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新教材)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教师用书:第 五 单 元 整本书阅读

合集下载

新教材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五单元整本书阅读《乡土中国》优质PPT课件含单元知识点归纳与测试

新教材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五单元整本书阅读《乡土中国》优质PPT课件含单元知识点归纳与测试
乡土社会 欲望
文化事实;传统
现代社会 需要
自觉的生存条件
合于生存条件 可以从容盲目试验
功能 客观,理性
以欲望为行为指导
计划行为
社会变迁的里程碑
《乡土中国》
系维着私人的道德
人和人的社 会关系分析
以个人为中心的差序格局 以家族为单位的事业组织
男女有别
以同性为主异性 为辅的单系组合
文字下乡
乡 土 本
村落
在社会结构和思想观念上改革无讼社会合作横暴权力互相交割社会冲突同意权力小到关门受到限制无为政治乡土社会权力经济利益无为政治压迫契约维持皇权养民微弱长老统治教化权力背景社会继替内容学习文化目的陶炼出合于在一定文化方式中经营群体生活的分子原则文化稳定长幼尊卑文化不稳定亲子师生社会变迁智力专业机会长老失权长老统治地缘亲属亲子社会稳定血缘血缘投影无商业减轻社会关系负担社会性质转变无血缘关系的结合理性支配限制冲突依赖人情乡土社会商业地位不容选择血缘和地缘身份社会契约社会现代社会名实的分离社会背景权力性质是否反对目的结果社会冲突横暴权力没有反对只有反抗压制反抗不容忍反对社会合作同意权力发生获得同意社会继替长老权力不发生注释表面承认内容改变名实分离社会变迁时势权力发生于同一问题不同答案上对垒现代社会文化事实
滨而处,终身沂然,乐 而忘天下。”
2020/5/12
图片4:故事“窃负而 逃”
问:相关内容在哪一 页?
请用文中的理论 解释这一现象。
图片5:家庭合影 问:请找出相关页码?是不是以人数区分大家庭和小家庭?家 庭的结构是什么?功能是什么?中国的家扩大的路线是什么? 男2女020/5有/12 别吗?
某甲已上了年纪,抽大烟。长子为了全家的经济,很反对他父亲有这嗜好,但也不便干 涉。次子不务正业,偷偷抽大烟,时常怂恿老父亲抽大烟,他可以分润一些。有一次给长 子看见了,就痛打他的弟弟,这弟弟赖在老父身上。长子一时火起,骂了父亲。家里大闹 起来,被人拉到乡公所来评理。那位乡绅,先照例认为这是件全村的丑事。接着动用了整 个伦理原则,小儿子是败类,看上去就不是好东西,最不好,应当赶出村子。大儿子骂了 父亲,该罚。老父亲不知道管教儿子,还要抽大烟,受了一顿教训。这样,大家认了罚回 家。

第五单元 整本书阅读《乡土中国》:差序格局 课件高中语文统编版(2019)必修上册

第五单元 整本书阅读《乡土中国》:差序格局 课件高中语文统编版(2019)必修上册
• ①西洋社会是由若干人组成一个个的团体;中国传统社 会是由自己为中心形成一个个的群体(圈子)。
• ②西洋社会中团体的界限分明;中国传统社会中群体界 限模糊不清。
• ③西洋社会团体成员地位较为平等;中国传统社会群体 成员是有等差次序的。
四、“差序格局”这个概念在文中是怎么一步一步形成的?
• 先是描述城乡私心普遍的现象,并指出“私”的问题实质是群己、人己界 限划分的问题。
• 西洋社会和中国传统社会对“国家”的认识有什 么不同?
• 西洋社会把国家看成一个团体,为了国家利益 可以牺牲个人利益,也可以牺别国利益,但不能 牺牲国家利益谋取个人私利;
• 中国传统里国家的界限不清楚,可以天下, 也可以是皇帝的家,可以牺牲国家利益而为小团 体甚至个人谋取利益。
• 请结合乡土社会中的事例,谈谈你对“差序格局” 的理解。
《乡土中国》
——差序格局
导:1min
•【学习目标】 •1.识记团体格局、差序格局、个人主义、 自我主义等核心概念,理解作者观点。 •2.掌握本章所用的论证方法及“差序格局” 这一概念在文章中形成的过程。
思:15min
1、自主阅读《差序格局》全文(P27——37)边读边圈画文中重
要词语。
公 私 团体格局
差序格局 伦
群己界限 个人主义
自我主义
2、边读边勾画出文中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3、在文中找出西洋社会团体格局与中国传统社会差序格局的区 别是什么?
小组讨论:
6min
•二、简述文中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并举 例分析。
•三、西洋社会团体格局与中国传统社会差序 格局的区别是什么?
展+评:3min
二、简述文中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试举例分析。

高一语文必修 上册(2019版)(部编版)(人教版)

高一语文必修 上册(2019版)(部编版)(人教版)
高一语文必修 上册(2019版)(部 编版)(人教版)
演讲人
202X-06-08
目录
01. 第一单元 03. 第三单元 05. 第五单元 整本书阅读 07. 第七单元
02. 第二单元 04. 第四单元 家乡文化生活 06. 第六单元 08. 第八单元 词语积累与词
语解释
01 第一单元
第一单元
1 沁园春·长沙/毛泽 东
1
*哦,香雪
6
3 百合花/茹志鹃
5
2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2
/郭沫若 红烛/闻一

3
*峨日朵雪峰之测/昌 耀
4
*致云雀/雪莱
第一单元
单元学习任务
02 第二单元
第二单元
0 1
4 喜看稻菽千重浪-记 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
得者袁隆平
0 4
5 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 品质/李斌
0 2
*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 心/林为民
使用Biblioteka 第八单元 词语积 累与词语解释
鹊桥仙(纤云弄巧)/秦观
感谢聆听
第八单元 词语积累与词语解释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 简明扼要的阐述您的观点。根 据需要可酌情增减文字,以便 观者准确的理解您传达的思想。
虞美人(春花 秋月何时 了)/李煜
静女/诗 经·邶风
涉江采芙蓉/ 古诗十九首
一 丰富词语 积累
二 把握古今 词义的联系
与区别
三 词义的辨 析和词语的
04
12 拿来主 义/鲁迅
11 反对
03
党八股 (节选)/ 毛泽东
第六单元
单元学习任务
07 第七单元
第七单元

部编版语文必修上册学案:第五单元 整本书阅读(一) Word版含解析

部编版语文必修上册学案:第五单元 整本书阅读(一) Word版含解析

第五单元整本书阅读(一)阅读方法作者名片____■费孝通(1910年11月2日~2005年4月24日),江苏吴江(今苏州市吴江区)人,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社会活动家,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奠基人之一,写下了数百万字的著作。

他先后对中国黄河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进行实地调查,提出既符合当地实际,又具有全局意义的重要发展思路与具体策略。

同时,开始进行一生学术工作的总结,提出并阐述了“文化自觉”的重大命题,并出版有《行行重行行》《乡土中国》《学术自述与反思》《从实求知录》等著作。

整体把握《乡土中国》内容、命名、概念一览表章节题目论述重点命名或概念比较维度乡土本色文字下乡再论文字下乡差序格局维系着私人的道德家族男女有别礼治秩序无讼无为政治长老统治血缘和地缘名实的分离从欲望到需要土:两种大的社会类型的不同特征愚:文字在两种社会的不同意义(空间)愚:文字在两种社会的不同意义(时间)群己关系:不同社会下的不同格局道德:不同群己关系格局下的道德模式家:进一步阐释不同群己关系下的“团体”感情:在家庭、小家族不同模式下的男女关系秩序:维持社会秩序所用的不同力量法律:不同秩序模式下冲突解决方式治理:两种权力模式下的国家治理方式第三种权力:更为复杂的中国政治现实缘分:两种社会人际权利义务的基础虚伪:不同权力模式下如何“反对”社会计划:不同社会模式的内在动力基础社区、社会、有机团结、机械团结熟人社会、陌生人社会无差序格局、团体格局克己复礼、权利(平等)小家族、家庭阿波罗式、浮士德式人治、法治、礼治无横暴权力、同意权力教化权力、文化、政治血缘、地缘、身份社会、契约社会时势权力欲望、需要、经验、知识乡土社会/现代社会乡土社会/现代社会乡土社会/现代社会中国社会/西洋社会中国社会/西洋社会中国社会/西洋社会乡土社会/现代社会乡土社会/变迁社会乡土社会/现代社会横暴权力/同意权力乡土社会(稳定)/变迁社会乡土社会/现代社会身份社会/契约社会中国社会/西洋社会乡土社会(稳定)/变迁社会乡土社会/现代社会局部分析“重刊序言”“后记”“附录”及前三章(“乡土本色”“文字下乡”“再论文字下乡”)阅读任务____■任务一略读“重刊序言”“后记”,了解此书的写作背景、学术范围、成书目的。

统编高中语文教材 “整本书阅读”:如何完成“整本书阅读”单元的教学任务

统编高中语文教材 “整本书阅读”:如何完成“整本书阅读”单元的教学任务

统编高中语文教材“整本书阅读”:如何完成“整本书阅读”单元的教学任务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安排了两个“整本书阅读”单元,分别是必修(上册)第五单元费孝通的学术著作《乡土中国》和必修(下册)第六单元曹雪芹的长篇小说《红楼梦》。

一、认真阅读《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学习任务群的内容,把握其精要“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学习任务群的核心目标是帮助学生“建构阅读整本书的经验,形成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提升阅读鉴赏能力,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围绕核心目标,具体又分为“学习目标与内容”和“教学提示”两部分内容。

“学习目标与内容”的第1条,我们应重点关注“综合运用精读、略读与浏览的方法阅读整本书”这句话。

这是“探索”“门径”“形成和积累”“经验”“读懂文本,把握文本丰富的内涵和精髓”的必由之路。

第2、第3条分别针对“一部长篇小说”和“一部学术著作”,指出“通读全书”是读整本书的底线要求。

其中,长篇小说要求“从最使自己感动的故事、人物、场景、语言等方面入手”;学术著作要求“勾画圈点,争取读懂”。

两部作品都重点强调“梳理”“探究”的学习活动或阅读方法。

第4条提醒我们要“利用”整本书“正文”以外的内容或信息。

因为无论是“书中的目录、序跋、注释等”,还是“作者信息、作品背景、相关评价等”,对“深入研读作家作品”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第5条指出无论是作品理解、情感体验、精神滋养、语言运用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还是学习作业的“撰写”与“分享”,都应落实到学生“个人”“自己”具体的实践层面。

“教学提示”则是给教师教学的提示。

“安排1学分,18课时”,既出于任务群课程比重的考虑,也在于明确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提出专题学习目标,组织学习活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讨论与交流”,而不是“以教师的讲解代替或限制学生的阅读与思考”。

“课时可安排在两个学期,宜集中使用”而不是分散,目的是“便于学生静下心来,集中时间和精力认真阅读一本书”。

2019-2020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教师用书:第五单元 整本书阅读 乡土中国

2019-2020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教师用书:第五单元 整本书阅读 乡土中国

第五单元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整本书阅读与研讨)本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整本书,拓展阅读视野,建构阅读整本书的经验,形成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提升阅读鉴赏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促进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入学习和思考,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本任务群的学习贯穿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三个阶段。

1.在阅读过程中,探索阅读整本书的门径,形成和积累自己阅读整本书的经验。

重视学习前人的阅读经验,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综合运用精读、略读与浏览的方法阅读整本书,读懂文本,把握文本丰富的内涵和精髓。

2.在指定范围内选择阅读一部长篇小说。

通读全书,整体把握其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

从最使自己感动的故事、人物、场景、语言等方面入手,反复阅读品味,深入探究,欣赏语言表达的精彩之处,梳理小说的感人场景乃至整体的艺术架构,理清人物关系,感受、欣赏人物形象,探究人物的精神世界,体会小说的主旨,研究小说的艺术价值。

3.在指定范围内选择阅读一部学术著作。

通读全书,勾画圈点,争取读懂。

梳理全书大纲小目及其关联,做出全书内容提要。

把握书中的重要观点和作品的价值取向。

阅读与本书相关的资料,了解本书的学术思想及学术价值。

通过反复阅读和思考,探究本书的语言特点和论述逻辑。

4.利用书中的目录、序跋、注释等,学习检索作者信息、作品背景、相关评价等资料,深入研读作家作品。

5.联系个人经验,深入理解作品;享受读书的愉悦,从作品中汲取营养,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用自己的语言撰写全书梗概或提要、读书笔记与作品评介,通过口头、书面形式或其他媒介与他人分享。

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

背一篇离骚,丘壑苍茫;诵一本诗经,唇齿留香;读一本杂志,周游世界;看一本历史,穿越古今。

书,丰富了我们的阅历,让我们不再贫乏;书,开阔了我们的视野,让我们不再狭隘;书,净化了我们的心灵,让我们不再浊俗。

第五单元《整本书阅读》(课件)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

第五单元《整本书阅读》(课件)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

• 那么乡下人为什么都十分羞于读书,原来,乡下人的 生存空间是熟人间的团体,这个特殊团体之间传情达 意的工具是表情、动作、声音等,文字在熟人之间是 多余的,甚至会受到异时异地的“困扰”。同时乡下 人也会通过打招呼的方式来进行交流,就比如当我每 逢春节回家过年的时候,看见爷爷和村民们打招呼的 时候都是从很远的地方开始打招呼,我记得有次盛夏 的中午,爷爷通过小河谷的呼唤判断出来那一个声音 就是刘爷爷的声音,我很好奇爷爷怎么会分辨出来, 原来爷爷对他已经非常的熟悉和了解了。
• 我认为这本书的意义对于当代社会也是比较深远的, 当今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以前的世界,离不开以前的社会, 只有了解到你自己的根,你才可以更好地向前和更好地 发展,因为无论是乡土社会还是现代社会都是社会,而 这本书可以帮助我们从两个不同的社会出发,找出它们 之间的不同点,这样才可以更好地去发展。
• 【名师点评】 本文是作者阅读《乡土中国》后有感 而发,作者介绍了这本书的一些重要观点,并能结合自 己的亲身经历,使读者对其有大致的了解。最后点出 《乡土中国》的地位和意义,感悟深刻。
语文(统编版) 上册 第五单元 《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
学习目标
• 了解《乡土中国》的体裁特点。 • 了解《乡土中国》的基本阅读方法。 • 确定《乡土中国》的阅读任务。
费孝通知识卡片
费孝通(1910-2005),汉族,江苏吴江人。 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社会活动家, 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奠基人之一。作为土生土长 的苏州人,费孝通对故乡的关注从未间断,他的成 名作《江村经济》,就是以家乡的开弦弓村为标本 完成的。1999年至2004年相继出版的《费孝通文集》 (16卷本),这是他一生重要学术成就的集纳,也是 我国社会科学的一项丰硕成果。

2019秋高中语文人教版(2019)必修上册练习:第五单元《乡土中国》

2019秋高中语文人教版(2019)必修上册练习:第五单元《乡土中国》

第五单元整本书阅读《乡土中国》课后篇一起巩固课时作业建议用时:80分钟实际用时:分钟满分:80分实际得分:分一、内容理解题(7分)1.下列对《乡土中国》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A.《乡土本色》一章大抵是全书的总论。

费孝通将中国社会的基层定义为乡土性的,这一章描述了中国社会的基础,同时也是全书的基础,后文差序格局,礼俗社会之根源,都在于此“乡土性”。

B.乡人不识字是智力问题,不是知识问题。

乡土社会是面对面的社群,长期的相处使他们甚至不用面对面就能凭借脚步声辨认对方,而文字的传递信息能力也有其限制性,需要一定的文法才能规定其正确使用。

所以文盲并非出于“愚”,而是由于乡土社会的本质。

C.中国家的扩大是单系的,就是只包括父系之一方面。

在西洋家庭中,夫妻是主轴,而在中国,父子是主轴。

在乡土社会中,同性别同年龄的人待在一起,这是社会养成的性格。

D.《礼治秩序》一章认为,乡土社会是一种无为而治的社会,可以说一个没有法律的社会,假如我们把法律限于以国家权力所维持的规则;但是没有法律并不影响这社会的秩序,因为乡土社会是“礼治”的社会。

E.在稳定的社会中,地缘不过是血缘的投影,不分离的。

而人口因繁殖而流动时,其所到的新地也会与来处的旧地产生一定的联系,比如用旧地来命名新地。

一个村子的新客很难被当作“自己人”,也因此更便于与他人不讲人情的讨价还价、算账和做生意,从而发展商业。

答案BD解析B项,“乡人不识字是智力问题,不是知识问题”有误,《文字下乡》中认为乡人不识字与教授不能捕虫是一样的,环境不同,文字对于乡人没有那么重要,他们不识字是知识问题,不是智力问题。

D项,两处“没有法律”分析错误,文中正确的表述是“可以说一个‘无法’的社会”“但是‘无法’并不影响这社会的秩序,因为乡土社会是礼制的社会”。

2.下列对《乡土中国》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费孝通在《乡土中国》写道:“村子里几百年来老是这几个姓,我从墓碑上去重构每家的家谱,清清楚楚的,一直到现在还是那些人。

高中语文统编版(部编版)必修 上册第五单元 整本书阅读《乡土中国》第5课时:绘制思维导图

高中语文统编版(部编版)必修 上册第五单元 整本书阅读《乡土中国》第5课时:绘制思维导图

第五课时:绘制思维导图,读懂第8-11篇——《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1.阅读第8篇《礼治秩序》、第9篇《无讼》、第10篇《无为政治》和第11篇《长老统治》,完成12000字的阅读量,把握文章内容。

2.设置关键词,绘制思维导图,理解“礼治”“法治”“横暴权力”“同意权力”“教化权力”等概念及其关联,培养知识结构化的习惯。

3.理清《礼治秩序》《无讼》《无为政治》《长老统治》四篇的论证思路,勾连、整合几篇内容,训练发散性思维,提升阅读力。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第8篇《礼治秩序》、第9篇《无讼》、第10篇《无为政治》和第11篇《长老统治》。

阅读提示:⑴勾画各篇的关键语句,初步理解相关内容。

⑵用不同颜色的笔圈画核心概念及其相关论述文字。

⑶全书要回答的大问题是“乡土社会究竟是个什么样的社会”,那么第8-11篇要回答的小问题分别是什么呢?。

1课时。

一、课堂导入思维导图是图形思维工具,是一种将思维形象化的实用性方法,有圆圈图、双气泡图、树状图、流程图等多种形式。

绘制图文并茂、一目了然的思维导图,是《乡土中国》这类理论性和逻辑性较强的学术著作非常适用的阅读策略。

绘制思维导图要清晰的呈现作者的论证思路,是“做笔记”不是“记笔记”,所以要理解文章内容后进行再创造。

阅读学术著作“最费功夫的,是要厘清其论证思路”(温儒敏)。

绘制思维导图,不仅可以深化对概念的理解,理清行文脉络,明确论证逻辑,还能够关照全书,宏观把握,同时“学到如何让思维和表述更有条理,更讲逻辑”(温儒敏)。

今天,我们一起用“绘制思维导图”的策略继续阅读《乡土中国》。

二、学习任务学习任务一抓住核心概念,读懂《礼治秩序》1.观看电视剧《白鹿原》中“实践《乡约》”的片段,跳读《礼治秩序》《无讼》,找出和视频内容有关联的关键语句或核心概念。

示例:(1)《乡约》就是“礼”,“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

(《礼治秩序》第8段)(2)《乡约》“并不是靠一个外在的权力来推行的,而是从教化中养成了个人的敬畏之感,使人服膺”。

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五单元整本书阅读乡土中国课时作业部编版必修上册

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五单元整本书阅读乡土中国课时作业部编版必修上册

第五单元整本书阅读《乡土中国》(一)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认为,乡土社会的秩序是靠“礼”来维持的,只要传统可以有效地应付生活问题,礼治社会便不需法律来维持秩序,无讼是乡土社会的特色。

费孝通特别指出,中国正处在乡土社会的蜕变过程中,要使现代司法制度得以彻底推行,必须“在社会结构和思想观念上先有一番改革”。

他还进一步剖析了乡土社会的权力结构。

①,即社会冲突中发生的横暴权力,社会合作中发生的同意权力,社会继替中发生的长老权力和社会急剧变迁中发生的时势权力。

费孝通在分析乡土社会秩序的维持和结构的稳定的同时,②。

他认为从乡土社会向现代社会变迁过程体现在三个方面,即从血缘结合转变到地缘结合,名与实的分离,从欲望到需要。

乡土社会和现代社会重要区别之一还在于前者的人们是靠欲望行事,虽然这些欲望由于文化的陶冶而恰好符合人类的生存条件,而在现代社会,人们已经不是根据经验,③,运用知识去计划社会生活。

费孝通认为“从欲望到需要是社会变迁中一个很重要的里程碑”。

1.下列各句中与文中画波浪线处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尽管钟扬对生活品质不讲究,但对于“种子”却一点也不将就。

B.我们也仿照八股文章的笔法来一个“八股”,以毒攻毒,就叫作八大罪状吧。

C.有几个“慈祥”的老板到小菜场去收集一些莴苣的菜叶,用盐一浸,这就是她们难得的佳肴。

D.今天,要制伏“三害”,要把它们从兰考土地上像送瘟神一样驱走,必须进行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付出高昂的代价。

解析:画波浪线处的引号作用是表示突出强调。

A项,表示突出强调;B项,表示特定称谓;C项,表示讽刺;D项,表示特殊含义。

答案:A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答案:①他把权力划分为四种类型②并没有忽视对其变迁的考察③而是根据他们自己的需要(二)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5题。

第五单元 整本书阅读《乡土中国》:礼治秩序 课件-高中语文统编版(2019)必修上册

第五单元 整本书阅读《乡土中国》:礼治秩序 课件-高中语文统编版(2019)必修上册

汉高祖五年,刘邦已经统一了天下。但是功臣们在宴会上,大臣 们便酗酒争功,狂呼乱叫,甚至于拔剑击柱,无奇不有,刘邦对此很 讨厌。叔孙通说服刘邦制定一套符合今天使用的礼仪制度。
汉高祖七年,长乐宫已经建成,各诸侯王及朝廷群臣都来朝拜皇 帝参加岁首大典。
从朝见到宴会的全部过程,没有一个敢大声说话和行动失当的人。 大典之后,刘邦非常得意地说:“我今天才知道当皇帝的尊贵啊。”
十、思维拓展
礼治,维系着乡土中国的日常运转,浸润到了每个人 的衣食起居、一言一行,归根到底,好地了解我们的文化源流,更好地理解隐 藏着礼治基因的中国社会运转规则,从而更好地理解 我们今天的生活。
十一、课后作业
1、校园秩序、班级秩序,应该靠礼治还是法治?为什么? 2、今天我们大力推进法治建设,中国正在走向一个更强 大的法治社会, 那么今天我们还有没有必要去了解、去依 靠已延绵数千年的“礼治”? 提示:围绕人治、法治、礼治的概念内涵及其特点、长短, 思考它们对于当下中国社会的作用与价值。
——读《礼治秩序》
一、学习目标
导:1min
1.通读《礼治秩序》一章,掌握人治、法治、礼 治的含义及其之间的关系。 2.联系现实,思考“礼治”的意义与价值。
思:3min
自主阅读知识链接:
1、明确“礼治”“法治”“人治”的含
义及本章主旨与概要。 2、圈画重点词汇,将自己理解有问题的地
方做上标记,以备讨论
八、探讨礼治秩序的优劣
结合12段,思考“不必讲学理”的思维方式的危害。
缺乏探究精神,缺乏科学精神,导致浅薄的实用主 义大行其道,而讲究真理、崇尚科学的现代意识始 终未能占据社会主导,这是导致现代科学技术体系 未能产生于华夏文明之中的重要原因。
九、拓展关联

人教高中语文必修上 第五单元整本书阅读《乡土中国》(课件)-【新教材精创】2020-2021学年

人教高中语文必修上 第五单元整本书阅读《乡土中国》(课件)-【新教材精创】2020-2021学年
1928年考入东吴大学医预科,1938年获得伦敦大学经济政 治学院博士学位,1944年加入民盟,1982年被选为伦敦大学 经济政治学院院士,1988年获联合国大英百科全书奖。
二、了解《乡土中国》
《乡土中国》是费孝通著述的一部研究中国农村的作品。 《乡土中国》一书收录了《乡土本色》《文字下乡》《再论文 字下乡》《差序格局》《系维着私人的道德》《家族》《男女 有别》《礼治秩序》《无讼》《无为政治》《长老统治》《血 缘和地缘》《名实的分离》《从欲望到需要》十四篇论文,分 别从乡村社区、文化传递、家族制度、道德观念、权力结构、 社会规范、社会变迁等诸多方面深度解剖了中国乡土社会的结 构及其本色。
二、了解《乡土中国》
《乡土中国》中,作者用通俗、简洁的语言对中国的基层社 会的主要特征进行了概述和分析,全面展现了中国基层社会的面 貌。全书主要探讨了差序格局、男女有别、家族、血缘和地缘等。 该书语言流畅,浅显易懂。《乡土中国》是学界共认的中国乡土 社会传统文化和社会结构理论研究的重要代表作之一。
四、阅读指导
①要有阅读的“预期”。阅读学术著作的目的一般比较 明确,如阅读《乡土中国》,可能是为了了解中国乡村 的历史与文化,也可能是想学习一些社会学研究的方法, 还可能是为解决当今农村问题寻找答案等等。
四、阅读指导
②先“粗”后“细”,逐步推进。所谓“粗”,一是阅 读“序言”和“后记”,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目 的;二是通过浏览目录大体了解著作的基本内容和章节 结构。所谓“细”,即注重概念、材料、论证、推理等 要素,深入思考,不断提炼。
一、学习任务
【习题练习】联系全书,梳理作者用以指 称乡土社会的概念和与之相对应的指称其 他社会的概念,填写下面的表格。
明确 ①法理社会;②借助语言的社会; ③团体格局;④系维着人民的宪法; ⑤小家族;⑥男女求同;⑦礼治秩序; ⑧调解体系;⑨无为政治;⑩地缘社会。

高中语文统编版(部编版)必修 上册第五单元 整本书阅读《乡土中国》第4课时抓住核心概念,读懂第4—7

高中语文统编版(部编版)必修 上册第五单元 整本书阅读《乡土中国》第4课时抓住核心概念,读懂第4—7

高中语文统编版(部编版)必修上册第五单元整本书阅读《乡土中国》第4课时抓住核心概念,读懂第4—7篇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第4课时:抓住核心概念,读懂第4~7篇——《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1.通读第4篇《差序格局》、第5篇《系维着私人的道德》、第6篇《家族》和第7篇《男女有别》,圈划文中重要概念。

2.学习并运用“把握核心概念"的阅读方法,重点围绕“差序格局”这一概念展开研读,探究其内涵、成因及其影响。

3.通过概念把握观点,理解乡土社会“差序格局"的基本结构特征,增进对传统乡土社会的认识,能运用概念分析问题。

阅读第4篇《差序格局》、第5篇《系维着私人的道德》、第6篇《家族》和第7篇《男女有别》。

阅读提示:⑴阅读留痕,用前几节课上学习到的圈点勾画、把握关键语句等方法初读这4篇。

⑵抓住核心概念“差序格局”,并勾连其他概念,思考这4篇之间的内在联系。

一、导入新课,指导阅读策略。

学术著作往往会提出一些重要概念。

费孝通在序言中说:《乡土中国》“不是一个具体社会的描写,而是从具体社会里提炼出来的一些概念",“在具体现象中提炼出认识现象的概念”,“通过人们的认识过程而形成的概念"。

提出恰当表述中国乡土社会的概念,并建构本土化的社会学理论,是《乡土中国》的突出价值。

教材主编温儒敏告诉我们,阅读《乡土中国》要时时留意概念。

碰到概念,就要停下来琢磨:这些概念是在哪些部分、什么‘语境’中提出的?其内涵如何?属于一般概念还是核心概念?如何围绕概念展开论析?提出概念或者定义概念的句子有画龙点睛作用的,要顺手圈划下来。

读完全书,把圈划和琢磨过的概念排列在一起,就如同有了一张阅读的“线路图”。

今天,我们就用“抓住核心概念"的方法来读懂《乡土中国》的第4—7篇。

二、任务一:读懂第4篇《差序格局》同学们,在英语学习中,我们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西方对亲戚的称谓比中国人的称谓要简单得多。

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第五单元整本书阅读乡土中国教案新人教版必修上册

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第五单元整本书阅读乡土中国教案新人教版必修上册
3.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和问题分析能力。
五、教学实录和反思
1.教学实录:记录课堂教学的过程,包括学生的反馈和教学效果。
2.教学反思:总结课堂教学的优点和不足,为下一步的教学提供参考。
核心素养目标
1.审美鉴赏与创造:通过阅读《乡土中国》,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审美鉴赏能力,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的艺术魅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二、深入探讨(40分钟)
1.典型人物分析(15分钟)
请同学们选择《乡土中国》中的一个或几个典型人物,分析他们的性格特点、行为动机和社会背景。通过对典型人物的深入分析,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
2.社会问题探讨(15分钟)
3.乡土文化的现实意义(10分钟)
最后,我们来思考乡土文化的现实意义。请同学们思考以下问题:乡土文化在当代社会中有什么样的价值?我们应该如何传承和发扬乡土文化?
-人物和故事的深入分析:学生可能难以理解作品中的人物性格和行为动机,需要引导学生关注人物的语言、行动和心理描写,深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和作品的主题思想。
-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学生可能习惯于被动接受知识,缺乏批判性思维能力,需要通过提问、讨论和写作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提出问题,培养其批判性思维能力。
-联系现实生活的能力培养:学生可能难以将作品中的乡土文化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需要通过举例、讨论和实践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乡土文化的现实意义和传承与发展问题。
教学资源
1.软硬件资源:
-教室内的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
-《乡土中国》原著纸质书籍
-笔记本和文具用品
2.课程平台:
-学校提供的教学管理系统(如学习通、Blackboard等)
(1)理解《乡土中国》的主要内容,把握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高中语文新教材必修上册 第五单元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

高中语文新教材必修上册 第五单元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
XUE XI REN WU SAN FAN FU YAN DU ZHENG TI YAN TAO

XUE XI REN WU YI ZHENG TI LIU LAN YU CE NEI RONG
学习任务一 整体浏览,预测内容
任务活动一 略读前言、目录、后记,圈点出交代全书内容的词语、句子等
答案 略。
阅读方法,导图引领
内容索引

学习任务一 整体浏览,预测内容
XUE XI REN WU YI ZHENG TI LIU LAN YU CE NEI RONG

学习任务二 逐章细读,深入理解
XUE XI REN WU ER ZHU ZHANG XI DU SHEN RU LI JIE

学习任务三 反复研读,整体研讨
土气 人与人
人与法
聚居 人与物
2.辨析概念 (1)“土气”是个贬义词,但在费老的笔下,它有了特殊的含义,甚至有了令人尊敬 的意味。请结合相关文字,概括“土气”的内涵。 答案 “土气”是形容乡下人本色的。他们就像土里长出的植物一样,从土里吸收 生命所需要的养分,土给了他们熟悉的地理环境与社会环境。具体来说,他们是居 住在泥土之上的,是依靠土地谋生的,土地在他们心中是至高无上的,生活、文化 均是在土地上发生的。
(二)细读第二章,完成下列任务 4.写出本章内容概要 答案 从空间角度说明乡村是不需要文字的,进而反思文字下乡运动的现实可操作 性和必要性。 5.辨析概念 (1)乡下人被称作“愚”的真正含义是什么? 答案 说乡下人“愚”,不是指他们智力有问题,知识有局限,而是指他们不识字, 是文盲,而文盲并非出于“愚”,而是由于乡土社会的本质。 (2)什么是“特殊语言”?
《乡土中国》

最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五单元 整本书阅读《乡土中国》

最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五单元  整本书阅读《乡土中国》
乡愁是古今文人常常郁积于心的一种情结。你知道哪些写乡愁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①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②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③乡愁 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
【课堂笔记】 【敲黑板】
运用思维导图梳理文章结构 1.把握文章的表面结构。全面掌握文章结构(总分总、并列、层进)和基本内容。 2.文章的论证方式,即作者如何论证自己的观点。这里可以用观点——案例—— 总结的方式进行解构。 3.文章的内在逻辑,即结合文章的背景以及作者的生活经历剖析文章的深层内涵。
【阅读笔记】 乡愁
【综合探究】 1.《乡土中国》的核心是“作为中国基层社会的乡土社会究竟是个什么样的社 会”。为什么用“乡土”这个概念,而不用我们熟悉的“农村”“乡村”? 点拨比较综合。①农村与城市相对应:《后记》第一段“甚至暂时撇开经济问 题,专从社会结构本身来发挥”,所以“农村”主要是一个经济概念。②我们常 说向往“乡村生活”。所以“乡村”主要是一个社区概念,强调的是一定社会 的社会关系和秩序。③“乡土情结”是我们语境中的一个很熟悉的词汇。“乡 土”具有更多的文化意义,强调的是与传统农耕文明相联系的社会特性。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三、多维思辨,深度探微。 3.随着城市化的发展,特别是城乡一体化步伐的加快,城市与农村的差距也逐渐 在缩小,乡土性也逐渐淡化了,“乡土”观念日渐式微,你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 你对振兴乡村,有哪些好的建议?请分享出来。

(2019新教材)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教师用书:第 五 单 元 整本书阅读

(2019新教材)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教师用书:第 五 单 元 整本书阅读

单元阅读目标1.语言建构与运用培养联系现实、学以致用的能力。

能活学活用,运用阅读过的《乡土中国》理论来分析现实社会中的一些现象,并能进一步通过探讨思索问题的本质和可能的解决途径。

2.思维发展与提升培养逻辑思辨能力,能具体分析《乡土中国》中材料与观点之间的关系,把握作者的论证思路。

3.审美鉴赏与创造通过品读语言,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

4.文化传承与理解追溯乡土社会的特点,探索社会发展的途径,进而引发对现实生活的思考,对当代文化的关注。

阅读任务一、整体任务1.摘抄出各章的论点句。

2.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展现每一章的行文结构。

二、分课时任务1.第一课时(1~3章)(1)略读“重刊序言”“后记”,了解此书的写作背景、学术范围和成书目的。

(2)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列出前3章的结构提纲,归纳各章主旨。

(3)阅读前3章,理解“乡土·社会”这一概念。

2.第二课时(4~8章)(1)从阐释“乡土中国”性质的角度,绘制4~8章的思维导图,总结归纳“差序格局”与“团体格局”概念的内涵。

(2)任选这五章中一章,分析材料与观点之间的关系。

(3)任选这五章中一章,分析语言文字的特点。

3.第三课时(9~11章)用思维导图的形式总结归纳“横暴权力”“同意权力”“教化权力”等概念的内涵,提升学生的比较能力。

4.第四课时(12~14章)联系全书,填写对比概念表格,促使运用对比的方法把握整本书的概念。

知人论世一、作者简介费孝通( 1910.11.2~2005.4.24),江苏吴江(今苏州市吴江区)人,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社会活动家,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奠基人之一,第七、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1928年考入东吴大学医预科,1938年获得伦敦大学经济政治学院博士学位,1944年加入民盟,1982年被选为伦敦大学经济政治学院院士,1988年获联合国大英百科全书奖。

第五单元 整本书阅读《乡土中国》“家族”、“男女有别”课件-高中语文统编版(2019)必修上册

第五单元 整本书阅读《乡土中国》“家族”、“男女有别”课件-高中语文统编版(2019)必修上册
●依现代文化来看,男女间感情激动的发达已使生育的事业摇摇 欲坠。
●恋爱打破了旧有的社会关系,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新的社会关 系不会马上形成,因此恋爱无法形成稳定的社会关系。
3.为什么传统社会强调男女有别?男女有别这一原则产 生了哪些社会现象?
为维持秩序。感情激动会改变原有的社会关 系,不利于乡土社会的稳定,不利于作为长 期绵续性事业社群的乡土社会家庭发展;而 感情淡漠能稳定社会关系。所以乡土社会的 感情定向是偏向同性交往遏止异性交往。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为何陆母会强行拆散陆游与唐氏的婚姻。
①私情不利于事业社群的发展。陆母认为夫妻感情亲 密,以至于陆游荒废学业,影响科举仕途。
②乡土中国要有一种稳定的事业社群的结构,必然要
求不能把婚姻寄托在变化多端的爱情激情上。而是要
求夫妻间,像好朋友一样,成为生活的搭
“家族”“男女有别”
单击输入您的封面副标题
●【学习目标】
导:2min
1.明确乡土社会“家族”的功能。
2.理解西洋家庭和中国乡土社会家庭的特点。
3.识记“阿波罗式”“浮士德式”文化模式,理解 《男女有别》的主旨。
思+展:8min
自主阅读导学流程,一、理解关键概念。
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1、中国家庭与欧美家庭的不同及原因。 2、中国“家”的功能是什么? 3、外国的“家”的功能是什么?
社会现象:家族代替了家庭,家族是以同性为主,异 性为辅的单系组合。 同性原则大于异性原则。男女有别的界限,使中国传 统的感情定向偏向于同性方向去发展。 同性恋、自我恋。 结义“义结金兰”“桃园三结义”“不求同年同月同 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元阅读目标1.语言建构与运用培养联系现实、学以致用的能力。

能活学活用,运用阅读过的《乡土中国》理论来分析现实社会中的一些现象,并能进一步通过探讨思索问题的本质和可能的解决途径。

2.思维发展与提升培养逻辑思辨能力,能具体分析《乡土中国》中材料与观点之间的关系,把握作者的论证思路。

3.审美鉴赏与创造通过品读语言,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

4.文化传承与理解追溯乡土社会的特点,探索社会发展的途径,进而引发对现实生活的思考,对当代文化的关注。

阅读任务一、整体任务1.摘抄出各章的论点句。

2.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展现每一章的行文结构。

二、分课时任务1.第一课时(1~3章)(1)略读“重刊序言”“后记”,了解此书的写作背景、学术范围和成书目的。

(2)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列出前3章的结构提纲,归纳各章主旨。

(3)阅读前3章,理解“乡土·社会”这一概念。

2.第二课时(4~8章)(1)从阐释“乡土中国”性质的角度,绘制4~8章的思维导图,总结归纳“差序格局”与“团体格局”概念的内涵。

(2)任选这五章中一章,分析材料与观点之间的关系。

(3)任选这五章中一章,分析语言文字的特点。

3.第三课时(9~11章)用思维导图的形式总结归纳“横暴权力”“同意权力”“教化权力”等概念的内涵,提升学生的比较能力。

4.第四课时(12~14章)联系全书,填写对比概念表格,促使运用对比的方法把握整本书的概念。

知人论世一、作者简介费孝通( 1910.11.2~2005.4.24),江苏吴江(今苏州市吴江区)人,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社会活动家,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奠基人之一,第七、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1928年考入东吴大学医预科,1938年获得伦敦大学经济政治学院博士学位,1944年加入民盟,1982年被选为伦敦大学经济政治学院院士,1988年获联合国大英百科全书奖。

费孝通从事社会学、人类学研究,写下了数百万字的著作。

费孝通在其导师马林诺夫斯基指导下完成了博士论文《江村经济》,该书被誉为“人类学实地调查和理论工作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成为国际人类学界的经典之作。

费孝通先后对中国黄河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进行实地调查,提出既符合当地实际,又具有全局意义的重要发展思路与具体策略。

同时,开始进行一生学术工作的总结,提出并阐述了“文化自觉”的重大命题,并出版有《行行重行行》《学术自述与反思》《从实求知录》等著作,被誉为“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奠基人”之一。

二、创作背景《乡土中国》来源于作者20世纪40年代后期在西南联大和云南大学所讲的“乡村社会学”一课的内容,当时作者应《世纪评论之约》分期连载14篇文章,《乡土中国》由这些内容、文章辑录而成。

三、内容提要《乡土中国》一书收录了《乡土本色》《文字下乡》《再论文字下乡》《差序格局》《系维着私人的道德》《家族》《男女有别》《礼治秩序》《无讼》《无为政治》《长老统治》《血缘和地缘》《名实的分离》《从欲望到需要》十四篇论文,分别从乡村社区、文化传递、家族制度、道德观念、权力结构、社会规范、社会变迁等诸多方面深度解剖了中国乡土社会的结构及其本色。

(1)《乡土本色》。

该篇大抵是全书的总论。

“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

”在这一章中,费孝通将中国社会的基层定义为乡土性的,这“乡土性”带有三方面特点:其一,“乡下人离不了泥土”。

乡下人以种地为最普通的谋生方法,因而也最明白泥土的可贵。

其二,不流动性。

靠农业谋生的人是“粘在土地上的”,并不是说乡村人口是固定的,而是说在人与空间的关系上是不流动的,安土重迁,各自保持着孤立与隔膜。

其三,熟人社会。

乡土社会的这种人口流动性缓慢的特点使乡村生活很富于“地方性”特点,聚村而居,终老是乡。

所以,乡土社会是个熟人之间的社会,这才有了“从心所欲不逾矩”的自由。

这一章描述了中国社会的基础,同时也是全书的基础,后文差序格局,礼俗社会之根源,都在于此“乡土性”。

(2)《文字下乡》与《再论文字下乡》。

这两篇说明了一个问题——乡土社会不用文字绝不能说是“愚”的表现。

文字是人和人传情达意的过程中受到阻隔的产物,但在乡土社会中,“面对面的往来是直接接触,为什么舍比较完善的语言而采文字呢?”其实,还有更多的不需要声音和文字参与的“特殊语言”可用来作象征的原料,如表情、动作等,它们比语言更有效。

“所以在乡土社会中,不但文字是多余的,连说话都不是传达情意的惟一象征体系。

”《文字下乡》说的是传情达意的空间之隔,《再论文字下乡》则说的是时间之隔,包括个人的今昔之隔和社会的世代之隔。

由于乡土社会是一个很安定的社会,一个人所需的记忆范围本来就很狭窄;而同一生活方式的反复重演,也使得语言足够传递世代间的经验而无需文字。

(3)《差序格局》。

从《差序格局》到《男女有别》,讲的是家、国、天下三者的伦常关系在社会学上的意义。

“差序格局”是费孝通提出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社会学和人类学观点,指的是由亲属关系和地缘关系所决定的有差等的次序关系。

中国人独特的“私”的个性,造就了中国独特的“差序格局”。

不同于西洋社会有如捆柴的团体格局,费孝通在书中将中国的格局比作“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

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纹所推及的就发生联系。

每个人在某一时间某一地点所动用的圈子不一定相同。

每个网络都是以“己”作为中心,每个网络的中心也各不相同,这就是一个差序格局,伦的格局。

(4)《家族》《男女有别》。

这两篇讲的都是中国传统感情定向的问题。

在西洋,家庭是团体性的社群,这个社群能经营的事务也很少,主要是生儿育女。

但在中国的乡土社会中,家并没有严格的团体界限,可以沿着父系这一方面扩大。

当其扩大成为氏族和部落时,其功能显然不只于生育,而赋有政治、经济、宗教等复杂的功能。

在中国的乡土社会,家是个连绵延续的事业社群,它的主轴是在父子之间、婆媳之间,是纵的。

所以,对于两性之间的感情,中国人就矜持和保留得多,纪律排斥了私情,这在“男女有别”中有进一步的说明。

乡土社会是一个男女有别的社会。

浮士德式的恋爱精神,在乡土社会中是不容存在的。

因为乡土社会不需要新的社会关系,更害怕旧的社会关系被破坏。

乡土社会是阿波罗式的文化观,男女关系必须有一种安排,使他们之间不发生激动性的感情。

这便是男女有别的原则,即干脆认为男女之间不必求同,不必了解,在生活上加以隔离。

(5)《礼治秩序》《无讼》讨论乡村社会中人们如何基于宗法制家庭的感情进行道德判断和约束。

乡土社会治理方式是“人治”而不是“法治”。

“所谓人治和法治之别,不在于‘人’和‘法’这两个字上,而是在维持秩序时所用的力量和所根据的规范的性质。

”在乡土社会中,人们的社会关系的调节不是靠法律来调节,而是靠“礼”这种社会规范来调节。

维持“礼”这种规范的是传统,它正是与乡土社会的“差序格局”相互配合适应的,通过不断重叠、蛛网式的社会关系网络影响到其他人,进而在整个社会营造一种合适的统治秩序。

“在乡土社会中,维持礼治秩序的理想手段是教化,而不是折狱。

”这也正是讼师在乡土社会中没有地位的原因。

在中国传统的差序格局之下,原本不承认有可以施行于一切人的统一规则,而现行法却是采用个体平等主义的。

现行的司法制度,破坏了原有的礼治秩序,但并不能有效地建立起法治秩序。

(6)《无为政治》《长老统治》和《名实的分离》,讲的是四种权力。

关于乡土中国的权力结构,该书在《无为政治》《长老统治》和《名实的分离》三篇中分别加以阐述。

费孝通认为社会权力共有四种形式:一是在社会冲突中所发生的横暴权力;二是在社会合作中所发生的同意权力;三是在社会继替中所发生的长老权力;四是在社会变迁中所发生的时势权力。

四、阅读方法(一)渗透方法,指导阅读1.通读对《乡土中国》从头到尾阅读,通览一遍,意在读懂、读通,了解全貌,以求一个完整的印象,取得“鸟瞰全景”的效果。

通读是一种基础性阅读,让学生在较短时间内以较快的速度翻阅获得大量有效信息。

这一遍阅读,让学生全身心沉浸,对《乡土中国》整本书的思路、每一章节的脉络、书中重要概念等有一个直观的感受。

2.精读朱熹在《读书之要》中说:“大抵读书,须先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省得尔。

”这里“熟读而精思”,即是精读的含义。

也就是说,要细读多思,反复琢磨,反复研究,边分析边评价,务求明白透彻,了解于心,以便吸取精华。

对《乡土中国》的阅读应该采取这种方法。

只有精心研究,细细咀嚼,文章的“微言精义”,才能“愈挖愈出,愈研愈精”。

可以说,精读是最重要的一种读书方法。

3.标注阅读“不动笔墨不读书”,读记结合,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作品,更好地掌握作品的精华部分,感知主人公形象。

我们可以在书上圈圈点点,可以是“眉批”(批在书头上),也可以是“旁批”(字、词、句的旁边,书页右侧),还可以是“尾批”(批在一段或全文之后)。

读书感想、疑难问题,随手批写,富有哲理的精辟语句随手摘抄。

(二)交流分享,深化阅读1.绘制导图,把握脉络思维导图被称为“21世纪全球性的思维工具”,能够激起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

在深入阅读时,运用思维导图能帮助学生构建文本信息点的联系,激发学生阅读的发散性思维,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从而有效地助推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作品的全貌。

2.建构话题,讨论思辨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师生可以围绕一定主题对整本书彼此分享,进行交流,思维碰撞,相互启迪,深化阅读,提升理解。

3.追问现实生活《乡土中国》让我们沉浸其中,回味良久,也带给我们很多思索。

中国人自古安土重迁,为什么现如今“北漂”“南漂”这么多?现在的乡村,大多数青壮年劳动力都选择外出打工,而在春节却纷纷回乡过年,春运成为中国特有的现象,这里体现了中国怎样的文化内涵……(三)思维导图指导阅读阅读示要一、整体感知1.《乡土本色》中17段之间的关系图2.《乡土中国》12~14章思维导图二、理解概念1.乡土社会、土气、差序格局、团体格局、礼治格局、家族、横暴权力、同意权力、教化权力、无讼、无为政治、长者统治、感情定向、阿波罗式、浮士德式、空间阻隔、时间阻隔、社会冲突、社会合作。

2.对比概念表格刻画中国乡土社会的概念刻画其他社会体系或社会关系的对比概念礼俗社会法理社会借助语言的社会借助文字的社会差序格局团体格局阅读·实践阅读下面的文字,谈一谈你的阅读感受。

1.乡下人在马路上听见背后汽车连续地按喇叭,慌了手脚,东避也不是,西躲又不是,司机拉住闸车,在玻璃窗里,探出半个头,向着那土老头儿,啐了一口“笨蛋”——如果这是愚,真冤枉了他们。

答:2.我记得在小学里读书时,老师逼着我记日记,我执笔苦思,结果只写下“同上”两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