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重在养心

合集下载

养生,重在养心(文案)

养生,重在养心(文案)

养生,重在养心
中国有句古话:心诚则灵。

指的是用心专一、恭敬于事,万事皆会灵验。

人心是非常灵的,若是想错了,就会给身体输入错误的指令,产生相应的恶果。

听说过“死囚放血”实验吗?
在征得囚犯同意后,心理学家将对其“放血致死”。

囚犯躺在一个小房间,一只手透过木板伸到大房间。

一开始,助手用小木片在他手腕上划了一下,同时打开一个水龙头:叮咚,叮咚,水滴一下一下地滴入到铜盆中。

随着时间的流逝,助手不断调节滴水的节奏:快、慢、极慢……一段时间后,囚犯开始休克,最后,竟出现“失血”症状而亡!没有流一滴血的囚犯,为什么会死呢?
因为他在暗示自己:血在流,我快死了!血已经流完了,我要死了!
这种暗示,就是心态的力量:心态不同,想法不同,结果就会大相径庭。

二战期间,麻醉药物极为短缺。

军医灵机一动,在术前一边给伤员注射生理盐水,一边告知是注射麻醉药。

结果,这些被注射生理盐水的士兵,竟感觉手术时的疼痛感减轻了许多。

这就是:药疗不如食疗,食疗不如心疗。

生活中,我们也常看到,同样的病症,同样的治疗:
乐观者,起居饮食井然有序;悲观者,吃不下睡不着。

结果,一个日渐恢复,一个则每况愈下。

《卫生宝鉴》中说:“心乱则百病生,心静则百病息。


心烦意乱,疾病不请自来;心平气和,百病皆能平息。

养生的最高境界,其实就是养心。

若患得患失,内耗不断,则所有的养生,都是徒劳的。

反之,若心念通达,心无挂碍,则能颐养身体、延年益寿。

养心重在寡欲——读《养生贵在养心》一得

养心重在寡欲——读《养生贵在养心》一得

读刊品文车,“宝马”“奔驰”则更佳养心重在寡欲——读《养生贵在养心》一得◎甘金龙/莲花县2018年第6期《开心•康乐寿》“养生保健”栏目上“养生贵在养心”,是金达迈先生的一篇养生之作,值得一读。

此文以一个个事例,让读者从事例中产生共鸣,进而认同其蕴含的理念:“心态平衡比一切健康长寿秘方都管用。

”全文语言生动自然,说理充分深刻,穿插事例确切,全面阐述了“养生贵在养心”这一观点。

文章开头说,“健康长寿的关键是心态,凡是健康长寿者,都是心态好。

”养生必先养心,于此可见一斑。

人的生命长短不但取决于自然,还取决于颐养得法。

曹操有诗云:“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养生莫忘养心,养心重在寡欲。

欲望,人皆有之。

只要你活着,就无法摆脱它。

可见,欲望没有贵贱之分,它是人的一种本能行为。

食欲、物欲、性欲、利欲、私欲……如台阶一般,可“拾级而上”:在解决了衣食之后,便想娶美妻;有了美妻后,又想高楼深院;建了高楼深院,更想买辆私家大凡欲望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要获得,要占有。

正面讲,有其积极性。

它形如远方的绿洲,吸引你向前。

欲望不可无,没有欲望,生活仿若一泓死水;欲望不可太多,太多了会使你的生活趋于复杂。

生活一复杂,便会使你茫然,一旦茫然便产生各种副作用,甚至走上犯罪的深渊。

所以,面对欲望,一定要“欲而有度”才是智慧,才是人生的一种境界!时下有不少人欲望太强,想要的太多,以致利欲熏心,见利忘义。

“养生贵在养心”奉劝人,在物欲的罗网里摆脱出来,停下追逐物欲的脚步,从而明白“’五光十色’是别人的,我什么也没有”的人生况味,在精神的高地上,潇洒风雅!我们老年人,见多识广,自然深知人生“平平淡淡才是福”的个中况味。

“养生贵在养心”,养心重在寡欲,记住《菜根谭》那句话:“伏魔自心,驭横平气。

”关闭欲望之门。

13。

1000字中医养生之道论文该怎么写

1000字中医养生之道论文该怎么写

1000字中医养生之道论文该怎么写中医养生主要是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疗活动,那1000字中医养生论文该怎么写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1000字中医养生论文范文,欢迎大家阅读。

1000字中医养生论文范文篇一:《中医养生浅说》一、养生之要,首当养心中医认为,心者,五脏六腑之主。

心主神明。

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虽然出之于脑,实赖心脏所主宰。

心者,君火也,人身之活动生机,气机运行的推动力无不凭借心火的温煦推动。

我此处所讲的心,主要指一个人的思维、心态、乃至于智慧。

一个能够自觉保有长久健康的人必然是一个不乏智慧的人,这不光指他掌握保健养生的知识,更在于其为人处世,其品格、涵养、胸怀,都必然同时具备了有助于身心健康的素质。

内经上说,恬淡虚无、精神内守。

正气存内,邪安从来?而一个人,若要达到这样的境界,其实是一个世界观的问题,对于人生的得失荣辱都能够正确看待,拿得起更放得下。

能够认识到生命的真实要义,分得清生命中的轻重缓急,并具备良好的情绪掌控的能力,或者说,思想深处闪烁着理性的光辉。

能使得心如寒潭鹤影,事来心随现,事去心随空,不会让心理活动超越自身可以承受的限度,甚至于发展成为挥之不去妨碍心理健康的阴影。

中医说,怒则气逆,伤肝,喜则气缓,伤心,思则气结,伤脾,悲则气消,伤肺,惊恐则气下,伤肾。

总之,情志的变化超过正常的度,都可以转化为危害健康的致病因子。

而要获得能够宠辱不惊,临危不乱的定力,谈何容易。

医生经常在临床工作中告诫病人条畅情志、心态平和等等,往往会被病人一笑置之。

因为在很多人的认识里边,叫做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这些人,其实从来没有真正意识到可以通过提升个人的涵养,完善自己的人格最终可以改善自己的性情,从而对自己的健康有所贡献。

养心,不光是预防心理疾病,现代心身医学的研究成果已经明确告诉我们,几乎所有的躯体上慢性疾病的发生都和我们的心理失衡存在着密切的关联。

夏季中医养生简报

夏季中医养生简报

夏季中医养生简报
夏至养生,重在“养心”
进入夏季,心情变得容易急躁,《黄帝内经》说,夏季要使志无怒,即心情要愉快,使气得泄,不要压抑自己。

精神内守,病从安来,就是这个道理。

心情不好时可以少吃一些甜食缓解一下,饱满的精神状态和充足的体力也能给你带来好心情。

夏至养生需防暑
夏至期间,全国气温高、光照足、雨水也多,农作物生长旺盛。

夏至过后,一年中最热的时期就要到了。

人的胃肠功能因受暑热刺激,其功能就会相对减弱,容易发生头重倦怠、胸脘郁闷、食欲不振等不适,甚至引起中暑,伤害健康。

做好防暑工作,应避免在强烈的阳光下暴晒,外出时,应采取防晒措施,如打伞、戴遮阳帽、涂防晒霜等。

起居养生,晚睡早起调室温
嵇康《养生论》中说“更宜调息静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热亦于吾心少减,不可以热为热,更生热矣。

”意为我们应当使心神安静,不可让外界的燥热扰乱心神。

夏至日长夜短,为顺应自然界阴阳盛衰的变化,宜晚睡早起,但晚睡也不宜超过晚11点,并利用午休来弥补夜晚睡眠的不足,尽量保持每天有七小时左右的睡眠时间。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空调的广泛使用,盛夏“空调病”在这个时节较为常见,尤其是体质较弱的儿童、老人以及职场上打拼的女性白领,容易因室内外温差较大、或空调风口直吹头脸、颈肩、四肢关节
等部位而引起不适。

空调温度不宜太低,最好为27-28度。

儿童晚间睡眠应穿着轻薄透气的长衣裤,重点保护肚脐、肘关节、膝关节等免受风寒,女性白领要根据个人体质穿衣保暖,勿盲目跟风赶潮过分贪凉暴露。

女士和老人也要注意踝关节保暖,避免足跟疼痛。

养生首先要养心

养生首先要养心

养生首先要养心养生首先要养心。

养心贵在静心,静心的至高境界是乐心。

养心务必要养德,德高才能神凝气定。

养心重在养神,养神说到底是净化人的灵魂。

如果你的灵魂始终是美丽的,那你就拥有了”不老之药”。

有研究表明,人类疾病的绝大部分都与不良心态有关。

它提示我们,老年人养生,首先应当养心。

养心,是心理和生理的全面管理这里所谓养心,自然不是指保护好心脏,而是指调控好你的心态,包括思想、感情、情绪、意念,等等。

人的心态需要保持平和,犹如人的体温必须保持正常一样。

仔细观察生活会发现,心理失控对老年人的健康以及生活会带来多么大的危害。

有的人由于过分怀旧,整日沉浸在那些残缺的、苍白的回忆里,以至于对眼前的一切都毫无兴趣,即使美好的生活也索然无味。

有的人由于盲目攀比,总觉得自己得到的太少,失去的太多,事事不如别人,以至于悲观丧气,经常闷闷不乐,甚至患上了精神抑郁症。

还有的人由于严重消极,老感到自己被社会闲置,被人们漠视,以致心灰意懒,颓废变态,毁蚀掉了自己的心灵和意志。

更有的人由于贪心作怪,总以为自己应当拥有更多的财物,应该比别人生活得更好,以至于放弃了对自己的约束,不该拿的也拿,落了个晚节不保的结局。

类似现象虽然大多事出有因,但不管哪一种,无不与心态失控有关,无不伤及身体健康,无不有损美好生活。

由此可见,养心对养生是多么的重要。

养心,做情绪的主人讨论养心,除了须弄清养心的重要性外,还应当思考如何去养心。

何以养心,恐怕谁也难以开出一个一应俱全的药方来。

在实际生活中,有很多问题并不需要具体的答案,提出问题只不过是想藉此来达到沟通的目的。

思考如何养心,也当如此。

我们不妨从下列几个方面进行沟通:养心贵在静心情绪乃一身之主,一个人如果终日思前想后、欲望不止,难免会百病丛生,说不良情绪是疾病的催化剂一点也不会过分。

要消除不良情绪,重要办法之一,就是要学会静心。

心静才能气顺,气顺才能健身。

静心的最佳途径是炼心,静心的至高境界是乐心。

养生重在养心 养生重在养心 黄帝内经

养生重在养心 养生重在养心 黄帝内经

[养生重在养心]养生重在养心黄帝内经心脏就是人的主机,所以我们养身应当贵在养心,养心要怎么养?心平气和就是最好的养心方式。

下面就让我为大家介绍养生养心的方法,盼望可以帮到大家,欢迎阅读!养生重在养心养生,在我国最早见于《庄子。

内篇》。

"养',即保养、调养、补养之意;而"生',即生命、生存、生长之义。

由此可见,"养生'的目的就是尽量延长生命时限,尽力提升生活质量,不断拓展生存空间(我国胜利放射的"嫦娥一号'探月卫星,或许应是拓展生存空间之一举)。

近几年来,中医在国外已越来越受到重视,日热喷香。

究其根源,那是医学事业与时俱进、快速进展、返朴归真的必定选择,这更是中医和中医学内容博大、内涵精深、前景宽阔、潜力巨大、魅力无限的详细体现。

庄子讲:"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为寿而已矣;此导引之士,养形之人'。

我国中医学传统的观点认为:"怒伤肝、思伤脾、喜难过、哀痛肺、恐伤肾'。

它告知我们,人的心理活动与人的生理功能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必定联系,良好的心情状态可以使人的生理功能处于最佳状态,反之则会降低或破坏人的某种功能或组织,引发各种疾病。

我们知道"肝、脾、心、肺、肾'都是人体的主要器官,是物质的东西;而"怒、思、喜、悲、恐'都是人的心情表现和条件反射,属于精神的范畴。

两者之间既相互区分又相互联系,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影响,既相互依存又相互作用,既相互冲突又相互统一。

科学把握和正确处理人体物质和人格精神的辩证关系,不仅是科学的"养生'之道,更是宽松环境、幸福欢乐、益寿延年的关键。

养生重在养心。

养心,古人云:"天下根本,人心而已'。

儒家文化的精髓是"仁',而"仁'的核心是"善'。

人心善则施善行,能贯天地正气;人心恶则施恶行,必露污浊风尘。

盛夏养生重在养护心脑血管

盛夏养生重在养护心脑血管

盛夏养生重在养护心脑血管作者:来源:《金色年代》2013年第08期专家简介:艾静,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主任医师擅长治疗:中医内科杂病、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尤其是高血压病、常见慢性病调理,预防保健养生康复。

特约门诊:周一、周五下午被访者/曙光医院主任医师艾静案例:高血压变低血压是为哪般?最近天热,老王在家中纳凉时突然晕倒,送到医院后发现血压特别低。

家属向医生反映说,老王高血压多年了,每天都会按时吃药,本来以为这次是高血压发作才晕倒的,怎么反而是低血压呢?医生解释说,老王这种情况在夏天很常见,许多老年人坚持吃降压药,平时怎么吃,夏天还怎么吃。

夏季血压降低后还是那个量,不按照实际情况调控药量,能不出事吗?专家提醒:天气炎热要关注血压在炎夏,血管由于高温舒张,这时候血流会加快。

同时人在夏季容易出汗,肾脏负担较小,所以老年人的血压在夏季会降低,部分高血压患者的血压甚至可以接近正常或正常低限。

这时候如果不注意调整降压药,血压大幅下降,加之血粘度因过量出汗而升高,导致中风等症状。

因此,患有高血压的老年患者在夏季一定要关注自己的血压,随时根据血压的高低,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用药。

夏季养护心血管三步走起居走“规律”路线在生活起居方面,内经有云:“夏日当夜卧早起。

”夏季作息,宜晚些入睡,早些起床,以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虚的变化。

夏季睡眠需要注意的是:睡眠时不可让电扇直吹;夜里睡觉不宜在外面睡;睡觉前不宜乘凉太晚,更不宜长时间在空调中睡眠。

提醒:研究表明,每天午睡半小时可使血压及心率曲线出现一个低谷,冠心病发病率减少1/3,心脑血管病患者不妨养成午睡的好习惯。

运动走“适宜”路线夏季老年人的运动锻炼,最好在清晨或傍晚天气凉爽时,即避开正午前后阳光直射,可选择公园、河岸、湖边树阴下,或亭廊、庭院等场所,锻炼项目可选择如太极、慢跑、散步等运动量适度的形式。

不要过度疲劳及大量出汗,以免造成体液失衡、电解质紊乱。

饮食走“清淡”路线夏季养心,所谓“夏合心,心合苦”,夏天老年人要多吃“清淡性苦”的东西,以达到清热化湿的目的,如西瓜、苦瓜、鲜桃、草莓、西红柿、绿豆、黄瓜等。

养生在心养心在静

养生在心养心在静

姓名:闫兆阳专业:09社会体育二班学号:091202039以“养生在心,养心在静”来理解当代人最佳的养生方式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影响健康长寿的因素来看,60%取决于个人因素,15%取决于遗传因素,10%取决于社会因素,8%取决于医疗条件,7%取决于气候条件。

因此,保健养生,要从各自的具体情况出发,几乎没有任何一种养生之道是完美无缺的,更不可能适合众人。

人们只能在学习各种养生方法的过程中兼收并蓄,寻找适合自身情况的养生之道。

并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心态,择优选用养生方法。

养生首先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心态平和了,才能心平气和地在学习养生知识的过程中,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养生方法。

古今养生理论倡导人们在神志养生和情志养生两方面上弄懂养生的要意。

神志养生,是指通过内心世界的自我调节,保持心态平和,使之健康长寿的方法。

通过少私寡欲、知足常乐、心胸豁达、多行善事等四个方面逐步掌握神志养生。

情志养生,是指通过对外界客观环境的情绪反映的自我调节来转变自己的错误思维方式,将心情调节到最佳状态,使之健康的方法。

通过戒骄戒躁、养调情绪、避生“三气”(闲气、怨气、闷气),逐步掌握情志养生。

无论神志养生还是情志养生,关键是调整心态,营造好心情。

调整心态,全属健康长寿中的个人因素,所占比例极大,这一步十分重要。

如果心态调整不好,再妙的养生方法也于事无补。

养生重在调心态。

静意味着清虚宁静,安县恬淡,即情绪和心理上的平稳状态,它摒弃了心绪上的大起大落,大喜大悲,维持了安静乐观的精神状态。

因为情志活动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任何消极或过激的情绪都会导致人体阴阳气血失调,进而造成内在脏器损害,乐观的情绪能促进气机的畅达,改善营卫气血的循环,从而确保脏腑组织的营养;同时,喜悦宁静能调剂精神,摒弃不利于人体的悲、忧、怒、恐等精神轻质因素,有利于神气调畅,所以,情绪、心态的宁静对维持身心健康是至关重要的,“静”意味着人体阴阳、刚柔调节至安泰平稳状态,实质上是人体脏腑、经络、气血即人体各系统形态及其生理功能的平衡状态。

立夏养生重在养“心” 三类食物保平安

立夏养生重在养“心” 三类食物保平安

立夏养生重在养“心”三类食物保平安-->“立夏”代表天气转暖温度升高,炎热的夏季即将到来,同时雨水增多。

专家称,立夏后有利于人体心脏的生理活动。

人们在春夏之交要顺应天气的变化,重点关注心脏,学会养“心”。

今年立夏5月6日4时23分根据新近出版的《中国天文年历》,今年立夏的准确时间为5月6日4时23分。

天文教育专家、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赵之珩介绍说,24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

视太阳从春分点(黄经零度,此刻太阳垂直照射赤道)出发,每前进15度为一个节气;运行一周又回到春分点,为一回归年,合360度,因此分为24个节气。

由于节气是特定的时刻,而非特定的24天,因而虽然节气的日期在阳历中是相对固定的,但具体的时间却是不断变化的。

太阳到达黄经45度为“立夏”节气。

从天文学上,立夏表示即将告别春天,是夏天的开始。

实际上,若按气候学的标准,日平均气温稳定升达22 以上为夏季开始。

立夏前后,我国只有福州到南岭一线以南地区真正进入夏季,而东北和西北部分地区这时则刚刚进入春季,全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在18 ~20 ,正是“百般红紫斗芳菲”的仲春和暮春季节。

我国古代将立夏分为三候:“一候蝼蝈鸣,二候蚯蚓出,三候王瓜生。

”即是说这一节气中首先可听到蜊蜊蛄(即蝼蛄)在田间的鸣叫声(一说是蛙声),接着大地上便可看到蚯蚓掘土,然后王瓜的蔓藤开始快速攀爬生长。

作为我国权威的天文测算部门,紫金山天文台负责实施我国的日历编算和发布,每年编算次一年的农历日历,其中包括朔望和节气时刻,时间均精确到分钟,作为标准在每年出版的《中国天文年历》中正式发表,并以《日历资料》的形式对外发布。

立夏最要防“上火”立夏后,天气渐热,气候干燥,人体的水分容易通过出汗、呼吸而大量失去。

健康长寿重则养心防“心火”

健康长寿重则养心防“心火”

“心脏”主宰人体的生命活动,在五脏六腑中居于首要地位,《素问?灵兰秘典论》称之为“君主之官”。

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血脉和主神志。

心脏,脉和血液构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这个系统的生理功能,都属于心所主,都有赖于心脏的正常搏动。

心脏功能正常,则心脏搏动如常,脉象和缓有力,节律调匀,面色红润光泽,精神充沛,神志清晰,思考敏捷,对外界信息的反映灵敏和正常。

因此,人能否健康长寿,就要看你的“心脏”功能是否运转正常,一个人一生心脏跳动大概在30亿次,按照正常心跳一分钟72次,60分钟/小时跳动4320次,24小时/天跳动103680次,365天/年心脏跳动37843200次,按人平均寿命80岁计算,心脏跳动为3027456000次,古代医学核定人的寿命为120岁,心脏泵力运转应该约45.4亿次,所以“心脏”决定了人的寿命长短,我们要健康长寿,首先应该以养“心”为首。

按照名老中医养生法,养生重在养心,九十高龄的名老中医李寿山教授的养生32字诀:“自寻乐趣,不生闲气,食勿偏嗜,少酒禁烟,作息有序,适应自然,动静结合,寿尽天年。

”而预防“心火”在养心环节中第一重要,所谓“心火”,其主要表现为:心烦气躁、口舌糜烂、生疮、舌尖红、躁扰不宁、心神恍惚、惊悸、多梦、乏力、女性额上长痘等等,儿童可表现多动、烦、急、不安、睡觉时惊恐等。

心脏在中医五行属火,掌管血脉,心火上炎可表现上述症状。

预防“心火”主要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克制情绪波动,撑握身体寒温适度,多吃蔬菜水果,少吃辛辣之食物,少喝酒,多运动,儿童要多饮水,最好是温开水,不要轻易输液。

一天之中,中午和晚上十二点最为重要,内经把午时定为“心经旺”的时令。

心在五行中属火,午时是太阳最旺之时,心为君主之官,对五脏而言就是天子。

子时和午时是天地气机的转换点,人体也要注重顺应天地之气的转换。

子、午时的休息对人体非常重要,特别是午时这一时令,饭后睡不着,闭目养神半小时也好,让人与天地相应,对人体养心最有益处。

2024冬至的传说及养生方法

2024冬至的传说及养生方法
冬至养生的重点是要养心。要养生先养和善、宽厚之心,心底宽自无忧。冬季养生,要静神少虑,保持精神畅达乐观,不为琐事劳神,不要强求名利、患得患失;避开长期“超负荷运转”防止过度劳累,积劳成疾。
2.冬至出外要保暖
进入冬至节气,降温幅度会进一步加大。冬至最重要的养生即是保暖,身体暖暖的,气血才会顺畅,才可避开很多疾病的发生。保暖强调的是头和脚。俗话说“寒从脚下起”,脚离心脏最远,血液供应慢而少,皮下脂肪较薄,保暖性很差,一旦受寒,会反射性地引起呼吸道黏膜毛细血管收缩,降低抗病实力,导致呼吸道感染,因此在寒冷的冬至季节,脚部保暖也应加强。
2024冬至的传闻及养生方法
避寒就温
冬日气候寒冷,避室应暖和防风,一般宜保持在18℃以上。(天下养生网)气温骤降与寒流过境时,老年人与体弱多病者,最好削减外出。若要外出则应做好保暖防护。
头背宜暖
中医认为,头部与背部为督脉经循行之部位,更是阳中之阳。冬季风寒最易通过头部和背部侵入人体,诱发感冒、肺部感染等疾病。所以要特殊重视头和背部的保暖,以免阳气受损。
冬至的养生方法
傍晚熬炼
经常熬炼可增加体质并提高防寒抗病实力。探讨表明,人体化解血栓的实力早晨最低,傍晚最高,如将健身运动支配在傍晚,可使人的免疫实力达到最佳状态。
饮食宜温
冬季饮食宜温热,早晨外出时,宜先喝些牛奶、豆浆、红枣粥等以温煦身体。冬季饮食应多选含有优质蛋白质与有防寒保暖作用的食品,如瘦肉、鱼、鸡、蛋类与豆制品等。
谨慎洗澡
洗澡能清洁皮肤,促进新陈代谢。但冬季气候寒冷,老年人与体弱多病者,洗澡太勤,不留意保暖,易诱发呼吸道与心脑血管病复发。所以,老年人冬季洗澡一般每周一次即可。
热水泡脚
脚是人体之根,素有其次心脏之称。入睡前用40℃~50℃的热水泡泡脚(并协作按摩10多分钟),可加速血液循环、消退疲惫、并有保健益寿之作用。

夏季养生简短走心的文案

夏季养生简短走心的文案

---【夏日养生,心静如水】当夏日炎炎,绿意盎然,我们的生活也随之进入了旺盛的季节。

在这充满活力的日子里,如何保养身体,调养心性,成为我们共同关注的焦点。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夏季养生的世界,探寻那份属于夏日的宁静与美好。

【一、养心篇:心静自然凉】古人云:“心静自然凉。

”在炎炎夏日,保持一颗平静的心尤为重要。

以下几招,助您夏日养心:1. 晨练:清晨,万物复苏,空气清新。

选择一项适合自己的运动,如太极、瑜伽等,既能锻炼身体,又能使心灵得到放松。

2. 静坐:每日抽出半小时,静坐冥想,让心灵回归宁静。

可以听听轻音乐,或是专注于呼吸,让思绪渐渐沉淀。

3. 晒太阳:适量晒太阳,有助于合成维生素D,增强免疫力。

但要注意防晒,避免长时间暴晒。

【二、饮食篇:清淡为主,养胃润燥】夏日饮食,应以清淡为主,养胃润燥。

以下几款夏日养生美食,助您度过一个健康清凉的夏天:1. 绿豆汤:绿豆性凉,具有清热解毒、消暑利尿的功效。

将绿豆洗净,加水煮至烂熟,加入适量冰糖,即可饮用。

2. 西瓜:西瓜性寒,有清热解暑、利尿消肿的作用。

夏日午后,来一份冰镇西瓜,既解渴又消暑。

3. 薏米粥:薏米具有利水渗湿、健脾止泻的功效。

将薏米洗净,加水煮至烂熟,加入适量冰糖,即可食用。

【三、作息篇:顺应天时,调整作息】夏日作息,应顺应天时,调整作息。

以下建议,助您调整夏日作息:1. 早起:夏日宜早起,清晨空气清新,有利于养生。

2. 午休:适当午休,有助于消除疲劳,提高下午的工作效率。

3. 晚睡:夏日夜晚,气温适宜,可适当晚睡,但不宜过晚,以免影响身体健康。

【四、防晒篇:防晒霜、遮阳伞,保护皮肤】夏日防晒,是养生的重中之重。

以下防晒小贴士,助您远离晒伤:1. 防晒霜:外出时,涂抹适量防晒霜,有效阻挡紫外线。

2. 遮阳伞:选择一把遮阳伞,为您的肌肤提供保护。

3. 遮阳帽:佩戴遮阳帽,防止紫外线直射头部。

【五、夏季养生,心态最重要】最后,让我们以一颗平和的心态,迎接夏日的到来。

养生之中 养心为重

养生之中 养心为重

尔津 ) 量 的影 响 观察 组 6例 共 用 特 尔 津 ( 5 1 ) 用 10x g 2 3支 , 照 组 1 对 5例共 用 1 9支 , 0 两组 人 均 特 尔津 用 量 分 别 为 ( .6士 2 0 ) 34 . 3 支和 ( . 8士 3 0 ) , 统 计 59 .5 支 经 学 处 理两 组有 显著 性差 异 ( =2 1 , 0 0 ) t . 4 P< . 5 。
细 胞下 降 等 。健脾 养 血汤 以 太子 参 为 君 药 , 子 参 性 太
平 , 甘 , 苦 , 补气 健 脾 作 用 。臣药 以健 脾 益 气 的 味 微 有
光 明 中医 2 1 02年 1月 第 2 7卷 第 1期
C G C Jn a 0 2 V l 7 1 J M M aur 2 1. o 2 . y
・1 9 ・ 0
心呕 吐 等情况 。
WB C和第 2 O天 的 H B影 响显 著 。 计 数 资 料 采 用 检 验 , 量 资 料 计
观 察 [ ] 中华 中 医药 杂 志 ,0 9 2 ( ) 5253 J. 2 0 ,4 4 :4 - . 4
[ ] 张 蓓 , 丕 丽 . 西 医结 合 治 疗 对 肿 瘤 患 者 生 存 质 量 的 影 响 [ ] 6 胡 中 J. 中华 肿 瘤 杂 志 ,0 3 2 ( ) 32 4 2 0 荣 桂 . 西 医结 合治 疗 肿 瘤 的 回顾 与 展 望 [ ] 中 国 肿 瘤 ,0 3 4 中 J. 20 ,
( ) 34 6 6 : 2  ̄2 .
[ ] 储 真 真 , 信义 , 韬 . 肾生 血 方 防 治 化疗 血 液 毒 性 反 应 的 临 床 5 陈 孙 补
[ ] 于 世 英 . 瘤规 范化 诊 疗 指 南 [ . 汉 : 中科 技 大 学 出 版 社 , 2 肿 M] 武 华

一位武当山老道士四十余年行医的感悟

一位武当山老道士四十余年行医的感悟

一位武当山老道士四十余年行医的感悟摘要:1.武当山老道士的背景介绍2.老道士四十余年行医的经历3.老道士的感悟:医道同源,养生重在养心4.老道士的养生建议:饮食、起居、运动和心情5.老道士对现代人的启示正文:武当山,位于我国湖北省十堰市丹江口市境内,是中国道教的重要圣地之一。

在这座充满灵气的山上,有一位老道士,他四十余年来潜心修行,同时积累了丰富的行医经验。

这位老道士通过长期的实践,对人体健康和养生有了深刻的认识,他的感悟值得我们去倾听和学习。

老道士在武当山修行多年,深谙道教的养生之道。

他认为,医道同源,即医学和道教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老道士看来,养生不仅仅是保养身体,更重要的是养护心灵。

一个人要想保持健康,首先要做到心灵的平和。

正如道教倡导的“无为而治”,养生也需要顺应自然,无为而为,才能达到天人合一的境地。

老道士根据自己四十余年的行医经验,给出了一些养生建议。

首先,饮食要清淡,尽量少吃油腻、辛辣的食物。

其次,生活起居要有规律,早睡早起,保证充足的睡眠。

再者,适度的运动也是保持健康的关键,老道士提倡在自然环境中进行锻炼,如太极拳、八段锦等。

最后,保持良好的心情,用平和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种种,这样才能使身体和心灵都保持在最佳状态。

对于现代人来说,这位武当山老道士的感悟和养生建议具有很大的启示。

在竞争激烈、压力巨大的现代社会,人们往往忽略了心灵的养护,而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物质追求上。

然而,心灵的健康才是人生幸福的基石。

正如老道士所言,医道同源,养生重在养心。

只有当我们学会关爱自己的心灵,才能真正实现健康和幸福。

养生重在养五脏

养生重在养五脏
维普资讯
寝 器
● 姚 芳
五 脏 即肝脏 、 脏 、 脏 、 脏 、 心 脾 肺 肾脏 。祖 国 医学 将人 体 的 一切 生 理 机 能都 归 纳到 这 五 太 系统 之 中 。
现代 医学认 为 , 患心脑 血管等 严重疾 病之人 应 防止过
于兴奋 激动 , 否则 会 导致 严 重 的不 良后果 , 这与 中医 的观 点是 一致 的。 中医还认 为“ 则 心无 所倚 , 惊 神无 所 归 ” 因此 预 . 防惊 吓伤及 心神 也是很 重要 的。
等 , 劳 逸 适 度 , 止过 劳 。 应 防
3 保养脾 胃 . 脾 胃主纳食 消导 与运 化 水 谷精 微 , 气 血生化 为“ 之源” “ 天之本 ” 脾 主 运化 水 湿 , 重则 伤 脾 , ,后 湿
夏秋 之交 关系 密切。
节制 饮 食 :内经》 :饮 食 自倍 , 胃乃伤 适 《 说 “ 脾 ”
则会使心身涣散、 心神浮越 。《 懦林外史》 中范进中举
后 丽致疯 ,说 岳》 《 中笑 死 牛 皋 , 是 大 喜伤 心 所致 都

1 ・ 2
现代养 生
20 o 02N j
维普资讯
防思 虑劳倦 伤脾 : 中医认 为 , 愁思 虑劳倦 伤脾 , 忧
当节 食有 利于 健 康长 寿 暴 饮暴 食 , 饱 不 匀 , 嗜 饥 或 吃肥甘 , 或进 食生 冷 , 饮酒 过 度等 , 或 易致 脾 胃受 损 ,
诱 发 消 化 系统 疾 病 。
: 保 养心 脏 . 心 主血 , 主人体 的精神 、 志活动 , 神 心有 推动 血液 在 脉 营 内运行 的作用 , 鼍夏季关 系密 切 。
重 视 养 护 心 液 : 主 血 脉 , 为 心 之 液 , 汗 血 同 心 汗 “

夏季养心为先 做到11个细节

夏季养心为先 做到11个细节

夏季养心为先做到11个细节
*养生导读:转眼进入夏季,此时节养生必先养心。

夏季感到身体不适、郁郁寡欢、心情烦躁,都与心有关!所以,夏季养心正当时,那么如何养心呢?做到11个细节,可以让你身心健康!
*夏季养心为先做到11个细节
夏季天气炎热,气候干燥且昼长夜短,中华传统中医认为,夏季在五行中属火,对应的脏腑为心。

中医专家认为,夏季养生重在养心。

中医所讲的心指包括心脏在内的整个神经系统及心理精神因素。

*1、少汗养心
夏天天气炎热,微微出汗能够调节体温,调和营卫,利于气血条畅。

因天气炎热,经常大汗淋漓,不利于身体健康。

中医有汗血同源之说。

汗由津液所化生,津液与血均为水谷精微,汗为
血之源,出汗过多,容易耗伤津血及阳气,可致气血两伤,心失所养,出现心慌、气短、失眠、神疲乏力、烦渴、尿少等症状。

*2、低脂清淡饮食可护心
有一句谚语冬吃萝卜夏吃姜。

为什么夏季还要吃生姜?因为
夏季的食物基本以凉性为主,我们需要适当调整一下,你的体内才能符合这样一个春夏养阳的规律,才能更好地保养身体的阳气。

夏季宜吃开花结果的食物,如瓜果茄类。

因为夏季属火,适
合吃番茄、桃子,还可以适当吃一些红色的食物,比如红辣椒和西瓜。

夏季对应的味道是苦,我们可以适量增苦减酸。

夏季阳气上升,食用过多油腻、易上火食物,会引发痤疮、
口腔溃疡、便秘等病症。

建议多喝牛奶,多吃豆制品、鸡肉、瘦
肉等,既能补充营养,又可达到强心的作用。

平时多吃蔬菜、水果及粗粮,增加纤维素、维生素C和维生素B族的供给,预防动脉硬化。

暑夏养生重在养心

暑夏养生重在养心

暑夏养生重在养心作者:周毅来源:《现代工商》2013年第06期夏日时节,日长夜短、气温走高;阳光灿烂、热气逼人,呈现一派“暑夏”气象。

中医认为:“夏气与心气相通”,夏天养生要注意晚睡早起、中午休息、重视“静养”,避免烈日之下,大汗淋漓、汗出伤阳。

在饮食调养方面,采取“补肾助肝、调养胃气”的原则,饮食清淡,多吃蔬菜、水果、粗粮。

所谓五行配五季、五季配五脏,夏天养生要养心清火。

夏季分为初和长中国太医馆馆长、著名中医专家王凤岐教授说,从养生的角度来说,一年不是四季,而是五季。

除了春夏秋冬外,还有一个长夏。

明代医学家张景岳说:“春应肝而养生,夏应心而养长,长夏应脾而养化,秋应肺而养收,冬应肾而养藏。

”为什么分五季?中医理论建立在五行基础上,夏天6个节气,小暑后的季节特点与初夏并不相同,对人体的影响也有区别,中医便单独将小暑、大暑划入长夏,这样就形成了五行配五季、五季配五脏的结构。

五脏对应于心,养生的重点在于养心。

中医中有“少火”、“壮火”的说法。

少火是指生理上的火,内养脏腹,外充皮肤。

如果阳气过亢,火热内生,就成为病理上的火,称之为“壮火”。

夏季的主气为暑,是火热之气所化。

夏气又与心气相通,所以人很容易上火,这种火就是“壮火”。

“壮火食气”,心脏的阳气就会受到消耗。

夏季天气炎热,人就容易出汗。

西医说,出汗导致体液流失过度,会破坏身体的平衡。

中医认为:“汗为心之液”,出汗过多不仅流失体液,还会令心阳受损,伤害身体。

当然,夏季出汗,也是一种排毒,更是身体调节体温的方式。

有些人夏天出汗,一觉睡醒枕头湿了,家长大可不必担心,小孩为“纯阳之体”,体内阳气本来旺盛。

如果出汗过多,就会伤害心阳。

如何判断出汗过多?一般来说,出汗过多伴随乏力、胸闷等不良反应,出汗就有问题了。

出汗过多导致心阳受损、神志不守。

著名医家张介宾说:“心为脏腑之主,而总统魂魄。

”《灵枢》则认为:“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

”夏天是心血管病的高发期,人也易心浮气燥、乱发脾气,就是心阳受损、火气太盛,需要好好的养心清火了。

浅谈养生重在养心修德

浅谈养生重在养心修德

火不亢 , 。 交 , 心 肾相 水火 既济 , 肾 才 能 发 挥 正 常 功 能 。心 非 肾 心 不 能有 以生 , 的功 能正 常 与 否 和 肾 有 密 切 关 系 , 如 《 门 棒 心 正 医 喝・ 气阴阳论》 :人 之心火 , 为君 火 , 其运用施 为 , 六 云 “ 名 而 生化 气 血者 , 火 之 功也 ”《 医 汇讲 ・ 八 》 :命 门之 火 , 心 火 相 ,吴 卷 云 “ 即 之根 ; 肾水 之精 , 心 精 之 源 ” 肾 阴 足 , 心 火 不 亢 , 阳 足 , 即 。 则 肾 则 心火 不 衰 。若 肾阴 虚 , 肾水 不 足 , 能 上 济 于 心 , 不 以致 心 火 亢 于 上 , 肾 阳虚 , 门 火 衰 , 火 失 去 相 火 之 助 , 或 命 君 以致 心 阳 虚 衰 , 均 可影 响心 生 血 、 血 的 功能 , 液 生 成 不 足 或 者 温 煦 不 足 , 行 血 壅 塞 脉 中 , 致 血 瘀 。 血瘀 脉 中 , 任 胞 脉 瘀 滞 , 发本 病 。 可 冲 而 22 肾 虚 肝 郁 血 瘀 : 肾 同 居 下 焦 , 藏 血 , 藏 精 , 血 相 . 肝 肝 肾 精 生 。“ 主闭 藏 者 肾也 , 疏 泄 者 , 也 ” 两 者 一 开 一 合 , 藏 一 司 肝 , 一 泄 , 同维 持 月 经 及 妊 娠 的 定 期 藏 泄 , 冲 任 之 本 。 “ 属 木 , 共 为 肝 木气冲和调达 , 不致 郁 遏 , 血 脉 得 畅 ” 若 肾 阴 虚 , 不 涵 木 , 则 , 水 肾虚 肝 郁 ; 肾 阳虚 , 失 温 煦 , 失 濡 养 , 机 不 畅 , 致 血 瘀 或 血 肝 气 可 脉 中, 冲任 胞 宫 壅 滞 , 而发 本 病 。 23 肾虚 脾 虚 血 瘀 :脾 为 孤 脏 , 央 土 以灌 四 傍 ” 为 后 天 气 . “ 中 , 血 生 化 之 源 。 “ 入 于 胃 , 溢 精 气 , 输 于 脾 , 气 散 精 , 归 饮 游 上 脾 上 于肺 ” 脾 居 中 焦 , 水 液 升 降 输 布 的 枢 纽 。若 肾 阳 虚 , 能 温 , 为 不 运脾 土, 脾失健运, 代谢失 常 , 可致气 血生化乏 源或水液 代谢失 常 。气 血 生 化 乏 源 , 而 致 瘀 ; 液 代 谢 失 常 , 聚 成 痰 , 与 渐 水 湿 痰 血 结 , 致 血瘀 。 血瘀 脉 中 , 任胞 脉瘀 滞 , 发 本 病 。 而 冲 而 24 肺肾不足 血瘀 :索 问・ . < 灵兰秘 典论》 “ 者 , 日:肺 相传 之官 , 治 节 出 焉 。肺 朝 百 脉 , ” 主治 节 , 身 血 液 通 过 百 脉 流 经 于 肺 , 全 进 行 体 内外 清 浊之 气 的 交 换 , 气 宣 降 , 富 有 清 气 的 血 液 输 送 肺 将 到 全身 , 气 可 助 心 行 血 , 节 全 身 气 、 、 的 运 行 。 若 肾 阴 肺 调 血 水 阳失 调 , 则 累 及 于肺 , 响 肺 气 行 血 功 能 , 瘀 脉 中 ; 影 响 久 影 血 或 肺 气 调 水 功 能 , 则 水 停 脉 中 , 响 气 血 运 行 , 导 致 血 瘀 脉 久 影 而 中 。血 瘀 脉 中 , 任 胞 脉 瘀滞 , 发 本 病 。02 0 —00 0 1 6— 9 92 1 )3 12— 2 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养生重在养心
大家好!很高兴又一次在这里和大家一起探讨健康的话题。

在当今生活中,大家会发现,人们的穿着越来越体面,脸色却越来越难看;人们的收入越来越高,可脸上的笑容却越来越少;人们吃的越来越好,可身体却越来越糟;当今人们长期处于一个快节奏、高压力的竞争环境下,未免会产生焦虑、抑郁、神经衰弱、脾气暴躁等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如果处理不好不但会影响心理健康,还会影响到身体健康。

所以目前提出了“养生先养心”的养生理念。

中医的最高境界的不是治病,而是养生,而养生的最高境界是养心。

这里所说的养心不是指保护心脏,这里的心是指人的精神、情绪和心态,养心就是调控好心态和情绪。

中医经典《黄帝内经》里有句话这样一句话“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意思是说一个人心胸开阔,将一切看的很淡,不斤斤计较,同时心无杂念,这样一来,体内的正气就会顺畅的运行,机体就不会生病。

《黄帝内经》还有一句话说:“百病从心生。

”可见心态平和对于一个人的身体健康非常重要,其实,人的心态需要保持平和,犹如人的体温必须保持在正常范围一样。

超过一定的范围就会对机体造成一定的伤害。

中医学的传统观点认为:“怒伤肝、思伤脾、喜伤心、悲伤肺、恐伤肾”,也就是说各种不好的情绪可以直接攻击咱们的脏腑,干扰人体各器官的功能,从而引发各种疾病,中医称为“七情内伤”。

现代医学也证实,人的心理活动与人的生理功能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必然联系,良好的情绪状态可以使人的生理功能处于最佳状态,反之不良的情绪会严重干扰人体各器官的功能,引起新陈代谢功能失调,生理活动紊乱而导致各种身心疾病。

不良的情绪可以引起哪些疾病?
有研究表明,很多疾病小到感冒,大到冠心病和癌症,都与情绪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在我们的生活中,你会发现,性格孤僻的人比性格开朗的人容易患病,斤斤计较的人比大度爽朗的人容易生病。

不良的心理状态象抑郁、忧伤、愤
怒、生气等可以引起各种各样的疾病,这里就简单给大家介绍几种不良情绪所引起的常见病。

1、抑郁症、焦虑症、神经衰弱:心理异常首先必较容易引起精神方面的一些疾病,如比较常见的抑郁症、焦虑症以及神经衰弱等。

2、长色斑:很多人都知道经常生气的人爱长斑,因为在生气时,血液中的氧气会减少,导致血液里毒素代谢不出去,一旦毒素代谢不出去,最后就会表现到皮肤上,从而出现色斑问题。

3、胃溃疡:人在生气的时候,会使胃肠中的血流量减少,蠕动减慢,食欲变差,各种精神刺激,还可使胃酸分泌增加,这样长期情绪异常非常容易引起胃溃疡。

其实,在我们生活中都有这种感觉,一生气就不想吃饭,原因就在这里。

咱们经常说的“气的我胃痛”,其实是有道理。

4、心脏病:一个人情绪异常往往会引起血压升高,心跳加快,导致心肌缺血。

这在我们的生活中的例子实在是太多了,咱们经常会看到很多人一生气就会手捂胸口,原因就是生气导致心肌缺氧了。

5、癌症:癌症的发生与精神、情绪的关系极为密切。

经常生气容易患肿瘤,这是世界公认的观点。

经常忍气吞声的人得癌症的几率是一般人的三倍。

怎样去养心?
1、音乐养心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在谈论“音乐养心”,甚至有人把“音乐养心”比作心理按摩。

音乐对于人的情绪和行为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

音乐不仅有调节情绪的效果,还有镇静催眠、降血压的效果。

有研究结果发现,音乐可以舒张血管,降低血管紧张度,从而达到稳定血压的效果,所以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经常听听音乐是有很大好处的。

其实,音乐确实可以治疗很多疾病,我国还成立了音乐治疗协会,就是研究音乐治疗各种疾病的。

在民间有句话叫“饭养人,歌养心”,公园里很多老年人在拉二胡,唱歌,
唱戏其实就是在养心,这些人就不容易患病。

还有一现象,不知大家注意没有,现在中小学生都有音乐课,文化课是学习知识的,体育课是锻炼身体的,而音乐课呢?难道是培养音乐家的,不是!中小学音乐课的教学大纲里都有这样一句话,音乐课要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增进身心健康。

也就是说音乐确实可以让一个人心理健康。

2、运动养心
一些运动不但锻炼身体,更有养心的效果,比如八段锦、易筋经、太极拳,这里主要提一下太极拳。

很多人认为太极拳是老年人的运动,其实不是这样的,年轻人也非常适合打太极拳,不然中小学生体育课里怎么会学习太极拳呢?所以,目前太极拳是全民健身的首选项目。

“养身养心延年寿,每日一回太极拳”!太极拳即养神又健身,对于神经衰弱、失眠、头晕、头痛、过心血管疾病都有很好的预防和治疗效果。

太极拳讲究静,要排除思想杂念,所以练习太极拳要选择环境安静的场所。

3、饮食养心
饮食可以改变情绪,人的情绪、心理甚至性格与饮食习惯、营养摄入有着密切关系,平时吃得对、吃得好,会对心理的平静有很大帮助。

如果在一段时间内您的情绪波动比较大,经常会无缘无故的发脾气,那么这个时候应多吃一些碱性食物,最好吃一段时间素食,以调整自己的情绪。

有研究证明,吃素食可降低血压,舒畅心情,因此你会发发现素食者脾气相对温顺。

营养学家提出:“维生素是情绪控制剂”,而素食像素菜水果里含有大量的维生素,素食里调节情绪最好的食物有:菠菜、燕麦、南瓜、香蕉、草莓以及巧克力等等。

而肉食者吃肉分解的毒素积存在体内,使人的体质偏酸性,这样会使人的脾气也变得暴躁,所以脾气暴躁有时是吃出来的。

有句话说“吃的好,心里才舒服”,这个“好”并不是指大鱼大肉。

“好心情”也好、“坏心情”也好,有可能都是吃出来的,所以我们提出吃素的理念,就是让大家“吃出好心情”!
4、以德养心
我们的祖先把道德修养作为养生一项重要内容,提出养心必养德的观点。

儒家提出“德润身”、“仁者寿”、“大德必得其寿”的理论,认为道德可以使一个人的身心健康,得以长寿。

中医上认为,德高的人气血调和,阴阳平衡,所以能健康长寿。

那么什么叫“道”?什么叫“德”?道德的本意是什么?“道”其实就是规律的意思,“德”就是按照规律,按照准则去做事情。

总之,道德就是让人们按照规律和准则去做事情,违背了一些准则去做事情就是不道德。

道家也讲“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也是在说人要遵从自然规律去做事情,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天冷了,人要加衣服;天黑了,天睡了,人也要睡觉,如果天冷了不加衣服,天黑了不睡觉,这是在和自然规律对着干,和自然规律对着干人肯定是要生病的。

而道德就是要求人们按照规律,按照原则去做事情,违背道德去做事情,就会对身心健康带来创伤。

“德高寿自长”的理论已被现代医学所证实,美国科学家研究发现,善恶会影响一个人寿命的长短。

而巴西的一位学者经三十年研究也发现,有贪污受贿罪行的人,癌症、心脏病、脑出血发病率远远高于正常人群。

那怎样才算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五个字,就是“践行弟子规”,《弟子规》这本书呢,一共1080个字,113件事,它规范了生活中哪些事情能做,那些事情不能做。

现在咱们的中小学都在践行弟子规,咱们社会上的成年人更需践行弟子规。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