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说

合集下载

中国教育家陶行知的三大教育思想

中国教育家陶行知的三大教育思想

中国教育家陶行知的三大教育思想1、“生活即教育”“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

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

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

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

”既然生活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那么是生活便是教育,所谓“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过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过坏的生活,便是受坏的教育”。

他还指出,“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

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

可见,“生活即教育”的基本含义:第一,“生活即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自有人类生活产生便有生活教育,生活教育随着人类生活的变化而变化。

第二,“生活即教育”与人类社会现实中的种种生活是相应的,生活教育就是在生活中受教育,教育在种种生活中进行。

第三,"生活即教育"是一种终身教育,与人生共始终的教育。

2、“社会即学校”“社会即学校”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另一个重要命题。

陶行知认为自有人类以来,社会就是学校,如果从大众的立场上看社会是大众唯一的学校,生活是大众唯一的教育。

统治阶级、士大夫为何不承认此,是因为他们有特殊的学校给他们的子弟受特殊的教育。

陶行知反对这种特殊的不平等的教育,提出"社会即学校",以此来推动大众的普及教育。

陶行知提出“社会即学校”,在于要求扩大教育的对象、学习的内容,让更多的人受教育。

他指出:“我们主张社会即学校,是因为在《学校即社会》的主张下,学校里的东西太少,不如反过来主张’社会即学校’,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都可以大大的增加,学生、先生可以多起来”。

陶行知提出“社会即学校”的主张和“生活即教育”一样,也在于反对传统教育与生活、学校与社会相脱节、相隔离。

他认为“学校即社会,就好象把一只活泼的小鸟从天空里捉来关在笼里一样。

它要以一个小的学校去把社会所有的一切东西都吸收进来,所以容易弄假”。

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学家陶行知说过

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学家陶行知说过

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学家陶行知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仔细品味其内涵与外延,无不包涵着对学生的热爱,对祖国教育事业的热爱。

先生毕生从事教育工作,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和不可磨灭的贡献。

先生的教育思想,先生的教育实践,先生的高尚情操,先生的责任意识,先生的奉献精神,无不显示出伟大的”师爱”精神。

怎样才能把爱献给教育,让爱的春风吹拂每一位学生,让爱的阳光照耀每一位学生,让爱的心雨滋润每一位学生?时光飞逝,日月如梭,转眼间,我已为人师十多年了,这十多年的工作经历,使我深深懂得,教育是爱的事业——爱是教育的桥梁,爱是打开学生心灵大门的钥匙。

我们都常说:教师的活儿是良心活儿,家长把天真烂漫、聪明伶俐的孩子交给我们培养,这是对我们的极大信任。

我们又怎么能不全身心地去爱他们呢?不能不承认这样一个事实:教育工作是辛苦的,我们每天都进行着大量的平凡、琐碎的工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虽然有时也会因学生的调皮而埋怨,因他们的退步而急躁,因他们的违纪而失态,虽然有时也感到很累,很烦,但心中却总是有一种强大的力量在支撑着我们,那就是责任感:我是老师,我要给这些天真可爱的孩子引路,用自己的努力让他们书写更美好的未来。

当清晨走进校园,听到一声声清脆的“老师早”;当走进课堂,看到一双双渴求知识的双眸;当夜深人静时,欣赏孩子们那一篇篇优秀习作,我们才切身体会到教师的幸福。

正是因为对学生的爱,我们甘为人梯、心怀淡泊,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用青春和生命谱写无怨无悔的人生,虽然平凡,我们的脊梁却支撑着祖国的未来;虽然清贫,我们的双手却托举着明天的太阳。

著名印度诗人泰戈尔说过:花的事业是甜蜜的,果的事业是珍贵的,让我干叶的事业吧!因为叶总是谦逊地垂着它的绿荫。

是啊,教育事业正是叶的事业,而我们的事业是常青的。

让我们用大爱呵护童心,用智慧孕育成长,用赤诚开启心灵,用希翼放飞理想。

在这三尺讲台上,阅历春秋,苦苦耕耘,用自己的双手写下忠诚,在无悔的事业中托起明天的太阳!师德师风学习培训感悟文章c何谓师德?师德就是从事教育职业的人所应具备的职业道德,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必须遵循的各种道德规范的总和。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对教师说过一句名言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对教师说过一句名言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对教师说过一句名言:“从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经常听老师们抱怨班里有一些“问题学生”,这些孩子缺点一大堆,优点不怎么明显,教育起来很费脑筋。

其实我觉得只要我们站在教育的角度,多一些宽容和理解,站在学生的角度,多替孩子想一想,找出问题的根源所在,用一颗慈爱之心去帮助他们,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的。

今年带的班里有一位女同学,叫葛瑞瑞,整天蓬头垢面;一到下课就吃零食;经常不写作业……在同学们眼里缺点太多,因此孩子们都不和她,连排座位都没人愿意和她坐一起。

面对这种情况,我想如果我不采取措施这孩子在班里就没法呆了,这很可能会影响到孩子以后的生活。

怎么办呢?我先通过去家访了解到:她父母在外打工,爷爷奶奶要照顾好几个孩子,因此对她关心较少,年幼的她只有自己洗衣洗澡,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都缺少应有的照顾。

了解了这一情况后我采取了以下措施:第一步:树立新形象。

我把女儿穿小的几件好看的衣服着凉出来送给她,把她带到我家帮她洗了澡,换上干净的衣服,并让她自己照一照镜子,悄悄告诉她其实她很漂亮,如果每天都这样会有很多同学喜欢她。

后来我发现她每天穿戴的都很整齐,朋友也多了起来,性格也变得开朗了。

第二步建立自信心。

上课时,我经常用眼神鼓励她大胆发言,开始有些不敢说,渐渐地声音大了,语气也坚定了,成绩自然也提高了不少,谈吐之间洋溢着自信与喜悦。

第三步发现闪光点。

在语文教学中我发现她的朗读能力进步很快,我推荐她参加今年教育局举办的古诗文朗诵比赛。

从那以后,校园里经常能看到她努力练习的身影。

功夫不负有心人,她参加的朗诵小组顺利通过岳坊赛区预赛,冲进决赛,并获得了县二等奖的好成绩。

同学们向她表示祝贺,我分明看到她含着泪看着我。

那一刻我也很激动。

我想:有些老师从“后进生”身上找不出可赞扬、可夸奖的理由,除了不会多角度思考问题之外,缺少爱心不能说不是一个原因。

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学家陶行知说过

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学家陶行知说过

学做真人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学家陶行知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仔细品味其“真”字,其中包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寓意深长。

那么何为真?真为诚,指为人忠厚老实,实事求是,不虚夸,不欺骗,不说假话,不作伪;言行表里如一,光明磊落,襟怀坦荡,不口是心非,不欺心;办事守信用,不负约,说话算数。

如何做真人?做真人就是做实实在在、实事求是的人。

对待工作踏踏实实,一心一意。

处理问题时,要坚持原则,一是一,二是二,实事求是,公平公正,不会因环境的变化而放弃做人的原则。

做真人,就要做表里如一、言行一致的人。

不在乎别人怎么看、怎么说,只求对得起良心,对得起他人。

不阳奉阴违,不当前一套,背后一套,要说到做到。

做真人,就要做明辨是非、敢作敢为的人。

对正义的东西大胆支持,对不正确的东西能坚决果断地反对。

在工作中发现问题敢于发表自己的不同意见,伸张正义,不怕得罪他人。

做真人,就要做谦虚谨慎、不断进步的人。

既能认真听取别人的不同意见,又能及时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不断充实自己的头脑,使自己得到不断的进步。

一个人的知识是有限的,特别是在今天,知识的更新不断加快,不学习、不进步就意味着落后。

做真人,就要做知错就改、乐于接受批评的人。

当自己犯里错误时,不怕丢面子,而应虚心接受他人善意的批评和帮助。

这样才会使自己不断的进步。

教师作为现代进步教育思想的实践者,要教学生求真知,学真本领,说真话,识真才,办真事,追求真理,做真人。

教师要以“真”字作为自己的立教之本,教好书育好人。

一、以真教人,感化学生学做真人。

我们的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要明礼诚信,以真教人,不敷衍塞职,不弄虚作假。

以诚信取人,以真诚育人。

诚信来自于自身的人格修养,作为教师要真心真意地对待学生,实事求是地处理问题。

一次,和学生一起学习,由于自己的疏忽,没充分的预想课堂上可能发生的事,学生竟提出了一些令我措手不及的问题。

我一时答不上来,令我出尽洋相。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此时我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对自身存在的不足不掩饰,用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认真听取意见和批评,虚心接受。

陶行知先生说过

陶行知先生说过

陶行知先生说过:“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人靠天靠祖宗,不算是好汉。

”人生的道路总是曲曲折折的,不会一帆风顺。

一个人有了自强自立的精神,就会有勇气克服困难,使自己的生命之火熊熊燃烧,就可以迎接生活的挑战!富贵由天定,不能选择自己的身世,可是可以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

虽然出身于一个贫困的家庭,可是我从来也没有埋怨过。

因为我知道这是上天对我的考验。

没有名牌的衣服和鞋子,没有最新款的手机,更没有钱去看偶像的演唱会。

但是我有一颗自强自立的心。

我想快点可以独立,这样就可以减轻一点父母的负担。

可是对于一个没有任何社会经历的大学生来说要想做到自强自立真的很难,好在可以申请学校的助学金。

这也是一种自强自立的方式。

自强自立是当代大学生时代精神的需要。

是物欲横流的世界使大学生迷失了方向,还是大学生经历的人生坎坷不够重量?一点点的困难于挫折就让我们退缩不前。

其实困惑的人生才刚刚开始,困惑的事有何止一两件,难道我们只能在困惑中沉沦堕落吗?人之一生犹如花开一季,有绽放绚丽之时,也有暗淡凋零之际。

在人生的花开花落间,我们应勇于面对困难,直面人生,成功的巅峰往往暗藏着失败的开始,失败的谷底也常常透露着成功的玄机。

我们不要抱怨世态炎凉,人情冷漠,人生本来就有很多岔路口,一路布满荆棘,只要我们有一颗真诚、不甘于落后的心,咀嚼生活才不会索然无味。

我们要自强不息、曲折求学。

有很多会因为自己的贫穷而自卑,觉得自己低人一等,怕被人看不起。

更有人因为怕被人看不起而宁可加重家里的负担也不敢申请助学金。

其实这些想法都是错误的,“虽然我比不上你有钱,比不上你有权,但是当我们的灵魂穿过坟墓来到上帝面前的时候,我们是平等的。

”只要不偷不抢不骗,就算贫穷也可以光明正大,堂堂正正的做人。

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看不起自己。

“万里长河游鳞小,奋力飞腾逐大波。

”处于弱苦而不安于弱苦,努力、自强才是天地间的最强音。

你要别人尊重你,就一定要坚强生活,自强不息。

陶行知先生说过:“道德是做人的根本

陶行知先生说过:“道德是做人的根本

德育培养班级先行蔡红陶行知先生说过:“道德是做人的根本。

根本一坏,纵然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并且,没有道德的人,学问和本领愈大,就能为非作恶愈大。

”在学校教育工作中,加强道德教育工作的意义是非常重大的。

人们的道德观念必须随社会发展而不断更新,人们要不断修正个人伦理道德观和规范,与社会同步地更新自己人生价值标准和道德观念。

作为学生,道德判断能力、道德选择能力、道德实践能力的不断提高更显得尤为重要。

可是,长期以来,受“分数至上”的应试教育的影响,家长、学校、学生以及整个社会都形成了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重要标准的观念。

即使是生源成绩较差的学校,也希望以最大限度提高升学率来提高知名度。

而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心理意志,价值观,以及与人生成长有密切联系的法制教育等均被忽视,学校对学生的德育教育的不足与欠缺日益明显,加大对青少年的德育教育已经迫在眉睫。

北京市海淀区教工委书记南顺弟先生在《教育现代化德育要先行》一文中强调:“当前,重智育轻德育,重知识轻能力,重课堂教学轻社会实践的“三重三轻”现象仍很突出;一些德育工作远离学生生活,不适应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不适应社会生活的新变化,不适应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形式化倾向普遍存在。

”校园德育需要注入新鲜的血液。

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主要在班级,班级是学校德育教育的基地。

要实现班级德育教育的最佳效益,应该采取各种有效方法促进班级德育的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班级德育教育也必将有所不同。

现代教育,德育先行;德育培养,班级先行。

在班级的德育教育中,班主任绝不能采取随意的态度,一切都要在了解班级情况的基础上有计划的有目的的进行。

学生从一进入这个集体就进入了一个德育教育的最佳环境,班主任要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资源,把这些资源巧妙的融合在班级的日常生活之中,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道德修养、养成良好的习惯。

以下几点是我在班级德育教育中进行的一些实践,操作还十分浅陋,不当之处敬请谅解,并给予宝贵意见。

中国教育家陶行知的三大教育思想

中国教育家陶行知的三大教育思想

中国教育家陶行知的三大教育思想1、“生活即教育"“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

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既然生活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那么是生活便是教育,所谓“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过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过坏的生活,便是受坏的教育"。

他还指出,“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

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可见,“生活即教育”的基本含义:第一,“生活即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自有人类生活产生便有生活教育,生活教育随着人类生活的变化而变化。

第二,“生活即教育”与人类社会现实中的种种生活是相应的,生活教育就是在生活中受教育,教育在种种生活中进行。

第三,”生活即教育"是一种终身教育,与人生共始终的教育。

2、“社会即学校”“社会即学校”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另一个重要命题.陶行知认为自有人类以来,社会就是学校,如果从大众的立场上看社会是大众唯一的学校,生活是大众唯一的教育。

统治阶级、士大夫为何不承认此,是因为他们有特殊的学校给他们的子弟受特殊的教育.陶行知反对这种特殊的不平等的教育,提出"社会即学校",以此来推动大众的普及教育。

陶行知提出“社会即学校",在于要求扩大教育的对象、学习的内容,让更多的人受教育。

他指出:“我们主张社会即学校,是因为在《学校即社会》的主张下,学校里的东西太少,不如反过来主张’社会即学校',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都可以大大的增加,学生、先生可以多起来”.陶行知提出“社会即学校”的主张和“生活即教育"一样,也在于反对传统教育与生活、学校与社会相脱节、相隔离。

他认为“学校即社会,就好象把一只活泼的小鸟从天空里捉来关在笼里一样。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

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

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

人力胜天功,只在每事问。

" 提问,对每一个学生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中学生在课堂上提问,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关于新授课中的疑、难点进行提问,另一方面是运用学过的知识进行问答练习。

培养和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那么,怎样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呢?以下根据本人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培养低段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在数学教学中,要善于设置教学情境,接近学生与知识的距离。

要想让学生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其好奇心与求知欲,必须设计让学生感兴趣的问题。

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激起学生对数学知识学习的热情,拉近学生与新知识的距离,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例如:在平移这节课中,我先举了这样几个例子:1、我们都看过行驶的汽车,如果汽车在行驶时它可能变化吗?2、早晨我们骑自行车从家里来到学校,如果自行车的前轮前进了500米,那么自行车的后轮是否在原地不动?如果不是,那么自行车的后轮该如何运动?自行车是否发生变化?答案显而易见。

课堂上通过这两个简单有趣的问题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为学生更好的参与课堂教学奠定了基础。

二.在数学教学中,应该营造轻松的课堂气氛,锻炼学生提问的胆量,提高自信心。

学生不敢问的最大原因就是不自信,不敢向老师与同学发问,生怕问的不确切,被老师批评,被同学笑话。

学因此,必须设法在教学中经常锻炼学生的胆量。

如果课堂气氛过于严肃、紧张,学生总是处于被动的地位,那么,学生回答问题的兴趣就会越来越小,最后连举手也懒得举了。

教师应当尽可能的营造一个轻松的课堂气氛,使全体学生都敢于提问,并养成爱提问、敢提问的习惯。

例如,在教学"从不同方向看"一课时,我在学生基本学会从前方、左方、上方的方向看后,挑选几个小组到讲台前表演,对表演出色的同学给予表扬,鼓励他们再接再厉。

着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

着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

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

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

”新课程改革关注的是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倡导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追求富有意义的、充满人性的和综合性的教育,促进学生全面而又富有个性的发展。

因此,教师,在工作之外,应该要有一个精神空间来安顿自己的心与身;应该学会享受生活,关注丰富多彩的生活,感受生活的斑斓、时代的风云。

这样才能更好的适应学生和自己的需要,热爱是最好的老师。

能时刻保持爱心在教育的每一个环节中,当学生的朋友,又愉悦自己的身心,下面就教师要更好的认识自己接纳自己,使自己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教研、教学,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要对生活充满热爱,充满向往,让生活充满乐趣。

作为一名老师,应该端正心态,搞好教育工作,对学生的爱和宽容对教师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教师在真诚接纳、尊重和理解学生的同时,也接纳、尊重和善待了自己,既使学生健康成长,也使自己快乐生活。

教师更应象阳光,要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以愉快、富有成效感的心情面对工作和生活,不仅照亮别人,也要温暖自己,并使自己有更大的活力和不竭的能量。

只有教师心中充满阳光,才可能把阳光播撒在学生心上。

二,情绪要稳定,不管面对怎样的逆境,遭受怎样的打击都能保持愉快的心境,充沛的精力和奋发向上的朝气。

三,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平凡的生活需要告诉我们,既然选择了这门职业,就要为之奋斗到底。

每位教师都有他自己调节自我心理心态的方式与方法。

不光光是从生活,工作环境等因素上来调节,也可以进行自己解压方式等等。

教师应该把自己的心态调整到最好,才能全身心的投身到教学教育事业当中去。

才能更好的与学生相处。

当然,目前中小学教师的工资来源主要来自国家财政收入,要改变教师的基本过度焦虑问题,应加强国家对中小学教育的投入。

在提高教师工作待遇、减轻工作量的同时,全社会都要对教师的工作予以支持和理解,让老师最起码应该无需兼职,仅靠学术工作所得就可以让他们在本地区过上中等收入水平的生活。

陶行知生活教育学说的具体内容

陶行知生活教育学说的具体内容

陶行知生活教育学说的具体内容
x
一、陶行知生活教育学说的基本理念
陶行知生活教育学说是一种以真实人生经验为基础的教育理论,认为学习者必须接受真实生活实践中的教育和培养,以达到终身发展的目的。

陶行知生活教育学说的核心思想是以“实际”为核心,主张把生活实践作为教育的基础,以实践为主导的教育原则,教育应从生活中学习,不断探索实践的真理。

陶行知生活教育学说提倡以实践为基础,以自我实现为目标的教育原则,以真实生活经验为基础,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强调学习者在学习中发现自己的能力,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实际活动,促进学习者全面发展。

二、陶行知生活教育学说的具体内容
1、注重学习者发展的全面性,强调生活教育的实践基础,培养学习者的“实际化”能力。

2、重视学习者的自觉发展,强调学习者在实践中探索真理,学习者自觉努力实现自我价值。

3、坚持正确的教育思想,强调认识事实,把实践和反思结合起来,注重实践活动中学习理论的内涵,从而提高教育效果。

4、强调生活教育的有效性和循序渐进性,坚持以实践为基础的生活教育,注重实践过程中的反思和思考,扩大学习者的视野,增强
学习者的能力。

5、把生活教育作为终身教育的基础,以真实教育经验为基础,推动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发展期望。

陶行知先生所说“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你有一些学问和本

陶行知先生所说“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你有一些学问和本

陶行知先生所说:“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其用处。

”由此可见,师德是立教之本.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是知识的化身,是智慧的源泉,是道德的典范,是人格的楷模,是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是莘莘学子人生可靠的引路人。

因此,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必须以德立教,以身示教。

热爱教育事业。

“育苗有志闲逸少,润物无声辛劳多”。

一个热爱教育事业的人,是要甘于寂寞,甘于辛劳的。

这是师德的首要条件。

要热爱学生。

朱小曼曾说:“离开感情层面,不能铸造人的精神世界。

”教育,首先应该是温暖的,是充满情感和爱的事业,教师应多与学生进行情感方面的交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爱需要教师对学生倾注相当的热情,对其各方面给予关注,爱将教学中存在的师生的“我”与“你”的关系,变成了“我们”的关系。

爱使教师与学生相互依存中取得心灵达到沟通,共同分享成功的欢乐,分担挫折的烦恼。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强劲动力。

爱生是衡量一个教师师德水平的一把基本尺子。

爱是一门艺术,能爱是一个层面,善爱则是另一个层次。

要爱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每一微小“闪光点”,要爱他们具有极大的可塑性。

要爱他们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能动性;要爱他们成长过程中孕育出来才一串串教育劳动成果。

“爱”要以爱动其心,以严导其行;“爱”要以理解、尊重、信任为基础;“爱”要一视同仁,持之以恒;“爱”要面向全体学生。

“金凤凰”固然可爱,而“丑小鸭”更需要阳光,多给他们一份爱心,一声赞美,一个微笑,少一些说教。

要多和他们谈心,帮助他们查找“后进”的原因,真正做到对症下药,在学习上和生活细节上关心他们。

后进生,教师更有必要帮助他们走出自卑怯懦的困境,恢复他们的自信。

学无止境。

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自己就要一有桶水。

学海无涯,处于“知识爆炸”时代的学生们,无论在知识的来源渠道,知识的种类范围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方面,都非同寻常。

这就要求教师在不断端正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的前提下,不断学习,使自己具有“一桶”源源不断的“活水”。

教育家陶行知说

教育家陶行知说

教育家陶行知说:“捧出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托起一缕真诚,用一颗对事业执著的心,忠于党的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爱岗敬业是从事教育事业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要当好一名教师,就要爱岗敬业,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学校的发展也随之突飞猛进,社会对教师的工作要求越来越高、教师的工作节奏越来越快,而教师专业发展是爱岗敬业的关键所在,因此,教师个人自身的专业化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

我工作二十八,我深深意识到教师要走好自我专业成长之路,至少要做到四要一、要紧跟时代的脚步教师专业发展要紧跟时代脚步,从根本上讲是由教育的本质决定的。

教育这种受制于社会生产力水平,又深刻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社会性,要求从事教育事业的教师要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

特别是今天信息时代、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时代提出的要求,无疑也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外在契机。

在现代教学中,一个教师一旦停止了学习,便意味着教学生命力的缺失,便意味着不能更好地扮演教师这一社会角色,实现其“专业社会化”。

所以每位教师只有抱定终身学习,关注自我的专业成长,才能顺应当前时代发展的趋势,才能谋求教师自我的生存和发展。

当然,丰富的教育教学信息、众多的教育教学机会、便捷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也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优化的外部条件。

而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教师则更被视为课程实施的关键,决定着课程目标的落实、课程资源的开发、甚至是课改的深化和发展。

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纳入了新课程改革的范畴,现实中也确有许多教师借课改东风,成名成家,长足发展自我的专业水平。

二、转变观念思想支配行动,观念支配行为,促进教师自我专业发展必须转变观念。

树立发展性知识观和终身学习观,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教师的专业发展,立志活到老、学到老;还要转变学习方式,学会与人合作,依靠团队的力量来解决问题。

这样做到观念与教育发展与时俱进,为自我专业发展奠基。

要有内在发展要求的教师,走在专业成长路上的步伐可能是艰难的,身体可能是劳累的,但正如有人说:“痛并快乐着”。

我国着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真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

我国着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真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真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

”教师,就是一份以爱为主题的职业。

爱学生,是一种发自灵魂的芬芳,一种深入骨髓的甜蜜!在十年的教学生涯中,我最大的愿望就是用爱滋润每孩子的成长。

1. 爱在平凡里刚到新学校的那一年,我接任了一年级的班主任。

当我走进教室,眼前是黑压压的一片小脑袋和一双双圆溜溜的眼睛,有的叽叽喳喳的说个不停,有的东倒西歪的爬在桌子上,还有的甚至躲到了桌子下。

我知道,孩子还小,需要老师的关心、爱护。

我针对学生不同的家庭情况给予帮助,关心孩子们的生活小事;根据他们的兴趣爱好,进行引导;抓学生的特点,培养能力。

在班集体,我精心营造一种平等、和谐、友爱的气氛。

课堂上我是孩子们的老师,教给他们知识,课堂外我是孩子们的同伴,和他们一起玩耍。

经过半学期的努力,我和孩子们打成了一片,取得了孩子的信任,他们有什么话都愿意告诉我,和我交流、谈心,连不愿意告诉父母的话,都能和我分享,我成了孩子们的知心朋友。

在那一年的教师节,我收到了一份特别难忘的礼物。

中午,当我跨进教室,看到黑板上工工整整的写着六个大字“老师,您辛苦了!”,下面是孩子们画的一幅幅画。

平时摆放杂乱的雨伞,整整齐齐的排成了一排,我当时就问道:“谁教你们的?”其中一位孩子回答说:“我们自己想的,老师平时教我们这么辛苦,我们是想给老师惊喜!”我一听,感动极了。

他们还只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个只有六、七岁的孩子呀!从他们一双双小眼睛里,一声声祝福里,我看到了他们对老师的爱。

2. 爱在个别中俗话说:人与人不同,花有几样红。

班既有优生,又有后进生,千万因为后进生学习不好或表现不好而放弃对他们的培养与转化,对这样“与众不同”的特殊群体,必须正确认识他们,将师爱洒向他们,让这些迟开的“花朵”沐浴阳光雨露,健康成长。

记得有一次,上课铃响了,刚到教室门外,就听见男生在叽叽喳喳的说个不停,而其他的同学都在静息,安安静静的等老师来上课。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

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

这些家喻户晓的名言都展示了“思”与“问”在学习中的作用。

因此,将两者结合起来便产生了“问题情境”。

所谓问题情境,就是通过问题设计来渲染学生的情绪,在课堂上创设一种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动手动脑解决问题的氛围,达到深入理解文本并解决问题的目的。

尤其在语文课堂上,巧妙的创设问题情境,不仅能“吹皱一池春水”,达到渲染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目的,而且还可以“激起千层细浪”,训练思维品质,提高思维能力,从而最终实现课堂结构的优化和教学效果的提高。

下面本人就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实践出发,通过三个课例谈谈对问题情境创设的思考。

古人写文章,常常追求“立一字缀全篇,缭绕盘旋到底”的效果。

追求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的情绪在或亢奋或沉静中“潜流暗涌”起来的效果呢?问题设计若流于肤浅,缺少思考力度,课堂教学就已经失败了一半。

那么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不再是“永远的教学梦想”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朱绍禹先生认为:‚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使问题贯串于语文课堂教学的始终,是‘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的基本保证,是‘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的条件‛。

从课堂观察来看。

低效无效的问题比比皆是:1、问题设置随意,提问目的不明;2、问题指向不清,重点不突出;3、局限于信息搜寻,缺乏思维广度和深度的训练;4、问题间没有梯度,缺少层次性和逻辑性;5、问题泛化,不顾文本和文体特征等等。

这些低效无效的问题远离语文素养培养的目标。

那么如何设置有效问题,真正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呢? 一‚问‛立骨一堂好课往往起源于一个好问题教学《我的叔叔于勒》一文,以‚我‛的视点为切入口,当我们在船上遇到穷困潦倒的于勒时,父母视之如毒蛇猛兽,躲之惟恐不及,避之惟恐不远,而‚我‛却仔细看他的手和脸,并且‚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联系全文,从这三个同义反复的判断句中,你读出什么“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叶圣陶先生也说:“教师之为教,不在全般授与,而在相机诱导。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

认识高中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开展有效的家庭教育覃宇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我一直持这样观点:学会做人是第一重要的,然后才是长知识长本领。

说实话,我对学生不会有偏爱,成绩好差,在我的眼里都一视同仁。

如果说我对哪些学生有偏爱的话,我就偏爱那些思想品质好的同学,我热爱好人。

一个人才能有高低,但只要是一个好人,就多多少少会对社会有贡献,对他人有益。

因此,我一直把教孩子如何做人放在首要的地位。

①教育孩子要有责任心。

有的同学虽然成绩不是很突出,但只要有强烈的责任感,今后照样能做出一番事业。

打扫教室、宿舍卫生表面上看是不值得一提的小事,但实际上能反映出一个人的责任心,正所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责任感教育应该是本着从孩子自己到他人,从家庭到学校,从小事到大事,从少到多的原则。

在日常生活的具体事情当中,让孩子为自己去尝试承担一定的责任。

比如:要求孩子为自己的身体健康负责,不挑食,并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要求孩子为自己的学习负责,认真完成作业,自己检查作业;要求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洗自己的衣物,洗碗筷,倒垃圾,孩子在学校,父母别忘了教导他做值日生、班干部应尽职尽责,做清洁卫生不能偷*耍滑。

不少家长抱怨,孩子长大后对自己不孝,不尽赡养之责,却没有想过,过去有没有要求孩子承担过必要的义务和责任。

教育孩子为自己的行为后果负责,尤其是做错事以后要敢于承担责任,不把责任推给别人,做错事就要虚心接受老师的批评教育,接受必要的处罚,这是培养孩子责任心的重要内容。

②要教育孩子尊重他人。

人人都喜欢尊重,尊重是和他人交往的先决条件。

教育孩子在社会上要尊重任何一个人,哪怕是一个乞丐都要尊重他们的人格尊严,在家里就要尊重父母、长辈,在学校就要尊重老师,少数同学对老师的批评教育显得极不耐烦,甚至在公开场合和老师顶撞,让老师下不了台,缺少对老师最起码的尊重。

喊别人绰号、背后说别人的坏话是不尊重别人的表现,也不利于团结,容易引发各种矛盾。

教育家陶行知说

教育家陶行知说

教育家陶行知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对待学生要充满爱心、充满耐心。

但在日程学习中,有些教师只是教书匠,而不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思想道德培育者;只求学生的分数,不关注学生身心是否健康,人格是否健全;对待学生的犯错,不注重倾听、理解,而是用简单粗暴的方式解决。

其实,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必然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缺点和错误,我们千万不要训斥学生,以免刺伤学生的自尊心,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我们如果能用博大的爱心去善待暂犯错误的学生,将会发现他们其实不是顽石,也是一块璞玉。

爱是教育的源泉。

学生渴望教师的爱就像禾苗需要雨露阳光一样,学生只有感受到教师的善良的真诚的心,才乐于听老师的教诲。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点滴的关爱就能拉近心与心的距离。

教育才能实现长久的作用。

陶行知说

陶行知说

陶行知说:“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

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

”再思考:教育学家曾说:“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要有一桶水。

”我们是人民教师,我们肩负着教育跨世纪的建设价值规律的历史重任。

但在这个信息化飞速发展的时代,知识、技术的更新可谓是一日一个样。

教师还老是只会用粉笔加口水,照本宣科地实行教学,绝大部分学生会“吃”不饱。

现代媒体能够同时获取、处理、编辑、存储、展示包括文字、图形、声音、动画等不同形态的信息,它进入课堂,超越了教育、教学的传统视野,使课堂冲破了时空限制,丰富了教学内容,增加了教学的密度和容量,能创造出使知识、学问来源多样化的文化教育环境,为学生个性、素质的发展提供了无限广阔的天地。

通过录像、实物投影、电脑等形式实行再现,让学生能够亲眼目睹,亲自体验。

既能激发兴趣,又能开拓视野,丰富学生的感性知识。

林格伦说:“如果学校不能在课堂中给予学生更多成功的体验,他们就会以既在学校内也在学校外都完全拒绝学习而告终。

”再思考:生活既是课堂,生活中学生也会学到很多的知识,学会自我生存的本领,不过那些知识都是反复的练习持续重复的生活经验,甚至缺少很多的实战经验的学生也会觉得自己什么都能够,殊不知他们缺少锻炼的机会。

课堂中的生活,把生活中的知识拿到课堂上来,学生能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自己的经验,所谓经验就是在失败中持续前进的结果,但是很多时候我们不太注重给予是学生更多的成功体验,很多学生受到挫折之后就会一蹶不振,因为在他们学习过程中就缺少了这样的成功体验,所以在学校我们更多的是创造出更多让学生参与体验的活动,多多给与培养学生的成就感。

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心地善良的人才能易于接受道德的熏陶。

谁要是没有受到过善良的教育,没有感受过与人为善的那种欢乐,谁就不感觉到自己是真实而美好的事物的坚强勇敢的卫士,他就不可能成为集体的志同道合者。

”再思考:看到这句话我想到了在班级管理中的学生集体荣誉感的教育,社会是由社会人组成的,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一份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陶行知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

拥有心对心的尊重,才会具备明察秋毫的教育敏感和化险为夷的教育智慧。

现代的学生独生子女较多,这些学生的心理素质往往比较脆弱,情感的依赖性比较强。

不少学生过于娇惯,很多家长不敢说不敢管,都依赖于老师教育。

其实孩子也渴望着自己的老师,既是师长,更是朋友,期望与心目中尊敬的老师有朋友式的感情交流。

一、要有作为教师的爱心与责任心
爱心是走进学生心灵的保证,教育是爱的艺术,是心与心的认同,是心与心的升华,是心与心的沟通。

教育家夏丐尊先生认为教育不能没有情感,没有爱没有感情,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

马卡连柯说:教师的心应该充满对每个他要打交道的具体的孩子的家,尽管这孩子的品质已经非常败坏,尽管他可以给教师带来许多不愉快的事情,教师都要以自己的美好的感情去教育他。

这都说明教育需要爱,只有爱,教师才能真正地走入学生心灵。

二、详细的了解学生的一切情况
我最深的体会是:班主任了解学生的底细,教师的工作才能对号入座、对症下药,才能由外在的表现洞察学生的内心深处,教师主要应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性格、兴趣爱好、对学习的态度、习惯养成等方面。

我充分利用一切时间,走访或电话联系了全班学生家庭,和一些他们以前的老师。

走近学生,全面了解学生的情况,只有这样教师的教育才能知己知彼。

教师知晓了这些,就为走进学生的心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此基础上,真实而准确地了解学生个体随时的反应并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反馈,注重与学生情感的沟通与交流,无论是对学生个体的关注,还是整体的管理,都依赖于这种交流和相处的方式,和学生沟通的方式,我常用的是交谈。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就是要求在学生管理工作中,不但要做好教育导人、鼓舞人和鞭策人的工作,更要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出发,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和帮助人。

这是以人为本理念在学校的具体体现,也是办学必须遵循的原则。

三、平等的尊重与理解学生
教师,一种光辉的职业,被社会各界誉为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但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是高高在上的人物,是敬而生畏的对立面。

每一位学生在尊敬的基础上都渴望教师能放下尊贵的身架,坦诚、平等地走进自己的心灵,成为可以倾诉的朋友。

也唯有如此,才能让学生们更自觉地认同你,并接受你的教导。

因为我经常会参加学生的一些活动,因此他们也把我当成了最好的朋友,有什么心里话总会对我说。

身上长痘痘,今天遇到了一件什么高兴或烦恼的事,某某说话不文明,谁进了网吧,大事小事,不要我去问,我都会了如指掌。

从中我也了解到学生的思想动态,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老师只有放下姿态,平等地对待和尊重每一个学生,才能受到学生的尊重。

也只有平等对待学生,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

四、不断的学习
与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班主任要有闪亮的人格魅力,能用自己的知识丰富学生的知识,用自己的智慧启迪学生的智慧,用自己的高尚思想品德熏陶感染学生的思想品德,用自己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情感,用自己的意志调节学生的意志,用自己的个性影响学生的个性,用自己的心灵呼应学生的心灵,用自己的灵魂塑造学生的灵魂,用自己的人格塑造学生的人格。

以自己的青春谱写着辉煌的教育诗篇,以自己的忠诚和执著维系着绵长的文化繁衍,以自己的希冀和神往描绘着斑斓的成长手记,以自己的理念和憧憬铸造着坚强的未来人杰等都要求我们要深厚的文化功底、高深的专业水准和全面的知识,这些要靠我们不断的学习而来。

五、绝对保守我所知道的学生的秘密
几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使我感悟到:班主任要走进学生的心灵,净化一片蓝天,绿化一片沃土,这是我们神圣不可推卸的职责。

让我们用用知识武装自己,以心换心,维护学生自尊心,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如阳光,洒向每一个学生心灵的角落,如春风,拂去学生心灵的每一粒尘埃,如细雨,滋润学生的每一寸心田. 正是由于走进了学生了心灵,了解了学生,理解了学生、关心了学生,和学生一起成长,和学生有了共同的话题,共同的心声,学生主动的参与到课堂中去,教学效果也有了明显提高。

虽然班主任的工作很辛苦,但在这辛苦的工作中融入了我的爱,伴随着学生成长,所以我又感到很快乐。

我就是这样怀着对每一位学生的爱,对每一位学生的情,慢慢地走进了学生的心灵,在师生之间心与心的沟通、情与情的交融中,我看见了爱的火花,也看见了教育者的希望。

每当我看到我深爱着的学生们健康成长时,我就感受到了我活着的价值、工作的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