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规)
小学二年级数学“混合运算法则”归纳总结
小学二年级数学“混合运算法则”归纳总结
四则运算是小学数学学习的基础。
四则指的是加法、减法、乘法、除法这四种计算法则。
而四种混合运算指的就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运算符号及括号,把多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1)算式里只有加减法,则依次计算;只有乘除法,也依次计算。
(2)算式里既有加减法又有乘法,先算乘法,后算加减法。
(3)算式里既有加减法又有除法,先算除法,后算加减法。
(4)每一步不参加计算的部分,要位置、符号不变地抄下来,保证等号前后应该相等。
(5)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是改变运算顺序。
带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后算小括号外面的。
手指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即可添加好友
添加微信好友免费领取二年级语文下册学习资料
点击“阅读原文”二年级教材电子书手机在线观看。
《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混合运算PPT课件
引入
新授
练习
巩固练习
引入
1.口答列式: ⑴32与18的和是多少? ⑵32减去18的差是多少? ⑶40除以8,商是多少?
2.说出下面每道算式计算的第一步: 6×3+3 70-20×3 46-28+4
3.今天我们要继续学习混合运算.
买1枝钢笔和1个 订书机,一共应付
多少元?
一盒钢笔有10支, 一共80元.
=120+60 =180
=5-4 =1
先估计每组中哪道题的得数大一些,再计算。
(1)300+60×4
=300+240 =540
300-60×4
=300-240 =60
(2)90-38×2
=90-76
=14
90-38÷2
=90-19
=71
奋斗的路上,时间总是过得很快,目前的困难和麻烦是很多,但是只要不忘初心,脚踏实地一步一步的朝着目标前进,最后的结局交给时间来 定夺。 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西班牙 有两种人是忘不了的,一种是你爱的人,再就是你恨的人,不过往往他们是同一个人。 我们大部份的生命都浪费在文字语言的捉摸上。 觉得自己做得到和做不到,只在一念之间。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不能强迫别人来爱自己,只能努力让自己成为值得爱的人。 儿童应该受到良好的教育,这是一般做父母的人的责任,也是他们关心的事,而且国家的幸福与繁荣也靠儿童具有良好的教育。——洛克 痛苦源于欲望。 世上的事,不如己意者,那是当然的。 在强者的眼中,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绝大多数人,在绝大多数时候,都只能靠自己。
=7×11
=49
=94
=77
算式中有除法和加、减法,应先算除法。 但算式中只有乘、除法时要按从左向右的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 例2 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 一等奖创新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例2 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一等奖创新教案第二课时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教案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下册P47例2教材分析:教学内容为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5单元例2,除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
人教版例题的教学中,根据解决“一共有多少盒酸奶”的问题尝试列出乘法和加法或乘法和减法的混合运算算式,分析归纳运算顺序,总结出“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的结论,学生不易理解,因此,将这一课时(两级混合运算)拆分为乘法和加减法以及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两个课时,在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的顺序的教学中以具体的情境引入,便于理解、体会混合运算顺序的合理性。
学情分析: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会了加、减、乘、除的基础知识,懂得简单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有一定的计算基础,在上一节课学习了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对运算顺序有一定的迁移能力。
但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是比较困难的。
因此,让学生在计算时进行演绎推理,经历“尝试迁移计算——观察算式——归纳运算顺序——反思并积累体会”的过程,既发展了数学思考的能力,又提升了掌握运算顺序的水平。
在运算顺序教学中,给予学生“购物”这一具体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并感知运算顺序。
教学目标: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悟、理解并掌握含有除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计算。
2.通过方法的迁移,总结出乘、除和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3.在学习的活动中,增强迁移和抽象概括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掌握含有除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理解、体会混合运算顺序的合理性。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复习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师:老师这里有一组算式,熟悉吗?(电脑课件出示5×3+20,20+5×3,15-7×2)是呀,这是我们上节课学过的,你还记得是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计算的吗?预设:学生讲的较复杂师:谁还能讲的更简洁些呢?师小结:是呀,就像同学们所说,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法和加、减法,应先算乘法,后算加、减法。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除法与加减法的混合运算教案
小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除法与加减法的混合运算》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混合运算的顺序,会进行混合运算。
2.在自主解决问题、改写算式等活动中,初步感受混合运算顺序在实际应用中的合理性。
二、过程与方法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经历自主探索。
2.尝试将分步计算改写成不带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的过程。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计算,在交流各种算法的过程中增强学数学的信心。
2.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会用脱式格式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知道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方法讲述法、讲授法、研究法。
课前准备情境图片、口算卡片、习题板、课件。
使用“学乐师生”APP拍照,和同学们分享。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说出下面每道算式计算的第一步。
6×3+3 70-20×3 46-28+4提问:算式中有乘法和加、减法,应先算什么?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将在上节课的基础上,继续学习混合运算。
(板书课题)2.创设情境。
3.谈话:出示情境图。
4.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二、新课学习1.新授。
电脑出示: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情景图,从图上能知道些什么?指名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电脑闪动:50元钱,买香蕉用去了14元钱,桔子每千克3元)。
谁能替妈妈算一下,可以买几千克?自由读、指名读。
2.讨论,交流,自主解决。
学生仔细观察情景图,同桌先互相说说看到了什么?学生把所看到的信息进行整理,为解决问题作好准备。
图中的数学信息和问题,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解题思路。
教师提出兔博士的问题,鼓励学生试着将两个算式改写成一个算式。
然后请学生到前面板演。
学生可能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带小括号的,一种是不带小括号的,可请学生说一说,这两种列式方法,那一种是正确的呢?为什么?也有可能学生写不出带小括号的算式。
教师要作重点指导,“这样列式能先求50-14吗?”“想什么办法才能先求出50-14呢?看一看,谁是我们班的智慧星呢?”“要想求出可以买几千克橘子,就必须先求出什么?”3.学生改写算式,并讨论、交流正确的列式方法。
《除法与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的教学反思
《除法与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的教学反思1、《除法与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的教学反思本节课由于有上节课的基础,所以学生在学习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时相对比较简单点,接受能力也更强一些。
整堂课我还是采取以学生自主学习和启发式教学为主。
教学例题时,以情境图导入,让学生说说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有哪些数学信息,再重点帮助学生理解信息之间的联系,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解决了两个实际问题后,我就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出我们这节课的重点,学生列出不同的综合算式后,让学生联系现实问题中的数量之间的关系和列式时的'想法,交流两道算式都要先算什么,然后进行计算,从而理解相应的运算顺序。
在自主练习中,我感到混合运算的教学与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有机结合在一起,确实有利于促进学生感悟与理解运算顺序规定的必要性与合理性。
同时也发现,对于有的孩子来说,解决问题本身就是一个难点,再用综合算式的方法来解决,更是难上加难,需要有针对性的辅导和孩子自身能力的提高才能予以解决2、《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教学案例与反思教学内容:教科书P30例题及P31的“想想做做”教学目标:1、使学生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可以列综合算式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并初步认识综合算式;初步掌握含有乘法和加、减法的两步试题的运算顺序,并能按顺序正确地计算。
2、使学生初步学会表达混合运算两步试题计算过程的书写格式,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使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掌握含有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进行正确的计算;通过技能的生成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教学挂图、小黑板。
教学过程:一、出示例题,收集信息1、出示教科书第30页的.例题图。
2、学生看图,师提问:通过看图你知道了些什么?二、解决问题(1)1、出示问题(1):小军买3个笔记本和1个书包,一共用去多少钱?2、学生独立解答并指名板书:5×3=15(元)15+20=35(元)1、分析第一步求到的是什么。
除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
但是算式中只有乘、除法时,就 要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
五、当堂检测:
1、认真观察下面的题,改正错误。
360-280÷4 500-400÷20 140+60÷5
=80÷4
=100÷20
=200÷5
=40
=5
=40
↓
↓
12
+
=
?
钢笔的单价=总价÷数量 40÷5=8(元)
二、探究新知:
(三)解答。
分步算式:
综合算式:
40÷5=8(元) 40÷5+12
8+12=20(元) =8+12
=20(元) 答:一共应付20元。
综合算式: 12+40÷5
=12+8 =20(元)
二、探究新知:
(四)总结运算顺序。
在一个没有括号的混合算式中, 既有除法,又有加法,要先算除 法,再算加法。
-------------
=80-69
=87
=98
=11
总结运算顺序:
在一个没有括号的算式中有乘法
和加减法,应该先算乘法。
二、探究新知:
知识点一:计算除法和加法的两步式题
(一)仔细观察,收集信息,解决问题
二、探究新知:
(二)理解题意,分析解法 根据所求问题直接问题列出来数量关系式:
一个订书机的价钱 + 一支钢笔的价钱 = 一共应付多少元
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 运算
学习目标: 1、能正确计算除法和加、减
法的两步式题。(重点) 2、掌握除法和加、减法的两
步式题的运算顺序。(难点)
2017秋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7.2《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教案
2017秋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7.2《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教案一. 教材分析《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是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七章第二节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方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并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算。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除法和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对运算定律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在实际应用中,部分学生可能对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运算法则理解不透彻,导致运算错误。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让学生理解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方法。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算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方法。
2.教学难点: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运算法则。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生活实例引入课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实例。
2.练习题:针对本节课内容的练习题。
3.小组讨论工具:卡片、黑板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实例,如购物场景,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总价?引入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
2.呈现(10分钟)展示教材中的例题,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进行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引导学生总结运算顺序和运算法则。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要求学生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算,并及时纠正错误。
4.巩固(10分钟)出示一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答案进行讲解,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出示一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如:一个果园共有126棵树,其中苹果树占40%,梨树占30%,那么苹果树和梨树各有多少棵?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方法。
加减乘除四则混合运算法则
加减乘除四则混合运算法则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加减乘除四则混合运算是我们常常需要应用的数学知识。
无论是在小学、初中还是高中阶段,都需要学习并掌握这些运算法则。
本文将详细介绍加减乘除四则混合运算的法则和步骤。
一、加减乘除的优先级在进行混合运算时,加减乘除的优先级是不同的。
一般来说,乘除法的优先级高于加减法。
这意味着,在一个式子中,先要计算乘除法,再计算加减法。
如果式子中有括号,则先计算括号内的式子。
例如:3 + 4 × 5 - 2 ÷ 4 = ?这个式子中,先计算乘法和除法,然后再计算加法和减法。
4 ×5 = 20,2 ÷ 4 = 0.5,所以式子变成了:3 + 20 - 0.5 = 22.5。
最后得出的结果是22.5。
二、加减乘除的结合律加减乘除的结合律是指,同一运算符的两个或多个数进行运算时,先算哪个数不影响结果。
加法和乘法的结合律是“先算哪个数都可以”,而减法和除法的结合律是“只能先算左边的数”。
例如:3 + 4 + 5 = (3 + 4) + 5 = 12例如:3 × 4 × 5 = (3 × 4) × 5 = 60例如:5 ÷ 2 ÷ 1 = (5 ÷ 2) ÷ 1 = 2.5例如:5 - 2 + 1 = (5 - 2) + 1 = 4三、加减乘除的交换律加减乘除的交换律是指,同一运算符的两个或多个数进行运算时,数的位置可以交换,不影响结果。
加法和乘法的交换律是“数的位置可以随意交换”,而减法和除法的交换律是“数的位置不可以随意交换”。
例如:3 + 4 = 4 + 3例如:3 × 4 = 4 × 3例如:5 ÷ 2 ≠ 2 ÷ 5例如:5 - 2 ≠ 2 - 5四、加减乘除的分配律加减乘除的分配律是指,同一运算符的两个或多个数进行运算时,可以先将其中一个数乘以另一个数,再进行运算。
《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混合运算
VS
详细描述
在简单混合运算中,通常只有一个未知数 ,并且运算相对简单。例如,(20/5)+3 和4-(1+2)等。
实例二:复杂混合运算
总结词
该实例通过复杂的除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 展示了高级运算技巧的应用。
详细描述
在复杂混合运算中,可能涉及多个未知数, 并且运算相对复杂。例如,(x/y)+z和w(a+b+c)等。
除法和加减法的关系
除法与加法和减法的关系
除法可以看作是加法和减法的逆运算,即通过除法可以将加法和减法的结果还原 成原来的数。
混合运算的意义
混合运算是将不同的数学运算(如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等)组合在一起进行 计算,以解决实际问题。在混合运算中,通常按照运算顺序(先乘除后加减)进 行计算,以得到正确的结果。
除法是一种数学运算,表示将一个数分割成多个相等的部分 。在除法运算中,被除数除以除数得到商,同时产生余数。
除法的性质
除法具有方向性、交换性和结合性。方向性指除法只能从左 到右进行;交换性指除数、被除数和商的交换不影响结果; 结合性指当被除数和除数进行乘法运算时,先进行因子运算 ,再进行除法运算。
加减法的定义和性质
实例三:实际应用案例
总结词
该实例通过一个实际应用案例,展示了除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详细描述
通过一个购物场景,解释了如何使用除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来计算折扣、找零等问题。例如,假设购物总价为 100元,折扣为10%,使用(100/10)×(10%+5%)+20可以得到最终支付金额。
《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 》混合运算
2023-11-09
目录
• 除法和加减法的基本概念 • 除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规则和方法 • 除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实例分析 • 除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注意事项和易错点 • 除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并理解、掌握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顺序,能正确计算有关的混合运算的两步式题,并引导学生归纳出除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让学生进一步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正确的进行脱式计算。
3、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高运算技能,发展数感,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组织练习(完成想想做做第1、3、4、5题)
第1题
这组算式要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检查 组织交流
分析并画出先算的部分
独立完成计算过程
第3题
分组出示题目,要求比一比再计算
每组两题有什么不同?
(根据学生回答适当总结)
比较 独立计算
交流相同点与不同点
(尝试按运算顺序分类)
第4题
出示题目
估计每组算式中哪道题的得数大一些
依次口算
选题说思路
计算
11×5+120 155+20×9 180-25×4
提问:你是按怎样的顺序计算的?
独立计算 交流
(乘法和加减法,先算乘法)
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将在上节课的基础上,继续学习混合运算。(板书课题)
教学新课
教学例题
出示场景图
场景图中有哪些商品?标价分别是多少?
从营业员的话中你能知道什么?
大家的估计对不对呢?
观察算式 思考
交流自己的思考过程
计算验证,交流结果
第5题
提出练习要求 巡视列式情况
指名板演 检查
提问: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分析 列式 交流
计算结果 交流订正
先算乘法除法,再算加法减法
全课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些什么收获?
《除法与加减法的混合运算》(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教案:《除法与加减法的混合运算》年级:三年级学科:数学教材版本:青岛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除法与加减法的混合运算顺序。
2. 培养学生运用除法与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合作探究的能力。
教学重点:1. 除法与加减法的混合运算顺序。
2. 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理解除法与加减法的混合运算顺序。
2. 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教材、练习题。
2. 学生准备教材、练习本、文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出示PPT,展示例题:小明有18元钱,他买了3本书,每本书5元,他还剩多少钱?2. 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3.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除法与加减法进行计算。
二、新课1.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除法与加减法的混合运算顺序。
2. 学生通过例题,理解除法与加减法的混合运算顺序。
3. 教师出示PPT,展示例题:小明有18元钱,他买了3本书,每本书5元,他还剩多少钱?4. 学生独立完成计算,并交流答案。
5.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除法与加减法的混合运算顺序。
三、巩固练习1. 教师出示PPT,展示练习题。
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并交流答案。
3. 教师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讲解。
四、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
五、作业布置1.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
2. 学生完成课后作业。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例题和练习题,让学生掌握了除法与加减法的混合运算顺序,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同时,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讲解和指导,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在《除法与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除法与加减法的混合运算顺序,以及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以下是对这一重点细节的详细补充和说明。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4.2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丨苏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4.2 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丨苏教版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4.2 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丨苏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4.2节,主要包括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除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法则,能够正确计算简单的混合运算题目。
二、教学目标1. 理解除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法则。
2. 能够正确计算简单的除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题目。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除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法则的运用。
2. 教学重点:能够正确计算简单的除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题目。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情景:小明有12个苹果,他想把它们平均分给他的4个朋友,每个朋友能分到几个苹果?2. 例题讲解:解:12 ÷ 4 = 3,每个朋友能分到3个苹果。
例题2:12 ÷ 4 + 3 = ?解:计算除法,12 ÷ 4 = 3,然后加上3,3 + 3 = 6,所以每个朋友能分到6个苹果。
3. 随堂练习:练习1:20 ÷ 5 + 4 = ?解:计算除法,20 ÷ 5 = 4,然后加上4,4 + 4 = 8,所以每个朋友能分到8个苹果。
练习2:15 ÷ 3 2 = ?解:计算除法,15 ÷ 3 = 5,然后减去2,5 2 = 3,所以每个朋友能分到3个苹果。
4. 混合运算练习:练习3:24 ÷ 6 + 7 = ?解:计算除法,24 ÷ 6 = 4,然后加上7,4 + 7 = 11,所以每个朋友能分到11个苹果。
六、板书设计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1. 除法先算,然后加减法。
2. 先计算除法,再计算加法或减法。
加减法混合运算简便规律
加减法混合运算简便规律加减法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数学运算,它们常常结合在一起进行混合运算。
在处理加减法混合运算时,我们可以采用一些简便规律,以提高计算的效率和准确性。
一、加减法混合运算的基本原则在进行加减法混合运算时,我们需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 先进行括号内的运算;2. 先计算乘除法,再计算加减法;3. 从左到右依次进行运算。
二、简便规律1:合并同类项在进行加减法混合运算时,我们常常会遇到多个同类项相加或相减的情况。
为了简化计算,我们可以将这些同类项合并为一个项,然后进行运算。
例如,对于表达式3x + 2y - 4x + 5y,我们可以将3x和-4x合并为-x,将2y和5y合并为7y,得到-1x + 7y。
三、简便规律2:移项运算在进行加减法混合运算时,我们有时需要将含有未知数的项移到等号的另一侧,以便进行整体运算。
这个过程被称为移项运算。
例如,对于方程式2x + 3 = 7x - 2,我们可以将2x移到等号的右侧,得到3 = 7x - 2x。
然后,我们可以将7x和-2x合并为5x,得到3 = 5x。
四、简便规律3:凑整运算在进行加减法混合运算时,我们可以通过调整数字的位置,凑整运算,以简化计算过程。
例如,对于表达式7 - 3x + 5x - 2,我们可以将7和-2合并为5,将-3x和5x合并为2x,得到5 + 2x。
五、简便规律4:借位运算在进行加减法混合运算时,我们有时会遇到需要借位的情况。
为了简化计算,我们可以通过借位运算,将减法转化为加法。
例如,对于表达式13 - 8 + 5,我们可以先将减法转化为加法,得到13 + (-8) + 5。
然后,我们可以将-8视为-1乘以8,即13 + (-1) × 8 + 5。
接下来,我们可以将-1 × 8视为-1 × 10 + 2,即13 - 10 + 2 + 5。
最后,我们可以将13 - 10合并为3,得到3 + 2 + 5。
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主题与课时】:《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青岛版,63~64 页,信息窗二,1课时。
【课标要求】: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
2,能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两步)。
3,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4,能运用数及数的运算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学习目标】:1,结合情境图,运用综合法分析数量关系,正确列出算式,进一步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
2,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对比总结等过程,探索并理解含有除法和减法的混合运算顺序,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提高运算能力。
3,结合实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含有除法和加法的混合运算顺序的合理性,正确脱式计算。
4,运用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评价任务】:1,完成任务一。
(检测目标1)2,完成任务二中的练习1。
(检测目标2)3,完成任务三中的练习3。
(检测目标3)4,完成练习2、4。
(检测目标4)【资源与建议】,1,在上节课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的基础上,学习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相对容易一些。
我们将通过和上节课相似的“解决实际问题——列综合算式计算——概括运算顺序”的线索学习。
根据解决问题的过程来理解和掌握除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
为后面学习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积累经验方法。
2,本节课的学习将按照以下流程进行:走进情境,展开学习——通过解决红点问题,探究除法和减法的混合运算——通过解决绿点问题,探究除法和加法的混合运算——概括除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
3,本节课的重难点是理解含有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进行脱式计算;根据题意列出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时,可以借助上节课的学习经验,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再讨论交流。
交流时,可以按照分析数量关系——列式——确定运算顺序——计算的流程来进行。
明确先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再求什么?又用什么方法计算?把解题思路与运算顺序结合起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除法与加减法混合运算顺序的合理性。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2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不含小括号)丨苏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4.2 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不含小括号)丨苏教版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2 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不含小括号)丨苏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的第4.2节,主要涉及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
本节课将引导学生通过具体例子来理解和掌握除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规则和步骤。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理解除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概念。
2. 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运算规则,正确进行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学生对于除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理解和运用。
2. 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正确进行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并能够解释运算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PPT等。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可以通过一个实际的情景来引入本节课的内容,例如:“小明有一堆苹果,他想把它们平均分给他的朋友们,每两个人分到一个苹果,但是小明不小心多给了一个人,还剩下一个苹果,请问小明一共有多少个苹果?”2. 例题讲解:教师可以通过具体的例题来讲解除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规则和步骤。
例如:12 ÷ 4 + 3,先进行除法运算,得到3,然后进行加法运算,得到6。
3. 随堂练习: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当场进行练习。
例如:8 ÷ 2 + 4,9 + 6 ÷ 3等。
4. 小组讨论: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让学生相互交流和分享他们的解题方法和思路。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可以包括除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规则和步骤,以及一些关键的点和注意事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 15 ÷ 3 + 2 =(2) 9 + 4 ÷ 2 =(3) 18 ÷ 3 5 =2. 答案:(1) 15 ÷ 3 + 2 = 7(2) 9 + 4 ÷ 2 = 11(3) 18 ÷ 3 5 = 1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在课后,学生可以通过做更多的练习题来巩固所学的知识,并进行一些拓展延伸,例如尝试解决更复杂的问题,或者进行一些数学游戏等。
苏教版四年级上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
苏教版四年级上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在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的数学学习中,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可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对于刚开始接触这类运算的小朋友们来说,可能会觉得有些复杂和困惑,但只要我们掌握了正确的方法和步骤,就能轻松应对啦。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混合运算。
简单地说,就是在一个算式中,既有除法,又有加法或者减法。
比如:20 + 15 ÷ 5 , 30 24 ÷ 3 等等。
那在进行这类混合运算时,我们需要遵循一定的运算顺序。
这个顺序就像是我们做事情的先后次序一样,不能乱套。
运算顺序是:先算乘除,后算加减。
比如说,在算式 20 + 15 ÷ 5 中,我们要先计算除法 15 ÷ 5 = 3 ,然后再计算加法 20 + 3 = 23 。
再看 30 24 ÷ 3 ,先算 24 ÷ 3 = 8 ,然后算 30 8 = 22 。
如果算式中有括号,那就得先算括号里面的。
例如:( 20 + 10 )÷ 5 ,我们要先计算括号里的 20 + 10 = 30 ,然后再算 30 ÷ 5 = 6 。
为了更好地掌握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我们可以多做一些练习题。
比如:1、 18 + 12 ÷ 3 先算除法 12 ÷ 3 = 4 ,再算加法 18 + 4 = 22 。
2、 45 36 ÷ 4 先算除法 36 ÷ 4 = 9 ,再算减法 45 9 = 36 。
3、( 15 + 5 )÷ 4 先算括号里的 15 + 5 = 20 ,再算除法 20 ÷ 4 = 5 。
小朋友们在做这些题目的时候,一定要认真仔细,看清运算符号和括号,按照运算顺序一步一步来计算。
我们还可以通过一些实际的生活例子来理解混合运算。
比如说,小明去买文具,一支铅笔 2 元,一个笔记本 5 元,小明买了 3 支铅笔和 1 个笔记本,一共花了多少钱?我们可以列式为: 2 × 3 + 5 ,先算乘法 2 × 3 = 6 ,再算加法 6 +5 = 11 (元)。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4.2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苏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4.2 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苏教版我今天要给大家教授的是三年级下册数学的除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这是苏教版教材中的一部分。
我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除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计算法则,能够正确计算除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并能够理解其运算顺序。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先通过引入一些实际情景,让学生理解除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实际意义。
例如,我可以提出一个问题:如果一个篮子里有5个苹果,你要把这5个苹果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能分到几个苹果?这就是一个除法运算的实际应用。
然后,我会讲解除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计算法则,通过一些例题来让学生理解这些法则。
例如,我可以出一个例题:20 ÷ 4 = ?通过这个例题,学生可以理解到,除法就是将一个数分成几个等分,求每个等分的数量。
在板书设计上,我会将除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计算法则写在黑板上,方便学生随时查阅。
在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上,我会反思我这节课的教学效果,看看学生是否掌握了除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计算法则,同时我也会给学生提供一些拓展延伸的学习资源,让他们能够进一步深入学习。
这就是我今天要给大家教授的内容,希望大家都能够学好除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学设计中,有几个关键的细节是需要我们重点关注的。
引入实际情景的方式,这是帮助学生理解除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实际意义的重要环节。
通过具体的例子,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除法运算的概念,例如将苹果平均分给小朋友的情景,能够让学生明白除法是将一个数分成几个等分的过程。
第二个重点是讲解除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计算法则。
在这个环节中,我会通过例题来解释和演示计算法则。
例如,我会详细解释如何将20分成4个等分,让学生明白除法的结果是每个等分的数量。
这样的讲解方式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除法的计算过程。
第三个重点是随堂练习的设计。
通过让学生解答一些除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题目,可以巩固他们所学的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
350÷7+44 = 50 +44 = 94
250-150÷5 = 250- 30 = 220
45+45÷3 = 45+15 = 60
84÷2-37 = 42 -37 =5
2+24÷8 24÷8+2 = 2+ 3 = 3+2 = 5 (元) = 5(元) 答:应付5元。
7-24÷8 = 7- 3 = 4 (元)
Hale Waihona Puke 12+15÷3 39÷3+7
72÷6+8 43+81÷9
试一试
算式中,有除法和减法,应先算 ( 除法 ),后算( 减法 )。 算式中,有除法和加、减法,应先 算除法。
说说每题应先算什么,再计算。 95÷5-17 = 19 - 17
= 2 57-42÷2 = 57 - 21 = 36 24+36÷6 = 24 + 6 = 30
答:1枝玫瑰花比1枝百合花便宜4元。
38-180÷9 = 38- 20 = 18 (千克) 答:1头良种奶牛每天的产奶量比1头普 通奶牛多18千克。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
平果一小:韦景规
计算:
6×4+7 = 24 +7 = 31 90-12×5 = 90 - 60 = 30
算式中,有乘法和加、减法,应先算 乘法。
算式中,有除法和加、 减法,应先算( )。
算式中,有除法和加法,应先算 ( 除法 ),后算( 加法 )。
不用计算,说说下列各题应先算 什么,再算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