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tz_关于设备管理的基本知识讲稿
设备管理知识讲座文稿重点
设备管理知识讲座文稿重点设备管理知识讲座山东泰山钢铁集团炼铁厂二○○六年二月一、设备管理基础知识1、什么是设备?答:设备是指在企业生产中可供长期使用并在反复使用中基本保持原有实物形态和功能的劳动资料和物质资料的总称。
2、设备机台的划分标准是什么?答:⑴一般具备动力系统、传动系统和工作机构三部分,并能完成既定的工作任务的划为一台设备。
⑵有些像成组的配电装置、集中控制台、变压器等虽不具备有三部分组成但也能独立完成既定的某些任务也划为一台设备。
⑶不具备以上条件的生产工艺流程中的静态设备如塔、器、罐、工业炉等也划为一台设备。
3、什么是设备管理?答:设备管理就是根据企业生产经营的宏观目标,通过采取一系列技术、经济、组织措施对企业和主要生产设备的规划、制造、购置、安装、调试、使用、维修、改造、更新直到报废的一生全过程进行管理,以保持设备良好状态并不断提高设备的技术素质,保证设备的有效使用和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4、设备管理的任务是什么?答:为企业生产提供最好的技术装备,最终为企业不断创造较高的经济效益。
5、设备综合管理的内容是什么?答:坚持依靠技术进步,促进生产发展和以预防为主的方针,在设备全过程的管理工作中,坚持设计、制造与使用相结合,维护与计划检修相结合,修理、改造与更新相结合,专业管理与群众管理相结合,技术管理与经济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运用技术、经济、法律的手段管好、用好、修好、改造好设备,不断改善和提高企业技术装备素质,充分发挥设备效能,以达到良好的设备投资效益,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服务。
6、设备综合管理的目的是什么?答:充分发挥设备效能和投资效益,取得经济的设备寿命周期费用和综合效益最高。
7、设备管理现代化的主要标志有哪些?答:⑴设备管理思想现代化。
⑵设备管理组织现代化。
⑶设备管理方法现代化。
⑷设备管理手段现代化。
⑸设备管理人才现代化。
8、生产力的三大要素是什么?答:劳动力、设备、原材料。
9、什么是固定资产?答:固定资产是工业企业进行生产时所使用的主要劳动手段,是指企业中所有的厂房、设备、建筑物、构筑物、道路、公共设施、车站、码头、原材料传送带等。
设备管理基本知识讲座(doc18)(1)
设备管理基本知识讲座第一节我国现行设备管理体制一“设备管理条例”1设备管理条例的特点+ 中外结合辛•变革、进步2我国设备管理制度(基本方针、原则、主要任务)三条基本方针+设备管理要坚持“依靠技术进步”的方针+设备管理要贯彻“促进生产发展”的方针+设备管理要执行“预防为主”的方针五个结合+设计、制造与使用相结合*维护与计划检修相结合+修理、改造与更新相结合'升专业管理与群众管理相结合+技术管理与经济管理相结合主要任务-+•保持设备完好提高企业技术装备素质+充分发挥设备效能+ 取得良好投资效益二贯彻“95全国设备管理纲要”1转变设备管理观念2政企分开,改变设备宏观管理模式实现两个转变:政府直接管理一间接管理;仅对工交管理一全社会管理。
3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来重新认识设备管理4 考核标准:完好率,停机率,利用率,维修费,闲置率,事故+ 市场:维修,备件,租赁,调剂,技术信息,咨询+法规:法制,规范+增效:管理,改造,更新培训:技术、业务、管理思想第二节设备使用管理一正确合理使用设备1合理配备+ 配套性+ 平衡性适当柔性2合理安排生产+匹配适应性4满负荷但不超负荷3加强工艺管理+工艺适应设备V、设备保证工艺4设备环境与条件+ 环境:防腐防潮防尘防振恒温恒湿+ 条件:监测抽检警报封闭设施保障人员着装二使用管理1正确使用+ 岗前培训+ 持证上岗'* 定人定机定责2建章健制+使用守则'十-操作规程'十-维护保养规程+岗位责任3检查监督+班组长设备员第三节设备维护管理设备维护保养制度:三级维护保养制1日常维护保养(日保)+保养人:操作工人+要点:班前检查加油润滑随手清洁处理异常班后维护真实记录坚持不懈周末养护2 一级保养(一保)+保养人:操作工人(主)+维修工人(辅)+要点:定期计划重点拆解清洗检查擦拭润滑间隙调整紧固复位行为规范记录检杳3二级保养(二保)+保养人: 维修人员(主)+操作工人(辅)+要点:定期计划系统检杳校验仪表全部润滑修复缺陷调整精度损件更换恢复公差消除泄漏认真记录制订对策标准验杳二设备点检制度1点检分类+日常点检+定期点检'升专项点检+精密点检2点检作业表年月No.•定点:确定点检设备关键部位,薄弱环节定项:确定点检项目即检查内容(技术水平匹配,仪器仪表配套)定标:确定点检检查项目的判定标准(设备技术要求、实践经验)•+定周期:确定点检周期(安全、耗损、工艺、负荷、经验、可调)+ •定法:确定点检方法(解体,非解体,停机,非停机,五感,仪表)4"定人:确定点检人员(按照不同点检分类确定)定表:确定点检表格■■十-定记录:确定点检记录内容项目及相关分析4点检实施+•检查:按照点检规范对设备的点检部位进行检查;+ 记录:将检查结果记录在案;+ 处理:检查中间出现的异常及时处理,恢复设备正常状态,并将处理结果记录,不能处理的要报告传达给负责部门处理;+ 分析:定期分析检查记录内容,找出设备薄弱环节或难以维护部位,提出改进意见;+ 改进:组织实施对设备薄弱环节的改进工作。
设备管理讲义
3.设备管理的目的
设备管理的目的是取得最佳的设备投资效果。换句话说,就是要充 分发挥设备效率,并谋求寿命周期费用最经济。
第一章 设备管理概述
设备管理应当依靠技术进步、促进生产发展,坚持以预防为主;坚持 设计、制造与使用相结合,维护与计划检修相结合,修理、改造与更新相 结合,专业管理与群众管理相结合,技术管理与经济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这是总结我国设备管理工作的历史经验而制定的符合我国国情的基本方针。
第六章 设备技术状态管理
1.点检、检查作业的划分 A.日常检查 B.计划检查 2.点检、检查作业的内容 A. 部门、责任者 B. 设备、检查部位 C. 检查项目(温度、振动、噪声、泄漏等) D. 检查周期 E. 检查方法 F. 判定标准
第七章 设备诊断技术
7.1 设备诊断的基本概念
第七章 设备诊断技术
第二章 设备前期管理
2.2 设备的投资规划 1. 2. 3. 设备投资规划的工作范围 设备投资规划的程序 设备投资规划的主要依据
第二章 设备前期管理
2.3 设备使用初期的管理
设备使用初期的管理是指设备安装投产运 转后初期使用阶段的管理,包括从安装试运转 到稳定生产这一观察时期(通常为半年左右) 内的设备调整试车、使用、维护、状态监测、 故障诊断、操作人员的培训,维修技术信息的 收集与处理等全部工作。
设备管理的研究对象是设备。设备通常是指人们在生产或生活上所 需的机械、装置和设施等物质资料的总称,它可供长期使用并能在使用中 基本保持原有的实物形态。
2.设备管理的依据
设备管理是以企业生产经营目标为依据,运用各种技术、经济、组织 措施,对设备从规划、设计、制造、购置、安装、使用、维护、修理、改 造、更新直至报废的整个寿命周期进行全过程的管理。
设备管理演讲稿
设备管理演讲稿前言尊敬的领导、同事们,大家好!今天我为大家分享一下设备管理方面的经验和思考。
如今,企业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设备作为一项重要的生产力,在其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我们需要更好地管理设备,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
设备管理的重要性设备是生产的基础,设备管理是保证生产线稳定性和生产质量的重要环节。
合理的设备管理可以使设备得到有效使用和保护,有效地延长设备的使用年限,减少设备损坏和停机时间,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
同时,良好的设备管理还可以从根本上保证产品质量,确保符合客户需求和产品标准,增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
设备管理的方法和手段设备保养设备保养是设备管理的基本方法,它可以有效保障设备的正常工作和延长设备寿命。
设备保养包括定期维修和日常保养两个方面:定期维修定期维修是对设备进行预防性维修,包括定期更换易损件、清洗设备、检查设备状态等。
通过定期维修,可以有效防止设备故障和停机,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日常保养日常保养是对设备进行日常维护和保养,包括设备清洁、调整、润滑等工作。
通过日常保养,可以有效防止因设备污染和磨损而引起的故障,提高设备寿命和生产效率。
设备监控设备监控是通过对设备运行情况的实时监控和分析,及时发现设备故障和问题,可以有效避免或减少设备故障和停机。
设备监控分为实时监控和远程监控两种方式:实时监控实时监控是通过安装传感器等设备,实时监测设备的状态和参数,及时发现设备故障和异常情况,并及时作出处理。
远程监控远程监控是通过互联网等方式,远程对设备进行监控和维护。
通过远程监控,可以实现设备运行状态的实时追踪和分析,及时发现设备故障和隐患,并在第一时间进行维修处理。
设备信息化管理设备信息化管理是通过建立设备信息系统,对设备的维护、保养和运行等各方面进行管理和分析,从而提高设备管理的效率和精度。
设备信息化管理包括设备档案管理、设备维保管理、设备故障管理等方面。
企业设备管理基本知识
企业设备管理基本知识-设备管理的基本任务.目的和意义1.设备管理的基本任务设备管理的基本任务是依据国家的法规法规及企业的制度,通过技术、经济和管理措施,对企业设备进行管理。
做到全面规划、合理配置、择优选型、正确使用、精心维护、科学检修、适时改造和更新,使设备经常处于良好技术状态,以实现设备寿命周期费用最经济、综合能效高和适应生产发展需要的目的。
①做好企业设备的综合规划。
对企业在用和需用设备进行调查研究、综合平衡,制定科学合理的设备购置、分配、调整、修理、改造、更新等综合性计划。
②根据技术进步、经济合理原则,为企业提供(制造、购置、租赁等)最优的技术装备。
③制定和推行先进的设备管理和维修制度,以较低的费用保证设备处于最佳技术状态,提高设备完好率和设备利用率。
④认真学习、研究,掌握设备物质运动的技术规律,如磨损规律、故障规律等。
运用先进的监控、检测、维修手段和方法,灵活有效地采取各种维修方式和措施,搞好设备维修。
保证设备的精度、性能达到标准,满足生产工艺要求。
⑤根据产品质量稳定提高,改造老产品,发展新产品和安全生产、节能降耗、改善环境等要求,有步骤地进行设备的改造和更新。
在设备大检修时,也应该把设备检修和设备改造结合起来,积极应用推广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努力提高设备现代化水平。
⑥按照经济规律和设备管理规律的客观要求,组织设备管理工作。
采取行政手段与经济手段相结合的办法,降低能源消耗费用和维修费用的支出,尽量降低设备的周期费用。
⑦加强技术培训和思想政治教育,造就一支素质高的技术队伍。
能否管好、用好、修好设备,不仅要看是否有一套好制度,而且决定于设备管理和设备维修人员的素质。
⑧搞好设备管理和维修方面的技术研究、经验总结和技术交流。
组织技术力量对设备管理和维修中的课题进行科研攻关。
积极推广行业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和行之有效的经验。
⑨组织员工参加管理。
搞好设备管理,要发动全体员工参与,形成从领导到群众,从设备管理部门到各有关组织机构齐抓共管的局面。
设备管理基础知识培训
设备管理基础知识培训设备管理是现代企业运营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良好的设备管理能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延长设备寿命,从而推动企业持续发展。
本文将介绍设备管理的基础知识,帮助读者了解设备管理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进行有效的设备管理。
1. 设备管理的重要性设备是企业中不可或缺的资产,它们的正常运行直接影响到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因此,建立一个高效的设备管理体系对于企业的运营至关重要。
以下是设备管理的几个重要方面:•提高生产效率:通过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和合理的使用,可以确保设备的稳定运行,减少因设备故障而引起的停工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降低成本:设备故障和维修费用是企业运营中的一大开销,有效的设备管理可以减少维修成本和设备故障带来的生产损失。
•延长设备寿命:合理的设备管理可以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减少设备更换的频率,降低资本投入。
•提高产品质量:设备管理的有效实施可以确保设备正常运行,减少因设备故障而引起的产品质量问题,提高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综上所述,设备管理对于企业的运营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2. 设备管理的基本原则设备管理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以保证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以下是设备管理的一些基本原则:•预防性维护:预防性维护是设备管理的核心原则之一。
通过定期检查、保养和维修,可以提前发现和解决潜在问题,防止设备故障和停工。
•合理使用:合理使用设备是设备管理的基本前提。
合理使用包括正确操作设备、遵守设备使用规程以及定期进行设备培训。
•记录和分析:对设备的运行情况进行记录和分析是设备管理的重要环节。
通过记录设备的使用、故障和维修情况,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
•备件管理:备件管理是设备管理的关键。
合理的备件管理包括备件的采购、存储、使用和替换等方面,确保设备备件的供应和维护能够及时进行。
•团队合作:设备管理需要各个部门之间的密切合作。
生产部门、维修部门和采购部门等需要密切配合,共同维护设备的正常运行。
设备管理基础
第一章设备全员管理的基础知识第一节基础管理知识设备管理的目的:减少设备事故的发生,保持、提高设备的性能、精度、降低维修费用,提高企业的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
事后维修(BM):所谓事后维修就是当设备发生故障或性能低下后再进行修理称为事后维修。
其特点是设备的维修费用最低,适合于辅助作业线的简单设备。
预防维修(PrM):按规定的周期和方法对设备进行预防性检查(点检),以确定零件的更换周期,使故障停机损失降到最小。
预防维修适用于关键设备和重要设备。
改善维修(CM):为防止和延缓设备的劣化或便于日常点检、维护、修理而对设备进行的改进,以提高设备的效率,减少重复故障,延长机件寿命,降低维修费用。
它适用于故障多、难维修、维修费用高的设备。
维修预防(MPr):系无维修设计思想。
即在设备设计时设法做到设备投入使用后,不需要对它进行维修或只需进行少量而简单的维修。
它适用于有可能、有必要实行无维修设计的设备。
生产维修(PM):所谓生产维修是以发展生产、减少故障、降低维修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对生产条件不同的设备分别实施预防维修(PrM)、事后维修(BM)、改善维修(CM)和维修预防(MPr)等不同的维修对策,也就是把故障造成的停机损失和防止故障的发生而投入的维修费用之和降低到最低限度的维修方式。
全员参加的生产维修(即TPM)定义:1971年由日本设备工程师协会(JIPE)提出(1)设备综合效率提到最高为目标;(2)建立以设备一生为对象的PM总系统;(3)涉及到设备的、使用、保养等所有部门;(4)从最高领导到第一线工人全体人员参加;(5)开展小团体自主管理活动,推进PM活动。
点检定修制:点检定修制是一套加以制度化的、比较完善的科学管理方式。
它要求按规定的检查周期和方法对设备进行预防性检查,取得准确的设备状态情报,制订有效的维修对策。
并在适当的时间里进行恰当的维修,以有限的人力完成设备所需要的全部检修工作量,把维修工作做在设备发生故障之前,使设备始终处于最佳状态。
设备管理基础知识培训
设备管理基础知识培训设备管理是企业运营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设备管理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并确保生产安全。
为了让员工熟悉设备管理的基础知识,我们进行了设备管理基础知识培训,以下是培训内容:一、什么是设备管理设备管理是指对企业生产设备进行合理规划、组织、指导、协调和控制,确保设备以最佳状态参与生产活动,以达到降低故障率,延长设备寿命,提高设备利用率和综合效益的目标。
二、设备管理的重要性1. 提高生产效率:通过设备管理,可以保证设备良好运转,减少故障和停机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2. 降低成本:及时维护保养设备,可以减少维修及更换成本,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3. 确保生产安全:设备管理可以提前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防范事故发生。
三、设备管理的基本原则1. 定期检查和保养:设备管理要建立健全的检查和保养制度,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和保养,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状态。
2. 安全第一:在设备管理过程中,安全是第一要务,一切工作都要以保障员工安全为前提。
3. 统一管理:设备管理要建立统一的管理制度和规范,保证设备管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四、设备管理的具体内容1. 设备维护保养:包括定期检查、清洁、润滑、更换易损件等内容。
2. 设备故障处理:对于设备出现的故障要及时处理,减少停机时间。
3. 设备更新改造:当设备老化或者技术更新时,需要考虑对设备进行更新改造。
4. 设备保养记录:对设备的保养情况要进行记录,便于查阅和分析。
通过设备管理基础知识培训,员工能够了解设备管理的重要性和基本原则,并掌握设备管理的具体内容,从而提高设备管理的效率和质量,确保生产活动顺利进行。
设备管理是企业生产运营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其良好的实施可以提高设备寿命,降低维修成本和设备故障率,进而保证了生产的顺利进行。
在设备管理基础知识培训中,员工不仅需要了解设备管理的基本原则和内容,还需要学习如何进行具体的设备管理操作,以及如何应对常见的设备故障和问题。
五、具体的设备管理操作1. 设备巡检:定期对设备进行巡检,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生产设备管理讲稿范本
生产设备管理讲稿范本尊敬的领导、各位同事:大家好!今天我将围绕着生产设备管理这一主题,为大家做一个讲稿。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因为设备是我们工作中非常关键的资源之一。
合理管理和维护设备,对于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保障产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展开讲述。
一、设备管理意义及目标设备管理的意义非常重大。
首先,设备是我们生产的基础,良好的设备管理可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及高效利用,提高生产效率。
其次,设备是生产成本的主要组成部分,优化设备管理可以降低成本。
最后,设备管理还能保障产品质量,减少不良品数量,提高用户满意度。
设备管理的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点:提高设备利用率,降低设备故障率,延长设备寿命,降低维修成本,提高设备安全性。
二、设备管理的基本原则1.全面归档,建立设备档案管理体系。
对每一台设备都建立档案,包括设备规格、性能参数、生产记录等,确保设备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合理配置,充分利用设备资源。
根据生产需求,合理配置设备,充分利用设备的生产能力。
3.定期检查,及时发现问题。
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或巡视,及时发现设备的异常情况,做到早发现、早处理,防患于未然。
4.预防维护,提高设备稳定性。
实施定期保养和维护计划,预防设备故障,提高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5.提高操作技能,避免设备误操作。
培训操作人员,提高他们的操作技能,避免操作中的错误,减少设备的损坏。
6.优化维修流程,减少维修时间。
建立科学的维修流程,提高维修效率,减少设备停机时间。
三、设备故障管理设备故障是我们在生产中难以避免的问题,合理应对设备故障是设备管理的关键之一。
1.事前预防。
制定设备保养计划,提前预防设备故障的发生。
例如定期更换易损件、清洗设备、定期润滑等。
2.及时发现。
通过设备巡检和监测,及时发现设备存在的问题。
例如嗅出异常声音、观察设备运行情况等等。
3.迅速处理。
一旦发现设备故障,要立即停机并进行处理,以避免故障扩大。
4.记录故障。
设备管理演讲稿 (3)
设备管理演讲稿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大家好!今天我来为大家分享一下“设备管理”的话题。
设备管理是制造业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与生产效率、质量安全等方面紧密相关,对于企业的健康发展和长期竞争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次演讲,我想与大家分享我的一些关于设备管理的看法和理解。
一、设备管理的主题设备管理是指对企业的设备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包括设备的保养、维修、保险、仓库、更新、报废等一系列工作,旨在保证设备的稳定运行和生产能力。
设备管理必须紧密围绕着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设备运营成本,保证生产线的安全性等方面进行,要求设备管理者有严谨的管理方法和专业知识,注重细节。
二、设备管理演讲稿对象设备管理演讲稿的对象是设备管理者。
设备管理者应该是公司设备管理部门的主管和相关人员,他们需要认清设备管理的重要性,制定科学、合理的设备管理方案,将设备管理工作做到位。
同时,设备管理演讲稿也包括公司高层领导、生产管理人员等,他们可以借此加深对设备管理工作的理解,更好地推动设备管理工作的发展。
三、设备管理演讲稿场合设备管理演讲稿可以应用于产品生产、设备改造、质量提升等场合,旨在加强设备管理者对设备管理的认识,提升设备管理的水平和效率,实现设备管理的科学化、专业化和信息化。
四、设备管理演讲稿的重点1、强调设备巡检的重要性在设备管理工作中,设备巡检是非常关键的环节。
通过设备巡检可以预测和预防设备的故障,防止设备停机对生产带来的影响。
设备巡检的主要内容包括设备的电气、机械、液压系统等方面的检查,以及设备的清洁和维护等方面。
巡检工作应该具备规范性和及时性,进行定期检查和记录,确保设备的有效运行。
2、强调设备保养的重点设备保养是设备管理工作的一个重点,其目的是保证设备的可靠性和稳定运行。
设备保养包括设备的预防性维护、定期性维护和错误性维护等方面的工作,其中最为重要的是预防性维护。
预防性维护是指通过记录设备的运行状况、检查设备的各项参数等方法,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设备管理演讲稿
设备管理演讲稿尊敬的领导、亲爱的同事们:大家好!我今天非常荣幸站在这里,与大家一起探讨设备管理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有效地进行设备管理。
现代社会,设备在生产、工作、生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无论是企业的生产线,还是个人日常使用的电子设备,设备管理都是确保运行顺利、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环节。
首先,设备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每一项任务都需要特定的设备来完成,而设备管理能够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提高设备利用率。
通过设备管理,我们可以及时进行设备维护与保养,预防设备出现故障,降低生产中断的风险。
同时,良好的设备管理也能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提高设备的经济效益。
其次,建立科学的设备管理制度是确保设备管理效果的关键。
在设备管理制度中,我们要明确设备保养、维修、更新等流程和标准。
通过建立健全的设备管理制度,可以规范设备管理行为,提高管理水平。
例如,定期的设备检查保养,可以有效发现潜在问题并及时进行处理,避免设备故障对生产和工作造成影响。
另外,设备管理需要借助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来提高管理效率。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各种智能设备管理系统逐渐应用于各行各业。
这些系统可以实现设备使用情况的实时监测、设备故障的即时报警,并能提供精准的设备数据分析和预测,以帮助管理者更好地进行设备管理决策。
同时,通过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手段,设备管理系统也可以实现设备之间的联动控制和信息共享,进一步提高设备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此外,在设备管理过程中,我们还需要注重员工的培训与参与。
设备管理不仅仅是管理人员的工作,每一个使用设备的员工都应该担负起设备管理的责任。
管理者应该加强对员工的培训,提高员工的设备操作和保养维修能力,培养员工的责任意识和故障排除能力。
同时,鼓励员工参与设备管理决策,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形成全员参与的设备管理文化。
最后,设备管理还需要坚持持续改进的原则。
设备管理不仅仅是一次性的工作,而是一个不断优化和改进的过程。
我们应该及时总结设备管理的经验和教训,不断改进设备管理的方法和流程。
设备管理演讲稿
设备管理演讲稿尊敬的评委老师们,各位参会的嘉宾们,大家好!我非常荣幸有机会在这里给大家分享有关设备管理的主题演讲。
设备管理作为企业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对于企业的正常运转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今天的演讲中,我将从设备管理的重要性、设备管理的原则以及设备管理的未来趋势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首先,设备管理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设备是企业正常运营的基础,它们能为企业创造价值,提高生产效率。
设备管理能够帮助企业更好地利用和配置设备资源,确保设备的可靠性、稳定性和安全性,从而减少设备故障和停机时间,降低维修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实施科学合理的设备管理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效率,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其次,设备管理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
首先是全员参与。
设备管理不仅仅是设备部门的责任,而是全员参与的事务。
每个员工都应该具备设备管理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并积极参与到设备的运行和维护中去。
其次是规范化管理。
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设备管理制度和流程,确保设备管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这包括设备清单的建立、设备保养计划的制定、设备维修记录的归档等。
再次是预防性维护。
通过定期巡检和预防性维护,及时发现和解决设备问题,避免设备故障导致的生产中断和损失。
最后是信息化管理。
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实现设备的智能化监控和远程管理,提高设备管理的效率和精度。
最后,我想谈一谈设备管理的未来趋势。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应用的推广,设备管理正朝着智能化、信息化和自动化方向发展。
首先,智能化设备将成为未来的发展潮流。
智能设备不仅能够自主完成指定任务,还能够通过传感器和数据采集,自动分析设备运行状态和故障预警,提前进行维护,最大限度地减少设备故障和停机时间。
其次,信息化管理将成为设备管理的重要手段。
通过建立设备管理信息平台,实时监控设备运行状态和维修记录,提供决策支持和数据分析,帮助企业更好地管理和优化设备资源。
再次,自动化技术将进一步提高设备管理的效率和精度。
设备管理制度演讲稿
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站在这里,与大家共同探讨和分享关于设备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和实施方法。
设备是企业生产活动中不可或缺的要素,良好的设备管理制度不仅能保障生产效率,还能确保生产安全,降低成本,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设备管理制度的重要性1. 提高生产效率:良好的设备管理制度能够确保设备处于最佳工作状态,降低故障率,减少停机时间,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2. 保障生产安全:设备管理制度的实施有助于预防设备故障,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
3. 降低生产成本:通过设备管理制度的实施,可以有效降低设备维修、更换等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4. 延长设备使用寿命:科学的设备管理制度有助于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降低设备更新换代频率,减少企业投资。
5. 提升企业形象:良好的设备管理制度有助于提高企业整体管理水平,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二、设备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1. 设备采购与验收:严格按照设备采购计划,选择合格供应商,确保设备质量。
验收过程中,对设备进行性能、外观、配件等方面全面检查。
2. 设备安装与调试:按照设备安装规范,确保设备安装牢固、运行平稳。
调试过程中,对设备进行全面检测,确保设备性能符合要求。
3. 设备运行与维护:建立健全设备运行记录,定期进行巡检、保养和维修。
针对设备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4. 设备故障处理:建立健全设备故障处理机制,对故障原因进行分析,制定整改措施,防止类似故障再次发生。
5. 设备报废与更新:根据设备使用年限、性能和市场需求,合理确定设备报废与更新时间,确保企业生产设备的先进性。
三、设备管理制度的实施方法1. 建立健全设备管理制度体系: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制定一套完整、科学、实用的设备管理制度体系。
2. 加强设备管理人员培训:提高设备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使其具备较强的设备管理能力。
3. 落实设备管理制度:将设备管理制度落实到实际工作中,确保制度的有效执行。
设备管理基础
第一章设备全员管理的基础知识第一节基础管理知识设备管理的目的:减少设备事故的发生,保持、提高设备的性能、精度、降低维修费用,提高企业的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
事后维修(BM):所谓事后维修就是当设备发生故障或性能低下后再进行修理称为事后维修。
其特点是设备的维修费用最低,适合于辅助作业线的简单设备。
预防维修(PrM):按规定的周期和方法对设备进行预防性检查(点检),以确定零件的更换周期,使故障停机损失降到最小。
预防维修适用于关键设备和重要设备。
改善维修(CM):为防止和延缓设备的劣化或便于日常点检、维护、修理而对设备进行的改进,以提高设备的效率,减少重复故障,延长机件寿命,降低维修费用。
它适用于故障多、难维修、维修费用高的设备.维修预防(MPr):系无维修设计思想。
即在设备设计时设法做到设备投入使用后,不需要对它进行维修或只需进行少量而简单的维修。
它适用于有可能、有必要实行无维修设计的设备.生产维修(PM):所谓生产维修是以发展生产、减少故障、降低维修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对生产条件不同的设备分别实施预防维修(PrM)、事后维修(BM)、改善维修(CM)和维修预防(MPr)等不同的维修对策,也就是把故障造成的停机损失和防止故障的发生而投入的维修费用之和降低到最低限度的维修方式.全员参加的生产维修(即TPM)定义:1971年由日本设备工程师协会(JIPE)提出(1)设备综合效率提到最高为目标;(2)建立以设备一生为对象的PM总系统;(3)涉及到设备的、使用、保养等所有部门;(4)从最高领导到第一线工人全体人员参加;(5)开展小团体自主管理活动,推进PM活动。
点检定修制:点检定修制是一套加以制度化的、比较完善的科学管理方式.它要求按规定的检查周期和方法对设备进行预防性检查,取得准确的设备状态情报,制订有效的维修对策。
并在适当的时间里进行恰当的维修,以有限的人力完成设备所需要的全部检修工作量,把维修工作做在设备发生故障之前,使设备始终处于最佳状态。
设备管理基础
第一章设备全员管理的基础知识第一节基础管理知识设备管理的目的:减少设备事故的发生,保持、提高设备的性能、精度、降低维修费用,提高企业的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事后维修(BM):所谓事后维修就是当设备发生故障或性能低下后再进行修理称为事后维修。
其特点是设备的维修费用最低,适合于辅助作业线的简单设备。
预防维修(PrM):按规定的周期和方法对设备进行预防性检查(点检),以确定零件的更换周期,使故障停机损失降到最小。
预防维修适用于关键设备和重要设备。
改善维修(CM):为防止和延缓设备的劣化或便于日常点检、维护、修理而对设备进行的改进,以提高设备的效率,减少重复故障,延长机件寿命,降低维修费用。
它适用于故障多、难维修、维修费用高的设备。
维修预防(MPr):系无维修设计思想.即在设备设计时设法做到设备投入使用后,不需要对它进行维修或只需进行少量而简单的维修。
它适用于有可能、有必要实行无维修设计的设备。
生产维修(PM):所谓生产维修是以发展生产、减少故障、降低维修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对生产条件不同的设备分别实施预防维修(PrM)、事后维修(BM)、改善维修(CM)和维修预防(MPr)等不同的维修对策,也就是把故障造成的停机损失和防止故障的发生而投入的维修费用之和降低到最低限度的维修方式。
全员参加的生产维修(即TPM)定义:1971年由日本设备工程师协会(JIPE)提出(1)设备综合效率提到最高为目标;(2)建立以设备一生为对象的PM总系统;(3)涉及到设备的、使用、保养等所有部门;(4)从最高领导到第一线工人全体人员参加;(5)开展小团体自主管理活动,推进PM活动。
点检定修制:点检定修制是一套加以制度化的、比较完善的科学管理方式。
它要求按规定的检查周期和方法对设备进行预防性检查,取得准确的设备状态情报,制订有效的维修对策。
并在适当的时间里进行恰当的维修,以有限的人力完成设备所需要的全部检修工作量,把维修工作做在设备发生故障之前,使设备始终处于最佳状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 设备的后期管理
一、设备的合理使用 1、设备的合理配置; 2、适当安排生产任务; 3、协调好设备与操作者的关系; 4、创造良好的设备使用环境; 5、建立和健全设备合理使用的各项规 章制度; 6、教育职工增强正确使用和爱护设备 的意识。
二、设备的磨损与故障规律 (一)设备的磨损理论 1、设备的有形磨损 ①使用磨损 ②自然磨损 ★有形磨损曲线
第十一章 设备管理
第一节 设备管理概述 第二节 设备的前期管理 第三节 设备的后期管理 第四节 设备更新改造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第一节 设备管理概述
一、设备管理的形成与发展
设备管理的历史主要体现在维修方式的演变上。
1、事后维修阶段
特点:①坏了再修,不坏不修。
②缺乏修理前准备,修理停歇时间较长。
③修理无计划,常常打乱生产计划,影响交货期。
采用该设备后的年净收入(元/年)
②费用换算法 设备在寿命周期内发生的费用,一是购买设
备的一次性投资费用;二是在设备使用过程 中发生的维持费或使用费。 A、年费用法:寻求年总费用最低的方案。 B、现值法:以购置设备那一年为基准,其他 每年的维持费用都折算成基准年的数额,再 计算费用总额,选取费用最低者为最优方案。
1、概念:根据零部件的磨损规律和设备的故 障规律,有计划地进行维修,在故障发生之 前修复或更换已磨损或老化的零部件。
2、内容:①日常维护;
②定期清洗换油;
③定期检查;
④计划修理:A、小修
B、中修
C、大修
★设备大修理的经济合理性研究
1、通常零部件所受损耗很不均匀,人们常对部分零 部件进行修理和更换。在一定条件下,修理和更换部 分零部件比重新购置设备要经济得多。
定义:设备综合工程学是为了使设备寿命周 期费用达到最经济的程度,而对有形资产的 有关工程技术、管理、财务以及其他实际业 务进行综合研究的科学。
特点:①研究目的是使设备的寿命周期费用 最经济;
②是有关有形资产的工程技术、管理、财务 等诛方面的综合管理科学;
③进行设备的可靠性、维修性设计;
④它是关于设备一生机能的系统性的管理理 论。
2、租赁与购买决策分析
(1)优点:租赁与购买相比,可以减少企业 的长期资本支出,减少贷款利息,及时取得 生产所需设备,并减少设备陈旧过失的风险。 (2)缺点:由于设备租赁只能根据合同规定 取得租赁期内的设备使用权,无权根据生产 需要对设备进行改造;租赁期限有一定要求, 一般不得低于两年;设备租赁的租金总额可 能高于设备购置价格。
2、全员维修制度(日本在吸收欧美研究成果的 基础上提出)
(1)特点:更具有可操作性。 (2)内容: ①目标是使设备效率最高; ②建立包括设备整个寿命周期的生产维修全系统; ③涉及与设备管理有关的所有部门; ④从最高管理部门到基层工人全体人员都参与;
⑤加强思想教育,开展小组自主活动推进生产维 修。
2、设备的无形磨损 ①经济性磨损 ②技术性磨损
(二)设备故障规律
1、设备故障的概念:指设备或零部件在使用 过程中,丧失规定功能的不正常现象。
①突发性故障:由偶然因素和意外性因素造 成的。
②渐发性故障:设备性能逐渐降低、劣化而 引起的。
2、设备故障规律
三、设备维修制度
(一)计划预防维修制
2、由于大修理花费很大,所以应考虑:
①尽管大修理恢复了设备功能,但修理过后的设备无 论在生产率、精确度、速度等方面,都无法与同类型 的新设备相比。
②大修理的周期会逐渐缩短。
3、实现计划修理的方法
①标准修理法:又叫强制修理法,指按计划标准进行 修理,而不管设备的实际磨损情况。
优点:便于做好设备修理前准备工作,缩短修理时间, 保证设备正常运转。
第二节 设备的前期管理
一、设备的分类 1、生产工艺设备 2、辅助生产设备 3、科学研究设备 4、管理用设备 5、用于第三产业的设备
二、设备购置决策
1、自制或购买决策分析
设备自制需要企业具有比较雄厚的技术、经 济实力。企业自制设备,大多是生产工艺上 有特殊要求的专用设备。同时还应考虑:① 投资效益;②交货期;③风险。
2、预防维修阶段
特点:①根据零件磨损规律和检查结果,在设备发生故 障之前有
计划地进行修理。
②由于修理的计划性,便于做好修理前准备工作,使设备修
理停歇时间大为缩短。
3、设备综合管理阶段
基本思想:设备的制造与使用相结合、修理改造与更新相结合、技 术管理与经济管理相结合、专业管理与群众管理相结合,以及预防 为主、维修保养与计划检修并重等。
二、设备管理的基本内容 1、选择和购置所需设备; 2、组织安装和调试设备; 3、合理使用设备; 4、及时检修与精心维护设备; 5、掌握时机,及时改造和更新设备; 6、其它设备的日常管理。
三、设备的综合管理 设备的综合管理有两个典型代表: 1、设备综合工程学(70年代初在英国首创)
三、设备购置的评价
目的:根据生产实际需要,选择技术上 先进、经济上合理、安全节能的最优设 备。
1、技术性评价
①生产性;②可靠性;③易维修性;④ 安全性;⑤节能性;⑥环保性;⑦成套 性;⑧适应性;⑨耐用性。
2、经济性评价 ①投资回收期法
设备投资总额(元)
投资回收期= —————————————
优点:充分利用零部件的使用期限,修理费用较低。
缺点:不易做好修理前的准备工作,延长设备停歇时 间。
(二)全员生产维修制(TPM)
日本在学习欧美先进维修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本国企 业管理的特色,建立起来的一种较完整的设备管理和 维修制度。
1、基本思想 ①全效益; ②全系统; ③全员参加。 2、主要内容 ①日常点检; ②定期检查; ③计划修理; ④改善性修理; ⑤故障修理; ⑥维修记录分析; ⑦开展“5S”活动
缺点:容易脱离实际,造成设备过剩修理,修理费用 高。
②定期修理法:根据设备实际使用情况,参考有关修 理定额资料,制定设备修理计划和大致修理工作量, 而确切的修理日期和修理内容,则根据每次修理前的 检查,再作详细规定。
③检查后修理法:事先只规定设备的检查计划,而每 次修理的时间和内容,则根据检查结果及以前的修理 资料来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