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汗过多伤阳气 夏季养生重在养心.docx
多汗之人,必伤其气!夏日出汗最坏结果,就...
多汗之人,必伤其气!夏日出汗最坏结果,就...多汗之人,必伤其气!夏日出汗最坏结果,就是伤气夏天总出汗好不好啊?告诉您,总是大汗淋漓,必然不好。
夏日过度出汗,最坏的一种结果,就是伤气,最坏的一种局面,莫过于气阴两虚。
什么是气阴两虚?现在我们把主要症候说一说,您对照下自己,看是不是这个局面——1,夏天特别爱出汗,白天流汗,晚上也可能盗汗。
2,出汗的同时,精神不振,浑身上下没力气。
3,嘴巴里面特别干,渴得厉害,咽喉干燥,说话的声音都有些嘶哑了。
4,心情烦躁,做很多事情没有耐心,两侧颧骨部位有些发红,在午后发红特别明显。
5,不爱说话,觉得说话多了就没力气,有的时候会感觉到气短、心慌。
6,小便短而少,每天排尿次数不多,大便干燥。
7,舌头看上去很瘦很薄,舌苔很少,而且发干。
8,看脉象,感觉搏动无力,很虚弱,同时还比较急促,脉搏每分钟超过了90次,甚至更多。
以上这些症候,第七、第八条算是必备的症候,前面六个符合其中四个或者四个以上,那么就要考虑所谓气阴两虚了。
顾名思义,气阴两虚是气虚和阴虚并见的一种症候。
阴虚有内热,迫津外出,气虚卫外不固,于是就爱流汗。
气虚不能鼓动身体,所以就乏力。
阴液不足,所以口干咽燥,说话声音嘶哑。
阴虚生热,热扰心神,所以我们心烦。
午后阴虚更甚,内热尤炽,所以两颧部位发红。
气虚无以发声,所以就不爱说话,觉得说多了就累。
至于说小便短少、大便干燥,更是阴津不足的典型症候。
现在,您仔细地回想一下自己,是不是有这些症候呢?这个状态里面,最明显的一种不适,就是特别爱出汗。
出了汗,还特别乏力。
我们说,中医理论当中非常重视“津能载气”的概念。
汗液,属津的一种。
出汗过多,津液外泄过多,那么由它所载的气就消耗得更多。
所以说气阴两伤局面下的多汗,就是在伤气。
久而久之,阴津不足,气亦不足。
气不足,则不能生津,津更加不足。
由此,就陷入了恶性循环。
所以说,夏日出汗最坏结果,就是伤气。
这是恶性循环的开始。
那么,这个问题出现了,我们该如何应对啊?中医治疗学里面有很多办法。
夏季养生应重在养什么
夏季养生应重在养什么2023夏季养生应重在养什么中医强调夏季养阳,在五行中夏季对应心脏,夏季阳气旺盛,心脏的阳气能为血液循环提供动力,维持最基本的生命活动。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夏季养生应重在养什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夏季养生应重在养什么1.适度晨练早晨抽出30分钟时间晨练,能促进阳气升发。
但起床后不能立马锻炼,更不能做剧烈运动。
尽量喝一杯温开水后,再短时间晨练。
2.午休11:00~13:00心经当令,此阶段是养心的黄金期,最好休息片刻。
午睡能缓解一上午繁忙的工作,提高下午工作和学习效率,同时也能改善冠状动脉血液流通,增强体力。
经过研究发现,午睡能降低冠心病和心肌梗死等意外事件发生。
3.傍晚散步在夏季心神易受到惊扰,养心宜静,夏季傍晚可以做伸展性和放松性运动,如扩胸运动散步或仰卧起坐等,这样能促进全身血液循环,减轻心脏负担,而且能提高睡眠质量。
4.泡泡脚夏季湿气重,湿邪易侵袭人体屏障,湿邪困脾会伤心阴。
晚上用热水泡泡脚且对脚底按摩,能去除暑湿,振奋精神,刺激食欲,提高睡眠质量,对脚底按摩也能激发肾精和滋养心神。
5.学会减轻压力压力过大是引起冠心病的主要原因,因此要学会减轻压力,控制好情绪,避免脾气暴躁。
保持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多笑一笑,这样才能改善血管功能,协调人体各个脏器。
春季养生注意事项1、饮食要营养平衡从饮食科学的观点来看,春季强调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要保持相对比例,防止饮食过量、暴饮暴食,避免引起肝功能障碍和胆汁分泌异常。
2、春季饮食养肝为先春季是细菌、病毒繁殖滋生的旺季,肝脏具有解毒、排毒的功能,负担最重,而且由于人们肝气升发,也会引起旧病复发,如春季肝火上升,会使虚弱的肺阴更虚,故肺结核病会乘虚而入。
中医认为,春在人体主肝,而肝气自然旺于春季。
如果春季养生不当,便易伤肝气。
为适应季节气候的变化,保持人体健康,在饮食调理上应当注意养肝为先。
3、饮食要养阳阳,是指人体阳气,阳气对人体起着保卫作用,可使人体坚固,免受自然界六淫之气的侵袭。
出汗过多伤阳气夏季养生重在养心
出汗过多伤阳气夏季养生重在养心内容摘要: 四季养生是中医养生的重要内容之一,其要点是遵循四季变化规律来调整自己的情志、起居、饮食等,以达到养生防病的目的。
在起居饮食上,夏季昼长夜短,人们顺应自然,应晚睡早起,睡眠时间会略显不足。
四季养生是中医养生的重要内容之一,其要点是遵循四季变化规律来调整自己的情志、起居、饮食等,以达到养生防病的目的。
夏季的气候特点是天之阳气最旺,酷暑炎热,中暑是夏季最常见疾病。
同时地之阴气始升,湿热交蒸,痢疾等肠道疾病多发。
从本期开始,我们将陆续为您介绍一些中医有关夏季养生防病的知识。
――编者夏季是从立夏开始,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止于立秋前一天。
夏季是天之阳气与地之阴气交会之时,自然界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
而中医学认为心与夏季相应,夏季养生重在养心。
在《素问?六节藏象论》曰:“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为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
夏季养心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养心神。
人们要借助夏天这个散发的季节,把春季的郁滞恼怒的情绪宣泄出去,保持情志调畅、心神和缓。
夏季自然界一派繁荣景象,人们喜爱的景色在户外,应该多到室外活动,享受大自然美景。
如果违背了夏天的自然之道,“逆之则伤心”,就会损伤心气,秋冬季节容易患病。
夏季养神,一忌肝火,尽量避免生气、焦虑、抑郁。
二忌心火,减少心烦、懊恼、躁动不安。
宜清静养神,静心宁神,摒除杂念,避免不良精神刺激,保持淡泊宁静的心态。
少汗养心。
夏季天气炎热,微微出汗能够调节体温,调和营卫,利于气血调畅。
如不顾养护,因天气炎热,经常大汗淋漓,不利于身体健康。
中医有“汗血同源”之说。
汗由津液所化生,津液与血均水谷精微。
汗为心之液,“阳加于阴谓之汗”。
出汗过多,不仅容易耗津伤血,而且也能伤及阳气,导致气血两伤、心失所养,出现心慌、气短、失眠、神疲乏力、烦渴、尿少等症状。
在起居饮食上,夏季昼长夜短,人们顺应自然,应晚睡早起,睡眠时间会略显不足。
夏季到来养心阴护阳气
夏季到来养心阴护阳气
进入夏季,人体阳气活动较为旺盛,阴津易随汗液外泄而易伤“心阴”。
夏热皮肤开泄,加之乘凉饮冷,也容易损伤阳气。
故夏季养生重在“养阴液、护阳气”,应注意以下“四要”:
慎起居调精神
夏季自然界万物生长旺盛,起居也应随之作适应性调节,如清晨早起,洗漱后宜在室外清静处多散步,呼吸新鲜空气,这样可舒展全身阳气,令人神清气爽。
夏季养生要重精神调摄,要学保持精神安静、心情舒畅,心静人自凉。
这样能达到护养阳气,阴津不伤之目的。
选择参加绘画、钓鱼、书法、下棋、种花等活动,有助涵养性情,内心平和。
重午睡巧运动
夏季日长夜短,睡眠相对少,加之出汗多容易疲乏。
适量午睡,能养阴护阳,使大脑和全身得到放松,保持良好精神状态和体力。
适量运动有助调畅气血、养护阳气。
但运动不能过于剧烈,选择“轻运动”如打太极拳、散步、慢跑等早晚进行为佳。
食清淡常补液
以低脂、低盐、多维、清淡为主,宜多吃新鲜蔬菜、水果。
早、晚宜食粥,午餐喝些菜汤,这样既营养又能保持体内水钠代谢平衡。
苦瓜、丝瓜、苦菜、芹菜等苦味食品既可促进食欲,又能泄热排毒。
不渴也要多喝白开水,既可降温防暑,又能稀释血液防中风等。
莫贪凉忌生冷
老年体弱,阳气不足者莫贪凉。
夏季,空调、电扇不宜开得过大过久,出汗后别马上冲凉,否则易因体温骤降而引起“空调病”或伤风感冒。
生冷之品易伤脾胃阳气,老人别过食瓜果冷饮,冰箱内刚取食品别急吃,否则可能发生痉挛性腹痛、腹泻呕吐、头痛等。
出汗过多防“伤心”
出汗过多防“伤心”展开全文夏季里,有两个矛盾的问题:一、无厌于日,当汗则汗。
二、汗为心液,汗多伤心。
两个,都是出自于中医书籍的经典。
那,怎么办?生活中的养生,依照哪个来执行呢?那,只能分析一下来看看了。
第一个说法,出自于《黄帝内经》: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
逆之则伤心,秋为疾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这意思,就是:不要嫌弃厌恶白天太长。
让心中不存郁怒,容色秀美,并合凑理宣通暑气疏泄。
那就是:天热就受着啦,不要嫌弃它,不要心中有烦厌的心理。
心里美,才是真的美哇。
这句话,可是有道理医理的哇。
要知道,心气充足、心功能强的人,一般面色红润。
心气虚的人,就会面色苍白。
心血淤阻的人,面部两颧暗红。
第二个说法,还是出自于《黄帝内经》。
《素问·宣明五气论》说“五脏化液,心为汗。
”所以,才会有“汗为心液”的说法。
中医认为,出汗是人体的生理现象,又是驱除病邪的一种方法。
但是,因为,汗为心之液,是身体的脏腑精气所化,所以不可以过度渲泄。
要适度,不能过度。
结合以上这两个说法,大致,就可以明白了:夏季里面,要出汗。
但是,不能过度出汗。
养足心血,才能容颜美丽,真正的由内而外地美丽。
那日常生活的养生准则,就呼之欲出了:天热,该出的汗,要出不要始终窝在空调房里,不是冷饮,就是风扇,一滴汗都不肯出。
这样不利于健康,还有可能导致阳虚体质,关节寒痛,月经不调,脸色暗沉,色斑痘痘,等等。
注意纳凉,不要汗出个没完没了调节好室温,不要太热,也不要太冷,饮食方面要吃一些帮助养津液的,还要注意休息,不要太累。
做好这两点之后呢,夏至时节,由于天气越来越热,人体适当的出汗也就再正常不过。
汗有几种情况的,除了天热,或者运动后,热出来的汗之外,还有一些是因病而汗。
比如:多汗、自汗、盗汗、黄汗、血汗等等,都是某些疾病的外化特征。
人体的汗液,是人体的津液被阳气蒸发后,随着汗腺排出体表的。
夏季养生保健 天气炎热养阳贵在养“心”
夏季养生保健天气炎热养阳贵在养“心”夏季是一年四季中最酷热的季节,持续多月的高温让人HOLD不住。
那么怎样通过养生的方式来安度酷暑呢?夏季养生重在养阳,而在酷暑之时,又与心对应,所以夏季养阳重在养心,接下来就跟随我详细去了解一下。
夏季养生保健夏季是一年中阳气最盛的季节。
《内经》里所说"春夏要养阳',而盛夏之时,与五脏中的"心'相应。
那么如何顾护人体的阳气呢?首先要谨防冷气病。
居室宜凉爽,早晚室外温度低,要适当开窗通风,以调整室内空气。
夏日养生保健最科学作息时间表其次,夏季养阳贵在"心',重在"清'。
传统中医认为,"暑易伤气',"暑易入心'。
天气酷热,人们简单感到烦躁担心。
因此,立夏后要重视精神的调养,加强对心脏的保养,尽量做到"平和安静、息怒戒躁',尤其是老年人更要有意识地保持神清气和、心情开心,切忌大悲大喜。
以免难过、伤身、伤神;饮食要清淡,酷热的夏季人们易消失烦躁、心悸失眠、头昏目眩等心神不宁的症状,此时可适当吃一些清热解暑的食品,既能清解夏季高温天气带来的暑热,又能清泄身体产生的内热,也可服用辛凉散发或甘寒清暑的中药,如菊花、薄荷、荷叶、金银花、连翘,以利心火、散暑热。
夏季养生白领保健策略谨防中暑立夏过后,气温上升有人开头爱出汗。
"汗'为心之液,"汗'出太多易难过。
因此要避开运动后大汗淋漓,日常多饮温开水,补充体液。
可选择稍平缓的运动项目如太极拳、健身球、漫步、慢跑、钓鱼、绘画、下棋等。
夏季养生夏季要睡好"子午觉'俗话说"不过夏至不热',从今日起,我市真正进入了炎炎夏日。
夏天阳光凶狠、气候酷热,加上人体阳气上扬,易使人气烦浮躁。
省中医院珠海医院传统疗法室主任医师刘媛媛介绍,夏季要留意养"心',保持心境安静,心情愉悦。
夏季养心之法 夏季养心,注意小细节心脏更健康
夏季养心之法夏季养心,注意小细节心脏更健康夏季是一年当中最热的季节,心气旺盛,出汗多,易伤气阴,导致气津两虚,再加上气温较高,容易导致气虚中暑,故在夏季宜清心祛暑。
养心饮食宜清淡,少油脂,吃一些性凉、性寒而味苦的食物,以达到清热解暑、健脾利湿作用。
那么,夏季到底该如何养心?一、爱发火宜静心四季中,夏天属火,火气通心,加上气候炎热,汗液外泄,易耗伤心气,令人烦躁不安,好发脾气,而且机体的免疫功能也较为低下。
特别是老年人,由发火、生气引起心肌缺血、心律失常、血压升高的情况易增加,甚至因此而发生猝死。
心火一旺,就容易精神亢奋,心烦易怒,故而夏日养生重在养心。
但中医所说的“心”,除了心脏外,还包括心理因素。
因此,夏季养生就是养心、养性,保持宁静淡泊的心境,戒骄、戒躁,避免心火内生,所谓“心静自然凉”。
可多做安静的事情,如绘画、书法、听音乐、下棋、种花、钓鱼等。
总之,夏季“戒躁戒怒”,切忌大喜大悲,要保持精神安静、心情舒畅,笑口常开。
二、饮食清淡宜食酸夏季人们往往胃口不佳,食之无味,建议大家多吃酸味食物,比如山楂、西红柿、橙子等。
这是因为中医认为“心主夏,心若缓,急食酸以收之”,酸味食物有增强消化功能和滋养肝脏的作用。
少吃苦味食物并不代表任何苦味食物都不能吃,例如苦瓜、莲子等食物有清心火的作用,很适合在夏季食用。
此外,多食清淡和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山药、小麦、玉米、海产品、蛋类,这些食物既能够清热、防暑、敛汗、补液,还能增进食欲。
三、9款护心食物胡萝卜能与血液中的汞离子结合,有效降低血液中汞离子浓度,防止剧毒的汞离子随血液进入心脏,所以也是很有效的护心食物。
鸡蛋每日食用不超过2个,不仅无增加血脂的害处,还能够防治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对老年性痴呆症也益处。
蜂蜜蜂蜜性平味甘,具有滋阴养血、补心润肺之功。
富含糖类、有机酸、多种维生素、矿物质、酶类、蛋白质等多种营养成分,能提高脑力、增加血红蛋白,改善心肌功能。
夏天出汗多,是心脏最累的季节,炎炎夏日如何养心
夏天出汗多,是心脏最累的季节,炎炎夏日如何养心
一年四季都应养心,夏天出汗多,是心脏最累的季节,因此,夏季养生的重点在养心,老年人更应如此。
一年四季中,夏天属火,火气通于心,人的心神易受扰动,从而出现心神不宁,引起心烦,会使心跳加快,加重心脏负担。
所以,夏天首先要让心静下来。
俗话说,“心静自然凉”,有几分道理。
静则生阴,阴阳协调,才能保养心脏。
所以,老年人在夏天要多清静,要清心寡欲。
少一分贪念,就会少一分心烦。
中医认为,“过喜伤心”,所以老年人要善于调节心情,尤其不能人喜大悲。
夏天要多闭日养神,闭目可帮助老年人排除杂念。
夏天要多静坐。
静则神安,哪怕5分钟都可见效。
每天老年人应在树荫下或屋内静坐,15~30分钟即可,也可听悠扬的音乐、看优美的图画,或去钓鱼、打太极拳。
夏天要心慢。
夏天天气炎热,血液循坏加速,心脏容易负担过重,所以夏天要慢养心,不能劳累。
只有心先慢下来,呼吸才慢下来。
休息时要减慢生活节奏,使心跳减慢、呼吸频率降低,生命活动的节奏慢下来,心脏才能得到休息。
夏天要多乘凉,少出汗。
夏天出汗多,汗为心之液,血汗同源,
汗多易伤心之阴阳。
加2夏天温度高,体表的血量分布多,这样容易导致老年人出现心脑缺血的症状。
而且,夏天出汗多,易导致血液黏稠度增高,所以夏天要降低活动强度,避免过度出汗,并适当喝一点淡盐水。
但是,该出汗时则要出汗,老年人也小能闭汗,在房间里开空调的时间不宜过长。
夏天养心安之品不可少,茯苓、麦冬、大枣、莲子、百合、竹叶、柏子仁等,都能起到养心安神的作用。
夏季养心为先 做到11个细节
夏季养心为先做到11个细节
*养生导读:转眼进入夏季,此时节养生必先养心。
夏季感到身体不适、郁郁寡欢、心情烦躁,都与心有关!所以,夏季养心正当时,那么如何养心呢?做到11个细节,可以让你身心健康!
*夏季养心为先做到11个细节
夏季天气炎热,气候干燥且昼长夜短,中华传统中医认为,夏季在五行中属火,对应的脏腑为心。
中医专家认为,夏季养生重在养心。
中医所讲的心指包括心脏在内的整个神经系统及心理精神因素。
*1、少汗养心
夏天天气炎热,微微出汗能够调节体温,调和营卫,利于气血条畅。
因天气炎热,经常大汗淋漓,不利于身体健康。
中医有汗血同源之说。
汗由津液所化生,津液与血均为水谷精微,汗为
血之源,出汗过多,容易耗伤津血及阳气,可致气血两伤,心失所养,出现心慌、气短、失眠、神疲乏力、烦渴、尿少等症状。
*2、低脂清淡饮食可护心
有一句谚语冬吃萝卜夏吃姜。
为什么夏季还要吃生姜?因为
夏季的食物基本以凉性为主,我们需要适当调整一下,你的体内才能符合这样一个春夏养阳的规律,才能更好地保养身体的阳气。
夏季宜吃开花结果的食物,如瓜果茄类。
因为夏季属火,适
合吃番茄、桃子,还可以适当吃一些红色的食物,比如红辣椒和西瓜。
夏季对应的味道是苦,我们可以适量增苦减酸。
夏季阳气上升,食用过多油腻、易上火食物,会引发痤疮、
口腔溃疡、便秘等病症。
建议多喝牛奶,多吃豆制品、鸡肉、瘦
肉等,既能补充营养,又可达到强心的作用。
平时多吃蔬菜、水果及粗粮,增加纤维素、维生素C和维生素B族的供给,预防动脉硬化。
暑夏养生重在养心
暑夏养生重在养心作者:周毅来源:《现代工商》2013年第06期夏日时节,日长夜短、气温走高;阳光灿烂、热气逼人,呈现一派“暑夏”气象。
中医认为:“夏气与心气相通”,夏天养生要注意晚睡早起、中午休息、重视“静养”,避免烈日之下,大汗淋漓、汗出伤阳。
在饮食调养方面,采取“补肾助肝、调养胃气”的原则,饮食清淡,多吃蔬菜、水果、粗粮。
所谓五行配五季、五季配五脏,夏天养生要养心清火。
夏季分为初和长中国太医馆馆长、著名中医专家王凤岐教授说,从养生的角度来说,一年不是四季,而是五季。
除了春夏秋冬外,还有一个长夏。
明代医学家张景岳说:“春应肝而养生,夏应心而养长,长夏应脾而养化,秋应肺而养收,冬应肾而养藏。
”为什么分五季?中医理论建立在五行基础上,夏天6个节气,小暑后的季节特点与初夏并不相同,对人体的影响也有区别,中医便单独将小暑、大暑划入长夏,这样就形成了五行配五季、五季配五脏的结构。
五脏对应于心,养生的重点在于养心。
中医中有“少火”、“壮火”的说法。
少火是指生理上的火,内养脏腹,外充皮肤。
如果阳气过亢,火热内生,就成为病理上的火,称之为“壮火”。
夏季的主气为暑,是火热之气所化。
夏气又与心气相通,所以人很容易上火,这种火就是“壮火”。
“壮火食气”,心脏的阳气就会受到消耗。
夏季天气炎热,人就容易出汗。
西医说,出汗导致体液流失过度,会破坏身体的平衡。
中医认为:“汗为心之液”,出汗过多不仅流失体液,还会令心阳受损,伤害身体。
当然,夏季出汗,也是一种排毒,更是身体调节体温的方式。
有些人夏天出汗,一觉睡醒枕头湿了,家长大可不必担心,小孩为“纯阳之体”,体内阳气本来旺盛。
如果出汗过多,就会伤害心阳。
如何判断出汗过多?一般来说,出汗过多伴随乏力、胸闷等不良反应,出汗就有问题了。
出汗过多导致心阳受损、神志不守。
著名医家张介宾说:“心为脏腑之主,而总统魂魄。
”《灵枢》则认为:“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
”夏天是心血管病的高发期,人也易心浮气燥、乱发脾气,就是心阳受损、火气太盛,需要好好的养心清火了。
出汗过多,会伤心暑邪伤心
出汗过多,会伤心暑邪伤心中医认为心与夏季相应,炎热的暑邪最易伤心。
夏季养生重在养心。
防暑饮食皆重要夏季火热盛极,又因火气通于心、火性为阳,所以,夏季的炎热最易干扰心神,使人心神不宁,新陈代谢增快,导致心跳加快,血流加速,血压升高,加重心脏负担,诱发疾病。
因此,夏季养生重在养心,防暑降温是关键。
其次是饮食调养。
夏季出汗多,盐分损失也多,若心肌缺盐,心脏搏动就会出现失常。
健康人此时宜多食酸味以固表,多食咸味以补心。
患有冠心病、高血压的患者,应清淡饮食,低盐低脂。
苦瓜只适合于长夏季节食用,长夏湿热困脾致人食欲不振,苦瓜性寒可清热,苦可燥湿,增进食欲,但对于阳虚患者,则不宜多吃。
此期可多喝粥,如荷叶粥解暑润肠、冬瓜粥利水消肿、百合粥润肺安神。
出汗多少有讲究夏季炎热,微微出汗能调节体温,利于气血条畅。
但经常大汗淋漓,不利于身体健康。
中医有“汗血同源”之说,出汗过多,易耗伤津血及阳气,可致气血两伤,心失所养,出现心慌、气短、失眠、神疲乏力、烦渴、尿少等症状。
剧烈运动后出汗过多,不仅易导致心肌缺血,还易引起血液浓缩及血液黏稠度增高,加重心脏负担,出汗伴随着钾、钠等多种电解质的流失,当人体缺钾时,易诱发室性早搏、心房颤动等症,引起猝死。
剧烈运动后,要适量补盐,吃些猕猴桃、香蕉等含钾高的食物。
养心宜静且宜慢夏养心的“心”,并非完全指现代医学的“心脏”,而是包括心脏在内“主神”的整个神经系统甚至精神心理因素。
养心首先要做到心静,心静自然凉。
善于静养心的人,静则生阴,只有阴阳协调,才能保养心脏。
如何做到心静?第一,心静必须清心寡欲。
少一分贪念,就会少一分心烦。
还要善于调节心情,不能大喜大悲,中医有过喜伤心之说。
第二,多闭目养神。
可帮助我们排除心烦杂念。
第三,多静坐。
每次在阴凉处或屋内静坐15~30分钟即可。
也可听音乐、看书、钓鱼、打太极拳等入静。
为什么汗为心之液?汗流多了会伤心!炎炎夏日别伤了心!养心防暑健脾胃!
为什么汗为心之液?汗流多了会伤心!炎炎夏日别伤了心!养心防暑健脾胃!有人把我们的“心”比喻成一头不知疲倦的老牛一样,自始至终为我们的身体工作。
当我们睡觉了,它却不能睡。
然而随着炎热夏季的到来,这时候心脏的负担加重了,它的工作会更加繁忙,所以,夏天养心为重点。
为什么夏天心脏负担会加重呢?为什么夏季一定要注意养心呢?这在中医典籍《黄帝内经》中就能找到依据:“心者生之本……为阳中之阳,应于夏气。
”也就是说,心为阳中之阳,与夏气相通应,因为夏季以炎热为主,在人体则心为火脏而阳气最盛,同气相求,故夏季与心相应。
人体阳气随着自然界的阴阳升降而发生周期性变化。
夏天属火,火气通于心,火性为阳,阳主动,再加上心为阳中之阳,属火,两火相逢,势必扰动心神,出现心神不宁、心烦易躁,增加心脏的负担。
俗话说冬储夏耗,夏季是消耗的季节,稍不注意就会导致秋冬季节体质下降,影响全年的健康,因此,夏季注意养心,减少消耗,才能保障冬天的能量需要。
所以夏天温度高,湿度大,热扰心神,使人心烦易怒,坐卧不安。
而此时,人体代谢加快,血液循环加快,相应心脏负担也就加重了。
天气炎热,心脏病患者就会增多!这是因为夏季炎热的天气会导致很多心脏本来就不好的人容易出现心悸、胸闷等不舒服的感觉。
而且,夏天多湿、多热的特点造成了人体出汗多,消耗比较大,容易心烦意乱。
而且中医讲“汗为心之液”,夏天出汗多,也会“伤心”。
对于心脑血管病患者,此时,血管扩张,回心血量大大减少,再加情绪不稳、喝水少等原因,很容易诱发心肌缺血,导致心肌梗死、心绞痛等冠心病的复发和加重。
如何才能知道自己心脏不好呢?通过观察你的舌头和脸色!\舌头\正常的舌头应该是比较柔软,活动自如的;舌质是淡红色的;有薄薄的一层白苔,而且是颗粒均匀分布的。
如果舌尖红,伴有口干、烦躁、口舌生疮、小便发黄或颜色较深、睡眠不好、大便干等症状,就可能是心火盛;舌色发暗,舌尖、舌边有青紫色小点或斑块,表明淤血阻滞心脉,心脏供血不足。
夏季适当出汗可以养心
夏季适当出汗可以养心
夏天天气炎热,昼长夜短,气候干燥,夏季在五行中属火,心也属火,对应的脏腑为“心”。
因此,夏季养生重在养“心”,而适当出汗是一个重要的“养心”措施。
中医认为,汗为心之液,出汗的过程,是阳加之于阴-—身体里阳气来蒸腾阴液,让阴液通过肌肤腠理(毛孔),到达机体表面的一个过程。
因此,适当出汗是身体阳气顺畅、津液充足的一个表现。
夏天多出一点汗也很正常,尤其是运动后出汗。
同样是出汗,因天气炎热而出的汗,或是泡脚泡出来的汗,都只是在人体浅表层出汗,而运动才是真正的深表层出汗,也就是让人从里向外出汗。
因此,夏天出汗宜选择户外运动这种主动出汗方式。
户外运动宜在清早太阳不烈或傍晚天气凉爽时进行,如果晚上依然很闷热,最好不要到户外久留,以防中暑。
场地宜选择在河湖水边、公园庭院等空气新鲜的地方,练练太极拳、太极剑、健身操、瑜珈、慢跑等。
当然,出汗并不意味着越多越好。
汗为心之液,如果汗出太多也会伤心阴、耗心阳,导致机体疲乏无力,甚至影响食欲和睡眠。
因此夏季养生也不提倡大汗淋漓,运动不可过量,尤其是冠心病、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病患者,以及年老、体弱者等。
运动到微微出汗、微微喘气、还能轻松交谈的程度,对大多数人来说就很合适了。
夏季养生重在“养阳”
夏季养生重在"养阳"夏季骄阳普照,地热蒸腾,如何健康度过炎夏呢?祖国医学认为,夏季养生保健重在“养阳”。
夏季温热,人体阳气活动旺盛,阴津易随汗液外泄而耗伤,人们比较注意养护阴津,往往忽视了养护阳气。
夏热使人体腠理开泄,加之乘凉饮冷,每易损伤阳气。
如何能做到夏季养阳呢? ,祖国医学认为夏季属火,暑邪当令,天气炎热,暑气迫人,人体阳热偏盛,腠理开泄,汗出过多,耗气伤津。
暑为阳邪,其性升散,体弱者易为暑邪所伤而致中暑。
人体脾胃此时也趋于减弱,食欲降低,若饮食不节,贪凉饮冷,容易损伤脾阳,出现腹痛、腹泻等脾胃病征。
祖国医学还认为长夏属土,其气湿,通于脾,湿邪当令。
湿属于阴邪,易损伤人体阳气。
每当梅雨季节,湿邪充斥,人体脾胃最易受湿邪所伤。
归纳起来,湿热之夏,养生须防损伤阳气。
三.运动调养•夏天气候炎热,对人体消耗较大,若长时间在阳光下锻炼可能引起中暑,所以,最好在清晨或傍晚天气凉爽时,到公园、河岸、湖边,或庭院,选择合适的项目锻炼,如太极拳、太极剑、广播操、慢跑、散步等。
去江河湖海进行游泳锻炼,更令人心旷神怡,有利于调节情志,增进健康。
三.运动调养•避免过度疲劳: 巧运动筋骨通过文体活动来进行,调畅气血,养阳气。
运动要控制运动量,不要大汗淋漓,损伤阳气。
五.夏季防暑方法☆起居防暑①居室一定要凉爽。
夏天,保持居室整洁,留出宽敞的空间。
每天打开门窗,让自然风在室内流通,可使满屋生凉透爽。
②将向阳的外窗户上方装上凉篷,遮挡阳光。
用淡绿、浅蓝、乳白等色彩装饰墙面、天花板、窗帘、家具等,令人更觉清凉。
五.夏季防暑方法☆饮食养生①多喝清凉饮料,多吃点西瓜。
既解渴、补充水分,又改善食欲、祛暑消夏。
②在饮料和汤中要适量加点盐。
高温下,人体大量出汗,体内有相当量的盐分随汗排出。
过犹不及,盐当然也不能加多了。
五.夏季防暑方法☆饮食养生③还要适当补充维生素。
最重要是补充维生素B1、维生素B2和维生素C等水溶性维生素。
《黄帝内经》:汗为心之液,出汗养阳,过度出汗却有3个影响
《黄帝内经》:汗为心之液,出汗养阳,过度出汗却有3个影响《黄帝内经》:汗为心之液。
出汗养阳,过度出汗会有3个影响。
夏末秋初,很多地方还是闷热不已。
有朋友抱怨:“我最喜欢过冬天了,因为一到夏天就大汗淋漓,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也有的朋友,有这样的疑问:“出很多的汗,是不是对身体不好啊”?夏天、或者夏末秋初出汗过多该怎么办?汗是由汗腺分泌的液体。
当环境温度升高,或体内产热增加时,身体为了调节温度,就会出汗。
有时精神紧张也会发汗,发汗中枢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各部位,正常人24小时内、“无感蒸发”的汗大概就有600~700毫升水。
我们的古人在很早以前就认识到了“汗水”。
马王堆三号墓出土的古帛书《足臂十一脉灸经》也指出,足阳明脉,其病“热汗出”;但是,古代中医并没有把汗水当做仅仅是调节体温的液体,相反,却认为汗还有更重要的作用。
打开看点快报,查看高清大图中医认为,汗是人体五液之一,人体内的津液出于腠理,就形成了所谓的“汗”。
《素问评热病论》说:“汗者精气也”。
中医还有这样的说法,叫“汗为心之液”、“汗血同源”等等。
那么,为何中医会有如此独特的认识呢?汗到底是废物还是好东西呢?首先,我问大家一个问题,“水”是好东西还是坏东西?大家的回答肯定是有好有歹。
其实,水本身是中性的,既不好也不坏。
它被我们的身体利用了,成为血液津液的一部分,对身体有利,就是好的;如果没有被身体利用,淤堵在身体某处,乃至泛滥成灾,则就成为水湿之邪,那就是坏的。
打开看点快报,查看高清大图对“汗”的评价也同理。
因为汗的本质就是水,在体内,它们是血液和津液的物质基础。
血汗同源就是这个关系最好的概括。
但是,我们也不能简单地认为汗就是水。
水被我们喝进体内后,还是要经过体内气机的转化,在正气的作用下,才能被转化为津液的。
所以,有的人正气不足,虽然喝很多水,津液气血未见补充,而水湿却越来越重,就是水未能转化成津液的缘故。
此时,已经被转化为津液和血液的液体,在身体需要的时候,再被变成汗液排出体外,此时排的可不简单的是液体啊,而是津液的一部分。
夏季阳气盛 要防心脏病
夏季阳气盛要防心脏病
中医认为养生要顺应夏季阳盛于外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
精神方面,要保持神清气爽,培养乐观外向的性格,以利于气机的通泄。
切忌懈怠厌倦,恼怒忧郁。
起居调养方面,应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衰的变化,宜晚睡早起。
天气炎热,平时注意暑易伤气。
如出汗太多则令人头昏胸闷、心悸口渴、恶心等。
多饮凉开水,以补汗液造成的水分丢失太过。
锻炼则以散步、慢跑、打太极拳为好,不宜做过分剧烈的运动。
饮食调养方面,夏天人们容易心火过旺,吃些味苦的食物有助于削减心火。
因为这段时期出汗较多,中医认为此时宜多食酸味以固表。
伏阴在内,饮食不可过寒,因为人体实际处于外热内寒的状态,所以冷食不宜多吃,多食则伤脾胃,会引起吐泻。
此时应食西瓜、绿豆汤、乌梅等解渴消暑。
食疗有荷叶茯苓、凉拌莴笋等,有清热解暑,宁心安神,补虚损,益脾胃的功效。
多食面食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因为面条中含有人体必须的大量营养物质,如维生素B1、B2、B3等。
人们还要注意防心脏病。
中医所说的心与现代医学的心脏是不一样的,西医认为心脏是循环系统的重要脏器,推动血液流动,将氧和营养物质送到全身以供生理所用。
而中医认为“心为一身之主,脏腑百骸皆听令于心,故为君主。
”心主神,为神明之用,也就是说心在人的各脏器中起主导作用,而且人的精神思维活动与心有关。
在中医认为,人和自然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自然界的四季消长变化,和人体的五脏功能活动相互关联。
心对应“夏”,也就是说在夏季,心阳最为旺盛,同时也提醒人们要顺应天气的变化,重点保养心脏。
夏天运动挥汗如雨,当心损伤身体的阳气
夏天运动挥汗如雨,当心损伤身体的阳气夏日运动,讲究一个“轻”字,由于紫外线比较强,气温高,很多运动项目并不适宜在夏天进行。
可是,“生命在于运动” ,我们总不能怕热就变成木头人吧?对此,养生专家为我们进行了科学的指导一夏日运动,讲究一个“轻”字。
人们应以简单小动作代替幅度大的高强动作,以室内活动代替剧烈运动等,以避免阳气损伤,同时又可以促进人体血液循环,还能享受酣甜的睡眠。
到了夏天,不少人认为,半时做事情或锻炼时,动到大汗淋漓纯属正常,无须多虑。
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
我们知道,汗为心之液,在人体属阴,适度的宣泄可以使身体处于阴阳平衡的状态,而如果出汗过多,就会导致阴液亏损过多,阴不足以涵阳,人体健康就会出轨。
由此可见,即使夏季酷热灼人,我们也不可过度出汗。
中国古人锻炼也不主张大量出汗,而以微微汗出为宜,这叫“沾濡汗出”,出层细汗,对人体是最有好处的。
所以在锻炼时,我们一定注意保持这个原则,不要过度出汗。
有时候几个人进行同样的运动后,有人出汗多,有人出汗少,出汗的多少是因人而异的:( 1 )汗液取决于汗腺的分泌,而汗腺的数量,不仅有性别差异,还有个体差异。
(2 )出汗多少还取决于体液含量。
有些人体液较多,运动时出汗就多;反之,运动时出汗就少。
体液的多少由体脂的含量决定,因为脂肪组织中含水量比较少,所以胖人的体液相对比瘦人少。
尽管运动时胖人出汗多,但耐受水分丢失的能力却比较差,也就是说,运动时间不长,胖子就会因代谢失调而过早出现疲劳。
(3 )运动前是否饮水对出汗也有影响,如果运动前大量饮水,会导致体液增多而增加出汗量。
(4)还要看个人的身体素质。
体质强壮的人,肌肉与运动器官都比较健康,即使进行强度较大的运动,也毫不费力,出的汗自然就少;相反,体质差的人稍稍活动,就会大汗淋漓。
因此,出汗越多并非锻炼效果越好。
酷热的夏日,人们在运动后为了“舒服”各有高招,但有些做法却是过激的,会对身体造成损害。
只有合理运动,才能保证健康。
夏季养生应要重养阳
夏季养生应要重养阳
夏季将至,天气也将越来越炎热,此时身体阳气活动更旺盛,阴津易随汗而外泄,此时更应要养护阳气。
炎热使机体腠理开泄,再加之乘凉冷饮,会损伤阳气。
因此养阳是夏季养生是重点。
调精神夏季养生重精神调摄,应要保持稳定的情绪,切忌大悲喜,以免以热生热,火上烧油。
心静可达养阳的目的。
要午睡夏季午时身体散热量大,午饭后又容易犯困,可通过短暂的午睡,来达到调节阳气的作用。
慎起居夏季自然界正是万物生长旺盛之时,起居也应随之作出调整,如清晨早起,在洗漱后可在室外进行适当的运动,呼吸新鲜窟,来舒展身体阳气。
(三联阅读)
巧运动通过适宜的文体活动来舒畅筋骨,畅气血,护阳气。
运动应秩序渐进,控制运动量,不应过度运动。
节饮食夏日炎热,应注饮食调节,不要过饿才进食,饮食不应过饱。
不要等口渴了才喝水。
还要注意慎食瓜果冷饮,以免伤脾胃阳气。
此外,饮食应要注意卫生。
勿贪凉老年人往往阳气不足,如长时间吹风扇或空调,反让人感觉头昏脑胀,四肢无力,精神萎靡,易引起受凉感冒等症状。
大暑养生 重在养心
大暑养生重在养心
中医“四季养生”的理论认为夏属火,通心,心阳在夏季最为旺盛,功能最强。
人容易烦躁不安、口渴心烦、胸闷气短,所以暑天养心很重要。
睡觉“宁心”
夏天要有充足的睡眠,“热天睡好觉,胜吃西洋参”。
睡眠好,心情好,有利于心神的宁静。
晚睡早起,可以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虚的变化。
大笑“开心”
笑是夏天养生的良药。
“笑一笑,十年少”,不无道理。
夏季气候闷热,易使血压升高,心烦意乱,这时若能笑口常开,就能改善情绪,从而协调人体各脏器的功能。
饮茶“安心”
夏季天热容易出汗,而中医向来视汗为“心之液”,出汗过多易耗伤心阴。
用金银花、金莲花、百合花这三种花一起泡茶喝,可以起到清心火、清热养阴的作用,是非常简单且实用的养心茶。
夏季养生重在养心护阳气
夏季养生重在养心护阳气
刘敦华
【期刊名称】《老年健康》
【年(卷),期】2012(000)006
【摘要】夏天到了,阳气外发,伏阴在内,气血运行亦相应地旺盛起来。
夏季养生的基本原则为:盛夏防暑邪;长夏防湿邪。
要注意保护人体阳气,防止因过分贪凉而伤害体内阳气。
【总页数】2页(P22-22,35)
【作者】刘敦华
【作者单位】宁夏营养学会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12
【相关文献】
1.夏季养生重在养心 [J],
2.夏季养生重在"养心" [J], 李轶群;杨迪
3.夏季养生重在养心 [J], 李宝华;李丽
4.夏季养生重在养心安神 [J], 邓沂;
5.夏季养生重在养心安神 [J], 邓沂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养生先养心,如何养心
(一)夏天,心最累心是人体最累的器官,人体所有器官所需的气血,都要由心的工作才能推动。
心像一头老牛一样自始至终都在为我们效劳,我们已经睡着了,它还在不停地跳动着,没有休息的时候。
心昼夜不停地工作,人体的五脏中,肾有两个,坏了一个还有一个,肝脏、肺脏都有两叶,惟独心只有一个,所以心至为宝贵,也最辛苦。
一年四季都应养心,但夏天尤其要着重养心,因为心为火脏,心气应于夏,一年之中,心与夏天的关系最大。
夏天出汗多,也是伤心阴、耗心阳最多的时候,夏天也是心最累的季节,所以夏天要重点养心。
正如《黄帝内经》所说:“心者生命之本……为阳中之太阳,应于夏气。
”(二)夏天如何养心?1. 野心静自然凉冶一年四季中,夏天属火,火气通于心,火性为阳,阳主动。
加之心为火脏,两火相逢,所以心神易受扰动而不安,出现心神不宁,引起心烦;心烦就会使心跳加快,心跳加快就会加重心的负担,那就不利于养心。
所以,夏天首先要心静,“心静自然凉”,静则生阴,阴阳协调,才能保养心脏。
静养心,首先要做到心静,如何做呢?要要要清心寡欲少一分贪念,就会少一分心烦。
还要善于调节心情,尤其不能大喜大悲,中医有“过喜伤心”之说。
要要多闭目养神有空就闭目养神,闭目可帮助我们排除杂念。
要要多静坐静则神安,哪怕5分钟都可见效。
可在树荫下或屋内静坐15~30分钟即可。
也可采取听悠扬音乐、看优美图画、钓鱼、打太极拳等方法入静。
2.夏天要心慢夏天,天气炎热,血液循环加速,心脏容易负担过重,所以夏天要慢养心,不能劳累。
只有心先慢下来,呼吸才慢得下来。
工休时要减慢生活节奏,使心跳减慢、呼吸频率降低,生命活动的节奏慢下来,心脏才能得到休息。
3.乘凉袁适当出汗气温高能使人体体温升高,细胞分裂加速,代谢加快。
夏天温度高易导致血流加速,心跳加快,加重了心脏负担。
夏天出汗多,汗为心之液,血汗同源,汗多易伤心之阴阳。
加之夏天温度高,体表的血量分布多,这样容易导致心脑缺血;并且夏天出汗多,易引起血液浓缩及血液黏稠度增高而加重心脏负担,所以夏天要降低活动强度,避免高温环境,多到树荫下乘凉,避免过度出汗,并适当喝一点淡盐水。
要提醒读者的是夏天属阳,阳气主泄,所以该出汗时要出汗,不能闭汗,开空调的时间不能过长。
4.养心安神之品不可少夏天的养心安神食品主要有茯苓、麦冬、小枣、莲子、百合、竹叶、柏子仁……5.夏天要善于养心阳夏天不宜多出汗。
夏天属阳,阳主外泄,所以汗多,心阳虚的人出汗多就会加重病情。
那么,什么是心阳虚?特点是什么?心阳虚是心气虚的发展,心气虚指心脏功能减弱,主要特点是心慌心跳、胸闷气短、活动后加重、自汗。
如不注重保养,发展为心阳虚就会出现心慌、气喘加重,而且畏寒肢冷,胸痛憋气,面色白,舌淡胖苔白滑,脉弱无力。
有心气虚或心阳虚症状的人,夏天尤应避免多出汗,以免伤了心阳。
如因汗多出现心慌气短,可用西洋参泡水饮(3~5 克),或服生脉饮(人参或党参、麦冬、五味子)口服液。
6.夏天要养心阴夏天阳亢,心阴最易被耗,所以要注意养心阴。
什么是心阴虚?心阴虚有什么特点?心阴虚是指心阴血不足,不能濡养心脏而出现的病症。
因为血属阴,心阴虚可有部分心血虚的症状,但又不等同于心血虚。
心阴虚的主要特点是阴虚阳亢,出现虚性内热,表现为五心烦热(胸心、两手心、两足心)、咽干失眠、心慌心跳、舌红、脉细数。
心阴虚者需要注意少劳累、少出汗、多吃养心阴之品,如麦冬3~5 克、酸枣5~10 个泡水喝,或冰糖大枣小米粥,或百合藕粉,或银耳莲子羹。
7.夏天要养心血心血虚主要是心血不足,使人的脑髓及五脏失于濡养而出现头昏脑空,乏力疲倦,面白无华、唇甲色淡,脉细而弱。
可吃鸡血、鸭血、猪血及大枣、阿胶、当归炖肉等。
8.充足睡眠袁少累心心是人体最累的器官,加之夏天天气炎热,更增加了心的负荷。
所以夏天要注意休息、减少劳累,睡眠要充足。
9.心情愉快袁享受夏天夏天心情要愉快,轻松,既不要过怒也不要过喜,在“七情”喜、怒、忧、思、悲、惊、恐中,心虽然和喜悦的关系最大(心志喜),但也不能过喜、过悲,否则易伤心。
为什么古时候范进中举大喜后突然晕厥?就是因为过喜伤心之故。
《黄
帝内经》说:“夏三月……使志无怒”就是这个意思。
要存在“苦夏”心态。
夏天时暑、湿、热三气交蒸,易产生生理及心理上的疲困,表现为没有精神,只想在床上躺着,也不想吃饭;不想参加社会活动,只想在家呆着。
碰到这样的情况,就应多走出户外,多和人交往,多去旅游或到公园去赏景,要变“苦夏”为享受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