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高效课堂资料《放大镜》导学案.docx
小学六年级科学《放大镜》导学案设计
4.教师巡视指导,关注学生实验状态及参与度。
5.学生展示汇报。
精读点拨
深化理解
放大镜的镜片和能起放大作用的器具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1.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2.指导交流,适当纠错、点拨。
达标测评
总结提升
一、我来填
1、放大镜是(),凸透镜
有( )汇聚光线、成像等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 )。
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
学习
难点
放大镜是“凸”“透”镜
学习
准备
课件,放大镜
学习过程
环节
学案Biblioteka 导案备注情境导入预习检测
1.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
2.预习:通过预习你有哪些问题?
1.教师抛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2.导入新课,板书课题。3.教师检查预习效果,引导展示。
确立目标
自主学习
例举放大镜的使用领域,填写第2页的网状图。
1.根据学生预习效果、预习中的问题讲授新课。
2.自主探究,独立思考。
合作探究
汇报展示
1、谁给大家演示一下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
2、交流新发现,放大镜把物体的图像放大,让我们看清了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
3、放大镜顾名思义是能“放大”,那么它能放大的秘密在哪里呢?
1.引导学生小组交流,形成共识。
2.教师出示实验注意事项。
2、()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和( )边缘()。
4、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 )没有关系,和()有关,放大镜(),( ),( )的透明物体放大倍数()。
5、只要具有放大镜片透明、中间较厚的结构比如( )等,就具有同样的()功能。
科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放大镜》教案
放大镜教学目的1.培养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能力。
2.使学生逐步养成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
3.掌握放大镜的成像规律。
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挂图、放大镜、纸屏、蜡烛、火柴、实验记录单、制作照相机材料等。
2.学生准备:放大倍数不同的凸透镜每组两个。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同学们请看,这是什么?生:放大镜。
师:放大镜又叫放大镜(板书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凸透镜。
学习新课:一、放大镜的作用:会聚光线、放大物体。
二、演示实验:放大镜成放大的倒立的像。
三、学生实验:放大镜成放大的或缩小的像。
四、学生猜想:(一)“放大镜成像可能与蜡烛、放大镜、纸屏之间的距离有关系。
”(二)“放大镜成像可能与放大镜的放大倍数有关系”等。
五、学生实验验证。
(一)实验、整理实验记录。
(二)实验、修正假设。
(三)汇报、质疑。
(四)得出结论。
小结一、放大镜成像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
二、制作照相机。
板书设计小学资源网放大镜距蜡烛近距纸屏远,成放大的倒立的像距蜡烛远距纸屏近,成缩小的倒立的像学生每日提醒~~~~~~~~~~~~~~~~~~~~~~~~~~~~~~~~励志名言:1、泰山不是垒的,学问不是吹的。
天不言自高,地不语自厚。
2、学习如钻探石油,钻得愈深,愈能找到知识的精髓。
先学爬,然后学走。
3、星星使天空绚烂夺目;知识使人增长才干。
4、宽阔的河平静,博学的人谦虚。
秀才不怕衣衫破,就怕肚子没有货。
5、老姜辣味大,老人经验多。
请教别人不折本,舌头打个滚。
6、心专才能绣得花,心静才能织得麻。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7、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一艺之成,当尽毕生之力。
8、只有努力攀登顶峰的人,才能把顶峰踩在脚下。
困难是人的教科书。
9、学问渊博的人,懂了还要问;学问浅薄的人,不懂也不问。
10、世界上三种东西最宝贵——知识、粮食和友谊。
小学科学《放大镜》教案(最新6篇)
小学科学《放大镜》教案(最新6篇)小学科学《放大镜》教案篇一科学概念1.放大镜是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看清更多细节的作用。
2.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厚,边缘薄;镜片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
3.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学习、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过程与方法1.经历观察工具共同点和不同点的对比活动,探究放大功能器具的的特点。
2.学会使用放大镜,对比肉眼观察和使用放大镜,能发现更多的细节。
情感、态度、价值观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培养持续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事物的兴趣。
2.了解放大镜的发明史,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3.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乐于与人合作,共同探究。
知道放大工具的结构特点,了解放大镜能放大物体图像,看清更多细节。
通过对比,探究具有放大功能器具的特点,明白放大镜是“凸”“透”镜,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
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每生一面)、信封、钱币;十种对比观察的器具;烧杯、水、记录纸。
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
教学流程一、导入课前视频导入1.思考:你看到了什么,它与我们看到的实物有什么不同2.组织学生回答,导入新课。
二、探究器具放大的秘密1.出示10种不同的器材,分别用它们观察文字,寻找哪些器具具有放大功能。
(1)将器具按能否放大分成两类。
(预测-实测)(2)比较能放大的器具,找一找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
(3)比较能放大的器具,比一比,想一想,怎样的器具能放得更大?2.交流学生的发现。
通过比较发现能放大物体图像的器具具有“透”“凸”(中间厚)不能空心的特点。
能放大的器具如果中间越厚,边缘越薄(凸度越大)放大物体的图像也就越大。
知道放大镜也叫凸透镜。
3.拓展活动:用什么方法可以使不具放大功能的器具也成为一个“自制的放大镜”。
4.小结,并介绍放大镜的历史。
三、放大镜下的新发现1.了解放大镜的用途,让学生谈谈生产、生活中,你知道哪些人、哪些工作要用到放大镜?2.用肉眼和放大镜正确的操作方法进行物体观察,比较肉眼观察和在放大镜下观察有什么不同。
(完整word版)科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导学案(1)
5.在欣赏各种晶体的过程中,感受自然的美。
教学重点
观察放大镜下的晶体
教学难点
制作晶体
教学准备
放大镜、食盐、味精、烧杯、滴管、玻璃片、矿物晶体……
活动
导学案
【活动方案】
活动一:美丽的晶体
我们身边不仅有精彩纷呈的昆虫世界, 还有一个种类繁多的晶体。
我的冋题:放大镜下食盐、白糖、碱面、 味精的颗粒是什么样的?
1.
教学目标:
1.知道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 细节。
2.知道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知道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4.能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5.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 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我们的研究结果:
2.选择一小块面积,运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图 片、屏幕、织物等看谁会有新的发现!将新发现用 文字或图片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交流新发现后,师归纳:放大镜把物体的图像 放大,让我们看清了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
三、放大镜的特点
放大镜顾名思义是能“放大”,那么它能放大 的秘密在哪里呢?下面我们一起完成活动三。
5•阅读课文中列文虎克发现微生物的故事。
教学重点
懂得人类的不懈追求促进了显微技术的不断进步
教学重点
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
教学难点
放大镜是“凸”“透”镜
教学准备
放大镜
活 动
导学案
探究活动
活动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放大镜》教学设计
《放大镜》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学生讨论,使他们了解放大镜使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
在观察、比较的基础上,了解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中央厚边缘薄。
在用肉眼和正确使用放大镜来对比观察科学课本上的照片以及电视机和计算机的屏幕等一系列的活动中,引导学生体验放大镜不仅能放大物体的图像,还能看到物体的许多细节,从而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学情分析学生对放大镜并不陌生,从三年级起放大镜就伴随着孩子们的科学学习。
但是他们对人类发明放大镜的意义以及放大镜的结构和功能并不是很了解。
本课鼓励学生在带着新的问题用放大镜进行观察的过程中,有新的发现。
同时学习和了解一些关于放大镜的简单光学知识。
《放大镜》一课作为“微小世界”单元的起始课,对激发学生探索微小世界的兴趣,领悟观察工具的发展带来的好处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后续的学习奠定兴趣基础和认识。
学习目标1.认识放大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放大镜是凸透镜,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凸起;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能通过对比放大图像的物体的共同点,探究放大镜镜片的特点;对比肉眼观察和放大镜观察,发现更多细节。
3.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用放大镜观察到物体的更多细节,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难点:引导学生认识放大镜是“凸”、“透”镜。
评价任务1.会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能够说出放大图像的物体的共同特点。
3.认识到放大镜对观察的意义。
教学准备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如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等)。
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科学课本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
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放大镜》导学案
对 学
展示放大镜的使用方法, 对子之间一人展示一种方 法。 【任务一:凸度对放大镜对放大倍数的影响】 放大镜凸度 大 中 小 【任务二:能放大物体的器具的共同特点】 物体放大程度(大、中、小) 放大镜镜面凸度越 放大的倍数就越 , 。
群 学
展 示 整
任务一、任务二
科学 六下
第一单元 1.《放大镜》导学案
班级 使用小主人 编写者陈怡宏 审核人
学 习 目 标 课 前 准 备
1.我能知道放大镜的特点。 2.我能正确掌握使用放大镜的两种方法。
1.放大镜 2.头发丝3.铅 Nhomakorabea屑1.观察放大镜,在结构上放大镜有什么特点?
2. 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完成作业本第一题)
独 学
我能用最简单的话概括放大镜的使用方法。
理 反 思 拓 展 延 伸
试一试自制“放大镜”的几种方法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第二学期《放大镜》教案设计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放大镜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 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 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 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 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 过程与方法 、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学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 【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 “透”镜
正确使用放大镜的两种方法:目、镜、物三者,目不动,镜
动或物动。
2、
师:选择一小块面积, 运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图片、 屏幕、
织物等看谁会有新的发现!将新发现用文字或图片记录在科
学记录本上。
3、
交流新发现后,师归纳:放大镜把物体的图像放大,让
我们看清了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
三、放大镜的特点
、师:放大镜顾名思义是能“放大” ,那么它能放大的
秘密在哪里呢?(镜片具有“凸” 、“透”的特点)老师给大
家准备的物品中有没有像放大镜那样能放大物体呢?请同
学们找一找。 2、学生尝试利用平面镜、玻璃、水、水槽、集气瓶、
烧瓶等物体来放大物体的像。 (发现圆柱形及球形的装满水 的容器及水滴都具有放大的作用)
3、师:放大镜的镜片和能起放大作用的器具有什么共 同的特点?(中间凸起,透明的)所以放大镜也叫“凸透” 镜。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由此推断 球形的透明物放大倍数最大。
邮票、珠宝商鉴定珠宝、 公安人员用它观察指纹毛发纤维等、
农技人员用它观察花蕊进行人工授粉等、制作微型工艺品的
教科版科学六下《放大镜》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六下《放大镜》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放大镜》是教科版科学六下的一章内容,主要介绍了放大镜的工作原理、制作和使用方法。
本章内容通过探究放大镜的原理和制作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
教材内容包括放大镜的原理、放大镜的制作、放大镜的使用和放大镜在生活中的应用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光的传播、反射和折射等基本光学知识,对光学现象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实际操作和制作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学生应该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放大镜的工作原理,掌握放大镜的制作和使用方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
3.引导学生运用放大镜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放大镜的工作原理和制作方法。
2.放大镜的使用和在生活中应用。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放大镜的工作原理和制作过程。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通过解决问题,深入探究放大镜的原理和应用。
3.小组合作法:鼓励学生分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放大镜、显微镜等观察工具。
2.材料:放大镜的制作材料。
3.课件:相关的图片、视频和动画等教学资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图片,如显微镜下的细胞、昆虫等,引起学生对放大镜的兴趣。
–引导学生思考放大镜的作用和原理。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放大镜的工作原理,如光的折射等。
–展示放大镜的制作过程,解释放大镜的制作方法。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放大镜的制作实验,亲身体验放大镜的制作过程。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放大镜制作过程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教师总结放大镜的制作要点,强调注意事项。
5.拓展(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放大镜的使用实验,如观察微小物体等。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教科版科学六下《放大镜》教案
教科版科学六下《放大镜》教案一. 教材分析《放大镜》这一课是教科版科学六下的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放大镜的原理和制作过程,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放大镜的基本原理,自己动手制作一个放大镜,并能够运用放大镜进行观察和研究。
二. 学情分析六下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对科学实验充满了好奇心和求知欲。
他们在之前的课程中已经学习过一些光学知识,对光的传播和反射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放大镜的原理和制作过程可能还不够熟悉,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进一步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放大镜的原理和制作过程。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探究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放大镜的原理。
2.放大镜的制作过程。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让学生动手制作放大镜,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2.讨论法: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分享制作经验和观察结果。
3.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发现放大镜的原理和特点。
六. 教学准备1.放大镜模板。
2.透明塑料片。
3.实验记录本。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上课前的5分钟,向学生简要介绍放大镜的原理和制作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向学生展示放大镜模板和制作材料,让学生初步了解放大镜的制作过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放大镜的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在这个环节中,学生需要剪切透明塑料片、粘贴放大镜模板,完成放大镜的制作。
4.巩固(5分钟)学生用制作好的放大镜观察教材中的图片,观察放大镜对图片的放大效果。
5.拓展(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探究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与观察距离的关系。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设计、数据记录和分析。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复述放大镜的原理和制作过程。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道有关放大镜的实践作业,让学生课后观察生活中常见的放大镜,并记录下来。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放大镜》优质课教案说课稿附教学反思DOC
《放大镜》广西南宁衡阳路小学罗睿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放大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
2、放大镜是凸透镜,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3、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过程与方法:1、对比能放大图像的物体的共同点,探究放大镜镜片的特点。
2、对比肉眼观察和放大镜观察,发现更多细节。
情感态度价值观: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二、【教学重点】用放大镜观察到物体的更多细节,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三、【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
四、【教学准备】小组准备:装了水的塑料瓶、玻璃片、塑料片、塑料盖、椭圆形玻璃片、观察用的纸巾、布片、图片等各一教师准备:课件四、总结延伸1、放大镜发明之后,广泛地运用于人们的生活之中。
这块微雕石块上的文字就是微雕工匠使用放大镜雕刻而成的。
2、你还想用放大镜观察什么?你还希望使用什么工具观察更微小的东西?3、从肉眼观察到放大镜观察,人们开始使用观察工具不断探索身边世界,发现了许许多多的奥秘。
希望通过今天以及今后的学习,能激起同学们探索微小世界的兴趣,去发现生命世界更多的奥秘。
1、交流想法。
1、放大镜:透明、中间凸起放大图像→看清细节七、【记录表】教学内容:1、放大镜学校:班级:小组:记录员:时间:一、教学目标我知道我们用肉眼看不到的微小世界是怎么样的?人类在探究微小世界时,经历了怎样的历程?让我们一起走进“微小世界”第一课的学习,来了解其中的故事吧!二、探究活动进行时1、探究活动一:寻找放大的工具(1)以文字为观察对象,试一试,哪些物品能放大物品的图像?把你们的发现汇报记录员,即时记录下来。
我们的探究结果我们的发现能放大图像的物品能起放大作用的物品都具有如下共同特点:没有放大功能的物品2、探究活动二:放大镜下的新发现(1)分别用眼睛和放大镜观察,比较两次观察获得的信息有什么不同。
科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放大镜
科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放大镜科目:科学年级:六年级教材:小学科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单元:第五单元光的传播和变化课时:1-2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放大镜的原理,知道它是如何放大物体的。
2. 学会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并能够准确描述放大后的物体特征。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放大镜、不同大小的物体。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铅笔。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知识(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复习光的传播知识,提问学生:光是如何传播的?能否举出几个例子来?Step 2: 引入放大镜(10分钟)教师出示一个放大镜,向学生解释什么是放大镜,以及它的作用。
通过实例,告诉学生放大镜是如何放大物体的。
Step 3: 操作实验(20分钟)教师让学生亲自进行实验,将不同大小的物体放在放大镜前,观察物体在放大镜中的表现,并记录在笔记本上。
学生要尝试不同的位置和距离,看看放大镜与物体间的距离对放大效果的影响。
Step 4: 分享观察结果(10分钟)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和记录,交流归纳出影响放大效果的因素,并尝试总结为一个规律。
Step 5: 延伸拓展(10分钟)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讨论放大镜的其他应用场景,并鼓励学生进行进一步的观察和思考。
Step 6: 小结与反馈(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并与学生交流他们在本节课中的收获和困惑。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放大镜的原理和作用,并通过实验观察和总结出放大效果的相关因素。
同时,学生也培养了自主观察和实验的能力,提高了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及时引导和激发学生的思考,保证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实验和讨论中来。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入一些有趣的事例或故事,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高效课堂资料《放大镜》教案3 (1)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高效课堂资料《放大镜》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学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2、尝试制作望远镜知识与技能:1、了解凸透镜的应用;2、了解凸透镜凹透镜都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3、初步了解望远镜的构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验到人类对光学规律的认识与利用会为我们带来许多方便;2、乐于用所学到的知识改变生活;3、意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类和社会发展带来好处。
●学习情况分析该年龄段的学生思维活跃,有较强的求知欲望,爱动手、爱动脑,但思考问题不够全面,不够深入。
针对学生的这些特点,教师应注重激发他们的好奇心,进行探究性学。
,通过分组实验,发挥他们的团队意识,在合作学习中接受知识,提升能力。
●重点难点分析:当光线从空气射入另一种透明的物质时,传播的方向会在交界面上发生偏折,这就是光的折射现象。
孩子们已经有了这样的经验:插在水里的筷子弯折了;滴在字上的水珠和放大镜一样,能将物体放大,但对其中的道理可能还没有认真思考过,本节课老师就将带领孩子们通过玩放大镜,来探究光的折射现象。
1、观察并探究水滴、水杯对物体的放大现象,目的是使孩子们发现当水面为球形和弧形时,会象放大镜一样将物体放大。
2、观察放大镜的镜片是什么样的。
目的是使孩子们清楚地认识到,凡是中间厚、边缘薄的透明镜片都是凸透镜。
3、研究放大镜有哪些作用。
放大镜具有放大、聚光和成像这三大作用。
其中放大、聚光作用是孩子们比较熟悉的,而对成像作用了解较少,因此,它的成像规律是本课探究的重点、难点。
4、研究凸透镜的应用。
凸透镜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课本中分别列举了显微镜、照相机、和老花镜。
其中显微镜、照相机应用的还是凸透镜组。
5、研究凹透镜,并尝试做一个望远镜,这是一个有趣的拓展活动。
透镜组合实验会让他们惊喜地发现远方的景物被拉近了——这其实就是一个望远镜。
●教学媒体选择与应用设计利用幻灯片让学生了解生活中有许多现象与凸透镜有关。
在设计过程中课件主要起到一个穿针引线的作用,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科学教育科学六年级下册《放大镜》教案3
《放大镜》教案【学习目标】1、使用放大镜观察细小物体或物体的细节,引领学生走进微小世界。
2、能根据放大镜的特征,利用简单材料制作简易放大镜。
3、激发学生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教学重点】引领学生走进微小世界;能利用简单的材料制作放大镜。
【教学准备】放大镜、观察用报纸、集气瓶、玻璃片、幻灯片等。
【学习过程】一、情境引入,前测放大镜知识师:(课件展示)猜猜屏幕上的画面是什么?师:这是放大镜下的电视机屏幕。
今天我们要利用放大镜观察周围的世界。
师:你知道放大镜有什么用?师:刚才有同学说,“能放大物体”,对吗?师:其实真能放大就好了,如能把米粒,把饼干,把肉放大哪多好啊!二、尝试使用,掌握放大镜操作师:看看放大,其实没放大。
你们会用放大镜吗?桌上有两个放大镜,你们玩一玩看把你要看的物体的图像放大了,并想一想你是怎样放大图像的,花两分钟时间吧。
学生开始观察,教师巡视师:请个同学说,是怎样放大物体的。
师:(师边操作边演示)移动的是什么?不移动的是什么?你们发现了吗,再试一试。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师:请个同学来说,你怎样看清物体的?师:放大镜观察物体有几种做法。
生:我们认为是两种,一种是移动放大镜,一种是移动物体。
三、师生交流,探究放大镜特点师:放大镜能放大的秘密在哪里呢?有谁了解过放大镜的结构?谁了解放大镜的特点?生:中间厚,边缘薄。
生:它是一种凸透镜。
师:凸透镜有什么特点?生:放大。
师:本来我不赞成用手去摸放大镜这类仪器的镜面,今天为了解放大镜的特点,允许你去摸放大镜的镜面,但你得把手擦干净。
师:发现了吗?谁能画一画它的特点。
师:用语言描述一下。
生:中间厚,边缘薄。
师:“凸”是一个特点,还有吗?师:透明,象玻璃一下。
师出示玻璃片,能放大物体吗?为什么?(不能,中间没有凸起的;放大镜透明,中间又是凸起的)四、再次使用,认识放大镜作用师:放大镜在什么地方用过?学生观察教师巡视师:利用放大镜,我们原来没有看到的,现在看到了,放大镜帮助我们发现细微的地方。
六年级下册科学《放大镜》导学案(新部编)
六年级下册科学《放大镜》导教课方案(新部编)精选讲课讲课设计设计 | Excellent teaching plan教师学科讲课设计[ 20–20学年度第__学期]任讲课科: 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 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 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六年级下册科学《放大镜》导教课方案赵啟方学放大镜时间2016年 4 月 20 日习导分组实验器械:放大镜16个学导学导学流程和内容备导学环节注步骤科科科科1. 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2.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3.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课前科科科科科:1. 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定标2. 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科科科科科科科1.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2.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3.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课前请一个学习小组展现预习收获。
展示科科课1. 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中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2.放放放放放放放放三导3. 放放放放放放三科科学1. 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2放 4放放放放放2.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科科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科科1. 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2. 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2放放放放放放中3. 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4. 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三 5. 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三科科1.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学2.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科科1.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2. 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3. 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4. 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放后:反思六年级下册科学《放大镜》导教课方案(新部编) 精选讲课讲课设计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
教科版科学六下放大镜word教案
一、1放大镜【教学目标】一、明白放大镜是凸面镜,凸面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二、学习利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正确方式。
3、通过观察明白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4、通过平面玻璃与凸面镜的对比及理论推理,明白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与它的直径(大小)无关,通过用水滴制作不同凸度的放大镜活动,明白放大的倍数与凸度有关。
五、了解放大镜普遍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教学重点】明白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放大镜能将物体的图像放大,使咱们能看到物体更多的细节。
【教学难点】通过平面玻璃与凸面镜的对比与推理及用水滴制作不同凸度的放大镜活动,明白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与它的直径(大小)无关,与凸度有关。
【教学预备】分组材料:两个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两个不同直径的放大镜、报纸、载玻片、铁圈、玻璃片、滴管、水、半球型的透明容器等演示材料:放大镜、圆形的玻璃片、烧瓶等教学进程:课前谈话:在黑板上写一个1,问:让它变大,怎么办?生:加1、……,末尾添0师:在数学上把这种方式叫作“增加”和“扩大”。
一:谈话导入,前测放大镜知识出示放大镜,问:今天咱们研究什么?生:放大镜。
师:你明白放大镜有什么用?生:放大物体。
……师:适才有同窗说,“能放大物体”,对吗?生:……出示一样物品演示(棒棒糖,喃喃自语:过小了,不够我一口吃的,用放大镜把它放大一点)……问:放大的是什么?生:(放大的是物体的影像)二:尝试利用,掌握放大镜操作师:看看放大,其实没放大。
你们会用放大镜吗?桌上有两个放大镜,你们玩一玩看,把你要看的物体的图像放大了,并想一想你是如何放大图像的。
学生开始观察,教师巡视师:你发觉了什么?生:……师:同桌一名同窗用放大镜观察物体,另一名同窗观察他是怎么利用放大镜的,互换角色再做一做。
师:请个同窗说,是如何放大物体的。
生:师:(想好了再说,语言再简练些)生:师:你演示一下。
学生边演示边说明方式。
六年级下册放大镜导学案
放大镜是“凸”“透”镜
课前预习
1.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如果学生能说出凸透镜也可以)
2.放大镜的作用——光线通过境片会发生折射从而放大图像。
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物体并未变大就是看到的范围不变。
3.放大镜的特点——(中间凸起,边缘薄透明的)所以放大镜也叫“凸透”镜。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由此推断球形的透明物放大倍数最大。
4.放大镜的用途——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校园里的生物、实验中在老师指导下观察花、昆虫等。它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验、集邮者欣赏鉴定邮票、珠宝商鉴定珠宝、公安人员用它观察指纹毛发纤维等、农技人员用它观察花蕊进行人工授粉等、制作微型工艺品的工匠工作时使用……
5.观察方法------观察对象不动,人眼和观察对象之间的距离不变,手持放大镜在物体和人眼之间来回移动,直至图像大而清楚。镜动目不动物不动。
3.什么样的放大镜放大倍数比较大呢?
自主探究
1.放大镜的特点是( ) ( )( ),光线通过境片会发生()。
2.人类最早使用的透镜是用(水晶)磨出来。能增进视力的透镜是由(培根)设计出来的。
3,放大镜的放大倍数是由镜片( )有关。
4.放大镜的放大倍数越大,我们看到的范围()。
5.放大镜就是()镜。
6.放大镜的构造包括()()。
判断:
1.中间厚四周薄的透明物体能把物体放大()
2.放大镜越大放大的图片也越大。()
3.近视镜的镜片能放大物体的图像。()
4.树叶上的小露珠,能把图像放大。()
选择:
1.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与镜片的()有关。
A凸度B.直径C.颜色
2.放大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观察大的范围()。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1.1、放大镜word教案(3)
1、放大镜【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学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教学准备】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
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如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等)。
【教学过程】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1、导入:师出示放大镜:“看,这是什么?”(生:放大镜)放大镜大家很熟悉,能否替放大镜来介绍一下自己——《我是放大镜》。
可以从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三个方面展开。
2、小组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3、展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如果学生能说出凸透镜也可以)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放大镜的用途——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校园里的生物、实验中在老师指导下观察花、昆虫等。
它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验、集邮者欣赏鉴定邮票、珠宝商鉴定珠宝、公安人员用它观察指纹毛发纤维等、农技人员用它观察花蕊进行人工授粉等、制作微型工艺品的工匠工作时使用……4、让学生尽量充分地例举使用领域,交流后填写第2页的网状图。
二、放大镜下的新发现1、师:谁给大家演示一下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请学生演示放大镜的使用方法。
根据学生的演示师讲解正确使用放大镜的两种方法:目、镜、物三者,目不动,镜动或物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高效课堂资料
《放大镜》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知识要点】
1.放大镜是(),()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和()。
3.放大镜不仅能放大物体的(),还能看到()。
4.放大镜镜片中央(),()越高。
5.放大镜尽量靠近(),放大镜不动,移动物体,直至图像()。
6.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的许多方面。
【预习提示】
1.放大镜的特点?
2.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3.放大镜的观察方法?
4.人们为什么把放大镜叫做凸透镜?
5.放大镜为什么能够放大物体?
6.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7.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合作探究】
一、小组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展示交流
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如果学生能说出凸透镜也可以)
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大)
放大镜的用途——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校园里的生物、实验中在老师指导下观察花、昆虫等。
它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验、集邮者欣赏鉴定邮票、珠宝商鉴定珠宝、公安人员用它观察指纹毛发纤维等、农技人员用它观察花蕊进行人工授粉等、制作微型工艺品的工
1
匠工作使用⋯⋯
二、大的正确使用方法?
学生演示放大的使用方法。
根据学生的演示解正确使用放大的两种方法:目、、物三者,目不,或物。
一小面,运用放大仔察片、屏幕、物等看会有新的!将新用文字或片在科学本上。
交流新后:放大把物体的像放大,我看清了肉眼看不清的微之。
放大名思是能“放大” ,那么它能放大的秘密在哪里呢?(片具有“凸” 、“透”的特点)老大家准的物
品中有没有像放大那能放大物体呢?同学找一找。
三、放大的片和能起放大作用的器具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中凸起,透明的)所以放大也叫“凸透” 。
放大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由此推断球形的透明物放大倍数最大。
【达】
一、填空
1.()是人常用的察工具之一。
2.放大的特点()、()。
3.放大是凸透,能放大(),能看到()
4.像是由()成的。
5.放大是(),它具有()的功能,用放大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
()。
二、
1. 放大是()
A. 凸透
B.凹透
C.平面
2. 放大片中央凸得越害,放大倍数()
A. 越低
B.越高
C.一
三、
1.人什么把放大叫做凸透?
2.放大的使用方法是什么?
3.放大的特点是什么?
4.什么要用放大察物体?
2
【拓展提升】
放大镜原理
用来观察物体细节的简单目视光学器件,是焦距比眼的明视距离小得多的会聚透镜。
物体在人眼视网膜上所成像的大小正比于物对眼所张的角( 视角 ) 。
视角愈大,像也愈大,愈能分辨物的细节。
移近物体可增大视角,但受到眼睛调焦能力的限制。
使用放大镜,令其紧靠眼睛,并把物放在它的
焦点以内,成一正立虚像。
放大镜的作用是放大视角。
虚像与实像的区别:
实像:物体上某点发出(或反射、折射)的光,经过面镜、透镜的反射,折射的实际光线如果
是会聚的,其会聚点我们叫物体上某点的实像点。
对应于物体上每一个物点都有一个实像点。
与物体上各物点相对应的所有实像点的集合,就是物体的实像。
实像可以在光屏上呈现出来,如照相机
底片上所成的就是实像。
虚像:由面镜成透镜反射或折射的实际光线如果是发散的,则它们不可能会聚,它们的反向延
长线的会聚点,就是虚像点。
所有虚像点的集合,就是物体的虚像。
虚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但可
以用眼睛直接观察到。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