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中国军队夸大战绩的情况有多严重
抗战时期中国军队的战斗力
重读抗日战争》中我们想大家介绍了抗日战争中国军队的敌人——日军的基本情况。
与近代工业化国家日本相比,动荡中的中国拥有的是一支怎样的军事力量?只有知道抗战时中国军队的状况,我们才能知道,在面对日军是,为何会复出如此沉重的代价。
漫漫整编路:抗战初开时中国庞杂的军队体系抗战之前国民政府军队数量庞大、战斗力低下,消耗国家过多的财政支出。
德国顾问认为在当时中国军队的战斗力不足以与日军抗衡,因此必须将国家有限的财政能力集中起来建设新军,精简军队裁汰冗员刻不容缓。
这一思想和蒋介石不谋而合。
北伐战争胜利后,南京政府即设想开始裁军工作。
但当时全国超过200 万人的军队分别为蒋介石、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等各派系所控制,更重要的是蒋介石试图通过裁军加强嫡系实力,削弱其他新军阀。
一番讨价还价中国民革命军编遣委员会成立,德国顾问参与了裁军工作,并在蒋介石的授意下,拟定了编遣方案。
根据德国顾问鲍尔的《军队编遣方案》,全军将被压缩为65个师、骑兵8个旅、炮兵16个团、工兵8个团,总人数80万。
全国军队完全隶属于中央,以求达到蒋介石所谋求的军政令统一。
但是各派新军阀都想在编遣工作中保存自己的实力,削弱他人力量,《军队编遣方案》无疑不能满足各方的这种要求,因此矛盾重重,爆发战争,最终发展为各地方实力派联合倒蒋。
蒋介石经过中原大战击败各路新军阀,使整编工作得以继续开展。
1933年南京政府军政部根据德国军事顾问提出的建议继续进行浩浩荡荡的整军计划。
在整军过程中对各种不同编制的部队有着不同的名称,主要有整编师、调整师、整理师、新编师等四种称谓。
根据塞克特《陆军改革建议书》中的方案全国陆军要重新编组成60个师将其称之为整编师装备由德国进口的武器、使用德国先进的军事体制。
直至抗战开始前的35、36年,国民政府终于决定将全国军队按照“调整师”与“整理师”两级编制。
其中调整师“其性质与各国常备师同”,整理师“其性质与各国预备师同”。
调整师编制是2旅4团制师,师直辖骑兵1连,炮兵、工兵、通信兵、辎重兵各1营,卫生队1,特务连1。
抗日战争中的中国军队伤亡与损失
抗日战争中的中国军队伤亡与损失抗日战争是中国历史上一段极为重要的时期,这段时期中中国军队为了保卫国家、抵抗侵略日本军队的入侵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与损失。
本文将从不同方面探讨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的伤亡情况以及损失的具体情况。
一、人员伤亡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军队面临了敌强我弱的局面,战斗强度高、作战环境恶劣,导致中国军队伤亡惨重。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抗战初期至1945年战争结束,中国共军国两军合计伤亡人数超过400万。
其中,牺牲的中国军队将士约200万人,另有约200万人受伤。
这些伤亡数字只是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军队伤亡的一个较为粗略的数据,实际数字可能更高。
二、战损装备除了人员伤亡外,中国军队在抗日战争中也遭受了严重的战损装备。
由于当时中国军队装备水平相对较低,远远落后于日本侵略军队,因此战斗中无法有效对敌方军队进行抵抗,并经常在战斗中损失大量的各种武器、装备和军事设施。
其中包括步枪、机枪、迫击炮、火炮等各种轻重武器,以及飞机、坦克等现代化装备。
这些战损装备的损失不仅给中国军队战力造成了巨大影响,也对后续作战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
三、经济损失抗日战争的战争经济压力对中国国家经济造成了巨大损失。
为了支撑着长期的战争,中国军队需要大量的军需物资以及财力支持。
然而,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经济主要依赖农业,并缺乏现代化工业基础,这使得战争对中国国家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大量的物资、资金和人力都被用于战争的需要,使得中国经济处于困境之中。
同时,由于敌人的破坏与抢劫,很多城市、工厂和交通枢纽等被毁坏,给中国国家经济发展带来了重大障碍。
四、军队士气和社会压力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不仅面临着敌强我弱的局面,还承受着严重的士气和社会压力。
中国军队不仅需要与日本侵略者作战,还要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如长途行军、缺少补给、艰苦的环境和严酷的战斗条件等。
这些因素不仅对中国军队的士气产生了负面影响,也给士兵及其家属带来了严重的心理和物质负担。
中国抗日战争中的战争伤亡与战争损失统计
中国抗日战争中的战争伤亡与战争损失统计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抵抗日本侵略的伟大斗争,它为维护世界和平与正义作出了巨大贡献。
然而,长期的战争给中华大地带来了巨大的伤害与损失。
本文将通过统计数据来探讨中国抗日战争中的战争伤亡与战争损失情况,并以此表达对参与战斗的烈士和英雄们的深深敬意。
一、战争伤亡统计1. 战争伤亡总数据相关研究统计,中国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军民的伤亡总数高达数百万人。
这些伤亡人数包括了军队的阵亡、伤病、失踪人员以及平民的伤亡。
2. 军队伤亡情况中国军队在抗日战争中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军队的阵亡人数约为100万人左右,伤病人数更是高达数百万人。
这些勇士们用鲜血和生命捍卫了国家的尊严和领土完整。
3. 平民伤亡情况中国抗日战争期间,平民的伤亡情况也非常严重。
日本侵略者采取了残忍的战争手段,对中国民众进行了大规模的屠杀和虐待。
据统计,中国平民的伤亡人数高达数百万人,其中包括了无辜的妇女、儿童和老人。
二、战争损失统计1. 经济损失中国抗日战争对中国经济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和损失。
战争导致了大量的工厂、农田被毁,基础设施被摧毁,经济活动受到极大的限制。
据统计,中国抗日战争期间,战争导致的经济损失高达百亿元人民币。
2. 文化损失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国家,但抗日战争给中国文化带来了沉重的损失。
日本侵略者不仅破坏了中国的文物、古迹,还大肆进行焚烧、抢劫文化财富的行为。
中国抗日战争期间,许多珍贵的文物和古迹都遭到了不可挽回的损失。
三、战争伤亡与战争损失的意义中国抗日战争中的战争伤亡与战争损失之巨,使我们深刻认识到战争的残酷和代价。
但正是这场战争,锻造了一代又一代的英雄,唤醒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斗争之一,它彰显了中华民族的坚忍不拔、勇敢无畏的精神。
这场战争使全国人民紧密团结在一起,共同抗击侵略者。
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不仅保卫了中国的尊严与领土完整,更为世界反法西斯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徐焰:抗日战争的真实战况
徐焰:抗日战争的真实战况中国在上世纪进行的抗日战争,几十年来一直是激发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教材,这是应当也是必然的。
不过,在一段时期,宣传口径根据政治形势的需要存在一定的片面性,这使得今天遇到现实争端时产生了困惑。
例如钓鱼岛争端加剧后,人们愤慨“战败国”敢占“战胜国”之地,对内还产生诸如“软弱”一类的指责。
由于多年来国内强调突出“正面教育”,强调中国才是打败日本的主力军,结果反而引来不少人的疑问——既然如此,为何日本不肯谢罪甚至其政要多不承认侵略?为何中国要放弃对日本要求赔款?如今,人们已能接触到多方面的信息,对当年那种片面的“正面教育”已不易全面接受,大量“愤青”的出现恰恰是对僵化教育的逆反。
客观地说明当年中国抗战胜利存在的某些局限性,多数人才能冷静客观地正视中日矛盾的历史由来,从而在目前的争端中以理性的态度爱国。
1、毛泽东对中国抗战的作用有很客观的评价在很长时间内,中国因积贫积弱,为振奋民气往往希望突出自己的战绩。
例如一些宣传口径强调,抗战时中国战场是东方反法西斯战争的主战场,中国是打败日本侵略的主力军。
这种说法虽反驳了西方贬低中国抗战作用的论调,歌颂了当年抗战军民的功绩,不过严格而论却不太准确。
事实上,毛泽东在接待外宾时的讲话,对中国抗战的作用有很客观的评价。
1956年9月24日,毛泽东同参加中共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南斯拉夫共产主义者联盟代表团谈到中国在抗战中的作用时说过:“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我们是一个支队,不是主力军。
”(《毛泽东文集》第七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当年中国太贫弱,虽有大国之名却无大国实力,只是以持久战拖住日本。
世界上打败法西斯的主力军是谁呢?从实力看还是苏、美、英三国。
过去一些正面教育的口径,恰恰违背了毛泽东这一客观评价。
国内有些人着力宣传抗战重大意义的动机虽是好的,却不谈中国因贫弱而导致战力有限。
至于宣传“主力军”、“主战场”而引用的一些数据,按科学的史学态度来分析并不严谨,甚至存在偷换概念的错误。
抗日战争的历史评价
抗日战争的历史评价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一段重要历史时期。
自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来,中国人民经历了长达8年的悲惨战争,中华民族作为一个团结抵抗外敌侵略的民族精神得到了彰显。
抗日战争的历史评价备受争议,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分析和评价这段历史。
抗日战争对中国的影响抗日战争对中国的影响不容忽视。
首先,从国家层面来看,抗日战争使中国经济几乎彻底崩溃,同时促进了计划和国家经济的发展。
其次,抗日战争也促进了中国军队的壮大和现代化,使中国拥有了更强的国防能力。
最后,抗日战争加深了中国人民团结一心的民族情感,使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抗日战争中的中日战略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遭受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严重挑战。
中国军队一开始并没有赢得很多的战局,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军队发展出了自己的战略,成功阻止了日军的不断进攻。
抗日战争是一场非常残酷的战争,日本帝国主义的不断侵略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灾难,但是中国军队和人民没有放弃,依然坚持到了最后,并最终取得了胜利。
抗日战争的代价抗日战争是中国作为一个民族所付出的巨大代价。
据统计,抗日战争中牺牲了2200万人,其中中国军人1300万,南京大屠杀的死难者甚至超过30万人。
这场战争给中国带来了无尽的痛苦和难过,许多家庭失去了亲人,许多人因为战争而失去了家园和生计。
抗日战争的代价深深地刻在中华民族的记忆中。
对于抗日战争的历史评价,人们的认识和看法也不一样。
有些人认为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的伟大胜利,也有人认为这是一场惨烈的失败,但是不管怎样,我们都应该对那段历史时期有更为深刻的认识。
抗日战争让中华民族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仰,“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将会一直激励着中华民族继续前行。
抗日战争十大谣言之不存在的战绩
抗日战争十大谣言之不存在的战绩【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八年艰苦抗战,中国终于取得胜利。
然而这一段岁月中的人与事,却在后人的转述中逐步走样。
在日本投降69周年之际,观察者网特地推出“抗战十大谣言”系列,以正视听。
此前已刊发《抗日战争十大谣言之“名将”张灵甫》《抗日战争十大谣言之孙立人活埋日军》《抗战十大谣言:起底“钓鱼帖”》《抗战十大谣言之委员长卫队》《抗日战争十大谣言之八路军大规模种鸦片》《抗战十大谣言之共产党只牺牲1位将军》《抗战十大谣言之“飞虎队”神话》《抗战十大谣言之民国军工“黄金十年”》与《抗战十大谣言之日寇从未进攻延安》,本文是我们十天披星戴月写作的最后一篇。
谣言无尽,但面对中国人民的心灵永远只是尘埃。
谨以此纪念今日——日本投降69周年。
】抗日战争中,中国军民浴血奋战,最终联合世界反法西斯力量击败了日本侵略者。
中国军队多次利用巧妙的战法与过人的勇气,给敌人造成了沉重的打击,这其中不乏许多经典战例,却也夹带着很多水分甚至谎言,从断章取义到以讹传讹再到无中生有,各种来路的战果错综复杂,不仅给历史增添了荒谬,也让真正的英雄们被人们忽视甚至遗忘。
这些战绩或为战时鼓舞士气而作伪,或因记忆不清而失真,或战后为“翻案”而编造,数量巨大类型庞杂。
笔者无力一一举证,只能择要者辟谣,以正视听。
从击沉“出云”号说起提到抗战时期的日本海军,驻华第3舰队旗舰“出云”号的知名度可谓家喻户晓。
在整个上世纪30年代,这艘黄浦江上最大的战舰一直是日本海军在中国横行的符号,被中国军民当做记恨万分的大目标。
以至于沪语中专门有“出云舰”一词形容强大之物。
在著名的网文《六十年过去了,有谁还记得》中,“国军空军炸毁日本海军陆战队司令部,炸沉日本海军第3舰队旗舰”被作为国府抗战的重要战果。
有关“出云舰”的沉没说法颇多,有说空袭炸沉的,有说鱼雷艇偷袭击沉的,甚至还有说蛙人安放炸弹的……可是史料记载中,日本海军“出云”舰在上海期间仅受过轻伤,随后被日本海军恢复为一等巡洋舰,加装高射炮后返回日本,并在江田岛海军学校做训练舰。
抗日战争中的中国军队战损与伤亡统计
抗日战争中的中国军队战损与伤亡统计抗日战争是中国历史上一场具有重大意义的战争,中国军队在这场战争中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与牺牲,为国家的独立与解放做出了极大贡献。
本文将对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的战损与伤亡统计进行探讨。
一、抗日战争的背景抗日战争是指中国抗击来自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战争,始于1937年7月7日的卢沟桥事变。
抗日战争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抗日战争的初期,以淞沪抗战和武汉会战为代表;第二个阶段则是抗日战争的白纸黑字,以辽沈、平津、淮海、渡江战役为代表。
二、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的战损与伤亡统计中国军队在抗日战争中所遭受的战损与伤亡数量巨大,据不完全统计,战时中国军队因战争行动所造成的死亡人数超过200万人,其中包括战斗中牺牲和病亡等。
军队的战士在枪林弹雨中冲锋陷阵,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不顾自身安危,许多士兵为了捍卫领土、保卫家园,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在战争中,中国军队用血肉之躯为国家和民族的独立奋斗。
军队中的伤亡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战士在战斗中负伤,包括受到枪炮火焰伤、爆炸伤等;另一方面是战士受到疾病的侵袭,由于敌人的生化战不断升级,导致许多士兵染上疾病,病故的情况也不容忽视。
抗日战争中,虽然中国军队付出了巨大的人力物力,但在战争中中国军队也获得了众多的胜利,取得了淞沪、武汉、辽沈、平津、淮海、渡江等一系列重大战役的胜利,这些都为最终取得抗战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中国军队战损与伤亡统计的意义中国军队在抗日战争中的巨大战损与伤亡,为中华民族实现国家独立和解放的艰难道路铺下了坚实基石。
他们不畏艰险、不惜生命,为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作出了巨大牺牲。
中国军队的战斗精神和无私奉献精神在抗日战争中得到了充分彰显,也为后来的解放战争和建设事业树立了榜样。
中国军队战损与伤亡统计的意义还表现在对历史与民族记忆的保存和传承上。
通过进行战损与伤亡统计,可以科学、客观地反映出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的付出与牺牲,同时也有助于加深人们对历史的认知和对和平的珍惜。
正确认识抗日战争的真实战况
正确认识抗日战争的真实战况中国在上世纪进行的抗日战争,几十年来一直是激发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教材,这是应当也是必然的。
不过,在一段时期,宣传口径根据政治形势的需要存在一定的片面性,这使得今天遇到现实争端时产生了困惑。
由于多年来国内强调突出“正面教育”,强调中国才是打败日本的主力军,结果反而引来不少人的疑问——既然如此,为何日本不肯谢罪甚至其政要多不承认侵略?为何中国要放弃对日本要求赔款?如今,人们已能接触到多方面的信息,对当年那种片面的“正面教育”已不易全面接受,大量“愤青”的出现恰恰是对僵化教育的逆反。
客观地说明当年中国抗战胜利存在的某些局限性,多数人才能冷静客观地正视中日矛盾的历史由来,从而在目前的争端中以理性的态度爱国。
1、毛泽东对中国抗战的作用有很客观的评价在很长时间内,中国因积贫积弱,为振奋民气往往希望突出自己的战绩。
例如一些宣传口径强调,抗战时中国战场是东方反法西斯战争的主战场,中国是打败日本侵略的主力军。
这种说法虽反驳了西方贬低中国抗战作用的论调,歌颂了当年抗战军民的功绩,不过严格而论却不太准确。
事实上,毛泽东在接待外宾时的讲话,对中国抗战的作用有很客观的评价。
1956年9月24日,毛泽东同参加中共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南斯拉夫共产主义者联盟代表团谈到中国在抗战中的作用时说过:“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我们是一个支队,不是主力军。
”(《毛泽东文集》第七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当年中国太贫弱,虽有大国之名却无大国实力,只是以持久战拖住日本。
世界上打败法西斯的主力军是谁呢?从实力看还是苏、美、英三国。
过去一些正面教育的口径,恰恰违背了毛泽东这一客观评价。
国内有些人着力宣传抗战重大意义的动机虽是好的,却不谈中国因贫弱而导致战力有限。
至于宣传“主力军”、“主战场”而引用的一些数据,按科学的史学态度来分析并不严谨,甚至存在偷换概念的错误。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前,日本仅有中国这一个交战国,另有苏联这个发生过局部战事却主要采取军事对峙的潜在敌国,还可以说中国是东方对日作战的主战场。
抗日战争中的中国军队伤亡统计
抗日战争中的中国军队伤亡统计抗日战争是中国历史上一段艰苦卓绝的抗战岁月,中国军队在这场战争中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本文将介绍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军队的伤亡情况,并提供一些具体的统计数据,以展示中国军队在这场战争中的英勇奋斗和巨大付出。
在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军队经历了数场激烈的战役和战斗。
据统计,中国军队在这段历史时期共计伤亡约1500万人。
其中,军人阵亡约300万人,负伤约800万人,其他伤亡人员包括战俘、失踪和残疾人。
这些伤亡数字令人震惊,揭示了中国军队在抗日战争中所遭受的巨大压力和牺牲。
抗日战争的硝烟遍布全国各地,中国军队面对日军的进攻和侵略,付出了巨大的壮烈。
中国军队伤亡统计中的数字背后,是无数个家庭的痛苦和牺牲。
这些军人不仅付出了自己的生命,也为了保卫家国,捍卫民族尊严作出了巨大的努力。
伤亡统计数据也显示了中国军队在抗日战争中承受的巨大压力。
他们在敌人的进攻下,孤军奋战,打出了寸土必争的战斗精神。
虽然付出了巨大代价,但中国军队的抵抗为整个国家争取了宝贵的时间和机会。
中国抗日战争的伤亡统计数据还突显出战争对经济和社会的严重破坏。
在抗战期间,中国军队需要大量的物资和装备来支持作战,这给国家经济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同时,战争也导致了大量的战区流离失所者和难民,使社会秩序陷入混乱。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军队在抗日战争中所表现出的英勇和顽强精神,也凝聚了全国人民的力量。
他们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诠释了爱国主义精神,激励着整个国家坚定地走上了抵抗日本侵略的道路。
尽管伤亡统计数据令人沉痛,但我们不能忘记这段历史中中国军队的付出和奉献。
他们的英勇和无私精神铸就了中国抗战的辉煌,为我们后代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在纪念抗日战争英烈的同时,我们也要警惕历史的教训,努力维护和平与稳定。
通过回顾历史,我们应该珍惜和平,坚决捍卫国家的安全和尊严,让战争的悲剧永不再现。
总结起来,抗日战争中的中国军队伤亡统计揭示了他们在这场战争中所承受的巨大压力和牺牲。
中国抗日战争中的战争失误与教训总结
中国抗日战争中的战争失误与教训总结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历史上一场极为重要的战争,它始于1937年的七七事变,结束于1945年的日本投降。
这场战争中,中国军队与日本侵略者进行了长达八年的激烈战斗,取得了艰苦卓越的胜利,但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本文将探讨中国抗日战争中的战争失误,并总结从中得出的宝贵教训。
一、战略失误在中国抗日战争中,战略失误是不可忽视的问题之一。
首先,中国政府在面对日本侵略时未能正确认识到其强大的战争实力,没有及时采取准备措施。
此外,初期的抗日战争中存在分散的抵抗,缺乏整体统一的指挥体系和战略部署。
这使得中国军队的抵抗力量被分割,难以形成有效的对外战略。
二、战术失误在战术层面上,中国抗日战争也存在着一些失误。
首先,由于经济和军事实力的不足,中国军队在装备方面处于劣势,缺乏现代化的武器装备和优秀的军事技术。
其次,中国军队在战术指导上的问题也不容忽视。
许多战斗中,指挥官们未能科学地评估形势、制定战术方案和准确地指挥战斗,导致了许多军事失败。
三、后勤失误后勤保障是一场战争中至关重要的一环,而在中国抗日战争中,后勤失误也是存在的。
中国军队战斗的广大区域、复杂的地形和长期的战争状态使得后勤保障变得异常困难。
由于交通不便、物资短缺等问题,中国军队在作战中面临着巨大的后勤压力,这对战争的进程和胜利的实现都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四、政治失误在中国抗日战争期间,政治失误也对战争的结果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政府对于抗日战争的领导和组织并不是十分有效和稳定,出现了一些不必要的内部斗争和争权夺利。
此外,政策上的失误也有所存在。
比如,对于与国民党政府存在矛盾的共产党,政府并未采取更加灵活的政策去调动他们为中国抗日战争做出更多贡献,从而限制了中国全民族的战斗力量。
中国抗日战争中的上述失误给我们带来了宝贵的教训,也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借鉴。
首先,我们要正确认识到自身的实力和对手的实力差距,及时采取适当的准备措施。
其次,要强化整体指挥和战略部署,形成统一的指挥体系,确保战斗力量的集中和优势。
抗日战争中的中国军队对日寇的伤亡统计
抗日战争中的中国军队对日寇的伤亡统计抗日战争是中国历史上一场具有重要意义的战争,这场战争中中国军队以顽强的抵抗和坚定的意志,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牺牲,为维护国家独立和民族尊严做出了突出贡献。
本文将侧重于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对日寇的伤亡统计以及与此相关的数据和事实,以展现中国军队在这场战争中的英勇与牺牲。
二战爆发后,日本侵略者侵入中国领土,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中国军队面对强大的日寇,在拼死抗争中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根据不完全统计,抗日战争期间,在与日本军队的战斗中,中国军队总共伤亡超过300万人。
其中,阵亡将士近100万人,负伤者约200万人。
这些数字无法完全反映出中国军队对日寇的伤亡统计,因为在战争中还有大量的战俘和失踪者,这些壮烈牺牲的将士已经永远离开了人世。
中国军队对日寇的伤亡统计不仅仅是冷冰冰的数字,背后是无数个家庭的痛苦和不可替代的损失。
许多家庭失去了父亲、子女、丈夫,无法挽回的痛苦使人心碎。
然而,这种巨大的牺牲并没有动摇中国人民坚持抵抗的意志,反而激发了更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决心,使得抗日战争能够持续进行下去。
抗日战争中的中国军队伤亡统计的背后,是中国人民对抗侵略的坚定意志和不屈精神。
中国军队以自愿入伍、浴血奋战的士兵为主力,这些英勇的战士们将国家的利益和民族的尊严看得比生命还重要。
面对敌人的重兵包围和疯狂进攻,中国军队士兵坚守阵地,誓死抵抗,舍生忘死的精神令人敬佩和感动。
除了军队的伤亡统计之外,抗日战争还造成了中国军民的巨大伤亡。
根据统计,抗战期间中国民众伤亡的总人数超过2000万。
这些人民包括被轰炸、屠杀、饥饿和疾病夺走生命的平民,他们没有穿上军装,却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为国家的抗战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他们是英雄,是无名的英雄,他们的伤亡统计证明了他们作为抗日战争中最坚决的斗士之一。
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对日寇的伤亡统计仅仅是战争的冷冰冷数据,这些牺牲并无法真正衡量士兵们的英勇和付出。
然而,这些数据不仅仅是数字,它们也是一个时代的见证,是中国人民揭示历史真相和守护国家苦难的证据。
徐焰:网上对国民党抗战战绩有众多不实吹嘘
徐焰:网上对国民党抗战战绩有众多不实吹嘘历史是一面多棱镜,歪曲它的最好办法便是只讲一面。
改革开放前有些读物讲到抗战时的国民党当局,只讲其“不抵抗”政策和一溃千里,这就不能解释为何毕竟还坚持了八年抗战。
改革开放后通过思想解放广开言路,有人又只谈正面战场战果如何辉煌,这也不能解释为何屡战屡败。
“公正评价”对国民党当局抗战表现,就不可表功讳过近些年有人在网上和某些刊物上发文,要“公正评价国民党抗战史”,并片面引用国民党当局在大陆和当台湾后的观点和吹嘘史料作为根据。
例如许多网站还根据台湾战史所列的名录,登载抗战时死亡的将级军官数目超过200人,想以此来表功。
客观看待历史的人们,当然承认国民党军有众多高级军官牺牲的事实,不过若认真考证,台湾战史的这一数字却包括了阵亡后追赠军衔者,还有当时在国共“磨擦”中死亡者,真正阵亡于对日作战的在任将官在110人左右(因个别人死因还难判定)。
不过,当年还有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抗战时投降日军充当伪军头目的国民党将级军官,至1943年时即达58人之多,在他们率领下成建制投敌的军队也达50万,成为日本占领区伪军的主要来源。
追随副总裁汪精卫降日的国民党中央委员,居然也有20人,以此构成了南京伪“国民政府”的基础。
那些讲“公正”的人却这些铁的史实患有选择性失明,故意避而不谈,其“公正”“全面”又在哪里?如果以抗战意志的坚定性来对照,更可以看到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时没有一个投降日军的高级将领或中央委员。
在作战中确存在单个被俘的八路军、新四军干部战士在日军威逼下投降当汉奸的事例,却找不到一个营、一个连成建制投敌当伪军的中共领导的部队。
哪个党、哪支军队的抗战意志坚决,这不是最好的说明吗?至于有人对比国共双方在抗战中伤亡数目,看到国民党军共伤亡320万人而中共部队共伤亡60万人,便以此吹嘘前者,从军事知识上看也属强词夺理。
哪一方伤亡多并不等于作战贡献大,在某些情况还只能说明指挥笨拙,何况抗战时国民党军队的数量在初期要比中共领导的部队多30倍,在后期也多4倍。
九一八事变中国军队的战略失误
九一八事变中国军队的战略失误九一八事变,即1931年九月十八日日本侵占中国东北的开始,标志着中日战争的全面爆发。
这场战争对于中国来说是一次重大的战略挑战,然而,中国军队在这场战争中犯下了一系列的战略失误,导致了最终的失败。
本文将探讨九一八事变期间中国军队的战略失误,并分析其原因。
一、分散兵力的失误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中国军队面临着来自日军的强大威胁,然而,中国方面在兵力的部署上犯下了严重的错误。
中国军队将兵力分散在东北各地,并没有形成统一的战略防线。
这给了日军机会,他们能够逐个击破中国军队,并迅速占领东北地区。
二、缺乏有效的情报收集和分析在九一八事变前,中国军队并没有收集到足够的情报来应对日军的进攻。
中国军队在情报收集和分析方面存在明显的缺陷,无法准确评估日军的兵力和战略意图。
这使得中国军队无法做出有根据的决策,进一步加剧了他们的困境。
三、未能充分利用地理优势中国东北地区地形复杂、山峦重叠,具有一定的战争优势。
然而,在九一八事变中,中国军队未能充分利用这一地理优势进行有效的反击。
相反,他们被日军迅速围困,并失去了对重要地区的控制。
四、军队士气的低落九一八事变发生时,中国军队士气低落,缺乏足够的信心和斗志对抗日本侵略。
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归因于国内政治形势的动荡,以及军队内部的腐败和不充分的训练。
士气低落导致了指挥官的迟疑和部队的不合作,进一步加剧了中国军队的战略失误。
五、战术上的失误九一八事变中,中国军队在战术上也犯下了一些严重的错误。
他们没有有效地组织抵抗,缺乏防守的战术技巧,并容易被日军打散。
中国军队在紧急情况下缺乏有效的应对措施,导致他们无法有效地抵御日本侵略。
总结起来,九一八事变期间中国军队犯下了分散兵力、缺乏情报收集和分析、未能充分利用地理优势、士气低落以及战术上的错误等一系列的战略失误。
这些失误的发生和原因复杂多样,既与中国军队自身的军事能力和准备不足有关,也与当时国内外政治环境以及其他因素有关。
抗日战争中的中国抗日战争战争损失与伤亡
抗日战争中的中国抗日战争战争损失与伤亡抗日战争是中国历史上一场具有重要意义的抗击侵略的战争。
在这场战争中,中国人民经历了巨大的战争损失与伤亡,为了保卫国家的独立与尊严,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和努力。
本文将以抗日战争中的中国抗日战争战争损失与伤亡为主题,探讨这些损失和伤亡对于中国的影响。
一、军事损失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在与日本侵略者的激烈战斗中遭受了巨大的损失。
中国军队不仅丧失了大量的军事装备和武器,还有大量的战士阵亡或负伤。
战争爆发后,中国军队面临着与日本侵略者的不对等作战,日本军队凭借先进的武器装备和技术优势,使得中国军队在各个战役中遭受了重大的损失。
据统计,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军队牺牲了约300多万人,其中绝大多数是壮烈牺牲在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斗中。
二、平民伤亡除了军事损失外,抗日战争期间,广大的中国平民也遭受了巨大的伤亡。
日本侵略者对中国的战略轰炸和恶劣行径,给中国的城市和平民带来了巨大的痛苦。
无辜的平民成为了战争的受害者,他们被迫逃离家园,生活在动荡不安的环境中。
据统计,抗日战争期间,平民伤亡高达数百万人,这其中包括了大量的妇女、儿童和老年人。
他们遭受了炮火的袭击、食物短缺和疾病的困扰,忍受了战争给他们带来的痛苦。
三、经济损失抗日战争给中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破坏。
日本侵略者采取了掠夺性的经济政策,大量的石油、煤炭、粮食等资源被洗劫一空。
中国的工厂、农田、交通设施等基础设施也遭到了严重破坏。
这使得中国经济陷入了困境,生产力受到了严重的打击。
据统计,抗日战争期间,中国的战争经济损失高达数十亿美元,战争留下的创伤对中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文化遗失除了军事、平民和经济损失外,抗日战争还造成了中国宝贵的文化遗失。
在战争中,许多历史文物、古迹和文化场所遭到了严重破坏。
这些文化遗址是中华民族的珍贵财富,但在战火中,它们遭受了无法挽回的破坏。
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因此遭受了巨大的损失,这对于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抗日战争中的中国军队对抗日战争胜利的贡献
中国抗日战争中的中国军队对抗日战争胜利的贡献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场具有重大意义的战争,在这场残酷的战争中,中国军队作为抵抗者承担了巨大的责任,为最终的抗日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阐述中国军队在中国抗日战争中的贡献。
一、中国军队的人数和战斗力奠定了胜利基础中国军队在抗日战争中的壮大规模是事关胜利的关键因素之一。
众所周知,中国是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军队人数众多,具有较强的实力。
中国军队在作战中展现出顽强的战斗力,他们奋勇杀敌,为保卫祖国、实现抗战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
二、顽强抵抗磨损日军实力中国军队以其集中力量、以小求大的战术,有效磨损了侵华日军的实力。
中国军队充分利用自身人数众多的优势,采取游击战、游击战等战术,对日本侵略者进行了持续的打击。
中国军队在抵抗战中面对敌军的进攻时,素以其背水一战的气魄,坚决捍卫了国土,削弱了日本军队的战斗力。
三、重要战役中中国军队的英勇表现中国军队在中国抗日战争的重要战役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比如中国军队在淞沪会战中,坚决抵挡了日军的进攻,保住了沪上的战略地位。
在平津战役中,中国军队与苏联红军共同击退侵华日军,为取得抗战最终胜利打下了坚实基础。
这些战役中,中国军队以顽强的意志和英勇的作战表现,为抗日战争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四、中国军队的抗战牺牲为最终胜利铺平道路中国军队在抗战期间付出了巨大的牺牲,这为最终的抗日战争胜利铺平了道路。
在战争中,中国军队官兵为了国家的安全,大多数勇敢牺牲,他们敢于拼搏,壮烈殉国。
他们的牺牲激励着国人的奋斗,使得中国军队得以坚持战斗,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五、中国军队在战后的和平建设中展现出良好形象中国军队在战争胜利后,参与了中国的和平建设工作。
他们积极参与到国家的重建中,为国家提供了安全保障,并积极参与到经济建设、社会建设等各个方面,积极维护着国家的利益。
综上所述,中国军队在中国抗日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最终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抗日战争中的中国军队的伤亡情况与统计
抗日战争中的中国军队的伤亡情况与统计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抵抗日本侵略的重要战争,历时8年之久,对中国的战争事业和国民经济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在这场战争中,中国军队承担了巨大的伤亡压力,为中华民族的抗日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 中国军队伤亡情况的背景与概况抗日战争始于1937年,结束于1945年,这期间,中国军队与日军展开了一系列的战斗。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军队在这期间的伤亡人数可谓惨烈。
据估算,中国军队在抗日战争中的总伤亡人数约为350万人,其中包括军队阵亡、伤残以及战俘等。
这是一个庞大的数字,其中蕴含着巨大的痛苦和牺牲。
2. 中国军队伤亡情况的具体统计数据虽然具体数字难以找到确切的记录,但是通过相关的历史资料和研究,我们可以得出一些大致的统计数据。
根据不同的来源和研究,中国军队在抗日战争中的伤亡情况如下:2.1 军队阵亡人数根据不同的机构和研究报告,中国军队阵亡人数大致在200-300万人之间,其中包括将士们在各个战场上英勇牺牲的战斗成员。
他们是在保卫国家、人民和家园的过程中付出了最高的代价。
2.2 伤残人数另外,伤残也是抗战期间中国军队面临的重要问题。
根据统计数据,大约有100万中国军人因战斗而导致伤残,这些伤残人员华丽地抛弃了生的希望和完整的身体,为祖国的自由和民族的尊严奉献了自己的力量。
2.3 战俘人数除此之外,还有大量的中国军人成为日本的战俘。
根据统计,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军队有将近80万人被日本俘虏。
他们忍受了非人的酷刑和残酷的折磨,但是依然坚守着对祖国的忠诚。
3. 伤亡背后的伟大牺牲与奉献这些伤亡数据背后蕴含着中国军队将士们的伟大牺牲与奉献。
他们为了国家的独立和人民的幸福,毅然投身于这场艰苦的斗争,并且付出了生命和血汗的代价。
他们用热血和生命谱写了中华民族抵抗外敌侵略的壮丽史诗。
4. 英勇战斗的背后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表现出了无比的英勇与坚韧。
尽管伤亡惨重,他们仍然能够与日军展开顽强的抵抗,保卫着每一寸祖国的土地。
中国抗日战争中的伤亡统计抗战付出的巨大代价
中国抗日战争中的伤亡统计抗战付出的巨大代价中国抗日战争中的伤亡统计——抗战付出的巨大代价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国正式宣布无条件投降,标志着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结束。
然而,这场艰苦卓越的战争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伤亡和代价。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来探讨在中国抗日战争中的伤亡统计,以更好地认识抗战所付出的巨大代价。
一、战争初期的伤亡统计在抗日战争爆发之初,中国的军队处于严重的装备和组织不完善状态。
而日本帝国却已具备高度现代化的军事实力,强大的武器装备使其在初期战役中占据了很大优势。
中国军队承受了沉重的伤亡,大部分地区被日军占领。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抗战初期,中国军队的伤亡人数已经达到了数十万人。
二、战争中期的伤亡统计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人民逐渐意识到了抵抗侵略、保卫祖国的重大意义,全国形成了全面抗战的合力。
中国政府开始加强战时经济的调整和武器装备的改进,壮大自己的抗战力量。
在这一时期,中国军队斗志高昂,顽强抵抗日军的进攻。
然而,由于日军在数量和技术上的优势,中国军队仍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据统计,战争中期,中国的军队和民间的伤亡人数已经上升到数百万,其中包括无数的壮士献出了宝贵生命。
三、战争后期的伤亡统计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抗战形势逐渐好转。
中国军队在抗日战争的最后阶段发起了一系列有效的反攻行动,逐渐将日军逼退。
然而,这一时期仍然充满了残酷与牺牲。
据统计,在抗战最后一年,中国军队与民众仍然有数百万的伤亡,其中不乏妇女、儿童和老人。
四、战争伤亡的影响中国抗日战争的伤亡统计数据表明,这场战争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伤痛和破坏。
战争导致了大量人员的伤亡,家庭的破碎,城市的毁灭。
同时,大量的军事物资和民用资源被消耗殆尽,社会经济发展受到了严重的阻碍。
此外,抗战期间,日本侵略者的暴行和屠杀也给中国人民心灵留下了永远无法抹去的伤痕。
然而,中国人民的抗战精神和顽强的意志也得以展现。
他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换取了国家的独立和民族尊严。
抗日战争中的中国军队战术失误与教训
抗日战争中的中国军队战术失误与教训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的一场伟大斗争,中国军队为了保卫国家的独立和尊严,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和努力。
然而,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也出现了一些战术失误,这些失误使中国军队在抗日战争中付出了更大的伤亡和牺牲,下面将分析一些典型的战术失误,并总结其中的教训。
第一,战术行动的单一化。
在抗日战争初期,由于中国军队的基础较为薄弱,缺乏现代化装备和作战经验,往往采用以人海战术为主的单一化战术行动。
这种战术的缺点是显而易见的,中国军队由于兵力不足,往往以被动防守为主,缺乏主动出击的能力,使得日军在中国境内进行残酷的游击战,最终导致了大量的伤亡和人口流离失所。
因此,中国军队应该深刻认识到战术行动的单一化带来的弊端,加强军事训练,提升作战技能,以多样化的战术手段应对敌人的进攻,取得更好的战斗效果。
第二,战术指挥的失误。
在抗日战争中,部分中国军队在指挥层面出现了一些失误,例如过度依赖地形、缺乏灵活应变等。
这些失误导致了一些战斗的失败和战局的失衡。
中国军队应该加强指挥体系的建设,提高指挥员的作战能力和决策能力。
同时,注重情报工作,在战场上加强对敌情的掌握和分析,以便更好地制定作战计划和战术决策。
此外,中国军队还应该注重指挥员的培养和选拔,提升他们的军事素养和指挥能力,确保指挥决策的准确性。
第三,装备不足与现代化落后。
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由于装备不足和现代化水平的落后,往往处于劣势地位。
这给中国军队的作战效果带来了很大限制,也导致了大量的伤亡和损失。
因此,中国军队应该加强装备的研发和更新,提高现代化水平。
同时,加强军事工业的建设,增加军事投入,推动军事科技的创新,提高军队的实力和战斗力。
只有在现代化的装备支撑下,中国军队才能更好地应对日军的进攻,有效地保卫国土。
第四,战略规划的缺失。
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缺乏完整和全面的战略规划,往往处于被动防守的状态。
这使得日军能够采取分割包围的战术,逐步侵占中国的领土,最终导致了中国军队的全面溃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战时中国军队夸大战绩的情况有多严重?抗战八年中中国军队付出了极大代价,但到底消灭了多少日军至今众说纷纭,甚至连每次战役歼灭多少日军都莫衷一是。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虽然跟战场上各方统计数据有失精准不无关系,但最主要还是因为交战双方都会出于种种目的夸大自己的战绩。
那么中国军队对抗日功绩的浮夸有多厉害呢?中国军队有虚报抗日战绩的情况1、为了给国人提气,国军在宣传歼敌人数时注了不少水分在战时,为了鼓舞士气提振民心,交战双方在对外宣传时往往会夸大自己的战绩,同时把自己的损失往小了说。
这在国军的抗战宣传上几乎是司空见惯的事情。
据时任国军第18军18师参谋长的赵秀昆回忆:“抗战中期,国民政府军委会军令部曾通令部队,为了…国际影响和鼓舞士气‟,对于战场伤亡和毙、俘敌军可以…以一报十‟,而各部队又据此层层加码,神话式的…战报‟就出现了。
”当然,实际情况可能不像赵所说的“以一报十”这么夸张,但把战绩往大了说倒真屡见不鲜。
比如大的战役方面以台儿庄会战为例,此战日军承认的伤亡是11984人,李宗仁向蒋介石报告的歼敌人数是2万余人,而当蒋介石向外宣布大捷时,数据成了:“是役敌死伤三万余众,我缴获步枪万余枝,轻重机枪九百三十一挺,步兵炮七十七门,坦克四十辆,大炮五十余门,俘敌无数。
敌板垣及矾谷师团主力业已被我歼灭。
”很明显是做了一些夸大。
(孙挺信著《中日长江大决战》第33页)不独大的战役,即便是有影响力的小胜利,在对外宣传上也往往加以夸张。
比如孙立人一战成名的仁安羌大捷,国民政府及白崇禧等人对外都宣称“敌遗尸1200具,解英军7000多人之危,救出驮马1000多匹,美国教士与新闻记者500人。
”(《白崇禧回忆录》P230)也就是说仅日军死亡人数就有1200人。
然而据1942年4月20日(仁安羌大捷第二天)远征军高级将领罗卓英给蒋介石的战况报告称:“现据孙师长报称:……敌向南退却,其死伤约500余名,我亦伤亡百余。
”(《抗日战争正面战场》P1419)当天远征军美方指挥官史迪威在其日记中也说:“38师(孙立人的师)重新占领了仁安羌,击毙了400名日本人。
”(《史迪威日记》1942年4月20日)也就是说,仁安羌大捷其实敌人死伤人数也就四五百人,并不像国民政府所说的“遗尸1200具”。
不仅中央政府这么干,地方军政部门也不含糊,比如据时任《广州日报》采访主任的张家耀在其日记中所记:“1938年10月15日,报社收到第四路军政治部发来的特讯,谓我军在福田大捷。
编辑部人心振奋,以特大号字标题第一版刊出抗战胜利的好消息。
……可是这则报导原来是夸大战果,未符事实的。
查实日军一个联队(即一个团)在敌机掩护下沿增(城)博(罗)公路向福田进犯,轻率冒进,遭到李振球部的坚强抵抗,敌军意外受挫,便退回博罗整顿。
李振球部虽取得了小捷,但伤亡很大,恐难在福田持久作战,李便命所部向增城附近撤退,拟在增江右岸设防坚守。
第四路军政治部主任李煦寰有意夸大战果,渲染战绩,企图邀功,故发出福田大捷的特讯要各报登载。
一般市民听见战胜消息,人心大定。
省动员委员会今天还筹备到前线去慰劳呢!晚上回报社,陈总编辑找我谈话。
他对夸大战果的报导深表不满,他说如此下去,自欺欺人,终必自吃恶果。
”(张家耀《广州弃守前后见闻日记(1938年10月12日-24日)》,《广州文史资料第48辑广州抗战纪实》163页2、有时候为了争取美国援助,蒋介石甚至不惜编造了“大捷”除了提振民心之外,在抗战后期,夸大中国军队的战绩更是可以为帮蒋介石从美国那里争取到更多的援助,为此,国军甚至不惜制造所谓的“大捷”。
比如国民政府在1943年6月对“鄂西大捷”的宣传,据时任第18军18师参谋长的赵秀昆在《抗战期间武汉失守后的十八军》一文中回忆:“1943年5月下旬,(日军)向长江南岸的18军防守的石碑要塞进攻。
六战区尽其所有兵力,增援十八军,但未能阻止住日军攻势。
……蒋介石急令六战区留11师固守石碑要塞,其余均后撤到茅坪、野山关一线,组织新的抵抗。
18军18师在撤退中发现日军已经趁夜全线撤走,向军长方天报告……(我)直接以电话报告军令部。
蒋介石接到报告后喜出望外,命军令部次长林蔚直接以电话告18军军长方天,大意:你们这次打了一个大胜仗,国内外影响都很大,老头子很高兴,指示要大加宣传,嘉奖有功将士,并开列报上有功将领姓名,包括参谋长在内。
按一般程序上报战报来不及,你们速拟一简要战报用电话直接报到军令部。
方天令我亲拟战报,肆意夸张,军令部更进一步虚构、夸张,这就出现了6月3日重庆《中央日报》以及各大报纸的…鄂西大捷之经过‟的战报报道:…据军委会发表,此次敌寇第十一军向我鄂西长江三峡进犯……我军以石碑要塞为轴心,诱敌至要塞地带,我统帅则特颁手令于要塞守备部队诸将领,明示以此为我国之史达林格勒,为聚歼倭寇之唯一良机,严令全体官兵固守要塞……敌军屡以密集部队向我要塞决死猛攻,我守备部队待其陷于我火网之内以后,予以全部歼灭,使之无一生还。
积尸之多,仅北斗冲一地者即有二千三百具其他要塞周围各阵地之积尸,此时均无暇统计。
……统计自十八日至今,敌军伤亡人数至少三万人以上,并据目击者称,连日敌伤兵运至宜昌已达万余人。
连日我英勇空军会同美国空军,同时以大队编队机群施展其崭新的阵容,协助追击,收效极大。
‟其中除…仅北斗冲一地者即有二千三百具‟是我信笔编造外,其余敌军总兵力和什么蒋介石手令,都是军令部捏造的。
就18军正面而言,日军至多使用上三四千人兵力,却夸大为两个师团,把敌人伤亡夸大为几万人,更不可能是事实。
”而对于蒋介石亲自指示夸张宣传所谓“鄂西大捷”的目的,赵秀昆还专门做了很明确的说明:“我作为当时作战的当事人,认为(蒋这么做)是鼓舞军队已经极为低落的士气,至于其它用意,当时也不理解。
其后,在六月五日中央社发表的一段消息中,才知道蒋介石有意夸大战果还有乞求美援的作用。
这条消息的原文是:…(中央社华盛顿五日合众电)宋子文部长向罗斯福总统报告华军在宜昌附近击败日军之经过,并谓此次华军告捷时,系初次获得空军之掩护,足见有空军参战,实大不相同。
‟”由此可见,蒋介石之所以不遗余力制造“鄂西大捷”,背后大有深意。
3、还有不少将领是谎报战绩,以便“加官进爵”除了振奋民心和争取援助外,更多“虚报夸张,以败作胜”的现象源自于国军将领们谎报战绩,不管是战区级的司令长官还是基层军官似乎都有此喜好。
比如1941年10月第二次长沙会战,第九战区上报战果和对外宣传时说“歼敌4万余,死伤枕藉,并俘敌269名,获战利品甚多”。
而蒋介石在第三次南岳军事会议上训话时则说:“像这次长沙会战,我们有这样雄厚的兵力、有这样良好的态势,我们一定可以打败敌人,一定可以俘虏敌人很多官兵,一定可以缴获敌人无数的重械!即使没有一万俘虏,也总应该有一千!一千没有,总要有一百!一百没有,少而言之也应该有十人,但是现在你们连十个俘虏都没有!如何对得起自己的职守?”(蒋介石《在第三次南岳军事会议上的讲话》,1941年10月20日)从这里就可以看到第九战区的战报有多么不可信。
再如余汉谋所谓的“粤北大捷”。
余汉谋的十二集团军自1938年冬失守广州后即退守粤北主阵地,其第七战区司令长官部驻韶关。
1939年日寇南支派遣军从广州大举进犯粤北,先头部队已到大坑口,韶关告急。
后因日军要把兵力转投桂南会战而逐步退回广州原阵地,余汉谋指挥部队趁势追击日军取得了一些战果。
余汉谋随后竟上报蒋介石吹嘘说毙敌一万多人,国民政府也照着公布俘虏、打死、打伤日军官兵共13966人。
而《广东民国史》引述日方战史则称:“根据第二十一军司令部的记录,日军战死293名(39名军官),负伤1281名(57名军官),死伤共1574名。
”(黎天荣《黄涛点滴》,李齐念主编《广州文史资料存稿选编第二辑军政类》217页)如果说日军的数据也不一定准确的话,那么余汉谋的顶头上司张发奎提供的数据则更可信一些:“1000余敌人之骸骨埋葬在北江的草莽中,数十辆汽车之战利品进入我们的仓库,以及敌之倭奴军官数人和士兵58人,以颓丧之面色,屈膝在我们的前面……”由此可见“毙敌一万”的说法完全不靠谱。
张发奎本人还道出了所谓“粤北大捷”的真相:“根据余汉谋呈交给我,而我又转呈给中央的报告,我们在粤北打了一场大胜仗。
但事实上我们被打败了,尽管余汉谋印了一本小册子《粤北大捷》。
我无法评论其它战区的所谓大捷,但我确实了解在我自己战区发生的事,我是在现场担任指挥,所以我知道,我们把粤北战役视为胜仗,只是因为敌人攻下英德之后马上后撤并未进攻韶关。
既然余汉谋宣称他已立功,我自然不想去同他作对。
于是,我利用这个…粤北大捷‟举荐余汉谋接替我担任战区司令长官。
”(左双文《张发奎与两广抗战论述》,抗日战争研究1995年第4期P94)上行下效,既然长官们都能靠虚报战功得到提拔,那么基层的军官就更变本加厉了。
…[详细]4、不独国军,其实八路军的战报和宣传里也有水分当然,夸大战果这种事不仅国军会做,八路军和新四军也不能免俗。
比如著名的平型关大捷,朱德和彭德怀后来在八路军内部的准确说法是日军“死了五百人”,“只缴到不上一百条的完整的步枪”,而林彪在报战功时成了“将敌歼灭一千余人”,而到了毛泽东向蒋介石报告时又成了:“我八路军在晋北平型关与敌万余激战,……敌官兵被击毙者,尸横山野,一部被俘虏缴械,获汽车、坦克车、枪炮及其他军用品甚多。
”(刘凤翰著《抗日战史论集——纪念抗战五十周年》297页)这层层加码,可知八路军向国军报告和对外宣传时,数据也是加了不少水分的。
再如,根据战时《解放日报》公布的八路军和新四军歼灭(毙伤俘投诚)日军的数量是52.7万日军。
而根据1945年延安公布的统计材料显示,八路军和新四军共抗击的侵华日军数量是75.87万人,占全部侵华日军的69%,如果真是如此,那么就是说中共部队消灭了其所面对侵华日军的三分之二以上,这显然不大可靠。
而根据现有资料,整个中国抗战期间被中国军队消灭的日军数量为四五十万左右,这就说明《解放日报》的宣传还是有些水分的。
1944年3月21日毛泽东还曾专门就夸大抗日战绩的问题致电十八集团军总部、山东军区和晋西北说:“查我军战报,多年沿用加倍数目发表的办法,用以扩大影响。
但此种办法,对群众为不忠实,对党内造成虚假作风,对敌人则引起轻视,对外界则引起怀疑。
嗣后,我军公布战绩的数字一律不准扩大,均发表实数,望转令所属严格执行。
”(《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集》第21册第106页)5、当然,日军虚夸其“功绩”的情况也好不了多少说中国军队夸大抗日战绩并不意味着日军的数据就是正确的,恰恰相反,日军的战报也是水分十足,有些甚至还很离谱。
比如淞沪会战日军自称伤亡总数为40672人,其中阵亡9115人。
而在《第九师作战经过之概要——上海附近之战斗与南京攻略》的原始报告中,在1937年11月上旬追击国民党军队前,该师团业已阵亡官兵3833人,受伤8527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