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养生是养心

合集下载

最好的养生是养心

最好的养生是养心

最好的养生是养心作者:来源:《作文周刊·八年级版》2019年第13期养生,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命题。

古人认为:最好的养生是养心。

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最早提出“养生”理念的是道家。

《庄子·内篇》中所称摄生、道生、保生,讲的就是保养生命以达长寿之意。

养生百法,首重养心。

古代很重视人的“心性”,中国传统文化也是强调“心性”的文化。

古代先贤普遍认为,人的身体健康与否,归根结底是由“心性”决定的,明代大思想家王阳明强调:“心者,身之主宰。

”《黄帝内经》认为,“心者”乃“生之本、神之变”,是“五脏六腑之大主”,《寿世青编》是一部养生专著,由清代名医尤乘撰写。

作者指出:“古神圣之医,能疗人之心,预使不至于有疾。

今之医者,惟知疗人之疾,而不知疗人之心,是犹舍本逐末也。

”那么,古人是如何养心的呢?其一,养神以养心。

古人认为,心健则神气充足,神气充足则身体强健。

反之,则身体羸弱。

道家思想认为,人的生命是魂(精神)与魄(形体)的统一。

如果能使精神与形体合一,则形神相依,可以长寿。

老子提出两个原则:一是“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少私,是减少私心杂念;寡欲,即降低对名利和物质的欲望。

老子说:“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贪得。

”一个人如果私心太重,欲望不止,就会斤斤计较,患得患失,日久必会扰动心神,影响健康。

二是“致虚极,守静笃”。

养神须凝神敛思,用心专一,才可使思想高度集中而不分散,维护心神的安定状态。

所以,道家在养生观上既主张养形,更主张养神。

儒家也强调“寡欲”。

孟子说:“养心莫善于寡欲。

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

”意思是說,最好的养心就是减少欲望,欲望少的人,存不下什么的少;欲望多的人,能存下什么的也少。

其二,怡情以养心。

儒家认为主要是通过改变自己性格、纠正错误认知、调节负面情绪、使自己的心态平和、乐观、开朗、豁达,以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

一是要“情志中和”,喜怒哀乐皆应保持安和适中,情感的发泄也要有节有度,不宜太过。

养生不如养心

养生不如养心

养生不如养心养生,首先应当养心。

养心贵在静心,静心的至高境界是乐心。

店铺现在就告诉你养生如何养心,快来看看这篇文章了解详情吧。

养生不如养心:养心的养生之道俗话说:“养生不如养心”。

何谓“养心”?《黄帝内经》认为是“恬淡虚无”,即平淡宁静、乐观豁达、凝神自娱的心境。

按字义讲,“养”在这里指供给、培植、培养、休养。

其含义一是指个人某方面达到的水平;二是指某个人后天逐步形成的待人处事的态度;三是指修身养性,陶冶精神,锻炼思想,培养情操。

养心是养生之道的“道中之道”。

先看一看先秦诸子是怎么说的。

孔子说:“德润身,仁出寿”、“大德必得其寿”(《中庸》)。

他告诉我们,养生是和一个人的道德修养紧密相关的,有高尚的道德修养,人才能获得长寿。

至于今日,“养生重养德,德高寿自长”的理论已被医学实践所证实。

因为,善于养生的人一般都会有一颗善良、高尚的心灵,善良者能获得内心的温暖,缓解内心的焦虑,故而少疾;恶意者终日在算计与被算计之中,气机逆乱,阴阳失衡,故而多病而短寿。

明朝李诩《戒庵老人漫笔》记载:“一士取科第不以正,然与正人相来往,外貌虽轩昂,而心中实绥,竟不一载而死”。

庄子说:“平易恬淡,则忧患不能入,邪气不能袭,故其德全而神不亏。

”(《庄子·刻意》)有修养的人性情温和宁静,不热衷于名利,就不会有患难的烦恼,也不会受到不正之气的侵蚀。

这样的人,就可以保全他的道德操守,心力、精神也不会受损害。

管子言:“人能正静,皮肤裕宽,耳目聪明,筋信而骨强,乃能戴大圆而履大方。

”(《管子·内业》)这里的“正静”是指心的中正和清静,心能正静,既可以濡养身体,又可以开发智慧。

《左传·襄公二十四年传》:“乐善不疲,有德则乐,乐则能久。

”再看专业人士的说法。

《黄帝内经》强调“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明确提出养身养心应注重精神方面的保养和品德修养,“常观天下之人,凡气之温和者寿,质之慈良者寿,量之宽宏者寿,言之简默者寿。

养生的最高境界(精辟)

养生的最高境界(精辟)

养生的最高境界(精辟)养生的方式有很多种,但真正的养生,其实在于养心。

俗话说:“百病生于气,养生先养心。

”人生在世,千万不能让心生病。

1省事之本,在于节欲《孟子》有言:“养心莫善于寡欲。

”世间之事,比不完争不尽。

梅花不与牡丹争艳,却有暗香浮动,每个人的生活都有精彩之处。

与其把目光放在别人身上,不如专注于生活本身。

虽然欲望是人的本能,但一味地攀比,只会让你背负更多、烦恼更多。

要知道:没有完美的人生,不完美才是人生。

内心的丰盈,源于欲望的减少,而非外物的增加。

面对欲望的纠缠,不必去攀比角逐,不争自会有属于自己的世界。

做人,不为外物所扰,不为得失所困。

节欲,才是养心善身之道。

2既往不恋,善忘是福人生中,比记忆更重要的是忘却。

有句话说得好:“人最大的优点,是记性太好;人最大的缺点,也是记性太好。

”生活中很多事情,明明过去了,却仍然耿耿于怀。

原因在于:抓的太紧,不愿放弃;想得太多,不愿忘记。

生活本是负重前行,如果沉浸于过往,只会额外增加不必要的烦恼。

慢慢会发现,烦恼也许成为了压垮你的最后一根稻草。

最好的办法就是,把想不开的事、心不快的事统统抛掉。

拿得起放得下,该忘的忘,心才能解脱。

人活着,善忘是福,看开是路。

正是:“烦恼本无根,不捡自然无;困惑本无源,不究自轻松。

”善忘是治愈内心的良药。

只有如此,才能腾出空间,迎接新生活。

3一念放下,万般自在世界卫生组织研究发现:世界上90%的疾病都和情绪有关。

虽然人有七情六欲,但若任由情绪泛滥,久而久之,自己就会意志消沉、萎靡不振。

《红楼梦》中的林黛玉,整日多愁善感、郁郁寡欢、情绪低落,最后抑郁而终。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可笑对人言的,不过一二。

小事想多了,身疲;大事想多了,心累。

大多数的烦忧,往往是因自己的胡思乱想所致,何不一念放下,避免精神内耗呢?《黄帝内经》有言:“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

”只有摆脱坏情绪,才会长期拥有欢愉。

4人生四然,顺其自然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国医大师孙光荣论“养生第一要养心”

国医大师孙光荣论“养生第一要养心”

国医大师孙光荣论“养生第一要养心”养生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概念,而在养生之道中,心的养护更是至关重要的。

国医大师孙光荣先生在其医学著作中提出了“养生第一要养心”的观点,强调心的健康对整个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下面就让我们来探讨一下孙光荣大师的这一养生观念。

孙光荣大师所言“养生第一要养心”,表明了心脏健康对整个人体健康的重要性。

心脏在中医理论中被认为是人体的主宰,主宰着全身气血的循环,也是情绪和心理活动的主要载体。

保持心脏的健康对整个身体的健康至关重要。

而要想维持心脏的健康,首先要保持良好的情绪和心态。

在孙光荣大师看来,情绪的波动对心脏健康有着直接的影响,过度的愤怒、忧虑、悲伤等负面情绪会导致心脏受损,甚至引发各种心脏疾病。

孙光荣大师在养生观念中强调了心理养生的重要性。

现代医学已经证实,负面的情绪和心理压力对心脏健康有着直接的影响。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是维护心脏健康的关键。

在临床实践中,孙光荣大师一直提倡通过调整心理状态来达到心脏养生的目的。

比如通过冥想、放松训练、情绪调节等心理干预手段来减轻心理压力,从而保持心脏健康。

孙光荣大师在养生观念中强调了环境对心脏健康的影响。

现代社会充斥着各种不良环境,例如噪音、空气污染、辐射等,这些环境因素对心脏健康会带来不良影响。

孙光荣大师提倡宜居环境的重要性,坚持呼吸新鲜空气,远离噪音干扰,减少接触辐射等不良环境,以维持心脏的健康。

孙光荣大师在养生观念中也提到了心脏疾病的预防。

他认为,心脏疾病的发生往往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而改善生活方式是预防心脏疾病的关键。

他提倡合理饮食,均衡营养,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生活方式的调整,以预防心脏疾病的发生。

他还推崇中医养生的传统方法,如针灸、推拿、气功等,以改善心脏健康。

孙光荣大师的“养生第一要养心”观念强调了心脏健康对整个人体健康的重要性,提醒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要重视心脏健康。

通过调整心理状态,改善生活方式,维持宜居环境等多方面的途径,可以有效地保护心脏健康,从而实现全面的养生效果。

养生首先要养心

养生首先要养心

养生首先要养心养生首先要养心。

养心贵在静心,静心的至高境界是乐心。

养心务必要养德,德高才能神凝气定。

养心重在养神,养神说到底是净化人的灵魂。

如果你的灵魂始终是美丽的,那你就拥有了”不老之药”。

有研究表明,人类疾病的绝大部分都与不良心态有关。

它提示我们,老年人养生,首先应当养心。

养心,是心理和生理的全面管理这里所谓养心,自然不是指保护好心脏,而是指调控好你的心态,包括思想、感情、情绪、意念,等等。

人的心态需要保持平和,犹如人的体温必须保持正常一样。

仔细观察生活会发现,心理失控对老年人的健康以及生活会带来多么大的危害。

有的人由于过分怀旧,整日沉浸在那些残缺的、苍白的回忆里,以至于对眼前的一切都毫无兴趣,即使美好的生活也索然无味。

有的人由于盲目攀比,总觉得自己得到的太少,失去的太多,事事不如别人,以至于悲观丧气,经常闷闷不乐,甚至患上了精神抑郁症。

还有的人由于严重消极,老感到自己被社会闲置,被人们漠视,以致心灰意懒,颓废变态,毁蚀掉了自己的心灵和意志。

更有的人由于贪心作怪,总以为自己应当拥有更多的财物,应该比别人生活得更好,以至于放弃了对自己的约束,不该拿的也拿,落了个晚节不保的结局。

类似现象虽然大多事出有因,但不管哪一种,无不与心态失控有关,无不伤及身体健康,无不有损美好生活。

由此可见,养心对养生是多么的重要。

养心,做情绪的主人讨论养心,除了须弄清养心的重要性外,还应当思考如何去养心。

何以养心,恐怕谁也难以开出一个一应俱全的药方来。

在实际生活中,有很多问题并不需要具体的答案,提出问题只不过是想藉此来达到沟通的目的。

思考如何养心,也当如此。

我们不妨从下列几个方面进行沟通:养心贵在静心情绪乃一身之主,一个人如果终日思前想后、欲望不止,难免会百病丛生,说不良情绪是疾病的催化剂一点也不会过分。

要消除不良情绪,重要办法之一,就是要学会静心。

心静才能气顺,气顺才能健身。

静心的最佳途径是炼心,静心的至高境界是乐心。

养生重在养心 养生重在养心 黄帝内经

养生重在养心 养生重在养心 黄帝内经

[养生重在养心]养生重在养心黄帝内经心脏就是人的主机,所以我们养身应当贵在养心,养心要怎么养?心平气和就是最好的养心方式。

下面就让我为大家介绍养生养心的方法,盼望可以帮到大家,欢迎阅读!养生重在养心养生,在我国最早见于《庄子。

内篇》。

"养',即保养、调养、补养之意;而"生',即生命、生存、生长之义。

由此可见,"养生'的目的就是尽量延长生命时限,尽力提升生活质量,不断拓展生存空间(我国胜利放射的"嫦娥一号'探月卫星,或许应是拓展生存空间之一举)。

近几年来,中医在国外已越来越受到重视,日热喷香。

究其根源,那是医学事业与时俱进、快速进展、返朴归真的必定选择,这更是中医和中医学内容博大、内涵精深、前景宽阔、潜力巨大、魅力无限的详细体现。

庄子讲:"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为寿而已矣;此导引之士,养形之人'。

我国中医学传统的观点认为:"怒伤肝、思伤脾、喜难过、哀痛肺、恐伤肾'。

它告知我们,人的心理活动与人的生理功能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必定联系,良好的心情状态可以使人的生理功能处于最佳状态,反之则会降低或破坏人的某种功能或组织,引发各种疾病。

我们知道"肝、脾、心、肺、肾'都是人体的主要器官,是物质的东西;而"怒、思、喜、悲、恐'都是人的心情表现和条件反射,属于精神的范畴。

两者之间既相互区分又相互联系,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影响,既相互依存又相互作用,既相互冲突又相互统一。

科学把握和正确处理人体物质和人格精神的辩证关系,不仅是科学的"养生'之道,更是宽松环境、幸福欢乐、益寿延年的关键。

养生重在养心。

养心,古人云:"天下根本,人心而已'。

儒家文化的精髓是"仁',而"仁'的核心是"善'。

人心善则施善行,能贯天地正气;人心恶则施恶行,必露污浊风尘。

中医养生四大原则中医调理的方法

中医养生四大原则中医调理的方法

中医养生四大原则中医调理的方法首先,养心是中医养生的重要原则之一,指的是保持心境平和、避免情绪波动,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

中医认为,情志与脏腑关系密切,情绪的波动会影响脏腑的功能,导致身体健康问题。

因此,养心的方法包括调整自己的情绪,保持愉快的心情,避免过度悲伤、愤怒等负面情绪的产生。

同时,中医认为,保持适度的休息、充足的睡眠对于心脏功能的恢复和调整也是非常重要的。

其次,养气是中医养生的基本原则之一,包括调养人体的呼吸系统、肺脏功能等。

中医认为,气的调和与健康紧密相关,保持正常的呼吸,调整气的运行,能够提高人体的免疫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养气的方法包括呼吸调节,如深呼吸、腹式呼吸等;适度的锻炼身体,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运动有助于增加气的运行和循环;此外,还可以通过中医的药膳调理,选择一些具有补气作用的食材进行炖汤、煮粥等食疗方法。

第三,养血是中医养生的重要原则之一,指的是保持机体内血液的正常功能,促进血液循环,维护健康。

中医认为,血液是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所必须的物质,与人体的各个脏腑和器官密切相关。

养血的方法包括合理的饮食调理,选择含有丰富的铁、维生素B12等可以促进血液生成的食物,如红肉、动物内脏、豆类等;此外,中医还有补血的药膳方法,如枸杞炖羊肉、当归酒等,都可以起到调补血液的作用。

最后,养阴是中医养生的重要原则之一,指的是调节人体的阴性能量,保持体内阴阳平衡。

中医认为,阴阳是宇宙万物的对立统一,阴阳失调会导致机体功能的紊乱,引发各种疾病。

养阴的方法包括调节饮食,选择一些具有滋阴作用的食物,如百合、银耳、海参等;此外,中医药中有滋阴的药物,如何首乌、枸杞子等,也可以进行药物调理。

综上所述,中医养生的四大原则是养心、养气、养血、生阴。

这四个方面相互关联,相互促进,通过调节心理、呼吸、血液和体内阴阳平衡来保持人体的健康,并预防疾病的发生。

养生是一种持续的过程,需要结合个人的具体情况,采取适合自己的方法来进行调理,才能达到养生的目的。

中医里的“五养”智慧

中医里的“五养”智慧

中医里的“五养”智慧中医养生讲究的是“五养”:养心、养神、养身、养气、养性。

养心是指调养心情和情绪。

中医认为,心是人体之主宰,心情愉悦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气血畅通,改善身体状况。

养心的方法有多种多样,可以通过读书、听音乐、旅游等方式来放松自己的心情。

中医还倡导慎独守静,可以通过静坐、冥想等方式让心得到更好的休息与调养。

养神是指调养精神和意志力。

中医认为,神是人体活动和机能调节的核心,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有利于身体健康。

中医提倡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特别是在面临压力和困难时保持良好的抗压能力。

中医还强调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注意调节情绪,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紧张等,以养护精神状态。

养身是指保养身体。

中医认为,人体需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才能保持身体健康。

中医推崇“药食同源”的理念,通过食疗的方式来调理和养护身体。

食用一些有滋养作用的食物,如枸杞、鸡肉、猪肝等,可以补充身体所需的营养物质。

中医还推崇适量的运动,保持适当的体重,以及定期进行身体检查等,都是保养身体的重要方法。

养气是指调养呼吸和气息。

中医认为,气是人体的动力和生命活动的基本元素,保持气的畅通有利于身体健康。

中医倡导通过调整呼吸来调养气息,例如深呼吸、慢呼吸等,可以帮助调节身体的气血循环。

中医还推崇一些气功练习,如太极拳、气功等,通过调整呼吸和运动来调养气息。

养性是指调养人的个性和修养。

中医认为,养性是修身养性的重要手段,可以培养人的品德和道德修养,提高人的文化素质。

中医主张养成遵循道德规范的生活习惯,保持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中医还推崇修身养性的参禅、读书、写字等方式,可以帮助人提高个人修养和精神境界。

中医的“五养”智慧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养生之道,通过养心、养神、养身、养气、养性等多方面的调养方法,可以提高人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

在当今快节奏和高压力的生活环境下,我们应当重视中医“五养”智慧,积极采纳和运用其中的方法,以保持健康和幸福的生活。

最好的养生是养心

最好的养生是养心

最好的养生是养心养生,是人们追求健康、长寿的一种生活方式。

而在众多的养生方法中,有一种被称为“最好的养生”,那就是养心。

养心,即是养护心灵,调理情绪,保持心灵的平静与愉悦,这是一种内在修养,也是一种最为重要的养生方式。

养心之道,可以说贯穿于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之中,早在古代,先贤们就注重心灵的修养与调理,认为心灵的平和与愉悦是长寿健康的关键。

随着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人们的心灵压力越来越大,焦虑、烦躁、疲惫等负面情绪也日益增多,养心之道更加显得重要。

养心可以调理身体。

现代医学已经证实,情绪的好坏与身体健康息息相关。

负面的情绪会加重身体的疲惫感,影响免疫力,并且还会诱发各种慢性疾病。

而通过养心的方式,调整情绪,保持心灵的平和与愉悦,有助于平衡体内的激素水平,增强身体免疫力,减缓身体的老化,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效果。

养心可以改善睡眠。

现代社会,很多人因为生活压力大、工作繁忙等原因导致失眠,严重影响身体健康。

而养心之道可以帮助人们调整情绪,减轻压力,改善睡眠质量。

保持心灵的平和与愉悦可以让人们更容易入睡,同时也有助于保持深度睡眠,让人们在睡眠中得到更好的休息与恢复。

养心可以提升免疫力。

情绪的好坏对免疫系统有着直接的影响。

心情愉悦、心态平和的人,免疫力会更强,对各种疾病的抵抗能力也更强。

通过养心的方式,调整情绪,保持心灵的愉悦,有助于提升免疫能力,让身体更加健康。

养心可以延缓衰老。

现代人越来越注重外表的保养,但往往忽视了内在心灵的修养。

事实上,心情的愉悦与平和对延缓衰老也有着积极的作用。

负面的情绪会加速身体的老化,而通过养心的方式,调整情绪,保持心灵的愉悦,可以缓解压力,减缓身体的老化过程,让人们拥有更健康、更年轻的身体。

如何去养心呢?首先要学会调整心态,面对生活中的压力和烦恼时,要学会释放,学会放松,学会积极应对。

同时可以通过一些方式来充实自己的心灵,比如阅读一些积极向上的书籍,欣赏一些优美的音乐与风景,也可以通过运动、瑜伽等方式来保持身心的平衡。

中医里的“五养”智慧

中医里的“五养”智慧

中医里的“五养”智慧五养是中医传统养生保健的基本理念之一,指五方面的养生保健方法:养心、养肺、养肝、养脾、养肾。

在中医传统养生中,人们通常把人体比作一座庙宇,各个脏器相对应于庙宇中的不同角落,而五脏六腑则被视为庙宇中的各个空间,不同的脏腑之间互相配合、相互作用,形成了人体内部的自然意象。

养心“养心”是中医传统养生的重要方法之一,指的是重视心理健康、积极调节情绪,保持身心愉悦、沉着冷静的状态。

在中医理论中,心脏是主宰全身的脏器,具有统治意识、调节血气、藏精、主神明等重要功能。

因此,保持心理平衡,对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为了养心,人们应该积极参与社交活动,培养良好的情感和社会技能,如自然地流露出喜、怒、哀、乐的情感,让自己处于舒适的情绪状态,以保持心理健康。

养肺“养肺”是中医传统养生的又一重要方法,指的是积极开窗通风、呼吸平稳、精神愉快,保持肺部的健康状态。

在中医理论中,肺是人体吸收氧气的器官,具有主持呼吸、控制水液、宣发气机等重要功能。

因此,保持肺部的健康,有助于提高人体的免疫力,防止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为了养肺,人们应该积极固定呼吸,同时控制身体的活动量,尤其是在冬季和污染严重的环境中,更应该注重呼吸健康。

养肝“养肝”是中医传统养生的重点之一,指的是注意饮食安排、保持早起早睡、适度锻炼等方法,帮助肝脏的正常代谢、解毒、排泄等功能得以实现。

在中医理论中,肝是身体的“将军”,具有主持疏泄、升发气血、藏精血、支配情志等重要功能。

因此,保持肝的健康,对提高身体免疫力和预防疾病非常重要。

为了养肝,人们应该坚持健康的饮食习惯,尤其是禁烟、少酒,多食蔬菜和水果,以保证肝的健康。

养脾养肾“养肾”是中医传统养生的重要方法之一,指的是保持正常的生活节奏、控制情绪、适时休息,保证肾脏的正常代谢、调节内分泌等功能。

在中医理论中,肾是人体重要的器官之一,主宰生殖、生长发育等生命过程,同时还具有主保元气、主水液代谢等重要功能。

养生_走心文案

养生_走心文案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每个人都像是忙碌的蜜蜂,穿梭于生活的各个角落,追逐着梦想,却也忽略了身体的呼唤。

养生,不仅仅是关于健康的简单追求,更是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对岁月的尊重。

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进养生的世界,感受那份来自内心的宁静与力量。

一、养心,宁静致远养生,首先养心。

心,是生命的源泉,是灵魂的栖息地。

一个健康的心态,比任何保健品都来得珍贵。

1. 淡泊名利,知足常乐古人云:“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我们要学会淡泊名利,珍惜当下,知足常乐。

不为功名利禄所累,不为世俗纷扰所困,保持一颗平和的心,才能在喧嚣的世界中找到内心的宁静。

2. 调节情绪,释放压力生活中,我们难免会遇到挫折和压力。

学会调节情绪,释放压力,是养心的关键。

可以通过运动、听音乐、阅读等方式,让自己的心灵得到放松和滋养。

3. 善待他人,和谐相处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是养心的另一种体现。

学会关爱他人,尊重他人,以诚待人,我们的心灵将充满阳光,生活也将更加美好。

二、养身,健康为本养生,不仅要养心,还要养身。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只有身体健康,才能更好地享受生活。

1. 均衡饮食,营养全面合理的饮食是养生的基石。

我们要注重食物的多样性,保证营养的全面摄入。

多吃蔬菜、水果、粗粮,少吃油腻、辛辣、高热量食物,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2. 适量运动,增强体质运动是养生的有效途径。

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跑步、游泳、瑜伽等,每周至少保持3-5次运动,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3. 充足睡眠,养精蓄锐睡眠是身体恢复的重要方式。

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提高睡眠质量,有助于身体和精神的恢复。

晚上尽量在11点前入睡,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

三、养性,修身齐家养生,还要养性。

性,是指人的品格、修养。

一个有修养的人,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1. 培养兴趣爱好,丰富生活兴趣爱好是修身养性的好方法。

可以学习一门艺术,如书法、绘画、音乐等,让自己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最好的养生是养心

最好的养生是养心

最好的养生是养心养生是指保持身体健康、延缓衰老、增强自身免疫力等一系列保健活动。

但是很多人却会忽视,最好的养生方式不是靠吃药、运动,而是养心。

那么,什么是“养心”?怎样才能将“养心”贯穿在生活中呢?首先,什么是“养心”?一般来说,“养心”主要指让心灵得到放松、宁静、平和的状态。

人的身体与大脑是相互关联的,心情状态会导致身体和大脑的健康。

当人们遭遇恐惧、烦躁、担忧等负面情绪时,身体会产生应对机制,分泌出肾上腺素和皮质醇等压力激素,从而出现心慌、胃痛、头痛等不适症状。

因此,调整心态、让自己放松是非常重要的。

那么,怎样才能让自己的心灵得到放松、宁静、平和的状态呢?1. 学会呼吸人的呼吸方式也会影响情绪。

在平静的时候,人们的呼吸会变得缓慢、深长,而在紧张、疲惫、焦虑的时候,呼吸会变得急促而浅短。

通过调整呼吸,可以帮助身体放松,缓解焦虑、压力和情绪波动。

有时候,只需要静静地坐着,慢慢地呼吸,就能让自己的身体和心灵平静下来。

2. 多听音乐音乐可以让人放松身心,促进睡眠,减少压力和焦虑,提高身体免疫力。

轻柔、舒缓的音乐可以让我们平静下来,重建平衡。

尤其是在工作忙碌、沉闷的时候,打开一首自己喜欢的音乐,放松自己一下,也可以很好地缓解压力。

3. 唤起幸福感呼唤幸福感可以让我们心情愉悦,浑身舒爽。

每个人的幸福感不同,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找到自己喜欢的事情去做,每天感受生活的快乐,唤起心中的幸福感,让自己的心灵得到放松和愉悦。

4. 学会放松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有时候需要自我放松,减轻压力、缓解焦虑、保持平衡。

这也需要训练。

可以试着用自我暗示来减轻焦虑,尝试一些让自己感觉舒适的活动,如spa、瑜伽等。

这些都是有效的方式,可以让自己放松的更快、更深入。

5. 学会情感沟通跟身边的人认真沟通也是一种让自己放松、释放情绪的方式。

在不断地沟通和交流中,可以释放情感,有效缓解负面情绪,让自己心灵上得到重视。

以上就是我对养心的理解和一些方式。

养生保健:养生先养心

养生保健:养生先养心

养生保健:养生先养心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生活压力也在逐渐增大,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养生保健。

而在这个过程中,人们也逐渐意识到,养生不仅是一种外在的行为,更是一种内在的心态。

因此,本文将重点阐述养生先养心的重要性,并从三个方面来阐述如何养心,从而让读者更好地了解如何保持身心健康。

一、认识养生先养心的必要性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

然而,很多人往往只关注身体上的健康,而忽略了心理上的健康。

事实上,心理上的健康同样重要,因为心理状态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身体健康。

如果一个人长期处于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中,不仅会影响睡眠质量,还会导致身体免疫力的下降,从而引发各种疾病。

因此,养生先养心是非常必要的。

二、养心的三个方法1.保持积极心态积极的心态是养心的关键。

要保持积极的心态,首先要学会自我调节,不要让负面情绪影响到自己的生活和工作。

其次,要学会关注身边的美好事物,例如欣赏自然风景、与家人朋友交流等,这些都能帮助人们保持积极的心态。

此外,多参加一些有意义的活动,例如运动、旅游等,也能帮助人们释放压力,增强自信心。

2.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良好的生活习惯也是养心的重要方法之一。

首先,要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其次,要合理饮食,注意营养均衡,避免暴饮暴食和过度饮酒吸烟。

此外,要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勤洗澡、勤换衣等。

这些良好的生活习惯不仅能够提高身体素质,还能增强心理承受能力。

3.学会放松自己学会放松自己也是养心的重要方法之一。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通过听音乐、做瑜伽、冥想等方式来放松自己。

这些方法不仅能够缓解压力,还能提高自己的专注力和记忆力。

此外,还可以通过与家人朋友交流、参加兴趣小组等方式来放松自己。

这些活动不仅能够增强人际关系,还能让自己更好地了解自己,从而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三、总结总之,养生先养心是非常必要的。

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积极心态、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会放松自己等方面入手,才能更好地保持身心健康。

以静养心是养生的良方

以静养心是养生的良方

以静养心是养生的良方在任何时候,以任何方式养生,都必须注重养心,养心才是养生的根本。

这正如清代养生家石成金所说:“养生必先养心。

”当我们的心里充满阳光,世界就一片光明,心情就如春风桃李花开日,生活和谐美满,浑身轻松舒畅。

西方有句谚语:“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疾病的一半是心理疾病”。

中医《内经》则有“百病始于心”的说法。

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概念的定义是:“健康不仅是不生病,而且是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

”可见,一个人是否健康,不仅要身体好,而且还要心理健康。

也就是说,在养生过程中,“养身”的同时必先“养心”。

养心必以静为先。

明代朱权《活人心法》中说:“盖心如水之不扰,久而澄清,洞见其底,是谓灵明。

宜乎静可以固元气,则百病不生,故能长久。

”心主宰人的精神、理智与一切行动,心之道在平静,静则能长寿。

人有七情六欲,正常情况(心平气和的状态)下,并不发病。

但人的情绪异常、心乱如麻、心慌意乱等就可以表现出多种病态,引发多种疾病。

生活中有许多这样的例子,如我们熟悉的:范进中举成疯人,是喜伤心的结果。

伍子胥过昭关一夜白头,恐是伤肾的结果。

所以,最好的医生是自己,自己关爱自己;自己的最大敌人是自己,自己伤害自己。

最好的心情是平静,一颗平静如水的心,胜过万灵药。

古人云,静以养神,养心需要安静。

人应摒除一切杂念,才能入静,进入淡泊自然、天人合一的境界之中,使心理和谐平衡,方可祛病强身。

入静,能使全身精神归于统一集中,大脑皮层的活动趋于镇静平常,经脉贯通,血液顺畅。

体气协调,心态平和,心情愉快,就可祛病延年。

中医认为养心是保持身体健康的关键

中医认为养心是保持身体健康的关键

中医认为养心是保持身体健康的关键中医养生理论强调了人们在保持身体健康方面的重要性。

其中,"养心"被认为是关键的一环。

中医认为,养心的过程涉及到调整情绪、保持内心平静、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等方面。

通过有效的养心方法,可以预防和治疗一系列心理和身体上的疾病。

心情舒畅,身体自然健康。

中医师认为,人的内心状态与身体健康直接相关。

当一个人心情愉悦、平和时,体内的正气和能量可以得到平衡,并顺畅地流动于全身。

相反,当人处于焦虑、愤怒或悲伤的情绪中时,会影响到体内的气血运行,导致身体的器官功能出现紊乱。

维持好心情对健康至关重要。

中医强调的养心不仅仅是指情绪的调整,也包括生活习惯的培养。

合理的作息时间、良好的饮食习惯以及适度的锻炼都是养心的重要方面。

其中,饮食习惯被中医视作重要的养心方法。

中医营养学认为,药食同源,食物可以起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作用。

通过选择合适的食物,并根据个人的体质特点进行搭配,可以有助于调整心身的平衡。

比如,苦味食物可以疏肝清热,甘味食物则有滋补脾胃的功效。

此外,均衡的膳食结构和适度的进食时间也是养心的重要因素。

在日常生活中,适度的运动同样重要。

中医强调运动对于保持心身健康的作用。

适度的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提高代谢水平。

尤其是一些静心运动,如太极拳和气功,可以帮助调整心理状态,减轻压力,从而提高养心的效果。

此外,中医还推崇一些传统的养心方法,如冥想和针灸等。

通过冥想,可以使人保持内心的平静和专注,从而促进身体健康。

针灸通过刺激穴位来调理气血的流动,达到养心的效果。

这些方法在中医传统养生中均有广泛应用。

综上所述,中医认为养心是保持身体健康的关键。

它涉及了情绪、生活习惯以及一系列养生方法的调整和培养。

只有通过全面的养心措施,人们才能达到身心平衡和健康的状态。

因此,我们应该注重日常生活的细节,从调整饮食、保持良好情绪到进行适度运动,以实现养心的目标。

中医传统养生方法为我们提供了一些建议和指导,帮助我们保持健康和幸福的生活。

中医里的“五养”智慧

中医里的“五养”智慧

中医里的“五养”智慧中医认为,身体健康的关键在于保持身心平衡与谐,以达到防病强身之目的。

而五养之法则就是指:养心、养肝、养肺、养脾、养肾。

这五种养生法则是基于中医理论的丰富实践和经验总结,对人们健康生活中产生积极影响。

一、养心养心即保持愉悦的心情和正面的态度是我们保持心理健康的重要手段之一,好的心态有助于减少压力,牢固自信,增强抗压能力。

中医把“心”归为五脏之首,是脏腑之精神命脉,保持心灵舒畅对调节各个脏腑的功能起到关键作用,防止因压力和负面情绪带来的身体疾病。

二、养肝养肝指的是保护和滋养肝脏,在日常生活中要避免过量饮酒,尽量不吃油腻不健康的食品,多吃绿色蔬菜和水果,从而降低肝脏负担,减少疾病的患病率。

同时,中医认为,调整情绪,保持心理和睦,可以提高肝脏的免疫力,预防肝脏疾病的发生。

三、养肺养肺指的是保护和滋养肺脏,在日常生活中要少吸烟、少喝酒,避免接触空气污染,多做有氧运动。

还可以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C的食品,如柠檬、橙子、西红柿,帮助肺脏排毒,促进新陈代谢。

同时,保持情绪平稳,防止过度紧张压力过大,也有助于肺脏的健康。

四、养脾中医认为脾是化物质和补充能量的主要器官,为身体提供能量和营养素。

保持好的饮食习惯,不能暴饮暴食,尽量少吃油腻食品,多喝水,不过度进食寒凉食物。

保持规律的饮食,吃清淡丰富的食品,效果会更好。

同时,多吃富含纤维素食品,如蔬菜和水果,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减轻消化不良的症状。

五、养肾中医强调,肾是人体的主要器官,肾脏健康直接关系到人体的生命力和生命力。

因此,保持肾脏的健康非常重要。

平时要多喝水,尽量避免过度吸烟和饮酒,保持心情平和。

还可以多吃一些富含蛋白质的食品,如鸡肉、鸡蛋、瘦肉等,帮助肾脏正常工作,加强肾脏功能。

总之,中医的五养之法是一种重要的养生方法。

通过保持身心平衡和健康的生活习惯,可以更好地保护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力,实现健康长寿。

最好的养生是养心

最好的养生是养心

最好的养生是养心养生,在现代人的视野里变得至关重要。

毕竟,现代社会衣食无忧,物质充裕,高度发达的科技使得生活变得更加方便和舒适,然而这一切的变化同样也在消灭人们的健康。

日常的压力、错误的饮食、不良的生活习惯以及互联网信息的容易获取都是我们健康的重要因素。

因此,我们必须采取措施来保持身体健康,而最好的方式就是养心。

养心是什么?它涉及到众多方面,对身体和心理都有着显著的影响。

虽然不是每个人都会选择相同的方式养心,但是有一些基本的养心法可以为大家指引方向,从而达到健康。

首先,变更饮食习惯并且优化它。

现代社会的繁忙生活使得大部分人没有时间做饭或者逐渐忽视了营养饮食的重要性。

不良饮食不仅会导致肥胖症、高血压、高血糖等问题,而且也会导致心脏病、中风等重大健康问题。

饮食习惯良好并且充足的饮食是养生最基本的部分。

吃新鲜蔬菜、水果和谷类,遵循适度和平衡的营养摄入,会有助于防止疾病,并在身体内部注入燃料来保持体力和精神的健康状态。

此外,保证充足的水分,每天7-8杯水是至关重要的。

我们的身体需要良好的水分摄入才能保持体力和精神健康。

其次,锻炼身体。

锻炼身体是身体健康的一部分,它有助于强化肌肉、增强心肺功能以及帮助控制体重。

通过锻炼身体,我们可以让身体更好地应对日常的压力,并取得更好的精神状态。

锻炼也可以是社交的机会,在各种运动群体中获得积极的社会和情感支持。

最重要的是正确的管理和处理压力水平。

现在,压力似乎已经成为了生命的一部分,工作或个人压力是我们在现代社会中无法避免的一部分。

但是,处理压力的方式是取决于个人的。

简单的方法包括练习呼吸技能、培根放松方法以及学习应对技能。

这样的技能有助于我们在压力发生时更好地处理情境,并更好的处于机会的前线。

通过管理压力,我们可以使身体和心灵更健康,并减少身体上的疾病。

社交是另一个重要的养心方面。

与他人建立联系和交流朋友、家人或团队是一种很好的方式来缓解日常的压力,并促进积极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好的养生是养心”——访文化学者李土生
■ 半月谈记者张曦
养生,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命题。

8月底的北京终于告别了酷暑,迎来宜人的秋风。

一个丽日蓝天的下午,记者就养生话题采访了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名誉会长、土生国学院院长、南京大学客座教授、著名文化学者李土生。

李土生的观点是:“最好的养生是养心。


半月谈记者:请您谈谈怎样理解养心?
李土生: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最早提出“养生”理念的是道家,《庄子·内篇》中所称摄生、道生、保生,讲的就是保养生命以达长寿之意。

养生百法,首重养心。

古人很重视人的“心性”,中国传统文化也是强调“心性”的文化。

古代先贤普遍认为,人的身体健康与否,归根结底是由“心性”决定的。

明代大思想家王阳明强调:“心者,身之主宰。

”《黄帝内经》认为,“心者”乃“生之本、神之变”,是“五脏六腑之大主”。

《寿世青编》是一部养生专著,由清代名医尤乘撰写。

作者指出:“古神圣之医,能疗人之心,预使不至于有疾。

今之医者,惟知疗人之疾,而不知疗人之心,是犹舍本逐末也。


半月谈记者:那么,能介绍一下古人是如何养心的吗?
李土生:古人的养生理论与实践,以古代哲学和中医理论为基础,融合了儒、释、道及百家思想精华,博大精深。

综合来说,古人养心主要通过神、情、德三种方式。

半月谈记者:如何通过养神来养心?
李土生:在古人看来,心健则神气充足,神气充足则身体强健。

反之,则身体羸弱。

道家思想认为,人的生命是魂(精神)与魄(形体)的统一。

如果能使精神与形体合一,则形神相依,可以长寿。

老子提出两个原则:一是“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少私,是指减少私心杂念;寡欲,是降低对名利和物质的欲望。

老子说:“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贪得。

”一个人如果私心太重,欲望不止,就会斤斤计较,患得患失,日久必会扰动心神,影响健康。

二是“致虚极,守静笃。

”养神须凝神敛思,用心专一,才可使思想高度集中而不分散,维护心神的安定状态。

所以,道家在养生观上既主张养形,更主张养神。

半月谈记者:对有些人来说,“少私寡欲”说到容易做到难。

李土生:其实,儒家和道家都强调“寡欲”。

孟子说:“养心莫善于寡欲。

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

”意思是说,最好的养心就是减少欲望,欲望少的人,存不下什么的少;欲望多的人,能存下什么的也少。

当然,古人讲的“寡欲”绝非是消极逃避和无所作为。

正因为“欲寡精神爽,思多血气衰”,古代先贤才强调“清心寡欲”,目的是鞭策人们培育并保有正能量,防止被负能量侵害身心健康。

半月谈记者:“以情养心”怎么理解呢?
李土生:儒家认为主要是通过改变自己性格,纠正错误认知,调节负面情绪,使自己的心态
平和、乐观、开朗、豁达,以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

一是要“情志中和”,喜怒哀乐皆应保持安和适中,情感的发泄也要有节有度,不宜太过。

二是“移情易性”,移情即排遣情思,改变内心情绪的指向性;易性即通过排除内心的杂念和抑郁,改变不良情绪和习惯。

“移情易性”的方法很多,可根据自身条件、环境等,采取不同措施灵活运用。

如《北史·崔光传》说:“取乐琴书,颐养神性”;《千金要方》说:“弹琴瑟,调心神,和性情,节嗜欲。


半月谈记者:“修德”与养生有着怎样的关系?
李土生:古人把道德修养作为养生一项重要内容,在日常生活中注重培养自己重义轻利、乐善好施的德行。

东晋名医葛洪说:“若德行不修,但务方术,皆不得长生也。

”唐代“药王”孙思邈指出:“若德行不克,纵服玉液金丹未能延寿。

”这些观点都是强调重视道德修养,宽以待人。

儒家的养生学说建立在“仁”的基础上。

孔子提出“德润身”“仁者寿”的理论。

他认为只有道德高尚的人,才会中正仁和。

西汉大儒、思想家董仲舒说:“外无贪而内清净,心和平而不失中正,取天地之美以养其心。

”一个人如果内心平和中正,自然不会因为一些小事而自取烦恼。

相反,那些品格不高的人整天盘算的就是争权夺利、勾心斗角,其内心世界往往失去平衡,身心健康就会受到伤害。

半月谈记者:古人的养心之道,对今人有什么借鉴意义?
李土生: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转型期,很多人在工作和生活中压力较大,如果不能正确面对压力和挑战,就会带来诸多心理问题。

近年来,自杀率、精神疾病发病率不断上升就是例证。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人类已从“躯体疾病时代”进入了“精神疾病时代”。

养心,对今人而言显得尤为重要。

我认为,古人以养心为核心的养生文化,对今人来说是有积极的借鉴意义的。

半月谈记者:您认为今人该如何养心?
李土生:一是要达观,要有理想信念。

养心的关键是要保持心情舒畅,人的情绪和健康是紧紧相联系的,情绪是“生命的指挥棒”“健康的寒暑表”。

因此,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困难挫折,要善于在理想信念的指引下调节自己的情绪,培养自己健康的人格,做到不钻“牛角尖”。

二是要恬淡,要淡泊名利。

心静如水是养心的极致。

生活力求淡泊质朴、心境保持平和宁静;外不受物欲诱惑、内不为情绪激扰;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以道德修养之“水”降名利欲望之“火”……有了良好的心境,就会心安神畅,延年益寿。

三是要怡情,要情趣健康。

所谓“钟鼓道志,琴瑟乐心”,琴棋书画等高雅的业余爱好可以陶冶人的性情。

比如,音乐可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心灵;书画是纸上太极,提笔挥毫可使人凝神静气,物我两忘。

丰富的文化生活和健康的兴趣爱好,必然能达到“以不养养之”的神奇效果。

(专题采写:鲍晓菁、周琳、白瑜、董小红、王大千策划、编辑:苏娅张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