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3溶液的浓度说课稿

合集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化学 第九单元 课题3-溶液的浓度 说课稿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化学 第九单元 课题3-溶液的浓度 说课稿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第九单元课题3-溶液的浓度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第九单元的第三课时,主要内容是溶液的浓度。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溶液的浓度概念、计算浓度的方法及浓度的应用。

教材内容简介:本课涉及的主要概念有溶液、溶质、溶剂和溶液的浓度。

通过实际例子和计算练习,帮助学生理解溶液的浓度概念以及不同浓度的溶液对物体的影响。

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液体的基本特性和溶解的基本概念,对溶液也有一定的了解。

此前的学习中,学生通过实验和讨论认识了溶解的条件和化学反应速率与表面积、浓度的关系。

因此,学生在本课时的学习中能够迅速理解和接受本课的知识点,并能通过计算练习来巩固相关概念。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熟练掌握溶液、溶质和溶剂的概念。

–掌握计算溶液浓度的方法及其应用。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科学的兴趣。

–培养学生合作、分享、探究的价值观。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溶液、溶质和溶剂的概念。

–计算溶液浓度的方法及其应用。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溶液浓度的计算方法。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入本课:某饮料店调制了两杯相同口感的柠檬水,但一杯柠檬水的酸味更浓烈。

请思考一下,这两杯柠檬水哪一杯的溶液浓度更高?2. 学习新知(1) 概念解析•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混合物称为溶液。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称为溶质。

•溶剂:用于溶解溶质的物质称为溶剂。

(2) 浓度的定义与计算•溶液的浓度:指的是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计算公式:浓度(C) = 溶质的质量(m) / 溶液的体积(V)。

(3) 浓度的应用•浓溶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对较大,浓度较高。

•稀溶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对较小,浓度较低。

3. 计算练习通过几个例题进行计算练习,帮助学生掌握溶液浓度的计算方法。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课题3溶液的浓度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课题3溶液的浓度教学设计
5.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通过课堂讨论、课后实践等方式,引导学生关注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6.课后布置分层作业,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提供不同难度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提出以下问题:“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都接触过哪些溶液?这些溶液有什么共同特点?”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溶液的组成和特点。接着,我会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糖水和盐水,让学生观察并品尝,进一步引导学生探讨溶液的浓度问题。
3.小组合作,设计一个与溶液浓度相关的实验方案,旨在探究溶液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方案需包括实验目的、原理、材料、步骤、预期结果及安全注意事项。
4.针对课堂所学内容,整理溶液浓度的概念、表示方法、影响因素及应用等方面的知识,制作一份思维导图,以便于复习和巩固。
5.阅读教材中与溶液浓度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了解溶液浓度在工业生产、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自己的认识。
在本章节的教学中,教师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下册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掌握了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能够理解溶液的基本概念。在此基础上,他们对溶液浓度的学习将更加深入。然而,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还缺乏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以下学情:
具体教学设想如下:
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溶液浓度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课题3溶液的浓度说课稿

课题3溶液的浓度说课稿

第九单元课题3 《溶液的浓度》说课稿松林初中王景昌一、说教材分析《溶液的浓度》是九年级《化学》(人教版)第九单元课题 3 第一课时内容。

溶质质量分数是继化学式的计算、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的又一重要的化学计算。

本课知识具有较好的规律性、系统性。

学生通过实验展开学习,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自行推出计算式,再运用反例、练习、概括解题方法等对获取信息进行加工,从而将所学知识转化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又为以后学习综合计算打下基础,做好铺垫。

二、说学情分析学生已经知道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两部分组成,也会判断某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但从量的角度来表示溶液的组成,却是学生不了解的,教师若能激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教学过程便水到渠成。

三、说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溶液组成的一种表示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2)初步学会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

2.过程与方法:通过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解题方法,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练习计算的过程中,了解溶液与生产、生活的广泛联系,了解学习化学的最终目标是为社会服务。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溶质质量分数概念的建立及其简单计算;2、教学难点:理解溶液组成的含义,找准溶质、溶剂、溶液的关系四、说教学方法教学方法:主要采用学案导学与自主学习法、实验法、合作学习法、讨论法以及讲授法。

五、说教学过程(一)创景激趣,明确目标课题引入:投影展示果农由于果树离奇死亡而自杀的报道引入----课题3 溶液的浓度展示目标:(教学意图:突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二)自主初探、合作释疑环节一: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实验9-7]教师演示:配成溶液后对比。

然后让学生完成学案“实验探究”至“动手练习”1的内容。

可以自学也可以合作完成。

[实验9-8]配制不同浓度的两种氯化钠溶液并作对比。

总结:通过对比,进一步说明不能靠颜色和味道来判断溶液的浓稀,需找到一种确切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

溶液的浓度说课稿

溶液的浓度说课稿

溶液的浓度说课稿溶液的浓度是化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描述了溶质在溶剂中的相对含量。

正确理解和计算溶液的浓度对于化学实验的设计和实施至关重要。

本次说课将简要介绍溶液的浓度及其计算方法。

首先,我们来介绍溶液的浓度单位。

通常情况下,我们使用质量分数、体积百分数、摩尔浓度和体积浓度来表示溶液的浓度。

质量分数指的是溶质在溶液中的质量与溶液总质量的比值,体积百分数则是溶质体积与溶液总体积的比值。

摩尔浓度是指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的摩尔数,体积浓度则是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的体积。

其次,我们要了解如何计算溶液的浓度。

计算质量分数可以使用以下公式:质量分数=(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100%。

计算体积百分数可以使用以下公式:体积百分数=(溶质的体积/溶液的体积)×100%。

计算摩尔浓度可以使用以下公式:摩尔浓度=溶质的摩尔数/溶液的体积。

计算体积浓度可以使用以下公式:体积浓度=溶质的体积/溶液的体积。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浓度单位和计算方法。

比如,在制备药物和化学试剂的过程中,常常需要控制溶液的摩尔浓度,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稳定性。

而在农业生产中,我们通常会使用体积百分数来表示肥料和农药的浓度。

此外,了解溶液的浓度还有助于我们理解溶解度规律和溶解过程中的动力学。

溶液的浓度越高,溶质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越强,溶解过程的速度也会受到影响。

同时,溶液的浓度也会对物质的性质产生影响,如浓度高的盐溶液电导率较大。

总之,溶液的浓度是化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能够帮助我们计算溶液中溶质的含量,选择适当的单位来表示浓度,并理解溶解度规律和溶解过程的动力学。

通过正确理解和计算溶液的浓度,我们能够更好地进行化学实验和应用,为实验结果和产品质量提供可靠的保证。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 《第九单元课题3 溶液的浓度》教学设计 教案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 《第九单元课题3 溶液的浓度》教学设计 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课题3 溶液的浓度》教学设计教学反思设计说明本课题的教学内容分为二部分:第一部分,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第二部分,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可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首先提出问题:如何定量地表示溶液的浓稀呢?然后通过实验【实验9-7】配制三种浓稀不同的硫酸铜溶液,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并指出根据溶液的颜色区分溶液是浓还是稀,这种方法比较粗略。

而在实际生产、生活和科研实验中,往往必须准确知道一定量的溶液里所含溶质的量,即溶液的浓度。

然后,可以从实际需要阐述定量研究溶液组成的意义。

介绍一种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并列出表达式。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以溶质在溶液中所占的质量份额来表示溶液浓度的一种方法,就是“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

这是表示溶液浓稀程度的方法之一,只与比值有关而与单独的溶质质量和单独的溶液质量无关。

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目的是巩固对溶质质量分数的认识。

关于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大致包括以下四种类型:(1)已知溶质和溶剂的质量,计算溶质的质量分数;(2)要配制一定量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计算所需溶质和溶剂的质量;(3)溶液稀释和配制问题的计算;(4)将溶质的质量分数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对于第(1)(2)类计算,实际上就是直接运用溶质质量分数的表达式,只是需要把表达式稍作变换。

对于第(3)类计算,属于溶液稀释和配制问题的计算,比较复杂,需要引导学生从另一个角度去思考问题。

这一类计算的关键是要让学生理解加水稀释和配制溶液时,溶质的质量是不变的。

因此,计算时要以溶质的质量不变为依据来建立等式关系。

对于第(4)类计算,主要是利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只是涉及溶质的质量分数,要求综合运用有关化学反应的知识、溶液的知识以及物理中的密度等知识加以解决。

此类题难度较大,需要老师重点引导,重视学生分析问题的思维过程,重视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养成。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课题3溶液的浓度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课题3溶液的浓度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1. 在讲解溶液浓度计算方法时,增加更多的实例和练习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2. 在小组讨论中,采取更加灵活的方式,鼓励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可以通过提问、分享观点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热情。
3. 在实验操作中,增加更多的互动环节,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加深对溶液浓度概念的理解。同时,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5. 教学方法:
(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溶液浓度的计算方法。
(2) 利用实验、实例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运用小组合作、讨论等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4. 溶液的浓度:溶液的浓度是衡量溶液中溶质含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常用的浓度表示方法有质量分数、摩尔浓度等。
5. 溶液浓度的计算方法:
(1) 质量分数:质量分数是指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与溶液总质量的比值,用百分数表示。计算公式为:质量分数 = (溶质的质量 / 溶液的总质量) × 100%。
(2) 摩尔浓度:摩尔浓度是指溶液中溶质的摩尔数与溶液总体积的比值,用摩尔/升表示。计算公式为:摩尔浓度 = 溶质的摩尔数 / 溶液的总体积。
(3) 我会将学生在作业中常见的问题进行总结,并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和复习,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4) 针对作业中表现优秀的学生,我会给予表扬和奖励,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并鼓励其他学生向他们学习。
课后作业
1. 请计算以下问题的答案:
(1) 有一瓶溶液,质量为200g,其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现将50g的溶质加入该溶液中,求新的溶液的质量分数。

中学化学九年级《溶液的浓度》说课稿

中学化学九年级《溶液的浓度》说课稿

中学化学九年级《溶液的浓度》说课稿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溶液浓度的概念,掌握质量百分比浓度和摩尔浓度的计算方法。

2.能够识别并计算不同溶液浓度之间的转换。

3.了解浓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医药、化工、环境监测等领域。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通过实验测量和计算,提高动手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通过案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3.提升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能够独立设计简单的实验来验证浓度理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实验增强集体荣誉感。

3.增强学生对化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认识,培养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重点内容:1.溶液浓度的定义及表示方法(质量百分比浓度和摩尔浓度)。

2.溶液浓度计算的基本公式及其应用。

3.不同浓度表示方法之间的换算。

难点内容:1.摩尔浓度的理解和计算,特别是涉及物质的量和体积的关系。

2.实际应用中复杂溶液浓度问题的分析和解决。

教学进度和深度安排:本节课计划用两个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主要讲解溶液浓度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并通过简单例题进行练习;第二课时通过实验操作和案例分析,加深学生对浓度计算的理解,并探讨浓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用于讲解溶液浓度的基本概念和计算公式。

2.讨论法:小组讨论浓度计算的实际问题,促进思维碰撞。

3.实验法:通过实验测量溶液的浓度,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4.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生活中溶液浓度的应用案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5.多媒体教学:利用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源,直观展示浓度计算和应用实例。

四、教学资源1.教材:九年级化学课本及相关教辅材料。

2.教具:投影仪、PPT课件、黑板、白板笔。

3.实验器材:电子天平、量筒、烧杯、玻璃棒、试剂(如NaCl、水)。

4.多媒体资源:浓度计算和教学视频的PPT、网络教学资源。

《溶液的浓度》名师教案

《溶液的浓度》名师教案

课题三溶液的浓度一、对本节课的基本认识和理解
二、教与学的过程设计
三:教学反思:
本节课内容理论性较强,结构安排比较紧凑,上课之前有些许担心完不成教学任务。

好在学生们的探究欲望强烈,紧跟步伐,且基本达到了“老师引导、学生主体”的效果,也按时按量完成了教学任务,自我评价是一堂很“实在”的课!但还存在诸多不足:如“小组竞赛”部分的气氛没有达到预设的效果,“谈收获解疑问”部分,学生没有放开,没有畅所欲言,由于时间关系没有进行很好的启发就草草结束了。

在以后的课堂中一定注意改进,争取将每个环节都上到“精致”,从而提高课堂效率,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

溶液的浓度说课稿

溶液的浓度说课稿

溶液的浓度说课稿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课题三溶液的浓度第一课时,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本课时位于九年级下册九单元课题三,主要内容为溶质质量分数的含义及其相关的计算,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是继化学式的计算、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之后又一重要的化学计算,对以后学习综合计算打下基础,做好铺垫。

在知识方面,学生已经对溶液的组成有了一定的了解,在生活中见过一些标有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具备了一定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心理方面,学生处于从感性到理性的转变时期,对事物有一定的好奇心根据课标与教材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溶质质量分数的含义,学会简单的计算,理解溶液稀释的实质是溶质质量不变。

过程与方法,通过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学会分析、归纳与总结的方法,了解溶液的浓度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根据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我认为溶质质量分数概念的形成,学会简单的计算以及对溶液稀释的实质的理解为本课时的重点,而难点在于对溶液稀释的实质的理解。

本课时我主要采用讲授法与讨论法,加以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通过合作式,讨论式学习方法愉快的学习。

教学过程,我将从一下5个环节来展开,环节一,情景导入,首先通过向学生提问“当我们向相同的水中分别加入2勺糖和4勺糖时,哪一个会更甜一些?这是为什么?”,学生通过生活经验可以得出4勺糖的会更甜一些,这是因为4勺糖更浓一些,接下来展示3只不同浓度的CuSO4和NaCl,哪一只试管里溶液更浓,哪一只更稀。

从这几个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当溶液有味道或者颜色时我们可以根据颜色或味道来判断溶液的浓稀,但是当没有颜色或不可品尝时,我们又应该怎么来判断溶液的浓稀呢?从农业和生活中我们对溶液浓度的精确度的要求以及对我们的重要性,我们需要知道溶液的精确浓度,从而引出溶质质量分数。

环节二,概念的形成,通过复习九年级上册所学习的元素的质量分数这一概念,元素质量分数是元素质量/其它元素质量*100%,而溶液也可以以相类似的方法来进行划分-----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

初中化学 溶液的浓度 教案 教学设计

初中化学 溶液的浓度 教案 教学设计

课题3 溶液的浓度【课题分析】本课题内容围绕溶质的质量分数展开,先介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然后根据这一概念进行简单计算,最后练习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

本课题的重点是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及简单计算。

【课时分配】:2课时【教材分析】1.是从量的角度,进一步认识溶液,进一步学习并讨论研究物质的方法以及较简单的化学计算。

在数学课上学过百分数、百分比,这有利于学生对质量分数的理解。

在教学中应该重视概念、重视学生思维过程。

要特别强调没有溶解的溶质是不能计算在内、要强调化学计算不能脱离实际,否则没有意义。

2.本课题分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从配制的硫酸铜溶液入手,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并利用颜色不同区分浓度的大小。

在这个基础上来阐明溶液的组成的含义。

介绍一种溶液的组成方法,提出一个关系。

通过计算、熟悉并巩固对质量分数的认识。

第二部分:在认识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基础上,利用溶质的质量分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主要通过几种类型的题目来体现。

第三部分:将学习过的溶解度与溶质的质量分数进行对比,加深两个概念的理解,最后练习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

【学生分析】(1)学生现有的认知是知道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两部分组成,也知道溶液有浓、有稀。

在实际生活中见过一些标有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2)认识障碍:对于溶质质量分数的含义并不理解,对溶液稀释时溶质质量不变的原因不理解。

整体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一种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并能进行质量分数的简单运算(2)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步骤。

2.过程与方法(1)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的能力(2)通过练习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配制,使学生掌握溶液配制的基本步骤。

)(3)找准量的关系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会严谨求实的科学方法;(2)培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化学计算与数学计算的联系与区别;(3了解溶液与生产生活的广泛联系,了解学习化学想最终目的是为社会服务。

【同步辅说课稿】2016人教版化学九下 第九单元 溶液 课题3 溶液的浓度

【同步辅说课稿】2016人教版化学九下 第九单元 溶液 课题3 溶液的浓度

【同步辅说课稿】2016人教版化学九下第九单元溶液课题3溶液的浓度一、教材分析《2016人教版化学九下》是新课程标准下的化学教材,本单元是该教材的第九单元,主要讲述了溶液的相关知识。

本节课为第三课时,课题为“溶液的浓度”。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1.了解溶液浓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掌握浓度单位的换算方法;3.能够计算溶液的浓度。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学情特点,本节课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和实践性教学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主要教学目标。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溶液浓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浓度单位的换算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正确计算溶液的浓度。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溶液浓度的概念与计算方法;•浓度单位的换算方法。

2. 教学设计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主要分为以下几个环节:(1) 引入导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和复习上节课的内容,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可以通过以下问题进行引导:•什么是溶液?溶液能够起到什么样的作用?•溶质和溶剂的关系是什么?如何计算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2) 学习团队合作探究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研究一个实际问题,例如:•有两个溶液A和B,溶液A中含有100g的溶质A,溶液B中含有200g的溶质B。

请计算出两个溶液中溶质的浓度。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研究和讨论问题,然后向全班汇报自己的研究成果。

引导学生思考溶液浓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3) 教师讲解与引导在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汇报后,教师对溶液浓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进行系统的讲解和引导,解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在讲解的过程中,可以适时引入一些具体的例子和实际应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浓度的概念。

(4) 合作探究与实践操作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通过实际操作计算不同溶液的浓度,并进行结果的对比和讨论。

教师可以提供必要的实验器材和材料,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

人教版溶液的浓度说课稿

人教版溶液的浓度说课稿

人教版溶液的浓度说课稿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旨在使学生理解溶液浓度的概念,掌握不同浓度单位之间的转换方法,并能够通过实验测定溶液的浓度。

具体目标如下: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准确理解溶液浓度的定义。

- 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质量百分浓度、体积百分浓度以及摩尔浓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配制特定浓度的溶液。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操作,学会使用简单的仪器测定溶液的浓度。

-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 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实验态度和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 溶液浓度的概念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 质量百分浓度、体积百分浓度和摩尔浓度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 摩尔浓度与其他浓度单位之间的转换。

- 实验中溶液浓度的准确测定和误差分析。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 准备多媒体课件,包含溶液浓度的定义、计算公式和实例。

- 准备实验材料,包括不同浓度的溶液样品、天平、量筒、滴定管等。

2. 学生准备:- 提前预习溶液浓度相关知识。

- 准备实验笔记本,记录实验数据和观察结果。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如海水的盐度、饮料的甜度等)引出溶液浓度的概念。

- 讨论溶液浓度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重要性。

2. 知识讲解:- 定义溶液浓度: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体积或物质的量与溶液总质量、体积或物质的量之比。

- 讲解质量百分浓度、体积百分浓度和摩尔浓度的概念及计算公式。

- 通过实例演示不同浓度单位之间的转换方法。

3. 实验操作:- 演示如何使用天平和量筒准确测量溶质的质量或体积。

- 指导学生进行滴定实验,测定溶液的浓度。

- 强调实验操作中的注意事项和安全规则。

4. 实验数据分析:- 指导学生如何处理实验数据,计算溶液的浓度。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9.3溶液浓度优秀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9.3溶液浓度优秀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9.3溶液浓度优秀教案课题3 溶液的浓度【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一种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并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2)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2、过程与方法(1)会分析^p 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解题能力。

(2)能找准各量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会严谨求实的科学学习方法。

(2)培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p 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及简单计算。

(2)配制溶液的操作步骤。

2、教学难点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有关计算。

【教学方法】比较、归纳、练习、对比、活动探究。

【教具准备】教师用具:投影仪。

学生用具:仪器:试管、天平、量筒、药匙、烧杯、玻璃棒;药品:硫酸铜、水、氯化钠。

【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学习情境]展示三种不同颜色的CuSO4溶液。

[介绍]以上试管中的液体都是我们以前学过的溶液。

[设问]你观察到了什么?看到这些,你想到了什么?[学生发言]1.三种溶液颜色深浅不同。

2.它们可能是不同物质的水溶液。

3.它们可能是溶质含量不同的同种溶质的水溶液。

[活动探究](投影展示) 在三支试管中各加入10 mL(1 mL 水的质量大致为1 g)水,然后分别加入约0.5 g 、1 g 、1.5 g 固体硫酸铜,振荡静置。

比较三种CuSO 4溶液的颜色。

在这三支试管中溶液的组成是否相同?判断溶液浓稀的根据是什么?[学生活动] [交流活动结果]1.填充上表结果(略)。

2.三种溶液颜色由浅到深,浓度由小到大。

颜色越深,浓度越大。

3.三种溶液所含溶剂质量相同,溶质质量不同,所以组成各不相同。

[引导]浓与稀只能粗略地表明一定量的溶液里所含溶质的多少,但在实际应用中,常常要准确知道一定量溶液里含有溶质的质量。

因此需要准确知道溶液的组成。

那如何表明溶液的组成呢?[介绍]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很多,初中主要学习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液的浓度》说课稿

《溶液的浓度》说课稿

《溶液的浓度》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溶液的浓度》。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溶液的浓度》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课题 3 的内容。

溶液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而溶液的浓度是表示溶液组成的一种重要方法。

本课题在前两个课题关于溶液的形成和溶解度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探讨溶液的组成,为后续学习酸碱盐的相关知识打下基础。

教材首先通过实验引入溶液浓度的概念,然后介绍了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并通过例题和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此外,教材还安排了一定的实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对溶液的形成和溶解度有了一定的了解,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

但是对于溶液浓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学生可能会感到比较抽象和难以理解。

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联系生活实际,通过实验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溶液浓度的概念,掌握溶质质量分数的表达式及计算方法。

(2)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3)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和计算练习,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体会化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及计算。

(2)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2、教学难点(1)理解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

(2)有关溶液稀释和浓缩的计算。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1)讲授法:讲解溶液浓度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实验操作要点。

(2)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溶液浓度的变化,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初中化学说课稿溶液浓度

初中化学说课稿溶液浓度

初中化学说课稿溶液浓度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初中化学中的一个重点内容——溶液浓度。

在接下来的说课中,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等方面进行详细的阐述。

一、教材分析溶液浓度是初中化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对溶液性质的定量描述。

在教材中,溶液浓度的章节位于溶液单元的后半部分,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溶液的基本概念、组成及其分类等知识基础上的进一步学习。

通过对溶液浓度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溶液的性质,为后续的化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理解溶液浓度的概念,掌握质量分数、体积分数等表示溶液浓度的方法,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通过实验测定溶液浓度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科学探究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溶液浓度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

2. 教学难点:溶液浓度的计算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本节课将采用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通过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通过实际操作来加深对溶液浓度概念的理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回顾溶液的基本概念,引出溶液浓度的重要性,并提出问题:“我们如何来表示一个溶液的浓度?”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 讲授新知首先,明确溶液浓度的定义,即溶质在溶液中的含量。

接着,介绍质量分数和体积分数两种常见的表示方法,并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这两种方法的区别和联系。

3. 实验操作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通过称量和量取溶剂和溶质,配制一定浓度的溶液,并进行浓度的计算。

通过实验操作,加深学生对溶液浓度概念的理解。

4. 问题探讨提出一些与生活相关的溶液浓度问题,如医学上药物的稀释、生活中糖水的配制等,让学生讨论并尝试解决,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单元课题3 《溶液的浓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含义。

(2)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解题方法,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在练习计算的过程中,了解溶液与生产、生活的广泛联系,了解学习化学的最终目标是为社会服务。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2、教学难点:理解溶液组成的含义,找准溶质、溶剂、溶液的关系
说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主要采用讲授法、实验法、合作学习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创景激趣,明确目标
课题引入:投影展示人们在死海里能尽情娱乐的图片引入----课题3 溶液的浓度
展示目标:(教学意图:突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二)自主初探、合作释疑
环节一: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
1.提问:同样多的红糖水哪杯最浓?同样多的两杯白糖水哪杯最甜?含糖多少?浓到什么
程度?
总结:通过观察颜色、尝味道等方法来判断溶液的浓稀,仅仅是判断溶液浓稀粗略的方法。

日常生产中用到的溶液浓度都是确定的。

比如农业上喷洒药液太稀不能杀死害虫和病菌,但药液太浓又会毒害农作物或树木.因此,我们应该学习商家向消费者介绍产品那样明确地表示出溶液的组成。

现在就以小组为单位给配制溶液并找到溶液组成的一种表示方法。

(教学意图:结合生活生产实际引入新课,符合从生活走进化学,化学指导生活,贴近学生实际,为课堂增添活力。

鼓励学生激起兴趣,提高信心。


2.[实验9-7]师生合作演示:配成溶液后对比。

[实验9-8]配制不同浓度的两种氯化钠溶液并作对比。

总结:通过对比,进一步说明不能靠颜色和味道来判断溶液的浓稀,需找到一种确切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

3.归纳得出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溶质质量分数的意义。

(教师强调注意事项)
4.(1)讨论与交流:①生理盐水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0.9%,它的含义是什么?
②某硫酸钠溶液中硫酸钠的质量分数为 38%,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每100 g的溶液里有硫酸钠38 g。

B.每100 ml的溶液里有硫酸钠38 ml。

(2)求算:实验9—7、8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3)对溶质的质量分数进行转换,并作填表练习。

(4)填表:将硫酸铜溶液分别进行下列变化:分成三份、加水、加入溶质、蒸发少量水时,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溶液的质量和溶液的浓度如何变化?
(设计意图:巩固对溶质质量分数及其变形公式的应用过渡到下一环节的教学)
环节二: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题型一] :关溶质、溶剂和溶液之间的换算
计算的依据: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和变形公式
【例1】、练习1
[题型二]: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
1、讨论一(设计意图:引出溶解度和溶质质量分数之间的关系,以及引出下一计算题型)
2、讨论二(设计意图:为了说明在一定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是最浓的溶液以及本类题型计算的依据)
【例2】、练习2
[题型三] :有关溶液稀释或浓缩的计算
1.思考:向20%的某浓溶液中加水后溶液、溶质和溶剂的质量如何变化?如何解决有关溶液稀释的计算?
2.计算的依据:稀释前溶质质量 = 稀释后溶质质量
浓缩前溶质质量 = 浓缩后溶质质量
【例题3】、练习3
【例题4】、练习4
课堂小结
练习反馈、拓展思维
课后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