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粤教版(2017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广东粤教版)精选全文
兔是属于哺乳类兔形目的一种植食性动物。
兔形目是哺乳动物的一个目,有两个科Leporidae〔野兔和家兔〕以及Ochotonidae〔鼠兔〕。
兔眼睛的颜色与它们的皮毛颜色有关系,黑兔的眼睛是黑色的,灰兔的眼睛是灰色的,白兔的眼睛是透明的。
那为什么我们看到白兔的眼睛是红色的呢?这是因为白兔眼睛里的血丝〔毛细血管〕反射了外界光线,透明的眼睛就显出红色。
兔的眼睛有红色、蓝色、棕色等各种颜色,也有的兔左右两只眼睛的颜色不一样。
兔的眼睛能聚光,属于夜行性动物,所以它即使在微暗处也能看到东西。
另外,由于兔的眼睛长在脸的两侧,因此它的视野宽阔,对自己周围的东西看得很清楚。
不过,它不能区分立体的东西,对近在眼前的东西也看不清楚。
灰兔的眼睛是灰色的。
兔的毛色有各种的颜色,它们眼睛的颜色也不一样,那是因为它们身体里有一种叫色素的东西。
含有灰色素的兔,毛和b 眼睛就是灰色的;含黑色素的兔,毛和眼睛是黑的。
白兔身体里不含色素,它的眼睛是无色的,我们看到的红色是血液的颜色,并不是眼球的颜色,所以它的眼睛自然就是红色的了。
那么,一个人一天喝多少水为宜呢?据一些医学家测定:在气温35℃以上、空气湿度较小的情况下,从事室外作业的人一般每天饮水6.5kg,从事室内作业的人一般每天饮水3kg左右即可;当气温低于35℃时,非重体力劳动者,以每天饮水2.5~3.5kg为宜;在炎热夏天,人们经常流汗,常感口渴,此时宜适当补充些富有营养的饮料。
引入:不仅我们人类每天离不开水,动物也一样。
你见过哪些动物喝水时的情景?讨论:学生讨论,交流。
情景:出示图片:各种动物在喝水。
提问:动物都需要喝水吗?为什么动物都要喝水呢?媒体:播放“动物对水的需求〞视频。
讨论:学生讨论后汇报交流。
归纳:如果没有水,养料就不能吸收,动物体内的废物就不能排泄,血液就不能流动,体温就无法恒定,体内的各种活动就无法进行,生命也就停止了。
所以与人类一样,动物也需要从体外摄入水分。
新粤教版(2017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课件
走、跑、跳
2.观察小猫和壁虎的外形
(1)小猫和壁虎的足有什么不同? (2)除了足,小猫和壁虎的外形还有什么不同 ?
把观察发现记录在完成活动手册第1个任务中。
小猫和壁虎的外形特征
相同点:都由头、颈、躯干、四肢和尾等五个部位 。
小猫和壁虎的外形特征
相同点:都由头、颈、躯干、四肢和尾等五个部位 。
不同点 :
体表 小猫 披覆细毛
足 有肉垫;有抓住猎物的利爪
壁虎 披覆鳞片 有可以粘附墙壁的皱褶
3.讨论:除了运动方式和外形不同, 小猫和壁虎还有哪些不同?
繁殖方式 其他
小猫
直接生出小猫 会哺育后代 不冬眠
壁虎
生出卵 不会哺育后代 会冬眠
4.哪些动物与壁虎相似,哪些与小猫相似? 说说你的判断依据。
鱼鳍
1.鲫鱼的身体有头、躯 干、尾三个部分 2.有鱼鳍 3.体表覆盖鳞片
5.除了外形,青蛙和鲫鱼还有哪些不同?
生活环境:可以生活在陆地
运动方式:用四肢运动,在 陆地可以跳,在水里可以游
生活环境:终身只能生活在 水里 运动方式: 用鱼鳍在水中游
6.哪些动物与鲫鱼相似,哪些与青蛙相似? 说说你的判断依据。
3.生活在草丛里的小动物有什么共同特点?
蝗虫
瓢虫
蜘蛛
螳螂
(1)大多数都有翅膀; (2)运动比较快,都会飞或跳或爬
4.在阴暗潮湿的土壤里生活着哪些小动物?
4.在阴暗潮湿的土壤里生活着哪些小动物?
马陆
鼠妇
蜗牛
蚯蚓
5.利用昆虫观察盒观察马陆、蚯蚓、蜗 牛、鼠妇的身体特征,并记录观察发现 。
新粤教版(2017版)科学三年级上册
全册教学课件
【新教材】粤教粤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 全册教案
《科学》三年级上册《探究技能观察》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探究技能观察》是粤教科技版《科学》三年级上册“观察动物”单元的结尾篇,是本单元探究技能课型,本课旨在于引导学生在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中习得科学观察的探究技能。
本单元前7课的内容都是围绕着观察活动进行的,从个体动物如鲫鱼与青蛙、蜻蜓与麻雀、壁虎与小猫的观察到草地、海洋、森林这些不同区域不同类别动物的观察。
由简入繁、循序渐进的对学生熟悉的或不熟悉的动物展开有序的观察。
观察是所有科学探究的起点,只有掌握了正确的的观察方法,学生才能进行有效的科学探究。
也只有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才能培养出学生敏锐的观察力。
可见,学好本单元本节课的重要意义。
本节课教材是由3个教学活动环节构成。
第1个环节是情景图导入。
以卡通主题人物想了解“鲫鱼有多少个鱼鳍”的科学问题,而引发学生对如何进行科学观察进行思考。
第2个环节是关于方法的学习。
本活动以鲫鱼为主要观察对象,引导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学习观察的一般方法:明确问题、制定计划、实施观察、形成结果等四个步骤。
第二个环节技能训练。
本活动旨在于带领学生到校园进行拓展训练,引导学生将学习到的观察技能迁移到实际的观察活动中。
二、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经过两年的科学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基础。
如,他们已经掌握了利用多种感官、放大镜观察物体。
对于本课的学习内容,学生已有了一定的基础。
但由于年龄特点,他们的主动观察还是更多地停留在盲目的兴趣使然。
他们在观察方面存在突发性、随意性,缺少目的性、计划性,更缺失分析和总结。
观察小动物是三年级学生非常感兴趣的活动。
本节课以学生非常感兴趣的常见动物入手,引导学生进行科学观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对观察活动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观察,还要指导他们自觉整理观察发现,形成观察结果。
三、教学目标(1)初步知道科学观察包括明确目的、制定计划、实施观察和形成结果四个基本步骤。
(2)掌握科学观察的简单步骤和一般方法,并能运用到对身边的小动物的观察活动中。
粤教版科学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同步教案(全册)
粤教版科学三上1.1《鲫鱼与青蛙》教案
粤教版科学三上1.2《蜻蜓与麻雀》教案
粤教版科学三上1.3《壁虎与小猫》教案
粤教版科学三上1.4《草地里的小动物》教案
粤教版科学三上1.5《海洋里的动物》教案
粤教版科学三上1.6《森林里的动物》教案
粤教版科学三上1.7《网上学习:保护动物》教案
粤教版科学三上《探究技能观察》教案
粤教版科学三上2.8《物质的溶解》教案
粤教版科学三上2.9《能溶解得更快一些吗》教案
粤教版科学三上2.10《专题探究:能溶解多少物质》教案
粤教版科学三上2.11《食盐还能分离出来吗》教案
粤教版科学三上3.12《认识固体》教案
粤教版科学三上3.13《认识液体》教案
粤教版科学三上3.14《怎样测量液体的体积》教案
粤教版科学三上3.15《认识气体》教案。
三年级上册 粤教科技版《科学》全册教案
三年级上册粤教科技版《科学》教学设计第1 课《鲫鱼与青蛙》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应用观察和比较的探究技能,区分青蛙和鲫鱼的幼体。
2.知道青蛙从幼体长大到成体过程中身体会发生显著的变化,而鲫鱼不会。
3.能分别描述与青蛙或鱼相似的动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和比较的探究技能,初步认识鲫鱼和青蛙的一些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比较和归纳青蛙和大鲵、蝾螈的共同特征。
三、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展示与讲述:妍妍和波波在公园的小池里发现了许多黑色的小动物,妍妍认为那是小鱼,可波波认为那是蝌蚪。
媒体:本课情境图片。
提出任务:怎样区分蝌蚪和小鱼?(二)活动探究1.活动1:观察小鱼和蝌蚪问题:用什么方法找出蝌蚪和小鱼的不同?活动:观看播放小鱼和蝌蚪的视频和图片。
交流:比较小鱼和蝌蚪的区别的观察发现。
小结:小鱼和蝌蚪的身体有很多不同。
小鱼的身体较为扁长、有鱼鳍;蝌蚪的身体较短、圆,没有鳍。
2.活动2:比较鲫鱼和青蛙的特征媒体:播放小鱼和小蝌蚪生长发育为成体的视频。
问题:蝌蚪和小鱼长大后,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交流:蝌蚪长大变成青蛙的身体变化,以及小鱼长大成大鱼的身体变化。
小结:蝌蚪变成青蛙后,身体形态发生了显著变化,生活环境、运动方式也改变了。
而小鱼变成大鱼,它的身体形态和生活环境没什么变化。
问题:青蛙和鲫鱼的外形有哪些不同?除了外形,它们还有哪些不同?活动:观察和比较青蛙和鲫鱼的活体,了解它们在外形、运动方式等方面的不同,并做记录。
交流:青蛙和鲫鱼在外形、运动方式等方面的不同。
小结:青蛙的身体分为头、躯干和四肢三个部分,体表光滑,用跳和游泳的方式运动,可以在岸上生活。
鲫鱼的身体包括头、躯干和尾三部分,只能在水中以游泳的方式进行运动,体表覆盖着鱼鳞,终身生活在水里。
3.活动3:把它们分类问题:在自然界,生活着各种各样的动物,有些与鲫鱼相似,有些与青蛙相似。
你能找到它们吗?活动:利用动物资料卡片,观察各种动物的外形等特征,找出与鲫鱼或青蛙相似的动物。
新粤教版(2017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新粤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学设计目录第1课《蜻蜓与麻雀》教学设计 (2)第2课《蜻蜓与麻雀》教学设计 (5)第3课《壁虎与小猫》教学设计 (9)第4课《草地里的小动物》教学设计 (12)第5课《海洋里的动物》教学设计 (15)第6课《森林的动物》教学设计 (18)第7课《网上学习:保护动物》教学设计 (21)《探究技能观察》教学设计 (23)第8课《物质的溶解》教学设计 (27)第9课《能溶解得更快一些吗》教学设计 (31)第10课《能溶解多少物质》教学设计 (34)第11课《食盐还能分离出来吗》教学设计 (39)第12课《认识固体》教学设计 (42)第13课《认识液体》教学设计 (46)第14课《怎样测量液体的体积》教学设计 (50)第15课《认识气体》教学设计 (55)第16课《它们占据空间吗》教学设计 (59)第17课《它们的状态会变化吗》教学设计 (63)第18课《感受冷和热》教学设计 (68)第19课《测量温度》教学设计 (70)第20课《液体的热胀冷缩》教学设计 (74)第21课《气体的热胀冷缩》教学设计 (77)第22课《设计与制作:自制“小喷泉”》教学设计 (80)第23课《固体也会热胀冷缩吗》教学设计 (83)第1课《蜻蜓与麻雀》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是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观察动物”的第1课。
本单元包括7节课,第1-3课主要引导学生分别通过观察和比较的方法,归纳鱼类和两栖类、昆虫和鸟类、爬行类和哺乳类动物的共同特征,初步学会辨别动物的类别。
第5-6课是引导学生观察和比较相同生活环境的动物具有的共同特征,知道动物的身体和运动方式等特征能适应相应的环境。
第7课网络课堂以及本单元的《探究技能:观察》是属于本单元的探究技能和学习方式的学习课型。
本课是本单元的起始课,但由于本课需要的主要探究技能是“观察”,因此本课安排在《探究技能:观察》一课之后,让学生在掌握了观察的探究技能后再开始本课的学习。
粤教粤科版(2017)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粤教粤科版(2017)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刚刚开设科学课,对这门课程充满好奇和兴趣,但由于年龄较小,他们在学习方法和思维能力上还需要逐步培养和引导。
大多数学生对科学现象有一定的观察和感知能力,但缺乏系统的科学知识和科学探究的方法。
在教学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思考、实验和表达能力。
二、教材分析粤教粤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材共包括四个单元,分别是“观察动物”“植物的身体”“溶解与分离”“身边的材料”。
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活动,了解科学知识,培养科学素养。
三、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1)认识常见的动物,了解它们的身体结构、生活习性和生长变化。
(2)认识常见的植物,了解植物的身体结构和生长过程。
(3)了解物质的溶解和分离现象,知道常见的溶解和分离方法。
(4)认识身边常见的材料,了解它们的性质和用途。
科学探究目标(1)能够运用感官和简单工具观察动物和植物。
(2)能够通过实验探究物质的溶解和分离现象。
(3)能够提出问题,作出猜想,并通过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
(4)能够用语言、文字、图表等方式表达探究结果。
科学态度目标(1)对科学保持好奇心和探究热情,愿意参与科学探究活动。
(2)能够尊重事实,敢于提出不同的见解。
(3)能够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合作与交流。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了解科学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科学给生活带来的便利。
(2)意识到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重要性。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认识常见动物和植物的身体结构和特征。
(2)掌握物质溶解和分离的基本方法。
(3)了解身边常见材料的性质和用途。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
(2)引导学生理解科学概念,形成科学观念。
五、教学措施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图片、图表、实验等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学习科学知识。
新粤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优质教案
新粤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新粤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第三单元《植物生长》。
具体内容包括:第一章《植物身体》,详细讲解植物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结构和功能;第二章《植物生长环境》,探讨光、水、土壤等对植物生长影响。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解植物六大器官及其功能;2. 使学生认识到植物生长环境重要性,培养学生环保意识;3.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植物六大器官及其功能,植物生长环境重要性。
难点:理解植物各器官之间相互关系,以及环境因素对植物生长影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植物实物或图片、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等。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尺子、放大镜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展示各种植物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植物特征,激发学生兴趣。
2.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植物六大器官及其功能,通过实例让学生深入理解。
3. 随堂练习(10分钟)发放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 实验探究(10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环境下植物生长情况。
各组汇报实验结果,讨论植物生长环境重要性。
6. 情景再现(5分钟)通过多媒体课件,再现植物生长过程,加深学生对植物生长认识。
7.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1. 植物六大器官:根、茎、叶、花、果实、种子2. 植物生长环境:光、水、土壤3. 教学难点与重点:植物各器官之间关系,环境因素对植物生长影响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列举出你所熟悉植物,并描述它们特征。
(2)简述植物生长环境对植物生长影响。
2. 答案:(1)例如:小草,特征:绿色,叶片狭长,根系发达,耐旱。
(2)植物生长环境对植物生长有很大影响。
例如,阳光充足地方,植物生长旺盛;水分不足时,植物生长缓慢;土壤肥沃,植物生长健壮。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实验探究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解植物六大器官和生长环境。
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广东粤教版)
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广东粤教版)第一章:我们周围的物质1.1 学习目标认识常见的物质,如水、空气、土壤等。
学会用感官观察物质的特性和变化。
1.2 教学内容物质的概念和分类。
观察和描述物质的特性和变化。
1.3 教学活动引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物质实例,引导学生关注周围的物质。
探究: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物质的特性和变化,记录观察结果。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物质的特性和变化规律。
第二章:我们生活中的能量2.1 学习目标认识能量的概念和作用。
学会观察和描述生活中的能量转化和转移。
2.2 教学内容能量的概念和分类。
观察和描述能量的转化和转移。
2.3 教学活动引入:通过生活中的能量实例,如照明、动力等,引导学生关注能量的存在和作用。
探究: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能量的转化和转移过程。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能量的概念和作用。
第三章:我们周围的环境3.1 学习目标认识环境的概念和重要性。
学会观察和描述周围环境的特点和变化。
3.2 教学内容环境的概念和分类。
观察和描述环境的特点和变化。
3.3 教学活动引入:通过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关注周围环境的特点和变化。
探究: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和调查,记录周围环境的特点和变化。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环境的概念和重要性。
第四章:我们身边的生物4.1 学习目标认识生物的概念和特征。
学会观察和描述身边的生物的特点和变化。
4.2 教学内容生物的概念和特征。
观察和描述身边的生物的特点和变化。
4.3 教学活动引入:通过图片和实物,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生物。
探究: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和调查,记录身边生物的特点和变化。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生物的概念和特征。
第五章:我们身边的工具和机械5.1 学习目标认识工具和机械的概念和作用。
学会观察和描述身边工具和机械的使用和特点。
5.2 教学内容工具和机械的概念和分类。
观察和描述身边工具和机械的使用和特点。
5.3 教学活动引入:通过实物和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身边工具和机械的存在和作用。
粤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已整理)
粤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打开科学之门教学目标:1、知识性目标:①列举周围常见的植物的名称,并能对常见植物进行简单分类。
②养成爱护花草树木的习惯。
③能指认植物的六大器官,知道各种器官的作用。
④观察哺乳动物实物和标本,观看多媒体软件,指认一些主要器官。
2、能力目标:认识常见动物的几种类型。
如昆虫、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认植物的六大器官,知道各种器官的作用。
2、教学难点:认识常见动物的几种类型。
教学准备:图片:木叶虫、花螳螂(若虫)、竹节虫、枯叶螳螂。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导入:出示图片:四位主题人物乘坐着宇宙飞船,在浩瀚的宇宙中飞行,探索着宇宙的奥秘……提问:图片中你看到什么?想到什么?介绍:四位与我们一起学习的主题人物。
精灵可爱的小贝贝、喜欢做实验的彬彬、勤思考的妍妍、活泼好动的波波、最爱问“为什么”的琪琪。
讲述:从现在开始,主题人物将与同学们一起打开科学之门,去探索、去感受这神奇美妙的自然王国:去发现、去研究这奥妙无穷的科学世界!目的:通过教师的介绍和引导,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和学科认同感。
二、图中藏着什么?导入:出示课本“动物的伪装”图片第1幅——木叶虫第2幅——花螳螂(若虫)第3幅——竹节虫第4幅——枯叶螳螂提问:这四幅图片中藏着四种昆虫,你能把它们找出来吗?讲述:自然界有这种隐藏本领的动物很多,我们一起跟着科学家的摄像机,看看动物伪装的本领。
三、这是什么?导入:出示石英砂粒表面图像图片。
提问:猜一猜这是什么?活动:拿一颗实物砂粒让学生观察、比较,说实物与图片有什么不同。
欣赏图片:显微镜下的世界目的:让学生了解观察是科学研究的一种基本方法,但是在科学研究中,光凭感觉器官观察到的内容是有限的,常常需要借助一些科学仪器和设备来延伸观察的尺度和范围。
四、“白雾”从哪里来?导入:出示冰棍。
提问:仔细观察冰棍周围,你有什么发现?观察:仔细观察冰棍周围的“白雾”,你认为这些“白雾”是从哪里来?讨论:学生边观察边讨论“白雾”是从哪里来。
新粤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新粤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我们的身体》:人体的主要器官及其功能,了解自己的身体。
2. 《动物和植物》:动植物的基本特征,常见的动植物种类。
3. 《生活中的科学》: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和科学原理。
4. 《水和空气》:水的性质,空气的作用及环保意识。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人体器官、动植物特征、日常科学现象及水和空气的基本知识。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实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环保意识和科学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人体器官的功能,动植物特征的区别,科学原理的应用。
2. 教学重点:掌握基本概念,学会观察和思考,培养科学素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物模型、挂图、实验器材等。
2. 学具:观察记录表、画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兴趣,如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
2. 新课导入:讲解教材内容,结合挂图、实物模型等教具,让学生了解人体器官、动植物特征等。
3. 例题讲解:针对难点和重点,设计典型例题,引导学生思考。
4. 随堂练习:设置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实验等活动,如制作植物生长记录表。
六、板书设计1. 用大号字体书写,突出主题。
2. 内容: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列出教学要点、关键词等。
3. 结构:分层次、分模块设计,使板书条理清晰。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列举自己身体的主要器官,并描述其功能。
(2)区分两种动物和两种植物,并说明它们的特征。
(3)举例说明生活中的一个科学原理。
(4)谈谈你对水资源保护的认识。
2. 答案:教师根据学生完成情况进行批改,给出评价和建议。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相关书籍、网站等资源,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深入学习,提高科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4. 板书设计5. 作业设计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1. 教学难点:针对人体器官功能、动植物特征区别、科学原理应用等,可通过具体实例、实物模型、生活现象等途径,帮助学生理解。
粤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备课本粤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班级______教师______日期______粤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教师_______日期_______粤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教师________日期________打开科学之门教学目标:1、知识性目标:①列举周围常见的植物的名称,并能对常见植物进行简单分类。
②养成爱护花草树木的习惯。
③能指认植物的六大器官,知道各种器官的作用。
④观察哺乳动物实物和标本,观看多媒体软件,指认一些主要器官。
2、能力目标:认识常见动物的几种类型。
如昆虫、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认植物的六大器官,知道各种器官的作用。
2、教学难点:认识常见动物的几种类型。
教学准备:图片:木叶虫、花螳螂(若虫)、竹节虫、枯叶螳螂。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导入:出示图片:四位主题人物乘坐着宇宙飞船,在浩瀚的宇宙中飞行,探索着宇宙的奥秘……提问:图片中你看到什么?想到什么?介绍:四位与我们一起学习的主题人物。
精灵可爱的小贝贝、喜欢做实验的彬彬、勤思考的妍妍、活泼好动的波波、最爱问“为什么”的琪琪。
讲述:从现在开始,主题人物将与同学们一起打开科学之门,去探索、去感受这神奇美妙的自然王国:去发现、去研究这奥妙无穷的科学世界!目的:通过教师的介绍和引导,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和学科认同感。
二、图中藏着什么?导入:出示课本“动物的伪装”图片第1幅——木叶虫第2幅——花螳螂(若虫)第3幅——竹节虫第4幅——枯叶螳螂提问:这四幅图片中藏着四种昆虫,你能把它们找出来吗?讲述:自然界有这种隐藏本领的动物很多,我们一起跟着科学家的摄像机,看看动物伪装的本领。
三、这是什么?导入:出示石英砂粒表面图像图片。
提问:猜一猜这是什么?活动:拿一颗实物砂粒让学生观察、比较,说实物与图片有什么不同。
欣赏图片:显微镜下的世界目的:让学生了解观察是科学研究的一种基本方法,但是在科学研究中,光凭感觉器官观察到的内容是有限的,常常需要借助一些科学仪器和设备来延伸观察的尺度和范围。
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粤教版).doc
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粤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一、打开科学之门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通过观察自然界的一些现象,使学生感受到自然的神奇和科学的奥秘。
(2)通过简单的实验科学探究的方式,激发学生对科学课程的学习兴趣。
能力培养:(1)初步了解科学探究的一些基本方法:观察、实验、猜想、分析等。
(2)培养学生细心观察身边的自然现象,在观察中发现问题,并尝试说出从观察中所感悟到的科学道理。
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验探究活动的乐趣,培养探究事物的精神。
(2)培养学生爱提问题,会提问题,想知道“为什么J并尝试用科学的办法进行验证的科学精神。
单元综述《打开科学之门》是全套科学教材的引导课,本课内容不包含教育部颁发的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的知识点。
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或许对什么是科学还没有清晰的 概念,但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生活知识积累和推理判断的能 力,同时也保持着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本课设计了五项 活动,一连提出了五个问题。
目的主要是为了一开始就能激 发起学生对科学课程的强烈兴趣。
本课所设计的几个科学问题,是本着有趣味、不复杂,但凭学生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又不可能轻易判断或解答的问的基本方法有关的问题。
目的是使学生在对奇妙的科学问题 感兴趣的同时,又对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有具体实际的亲身 了解和感受。
动物是孩子们最喜欢的题材,因此设计的第一个问题是动物的拟态现象:通过从背景中寻找动物的活动,使学生 感受自然界的奇妙无穷和多姿多彩,同时培养学生的细致观第二个问题是关于石英砂粒表面图像的猜测。
目的也是让孩子们形象地感受大千世界的奇妙和巨大空间尺度差 异之间的相似性,同时了解到科学研究中的观察并不仅靠单 纯的人的感觉器官,很多时候需要借助其他的科学设备来延 伸我们的视野。
第三个问题是解释冰棍周围白雾的成因。
估计大多数 学生很难分析出正确的答案。
通过这个活动主要是使学生认 识到依它们又是与观察、 实验、猜想、分析等科学探究题。
粤教科技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设计
粤教科技版科学三年级上册1.鲫鱼与青蛙教学设计黑龙江省同江市第一小学刘正学一、教材分析:鲫鱼与青蛙是粤教科技版科学三年级观察动物单元的第一课。
本课是认识鱼类和两栖类动物,主要包括观察比较鲫鱼和蝌蚪的幼体特征、生长发育和成体外形特征,归纳鱼类、两栖类的一般特征,并根据他们的一本特征开展动物分类活动。
二、学生分析:鲫鱼和青蛙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三年级学生只是对鲫鱼和青蛙的外形有初步的了解,对于两种动物的身体体结构的异同并不清楚。
三、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1、认识两栖类和鱼类,归纳两栖类和鱼类的共同特征。
2、运用对比的方法,了解鲫鱼与青蛙的区别。
3、观察多媒体软件,指认两栖类、鱼类的主要器官。
能力培养目标:1、了解观察生物外形的基本方法,培养观察、记录、归纳、判断的能力。
2、学习通过研究代表动物而归纳出该类动物一般特征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爱护小动物的情操。
2、感受动物世界的多样性。
四、教学重点: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观察比较蝌蚪和小鱼幼体外形的异同。
了解青蛙与鱼的发育区别和分类。
教学难点是学习通过研究代表动物而归纳鱼类和两栖类动物一般特征的方法。
五、教法:观察法、讲述法。
六、教学准备:水槽、蝌蚪与小鱼、有关鲫鱼、青蛙的视频等。
七、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出示情境图:提出探究问题:这是什么呀?它们长得像吗?明确任务:这节课我们就从鱼和青蛙的幼体入手,对比一下它们幼体的异同,了解它们生长发育的过程。
(二)、观察分析,探求新知。
媒体出示:蝌蚪和小鱼的幼体图片。
指导观察:先观察整体,再从头部开始往下观察。
观察顺序:身体分部→体表的特征→头部→躯干→四肢。
分组观察:水槽里的蝌蚪和鱼幼体。
提出问题:它们的身体有哪些相似的地方?它们是用什么来游泳的?学生活动:认真观察,并做好记录教师小结:它们的外形是流线型的,身体表面是光滑的,尾巴能摆而且推动身体前进。
观察蝌蚪与鲫鱼是怎样长大的。
学生汇报:想想小蝌蚪一点点长大的样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粤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学设计目录第1课《蜻蜓与麻雀》教学设计 (2)第2课《蜻蜓与麻雀》教学设计 (5)第3课《壁虎与小猫》教学设计 (9)第4课《草地里的小动物》教学设计 (12)第5课《海洋里的动物》教学设计 (15)第6课《森林的动物》教学设计 (18)第7课《网上学习:保护动物》教学设计 (21)《探究技能观察》教学设计 (23)第8课《物质的溶解》教学设计 (27)第9课《能溶解得更快一些吗》教学设计 (31)第10课《能溶解多少物质》教学设计 (34)第11课《食盐还能分离出来吗》教学设计 (39)第12课《认识固体》教学设计 (42)第13课《认识液体》教学设计 (46)第14课《怎样测量液体的体积》教学设计 (50)第15课《认识气体》教学设计 (55)第16课《它们占据空间吗》教学设计 (59)第17课《它们的状态会变化吗》教学设计 (63)第18课《感受冷和热》教学设计 (68)第19课《测量温度》教学设计 (70)第20课《液体的热胀冷缩》教学设计 (74)第21课《气体的热胀冷缩》教学设计 (77)第22课《设计与制作:自制“小喷泉”》教学设计 (80)第23课《固体也会热胀冷缩吗》教学设计 (83)第1课《蜻蜓与麻雀》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是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观察动物”的第1课。
本单元包括7节课,第1-3课主要引导学生分别通过观察和比较的方法,归纳鱼类和两栖类、昆虫和鸟类、爬行类和哺乳类动物的共同特征,初步学会辨别动物的类别。
第5-6课是引导学生观察和比较相同生活环境的动物具有的共同特征,知道动物的身体和运动方式等特征能适应相应的环境。
第7课网络课堂以及本单元的《探究技能:观察》是属于本单元的探究技能和学习方式的学习课型。
本课是本单元的起始课,但由于本课需要的主要探究技能是“观察”,因此本课安排在《探究技能:观察》一课之后,让学生在掌握了观察的探究技能后再开始本课的学习。
本课包括情景导入、“活动1 观察小鱼和蝌蚪”、“活动2 比较鲫鱼和青蛙的特征”、“活动3 把它们分类”等四个教学环节。
本课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应用观察和比较的探究方法,发现鲫鱼和青蛙的生长发育、身体和运动等方面的共同特征,并通过分类活动,初步归纳鱼类和两栖类动物的共同特征。
二、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对小动物非常感兴趣。
在课外,他们不少已经观察甚至养过蝌蚪和小鱼,也看过和听说过一些关于蝌蚪会长大变成青蛙的资料。
可以说,他们已经积累了不少关于小鱼和蝌蚪的知识。
由于蝌蚪和小鱼个体很小,外形也相似,加上学生未必对了两者进行过认真、细致的对比观察,所以他们不一定能很好地、细致地描述两者之间外形特征的区别。
三年的学生经过两年的科学学习经历,已经具备一定的科学学习能力,但由于年龄特点,他们在认知上比较依赖具体的事物,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为学生提供标本、图片和视频资料,为学生提供必要的素材作为思考的支架。
三、教学目标1.能应用观察和比较的探究技能,区分青蛙和鲫鱼的幼体;2.知道青蛙的幼体长大成体身体会发生显著的变化,而鲫鱼不会;3.能分别描述与青蛙或鱼相似的动物具有的共同特征;4.初步感知动物的多样性,对研究动物的分类感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和比较的探究技能,初步认识鲫鱼和青蛙的一些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比较和归纳青蛙和大鲵、蝾螈的共同特征。
五、教学准备活动手册,青蛙和鲫鱼的活体,动物彩图资料卡片(青蛙、鲫鱼、金鱼、蝾螈、大鲵、蟾蜍、鳜鱼、鲑鱼等,卡片印有该动物生长发育、运动方式和生活环境等信息),PPT课件。
六、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展示与讲述:春天的时候,三年级的妍妍和波波在公园的小池里发现了许多黑色的小动物,妍妍认为那是小鱼,可波波认为那是蝌蚪。
媒体:本课情境图片。
提出任务:怎样区分蝌蚪和小鱼?(二)活动探究活动1:观察小鱼和蝌蚪问题:用什么方法找出蝌蚪和小鱼的不同?活动:观看播放小鱼和蝌蚪的视频和图片。
交流:比较小鱼和蝌蚪的区别的观察发现。
小结:小鱼和蝌蚪的身体有很多不同。
小鱼的身体较为扁长、有鱼鳍;蝌蚪的身体较短、圆,没有鱼鳍。
活动2:比较鲫鱼和青蛙的特征媒体:播放小鱼和小蝌蚪生长发育为成体的视频。
问题:蝌蚪和小鱼长大成为成体后,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交流:蝌蚪长达变成青蛙的身体变化,以及小鱼长大成大鱼的身体变化。
小结:蝌蚪变成青蛙后,身体形态发生了显著变化,生活环境、运动方式也改变了。
而小鱼变成大鱼,它的身体形态和生活环境没什么变化。
问题:青蛙和鲫鱼的外形有哪些不同?除了外形,它们还有哪些不同?活动:观察和比较青蛙和鲫鱼的活体,了解它们在外形、运动方式等方面的不同,并做记录。
交流:青蛙和鲫鱼在外形、运动方式等方面的不同。
小结:青蛙的身体分为头、躯干和四肢三个部分,体表光滑,用跳和游泳的方式运动,可以在岸上生活;鲫鱼的身体包括头、躯干和尾三部分,只能在水中游泳的方式进行运动,体表覆盖着鱼鳞,终身生活在水里。
活动2:把它们分类问题:在自然界,生活着各种各样的动物,有些与鲫鱼相似,有些与青蛙相似。
你能找到它们吗?活动:利用动物资料卡片将各种动物分成与鲫鱼相似的动物,或者分成与青蛙相似的动物,并说出分类的依据。
交流:分类结果和分类依据。
小结:与鲫鱼相似的动物有金鱼、鲑鱼、鳜鱼等,它们的身体都是流线型的,体表有鱼鳞,这一类动物我们称为鱼类;与青蛙相似;与青蛙相似的动物有蝾螈、蟾蜍、大鲵等,它们的共同特点是身体体表光滑、身体具有头、躯干、四肢等结构,幼体为蝌蚪形状,幼体生活在水中,成体可以离开水在陆地生活。
这一类动物我们称为两栖动物。
(三)总结与拓展提问:今天我们学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交流:学生总结本课学习内容和收获。
拓展:课后,让我们了解和认识更多鱼类和两栖类的动物。
七、板书设计1.鲫鱼与青蛙两栖类第2课《蜻蜓与麻雀》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是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观察动物”的第2课。
本课包括情景导入、“活动1比较蜻蜓和麻雀的翅膀”、“实践活动到户外去观察”、“活动2观察蜻蜓和麻雀的外形”、“活动3寻找蜻蜓和麻烦的伙伴”等五个教学环节。
本课教学情景导入从“麻雀和蜻蜓都会飞,为什么麻雀是鸟而蜻蜓不是”的问题,驱动学生以麻雀和蜻蜓为具体观察个例,探究鸟类和昆虫的一般特征。
“活动1比较蜻蜓和麻雀的翅膀”从蜻蜓和麻雀的都会飞的共同特点引导学生观察和比较两者的翅膀有哪些不同,初步获取蜻蜓和麻雀不是同一类别动物的信息。
“活动2观察蜻蜓和麻雀的外形”在“活动1”基础上引导学生从翅膀的比较观察延伸至全身的比较观察,进一步引导获取蜻蜓和麻雀的不是同种动物的更多证据,并初步归纳两种动物的身体外形特征。
“活动3”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拓展探究的视野,到大自然中寻找与蜻蜓或麻雀相似的动物,归纳与蜻蜓或麻雀相似的动物具有共同的身体特征,从而初步认识鸟类或昆虫的一般共同特征,并能以此对周围的动物进行辨别。
“实践活动到户外去观察”旨在于引导学生走出实验室到自然界中进行自然观察,发现自然环境中蜻蜓或麻雀等更多昆虫或鸟类动物的更多特征,获取更多有用的科学信息,丰富他们对动物的认识。
二、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对小动物非常感兴趣。
蜻蜓和麻雀(树麻雀)是学生身边常见的小动物,它们都会飞。
不少学生已经知道蜻蜓是昆虫,麻雀是鸟。
但为什么同样都会飞,蜻蜓和麻雀却属于不同类别的动物呢?具有什么特征的动物才是昆虫?具有什么特征的动物才是鸟?对这些问题,学生未必深入思考过。
本课以麻雀和蜻蜓为个例引导学生一系列的探究,通过观察和比较归纳鸟类和昆虫的一般特征。
三年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比较和归纳的能力,但由于年龄特点,他们在认知上比较依赖具体的事物,他们的归纳能力还需建立在具体的、形象的直观素材的基础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为学生提供标本、图片和视频等直观的资料,为学生的进行思考提供必要的思维支架。
三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对动物的敏感期。
他们对自然观察活动非常感兴趣。
但由于年龄特点,他们的观察比较无序,安全意识也比较弱。
因此,在开展户外活动时,还需教师和家长进行引导和陪同。
三、教学目标1.能应用观察和比较的方法探究蜻蜓和麻雀的不同特征;2.能描述昆虫或鸟类的一般特征,并根据该类动物的特征判断某种动物是否属于昆虫或鸟类;3.初步感知动物的多样性,对研究动物的分类感兴趣;4.亲近自然,热爱自然观察,珍爱身边的小动物。
五、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和比较的探究技能,初步归纳蜻蜓和麻雀的一些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对蝙蝠进行分类。
六、教学准备蜻蜓和麻雀的标本、活动手册、PPT课件、标有序号的各种鸟类和昆虫的彩图卡片,放大镜、观鸟望远镜。
七、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展示与讲述:郊外的草地上,蜻蜓飞舞,麻雀在啄食草地上的种子吃。
四个小学生琪琪、妍妍、彬彬、波波刚好到这里玩耍,吓得麻雀和蜻蜓纷纷飞起。
媒体:本课情境图片。
2.提出问题:麻雀和蜻蜓都会飞,为什么麻雀是鸟而蜻蜓不是?(二)活动探究1.活动1:比较蜻蜓和麻雀的翅膀媒体:蜻蜓和麻雀的标本问题:蜻蜓和麻雀都会飞,都有翅膀。
它们的翅膀一样吗?活动:观察蜻蜓和麻雀的标本,比较它们的翅膀有哪些不同。
交流:蜻蜓和麻雀的翅膀有哪些不同。
小结:蜻蜓和麻雀的翅膀有很多不同。
蜻蜓的翅膀有2对,膜质,光滑,透明,有脉纹,较薄,无骨骼,不可伸展。
麻雀的翅膀只有1对,外披羽毛,较厚实,内有肌肉和骨骼,可伸展。
2.活动2:观察蜻蜓和麻雀的外形媒体:蜻蜓和麻雀的标本、活动手册。
问题:除了翅膀外,蜻蜓和麻雀在外形上还有哪些不同?活动:观察蜻蜓和麻雀的身体各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有什么不同的特征,并把观察发现记录在本课活动手册第1个任务中。
交流:汇报观察发现,描述蜻蜓和麻雀的身体外形特征。
小结:蜻蜓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个部分,头部长有触角、复眼,胸部长有2对翅膀,3对足;麻雀的身体分为头、颈、躯干、四肢(翅膀和足)、尾五个部分。
头部长有眼、喙等器官。
体表覆盖着羽毛。
3.活动3:寻找蜻蜓和麻雀的伙伴(1)与蜻蜓和麻雀相似的动物各具有什么特征问题:在自然界,生活着各种各样的动物,有些与蜻蜓相似,有些与麻雀相似。
你能找到它们吗?媒体:PPT出示蜜蜂、蝴蝶、啄木鸟和翠鸟等动物的图片。
活动:观察比较蜻蜓、麻雀和蜜蜂、蝴蝶、啄木鸟和翠鸟等动物,将它们分成与蜻蜓相似的、与麻雀相似的两类动物,并归纳这两类动物的共同特征。
交流:分类结果和分类依据。
总结:与蜻蜓相似的动物身体都分为3个部分,长有2对翅膀、三对足。
这类动物属于昆虫。
与麻雀相似的动物,体表覆盖着羽毛,有一对翅膀,属于鸟类。
(2)判断哪些动物是昆虫,哪些动物是鸟类问题:你能判断下面哪些动物是昆虫还是鸟类吗?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媒体:苍蝇、瓢虫、家鸡、太阳鸟、蝗虫、蝙蝠、缝叶莺、蚱蜢、喜鹊的彩图卡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