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的最高境界是养心
老中医传授:养生的最高境界,饮食、运动与思虑三而合一
老中医传授:养生的最高境界,饮食、运动与思虑三而合一
在中医看来,养心才是养生的最高境界,而养心贵在静心。
这里的养心,指的当然不仅仅是保护好心脏这个器官,还包括情志的调养。
在我们古人看来,养心重在养神,而养神,说到底就是净化我们的灵魂。
食物
一方面,大家要多吃养心安神的食物,比如茯苓、莲子、百合、小枣、藕粉、银耳、西瓜、鸭肉等。
另一方面我想要特别提醒大家的是,我们要多吃“真正的食物”,也就是最自然的食物。
运动
运动之后浑身那种畅快淋漓的感觉,对于净化身体和心灵都有非常出色的效果。
只是,我们一定要注意运动不能过量。
尤其是在夏天,为了养心,运动要慢、要静。
作为人体最累的器官,由于血液循环加速,心脏在夏天本来就负担比较重。
这时候如果再过量运动,很容易累心,损伤心气。
思虑
既然心灵最喜欢的状态是宁静,那么我们就要避免思虑过多,尽量保持一种欢畅愉悦的心情。
想要达到这一目的,一方面,我们要尽量摒弃贪念,做到清心寡欲。
另一方面,还要调节情绪,大喜大悲都容易伤及心脏。
但是,人有七情六欲,这也是在所难免的。
如果我们有了情绪,就要想办法排遣,不要把什么都藏在心里。
受过良好教育的我们,学会了克制情绪、强颜欢笑,可是,身体并不喜欢这样。
长期在体内郁积的情绪,就像是一种毒素,会给心灵和身体带来慢性伤害。
中医养生的最高境界就是——养心
中医养生的最高境界就是——养心1.中医的最高境界是养生,养生的最高境界是养心。
所以,就养生而言,下士养身,中士养气,上士养心。
看一个人也是一样,观相不如观气,观气不如观心。
2. 一切药物对治病来说都是治标,不是治本,不管是中医还是西医。
心净则身净。
所以得病了,不要向外求,要靠自己自身的修复系统来修复自己的疾病。
其实人和动物是一样的,动物的病都是靠自己,人也能。
3.人所具有的一切智慧,绝对不是从书本里学来的,而是从自己的真诚心、清净心(就是佛家所说的菩提心),从定中生出来的。
4. 人是一切生物中构造最完美的灵体,健康的身体是人生来就具足的;人的健康状况的调节是靠人体本身所具有的调节修复系统来完成的,而不是靠外部因素,外部因素只能起辅助作用。
5. 人的大部分生病现象是人体在调节、清理身体垃圾时所表现的现象,是人体自动调节平衡所表现出的状态,所以应该把它们当成正常的生理现象,而不应该去把它当成病因来消灭。
所以当人在生病的时候,一定不要有怨恨嗔恚心,心里要安定,心定则气顺,气顺则血畅,气顺血畅则百病消。
6.畅通的经络需要:清净心。
一切七情六欲都会破坏清净心,从而破坏经络的正常运行。
7.与其相信药物,相信检查的数据,不如相信自己的感觉,相信自己所具足的自我调节能力。
但这需要在你得道(智慧开了)的前提之下,才能分辨这一切。
8.健康,从调节心性开始。
为了你的健康,你学佛吧。
学佛得到的快乐是人生最高的享受。
9.人为什么必须保持一定的饥渴才是对养生有利呢?其实这就是“虚”的妙用。
道家讲,虚则灵。
这和谦虚使人进步,自满使人落后一样,所以人必须经常保持“虚灵”的状态,才能时时保持清醒,保持健康。
10. 俗语说“灵机一动,计上心来”。
这个“机”字如果能真正领悟透了,那么你的悟性就算是开了。
老师教人,医生治病,其实就是在点拨你的这个“机”,让你“机”打开。
这个“机”,有时也叫“关键”。
11. 其实,许多真正的发现和发明,所需要的不是所谓系统的书本知识;恰恰相反,一个没有受过任何系统教育,但悟性极高的、具有开放思维的人,他往往真正悟到真相。
一年一度的养生文案
一年一度的养生文案
1、养生:不是包治百病,但百病能调养生;不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养生;是一种健康习惯!要持之以恒养生,就是调理身体亚健康,预防疾病,延缓衰老,养生的目的是让我们少生病或不生病!
2、养生是一种态度和年龄无关,把自己的健康经营好了,幸福才会来敲门!人生总要花一笔钱要么花在物质上要么花在健康上。
3、养生,养不起,是假的;身体不好,看不起,是真的建议您养生,不是因为您有钱,而是因为健康比什么都贵,未雨绸缪,微笑养生总胜过含泪众筹。
4、养生的最高境界是养心,心宽寿自延。
5、养生是一种规划,一种提前的准备,因为现在不养生,将来会养医生。
健康是一种责任,别给爱的人留下负担!
6、养生孰为本,元气不可亏。
7、调养精神心宽阔,防风御寒要保暖,调节饮食宜甘温,运动锻炼要持久。
养生的最高境界(精辟)
养生的最高境界(精辟)养生的方式有很多种,但真正的养生,其实在于养心。
俗话说:“百病生于气,养生先养心。
”人生在世,千万不能让心生病。
1省事之本,在于节欲《孟子》有言:“养心莫善于寡欲。
”世间之事,比不完争不尽。
梅花不与牡丹争艳,却有暗香浮动,每个人的生活都有精彩之处。
与其把目光放在别人身上,不如专注于生活本身。
虽然欲望是人的本能,但一味地攀比,只会让你背负更多、烦恼更多。
要知道:没有完美的人生,不完美才是人生。
内心的丰盈,源于欲望的减少,而非外物的增加。
面对欲望的纠缠,不必去攀比角逐,不争自会有属于自己的世界。
做人,不为外物所扰,不为得失所困。
节欲,才是养心善身之道。
2既往不恋,善忘是福人生中,比记忆更重要的是忘却。
有句话说得好:“人最大的优点,是记性太好;人最大的缺点,也是记性太好。
”生活中很多事情,明明过去了,却仍然耿耿于怀。
原因在于:抓的太紧,不愿放弃;想得太多,不愿忘记。
生活本是负重前行,如果沉浸于过往,只会额外增加不必要的烦恼。
慢慢会发现,烦恼也许成为了压垮你的最后一根稻草。
最好的办法就是,把想不开的事、心不快的事统统抛掉。
拿得起放得下,该忘的忘,心才能解脱。
人活着,善忘是福,看开是路。
正是:“烦恼本无根,不捡自然无;困惑本无源,不究自轻松。
”善忘是治愈内心的良药。
只有如此,才能腾出空间,迎接新生活。
3一念放下,万般自在世界卫生组织研究发现:世界上90%的疾病都和情绪有关。
虽然人有七情六欲,但若任由情绪泛滥,久而久之,自己就会意志消沉、萎靡不振。
《红楼梦》中的林黛玉,整日多愁善感、郁郁寡欢、情绪低落,最后抑郁而终。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可笑对人言的,不过一二。
小事想多了,身疲;大事想多了,心累。
大多数的烦忧,往往是因自己的胡思乱想所致,何不一念放下,避免精神内耗呢?《黄帝内经》有言:“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
”只有摆脱坏情绪,才会长期拥有欢愉。
4人生四然,顺其自然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国医大师孙光荣论“养生第一要养心”
国医大师孙光荣论“养生第一要养心”养生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概念,而在养生之道中,心的养护更是至关重要的。
国医大师孙光荣先生在其医学著作中提出了“养生第一要养心”的观点,强调心的健康对整个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下面就让我们来探讨一下孙光荣大师的这一养生观念。
孙光荣大师所言“养生第一要养心”,表明了心脏健康对整个人体健康的重要性。
心脏在中医理论中被认为是人体的主宰,主宰着全身气血的循环,也是情绪和心理活动的主要载体。
保持心脏的健康对整个身体的健康至关重要。
而要想维持心脏的健康,首先要保持良好的情绪和心态。
在孙光荣大师看来,情绪的波动对心脏健康有着直接的影响,过度的愤怒、忧虑、悲伤等负面情绪会导致心脏受损,甚至引发各种心脏疾病。
孙光荣大师在养生观念中强调了心理养生的重要性。
现代医学已经证实,负面的情绪和心理压力对心脏健康有着直接的影响。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是维护心脏健康的关键。
在临床实践中,孙光荣大师一直提倡通过调整心理状态来达到心脏养生的目的。
比如通过冥想、放松训练、情绪调节等心理干预手段来减轻心理压力,从而保持心脏健康。
孙光荣大师在养生观念中强调了环境对心脏健康的影响。
现代社会充斥着各种不良环境,例如噪音、空气污染、辐射等,这些环境因素对心脏健康会带来不良影响。
孙光荣大师提倡宜居环境的重要性,坚持呼吸新鲜空气,远离噪音干扰,减少接触辐射等不良环境,以维持心脏的健康。
孙光荣大师在养生观念中也提到了心脏疾病的预防。
他认为,心脏疾病的发生往往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而改善生活方式是预防心脏疾病的关键。
他提倡合理饮食,均衡营养,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生活方式的调整,以预防心脏疾病的发生。
他还推崇中医养生的传统方法,如针灸、推拿、气功等,以改善心脏健康。
孙光荣大师的“养生第一要养心”观念强调了心脏健康对整个人体健康的重要性,提醒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要重视心脏健康。
通过调整心理状态,改善生活方式,维持宜居环境等多方面的途径,可以有效地保护心脏健康,从而实现全面的养生效果。
养生的最高境界
风尚L i f e style STRAIT SISTER55真正的健康,包括了身与心两方面。
身与心到底孰轻孰重呢?笔者认为,在当今这个不缺乏基本物质需求的社会,心的健康比身的健康更为重要。
《黄帝内经》中就提到“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心主神,“神”即是“心”。
古人重视养神,而且把养神放在了重要的 地位。
养神为上中医有“药养不如食养,食养不如精养,精养不如神养”的说法。
养神,是养生的最高境界。
使心安神静,胸怀开阔,从容温和,乐观积极,即是养神。
至于怨天尤人,急躁易怒,烦恼忧愁,都是不养神的表现。
事实证明,善养神者往往可享高寿。
现代医学也有统计,70%的疾病与情绪有关。
中医认为心藏神,“肝心脾肺肾”分别主宰了“怒喜思悲恐”五种情志,而心为君主之官,心又藏神,可以统领五脏。
《黄帝内经》中提到的“御神”其实就是认识并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情绪内通五脏,心神和谐则五脏和谐,自然健康。
每个人都关注自己的健康,而《黄帝内经》中有养生的大智慧,值得每个人去读,从中寻找养生的智慧,并且积极实施 起来。
让自己快乐起来心其志在喜,让自己快乐起来,即是养心。
因为喜则气和志达。
如果能调畅自己的情绪,多些开心,一定可让悲忧无所遁形。
既快乐又健康,何乐而不为呢!夏天对应于心,人的心气逢夏天最旺,此时最适合开怀大笑,以舒畅心志,尤其适合于抑郁或心神不振、精神萎靡的人。
大笑时阳气升浮,阴浊自散,有利于通阳排浊。
健康,离不开快乐。
真正快乐的人,才可能健康。
因为快乐,所以心气和畅,心和则五脏六腑皆和。
癌症、心脏病、中风等病,与心气不和有大关系。
“怨恨恼怒烦”五毒内蕴,心失和畅,五脏六腑皆被阴浊壅滞,生病的风险就会大增。
快乐,是养神的重要途径。
我们要追求快乐:知足常乐、自得其乐、助人为乐。
如何养神俗话说“闭目养神”。
肝血充足则眼能视物,视物的同时,神气亦外泄。
经常闭目,让神气内敛,好处多多,一举数得。
一则眼不见外物,心自然安静,心静则五脏六腑亦归于平衡;二则可以养神,神足则思虑清晰,头脑灵活;三则闭目养神是阳气小归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
修心,养生的最高境界是养心!
修心,养生的最高境界是养心!修心为什么现代人越来越多,越来越早的患各种各样的病?按理来说,我们对健康的意识越来越强烈,医疗条件越来越好,养生方式数不胜数,各种高科技,什么量子治疗,人工智能,核磁共振之类的等等,疾病应该越来越好对付才对,但为什么病越来越多?病人越来越多?很多人,要钱有钱,要背景有背景,完全可以吃世界上最贵的药,请世界上最好的医生,住世界上最贵的病床,但是为什么依然治不好自己的病呢?有时想想我们真的很可悲,我们熬着最深的夜,扛着最大的压力,面对着最复杂的环境,但不知道哪一天大病的厄运就降临了,而且让我们束手无策!我们上知天文下至地理,我们可以抵达太空和月球,却在自己的生命受到威胁时手无寸铁,只能坐以待毙。
现代文明难道是一种变相的枷锁?这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其实,现在的病已经不再单纯只是我们的身体运转出了问题,而是心理状态/社会运转与阴阳结合不平衡等其它方面共同导致的结果,已经是深层次的问题。
很多身病往往就是心病。
先看西方的科学成果,2007年国内引进了美国的一本畅销书,叫《病由心生》。
这本书的作者是个内科医生,他根据自己几十年的行医经验总结出一个规律,说人将近80%的病是由心理因素造成的,只有20%左右的病是因为细菌感染等外来因素所导致。
还有人做过一个实验:把猴子吊起来并不时给予电刺激,使猴子一直处于焦虑不安的情绪中,不久猴子便得了胃溃疡。
采用纤维胃镜、x光、脑电图及生化对胃病的病理机制进行研究,发现胃病的发生与大脑皮层的过度兴奋或抑制,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密切相关。
再看我们东方的智慧,正如《黄帝内经》所言: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
一切都是内心出了问题。
我们每一个心情、每一个念头都会直接影响着我们的身体状态,日积月累,再通过外在的器官表现出来,最终形成病症。
因此,”修心“和”治病“应该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一个人如果不懂的修心念与言行,即便服用灵丹琼浆,也无法延年益寿。
养生的真谛---凝神定气
养生的真谛---凝神定气愿您的身心从此健康快乐中医的最高境界是养生,养生的最高境界是养心,养心的最高境界是定气。
看一个人也是一样,观相不如观气,观气不如观心。
心里要安定,心定则气顺,气顺则血畅,气顺血畅则百病消。
静坐息心:静坐心息则神安,神安则气足,气足则血旺,血气流畅,身体健康。
静卧养心:静卧在床上,把身心一齐放下,自己浑身如融化,不许用一毫气力,好像没有这个身子相似。
呼吸要顺其自然,心也不许用一点力,一起念便是用力了。
人不仅仅是通过口鼻来呼吸,人身体的每个汗毛孔都是可以呼吸着天地的精华。
把心安在脚底板下,此是引火向下,引水向上,自然全身气血顺畅。
运动生阳,静坐生阴:不要想吃什么补阴,吃什么壮阳。
记住了,运动就可以生阳,静坐就可以生阴,阴为阳之母,阳为阴之用。
人体中的气血也是一对阴阳,血为阴,气为阳。
血为气之母,气为血之帅。
气不足,易得淤积之病,如肿瘤、血栓等;气太过,易得脑出血之类的病。
所以,只有气血平衡,人才能健康。
什么是平衡?平衡就是阴阳的互相依存和互相制约,哪一方太过或不及都会失去平衡。
失去平衡就是在伤元气,伤元气人就衰老快。
经常处于平衡的状态,元气就会保持得好,人就衰老的慢。
顺应自然是养生的最高境界。
一个人生下来,他的命运就基本上是有一定定数的。
他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该吃什么不该吃什么,如果能顺着他的运数去做,就会平安无事。
有悟性的人会发现、知道自己的运数,知道他应该干什么,不应该干什么。
所以养生绝对不是简单模仿,不要去羡慕别人,要从自己的心里找到自己的悟性。
真正的科学是什么?就是因缘果报。
不信因果,就不是真正的科学。
你有病了,那你就是违背自然了。
欲求开慧、神人,必先求定,欲求得定,必学静坐静卧养心,还懂得阴阳,懂得平衡,找到悟性,找到“自然”,知道“自然”掌握了得顺其“自然”的健康理念和方法之后,就能真正享受到那种完全不用担心疾病的健康和快乐,愿我们都能拥有这份健康和快乐,这种感觉真好。
最好的养生是养心
最好的养生是养心养生,是人们追求健康、长寿的一种生活方式。
而在众多的养生方法中,有一种被称为“最好的养生”,那就是养心。
养心,即是养护心灵,调理情绪,保持心灵的平静与愉悦,这是一种内在修养,也是一种最为重要的养生方式。
养心之道,可以说贯穿于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之中,早在古代,先贤们就注重心灵的修养与调理,认为心灵的平和与愉悦是长寿健康的关键。
随着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人们的心灵压力越来越大,焦虑、烦躁、疲惫等负面情绪也日益增多,养心之道更加显得重要。
养心可以调理身体。
现代医学已经证实,情绪的好坏与身体健康息息相关。
负面的情绪会加重身体的疲惫感,影响免疫力,并且还会诱发各种慢性疾病。
而通过养心的方式,调整情绪,保持心灵的平和与愉悦,有助于平衡体内的激素水平,增强身体免疫力,减缓身体的老化,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效果。
养心可以改善睡眠。
现代社会,很多人因为生活压力大、工作繁忙等原因导致失眠,严重影响身体健康。
而养心之道可以帮助人们调整情绪,减轻压力,改善睡眠质量。
保持心灵的平和与愉悦可以让人们更容易入睡,同时也有助于保持深度睡眠,让人们在睡眠中得到更好的休息与恢复。
养心可以提升免疫力。
情绪的好坏对免疫系统有着直接的影响。
心情愉悦、心态平和的人,免疫力会更强,对各种疾病的抵抗能力也更强。
通过养心的方式,调整情绪,保持心灵的愉悦,有助于提升免疫能力,让身体更加健康。
养心可以延缓衰老。
现代人越来越注重外表的保养,但往往忽视了内在心灵的修养。
事实上,心情的愉悦与平和对延缓衰老也有着积极的作用。
负面的情绪会加速身体的老化,而通过养心的方式,调整情绪,保持心灵的愉悦,可以缓解压力,减缓身体的老化过程,让人们拥有更健康、更年轻的身体。
如何去养心呢?首先要学会调整心态,面对生活中的压力和烦恼时,要学会释放,学会放松,学会积极应对。
同时可以通过一些方式来充实自己的心灵,比如阅读一些积极向上的书籍,欣赏一些优美的音乐与风景,也可以通过运动、瑜伽等方式来保持身心的平衡。
养生的最高境界是养心!景阳居士:能养心的人还怕改变不了命运吗
养生的最高境界是养心!景阳居士:能养心的人还怕改变不了命运吗01大家在生活当中都比较关心养生的问题,因为随着我们生活条件的提高,很多人都特别注重自己的身体。
先开始提高自己的生活品质,再提高自己的健康指数,这也是需求层次论。
人的欲望是无穷大的,不知不觉的就在扩大自己欲望。
满足一个欲望,就会去追求另一个欲望。
我们通俗的讲,这是一种需求,是一种生活品质,但是往本质上去讲,是我们的执着。
但是在养生这问题上,我有几点忠告想给大家讲讲,我们首先要了解为什么要养生?我相信很多人对待养生这个问题的时候,是为了延年益寿,把自己的身体健康当成第一要素。
我认为不能这么想,或者说我们把养生当成这么简单的问题去对待,你也没有养生的动机了,也没有养生的必要。
养生,网上还有一个词叫养心,我们也可以叫说叫养性。
养生,养心,养性,那这都是不同的境界。
养生养的是身体,但是养性那不光是在养身体,也是在养自己的心。
养生是表,养心是内,这是一个阴阳的状态。
我们无论是学习、学技术、去修行,无不都是这个状态。
首先,你在学习的初期都要付出辛苦和代价,付出很多汗水,泪水,为了达到想要的目标期望值。
你看出家人,那些在寺院或者道观里,都有清规戒律,为什么这么慈悲的宗教体系,还是会用清规戒律来帮助他们修行,这就好比就是养生了。
养生养的是表,是通过养生的手段,来养心、养性。
所以说大家千万不光要执着于养生,养生只不过是通过一些物理手段让自己的身体更好一些。
我们喝更好的水,呼吸更好的空气,吃有机的食物,只是让自己的五脏六腑工作上容易一些。
但是大家忽略的一个问题是,五脏六腑是么来运行的,是通过谁的指令来运行的?五脏六腑看起来是独立的系统,但是他们协调的工作后面是有一套操作、指挥系统的,而那个指挥系统就来源于我们的大脑。
也可以说来源于我们的心性。
你生气或者高兴的时候,内分泌是完全不一样的,单纯养五脏六腑根本就起不到关键性的作用,吃的东西再好,你呼吸的空气再好,你喝的水再好,但是整天生气,心情不好,郁闷,身体能好到哪里去呢?02很多人都看过一个视频《水知道答案》。
最好的养生是养心
最好的养生是养心养生是指保持身体健康、延缓衰老、增强自身免疫力等一系列保健活动。
但是很多人却会忽视,最好的养生方式不是靠吃药、运动,而是养心。
那么,什么是“养心”?怎样才能将“养心”贯穿在生活中呢?首先,什么是“养心”?一般来说,“养心”主要指让心灵得到放松、宁静、平和的状态。
人的身体与大脑是相互关联的,心情状态会导致身体和大脑的健康。
当人们遭遇恐惧、烦躁、担忧等负面情绪时,身体会产生应对机制,分泌出肾上腺素和皮质醇等压力激素,从而出现心慌、胃痛、头痛等不适症状。
因此,调整心态、让自己放松是非常重要的。
那么,怎样才能让自己的心灵得到放松、宁静、平和的状态呢?1. 学会呼吸人的呼吸方式也会影响情绪。
在平静的时候,人们的呼吸会变得缓慢、深长,而在紧张、疲惫、焦虑的时候,呼吸会变得急促而浅短。
通过调整呼吸,可以帮助身体放松,缓解焦虑、压力和情绪波动。
有时候,只需要静静地坐着,慢慢地呼吸,就能让自己的身体和心灵平静下来。
2. 多听音乐音乐可以让人放松身心,促进睡眠,减少压力和焦虑,提高身体免疫力。
轻柔、舒缓的音乐可以让我们平静下来,重建平衡。
尤其是在工作忙碌、沉闷的时候,打开一首自己喜欢的音乐,放松自己一下,也可以很好地缓解压力。
3. 唤起幸福感呼唤幸福感可以让我们心情愉悦,浑身舒爽。
每个人的幸福感不同,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找到自己喜欢的事情去做,每天感受生活的快乐,唤起心中的幸福感,让自己的心灵得到放松和愉悦。
4. 学会放松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有时候需要自我放松,减轻压力、缓解焦虑、保持平衡。
这也需要训练。
可以试着用自我暗示来减轻焦虑,尝试一些让自己感觉舒适的活动,如spa、瑜伽等。
这些都是有效的方式,可以让自己放松的更快、更深入。
5. 学会情感沟通跟身边的人认真沟通也是一种让自己放松、释放情绪的方式。
在不断地沟通和交流中,可以释放情感,有效缓解负面情绪,让自己心灵上得到重视。
以上就是我对养心的理解和一些方式。
下士养身中士养气上士养心
5. 人的大部分生病现象是人体在调节、清理身体垃圾时所表现的现象,是人体自动调节平衡所表现出的状态,所以应该把它们当成正常的生理现象,而不应该去把它当成病因来消灭。所以当人在生病的时候,一定不要有怨恨嗔恚心,心里要安定,心定则气顺,气顺则血畅,气顺血畅则百病消。ﻫ 6.畅通的经络需要:清净心。一切七情六欲都会破坏清净心,从而破坏经络的正常运行。ﻫ 7.与其相信药物,相信检查的数据,不如相信自己的感觉,相信自己所具足的自我调节能力。但这需要在你得道(智慧开了)的前提之下,才能分辨这一切。ﻫ 8.健康,从调节心性开始。为了你的健康,你学佛吧。学佛得到的快乐是人生最高的享受。ﻫ 9.人为什么必须保持一定的饥渴才是对养生有利呢?其实这就是“虚”的妙用。道家讲,虚则灵。这和谦虚使人进步,自满使人落后一样,所以人必须经常保持“虚灵”的状态,才能时时保持清醒,保持健康。
11. 其实,许多真正的发现和发明,所需要的不是所谓系统的书本知识;恰恰相反,一个没有受过任何系统教育,但悟性极高的、具有开放思维的人,他往往真正悟到真相。
12. 人生最忌是个乱字,心乱了,对外可以紊事,对内可以打扰血气,使失正常。凡恼怒恐怖喜忧昏疑,都是乱,为多病短寿的根源,不但养病时不应乱,即平居时亦忌心乱。ﻫ 13. 多嗔伤肝,多淫伤肾,多食又伤脾胃。忧思伤脾,愤怒伤肝,劳虑伤神。ﻫ 14. 身病之起,无不由心虚弱,外邪乘入。而心虚气弱,每由心魂恼乱,真体不充,发现种种不安。贪食贪胜贪得贪乐逸,皆足以致病。以贪之不得,于是乎嗔。贪嗔可使心荡气促,胆惊肝旺,六脉震动,五脏沸腾,外邪同时乘入,此病之起因。ﻫ 15.凡人欲求长寿,应先除病。欲求除病,当明用气。欲明用气,当先养性。养性之法,当先调心。
罗大伦:养生的最高境界是养心
罗大伦:养生的最高境界是养心10月19日,全球通VIP凤凰大讲堂特邀中医学者罗大伦博士在山东东营做《舌尖上的健康》讲座。
以下是关于《养生的最高境界是养心》的文字实录肝气不舒那么我讲到这,大家会问我,如果是你讲的这些,我觉得我每一个都有怎么办呢?有这个问题吗?都说我觉得每一个都像,我告诉大家,你们的问题是由这个问题引起的——肝气不舒。
什么是肝气不舒,肝气不舒就是情绪不佳,情绪郁闷,焦虑等等,就叫肝气不舒,肝气郁结的症状。
那么这个多到什么程度,我告诉大家实话,是这样的,就你们现在我看各位的样子,在座各位女孩,你们血虚的还是什么的等等,80%是肝气不舒引起的。
找到我看病的女孩各种疾病,80%是肝气不舒引起的。
肝气不舒引起什么?会引起脾虚,会引起淤血等等都会引起,80%的其他因素,吃油腻多了,加上而已,但根本的还是肝气不舒引起的,找到我的人基本上占80%。
我之前读博士听说某某某中医一辈子替患者看病,人家就一个方法,梳理肝气,要对付所有人。
来一个可能加减,加一味药减一味药,对付一辈子,患者占便宜了,我不相信。
中医是讲辩证,怎么能一个办法对付所有人呢?不可能的,结果毕业以后发现某某某一天都在干什么,他用的是同样的方法,就在调理肝气,每一个找他,都用同样的方法。
这也是说明什么,大家的病太相似了,那么肝气不舒的舌象是什么样的呢?除了前面的那些,都很立体之外,最典型的肝气不舒是什么样子?是这样的,大家看舌头有什么特点,正常舌头伸出来应该是椭圆形的,这个舌头一伸出来是尖尖的,发现了吗?舌头一伸出来是尖尖的,正常舌头是椭圆形的。
那么如果一个舌头是尖尖的,我告诉你讲,这个肝气不舒。
这种肝气不舒不是几天形成的,往往是长期形成的是一种固定的体制了,那么现在这种肝气不舒的人越来越多,甚至向孩子发展。
好多孩子的舌头也是这种尖尖的舌象,为什么?孩子压力大,作业做不完,有中学生半夜写到凌晨两点钟,那么家长焦虑会把这个情绪传递给孩子,变成孩子的体制,母亲怀孕的时候肝气不舒,结果生的孩子往往体制也不遗传,就是体制遗传嘛。
[养生的最高境界是养心]动静结合才是养生的最高境界
[养生的最高境界是养心]动静结合才是养生的最高境界篇一: 动静结合才是养生的最高境界有人说生命在于运动,运动是养生的最好的办法。
但是也没有一味的运动的人,总是需要休息的。
如何让动静最完美的结合,打造最健康的养生方法。
下面小编就和大家一起来看看吧!生命在于运动?还是生命在于静止?爱动的,爱静的,都有长寿的。
那么,究竟是爱动好,还是爱静好?怎么样对健康更有利呢?其实,仔细阅读古代中医经典,中医历来不是片面强调某一方面因素的,而是强调动静结合,我总结中医关于动和静的结合的具体方式,精髓应该是外动内静,身动心静。
与外动相比,我们更要强调的是内静。
中医养生历来强调心态的淡泊平静,《黄帝内经》就明确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大家看看,精神内守,病心安理得,悠闲自在,对于疾病的预防都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样的人不容易得病,不容易得病当然就易于长寿。
相反,如果情绪不好,对健康就起不到好的作用,还容易诱发各种疾病。
生活中常见、小说里面常写的急火攻心、忧郁而死、相思成疾、大喜过望的范进中举而发癫狂等,都是情绪不佳带来的恶果。
外动内静。
身动心静,做到动静结合,才是养生的高境界。
《吕氏春秋·尽数篇》记载:“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唐代中医养生大家孙恩邈就体会到运动能够使“百病除行,补益延年,眼明轻健,不复疲乏”。
18世纪法国哲学家伏尔泰说“生命在于运动”,这句名言充分强调了运动对保持人体健康、祛病延年所起的积极作用。
看来,无论古今中外,观点应该是一致的,就是正确的运动对健康肯定是有利的。
外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传统的运动方式有的有浓厚的中医特色,比如有练气功、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放风筝、钓鱼等;还有被动的运动,如按跷,即不是锻烁看自己运动,而是借助他人之力,使自己的肌肉关节等发生运动,眼下比较流行的推拿按摩、足底按摩、韩式松骨、泰式按摩等均属于此类。
现代人的运动更是丰富多彩,爬山、跑步、敞步、各种球类、武术、游泳、蹦迪、蹦极等,各种新鲜的国外传来的娱乐和运动融为一体的也是层出不穷,各人可根据自己的年龄、体质、兴趣、锻炼基础和其他条件来选择。
[养生不如养心] 养心是养生的最高境界
[养生不如养心] 养心是养生的最高境界养生,首先应当养心。
养心贵在静心,静心的至高境界是乐心。
现在就告诉你养生如何养心,快来看看这篇文章了解详情吧。
养生不如养心:养心的养生之道俗话说:“养生不如养心”。
何谓“养心”《黄帝内经》认为是“恬淡虚无”,即平淡宁静、乐观豁达、凝神自娱的心境。
按字义讲,“养”在这里指供给、培植、培养、休养。
其含义一是指个人某方面达到的水平;二是指某个人后天逐步形成的待人处事的态度;三是指修身养性,陶冶精神,锻炼思想,培养情操。
养心是养生之道的“道中之道”。
先看一看先秦诸子是怎么说的。
孔子说:“德润身,仁出寿”、“大德必得其寿”(《中庸》)。
他告诉我们,养生是和一个人的道德修养紧密相关的,有高尚的道德修养,人才能获得长寿。
至于今日,“养生重养德,德高寿自长”的理论已被医学实践所证实。
因为,善于养生的人一般都会有一颗善良、高尚的心灵,善良者能获得内心的温暖,缓解内心的焦虑,故而少疾;恶意者终日在算计与被算计之中,气机逆乱,阴阳失衡,故而多病而短寿。
明朝李诩《戒庵老人漫笔》记载:“一士取科第不以正,然与正人相来往,外貌虽轩昂,而心中实绥,竟不一载而死”。
庄子说:“平易恬淡,则忧患不能入,邪气不能袭,故其德全而神不亏。
”(《庄子·刻意》)有修养的人性情温和宁静,不热衷于名利,就不会有患难的烦恼,也不会受到不正之气的侵蚀。
这样的人,就可以保全他的道德操守,心力、精神也不会受损害。
管子言:“人能正静,皮肤裕宽,耳目聪明,筋信而骨强,乃能戴大圆而履大方。
”(《管子·内业》)这里的“正静”是指心的中正和清静,心能正静,既可以濡养身体,又可以开发智慧。
《左传·襄公二十四年传》:“乐善不疲,有德则乐,乐则能久。
”再看专业人士的说法。
《黄帝内经》强调“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明确提出养身养心应注重精神方面的保养和品德修养,“常观天下之人,凡气之温和者寿,质之慈良者寿,量之宽宏者寿,言之简默者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养生的最高境界是养心、养身、养气。
1、人是一切生物中构造最完美的灵体,健康的身体是人生来就具有的;人的健康状况的调节是靠人体本身所具有的调节修复系统来完成的,而不是靠外部因素,外部因素只能起辅助作用。
2、人体中的垃圾越多,就需要更多的血气来清除它们,但人的血气因为垃圾的增多和血脉的阻塞而减少,这就形成了恶性循环,这也正是人衰老的机理。
人体养生保健第一、减少体内的垃圾;第二、增加血脉经络的畅通;第三、增加体内的气血。
3、心定神一,受治者信坚心专,两心相合,可以统治百病,无不神效。
人病可分两种:一是经络基本畅通但气不足。
表现是经常这疼那疼,这是因为他气不足以气化食物,而产生了相火(也叫虚火),随着经络在体内乱穿,哪儿通走哪儿,遇到一个地方堵塞了,这个地方就疼了。
这样的人吃一点药物就会立即见效。
二是经络不通,气也就无处存身。
表现在外表看不出有什么毛病,但一旦发现就是大病,而且这种人经常是吃什么药都见效慢,或根本不起作用。
4、中医的最高境界是养生,养生的最高境界是养心、养身、养气。
5、心神不安,情性燥急,为致病致死之总因。
心定则气和,气和则血顺,血顺则精足而神旺,精足神旺者,内部抵抗力强,病自除矣。
故治病当以摄心为主。
6、人生以血气流通为主,气滞可以阻血,血阻可以结毒为疖为瘰,为癌为瘤,皆是血气不流通之故。
气以顺为主,血以通为畅。
人体中的气血也是一对阴阳,血为阴,气为阳。
血为气之母,气为血之帅。
气不足,易得淤积之病,如肿瘤、血栓等;气太过,易得脑出血之类的病。
所以,只有气血平衡,人才能健康。
7、运动就可以生阳;静坐就可以生阴。
人在气不足的时候,不能盲目补气,否则会影响身体健康。
如果是因为血不足,就需要先补血,因为血为气之母,否则就成了干烧器皿,把内脏烧坏;如果是因为淤滞不通,就可以增加气血,血气同补。
这样才能达到补气的作用。
8、环境对人养生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这就是为什么人在空气清新的森林、海边,会把痼疾养好的道理。
因为清新空气中的精微物质(负离子)会通过人在放松情况下的深呼吸把它吸收到人体内部,从而滋润孕养五脏六腑,使人重新焕发活力。
还有重要的一点常人并不所知,就是人不仅仅是通过口鼻来呼吸,人身体的每个汗毛孔都是可以呼吸的,而且正是它们吸取着天地的精华。
人在松静的状态下,慢慢深呼吸就能体会到人和天地精微之气的交换:一是增加气血的运行速度,促进体内的垃圾排出体外;二是打开皮肤的毛孔,吸收天地精气。
9、人只有悟到什么是“自然”了,才算是得道了。
知道自然,然后能顺其自然,这个人就是神人。
懂得阴阳了,懂得顺其自然了,你就一定会成为良医大德了。
什么是自然,自然就是任何事物都有阴阳两面,任何事物都要经过生、长、收、藏的过程。
你顺应这个过程,采用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去调节病人的平衡,怎么会治不好病呢。
10、什么是平衡?平衡就是阴阳的互相依存和互相制约,哪一方太过或不及都会失去平衡。
怎么会伤元气,失去平衡就是在伤元气。
经常处于平衡的状态,元气就会保持的好,人就衰老的慢。
11、情志跟疾病的相关性是很密切的,有些疾病就是因情志而起,你用药物治疗,治来治去都不好,对于这类疾病,解铃还需系铃人。
五志能够致病,五志亦能解病。
12、当你把什么学问理解到她是非常简单朴素的时候,这时候你才是真正得到其中的三昧了。
如果你还感到她是那么博大精深,深不可测,那是你还没有掌握到她的精髓,是只见到茂密的树叶,而没看到她的根本,这时候你还是处于“有”的阶段,没有达到“无”的境界。
天下万事万物离不开阴阳。
顺应自然是养生的最高境界,当人们掌握了健康的理念和方法之后,会真正享受到养生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