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学院学科与硕士点建设发展规划稿1

合集下载

合肥学院特色专业建设点管理办法(试行)

合肥学院特色专业建设点管理办法(试行)

合肥学院特色专业建设点管理办法(试行)院政办〔2009〕98号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专业建设、优化专业结构,提高办学质量和教学水平,以《合肥学院关于实施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院政办〔2009〕3号)为基本依据,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本管理办法(试行)。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合肥学院特色专业建设点项目。

第二章申报与立项第三条申报立项条件1、连续培养了三届毕业生。

2、申报专业应有较强的学科支撑、良好的教学基础设施条件,富有特色的专业建设成果。

3、申报专业的建设方案能体现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有明确的建设目标和科学合理的专业发展规划。

4、申报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紧密结合学院发展定位和社会发展需求;人才培养方案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相结合,注重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注重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

5、专业教师队伍年龄、职称、学历、学缘结构合理,专业建设负责人水平高,具有教授职称。

6、按照学院发展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要求,不断深化教学改革,优化课程体系,加强教材建设,更新教学内容,切实提高教学各环节的质量,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

7、培养的学生质量较高,具有较好的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近三年招生、就业情况良好,毕业生受社会和市场欢迎,就业率高,用人单位的综合评价好。

—1—第四条申报立项步骤1、系(部)申请。

由专业建设负责人填写《合肥学院特色专业建设项目申报书》,报教务处。

2、学院评审。

教务处组织专家对各系推荐的专业进行评审,经学院批准后正式立项,并授予“合肥学院特色专业建设点”称号。

第五条申报立项时间和组织:特色专业建设点的申报立项一般每两年组织一次,由教务处负责申报的组织工作。

第三章建设内容第六条改革人才培养方案: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完善人才培养方案,进一步充实专业方向内涵。

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出发点,建立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凸显我院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

1.合肥学院建设方案

1.合肥学院建设方案

安徽省省级示范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实施方案合肥学院2010年6月目录第一部分总论 (1)一、学校概况 (1)二、指导思想 (2)三、建设总目标 (2)四、建设内容 (3)(一)基础设施建设 (3)(二)专业建设 (3)(三)课程建设目标 (3)(四)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建设目标 (3)(五)师资队伍建设目标 (4)五、建设经费和进度安排 (4)六、机构及保障 (5)附件1合肥学院安徽省示范院校专项资金建设项目分年度预算表 (6)第二部分具体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8)一、生物工程专业实施方案 (8)(一) 现状分析 (8)(二) 建设目标 (13)(三) 建设内容 (13)(四) 进度安排 (25)(五) 机构及保障措施 (29)二、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实施方案 (30)(一) 专业建设现状 (30)(二) 专业建设目标 (35)(三) 专业建设内容 (37)(四) 社会服务 (50)(五) 资金分配 (50)(六) 专业建设保障措施 (51)(七) 预期效果 (51)三、物流管理专业实施方案 (52)(一) 现状分析 (52)(二) 建设目标 (55)(三) 建设内容 (56)(四)资金预算及进度安排 (65)(五) 机构及保障措施 (68)第一部分总论一、学校概况合肥学院是一所以工学、经济学、管理学为主,文学、理学、教育学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学校。

2002年3月由原合肥联合大学、合肥师范学校、合肥教育学院合并组建而成。

现有16个教学系部,43个本科专业。

全日制在校生13838人。

学校现有南艳湖、黄山路、宁国路3个校区,教职工896人,硕、博学位占64%;高级职称237名,其中教授47名。

现有省级教学名师3人,全国优秀教师3人。

另有国内外兼任教师164余人,常年在校的外籍教师近20人(1人获‚国家友谊奖‛,9人次获‚黄山友谊奖‛)。

学校是安徽省硕士研究生培养立项建设单位,已与中国科技大学、安徽工业大学达成了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协议或意向。

合肥市高等教育发展规划

合肥市高等教育发展规划

合肥市普通高等院校2012—2030年发展规划合肥高校现状:合肥是中国科教名城,“四大科教基地”之一,合肥市目前拥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安徽农业大学、安徽医科大学、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安徽中医学院、合肥学院、合肥师范学院、巢湖学院共十所公办普通本科,解放军陆军军官学院、电子工程学院两所军校,另有三联学院、新华学院、安徽外国语学院及文达信息工程学院四所民办本科。

专科院校在此不进行介绍。

合肥未来是要建成区域性大城市的,纵观中国的那些自称或是公认的区域大城市,基本上都是有十五所以上的本科院校,有的甚至有二十所以上,因此,合肥的目标就是建成十五所以上的本科院校(不包括三本、独立学院)!2015—2030年,利用十五年左右的时间,合肥市有六所左右的学院更名大学,同时期安徽省可能有十二所左右的学院更名大学。

同时进行的进行的工作是,某些实力较强的高职,具备升本的能力,争取升格本科院校。

具体目标和规划:1、合肥大学:合肥大学以合肥学院为主体,合并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安徽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部分系部,多学科协调发展,2015年筹建合肥大学,通过五年左右时间的努力,在十三五期间建成,再通过5—10年的建设,建成若干博士点,同时努力建设1—2个国家重点学科,在2030年,建成全国有影响力的综合性大学,其地位达到现在水平的济南大学和沈阳大学。

未来的合肥大学以培养本科人才为主,研究生教育协调发展。

以服务合肥经济圈为宗旨,为全国闻名的应用型高校。

2、合肥师范大学:未来的合肥师范大学以合肥师范学院为主体建成,争取在2020年以后建成十个以上的硕士点,在2030年之前建成合肥师范大学,同时建设若干博士点。

未来的合肥师范大学主要以培养合肥地区及合肥经济圈地区的教师为主,为地方性应用型高校。

在师范大学中,仅次于安徽师范大学。

3、安徽文理大学(巢湖大学):以巢湖学院为主体筹建。

2030年之前建设若干硕士点,到2030年左右基本建成安徽文理大学。

合肥学院规划欣赏

合肥学院规划欣赏

中国园林艺术鉴赏论文——从园林艺术的角度谈合肥学院规划摘要:中国传统园林的发展历史悠久,以其顺其自然的设计手法,在欧洲广为流传。

亭台楼阁等是传统园林的主要建筑特色。

但在近代,中国园林受到西方的强烈冲击。

我们应融中国文化思想之内涵与西方现代之观念创造中国特色的现代园林,笔者从基本的园林艺术角度对合肥学院的规划做简要的鉴赏。

关键词:园林亭桥廊楼阁建筑特色二.园林建筑的类型和特点(一) 亭亭子不仅是供人憩息的场所,又是园林中重要的点景建筑,布置合理,全园俱活,不得体则感到凌乱,在山顶、水涯、湖心、松荫、竹丛、花间都是布置园林建筑的合适地点,在这些地方筑亭,一般都能构成园林空间中美好的景观艺术效果。

合肥学院在一期艺术楼北面和八栋教学楼东面布局有湖,在湖心处设有亭构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

亭子以其美丽多姿的轮廓与周围景物构成园林中美好的画面。

它既是重要的景观建筑,也是园林艺术中文人士大夫挽联题对点景之地。

在我国园林中,几乎都离不开亭。

在园林中或高处筑亭,既是仰观的重要景点,又可供游人统览全景,在叠山脚前边筑亭,以衬托山势的高耸,临水处筑亭,则取得倒影成趣,林木深处筑亭,半隐半露,即含蓄而又平添情趣。

(二)廊清池绿树,小道林间,一期的池边长廊一直都是同学们散步,舒缓心情的好地方,小道与湖心亭相连,相辅相成,如穿起的项链一般,美不胜收更是恰到好处。

我国建筑中的走廊,不但是厅厦内室、楼、亭台的延伸,也是由主体建筑通向各处的纽带,而园林中的廊子,既起到园林建筑的穿插、联系的作用,又是园林景色的导游线。

廊的形式有曲廊、直廊、波形廊、复廊。

按所处的位置分,有沿墙走廊、爬山走廊、水廊、回廊、桥廊等。

廊的运用在江南园林中十分突山,它不仅是联系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在划分空间,组成一个个景区的重要手段,廊子又是组成园林动观与静观的重要手法。

廊的形式以玲珑轻巧为上,尺度不宜过大,一股净宽 1.2米至1.5米左右,柱距3米以上,柱径15公分左右,柱高2.5米左右。

合肥大学,合肥师范大学,合肥理工大学发展规划

合肥大学,合肥师范大学,合肥理工大学发展规划

合肥大学规划合肥大学是工、经、管、理、医、文、法、教育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安徽省属重点大学,学校是首批“卓越计划”实施单位,国家级示范应用型高校,学士学位、硕士学位、博士学位授予权单位。

学校校名:合肥大学学校简称:合大、肥大学校性质:综合性大学英文名称:hefei university所属地区:中国安徽硕士点:125博士点:45博士后流动站:2院士:3国家重点学科:1国家重点实验室:1合肥大学位于安徽省省会合肥市,始创于1980年,是安徽省较早开始本科教育的高等院校之一。

学校总占地3200余亩,拥有三个校区,一个独立学院—庐州学院。

其中庐州学院400亩,宁国路校区80亩,南艳湖校区1200余亩,黄麓校区1600亩。

学校现在在校生近20000人,其中本科生18000余人,硕士研究生1500余人,博士研究生300余人,教职工22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600余人,硕士及以上学历占80%,教授278人,副教授706人。

图书馆藏书230万册。

学校现有:地球与生命科学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机械工程学院交通运输学院电子信息与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汉语言文学学院外国语学院建筑工程学院数学与物理学院化学与能源工程学院城市建设学院护理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政治与法律学院艺术学院合肥大学大事记:1980年,合肥联合大学在合肥市成立。

2002年,三校合并,组建合肥学院。

2009年,合肥学院被批准为硕士点建设单位。

2012年,合肥学院开始招收研究生。

2014年,教育部批准筹建“合肥大学”。

2018年,合肥学院更名合肥大学。

2018年,合肥大学被安徽省批准为重点建设大学。

2022年,合肥大学被批准为博士点建设单位。

2025年,合肥大学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

2027年,合肥大学环境工程专业被批准为国家级重点学科。

2029年,合肥大学环境研究院实验室被批准为国家重点实验室。

2030年,合肥大学五十周年校庆。

2030年,合肥大学、宁波大学、深圳大学、上海大学等五十所大学被评为“改革开放五十所高校”2002年,合肥师范学校+合肥联合大学+合肥教育学院——合肥学院2014年,合肥学院+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部分)+安徽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部分)——合肥大学(筹)2018年,教育部正式批文同意设立合肥大学,原合肥学院建制撤销。

合肥学院重点学科建设管理办法

合肥学院重点学科建设管理办法

合肥学院学科建设管理办法一、总则第一条 为规范和加强我校学科建设与管理,确保学科建设成效,依据《安徽省重点学科建设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学科建设应以凝练学科方向、汇聚学科团队、打造学科平台、提升科研水平为重点,充分发挥学科建设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方面的作用。

第三条 学科建设应遵循 全面建设、突出重点、体现特色、分级管理 的原则,我校学科建设分三个层次:系部学科建设、校级重点建设学科、校级重点学科。

第四条 采取 明确职责、定期评估、优胜劣汰、滚动发展 的动态管理模式。

二、组织第五条 我校学科建设实行学校、系部二级管理机制。

系部学术委员会负责本系部有关学科建设,重在全面建设;学校学术委员会负责校级重点学科建设,包括制定学科建设规划、评审校级重点建设学科和重点学科、推荐省级重点学科等。

第六条 学校成立学科建设办公室 负责重点学科建设的组织管理和日常事务。

办公室设在校研究生处,办公室主任由研究生处处长兼任。

办公室主要履行以下职责: 制定重点学科建设规划、管理办法与评估方案;主持校级重点建设学科和重点学科项目的遴选、评估与验收;组织省级以上重点学科的申报、管理、验收等工作;审核重点学科建设经费的使用等。

第七条 系部学术委员会在学科建设中的主要职责:制定本单位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支持、协助学科带头人搞好学科建设;优先保证省院级重点学科建设和发展必需的条件;协调学科之间的关系,对重点建设学科和重点学科加强管理,做好监督、指导工作。

第八条 学科建设实行学科带头人责任制,学科带头人负责具体执行学科建设规划、落实学科建设任务,主要履行以下职责:制定和实施本学科的建设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整合、凝练学科的研究方向,培养学科学术骨干;建设合作育人基地,打造合作育人与协同创新平台;合理使用学科建设专项经费;负责学科建设工作总结和自我评估。

学科带头人因工作调离等原因需要变更的,由所在系部提出学科带头人增补人选,经校学术委员会研究确定。

合肥师范学院地方学科建设型高水平大学建设实施方案

合肥师范学院地方学科建设型高水平大学建设实施方案

合肥师范学院地方学科建设型高水平大学建设实施方案1. 前言本文档旨在介绍合肥师范学院地方学科建设型高水平大学建设的实施方案。

该方案旨在提升学院的学科建设水平,进一步推动学院向高水平大学迈进。

2. 目标和原则2.1 目标合肥师范学院地方学科建设型高水平大学建设的目标如下:- 提升学院的学科实力,增强学术影响力;- 扩大学院的学科覆盖面,增加优势学科数量;- 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学术团队,培养优秀人才;- 加强学院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紧密联系。

2.2 原则在实施合肥师范学院地方学科建设型高水平大学建设方案时,我们将遵循以下原则:- 独立决策,避免引入法律纠纷和不可证实的内容;- 扬长避短,发挥合肥师范学院的特色和优势;- 以简单策略为主,避免复杂的工作计划;- 持续改进,不断优化建设方案以适应发展需要。

3. 实施方案3.1 学科建设- 通过引进优秀学术人才,提升学科师资力量;- 加强学科团队建设,优化学科结构;- 积极开展科研项目合作,提高科研水平;- 增加学科交流与合作机会,拓宽学科发展渠道。

3.2 人才培养- 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计划,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人才;- 搭建良好的教学平台和实践基地,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 加强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3.3 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加强与地方政府和企业的合作,提供专业服务和智力支持;- 积极参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为地方提供智力支持和科技服务;- 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促进地方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

4. 合作与评估4.1 合作- 加强与其他高水平大学的合作与交流;- 建立学术联盟,促进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 探索与企业、社会组织等的合作模式,共同推动发展。

4.2 评估- 建立科学的评估体系,定期评估建设效果;- 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建设方案。

5. 实施时间表具体的实施时间表将在后续制定,并根据学院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6. 结束语本实施方案的制定旨在推动合肥师范学院地方学科建设型高水平大学的发展,为学院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服务。

合肥工业大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总体框架及要求.doc

合肥工业大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总体框架及要求.doc

合肥工业大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总体框架及要求合肥工业大学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全日制)一、授权领域名称、代码及授权时间授予领域: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代码:085开始招收和培养研究生(信号、电路与系统专业),1986年获信号与信息处理硕士学位授予权,获信号与信息处理博士学位授予权,获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获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

信号与信息处理学科被评为安徽省级重点学科。

近年来,本学科科研工作围绕智能信息处理、数字信号处理、空间信息处理、无线通信网络及信息系统和微波与光通信五个学科方向开展,实时把握相关领域技术的发展趋势,为解决国家和地方,特别是行业和社会发展的一些重大问题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本学科点主要研究信息系统、通信系统、信息传输技术、现代交换技术、通信网技术、多媒体通信技术、编解码技术、图像处理与计算机视觉、数字媒体信息处理技术、遥感与遥测技术、微波与雷达技术等。

三、培养目标培养掌握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能够独立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应用型、复合式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具体要求为:1.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身心健康。

2.掌握所从事专业领域的基础理论、先进技术方法和手段,在领域的某一方向具有独立从事工程设计、工程实施,工程研究、工程开发、工程管理等能力。

3.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顺利阅读本领域国内外科技资料和文献。

四、主要研究方向(1)智能信息处理方向(2)数字信号处理方向(3)空间信息处理方向(4)无线通信网络及信息系统方向(5)微波与光通信方向五、学习方式及年限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制为3-4年,其中应至少有1学年的论文工作时间。

六、培养方式采用课程学习、实践教学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培养方式。

合肥师范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

合肥师范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

学前教育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2013-2015)2011-03-05 00:00合肥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拥有多年的教育学、心理学与教师教育办学经验,经过多年学科建设,形成了较为稳定的专业、完善的办学条件以及雄厚的师资力量和丰富的科研成果。

现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安徽省关于高等教育强省的若干意见》和《合肥师范学院“十二五”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结合学院实际,编制学前教育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

一、学前教育专业建设与与发展现状分析(一)专业建设概况近年来,我院结合安徽省基础教育人才需求,合理配置应用型课程,积极开展专业建设,各专业发展势头良好,学生毕业就业率保持在94%以上,积累了一定的本科专业办学经验,形成一批学术深厚、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学团队,创建系列省级及校级精品课程,为应用型人才培养奠定了良好基础。

教师教育学院2011年秋季恢复学前教育专科招生,2012年开始招生学前教育本科专业。

(二)专业办学条件1.师资情况截至2013年6月,教师教育学院学前教育专业教师有4名,年龄偏年轻化,教师专业结构较单一,整体知识水平有待提高。

2.实践教学条件教学实践基地及社会实践基地。

为拓展校外实践教学条件,目前教师教育学院积极与合肥市2所幼儿园建立合作关系,搭建实践教学平台,服务专业教学。

为进一步拓展实践基地平台,学院也在积极筹备与其他幼儿园签署实践教学基地。

(三)存在问题与困难学前教育专业作为新增专业还存在不少问题:一是师资力量有待提高,尤其是高学历的学科带头人;二是专业的整体水平有待提高,专业的品牌和特色创建工作有待加强;三是实践教学条件有待完善,增加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需进一步完善,校外实习基地有待拓展;四是学前教育专业本科教学改革力度有待加强,特别是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实践环节和课程体系的改革还不够深入,教学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学前教育专业建设与发展指导思想(一)指导思想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以我省幼教事业发展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幼教从业人员的知识、能力、素质为目标,根据学校办学指导思想和总体发展规划,落实“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人才培养规格,提升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整体提高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合肥学院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合肥学院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2014年2月(中)26科教导刊合肥学院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张金流(合肥学院生物与环境工程系安徽合肥230601)摘要本文针对合肥学院实际情况,从课程体系、导师队伍、实践基地以及人才培养质量评估方法等方面探讨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建设;这些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好坏必将从根本上影响我校研究生培养质量,对其他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培养试点单位也能起到借鉴和示范作用。

关键词专业硕士质量保障合肥学院中图分类号:G643文献标识码:A Constr uction of Hefei Univer sity Pr ofessional MasterDegr ee Education Quality Assurance SystemZHANG Jinliu(College of Bi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Hefei University ,Hefei,Anhui 230601)Abs tra c tIn this pape r,for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Hefei University,in terms of curriculum,tutor team,practice bases andpersonnel training quality assessment methods discussed postgraduate training Master Degree Quality Assurance System;these quality assurance system will affect the quality of the construction of a fundamental My graduate school training quality,on the other full-time professional degree training pilot unit can also play a role in learning and demonstration.Key wordsprofessional master;quality assurance;Hefei University为适应国家和社会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要,同时为企业培养出既具有创新能力、又用得上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我校在多年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经验及城市固体废物处置领域研究突出优势的基础上,于2011年8月成立了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试点工作申报领导小组,正式向省及国务院学位办申请全日制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试点,在全体师生及行业企业的共同努力下,国务院学位办于同年10月正式批准了我校的申请;2012年9月,我校首批16位环境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正式入学,标志着我校研究生培养工作走入正轨;然而,经过一年的培养实践,我们既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同时培养方案中也逐渐暴露出一些短板问题;为保障我校研究生能按时高质量地顺利毕业,并能适应社会需求找到理想的工作,以及为拟申请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申请单位提供借鉴,本文拟从制度建设、课程体系建设、导师队伍建设、实践基地建设以及人才培养质量评估方法建设等方面,对我校研究生培养工作进行了总结。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建设规划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建设规划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建设规划1现有基础1.1 师资队伍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人材培养的根本保证。

近年来,学院十分重视师资队伍建设,通过校内培养、选派、外出进修和从校外引进等手段,在材料学科已经形成为了一支知识结构、学缘结构、职称结构较为合理的师资队伍和科研创新学术梯队。

本学科现有专任教师15 人,其中教授2 名,副教授5 名,具有博士学位的6 名,其余均具有硕士学位。

1.2 科研工作能源、信息和材料是现代国民经济的三大支柱,其中材料更是各行各业的基础。

材料学科是当今开展科学研究最为活跃的领域之一。

合肥学院材料学科汇集了一批年富力强的中青年学术骨干和一批奋发进取的年轻博士,他们大多来自材料学、材料物理与化学等学科方向,在自己擅长的研究领域积极开展科研活动并取得丰硕的研究成果。

经过多年的努力,他们的科研能力和研究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在材料学科凝炼出了三个主要的研究方向,现分别介绍如下:1.2.1 新型功能材料方向( 1 ) 新型金属-羧酸配位聚合物材料金属-羧酸配位聚合物是当前晶体工程和超份子化学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它在光电、吸附和催化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研究这种化合物对超份子化学、晶体工程及材料化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利用份子构筑单元来构筑开放型固态结构,向来是金属-有机配位聚合物这一研究领域的热点。

大量文献报导证明,有多齿连接功能的羧酸配体能够形成更刚性的框架,这得益于羧酸盐具有集结金属离子成为M-O-C 团簇的能力,这种团簇通常被称为“次构建单元”(SBU)。

SBU 在构筑开放型结构类型的化合物中有不少优点。

本研究通过选择合适的合成方法,控制羧酸有机配体与金属离子的组装,合成为了具有新颖结构的金属-羧酸配位聚合物,根据其结构上的特点有选择地进行导电性能、磁性或者气体吸附等方面的研究,实验表明,有些结构表现了强的发光性能、吸附性能或者是不对称催化性能;进一步探索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及应用的可能性。

安徽省新增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学科

安徽省新增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学科

安徽省新增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学科立项建设计划任务书
学校名称:
学校代码:
学科名称:
学科代码:
建设层次:
安徽省教育厅制
2013年12月
安徽省新增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学科立项建设计划任务书(提纲)
一、学科基本概况
二、该学科的建设规划
(一)建设目标
【分总体目标和年度建设目标描述】
(二)建设内容
【从研究方向、师资队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术交流、教学科研基本条件、经费保障等方面分别描述。

】(三)具体措施
三、经费筹措及使用计划
【分省财政投入、学校支持和自筹等渠道列出。


四、专家意见。

合肥学院本科专业设置与建设管理办法

合肥学院本科专业设置与建设管理办法

合肥学院本科专业设置与建设管理办法专业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载体,是高校提高教学质量和推进教学改革的立足点。

为促进学校本科教育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协调发展,不断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加强专业基本建设,强化办学特色,制定本办法。

一、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的要求。

学校专业建设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适应知识创新、科技进步以及产业行业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立足合肥,服务安徽,辐射全国,以专业为龙头,学科为支撑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发展目标按照学校的“十三五”发展规划,到2020年,打造10个左右国内应用型本科高校中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品牌专业;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持续推动专业综合改革并创特色,新增省级以上优势专业20个左右;对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加强学科交叉与融合,设置新专业5-10个,鼓励与企业合作共建专业。

二、专业设置(一)基本原则1.专业设置应根据国家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正确处理数量与质量、近期与长远、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形成合理的专业结构和布局,避免重复设置。

2.专业设置和调整须符合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和《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规定》的相关要求。

学校鼓励教学单位设置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服务地方或区域经济的相关专业,鼓励设置学科交叉的专业,促使现有学科专业形成新的生长点。

3.专业设置实行总量控制,学校年度增设专业数一般不超过3个。

教学单位应全面考察、论证专业设置所需条件是否成熟,原则上各教学单位两年内增设专业数不超过1个。

通过现有专业扩大招生、拓宽专业服务面等途径,能基本满足人才需求的专业领域不再新设置专业。

4. 专业设置实行专业预警和退出机制。

硕士学位点建设情况汇报

硕士学位点建设情况汇报

硕士学位点建设情况汇报
近年来,我校硕士学位点建设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得到了学校领导和专家的高度肯定。

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硕士学位点建设工作取得了一系列积极成果,为提升学校硕士教育质量,促进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做出了重要贡献。

首先,我校着力加强硕士学位点建设的学科建设。

学校积极引进国内外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加强学科间的交叉融合,形成了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学科方向。

同时,学校还加大了对学科建设的资金投入,为学科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

其次,我校不断优化硕士学位点建设的教学条件。

学校加强了硕士研究生的实验室建设,提升了实验室的设备和技术水平。

同时,学校还加强了对硕士研究生的导师队伍建设,提高了导师的指导水平和科研能力。

另外,我校还加强了硕士学位点建设的学术交流与合作。

学校积极组织学术交流活动,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来校讲学,拓宽了学生的学术视野。

同时,学校还积极与国内外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展合作,促进了学术成果的共享和交流。

最后,我校还加强了硕士学位点建设的质量监控与评估。

学校建立了完善的质量监控体系,对硕士学位点建设工作进行了全面的评估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确保了硕士学位点建设工作的稳步推进。

总的来说,我校硕士学位点建设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为学校的发展和提升教育质量做出了重要贡献。

我们将继续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务实的作风,不断推进硕士学位点建设工作,为培养更多高水平的硕士研究生,为学校的发展贡献力量。

2023申报硕士点

2023申报硕士点

2023申报硕士点
尊敬的教育部:
我谨代表XX大学向贵部门申请2023年设立硕士点。

经过深入研究,我们认为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下,设立新的硕士点
将为我校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

我们的目标是进一步推动学校教育质
量的提高,为国家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

我们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他们专业知识丰富、业务能力强,能够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和指导。

此外,我们拥有完善的实验
室设施和学术资源,能够满足学生的需求并促进科学研究的发展。

针对当前社会的需求和发展趋势,我们计划设立XXX专业的硕士点。

该专业将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我们将严格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制定科学的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确保硕士生的培养质量。

我们将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教育资
源的整合和实践活动的安排,培养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此外,我们还计划与相关产业和企业进行密切合作,为学生提供
实习和实践机会,促进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的提升。

我们相信,设立这个硕士点将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为
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人才,为国家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谢谢您对我们申请的关注,我们期待获得贵部门的批准。

XX大学教务处
日期。

科研处发展规划处

科研处发展规划处

科研处发展规划处科研处发展规划处 1合肥学院科研处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学校学科专业建设,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服务地方和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主战场,基本实现国内一流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和合肥大学的建设目标,结合学校发展实际,特制定《科研处发展规划处 1》。

一、“十一五”规划完成情况(一)完成规划目标,取得可喜成绩1科研处发展规划处 4围绕“地方性、应用型、国际化”办学定位,学校明确了科研发展的基本思路——“一条主线,两个重点”,即为以应用科学研究为主线,强化科研促进教学和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两个重点。

2、促进了学科专业的建设与发展我校积极发挥科研对教学的促进作用。

通过科研活动,促使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丰富和更新教学内容,促进教材和课程建设,推动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建设;通过产学研合作,实现校企互动、优势互补,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通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科研团队培养,凝聚学科方向和专业特色,促进人才成长;依托教师科研成果,促进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

科研对我校办学定位和学科建设的实施起到了支撑作用。

3、重视科研平台建设和学术交流“十一五”期间,我校加强科研平台建设,培养学术团队。

目前,已设立16个研究所(中心),其中城市固废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安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省教育厅立项建设;2008年立项建设了学校第一批六个重点实验室。

科研平台的建设提升了我校科研水平与能力,促进了学科建设和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和聚集,拓展了科技服务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领域。

不断加强和扩大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

主动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进行学术讲座和学术交流,积极支持师生走出校门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

2006年至2010年7月,共组织学术报告(讲座)531场,听众近72000人。

还成功举办了亚欧环境技术与知识转化国际会议、中韩面向21世纪新农村建设研讨会、2007亚太旅游教育与旅游管理国际论坛、中德应用型高等教育研究与发展论坛等三次国际会议,激发了师生参与学术活动的热情,活跃了校园学术氛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印发《合肥学院2013-2020年学科与硕士点建设规划》的
通知
各系部、院直各部门:
现将《合肥学院2013-2020年学科与硕士点建设规划》印发给你们,请各有关单位认真组织学习,并根据学校总体发展规划和自身特点与优势,研究和制定本单位的学科与硕士点建设规划,积极开展学科与硕士点建设,促进学校上水平上台阶。

附件:合肥学院2013-2020年学科与硕士点建设规划
合肥学院
2013年11月日
合肥学院2013-2020年学科与硕士点建设规划
学科建设是专业发展的基础,也是硕士点建设的核心,它包括科学研究、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实践基地建设、课程建设和人才培养等内容。

现根据我校“地方性、应用型、国际化”的办学定位和中长期发展规划,特制定2013-2020年学科与硕士点建设规划,集中力量打造优势学科和特色学科,以重点带一般,以特色促优势,全面提高科研水平和教学质量,为硕士点建设与发展创造优良的条件,促进学校上水平、上台阶。

一、必要性分析
1.通过学科建设,可以促进学校的特色和优势学科的发展
学校的资源是有限的,“遍地开花”难以形成竞争的态势和学校的优势,根据学校的办学定位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遴选重点建设的学科,集中资源重点建设,容易凝练优势,打造特色。

这不仅有利于以重点带一般,激发广大教师的创造力,而且有利于发挥整体效益,提升学校的影响力。

2.通过学科建设,可以促进学科梯队建设,提高教师的科研和教学水平
学科建设的成效之一就是科研条件的改善和师资队伍水平的提升。

通过学科建设,改善工作环境,提高工作要求,创造事业育人、事业留人的环境,可以有效促进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成长,打造结构合理的、可持续发展的学术梯队。

通过提高科研水平,以科研促教学,必然会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3.通过重点学科建设,可以有效地推动硕士点的建设
硕士点的建设有赖于学科的发展。

特别是满足社会行业、职业需要的专业硕士,常常是需要多学科参与培养的复合型人才。

不管是什么样的专业硕士,相关学科发展的水平是其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

所以,重点学科建设是建设和发展硕士点的基础工程,反之,硕士点的建设也有利于学科的发展和水平的提升。

通过几年的建设,逐步形成我校优势学科群和特色学科,并在此基础上推动硕士点建设,逐步建立具有我校特色的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体系。

二、建设目标
1、学科建设目标
目前,我校涉及的学科涵盖工、经、管、教、理、文、艺七大类38个一级学科,省级重点学科只有一门——微生物学。

从今年开始将启动新一轮学科建设,每两年评
一次院级重点学科和重点建设学科,并以院级重点学科为基础推荐参评省级重点学科。

到2020年,院级重点建设学科达20门左右,重点学科10门左右。

申报省级重点建设学科5门左右,省级重点学科3门左右。

初步建成以重点学科为主干,工、经、管、教、理、文、艺多学科协调发展、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应用型综合性大学。

2、硕士点建设目标
目前我院只有环境工程一个硕士点,而且处在试点阶段,因此我们将以环境工程二级学科建设为龙头,依托重点建设学科和卓越工程师计划项目,大力培育新的硕士点。

力争到2017年硕士点增至10个以上,硕士招生人数每年200人以上;2020年硕士点增至30个左右,硕士招生人数每年500人左右。

三、指导思想
坚持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的办学原则,遵循学科发展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结合学校自身的学科优势和特色,正确处理需要与可能、数量与质量、近期与远期、局部与整体、特殊与一般的关系,优化学科与专业布局,强化学科专业特色,构建科学合理的学科专业框架和优势学科群,加强学科队伍建设,完善学科专业管理创新机制,突出应用性科学研究和应用型人才培养,全面提升科学研究水平与人才培养质量,满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和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的需求。

四、实施方案
以学科建设为抓手,将硕士点培育融合到重点学科建设中。

通过制订科学的适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学科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引导其加强学科方向凝练、师资队伍建设、应用性科学研究、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育教学改革、科研与合作育人基地建设等,为专业硕士点的建设和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从今年开始启动新一轮学科建设,每两年评一次院级重点学科和重点建设学科,拟计划每次立项重点建设学科5门左右,在重点建设学科的基础上评定重点学科3门左右。

每两年为一个建设周期,具体实施方案与建设步骤如下表:
五、预期效果
1.通过8-10年学科建设,建设和发展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本科专业,促进复合型专业的发展。

通过以重点学科和重点建设学科为依托,带动其他一般学科的发展,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同时根据本校自身条件和地方社会需求,形成几个优势学科群,从而在学科建设这个大平台上,适时调整和设置本科专业,为社会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和复合型人才。

2.建设和发展适应国家和地方社会急需的应用型硕士专业,大力培养高层次应用型研究人才。

目前,合肥学院只有环境工程一个硕士点,我们期望通过环境工程专业的优先发展,为后续其他专业的硕士试点工作打下基础,积累经验。

希望到2020年硕士点增至30个以上,硕士招生人数每年500人左右,为社会输送更多的优秀的急需的技术研究型人才。

3.加强应用型科研工作,提升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在国家实施经济发展战略转型升级的新形势下,地方学校必须主动适应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需要。

除了培养社会急需的各类人才外,还必须建立科技创新体系,推进和加强与社会各界的科研合作,加快成果转化,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通过加强科学建设,一定会扩大我校的科研规模和提高科研水平,从而提升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六、保障措施
1. 组织保障。

成立学科建设领导小组,负责重点学科和重点建设学科的遴选、督查、评估和验收。

2、经费投入保障。

每年投入200万专项资金加强学科建设(列入学校“提升计划”项目)。

每门重点建设学科每年投入30万元建设,建设周期为2年;每门重点学科每年投入10万元进行维护(省级或国家级立项建设学科除外),维护周期为2年。

3、政策支持。

学校在人才引进、科研立项、教学质量工程项目推荐以及教科研评奖等方面应适当向重点建设学科倾斜。

4、制度保障。

制定科学建设管理制度和学科建设成效评估指标体系,适时进行中期检查和验收。

对达不到建设预期的学科将终止经费投入,对建设成效显著的学科将给予适当的奖励和推荐申报上一级建设立项工程。

研究生处
2013年10月16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