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金传输原理”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冶金传输原理课程过程教学方法的实践
冶金传输原理课程过程教学方法的实践作者:王超袁守谦杨双平鲁路来源:《陕西教育·高教版》2012年第12期[摘要] 文章根据冶金传输原理课程特点,分析了教学过程中的一些现象,在总结教学方法的基础上,采取多种方式相结合,加强理论和实践以及实验相结合的过程教学模式,提高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 冶金传输原理理论和实践过程教学冶金传输原理是以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和物理化学等课程为基础并与冶金过程紧密联系的冶金类专业基础课。
广大师生普遍认为该课程“难学难教”[1],其中冶金传输原理的“难学”,主要体现在课程的相关概念、定理、定律,特别是相似原理、因次分析以及相似准数等的抽象性,对于第一次接触这些内容的初学者,难以与实际的物理过程相结合,而表现为“难学”。
对于冶金传输原理的“难教”,是该门课程数学与物理高度结合的特点,而学生专业知识的不足以及数学、物理知识不扎实等实际问题,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如何克服这些问题,能够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内容,是“难教”的主要表现。
因此,针对这些问题,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具有实用型及创新型素质人才的要求,是该门课程教学改革始终探索的方向。
冶金传输原理的课程特点冶金传输原理课程的特点是数理解析较重,其理论和研究方法来源于流体力学、传热学以及成熟的质量传递理论而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解析方法着眼于物理概念和数学表达的统一,并且突出了物理过程的特点[2]。
它是一门既有较强的理论性,又有很强的实践性的课程[3]。
传输理论应用于冶金的实际过程,首先要对实际过程进行观察分析,建立简化的物理模型,然后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再用数学分析解法、相似原理—模型实验法和类比法等适合的方法求解给实际过程提供理论支持。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计算机软、硬件的快速发展为传输过程的数值计算提供了强大支撑,使计算流体力学、计算传热学等也随之有了长足的发展,目前,数值计算已成为传输原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丰富了课程的内容。
冶金工程专业实验教学改革研究
冶金工程专业实验教学改革研究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实验教学已经成为高等教育重要的教学环节。
实验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际动手能力。
然而,在冶金工程专业的实验教学中,一些问题也相应地出现了,例如实验项目过多、内容雷同、缺乏创新等问题,这些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实验教学的效果。
因此,为了提高冶金工程专业实验教学的教学质量,必须从实验教学内容、实验教学方式和实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
一、实验教学内容改革实验教学的教学内容直接影响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需要在实验内容上进行改革。
首先,需要对实验内容进行精简,将一些内容类似和可替代的实验项目压缩到一起,形成具有代表性和参考意义的主题实验项目。
其次,需要增加一些前沿及实际应用方面的实验内容,例如新材料、新工艺等实验内容,这样不仅能够增加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还能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当今冶金工程领域新技术的研究及应用。
实验教学方式是实验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首先,需要多样化的教学策略,例如小组合作学习、在线学习、远程教育等多种教育方式。
其次,对于实验教学过程中的防抄袭和实验数据真实性的问题,可以采用一些虚拟实验设计,借助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来增强教学过程中的真实性和创造性。
实验教学的教学方法也是十分重要的,它能够影响学生将来的专业研究和职业发展。
首先,需要采用不同的实验方法,例如综合实验、模拟实验、计算机模拟等,以及器具、材料和设备,来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其次,还需多采用探究式、研究式、体验式等教学方法,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冶金传输原理课程多媒体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第 2 卷 第 3期 5 20 06年 9 月
西 安 建 筑 科 技 大 学 学 报( 科学 社会 版)
J X ’1Unv f c .& Teh ( o  ̄Si c d i ) . i81 i.o h " Ar e .S d c ne io e E tn
2 世纪是信息时代 , l 以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 互联网通信技术为代表 的信息技术 , 已经广泛地
课堂教学手段 , 提高了课程的教学质和效果。 应用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作为知识经济的先
导产业 , 教育必须迅速走 向网络化和数字化。这 就要求各个学科教学的深化改革都必须依靠信息 技术 , 使其适应信息社会的工作、 学习和生活的需 要, 要求我们要特别重视信息技术与常规课程的 整合。传统 的教学模式将 面临越来越严 峻的挑 战, 寻求新的教育教学方式 , 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
良好基础。《 冶金传输原理> 多媒体教学课件的构
建, 首先主讲教师根据教学基本要求 编制 P w r oe
笔者在< 冶金传输原理> 课程多年 的教学实践中,
通过制作多媒体课件 , 采用多媒体教学方法 , 优化 P i 多媒体教学脚本 , ot n 然后 由网络中心专业人员
收稿 日期 :0 6-0 20 3—1 6
中, 我们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 真细心设计课件脚本。 1认 脚本 的编写是 在对教学内容认真分析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在设
二、 多媒体课件 的应用
般而言, 基础理论课的教学对学生来说 , 比 较枯燥乏味,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教学效果不
一
太理想。教育心理学指出: 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新颖 性、 多样性 、 趣味性对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是非常 重要的。我们在《 冶金传输原理> 的教学中, 采用所
冶金工程专业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
冶金工程专业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近年来,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推进,各大高校纷纷进行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和人才培养的需要。
冶金工程作为一门重要的工程学科,也不例外。
本文将围绕冶金工程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进行探讨与分析,旨在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优秀人才。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冶金工程专业的特点和教学目标。
冶金工程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物理、化学、材料科学等多个领域,其核心任务是培养具备冶金工程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因此,在进行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时,应当紧密结合实际需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其次,冶金工程专业教学模式改革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传统的教学模式以传授知识和灌输为主,学生只进行理论学习,缺少实际操作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开设实验课程、实践性项目等方式,让学生亲自实践和探索,培养他们的实践操作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另外,冶金工程专业教学模式改革还需要与行业紧密结合。
冶金工程是一个高度实践性的学科,需要学生在真实的工程环境下进行学习和实践。
因此,我们可以与企业合作,设立实习基地,提供给学生实践机会,并通过行业导师的指导,引导学生了解行业发展趋势和前沿技术,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工作环境。
此外,冶金工程专业教学模式改革也需要注重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的创新。
在专业课程设置上,可以增加与现实工程相结合的案例课程,将学生的学习从理论转化为实践。
在教学方法上,可以采用小组讨论、项目制和问题导向等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此外,教师的角色也需要进行转变。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主要起到传授知识和监督学生学习的作用。
而在改革后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指导者,帮助学生发掘潜力、培养能力。
教师应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指导,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总结起来,冶金工程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是适应社会需求和培养优秀人才的必然要求。
冶金工程专业实验教学改革研究
冶金工程专业实验教学改革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冶金工程专业是以金属材料的开发与利用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工程学科,涉及冶金原理、金属材料结构与性能、金属加工工艺、金属材料的设计与应用等方面的知识。
在冶金工程专业教学中,实验教学一直是不可或缺的环节,通过实验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传统的冶金工程实验教学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实验教学内容单一、缺乏针对性、设备陈旧、实验操作复杂等,导致学生对实验教学的兴趣不高,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得不到有效培养。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冶金工程专业实验教学需要进行改革。
通过引入先进的实验设备、更新实验内容、优化实验教学环节等措施,可以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
本文旨在探讨冶金工程专业实验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通过案例分析和实施效果评价,总结教学改革的经验,为冶金工程专业实验教学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字数:246】1.2 研究意义冶金工程专业实验教学改革是当前高等教育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对冶金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存在着许多问题,比如实践环节不足、实验设备陈旧、实验内容与实际工作不匹配等。
进行冶金工程专业实验教学改革研究具有重大的意义。
冶金工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验教学是其核心环节。
通过对实验教学的改革,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使他们更好地适应企业的需求。
冶金工程专业的实验教学改革可以促进教学资源的优化和共享。
通过引入先进的实验设备和技术,整合专业资源,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冶金工程专业实验教学改革还可以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和创新能力。
也可以促进教学方法的创新和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
由此可见,冶金工程专业实验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2. 正文2.1 传统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1. 实验内容单一重复:传统实验教学往往局限于既定的实验项目,缺乏创新和多样化。
冶金工程专业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实践探讨
冶金工程专业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实践探讨一、前言高等教育与其他教育相比更加强调专业性和应用性,大学是向社会输送人才的地方,既重视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的培养,也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特别是像冶金工程专业这样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更是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所以在众多的教学模式上,冶金工程专业强调实验教学模式,并确定了“以学生为本,夯实基础、依托学科、突出创新、注重能力的实验教学理念。
”由此可见,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然而,传统的实验教学存在一些问题,在新的社会需求下,为培养适应时代发展、企业需求的专业型人才,实验教学亟待改革。
二、冶金工程专业实验教学的现状冶金工程专业主要是学习有关冶金的理论知识、生产设计、设备实验和资源利用等方面的内容,主要可以概括为两大类,即理论研究和专业实验。
其中实验类的课程是冶金工程专业的重点,要求学生将课堂知识转化为动手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然而,科技的不断发展也要求学科教学的不断改革,冶金工程专业的实验教学也要根据时代环境的变化而变化,而现今冶金工程专1/ 5业的实验教学仍存在着一些问题,我们需要清楚认识。
1.教师队伍专业性不强冶金专业的实践性较强,随着科学进步,技术提高,冶金工艺也在不断改进,而冶金工程专业的教师队伍专业性不高,这严重影响了实验教学的教学质量。
首先,学校实验场地、经费不足,投入的不足就导致了教师数量与学生数量的比例不均,实验场地无法满足学生的实验要求,使一些重要的实验无法完成,这对学生实验能力的提高造成很大限制。
其次,分管实验教学的教师数量偏少,这就不能满足实验教学的要求,而且也无法很好地保障学生的实验安全。
再次,师资力量的整体水平不高,教授、高工的数量在全专业教师总数中占的比重很小,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专业水平的提高,限定了专业的科研创新能力,影响了专业未来的发展和学生的成长。
2.教学手段落后实验课程是一门动手能力很强的课程,而现在很多学校因为课程内容设置的不合理、课程的教学手段落后等原因,使得课程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冶金工程专业传输原理课程教学的创新探索与实践
学生和老师的互动, 其对于提 高教 学质量有着重要 的辅助作 用。 关键词 : B l a c k b o a r d 平 台; 机能学 实验教 学; 改革
中图分类号 : G 6 4 2 . 0
一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4 — 9 3 2 4 ( 2 0 1 4 ) 1 3 — 0 2 1 3 — 0 2
二、 《 冶金传输原理》 课程教学的创新探索 鉴于传统《 冶金传输原理》 课程存在些许问题 , 我们相 应地进行了分析并作出了一定的教学改革和具体的实践。 1 . 改进教学环节 , 提高教学质量 。 第一, 在授课前 , 教师 要根据学 生的特 点 、 专业方 向进行需求分析 , 然后对课堂 教学过程进行初步设计 , 编制教案 。第二 , 教师在上完 每节 课后 , 及 时总结上课 情况 、 教学 内容的安排情况 、 学生理解 的情况 、 课件存在的问题 、 学生的合理要求和建议等 , 及时 调整教学进度 、 教学内容 , 作 出更合理 的安排 , 同时处理好 传授知识与能力培养 、课堂讲授与学生 自学的关 系等 , 让
B l a c k b o a r d 教学管理平 台与机能学教学 B l a c k b o a r d 教学 管理平 台( B l a c k b o r a d L e a r n i n g S y s t e m) 是行业领先的软件应用 , 用于加强虚拟学习环境 、 补充课堂
、
个 网络学习环境。 B l a c k b o rd a 教学管理平台拥有一套强大 的核心功能 , 使教师可以有效地管理课程 、 制作 内容、 生成 作业 和 加强 协作 , 从而 协助 学 校达 到与 教学 、 交 流 和评价 有
冶金工程专业实验教学改革的尝试与效果
冶金工程专业实验教学改革的尝试与效果近年来,我国各行各业都在飞速发展,因此需要的人才也在不断的增加。
基于此,针对于冶金工程的发展,本文以冶金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为依托,结合专业实践教学具体情况,审视综合实验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了综合实验环节教学改革的新途径。
采取教学理念需实现理论、实验协同并举、绿色化教学方法、改变考核模式的措施进行实践改革,以达到切实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标签:冶金工程;专业实验教学;教学改革引言近年来,随着教育理念的改革和发展,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也正由传统的专业型人才培养向综合型人才培养转变。
2016年6月,我国成为国际本科工程学位互认协议《华盛顿协议》的正式会员,正式拉开现阶段我国工程教育改革的帷幕。
在工程认证的背景下,改变传统教学理念,以培养适应社会全面进展的综合型人才成为首要目标。
实验教学是高校理工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获得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
实验教学过程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主要途径,更是高校工程类专业培养应用创新型人才的重要环节。
该文依托长春师范大学冶金工程专业课程体系,针对冶金工程专业传统实验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冶金工程专业实验教学的新思路,探讨了实验教学改革的具体途径。
1 冶金专业传统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1传统教学理念下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之间联系不紧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作为本科教学的两大体系,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相辅相承的重要环节。
而实验教学又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知识获取和接受能力等的重要教学活动。
然而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中,认为高等教育教学应以理论教学为主,实验教学只是作为理论教学的辅助部分,从属于理论教学,并过分强调理论对实验的指导作用。
在此种教育观念的影响下,导致实验教学在教学大纲制定、教学计划安排、课程设置上都受到一定局限,存在实验教学任务重而课时少、实验教学时间需让步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周期过长、实验课程安排分散与理论课不同步等问题。
加强冶金传输原理课程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教学
论应用于实际的过程上 , 也就是说重点放在介绍 冶 过程和传质过程 , 也就是传递过程或速率过程 , 这三
金传 输原 理 的相关 理论 、模 型 是如何 应 用 于实 际 的 种传输过程 的类似 , 具有统一性。 冶金传输的类似性 冶金 过程 ,实现理 论 与实 际工 程 的有 机 结合 。这 个 在 三种 传递 过 程 中表现 得尤 为 明显 ,如粘 性 动量传 理论 与实 际相 结合 的过 程教 学 ,一方 面 可 以培养 学 输 、傅 立 叶导 热定律 和 菲克第 一 定律 的模 型 在形式 生理 论联 系实 际 的能力 ; 另一 方 面 , 以提高 学生 的 上 的类 似 ,以及 对应 的三种 物理 过程 的数 学 表达式 可 学 习兴趣 , 加深 对理 论 的理解 以及 专业 的认识 , 到 形 式上 的相 类 似 ; 有纳 维尔 一斯 托克 斯 方程 、 达 还 傅立 事半 功倍 的效 果 。
冶金传输原理课程有很多非常抽象的概念 、 理 比法 等 , 过程进 行解 析 。 对 特别 是随着 近年来 计算 机
论 和大量 复杂 的公式 推导 ,对学 生 的知识结 构 以及 硬件 以及商业软件 的快速发展 ,为实际物理传递过
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有较高的要求。该门课程作为 程进行数值模拟提供了强大的支撑平台,使冶金传 冶 金工程 的专业 基础 课 已开设 了多年 ,虽然 课 时从 输相关理论与计算机联系 日趋紧密,丰富了过程教
通过对 以往 的教学 经验 进行 分析 总结 ,认 为在
中国冶 金教 育
2 1 第 4期 00年
介 绍冶 金传 输 原 理 基 本 概念 和理 论 模 型 的基 础 上 , 程经常是两种或者三种传递过程耦合进行 ,单独的 适 当引入 相应 的冶金 工程应 用 ,并且 将 重点 放在 理 传输过程很少 。 而传输理论着眼于流体动力学、 传热
浅谈冶金传输原理本科课程教学
2012-08高教前沿浅谈冶金传输原理本科课程教学文/周玉杰冶金传输原理是材料、冶金、稀土等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之一,合理有效地进行该门课程的教学,对学生的学习和知识的理解掌握以及对学生的进一步深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开设这门课程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冶金传输过程的基本概念、理论和解析方法,深入了解动量、热量和质量传输现象的机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笔者根据对该课程的理解和讲授该门课程的经历,总结出一些提高冶金传输原理教学质量的体会。
一、重视课前预习,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本科学生普遍反映这门课程太难,学起来很费劲,学习效率低。
其实,课前预习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这门课程的抽象性很高,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
比如,高炉在正常工作时,炉内温度的变化情况,炉墙内的温度分布等学生不太清楚,也不了解实际的冶金传热过程,而且实际的模型建立起来,推导过程用到高等数学的知识特别多。
在课堂教学中发现,如果学生课前没有预习,听起课来就显得非常被动,一脸茫然,而且还会手忙脚乱,跟不上教师的讲课思路,甚至就根本听不懂,课堂效率显然不好,在复习的时候更是费时费力。
如果学生课前有准备,在课堂中带着问题听课,那么上课的时候就会心中有数,在课堂上与同学及老师进行交流、合作、讨论,这在实际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预习还能培养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强学生学习该门课程的自信心。
二、要求课前进行数理知识复习,提高课堂学习质量这门课程包括三部分内容:动量传输、热量传输和质量传输,也称之为“三传原理”。
三种传输过程虽然各有特色,是三个独立的过程,但各部分之间也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课程内容中有大量的理论推导,数理要求相对较多。
从连续性方程到欧拉方程、纳维—斯托克斯(N-S)方程到热量传输方程、质量传输方程的推导都会用到大量的高等数学中的微积分知识。
关于提高《冶金传输原理》课程学习兴趣的教学改革探讨
关于提高《冶金传输原理》课程学习兴趣的教学改革探讨在国内各大高校的冶金工程等相关专业,均开设了《冶金传输原理》这门重要的专业基础必修课程,它是研究冶金过程传输现象的规律及其在冶金工艺中的应用,其教學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冶金过程三传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解析方法,掌握三传之间的类比关系,培养学生运用三传原理去分析、研究和解决冶金过程复杂的工程问题的能力,为后续《钢铁冶金学》等专业课程的学习以及为学生将来从事相关冶金生产、科研等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所以该课程在本科生和研究生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长期以来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有学生反映对该课程学习兴趣不高或没有学习兴趣,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不太理想,这种现象的出现值得深思,亟待改善。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是学习的动力,所以笔者认为如何提高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兴趣是改善教学质量和提高学习效果的关键。
为此本文结合课程自身特点和教学实践,详细分析了学生对《冶金传输原理》课程学习兴趣不高的原因,并探讨了提高该课程学习兴趣的教学改革措施。
一、《冶金传输原理》课程学习兴趣不高的原因分析《冶金传输原理》课程主要内容是动量传输、热量传输和质量传输三大部分,实际上是介绍用数学物理方法定量研究相关冶金过程实际问题。
关于传输原理中定量研究冶金问题的一般步骤是:首先要对实际复杂的冶金过程进行观察、实验和分析,建立简化的物理模型,然后应用相关的数学语言描述出来,建立对应的数学模型,确立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求得解析解或数值解,通过数学解析法、相似原理-模型实验法、数值计算等合适方法定量研究冶金问题。
该课程内容决定了其具有以下特点:(1)理论性非常强,涉及到流体动力学、传热学和成熟的传质理论、衡算方程式的推导,同时又要应用三传理论来解决实际冶金问题,改进和优化各种冶金工艺过程和设备设计、操作、控制水平,所以该课程实践性也非常强,而很多学生的冶金专业知识仍较薄弱,对冶金过程尚不清楚,更何况将复杂冶金问题数学化并求解分析,难免导致理论与实际冶金过程的应用脱节。
210806429_新工科背景下“冶金传输原理”课程教学改革的主要思路
科技视界Science&Technology Vision0引言新一轮工业革命的发展,对整个工程领域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是由于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的快速应用,推动了工业领域的转型[1]。
为促进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型产业发展,我国也需通过教育改革创新来培养具有较强实践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复合型人才[2]。
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教育部在复旦大学召开了高等工程教育发展战略研讨会,对新时期工程人才培养进行了热烈讨论,正式提出“新工科”概念,共同探讨了新工科的内涵特征、新工科建设与发展的路径选择,并达成共识。
新工科是科学、人文、工程,包括复合型、综合型人才的培养。
新工科需要学生具备整合能力,具有全球视野、领导能力、实践力,要成为一个人文科学和工程领域的领袖人物[3,4]。
因此,传统工科教育将逐渐无法满足新工科教育背景下新型人才培养目标,这就要求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应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通过培养方案优化和课程教学模式的新探索,构建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机制,培养工程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学科交叉融合和跨界整合能力的新工科人才。
基于对高工程素质、强实践能力、学科知识交叉的新工科人才培养需求,结合内蒙古科技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优势学科冶金工程专业的实际情况,探索在新工科背景下冶金传输原理课程教学方式的改革,对于应用型本科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更好适应我国工程领域的不断创新和发展以及新工科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对人才的需求,结合笔者课程教学的经验和体会,对冶金传输原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课程教学改革研究的主要思路。
1冶金传输原理课程现状1.1教学资源滞后随着全世界范围内基础研究的不断发展和新理论的不断发表,同时伴随着钢铁行业的快速整合和最新技术的不断自主研发和引进,目前已有的冶金传输原理教学资源虽然经典,但是由于缺乏某些前沿知识,表现出明显的滞后性。
冶金传输原理教学方法改革与探索
科技创新科技视界Science&Technology Vision 科技视界、,,[1]。
,、,,、,,[2,3]。
,。
,,,,。
1注重绪论的讲解,,,, ,,,。
、、、、、。
,,,,。
,,,,。
,,,、,,。
,,3D,3D,。
3D,,,,3D,,,。
3D,1a,,冶金传输原理教学方法改革与探索岳航宇李晓曼李涛涛李瑞峰(江苏科技大学材料学院,江苏镇江212003)【摘要】针对冶金传输原理课程的概念抽象、公式复杂等特点,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进行了一定的探索与改革,并且以课程内容为切入点,引入实际的生产过程实例及仿真模拟,将抽象理论具体化以及将理论与应用相结合起来,使学生了解学习该课程内容的背景和意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关键词】传输原理;教学方法;教学改革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 DOI:10.19694/ki.issn2095-2457.2021.11.14【Abstract】For the abstract concept and the complex formula of metallurgical transportation theory course,we carried on the exploration and reformation on the teaching content and teaching method.We started from the course content as the breakthrough point and introduced the actual production process instance,and combined the theory and application to make the students understand the background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curriculum content.Therefore,it can increase students’learning interest,and cultivate the students’learning initiative and analysis solution actual problem ability,and thus improve teaching quality.【Key words】Transportation mechanism;Teaching methods;Teaching innovation作者简介:岳航宇(1989—),男,河北邯郸人,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为3D打印TiAl合金的制备、组织及力学性能等。
《冶金传输原理》课程教学改革
《冶金传输原理》课程教学改革摘要:根据近年来的教学经验和体会,从教材、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考核办法等方面对《冶金传输原理》课程的教学进行了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冶金传输原理;教学改革;吃透教材;启发式教学;多媒体课件;考核中图分类号:G6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Teaching Reform of Metallurgy Transmission Principle CurriculumJia Lixiao Song Lianmei Mu XinDepartment of Mechanical & electrical Engineering, Luoyang Institute of Science&Technology,Luoyang, Henan 471023Abstract: According to recent teaching experience, teaching reform of metallurgy transmission principle curriculum was performed in terms of textbook, teaching method, teaching instrument and examine ways. And teaching result was obtained.Key words: metallurgy transmission principle; teaching reform; comprehend the textbook; heuristic teaching; multimedia courseware; examine《冶金传输原理》是金属材料类专业的一门专业技术课,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
该课程是以高等数学、物理化学等相关课程为基础,来分析研究实际冶金生产过程。
学习该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冶金传输过程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解析方法,运用学过的基本知识分析冶金生产过程中的影响因素,理解冶金生产过程中的传输理论基础,使学生初步具备分析和解决冶金生产过程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今后专业课程的学习以及将来参加工作奠定基础。
《冶金传输原理》课程教学手段的改进
《冶金传输原理》课程教学手段的改进导读:本文《冶金传输原理》课程教学手段的改进,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冶金传输原理》课程教学手段的改进刘然,王杏娟,艾立群,李运刚,李俊国(河北联合大学冶金与能源学院河北省现代冶金技术重点实验室,河北唐山063009)摘要:《冶金传输原理》是冶金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其特点是概念、公式抽象,数学推导过程烦琐,应用计算过程比较复杂。
针对《冶金传输原理》课程的特点,采用适宜的教学手段,对课堂教学、教学设计和管理进行改进,可以提高本课程的教学质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创新型人才非常必要。
关键词:冶金传输原理;教学手段;启发式教学;教学设计作者简介:刘然(1979-),男,副教授,主要从事炼铁相关教学与研究。
一、课程的性质、内容与任务本课程是冶金工程专业本科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通过学习《冶金传输原理》,可以使学生掌握动量传输、热量传输和质量传输的基本概念理论以及研究分析方法,具备分析、研究冶金过程中传输问题的能力。
理解“三传”过程的内在联系及本质区别,能够应用该课程中的知识研究冶金过程中实际流体的传输问题,具备一定的计算能力,为冶金工程专业课程的学习和从事专业技术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冶金传输原理》课程主要包括动量传输、热量传输和质量传输三部分,故称之为“三传”。
动量、热量和质量的传输过程既有区别,又有紧密的联系。
课程内容中有大量的理论推导,包括各种守恒方程式的推导,如质量守恒定律下的连续性方程及动量守恒定律下的欧拉方程、N-S方程等。
这些基本理论是在单独的相关部分中讲解的,因此部分公式推导不可避免地会出现重复,有时显得凌乱,缺乏传输原理的系统性。
除此之外,学习该课程要有扎实的数学基础,学生普遍反映学习难度大,学习效率低。
作为该课程的主讲教师,笔者结合近几年的教学经验和体会,对该课程的教学做出以下几方面的改革尝试,使学生在课程所规定的学时内,能够较好地掌握该课程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冶金传输原理教学方法改革探索
冶金传输原理教学方法改革探索摘要:《冶金传输原理》是一门理论性很强、实际工程应用很广的专业基础课程。
由于其理论抽象、公式复杂繁多,被广大师生认为既难教又难学。
本文针对本课程特点提出了几点教学方法的改进意见:优化整合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联系生产实际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教学改革,有利于提升教学质量、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解决冶金生产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冶金传输原理;教学改革《冶金传输原理》是为冶金、热能和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等众多专业开设的一门既有很强理论性,又有指导生产重要应用价值的专业基础课[1-3]。
本课程以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和大学化学等为基础,来解释实际生产中的现象和问题。
课程中有很多抽象的概念、理论和大量复杂的公式推导,要求学生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功底以及较高的综合学习能力[4]。
因此,《冶金传输原理》被高校的广大师生普遍认为是既难教又难学的课程[5]。
传统的授课方式反复强调概念和理论,更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晦涩难懂,学习的兴趣降低,严重影响教学质量[6]。
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具备运用《冶金传输原理》知识分析解决冶金与金属加工生产过程中的复杂技术问题的能力,该课程的教学方法需要进行改革,使课本中的抽象理论清晰化、难点简单化、理论与实际生产结合[7,8]。
一、优化教学内容《冶金传输原理》课程授课目标是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掌握动量传输、热量传输和质量传输的基本概念、适用条件及基本解析方法,了解三个实验定律:牛顿粘性定律、傅立叶定律、菲克第一定律;三个基本守恒准则:质量守恒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三种分析方法:总体平衡法、微元平衡法、壳体平衡法。
授课时还要分清主次,突出重点和理解难点。
动量传输:首先介绍动量传输的基本概念和总体平衡法,了解理想流体和实际流体,掌握层流及湍流的流动形态及定解问题。
重点理解牛顿粘性定律、连续性微分方程、欧拉方程和纳维-斯托克斯方程;其次要掌握管道中流体的流动状态,流体的流动阻力、能量损失和管路设计与计算;最后介绍边界层概念、边界层的微分和积分方程式,以及相似原理和量纲分析。
冶金传输原理教学设计
冶金传输原理教学设计概述冶金传输原理是冶金学科中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是研究冶金材料物理性质及应用科学原理的必备课程之一,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
本教学设计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解决传输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通过本教学的学习和实践,学生应该能够掌握以下的理论和实践技能:1.掌握冶金传输原理相关的基础概念和理论知识。
2.熟练掌握传输过程中的数学模型及其应用。
3.具备运用数学原理解决冶金传输问题的能力。
4.具备分析和设计冶金传输过程的能力。
5.能够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仿真分析冶金传输过程。
6.具备独立思考、创新和合作的精神。
教学内容基础知识与理论1.冶金传输原理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内容2.质量、能量和动量的传输方程3.传输介质的特性和参数4.流体力学和传热传质的基础理论知识5.传输数学模型及其应用6.冶金传输过程的分析和设计方法实验与实践1.实验器材及试验方法的介绍2.海绵铁颗粒物料的传输实验3.传输过程参数的测量及数据处理4.传输数学模型的建立和仿真分析5.计算机可视化仿真分析软件的应用教学方法为提高教学效果,本教学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理论课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法,教师与学生共同研讨课题,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进度。
2.实验教学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负责一项实验,互相合作完成。
3.计算机仿真分析课采取案例式教学法,通过讲解实例,引导学生熟练掌握仿真分析软件的应用方法。
教材与参考资料1.《冶金传输原理》,王泰华,冶金工业出版社,2002年。
2.《流体力学与传热传质基础》,顾孟迪,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年。
3.《数学物理方法论文集》,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
4.《计算机辅助设计与仿真分析》,王广义,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年。
教学评估为了更好的评估教学效果,我们将采用以下评估方法:1.课堂问答。
旨在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问题,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冶金传输原理”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摘要]文章针对应用型冶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特点,总结了其主干专业基础课程“冶金传输原理”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考试方法改革的经验,以期对应用型工艺性本科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冶金传输原理”课程教学改革“冶金传输原理”课程是冶金工程专业主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是在学生学完高等数学和大学物理课程后开设的必修课程。
该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冶金传输理论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和基本解析方法,理解冶金生产过程和改进生产工艺的传输理论基础,同时使学生具备初步分析和解决冶金生产工艺过程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的专业学习奠定基础。
紧扣专业培养目标,针对应用型冶金工程专业人才的特点,重庆科技学院(以下简称“我校”)对该课程进行了全面改革,具体涉及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考试方法等方面。
一、应用型冶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定位冶金工程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知识、能力、素质协调统一,能适应冶金行业科技及生产发展需要,能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艺及设备设计、冶金生产技术管理等工作的高级应用型工程技术专门人才。
在人才培养定位上,重点大学的冶金工程专业,如北京科技大学、东北大学、重庆大学等学校培养的毕业生在技术研究与开发方面的能力较强。
但冶金工业作为一个庞大的基础原材料行业,也需要大量的既有一定的技术研发后劲、又有较强的技术应用能力的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
目前在众多冶金企业的生产组织、经营与管理工作中,还需要大量的冶金工程专业人才去充实。
因此,在冶金工程专业的办学实践中,我们既要强化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又要注重学生的专业技术应用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也就是说,我们所要培养的是能在冶金领域从事生产、设计、科研及管理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二、紧扣专业培养目标,合理设计教学内容根据现代冶金工程对一线应用型人才的要求,应用型本科教育应是宽基础的专业教育,既不同于现在的普通本科教育,又有别于专科教育,其内容应包括与其专业相关的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础知识,以及工程技术实践训练和从事工程师职业所必需的非技术知识和技能。
在制订冶金工程人才培养计划时,应注重加强基础理论教学,包括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
公共基础课着眼于提高学生适应社会及自身发展的基本能力和基础人文科技素质的培养。
专业基础课着眼于培养学生在其专业技术领域中通用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冶金传输原理”课程是冶金工程专业的主要基础课,它包括动量传输、热量传输、质量传输三部分内容。
大多数冶金过程都是在高温条件下进行的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同时伴有动量传输、热量传输、质量传输现象。
动量传输、热量传输、质量传输统称传输原理,亦称“三传”,它们是冶金过程中三个不可分割的物理过程,通常有理论研究、实验研究和数值计算三种方法。
本课程主要介绍理论研究方法、实验研究方法和部分数值计算方法,重点从“三传”角度介绍动量传输、热量传输、质量传输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及基本解析方法,即传输原理的“三基”内容。
我校结合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要求,在重点介绍传输原理“三基”内容的基础上,注重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加强计算机应用内容。
一是加强与专业关系密切的内容。
如炼铁过程的气—固两相流动及传热,由此延伸至高炉强化冶炼的各种措施:高压操作、高风温、富氧鼓风、富氧喷煤等;炼钢过程的气—液两相流动,由此延伸至转炉顶吹的供氧强度、枪位及转炉底吹气体的种类、流量等对冶炼过程的影响。
二是加强与计算机的结合与应用内容。
对于计算过程比较复杂的内容,要求学生在课外自编程序上机计算,如不稳定导热的温度场计算、喷嘴的设计计算、烟囱的设计计算等。
三是紧密结合冶金前沿及最新技术补充有关内容,将最新研究成果融入课堂教学,以进一步充实和丰富教学内容,如改善高炉炉料透气性的途径、新型高炉冷却壁的温度场模拟、氧枪喷头设计、新型连铸结晶器的温度场模拟等。
这样的教学内容组织方式,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学有所用”的深刻内涵,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鉴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点,我们对实践性教学环节十分重视。
本课程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主要是实验课,开设实验课的目的不仅仅是对已学过的理论知识进行验证和训练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为了使每个学生能够亲自动手做实验,本课程采取分组循环法的集中实验教学方式。
目前,传输原理实验室能开出流体流动、传热等14个实验,其中包括具有研究性和探索性的综合性实验。
14个实验有必做和选做之分,除必做实验外,学生可自由选做实验,只要达到规定学时即可。
集中实验期间,实验室对学生全开放,其余时间使用可预约。
实验前要求学生根据实验大纲的要求,逐个熟悉实验的目的、原理、装置、步骤、数据记录等内容,写出预习报告;实验时按实验指导书规范化操作并做好记录;全部实验完成后实施操作考试。
综合性实验的开展,为学生进行小型科研课题的研究,培养其创新能力起到了良好的指导作用。
三、根据课程特点,探索有效教学方法“冶金传输原理”课程的特点是物理概念抽象,计算公式多,数学推导烦琐,计算过程复杂,是历届学生反映比较难学的课程之一。
为了帮助学生更多地掌握和理解课程内容,我们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尝试,获得了好的教学效果。
1.注重绪论的介绍,使学生全面了解本课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绪论是教师送给学生的“见面礼”,也是学生认识课程的开端。
为了能够有一个良好的开端,我们特别注重绪论的介绍。
“冶金传输原理”课程的绪论,主要包括冶金的分类、课程的性质、课程的内容、课程的特点、教学的目的、教材与教参、成绩评定等。
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动态,特别介绍了与本课程有关的科技期刊,如《冶金能源》《工业炉》《工业加热》《节能技术》等。
另外,在绪论课上还专门介绍了本门课程的校内网络课程资源和省市级精品课程资源,引导学生利用课程资源进行自主学习。
2.借助具体实例,阐明抽象物理概念,以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基本概念。
“冶金传输原理”课程中的物理概念比较抽象,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这些抽象概念,我们在讲课时尽量变抽象为具体,以生活中的实例来帮助学生理解这些物理概念。
例如,在介绍流体流动的两种状态时,学生对层流流动和湍流流动很难理解,于是我们就用国庆大阅兵和自由市场来形容这两种状态。
而在介绍热量传输中的导热、对流、辐射等诸多概念时,我们则以人的衣、食、住、行为切入点,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生动化。
3.辅以数学手段,讲清基本方程的建立,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冶金传输原理”课程中的衡算方程较多,如连续性方程、N-S方程、F-K方程、质量平衡方程等。
对这部分内容,我们总的原则是讲清建立方程的前提条件、依据、方法、方程物理意义及应用。
尽量简化推导过程,指导学生在课后自学。
同时,引入数学模型的概念,为后续课程“计算机在冶金中的应用”的学习奠定基础。
4.以两个“三结合”教学模式,帮助学生理解难点,掌握重点,学会应用。
两个“三结合”的教学模式,即对教学重点内容采取教师讲授、学生习题和习题课方式教学;对教学难点内容采取教师讲授、学生思考和课堂讨论方式教学。
例如,在介绍柏努利方程的应用时,除要求学生完成一定量的习题外,我们还安排了一次习题课,内容涉及能量转换、流体流量测量、流体的流出等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每当遇到较难理解和掌握的内容时,我们就尽量出些思考题,让学生课后思考,然后再来讨论。
例如,在介绍不可压缩流体的管流摩阻时,其摩擦系数?孜与雷诺准数Re和管壁粗糙度△之间的关系可用莫迪图表示。
就莫迪图的变化规律,我们想请学生自己来解释,因为这里包含一个很难理解的附面层概念,于是提出思考题:“对于粗糙管道,说明?孜-Re、△之间的关系,并解释为什么?”后来的讨论课证实,虽然多数学生对“为什么”的解释不太理想,但有少数学生的解释是非常准确的。
不难发现,解释不太理想的学生通过这样一种方式的学习,收获不小。
采取这种方法,不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冶金传输原理”课程中的经验公式较多,对于这部分内容,我们的处理方法也是以讲清公式的来源和应用,以及应用的注意事项为主,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例题或习题讲明解题的思路。
对于计算公式,我们不要求学生去死记,但是如何应用是要求必须掌握的。
此外,为了加深学生对此公式的理解和应用,我们特别安排了一次习题课,专门讲解对流换热公式的选择和应用,巩固学生对公式的理解,习题课的效果非常好。
5.以学生为中心,从工程实际出发启发学生思维,以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以学生为中心,从工程实际出发启发学生思维,坚持提问式教学、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等方法的交替使用,以充分挖掘学生的自主思考、自发学习的潜能。
事实证明,这种目的明确、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是非常受欢迎的,有效促进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具体做法是,每进行一章新的内容时,我们就针对冶金生产实际问题而提出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实际问题,学生应该具备哪些理论知识,由此引出新的内容。
例如,学习动量传输的目的,就是要解决流体流动的阻力损失问题;学习热量传输的目的,就是要解决提高热效率和降低热损失问题;学习质量传输的目的,就是要解决提高传质速率问题。
在介绍热量传输一章时,我们就针对重钢炼钢厂的钢包目前存在温降大而不能满足浇铸要求这个问题而提出该如何解决。
如果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进行这一章的学习。
待本章内容学完后,我们又回过头来看先前提出的问题,请学生自己提出解决此问题的方案,作为课堂讨论内容。
事实证明,这种有着明确目的的学习方法是非常有效的,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开拓了学生的思路,活跃了课堂学习的气氛,而且可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对该课程学习的主动性,也有利于集中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
四、不断改进教学手段,切实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我校不断改进教学手段,以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首先,实现多媒体教学。
教学课件的投入使用,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教学内容也更加丰富,这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教学效果也得以改善。
但是,多媒体教学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在“冶金传输原理”的教学过程中,有些学生反映,用屏幕显示某些公式的推导过程显得有些机械、呆板,无法体现教师生动形象的指导思路。
针对此类问题,我们进行了一些探索,即将多媒体课件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学有机融合,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生动形象、高效和传统板书教学的讲解启发、表情动作,取长补短,相互补充,使课堂教学形式发生质的变化,也使多媒体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发挥更为有效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