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第三节印度(第2课时)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7.3《印度》教案2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7.3《印度》教案2 教学重点:印度的人口情况,热带季风气候教学难点:分析印度多水、旱灾害的原因导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展示《西游记》动画图片,让学生解说介绍图片,把学生带入情境。
二、欣赏图片,感受印度文明。
展示宗教文化图片和生活图片,了解印度宗教文化知识。
介绍典型图片。
承接:展示人头攒动的图片,过渡到人口。
三、小组合作,分析印度人口问题。
1、读印度人口增长趋势图,你能获取哪些信息?(1)目前印度人口总数达到_________人。
(2)印度每间隔10年增加人口数有什么变化特点?(3)印度总的人口变化趋势有什么特点?这些信息说明了什么问题?2、展示人口文字资料,你能获取哪些信息?3、谈谈印度人口问题给中国带来的警示。
小结:人口的增长应该与 _______、_______相协调,与_______发展相适应。
承接:印度众多的人口生存在怎样的自然环境下?四、图说印度——位置、邻国、地形1、看图描述印度的地理位置。
(1)半球位置:_____半球和_____半球。
(2)海陆位置:位于亚洲的_____(分区),南临_____,东临____,西临______。
(3)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_____(度数)到______(度数)之间,位于________带,位于_________纬度(低中高纬度)。
2、看图找出印度的邻国和隔海相望国家。
(1)北部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国家接壤。
(2)西北与________(国家)接壤。
(3)东北部与________、_________(国家)接壤。
(4)南面与________(国家)隔海相望。
3、看图总结出印度的地形分布特点。
北部以________(地形类型)为主,主要地形区是________________。
中部以________(地形类型)为主,主要地形区是________________。
南部以________(地形类型)为主,主要地形区是________________。
2019-2020年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七章 第三节 印度(第2课时)教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2019-2020年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第三节印度(第2课时)教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印度的粮食生产变化及主要农作物与地形、气候的关系。
2.认识印度的工业分布于原料产地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运用地图、资料分析印度的农业生产和工业发展,培养阅读地图的能力和从图上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印度粮食作物的分布特点认识,培养学生因地制宜的观念。
【教学重难点】重点:印度主要的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及其分布地区。
难点:利用作物分布与降水量分布图,分析农作物与地形气候之间的关系。
【导学过程】【创设情景】印度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对粮食的消费量极大。
因此,印度政府历来十分重视粮食生产。
下面我们就来谈谈印度的粮食问题。
【自主学习】1、印度主要位于______、______二个温度带。
2、阅读p33的内容,观察图7.38、图7.39、图7.41、图7.42回答问题:a、印度的气候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气候。
b、东北季风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
西南季风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
c、西南季风很不稳定,因此印度经常发生______和______。
【合作探究】(一).提出问题,分组讨论:(1)印度在20世纪60年代之前,粮食生产不能自给的原因是什么?由于水旱灾害频繁、生产技术落后等原因,在20世纪60年代之前,印度粮食不能自给,每年都需要进口大量的粮食。
(2)印度在20世纪60年代之后,粮食迅速增长的突破口在哪里?现在,印度粮食能够自给要归功于20世纪60年代推行的“绿色革命”。
(学生朗读P34阅读材料“绿色革命”)“绿色革命”改进了粮食生产技术,使粮食供应状况逐步得以改善。
目前,印度粮食不仅能够自给,而且还有一定的余粮可供(二).读7.42 7.43 7.34图回答:①印度主要的粮食作物有、。
②分析水稻和小麦的分布与降水的关系。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第七章第3节 印度
第三节印度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印度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了解印度的人口特点、印度的气候类型、特点及灾害、清楚印度农作物的分布、了解服务外包产业。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读图,描述印度地理位置、运用资料分析印度的人口特点、优劣势以及人口政策、通过季风图分析水旱灾害严重的原因、通过小麦、水稻分布图,降水分布图以及地形图分析水稻、小麦的分布特征。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能够通过对印度的分析,思考我国经济发展的路途。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地理位置,人口特征,水旱灾害,服务外包产业教学难点:季风气候的形成与旱涝灾害成因。
三、教学工具地图册、多媒体课件四、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提问导入在你的印象中,印度是什么样的?学生尽情发挥,说出自己所了解的印度。
教师通过学生的发言,总结印度一些主要特点,并概括出本节课所要了解的印度主要的方面。
1、世界第二人口大国(1)展示“印度在世界中的位置”与“印度地形图”,完成教师设置的填空,了解印度地理位置,人口特点。
地理位置:印度地处亚洲南部),东临孟加拉湾,西临阿拉伯海,南临印度洋。
大部分地区位于热带地区。
地形按北中南划分,印度北部地形区是喜马拉雅山区;中部是恒和平原,它由印度母亲河恒河冲积而形成;南部是德干高原。
印度人口众多,居世界第二位,并且还在以较快速度增长。
(2)课上讨论开发学生思维,培养与辩证能力A.展示人口众多图片,学生直观感受印度人口众多。
B.抛出辩论题目:人口众多,好还是不好?学生通过正反方的简单辩论,讨论人口众多的好与不好。
教师总结概括利与弊,得出印度人口众多弊大于利的结论。
(3)教师简介印度控制人口所做的措施。
2、热带季风气候与粮食生产(1)展示“亚洲气候类型图”、“孟买气候直方图”、“南亚盛行季风图”、“印度水稻小麦分布图”,使学生了解印度气候特点,季风带来的影响印度主要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分为旱雨两季。
每年10月—次年5月为旱季盛行东北季风,6月—9月为雨季,盛行西南季风。
七年级地理下册7.3印度第2课时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三节印度第二课时〔导入新课〕复习印度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近年来人口增长过快等,粮食需求压力大,因此印度十分重视粮食生产。
我们这节课重点讨论印度的粮食问题,导入新课。
板书:四、自给有余的粮食生产〔新课教学〕1、课件演示:图7.42“印度水稻和小麦的分布”,让学生快速抢答:刚才在图中你看到哪两种粮食作物?读书明确印度水稻和小麦均居世界前列,知道印度是一个农业大国。
2、提问思考:印度自然条件是否有利于发展农业生产?(提示从地形、气温和降水考虑)。
学生讨论归纳:印度地处低纬地区,热量条件好,降水量丰富,地形起伏平缓,耕地面积广大,有利于发展农业生产。
3、引导学生读34页阅读材料“两次绿色革命”,思考:印度在20世纪60年代之前,粮食生产不能自给的原因;之后,粮食迅速增长的突破口,并找出“绿色革命”重要措施。
4、学生发言,教师小结:通过“绿色革命”,改进农业生产技术,目前印度粮食不仅能够自给,且有一定的余粮出口。
5、课件演示:对比图7.41“印度水稻和小麦的分布”,图7.43“印度年降水量的分布”,以及“印度的地形”,思考:水稻和小麦的分布与印度的年降水量和地形等自然条件的关系。
6、学生观察,对照分布图,分组讨论,归纳:水稻和小麦是印度主要的粮食作物,二者的产量均居世界前列。
水稻主要分布在降水充足、地势平坦的恒河平原河沿海平原上;小麦主要分布在降水较少、光照足的恒河上游河德干高原西北部。
7、教师点评,得出结论:印度的自然条件对农业生产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而且不同的生产特点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8、转承印度的工业(返回主页)。
板书:五、发展中的工业9、,指导学生读书35页,思业,取得较大的成绩,给发展中国家提供了经济发展的成功案例。
课件演示:图7.44,7.45“印度软件外包产业中心的形成年代与分布”,找出主要工业城市。
10、学生阅读P36页阅读材料“印度的软件外包产业”,自由谈谈看法。
11、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适当作引导。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三节《印度》教学设计2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三节《印度》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三节《印度》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主要介绍了印度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本节课内容丰富,涉及印度的地理位置、气候、地形、河流、农业、工业、城市等多个方面。
通过学习本节课,学生可以全面了解印度的基本情况,为以后学习南亚地区其他国家的地理特征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世界地理的基本知识,对亚洲地区的国家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印度这个国家的地理特征,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利用图片、地图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直观地认识印度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印度的地理位置、气候、地形、河流、农业、工业、城市等基本地理特征;掌握印度的经济发展状况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印度这个国家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地理知识素养,提高学生关爱地球、关注地理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印度的地理位置、气候、地形、河流、农业、工业、城市等基本地理特征;印度的经济发展状况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教学难点:印度的气候、地形、河流、农业、工业等地理特征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印度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图片、地图等教学资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资源:印度地图、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教学工具:投影仪、电脑、黑板、粉笔等。
3.教学用具:地球仪、地形模型、河流模型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印度的地图和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印度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教版七年级下地理第七章第三节印度教案优秀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地理第七章第三节印度教案优秀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第七章第三节印度教案课题:第七章第三节印度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利用地图说出印度的位置、邻国、首都;知道印度是仅次于中国的世界人口大国。
2.读图指出印度主要的地形种类和地形单元,知道主要河流、平原、山脉和高原。
3.根据阅读材料说出印度“绿色革命”的主要措施以及粮食生产取得的成效。
4.看图说出印度的主要工业部门及分布区;举例说出印度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状况。
(二)能力目标1.学会运用文字和数字资料,说明印度人口增长的特点,以及人口过度增长给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
2.根据地图和资料,分析说明印度的热带季风气候与水旱灾害频繁发生的原因,培养学生由表及里地综合分析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意识。
3.通过分析印度工业发展与资源的密切联系,认识因地制宜发展经济和工业布局的基本知识。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从印度基本国情与工业部门的今昔对比中,初步树立一分为二的评价意识。
2.通过对印度人口问题、水旱灾害的原因等学习,培养学生认识到各地理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树立发展中国家也能腾飞的坚定信念。
教学重点:印度的人口问题和粮食问题;热带季风气候与水旱灾害频繁发生的关系;印度主要的粮食作物及分布地区;印度工业中心和原料产地的密切关系。
教学难点:印度水旱灾害的原因。
工业发展特点。
教学方法:演示、讨论、归纳、图表分析为主的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多媒体课演示一组印度的自然风情、民间舞蹈和世界“七大奇观”之一泰姬陵等图片,提问:这些反映的是哪个国家呢?(印度)。
教师简述介绍印度是世界文明古国,指出与我国的可比性,明确学习目标,提高学习兴趣,导入新课学习。
板书:第三节印度一、位置和范围〔新课教学〕1、进入主页的位置和范围,课演示:图7.32“印度在世界的位置”,“印度的地形”,提问,学生描述:印度的海陆位置,主要陆上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及方位,对比国家面积,读出印度首都。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第三节印度第2课时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印度》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知道并记住印度主要粮食作物。
2.了解印度迅速发展的服务外包产业。
3.能利用地图说明印度的主要粮食作物的分布与地形、气候的关系。
【重点】印度的主要粮食作物。
【难点】能利用地图说明印度的主要粮食作物的分布与地形、气候的关系【学法指导】阅读图7.42和7.43找出印度的主要粮食作物的分布与地形、气候的关系(读图分析法、合作探究法、总结归纳法)【知识链接】1.印度是南亚面积最大的国家,人口仅次于中国,对资源、环境及经济发展带来很大的压力。
2.印度的黄麻产量居世界第一位,棉花产量居世界第二位。
加尔各答是印度最大的麻纺织中心,孟买是印度最大的棉纺织中心。
【预习导航】一、复习1.印度的位置?2.印度的地形特点,气候类型?二、预习导学任务一:阅读课本31-34页思考1. 是南亚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经济实力最强的是国家;目前人口达到亿,仅次于国,居世界第位。
答案:印度 10 中二2.阅读教材36页材料回答(1)印度于20世纪60年代进行了第一次“”。
使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
(2)2004年开始,印度进行了第二次“绿色革命”不仅提高了产量,而且改善了。
(3)印度的主要粮食作物是和。
答案:(1)绿色革命(2)粮食生态环境(3)小麦水稻任务二:阅读35-36页“迅速发展的服务外包产业”思考1、发展条件:印度利用本国人力资源、成本较低、普及、发展较早等优势,积极承接国外服务外包订单,发展了信息技术服务外包产业。
答案:丰富劳动力英语信息技术2、涉及到的主要领域:信息技术服务、、金融、、、工业设计等。
答案:会计保险制药3、发展现状:目前,印度每年承接全球服务外包市场近的业务,其中,承接的软件外包约占全球软件外包市场的。
印度被形象地称为“”。
答案:1/2 2/3 世界办公室4、服务外包产业的特点:具有、、等特点。
答案:信息技术含量高利润大资源消耗少5、阅读教材36页材料回答:(1)在印度的服务外包产业中,外包产业是发展最快的行业。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三节《印度》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三节《印度》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三节《印度》是关于南亚地区的一个重要国家。
本节教材主要介绍了印度的地理位置、气候、农业、工业、城市和宗教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印度的基本情况,认识到印度在我国南亚外交中的重要性。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东南亚和南亚地区的相关知识,对南亚地区的国家有一定的了解。
但印度作为一个复杂的国家,其地理、气候、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需要进一步学习。
此外,学生可能对印度的宗教、美食、文化等方面感兴趣,可以以此为切入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印度的地理位置、气候、农业、工业、城市和宗教等特点,认识印度在我国南亚外交中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讨论、小组合作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印度这个国家的兴趣,增进对南亚地区的了解,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印度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2.印度的农业、工业和城市分布3.印度的宗教文化五. 教学方法1.地图教学法:通过展示印度地图,引导学生了解印度的地理位置、河流、地形等。
2.案例分析法:以印度的农业、工业、城市为例,分析印度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印度的宗教、文化、美食等,增进学生对印度的了解。
4.比较法:将印度与其他南亚国家进行比较,突出印度的特点。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印度的相关地图、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设计小组讨论问题和课后作业。
3.准备板书课题和关键词。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印度的美食、舞蹈、电影等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印度。
2.呈现(10分钟)展示印度地图,引导学生了解印度的地理位置、河流、地形等。
同时,介绍印度的气候特点,如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等。
3.操练(10分钟)分析印度的农业、工业和城市分布。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第三节印度教学设计新人教版.doc
第三节《印度》教学设计【课程标准】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说出某国家的种族和人口等人文地理要素特点。
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联系某国家的白然条件特点,简要分析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
丿IJ实例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对某国经济发展的作丿IJ。
【教学目标】运用地图描述印度的地理位登、地形、气候、河流分布等。
运用图表资料分析印度人口的增长特点,了解印度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
阅读地图说出印度主耍农作物的分布,并探究其是怎样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
阅读地图找出印度主要的工业城市和工业部门。
简要分析印度的工业分布与原材料产地之间的关系。
阅读资料,了解高新技术产业对卬度经济发展的影响。
【教学重点】1•运用图表资料说出印度人口的增长特点,以及人口问题给资源坏境、社会经济带来的影响。
2.阅读地图联系印度的自然条件,并简要分析印度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实例,简要分析工业分布与原材料产地的关系。
3.举例说明印度高新技术产业对印度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教学难点】1•简要分析印度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实例。
2.简要分析丁•业分布与原材料产地的关系。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分层达标教学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印度舞蹈让我们感受到了激情与愉悦,现在,我们很多城市的广场舞跳的就是印度舞蹈。
与其风格和反的健身方式(出示课件笫二页一瑜伽),我练瑜伽10年,深刻的休会到瑜伽的修心养性,塑造形体的功效,可以向你的妈妈推荐?瑜伽起源于哪里?(瑜伽起源于印度)屮卬两国都是文明古国,以上是现代屮卬两国文化交流的例了,你能举出古代中印文化交流的例子吗?玄奘西天取经(出示:玄奘取经路线图)玄奘西天取的是哪个宗教的经典(佛教),世界第 了解更多的卬度文明,我们一起走进印度。
请看视频……卬度的文明的形成离不开口然环境 的影响,接下来我们就來探究印度的自然环境以及印度人如何因地制宜利用口然环境发展经 济的。
【自学思考】首先我们明确自学要求:(一生读一遍)大声宣布:开始自学思考。
人教版本地理七下第七章第3节《印度》学习教学学习设计2课时5页
人教版地理七下第七章第3节《印度》教课方案(2课时5页)第七章第三节印度学习目标1、学会运用文字和数字资料,说明印度人口增加的特色,以及人口过分增加与资源环境及经济发展的关系。
2、认识印度经济发展的状况,简述其工业发展的过程及原由。
3、经过解析印度水旱灾祸的原由、印度工业发展的历程,培育学生由表及里地解析问题的思想能力。
4、建立发展应与环境相协调的可连续发展观点,建立发展中国家也能腾跃的坚定信念。
学习重点1.印度的人口问题。
2.热带季民风候与农业。
3.印度的粮食问题。
4.印度工业发展的基本状况。
学习难点1.热带季民风候的特色与成因。
2.工业的发展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课时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学习目标:世界第二人口大国导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西游记》同学们都看过,唐僧要去西天取经,西天指哪里呢?是指古代的天竺,就是此刻的印度。
印度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呢?今日我们也去取一回经。
华人、华侨集中的地域二、出示本节学习目标1、认识印度的地理地点和地形特色。
2、认识印度人口状况及人口给印度带来的压力。
三、指引学生自学新课(一)指引学生阅读P30文字和图“印度的地形”,回答以下问题。
1、印度大多数位于北纬10°—30°之间的__带和__带。
2、印度位于__山和__洋之间,东临__湾,西南临__海。
3、印度位于我国西南部,北临中国、__、__,东北与__、__接壤,西北与__毗邻,东南、西南分别于__、__隔海相望。
4、印度地形分为三部分:北部是__山地,中部是__平原,南部是__高原,东南双侧分别是__山脉和__山脉。
5、印度境内的主要河流是__河,注入__湾,该河被称为“母亲河”。
教师发问,学生回答:印度位于我国的西南部,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印度的邻国有巴基斯坦、中国、尼泊尔、孟加拉国、缅甸,以及隔海相望的斯里兰卡。
印度的地形能够分为三大地形区:北部为喜马拉雅南侧山地,中部为恒河平原,南部为德干高原。
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七章 第三节 印度(第2课时)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
印度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运用地图了解印度的热带季风气候特征以及给农业带来的影响。
2.运用地图掌握印度主要的粮食作物及分布地区。
3.了解印度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情况。
学情分析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基本的读图能力,但由于学生的阅历浅、知识面比较窄,看问题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因此在本节的教学中要使学生学会分析气候与农业的关系,学会分析印度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的原因。
教学重点印度热带季风气候与水旱灾害频繁发生的关系。
教学难点印度水旱灾害的原因。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教材第34页图7.40《印度的洪灾》和图7.41《印度的旱灾》,向学生提问:这两幅图说明了印度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二、讲授新课1.热带季风气候与粮食生产。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33页图7.38,让学生说出印度主要属于什么气候类型?这种气候有什么特点?然后向学生讲解:印度大部分地区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
由于受夏季风的影响,年降水量极不稳定,有的年份多,有的年份少,水旱灾害频繁。
再利用多媒体展示印度的水旱灾害。
(2)、向学生提问:为什么印度水旱灾害频繁?怎样抵御水旱灾害?让学生分析以下问题①根据教材第33页图3.38,分析受热带季风影响,印度的雨季集中在哪几月份?旱季集中在哪几月份?②引导学生读南亚季风图,比较分析一月、七月盛行风向有什么不同?西南季风对印度的降水有何影响?向学生讲解以上问题:①印度的预计集中在6~10月,旱季集中在11~次年5月。
②1月盛行东北季风,7月盛行西南季风,西南季风给印度带来丰富的降水。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34页的正文内容,了解印度的水旱灾害与西南季风变化的关系。
(3)、让学生阅读教材第34页的阅读材料《两次“绿色革命”》,让学生讨论:说说它有什么意义?它对我们的家乡农业生产有什么启发?(印度实施绿色革命,改进了粮食生产技术,推广新品种,解决了粮食短缺的问题。
启发:大力推广新技术、新品种,改进灌溉技术,推广机械化生产,加强信息技术的运用,提高粮食的产量。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第三节《印度》说课稿(新版)新人教版
《印度》说课稿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的课题是《水旱灾害印度农业》,这一课题选自人教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七年级下册的第七章第三节《印度》,适用于七年级学生学习使用。
一、分析教材本节教材属于世界地理分区部分。
印度是南亚面积最大、人口最多、自然条件最具有代表性的国家。
本课题教材内容是在学生了解了印度的地形与人口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已有的气候知识,来分析水旱灾害频繁与西南季风的关系;接着讲述了印度农业生产的巨大变化,教材还安排了南亚季风图与印度年降水量、农作物及矿产分布图以及三处学生课堂活动内容,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地理事物的能力。
本节其用意在于使学生避免死记硬背,而是能够利用地理材料探究印度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理解工农业生产布局的原理等,从而提高学习能力。
教材的这种安排,也从农业发展与人口压力、农作物的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工业生产布局与原料产地的关系等方面体现了环境──资源──人口这一主线,正确地阐明了人地关系。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认识地形、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理解有关人地关系、生产布局的基本知识。
能力目标:达到能够利用孟买气温、降水统计图说出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理解南亚季风与水旱灾害的关系。
情感目标:通过对治理印度水旱的讨论,激发学生了解自然,适应自然的情感,培养人地关系协调发展观。
教学重点难点我是这样确定的:根据教学大纲及教学目标要求,确定印度水旱灾害与西南季风的关系为教学重点,印度的农作物分布与地形和降水量的关系既是教学重点亦为教学难点,因为学生综合分析事物的能力较差,分析事物缺乏全面性,故确定印度的农作物分布与地形和降水量的关系为教学难点。
综上所述,我把本课教学设计成一课时,关于印度的水旱灾害首先通过媒体报道,让学生从感性上认识灾害的无情,接着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小组讨论分析南亚季风对降水的影响。
关于印度农业部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通过课件演示,形象直观的对比印度的年降水量与农业带的分布等,突破教学重难点。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三节《印度》教案2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三节《印度》教案2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三节《印度》的教学内容。
教材通过介绍印度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以及印度与中国的关系等内容,让学生了解印度的基本情况。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清晰,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世界地理的基本知识,对亚洲的国家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印度的了解相对较少,因此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增加学生对印度的认识。
同时,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兴趣较高,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印度的自然地理特征,包括地形、气候等。
2.让学生了解印度的人文地理特征,包括人口、宗教、语言等。
3.让学生了解印度与中国的关系,包括边界问题、合作与竞争等。
四. 教学重难点1.印度的地形特征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2.印度的人口分布特点及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3.印度的宗教多样性和语言多样性。
4.印度与中国的关系及两国在边界、合作与竞争方面的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印度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两国关系等问题。
2.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具体案例,深入了解印度的地形、人口、宗教、语言等特点。
3.采用比较法,让学生比较印度和中国在地理、人口、宗教等方面的异同,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4.利用多媒体教学,展示印度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和两国关系等,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印度的地图、图片等教学素材。
2.准备印度的相关案例资料,如人口分布、宗教信仰、语言使用等数据。
3.准备印度与中国的关系的相关资料,如边界问题、合作与竞争等方面的信息。
4.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印度的地图和风光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印度的自然地理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印度的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特征,让学生了解印度的自然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印度(第二课时)
【课标解读】
1.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联系某国家自然条件特点,简要分析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
2.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说出某国家的种族和人口(或民族、宗教、语言)等人文地理要素的特点。
3.举例说出某国家与其他国家在经济、贸易、文化等方面的联系。
【内容分析】
一个国家的地理特征是各地理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表现出来的。
国家内部自然和人文特征的联系与差异、发展与演变需要探讨、分析才能获得结论。
印度这节课突出了国情与特色,侧重于宗教与文化、人口与环境、经济与发展等方面的探讨,涉及到的大量图表、资料、实例等地理素材需要处理,难度相对会大些。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知道印度主要的粮食作物和印度的粮食生产状况。
2、能利用地图说明印度主要粮食作物分布与地形和气候的关系。
3、运用地图说明印度主要工业部门及其地区分布,分析工业中心及原料产地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析地图和资料,了解印度粮食生产有大量进口到自给自足的变化原因。
2.通过对印度工业的发展与工业部门今昔的变化,初步树立一分为二的评价意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印度实行“绿色革命”后初步扭转粮食不能自给状况的实例和高新技术的迅速发展,懂得
“科学技术就是生产力”这一论断的正确性。
2、了解印度原子能、航天、计算机软件等高技术在工业中的比重和在世界上的地位,激发学生
努力学习,勇于创新的精神,树立振兴祖国的远大志向。
【教学重点】
1、印度主要粮食作物及其分布与地形和气候的关系。
2、印度的工业部门及分布、工业中心及原料产地的关系。
【教学难点】
1、印度主要粮食作物分布与地形和气候的关系。
2、印度的工业部门及分布、工业中心及原料产地的关系。
【教学方法】
利用挂图、板图、收集到的材料 (或课件) 辅助教学,在学生讨论交流中教师引导启发,因势利导,使学生达到学会方法、掌握知识、开阔视野、情感提升的目的。
【教学准备】
印度矿产资源、棉花、黄麻和工业的分布挂图、印度年降水量分布图、收集的相关资料(或课件)、课前用彩笔板出印度工业分布空白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1-2分钟)
二、学导达标
学习任务一:自给有余的粮食生产
学习任务二:发展中的工业
对照图例说出四大工业城市的工业部门。
工业部门分布中与原料产地的关
四、迁移提升(3-4分钟)
五、智能测评(5-8分钟)
1.实行“绿色革命”改善粮食生产技术的国家是()
A.中国 B.印度 C.日本 D.俄罗斯
2.印度农产品的产量很大,而出口量很少,其原因是 ( )
A.工业发达,农业原料消费多 B.畜牧业发达,饲料需求大
C.人口众多,消耗农产品多 D.环境污染严重,农产品质量不合格3.印度水稻主要分布在 ( )
A.恒河上游地区 B.阿拉伯海的西岸
C.德干高原西北部 D.东北部平原和半岛沿海地区
4.有一批货物要从加尔各答运到日本,这批货物最可能是 ( )
A.小麦 B.棉花 C.水稻 D.麻纺织品
5.关于印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独立后积极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重视培养科技人才,发展本国工业B.现在钢铁、机械、化学和纺织工业具有一定的规模
C.印度虽是发展中国家却是世界第一软件大国
D.印度是亚洲耕地面积最大的国家
6、读印度图回答:
(1)ABCD四地中首都是,名称是。
(2)城市A 位于恒河三角洲附近,这里盛产在此基础上发展了纺织工业。
(3)城市B为该国最大的港口和纺织工业中心,其周围盛产。
(4)城市D 是印度的信息产业中心,有印度“硅谷”之称。
(5)印度钢铁工业集中分布区有丰富的、、等矿产资源。
(6)印度工业分布的共同点是接近产地。
(7)农作物E ,F ,由于推行的成功,印度目前已有粮食进口国转变为粮食出口国。
(参考答案:1、B 2、C 3、D 4、D 5、C
6、(1)C 新德里(2)加尔各答黄麻麻(3)孟买棉棉花(4)班加罗尔
(5)煤铁锰(6)原料(7)水稻小麦绿色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