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下载】马克思主义文论选读试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马列文论选读_习题与答案

马列文论选读_习题与答案

.. . . ... 学习参考 .《马列文论》习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物质生产的发展与艺术生产具有不平衡的关系是马克思在给《 》一书写的导言中提出的一个命题。

2.恩格斯在《致保尔•恩斯特》一信中,将德国的小资产阶级与________进行了比较,同时也批判了奥地利资产阶级政论家________ 对马克思主义的歪曲。

3.爱莎是________的小说《旧人与新人》中的女主人公。

这位作家的国籍是奥地利。

4.“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这一理论命题出自恩格斯与________ 的通信,信中批评的是《 》这部小说。

5. 《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1932 年由德国社会民主党人公开出版。

在此之前,卢卡奇在1923 年出版的《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中,已经提出了与马克思的“异化”概念意义近似的“________”这一概念。

6.1844 年八九月, 马克思、恩格斯开始第一次合作, 着手合著《 》一书。

7. 马克思、恩格斯文艺思想进入成熟期的标志是1857 年的《 》一书。

8.把________视为人道主义的逻辑基础是理解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的关键所在。

9.“真正的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有两个:在创作方面是卡尔•倍克,在批评方面是________。

10、“风格即其人”源于法国启蒙运动时期________的《___________》。

11.马克思在《 》中对欧仁·苏的小说《巴黎的秘密》和施里加的评论的分析是他们确立新的文艺观的一次认真的尝试。

12.马克思在《 》中明确表述了艺术与一般生产关系的理论,特别明确提出了“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发展不平衡”的命题。

13.马克思在《 》中提出了关于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著名论断。

14.“真正的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是将____________的消极内容与德国哲学特别是黑格尔的唯心主义“混为一团”而构成的思辨哲学。

15. 经典作家常用的文学批评方法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马列文论选读

马列文论选读

马列文艺论著选读一、单选1、《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的作者是(马克思)2、马克思的第一篇政治性文章是(<<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3、“风格就是人”是马克思引用的那一位法国作家的话(布封)4、<<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发表于(1843年)5、<<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作者是(马克思)6、<<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又称为(巴黎手稿)7、马克思写作<<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时已经同那一个政治团体建立了联系(正义者同盟)8、<<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完成于(1844年4——8月)9、马克思从唯心主义转向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转向共产主义完成的标志性著作是(德法年鉴)10、关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理解正确的一项是(不是非常成熟的马克思主义著作)11、从理念世界中寻找美的哲学是(黑格尔)12、费尔巴哈把人的本质归结为(宗教)13、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社会实践)14、中的基本思想和宗旨所在是(阐明了劳动和社会实践的重要地位和作用)15、马克思把于人的联系和被改造的自然称为(人化的自然)16、马克思在美学史上第一次科学的提出了(美是劳动的产物)17、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明确的提出(劳动创造了美)18、马克思提出人类劳动能够按照什么规律来建造(美的规律)19、马克思在手稿中提出劳动是使什么对象化的过程(人的本质力量)20、提出“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的是(马克思)21、“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见于与马克思的那一本著作(<<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22、人类最根本的实践活动是(劳动)23、在手稿中马克思提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24、提出“艺术表现感性事物的真理”的是(黑格尔)25、<<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由几个未完成的手稿组成(3个)26、<<神圣家族>>的作者是(马克思和恩格斯)27、<<神圣家族>>发表于(1845年2月)28、长篇小说<<巴黎的秘密>>是下列那一位作家的著作(欧仁.苏)29、长篇小说<<巴黎的秘密>>的主人公是(鲁道夫)30、马克思和恩格斯于1844年开始他们的友谊和合作之后共同撰写的第一部论战性著作是(<<神圣家族>>60.资产阶级自由主义:是不是19世纪到20世纪初资产阶级的一种政治思潮。

马克思主 义经典著作选读考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 义经典著作选读考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考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A 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B 唯物史观、剩余价值学说、科学社会主义C 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科学社会主义D 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空想社会主义答案:A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A 古希腊罗马哲学B 德国古典哲学C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D 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答案:B3、马克思一生的两个伟大发现是()A 剩余价值学说和辩证唯物主义B 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学说C 科学社会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D 唯物史观和劳动价值论答案:B4、被列宁称为“科学思想中的最大成果”的是()A 辩证唯物主义B 历史唯物主义C 剩余价值学说D 劳动价值论答案:B5、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A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B 实现共产主义C 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D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答案:A二、简答题1、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答: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马克思主义具有科学性。

它是对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

马克思主义以事实为依据、以规律为对象,通过实践和实证研究,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

其次,马克思主义具有革命性。

它是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推翻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的理论武器。

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表现在它毫不妥协地批判旧世界,鲜明地站在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为他们的解放而斗争。

再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是内在统一的。

科学性是革命性的前提和基础,只有正确认识世界,才能有效地改造世界;革命性是科学性的必然结论和归宿,科学理论必须服务于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革命实践。

最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在实践中不断得到检验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完善。

自考马克思主义文艺论著选读试题自考题库

自考马克思主义文艺论著选读试题自考题库

2002年10月《西方文论选读(马克思主义文艺论著)》试题(课程代码0815)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伊安》是哪位文论家的作品()①亚里士多德②贺拉斯③王尔德④柏拉图2、贺拉斯写作了()①《诗学》②《诗艺》③《为诗辩护》④《诗学界定》3、朗吉弩斯崇高语言的来源有()①一个②三个③六个④五个4、认为诗高于其它学术,是学术之父的是哪一位文论家?()①海涅②雪莱③华滋华思④锡德尼5、莱辛论诗与画的区别时他主要想说的意思是()①诗歌的节奏感优于绘画②绘画的表现力优于诗歌③诗歌在表现力和整体的优越性上强于绘画④诗与画二者无所谓谁更优越6、是谁说诗性智慧是人类各种文化产生的根源?()①夏多勃里昂②波德莱尔③维柯④但丁7、“悲剧的本质……为酒神陶醉的梦境”是哪位文论家说的?()①亚里士多德②尼采③叔本华④杜夫海纳8、弗洛伊德认为()①白日梦与夜梦没有什么区别②白日梦是梦,而不是幻想③白日梦是幻想,与梦有相似之处③诗人的创作与童年游戏无关9、黑格尔断言()①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②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虚构③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摹仿④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创新10、《艺术与现实的美学关系》是一篇()①深刻阐释浪漫主义美学的文献②深刻阐释现实主义美学的理论文章③关于自然主义美学的文章④讨论表现主义美学文体的文献11、秦纳是()①英国文论家②法国美学家③德国艺术理论家④美国文学批评家12、诗歌的“他者”理论是谁提出来的?()①兰波②罗兰·巴尔特③英伽登④海德格尔14、美意味着对世界的本质结构的否定这是谁的理论观点()①萨特②瑞恰兹③卢卡挈④尧斯15、尧斯是()①意识流文学理论的代表②象征主义文论的代表③接受美学的代表④新批评的理论家16、谁在《对几位同代人的思考》一文中提出“通感”理论?()①波德莱尔②佩特③桑克蒂斯④雨果17、席勒认为“朴素的诗”主要是()①模仿神②模仿自然③模仿人④模仿社会18、王尔德是()①唯美主义文论家②现实主义文论家③只是诗人,而不谈文论④烂漫主义文论家19、卢卡挈是()①马克思主义文论家②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家③自然主义文论家④现代主义文论家20、本雅明认为机械复制时代艺术作品最显著的标志()①即是传统艺术的光韵的增强②是传统艺术光韵的消解③是传统艺术的光韵的黯淡④是传统艺术光韵的时强时弱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弗莱《批评的剖析》谈到了()①历史批评②伦理批评③原型批评④技巧批评⑤价值批评2、柏拉图的美学与文论作品有()①《大希庇阿斯》②《会饮》③《理想国》④《诗学》⑤《九卷书》3、兰波在《致保尔·德梅尼》一文中提出的观点是()①“他者”理论②通灵人理论③诗人是盗火者④妇女也可以成为诗人⑤诗人是立法者4、康德认为艺术的特征在于()①是人有意图的以理性为基础的创造物,不同于自然②艺术是人类追求美的重要技巧,与作为知识的科学不同③艺术创作不同于手工艺生产④艺术即游戏5、海德格尔认为艺术作品的本源不是()①艺术品②作者③艺术④大地⑤接受主体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理念说2、悲剧(亚里士多德)3、《论崇高》4、原型(荣格)5、直觉(克罗齐)四、判断分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判断正误,将正确的划上“√”,错误的划上“×”,并简述理由。

自考马列文论试题及答案

自考马列文论试题及答案

自考马列文论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是()A. 马克思主义哲学B.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 科学社会主义D.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答案:C2. 下列哪项不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A. 生产关系B. 生产方式C. 社会意识形态D. 物质生产力答案:C3. 马克思和恩格斯合作的重要著作是()A. 《共产党宣言》B. 《资本论》C. 《反杜林论》D. 《自然辩证法》答案:A4.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A. 多样性B. 客观性C. 物质性D. 动态性答案:C5. 马克思主义文论中,文学艺术的根本性质是()A. 审美的B. 阶级的C. 意识形态的D. 商品的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6. 马克思主义的三个基本组成部分包括()A. 马克思主义哲学B.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 科学社会主义D.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E. 马克思主义文论答案:A B C7.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内容包括()A. 商品和货币B. 资本和剩余价值C. 社会意识形态D. 生产关系和生产力E. 社会经济形态的演变答案:A B D E8. 马克思主义文论认为,文学艺术的创作应该()A. 反映社会现实B. 表达个人情感C. 促进社会进步D. 追求商业利润E. 体现阶级斗争答案:A C E三、简答题9. 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答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包括:一是唯物主义的历史观,认为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二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强调社会意识形态的根源在于社会的物质生产方式;三是阶级斗争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主要动力,揭示了社会发展的阶级斗争规律;四是实践性原则,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是推动历史前进的根本力量。

10. 阐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的剩余价值理论。

答案: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它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中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机制。

《马列文论选读》历年真题答案一览

《马列文论选读》历年真题答案一览

《马列文论选读》历年真题答案一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2015年1月答案选择题部分1-5 B D B A D6-10 A A B C A11-15 C A A C B16-20 C A A A B名词解释21题: 247页 22题: 24页 23题: 161页第四段判断题24 对 25 错, 214页 26 对简答题27题:158页 28题:384页29题:201页 30题:323页31题:385页 32题:194页33题:28页2014年10月答案选择题答案1-5: D B B B D6-10: D A C B D11-15: C B D A B16-20: C B B B A多项选择题21、 BE 22、 AC 23、 ABDE 24、 ABCE 25、 ABE名词解释26、 P24 27、 P338 28、 P197 29、 P213判断分析题31 对 32 对 33 错 P360简单题34、 P384 35、 P23 36、 P21737、 P312 38 、 P388 39、 P231选择题1-5 : D B B B A6-10 : B A C B D11-15: C B D A A16-20: C B B D A多项选择题21、 AD 22、 AB 23、 AD 24、 ABCE 25、 BE名词解释26、 P24 27、 P338 28、P197 29、P165 30、P213判断分析题31 对 32 错 33 错 P360简答题34、 P384 35、 P23 36、 P217 37、 P312 论述题38、 P385 39、 P2312013年10月答案单向选择题1-5 : C D A C D6-10 : C A B D B11-15: B D C C D16-20: B C B C B多项选择题略名词解释题26、 P24 27、 P197 28、 P195 29、 P338 30、 P413判断分析题31、错 P214 32、对 33、错 P427简答题34、 P23 35、 P165 36、 P360 37、 P389论述题38、 P15939、无单项选择题1-5 : C D D B D6-10 : A C B A C11-15: B B D C B16-20: A B C B D多项选择题略名词解释题26、 P24 27、 P338 28、 P196 29、 P165 30、 P213判断分析题31、错 P214 32、错 P25 33、 P对简答题34、 P29 35、 P200 36、 P67 37、 P161论述题38、 P43039、略2012年7月答案单项选择题1-5 : A B D D D6-10 : D D B C D11-15: C D C D B16-20: A A A B B多项选择题略名词解释26、 P385 27、 P431 28、 P165 29、 P135 30、 P24判断分析题31、对 32、错 P214 33、错 P28简单题34、 P195 35、 P158 36、 P217论述题38、 P2239、 P231以上答案仅供参考周涛 2015-9-7。

2009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马克思主义文艺论著选读试题 及答案

2009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马克思主义文艺论著选读试题  及答案

课程代码 5182)一、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五官感觉的形成是以往全部世界历史的产物”见于 [ ]A.《<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B.《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C.《神圣家族》D.《德意志意识形态》2.关于人的生产与动物的生产的区别,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动物的生产是片面的,人的生产是全面的B.动物按照种的尺度来生产,因此,动物的生产符合美的规律C.动物只生产自身,人再生产整个世界D.动物的产品直接同肉体相联系,人能够自由地对待自己的产品3.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着重论述的是 [ ]A.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决定作用B.社会实践对自然和人的改造作用C.审美能力的形成和历史发展D.创作思想和作品倾向的关系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发点是 [ ]A.客观存在的“绝对精神”B.人们所说的、所想象的东西C.处在与世隔绝的、离群索居状态的人D.从事实际活动的人5.下列说法不符合恩格斯对歌德的评价的是 [ ]A.歌德有时居然是个庸人B.连歌德也无力战胜德国的鄙俗气C.歌德是“人的诗人”,是“完美的人性”的体现D.歌德有时非常伟大,有时极为渺小6.在马克思看来,经济基础变更以后,上层建筑也会发生变革,其速度 [ ]A.比较缓慢B.十分缓慢C.十分迅速D.或慢或快7.马克思分析社会结构的构成及关系的文献是A.《<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B.《<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C.《神圣家族》D.《共产党宣言》8.马克思,恩格斯评论过的剧本《济金根》从类型上说属于 [ ]A.喜剧B.悲剧C.悲喜剧D.正剧9.恩格斯称赞敏·考茨基“对于这两种环境里的人物,我认为您都用您平素的鲜明的个性描写的手法给刻画出来了”,这里的“两种环境”指 [ ]A.南欧和东欧B.维也纳和柏林C.盐场和维也纳社交界D.法国文学史10.恩格斯说“我从这里,甚至在经济细节方面所学到的东西,也要比当时所有职业的史学家、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那里学到的全部东西还要多”,文中的“这里”指[ ]A.《莎士比亚全集》B.中篇小说《城市姑娘》C.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D.法国文学史11、恩格斯在研究北欧妇女问题时所犯的错误是 [ ]A.把妇女问题仅看作性别问题B.以历史唯物主义为研究方法C.把对德国小市民的看法强加于挪威小市民D.忽视了挪威所取得的文学成就12、《关于党的组织和党的出版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文写作于1905年的“十月革命”之后B.文中阐述了无产阶级写作事业和整个革命事业的关系C.指明了无产阶级的写作是为千千万万的劳动人民服务的D.倡导非阶级的“自由的写作”13、列宁为纪念托尔斯泰80寿辰而作的文章是 [ ]A.《列·尼·托尔斯泰》B.《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镜子》C.《列·尼·托尔斯泰和他的时代》D.《关于民族问题的批评意见》14、把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称为“19世纪世界文学中最伟大的杰作”的是[ ]A.网察洛夫B.屠格涅夫C.福楼拜D. 高尔基15、“民族文化”口号的欺骗性和反动性主要表现在 [ ]A.用“同样的民族文化”掩盖其“地主、神父、资产阶级文化的实质B.用民族文化来割裂民族与世界的联系C.否认文化的整体性D.否认民族文化的统一性16、列宁建议高尔基多对现实生活进行观察,这种观察要特备关注[ ]A.城市B.战争前线C.彼得格勒D.下面17、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写作于[ ]A.1941B.1942C.1943D.195818、毛泽东对“鲁迅笔法”的看法是[ ]A.在杂文的创作中可以通过,是杂文创作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标准B.这种笔法的隐晦曲折使人民大众不易看懂,所以应该否定C.这种笔法在鲁迅的时代环境下是完全正确的,但革命文艺家在使用时要分清对象D.这种笔法太浅显简单了19、文学的民族形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 ]A.民族的风俗习惯B.民族的思想感情C.民族的人物性格D.民族语言的运用20、集中体现邓小平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艺理论的文献是[ ]A.《目前的形势和任务》B.《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祝词》C.《在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上的政治报告》D.《对在京的话剧、歌剧、儿童剧作家的讲话》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马克思主义文艺论著选读试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文艺论著选读试题及答案

(课程代码05182)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 小题,每题 1 分,共20 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标题问题要求的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项选择或未选均无分。

,请将其代1.马克思不雅察包罗美学现象在内的一切社会现象的最底子的出发点是[ ]A.自然界 B.人性C.理念[ ] D.社会实践2.关于人的感觉,以下说法错误的选项是A.人的审美感觉是一种先天的禀赋C.社会人的感觉不同于非社会人的感觉3.马克思、恩格斯主张文艺创作应该B.囿于粗陋的实际需要的感觉只具有有限的意义D.人的感觉是在社会实践中出产、形成和开展的[ ]A.从作家的意图和动机出发C.从自我意识出发B.从有生命、有个性的人物出发D.从设想出来的人出发4.关于意识和生活的关系,以下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A.意识形态是现实生活过程的反射和回声C.人们头脑中模糊的东西是纯粹精神的缔造物[ ]B.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D.从依赖于现实生活的角度来看,道德、宗教等意识形态掉去了独立性的外不雅5.关于歌德身上的二重性,以下说法不符合恩格斯所阐述的不雅点的是[ ]A.对于德国市民社会,歌德在作品中有时仇视、挖苦它,有时又迁就、称赞它B.在歌德心中经常进行着天才诗人和法兰克福市议员的谨慎的儿子、可敬的魏玛的枢密参谋之间的斗争C.歌德的生活环境是他应该鄙夷的,但是他又始终被困在这个他所能活动的独一的生活环境里D.歌德不克不及成为民族诗人,因为他的使命是做“人〞的诗人6 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过程的是[ ] A.物质生活 B.出产力C.出产关系 D.物质生活的出产方式7.关于希腊神话,以下说法错误的选项是[ ]A.希腊神话表示了希腊人对自然和社会关系的不雅点B.希腊神话是希腊艺术的前提C.希腊神话同其所发生的时代相联系,今天已掉去了艺术价值D.希腊神话是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的成果8 . 恩格斯初次使用“现实主义〞概念的文章是[ ]A.?致玛*哈克奈斯? B.?致敏*考茨基? C.?致斐迪南*拉萨尔? C.?卡尔*格律恩<从人的不雅点论歌德>?9.由于对奥地利农民生活的超卓描写而得到恩格斯称赞的考茨基的小说是A.?旧人和新人? B.?斯蒂凡? C.?胜利? [ ]D.?叶莲娜?10. “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这一论断出自[ ]A.马克思的?致斐迪南*拉萨尔?C.恩格斯的?致敏*考茨基?11. 恩斯特请求恩格斯回信的目的是A.彻底搞清唯物主义的研究方法B.恩格斯的?致斐迪南*拉萨尔?D.恩格斯的?致玛*哈克奈斯? [ ]B.正确评价以易卜生为代表的挪威文学C.同恩格斯辨明长短D.用恩格斯的威望压服论敌12. 在?党的组织和党的出书物?中,列宁说“在这个领域里是最来不得公式主义的〞,此处的“这个领域〞指[ ]A.政治B.组织C.艺术D.写作13. 在长篇小说?安娜*卡列尼娜?中,作为托尔斯泰的自传人性的是[ ]A.列文B.玛斯洛娃C.安娜D.聂赫留朵夫14. 托尔斯泰世界不雅发生剧烈变化的时间是[ ] A.19 世纪 60 年代初 B.19 世纪 70 年代末 80 年代初 C.19 世纪 90 年代 D.20 世纪初15 .列宁指出 “两种民族文化 〞的呈现取决于 A.思想家的有意区分B.不同阶级的生活条件C.阶级之间的政治斗争D.历史传统的担当16. 列宁 “要不雅察,就应当到下面去不雅察 〞的思想,后来在毛泽东的一篇文章中得到开展,这篇文章是[ ]A.?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B .?同音乐工作者的谈话? C.?关于正确处置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17. 最早提出 “群众化 〞的标语是在 [ ] D.?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A .“五四 〞时期B.抗战时期C.二十年代革命文学论争时期D.三十年代左翼文艺运动时期18. 以下关于文艺批评的说法,错误的选项是A.文艺批评是文艺界的主要斗争方法之一 [ ]B.文艺批评的作用在于浇花除草、繁荣创作C.文艺批评可以无尺度D.文艺批评是一种细致讲理的方法 19. 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第十一次〔扩大〕会议上的讲话是 [ ]A.?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B.?同音乐工作者的谈话?C .?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D.?关于正确处置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20. 关于?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祝辞?,以下说法中错误的选项是 A.提出了文艺附属于政治的标语B.提出了 “人民需要艺术。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练习题与答案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练习题与答案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练习题与答案第一章《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一、简答题1、如何理解“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一论断?首先,人的本质是具体的、现实的、不是抽象的,它是由人的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社会关系所决定的。

(2 分)其次,人的本质不是由他所处的某一种社会关系所决定的,而是由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决定的。

其中占主导地位的社会关系是生产关系。

(2分)最后,人的本质也不是凝固不变的,而是不断发展变化着的,是具体的历史的。

(1 分)2、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什么?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1 分)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 1 分)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1 分)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

(1 分)唯心主义是不知道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能动的方面被唯心主义抽象地发展了,他们不了解革命的、实践批判的活动的意义。

(1 分)3、简述对“旧唯物主义的立脚点是市民社会”这一论断的理解。

这句话是说旧唯物主义立足于对市民社会的直观,市民社会是指将私人利益关系作为总和的社会。

(1 分)旧唯物主义以它为基础,用关于个人功利的观点来说明结成政治社会的必要。

(1分)新唯物主义不仅承认市民社会决定国家,而且认为人既在国家这个政治共同体中过着社会生活,又在社会关系中生活。

(1 分)因此,“新唯物主义的立脚点则是人类社会或社会化的人类。

(”1 分)其涵义是指历史唯物主义的立脚点是人的实践活动所创造的社会,或是一定社会关系所制约的从事实践活动的人。

( 1 分)4、简述《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核心思想。

马克思以未展开的形式第一次将实践作为哲学理论的基本范畴,(1 分)提出了新世界观,特别是新唯物主义历史观的一些基本观点,(1 分)指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同一切旧哲学的根本区别,(1分)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马列文论选读 真题 答案

马列文论选读 真题 答案

马列文论选读真题马列文论是指马克思主义和列宁主义的著作,它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学习马列文论时,我们往往需要进行选读,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其中的重要思想和理论。

在这里,我们给出一些曾经出现在马列文论考试中的真题,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复习和准备考试。

下面是部分题目和答案的示例:题目1根据马克思主义的经济理论,谈谈商品的价值是如何形成的?答案1根据马克思主义的经济理论,商品的价值是由劳动价值决定的。

商品的价值取决于生产该商品所消耗的劳动时间和劳动强度。

劳动时间越长、劳动强度越大,商品的价值就越高。

马克思指出,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使用价值是指商品的实际使用效用,而价值则是指商品的交换比例。

通过劳动创造的价值,体现了人们在社会生产中所消耗的劳动力。

题目2列宁主义中的“无产阶级专政”是什么意思?请简要论述。

答案2在列宁主义中,“无产阶级专政”是指无产阶级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控制和领导的一种政权形式。

它是无产阶级利用国家力量对资产阶级进行专政的一种方式。

列宁认为,在无产阶级革命成功后,仍然存在着各种阶级和阶级矛盾,无产阶级必须依靠自己的政权来保卫和巩固自己的利益。

无产阶级专政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社会主义的发展和最终消灭阶级差异。

题目3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什么?请简要介绍。

答案3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唯物史观: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化推动的,社会形态的变革是由生产力的发展所引起的。

马克思主义从物质生活的实践出发,辩证地看待社会现象和社会发展。

•阶级斗争理论:马克思主义强调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社会变革靠无产阶级的自觉行动,通过革命推翻旧的统治阶级建立新的统治阶级。

•社会主义建设理论: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阶段,它是在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对资本主义进行改造的过程。

以上只是马列文论的一小部分题目和答案,希望能够给大家在准备考试时提供一些帮助。

(完整版)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练习题及答案

(完整版)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练习题及答案

(完整版)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练习题及答案第一章《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一、简答题1、如何理解“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一论断?首先,人的本质是具体的、现实的、不是抽象的,它是由人的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社会关系所决定的。

(2分)其次,人的本质不是由他所处的某一种社会关系所决定的,而是由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决定的。

其中占主导地位的社会关系是生产关系。

(2分)最后,人的本质也不是凝固不变的,而是不断发展变化着的,是具体的历史的。

(1分)2、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什么?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1分)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1分)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1分)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

(1分)唯心主义是不知道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能动的方面被唯心主义抽象地发展了,他们不了解革命的、实践批判的活动的意义。

(1分)3、简述对“旧唯物主义的立脚点是市民社会”这一论断的理解。

这句话是说旧唯物主义立足于对市民社会的直观,市民社会是指将私人利益关系作为总和的社会。

(1分)旧唯物主义以它为基础,用关于个人功利的观点来说明结成政治社会的必要。

(1分)新唯物主义不仅承认市民社会决定国家,而且认为人既在国家这个政治共同体中过着社会生活,又在社会关系中生活。

(1分)因此,“新唯物主义的立脚点则是人类社会或社会化的人类。

”(1分)其涵义是指历史唯物主义的立脚点是人的实践活动所创造的社会,或是一定社会关系所制约的从事实践活动的人。

(1分)4、简述《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核心思想。

马克思以未展开的形式第一次将实践作为哲学理论的基本范畴,(1分)提出了新世界观,特别是新唯物主义历史观的一些基本观点,(1分)指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同一切旧哲学的根本区别,(1分)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马克思主义文艺论著选读自考练习题

马克思主义文艺论著选读自考练习题

第一章绪论重点: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的理论特征及其贡献。

一、相关问题:1文艺学在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中的位置:基础理论2文艺学的相关学科:哲学、语言学3文艺学与文学史及文学批评(批评理论)4国内的文艺学传统与国外的文艺学传统5马列文论范围的界定:马、恩的经典文论6马思主义文艺理论:中苏理论家的探讨:两个阶段8西马文艺政策:政党的、国家的9马克思、恩格斯的文艺思想在其整个思想体系中的位置与影响;中国的情况西马的情况二、为什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1.从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身的存在价值而言。

马克思主义对人类社会产生的巨大影响。

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人物文艺学作为最基础的人文学科,它必然要受到各种重要的思潮的影响,马克思主义对文学理论的影响是必然的。

2.从文艺理论的学习而言:中国当代文艺理论体系的构成。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经典论述、在俄国与苏联的发挥、在中国的发展、西方马克思主义3.从文科学生的理论素养而言马克思哲学思想的渊源三、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的理论特征及其贡献:特征:1.在一些主要问题上,都是把文学放在一个更大的框架中,从宏观上把握。

(反映论的文学观)文学是什么:作家思想观念的体现、历史、现实、文化、意识形态、政治经济基础对文学(作家的思想与创作方法)的决定作用社会政治、历史、文化对文学的重要影响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观与十九世纪文学研究方法的密切关系,其时代性与局限性2.强调文学的现实功利性:文学对现实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的重要影响。

阶级性问题,主观能动性的问题。

(工具论的文学观)功利性的文学观与马克思主义特定视角的关系,功利性文学观的局限性。

不同时期对文学的地位的不同。

3.强调审美对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意义。

(人本主义的文学观)人的本质与美的本质、审美活动的终极意义、异化及其克服主要贡献:a) 充分肯定了十九世纪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的巨大成就,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现实主义文学的理论命题,如典型问题、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对作家世界观的超越问题、文学的倾向性问题等等。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练习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练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对于费尔巴哈的纲要?一、简答题1、如何理解“人的实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全部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一论断?第一,人的实质是详细的、现实的、不是抽象的,它是由人的成立在实践根基上的社会关系所决定的。

〔2分〕其次,人的实质不是由他所处的某一种社会关系所决定的,而是由全部社会关系的总和决定的。

此中占主导地位的社会关系是生产关系。

〔2分〕最后,人的实质也不是凝结不变的,而是不停睁开变化着的,是详细的历史的。

〔1分〕2、以前的全部唯物主义〔包含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弊端是什么?以前的全部唯物主义〔包含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弊端是:对对象、现实、感性,〔1分〕不过从客体的或许直观的形式去理解,〔1分〕而不是把它们看作感性的人的活动,看作实践去理解,〔1分〕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

〔1分〕唯物主义是不知道现实的、感性的活动自己的,能动的方面被唯物主义抽象地睁开了,他们不认识革命的、实践批评的活动的意义。

〔1分〕3、简述对“旧唯物主义的立脚点是市民社会〞这一论断的理解。

这句话是说旧唯物主义立足于对市民社会的直观,市民社会是指将个人利益关系作为总和的社会。

〔1分〕旧唯物主义以它为根基,用对于个人功利的看法来说明结成政治社会的必需。

〔1分〕新唯物主义不单成认市民社会决定国家,并且以为人既在国家这个政治共同体中过着社会生活,又在社会关系中生活。

〔1分〕所以,“新唯物主义的立脚点那么是人类社会或社会化的人类。

〞〔1分〕其涵义是指历史唯物主义的立脚点是人的实践活动所创建的社会,或是必定社会关系所限制的从事实践活动的人。

〔1分〕4、简述?对于费尔巴哈的纲要?的核心思想。

马克思以未睁开的形式第一次将实践作为哲学理论的根本范围,〔1分〕提出了新世界观,特别是新唯物主义历史观的一些根本看法,〔1分〕指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同全部旧哲学的根本差别,〔1分〕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改革。

〔1分〕贯串?纲要?的中心线索是实践看法,它是?纲要?的核心思想和灵魂。

马列文论试题及答案初中

马列文论试题及答案初中

马列文论试题及答案初中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马克思主义认为,文学艺术是()A. 一种纯粹的个人创作B. 社会意识形态的一部分C. 脱离社会生活的独立存在D. 完全由作者主观意识决定答案:B2. 列宁在《党的组织和党的出版物》中提出,无产阶级文学应当()A. 为艺术而艺术B. 为政治服务C. 反映个人情感D. 追求形式上的完美答案:B3. 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核心是()A. 形式主义批评B. 社会历史批评C. 心理分析批评D. 语言结构批评答案:B4. 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文学艺术的首要任务是()A. 娱乐大众B. 教育人民C. 表达个人情感D. 反映社会现实答案:D5. 列宁在《怎么办?》中强调,无产阶级文学应该()A. 脱离现实B. 反映现实C. 追求唯美D. 忽视群众答案:B6. 马克思主义认为,文学艺术的源泉是()A. 个人想象B. 社会生活C. 自然现象D. 宗教信仰答案:B7. 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特点之一是()A. 重视艺术形式B. 强调艺术的社会功能C. 忽视艺术的审美价值D. 只关注艺术的技巧答案:B8. 列宁在《党的组织和党的出版物》中指出,无产阶级文学应该()A. 脱离群众B. 接近群众C. 忽视群众D. 利用群众答案:B9. 马克思主义认为,文学艺术的创作应该()A. 完全自由B. 受社会制约C. 只凭个人兴趣D. 完全由市场决定答案:B10. 列宁在《怎么办?》中提出,无产阶级文学应该()A. 忽视社会问题B. 反映社会问题C. 只关注个人生活D. 只追求艺术形式答案:B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马克思主义认为,文学艺术是社会意识形态的________。

答案:一部分2. 列宁在《党的组织和党的出版物》中提出,无产阶级文学应该为________服务。

答案:政治3. 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核心是________批评。

答案:社会历史4. 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文学艺术的首要任务是________。

马克思主义文论相关习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文论相关习题及答案

基本概念:1、社会心理某一特定时代的某个民族、阶级或阶层在共同的社会生活中所自发形成的具有普遍性的情感、情绪、感觉、愿望、理想、兴趣、习惯、信仰、道德风尚和审美情趣。

是特定时代人们精神状态的总和。

和思想体系比较而言,具有原始性和朴素性;和个体心理比较而言具有大众性和普遍性。

2、社会结构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的基本结构由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两大部分构成。

所谓的经济基础是社会生产关系总和构成的社会经济结构,所谓上层建筑则是指树立于经济基础之上的国家、政府、军队等设施和政治、经济、法律等制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社会意识形态。

3、五项因素公式俄国哲学家普列汉诺夫在1908年写成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问题》中发展了马克思创始人关于社会结构的理论把①生产力的状况②被生产力所制约的经济关系③在一定的经济“基础”生长起来的社会政治制度④一部分由经济直接所决定的,一部分由生长在经济上的全部社会政治制度所决定的社会中的人的心理⑤反映这种心理特征的各种思想体系作为构成社会结构的五项基本因素。

4、莎士比亚化指继承和借鉴莎士比亚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和方法,它要求作家从社会生活出发,还原特定时空背景下真实的人物和事件;正确处理人物与环境的关系,通过人物揭示社会现实的某些本质;在现实的基础上塑造个性化的人物,创造富有生活气息、朴实、明快的语言,构思生动丰富的情节。

因此“莎士比亚化”实际上是现实主义基本特征,是马恩对现实主义理论形象化的概括,生动表现出现实主义基本创作规律。

5、席勒式指席勒文学创作中部分存在的从观念出发的概念化、抽象化的倾向,即人物塑造从抽象观念出发,把人物变成表现作者理想与观念的工具。

马克思指出“席勒式”是把个人变成时代精神的单纯传声筒,拉萨尔的悲剧《济金根》便有“席勒式”倾向。

6、典型文艺作品中的典型指的是作者用典型化方法创作出来的具有鲜明、独特、丰富的性格特征,深刻地体会了某一阶层、阶级或类别的人的某些本质方面以及渗透着作家审美思想的艺术形象。

马列文论选读-习题及答案

马列文论选读-习题及答案

《马列文论》习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物质生产的发展与艺术生产具有不平衡的关系是马克思在给《》一书写的导言中提出的一个命题。

2.恩格斯在《致保尔•恩斯特》一信中,将德国的小资产阶级与________进行了比较,同时也批判了奥地利资产阶级政论家________ 对马克思主义的歪曲。

3.爱莎是________的小说《旧人与新人》中的女主人公。

这位作家的国籍是奥地利。

4.“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这一理论命题出自恩格斯与________ 的通信,信中批评的是《》这部小说。

5. 《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1932 年由德国社会民主党人公开出版。

在此之前,卢卡奇在1923 年出版的《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中,已经提出了与马克思的“异化”概念意义近似的“________”这一概念。

年八九月,马克思、恩格斯开始第一次合作,着手合著《》一书。

7. 马克思、恩格斯文艺思想进入成熟期的标志是1857 年的《》一书。

8.把________视为人道主义的逻辑基础是理解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的关键所在。

9.“真正的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有两个:在创作方面是卡尔•倍克,在批评方面是________。

10、“风格即其人”源于法国启蒙运动时期________的《___________》。

11.马克思在《》中对欧仁·苏的小说《巴黎的秘密》和施里加的评论的分析是他们确立新的文艺观的一次认真的尝试。

12.马克思在《》中明确表述了艺术与一般生产关系的理论,特别明确提出了“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发展不平衡”的命题。

13.马克思在《》中提出了关于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著名论断。

14.“真正的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是将____________的消极内容与德国哲学特别是黑格尔的唯心主义“混为一团”而构成的思辨哲学。

15. 经典作家常用的文学批评方法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试卷与答案之一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试卷与答案之一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试卷与答案之一马列文论试卷(一)姓名学号成绩一、填充题:每空1分,共10分。

1、()写作了《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2、()从抽象的“人”的观点来论述歌德,被恩格斯予以否定。

3、物质生产与艺术生产的不平衡的关系是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中所提出的观点。

4、()不只是希腊艺术的武库,而且是它的土壤。

……任何神话都是用()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

5、悲剧之父()和喜剧之父()都是有强烈政治倾向的诗人,但丁和塞万提斯也不逊色。

而()的《阴谋与爱情》的主要价值就在于它是德国第一部有政治倾向的戏剧。

6、现实主义的意思是,除了()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1、劳动创造了美。

()2、恩格斯从党派的、道德的观点对歌德进行辩证的评价。

()3、马克思全盘否定了拉萨尔的《济金根》的剧作。

()4、悲剧的根本原因在于主体的精神差异而不在于社会历史的客观因素。

()5、历史观点与美学观点相统一的批评是最高的批评标准。

()6、恩格斯认为文学的倾向性越明显就越有好。

()7、列宁对托尔斯泰主义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8、毛泽东在抗战胜利之后,写作了《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9、文学创作属于绝对自由的心灵活动。

()10、异化概念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核心概念。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悲剧2、典型化3、莎士比亚化4、现实主义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简述文艺的倾向性的问题2、恩格斯如何评价歌德?3、简述马克思恩格斯的悲剧观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2题。

1、论述马尔库塞的文艺理论思想1、马克思主义的艺术生产理论马列文艺参考答案(A)一、填充题:每空1分,共10分。

1、(马克思)2、(格律恩)3、(《导言》)4、(希腊神话)(想象)。

5、(埃斯库罗斯)(阿里斯多芬)(席勒)6、(细节)(典型人物)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马克思主义文论选读

马克思主义文论选读

马克思主义文学论著选读二、名词解释1、自然地人化又称人化的自然。

马克思在论述人与自然的关系时首先使用的术语,表示一种过程,即客观的自然界不断地进入人的活动的过程,客观世界对象化的过程,或者说,由于人的对象活动使越来越多的天然生态系统变为人工生态系统的过程。

自然地人化,是人类活动形成的自然界,人类创造的自然界,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的本质力量越老越表现了自然界的对象化,自然界在越来越广泛的意义上成为人化自然,成为人工生态系统。

自从有了人以后,人类为了能够生活就要通过自己的活动作用于自然,变天然的自然为人化的自然。

人引起自然界的变化时人与自然关系的本质体现,并表现了人与自然的一致性。

2、异化德文原意是“主体经过转化成为外在的异己的东西”。

黑格尔用以说明主体与客体的分裂、对立,并提出了人的异化。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异化是人的生产及其产品反过来统治人的一种社会现象,其产生的主要根源是私有制,最终根源是社会分工固定化。

在异化中,人丧失能动性,人的个性不能全面发展,只能片面甚至畸形发展,它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达到最严重的程度,必将随着私有制和阶级的消亡以及僵化的社会分工的最终消灭而被克服。

3、异化劳动异化劳动是马克思在《手稿》中首次提出的概念,又称劳动异化。

马克思用它来概括私有制条件下劳动者同他的劳动产品及劳动本身的关系。

他认为,劳动(自由自觉得活动)是人的类本质,但在私有条件下却发生了异化,其具体表现是:A人同自己的劳动产品相异化。

B人同自己的劳动过程本身相异化。

C人同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即人同自由自觉的活动及其创造的对象世界相异化。

D人同人相异化,因为当人同自己的劳动产品、自己的劳动活动、自己的类本质相对立的时候,也必然同他人相对立。

马克思借助异化劳动概念,初步探讨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揭示私有财产的本质和起源,并通过异化劳动的扬弃来说明共产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在马克思主义形成史上曾起过重要作用。

4、文学的意识形态性文学的意识形态性指文学是应该有生活基础的,作家的思想感情应来源于现实生活并且是现实生活的一种反应,文学创作应该以客观生活为源泉,文学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同样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并间接反作用于经济基础,文学也是一种审美意识形态,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包括文学的文化特性,文学的政治特性,文学的现实性、阶级性和文学作为意识形态的功利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填空题(20分)1后康德美学中————、—————和——————三人的美学思想对马克思的影响极为突出。

2在《巴黎手稿》中,马克思明确地将人的本质特征(“类特性”)规定为“————————”或“————————”。

3马克思早在《1844年经济学一哲学手稿》中就提出了“——————”的概念,4马克思在《——————》中直接提出“精神生产”,说:“精神生产随着物质生产的改造而改造”。

5在马克思、恩格斯致——————信中,出现了“——————”和“席勒式”名词。

6马克思在《————————》中,提出了人类对世界的四种重要的掌握方式问题,其中就包括对世界的艺术掌握方式问题。

二、解释题:解释下列观点(每题10分,共40分)1“首先对劳动者说来,劳动是外在的东西,也就是说,是不属于他的本质的东西;因此,劳动者在自己的劳动中并不肯定自己,而是否定自己,并不感到幸福,而是感到不幸,并不自由地发挥自己的肉体力量和精神力量,而是使自己的肉体受到报按、精神遭到摧残。

因此,劳动者只是在劳动之外才感到自由自在,而在劳动之内则感到突然若失。

……结果,人(劳动者)只是在执行自己的动物机能时.亦即在饮食男女时,至多还在居家打捞等等时,才觉得自己是自由地活动的,而在执行自己的人类机能时,却觉得自己不过是动物。

动物的东西成为人的东西,而人的东西成为动物的东西。

”P82.您完全正确地反映了现在流行的恶劣的个性化,这种个性化总而言之是一种纯粹低贱的白作聪明,并且是垂死的模仿文学的亠个本质的标记。

此外,我觉得一个人物的性格不仅表现在他做什么,而且表现他怎样做;从这方面来看,我相信,如果把各个人物用更加对立的方式彼此区别得更加鲜明些,剧本的思想内容是不会受到损害的。

P1893.“整体,当它在头脑中作为被思想的整体而出现时,是思维着的头脑的产物,这个头脑用它所专有的方式掌握世界。

而这种方式是不同于对于世界的艺术精神的,宗教精粹的,实践精神的掌握的。

”4“物质生产的发展例如同艺术发展的不平衡关系。

进步这个概念决不能在通常的抽象意义上去理解。

……关于艺术,大家知道,它的一定的繁盛时期决不是同社会的一般发展成比例的,因而也决不是同仿佛是社会组织的骨酷的物质基础的一般发展成比例的。

例如,拿希腊人或莎士比亚同现代人相比。

就某些艺术形式,例如史诗来说,甚至谁都承认:当艺术生产一旦作为艺术生产出现,它们就再不能以那种在世界史上划时代的、古典的形式创造出来;因此,在艺术本身的领域内,某些有重大意义的艺术形式只有在艺术发展的不发达阶段上才是可能的。

”P165三、简答题(20分)1马克思恩格斯文论发展可以简单地分为几个时期?各个时期各有那些涉及或论述文艺问题的著作?(8分)2如何理解马克思对艺术意识形态性确定的意义?(6分)3 什么是恩格斯的现实主义理想“三融合”的观点或原则?(6分)四、综合写作:试评述马克思恩格斯的艺术生产论,要求条理清楚、字迹清晰(20分)评分标准及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0分,每题2分)1.席勒、黑格尔和费尔巴哈2.“自由自觉的活动” “有意识的生命活动”3.艺术生产4.《共产党宣言》5.《致斐迪南·拉萨尔》 “莎士比亚化”7 《“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二、解释题:解释下列观点(每题10分,共40分)能够使用自己语言表达下列各题大意、要点的均可给分。

1。

这段话首先说明由于劳动的异化(劳动异化的实质是劳动活动本身对人而言失去了“自由自觉”的性质,而是成了为达到某种目的“不得已而为之”的事情,因此,活动与人的自然本性相游离,它不再是目的而成了手段),人们甚至在从事美的创造这样的活动时也感受不到美的享受。

由于私有制利用佣劳动制,使劳动这种原本是最有代表性的“人的生命活动”与劳动者对劳动成果的占有相脱离,他生产的东西不再为他所享有,因而劳动所应有的那种主体的积极拄、愉悦性就被机械性和痛苦所取代。

因此,劳动对劳动者而言就不再是“自由自觉的生命活动”,而是一种外在的、强制性的活动,在劳动过程中人们不是感到幸福,而是感到不幸,他的本质力量不是得到自由的发挥而是受到催残。

在劳动中人不仅不再能感到那种真正人的愉快,甚至感觉不到自己是作为人而存在,相反只有当他在摆脱了劳动的瞬间,在享受仅有的一点个人自由时,他才又恢复到人的位置上。

换言之,在社会生产关系中,他感到自己仅仅是一架机器,一架为某种力量驱使不得不运转的机器,只有在家庭关系如夫妇关系、父子关系中才感到自己还享有一点人的自由。

这就是现代文明中,异化劳动的结果。

人类本来来自动物界,在某种意义上,他至今仍未完全脱离动物界,因此,人的活动必然分为两大类,一是与动物截然不同的。

它是人区别于动物的主要标志,如劳动;二是以人的动物性为基础的,近似于动物的,如饮食男女,当然由于前者的存在,后者在形式上已与动物截然不同。

但是异化劳动将这一切都颠倒过来了:人在从事那些在性质上与动物机能截然不同的活动,如劳动时反而感到自已是动物,人在从事本来类似于动物机能的话动时,却觉得自己是真正的人。

在这种情况下,审美活动这种最少动物性的、纯粹精神性的活动当然要受到破坏了。

2.这是恩格斯《致斐迪南·拉萨尔》关于典型的论述个性与共性。

在文艺理论界,今天看来,没有什么比说典型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再老生常谈的了。

但在恩格斯批评拉萨尔时历史剧《济金根》的时代,这种观点只有少数的具有辩证头脑的哲人才能清楚地认识到。

恩格斯在给拉萨尔的信中所讲的“做什么”和“怎样做”,是对共性与个性相统一的典型理论的具体化。

“做什么”在某个范围、某个类别的人中都是一样的,例如农民反封建贵族统治,济金根作为一个下层贵族,也同样反对封建贵族统治,在这一点上他们是一样的,在这“做什么”中就隐含着人与人之间的共同性。

“怎样做”则是个性的表现,同做一件事,不同性格,不同主观条件的人,绝不会一样去做,在“怎样做”中才使人物充分显示出自己的特点,才使一个人物形象具体化、活起来。

对于一个艺术家,表现人物“做什么”是不难把握的,而表现他“怎样做”才显得出真正的艺术功力。

在给拉萨尔的信中,恩格斯正是委婉地批评了拉萨尔把握人物“怎样做”的艺术能力。

而一个成功的典型形象,更主要的恰恰表现在他“怎样做”上。

典型形象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但这仅仅是就其最一般的性质而言的。

任何一个存在物都可以被看做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

典型人物不是个性与共性的机械相加,它本身就是一个独立的、有生命的个体,是一个活生生的生命存在,他有自己的内在逻辑和特征,对此,恩格斯称之为“一定的单个人”。

恩格斯借用这一概念,旨在说明典型人物的具体性和独特性。

严格说来,对于一个典型人物,我们很难清楚地划分出什么是他的个性,什么是他的共性。

他的共性就融会在个性之中,个性中无处不表现者共性。

如果为表现个性而凭空为人物添加一些特点,不能使之与共性就融合在一起,那势必导致恩格斯所批评过的“恶劣的个性化”。

3.在这里马克思提出了人类四种掌握世界的方式,一是哲学的方式。

这种方式凭借逻辑思维将客观世界变为主观世界,通过从具体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具体的过程,将客观世界变为范畴体系,而完成对客观世界的掌握。

二是宗教的方式。

这种方式首先是对人类世界的掌握,而它是凭借幻想,通过将人的本质异化为神的本质的方式,完成对世界的掌握的。

而世界上的其他存在物则一概从神学目的论出发,被理解为异化了的人本质———神所创造的。

第三是实践方式。

这是人类在为生存而奋斗的日常生活中产生出来的一种对世界的最普遍的掌握方式,是人类维持自身存在最基本的能力。

第四,艺术的方式。

这是人类对客观世界的审美把握,或者说是一种创造性的感性把握。

人将世界作为一种观照的对象对它加以感受和体验,然后再将他们对对象的认识、理解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情感体验化为一种富有创造性的感性形式,人们在这种感性形式中不仅熔铸了客观世界的特征,而且熔铸了自身的特征。

因此艺术在掌握世界的同时,也掌握了它的主体。

马克思将艺术视为人类在精神上掌握世界的四大方式之一,足见他对艺术的重视。

4.这段话的意义首先表明,物质生产对艺术生产的决定性作用并不表现在二者的同步发展中,亦即物质生产方式由低级而高级的进步,并不能导敢艺术生产也同样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在这里,马克思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艺术有没有一个历时性的进步过程?不容质疑,艺术与物质生产亠样同样有一个循序渐进的、继承性的演变轨迹,任何亠种新的艺术形式都是在旧有艺术形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问题在于从价值论角度看,在延续过程中的诸艺术形式之间有没有优劣高下之分。

文学史和无数历史事实证明,经济繁荣时期往往并不是艺术繁荣时期,相反,倒是在许多经济萧条的时候,艺术反而蓬勃发展。

如何理解这种不平衡现象呢?一,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艺术发展与社会一般发展之间虽然不存在比例关系,但后者对前者的制约、决定作用却是不容置疑的。

古希腊史诗是后人不可企及的,原因正在于它赖以产生的土壤——社会条件已经永远得成为过去了。

这恰恰证明了物质生产对文艺的决定作用。

二,文艺这种意识形态漂浮在上层建筑的顶端,与经济基础之间要受到“中介因素”的影响。

三,艺术的发展与繁荣绝不是物质生产这一个单一的因素所决定的,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的发展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

但是,它们又都是互相影响并对经济基础发生影响。

这说明艺术的发展与繁荣除经济原因外,还要取决于其他诸种意识形态的影响。

四,文艺自身传统也在相对独立的意义上对文艺的发展起到特殊的作用。

三、简答题(20分)1理论界普遍认为,他们的文艺理论大致经历了萌芽、成熟、发展三个时期。

第一时期(1835——1844年):萌芽期,马克思和恩格斯开始从唯心主义转向唯物主义,产生了马克思主义思想因素。

这一时期涉及文艺思想和美学的代表作有《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神圣家族》。

马克思恩格斯在孕育马克思主义思想因素的同时也孕育了马克思主义美学和文艺观点,主要有:对人化自然、美的本质、美感、美的规律等美学问题;对《巴黎的秘密》的文艺评论涉及的现实主义的文艺批评原则等。

第二时期(1845——1859年):成熟期,其有关文艺理论的代表作有《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以及马恩致拉萨尔的书信。

这一时期马克思文艺理论有着多方面的发展,形成科学的理论形态。

如关于文艺本质理论、文艺发展理论和关于现实主义文艺创作理论及文艺欣赏与批评的理论。

第三时期(1860——1895年)发展期,这一时期马克思文论伴随马克思主义的全面发展,也得到全面的丰富和发展,并提出了许多新观点。

特别是恩格斯提出丰富了现实主义的真实论、典型论和中间因素理论。

代表作有《致斐迪南·拉萨尔》、《致敏·考茨基》、《致玛·哈克奈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