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与不平衡发展战略ppt课件
合集下载
12章-平衡增长与不平衡增长战略
2020/3/27
5
• 平衡增长理论的意义:
两种平衡增长理论都主张实行国家干预、国家来 制定统一的经济发展计划。因为,发展中国家的 市场机制无法筹集大量资本,并按照一定的比例 配置各个部门。
• 该理论的意义在于:
1、强调了大规模投资重要性和合理配置有限资源 的必要性。
2、强调了发展中国家市场机制作用的局限性和政 府计划的必要性。
2020/3/27
9
(二)不平衡增长战略
不平衡增长理论强调经济发展过程的非均衡性质。
发展中国家可投资项目对资源需求超过了资源所有
量,就必须对投资项目进行选择。
投资项目的选择有两种形式:①替代选择(互斥方 案选择)②延迟选择(投资项目的优先次序问题)
2020/3/27
10
• 关于延迟选择的准则:
1、引致投资最大化原理:
2020/3/27
4
• 2、纳克斯理论:
①全面、大规模地在国民经济各个部门进行投资,实 行平衡增长战略,打破资本形成不足导致生产率难以提 高,而低生产率又造成低收入的贫困恶性循环。
②平衡增长是扩大市场容量和提高生产率的手段,是贸 易扩张的基本前提。
• 主张按不同比率来投资和发展各个部门的生产。即按 照部门的需求价格弹性和收入弹性的大小来确定不同 的投资比率。弹性大的部门应该投入比率大。(因为弹 性大说明该部门发展不足,是经济发展中的“瓶颈”, 应该重点解决。)
3)当进口替代工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可以独立发展民 族工业体系,实现工业化。
2020/3/27
13
(三)平衡增长与不平衡增长的关系
从各国经济发展的历史经验来看,经济发展就是平衡 增长与不平衡增长的对立统一过程。平衡增长与不平衡 增长是从不同角度、不同时期、不同阶段考虑问题的。
均衡与非均衡发展理论
(二)非均衡发展理论
(unbalanced development theory)
• 核心观点是:发展中国家或地区 不具备全面发展的资本和资源, 均衡发展是行不通的,应当集中 有限的资本和资源优先发展一部 分产业或区域,以此带动和扩大 其他产业或区域经济的发展。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赫尔希曼的不平衡增长理论
• 认为,无论是增长过程还是发展进程,其本质都是不平衡的。发 展中国家或地区资源的稀缺性,若实行一揽子投资,则资本稀缺这一 瓶颈无法突破,从而也就无法实现平衡增长,只能将有限的资源有选 择性地投入到关联度大、具有发展潜力的产业,即首先发展主导产业, 才能带动其他产业和经济的发展。他指出,发展的路程好比一条“不 均衡的链条”,从主导产业通向其他产业。经济发展通常采取踩跷板 的推进形式,从一种不平衡走向新的不平衡。 因此,发展政策的任务不是取消,而是维护不均衡,使不均衡的 链条保持活力。不发达经济取得经济增长的最有效途径是采取精心设 计的不平衡增长战略,首先选择若干战略部门投资,当这些部门的投 资创造出新的投资机会时,就能带动整个经济的发展。 发展中国家或地区有限的资源在社会公共资本和直接生产资本之 间的分配具有某种替代性,这就会产生两种不平衡增长的途径:一是 “短缺的发展”,即首先增加直接生产的投资,这会引起社会公共资 本的短缺,并增加直接生产的成本,进而会迫使投资向社会公共资本 转移,以取得二者的平衡,随后再通过对直接生产成本的投资引发新 一轮的不平衡增长过程。二是“过剩的发展”,即首先增加对社会公 共资本的投资,这会降低直接生产投资的成本,从而促使投资转向直 接生产资本,当二者达到平衡后将重复下一个不平衡的增长过程。
1、大推动理论
英国著名的发展经济学家罗森斯坦—罗丹(P.N.Rosenstein-rodan)于1943年 在《东欧和东南欧国家工业化的若干问题》一文中提出来的。该理论的核心是在发 展中国家或地区对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同时进行大规模投资,以促进这些部门的平 均增长,从而推动整个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和全面发展。 为了克服需求和供给对经济发展的限制,罗丹认为必须以最小临界投资规模对 几个相互补充的产业部门同时进行投资,只有这样,才能产生“外部经济效果”。 大推动理论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大推动理论的目标是取得外部经济效果 实施大推动所需的资本来源于国内国际双向投资 大推动的重点投资领域集中于基础设施和轻工业部门 大推动过程必须通过政府计划而非市场调节来组织实施 存在不足之处:大推动理论的立论基础是“三个不可分性”。但在实际中,却 出现了某种程度的可分趋势,而且忽略了专业化分工和比较优势的客观存在。其次, 在实践中,大推动所需巨额资本难以找到。发展中国家收入水平低,自身无法筹集, 国外支持也难以保证。再次,大推动理论过分重视和强调计划的作用,而忽视发挥 市场经济的自组织作用。因此,大推动理论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在实践中也没有成
第十讲 平衡增长与不平衡增长战略
1、“地理上的二元经济”
缪尔达尔认为,发展中国家存在“地理上的二 元经济”,即经济发达地区和不发达地区在空 间上并存的二元结构。
2、地理上的二元经济产生的原因
形成原因:各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别,主要是地 区之间人均收入和工资水平差距的存在。
发展初期,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是大致相等。如果某些地区 受到外部因素作用,经济增长速度快于其他地区,在累积因 果循环作用下,区域间的差距会不断加大。出现经济发达地 区和落后地区并存的地理上二元经济结构。
尽管官方的研究认为近年来政府一直实施的经 济结构调整政策在客观上起到了弱化不平等现 象的作用,但他们也承认,地区经济差距的扩 大是不争的事实。 “十二五”期间还将坚持把缩小差距作为区域 战略和政策的着力点。
“十二五”时期推动区域协调发 展有以下七项重点任务:
——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 ——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 ——大力扶持老少边穷地区加快发展。 ——积极推进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全面深化区域合作。 ——不断扩大对内对外开放。 ——加快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
城市化和农村工业化水平的差异
农村工业化方面,中西部的发展程度远低于东部。 以乡镇企业从业人数占农村从业人数的比例衡量, 2000年东部平均为36.8%,中部24.2%,西部只有 18.9%. 西部地区城市化程度低。
随着地区经济发展和收入水平差距拉大,我国 政府意识到这种差距可能带来发展中的不平等, 并采取了许多有利的措施来弱化经济发展的不 平等,西部大开发战略、振兴老工业基地、逐 步取消特区优惠、中部崛起等,就是在经济发 展平等化方面所做的努力。
(三)倒U形理论
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PPT课件
17
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增长速度上快于发达国家,但 由于人口压力很大,人均增长受到很大限制。发 达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起点较高,由于垄断高 科技,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收入差距有扩大的趋 势。另外,在经济结构及其发展阶段上,发达国 家的经济进入“后工业社会”,而发展中国家很 多目前还徘徊在从农业国到工业国的过渡阶段。 许多发展中国家单一的经济结构没有根本改变, 以出口几种产品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技术水平落 后,资金短缺,外债严重,人口增长迅速,国内 收入分配极不均衡。还有,在科学技术的发展和 应用上的差距更大,文化教育事业落后。
1820年 1913 1950 1977 1992 1994 2000 3:1 11:1 35:1 44:1 72:1 74:1 75:1
15
资料:西方七国与非洲国家
人口 GDP 贸易总 占世 占世 额占世 界% 界% 界%
西方七国 11 65 50
非洲国家 14 1
2
16
2012世界人均GDP排名最高 12.2万,最低312美元,将近 400倍
12
3、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不平衡。 突出表现在南北贫富差距扩大日益严重。
13
南北贫富差距扩大
统计数据显示,世界上最富的20%和 最穷的20%人群之间的收入差距,1960年
为30∶1,1990年为60∶1,1999年为 74∶1,现在已达到80∶1。
14
南北贫富差距扩大
世界最富有国家和最贫穷国家人均收入比
东非
西非
南非
2003
1.9
2004 4.8 4.8
3.2
4.7 6.5 4.0
2005 5.4 4.8 4.6 9.3
6.9
2006 4.9 4.9 5.3
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增长速度上快于发达国家,但 由于人口压力很大,人均增长受到很大限制。发 达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起点较高,由于垄断高 科技,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收入差距有扩大的趋 势。另外,在经济结构及其发展阶段上,发达国 家的经济进入“后工业社会”,而发展中国家很 多目前还徘徊在从农业国到工业国的过渡阶段。 许多发展中国家单一的经济结构没有根本改变, 以出口几种产品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技术水平落 后,资金短缺,外债严重,人口增长迅速,国内 收入分配极不均衡。还有,在科学技术的发展和 应用上的差距更大,文化教育事业落后。
1820年 1913 1950 1977 1992 1994 2000 3:1 11:1 35:1 44:1 72:1 74:1 75:1
15
资料:西方七国与非洲国家
人口 GDP 贸易总 占世 占世 额占世 界% 界% 界%
西方七国 11 65 50
非洲国家 14 1
2
16
2012世界人均GDP排名最高 12.2万,最低312美元,将近 400倍
12
3、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不平衡。 突出表现在南北贫富差距扩大日益严重。
13
南北贫富差距扩大
统计数据显示,世界上最富的20%和 最穷的20%人群之间的收入差距,1960年
为30∶1,1990年为60∶1,1999年为 74∶1,现在已达到80∶1。
14
南北贫富差距扩大
世界最富有国家和最贫穷国家人均收入比
东非
西非
南非
2003
1.9
2004 4.8 4.8
3.2
4.7 6.5 4.0
2005 5.4 4.8 4.6 9.3
6.9
2006 4.9 4.9 5.3
教育均衡发展精品PPT课件
三、回归教材
1.受教育既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也是公民的一 项基本义务。 2.义务教育的三个基本特征:公益性、统一性和义 务性。 3.社会的稳定和发展离不开公平。 4.当今世界,各国之间激烈的经济竞争和科技竞争, 归根到底是教育的竞争、人才的竞争。教育决定一 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 战略地位。 5.人是生产力中最具决定性的因素,树立人才资源 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加快推进科教兴国、人才强国 战略。
(二)辨析题
公平总是相对的,我们追求教育公平 毫无意义。
公平总是绝对的,实现教育公平指 日可待。
(1)公平总是受到一定社会条件的制约,无论我们 如何努力,都不可能达到绝对公平。所以,公平总 是相对的。尽管如此,我们仍然要追求最大限度的 教育公平。 (2)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追求教育公平有 利于保障公民受教育权的实现,有利于贯彻落实科 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 社会。 (3)目前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面临着 城乡、区域教育发展不平衡,贫困地区、民族地区 教育发展滞后等诸多问题。 (4)因此,实现教育公平还需要国家、社会、学校 以及公民个人付出长期的努力。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结束语
感谢聆听
不足之处请大家批评指导
Please Criticize And Guide The Shortcomings
讲师:XXXXXX XX年XX月XX日
①应加大对教育的投入; ②出台措施解决择校问题,合理配置教育 资源; ③健全农村教师培养培训制度,健全城乡 之间、校际之间教师交流机制; ④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等。
写在最后
发展经济学第十章 平衡发展和不平衡发展战略
经济如果按OK线增长,所付出的总成本是最小的, 因此是平衡增长道路。 但如果现有资源不足以保证DPA和SC的最小量平 衡增长,应当按什么顺序进行选择呢? 一种发展顺序是AA1BB1C,社会间接资本先扩张, 在基础设施能力过剩的条件下发展经济,“超能 力发展”; 另一种发展顺序是AA2BB2C,直接生产活动先扩 张,在基础设施短缺的条件下发展经济,“短缺 的发展”。
“发展极”
“发展极”就是由主导部门和有创新能力的 企业在某些地区或大城市的聚集发展而形 成的经济活动中心,这些中心具有生产中 心、贸易中心、金融中心、信息中心、交 通运输中心、服务中心、决策中心等多种 功能,恰似一个“磁场极”,能够产生吸 引或辐射作用,促进自身并推动其他部门 和地区的经济增长。
一、佩鲁的“发展极”理论
这一理论的核心是,在经济增长中,由于 某些主导部门或有创新能力的企业或行业 在一些地区或大城市的聚集,形成一种资 本与技术高度集中、具有规模经济效益、 自身增长迅速并能对邻近地区产生强大国 辐射作用的“发展极”,通过具有“发展 极”的地区的优先增长,可以带动相邻地 区的共同发展。
“发展极”形成的条件
第一,必须存在有创新能力的企业或企业 家群体。 第二,必须具有规模经济效益。 第三,需要适当的周围环境。
“发展极”的吸引作用和扩散作 用
(1)技术创新的示范和扩散效应。 (2)资本的集中与扩散功能。 (3)产生规模经济效益。
“发展极”理论的政策含义
发展中国家要实现工业化的经济发展,必 须建立“发展极”。
20世纪50年代,平衡增长理论重新突出出来,是 因为: 第一,二战后新独立的国家大多数贫穷落后,迫 切要求增长,以尽快赶上先进的工业国。 第二,凯恩斯革命强调有效需求的重要性,对供 给结构适应需求结构提供了新的理论解释。 第三,30年代的大萧条以及贸易保护主义的强化, 促使发展中国家减少对工业国贸易的依赖。 罗森斯坦-罗丹和纳克斯是平衡增长理论的代表人 物。
经济发展不平衡PPT
一 自然原因。我国幅员辽阔,地区间自然条件迥异,决 定了不同地区发展存在“先天性” 定了不同地区发展存在“先天性”差异。 二 历史原因。数千年来我国就一直存在发展差距,国家 的经济重心处在不断变迁中。 三 政策原因。我国发展不平衡的一些问题,也与一定时 期内实施的具体政策有关。 四 体制原因。从实际情况来看,我国发展不平衡问题还 有体制的因素。
我眼中的“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我眼中的“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随着贸易全球化的逐步升温,全球经济学家谈论最多的话题莫过于 世界经济失衡,“失衡并增长着” 世界经济失衡,“失衡并增长着”成为世界经济金融最令人迷惑难解 的现象。虽然不断有学者提醒,持续失衡的世界经济将面临崩盘的危 险,但是世界经济高速发展的现实却让人大跌眼镜:自2003年至今, 险,但是世界经济高速发展的现实却让人大跌眼镜:自2003年至今, 全球GDP的平均增幅接近5%,我国更是以近10%的惊人速度增长着。 全球GDP的平均增幅接近5%,我国更是以近10%的惊人速度增长着。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首席经济学家拉古拉姆·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首席经济学家拉古拉姆·拉詹也表示,世界经济形势 “从未这么好过”。那么,为什么主流经济学界还不停地在“盛世” 从未这么好过”。那么,为什么主流经济学界还不停地在“盛世” 中发表“危言” 中发表“危言”呢?是居安思危,还是别有所图。 事实上,世界经济失衡并不是一种新的现象。早在上世纪80年代, 事实上,世界经济失衡并不是一种新的现象。早在上世纪80年代, 以美国巨额贸易和财政“双赤字” 以美国巨额贸易和财政“双赤字”为主要特征的世界经济失衡就曾经 出现过,只不过当时并未明确以“经济失衡” 出现过,只不过当时并未明确以“经济失衡”来对这种以贸易失衡为 显著特征的经济现象进行概念上的诠释。直至2005年 显著特征的经济现象进行概念上的诠释。直至2005年2月23日,IMF 23日,IMF 总裁拉托在对外政策协会主办的一次会议上发表了题为《 总裁拉托在对外政策协会主办的一次会议上发表了题为《纠正世界经 济发展的不平衡——避免相互指责》 济发展的不平衡——避免相互指责》的主题演讲,才正式提出了世界 经济失衡的概念,随后国际经济学界即对这一问题展开热议。当下, 主流国际经济学家们普遍认为,世界经济失衡正在持续加剧,主要表 现在中国持续猛增的贸易顺差和美国的巨额贸易财政“双赤字” 现在中国持续猛增的贸易顺差和美国的巨额贸易财政“双赤字”。
我眼中的“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我眼中的“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随着贸易全球化的逐步升温,全球经济学家谈论最多的话题莫过于 世界经济失衡,“失衡并增长着” 世界经济失衡,“失衡并增长着”成为世界经济金融最令人迷惑难解 的现象。虽然不断有学者提醒,持续失衡的世界经济将面临崩盘的危 险,但是世界经济高速发展的现实却让人大跌眼镜:自2003年至今, 险,但是世界经济高速发展的现实却让人大跌眼镜:自2003年至今, 全球GDP的平均增幅接近5%,我国更是以近10%的惊人速度增长着。 全球GDP的平均增幅接近5%,我国更是以近10%的惊人速度增长着。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首席经济学家拉古拉姆·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首席经济学家拉古拉姆·拉詹也表示,世界经济形势 “从未这么好过”。那么,为什么主流经济学界还不停地在“盛世” 从未这么好过”。那么,为什么主流经济学界还不停地在“盛世” 中发表“危言” 中发表“危言”呢?是居安思危,还是别有所图。 事实上,世界经济失衡并不是一种新的现象。早在上世纪80年代, 事实上,世界经济失衡并不是一种新的现象。早在上世纪80年代, 以美国巨额贸易和财政“双赤字” 以美国巨额贸易和财政“双赤字”为主要特征的世界经济失衡就曾经 出现过,只不过当时并未明确以“经济失衡” 出现过,只不过当时并未明确以“经济失衡”来对这种以贸易失衡为 显著特征的经济现象进行概念上的诠释。直至2005年 显著特征的经济现象进行概念上的诠释。直至2005年2月23日,IMF 23日,IMF 总裁拉托在对外政策协会主办的一次会议上发表了题为《 总裁拉托在对外政策协会主办的一次会议上发表了题为《纠正世界经 济发展的不平衡——避免相互指责》 济发展的不平衡——避免相互指责》的主题演讲,才正式提出了世界 经济失衡的概念,随后国际经济学界即对这一问题展开热议。当下, 主流国际经济学家们普遍认为,世界经济失衡正在持续加剧,主要表 现在中国持续猛增的贸易顺差和美国的巨额贸易财政“双赤字” 现在中国持续猛增的贸易顺差和美国的巨额贸易财政“双赤字”。
城乡发展不平衡PPT课件
城乡差距的表现 城乡差距的原因 城乡教育不平衡 我们的解决方案
教育差距
居民收入 差距
就业差距
医疗差距
表现
生活消费 差距
社会保障 差距
公共投入 差距
(一)城乡差距在解放前就存在
在解放前,由于国民党政府的统治,官僚资本的积聚,大地主大资本家的搜 刮,造成了农村长期贫困的局面。
(二)建国后,我国长期的二元制经济体制,导致了城乡差距的不断扩 大
(四)城乡产业结构的差异,滞后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1. 城乡之间的差距首先与城乡产业特性有关。现在的农村虽然已经包含了 多种产业,但农业在其经济结构中的重要地位,是其与城市区别的一大特征。 而农产品收入需求弹性小的特点,注定了经济发展达到一定程度后农业增长必 然要慢于第二、三产业的发展。
2. 产业的差异加速了城乡差距的扩大。在农村,产业结构以第一产业为主。 农业的附加值低,致使农民增收困难。虽然农村有部分乡镇企业,但是可吸纳 的劳动力有限,仍存在大批剩余劳动力,造成资源的浪费。而城市,以二三产 业为主,为居民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并且使政府有大量的利税收入。
教师资源分配不平衡 农村与城市的学校相 比,一是教师配备较 少,职业素质偏低; 二是高学历教师比重 中,城市明显高于农 村。
教学资源分配不平衡 农村地区学校办学设施 简陋,基本设施不能保 障。体育娱乐设施简陋 或者是没有,这些都制 约着学生的身心发展。 在一些贫困地区的农村, 普及计算机还是一种奢 望。
库兹涅茨曲线表明:
在经济发展过程开始的 时候,尤其是在国民人均收 入从最低上升到中等水平时, 收入分配状况先趋于恶化, 继而随着经济发展,逐步改 善,最后达到比较公平的收 入分配状况,呈颠倒过来的 U的形状。Y轴表示的是基尼 系数或分配状况,X轴是时 间或收入状况。
教育差距
居民收入 差距
就业差距
医疗差距
表现
生活消费 差距
社会保障 差距
公共投入 差距
(一)城乡差距在解放前就存在
在解放前,由于国民党政府的统治,官僚资本的积聚,大地主大资本家的搜 刮,造成了农村长期贫困的局面。
(二)建国后,我国长期的二元制经济体制,导致了城乡差距的不断扩 大
(四)城乡产业结构的差异,滞后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1. 城乡之间的差距首先与城乡产业特性有关。现在的农村虽然已经包含了 多种产业,但农业在其经济结构中的重要地位,是其与城市区别的一大特征。 而农产品收入需求弹性小的特点,注定了经济发展达到一定程度后农业增长必 然要慢于第二、三产业的发展。
2. 产业的差异加速了城乡差距的扩大。在农村,产业结构以第一产业为主。 农业的附加值低,致使农民增收困难。虽然农村有部分乡镇企业,但是可吸纳 的劳动力有限,仍存在大批剩余劳动力,造成资源的浪费。而城市,以二三产 业为主,为居民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并且使政府有大量的利税收入。
教师资源分配不平衡 农村与城市的学校相 比,一是教师配备较 少,职业素质偏低; 二是高学历教师比重 中,城市明显高于农 村。
教学资源分配不平衡 农村地区学校办学设施 简陋,基本设施不能保 障。体育娱乐设施简陋 或者是没有,这些都制 约着学生的身心发展。 在一些贫困地区的农村, 普及计算机还是一种奢 望。
库兹涅茨曲线表明:
在经济发展过程开始的 时候,尤其是在国民人均收 入从最低上升到中等水平时, 收入分配状况先趋于恶化, 继而随着经济发展,逐步改 善,最后达到比较公平的收 入分配状况,呈颠倒过来的 U的形状。Y轴表示的是基尼 系数或分配状况,X轴是时 间或收入状况。
13.平衡增长与不平衡增长战略
2 、纳克斯特别强调市场容量狭小对经济增长的限 制和大幅度扩大市场容量对经济迅速增长的决定作用。 3、纳克斯注意平衡增长和国际专业化的关系。 4 、纳克斯主张同时全而投资和发展一切部门,但 他并不主张各部门都按同一比率发展,而是主张按不同 的比率来投资和发展各部门的生产。 纳克斯选择平衡增长战略理由:一是各部门平衡增 长可以产生扩大市场规模形式的外在经济,进而导致递 增收益。不仅获得内在经济效益,而且可以获得外在经 济效益,提高社会获益能力,从而使投资更加有效率, 生产的收益更高,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二 是各部门的平衡增长可以帮助供给和需求保持平衡,使 经济均衡而稳定地增长。三是各部门之间的相互依存性 也要求各部门同时得到发展。被称为“温和的”平衡增 长理论。
第三,纳克斯的平衡增长理论在一定程度上纠正了 片面强调工业化,忽视其他部门发展的倾向,重新 重视并强调了农业的作用和同时发展农业的必要性。 第四,平衡增长理论是对比较优势理论的一定程度 上的批判和对旧的世界经济格局的否定。
(五)平衡增长理论的缺陷
第一,平衡增长受到资源不足,技术水平和管理 水平低下的限制。发展中国家资源稀缺,资本有 限,因而平衡增长的计划难以实施,即使实施了, 缺少企业家和较高水平的管理的配合,投资项目 也难以建成或不能发挥应有的效率,资源配置就 会出现巨大浪费,所以平衡增长是不可取的。 第二,平衡增长过分依赖于计划化和国家干预。 国家干预过强,价格刺激会愈发不灵,市场体系 更难以建立,而且国家干预下形成的经济效率不 高,也会影响经济发展。
第十三章
平衡增长与不平衡增长战略
经济发展中产业部门、 地区发展优先顺序的选择
引
言
发展中国家生产落后,供给不足, 市场容量狭小,而资源,特别是资本又 很稀缺,在谋求经济发展中,难以做到 百废俱兴。 因此,经济增长从何处着手,各个 产业部门如何协调,投资如何布局,都 存在着权衡取舍和先后顺序的问题。
发展经济学第四版(马春文张东辉) 第12章 平衡与不平衡增长战略
第十二章 平衡与不平衡增长战略
10
第一节 平衡增长与不平衡增长论
一、平衡增长战略 (三)纳克斯的平衡增长理论 同 时 扩 张 的 工 厂 之 间 在 生 产 上 可 以 互 相 协 作 , 形 成 生 产 、 运 输 、 中 间 投 入 、 技 术 、 信息等方面的便利,获得外部经济效益,产生递增的收益; 而 且 , 在 需 求 方 面 能 得 到 产 品 销 售 市 场 的 相 互 补 充 ; 大 规 模 同 时 对 各 部 门 进 行 投 资 , 可 以 加 强 各 类 产 业 之 间 的 横 向 和 纵 向 联 系 , 进 一 步 推动分工协作,提高社会固定资本的利用效率。 所 以 , 摆 脱 “ 贫 困 的 恶 性 循 环 ” 的 途 径 就 是 在 国 民 经 济 各 部 门 进 行 全 面 大 规 模 的 投 资,实现平衡增长战略。
第十二章 平衡与不平衡增长战略
8
第一节 平衡增长与不平衡增长论
一、平衡增长战略 (三)纳克斯的平衡增长理论 “ 贫 困 恶 性 循 环 ” — — 1 9 5 3 年 纳 克 斯 提 出 了 ” 贫 困 的 恶 性 循 环 “ 理 论 。 该 理 论 指 出:单靠个人数量有限的投资是不可能打破这个恶性循环的,只有把数量上足够打 破这种循环的资本同时投入到各种行业中去,才能打破资本形成不足导致生产率难 以提高、低生产率又造成低收入的不良循坏。
第十二章 平衡与不平衡增长战略
17
第一节 平衡增长与不平衡增长论
三、不平衡增长战略 (一)不平衡增长理论 不平衡增长的概念:指集中有限的资本和资源首先发展一部分产业,以此为动力逐 步扩大对其他产业的投资,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从而促进国民经济整体大发展。 不平衡增长理论,更加强调经济发展过程的非均衡性质。辛格认为,如果过去的增 长是非均衡的,那么要恢复均衡只能继续采取不平衡增长战略。这一点与赫希曼的 观点吻合,他们两人强调的都是供给的不平衡。
《发展不平衡的中国》课件
了地区间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巨大差异。
城乡发展差距
02
城市与农村在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医疗等方面存在明显差距
,制约了农村地区的整体发展。
发达城市与欠发达城市的差距
03
一些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经济实力雄厚,而一些中小城市和欠发
达地区则面临发展困境。
行业发展不平衡
01
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的差异
传统产业如制造业、采矿业等面临产能过剩、转型升级等问题,而新兴
提出解决发展不平衡的策略
从政策制定、资源配置、区域协调等多方面提出建议,以促进中国 经济的均衡发展。
研究背景
01
02
03
中国经济快速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 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但也伴随着发展不平衡的 问题。
地区差异明显
东部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内 陆地区、城市与农村之间 的发展差距不断扩大。
社会问题凸显
《发展不平衡的中国》 ppt课件
目 录
• 引言 • 中国发展不平衡的现状 • 发展不平衡的原因分析 • 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 结论
01
引言
主题介绍
发展不平衡的中国
探讨中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各地区、各领域发展的不平衡现象 及其影响。
分析发展不平衡的原因
包括历史、地理、政策等多方面因素,以及这些因素如何相互作用 ,导致发展不平衡。
详细描述
通过制定科学的区域经济发展规划, 引导资源合理配置,促进各地区协调 发展。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支持力度 ,推动产业转移和升级,缩小地区发 展差距。
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与转型
总结词
产业结构升级与转型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的必要手段。
详细描述
鼓励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培育新兴产业,提高产业附加值。优化要素资源配置,引 导劳动力、资本等生产要素向高端产业转移,提升整体经济素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十二 章 平衡增长与不平衡增长战略
第一节 平衡增长与不平衡增长论 第二节 区域经济的平衡增长与不平衡增长
1
第一节 平衡增长与不平衡增长论
一、平衡增长战略 二、不平衡增长战略
2
一、平衡增长战略
● 按照罗森斯坦-罗丹和纳克斯的 观点,平衡增长是通过对国民经济各部 门同时大规模投资来实现的。
● 平衡增长发展战略强调的是资本 存量在各个行业同时扩张到一定规模 可以产生外部经济效益。
3
二、不平衡增长战略
(一)赫希曼对平衡增长战略的批评
赫希曼 《经济发展战略》( 1958年)
4
(一)赫希曼对平衡增长战略的批评
首先,赫希曼认为,平衡增长的思想是在 工业发达国家的经济萧条时期,由于开工不足 存在着大量闲置资源,资本存量和其他生产要 素没有完全发挥其作用的情况下提出来的。
平衡增长理论试图用发达国家的情况来说 明和解决发展中国家的问题,忽视二者在基本 经济条件上的差异,其理论是“早熟的”。
17
3.“地理上的二元经济”
缪尔达尔认为,发展中国家存在“地理上 的二元经济”,即经济发达地区和不发达地区 在空间上并存的二元结构。
据此,他提出了经济发展“优先次序”, 即政府应采取不平衡发展战略,对经济基础较 好并已积累起发展优势的地区给予重点投资, 以求得较好的投资效率和较快的增长速度。当 这些地区的发展取得长足进步并达到一定程度 后,再通过“扩散效应”带动其他地区的发展。
消费力低下
26
1. 对策
构建新的国内PRC格局:“资源地区”与“生产区域” 互为“产品市场和消费市场”的双向循环。
6
实行不平衡增长战略可以使发展中国 家有效地利用其有限的经济资源加速经济 增长。
7
不平衡增长战略
(二) 关于不平衡增长的实施,赫希曼认为有 两个途径: 一是重点投资于社会固定资本. 一是政府直接或间接地投资于直接生产活 动。
8
(三)平衡增长与不平衡增长的相对性
平衡增长与不平衡增长是对立统一的。 从各国经济发展的历史经验来看,经
5
(一)赫希曼对平衡增长战略的批评
其次,发展是经济从一种类型向其他更先进的类型 转变的渐进过程,各国的增长过程存在“关联效应”, 是不平衡的。
关联效应”指经济运行中一个部门在投入和产出上 与其他部门之间的联系。这种关联可以分为前向关联和 后向关联。前向关联是一个部门和吸收它产出的部门之 间的联系;后向关联一个部门和向它提供投入的部门之 间的联系。具有关联效应的产业能通过产业扩张引诱投 资增加,而引致投资又通过关联效应反过来推动该产业 进一步扩张,从而使得整个产业部门获得发展,促进经 济增长。
11
(一)“发展极”理论 “发展极” (development poles)——佩鲁(法 国)
12
1. 什么是“发展极”
主导产业和有创新能力的行业增长速度 最快,这些主导产业和有创新能力行业在空 间上的集聚,会形成一种中心,这种中心就 是指资本与技术高度集中、具有规模经济效 益、自身增长迅速,并对邻近地区产生强大 辐射作用的一些地区和区内大城市中心。如 生产中心、贸易中心、金融中心、信息中心 等。
济发展就是平衡增长与不平衡增长的对立 统一过程,任何将它们对立化的做法都将 对经济发展造成危害。
9
第二节 区域经济的平衡增长与不平衡增长
一、区域发展理论 二、发展中国家的区域发展问题 三、中国的区域发展
10
一、区域发展理论
区域经济发展的两个思路: 一个是从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进行分析; 一个是从区际经济角度进行分析,侧重研 究区域间经济发展的均衡与协调问题。
18
(三)倒“U”形理论
美国经济学家——威廉姆森(Williamson,J.G.)
19
(三)倒“U”形理论
美国经济学家——威廉姆森(Williamson,J.G.)
随着经济增长和收入水平的提高,区域间 不平等程度大体上呈现先扩大后缩小的倒“U”型 变化。
在经济发展的初期,非均衡过程即区域发 展差异扩大是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而当经济 发展到一定水平后,均衡过程即区域发展差异 缩小又构成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
22
三、中国的区域发展
(一)中国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历史和自然地理因素 从历史上看,东南沿海地区最先接触先进的生产
方式和经济制度,而内陆地区相对比较延迟。 从地理角度看,自东向西呈现出不平衡的资源条
件。
23
(二) 中国区域发展的近期趋势 1. 地区差距扩大 2. 城市化水平增加 3.产业分工 4.全国整体战略部署 5.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13
2. 发展极的形成条件
一是在一个地区内存在着具有创新能力的 企业群体和企业家群体。 二是必须具有规模经济效益。 三是要有适宜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
14
3. 发展极的辐射作用 (1)技术创新的示范和扩散效应。 (2)资本的集中与扩散功能。 (3)产生规模效益。
15
(二)“回波效应”与“扩散效应” 理论
20
(四)“区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经济发展梯度转移”理论
区域经济的盛衰主要取决于区域产业 结构的优势及其转移;
产业结构的更新是地区经济向高梯 度发展的根本动力;
产业结构的更新随着时间的推移, 有次序地从高梯度地区逐步向低梯度地 区转移。
21
二、发展中国家的区域发展问题
发展中国家区域经济发展特征: 1.传统经济的平衡发展状态. 2.现代经济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战略.
24
(三)我国区域发展战略布局 1. 全球产业链
• 从PCC到PRC:
– 全球范围内的PRC战略
25
1.全球产业链对我国影响
旧有的 格局:“资源地区”与“生产区域”服务于 “对外出口”的单向循环
国内R(资源)地区
国内P(生产)地区
国外C(消费)地区
压制的资源价格 资源枯竭 生态恶化
消费力低下
扭曲的产品价格 产业微利 环境污染
1.“回波效应” 是指资本、人才、技术等生
产要素在收益差异的吸引下由落 后地区向发达地区流动的现象。
16
2.“扩散效应”
“回波效应”也是有限度的,当“发 展极”达到一定程度后,它还会产生 “扩散效应”(spread effect)。因为发 达地区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会引起生产 要素供应紧张,从而引起生产成本上升, 有利的投资机会减少,资本必然向其他 地区寻找出路,这时,会出现资本技术 向落后地区扩散的现象。
第一节 平衡增长与不平衡增长论 第二节 区域经济的平衡增长与不平衡增长
1
第一节 平衡增长与不平衡增长论
一、平衡增长战略 二、不平衡增长战略
2
一、平衡增长战略
● 按照罗森斯坦-罗丹和纳克斯的 观点,平衡增长是通过对国民经济各部 门同时大规模投资来实现的。
● 平衡增长发展战略强调的是资本 存量在各个行业同时扩张到一定规模 可以产生外部经济效益。
3
二、不平衡增长战略
(一)赫希曼对平衡增长战略的批评
赫希曼 《经济发展战略》( 1958年)
4
(一)赫希曼对平衡增长战略的批评
首先,赫希曼认为,平衡增长的思想是在 工业发达国家的经济萧条时期,由于开工不足 存在着大量闲置资源,资本存量和其他生产要 素没有完全发挥其作用的情况下提出来的。
平衡增长理论试图用发达国家的情况来说 明和解决发展中国家的问题,忽视二者在基本 经济条件上的差异,其理论是“早熟的”。
17
3.“地理上的二元经济”
缪尔达尔认为,发展中国家存在“地理上 的二元经济”,即经济发达地区和不发达地区 在空间上并存的二元结构。
据此,他提出了经济发展“优先次序”, 即政府应采取不平衡发展战略,对经济基础较 好并已积累起发展优势的地区给予重点投资, 以求得较好的投资效率和较快的增长速度。当 这些地区的发展取得长足进步并达到一定程度 后,再通过“扩散效应”带动其他地区的发展。
消费力低下
26
1. 对策
构建新的国内PRC格局:“资源地区”与“生产区域” 互为“产品市场和消费市场”的双向循环。
6
实行不平衡增长战略可以使发展中国 家有效地利用其有限的经济资源加速经济 增长。
7
不平衡增长战略
(二) 关于不平衡增长的实施,赫希曼认为有 两个途径: 一是重点投资于社会固定资本. 一是政府直接或间接地投资于直接生产活 动。
8
(三)平衡增长与不平衡增长的相对性
平衡增长与不平衡增长是对立统一的。 从各国经济发展的历史经验来看,经
5
(一)赫希曼对平衡增长战略的批评
其次,发展是经济从一种类型向其他更先进的类型 转变的渐进过程,各国的增长过程存在“关联效应”, 是不平衡的。
关联效应”指经济运行中一个部门在投入和产出上 与其他部门之间的联系。这种关联可以分为前向关联和 后向关联。前向关联是一个部门和吸收它产出的部门之 间的联系;后向关联一个部门和向它提供投入的部门之 间的联系。具有关联效应的产业能通过产业扩张引诱投 资增加,而引致投资又通过关联效应反过来推动该产业 进一步扩张,从而使得整个产业部门获得发展,促进经 济增长。
11
(一)“发展极”理论 “发展极” (development poles)——佩鲁(法 国)
12
1. 什么是“发展极”
主导产业和有创新能力的行业增长速度 最快,这些主导产业和有创新能力行业在空 间上的集聚,会形成一种中心,这种中心就 是指资本与技术高度集中、具有规模经济效 益、自身增长迅速,并对邻近地区产生强大 辐射作用的一些地区和区内大城市中心。如 生产中心、贸易中心、金融中心、信息中心 等。
济发展就是平衡增长与不平衡增长的对立 统一过程,任何将它们对立化的做法都将 对经济发展造成危害。
9
第二节 区域经济的平衡增长与不平衡增长
一、区域发展理论 二、发展中国家的区域发展问题 三、中国的区域发展
10
一、区域发展理论
区域经济发展的两个思路: 一个是从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进行分析; 一个是从区际经济角度进行分析,侧重研 究区域间经济发展的均衡与协调问题。
18
(三)倒“U”形理论
美国经济学家——威廉姆森(Williamson,J.G.)
19
(三)倒“U”形理论
美国经济学家——威廉姆森(Williamson,J.G.)
随着经济增长和收入水平的提高,区域间 不平等程度大体上呈现先扩大后缩小的倒“U”型 变化。
在经济发展的初期,非均衡过程即区域发 展差异扩大是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而当经济 发展到一定水平后,均衡过程即区域发展差异 缩小又构成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
22
三、中国的区域发展
(一)中国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历史和自然地理因素 从历史上看,东南沿海地区最先接触先进的生产
方式和经济制度,而内陆地区相对比较延迟。 从地理角度看,自东向西呈现出不平衡的资源条
件。
23
(二) 中国区域发展的近期趋势 1. 地区差距扩大 2. 城市化水平增加 3.产业分工 4.全国整体战略部署 5.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13
2. 发展极的形成条件
一是在一个地区内存在着具有创新能力的 企业群体和企业家群体。 二是必须具有规模经济效益。 三是要有适宜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
14
3. 发展极的辐射作用 (1)技术创新的示范和扩散效应。 (2)资本的集中与扩散功能。 (3)产生规模效益。
15
(二)“回波效应”与“扩散效应” 理论
20
(四)“区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经济发展梯度转移”理论
区域经济的盛衰主要取决于区域产业 结构的优势及其转移;
产业结构的更新是地区经济向高梯 度发展的根本动力;
产业结构的更新随着时间的推移, 有次序地从高梯度地区逐步向低梯度地 区转移。
21
二、发展中国家的区域发展问题
发展中国家区域经济发展特征: 1.传统经济的平衡发展状态. 2.现代经济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战略.
24
(三)我国区域发展战略布局 1. 全球产业链
• 从PCC到PRC:
– 全球范围内的PRC战略
25
1.全球产业链对我国影响
旧有的 格局:“资源地区”与“生产区域”服务于 “对外出口”的单向循环
国内R(资源)地区
国内P(生产)地区
国外C(消费)地区
压制的资源价格 资源枯竭 生态恶化
消费力低下
扭曲的产品价格 产业微利 环境污染
1.“回波效应” 是指资本、人才、技术等生
产要素在收益差异的吸引下由落 后地区向发达地区流动的现象。
16
2.“扩散效应”
“回波效应”也是有限度的,当“发 展极”达到一定程度后,它还会产生 “扩散效应”(spread effect)。因为发 达地区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会引起生产 要素供应紧张,从而引起生产成本上升, 有利的投资机会减少,资本必然向其他 地区寻找出路,这时,会出现资本技术 向落后地区扩散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