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二 比较:下课啦》 公开课教案_1

合集下载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二 比较:下课啦》 优质课教学设计_0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二 比较:下课啦》 优质课教学设计_0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比较《下课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在比一比的活动中,能够正确比较两个物体间的高矮、长短。

2.知道在比较高矮或长短时,需要在同一起点上进行,并初步学习寻找参照物进行比较的方法。

3.经历与他人合作和交流比一比的过程,并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的过程。

教材分析“高矮”“长短”都属于比较物体长度的问题,教材把这些内容安排在一起进行学习,让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对接,丰富学生对长度比较的认识。

教材呈现了操场上的一些场景,根据情境图设置了由三个问题组成的问题串。

“谁高?谁矮?”是让学生体会比较高矮时需要站在同一个起点才行;“谁长?谁短?”是在比较两条绳子的长短的过程中,利用原有的生活经验进行长短比较,如两端对齐,拉直后再比较;“谁走的路长?”是结合学生走石板路这一情景,使学生知道比较长短时,不能只看起点和终点,还要看中间是不是直的,从而丰富学生对比较活动的体验。

学情分析一年级小学生刚适应小学班级生活,注意力水平不高,大部分学生对差别较大的长短比较有初步的感知,这是这节课的授课基础。

可在此基础上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

教学重点知道在比较高矮或长短时,需要在同一起点上进行,并初步学习寻找参照物进行比较的方法。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清楚地说出比较的操作过程。

教学准备:ppt . 若干根不同长短的绳子教学设计一、情景导入Ppt 出示教材中的情境图,老师:同学们观察一下情境图,小朋友们都在干什么?(跳绳、比个子、踢毽子、……)二、新授(一)、教学模块(1)谁高?谁矮?请一学生到讲台上和老师站在一起,比一比个子高矮,提问:谁高?谁矮?(老师的个子高,某学生的个子矮。

)肯定学生的回答。

引导:为什么说老师的个子高?说老师的个子高是与某同学的个子比的。

为什么说某同学的个子矮?说某同学的个子矮是与老师比的。

高和矮是比出来的。

(板书:高……比……矮)引导学生正确描述谁高谁矮?(老师的个子比某同学高,某同学的个子比老师矮)请一个同学上讲台,说一说这个同学的个子是高是矮?请两个同学上讲台比一比高矮,引导正确描述。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比较-下课了》 教案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比较-下课了》  教案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比较-下课了》教案1.学习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比较》第二课《下课啦》2.学习目标(1)在比一比的活动中,能够正确比较两个物体间的高矮、长短。

(2)清楚在比较高矮或长短时,需要在同一起点上进行,初步学习借助标准进行比较的方法。

(3)经历与他人合作和交流比一比的过程,并尝试表述自己的发现。

【学习重点】能够正确比较两个物体间的高矮、长短。

【学习难点】如何体会比较的标准3.学习过程(1)情景导入师:(主题图),孩子们,想知道淘气和笑笑下课了玩什么吗?一起来看看。

抽生描述情景图【评析】利用生活情景来入手,更贴合生活实际,体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新知探讨师:有同学在比谁高谁矮。

说到比高矮,老师一直想知道班上某两个孩子谁高谁矮,请他们上台来比比。

(甲踮脚,乙不踮脚)全班不同意。

师:我明明看到甲同学要高一些,你们怎么不同意呢?师:那比高矮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抽生答:要不能踮脚。

师:我听明白他的意思了他说要都不掂脚,也就是说要在同一平面,站直了比较。

师:这里有两根绳子,你能看出来哪一根长哪一根短吗?(绳子围成一团,生无法直观比较)师:你有好的方法来比一比吗?(抽生上台演示比较过程)师:他是怎么比的?谁能来说一说?抽生把比较绳子的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先把绳子拉直,然后再把一端对齐,比另一端长。

师小结:绳子要拉直,一端要对齐。

师:用这种方法和同桌比比谁的绳子长。

生同桌合作哦,独立完成比较的过程。

师:两个小朋友一起走了一段路,他们的起点一致,终点也一致,那他们走的路一样长吗?生会出现争论,师出示情景图。

师:的确,只有起点和终点我们无法比较谁长谁短,就像绳子一样。

绳子我们要拉直来比,可是路没有办法拉直,你有什么办法吗?(在课件上把线路用不同颜色分成一小段一小段。

让生思考这条路一共有多少条小段。

)生独立观察并比较,同桌交流自己比较的方法;抽生上台指着图说方法。

师小结:先数有几段边线,再比较。

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比较 下课啦 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比较 下课啦  教学设计

比较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比较》是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内容,在这一单元有:比较物体大小,多少;比较物体的高矮,长短。

比较物体的轻重比较物体的大小,是培养学生直接观察比较大小的能力,并渗透整体与部分,部分与部分的关系。

比较多少,培养学生简单的推理能力。

比较高矮,长短,使引导学生进行比较高矮长短视要在同一起点上进行轻重的比较,注重让学生感受测量物体轻重工具的重要性。

“高矮”“长短”都属于比较物体长度的问题。

因此,教科书把这些内容安排在一起进行学习,让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对接,丰富学生对长度比较的认识。

学情分析:比较高矮是在学生学会比较物体的多少,大小之后,安排学生学习的,一年级的学生对高矮,长短已有初步的感受,能说出什么高,什么矮,什么长,什么短等,只不过对于正确的比较方法还比较模糊,虽然积累了一定的感性经验,但对比较活动中的相对性认识不足,本节课要通过观察,比较,思考,使学生获得比较高矮的相对性的认识。

教学重点:经历比较高矮,长短的过程,初步掌握比较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比较的相对性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故事一;秋天到了,树叶纷纷落下来,有的落在地上,有的落在房子上。

房子旁边有两只动物,一只长颈鹿,一只是小山羊。

它们俩都想吃房子上树叶。

你们认为,谁能吃到房子上的树叶呢?故事二:淘气和笑笑,谁高谁矮?师:见不到人能判断出来吗?设计意图:创设生活情景,让学生知道有的问题通过生活经验可以解决,有些问题不能解决,不能解决怎么办呢?这就需要探索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用这种方式能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增强学习的乐趣。

二、学习新知1、出示情境(淘气和笑笑比高矮图)师:看他们比高矮你有什么想说的吗?生:淘气踮脚,他耍赖……师:他耍赖,你还愿意和他比吗?生:不愿意师:他怎么做你愿意和他比呢?生:双脚放平师:淘气双脚放平,笑笑的脚又垫起,你认为淘气会同意吗?生:不同意。

师:到底怎么样比,大家才公平呢?生:淘气和笑笑他们俩都把脚放平,这样比才公平。

《下课啦》(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下课啦》(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下课啦》(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北师大版教案:《下课啦》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主要涉及第五章《我们周围的数》中的“认识时间”一节。

具体内容包括学习钟表的认识,理解“下课啦”的含义,以及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认识钟表,理解时间的概念,掌握“下课啦”的意义,培养学生对时间的认识和珍惜。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下课啦”的含义。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认识钟表,理解时间的概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电子钟表、实体钟表、PPT。

学具:学生自己的手表或钟表、学习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学校的课程表,引导学生了解学校的作息时间,进而引出“下课啦”的概念。

2. 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教师利用实体钟表和电子钟表,向学生介绍钟表的构成,讲解小时、分钟的认识和转换。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例题,如“现在是3点,下课时间是几点?”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5. 小组合作(10分钟)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钟表的认识、时间的转换、“下课啦”的含义。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请画出一个钟表,标出现在的时刻。

2. 请计算:如果上课时间是9点,下课时间是几点?答案:1.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画出钟表。

2. 下课时间是9点40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钟表的认识和时间的理解有了明显的提高。

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学生对时间的转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

拓展延伸: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时间现象,如日出日落、交通高峰期等,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时间的重要性。

同时,可以组织一次关于时间管理的主题活动,让学生分享自己如何合理安排时间,培养学生的时间管理能力。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二 比较《下课啦》获奖教案公开课优质课教案观摩课讲课精品教案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二 比较《下课啦》获奖教案公开课优质课教案观摩课讲课精品教案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二比较《下课啦》获奖教案公开课优质课教案观摩课讲课精品教案
【省级获奖教案】
1教学目标
1.在比一比的活动中,能够正确比较两个或三个物体间的高矮、长短、厚薄等。

2.知道在比较高矮时,需要在同一起点上进行。

3.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比一比的方法,并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的过程。

2学情分析
本节内容的教学主要是比较物体的高矮、长短等,学生对这一方面的知识并不陌生,已经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比较方法散乱,水平参差不齐,需要教师对知识进行梳理,以及在探究比较方法的过程中进行引导。

学生只有亲身经历对实物的比较活动,才能从中可获得直观、具体的数学活动经验,获取比高矮、长短的比较方法。

3重点难点
重点:经历比较高矮、长短的过程,初步掌握比较的一般方法。

难点:比较的相对性。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1【导入】铺垫引入
一、谈话导入:师:下课啦,同学们来到操场上:有的跳绳,有的玩游戏,你能找到我们的好朋友淘气在干什么吗? 设计意图:数学来源于生活,导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以学生熟悉的课间活动为题。

这样既引出课题,又给刚入学不久的学生渗透了常规教育。

2【讲授】导学新知
二、设置情境,探索新知。

1.比高矮。

2024学年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比较第2课时下课啦教案北师大版

2024学年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比较第2课时下课啦教案北师大版

其次单元比较其次课时下课啦【教学内容】下课啦(比高矮、长短)【教学目标】1、学问目标:学生通过视察,懂得比较垂直(水平)摆放的物体长度叫高矮(长短),初步感知物体有高有爱(有长有短)。

2、实力目标:通过学生探究操作,让学生学会比较物体的高矮与长短。

3、情感目标:培育学生操作实力,视察实力和语言表达实力,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到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高矮、长短的概念。

【教学难点】高矮、长短的比较方法。

【教具打算】课件、几根长短不同的尺子。

【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师:在我们班选一个个子最高的同学和老师比比,谁高?师生活动。

师:你们发觉了什么?生:老师高。

师:对!现在比,老师高,你们矮,等你们长大了以后,我信任很多同学会比老师高。

可是老师想问问,这个同学的高矮没有改变,怎么一会儿说他高,一会儿又说他矮了呢?生:因为比的人不一样啊,跟我们比,他是最高的,跟老师比他就不是最高的。

师:是啊,高矮是相对的,不是确定的高或确定的矮,关键是看跟谁比。

二、探究新知1、学生推断对错,并说一说为什么?(1)、你知道怎样比较物体的高矮吗?以你身边熟识的物体为例,探究出方法来。

(2)汇报沟通。

(3)强调:比两个认的高矮时,确定要站在同一条水平线上,不能踮脚跟。

2、那么,要是须要给学生甲乙丙丁四人比高矮,又该用什么方法呢?请同学们仔细探讨,并进行实际论证。

(1)学生汇报后赐予确定,并选择最佳方案。

(2)学生依据已有的生活阅历进行估计、揣测,然后回答。

(3)学生推断,并说明理由。

学生分组活动,经验有揣测动手验证的过程,探究比较物体、人之间谁高谁矮的方法。

学生分小组汇报沟通。

学生绽开热情的探讨,并进行仔细的试验操作,总结出比较多个人高矮的方法。

我们可以用刚才总结出的比高矮的的方法来比一比物体的长短吗?学生揣测并探讨。

拿出学具(两根绳子)比一比,并说一说怎样比他们的长度。

学生活动,比绳长,并总结方法。

学生独立解决,集体订正。

(强调:确定要把两根绳子的一端对齐并拉直,在比另一端。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比较第2课时 下课啦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比较第2课时 下课啦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比较第2课时下课啦北师大版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比较的第2课时。

"下课啦"这个主题会让我们通过实际情境,学会比较物体的多少。

二、教学目标希望学生们能够通过这节课,掌握比较物体的多少的方法,能够在生活中发现比较的机会,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学生们学会用比较的方法来判断物体的多少。

难点则是如何让学生们将所学的比较方法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会准备一些实际物品,如苹果、铅笔等,让学生们能够直观地感受到比较的过程。

学生们则需要准备一本笔记本,用来记录所学的内容。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拿出一堆苹果,让学生们看看哪边堆的苹果多,哪边堆的苹果少,引导他们使用比较的方法。

2. 讲解知识点:我会讲解比较的方法,如何判断物体的多少。

3. 例题讲解:我会出一道题目,如"苹果多还是铅笔多",让学生们回答,并解释他们的答案。

4. 随堂练习:我会出几道类似的题目,让学生们自己动手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我会设计一个简单的板书,列出比较的方法和步骤,方便学生们复习。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比较下列物品的多少,并说出你的判断方法。

1. 苹果和铅笔;2. 书本和球;3. 玩具和文具。

答案:根据比较的方法,可以判断出物体的多少。

比如,苹果比铅笔多,书本比球多,玩具比文具多。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学生们在课堂上的表现,看是否每个人都掌握了比较的方法。

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们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比较,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实践情景引入将抽象的比较概念转化为具体的实践活动,是帮助学生们理解比较方法的有效途径。

例如,通过拿出一堆苹果让学生直观地看到哪边堆的苹果多,哪边堆的苹果少,他们可以立即感受到比较的过程。

这种从实物到抽象概念的过渡,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加深他们对比较方法的理解。

新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2下课啦》精品教案

新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2下课啦》精品教案

下课啦一、教学目标1、在比一比的活动中,能正确比较两个物体的高矮、长短。

2、掌握比较的方法,体会比较的相对性。

3、培养合作交流意识,尝试完整表达自己思考的过程。

二、学情分析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物体的比较有一定的认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获得一些比较的活动体验和方法,因此本节课的学习对小学生来说难度不大,在教学时,要注意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合作交流,善于倾听和表达的好习惯,使学生在解决层层深入的问题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初步掌握比较的方法。

教学难点:学习寻找参照物进行比较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4.1 第一学时4.1.1新设计4.1.2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一、情景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下课吗?你们怎么那么喜欢呢?你们看,操场可真热闹呀!同学们都在做什么?(出示情境)这里有我们刚刚认识的两位新朋友一一淘气和笑笑,他们俩在比高矮呢,我们快去帮他们比一比吧!活动2【讲授】二、活动中探究发现,形成认知。

(一)、观察发现观察两幅图,说说淘气和笑笑谁高,你是怎么想的?(学生指出淘气不能踮脚)同学们说得对,比高矮的时候要站在同一起点上。

(板书:同一起点高矮)(二)、比高矮(1)、我们也来比一比,我班谁的个子高?(选两名同学比高矮)(2)、(一名站在讲台上)这样站着比可以么?弯腰呢?怎样站着比看得更清楚?(老师做比较的手势)谁高?(3)、刚才她们怎么都觉得自己高呀?还有比她矮的吗?(再指一名同学比较)这名同学一会高一会矮,变形金刚么?我有点糊涂了,谁来说说?(4)、我听明白了,原来比较是相互的,所以在比较的时候要说清楚谁比谁高,谁比谁矮,这样才更准确。

那谁来说说他们三个谁比谁高,谁比谁矮。

(5)、说说比较要注意什么,同学们在小组内互相比一比。

(三)、比长短(1)、生活中到处都能用到比较,除了比较高矮,还有比长短,比厚薄。

你们看这两根跳绳谁长谁短?怎么比呢?他们不会站直呀。

(和同伴说说)(2)、指两名同学演示方法,并且说明比较的方法。

一年级数学北师大版上册 第2章《2.2下课啦》教学设计 教案(1)

一年级数学北师大版上册 第2章《2.2下课啦》教学设计 教案(1)

下课啦教学目标:1、认识图片中物体相对的高矮、长短、厚薄等。

2、能直观比较差异明显的高矮(或长短、薄厚),能用语言表达高矮、长短、厚薄。

3、与他人合作交流比一比,初步学习进行比较的方法。

4、尝试表述自己的思考的过程。

教学重点、难点:经历比较高矮、长短、薄厚的过程,掌握比较的方法。

教具学具:几根长短不一的绳子,跳绳。

教学过程:一、问题导入出示下课啦的图片一,引导:下课啦,同学们都在操场玩,你能说说操场上最高的是什么吗?(教学楼)你是怎么知道到的?二、探索新知1、出示刚才的例子,随意标出高矮,让学生判断对错,并说一说为什么?(学生通过观察,懂得比较垂直摆放的物体长度叫比高矮,比水平摆放的物体的长度叫比长短。

初步感知物体有高有矮,有长有短。

)(1)你知道怎样比较物体的高矮吗?出示图片二笑笑和淘气比身高。

同学们小组合作探究,研究出方法来。

(2)汇报交流师强调:比两个人的高矮时,一定要站在同一条水平线上,不能踮脚跟。

(一端齐,好比较:下齐上不齐,高者高)(3)引申:要是上面齐下面不齐呢?,又该用什么方法呢?请同学们认真讨论,并进行实际论证。

学生汇报后给予肯定,并选择最佳方案。

2、比绳子的长短:(1)(一端齐,另一端不齐)a. 学生首先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直观判断,估计、猜测,然后回答。

b.学生分组活动,动手验证绳子的长短。

c.探究比较长短的方法。

生总结:要把两根绳子的一端对齐,比另一端,长的绳子长。

(2)师引申:这两根绳子,两端齐,中间弯曲,哪个长?怎么比较?生:能直接看出来,弯曲的肯定长生:要把两根绳子的一端对齐并拉直,再比另一端。

师:实践出真知,两根绳子,两端齐,中间弯曲者长(3)引申:要是两端都不齐,怎么比长短?学生展开热烈的讨论,并进行认真的实验操作生:要把两根绳子的一端对齐并拉直,再比另一端。

生:还可以画格子比较生:用尺子量师:同学们的方法都很有道理,希望大家在探索的道路上继续努力,鼓励大家。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比较 第2课时 下课啦》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比较 第2课时  下课啦》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比较第2课时下课啦》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比较第2课时下课啦》这一课时的内容主要围绕一年级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比较情境展开,通过观察和操作活动,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比较的方法,能够用语言和符号表达物体的长短、高矮、大小等关系。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比较的意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关于比较的经验,他们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来比较物体的大小、长短等。

但学生的个体差异较大,部分学生可能还没有形成系统的比较方法,需要通过课堂学习来进一步巩固和提升。

此外,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参差不齐,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给予个别指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观察和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大小等关系。

2.培养学生用语言和符号表达比较结果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用语言和符号表达物体的比较结果。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用准确的语言和符号表达比较结果,以及将比较方法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动的场景,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比较的意义。

2.操作活动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长短、高矮、大小不同的物品,如小棒、积木、书籍等。

2.准备一些图片,如水果、动物等,用于引导学生进行比较。

3.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一个学校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教室里的物品,如桌子、椅子、窗户等,让学生初步感受比较的意义。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一些长短、高矮、大小不同的物品,如小棒、积木、书籍等,引导学生观察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师通过提问和引导,让学生初步掌握比较的方法。

北师大一年级数学《下课啦》教案1(完美版)

北师大一年级数学《下课啦》教案1(完美版)

《下课啦》教案教学目的1、通过直观地比较物体的活动,初步感知两个或三个物体之间的高矮(或长短)关系。

2、理解物体高矮(或长短)的比较,需要同一起点下进行。

教学重难点重点:让学生获得高矮、长短等比较活动的体验。

难点: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比较的方法。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选择一位班上最高的同学与老师比高低,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

2、导入课题,下课啦(比高低或长短)。

二、自主探究1、课件出示第20页的情境图,学生观察,并说说图里的信息。

2、谁高?谁矮?学生根据图说说自己判断的结果,并讨论这个结果是否正确。

经过讨论让学生明白比较物体的高矮时,需要放在同一个起点上。

3、谁长?谁短?学生比较两根弯曲跳绳的长短问题,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方法进行比较,应将绳子的一端对齐后,将绳子拉直,再进行比较。

4、选哪个钉子合适?出示情境,提出问题:如何选择合适的钉子。

可以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厚的木板应该用长一些的钉子,薄的木板用短一些的钉子,根据凳子面木板的实际厚度,宜选用中间的钉子。

三、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疑问?四、课堂练习1、第21页练一练第1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2、练一练第2题。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并交流比较绳子长短的方法和技巧。

3、练一练第3题。

4、练一练第4题。

本题是比较不同起点物体的长短,比较的方法可以数每支笔所占的格子数。

练习时,先让学生弄清图意,然后进行讨论,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1。

北师大版一上2.2《下课啦》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一上2.2《下课啦》教学设计

《下课了》教学设计导入新课一、复习旧知1.大画“√”,小的画“○”。

2.最多的画“△”,最少的画“○”。

二、导入新课师:听,下课的铃声响了!愉快的课间来了。

课件出示:师:欢快的十分钟,你们是怎么度过的?师:好,那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其他学校的小朋友下课了都玩些什么吧。

板书课题:下课了学生独自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学生自由说说。

通过复习旧知,检查学生对已有知识掌握的情况,同时为后面学习新的知识打基础。

通过交流,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与积极性。

讲授新课一、看一看,说一说师:这些小朋友都在玩什么呢?课件出示:反馈:他们在跳绳、踢毽子,比身高,还有两位小朋友在花园边走石板路。

二、比高矮学生独自观察,然后自由说说。

通过观察、交流,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师:刚刚我们看到有两个同学在老师的帮助下比身高,大家猜猜,谁高?谁矮?课件出示:师:大家发现了什么?师:他们俩一样高吗?师:不公平?那怎样做才公平?反馈:两脚要站在地面上,不能踮脚。

师:小男孩接受了大家的建议把脚都放平在地上,这回你能确定谁高谁矮了吗?课件出示:师:看来比较身高的高矮,要在同一个起点下才能比较。

二、比较长短师:有两个小朋友在跳绳,我们单独把绳子拿过来了。

学生独自观察,然后自由说说:两人一样高。

学生:男生垫脚了,不公平。

学生根据自己的认识自由说说。

学生独自观察,然后得出:女孩高,男孩矮。

先让学生比一比,然后通过进一步的观察引起认知冲突,让学生明确:两人比高矮,需要在同一个起点下才能比较。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二 比较:下课啦》 赛课教案_1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二 比较:下课啦》 赛课教案_1

《比高矮长短》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养同学认真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使同学体会到长和短也是相对的,进一步建立比较的意识。

在比较的过程中,差异比较明显的,可以直接感知得到结论,差异不明显的,就要利用数量进行刻画,再比较。

3、同学在不同的解题战略过程中,选择自身认这最为适合的方法,培养同学的优化意识。

教学重、难点:在比较过程中,差异比较明显的,可以直接感知得到结论;差异不明显的,就要利用数量进行刻画再比较。

教学准备:师生一起准备:长短不同的绳子、铅笔、纸条、玩具等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问:你喜欢《神探柯南》中柯南吗?柯南抓坏人可能干呢,为什么呢?因为他观察事物非常仔细,细小的差异也能看出来。

今天我们就学习他这种细致入微的观察精神,看谁观察最仔细!二、主动探究1、活动之一老师拿出二根长短不同的绳子,请同学认真观察:看看你发现了什么?你能用一句话完整的话来描述它们呢?2、活动之二 A:教师拿出二根长短不同的尺子,请小朋友比一比,看一看谁比谁长,谁比谁短? B:请每个小朋友拿出一支铅笔,然后比一比,看一看,谁比谁长,谁比谁短?(同桌互相说)师:请每个小朋友拿出自身的两只小手比一比,看一看你又发现了什么?板书:一样长 4、活动之四 1、教师任意指二名高矮不同的同学上台比高矮,并请小朋友说一说:谁高,谁矮? 2、老师再往旁边一站:这时问同学:这时又是谁高,谁矮呢?我们三个人,谁最高,谁最矮?(同学随意回答)教师小结:高矮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

小结:比较大小长短和高矮都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才能作比较,单个物件不存在长短、高矮的,比较长短和高矮的方法一样,一定要把一头对齐,才能正确比较出大小长短和高矮。

板书设计:长短一端对齐高矮同一平面。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二比较第二课时下课啦∣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二比较第二课时下课啦∣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二比较第二课时下课啦∣北师大版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的第五章《比较》的第二课时。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学习如何通过比较来判断物体的数量多少,长短、高矮、轻重等属性,并能够用语言表达出来。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比较的基本方法,学会用语言描述物体的数量多少,长短、高矮、轻重等属性,并能够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学会用比较的方法来判断物体的数量多少,长短、高矮、轻重等属性。

难点是让学生能够用语言清晰地表达出自己的比较结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比较的概念,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一些小玩具、书本、铅笔等。

五、教学过程2. 讲解与演示:我通过展示教具,向学生们解释比较的概念,并演示如何用比较的方法来判断物体的数量多少,长短、高矮、轻重等属性。

3. 例题讲解:我出示一些例题,如“比较下列物体的大小:小球、大球、中等球”,让学生们用语言表达出比较结果。

4. 随堂练习:我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们自己尝试用比较的方法来判断物体的数量多少,长短、高矮、轻重等属性,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5. 小组合作:我让学生们分组进行合作,互相比较并表达出比较结果。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比较数量多少长短高矮轻重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比较下列物体的大小:小球、大球、中等球。

2. 比较下列物体的长短:小棒、大棒、中等棒。

3. 比较下列物体的高矮:小桌子、大桌子、中等桌子。

4. 比较下列物体的轻重:小石头、大石头、中等石头。

答案:1. 小球 < 大球 < 中等球2. 小棒 < 大棒 < 中等棒3. 小桌子 < 大桌子 < 中等桌子4. 小石头 < 大石头 < 中等石头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们对比较的概念有了初步的理解,并能够用语言表达出比较结果。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2单元比较2 下课啦(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2单元比较2 下课啦(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快乐的家园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和理解数字1-10,能够正确书写数字1-10。

2. 培养学生通过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教学内容1. 认识和理解数字1-102. 学习书写数字1-103. 学习数的顺序和数的比较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认识和理解数字1-10,能够正确书写数字1-10。

2. 教学难点:理解数的顺序和数的比较。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数字卡片、计数器、教学挂图2. 学具:数字卡片、计数器、练习本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图片或故事引入数字1-10,让学生初步感知数字。

2. 观察:让学生观察数字卡片,引导学生发现数字的特点和顺序。

3. 操作:让学生通过计数器或学具,亲身体验数字的顺序和比较。

4. 讨论:引导学生讨论数字的顺序和比较,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5. 练习:让学生通过练习本,进行数字的书写和比较练习。

6. 总结:通过教学挂图,总结数字1-10的顺序和比较。

六、板书设计1. 在黑板上写出数字1-10,让学生观察和模仿。

2. 在黑板上展示数字的比较,让学生理解和模仿。

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完成练习本上的数字书写和比较练习。

2. 让学生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进行数字的顺序和比较游戏。

八、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数字1-10有了初步的认识和理解,能够正确书写数字1-10。

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数字的顺序和比较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和引导。

同时,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注:以上内容仅为示例,实际教学内容和过程可能因教材版本和教学实际情况而有所不同。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整个教案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它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在本教案中,教学过程的设计需要更加详细和具体,以确保学生能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有效地学习和理解数字1-10的顺序和比较。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下课啦》教案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下课啦》教案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下课啦》教案一年级《下课啦》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北师版小学数学第一册第二单元第二课时《被迫辞职啦》教学目标:1.通过直观地比较物体的高矮活动,初步感知两个或三个物体之间的高矮或长短关系。

2.认知物体远近或长短的比较,须要在同一起点下展开。

教学重点:理解比较高矮或长短要在同一起点下进行教学过程:师:今天我们谈的内容就是“比较”。

一、出具情境图,明确提出问题师:下课了,同学们都来到操场进行课间活动。

注意观察,他们在做什么?生:存有两个同学在比个子,存有两个同学在跳绳,存有一个同学在跳绳,除了一位叔叔在钉一个大凳子。

二、比较活动(一)比个子师:(出示比个子的情境图1)认真观察,你有什么发现?生:两个人个子一样高;这样比不公平,男孩子踮起了脚尖。

师:应该怎么比?生:两个人都东站在地面上,无法T2222。

师:这样就保证了两个人在同一个起点上,这样就能比了!(出示情境图2)说道说道你怎么比?结果怎么样?生:两个人都站在地面上,女孩子高一些。

师:认为,比较个子远近的时候必须在同一个起点下,这样就可以比较!(二)比绳子师:我们看看两个同学的跳绳吧(出示情境图)谁的跳绳更长些?说说你是怎么比的?生:把跳绳拉直比。

师:为什么必须这样搞?生:弯弯曲曲的跳绳不好比较。

师:只要拉直就够了吗?生:还要对齐之后才能比。

师:为什么要对齐?生:这样两根跳绳的起点就相同了,然后看看哪根跳绳短。

师:相同的起点之后比终点,就比得上出来长短了!(三)比钉子师:看看这位叔叔,要钉好这个小椅子,他应该选哪个钉子?为什么?生:应该选最长的那一根。

因为第一个钉子明显比椅子的厚度要短;第二个钉子刚好跟椅子的厚度一样长,不结实;所以第三个钉子合适。

师:不好,第一部分内容我们就谈至这里。

下面,我们展开第二部分内容。

三、练(一)说一说,谁高谁矮?――学生发言讲解(二)哪根绳子最长?――学生独立做在书上(三)想一想,说一说1.汽车能从桥下通过吗?生:无法通过。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下课啦教案2_1_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下课啦教案2_1_
第二关:比长短
第二关来考我们的是这两个跳绳的小朋友。他们的闯关题目是你有什么办法可以比一比他们的跳绳,谁长?谁短?
师:跳绳我们自己也有。四个同学一组,摆一摆,看看怎样才能正确地比出长短,不出错。要注意什么?
反馈 师:谁来说说,你要怎么比? 生:要先对齐,拉直了再比较。
师:请你大声告诉这两个同学,让他们照着你说的方法比一比。 师:恭喜你们,又获得了一个奖章,叫做“长短”
师:那我们一起大声喊出“下课啦”,让淘气他们出来玩吧。 生齐喊:下课啦!
(出示主题图)师:看,他们都出来玩了。谁来说说你看到他们在玩什么?(生:他们有的在比身高,有的在跳绳,有的在比身高,有的在踢毽子,还有的在走花坛框。)
师:是啊,他们玩的游戏也不少。好像有人在叫我们,看看是谁?
二、实践操作,发展认知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高矮、长短的概念。
教学难点
高矮、长短的比较方法。
教法
情境导入法、引导法
学法
自主探究、归纳法、练习法
时间
教 学 过 程
二次备课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下课都玩什么游戏那么热闹啊?(跳绳、抓人等)
师:这么多种游戏啊!一定很好玩。但要注意安全哦。同学们,淘气和他的同学下课的时候也跟你们一样玩了很多种游戏,你们想不想去他们学校看看?(生:想。)
师:那怎样比才是正确的呢?
生:两个要站在同一水平线上,站直了比。谁在上面谁高,谁在下面谁就矮。 老师演示并小结。
2.体会高矮是相对的
师:我们也来做比高矮游戏,谁愿意来?(提示学生注意观察比高矮要注意在同一水平线上,站直了比。)
三名高矮悬殊大的一些学生上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课啦》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在比一比的活动中,能够正确比较两个物体间的高矮、长短。

2、知道在比较高矮、长短时需要在同一起点上进行。

3、经历与他人合作和交流比一比的过程,并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

【教材分析】“高矮”“长短”都属于比较物体长度的问题。

因此,教科书把这些内容安排在一起进行学习,让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对接,丰富学生对长度比较的认识。

教科书呈现了操场上的一些场景,根据情境图设置了由三个问题组成的问题串。

“谁高?谁矮?”是让学生体会比较高矮时需要站在同一起点才行,“谁长,谁短?”是在比较两条绳子的长短的过程中,利用原有的生活经验进行长短比较,如两端对齐,拉直后再比较。

“谁走的路长?”是结合学生走石板路这一情境,使学生知道在比较长短时,不能只看起点和终点,还要看中间是不是直的,从而丰富学生对比较活动的体验。

教材在编排上层层递进,不断地为学生设置认知冲突,从而使学生获得新的比较方法和体验。

例如:“谁高、谁矮?”从在同一起点上的高矮比较到不在同一起点上的高矮比较,谁长谁短?不在同一起点下的2根绳子长短问题的比较,突出了不在同一起点下具体比较方法的运用。

“谁走的路长?”在同一起点同一终点,但又很难通过观察进行直接比较,需要借助数数的的方法得出结论。

【学情分析】
低年级儿童在入学前,己经通过对各种物体的感知。

初步积累了有关比长短、比高矮的感性经验。

但由于学生年龄小。

观察能力有限,看问题、观察物体不全面,所以教学时,注意采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互相启发、互相补充,并在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善于倾听别人意见、虚心向他人学习的好习惯。

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

紧密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设计各种比较的活动。

让学生去探索。

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并及时进行评价,使学生饰得看问题要全面,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经历比较高矮、长短的过程,初步掌握比较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比较的相对性。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学习过程】
师:请同学们看,愉快的课间到了。

有很多同学都在做活动,认真观察图片里的信息,你看见他们都在干什么了吗?谁来说一说?你来说孩子?
生:有的在跳绳,有的在踢毽子。

师:谁还有补充吗?
生:有的在比个子,有的在围着花圃走路。

师:那我们来一个一个的认真观察。

师:我们先来看这两个同学比高矮,比高矮的时候需要注意些什么?
生:站直了。

师:是面对面站?还是背对背站?
生:背对背。

师:谁高呢?
生:淘气高。

师:有不同想法吗?
生:笑笑高。

师:为什么?
生:因为淘气垫脚跟儿了。

师:这样不行吗?
生:不行。

师:为什么不行?
生:一个同学在地面,一个同学的脚没有在地面。

师:这样公平吗?那你觉得应该怎么比?也就是说两个人一定要站在同一起点上,不能够把脚提起来。

那现在让这两个同学采纳我们建议,试试。

这样公平吗?
总结:通过2个同学比个子我们知道,要想比的公平,得到正确的结果,我们应该怎么比?
师:要在同一起点上,我们要找到相同的起点,就可以比2个同学的高矮了。

活动二、比跳绳
师:接着我们再来看,还有2个同学在跳绳,那这2根跳绳谁长?谁短?你有什么办法?要是你,你会怎么比?请同学们轻轻的拿出你准备的绳子,跟你的同桌来比一比谁长谁短?生:把它们都拉直了。

师:师示范手上拿的绳子,我只是这样比可以吗?要把跳绳拉的直直的,来比较,你还有建议吗?光拉直了来比就行了吗?还要怎么办?生:还要把一头对齐。

师:咦,为什么要对齐呢?让绳子的两端在同一个起点,然后怎么办把它拉直之后?看一看绳子另一头谁在最后,所以谁就长,谁的另一头在靠前谁就短。

同样的起点,我来看它的终点。

我们在比跳绳的时候,要先拉直,然后起点对齐,相同的起点我们看的是?终点。

在比跳绳和刚刚比高矮的活动,这两件事再比较的过程中有没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之前我们在比高矮,现在我们比跳绳,2次比较哪些是相同的?生:都在一个起点上。

师:然后我去看它的终点。

看来在比较高矮和长短的过程中都要在同一起点上进行,找到相同起点再看终点。

活动三、谁走的路长。

情境图中有2个小男孩,小明和小亮在走石板路。

他们走的路线相同吗?
生:不相同。

师:小明走的是凸出来的凸字形路线。

小亮走的是Z字形路线。

他们两个谁走的路长?为什么?先跟你的同桌小对子说一说。

看谁不仅爱动脑筋还会表达。

小手抱壁,脚对齐,背挺直,头抬起。

哪组小搭档来跟大家说说你们的讨论结果? 1、小明走了几个格子?小亮走了几个格子?让小朋友数数,然后让他们回答:7个那走了相同多的方砖数,是不是就走的路一样长呢?老师来帮你。

总结:也就是说,小明与小亮虽然走的方砖的时候,起点与起点一致,终点与终点一致,但长度一样吗?因为什么?中间的路线不是直直,而是有弯曲,所以我们要数出经过的线段各有多少个,从而判断出所经路线的长短。

四、练习 1、说一说,谁高?谁矮?
(1)松树和柳树,先找相同的起点,相同的起点是谁呢?
生:地面。

明显松树高,柳树矮。

(2)红塔和亭子,谁高谁矮?先找相同的起点,然后看终点,谁高啊?红塔高。

(3)小女孩和老爷爷,谁高谁矮?大家一起说。

2、哪根绳子长,请在最长的后面画对勾。

打开书翻到21页,看谁完成的又对又快,一会我请同学上台跟大家说一说你是怎么比的?看谁说的既完整又准确。

(1)第一个绳子和第二个绳子起点和终点都在同一个位置。

那应该一样长啊?但是第二个绳子打结了,打的这些弯儿如果我把它拉直了,一定比第一个绳子长,所以最长的是第二个绳子。

(2)谁来介绍第二个图?像刚才那个同学似的把其中的道理讲清楚。

生:第一根绳子绕了2圈,第3根绳子绕了3圈,第二根绳子绕了5圈,所以第2根绳子最长。

师:她把3根绳子都进行了比较,最后确定了最长的哪根。

谢谢你请回,核对一下我们的结果,你作对了吗?对了。

3、想一想、说一说(1)智慧老人的徒弟小红帽想要考考大家,它搭了一座桥和一个小汽车,请同学们想一想,小汽车能从桥下通过吗?同桌2个人说说。

谁愿意跟大家讲讲,小汽车能从桥洞里面钻过去吗?
找同学当小老师来给大家指着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