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一年级数学《下课啦》教案2(完美版)

合集下载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2下课啦∣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2下课啦∣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2下课啦∣北师大版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的第二章第二节内容,主题是"下课啦"。

我们将通过学习这一节内容,让学生掌握下课的信号和下课后的活动安排。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们能够理解下课的信号,知道下课后的活动安排,并能够主动参与到下课后的活动中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下课的信号和下课后的活动安排,难点是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下课后的活动中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下课的信号和下课后的活动安排,我准备了一些图片和卡片,以及一些下课后的活动道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上课后,我先让学生们模拟下课的情景,让他们亲身体验下课的信号和下课后的活动。

2. 讲解下课的信号:通过模拟下课的情景,我向学生们讲解了下课的信号,比如上课铃声、老师说下课等。

3. 讲解下课后的活动安排:我向学生们讲解了下课后的活动安排,比如可以去卫生间、可以去操场玩等。

4. 例题讲解:为了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下课后的活动安排,我给出了一些例题,比如"下课后,你去哪里?" "下课后,你和同学一起做什么?"5. 随堂练习:我让学生们分组讨论,回答一些关于下课的问题,比如"下课后,你通常做什么?" "下课后,你最喜欢的活动是什么?"6. 活动展示:学生们分组展示他们的下课活动,其他学生可以提问或者给予建议。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下课啦信号:上课铃声、老师说下课活动安排:去卫生间、去操场玩、和同学一起玩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们画一张下课后的活动安排表,包括他们通常会做什么活动。

答案:略2. 请学生们写一篇关于下课的小短文,可以描述下课后的活动和感受。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基本掌握了下课的信号和下课后的活动安排,大部分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下课后的活动中去。

《下课啦》(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下课啦》(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下课啦》(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下课的时间,并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时间下课。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珍惜时间、遵守纪律的良好习惯,增强学生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认识下课的时间:让学生了解一节课的时间,学会看时钟,并能准确地报出下课的时间。

2. 认识时间的顺序:让学生理解时间的顺序,知道时间是一小时一小时地过去,不能倒流。

3. 学会选择合适的时间下课: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时间下课,培养学生自主决策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认识下课的时间,学会看时钟,并能准确地报出下课的时间。

2. 教学难点:学会选择合适的时间下课,培养学生自主决策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时钟模型、多媒体课件、教学挂图。

2. 学具:学生自带时钟、练习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出示时钟模型,引导学生观察时钟,激发学生对时间的兴趣。

2. 认识下课的时间:教师讲解下课的时间,让学生学会看时钟,并能准确地报出下课的时间。

3. 认识时间的顺序: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时间的顺序,让学生理解时间是一小时一小时地过去,不能倒流。

4. 学会选择合适的时间下课: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时间下课,培养学生自主决策的能力。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在本节课中学到的知识,以及如何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6.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时间的珍贵,教育学生要珍惜时间、遵守纪律。

7. 布置作业: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课题:《下课啦》2. 教学内容:认识下课的时间、时间的顺序、选择合适的时间下课3. 教学重点:认识下课的时间,学会看时钟,并能准确地报出下课的时间4. 教学难点:学会选择合适的时间下课,培养学生自主决策的能力七、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习题。

《下课啦》(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下课啦》(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下课啦》(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北师大版教案:《下课啦》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主要涉及第五章《我们周围的数》中的“认识时间”一节。

具体内容包括学习钟表的认识,理解“下课啦”的含义,以及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认识钟表,理解时间的概念,掌握“下课啦”的意义,培养学生对时间的认识和珍惜。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下课啦”的含义。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认识钟表,理解时间的概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电子钟表、实体钟表、PPT。

学具:学生自己的手表或钟表、学习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学校的课程表,引导学生了解学校的作息时间,进而引出“下课啦”的概念。

2. 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教师利用实体钟表和电子钟表,向学生介绍钟表的构成,讲解小时、分钟的认识和转换。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例题,如“现在是3点,下课时间是几点?”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5. 小组合作(10分钟)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钟表的认识、时间的转换、“下课啦”的含义。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请画出一个钟表,标出现在的时刻。

2. 请计算:如果上课时间是9点,下课时间是几点?答案:1.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画出钟表。

2. 下课时间是9点40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钟表的认识和时间的理解有了明显的提高。

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学生对时间的转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

拓展延伸: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时间现象,如日出日落、交通高峰期等,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时间的重要性。

同时,可以组织一次关于时间管理的主题活动,让学生分享自己如何合理安排时间,培养学生的时间管理能力。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2下课啦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2下课啦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2下课啦北师大版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的第二章第二节内容,主题是“下课啦”。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加减法运算,通过实际情境让学生理解加减法的含义,能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理解加减法的含义,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加减法的运算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

难点:理解加减法的实际含义,能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上课后,我拿出一个苹果,对学生说:“我有一个苹果,我想把它分给小明和小红,每人分一半,那么我需要再拿一个苹果吗?”学生回答:“需要!”接着,我又问:“如果我再拿一个苹果,小明和小红每人能得到几个苹果?”学生回答:“每人能得到一个苹果。

”2. 例题讲解:通过上面的实践情景,我引入了加减法的概念。

我然后在黑板上写下2+1,并解释道:“这个式子的意思是,我有2个苹果,我想把它分给小明和小红,每人分一个,那么我需要再拿一个苹果。

这个式子读作‘2加1等于3’,也可以读作‘2个苹果加上1个苹果等于3个苹果’。

”接着,我写下11,解释道:“这个式子的意思是,我有一个苹果,我想把它分给小明,然后我又想把它分给小红,那么我就没有苹果了。

这个式子读作‘1减1等于0’,也可以读作‘1个苹果减去1个苹果等于0个苹果’。

”3. 随堂练习:(1)3加2等于几?(2)5减3等于几?(3)4加1等于几?(4)2减2等于几?4. 板书设计:2 + 1 = 31 1 = 0六、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5加2等于几?(2)7减4等于几?(3)3加4等于几?(4)6减4等于几?作业答案:(1)5加2等于7。

(2)7减4等于3。

2.2.下课啦(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2.2.下课啦(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2.2.下课啦(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北师大版作为一名教师,我始终坚信“寓教于乐”的教学理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力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

下面是我根据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2.2节“下课啦”的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教学内容为第二单元第二章第二节“下课啦”,这部分内容主要讲述了时间的认识,通过学习,让学生能够理解下课的信号,知道下课时间,并能够表达下课的时间。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下课的信号,知道下课的时间。

2. 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让学生能够表达下课的时间。

3. 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下课的信号,能够表达下课的时间。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让学生能够知道下课的时间。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教学课件、钟表模型、挂图等。

2. 学具:学生课本、练习册、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模拟课堂情景,教师在讲台上讲解,学生在座位上认真听讲。

当教师发出“下课啦”的信号时,学生有序离开教室。

2. 讲解知识点:通过课件、挂图等形式,让学生了解下课的信号,知道下课的时间。

3. 例题讲解:以教材中的例题为例,让学生理解下课的时间如何表达。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在课本上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在下课时间方面的理解和经验。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时间下课信号下课时间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下课的信号和时间。

2. 请学生列出自己知道的下课时间,并说明原因。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拓展延伸:下节课,我将结合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学会用英语表达下课的时间,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时间观念和英语表达能力。

同时,我还将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实践,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知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我选择了模拟课堂情景的方式引入新课,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下课的信号,并理解下课的时间。

北师大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下课啦》教学设计

北师大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下课啦》教学设计

北师大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下课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比一比的活动,能够正确比较两个或三个物体之间的高矮、长短。

2.知道在比较高矮或长短时,需要在同一起点上进行,并初步学习寻找参照物进行比较的方法。

3.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比一比的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推理能力、数学表征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比高矮、比长短的方法。

难点:理解高矮的相对性,并能用所学相关知识比较生活中的高矮、长短。

教学过程:一、听音激趣,导入新课1.听音导入同学们,仔细听,下课啦,我们去操场上做游戏吧!播放音频:校园下课铃声2.板书课题:下课啦3.仔细看,他们都在玩什么呀?今天我们主要去看看这三对小朋友,他们发现了什么样的数学问题?同学们愿意帮助他们解决吗?数学来源于生活,通过学生熟悉的铃声导入,将学生带入到下课的情境中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教学过程二、根据情境,激发求知(一)比高矮1.(播放视频)小美和小伟在干什么呢?原来,他们在比高矮呢!小美和小伟到底谁高,谁矮?同学们愿意当他们的裁判吗?2.你发现了什么?追问:这样比身高公平吗?小结:比身高的时候要站在同一水平线上。

3.只要站在同一水平线上就公平吗?教师示范,比高矮的时候驼背、下蹲、弯腰等都是不公平的。

小结:比身高时两人要站在同一水平线上,站直了比。

4. 拍手读儿歌,巩固比高矮的方法。

5.活动一:比高矮。

四人为一小组两两比高矮。

通过让学生亲身经历比身高的过程,让学生体会到高与矮是相对的,也进一步明确要站在同一个水平线上才能比身高。

在比身高的过程中,一定要有观察者或裁判员,这样才能得出结论。

(二)体会高矮是相对的1.在刚刚比身高的活动中,有个小组发生了争执,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这一位是小雅同学,谁能说说她是高还是矮?说说你的理由。

2.那你的意思是,得两个人以上才能比身高是吗?别着急,小泽来了,你发现了什么?3.小雅心里不服气,她决定去找小华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4.咦?怎么回事呢?为什么小雅一会高一会儿矮呢?同桌之间讨论讨论吧。

第二单元《下课啦》(教案)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下课啦》(教案)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

教案:《下课啦》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课间十分钟的合理安排,培养时间观念。

2.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参与的精神,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 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课间十分钟的活动内容及其意义。

2. 课间十分钟的合理安排与时间管理。

3. 课间活动的安全与秩序。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合理安排课间十分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间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视频、图片等。

2. 学具:学生自带课间活动用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展示课间活动的场景,引发学生对课间活动的关注。

2. 新课内容讲解:介绍课间十分钟的活动内容及其意义,引导学生了解课间活动的重要性。

3.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成功的课间活动案例,让学生了解如何合理安排课间十分钟。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让自己的课间活动更加有趣、有益。

5. 互动环节:组织学生进行课间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合理安排课间十分钟的好处。

6.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课间活动心得,总结本次课程的重点内容。

六、板书设计1. 课题:《下课啦》2. 课间十分钟的重要性3. 课间活动的合理安排4. 课间活动的安全与秩序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设计一份课间活动安排表。

2. 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课间活动的作文,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八、课后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课间活动的表现,及时发现问题并予以指导。

2. 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间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3. 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课间活动的安全,确保学生的身心健康。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合理安排课间十分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因为这个部分涵盖了整个教学活动的实施步骤,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达到教学目标,以及教学效果的好坏。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2下课啦-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2下课啦-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2 下课啦北师大版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今天我要为大家教授的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的第2.2节内容,下课啦。

这一章节主要讲述的是时间的认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理解下课的概念,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来表达下课的时间。

二、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下课的概念,能够理解下课的时间,并能够用语言和动作来表达下课的时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能够理解下课的概念,难点是让学生能够用语言和动作来表达下课的时间。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本节课的教学,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课件、钟表模型、时间卡片等。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我通过课件展示学校的场景,让学生们想象自己正在学校上课,然后突然铃声响起,学生们高兴地喊出“下课啦!”的情景。

2. 新课导入:我向学生们介绍下课的概念,解释下课是指学校课程结束,学生们可以休息和活动的时间。

3. 例题讲解:我通过钟表模型和时间卡片,向学生们展示下课的时间,例如“3点20分下课”,并让学生们模仿我的动作和语言来表达。

4. 随堂练习:我给出一些下课的时间,让学生们用语言和动作来表达,例如“4点15分下课”。

5. 课堂互动:我邀请学生们上台演示下课的动作和语言,并让其他学生来猜猜看是哪个时间下课。

六、板书设计我在黑板上设计了一个简单的板书,包括了下课的概念和一些下课的时间,如下:下课啦!3点20分下课4点15分下课七、作业设计为了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我布置了一道作业题目:请用语言和动作来表达下课的时间,并写下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对于拓展延伸,我计划在下一节课中引入更复杂的时间表达,如“下课10分钟后再集合”等,让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情景引入在情景引入环节,我通过课件展示学校的场景,让学生们想象自己正在学校上课,然后突然铃声响起,学生们高兴地喊出“下课啦!”的情景。

这个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们能够直观地感受到下课的氛围,从而更好地理解下课的概念。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下课啦》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下课啦》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下课啦》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下课啦”的概念;通过游戏活动认识各种物品(书包、铅笔盒、铅笔、橡皮、尺子等)的大小、颜色、形状等属性,并学会用“比”和“一样大”等词语进行比较;掌握数数的方法,能正确读出1~30以内的数;初步理解加法的概念,能够使用加法口诀计算小的两个数的和,如1+1、1+2等。

2.能力目标能够通过游戏、唱歌、说故事等多种方式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能够主动观察、思考,发现问题并主动寻找解决方法;能够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思考和成果。

二、教学过程1.热身活动(5分钟)10的数字。

教师带领学生完成“110数数曲”(此处不展开介绍歌曲内容),让学生通过歌曲温习12.主体活动(35分钟)(1)新课教学教师通过图片、实物等方式向学生介绍“下课啦”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听故事教师通过简单易懂的故事,带领学生认识各种物品的大小、颜色、形状等属性,让学生通过故事中的描述,主动寻找特征,并进行比较。

(3)游戏环节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游戏:小队比大队。

游戏规则: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站在不同的位置,要求每组用“比”的方式,比较站在他们组前面的组的人数和自己组前面的人数,并喊出比较结果,如“我们比前面那组多两个”,并根据比较结果整队,排成正确的队形。

(4)加法口诀教师通过加法口诀的教学,让学生掌握小的两个数之和的简单计算方法,如1+1、1+2等等。

(5)活动总结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进行小结,回顾学习的知识点和技能,并与学生共同总结出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3.总结活动(10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评价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并了解学生的学习感受和体验。

三、教学升华教师可按上述教学设计,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进一步提升教学时的个人表现和团队合作能力。

同时,建议家长在家中配合教师,帮助孩子巩固和拓展所学内容,提高学生阅读、计算和思维能力。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下课啦》教学设计2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下课啦》教学设计2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下课啦》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下课啦》是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的一节课,主要内容是让学生初步认识上下位置关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上下位置的概念,并能用语言描述物体的上下位置关系。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际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学习数学,他们对上下位置概念的理解还不够清晰。

但是,他们具有较强的观察力和好奇心,喜欢通过图片和实际情境来学习。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些特点,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上下位置关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上下位置的概念,并能用语言描述物体的上下位置关系。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交流,培养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上下位置的概念,并能用语言描述物体的上下位置关系。

2.难点:学生能够用语言准确描述物体的上下位置关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上下位置关系。

2.观察法: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和实际情境,培养观察能力。

3.交流互动法:学生之间通过交流和互动,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生动有趣的课件,展示上下位置关系的实际情境。

2.教学图片:准备一些展示上下位置关系的图片,用于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

3.教学道具:准备一些实物道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上下位置关系。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物体的上下位置关系。

例如,展示一张动物园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不同动物的上下位置关系。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一些教学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物体的上下位置关系。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用语言表达出来,如“上面”、“下面”等。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2下课啦-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2下课啦-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2下课啦-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了解下课时间的概念,并能用数字时钟表示下课时间。

2. 培养学生对时间的感知能力,提高他们的时间管理意识。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内容1. 观察和操作: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了解下课时间的概念,并能用数字时钟表示下课时间。

2. 时间感知: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培养对时间的感知能力。

3. 时间管理: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提高时间管理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了解下课时间的概念,并能用数字时钟表示下课时间。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数字时钟模型、下课时间卡片。

2. 学具:学生自带的数字时钟。

教学过程1. 引入: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下课时间的重要性。

2. 观察:学生观察数字时钟模型,了解下课时间的概念。

3. 操作:学生操作数字时钟,用数字时钟表示下课时间。

4.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观察和操作的心得。

5. 总结:教师总结下课时间的概念,强调时间管理的重要性。

板书设计1. 板书下课啦2. 板书内容:- 下课时间的概念- 用数字时钟表示下课时间- 时间管理的重要性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学生用数字时钟表示家里的下课时间,并与家长分享。

2. 小组作业:学生分组,每组制作一个下课时间的手抄报。

课后反思1. 教师反思: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操作和讨论,评估学生对下课时间概念的理解程度,以及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 学生反思:学生通过完成作业和参与小组讨论,反思自己对下课时间概念的理解,以及自己在时间管理方面的表现。

3. 改进措施: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反馈,教师可以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学生对下课时间概念的理解和他们的时间管理能力。

以上就是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2下课啦-北师大版的完整内容,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和课后反思。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下课啦》说课稿2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下课啦》说课稿2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下课啦》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下课啦》是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下课时间同学们在操场上玩耍的场景。

这篇课文通过描述同学们的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时间观念,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进入小学,对于课堂纪律、学习习惯等方面还在适应阶段。

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善于观察,但注意力容易分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认识时间概念,学会用词语描述下课时间同学们的活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表演等环节,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好习惯,增强团队协作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时间观念,学会用词语描述下课时间同学们的活动。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同学们在操场上的活动,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讨论法、表演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道具等辅助教学,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情境展示:展示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观察下课时间同学们在操场上的活动。

3.讨论交流:引导学生分组讨论,用词语描述同学们的活动。

4.表演展示:邀请学生上台表演,展示他们在操场上的活动。

5.课堂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描述下课时间同学们的活动。

6.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性。

7.拓展延伸: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观察家人或朋友在休闲时间的活动,并用词语描述。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2下课啦 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2下课啦 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2下课啦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理解下课的概念,并能用语言表达。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学会与同伴分享和交流。

教学内容1. 下课的概念:理解下课的含义,知道下课是学习活动的一部分。

2. 下课的时间:观察和体验下课的时间,知道下课的时间是有限的。

3. 下课的活动:观察和描述下课的活动,学会选择合适的活动进行。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下课的概念,观察和描述下课的活动。

2. 教学难点:用语言表达下课的概念,选择合适的活动进行。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下课啦主题图片,下课时间表,下课活动图片。

2. 学具:学生用下课啦主题图片,学生用下课时间表,学生用下课活动图片。

教学过程1. 引入:展示下课啦主题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2. 讲解:讲解下课的概念,让学生理解下课的含义。

3. 观察:让学生观察下课的活动,描述下课的活动。

4. 操作:让学生用下课时间表和下课活动图片进行操作,选择合适的活动进行。

5. 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和交流自己的观察和操作经验。

6. 总结:总结下课的概念,让学生用语言表达下课的概念。

板书设计1. 板书下课啦2. 板书内容:下课的概念,下课的时间,下课的活动作业设计1. 让学生用下课啦主题图片制作自己的下课时间表。

2. 让学生用下课活动图片制作自己的下课活动手册。

课后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学生能够理解下课的概念,观察和描述下课的活动,并能用语言表达下课的概念。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得到了锻炼。

同时,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探索和体验下课的乐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的设计与实施,因为这是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关键环节。

以下是教学过程的详细补充和说明:教学过程详细补充1. 引入- 展示下课啦主题图片,图片中应包含多种下课活动的场景,如学生玩耍、休息、交流等,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下课啦》(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下课啦》(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下课啦》(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课间活动安全知识,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2. 培养学生遵守课间纪律,做到有序、文明、安全地进行课间活动。

3. 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相帮助的良好品质。

4. 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养成良好的课间活动习惯。

二、教学内容1. 课间活动安全知识2. 课间活动的有序、文明、安全进行3. 课间活动中的团结协作与互相帮助4. 课间活动的自我管理与良好习惯培养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课间活动安全知识,提高安全意识,养成良好的课间活动习惯。

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做到有序、文明、安全地进行课间活动,以及如何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相帮助的良好品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视频、图片等。

2. 学具:课间活动安全知识手册、自我管理记录表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或播放相关视频,引起学生对课间活动安全的关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讲解:结合多媒体课件,详细讲解课间活动安全知识,让学生了解课间活动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及预防措施。

3.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课间活动中应注意的事项,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做到有序、文明、安全地进行课间活动,以及如何培养团结协作、互相帮助的良好品质。

5. 课堂实践:组织学生进行课间活动模拟,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遵守课间纪律,做到有序、文明、安全地进行课间活动。

6.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总结自己在课堂实践中的表现,反思自己在课间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六、板书设计1. 课题:《下课啦》2. 教学目标3. 教学内容4. 教学重点与难点5. 教学过程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撰写一篇关于课间活动安全的短文。

2. 让学生设计一份课间活动安全知识手册,内容包括:课间活动安全注意事项、自我保护方法、团结协作与互相帮助等。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2下课啦-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2下课啦-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2下课啦北师大版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2下课啦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的第二章第二节,主要学习了认识时间,以“下课啦”为主题,通过生活情境引入对钟面的认识,让学生学会认识整点和半点,并能用语言描述钟面上的时间。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认识钟面,了解钟面上的数字和指针的含义。

2. 培养学生学会用语言描述钟面上的时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认识钟面,学会用语言描述时间。

难点:理解整点和半点的概念,能够准确描述时间。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钟面模型、数字卡片、指针模型。

学具:学生钟面模型、学生用书。

五、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教师通过模拟课堂情境,引导学生认识下课时间,让学生注意到钟面上的时间。

2. 认识钟面:教师出示钟面模型,引导学生认识钟面上的数字和指针,讲解钟面的构成和功能。

3. 学习整点:教师通过数字卡片和指针模型,引导学生认识整点,让学生学会用语言描述整点时间。

4. 学习半点:教师通过数字卡片和指针模型,引导学生认识半点,让学生学会用语言描述半点时间。

5. 实践练习:教师给出一些具体的时间,让学生用语言描述出来,如“1点”,“3点半”等。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钟面数字指针整点 1点 2点 3点半点 1点半 2点半 3点半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用自己的话语描述一下钟面上的时间。

答案:钟面上有12个数字,两个指针,一个长指针一个短指针,长指针走一圈是12小时,短指针走一圈是1小时。

2. 请学生列出几个整点和半点的时间。

答案:整点:1点、2点、3点、4点、5点、6点、7点、8点、9点、10点、11点、12点。

半点:1点半、2点半、3点半、4点半、5点半、6点半、7点半、8点半、9点半、10点半。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钟面的认识和时间描述的掌握情况较好,但在描述时间时,部分学生对“整点”和“半点”的概念理解不够清晰,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下课啦教学设计(2)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下课啦教学设计(2)

下课啦1教学目标1、在比一比的活动中,能够正确比较两个物体间的高矮、长短。

2、知道在比较高矮或长短时,需要在同一起点上进行,并初步学习寻找参照物进行比较的方法。

3、经历与他人合作和交流比一比的过程,并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的过程。

2学情分析本节内容的教学主要是学习比较物体之间的高矮、长短的方法,并会正确比较并表达等。

学生对这一方面的知识都会或多或少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受年龄和学前基础层次不同也会参差不齐,而且比较散乱,需要知识性的梳理。

因此,在教学设计上,要遵循学生的认知水平,从基础问题开始,带动每一个学生走入这节课的学习中,在设计上要尽量贴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生活背景,充分发掘教材并努力进行创新。

3重点难点1、在学生原有生活经验的引领下,经历比较高矮、长短的过程,丰富学生对长短比较的认识。

2、在每一个环节活动和思考的过程中,初步掌握不同情况下长短比较的方法。

4教学过程4.1 第一学时4.1.1教学目标1、在比一比的活动中,能够正确比较两个物体间的高矮、长短。

2、知道在比较高矮或长短时,需要在同一起点上进行,并初步学习寻找参照物进行比较的方法。

3、经历与他人合作和交流比一比的过程,并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的过程。

4.1.2教学重点在学生原有生活经验的引领下,经历比较高矮、长短的过程,丰富学生对长短比较的认识。

4.1.3学时难点在每一个环节活动和思考的过程中,初步掌握不同情况下长短比较的方法。

4.1.4教学活动活动1【讲授】(一)交流预习,导入新课·师问:在上课之前老师想问问同学们,大课间活动的时候,你们喜欢到操场上做哪些活动?生答:略,(锻炼学生敢于回答问题)·师问:那你们想不想知道淘气和笑笑的学校里,同学们下课啦在操场上做什么活动?生答:想。

·师说:那大家齐声喊出“下课啦”,老师就把他们请出来,好不好?生答:老师指挥一、二,PPT出示“下课啦”活动2【讲授】(二)互助探究,学习新知·师问:好啦,他们来了,请同学们仔细视察一下,下课啦,同学们在操场上都在做什么?生答:(鼓励说完整话和认真视察)谁高,谁矮·师说:好了,我们就先从比身高开始,看看谁高谁矮。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下课啦》教案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下课啦》教案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下课啦》教案第一篇: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下课啦》教案一年级《下课啦》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北师版小学数学第一册第二单元第二课时《下课啦》教学目标:1.通过直观地比较物体的高矮活动,初步感知两个或三个物体之间的高矮或长短关系。

2.理解物体高矮或长短的比较,需要在同一起点下进行。

教学重点:理解比较高矮或长短要在同一起点下进行教学过程:师:今天我们讲的内容是“比较”。

一、出示情境图,提出问题师:下课了,同学们都来到操场进行课间活动。

注意观察,他们在做什么?生:有两个同学在比个子,有两个同学在跳绳,有一个同学在踢毽子,还有一位叔叔在钉一个小凳子。

二、比较活动(一)比个子师:(出示比个子的情境图1)认真观察,你有什么发现?生:两个人个子一样高;这样比不公平,男孩子踮起了脚尖。

师:应该怎么比?生:两个人都站在地面上,不能踮脚。

师:这样就保证了两个人在同一个起点上,这样就能比了!(出示情境图2)说说你怎么比?结果怎么样?生:两个人都站在地面上,女孩子高一些。

师:看来,比较个子高矮的时候要在同一个起点下,这样才能比较!(二)比绳子师:我们看看两个同学的跳绳吧(出示情境图)谁的跳绳更长些?说说你是怎么比的?生:把跳绳拉直比。

师:为什么要这样做?生:弯弯曲曲的跳绳不好比较。

师:只要拉直就够了吗?生:还要对齐之后才能比。

师:为什么要对齐?生:这样两根跳绳的起点就相同了,然后看哪根跳绳长。

师:相同的起点之后比终点,就能比出长短了!(三)比钉子师:看看这位叔叔,要钉好这个小椅子,他应该选哪个钉子?为什么?生:应该选最长的那一根。

因为第一个钉子明显比椅子的厚度要短;第二个钉子刚好跟椅子的厚度一样长,不结实;所以第三个钉子合适。

师:好,第一部分内容我们就讲到这里。

下面,我们进行第二部分内容。

三、练习(一)说一说,谁高谁矮?——学生发言讲解(二)哪根绳子最长?——学生独立做在书上(三)想一想,说一说 1.汽车能从桥下通过吗?生:不能通过。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2《下课啦》|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2《下课啦》|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2《下课啦》|北师大版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2《下课啦》|北师大版我作为一名教师,经验丰富,资历深厚,对于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2《下课啦》的教学有着自己的理解和方法。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是依据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25页,以及第26页的“做一做”,第27页的“试一试”和第28页的“练一练”。

这些内容主要围绕“下课啦”这一主题,通过各种实际的例题和练习,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二、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是让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以及“位置和方向的识别”。

通过实际的情境和例题,让学生能够将数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以及“位置和方向的识别”。

而教学难点则是让学生能够在实际情境中灵活运用这些知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准备了大量的教具和学具,包括黑板、粉笔、PPT、实物模型、卡片等。

这些教具和学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通过模拟一个学校的场景,让学生理解“下课啦”的情境,并引导学生思考“下课啦”的时候,我们需要做些什么。

2. 例题讲解:我通过PPT展示例题,并逐一讲解,让学生理解和掌握“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以及“位置和方向的识别”。

3. 随堂练习:我在讲解完例题后,立即进行随堂练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我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解题方法和思路,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六、板书设计我在课堂上会根据讲解的内容,进行板书设计,将重要的公式和概念写在黑板上,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1. 请用数字和加号,减号,等于号,表示下面的算式:我有3个苹果,妈妈又给了我2个苹果,我现在有多少个苹果?答案:3 + 2 = 52. 请用数字和加号,减号,等于号,表示下面的算式:我有5个橘子,吃掉了2个,还剩下几个?答案:5 2 = 3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思考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以及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下课啦》教案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下课啦》教案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下课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掌握下课时间的时钟读数。

(2)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用时情境。

2. 能力目标:(1)训练细致仔细的观察能力。

(2)提高学生对时间的敏感度。

(3)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思考习惯。

3. 情感目标:(1)增加学生对时间概念的兴趣。

(2)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并学会合理安排时间。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下课啦》。

三、教学方法1. 教师讲解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来阐述下课时间的概念。

2. 集体合作学习,在小组内,共同完成任务。

五、教学流程1. 热身活动了解学生对时间的概念掌握情况,并通过实例化学生们对时间有更深刻的理解。

2. 教学内容(1)报读时间。

老师介绍下课时间表,让学生们用时钟读数的方法来表示。

(2)普及时间概念。

上课时间表上写有上课时间、下课时间,而时间的每一小部分都可以用“分钟”来表示。

(3)集体任务。

把同学们分成小组,在小组内,老师给出一些“日常行为”,如刷牙、吃早饭,学生们根据任务表,安排好这些活动所需的时间,并讲述。

(4)教师复述。

老师在学习完成后让每组代表讲述自己的任务,教师在复述时进行点评。

3. 作业完成课后习题,以加深巩固。

四、教学提示1. 教师要进行良好的指导,使教学和学习过程更加感性化与生动化。

2. 鼓励积极参与,加强同学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3. 学生们可以通过多思考、多训练等方式,加深对时间的理解与掌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课啦》教案
教学目标
让学生初步感知两个或三个物体之间的高矮,体会高矮的相对性,渗透帮助他人的教育。

教学重点
初步感知物体之间的高矮。

教具准备
绳子。

教学过程
1、图片出示,创设情景。

(1)选择以为班上最高的同学与老师比较高低,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

(2)导入课题,下课啦。

2、谁高谁矮(图略)。

(1)学生独立观察,思考问题。

(2)同学之间交流。

3、哪跟绳子最长,哪根最短?(图略)
说一说,比较的方法以及理由。

4、选用哪个钉子更合适?
(根据生活经验,厚的木版用长一些的钉子,薄一点的木板用短一点的钉子。


5、拓展练习。

汽车能否从桥下通过?
(1)学生独立观察,思考问题。

(2)同桌交流。

(3)全班反馈。

6、比较站在不同高度上的小兔子的高矮。

(1)学生观察。

(2)小组讨论。

(3)集体交流。

注意让学生说说比较高矮时要注意什么?(同一个起点)
7、从短到长依次排起来。

这题的比较方法可以是数方格的方法。

(1)学生观察。

(2)小组讨论。

(3)集体交流。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