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病害防治讲义之小麦土传病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湿度的要求:
*病菌生长发育要求较高的空气和土壤湿度,相 对湿度80%-90%为适宜条件。 *低于50%则生长减慢,也不易产生子囊壳。
对光照的要求:
*子囊壳的形成需要光照,以室内散射光较好。
*光照过强不利于子囊壳产生。
病原菌生理分化
*纹枯病菌:根据菌丝融合划分为不同的菌丝 融合群(AG)。我国的优势菌群是禾谷丝核 菌的CAG-1群,约占90%;立枯丝核菌AG -5群数量较少。
小麦全蚀病茎基及根部症状
小麦全蚀病茎基部症状照片
小麦全蚀病根部和茎基部症状
黑色小粒点为子囊壳
小麦全蚀病茎基及叶鞘内的子囊壳
小麦全蚀病叶鞘内侧和茎秆表面症状
小麦全蚀病根部附着的菌丝
小麦全蚀病全株症状照片
小麦全蚀病病株和健株茎茎部比较
健株
小麦全蚀病的白穗症状
小麦全蚀病引起的白穗
严重发生全蚀病的麦田
*根腐病菌:存在生理分化现象,小种间除对 不同种及品种的致病力不同外,有的小种对幼 苗危害较重,有的小种则危害成株较重。
*全蚀病菌:根据病菌附着枝的形态及病菌致 病性划分为三个变种,即小麦变种、禾谷变种 和燕麦变种。我国主要为小麦变种。
百度文库
寄主范围
*纹枯病菌:除侵染小麦外,对大麦也有强致 病力;还能侵染玉米、水稻,但致病力较弱; 对大豆和棉花不致病。
小麦纹枯病的枯株白穗
小麦纹枯病拔节期茎基部症状
小麦纹枯病茎基部症状放大
小麦纹枯病叶鞘染病症状
小麦纹枯病“花秆”症状
小麦根腐病苗期根部症状
小麦根腐病叶片症状
小麦根腐病叶片病斑放大
小麦根腐病根颈部受害状
小麦根腐病中期根颈部症状
小麦根腐病穗腐症状
小麦根腐病引起的青枯和白穗
小麦全蚀病幼苗地上部症状
发病穗部症状
*纹枯病:发病严重的主茎和大分蘖常抽不出 穗,形成“枯孕穗”,有的虽能抽穗,但结实 减少,籽粒秕瘦,形成“枯白穗”。
*根腐病:从灌浆期显症,在颖壳上形成褐色 不规则病斑,穗轴及小穗梗变色,潮湿情况下 长出黑色霉状物。严重时整个小穗枯死,不结 粒或干瘪皱缩。枯死小穗黑色霉层明显。
*全蚀病:由于茎基部发病,植株早枯形成 “白穗”。田间病株成簇或点片分布,严重 时全田植株枯死。
发病根部症状
*纹枯病:根部不表现症状。
*根腐病:种子根基部、根间、分蘖节和茎 基部褐变,最后根系朽腐。
*全蚀病:种子根和次生根变黑腐败,茎基 部生有黑膏药状的菌丝体。
其他症状
*纹枯病易倒伏:由于茎部腐烂,后期极 易造成倒伏。
*根腐病黑胚:被害籽粒在种皮上形成不 定形病斑,尤其边缘黑褐色、中部浅褐色 的长条形或梭形病斑较多。发病严重时胚 部变黑,故称“黑胚病”。
*根腐病:幼嫩叶片在田间干旱或发病初期呈现外缘 黑褐色,中部色浅的梭形小斑;老熟叶片在田间湿度 大及发病后期呈现长纺锤形或不规则黄褐色大斑,上 生黑色霉状物,严重时叶片提早枯死。叶鞘上为黄褐 色,边缘有不明显的云状斑块,其中掺杂有褐色和银 白色斑点,湿度大时病部产生黑色霉状物。
*全蚀病:拔节后茎基部1-2节叶鞘内侧和茎秆表面 在潮湿条件下造成肉眼可见的黑褐色菌丝层,称为 “黑脚”(典型症状),重病株明显矮化。
种子发病
*纹枯病:种子发芽后,芽鞘受侵染变褐,即 而烂芽枯死,不能出苗。
*根腐病:病种子不能发芽,或发芽后不等出 土,芽鞘即变褐腐烂。
*全蚀病:主要侵染种子根、地下茎,使之变 黑腐烂,部分次生根也受害。
病苗症状
*纹枯病:主要在3-4叶期发生,在第一叶鞘 上呈现中央灰白、边缘褐色的病斑,严重时因 抽不出新叶造成死苗。
小麦根腐病菌的子座
小麦根腐病菌的分生孢子梗
小麦根腐病菌的分生孢子
小麦根腐病菌的分生孢子放大
根腐病菌生物学
对温度的要求:
*菌丝体发育温度0-39℃,最适温度24-28℃。
*分生孢子萌发温度6-39℃,以24℃最适宜。
对湿度的要求:
*分生孢子在水滴中或在空气相对湿度98%以上 萌发。
对光照的要求:
*光对菌丝生长发育及分生孢子的萌发无明显的 刺激或抑制作用。
小麦全蚀病菌
小麦全蚀病菌叶鞘内侧的菌丝
小麦全蚀病病根上的褐色匍匐菌丝
小麦全蚀病菌子囊壳纵切面
小麦全蚀病菌的子囊
小麦全蚀病菌子囊孢子萌发
小麦全蚀病菌菌丝(分枝和分隔)
全蚀病菌生物学
对温度的要求:
*病菌生长温度3-33℃。 *子囊形成适温20℃左右,14℃以下不利于子囊 壳和子囊孢子产生。 *子囊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20-25℃。 *病菌侵染的最适温度12-18℃,土壤温度在6 -8℃仍能侵染。
*根腐病:幼苗虽可出土,但茎基部、叶鞘以 及根部产生褐斑,幼苗瘦弱,叶色黄绿,生长 不良。
*全蚀病:病苗基部叶片黄化,新叶内卷,分 蘖减少,生长衰弱,严重时死亡。病苗返青推 迟,矮小疏稀,根部变黑加重。
发病茎叶症状
*纹枯病:返青拔节后,病斑最早出现在下部叶鞘上, 产生中部灰白色、边缘浅褐色的云纹状病斑,逐渐扩展 造成云纹状花秆。湿度大时,病叶鞘内侧及茎秆上可见 蛛丝状白色菌丝体及黄褐色菌核(典型特征)。
小麦土传病害病原菌
*纹枯病菌: 禾谷丝核菌,属半知菌亚门丝核菌 属,有性世代为担子菌亚门角担菌属(不常见)。 病菌以菌丝和菌核的形式存在,不产生任何类型的 分生孢子。
*根腐病菌:无性世代为Bipolaris sorokiniana,属 半知菌亚门丝孢目真菌,有性世代为禾旋孢腔菌, 属子囊菌亚门旋孢腔菌属。
小麦土传病害
*小麦土传病害主要有小麦纹枯病、小 麦根腐病、小麦全蚀病。
*除了传播方式相似外,它们的共同点 还有小麦整个生育期均可被害,症状复 杂,产量损失严重等。
小麦土传病害的危害特点
*其发病部位主要集中在根部及茎基部,比 较隐蔽。
*病菌危害地下部分,症状反映在地上部分。
*苗期病轻症状不明显,严重时幼苗才出现 矮化、叶色浅、底叶发黄似缺肥等症状,后 期出现“白穗”,再防治为时已晚。
*全蚀病菌:禾顶囊壳,属子囊菌亚门顶囊壳属, 自然条件下仅产生有性态。
小麦纹枯病菌
纹枯病菌生物学
*菌丝生长在适温为22—25℃,13℃以下、 35℃以上生长受抑制。 *病菌生长10-11天开始形成菌核。
*菌核萌发无休眠期,适温为4天即可萌发。
*菌核抗干热能力强,80℃下处理3小时仍 能萌发。 *病菌生长对光的要求是散射光或黑暗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