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总复习课件通史版第4单元 从多民族政权并立到元朝统一第12讲 宋元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
合集下载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通史串讲(3)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课件
文化封建文化高度繁荣;各族文化交融;科技成就突出,印刷
术、指南针和火药外传;理学有了较大发展;文学艺术逐渐平民 化、通俗化,突出代表有宋词、元曲和反映市民生活的风俗画。
大题增分
01 高考“两大视角”解读
考什么·怎么考——析得清清楚楚
02 素养“通史融会”提升
是什么·为什么——学得明明白白
03 大题“针对题型”增分
项在材料中均无从体现。
答案:A
3.(南宋)高宗初年,“江、浙、湖、湘、闽、广,西北流寓之人遍
满”,麦价急剧上升,“一斛至万二千钱”,南方农民“竞种
春稼,极目不减淮北”。这反映了
()
A.经济重心南移已经完成 B.农民职业转型速度加快
C.市场需求影响生产结构 D.改变迁入人口经济地位
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南宋高宗时期,西北流民大量迁入江浙、
9.(2012·全国卷)许仙与白娘子自由相恋因法海和尚作梗终成悲剧,
菩萨化身的济公游戏人间维持正义。这些在宋代杭州流传的故
事,反映出当时
()
A.对僧人爱恨交加的社会心态 B.民间思想借助戏剧广泛传播
C.中国文化的地域性特色浓厚 D.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 解析:材料以许仙和白娘子的故事及济公的故事切入,反映了市
③宋代是贸易制度和航海技术创新的时期。宋代设立市 舶司,专门管理海上贸易,并制定了系统完备的市舶管理制 度,为后代所继承。宋代的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也有不少创 新,为航海业的发展创造了广阔的空间。
④宋代奠定了中国古代海外贸易的基本范围,直至明 代,中国商人的贸易范围仍然在这一范围内。
(3)兴盛原因 ①两宋社会经济在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方面的全面繁 荣,为海外贸易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②两宋时期,造船和航海技术都取得了飞速进步,海船 的载重量和安全性都得到了显著提高。指南针的应用使得航 海业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远洋航行能力大大提高。 ③宋朝政府对海外贸易采取了鼓励支持的态度,这种积 极的政策推动了海外贸易的发展。
术、指南针和火药外传;理学有了较大发展;文学艺术逐渐平民 化、通俗化,突出代表有宋词、元曲和反映市民生活的风俗画。
大题增分
01 高考“两大视角”解读
考什么·怎么考——析得清清楚楚
02 素养“通史融会”提升
是什么·为什么——学得明明白白
03 大题“针对题型”增分
项在材料中均无从体现。
答案:A
3.(南宋)高宗初年,“江、浙、湖、湘、闽、广,西北流寓之人遍
满”,麦价急剧上升,“一斛至万二千钱”,南方农民“竞种
春稼,极目不减淮北”。这反映了
()
A.经济重心南移已经完成 B.农民职业转型速度加快
C.市场需求影响生产结构 D.改变迁入人口经济地位
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南宋高宗时期,西北流民大量迁入江浙、
9.(2012·全国卷)许仙与白娘子自由相恋因法海和尚作梗终成悲剧,
菩萨化身的济公游戏人间维持正义。这些在宋代杭州流传的故
事,反映出当时
()
A.对僧人爱恨交加的社会心态 B.民间思想借助戏剧广泛传播
C.中国文化的地域性特色浓厚 D.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 解析:材料以许仙和白娘子的故事及济公的故事切入,反映了市
③宋代是贸易制度和航海技术创新的时期。宋代设立市 舶司,专门管理海上贸易,并制定了系统完备的市舶管理制 度,为后代所继承。宋代的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也有不少创 新,为航海业的发展创造了广阔的空间。
④宋代奠定了中国古代海外贸易的基本范围,直至明 代,中国商人的贸易范围仍然在这一范围内。
(3)兴盛原因 ①两宋社会经济在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方面的全面繁 荣,为海外贸易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②两宋时期,造船和航海技术都取得了飞速进步,海船 的载重量和安全性都得到了显著提高。指南针的应用使得航 海业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远洋航行能力大大提高。 ③宋朝政府对海外贸易采取了鼓励支持的态度,这种积 极的政策推动了海外贸易的发展。
通史复习:宋元复习课件
手工业:
道婆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松江-棉纺织业中心; 2、不受时间、空间限制; 制瓷业:宋:五大名窑、景德镇宋代著名瓷都,吸收写实风 3、不受官府直接监视; 格;元:成为全国制瓷中心,元代烧制出青花瓷 釉里红 ;
条件--表现---1、商品种类增加;商税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货币: 北宋: 出现世界最早纸币-交子;2、城市: 宋代的开封、临安成为商业 商业: 城市,商品经济空前繁荣;元代大都; 3、贸易:①海外贸易:北宋:广州设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南宋: 泉州是世界最大贸易港口; 杭州-最大商业和手工业中心。 ②边境贸易设官办贸易场所榷场,进行互市贸易。4、交通——元 代疏浚大运河
1. 正确认识宋朝的历史地位
宋朝的历史地位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评价。政治方 面,宋代典制对后世影响巨大,其突出现象是藩 镇割据消除,进一步形成了统一多民族大国,宋 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为元明清继承。 农业方面,宋代人口过亿,为汉唐两倍,垦田也 是汉唐两倍,农业生产力有了很大提高。手工业 方面有了很大发展,商品经济发展突出,其中商 品货币关系进步明显,海上贸易空前发达。 在文化科技方面,三大发明完善或发明于宋代, 对世界影响巨大。文学、史学、教育、哲学都取 得了突出成就。总之,宋朝在我国历史发展总过 程中无论经济、政治、文化方面,都处于极其重 要的阶段。
理财军事及教育措施成效失败的原因对王安石变法的评价政治经济改革青黄不接时政府贷款或物给农民征收役钱雇人服役官僚地主也出钱鼓励垦荒和兴修水利核实土地按多少好坏平均赋税设市易务收滞销货短缺时卖出农民免受高利贷盘剥增加政府收入保证农民生产时间促进农业生产增加政府收入稳定物价和商品交流增加政府收入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农村住户编为保保丁平时种田农闲练兵战时作战科举废明经科设明法科进士科专考经义和时务策重编教科书成绩优秀者直接受官固定禁军辖区和训练的将官加强对人民的控制增加国家军事力量减少军费开支充实边防力量为政府培养实用人才学校成为变法造舆论育人才的地方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解决社会危机维护封建统治皇帝支持曲折性复杂性整顿吏治局部改革全面改革庆历新政虽然失败但为王安石的全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变革的时期北宋中期社会危机严重时期都有富国强兵的目的废旧制度建立新制度挽救北宋统治危机以法律形式确立土地私有制度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促进封建经济发展加强新兴地主阶级的中央集权
2025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部编版) 板块1 第4单元 阶段贯通4 宋元时期
√D.商品经济发展带来文学受众群体的变化
程朱理学反映的是士人阶层的价值取向,宋代小说反映的是市民阶层 的价值取向,排除A项; 科举制的完善促进了宋代社会门第观念的淡化,体现为士人阶层的不 断壮大,排除B项; 印刷术只能影响宋代小说的推广范围和市场供应量,不能影响小说的 主题,排除C项。
微专题2 宋元时期思想、科技、文化折射出的时代特征
制下出现了大批平民出身的官僚 国家土地政策调整,国家土地所有制占优势转变为地主私有 制占优势;租佃经济成为仅次于自耕农经济的经营方式;两 经济方面 税法取代了租庸调制;由实物经济开始向货币经济转型;纸 币交子出现,商税收入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海上丝绸之路 更加发达;经济重心实现了南移
军事方面
募兵制取代了府兵制
针对训练
1.(2024·重庆巴蜀中学月考)宋仁宗时期,朝廷普遍认为:“状元登第, 虽将兵数十万,恢复幽蓟,逐强虏于穷漠,凯歌劳还,献捷太庙,其荣 亦不可及也。”这一现象表明北宋时期 A.程朱理学已成为官方哲学 B.干弱枝强的局面逐渐形成 C.社会价值取向发生了变革
√D.实行崇文抑武的治国方针
据材料“凯歌劳还,献捷太庙,其荣亦不可及也”可知当时科举取士得 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可,具有很高的社会威望,反映了宋代崇文抑武的方 针下,文人士大夫得到了社会的尊崇,故选D项; 南宋时期程朱理学才成为官方哲学,排除A项; 北宋初年通过分化事权的方式已经形成了强干弱枝的局面,排除B项; 从隋唐实行科举制以来,科举取士一直受到社会的推崇,北宋时期这种 社会价值取向未发生变化,排除C项。
A.科举取士制度趋于完善
√C.门阀士族势力逐渐衰落
B.妇女社会地位日益上升 D.社会成员实现身份平等
解题过程 (1)审读题干:①时空:魏晋至唐宋; ②主旨:士族地位变化。 (2)注意问法:“材料表明”,考查由材料中现象推理实质,需要综合 分析现象,透过现象看本质。 (3)解决问题:从魏晋门阀等级森严到唐代打击“旧士族”,再到宋代 “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表面上体现了社会平等化的发展趋 向,背后折射的是门阀士族衰落的历程。
程朱理学反映的是士人阶层的价值取向,宋代小说反映的是市民阶层 的价值取向,排除A项; 科举制的完善促进了宋代社会门第观念的淡化,体现为士人阶层的不 断壮大,排除B项; 印刷术只能影响宋代小说的推广范围和市场供应量,不能影响小说的 主题,排除C项。
微专题2 宋元时期思想、科技、文化折射出的时代特征
制下出现了大批平民出身的官僚 国家土地政策调整,国家土地所有制占优势转变为地主私有 制占优势;租佃经济成为仅次于自耕农经济的经营方式;两 经济方面 税法取代了租庸调制;由实物经济开始向货币经济转型;纸 币交子出现,商税收入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海上丝绸之路 更加发达;经济重心实现了南移
军事方面
募兵制取代了府兵制
针对训练
1.(2024·重庆巴蜀中学月考)宋仁宗时期,朝廷普遍认为:“状元登第, 虽将兵数十万,恢复幽蓟,逐强虏于穷漠,凯歌劳还,献捷太庙,其荣 亦不可及也。”这一现象表明北宋时期 A.程朱理学已成为官方哲学 B.干弱枝强的局面逐渐形成 C.社会价值取向发生了变革
√D.实行崇文抑武的治国方针
据材料“凯歌劳还,献捷太庙,其荣亦不可及也”可知当时科举取士得 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可,具有很高的社会威望,反映了宋代崇文抑武的方 针下,文人士大夫得到了社会的尊崇,故选D项; 南宋时期程朱理学才成为官方哲学,排除A项; 北宋初年通过分化事权的方式已经形成了强干弱枝的局面,排除B项; 从隋唐实行科举制以来,科举取士一直受到社会的推崇,北宋时期这种 社会价值取向未发生变化,排除C项。
A.科举取士制度趋于完善
√C.门阀士族势力逐渐衰落
B.妇女社会地位日益上升 D.社会成员实现身份平等
解题过程 (1)审读题干:①时空:魏晋至唐宋; ②主旨:士族地位变化。 (2)注意问法:“材料表明”,考查由材料中现象推理实质,需要综合 分析现象,透过现象看本质。 (3)解决问题:从魏晋门阀等级森严到唐代打击“旧士族”,再到宋代 “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表面上体现了社会平等化的发展趋 向,背后折射的是门阀士族衰落的历程。
专题四 辽宋夏金元时期(课件)-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统编版)
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清)毕沅《续资治通鉴》
乾德元年(963年),春正月,初以文臣知州
事。……夏四月,诏设通判于诸州,凡军民之政,皆统
治之,事得专达,与长史均礼,大州或置二员。又令节
镇所领支郡,皆直隶京师,得自奏事,不属诸藩,于是
节度使之权始轻。
——《宋史纪事本末》
重点探究三 北宋文官政治的形成
1279年灭南宋
1368年亡于明
必备知识
政治制度
民族关系
辽 南北面官、四时奈钵
宋辽澶州之战与澶渊之盟
宋 崇文抑武方针,二府三司,州县二级制到 路州县三级制、保甲制,主户与客户,两 税、募役法,科举制进一步完善,磨勘, 中央台谏合一、地方设四监司和通判, 沿用唐朝法律体系、理学渗入族规家训
夏 仿宋制,蕃汉官制
历史风俗的佳作——读<辽宋西夏金社会生活史>》
辽宋夏金元的 经济、社会和文化
农业
1、土地制度: 宋代不抑兼并
, 不立田制,
租佃关系渐居 于主导地位
。 2、耕种制度:
一年两熟的 稻麦复种制 3、经济结构: 一些地区出现 了固定种植某 种经济作物的 农户 4、种植结构: 棉花、占城稻 5、边疆开发: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与大都,集镇 6、政策:
重农抑商有所松动, 行会、商税
7、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对外交往
1、宋朝: 北方陆路交 通阻隔,海 路渐趋发达 (广州、明 州、泉州) 2、元朝: 通往欧洲的 海陆通道都 很通畅, 马可·波罗
思想文化
1、思想: 儒学的复兴 (程朱理学
、 陆九渊心学
) 2、文学:
宋词、话本, 元曲 3、艺术: 书法、绘画 4、科技: 活字印刷术、 火药、指南针 、沈括、郭守 敬、王祯、医 学 5文字: 辽,西夏,元 6、中外交流: 三大发明
宋元通史————民族政权的并立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进一步发展+通史复习课件--高三人民版历史一轮复习
思想文化 1、思想:理学、心学兴起
(背景、主张、认识、特点)
2、科技: 印刷术进步(活字)、外传 指南针(航海) 火药外传(阿拉伯到欧洲)
同时期的西方:
五、宋元时期(960——1368)
政治
经济
思想文化
总况: 有限统一→大一统
1、宋: ①政治特点… ②制度:二府三司、科举 制的发展 ③中期的改革(王安石) ④民族关系(辽夏金): 和、战 ⑤外交:开放(瓷路)
与这一时期的战争相比,各民族之间经济和文化联系更为持久 和稳定,呈现出互相交融的趋势。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 族封建国家发展中的起到了重要作用。
元朝结束了多民族政权并立的局面,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 北方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王朝。这一时期,中国的经济、化成就 在世界上仍处于领先地位。
燕云十六州
③设禁军,收入地方精锐;统兵权与调兵权 分离,更戍法;杯酒释兵权
2、宋加强中央集权的特点
①重文轻武,文官政治
②分化事权,相互制衡,强化集权
③守内虚外、强干弱枝
皇 帝
中
门
尚
书
下
书
省
省
省
(
(
(
草
审
行
拟
核
政
)
)
)
三司
3、中央中枢行政制度(二府三司)
东府
西府
①进一步分化相权,凸显皇权;
②行政、军事、财政部有限统一 → 大 一统 2、多民族政权并立
总况:小农经济继续发展,南宋经济重心实现南移 1.农业:不抑兼并(土地集中、租佃关系)
3、宋初:
农业革命——引入新品种(占城稻、棉花)
加强中央集权措施 2.手工业: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历史课件(部编版):两宋的政治和军事与辽夏金元的统治
思维拓展
宋代崇文抑武政策 崇文抑武政策指北宋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北宋制定这一 政策的目的是防止武将跋扈,而不是轻视武备和军队。这一政策一方 面使北宋军队战斗力变差,在与少数民族政权的战争中,多吃败仗; 另一方面,使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 情况的发生,有利于社会稳定。
棉纺织技术推广
理学产生
陆九渊“心学”
活字印刷术、宋词、文人画、风俗画
杂剧、散曲
蒙古西征与 文化交流
阶段特征
辽宋夏金元时期(916-1368年)是我国民族交融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继续发展的时期,文化 成就达到我国封建文化的又一高峰。 (1)政治:从若干民族政权并立逐步走向统一,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各民族呈现出 互相交融的趋势;元朝结束了多民族政权并立的局面。 (2)经济:封建经济继续发展,商品经济发展水平超过前代;南方经济获得较快发展, 经济重心 南移;封建生产方式向边疆地区扩展;海外贸易空前繁荣。 (3)文化:封建文化高度繁荣;各民族文化交融;科技成就突出,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外传; 理学有了较大发展;文学艺术逐渐平民化、通俗化。
第8讲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与辽夏金元的统治
课标要求
1.通过了解两宋的政治和军事,认识这一时期在政治方面的 新变化。 2.通过了解辽夏金元诸政权的建立、发展和相关制度建设, 认识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的重要 作用。
考点定位
1.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背景、措施及影响。 2.北宋统治危机出现的原因、表现及影响。 3.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内容及影响。 4.辽、西夏、金政治制度的特点及与宋的关系。 5.元朝的建立、统一和巩固统一的措施。
——摘编自李治安《行省制度研究》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元代行省制度的特点。 答案 行省的设置采取“犬牙交错”的原则;行省具有地方财政、军事、 行政、司法等事权;行使权力时受到中央的节制;地方权力间的分权与 制约。
2020高考通史复习:宋元时期[课件]
社会阶层流动性增强,下层出生宰相较多
四、思维突破
(二)经济 商业革命 • 宋农业经济出现专业化生产,宋草市沟通城 乡经济的纽带。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宋不抑兼并,田制不立,自耕农经济衰落, 租佃经营盛行,佃农有一定自主性。 • 南宋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及时演练3:
《宋刑统·盗律》中对于侵犯商人私人财产的处罚规定相当严重,如“诸夜 无故入人家者,笞四十,主人登时杀者勿论”;有敢于“烧人舍屋及积聚之 物而盗者,计所烧减价,并赃以强盗论”;“恐吓取人财物者,准盗论,加 一等”,材料体现( )
• 经济重心南移:苏湖熟天下足;松太布市,衣被天 下。
•格物致知: 推究客观事物 ,明道德之善。
•心学: 内心反省、 致良知、 知行合一。
• 宋元科技领先世界
三、阶段特征
五代辽宋夏金元(907~1368年)中国古代文明继续发展并逐渐走向 成熟 1.政治上:民族政权并立到统一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加强。 2.经济上:封建经济繁荣。 3.思想文化上:由贵族化转向平民化、世俗化趋势。 儒家思想体系化思辨化(理学);书法追求个性,文学艺术世俗 化(宋词元曲,风俗画,);宋元科技领先世界(中学西传) 4.民族关系:民族融合出现又一次高潮.元朝的对外关系具有很大 的开放性和世界意义,被认为是中国和欧洲东西方之间真正直接 接触的开始。
宋朝:历史的拐角?学者概述的唐宋之变
• 政治方面,唐代是贵族政治体制的终结,而宋代是君主独裁制的开始。 • 经济方面,国家土地所有制占优势转变为地主私有制占优势,两税法取
代了租佣调制,由实物经济开始向货币经济转型。 • 军事方面,募兵制取代了府兵制; • 城市发展, 打破市坊的界限,草市更加普遍。 • 文化方面,在儒学的基础上产生了理学; • 教育方面,普通百姓得到更多的受教育机会,科举制度消灭了贵族制度,
通史复习:宋元PPT课件
迅速
.
20
二、政治
从分裂走向统一宋元时期政权更替演变
北
916
1125 1206 1271
元 辽(契丹) 金 蒙 1115 1234
907五代 960 北 1038 西夏 古 1227
十国
宋
南宋
891
979
1127
1276
1368
南
.
21
宋元时期政治:
1、民族政权并立,国家由分裂逐步走向统一; 2、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继续发展和完善。
.
24
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特点、评价
(1)重文轻武、文人治国。有效地巩固了 统一,但造成军队战斗力的低下。
(2)分割地方权力,高度集权于中央。有 利于巩固统一,防止分裂,但是导致行政 机构效率低下,造成冗官。
(3)强干弱枝,守内虚外。有利于加强中 央集权,但边防空虚,成为北宋在对外战 争中屡败的原因
.
5
定窑:在河北曲阳,以烧造白釉瓷器为主,胎质薄而坚硬, 瓷釉洁白莹润。装饰方法有划花、刻花、印花和捏塑等。
汝窑:在河南宝丰,以烧制青釉瓷器著称。釉面有细小的 纹片,称为“蟹爪纹”。
哥窑:相传在浙江龙泉,开片较大,为冰裂纹或形成一种 无规则的蜘蛛网线,叫百圾碎。
官窑:在河南开封,以烧制青釉瓷器著称于世 ,釉面多有开片。 钧窑:在河南禹州,产品有的青中带红,华而不俗,称为钧红;
.
9
感悟高考
(2015·安徽高考)北宋仁宗年间,贩卖婺 州罗帛的沈赞沿路偷税,在富阳境内被县民 蒋泽等人捉到。经杭州官府裁决,没收其货 物182匹。蒋泽等人因此获得赏钱。这说明
A A.官府重视商税收入
B.杭州丝织业比婺州发达 C.江南商业环境恶劣 D.农本商末观念根深蒂固
.
20
二、政治
从分裂走向统一宋元时期政权更替演变
北
916
1125 1206 1271
元 辽(契丹) 金 蒙 1115 1234
907五代 960 北 1038 西夏 古 1227
十国
宋
南宋
891
979
1127
1276
1368
南
.
21
宋元时期政治:
1、民族政权并立,国家由分裂逐步走向统一; 2、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继续发展和完善。
.
24
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特点、评价
(1)重文轻武、文人治国。有效地巩固了 统一,但造成军队战斗力的低下。
(2)分割地方权力,高度集权于中央。有 利于巩固统一,防止分裂,但是导致行政 机构效率低下,造成冗官。
(3)强干弱枝,守内虚外。有利于加强中 央集权,但边防空虚,成为北宋在对外战 争中屡败的原因
.
5
定窑:在河北曲阳,以烧造白釉瓷器为主,胎质薄而坚硬, 瓷釉洁白莹润。装饰方法有划花、刻花、印花和捏塑等。
汝窑:在河南宝丰,以烧制青釉瓷器著称。釉面有细小的 纹片,称为“蟹爪纹”。
哥窑:相传在浙江龙泉,开片较大,为冰裂纹或形成一种 无规则的蜘蛛网线,叫百圾碎。
官窑:在河南开封,以烧制青釉瓷器著称于世 ,釉面多有开片。 钧窑:在河南禹州,产品有的青中带红,华而不俗,称为钧红;
.
9
感悟高考
(2015·安徽高考)北宋仁宗年间,贩卖婺 州罗帛的沈赞沿路偷税,在富阳境内被县民 蒋泽等人捉到。经杭州官府裁决,没收其货 物182匹。蒋泽等人因此获得赏钱。这说明
A A.官府重视商税收入
B.杭州丝织业比婺州发达 C.江南商业环境恶劣 D.农本商末观念根深蒂固
2022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 第4讲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并立与元朝的统一(共128张PPT版)
民族关系 民族政权对峙但以和平交往为主
主干点一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必备知识·核心拓展
一、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
1.背景: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鉴于唐后期以来军阀割据、政局动 荡的历史教训。
2.措施
(1)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行政 财政
中央派① 文官 任地方知州,节度使逐渐变为虚衔 设诸路② 转运司 统管地方财政
2.宋金关系
战争 和议
南宋初年,宋军在与金军对抗中素质明显提高,形成几支较有战斗力的部队,尤以岳飞指 挥的“岳家军”战绩卓著
1141年,订立⑦ 绍兴和议 。以东起淮水、西至大散关一线划界,南宋对金称臣,每年向 金朝缴纳 “岁贡”
对峙
议和以后,维持南北对峙的局面
知识拓展 对两宋时期三次和议的认识 (1)两宋政府接受少数民族政权的和议条件,是两宋政府软弱的表现。和议给 国家和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最终两宋政权被少数民族政权所灭。 (2)三次和议,客观上有利于民族间的交往和经济文化的发展,对当时的社会 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3)各民族政权的历史地位是平等的。彼此之间虽然都经过激烈的战争,但后 来又友好相处,这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民族交融是民族关系发展的主流。
◆史料运用 (1)根据史料1说明宋代是怎样分割相权的。 提示 以增加“宰相”人数的办法分割相权。 (2)根据史料2分析宋代地方管理体制的特点。 提示 地方权力逐渐被分割、削弱,强化了中央集权。 (3)结合以上史料及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北宋“矫唐末之失”的影响。 提示 积极影响: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加强了中央集 权,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安定。弊端:造成“冗官”“冗兵”“冗费”现象, 增加了朝廷负担,导致国家积贫积弱现象出现。
【高中历史】宋元+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政权的并立与统一+课件+高三统编版(2019)
如此一来,宰相的权力比先前大为缩小,
没有了军权、财权,形成政事堂主管政治、
枢密院主管军事,三司主管财政的局面,
三权分离,各不相知,一切都要通过皇帝。
与此同时,又提高御史台、谏院等监察机
关的权利和地位,可以纠察、弹劾各级官
员,迫使宰相不得不屈从于作为皇帝耳目
三司
的台谏官。
-----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2)社会 ①贱民阶层数量显著减少。
成员人身较 ②家内服役更多来自雇佣。
为自由
③佃农较少受到契约关系以外的人身束缚。
(3)政府适当放松了对社会的控制 ①对土地买卖、典当基本不加干顶,仅办理法律手续,缴纳交易税即可。 ②“贫高无定势,田宅无定主”成为普遍现象,土地兼并严重。 ③对百姓迁徙住所更换职业,以及日常生活标准限制更为松弛。
方君3镇弱.崇太臣文重强抑武,营造文官政稍制治夺其或钱其士权粮大夫政治的局面(重天文下抑自武安)。 收其精兵
2.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
(1)加强地方控制
材料一 (宋太祖曾对赵普说)五代方镇残虐……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从皆贪浊,亦未 及武臣一人也。——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3 材料二 自唐天宝以来,方镇……多以赋入自赡,名曰留使……及赵普为相,劝上革去其弊。申命诸 州度支经费外,凡金帛以助军实,悉送都下,无得占留。——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6 材料三 禁军聚之京师……皆一以当百。诸镇皆知兵力精锐非京师之敌,莫敢有异心者。由我太祖能 强干弱枝、制治于未乱故也。 ——司马光《涑水记闻》
(3)抑制武将权力——实行崇文抑武的方针
①罢免宿将兵权,用文官担任枢密院长官。 ②提倡文治,扩大科举规模,抬高文官和士人的地位。
宋代的文官政治 1.条件 (1)阶级条件:宋代传统的门阀士族势力退出历史舞台,庶族地主取而代之,平民社会的因素开始显现,社 会流动性空前加强,这为宋代士大夫阶层登上政治舞台准备了条件。 (2)政策条件:宋朝建立后,吸取前代武人拥兵自重而皇权式微的教训,确定以文治国的方针和“右 文”“重文”的价值取向,这种“以儒立国”的政治格局,为宋代士大夫政治的确立提供了保障。 (3)人才条件:两宋时期,科举制得到了较大发展,大批知识分子进入官僚机构,促使官僚集团的结构由贵 族士族型向文人学士型转变,以科举起家的官僚取代世家大族成为社会新贵。 (4)教育条件:宋代教育事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官学、私学的数量和规模都超过了前代,这既提高 了社会整体文化水平,也为文官政治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2.评价:改变了自汉代以来官僚集团的结构,进而改变了代表士族门阀利益的政权性质,扩大了统治基础, 提高了官僚集团的整体素质,酝酿出独树一帜的政治文化,培育出“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责任感,使宋 代官僚政治展现出区别于各代的特色。
通史版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四单元辽宋夏金元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单元小结课件
贯通联系
商品经济
文化世俗化
5.《中华文化史》中写道:“宋词、宋文、宋画、宋代文玩及宋
代理学,构成了一个精致辽阔而又森严的贵族世界,而在这一
世界之外,另有一种文化崛起,这就是在人头攒动的瓦舍勾栏
中成长起来的粗俗而生动的市井文化。”这反映了宋代
A.理学推动了贵族文化的兴起
()
B.创造了古典文化辉煌的顶峰 C.市井文化冲击了贵族的文化
解析
D.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南方
[深化提能]
宋代:积贫积弱还是繁荣强盛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商品经济、文化教育、科学创新高度繁 荣的朝代,宋真宗咸平三年(公元 1000 年),中国的 GDP 总量 为 265.5 亿美元,占世界经济总量的 22.7%,人均 GDP 为 450 美元(当时西方人均 GDP 仅 400 美元),这说明宋朝经济的 发展远远超过了盛唐时期的水平。 宋朝出现了理学,儒学得到了复兴;科学技术发展迅速, 政治开明,没有严重的宦官专权和军阀割据;在中国历史上, 宋朝的兵变、民乱次数比汉、唐相对较少,规模也比汉、唐规 模小得多。
③在宋朝中央,还设有两个非常重要的机构——御史台和 谏院,前者负责行政监察,后者专司舆论,皇帝的错误、朝政 的缺失,御史台和谏官都可以提出批评。御史台和谏官的活跃 让宋朝政治一度呈现出积极的状态,这是一种宝贵的自我纠错 机制。这种修史制度客观上起到了对皇权的制约作用。
(2)地方权力的制衡 宋朝政府从中央派出文官去管理州政。文官知州,手里又 没兵,当然不会形成割据隐患。知州还有一个新设的副手叫做 “通判”。知州有什么重要文件,需要跟通判联署,所以,通 判对知州一定程度上构成了制约。
学术争鸣
对宋代变革的认识
观点一 宋代是一个“积贫、积弱”的时代。 一般提到宋朝历史总是与政治上腐朽、学术上反动、经济上积 贫、军事上积弱画等号。
专题五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课件--高三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
宋代常出现“冲龄即位”的幼主,后妃垂帘听政成为权宜之计。一旦 皇帝长大成人,具备亲政能力,士大夫便集体制造强大的舆论压力, 迫使后妃撤帘归政,使政权交接顺利完成。这反映了宋代
A.文官政治对皇权的有力维护 B.集体统治有利于政权平稳过渡 C.舆论监督有效防止外戒干政 D.分散相权适应了君主专制需要
4.表现:①考试选官制度:科举制的完备 ②人事管理制度:实行官、职、差遣的分离。 ③非理性政治:宗室、外戚、宦官受到比较成功的抑制
三衙 统兵权
三司 中中书书省门下(政门事下堂省)
尚枢书密省院 调兵权 台谏
度支 盐铁 户部
财政
同平章事 参知政事 枢密使 (宰相) (执政) (执政)
枢密副使 御史中丞 (执政)
知谏院
行政
军政
监察
台谏合一:御史有谏官的议事权,谏官有了御史监察权。台谏官都参与 决策、批评政事,既牵制宰相、又劝谏皇帝。——《选必1》p32
任务二:了解辽和西夏的基本史实,探究北宋与辽和西夏的关系
916年,契丹族耶律阿保机建立
契丹国,后改国号为辽。占领燕
宋 云十六州,对中原形成严重威胁。
辽 关 系
北宋统一后,两次发起夺回燕云 十六州的北伐,均告惨败。
1004年澶渊之盟:辽宋约为兄弟
之国,北宋每年给辽“岁币”。
宋 1038年,西北党项族元昊脱离宋 夏 朝称帝,建立西夏,定都兴庆。
——《续资治通鉴长编拾补》
核心概念:宋朝的文官政治(与士大夫共治天下)
东晋时有“王与马,共天下”的说法:宋朝时则有“朕与士大夫共治
天下”的说法。这种变化反映出
A.选官制度的更替
B.中央集权的加强
C.文官政治局面的确立
D.理学已成为官方哲学
A.文官政治对皇权的有力维护 B.集体统治有利于政权平稳过渡 C.舆论监督有效防止外戒干政 D.分散相权适应了君主专制需要
4.表现:①考试选官制度:科举制的完备 ②人事管理制度:实行官、职、差遣的分离。 ③非理性政治:宗室、外戚、宦官受到比较成功的抑制
三衙 统兵权
三司 中中书书省门下(政门事下堂省)
尚枢书密省院 调兵权 台谏
度支 盐铁 户部
财政
同平章事 参知政事 枢密使 (宰相) (执政) (执政)
枢密副使 御史中丞 (执政)
知谏院
行政
军政
监察
台谏合一:御史有谏官的议事权,谏官有了御史监察权。台谏官都参与 决策、批评政事,既牵制宰相、又劝谏皇帝。——《选必1》p32
任务二:了解辽和西夏的基本史实,探究北宋与辽和西夏的关系
916年,契丹族耶律阿保机建立
契丹国,后改国号为辽。占领燕
宋 云十六州,对中原形成严重威胁。
辽 关 系
北宋统一后,两次发起夺回燕云 十六州的北伐,均告惨败。
1004年澶渊之盟:辽宋约为兄弟
之国,北宋每年给辽“岁币”。
宋 1038年,西北党项族元昊脱离宋 夏 朝称帝,建立西夏,定都兴庆。
——《续资治通鉴长编拾补》
核心概念:宋朝的文官政治(与士大夫共治天下)
东晋时有“王与马,共天下”的说法:宋朝时则有“朕与士大夫共治
天下”的说法。这种变化反映出
A.选官制度的更替
B.中央集权的加强
C.文官政治局面的确立
D.理学已成为官方哲学
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起源
知识梳理
四、西周(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
五、商和西周的社会经济
制 分封制与宗法制
度
目 政治 的
“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统治 形成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金字塔型的等级结构;
权贵阶层出现
战俘和负债 氏族成员
文明定义: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文明是人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一个
新阶段。这一阶段的特征是:物质资料生产不断发展,精神生活不断丰富,社会分工和 分化加剧,由社会分工和阶层分化发展成为不同阶级,出现强制性的公共权力——国家。
文明是在国家管理下创造出的物质的、精神的和制度方面的发明创造的总和
东到大海,西及陇山,南跨江汉,北至燕山
认识
甲骨文反映了商朝的社会状况,体现了商朝统治的神权色彩,具有重要 的史料价值
【思考】商汤灭夏之后,如何进行有效统治是首要问题。结 合所学思考,商朝为什么推行内外服制度?
【答案】 原因:商朝是中国早期国家,社会 生产力水平还不高,社会组织中的血缘关系非 常浓厚,商朝没有能力对王畿之外的广大地区 实行直接控制。内外服制是当时能够达到有效 统治的最佳方式。
时空观念:了解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理清夏商周的 政权更替,了解春秋战国的诸侯国位置。 史料实证:通过考古材料(遗址、甲骨文、青铜铭文)和 传世文献,认识奴隶制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了解商 鞅变法和百家争鸣内容 历史解释:理解中华文明起源的特点和早期国家的特
变动,理解战国时期变法运动的必然性。 征;理解百家争鸣
考向分析
先秦时期(上古时期+夏商西周+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奠基时期,也是我国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起源时期;近三年的趋势是: 1、考查的力度越来越大;其中素养考查对史料实证考察的力度较大。 2、考查角度多样化:从生产发展到政治制度到文化思想;从文明起源到“多元一体”观;有 政治制度、私有财产、治国方略、文化血脉等。 3、对早期政治制度相对考察较多;对文化血脉、文化扩展越来越重视。
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专题三中华文明的多元成熟与多民族国家走向统一__辽宋夏金元时期第12课两
(2)财政危机。 ①北宋招募组建庞大的军队,军费的财政开支大。 ②北宋政府机构设置重叠,官僚队伍不断膨胀。 ③养兵和养官成为朝廷的沉重负担,财政状况日益恶化。
3.王安石变法。 (1)背景。 ①北宋的政治风气因循保守,行政效率低下。 ②“___庆__历__新__政___”失败。 ③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主持变法。 (2)基本原则:加强国家对农业、商业、军事、科举、教育等诸多领域的管 理和控制,达到__富__国__强__兵____的目的。
学者观点——王安石变法的内容及评价 史料 王安石把“管桑之术”主张政府干预经济、通过官营禁榷等方式来 拯救财政困窘的理论……王安石提出在生产流通领域创造财富的观点…… 劳动生财人人皆知,交流生财就属于商品经济意识,颇有超前性。……变 法实践中,不仅注重“开源”,也注重“节流”……然而王安石通过垄断 重要资源的生产和流通来聚敛财富,极大地扼制了民间经济的活力,不但 没有解决社会总体的危机,相反还加剧了社会矛盾,以致民怨沸腾。
(3)分化事权:宋朝普遍分化军权、相权、地方权力,使其互相牵制,有效 地加强了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但是,分权过细,造成保守拖沓的政治风 气,官员过多过滥,造成财政危机。 (4)崇文抑武:这是两宋的基本国策,一方面,文人的社会地位提高,使宋 朝的文化空前繁荣;另一方面,军事人才受到打压,不利于宋朝对外战争。
学者观点——宋代文官政治的特点及评价 史料 两宋时期,文臣群体的政治地位不断提高,以科举出身为主体的文 官队伍成为政治的中坚力量,独具特色的文臣士大夫政治体制得以确立。 这种政治体制的确立是唐五代以来社会结构变化和经济文化发展的产物, 同时也与宋代的科举制度、崇文抑武国策等因素密切相关。
——杨宇一《历史学习新视野 新知识》
唯物史观——辩证认识王安石变法的作用 (1)进步性。 ①变法措施的推行,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加强了国家的军事力量,在 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 ②王安石变法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客观上有利于社会的进步。 ③王安石能够对北宋的积弊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这种勇于改革和敢于斗 争的精神,值得肯定。
高三总复习历史课件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单元末 高效整合提能增分】
辽宋夏金元时期
16 世纪的西方
表现
商业的时间、空间均不再受限制;“草 市”具有比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纸币 出现;以商业为中心的大城市出现;海外 贸易发达
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商品种类日 益增多;商业经营模式变化,股 份公司、证券交易所出现;贸易 中心由地中海区域转移到大进了封建生产关系的瓦解,促
晋王亦曰:“迁都未便。” 宋太祖曰:“迁河南未已,久当迁长安。……吾将西迁者无它,欲据山河之胜而 去冗兵,循周、汉故事,以安天下也。” 晋王又曰:“在德不在险。” 宋太祖曰:“晋王之言固善,今姑从之。不出百年,天下民力殚矣。”
——摘编自《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十七
材料二 ——据邓小南等《宋:风雅美学的十个侧面》
(2021·山东高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开封:仅据天下之冲,还是奠万世之基?
材料一 (976 年,宋太祖西巡洛阳,有意迁都于此,甚或迁都长安,并就此与大 臣展开了一场讨论。)
李怀忠曰:“东京有汴渠之漕,岁致江、淮米数百万斛,都下兵数十万人,咸仰 给焉。陛下居此(洛阳),将安取之?且府库重兵,皆在大梁(开封),根本安固已久,不 可动摇。若遽迁都,臣实未见其便。”
分析说明北宋继续以开封为都城的利弊。 [定位分析] 题干所问是“北宋继续以开封为都城”,所以思考时要关注“继 续”二字,说明之前北宋已经选择了开封作为都城。无论是利还是
设问作答要求 弊,都要从历史和现实两个角度思考,思考的主要方向要结合材料 所提供的图文材料和所学知识
知识与能力点 考查从多种史料中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分析说明问题的能力 核心素养水平 史料实证、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唯物史观
[答案] 利:(1)从以开封为都城具有一定历史基础角度作答;如:历史上多个政权 以开封为都城,北宋已定都开封多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深化探究
【史论结合】 史料 元初统治者对文教、科举不重视,导致大量的知识分子不能进入仕途,他们 或从事底层教育(书院、私塾),或进入底层政治系统,他们将理学的精神渗透在教
育理念和地方政治治理中;还有一部分人因无法进入仕途,或选择隐逸著书,或选择
创作杂剧糊口度日,他们在信仰上虽然出现危机,但是仍在一定程度上坚持着儒家 信仰 , 理学在他们的作品 , 诸如诗词、杂剧、元曲中得到体现。仁宗延祐元年
欲”的道德主张。
考点深化探究
【史论结合】 史料1 天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总名;仁义礼智,便是天理之件数。 ——朱熹
史料2
格物须是到处求。“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皆格物之谓也。若
——《朱子语类》
只求诸己,亦恐见有错处,不可执一。
考点深化探究
解读 (1)史料1反映了天理就是作为道德规 【答案】①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 范的“三纲五常”,天理与儒家传统道德具有 原,是天下万物都要遵循、永恒存
一致性、相通性,人世的伦理纲常是理的具体 在的普遍原则。②在把握“理”
化。 的方法上,需要通过“格物致知” (2)史料2反映了格物通过博学、审问、慎思、 的方法,即通过接触世间万物,运用 明辨等层次,重重深入、层层递进,强调对外在 各种知识去体会事物内部的 对象的考察了解。 “理”。③在人性论上,主张在 应“存天理,灭人欲”。
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人性的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
极作用。
考点深化探究
(2)消极影响 ①宋明理学为适应封建社会后期统治阶级的需要,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 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
②为封建等级秩序辩护,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占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束缚了人
们的思想。 ③夸大了“心”即良知的作用,助长了明中叶以后的不务实际之风。
高考链接突破
考题2 [2018·天津卷] 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说:“盖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 而立,而君之尊又系于二者之存亡,故其轻重如此。”这一说法 ( )
A.强调了君主至尊的观念
B.体现了儒家传统的民本思想 C.呼应了“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
D.推动了儒家思想的新发展
高考链接突破
【答案】 B 【解析】本题以中国儒家的民本思想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对历史材料中的 关键信息的解读能力,难度中等。材料强调的是“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
(4)教育的发展促进了科技进步。
考点深化探究
(5)中华民族具有勤劳、刻苦钻研、重视调查研究的优良传统,富有智慧和创新精 神。
(6)明清以前,中国历代统治者大都实行开放政策。
考点深化探究
【史论结合】 史料 宋朝重大科技成就简表(部分)
成就 火药 指南针 地磁偏角
简介
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北宋火药武器广泛使用。13世纪中期,火
(1314年)回回国子监复置,程朱理学的典籍尤其是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成为
科举考试的必备书目。 ——朱军《元代理学与社会》
考点深化探究
解读 史料“他们将理学的精神渗透在教育 【答案】现象:理学的民间化、社 会化。原因:宋代理学的影响逐渐 扩大;知识分子仕途受阻;市民文化 理念和地方政治治理中”体现了理学的民间
术 印刷术
火药
改进造纸术,造出“ 蔡侯纸
毕昇发明胶泥活字印刷术
” 中国乃至世界文化的发展
隋唐之际,出现雕版印刷术;北宋 唐末开始用于军事;宋朝在军事 上广泛使用
主干知识梳理
项目
指南 针 针应用于航海
成就
战国时发明司南;北宋时期指南 现的时代
影响
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
(2)天文历法 ①北宋沈括编著的《梦溪笔谈》记载和总结了当时的许多科技成果。
第12讲 PART 12 宋元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
主干知识梳理│考点深化探究│高考链接突破
目标解读 1.列举宋代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代儒学的发展。 2.掌握宋元时期四大发明和天文历法、农学的发展。 3.了解宋元时期文学艺术的发展成就。
重大史实 程朱理学、心学的产生、宋词、元曲、活字印刷术。
主干知识梳理
药和火药武器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在西方社会产生巨大震动 北宋用于航海,南宋时传到欧洲,在地理大发现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北宋科学家沈括发现地磁偏角的存在,比欧洲早了400多年
考点深化探究
成就 十二气 历 安排 简介 北宋科学家沈括把四季二十四节气和十二个月统一起来,利于农事
活字印
刷术 《营造 法式》
平民毕昇11世纪中期发明胶泥活字印刷术,向东传到朝鲜、日本,向
必向身心以外的事物探究,只需反省内心就可得到天理,反对“格物致知”。他批 评朱熹的理学过于支离,反对埋首书册,主张于人生日常处直接感悟理。
主干知识梳理
3纸;东汉宦官蔡伦
影响 是 书写材料 的伟大革命,促进了 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 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推动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骑士阶 层日益衰落
论体系终于变成哲学理论体系。 (2)更加强调以伦理道德为思想核心。理学所强调的义理,实质上也就是儒学的伦
理道德学说,理学哲学的本体论、人性论、“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
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修身齐家而治国平 天下的功能论,均是以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
考点深化探究
(3)更多地吸收了佛、道因素。宋明理学作为儒学发展的一个阶段,它带有明显的 佛道化的特点。宋明理学的佛道化是更多地借鉴、吸收佛教与道教的形而上学, 把佛道的禁欲主义思想吸收进来,把它作为理学的核心思想,提出了“存天理,灭人
1.程朱理学 (1)背景:北宋时期,儒家学者展开了复兴儒学、抨击佛道的活动,同时又融合佛道 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
主干知识梳理
(2)思想主张
主张 代表
哲学观 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思想核
认识论
伦理观
提出 把天理和伦 格物致知 心);先有“理”后有物;“理”是天 “ ”。 理道德直接联 下万物都要遵循的普遍原则,体现 “理”是先天存在的, 系起来,提出 “二程”在社会上是儒家伦理道德,体现在 认为“物皆有理”,只 “人伦者,天理 人身上就是人性。(用“天人一理” 有深刻探究万物,才能 也”“父子君 思想取代了过去的“天人合一”思 得到其中的“理” 臣,天下之定理” 想)
高考链接突破
【答案】 D 【解析】本题以人性论为切入点,考查理学思想的内涵,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 读材料并说明历史现象的能力。宋明理学家继承并坚持孟子的性善论思想,还将
人性高扬为宇宙的本体——天道(天理),认为人性与天理直接联系,人性不仅仅只
是人之为人的根本,而且也是宇宙间万事万物存在和运行的根本法则。因此,必须 长期坚持、实践。A项表述不完整,B、C两项表述不符合理学家的要求。
而立”,体现的是儒家传统的民本思想,故B项正确。本题考查的是儒家民本思想,
不是强调儒学的新发展,据此可排除D项。A、C两项在材料中未体现。
(3)农学:元朝王祯编写《农书》。
主干知识梳理
4.文学成就 (1)宋词 ①形成:唐代出现了诗的另一种形式——词;到宋朝进入鼎盛时期。
②繁荣原因:商业的发展,城市的繁荣,
市民 数量的增加。
③代表作家:婉约派——柳永和李清照;豪放派——苏轼和辛弃疾等。
主干知识梳理
(2)元曲 ①形成:散曲与 元杂剧 合称为元曲(体现了元代文学的主要成就)。 【易错点拨】 元曲≠元杂剧
切事物的材料。认为“理” 万物,运用各种知 欲”
主干知识梳理
(3)地位及影响 ①程朱理学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备受推崇,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 位的官方哲学,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
②朱熹从早期儒家典籍《礼记》中抽出《大学》《中庸》两篇文章,加上《论语》
《孟子》二书,合为“四书”,编著《 四书章句集 》,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 注 科书。
化、社会化。
问题 现象及其成因。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以上史料所反映的 的繁荣;底层教育的发展;儒者的社
会责任感。
考点深化探究
考点二 中国古代的科技发明 中国古代科技发展辉煌的原因
(1)经济的不断发展促进科技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不仅为科技进步奠定了基础,也
对科技发展提出了要求。 (2)国家统一是我国古代历史发展的主流,长期相对稳定的政治局面为科技发展提 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3)各民族间经济文化交流不断加强,促进了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
问题
综合上述史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程朱 “天理”与“人欲”发生冲突时,
理学的主要观点。
考点深化探究
2.程朱理学的主要影响 (1)积极影响 ①宋明理学把传统儒家思想从天人感应的神学倾向中解脱出来,使之哲理化,是对
中国封建统治思想的理论总结,具有一定的进步性。
②心学打破理学的僵化,活跃了人们的思想。 ③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 ,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
西传到埃及、欧洲。欧洲人用活字排版印刷比毕昇晚400年 北宋建筑学家李诫编著,是我国古代最完整的建筑技术书籍
考点深化探究
解读 本段史料主要从多个角度归纳 【答案】特点:领先世界;影响深远;实 用性强;多领域成就突出。原因:经济 上,农耕文明的繁荣,奠定物质基础。 政治上,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提供政 了宋代的科技成就及影响。大多成就
高考链接突破
明考情
高考试题 考查内容 命题立意
2015·全国卷
Ⅱ·24 2014·新课标 全国卷Ⅰ·26
古代儒学的理想
化诉求 宋明理学与先秦 儒学的比较
创设新情境,考查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
力 依托主干知识,考查理学思想的内涵
高考链接突破
解考题
考题1 [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 人性是先秦以来一直讨论的问题。基于对人性的 新认识,宋明理学家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他们认为人性 ( A.本质是善 C.非善非恶 B.本质为恶 D.本善习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