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在于养生,养生在于养心
养生养心名言名句
养生养心名言名句
养生名言
1.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养生也需要坚持和努力。
2. 先天不足,后天努力。
虽然我们无法改变先天因素,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来改变自己的养生状况。
3. 微调身体细节,成就健康人生。
不要忽视身体的微小细节,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会让你的健康状况更佳。
4. 健康才是最好的财富。
只有健康才能让我们享受丰富多样的生活,才能创造更多的价值。
养心名言
1. 心静自然凉。
学会放下焦虑和烦恼,才能让心情变得平静。
2. 人生有太多艰难险阻,学会细水长流,让生命里的温馨与美好慢慢积累。
3. 所有的苦都是仰望而诞生的,所有的乐都是脚踏实地中得来的。
保持一颗平实的心态,才能过得更加幸福。
4. 人生最大的财富,是得到一颗敞开的心。
与人为善,才能让自己心中充满正能量。
养生养心名句
1. 慢走才能长久,慢活才能长寿。
2. 健康是个全方位的概念,需要我们身体、心理和社交等方面都要注重。
3.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一份细心一份情怀。
4. 因为关注,所以珍爱;因为珍爱,所以关注。
关注身体和心灵,才能健康成长。
5. 如山间清爽的空气,如涓涓小溪的清流,如林间幽香的花香,都会让我们的心灵得到净化和滋养。
养生重在养心
养生重在养心
养生重在养心。
清代的沈复在《浮生六记》中说:养生宜早人若待老而保生,是犹贫而后蓄积,虽勤也无补。
因此,治有病不如治未病;疗身不如疗心;使人疗不若先身疗。
世界卫生组织也认为,个人健康长寿10%取决于社会因素,8%取决于医疗条件,7%取决于气候因素,而60%则取决于自己。
有的专家地、还进一步指出,这60%中至少有一半取决于一个人的精神面貌。
养心之要在于心静。
内心的平静,是心灵深处的恬然、安谧、舒适和自在。
心静并非什么都不想,而是不思声色,不思胜负,不思得失,不思荣辱,心无烦恼,形无劳倦的一种精神境界。
大千世界,色彩缤纷,光怪陆离,充满了金钱、名利、美色种种使人心动神弛的诱惑,在浮躁与充满诱惑的尘世纷扰下,真正做到“恬然不动其心”,就能养神生慧,保持机体的稳定,使人健康长寿。
在距武汉60公里的水域,有一个面积不大的小岛。
岛上有人口240 0人平均寿命85岁,其中百岁以上的寿星17人,堪称中国之最。
这里8 0岁的人能下湖捕鱼,百岁老人仍能去菜园种菜。
岛上民风淳朴,居民敦厚仁慈,性情温和;心胸宽广,万事通达;乐善好施,关爱他人。
与城
市相比,他们的光景虽不富裕,但衣食无忧,居民生活简朴,淡泊名利,知足常乐。
由于精神轻松,肌体的生理功能处于最隹状态,免役力高,抗病力强,病魔也要退避三舍,自然会延年益寿。
“自静其心延寿命,无求于物长精神”。
一千多年前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这句话至今还给人以警示和启迪。
早养生,早得济,早储蓄,寿才长。
中青年朋友们应明了这个道理。
最好的养生,就是养心(文案)
最好的养生,就是养心俗话说:百病由心生,百病从心治。
世间最好的养生之道,不是吃灵丹妙药,而是颐养心田。
作家蔡澜先生就是一个极懂得养心的人。
他曾有一句妙语:“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要爱最可爱的,最好听的,最好看的,最好吃的。
”他所说的“最”,并不是真的最昂贵,最稀有,最高级,而是懂得享受生活所给予的一切。
比如,逛菜市场就是他最享受的时刻,而且,他并不是去逛政府建造的集市。
而是街边的小店铺,尤其是那些摆在路中间的小摊位。
警察每天都来驱赶,待他们走后,小贩们又摆满货物,开始讨价还价。
恢复了活色生香的景象,看起来有滋有味。
比如,大多数人看见漫天的乌鸦嘎嘎叫,会觉得很触霉头。
但在蔡澜眼里,乌鸦是唯一会将食物含给父母吃的动物,是极好的动物。
所以,他总会仰起头尽情观察,尽情欣赏,觉得生活无限美好。
如今,蔡澜已是81岁高龄,但他依然活得神清气爽,过得潇洒从容。
明朝医学家龚廷贤曾说:“物来顺应,事过心宁,可以延年。
”一个好心态,就是一味养生良药。
那么,究竟该如何培养好心态呢?1)每天多一些微笑,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他人。
2)梳理自己的生活,多余的物品当舍,消耗你的圈子当离。
3)找到一项爱好,什么都好,重要的是,你发自内心的喜欢。
4)每天进行适量的运动,可以是晨起的慢跑,或者是傍晚的漫步。
5)多花一些时间陪伴家人,定期与老朋友聚聚。
6)最重要的,不要强迫自己做不愿做的事情,余生,只取悦自己。
稻盛和夫曾说:“决定人生好坏并非运气,而是心灵的状态。
”每个人的一生,都会遭遇各式各样的境地。
我们无法左右自己的境地,但可以改变自己的心态。
一个达观的人,洒脱的人,开朗的人,总能获得更多的人生可能。
养生的最高境界(精辟)
养生的最高境界(精辟)养生的方式有很多种,但真正的养生,其实在于养心。
俗话说:“百病生于气,养生先养心。
”人生在世,千万不能让心生病。
1省事之本,在于节欲《孟子》有言:“养心莫善于寡欲。
”世间之事,比不完争不尽。
梅花不与牡丹争艳,却有暗香浮动,每个人的生活都有精彩之处。
与其把目光放在别人身上,不如专注于生活本身。
虽然欲望是人的本能,但一味地攀比,只会让你背负更多、烦恼更多。
要知道:没有完美的人生,不完美才是人生。
内心的丰盈,源于欲望的减少,而非外物的增加。
面对欲望的纠缠,不必去攀比角逐,不争自会有属于自己的世界。
做人,不为外物所扰,不为得失所困。
节欲,才是养心善身之道。
2既往不恋,善忘是福人生中,比记忆更重要的是忘却。
有句话说得好:“人最大的优点,是记性太好;人最大的缺点,也是记性太好。
”生活中很多事情,明明过去了,却仍然耿耿于怀。
原因在于:抓的太紧,不愿放弃;想得太多,不愿忘记。
生活本是负重前行,如果沉浸于过往,只会额外增加不必要的烦恼。
慢慢会发现,烦恼也许成为了压垮你的最后一根稻草。
最好的办法就是,把想不开的事、心不快的事统统抛掉。
拿得起放得下,该忘的忘,心才能解脱。
人活着,善忘是福,看开是路。
正是:“烦恼本无根,不捡自然无;困惑本无源,不究自轻松。
”善忘是治愈内心的良药。
只有如此,才能腾出空间,迎接新生活。
3一念放下,万般自在世界卫生组织研究发现:世界上90%的疾病都和情绪有关。
虽然人有七情六欲,但若任由情绪泛滥,久而久之,自己就会意志消沉、萎靡不振。
《红楼梦》中的林黛玉,整日多愁善感、郁郁寡欢、情绪低落,最后抑郁而终。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可笑对人言的,不过一二。
小事想多了,身疲;大事想多了,心累。
大多数的烦忧,往往是因自己的胡思乱想所致,何不一念放下,避免精神内耗呢?《黄帝内经》有言:“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
”只有摆脱坏情绪,才会长期拥有欢愉。
4人生四然,顺其自然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养生必先养心
养生必先养心研究表明,人类疾病的绝大部分都与不良心态有关。
它提示我们,养生,首先应当养心。
不妨和店铺一起来了解下养生必先养心,欢迎大家的阅读!养生必先养心前言养生重在养德、养气、养心、养神、养性。
中医养生精髓和本源是天人合一,身心合一,阴阳平衡,袪邪扶正,少私寡欲。
中医养生重在整体性和系统性,治未病,补偏救弊。
养生乃是身体的保养、心理的涵养和肌体的滋养。
我老婆每天看养生节目,且转着台看,还记笔记(养生笔记有几大本,我打扫卫生时都偷偷地扔了,有点恶作剧,也趁机发泄一下我平时心中不满),她太专注于此了,有点走火入魔的感觉。
连我看新闻都不让看,我也不争,独自去上网。
我想,如果不养心,再多的养生知识也没用。
一边专注地听养生专家教授滔滔不绝讲,一边却小心眼生闷气心理纠结。
我对她说,先把自己心理调整好了再看养生节目,养心是本,养生是末。
你的心结不解开,再多的养生知识也救不了你。
不生气就不生病。
养心2009年诺贝尔生理学奖得主伊丽莎白·布莱克本(ElizabethBlackburn)等总结出的长寿之道是:人要活百岁,合理膳食占25%,其它占25%,而心理平衡的作用占到了50%!各国长寿地区的人种、气候、食物、习俗各不相同,有的甚至与健康之道相反,如有的老人嗜烟酒,喜肥肉,但有一点却是相同的,即长寿者都乐观开朗、心地善良、为人随和。
恬静悠闲,不急不躁不恼不怒不怨不悲,心静自然百病消。
不占便宜不怕吃亏,风动幡动其实是心在动。
放下一切,让心安定,心息则神安,神安则气足,气足则血旺,现在病可去,未来病可防。
心息则神明,遇乱不惊,见境不惑,一切通达,自无主观偏执之弊。
静则仁,仁则寿。
就养生而言,下士养身,中士养气,上士养心。
遵循天道,顺其自然,平衡中庸。
《皇帝内经》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为养生而死的,占十分之三,是因为太爱惜自己的身体了,怕受辱,怕受宠,怕吃亏,怕上当,瞻前顾后,左顾右盼,担惊受怕,患得患失,情绪不安……越怕死,越死得快。
养生重在养心 养生重在养心 黄帝内经
[养生重在养心]养生重在养心黄帝内经心脏就是人的主机,所以我们养身应当贵在养心,养心要怎么养?心平气和就是最好的养心方式。
下面就让我为大家介绍养生养心的方法,盼望可以帮到大家,欢迎阅读!养生重在养心养生,在我国最早见于《庄子。
内篇》。
"养',即保养、调养、补养之意;而"生',即生命、生存、生长之义。
由此可见,"养生'的目的就是尽量延长生命时限,尽力提升生活质量,不断拓展生存空间(我国胜利放射的"嫦娥一号'探月卫星,或许应是拓展生存空间之一举)。
近几年来,中医在国外已越来越受到重视,日热喷香。
究其根源,那是医学事业与时俱进、快速进展、返朴归真的必定选择,这更是中医和中医学内容博大、内涵精深、前景宽阔、潜力巨大、魅力无限的详细体现。
庄子讲:"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为寿而已矣;此导引之士,养形之人'。
我国中医学传统的观点认为:"怒伤肝、思伤脾、喜难过、哀痛肺、恐伤肾'。
它告知我们,人的心理活动与人的生理功能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必定联系,良好的心情状态可以使人的生理功能处于最佳状态,反之则会降低或破坏人的某种功能或组织,引发各种疾病。
我们知道"肝、脾、心、肺、肾'都是人体的主要器官,是物质的东西;而"怒、思、喜、悲、恐'都是人的心情表现和条件反射,属于精神的范畴。
两者之间既相互区分又相互联系,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影响,既相互依存又相互作用,既相互冲突又相互统一。
科学把握和正确处理人体物质和人格精神的辩证关系,不仅是科学的"养生'之道,更是宽松环境、幸福欢乐、益寿延年的关键。
养生重在养心。
养心,古人云:"天下根本,人心而已'。
儒家文化的精髓是"仁',而"仁'的核心是"善'。
人心善则施善行,能贯天地正气;人心恶则施恶行,必露污浊风尘。
养身贵在养心感悟
养身贵在养心感悟
养身是指保持身体健康,提高身体素质的一种行为方式。
然而,虽然我们常常强调身体健康的重要性,但我们也不能忽视心灵的健康。
养心是指关注和培养内心的健康和幸福感。
如果我们只注重外在的健康,而忽视内心的需求和感受,我们可能无法真正感到满足和幸福。
因此,养心同样是非常重要的。
养心感悟是指通过养心的方法和过程,我们能够获得的心灵上的体验和领悟。
通过养心,我们可以发展出更加平静、宽容和善良的心态,从而更好地应对人生中的挑战和压力。
养心的方法可以有很多,比如冥想、读书、写作、旅行、与朋友交流等等。
关键是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并坚持下去。
通过养心,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接受自己,并找到内心的平静和满足感。
养心的感悟不仅可以让我们更加从容地面对生活的困难,也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
当我们内心平和、快乐和满足时,我们会更加友善和善解人意,从而获得更多的爱和支持。
养身养心相辅相成,不能偏废。
只有同时关注和培养身体和心灵的健康,才能真正实现全面的健康和幸福。
所以,让我们一起努力,养身养心,追求更美好的生活。
关于养生的金句
1.养生之道,不只在于身体之康,更在于精神之健。
内外兼修,方为养生之道。
2.养生之道,在于养心养身,身心兼养,方能拥有健康的人生。
3.以虚养生,以德养身,以仁养天下万物,以道养天下万事。
4.养生之道,健康为先。
愿你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健康常伴,幸福无忧。
5.养生孰为本,元气不可亏;养生孰为先,养心须乐观
6.养生之道,常饮清水,心安神宁,百病不扰。
7.养生真经,九窍畅通,通则不病,病则不通。
锻炼按摩,可令其通,青菜萝
卜,也令其通。
8.养生贵在养心。
养心重要是为自己的心松绑;静心在退,洁心在空,宽心忘
坎,忍心大度,用心心康。
9.深秋风云变幻,养生心情恬淡;血液供氧变慢,呼吸宜深不浅;添衣可以保
暖,抗寒冷水洗面;下午坚持锻炼,动作后急先缓;摸索养生细节,健康自然不难!
10.一日三餐,食之有道,养生自有其规律。
11.养生之道,当于“眠、食”二字悉心体验。
食即平日饭菜,但食之甘美,即
胜于珍药矣。
服亦不在多寝,但实得神凝梦甜,即处刻,亦足摄生矣。
最好的养生是养心
最好的养生是养心养生,是人们追求健康、长寿的一种生活方式。
而在众多的养生方法中,有一种被称为“最好的养生”,那就是养心。
养心,即是养护心灵,调理情绪,保持心灵的平静与愉悦,这是一种内在修养,也是一种最为重要的养生方式。
养心之道,可以说贯穿于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之中,早在古代,先贤们就注重心灵的修养与调理,认为心灵的平和与愉悦是长寿健康的关键。
随着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人们的心灵压力越来越大,焦虑、烦躁、疲惫等负面情绪也日益增多,养心之道更加显得重要。
养心可以调理身体。
现代医学已经证实,情绪的好坏与身体健康息息相关。
负面的情绪会加重身体的疲惫感,影响免疫力,并且还会诱发各种慢性疾病。
而通过养心的方式,调整情绪,保持心灵的平和与愉悦,有助于平衡体内的激素水平,增强身体免疫力,减缓身体的老化,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效果。
养心可以改善睡眠。
现代社会,很多人因为生活压力大、工作繁忙等原因导致失眠,严重影响身体健康。
而养心之道可以帮助人们调整情绪,减轻压力,改善睡眠质量。
保持心灵的平和与愉悦可以让人们更容易入睡,同时也有助于保持深度睡眠,让人们在睡眠中得到更好的休息与恢复。
养心可以提升免疫力。
情绪的好坏对免疫系统有着直接的影响。
心情愉悦、心态平和的人,免疫力会更强,对各种疾病的抵抗能力也更强。
通过养心的方式,调整情绪,保持心灵的愉悦,有助于提升免疫能力,让身体更加健康。
养心可以延缓衰老。
现代人越来越注重外表的保养,但往往忽视了内在心灵的修养。
事实上,心情的愉悦与平和对延缓衰老也有着积极的作用。
负面的情绪会加速身体的老化,而通过养心的方式,调整情绪,保持心灵的愉悦,可以缓解压力,减缓身体的老化过程,让人们拥有更健康、更年轻的身体。
如何去养心呢?首先要学会调整心态,面对生活中的压力和烦恼时,要学会释放,学会放松,学会积极应对。
同时可以通过一些方式来充实自己的心灵,比如阅读一些积极向上的书籍,欣赏一些优美的音乐与风景,也可以通过运动、瑜伽等方式来保持身心的平衡。
养生观念语录演讲稿范文
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站在这里,与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养生观念的语录,希望能为我们的健康生活带来一些启示。
一、养生之道,在于养心1. “养生先养心,心态决定健康。
”(中医养生)2. “心静自然凉,心态平和,百病不侵。
”(养生谚语)3. “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
”(养生谚语)二、饮食养生,均衡营养1.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
”(饮食养生)2. “五谷杂粮养身体,鱼肉蛋奶保健康。
”(饮食养生)3. “早餐要吃好,午餐要吃饱,晚餐要吃少。
”(饮食养生)三、运动养生,强身健体1. “生命在于运动,健康在于锻炼。
”(运动养生)2.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顺应自然。
”(养生谚语)3. “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
”(运动养生)四、作息养生,规律生活1. “早睡早起身体好,规律作息最养生。
”(作息养生)2. “不熬夜,不贪睡,保持充足的睡眠。
”(作息养生)3. “顺应自然规律,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
”(作息养生)五、环境养生,舒适宜居1. “环境优美,心情舒畅,有利于养生。
”(环境养生)2. “家居整洁,远离污染,养生之道。
”(环境养生)3. “亲近自然,感受生活,愉悦身心。
”(环境养生)亲爱的同事们,让我们从现在开始,树立正确的养生观念,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关爱自己的身体健康。
愿我们共同努力,为健康生活而努力!最后,用一句养生语录与大家共勉:“养生无小事,点滴皆有益。
”谢谢大家!。
最好的养生是养心
最好的养生是养心养生是指保持身体健康、延缓衰老、增强自身免疫力等一系列保健活动。
但是很多人却会忽视,最好的养生方式不是靠吃药、运动,而是养心。
那么,什么是“养心”?怎样才能将“养心”贯穿在生活中呢?首先,什么是“养心”?一般来说,“养心”主要指让心灵得到放松、宁静、平和的状态。
人的身体与大脑是相互关联的,心情状态会导致身体和大脑的健康。
当人们遭遇恐惧、烦躁、担忧等负面情绪时,身体会产生应对机制,分泌出肾上腺素和皮质醇等压力激素,从而出现心慌、胃痛、头痛等不适症状。
因此,调整心态、让自己放松是非常重要的。
那么,怎样才能让自己的心灵得到放松、宁静、平和的状态呢?1. 学会呼吸人的呼吸方式也会影响情绪。
在平静的时候,人们的呼吸会变得缓慢、深长,而在紧张、疲惫、焦虑的时候,呼吸会变得急促而浅短。
通过调整呼吸,可以帮助身体放松,缓解焦虑、压力和情绪波动。
有时候,只需要静静地坐着,慢慢地呼吸,就能让自己的身体和心灵平静下来。
2. 多听音乐音乐可以让人放松身心,促进睡眠,减少压力和焦虑,提高身体免疫力。
轻柔、舒缓的音乐可以让我们平静下来,重建平衡。
尤其是在工作忙碌、沉闷的时候,打开一首自己喜欢的音乐,放松自己一下,也可以很好地缓解压力。
3. 唤起幸福感呼唤幸福感可以让我们心情愉悦,浑身舒爽。
每个人的幸福感不同,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找到自己喜欢的事情去做,每天感受生活的快乐,唤起心中的幸福感,让自己的心灵得到放松和愉悦。
4. 学会放松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有时候需要自我放松,减轻压力、缓解焦虑、保持平衡。
这也需要训练。
可以试着用自我暗示来减轻焦虑,尝试一些让自己感觉舒适的活动,如spa、瑜伽等。
这些都是有效的方式,可以让自己放松的更快、更深入。
5. 学会情感沟通跟身边的人认真沟通也是一种让自己放松、释放情绪的方式。
在不断地沟通和交流中,可以释放情感,有效缓解负面情绪,让自己心灵上得到重视。
以上就是我对养心的理解和一些方式。
养生不是养身,而是养心养性
养生不是养身,而是养心养性
现在人们的生活条件好了,开始关注自己的身体了,类似于“身体是1,其他是0”等等不知根本的说法大行其道。
人们比过去更加怕病怕死了,动不动就谈如何养生,什么锻炼、吃素、食疗、药膳、辟谷等等,其实这些都不是在养生,而是在养身,养自己的臭皮囊,也就是养自己住的“屋子”。
而真正的养生是修养“真我”,也就是养心,病由心生,心态不好,智慧不足,不管你如何保养肉身这个躯壳都无济于事。
养心就是要心胸宽阔,遇事不怒,想得开,放得下,始终保持心情的平和,知足者常乐。
对人与事,不要斤斤计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为他人多着想。
不知天命,胡乱追求,一辈子也达不到,一辈子烦恼。
仅仅养身没用,那么养生长寿对吗?也不对。
孔子、王阳明等圣人们认为这是违背“天命”的贪婪,既然“生死有命”,那么,任何的人为努力,梦想长寿都是徒劳的。
一个人如果希望养生长寿,那么长寿就是他心中的贪欲,而贪欲就是烦恼痛苦的根源。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贪婪长寿的人必然是怕病怕死的,处处谨小慎微,稍有不适便如临大敌。
这样,一旦生病或面临死亡就害怕了,而事实是,任何人都会生病,都会死亡,生老病死不是人能够控制的,这样就难逃烦恼、担心、痛苦的一生了。
这是无明,也是愚昧。
真正的养生是一种心灵的自然追求,不是为了不生病或长寿,恰恰相反,养生的目的就是看破生死,理解生死,不惧生死。
让自己生活在一种宁静安详,无欲无求,随遇而安,事来应事,自然而然的状态中。
以静养心是养生的良方
以静养心是养生的良方在任何时候,以任何方式养生,都必须注重养心,养心才是养生的根本。
这正如清代养生家石成金所说:“养生必先养心。
”当我们的心里充满阳光,世界就一片光明,心情就如春风桃李花开日,生活和谐美满,浑身轻松舒畅。
西方有句谚语:“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疾病的一半是心理疾病”。
中医《内经》则有“百病始于心”的说法。
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概念的定义是:“健康不仅是不生病,而且是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
”可见,一个人是否健康,不仅要身体好,而且还要心理健康。
也就是说,在养生过程中,“养身”的同时必先“养心”。
养心必以静为先。
明代朱权《活人心法》中说:“盖心如水之不扰,久而澄清,洞见其底,是谓灵明。
宜乎静可以固元气,则百病不生,故能长久。
”心主宰人的精神、理智与一切行动,心之道在平静,静则能长寿。
人有七情六欲,正常情况(心平气和的状态)下,并不发病。
但人的情绪异常、心乱如麻、心慌意乱等就可以表现出多种病态,引发多种疾病。
生活中有许多这样的例子,如我们熟悉的:范进中举成疯人,是喜伤心的结果。
伍子胥过昭关一夜白头,恐是伤肾的结果。
所以,最好的医生是自己,自己关爱自己;自己的最大敌人是自己,自己伤害自己。
最好的心情是平静,一颗平静如水的心,胜过万灵药。
古人云,静以养神,养心需要安静。
人应摒除一切杂念,才能入静,进入淡泊自然、天人合一的境界之中,使心理和谐平衡,方可祛病强身。
入静,能使全身精神归于统一集中,大脑皮层的活动趋于镇静平常,经脉贯通,血液顺畅。
体气协调,心态平和,心情愉快,就可祛病延年。
养心的古文
养心的古文
《庄子·养生主》
养生之道在于养心,养心之道在于宁静。
宁静心境,得以放下浮躁,远离烦忧。
如此,心能沉淀,得以安宁清静。
安宁清静,身体得以恢复真正的生机,从而实现养生之道。
养心之道不仅是在于身心的放松,还需要日常的精神修养,深思熟虑,达到思维清晰,理性冷静的境界。
如此,便可增强自身的精神力量,抵御外界的干扰,提升身体的免疫力和健康水平。
因此,养生之道在于养心,养心之道在于宁静,宁静之难,需要日常的锻炼和修行。
慢慢地,我们的心境就会变得坦然,身体也会更加健康,性格更加开朗,生活也会变得更加美妙。
养生在于养心,修行在于修德
养生在于养心,修行在于修德关注生命,关爱健康,是我们的共识和理念,人生旅途,历经磨难,历经沧桑,许多人为了事业,为了生活,为了下一代,肩负责任,顶着压力,马不停蹄,忙于奔波,日夜操劳,一身疲惫,结果严重透支身体,亏空身体,有的导致英年早逝,有的透支生命,躺进医院,当你退休了,老了,才悟道,世界上什么最重要,那就是生命,没有健康和强壮的身体,一切归零。
现在的中老年人,都不同程度存在亚健康,如何调理亚健康,如何养生,许多人不知如何下手,各种手段去尝试,今天去敲背,明天去按摩,后天去拨罐,再后天去针灸,钱没少花,精力没少花,但效果就这样,不明显。
其实,养生先养心,心不能有病,心病无药可治,唯一靠你自己,你必须给自己减减压,养成好的饮食习惯,有好的生活规律,不超负荷工作,早睡早起,让身体的机能,有足够的时间去调理修复,并进行有氧运动,多交喝茶朋友,少交喝酒朋友。
静心做一些自己的事情,增添生活情趣,业余爱好,让自己彻底放松,调整好心态,让心态保持平稳,平衡,平静,不攀比,心静如水,修心是你养生最佳秘方,修心养性了,你的亚健康就顺其自然消除了,还你一个健康,阳光,乐观的你。
在这个世界上,你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总有人关注,你的言行代表你的内心,代表你的德行,代表你的素质,如果你心地善良,心怀善意,以德服人,以诚待人,以情感人,以真示人,你的所作所为必是受人尊重、敬重,反之,你没善心爱心,缺德失德,心灵不纯,没有灵魂,你必遭遣责,留下骂名。
的确,当今世界,当今社会,一切向钱看思潮泛滥,没有灵魂,没有信仰,唯有自己,损人利私,用制假造假,以假乱真,忽悠人,潜规则等手段,谋私利,达到个目的,这些行径还有德吗?做人必修德修行,何为先做人,后做事,做人就是以德标配,有格局,有风度,有胸怀,不张扬,不夜郎自大,不自以为是,低调再低调,谦卑再谦卑,难得糊涂,学会尊重人等等。
你德才兼备了,你才算上个品德高尚,德高望重之辈,修德应是每个人必修之课,让我们找回初心,以良心,善心,以善举,义举去影响这个社会,改造这个世界,让这个世界,没有欺骗,没有丑恶,没有罪过,让这个世界充满关爱,人与人之间充满真诚,让我们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共同维护社会公德,争做道德标兵,做新时代的四有新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做人在于养生,养生在于养心
做人在于养生,养生在于养心
——读周国平《清高和嫉妒》有感
文/
近日读了一些当代著名学者、作家、哲人周国平先生的小文章,自觉的还是有些心得。
也许是年龄日长、阅历渐丰、思考渐多的缘故,每每读过思过之后总有一吐为快之感。
刚刚读过《清高与嫉妒》这则类似于寓言式的小故事,竟让我突然想到了做人的话题。
先来读读这则小故事:
两个朋友在小酒店里喝酒,聊起了他们的一个熟人。
在任何世道,小人得志、下流胚走运是寻常事。
他们的这个熟人既然钻营有术,自然春风得意。
他升官、发财、成名、留洋,应有尽有。
还有一打左右的姑娘向他奉献了宝贵的爱情——姑娘们从来都真心诚意地热爱成功的男人。
其中一个朋友啪地放下酒杯,激动地说:“我打心眼里蔑视这种人!”接着有力地抨击了世风的败坏和人心的堕落,雄辩地论证了精神生活的高贵和身外之物的卑俗。
最后,尽管他对命运的不公大表义愤,但仍以哲学家的风度宣布他爱他的贫困寂寞的命运。
显然,他是一个非常清高的人。
由于他的心灵暗暗受着嫉妒的折磨,更使他的清高有了一种悲剧色彩。
另一个朋友慢慢呷着杯里的酒,懒洋洋地问道:“可是,那个家伙的事和你有什么关系呢?”
是啊,“和你有什么关系呢?”也许两个朋友本是为了快乐地相聚,喝两杯小酒,唠两句心里话,可最终竟被别人气上了(当然,实际还是自己)!犯得着这么折磨自己吗?一个多么不快乐的家伙。
我不知道“另一个朋友”到底是怎样的一种人,但至少从这里看得出,他要幸福得多。
这一切都是心态惹的祸,这不过是普通人都明白的道理。
何必呢?伤人又伤身,伤情更伤心。
由此看来,养生首先在于养心。
人来到这个世界上,就难免要将自己推销出去,难免要与人打交道,更免不了要接受各种结果——别人对自己的,自己对别人的。
人们常说,做人是有境界的。
其实,养心正是在修炼做人的境界。
清高是不自知的表现,可能也是不知人的表现,从现代观点来看,这显然不是“以人为本”的做法,也是一种个性有明显缺陷的表现。
可以想像,这种人不会有什么市场的。
那么,比较高的境界应该是怎样的呢?
首先,要能善待自己。
钱财、荣誉说到底都是身外之物,能拥有肯定是件好事,确实得不到又何必强求?别人能得到是别人的本事,又何必自我折磨呢?如果换一种心态,去祝贺去借鉴,如何?岂不更加快乐?其次,应宽容别人。
本来别人自己做人做事做来的,得点名利是无可厚非的,因为你的嫉妒可能给别人造成伤害,有必要吗?至于别人如果是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的,你完全可以通过正常的法律途径解决,也大可不必妒火怒烧。
最后,这个世界上,每个人的生命途中,不平事不如意事十有八九,为什么不去以一颗平常心面对呢?为什么不去努力给自己给别人创造快乐呢?当然,有清高之心和嫉妒之心并非全是坏事,利用得法还是有利于人和自己的。
看来,还是要少一些清高,多一些理解;少一些嫉妒,多一些宽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