,运用除法进行计算。
二年级数学教案除法的含义
二年级数学教案除法的含义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体会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2. 通过实例,让学生掌握表内除法的计算方法及应用。
3.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掌握表内除法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理解除法的意义,能正确进行表内除法的计算。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教学卡片、实物等教学资源。
2. 学生准备笔记本、文具等学习用品。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故事情境,引入除法的概念。
2. 讲解除法的含义:讲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通过实例让学生体会除法的实际意义。
3. 演示除法的计算方法:教师通过PPT或教学卡片,展示除法的计算步骤,讲解每一步的含义。
4. 学生动手实践:学生分组进行除法计算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5. 总结除法的计算方法: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除法计算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五、课后作业:1. 请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除法的计算方法。
2.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除法的应用,并与同学分享。
3. 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问题进行讲解和辅导。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问答、练习和小测验,评估学生对除法含义的理解程度。
2. 观察学生在课后作业和实践活动中的表现,以评价他们对除法计算方法的掌握情况。
3. 收集学生在生活中应用除法解决问题的实例,以评价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的能力。
七、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是否需要调整或简化。
3. 考虑课堂管理和学生互动的情况,是否鼓励了学生的提问和思考,以及是否充分关注到了所有学生的学习需求。
八、拓展活动:1. 组织一个“除法游戏角”,让学生在游戏中练习除法,如“除法接力赛”、“除法拼图”等。
2. 邀请家长参与,举办一个“家庭除法之夜”,鼓励家长与孩子一起在家中进行除法练习。
3. 鼓励学生创作以除法为主题的数学故事或漫画,通过创作来加深对除法概念的理解。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除法》教案优秀22篇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除法》教案优秀22篇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一、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二、学生情况分析:本班共有学生25名,在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能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
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
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
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绩都有提高,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学习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状况。
因此对这些学生,我应该关注得更多的是已经形成的学习兴趣的保持,并逐步引导到思维的乐趣、体验收获的乐趣。
每位学生都很天真活泼,他们在学习上是充满无限乐趣的,在学习的探究上也是无止境的,因此基于他们无限的求知欲望,在教学时应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学好数学。
但是在遇到思考有一定深度的问题时,学生思维就打不开。
因此本期我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学生体验的思维的乐趣及成功获得的乐趣,从而进一步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对数学的学习需要有一定的生活基础和生活经验的,因此在教学时注重培养他们对生活的密切接触,培养其联系生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对课堂教学常规还有待于尽早进行规范,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导学内容分析:(一)、学习任务,目的,要求:1.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近似数。
二年级数学教案除法的含义
二年级数学教案除法的含义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体会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2. 使学生掌握除法的基本概念,如被除数、除数、商等。
3. 培养学生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除法的含义及基本概念。
2. 除法与乘法的关系。
3. 除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掌握除法的基本概念。
2. 难点:除法与乘法的关系,以及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情境教学法,结合生活实例讲解除法的含义。
2. 运用直观教具,如图片、实物等,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除法。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在合作中探究除法的应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如分水果,引入除法的概念。
2. 讲解:讲解除法的含义,介绍被除数、除数、商等基本概念。
3. 互动:学生演示除法操作,教师点评并纠正错误。
4. 练习:布置一些简单的除法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
5.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除法与乘法的关系。
6. 作业:布置一些有关除法的家庭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情况进行总结,为学生提供进一步学习的建议。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课后练习,评价学生对除法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关注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以及他们能否主动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3. 结合学生的学习反馈,调整教学方法,以确保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
七、教学资源:1. 除法概念的图片和实物教具,以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2. 设计多样的除法练习题,包括口算、笔算和应用题。
3. 利用数学软件或在线教育平台,提供互动式学习资源。
八、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思考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分配物品、计算平均数等。
2. 介绍除法的起源和发展,激发学生对数学历史的兴趣。
3. 组织数学游戏,如除法接龙,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九、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目标是否明确,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人教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教学内容为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除法的初步认识》。
本节课是学生初次接触除法,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初步理解除法的概念,掌握除法的基本运算方法,并能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理解除法的概念,掌握除法的基本运算方法,能够正确进行除法计算。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1. 理解除法的概念,明确除法与乘法的关系。
2. 掌握除法的基本运算方法,能够正确进行除法计算。
四、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教鞭等。
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a. 利用PPT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图片中的除法现象。
b. 引导学生讨论并分享他们对除法的初步认识。
2. 探究新知a.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践等方式,探究除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b.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除法的基本运算方法,并进行板书。
3. 巩固练习a. 教师设计一系列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b. 教师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改正。
4. 应用拓展a. 教师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除法进行解决。
b. 教师引导学生分享他们的解题过程和答案,并进行评价。
六、板书设计1. 板书除法的初步认识2. 板书内容:a. 除法的概念b. 除法的基本运算方法c. 除法与乘法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书面作业:完成练习册中的相关练习题。
2. 实践作业:观察身边的除法现象,并记录下来。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实践等方式,使学生初步理解了除法的概念,掌握了除法的基本运算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除法的含义及读写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除法的含义及读写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除法的含义及读写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教科书第18页的例4及练习三第1~3题)备课三维目标⒈知识与技能: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温故知新,引入除法运算。
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
让学生认识除号,了解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⒉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动手的能力。
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养成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认识除号,了解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教学难点理解除法的意义。
教法学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
教学准备例题图片。
主要教学流程一、引入新课出示12个竹笋和4个盘子。
再出示题目: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个盘子可以放几个?提问: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是什么意思?(强调每盘要放同样多)学生独立分竹笋,然后汇报分的结果:先把竹笋每盘放1个,每分完一轮,再把剩下的竹笋按照前面的方法继续分,直到分完为止。
分的结果是每盘放3个。
小结: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就是把12个竹笋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3个。
教师:像这样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可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等,都是属于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的问题,都是平均分,在数学上我们用一种新的方法“除法”来表示。
二、新授⒈以前我们学过加法、减法、乘法的符号,那今天我们学习除法,除法的符号是“÷”。
指导书写:写除号时,先画一短横,上下各一点,横线要平直,上下两点要对齐。
⒉出示教科书第18页例题4。
教师: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几个?这道题该怎样列式?⑴要分的竹笋是几个?(12个)把12写在除号的前面。
⑵把12平均分成几份?(4份)把4写在除号的后面。
⑶每份是几?(是3)把3写在等号的后面。
⑷教师再让学生回忆刚才的除法算式是怎样列的。
让同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人教版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除法的基本概念。除法是一种数学运算,用来找出一个数可以被另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它是乘法的逆运算,非常重要,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许多问题。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比如,我们有12个苹果,想要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能得到几个苹果呢?通过除法运算,我们可以轻松解决这个问题。
-除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让学生能够识别并命名除法算式中的被除数、除数和商。
2.教学难点
-抽象除法概念:学生需要从具体的物品分配中抽象出除法的概念,这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
-口诀记忆与运用:记住乘法口诀并能够灵活运用到除法算式中,特别是对于一些易混淆的口诀,如“6÷2”和“9÷3”。
-理解除法与生活的联系:将除法应用到实际情境中,理解除法在生活中的实际意义,如购物找零、物品分配等。
-算式转换与逆向思维:在解决一些逆向思维问题时,如“已知商和除数,求被除数”,学生可能会感到困惑。
-理解除法与乘法的关系:尽管学生在一年级已经接触过乘法,但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对于一些学生来说仍是一个难点。
具体举例解释:
-教学重点示例:以“8÷2=4”为例,教师需强调被除数8是总数,除数2是每组的数量,商4表示可以分成4组。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人教版
一、教学内容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人教版
本节课依据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第二单元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教学内容:
1.理解除法的含义,知道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2.掌握表内除法算式的读写方法,能够正确书写除法算式。
3.运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除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除法的意义教学设计
篇一:除法的意义教案除法的意义教案教学目标(一)使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并会在实际中应用.(二)使学生自己总结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会应用这些关系进行乘、除法的验算.(三)在分析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推理、概括能力.(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验算习惯.教学重点和难点使学生掌握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对乘、除法进行验算是教学重点.理解乘、除法的互逆关系,以及用除法意义说明一些题为什么用除法解答是学习的难点(学生往往语言表述不清).教学过程设计(一)引入问题情境我们已经做过大量的整数除法计算和应用题的练习,积累了比较丰富的感性认识,这里我们要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对除法的意义加以概括,使已经获得的感性认识加以提高.(板书课题:除法的意义)口算:7×5= 9×6=( )×4=3235÷5= 54÷6= 32÷( )=835÷7= 54÷9=( )÷4=8(二)学习新课1.教学除法的意义.(1)出示一组题,学生独立列式解答.①四年级有4个班,每班40人,一共有多少人?②四年级有160人,平均分成4个班,每班多少人?③四年级有160人,每40人分一班,可分成几个班?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思考讨论:(1)观察,比较上面的3道题,为什么列式和计算方法都不同?(由于已知条件和问题进行了调换,因此列式和计算方法不同.第①题是已知每班人数和班数,求总人数,用乘法计算;第②、③两题都是已知总人数和分成的班数(每班的人数),求每班的人数(分成的班数),用除法计算.)(2)40,4和160在三个题中分别叫做什么数?(40和4在第①题中叫做因数,160叫做积,40和4在第②、③题中分别叫做除数和商,160叫做被除数.)(板书)(3)第②、③题分别是已知什么?求什么、怎样算?(第②、③题分别是已知两个数的积和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用除法计算.) 师继续启发:根据上面除法算式和乘法算式的联系看,除法是一种什么样的运算呢?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除法的意义.在此基础上,教师用准确的语言描述除法的定义:已知两个因数的积和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引导学生说出除法各部分的名称.提问:在除法中已知的积叫做什么?(被除数)已知的因数叫做什么?(除数)求出的未知因数叫做什么?(商)(2)教学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引导学生观察第②、③与①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有什么变化,从而明确:在乘法中是已知的,在除法中是未知的;在乘法中未知的,在除法中变成已知的.也就是乘法是知道两个因数求积,而除法与此相反,是知道积和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所以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3)关于0和1在除法中的特性.启发同学想:①一个数除以1得什么数?自己举例,如 8÷1=8,100÷1=100,?得出:一个数除以1,还得原数.②0除以一个不是0的数得什么数?学生自己举例,如0÷5=0,0÷24=0,?为什么?引导学生说出因为一个数和0相乘才得0,所以0除以一个不是0的数商都是0.③0能作除数吗?为什么?引导学生讨论:以5÷0为例.如果0可能作除数,根据除法的意义,商乘以除数0,一定等于被除数5,即商×0=5.根据“0与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的规定,商乘以0一定等于0,而不可能等于5.这说明,用0作除数时,商是不存在的.由此可知,用0作除数是没有意义的,所以在除法中0不能作除数.这一点很重要.2.教学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及其应用.(1)口算:①4×5 ②320÷820÷4 320÷4020÷5 40×8(2)引导学生根据上面第①组算式总结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提问:乘法里最基本的数量关系是什么?怎样求因数?从而概括出(并板书):积=因数×因数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3)观察第②组算式,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提问:除法中各部分间的关系最基本的是什么?怎样求被除数和除数?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板书: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4)我们学过这些关系后,可以解决哪些计算问题?引导学生说出验算方法后,学生按照书上第75页的例子自己验算,并说明应用什么方法验算的.引导学生概括:过去我们验算乘法时,用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再乘一遍的方法.今天我们根据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可以用算出的积除以一个因数,看是不是等于另一个因数.应用除法各部分间关系,可以验算除法.以前学过的用乘法验算除法,就是应用被除数=商×除数,现在应用“除数=被除数÷商”也可以验算除法,也就是用除法验算除法.(三)巩固练习1.练习十五第1题.(讨论、口答)2.练习十五第3,4两题.(做在本上)3.引导学生总结.总结性提问:(1)你今天学习了什么?(2)除法的意义是什么?(3)乘、除法中各部分间的关系是什么?(4)乘、除法的两种验算方法各是什么?(5)0能作除数吗?为什么?(四)作业练习十五第2,5,6题.课堂教学设计说明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乘法的意义以及对除法意义有一定感性认识基础上,对除法意义加以概括,在已学过的乘、除法各部分间关系的基础上,加以总结及应用.新课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利用3道有联系的应用题,由学生列出算式,把第②、③题与①题比较.通过讨论,明确除法的意义,并在比较已知条件和问题的变化中,理解了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还提出了在除法中应注意0和1的问题.第二部分,通过两组口算题,引导学生总结出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式,并利用这些关系进行乘、除法的验算.本节课的练习采取边讲边练的形式,对课本上的习题,适当指导,减轻学生课外负担.本课最后通过提问的形式,引导学生抓住本课所学内容的重点进行小结,培养归纳能力.板书设计除法的意义篇二:除法的意义教学设计与评析>>>除法的意义教学设计与评析除法的意义教学设计与评析吴梅芳执教(福建省福安师范附属小学)林苗评析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自73页至74页除法的意义。
二年级数学教案除法的含义
二年级数学教案除法的含义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知道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2. 培养学生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参与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1. 除法的含义及除法算式的组成。
2. 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除法的含义,掌握除法算式的组成。
2. 教学难点: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理解除法的含义。
2. 采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学习除法。
3. 采用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内容包括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的组成、实际问题等。
2. 学生准备练习本,用于记录学习过程和练习题目。
3. 准备一些实物,如苹果、小棒等,用于直观演示。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引入除法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除法的含义:用实物演示,解释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让学生理解除法的本质。
3. 学习除法算式:讲解除法算式的组成,包括被除数、除数和商,让学生掌握除法算式的基本结构。
4. 练习除法计算:给出一些简单的除法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除法计算方法。
5. 应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用除法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分配物品、计算平均分等。
七、课堂练习:1. 自主练习:学生独立完成一些除法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2. 合作练习: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一些综合性的除法问题。
3. 教师点评: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点评,及时发现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讲解。
八、拓展延伸:1. 让学生思考:除法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2. 引导学生发现:除法在其他学科中的应用,如物理、化学等。
3. 鼓励学生创新:用除法解决一些特殊问题,如圆形分割、物体排列等。
2.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哪些方法有效,哪些需要改进。
3.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对除法的学习还有什么疑问,课后继续思考。
二年级下数学教案-除法的含义及读写法-人教新课标
二年级下数学教案除法的含义及读写法人教新课标教学内容:本节课将向二年级学生介绍除法的含义及其读写法。
学生将通过实际例子和动手操作来理解除法的基本概念,学习如何读写除法算式,并初步掌握除法的基本运算规则。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知道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2. 培养学生能够正确读写除法算式,包括除号、被除数、除数和商的位置。
3.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除法的基本运算方法,能够解决简单的除法问题。
4.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难点:1. 除法概念的理解,特别是除法与乘法的关系。
2. 除法算式的正确读写,特别是除号和各部分的位置。
3. 除法运算的方法,特别是有余数的情况。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学PPT,包括除法概念的介绍、算式的读写、运算方法的讲解等。
2. 实物模型,如水果、糖果等,用于实际操作演示。
3. 白板和笔,用于板书设计和问题解答。
4. 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出除法的概念,让学生初步理解除法的含义。
2. 讲解:详细介绍除法的含义,讲解除法与乘法的关系,让学生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3. 演示:通过实物模型,演示除法算式的读写方法,让学生直观地理解除号、被除数、除数和商的位置。
4. 练习:让学生动手练习读写除法算式,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5. 操作: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除法的基本运算方法,解决简单的除法问题。
6. 巩固:通过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让学生熟练掌握除法的读写和运算方法。
板书设计:1. 二年级下数学教案除法的含义及读写法人教新课标2. 教学内容:除法的含义、读写法、运算方法3. 教学目标:理解除法的含义,正确读写除法算式,掌握除法运算方法4. 教学难点:除法概念的理解,算式的读写,运算方法作业设计:1. 读写除法算式:让学生回家后,读写一些简单的除法算式,加深对除法算式的理解。
2. 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运用除法运算方法,巩固所学知识。
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二单元《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5篇材料)
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二单元《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5篇材料)第一篇: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二单元《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目标:l.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懂得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2.使学生初步学会除法的算式和写法。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除法运算的意义。
教学难点: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设计:一、前测激趣1.出示12个竹笋和4个篮子。
再出示题目: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可以放几个?提问: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是什么意思?(强调每盘要放同样多)学生独立分竹笋,然后汇报分的结果:先把竹笋每盘放1个,每次分完,再把剩下的竹笋按照前面的方法继续分,直到分完为止。
分的结果是每盘放3个。
小结:把12个竹笋,放在4个盘子里,就是把12个竹笋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3个。
教师:像这样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或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等,都是属于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的问题,都是平均分,在数学上我们用一种新的方法——除法来表示。
(板书课题:除法)二、导学达标1.以前我们学过加法、减法、乘法的符号,那今天我们学习除法,除法的符号是“÷”。
指导书写:写除号时,先画一短横,上下各一点,横线要平直,上下两点要对齐。
2.出示教科书第18页的例题4。
教师:“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几个?”这道题应该怎样列式? ①要分的竹笋是几个?(12个)把12写在除号的前面。
②把12平均分成几份?(4份)把4写在除号的后面。
③每份是几?(是3)把3写在等号的后面。
教师一边说一边板书:12÷4=3 ④教师再让学生回忆刚才的除法算式是怎样列的?让同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
⑤教师:12÷4=3这个除法算式“表示把12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是3。
”这个算式读作:12除以4等于3。
⑥让学生自己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并读一读算式。
二年级下册《除法的含义》说课稿
二年级下册《除法的含义》说课稿这节课我想从五方面来说:一.说教材;二.说目标;三.说教法;四.说学法;五.说设计,说过程。
一.说教材《除法的含义》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第二节课第一课时,是本单元的例4,教学核心内容为理解除法的含义。
除法是建立在平均分基础上的一种运算,本单元第一节的3个例题都是在探讨“平均分”,已为本节做好了铺垫;本节课之后紧接着是“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是建立在“除法意义”基础上的教学,它是除法学习的起始课,以后再深入地学习除法,都必须首先弄清楚除法的含义,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展开教学;另外,从乘法与除法之间的关系的角度来看,弄清楚除法的含义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这节课是本单元教学的难点之一。
这节课的内容是理解除法的含义:把一个数平均分成若干份,求每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以及认识除号、会写、会读除法算式。
二.说目标数学新课标要求:在关注学生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加强教学过程的探索性,体现知识形成的过程;要注意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利用各种学习内容为学生提供充分的、现实的数学探究活动以及交流的机会,让学生获得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的同时,逐步形成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创新的意识,逐步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本节课是在平均分的基础上探索除法的含义,我把三维目标定位于:知识与技能:1. 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懂得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2.认识除号,会读、写除法算式。
过程与方法:“分一分、摆一摆”进行平均分的操作活动;“说一说”语言描述平均分;“想一想”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介绍除号和除法算式的读法“想一想、读一读”;“想一想、连一连、圈一圈、填一填”进行练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小组合作能力;养成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体会除法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三.说教法因为强调学生的经验,强调探索,强调知识形成的过程,强调交流合作,强调发展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所以本节课我注重让学生做、思、说相结合,培养学生能力,达到教学目标。
完整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除法含义教学设计
第三课时:除法的含义及读写法授课内容:学习除法的含义及读写法。
教科书第13页的例题 4。
授课目的:知识与技术:使学生能初步理清除法的含义;认识除号,会写、会读除法算式。
问题解决与数学思虑:经历看一看、说一说、分一分等数学活动,掌握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的方法。
感情与态度:感觉用除法表示的抽象性和概括性,领悟所学内容的价值。
授课重点:理清除法含义。
授课难点:理清除法算式与平均分活动的关系。
授课重点:理解平均分授课方法:着手操作授课准备:课件、 12根小棒。
授课过程:一、设置问题,引导参加1、发言引入:同学们,谁知道我们的动物国宝是什么?(熊猫)熊猫京京想把自己的竹笋分给小伙伴,可是该怎样分呢?(平均分)2、提出问题:京京想把 12支竹笋平均放在 4个盘子里,每盘应放几支?请大家帮京京想一想。
3、解决问题:(1)独立思虑:把 12支竹笋平均放在 4个盘子里,“平均”是什么意思?(每个盘子里的竹笋同样多)(2)独立试分:用 12根小棒代替竹笋,分一分。
(3)报告演示:可能有多种分法:一支一支分的、两支两支分的或三支三支分的。
(4)小结板书:无论怎样分,结果都是同样的,每个盘子里放()支竹笋。
板书:把 12支竹笋平均放在 4个盘子里,每盘放 3个。
二、学习研究、认识除法1、引入除法(1)发言:刚刚我们经过平均分帮助大熊猫京京解决了一个大问题。
这样的问题能不能够用一种方法直接计算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种方法。
(2)揭题:除法(板书课题)把 12支竹笋平均放在 4个盘子里,每盘放三支,每盘放得同样多,是平均分吗?像这样的情况我们能够用除法来计算。
2、除法读写(1)介绍除号:以前我们学过加、减、乘法,它们都有各自的符号,今天老师再给你们介绍一个符号,它就是“÷” ,叫:除号。
(2)书写除号:先画一条横线,再上下各一点,横线要直,两点要圆且对齐。
(师边讲边板书:—÷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横线表示平均分)(3)除法书写: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 4个盘子里,每盘放几个 ?(用除法)该怎样列式 ?①解析数量关系:要分的竹笋是几个 ?( 总数: 12个 ) 把 12写在除号的前面。
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除法教案
•••••••••••••••••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除法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除法教案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除法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除法教案1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懂得把一个数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多少份,也是用除法计算。
2.使学生掌握除法的各部分名称。
教具准备:教科书第19页的例题5的图片,学具。
教学过程设计:一、引入新课1.教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除法的初步认识。
2.分小圆片:教师拿出8个小圆片要把这些小圆片分给另一些同学,每个同学分2个,可以分给几个同学?接着教师让学生注意观察,老师是怎样分的。
使学生知道,教师把小圆片先拿2个分给一个同学(教师分的时候要同时拿出2个小圆片分给另一位同学),再拿出2个小圆片分给第三位同学,最后拿出2个小圆片分给第四位同学。
也就是每2个小圆片分给一位同学,分完后问学生:分给了几个同学?学生观察出:8个小圆片,每个同学2个小圆片,可以分给4个同学。
想一想:刚才老师是怎样分的?同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
二、新授课1.出示教科书第19页的例题5。
(1)教师:每4个放一盘是什么意思?(每一份是4个竹笋)(2)用自己的学具动手摆一摆20个竹笋,按每4个放一盘,可以放几盘?(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对操作错误的同学给予个别指导) 学生分完后,教师请一个同学到黑板前面来演示分的过程。
(教师要强调四个四个的分,每4个放一盘,也就是每4个为一份)(3)让学生回顾分的过程和结果,提问:我们刚才是怎样分的?分的结果是怎样?小结:我们分竹笋的时候,把4个竹笋放一盘,求能放几盘?实际上就是把一个数量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这种方法也叫以用除法来计算。
(4)指导算式的写法。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2.1.2 除法的含义15
板书设计第4课时除法(1)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3个。
12÷4=3除号读作:12除以4等于3。
难忘的一天今天,太阳照着大地,就像闪闪发光的金子一样,到处都是暖洋洋的,我的心里也是暖洋洋的。
我早早就起了床,不是因为天气热,也不是因为我想出去玩,而是我们得回学校了。
我来到学校的时候已经是7时35分了。
进入校门的时候,有一位老师摸了摸我的头,微笑着说:“跳跳,你真厉害,考了个全班第一!”我腼腆的笑了笑。
“老师,同学们,早上好!”一个声音从广播里传出来,“现作文在公布全级期末考试成绩排名前二十名同学的名单……”顿时,大家都安静了下来,心里既紧张又充满了期待。
“第四名,202,王跳跳。
第五名……”这时全班同学都尖叫了起来,纷纷看着我,眼里充满了羡慕。
我也开心得差点就跳起来了。
这次期末,我得了好多好多奖:年级第四名、文明生、三好学生……放学后,我跟着思颐去她家。
她家很好看,很精致。
我们一起当老师,很好玩,很开心。
难忘的一天今天,太阳照着大地,就像闪闪发光的金子一样,到处都是暖洋洋的,我的心里也是暖洋洋的。
我早早就起了床,不是因为天气热,也不是因为我想出去玩,而是我们得回学校了。
我来到学校的时候已经是7时35分了。
进入校门的时候,有一位老师摸了摸我的头,微笑着说:“跳跳,你真厉害,考了个全班第一!”我腼腆的笑了笑。
“老师,同学们,早上好!”一个声音从广播里传出来,“现作文在公布全级期末考试成绩排名前二十名同学的名单……”顿时,大家都安静了下来,心里既紧张又充满了期待。
“第四名,202,王跳跳。
第五名……”这时全班同学都尖叫了起来,纷纷看着我,眼里充满了羡慕。
我也开心得差点就跳起来了。
这次期末,我得了好多好多奖:年级第四名、文明生、三好学生……放学后,我跟着思颐去她家。
她家很好看,很精致。
我们一起当老师,很好玩,很开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课时:除法的含义及读写法
教学内容:学习除法的含义及读写法。
教科书第13页的例题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初步理解除法的含义;认识除号,会写、会读除法算式。
问题解决与数学思考:经历看一看、说一说、分一分等数学活动,掌握用除法算
式表示平均分的方法。
情感与态度:感受用除法表示的抽象性和概括性,体会所学内容的价值。
教学重点:理解除法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除法算式与平均分活动的关系。
教学关键:理解平均分
教学方法:动手操作
教学准备:课件、12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设置问题,引导参与
1、谈话引入:同学们,谁知道我们的动物国宝是什么(熊猫)熊猫京京想
把自己的竹笋分给小伙伴,可是该怎样分呢(平均分)
2、提出问题:京京想把12支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应放几支请大家
帮京京想一想。
3、解决问题:
(1)独立思考:把12支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平均”是什么意思(每
个盘子里的竹笋一样多)
(2)独立试分:用12根小棒代替竹笋,分一分。
(3)汇报演示:可能有多种分法:一支一支分的、两支两支分的或三支三
支分的。
(4)小结板书:无论怎样分,结果都是一样的,每个盘子里放()支竹笋。
板书:把12支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3个。
二、学习探究、认识除法
1、引入除法
(1)谈话:刚才我们通过平均分帮助大熊猫京京解决了一个大问题。
这样的问题能不能用一种方法直接计算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种方法。
(2)揭题:除法(板书课题)把12支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三支,每盘放得同样多,是平均分吗像这样的情况我们可以用除法来计
算。
2、除法读写
(1)介绍除号:以前我们学过加、减、乘法,它们都有各自的符号,今天老师再给你们介绍一个符号,它就是“÷”,叫:除号。
(2)书写除号:先画一条横线,再上下各一点,横线要直,两点要圆且对齐。
(师边讲边板书:—÷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
(横线表示平均分)
(3)除法书写: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几个(用除法)该怎样列式
①分析数量关系:要分的竹笋是几个(总数:12个)把12写在除号的前面。
把12平均分成几份(份数:4份)把4写在除号的后面。
每份是几(每份数是3)把3写在等号的后面。
教师边说边板书:12÷4=3 算式读作:12除以4等于3。
(同桌之间相互读一读)数量关系:总数÷份数=每份数)
②叙述列式过程:根据除法算式同桌互相说一说数量关系。
③理解除法意义: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并读一读,再互相说一说。
12÷4=3这个除法算式表示:“把12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3。
”
(板书: 12 ÷ 4 = 3 读作:12除以4等于3
总数÷份数=每份数)
3、尝试练习:把12支竹笋分别平均分成两份,平均分成三份,并一一写出
除法算式,再读一读。
3、归纳小结:把一个数量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一份是几个用除法来计算:
总数÷份数=每份数
三、巩固应用,加深理解
1、基本练习:课本第18页的“做一做”
提问:一共有多少块饼干平均分给几个人找出题中的总数、份数、和每份数,每人分几块怎样列除法算式
汇报:要分的饼干是18块是总数,平均分给3个人是份数,每人分()块是每份数,求每份数用除法,总数÷份数=每份数,列式18÷3=6。
追问:请一个同学读一读这个除法算式。
(18除以3等于6)
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把18平均分成3份,每一份是6)
2、变式练习:
(1)、练习四第1题:“魔法卡片”
出示算式卡片背面,请6名学生来抽卡,谁抽到哪一张就读哪一张,读得对的老师奖励聪明星。
(2)、练习四第2题:“小帮手”。
(课件出示)
学生动手摆学具并填写算式,教师巡视、批改。
(3)、练习四第3题:“分西瓜”。
课件出示)
a.独立思考:总数是多少分成几份每份分几个
b.独立解决,同桌交流。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汇报,同桌互批)
四、课堂总结,强化新知
同学们,通过对本课学习,你都学会了什么本领(理解除法含义,认识除号及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五、板书设计:除法
把12支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3个。
除号“÷”,书写:—÷
除法: 12 ÷ 4 = 3 读作:12除以4等于3
数量关系:总数÷份数=每份数
除法意义:把12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3
把一个数量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一份是几个用除法来计算:
总数÷份数=每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