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科学第三单元导学案..

合集下载

导学案课题1分子和原子

导学案课题1分子和原子

导学案:第三单元课题1分子和原子(第1课时)【学习目标】1、感受“分子、原子”客观存在的事实,知道物质由微观粒子(分子、原子等)构成的。

2、知道分子的基本性质,能通过实验探究出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3、能用分子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重点:从宏观现象、认识微观粒子的运动,形成分子和原子的概念【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阅读课本48-49页,静心思考,用红笔标注出重点及疑点。

2、结合课本独立认真完成自学导航,“合作探究”部分可以提前在组内进行深入讨论或交流,并找出疑问,能在课堂上进行有价值的质疑。

【自学导航】一、物质由微观粒子(、等)构成的。

二、分子的基本性质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

2、分子总是在。

3、分子之间有。

【试一试】用分子观点解释“墙内开花墙外香”,正确的是()A.分子质量小B.分子间有间隔C.分子体积小D.分子在不断运动【我的疑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合作探究】探究一:材料一:步入花园,花香四溢;糖块放到水里会逐渐“消失”,而水却有了甜味。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无数的事例可以证明:宏观物质从可见变为看不见时,我们往往还能感觉到它们的存在。

材料二:中科院的科学家用扫描隧道显微镜“看”到分子和原子。

这些材料充分说明了什么问题?探究二:材料一:一滴水大约有15万亿个水分子,如果10亿人来数这一滴水里的水分子,每人每分钟数100个,日夜不停,需要数3万年才能数完。

材料二:湿衣服在阳光下和通风处比在阴凉、背风处更容易干燥;炒菜时闻到香味。

上述材料说明分子的基本性质有:。

探究三:仔细观察,认真记录和分析。

1、向盛有约20mL蒸馏水的烧杯A中加入5-6滴酚酞溶液,搅拌均匀,观察溶液的颜色。

2、从烧杯A中取少量溶液置于试管中,向其中慢漫滴加浓氨水,观察溶液颜色有什么变化。

3、另取一个小烧杯B,加入约5mL浓氨水。

六年级科学第三单元教案:深入了解环境中的物质

六年级科学第三单元教案:深入了解环境中的物质

【导言】自然界中存在大量物质,它们互相作用,构成了我们所处的环境。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接触到各种物质,了解物质的性质和特点对我们的生活和健康有很大的影响。

深入了解环境中的物质,是我们作为一个科学家,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本文将以六年级科学第三单元教案为基础,深入探讨环境中的物质。

【正文】一、环境中的物质环境中的物质包括空气、水、土壤、固体废物等。

它们互相作用,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是指生物、环境和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正是因为这种相互作用,才使整个生态系统保持着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为人们提供了各种生态服务。

二、空气空气是我们呼吸的最基本的物质之一。

它由多种气体混合而成,其中最主要的是氮气和氧气。

我们常常说“呼吸是生命之源”,正是因为大量的氧气,才使我们的身体得以正常运作。

除此之外,空气中还存在很多其他气体,如二氧化碳、水蒸气等。

这些气体对我们的生命和健康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三、水水是另一个我们无法离开的基本物质。

水不仅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需的,也是生态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水的形态多种多样,包括液态、固态和气态等。

不同的水体有着不同的性质和特点。

比如,海水含有大量的盐分,淡水中则以氧化还原电位、硬度等物理参数作为指标。

了解水的性质,对我们生活和环境保护都有着很大的帮助。

四、土壤土壤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物质,它不仅包含了各种有机物和无机物,还有各种生物(如细菌、真菌等)和它们的代谢物。

土壤的性质对于植物生长和土地利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剧,土壤污染的情况越来越严重,给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五、固体废物固体废物是一种被人们忽视但又十分重要的物质。

它们包括各种垃圾、废弃物等。

这些废弃物会不断积累,给环境带来严重的污染。

为了保护环境,我们应该学会分类垃圾,将可回收的废品进行回收利用,将有害废物投放到专门的处理场所进行处理。

【结论】在当今世界,环境保护成为了一个极其重要的话题。

了解周围的环境——六年级科学第三单元教案

了解周围的环境——六年级科学第三单元教案

现代社会对环境的破坏越来越严重,保护环境已经成为全球性的问题。

为了让孩子们养成爱护环境的好习惯,五年级科学第三单元《了解周围的环境》应运而生。

在这个单元中,孩子们将学习到如何观察周围的环境,认识自然界的变化以及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本文就来介绍一下这个单元的教学内容。

一、认识周围的环境
第一节课,教师会带领孩子们到学校周围走一走,观察周围的环境。

孩子们可以发现,周围的环境有很多变化,比如:天气变化、树叶变化、花儿的生长等等。

教师可以借助这些变化,引导孩子们更好的认识周围的环境。

二、观察大自然的变化
第二节课,孩子们学习大自然的变化,这包括季节的变化、气温的变化、动物和植物的变化等。

教师可以通过图片或者实物展示的方式,让孩子们更加深入地认识大自然的变化。

同时,引导孩子们了解大自然的变化是如何影响人类的生活的。

三、环境污染及保护
第三节课,孩子们学习环境污染和保护。

教师会通过实际的场景,让学生了解环境污染是如何发生的,以及环境污染对人种的危害。

同时教师还会带领学生参观垃圾处理场以及污水处理厂等场所,让孩子们了解环境保护的实际应用。

四、养成环保好习惯
第四节课,教师会通过互动式的方式,让孩子们意识到自己的环保责任。

例如,要求学生在生活中不随意乱扔垃圾、节约水电等。

此外,老师还可以鼓励学生推广环保的知识,让更多的人关注环境污染和保护。

五年级学第三单元《了解周围的环境》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通过学习此单元,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周围的环境,了解大自然的变化,同时,也能养成环保好习惯,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六年级科学第三单元第三课达尔文与他的进化论教案

六年级科学第三单元第三课达尔文与他的进化论教案
汤河学校导学案(科学)科
2014年3月9日
年级
六年级
教师
杨桂英
课题
达尔文与他的“进化论”第1源自时课型单一课达成目标
1、理解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的含义。
2、知道生物的形态与其所处的生活环境是相适应的,是进化的结果。
3、了解达尔文的贡献。
重点
理解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的区别。
难点
如何看待寒武纪生命大爆发对达尔文进化论的挑战。


课堂达标率
95%
原因分析
改进措施
学生交流了进化论的观点


本课亮点
课前布置让学生搜集有关达尔文、进化论的有关资料
需改进措施
今后的教学中在语言表述上,既要把问题论述清楚,力求言简意骇,文词准确
附课件:
教学流程
安全教育
一、导课:
1、提问:你认为对于生物的进化拉马克和达尔文谁的更正确呢?
2、学生讨论:
3、讲述:科学的理论要证据,并且要用实践去验证自己的结论,我们来了解达尔文的理论。
4、板书:达尔文与他的“进化论”。
二、达尔文:
1、提问:你知道达尔文及他的观点吗?
2、阅读:P32页
3、小结:达尔文在他的《物种起源》专著阐述了他的自然选择观点和生物不断进化的观点。
2、观察:澄江动物化石群(P34页)
3、小结
五、延伸:
讨论:你对古生物有兴趣吗?恐龙是你们最喜欢的古生物,你去了解了解它吧!你会发现新的证据去完善达尔文的“进化论”。
板书设计
达尔文与他的“进化论”
一、达尔文
二、物种选择
1、人工选择:A、人类的需求B、灭绝
2、自然选择:A、不适宜自然环境B灭绝

六年级科学第三单元蜡烛的变化导学案

六年级科学第三单元蜡烛的变化导学案

汤河学校导学案(科学)科2013 年9 月 2 日制订年级六年级教师杨桂英课题1.我们周围的变化第 1 课时课型单一课达成目标1、能从蜡烛熔化和燃烧的现象中,发现物质变化的主要特征。

2、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没有生成新的物质;另一类会生成新的物质。

重点会利用实验材料做蜡烛燃烧的实验。

难点能仔细观察蜡烛加热和燃烧的现象,比较、判断并描述出两类物质变化的不同。

教学流程安全教育一、导入1.出示生日蜡烛,谈话:同学们过生日时蛋糕上一定少不了蜡烛吧,这是我们生活中熟悉的物体,你们能说说蜡烛是种什么样的物体?2.提问:生活中见过蜡烛的变化吗?有哪些变化?3.学生讨论,回答。

二、研究蜡烛的变化1、谈话:你们加热过蜡烛吗会发生什么变化?冷却后呢?2、给学生提供实验材料3、用这些材料设计实验,给蜡烛加热和冷却,并仔细观察现象记录下来?4、小组讨论组装实验。

5、学生分组实验,观察记录。

6、各组汇报,要求用自己的话描述观察到的现象。

三、通过寻找证据,分析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属于哪一类变化1、谈话:生活中物质变化的现象很多,看看31页都有哪些现象?2、讨论交流这些现象各属于哪一类。

3、谈话:判断这种物质的变化属于哪类变化时要说出最充分的证据。

4、小组讨论汇报。

5、小结:在观察一种物质的变化是属于哪类变化时,最主要的是观察它有没有生成新的物质,可以从变化中产生发光发热、沉淀、变色等现象中证明四、巩固练习看书74页上图,每组任选两个实验做做,仔细观察现象并记录下来。

交流汇报实验现象。

讨论判断图上这些物质的变化是哪类变化,说出理由。

板书设计 1.我们周围的变化我们周围的变化形态、状态变化产生新物质的变化教学反思学生课堂达标率98%原因分析改进措施用自己的话描述观察到的现象语言组织较差教师本课亮点学生能仔细观察现象并记录下来。

需改进措施培养观察学生能力附课件:。

六上第三单元导学课教案

六上第三单元导学课教案

六上第三单元导学课教案
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导学课教案
一、学习目标
1. 知识与能力:掌握本单元的基础知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探究、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

二、学习内容
本单元主要学习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包括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分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等。

三、学法指导
1. 课前预习:认真阅读教材,了解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找出自己不懂的地方,带着问题听课。

2. 课堂听讲: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做好笔记,掌握重点和难点。

3. 课后复习:及时复习巩固所学知识,通过练习和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4. 小组合作: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和合作探究,互相学习和帮助。

5. 自主探究: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四、学习过程
1. 导入新课:通过回顾旧知识引入新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 呈现新知:通过实例、演示等方式呈现新知识,帮助学生理解。

3. 互动探究: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4. 归纳小结: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5. 布置作业:布置适量的练习和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五、教学反思
1. 总结本节课的得失,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以便今后改进。

2. 思考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

新人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导学案

新人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导学案

新人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导学案
一、教材基本情况
本册科学教材主要讲述了以下内容:
- 昆虫与自然
- 物质的三态及其变化
- 生态环境
- 力和机械
- 食物与健康
二、研究目标
通过本册科学研究,学生可以掌握以下基本能力:
1. 认识昆虫的特点,并了解昆虫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2. 了解物质的三态及其变化,知道物体的密度是如何影响其浮沉的;
3. 了解生态环境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4. 能够理解并掌握力和机械的基本概念,能够知道简单机械的运用;
5. 认识食物的种类及其营养物质,了解健康饮食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了解昆虫及其作用,理解物质的三态及其变化,
掌握力和机械的基本概念;
2. 教学难点:理解生态环境的概念及其重要性,学会简单机械
的运用。

四、教学方法
1. 案例教学法:通过举例子的方式来讲解昆虫及其在自然界中
的作用;
2. 比较法:通过对比实验来展示物质的三态及其变化;
3. 讲解法:通过讲解来教授力和机械的基本概念;
4. 实际操作法:通过让学生亲身体验,来理解生态环境的概念
及其重要性,学会简单机械的运用。

五、教学评估
1. 课堂测验:对学生的研究内容进行检查;
2. 知识问答:让学生回答问题,检测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3. 课堂展示:让学生上台表现学习内容,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3-3 不简单的杠杆》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导学案)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3-3 不简单的杠杆》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导学案)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3-3 不简单的杠杆》教学设计学生活动11.猜一猜:搬运这块大石块,运用了什么工具?2.找一找:撬棍在使用过程中有三个重要的点,请你找一找。

3.写一写,在下图标出这三个点的位置,并将三个点的名称写在对应的位置。

教师活动11.课前进行工具认识的前测(工具包括:羊角锤、烧烤夹、园林剪、铁锹、撬棍、锄头)2.展示大石块图片,提问:搬运这块大石块用了什么工具。

3.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认识杠杆的支点、用力点、助力点。

用力点:手使力的位置。

支点:垫起撬棍的位置。

阻力点:重物压住杠杆的位置。

活动意图说明:联系生活实际的环节可以让学生意识到原来杠杆装置与我们的生活联系十分紧密,更加清晰地掌握杠杆装置的基本结构,能自己找到杠杆装置的特点,成功画出杠杆装置的示意图,为接下来探索活动的记录环节做好充分准备。

环节二:探索(指向目标2、3)学生活动2 (用手指撬动大石块)1.做一做:用手指撬动大石块,感受支点在不同的位置,手指用力的变化。

2.说一说:通过上面的活动,你有什么感受,在小组内说一说。

3.小组总结汇报学生活动3(杠杆模拟测试实验)1.做一做,完成杠杆模拟测试实验。

2.填一填:实验过程中,完成下列实验记录表格。

支点位置用力大小(N)判断省力情况(在括号里打√)3次数值取中间值A省力()费力()教师活动21.提供活动材料包括:木条(提前标记好4个支点的位置)、石块、小木块。

2.教师示范如何用手指撬动石块。

3.出示活动要求:(1)操作轻;(2)感受细;(3)用不同位置做支点时,关注手指用力变化;(4)时间:3分钟。

4.小结:不同支点的位置用力情况不一样。

教师活动31.提供新材料:拉、压两用弹簧测力计。

2.播放模拟实验演示视频。

3.强调注意事项:(1)操作时,两只手乡下压,这样测力计更稳。

(2)测力计底部垂直于木条。

(3)刚好撬起石块时,作好测力计的示数。

4.展示记录表。

ABCD( )N用力( )N自重B省力 ( )费力 ( )C省力 ( )费力 ( )D省力 ( ) 费力 ( )活动意图说明:采用拉压两用测力计代替小石块,具体测量出撬动过程中杠杆的省力情况,直观感受杠杆能省力,并通过一定的评价指标,对杠杆的作用效果进行评估,体验杠杆这一简单机械在不同情况下的省力情况是不同的。

《第三单元》导学案

《第三单元》导学案

学习目标:1、理清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2、了解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学习他的伟大精神;3、学习本文通过对比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4、积累“可歌可泣”“当之无愧”等词语。

学习重难点:重点:理清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难点:本文通过对比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学法指导:朗读法(通过反复朗读,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思路,并体会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合作探究法(通过小组合作探讨,获取有关知识。

)目标评价课型把握确切,内容设计合理(重点突出、难点突破)。

课堂结构清晰严谨、有节奏,教师“主导”作用明显。

媒体使用适时适事,效果显著。

学习过程:第一教时一、背景说明。

1、关于“两弹一星”1999年9月18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表彰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并授予他们“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追授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

“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

“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

2、关于邓稼先邓稼先,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 1945年抗战胜利时,邓稼先从西南联大毕业,他于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

由于他学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

此时他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

1950年8月,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九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

同年10月,邓稼先来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

此后的八年间,他进行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研究。

3.关于杨振宁1922年9月22日出生于安徽合肥,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因与李政道一起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共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涌现出来的一代杰出物理学家中在理论和实验两方面都有影响的物理学家之一。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3.达尔文与他的“进化论”》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3.达尔文与他的“进化论”》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3.达尔文与他的“进化论”》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达尔文的生平和成就,了解进化论的基本内涵。

2.了解动物进化的基本概念,掌握动物的基本分类和进化暴露。

3.了解地球历史演化和生物多样性的发展过程。

4.通过学习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精神,促进学生发展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了解达尔文的生平和成就,了解进化论的基本内涵。

2、了解动物进化的基本概念,掌握动物的基本分类和进化暴露。

3、探究地球历史演化和生物多样性的发展过程。

三、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达尔文的进化论的基本思想2.了解动物进化的基本概念4.掌握一些生物分类的概念,比如原核生物,真核生物等四、教学方法:通过多媒体课件、教材和实物展示等方式进行知识点的讲解。

实验、讨论、游戏等方式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

通过多种方式进行知识点的复习和巩固。

五、教学过程:第一节知识导入(15分钟)1.老师介绍学习本节课所需学生的一些先修知识,即对植物、动物等基本常识有一定了解,课堂上会涉及生物分类、生命起源等概念,学生可提前预习相关内容。

2.老师由生活中一些例子引入,如一群鸟的差别,猫科动物之间亲缘关系等,引出生物进化论。

第二节教学(30分钟)1.让学生拿出科学书本,老师掌握第三单元教学线索和章节,道出学习目标。

2.通过让学生观看视频、图片等多媒体实物展示,讲解达尔文的生平和成就以及进化论的基本内涵。

3.引导学生探究动物进化的基本概念,如化石证据、生物构造、分子生物学等。

第三节教学(30分钟)1.通过展示实物或图片,讲解动物基本分类——原核生物、真核生物、动物界、植物界、菌类界等。

2.让学生学习掌握动物进化暴露——物种多样性、演化路线、环境适应等。

第四节教学(30分钟)1.通过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等方式,引导学生探究地球历史演化和生物多样性的发展过程。

2.通过实验、游戏、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对地球历史和生物进化进行深入探讨。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3-2 斜面》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导学案)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3-2 斜面》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导学案)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3-2 斜面》教学设计1.说一说:怎样从上往下搬运重物更省力?2.先做一做,再记录。

分别将一堆鹅卵石从高处直接拿下来和通过塑料槽滑下来。

斜面测试记录表(一)序号任务目标是否完成任务是否需要人为施加力任务1 沿斜坡滚落石块任务2 直接用手从高处拿到低处3.谈一谈:你有什么感受?4.认识工具——斜面。

5.谈一谈:你从生活中的哪些地方看到过斜面?1.问题引入:古人是如何将物体从高处搬下?2.谈话:搭建斜坡为什么就更省力呢?3.梳理学生的回答:(1)直接将鹅卵石从高处搬运下来费时费力;(2)通过塑料槽滑下来不用借助人力。

4.小结:通过这样的斜面从上往下运输物体省力。

5.谈话:其实这一工具很早就被发明出来了,古代人通过连筒运水,现在很多山区还可以看到这种工具。

除了这些你还从生活中的哪些地方看到过“斜面”?活动意图说明:通过用塑料槽将石头滑下来的活动,让学生建立起利用斜面从上往下运输物体可以省力的直观印象;通过古代人使用的“连筒”介绍斜面这种工具;通过举例说明生活中的见到的斜面再一次巩固他们对斜面的认识。

环节二:探索(指向目标2、3、4)学生活动21.想一想:同样的高度,通过斜面运输上去和直接将物体提上去,哪一种方法更省力?2.说一说,怎样在实验室验证自己的猜想?学生活动31.完成以下两个任务,并做好记录。

任务3:将木块和钩码由低处B沿斜面缓缓地拖教师活动21.教师提出问题:通过斜面从下往上运输物体是否也会更省力?2.怎样验证我们的猜测?3.总结学生的回答,明确接下来的任务:用塑料板搭一个斜面,模拟搬运物体的过程。

教师活动31.提示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注意事项。

2.出示任务要求:(1)用测力计时,整个过程,动作要缓,用力均匀。

(2)拉式提的过程中,要认真观察,可以反复注意:不改变的高度。

③观察比较两颗“螺丝钉”的螺纹紧密情况。

1通过制作、观察和比较,我们发现螺纹是一种变形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年级科学第三单元化石告诉我们什么教案

六年级科学第三单元化石告诉我们什么教案
1.提问:你们想不想自己制作印迹化石模型?
2.多媒体演示印迹化石模型制作过程。
3.提问:在制作过程中要注意什么?
4.学生回答。
5.学生分组制作印迹化石模型,教师巡视指导。
6.各组展示最好的作品,交流感受。
7.小结:并不是所有的生物都会形成化石,它需要合适的地质条件和漫长年代的沉积变化,而且大多数化石都深埋在地下,没有被开采出来,所以每一块化石都是非常珍贵的。
6.学生交流。
7.小结:化石是在地层岩石中保存的几百万年以前死亡生物的残骸或遗迹,如骨骼、外壳、叶子、脚印等。
(三)了解化石形成的过程
1.谈话:化石这么神奇,请大家猜猜它们是怎么形成的?
2.学生交流。
3.请学生观察教材中的四幅图片,了解化石的形成过程。
4.多媒体演示化石的形成过程,学生观看。
5.提问:谁能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化石是怎样形成的?
1.出示一幅鱼的化石图片,让学生观察猜想。
2.谈话:关于化石,你们已经知道些什么?
3.学生交流。
(二)认识什么是化石
1.让学生观察教材上的图片是什么化石。
2.学生交流,并说出自己推断依据。
3.说一说这些化石分别代表什么生物?属于生物的哪个部分?
4.教师讲解:脚印化石、蕨类植物化石、三叶虫化石。
5.提问:什么是化石?
板书设计
化石告诉我们什么
化石是在地层岩石中保存的几百万年前生物的残骸或遗迹
教学反思


课堂达标率
98%
原因分析
改进措施
学生对化石认识还是不够深刻。
学生亲手摸一摸,看一看


本课亮点
通过图片和文字资料,将有关化石的一些基本知识呈现在学生面前效果很好

六年级科学第三单元铁钉生锈了导学案

六年级科学第三单元铁钉生锈了导学案

汤河学校导学案(科学)科2013 年9 月 2 日制订年级六年级教师杨桂英课题2.铁钉生锈了第 1 课时课型单一课达成目标1、能运用简单器材设计对比试验,能够持续观察铁钉生锈的过程,并认真记录实验现象,表达分析结果,提出防锈建议。

2、知道钢铁生锈的原因是铁与水和空气接触。

3、了解防止铁生锈的基本方法。

重点制定铁在什么条件下最容易生锈的实验方案。

难点设计铁生锈条件实验方案材料的选择和实验步骤的安排。

教学流程安全教育一、导入出示两种铁钉,生锈的和没有生锈的。

谈话:这是些常见的铁钉,仔细看看他们有什么不同?提问:铁制品生锈在生活中很常见,看看书上的这些物品哪里生锈了?谈话:你还在生活中见过哪些生锈的物品?5.学生讨论,回答。

二、比较铁与铁锈的不同1.谈话:你们也带了一些生了锈的铁制品,与没有生锈的比较比较铁锈是什么样的?它和铁有什么不同?2.看看书上的小朋友他们是从哪些方面进行观察比较的?3.学生分组观察,记录。

4.学生交流并汇报。

三、研究铁在什么条件下最容易生锈。

1.提问:这些铁制品是怎么会生锈的呢?根据你们的生活经验猜猜看铁在什么情况下最容易生锈?。

2.学生讨论交流3.讨论:用什么方法能证明你们说的这些原因是正确的?4.看看34页王刚这个小组是怎么考虑的。

5.教师指导学生仿照书上设计实验方案。

6.请各组参照书上这个小组的研究方案也来设计一份实验方案?7.学生讨论设计方案,并记录。

8.小结:铁制品容易生锈主要是应为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分,以及一些酸检盐。

四、了解防锈的方法现在我们知道了铁生锈是由于表面沾了水,接触到空气中的氧气等原因造成的,而铁锈那么松软,容易酥松剥落,使铁不再兼顾,那我们该怎样防止生锈呢?在我们生活中,或是你家里的一些铁制品都是用哪些方法防治生锈的啊?4.回家继续调查人们对家中铁制品的防锈措施。

板书设计2.铁钉生锈了水空气酸、碱、盐教学反思学生课堂达标率95%原因分析改进措施个别小组记录较差教师本课亮点小组交流讨论汇报防锈方法效果很好。

《水和水蒸气》导学案

《水和水蒸气》导学案

瑞安市新纪元实验学校小学科学导学案
导学案设计意图及说明
科学课堂即是预设又是创生的。

教师的初步预设和学生的自主创生建构是课堂的主旋律。

而且本课是学生初次感受、体验物质状态的变化,对学生后续的科学学习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着这一主旨此课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为主要课堂模式,把教师的讲授时间尽可能的压缩。

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自我建构学习知识,把本节课的知识放在学生最易接受且最易获得的最具发展区上。

在课堂引入的时候,建构了目的性较为明确的“回忆水的知识”,原因是学生对于水本身就有很好的认知而且经过三年级上的学习对于水的特征的了解就更为明确了。

而且此环节的研究对后续学生观察,总结冰的特征的时候有潜在帮助。

利用“水会变身”颇具幽默的过度把学生的注意转移到冰的观察上,并指导学生进行科学立体的三维感官的静态观察,使其在水的知识认知上自主建构出冰的特征,完成冰和水的相同点和不同的韦恩图。

在设疑探究环节中利用学生的问题,进行“水在什么温度时结冰”实验不仅能使课堂的环节更加紧凑而且使实验变得更顺理成章,学生的实验热情也会更高,对于他们自身的自主建构的学习观也有帮助。

课堂是门残缺的艺术,在实验环节中个人觉得外界的因素很多,学生不一定能得出实验结果,但我想他们先阶段的科学实验重结果更应重过程,科学认识强了,科学意识增加了,科学素养变强了不就是我们进行实验的情感导向吗?这里。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3-4 改变运输的车轮》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导学案)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3-4 改变运输的车轮》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导学案)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3-4 改变运输的车轮》教学设计任务目标工具是否完成任务所用时间用力情况水溢出量搬运重物注意:水溢出量用(较多/较少)表示。

活动意图说明:通过两个活动4个任务,让学生在实地测试中感受车轮带给我们的便利。

环节三:拓展(指向目标3)学生活动4:(生活中的杠杆)1.说一说。

观察书本上的三种车轮,它们存在着哪些区别?2.想一想,说一说。

生活中轮轴的应有也有很多,同学们有哪些例子?教师活动41.观察书本上的三种车轮,它们存在着哪些区别?2.教师定义轮轴:车轮是一种轮轴,轮轴由轮和轴组成,生活中轮轴的应有也有很多,如:水龙头、扳手、门等。

3. 提问:生活中轮轴的应有也有很多,同学们有哪些例子?活动意图说明:通过拓展活动,让学生发现车轮的变化,并能够知道这些变化都是科技不断进步所引发的。

环节四:课末练习(根据教学活动选择使用)(指向目标1,2,3)学生活动51.选一选(1)在比较推车和平板运输重物的效果时,为了使实验更加公平,以下做法正确的是()。

A.推车走直线,平板走曲线B.推车运输的重物比平板上的重C.两位推车的同学一位强壮,一位瘦弱D.两种工具同时从起点出发(2)以下机械中,属于轮轴的是()。

A.天平B.剪刀C.扳手D.螺丝刀(3)下列做法不能让运输过程更加省力的做法是()。

A.用带轮子的推车运输B.运输轻一点的物体C.用平板进行运输D.在光滑的场地上推车2.能力提升(1)轮轴是由轮和轴组成的可以共同转动的机械。

标出下列工具的“轮”和“轴”教师活动51.鼓励学生独立完成。

2.全批全改。

第三单元《3-4 改变运输的车轮》导学案标成任务时间量搬运重物注意:水溢出量用(较多/较少)表示。

三、拓展学生活动4:(生活中的杠杆)1.说一说。

观察书本上的三种车轮,它们存在着哪些区别?2.想一想,说一说。

生活中轮轴的应有也有很多,同学们有哪些例子?四、随堂练习1.选一选(1)在比较推车和平板运输重物的效果时,为了使实验更加公平,以下做法正确的是()。

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宇宙生命之谜》导学案

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宇宙生命之谜》导学案

第三单元有目的地阅读
学生预习单设计
课题11.宇宙生命之谜时间建议
预学内容熟读
课文
1.我已读了()遍课文。

2.本课共有()自然段,我已在重点语句上做了批注。

预习
字词
1.给本课的生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再读一读。

A.cí B.bān C.jiē D.mí
谜( ) 揭( ) 斑( ) 磁( )
2.根据书写提示,工整地描一描下面的生字。

3.读课文,试着理解下列词语,并选词填空。

抵御神秘干燥观测揭开
(1)将士们经过昼夜坚守终于( )住了敌人的猛攻。

(2)突然,一阵爆竹声响起,( )了新春佳节黎明的序幕。

内容
感知
这篇课文介绍了科学家探索地球之外是否有__________________存在的艰难历程,说明到目前为止,__________________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仍然是一个未解的谜。

资料
搜集搜集有关宇宙的相关资料。

阅读
质疑
1.生命存在具备的条件是什么?
2.读了课文,我还要在上课时努力弄懂下面的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宇宙生命之谜》导学案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宇宙生命之谜》导学案
三、初读检查,理清脉络(用 时:15分钟)
1.引导学生交流初读情况。
(1)屏幕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学生分组自学生字。
生命之谜 嫦娥奔月
尚未找到 摄氏度
倾角 揭开 斑点
干燥 沙漠 磁场
抵御 海盗
指名读,齐读;及时正音。
(2) 强调本课生字的字形。注意本课左右结构的生字。
(3) 理解相应的词语。屏幕出示:沧海一粟、倾角、揭开、磁场、抵御。
(4) 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提出听读要求:
①认真倾听,发现读错、添字、漏字、破句等问题,及时纠正。
②注意长句子的断句。
2.引导学生梳理课文层次,明确课文叙述的顺序。说说课文介绍了什么内容。
1.学习小组进行合作学习。
(1)组长组织组员认真读屏幕中出现的字词。利用生字卡片互相检查认读生字词,了解意思。不懂的字词查字典或相互质疑解决。
3.齐读课题:宇宙生命之谜。
4.在教师的引导下,提出自己感兴趣的话题。
要指导学生针对课题来提出自己感兴趣的话题。不能天马行空离题猜想。
二、确定任务,初读感知(用 时:16分钟)
1.根据学生的质疑,梳理出本课的学习任务:
(1)生命存在需要哪些条件?
(2)科学家是怎么判断其他星球有没有生命的呢?
(3)人类是否有可能移居火星?
对学生的质疑要给予及时的肯定,注意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不能天马行空离题猜想。另外,教师在指导学生交流时要语言精炼。
二、出示任务,明确目标(用时:8分钟)
1.看课文旁边空白处的小字,这些 小字就是批注。这类课文是批注课文。
2.阅读课文旁边的批注,看看这些批注都是对应哪个自然段的,批注的内容是什么?
(6)第六个批注在第8自然段旁边,提示我们近 年来科学家对火星的研究可能有了新的发现,信息可能不准确,需要我们再查一下资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岗中心小学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导学案集体备课活页
教学反思:
黄岗中心小学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导学案集体备课活页
教学反思:
黄岗中心小学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导学案集体备课活页
课后反思:
黄岗中心小学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导学案集体备课活页
教学反思:
黄岗中心小学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导学案集体备课活页
教学反思:
黄岗中心小学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导学案集体备课活页
教学反思:
黄岗中心小学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导学案集体备课活页
黄岗中心小学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导学案集体备课活页
教学反思:
黄岗中心小学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导学案集体备课活页
教学反思:
黄岗中心小学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导学案集体备课活页
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