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与优生
八年级下册生物遗传病与优生
八年级下册生物遗传病与优生
八年级下册生物中的“遗传病与优生”部分主要讲述了遗传病的基本概念、分类、遗传方式,以及如何采取措施来降低遗传病的发生风险,实现优生。
遗传病是由于遗传物质的改变而引起的疾病,常常表现为家族性特征。
根据遗传物质的改变方式,遗传病可以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单基因遗传病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疾病,如血友病、白化病等;多基因遗传病是由多对基因控制的疾病,如哮喘、糖尿病等;染色体异常遗传病是由染色体数目或结构异常引起的疾病,如唐氏综合征、威廉姆斯综合征等。
为了降低遗传病的发生风险,实现优生,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要进行婚前检查和遗传咨询,了解双方的家族病史和遗传疾病情况,以便及早发现潜在的风险。
其次,要进行产前诊断,通过检查胎儿的基因和染色体,及早发现异常情况,避免遗传疾病的发生。
此外,还可以采取试管婴儿等辅助生殖技术,在体外完成受精和早期胚胎发育,筛选健康胚胎进行移植,提高成功率。
总之,“遗传病与优生”部分旨在让学生了解遗传病的危害和优生的意义,掌握遗传病的分类和遗传方式,以及如何采取措施来降低遗传病的发生风险,实现优生。
人类遗传与优生-课件
遗传咨询
介绍遗传咨询的重要性以及如 何寻求专业的遗传咨询服务。
优生
什么是优生? 优生的发展历程 优生技术的种类和原理
探讨优生的定义和目标,以及优生对个体和社会 的意义。
了解优生观念的演变和优生技术的发展历程。
介绍不同种类的优生技术,并解释它们的工作原 理。
争议和问题
1 优生是否合理?
探讨优生的合理性和伦理考量,以及其对人类多样性的影响。
2 优生对社会的影响
分析优生对社会结构和价值观的潜在影响。
3 伦理道德问题
讨论在优生技术中涉及的伦理和道德问题。
结论
人类遗传与优生的关系
总结人类遗传与优生之间的紧密关系,以及它们对 社会和个体的影响。
未来的发展和挑战
展望人类遗传与优生领域的来,以及可能面临的 挑战和机遇。
人类遗传与优生-PPT课件
欢迎来到本次关于人类遗传与优生的PPT课件!通过本课件,我们将一起探索 遗传与优生领域的重要概念和争议,并了解其对人类的影响和未来的发展。
概述
• 什么是遗传? • 遗传与环境的关系 • 什么是优生?
遗传
遗传物质的基本单位
了解遗传物质的基本单位——基因,是理解遗传 过程的关键。
基因的遗传方式
揭示基因遗传的不同方式,包括显性和隐性遗 传等。
基因的组成
深入探索基因的组成和结构,以及它们如何在 遗传中发挥作用。
基因突变
探讨基因突变对个体遗传特征和疾病发生的影 响。
遗传与疾病
常见的遗传疾病
介绍一些常见的遗传性疾病, 并讨论它们对个体和家庭的影 响。
遗传性疾病的诊断和 预防
了解如何进行遗传性疾病的诊 断,以及预防措施和方法。
遗传与优生试题及答案期末
遗传与优生试题及答案期末一、选择题1. 遗传信息的传递是通过下列哪一种物质完成的?A. 蛋白质B. 核糖核酸C. 脂质D. 糖类答案:B2. 以下哪一项不属于常染色体遗传病?A. 血友病B. 遗传性耳聋C. 唐氏综合症D. 肌营养不良答案:C3. 若一个人的染色体组成为XXY,那么他属于下列哪个遗传类型?A. 高尔基体外源性B. 高尔基体内源性C. 线粒体遗传D. 染色体核型异常答案:D4. 在人类染色体中,下列哪一对染色体决定了个体的性别?A. 21号染色体B. X染色体和Y染色体C. 11号染色体D. 22号染色体答案:B5. 下列哪项遗传病是由隐性基因突变引起的?A. 色盲B. 凝血病C. 染色体异常症D. 肌营养不良答案:A二、简答题1. 什么是基因突变?列举两个基因突变的类型及其具体例子。
基因突变是指DNA序列发生改变的现象。
常见的两种基因突变类型为点突变和染色体结构异常。
点突变包括:错义突变(一个氨基酸替换为另一个氨基酸)、无义突变(导致早停)、错义突变(导致编码的氨基酸不变)、全错义突变(使整个家族纯合突变)、缺失突变(导致氨基酸缺失)等。
染色体结构异常包括:染色体缺失、染色体重复、染色体倒位、染色体转座等。
2. 什么是基因型,什么是表型?举例说明二者之间的关系。
基因型是指一个个体所拥有的遗传信息,是由基因组成的。
例如,对于红花植物来说,它的基因型可以是纯合的红色基因(RR)或是杂合的红色与白色基因(RW)。
表型是指个体在外部表现出来的特征,是由基因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以红花植物为例,无论是纯合的红色基因还是杂合的红色与白色基因,其表型都会呈现红色花朵的外观特征。
基因型和表型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但基因型并不完全决定表型。
环境因素也可以对表型产生影响。
在红花植物的例子中,如果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白色基因也可能被表现出来,使花朵呈现出白色。
三、计算题1. 小明的父亲是正常色觉的,但小明的母亲是色盲的(假设色盲为X连锁隐性遗传病)。
《医学遗传与优生》课程标准
课堂教学条件要具备教材、多媒体、辅助教材、网络教学、图书馆藏书等。实训条件主要为实训中心共用实训 室、见习和实习医院、案例分析等。
(五)教材选用及编写建议
教材应围绕学习目标,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突出两强两精(强应用、精理论,强实际需要,精学科架构),针对 助产专业特点,突出以人为本,体现人文精神,体现职业教育的职业化和实践性。内容设置主要包括学习目标、情景 引例或病案引例、教材主题内容、知识链接、知识拓展、典型病例、参考资源、复习思考题等栏目。教材要与职业 需求和时代发展相适应,深挖人文素养教育,增加案例分析,内容表达精炼、准确、科学。教材形式应图文并茂、 语言生动、版式活泼,符合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建议每章后有概括性的小节。
医学遗传与优生课教学方法应充分体现助产专业特色,结合学生的特点,运
用“任务导向法”、“项目驱动法”、“课堂讨论法”、“情境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学法”等方式方法组织教 学,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推行现代化教学手段,推动信息化与职业教育深度融合。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 的灵活使用,将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提高教学效果。
防,并能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从而为学生将来的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在理论教学中运用 病例导入式教学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加深对内容的理解。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 段,有效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接收能力,使静态的图片动态化,使枯燥的知识形象话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加 强实验教学的改革,本课程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课程,通过实验课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锻炼学生动手能力、提高 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首先优化实验教学内容,其次抓紧实验教学过程。积极开展医学遗 传与优生的第二课堂加强临床能力的培养。在遗传咨询、染色体病的诊断以及优生优育方面,在实际应用中使遗传 学知识得到了巩固和提高。
(遗传与优生)第六章影响优生的非遗传因素
巨细胞病毒的预防
怀孕期间尽量避免接触患者,防止感染。怀 孕期间如果被确定为巨细胞病毒原发性感染, 应当考虑终止怀孕,避免生出先天畸形儿。
(三)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
(四)淋病奈瑟菌感染
1.淋病奈瑟菌是淋病的病原体,为严格的人体寄生菌。
2.淋病发病率居我国性传播疾病首位。淋病患者是主
要传染源,母婴传播是淋病奈瑟菌传播途径之一,包
(二)巨细胞病毒感染
普遍存在于血、咽喉、阴道分泌物、精液、乳汁中。
传播途径:
是通过接吻、性接触等途径从已感染 的病人或病毒携带者那里受到感染的。
患病后大多不出现症状,少数有发热、
淋巴结肿大等。
巨细胞病毒的危害
在早孕期(3个月内)胚胎受感染率 最高,妊娠后期通常不引起胎儿感染。 胎儿被感染后最直接的后果是导致中枢 神经系统和肝脏受损。如脑积水、脑软 化、运动神经障碍、听力损害、丧失、 慢性肝炎等。多数患儿在出生后数小时 或数周内死亡,死亡率高达50~70%。
第三节
营养因素
营养是生命发生、 存在与发展的必需物质。
营养对胎儿生长发育的影响
孕期营养
怀孕期间,胎儿身体各器官不断地 发育,需要充足的营养供给,所以孕妇 要增加各种不同食物的摄取,使胎儿获 得正常发育,并且贮存养分供日后哺乳 之用。
热量
蛋白质
脂类
糖类
维生素
无机盐
第四节 药物因素
治疗妊娠呕吐
括经胎盘传播、产时传播、产后传染。
(五)弓形虫感染
是一种世界性分布的人畜共患病。 感染途径:经常接触猫、动物生肉及内脏,不注意及时洗手。
食用被虫体污染的食物。
感染后:流产、死胎、胎儿脑积水、无脑儿等。
(六)流感病毒感染
遗传与优生思考题及答案
第一个老师思考题1、优生学的概念是研究如何改良人的遗传素质,产生优秀后代的学科。
优生学的主要理论基础是人类遗传学。
它的措施涉及各种影响婚姻和生育的社会因素,如宗教法律、经济政策、道德观念、婚姻制度等。
优生学专门研究使一个民族未来的遗传因素在肉体和精神两方面向前进或衰退的社会因素的学科。
正优生学:重点研究如何增加能产生有利表型的等位基因频率。
负优生学:研究如何降低产生不利表型的等位基因频率。
遗传优生:是研究如何应用遗传学的原理和方法改善人类遗传素质、降低出生缺陷患儿的发生率,使人类能够获得体质健康、智力优秀的后代。
2.影响致病基因在人群中分布的因素:(一)选型婚配(assortative mating):选择具有某些特征的配偶的婚配。
近亲婚配(consanguimous mating):有共同血缘关系的亲属之间的婚配。
(二)选择:群体中不同基因型个体的差别生活力和差别生殖力。
1.适合度(fitness,f):一定环境条件下,某一基因型个体能够生存并能将基因传给后代的相对能力。
一般用相对生育率代表适合度。
2.选择系数(selection coefficient,s):在选择作用下适合度降低的程度s=1-f3选择效应:选择引起的群体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在大小和方向上的改变。
4选择放松(selection relaxation):由于某种原因使有害基因的选择压力降低,对有害基因不能进行严格淘汰,从而使致病基因频率提高的现象。
(三)突变(四)基因流:随着群体迁移两个群体混合并相互婚配,新的等位基因进入另一群体,将导致基因频率改变,这种等位基因跨越种族或地界的渐近混合称之为基因流。
(五)遗传负荷(genetic load)是由群体中导致适合度下降的所有有害基因构成,遗传负荷主要有突变负荷和分离负荷,受近亲婚配和环境因素的影响。
突变负荷是遗传负荷的主要部分,是由于基因的有害或致死突变而降低了适合度,给群体带来的负荷。
遗传与优生
近亲结婚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危害?
每个人都携带5~6个不同的隐 性致病基因随机结婚,夫妇 上方所带相同致病基因的机 会很少。近亲结婚者有可能 从相同的祖先继承相同的致 病基因的机会就大大增加。 往往比非近亲结婚者高出几 倍、几十倍、甚至上百倍。
婚姻法是如何规定的?
我国婚姻法规定: 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旁系血亲禁止结婚。
优生儿
遗传病儿
优生学及优生措施
英国学者高尔顿在 1883年首先提出 “优生学”一词 : 即运用遗传学原理 改善人类遗传素质 的科学。
高尔顿(S.F.Galton)
优生学(eugenics)是研究使用遗传学的原 理和方法以改善人类遗传素质的科学。1883 年美国的高尔顿(F.Galton)首次提出了“优 生学”的概念,他认为要“研究在社会控制 下能改善戒削弱后代遗传素质的动因,这种 遗传素质既包括体格,也包括智力”。
位。在人类细胞的染色体中已查出51个脆性位点。目前已查明,人类细胞
染色体中,至少有上亿个脆件位点不癌症的发生有关 ) 。
(三)遗传咨询或称遗传商谈
医生通过询问、检查、收集家族史来解答遗传病患者戒其亲属
提出的有关该病病因、遗传方式、诊断、治疗及预防等问题,估计
பைடு நூலகம்再发危险率。遗传咨询包括: 1、婚前咨询:
二、负优生学(negative eugenics)或预防性优生 学
负优生学是研究怎样采取有效的社会措施,防止、减少 遗传病患儿的出生,排除、减少影响优生的有害因素,以降 低人群中有害基因的频率,改进人群的遗传素质。 负优生学研究正在世界各地普遍展开,遗传咨询、产前 诊断、宫内治疗等已在欧美国家普遍开展。我国北京、上海、 南京、哈尔滨、沈阳、广州、长沙、济南等地已建立了产前 诊断中心,幵取得了可喜成绩。负优生学是预防有严重遗传 病和先疾病个体的出生,以达到优生的目的。
《医学遗传与优生学》课程说课设计
《医学遗传与优生学》课程说课设计引言医学遗传学和优生学是现代医学和生物学中的重要分支,涉及到人类遗传和生殖方面的许多问题,包括基因遗传和变异、染色体异常、遗传疾病、生殖健康与不育症、体外授精、胚胎学、儿童成长与发育、遗传咨询等诸多领域。
本课程旨在通过对医学遗传学和优生学相关知识的介绍和分析,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人类遗传和生殖方面的基础知识,了解遗传疾病的基础知识和预防方法,学习生殖健康管理的基本理念,掌握现代生殖医学技术和相关法律法规,提高学生的遗传素质和健康意识。
一、教材分析二、教学目标1.了解人类遗传和生殖基础知识,理解和掌握遗传疾病基础知识和预防方法。
2.学习生殖健康管理的基本理念,明确人类生殖健康面临的挑战和解决方法。
3.掌握现代生殖医学技术和相关法律法规,了解人类胚胎学和优生学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
三、教学内容及方法本课程分为8个教学单元,涵盖基本遗传学知识及遗传疾病、遗传咨询、生殖健康与不育症、人类胚胎学、生殖医学技术、优生学等内容。
每个单元设置基础知识、案例分析和重点总结三个环节,利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包括讲授、讨论、实验、演示、社区实践等方式,以实现课程目标。
1.基础知识环节通过课堂讲授、课外学习与作业等途径,学生需掌握各单元的基础知识,包括人类遗传知识、基因遗传与变异、染色体结构及异常、遗传疾病的分类与诊断等方面,对于一些学生尚需掌握的英语术语统一进行学习。
2.案例分析环节利用课外学习中收集到的病例资料,引导学生分析和讨论,解决疑难病例,深入了解疾病发生的原因和治疗方法,加深对遗传疾病的理解和把握。
3.重点总结环节针对每个单元的重点知识和难点,整理出重要知识点和难点,并将其梳理成知识结构图以便于学生更好理解和记忆,帮助学生系统地将所学内容掌握,开展小组讨论或快速阅读等课堂活动,以便快速复习。
四、教学评价课程评价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确保教学效果,应采用多种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调查和评估。
遗传与优生课后练习题含答案
遗传与优生课后练习题第一章遗传学基础1. 遗传学的理论基础是什么?遗传学的理论基础是孟德尔遗传定律。
2. 请简述孟德尔的遗传定律。
孟德尔的遗传定律包括两个定律:同等遗传定律和分离定律。
同等遗传定律指的是在杂交中,互为配对的两种基因在子代中的表现是平等的;分离定律指的是在杂交中,每个个体在生殖时,所处的两个现象相互分开,其中的一个没有筛选。
3. 基因的分离有哪些类型?基因的分离包括单倍体分离和双倍体分离。
4. 请列举重要的分类法。
遗传学中的重要的分类法有以下几种:染色体分类法、基因定位系统以及基因型和表型分类法。
第二章遗传学基础实验1. 染色体的结构是什么?染色体由DNA、氨基酸和酶组成。
2. DNA的结构是什么?DNA的结构是由嘌呤碱基、葡萄糖分子和磷酸分子构成的螺旋结构。
3. 克隆是什么?克隆是指一种生物学的现象,即一个细胞或者单细胞生物分裂后产生的后代与“父代”完全相同。
4. 什么是DNA测序?DNA测序是一种技术,用于确定DNA中的碱基序列。
第三章生殖系统的遗传学1. 抑制和抑制基因的作用是什么?抑制是指一个基因的表现完全阻碍另一个基因的表现。
抑制基因是指一种基因,它能抑制另一种基因的表现。
2. 基因翻译的过程包括哪些步骤?基因翻译的过程包括转录、剪切、退火和翻译。
3. 基因产生突变的原因是什么?基因产生突变的原因主要有三点:脱氧核嘌呤酸分子的错误复制、化学物质和放射作用的破坏以及自然选择。
4. 等位基因的作用是什么?等位基因是指存在于同一位点上的相互竞争的两个基因,它们分别来自父母细胞,能够影响个体的表现形态。
遗传与优生 2优生学
优生措施
优生咨询的内容:
• 那些疾病不宜结婚或生育? • • 近亲是否可结婚,对下一代有 何影响? • 孕期应注意哪些问题才能确保 胎儿正常发育? • 哪些原因引起不育、不孕史、 流产、死胎、早产、死产和新 • 生儿死亡? • 是什么原因造成小儿先天异常? • 能否治疗?有无遗传性? • 某种遗传病或先天畸形发生的 • 原因?能否治疗? 患者如何选择配偶?患者 和正常人结婚,下一代患 病的风险有多大?家族中 有某种遗传病时,结婚后 子代发生此类疾病的风险 有多大? 有性腺发育异常、不明原 因的智力低下、行为发育 不正常的患者及其家庭; 35岁及以上的高龄孕妇 及高龄男女的生育; 有生物、物理、化学等有 害因素接触史的夫妇; • 已生育过一个有遗传病或 先天畸形患儿的夫妇。
优生措施
母亲生育年龄与21三体综合征发病率之间的关系 母亲生育年龄 <29岁 30~34岁 35~39岁 40~44岁 >45岁 21三体综合征发病率 1/15000 1/800 1/270 1/100 1/50
优生措施
三、遗传咨询
• 遗传咨询又名遗传商谈,它应用遗传和 临床医学的基本原理和技术,解答遗传 病患者亲属所提出的有关遗传方面的问 题,并在权衡对个人、家庭、社会的利 弊的基础上,给予婚姻、生育、防治、 预后等方面的医学指导。
与
第二篇优生学
概念:应用遗传学原理改善人 类遗传素质的科学。
意义:让每一个家庭生出健康 的、遗传素质优良的又无遗传 疾病的后代。
第二篇优生学
第一章优生学发展史
纵观优生学历史,可以将优生 学的发展分为: •前科学 •半科学 •科学 三个阶段
优生学发展史
一、优生学的前科学阶段
•
•
从远古到19世纪80年代
遗传与优生试题及答案
遗传与优生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遗传的基本单位是()。
A. 基因B. 染色体C. DNAD. 细胞2. 孟德尔的遗传定律包括()。
A. 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B. 基因突变定律和基因重组定律C. 基因互作定律和连锁定律D. 基因突变定律和连锁定律3. 以下哪项不是染色体变异的类型?()A. 缺失B. 重复C. 倒位D. 基因突变4. 优生学的主要目的是()。
A. 提高人口数量B. 提高人口质量C. 促进人口迁移D. 改善人口结构5. 以下哪项不是遗传病的预防措施?()A. 婚前检查B. 遗传咨询C. 产前诊断D. 鼓励近亲结婚6. 人类基因组计划的主要目标是()。
A. 确定人类基因组的全部基因序列B. 确定人类基因组的全部蛋白质序列C. 确定人类基因组的全部RNA序列D. 确定人类基因组的全部细胞类型7. 以下哪项不是基因治疗的类型?()A. 基因替换B. 基因修复C. 基因沉默D. 基因突变8. 以下哪项不是遗传病的特点?()A. 家族性B. 先天性C. 可治愈性D. 遗传性9. 以下哪项不是遗传病的诊断方法?()A. 基因检测B. 染色体分析C. 影像学检查D. 心理测试10. 以下哪项不是遗传病的治疗措施?()A. 药物治疗B. 手术治疗C. 基因治疗D. 心理治疗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 基因是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由____序列组成。
2. 染色体是细胞核内的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由____和____组成。
3. 遗传病是指由____或____引起的疾病。
4. 优生学是通过控制____和____来提高人口素质的科学。
5. 人类基因组计划于____年完成,确定了人类基因组的____个碱基对序列。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 简述孟德尔遗传定律的主要内容。
2. 什么是染色体变异?请列举几种常见的染色体变异类型。
3. 优生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有哪些?4. 遗传病的诊断方法有哪些?请简要说明。
遗传与优生期末总结
遗传与优生期末总结遗传与优生学是研究个体遗传、繁殖和产生与维持更有利的基因组合和品种的方法论科学。
通过对生物个体的遗传信息进行分析和优化,可以达到改善物种的目的,提高生产力和进化的效率。
本学期我参加了《遗传学》、《人类遗传学》以及《优生学》等相关课程的学习,经过一学期的学习,我对遗传和优生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且对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在《遗传学》课程中,我们学习了遗传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从基因的遗传到无性生殖的遗传,从变异的产生到分离的规律,课程系统地介绍了遗传学的各个方面。
特别是基因的结构和功能、遗传变异和突变以及基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等内容,使我对遗传学的基础知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通过课程中的案例分析,我进一步了解了基因在生物体内的作用和表达方式。
同时,我们也学习了分子生物学技术在遗传学领域的应用,如PCR、DNA测序和基因工程等,这些技术对于研究基因的功能和调控机制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人类遗传学》课程中,我们学习了人类遗传学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应用。
我们了解了人类基因组的组成和结构,人类基因的遗传方式,以及人类遗传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等。
通过学习人类染色体的结构和遗传变异,我们能够了解不同基因突变引起的疾病和遗传病的传递方式。
同时,我们还学习了遗传咨询和生殖医学的应用,了解了如何进行遗传咨询以及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在遗传疾病预防和治疗中的应用。
这些知识对于提高人类健康水平和优化人类遗传资源具有重要的意义。
《优生学》课程是本学期的重点课程之一,通过学习该课程,我对优生学的理念和实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们学习了优生学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实施步骤。
学习了基因型和表型的关系、选择和育种的原理和方法、人口遗传学的基本概念等内容。
通过课程中的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我了解了如何通过基因分析和选择繁殖方式优化物种的基因组合,提高物种的适应性和生产力。
优生学的应用广泛,不仅包括农业和畜牧业,还包括人类健康管理和进化生态学等领域。
遗传与优生的咨询名词解释
遗传与优生的咨询名词解释遗传与优生是一门研究人类遗传与生殖健康的学科,旨在提供关于遗传和生殖领域的咨询和建议。
在这个以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人们对于遗传与优生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
本文将为读者解释和介绍相关术语,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领域。
1. 遗传:遗传是指个体通过基因传递给后代和子女的方式。
基因是决定个体遗传特征和生物功能的DNA分子序列。
遗传研究主要关注基因如何影响个体的身体特征、疾病易感性以及其他生物学特征。
2. 优生:优生是指通过遗传和生殖方式,提高人类的健康和智力水平,避免遗传疾病和遗传缺陷的生育。
优生不仅包括选择合适的配偶,还包括健康的生活方式、个体免疫力的增强和遗传咨询的应用。
3. 遗传咨询:遗传咨询是一种旨在帮助个体、家庭或社区更好地理解自身遗传状况和风险的服务。
遗传咨询师通过收集个体和家族的遗传信息,评估患某种遗传疾病的风险,并提供相应的建议和指导,以帮助人们做出明智的决策。
4. 遗传测试:遗传测试是通过分析个体的DNA或染色体,检测是否存在某种特定的遗传疾病风险或遗传变异。
这些测试通常包括胎儿筛查、新生儿筛查、遗传性疾病携带者检测以及亲子鉴定等。
5. 辅助生殖技术:辅助生殖技术是指在受孕和妊娠过程中利用科学技术的方法。
这些技术包括体外受精(IVF)、助孕技术、胚胎植入、胚胎筛查、胚胎冻存等。
辅助生殖技术可以帮助那些由于不育或遗传疾病等原因无法自然受孕的夫妇实现生育梦想。
6. 基因治疗:基因治疗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修复或替代人类染色体的方法,以治疗特定的遗传病。
这种治疗方式可以通过基因修复、基因替代或基因靶向药物等方式来减轻或治愈相应的遗传疾病。
7. 生殖道德:生殖道德是指在遗传和生殖领域中,关注个体和社会利益的伦理原则和规范。
生殖道德涉及到资源分配、隐私保护、生命尊严、公平正义等方面的问题,旨在保护个体权益和社会利益的平衡与和谐。
遗传与优生是一个充满科学性和伦理性的领域。
通过对基因的研究和遗传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人类可以更好地了解自身,保证后代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遗传与优生
遗传与优生什么叫遗传?遗传对生育有什么影响?俗话说得好:“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龙生龙,凤生凤”。
遗传是生物界的普遍现象,我国汉代学者王充对这种生物现象有过恰当的概括,即“物生自类本种”。
意思就是说:一个物体的个体产生同一物种的后代,每一物种的个体都继承前代的各种基本特征。
概括地说,所谓遗传,就是父母(亲代)通过生育过程把遗传物质(基因)传递给子女(子代),使后代表现出同亲代相似的性状,比如体态、相貌、气质、音容等。
在人类,由于遗传,“子性类父”,儿女很像父母。
但我们未曾见过谁的孩子和父母长得完全一样,兄弟、姐妹之间也没有长得完全一样的,即使是一对孪生兄妹,外人看上去分不出他们的不同,但亲近的人却能分辨出他们的细微差别。
所以遗传保证了物种的延续,而这种延续又不是简单的复制,这种生物个体之间的不同样性或人类子代与亲代,子代与子代之间的个体差异称之为变异。
遗传不能一下发生很大的变化,变异也并不能都传代。
人类的许多变异属于正常生理范围,如高矮、胖瘦、血型等。
有些变异可能引起不同的病理过程而表现为遗传性疾病。
遗传性疾病并不一定是生下来就表现出来的,如精神病,要到一定年龄才表现出来,遗传性舞蹈病要到30—40岁才出现症状,有严重遗传性疾病的胚胎或胎儿往往发育不正常,容易夭折,即使活到出生,也会有先天异常的表现。
怎样优生、优育、优教通俗地说,优生就是生个聪明健康的孩子,防止先天性畸形和遗传性疾病的孩子出生。
具体的措施要做到:禁止近亲结婚;有遗传性疾病者不宜结婚;有遗传家族史者应进行遗传咨询;进行婚前检查。
一旦怀孕后,要避免接触影响胎儿的不利因素(如工业毒物、有害气体、放射线、乱服药物等);要加强围生期保健,孕妇要注意孕期卫生和孕妇营养;定期做好产前检查,坚持产前常规检查,必要时做一些特殊检查,进行胎儿监护,早期发现先天性畸形儿,以防止他们的出生。
孩子出生后,为了使孩子体格发育正常,健康活泼,我们必须做到一系列优育措施:坚持母乳喂养;保证小儿营养摄入,注意辅食的添加,合理地喂养;定期对小儿进行体格检查(包括身长、体重等各项指标);进行计划免疫(包括结核、百日咳、破伤风、白喉、灰髓炎、麻疹等)以预防传染病;还要防止婴儿期贫血、佝偻病、营养不良的发生。
浅谈遗传、环境与优生的关系
浅谈遗传、环境与优生的关系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提高人口质量比控制人口数量难度要大得多,提高人口质量优生是关键,严格控制出生缺陷的产生是搞好优生工作的关键。
出生缺陷概括来说是一种先天性疾病,另一部分可以是受精卵在母体内生长发育过程中受环境影响所获得疾病或缺陷。
一、优生的含义优生,就是生优,即采取一系列措施保证诞生的下一代是素质优良的。
优生中的生字是出生的意思,就是说出生时便是优良的。
因此,凡是与保证出生一个素质上健康聪慧的个体有关的内容,都包括在“优生”的范围内。
二、遗传因素对优生的影响遗传因素对后代的先天素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近二三十年来,随着医学卫生事业的发展,传染病得到或基本得到控制,遗传病的相对发病率正在增长。
据估计,遗传因素导致的先天缺陷占25%~30%,遗传率100%,其中单基因病占10%,多基因病占14%~20%,染色体病占1%;在活产婴儿中,有遗传缺陷者约占4%~6%,其中染色体病占0.5%,单基因病占0.2%~1.3%,多基因病为4%左右;据估计智力低下在人群中约占2.5%,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遗传病所致。
近年来,随着对遗传病研究的日益深入和广泛,人类遗传病的病种也在增多,平均每年新发现100种左右,据麦库西克(V.AMCRUSICK)统计,世界上人类单基因病及异常性状,1958年为412种,1968年增至1545种,1978年又增加千余种达2811种,至1986年统计已达4023种,染色体也已有400多种。
遗传病对人类健康所造成的危害是不能低估的。
有些疾病虽与后天环境因素有关,但遗传因素造成子代罹患素质,如高血压病、精神分裂症、糖尿病等遗传率在60%以上。
目前从肿瘤的流行病学、肿瘤临床统计学和肿瘤病因的研究已经得到证明,发现某些肿瘤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如家族性多发性结肠息肉的基因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结肠癌12%~25%遗传大量资料说明,很多遗传病的病情严重,造成患者终身残疾,目前大数遗传病及某些先天畸形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故预防遗传病患儿的出生就显得更为重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遗传与优生考试1.世界或中国优生学发展历史回顾。
答:优生学-发展历史:优生学的思想和措施自古以来即已存在。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他的《理想国》一书中曾指出择偶和生育年龄对后代健康的影响。
他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一书中更增加了妊期卫生一项。
古斯巴达人甚至实行过严格的选择后代的措施。
我国古籍《左传》中也有“男女同姓,其生不蕃”的记载,已经认识到近亲结婚的后代往往不易存活和繁育。
这些都反映了有关优生学的早期思想和措施。
19世纪中叶C.R.达尔文提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学说后,人们很快就意识到人类本身作为生物之一,也同样通过长期的自然选择而逐步进化成现代人。
考虑到现代人类文明(包括科学、技术、法律、宗教、伦理、道德等)对自然环境和生活方式的变革作用,于是产生了两种形似对立而实则互为补充的看法。
一种看法认为人类文明可能会创造这样一种环境,在这种环境下不仅最适者能生存繁殖,就连本来不能存活或繁育的个体也能生存和繁殖后代,这就会导致不良的遗传结构在人群中的增加。
另一种意见认为人类社会可以运用他的知识和才能比大自然更有效地和更成功地改进其后代的遗传素质。
F.高尔顿首先认识到这两种可能性。
从F.高尔顿起几乎所有的优生学者都特别关心人类的智力天赋。
因为人类有别于其他生物的主要之点是人类依靠丰富的文化和科学技术(主要通过语言文字传授)去适应和改造客观世界,没有一定的智力水平则既不能接受这份宝贵的财富,更谈不上使之向前发展。
然而有关人类智力遗传的研究虽然已经进行了100多年,却仍未得出一致的结论。
其主要困难在于人类社会的复杂性使研究者不易获得能明确反映遗传或环境因素的客观数据。
根据迄今累积起来的人类遗传学和医学遗传学资料,大致可以得到如下的结论:严重的先天性智力缺陷大都由单个基因的缺陷或某种染色体畸变所引起(见人类遗传性疾病、染色体病、先天性代谢缺陷),运用现代的生物化学和形态学手段可以查出使大脑神经细胞中毒的异常代谢产物或脑组织的形态结构异常。
从大多数低于中等智力水平的愚人直到超过常人的天才人物的智力变异却多半是许多对基因和环境的复杂相互作用的结果,人们至今缺乏有效的手段对之进行具体的分析。
其次在判定智力高低方面也存在不少困难。
目前普遍采用的智商测验本来是法国学者A.比奈于1907年为帮助巴黎学童分班而设计的,虽然后来经过不断改进,也还不能全面反映被测者的智力水平。
学校里成绩平平而在工作中却取得辉煌成就,或在许多方面被认为平庸而在某一特定领域却显示卓越才能者都不罕见。
智力天赋虽以遗传决定的大脑结构为依据,但大脑能否正常或充分发育和表达其功能,却有赖于孕妇和婴幼儿的合理营养和对后者的教养和环境。
最后,人类文明是由互相依存的各行各业的无数劳动者和具有各种不同天赋的人在漫长的岁月中创造出来的,人类能够经受住各种严酷的选择压力(包括气候变化、疫病流行、战争等)而繁衍进化,正是由于人群的高度多态性和人类基因库的丰富多采,因此在采取任何旨在降低或增加某些特定基因频率的措施之前必须十分慎重考虑其对人类前途的远期后果。
西方早期的优生学者出于偏见和缺乏遗传学知识,曾经使优生学走上歧途。
20世纪初德国的优生学者提出了种族卫生学,宣传北欧人是优秀人种,防止优秀的雅利安人血统被劣等民族污染等主张,后来发展到与纳粹的排犹种族主义同流合污,实际上为希特勒在40年代初“最终解决”“犹太人问题”而大规模屠杀犹太人提供了舆论准备和理论根据。
一些早期优生学者也曾无限扩大遗传的作用,不但认为人的躯体和精神性状全由遗传决定,甚至把犯罪、酗酒、暴力行为和漂泊习性等也都纳入孟德尔遗传范畴。
这类观点曾对公众产生过相当大的影响,助长了种族歧视,并曾反映到某些国家的立法和移民政策中。
苏联在20年代曾建立优生学研究机构和优生学会,出版优生学杂志。
20年代末即被禁止,有关学者都转向动植物研究领域。
30年代医学遗传学研究所也被解散,人类遗传学和优生学被宣布为纳粹的科学。
40年代以后优生学的研究一直处于窒息状态。
直到1971年才重新建立医学遗传学研究所,近年来也开始在刊物上号召采取措施以改善人的先天素质,减少或消除不良遗传因素的影响。
日本早期的优生运动受德国和英、美的影响甚多。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1948年6月议会通过以法律形式推行预防性优生措施。
现在的高级中学教科书《高等保健教育》(1978)也包含有遗传学基础知识和优生法的内容,使国民在中学时代就懂得实行优生是国民应尽的义务。
这些做法对于改善日本国民的遗传素质起了积极的作用。
20年代初优生学开始传入中国,当时译为“善种学”。
后来中国学者潘光旦去美国专攻优生学,回国后在上海、北京等地的大学内讲授优生学,并译有《优生原理》等专著若干种。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苏联影响下优生学遭到批判。
1979年学术界倡议开放这一禁区,旋即在限制人口的需要和医学遗传学广泛开展的背景下引起了公众和有关方面的重视。
优生学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①前科学阶段。
从远古到1880年代。
在这一历史时期,优生学作为学科尚未提出,然而无论就整个人类社会,还是不同民族、不同地区、不同文化,都有着重要的优生实践,并不断地涌现出优生思想。
例如,原始社会,生产力极为低下时,就出现有严重残疾的婴儿被遗弃和处死的现象,这就是一种不自觉的优生措施。
中国春秋战国时代的典籍中有“男女同姓,其生不蕃”的说法,已经认识到近亲结婚对后代的不良影响。
这些都是古代的优生实践和优生思想,对近代优生学的形成,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这个时期代表作有《皇帝内经》,意识到环境对胎儿的作用;(唐)孙思邈的《千金方》中“妇产”;(唐)咎殷《经效产宝》中提到了优生中的不利因素。
②半科学阶段。
从1880年代到1940年代。
1883年英国科学家F.高尔顿首次使用他所合成的一个新词“优生学”。
其原意是“健康的遗传”。
他主张通过选择性的婚配,来减少不良遗传素质的扩散和劣质个体的出生,从而达到逐步改善和提高人群遗传素质的目的。
通俗地说,优生的“生”是指出生,“优”是优秀或优良,优生即是生优,就是运用遗传原理和一系列措施,使生育的后代既健康又聪明。
这是优生学作为一个独立学科出现的公认标志。
优生学的科学基础为进化论和遗传学。
但在当时又受到种族主义谬论的影响,这使优生学中参入了伪科学的成分,因而处于半科学阶段。
③科学阶段。
从20世纪50年代一直持续到现在。
这个时期的标志事件有:1.种族主义伪科学的清除;2.现代遗传学与新优生学。
新优生学把遗传咨询、产前诊断和选择性流产结合,目标是减少劣生。
这段时期主要清除了种族主义伪科学的成分,又结合了遗传学出现的一系列重大进展,这使优生目标不仅可以通过社会措施在社会群体水平上实现,而且可以通过医疗措施,在每对夫妇个体生育水平上实现。
目前预防性优生学比较容易得到理解和支持,而进取性优生学则无论在研究和实践方面都还存在若干困难。
当前美国医学科学研究中最活跃的方面之一是所谓“出生缺陷”,它涉及人体细胞遗传学、生化遗传学、围产期医学、产前诊断学、人体发生遗传学、畸胎学等众多学科,它的目的与预防性优生学完全一致。
1960年美国遗传学家斯特恩(C.stern1902-1982)又把优生学划分为预防性优生学和进取性优生学。
预防性优生学也叫负优生学,主要是研究如何降低人群中不利表现型的基因频率,减少以至消除有严重遗传病和先天性遗传病的个体出生。
预防性优生学的具体内容包括遗传咨询、产前诊断、宫内治疗等。
进取性优生学也叫正优生学,主要是研究如何增加有利表现型的基因频率。
近些年来兴起的人工授精、人体胚胎移植、DNA重组等技术,为进取性优生学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2.纵论近亲结婚的危害。
答:在我国一些偏僻的地区仍存在着近亲结婚的旧习俗,认为这是“亲上加亲,不断亲缘”。
其实近亲结婚所带来的危害是相当大的,主要是增加了下一代遗传性疾病发生的机会。
我国婚姻法规定,近亲不能结婚。
近亲中遗传基因有四分之一到六分之一的相同,如果是近亲结婚,孩子就可能会出现呆傻或其它疾病。
为什么近亲结婚和遗传病的发生和延续有密切关系?这要从遗传学角度来解释。
生物的遗传是通过基因传递信息来完成的,基因是遗传的物质基础,通过精子和卵子传给后代,从而父母的性状特点在子代得以表达。
每个人大约有5万以上的基因,这些基因一半来自父亲,另一半来自母亲,就是说,每个子女与父母之间的基因有1/2可能相同,所以,同胞兄弟姐妹之间的基因也有1/2可能相同。
而爷孙、叔侄、舅甥等之间则有1/4可能相同。
同理,表兄妹、堂兄妹等之间则有1/8可能相同。
某些遗传性疾病,致病基因是隐性的,如双亲中一方带有这种基因,而另一方不带,则可使致病基因被掩盖,所以后代不发病。
只有当夫妇双方都携带这种隐性基因,且相会时,后代才明显发病。
非近亲婚配时,两个相同致病基因互相遇合而引起发病的可能性较低,约为1/2500-1/250000。
而近亲结婚的夫妇,由于他们来自同一祖先,双方携带有相同基因的可能性明显大于一般群体。
以白化病为例,这种病的特征是皮肤、毛发全为白色。
一般群体中携带这种致病基因的频率为1/50,如果非近亲结婚,则子代中发病的机会为1/50×1/50×1/4=1/10000,假如是表兄妹之间的近亲结婚,则子代中发病的机会为1/50×1/8×1/4=1/1600,要比非近亲结婚高6倍多。
据调查,患先天性遗传病的病人的父母近亲结婚率为37.5%,近亲婚配子女患病率为41.6%。
目前已发现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有1232种。
除白化病外,较常见的还有先天性聋哑、小头畸形、苯丙酮尿症、半乳糖血症等等。
近亲结婚除使隐性遗传病发病率增高外,还可使多基因遗传病发病率增高,常见的有脑积水、脊柱裂、无脑儿、精神分裂症、先天性心脏病、癫痫等等。
一些遗传病患病危险性在近亲结婚和非近亲结婚的比例是:先天性鱼鳞症是62.7∶1;少年性黑朦性痴呆是36.6∶1;先天性全色盲是18.4∶1。
先天性遗传病患儿的出生,不仅给家庭带来沉重的精神、经济负担,而且还影响到整个民族的人口质量。
除此之外,近亲婚配的风险还表现在后代婴儿死亡率增高,非近亲所生者死亡率为24‰,近亲所生者死亡率为81‰。
还有人报道,近亲结婚的子女在20岁前死亡者达13.9%,而非近亲结婚仅为1.7%。
这些差别是相当悬殊和不容忽视的。
有人也可能会提出,既然近亲结婚危害极大,为什么非近亲配偶生的孩子不一定个个健康聪明,而近亲配偶生出的孩子也不一定个个残缺痴呆?这种情况的确存在。
这是由于近亲繁殖只是增加或改变隐性致病基因的分布和互相遇合而引起发病的机会,并不增加或改变致病基因的频率,因而出现“非绝对化”的现象,也就是说近亲繁殖产生不良后代的机率很高,但有时也能产生正常或优于正常的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