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主要是养心
养生重在养心
养生重在养心
养生重在养心。
清代的沈复在《浮生六记》中说:养生宜早人若待老而保生,是犹贫而后蓄积,虽勤也无补。
因此,治有病不如治未病;疗身不如疗心;使人疗不若先身疗。
世界卫生组织也认为,个人健康长寿10%取决于社会因素,8%取决于医疗条件,7%取决于气候因素,而60%则取决于自己。
有的专家地、还进一步指出,这60%中至少有一半取决于一个人的精神面貌。
养心之要在于心静。
内心的平静,是心灵深处的恬然、安谧、舒适和自在。
心静并非什么都不想,而是不思声色,不思胜负,不思得失,不思荣辱,心无烦恼,形无劳倦的一种精神境界。
大千世界,色彩缤纷,光怪陆离,充满了金钱、名利、美色种种使人心动神弛的诱惑,在浮躁与充满诱惑的尘世纷扰下,真正做到“恬然不动其心”,就能养神生慧,保持机体的稳定,使人健康长寿。
在距武汉60公里的水域,有一个面积不大的小岛。
岛上有人口240 0人平均寿命85岁,其中百岁以上的寿星17人,堪称中国之最。
这里8 0岁的人能下湖捕鱼,百岁老人仍能去菜园种菜。
岛上民风淳朴,居民敦厚仁慈,性情温和;心胸宽广,万事通达;乐善好施,关爱他人。
与城
市相比,他们的光景虽不富裕,但衣食无忧,居民生活简朴,淡泊名利,知足常乐。
由于精神轻松,肌体的生理功能处于最隹状态,免役力高,抗病力强,病魔也要退避三舍,自然会延年益寿。
“自静其心延寿命,无求于物长精神”。
一千多年前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这句话至今还给人以警示和启迪。
早养生,早得济,早储蓄,寿才长。
中青年朋友们应明了这个道理。
养生的最高境界是养心。
养生的最高境界是养心。
养生的最高境界是养心。
中医的最高境界是养生,养生的最高境界是养心。
人是一切生物中构造最完美的灵体,健康的身体是人生本来就具足的;人健康状况的调节是靠人体本身所具有的调节修复系统来完成的,而不是靠外部因素,外部因素只能起辅助作用。
健康的根本在心。
一切法从心生。
心净则身净。
所以得病了,不要向外求,要靠自己自身的修复系统来修复自己的疾病。
健康,从调节心性开始。
调节心性需要学习圣贤传给我们的大智慧。
正确的观念远比昂贵的药物和危险的手术更能帮助患者消除疾病。
因为有了正确的观念,你就会有正确的决定,就会有正确的行为,就可以预防许多疾病的发生。
一切药物对治病来说都是治标,不是治本,不管是中医还是西医。
因为一切的病都是错误的因产生错误的果。
错误的因不除,错误的果就不会绝根。
与其相信药物,相信检查的数据,不如相信自己的感觉,相信自己所具足的自我调节能力。
但这需要在你得道(智慧开了)的前提之下,才能分辨这一切。
中庸,是养生的根本原则。
顺应自然是养生的最高境界。
那么人如何才能发现自己是否顺其自然了呢?其实这太简单不过了,你有病了,你不舒服了,你不自在了,那你就是违背自然了。
要做到顺外面大自然的自然,还要顺自己内在命运的自然,这二者是不可或缺的。
人的大部分生病现象是人体在调节、清理身体垃圾时所表现的现象,是人体自动调节平衡所表现出的状态,所以应该把它们当成正常的生理现象,而不应该去把它当成病因来消灭。
所以当人在生病的时候,一定不要有怨恨心,心里要安定,心定则气顺,气顺则血畅,气顺血畅则百病消。
人生最忌是个乱字,心乱了,对外可以紊事,对内可以打扰血气,使之失正常。
凡恼怒恐怖喜忧昏疑,都是乱,为多病短寿的根源,不但养病时不应乱,即平居时亦忌心乱。
人违背了养生法则,虽不一定会立即得病,但一旦形成习惯,就会大大增加得病的机会。
这就和交通规则一样,你违背了交通规则,不一定会出事故,但其危险性是显而易见的。
“主发谓之机”,主管发射的那个部位就叫机。
最好的养生,就是养心(文案)
最好的养生,就是养心俗话说:百病由心生,百病从心治。
世间最好的养生之道,不是吃灵丹妙药,而是颐养心田。
作家蔡澜先生就是一个极懂得养心的人。
他曾有一句妙语:“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要爱最可爱的,最好听的,最好看的,最好吃的。
”他所说的“最”,并不是真的最昂贵,最稀有,最高级,而是懂得享受生活所给予的一切。
比如,逛菜市场就是他最享受的时刻,而且,他并不是去逛政府建造的集市。
而是街边的小店铺,尤其是那些摆在路中间的小摊位。
警察每天都来驱赶,待他们走后,小贩们又摆满货物,开始讨价还价。
恢复了活色生香的景象,看起来有滋有味。
比如,大多数人看见漫天的乌鸦嘎嘎叫,会觉得很触霉头。
但在蔡澜眼里,乌鸦是唯一会将食物含给父母吃的动物,是极好的动物。
所以,他总会仰起头尽情观察,尽情欣赏,觉得生活无限美好。
如今,蔡澜已是81岁高龄,但他依然活得神清气爽,过得潇洒从容。
明朝医学家龚廷贤曾说:“物来顺应,事过心宁,可以延年。
”一个好心态,就是一味养生良药。
那么,究竟该如何培养好心态呢?1)每天多一些微笑,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他人。
2)梳理自己的生活,多余的物品当舍,消耗你的圈子当离。
3)找到一项爱好,什么都好,重要的是,你发自内心的喜欢。
4)每天进行适量的运动,可以是晨起的慢跑,或者是傍晚的漫步。
5)多花一些时间陪伴家人,定期与老朋友聚聚。
6)最重要的,不要强迫自己做不愿做的事情,余生,只取悦自己。
稻盛和夫曾说:“决定人生好坏并非运气,而是心灵的状态。
”每个人的一生,都会遭遇各式各样的境地。
我们无法左右自己的境地,但可以改变自己的心态。
一个达观的人,洒脱的人,开朗的人,总能获得更多的人生可能。
中医养生的最高境界就是——养心
中医养生的最高境界就是——养心1.中医的最高境界是养生,养生的最高境界是养心。
所以,就养生而言,下士养身,中士养气,上士养心。
看一个人也是一样,观相不如观气,观气不如观心。
2. 一切药物对治病来说都是治标,不是治本,不管是中医还是西医。
心净则身净。
所以得病了,不要向外求,要靠自己自身的修复系统来修复自己的疾病。
其实人和动物是一样的,动物的病都是靠自己,人也能。
3.人所具有的一切智慧,绝对不是从书本里学来的,而是从自己的真诚心、清净心(就是佛家所说的菩提心),从定中生出来的。
4. 人是一切生物中构造最完美的灵体,健康的身体是人生来就具足的;人的健康状况的调节是靠人体本身所具有的调节修复系统来完成的,而不是靠外部因素,外部因素只能起辅助作用。
5. 人的大部分生病现象是人体在调节、清理身体垃圾时所表现的现象,是人体自动调节平衡所表现出的状态,所以应该把它们当成正常的生理现象,而不应该去把它当成病因来消灭。
所以当人在生病的时候,一定不要有怨恨嗔恚心,心里要安定,心定则气顺,气顺则血畅,气顺血畅则百病消。
6.畅通的经络需要:清净心。
一切七情六欲都会破坏清净心,从而破坏经络的正常运行。
7.与其相信药物,相信检查的数据,不如相信自己的感觉,相信自己所具足的自我调节能力。
但这需要在你得道(智慧开了)的前提之下,才能分辨这一切。
8.健康,从调节心性开始。
为了你的健康,你学佛吧。
学佛得到的快乐是人生最高的享受。
9.人为什么必须保持一定的饥渴才是对养生有利呢?其实这就是“虚”的妙用。
道家讲,虚则灵。
这和谦虚使人进步,自满使人落后一样,所以人必须经常保持“虚灵”的状态,才能时时保持清醒,保持健康。
10. 俗语说“灵机一动,计上心来”。
这个“机”字如果能真正领悟透了,那么你的悟性就算是开了。
老师教人,医生治病,其实就是在点拨你的这个“机”,让你“机”打开。
这个“机”,有时也叫“关键”。
11. 其实,许多真正的发现和发明,所需要的不是所谓系统的书本知识;恰恰相反,一个没有受过任何系统教育,但悟性极高的、具有开放思维的人,他往往真正悟到真相。
养生必先养心
养生必先养心研究表明,人类疾病的绝大部分都与不良心态有关。
它提示我们,养生,首先应当养心。
不妨和店铺一起来了解下养生必先养心,欢迎大家的阅读!养生必先养心前言养生重在养德、养气、养心、养神、养性。
中医养生精髓和本源是天人合一,身心合一,阴阳平衡,袪邪扶正,少私寡欲。
中医养生重在整体性和系统性,治未病,补偏救弊。
养生乃是身体的保养、心理的涵养和肌体的滋养。
我老婆每天看养生节目,且转着台看,还记笔记(养生笔记有几大本,我打扫卫生时都偷偷地扔了,有点恶作剧,也趁机发泄一下我平时心中不满),她太专注于此了,有点走火入魔的感觉。
连我看新闻都不让看,我也不争,独自去上网。
我想,如果不养心,再多的养生知识也没用。
一边专注地听养生专家教授滔滔不绝讲,一边却小心眼生闷气心理纠结。
我对她说,先把自己心理调整好了再看养生节目,养心是本,养生是末。
你的心结不解开,再多的养生知识也救不了你。
不生气就不生病。
养心2009年诺贝尔生理学奖得主伊丽莎白·布莱克本(ElizabethBlackburn)等总结出的长寿之道是:人要活百岁,合理膳食占25%,其它占25%,而心理平衡的作用占到了50%!各国长寿地区的人种、气候、食物、习俗各不相同,有的甚至与健康之道相反,如有的老人嗜烟酒,喜肥肉,但有一点却是相同的,即长寿者都乐观开朗、心地善良、为人随和。
恬静悠闲,不急不躁不恼不怒不怨不悲,心静自然百病消。
不占便宜不怕吃亏,风动幡动其实是心在动。
放下一切,让心安定,心息则神安,神安则气足,气足则血旺,现在病可去,未来病可防。
心息则神明,遇乱不惊,见境不惑,一切通达,自无主观偏执之弊。
静则仁,仁则寿。
就养生而言,下士养身,中士养气,上士养心。
遵循天道,顺其自然,平衡中庸。
《皇帝内经》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为养生而死的,占十分之三,是因为太爱惜自己的身体了,怕受辱,怕受宠,怕吃亏,怕上当,瞻前顾后,左顾右盼,担惊受怕,患得患失,情绪不安……越怕死,越死得快。
养生重在养心 养生重在养心 黄帝内经
[养生重在养心]养生重在养心黄帝内经心脏就是人的主机,所以我们养身应当贵在养心,养心要怎么养?心平气和就是最好的养心方式。
下面就让我为大家介绍养生养心的方法,盼望可以帮到大家,欢迎阅读!养生重在养心养生,在我国最早见于《庄子。
内篇》。
"养',即保养、调养、补养之意;而"生',即生命、生存、生长之义。
由此可见,"养生'的目的就是尽量延长生命时限,尽力提升生活质量,不断拓展生存空间(我国胜利放射的"嫦娥一号'探月卫星,或许应是拓展生存空间之一举)。
近几年来,中医在国外已越来越受到重视,日热喷香。
究其根源,那是医学事业与时俱进、快速进展、返朴归真的必定选择,这更是中医和中医学内容博大、内涵精深、前景宽阔、潜力巨大、魅力无限的详细体现。
庄子讲:"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为寿而已矣;此导引之士,养形之人'。
我国中医学传统的观点认为:"怒伤肝、思伤脾、喜难过、哀痛肺、恐伤肾'。
它告知我们,人的心理活动与人的生理功能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必定联系,良好的心情状态可以使人的生理功能处于最佳状态,反之则会降低或破坏人的某种功能或组织,引发各种疾病。
我们知道"肝、脾、心、肺、肾'都是人体的主要器官,是物质的东西;而"怒、思、喜、悲、恐'都是人的心情表现和条件反射,属于精神的范畴。
两者之间既相互区分又相互联系,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影响,既相互依存又相互作用,既相互冲突又相互统一。
科学把握和正确处理人体物质和人格精神的辩证关系,不仅是科学的"养生'之道,更是宽松环境、幸福欢乐、益寿延年的关键。
养生重在养心。
养心,古人云:"天下根本,人心而已'。
儒家文化的精髓是"仁',而"仁'的核心是"善'。
人心善则施善行,能贯天地正气;人心恶则施恶行,必露污浊风尘。
中医养生四大原则中医调理的方法
中医养生四大原则中医调理的方法首先,养心是中医养生的重要原则之一,指的是保持心境平和、避免情绪波动,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
中医认为,情志与脏腑关系密切,情绪的波动会影响脏腑的功能,导致身体健康问题。
因此,养心的方法包括调整自己的情绪,保持愉快的心情,避免过度悲伤、愤怒等负面情绪的产生。
同时,中医认为,保持适度的休息、充足的睡眠对于心脏功能的恢复和调整也是非常重要的。
其次,养气是中医养生的基本原则之一,包括调养人体的呼吸系统、肺脏功能等。
中医认为,气的调和与健康紧密相关,保持正常的呼吸,调整气的运行,能够提高人体的免疫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养气的方法包括呼吸调节,如深呼吸、腹式呼吸等;适度的锻炼身体,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运动有助于增加气的运行和循环;此外,还可以通过中医的药膳调理,选择一些具有补气作用的食材进行炖汤、煮粥等食疗方法。
第三,养血是中医养生的重要原则之一,指的是保持机体内血液的正常功能,促进血液循环,维护健康。
中医认为,血液是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所必须的物质,与人体的各个脏腑和器官密切相关。
养血的方法包括合理的饮食调理,选择含有丰富的铁、维生素B12等可以促进血液生成的食物,如红肉、动物内脏、豆类等;此外,中医还有补血的药膳方法,如枸杞炖羊肉、当归酒等,都可以起到调补血液的作用。
最后,养阴是中医养生的重要原则之一,指的是调节人体的阴性能量,保持体内阴阳平衡。
中医认为,阴阳是宇宙万物的对立统一,阴阳失调会导致机体功能的紊乱,引发各种疾病。
养阴的方法包括调节饮食,选择一些具有滋阴作用的食物,如百合、银耳、海参等;此外,中医药中有滋阴的药物,如何首乌、枸杞子等,也可以进行药物调理。
综上所述,中医养生的四大原则是养心、养气、养血、生阴。
这四个方面相互关联,相互促进,通过调节心理、呼吸、血液和体内阴阳平衡来保持人体的健康,并预防疾病的发生。
养生是一种持续的过程,需要结合个人的具体情况,采取适合自己的方法来进行调理,才能达到养生的目的。
养生必先养心
养生必先养心一、养生之道在于“养心”心是一身之主,按中医之理论,“心”既支配血脉的运行,还主持精神活动,是人体最重要的组织,称之为“君主”之器官。
所以养生必先养心,心强健是整体各个脏腑都能健康正常之基础,如果心不处于正常状态,血脉闭塞不通,便会影响各个脏腑而受损,达不到养生长寿之目的。
要保养心神,首先要重视七情的调节。
所谓七情,就是喜、怒、忧、思、悲、恐、惊。
作为致病因素的七情,是指这些情志过于强烈,引致脏腑气血逆乱而发病。
人的欲望是无穷的,纵欲无度则有损健康,甚至化生百病。
凡事要看得开,不要患得患失,要有“退一步海阔天空”的良好心态,颐养浩然之正气。
而积极、正确的欲望对养生同样是必不可少的。
特别是为人类事业发展而生的欲望,乃为欲望之大者,为浩然正气,对养生具莫大的好处。
因此,把握好欲望的大小关系,舍小欲、私欲而怀苍生之念;做好“求”与“放”的平衡,入世却宠辱不惊,正是养心正道之所在。
二、运动而不使过度运动是养生的重要组成部分,汉代华佗在论五禽戏时指出:“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
动摇则谷气销,血脉流通,病不得生。
”“不当使极”,即言适量而不为过,过则于养生不利。
运动种类可分外功与内功。
体操、跑步、外家拳术之类,重在使用外劲,当属外功;五禽戏、太极拳、八段锦之类则属内功。
凡中老年人不宜行快跑、网球等剧烈运动,以其刚也,刚则耗气。
而内功用意不用力,以意为主,以意为引,以气运肢体,不偏不倚,不会伤气耗血。
太极拳、八段锦,都是中医保健养生学的精华。
三、药食同源以平调阴阳饮食要有节度,过分的肥甘厚味,或过饥过饱,食无定时,都会伤及脾胃,脾胃一伤,则诸病丛生搜集整理。
脾胃是人的后天之本,营养物质的消化呼收,气血的化生,有赖脾胃的运化功能,故有“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之说。
许多高龄老人的饮食习惯证明,饮食清淡、适时适量是重要因素。
中医里的“五养”智慧
中医里的“五养”智慧中医养生讲究的是“五养”:养心、养神、养身、养气、养性。
养心是指调养心情和情绪。
中医认为,心是人体之主宰,心情愉悦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气血畅通,改善身体状况。
养心的方法有多种多样,可以通过读书、听音乐、旅游等方式来放松自己的心情。
中医还倡导慎独守静,可以通过静坐、冥想等方式让心得到更好的休息与调养。
养神是指调养精神和意志力。
中医认为,神是人体活动和机能调节的核心,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有利于身体健康。
中医提倡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特别是在面临压力和困难时保持良好的抗压能力。
中医还强调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注意调节情绪,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紧张等,以养护精神状态。
养身是指保养身体。
中医认为,人体需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才能保持身体健康。
中医推崇“药食同源”的理念,通过食疗的方式来调理和养护身体。
食用一些有滋养作用的食物,如枸杞、鸡肉、猪肝等,可以补充身体所需的营养物质。
中医还推崇适量的运动,保持适当的体重,以及定期进行身体检查等,都是保养身体的重要方法。
养气是指调养呼吸和气息。
中医认为,气是人体的动力和生命活动的基本元素,保持气的畅通有利于身体健康。
中医倡导通过调整呼吸来调养气息,例如深呼吸、慢呼吸等,可以帮助调节身体的气血循环。
中医还推崇一些气功练习,如太极拳、气功等,通过调整呼吸和运动来调养气息。
养性是指调养人的个性和修养。
中医认为,养性是修身养性的重要手段,可以培养人的品德和道德修养,提高人的文化素质。
中医主张养成遵循道德规范的生活习惯,保持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中医还推崇修身养性的参禅、读书、写字等方式,可以帮助人提高个人修养和精神境界。
中医的“五养”智慧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养生之道,通过养心、养神、养身、养气、养性等多方面的调养方法,可以提高人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
在当今快节奏和高压力的生活环境下,我们应当重视中医“五养”智慧,积极采纳和运用其中的方法,以保持健康和幸福的生活。
最好的养生是养心
最好的养生是养心在现代社会,人们的工作和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很多人已经开始感受到了心理压力的增加和身体健康的下降。
护理身体健康当然很重要,但保持心理健康同样重要。
我们常常会关注锻炼和饮食上的养生,但是我们的心理健康也需要被重视。
我们的心理状态直接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质量,决定着我们是否能够快乐地生活。
心理健康是与身体健康同等重要的领域。
那么如何养护我们的心灵呢?最简单的方法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正确的态度。
首先,每天至少要有8小时的睡眠,避免熬夜和过度的工作与学习压力。
沉迷于社交网络和电子游戏等活动可能会影响你的生活和工作,我们需要注意节制。
其次,不管你的工作多忙少闲,都需要找一些时间来放松。
找到你喜欢的音乐、绘画、读书等,让你的心灵得到放松和满足。
学会放松自己,才能更好地抗压,降低焦虑和烦躁情绪。
同时,要保持积极的心态。
无论你面临的是压力、挑战、失落还是痛苦,都需要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
告诉自己,我们要相信自己和未来,不论前方道路多么艰难险阻,我们都要坚定自己的信念和目标。
只要我们有一个积极的生活态度,就能够克服困难和负面情绪。
此外,与家人和朋友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是保持心理健康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沟通和支持是互动关系的两个基石,能够使人们感受到彼此之间的爱和温暖。
寻找理解和共鸣的人,能够使你摆脱孤独感并且增强自我信心。
共享快乐和悲伤,在困境中坚强地、温柔地、理智地面对生活挑战。
最后,不要忘记锻炼和饮食也对心理健康有巨大的影响。
适量的体育活动和营养丰富的饮食能够帮助我们保持好的身体状态,减轻生活压力和提升情绪。
综上所述,养心是一项必须要关注的重要任务。
保持积极的生活态度,适量锻炼,保持充足的睡眠,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都是养心的重要手段。
我们应该重视我们自己的心理健康,并为自己的身体和灵魂投入足够的关注。
通过这些方式,我们可以使我们的生活更加充实,更加有意义,也更加健康快乐。
中医里的“五养”智慧
中医里的“五养”智慧中医是一门重视预防的医学,讲究“养生”的理念。
在中医的“养生”理论中,常常提到“五养”,即:养心、养神、养气、养血、养阴。
这五种养生方法可以让人体得到全面的调养和滋养,从而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
一、养心“心”在中医中既代表了生理器官,也代表了精神活动和思维功能。
因此,养心的方法既包括维护心脏健康,也包括调节情绪和精神。
具体方法:1、坚持有规律的生活,保证充足的睡眠;2、适当参与活动,增强身体锻炼,避免过度疲劳;3、保持乐观的心态,减少压力、焦虑和情绪波动;4、进食优质的食品,如:芝麻、核桃、鸽肉、龟肉等,以滋养心肌;5、适当按摩心区,能够促进心脏血液循环,增强心脏功能。
二、养神“神”是指人的精神和智力,除了健康的身体,我们还需要拥有健康的心灵才能全面地保持健康。
1、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于紧张、疲劳和烦恼;2、有意识地调节情绪,多做自我调节和安抚;3、保持好的社交关系,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4、积极学习和锻炼头脑,阅读、思考、写作、娱乐等;5、接受正常的精神治疗,如:精神科医生的诊治等。
三、养气“气”是指生命的能量,它的运行可以保证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
如果人的气血失调、虚弱无力,就容易生病。
1、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营养均衡,多吃含氧化钙的食物;2、呼吸锻炼,保证充足的氧气供应;3、多进行户外运动,呼吸更多的新鲜空气;4、学习和练习正常的呼吸方式,如:深呼吸、腹式呼吸等;5、避免吸烟、不良的饮食习惯和生活环境对呼吸系统的危害。
四、养血“血”在中医中代表着生命的物质基础,维护人体的血液健康可以保证身体各个部位、器官的功能都得到正常的保障。
1、多吃富含营养的补血食物,如:牛肉、猪肝、鸡蛋、红枣等;2、保证充足的睡眠,让身体得到充分的休息和恢复;3、避免食用过多的油腻、糖类食品,以及咖啡、可乐等刺激性饮料;4、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治疗;5、适当进行中医调理,如:针灸、中药调理等。
最好的养生是养心
最好的养生是养心养生,是人们追求健康、长寿的一种生活方式。
而在众多的养生方法中,有一种被称为“最好的养生”,那就是养心。
养心,即是养护心灵,调理情绪,保持心灵的平静与愉悦,这是一种内在修养,也是一种最为重要的养生方式。
养心之道,可以说贯穿于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之中,早在古代,先贤们就注重心灵的修养与调理,认为心灵的平和与愉悦是长寿健康的关键。
随着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人们的心灵压力越来越大,焦虑、烦躁、疲惫等负面情绪也日益增多,养心之道更加显得重要。
养心可以调理身体。
现代医学已经证实,情绪的好坏与身体健康息息相关。
负面的情绪会加重身体的疲惫感,影响免疫力,并且还会诱发各种慢性疾病。
而通过养心的方式,调整情绪,保持心灵的平和与愉悦,有助于平衡体内的激素水平,增强身体免疫力,减缓身体的老化,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效果。
养心可以改善睡眠。
现代社会,很多人因为生活压力大、工作繁忙等原因导致失眠,严重影响身体健康。
而养心之道可以帮助人们调整情绪,减轻压力,改善睡眠质量。
保持心灵的平和与愉悦可以让人们更容易入睡,同时也有助于保持深度睡眠,让人们在睡眠中得到更好的休息与恢复。
养心可以提升免疫力。
情绪的好坏对免疫系统有着直接的影响。
心情愉悦、心态平和的人,免疫力会更强,对各种疾病的抵抗能力也更强。
通过养心的方式,调整情绪,保持心灵的愉悦,有助于提升免疫能力,让身体更加健康。
养心可以延缓衰老。
现代人越来越注重外表的保养,但往往忽视了内在心灵的修养。
事实上,心情的愉悦与平和对延缓衰老也有着积极的作用。
负面的情绪会加速身体的老化,而通过养心的方式,调整情绪,保持心灵的愉悦,可以缓解压力,减缓身体的老化过程,让人们拥有更健康、更年轻的身体。
如何去养心呢?首先要学会调整心态,面对生活中的压力和烦恼时,要学会释放,学会放松,学会积极应对。
同时可以通过一些方式来充实自己的心灵,比如阅读一些积极向上的书籍,欣赏一些优美的音乐与风景,也可以通过运动、瑜伽等方式来保持身心的平衡。
中医里的“五养”智慧
中医里的“五养”智慧五养是中医传统养生保健的基本理念之一,指五方面的养生保健方法:养心、养肺、养肝、养脾、养肾。
在中医传统养生中,人们通常把人体比作一座庙宇,各个脏器相对应于庙宇中的不同角落,而五脏六腑则被视为庙宇中的各个空间,不同的脏腑之间互相配合、相互作用,形成了人体内部的自然意象。
养心“养心”是中医传统养生的重要方法之一,指的是重视心理健康、积极调节情绪,保持身心愉悦、沉着冷静的状态。
在中医理论中,心脏是主宰全身的脏器,具有统治意识、调节血气、藏精、主神明等重要功能。
因此,保持心理平衡,对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为了养心,人们应该积极参与社交活动,培养良好的情感和社会技能,如自然地流露出喜、怒、哀、乐的情感,让自己处于舒适的情绪状态,以保持心理健康。
养肺“养肺”是中医传统养生的又一重要方法,指的是积极开窗通风、呼吸平稳、精神愉快,保持肺部的健康状态。
在中医理论中,肺是人体吸收氧气的器官,具有主持呼吸、控制水液、宣发气机等重要功能。
因此,保持肺部的健康,有助于提高人体的免疫力,防止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为了养肺,人们应该积极固定呼吸,同时控制身体的活动量,尤其是在冬季和污染严重的环境中,更应该注重呼吸健康。
养肝“养肝”是中医传统养生的重点之一,指的是注意饮食安排、保持早起早睡、适度锻炼等方法,帮助肝脏的正常代谢、解毒、排泄等功能得以实现。
在中医理论中,肝是身体的“将军”,具有主持疏泄、升发气血、藏精血、支配情志等重要功能。
因此,保持肝的健康,对提高身体免疫力和预防疾病非常重要。
为了养肝,人们应该坚持健康的饮食习惯,尤其是禁烟、少酒,多食蔬菜和水果,以保证肝的健康。
养脾养肾“养肾”是中医传统养生的重要方法之一,指的是保持正常的生活节奏、控制情绪、适时休息,保证肾脏的正常代谢、调节内分泌等功能。
在中医理论中,肾是人体重要的器官之一,主宰生殖、生长发育等生命过程,同时还具有主保元气、主水液代谢等重要功能。
为什么说中医养生重在养心
为什么说中医养生重在养心?(根据易和书院马仙蕊老师讲课录音整理)中华养生文化丰富多彩,以中医理论与实践指导的中华养生促进了中国人的生命和谐与健康。
养生之要,首在养心。
何谓“养心”?祖国医学经典《黄帝内经》认为“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即平淡宁静、乐观豁达、凝神内守的心境。
故养生先养心,心平则寿长。
《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养生学的理论基础,历代医家将其视为养生长寿秘诀。
它揭示了常保持身心平衡的人五脏淳厚,气血和畅,阴平阳秘,所以能健康长寿。
《黄帝内经》包括《素问》和《灵枢》两部分,是最早的一部医学巨著,今天来看也是养生的大宝典。
黄帝内经不仅在理论方面奠定了基础,同样在实践方面也奠定了基石,一共162篇,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
我们就在下面给大家做了个统计。
首先,我们在《黄帝内经》的《素问》和《灵枢》篇里找到提到“心”这个字的文献依据和历代医家所做的主要注释。
在《黄帝内经》的《素问》里面,出现心这个字是286处。
比如说,《素问》的第一章就叫“上古天真论篇”,这是关于养生的,里面提到“务快其心,逆于生乐”,也就是说务必让这颗心快乐,务必快乐其心。
王冰注释的时候就说了,快心就是要离欲,那就是养生之乐。
什么意思呢,他参考老子的话说,注意啊,《黄帝内经》里面老庄的思想非常的浓厚,因为先秦时代关于养生的实际上是以老庄为基础的。
老子有句话说“甚爱必大废”,大家听说过吗?甚爱就是你爱的过分了,过头了,用今天的话说爱的太执着了,必大废,意思就是说爱的太执着了这一定是对你有损害的,以此类推,不是说你不能爱,但是,刚才说了《黄帝内经》中的“淡”,要淡泊。
《黄帝内经》在《素问》里面出现了这个“心”是286处,那么我们就研究了在《素问》里探讨心的范畴和内涵,很显然,像我们刚才说的“务快其心”,这个心,指的是藏象的心还是实体的心呀?很显然,是藏象的心,藏象的心才提到“淡”的问题,淡然处之,所以这个藏象的心主管的不仅是脏腑功能,还有情志和精神。
最好的养生是养心
最好的养生是养心养生是指保持身体健康、延缓衰老、增强自身免疫力等一系列保健活动。
但是很多人却会忽视,最好的养生方式不是靠吃药、运动,而是养心。
那么,什么是“养心”?怎样才能将“养心”贯穿在生活中呢?首先,什么是“养心”?一般来说,“养心”主要指让心灵得到放松、宁静、平和的状态。
人的身体与大脑是相互关联的,心情状态会导致身体和大脑的健康。
当人们遭遇恐惧、烦躁、担忧等负面情绪时,身体会产生应对机制,分泌出肾上腺素和皮质醇等压力激素,从而出现心慌、胃痛、头痛等不适症状。
因此,调整心态、让自己放松是非常重要的。
那么,怎样才能让自己的心灵得到放松、宁静、平和的状态呢?1. 学会呼吸人的呼吸方式也会影响情绪。
在平静的时候,人们的呼吸会变得缓慢、深长,而在紧张、疲惫、焦虑的时候,呼吸会变得急促而浅短。
通过调整呼吸,可以帮助身体放松,缓解焦虑、压力和情绪波动。
有时候,只需要静静地坐着,慢慢地呼吸,就能让自己的身体和心灵平静下来。
2. 多听音乐音乐可以让人放松身心,促进睡眠,减少压力和焦虑,提高身体免疫力。
轻柔、舒缓的音乐可以让我们平静下来,重建平衡。
尤其是在工作忙碌、沉闷的时候,打开一首自己喜欢的音乐,放松自己一下,也可以很好地缓解压力。
3. 唤起幸福感呼唤幸福感可以让我们心情愉悦,浑身舒爽。
每个人的幸福感不同,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找到自己喜欢的事情去做,每天感受生活的快乐,唤起心中的幸福感,让自己的心灵得到放松和愉悦。
4. 学会放松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有时候需要自我放松,减轻压力、缓解焦虑、保持平衡。
这也需要训练。
可以试着用自我暗示来减轻焦虑,尝试一些让自己感觉舒适的活动,如spa、瑜伽等。
这些都是有效的方式,可以让自己放松的更快、更深入。
5. 学会情感沟通跟身边的人认真沟通也是一种让自己放松、释放情绪的方式。
在不断地沟通和交流中,可以释放情感,有效缓解负面情绪,让自己心灵上得到重视。
以上就是我对养心的理解和一些方式。
养生保健:养生先养心
养生保健:养生先养心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生活压力也在逐渐增大,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养生保健。
而在这个过程中,人们也逐渐意识到,养生不仅是一种外在的行为,更是一种内在的心态。
因此,本文将重点阐述养生先养心的重要性,并从三个方面来阐述如何养心,从而让读者更好地了解如何保持身心健康。
一、认识养生先养心的必要性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
然而,很多人往往只关注身体上的健康,而忽略了心理上的健康。
事实上,心理上的健康同样重要,因为心理状态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身体健康。
如果一个人长期处于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中,不仅会影响睡眠质量,还会导致身体免疫力的下降,从而引发各种疾病。
因此,养生先养心是非常必要的。
二、养心的三个方法1.保持积极心态积极的心态是养心的关键。
要保持积极的心态,首先要学会自我调节,不要让负面情绪影响到自己的生活和工作。
其次,要学会关注身边的美好事物,例如欣赏自然风景、与家人朋友交流等,这些都能帮助人们保持积极的心态。
此外,多参加一些有意义的活动,例如运动、旅游等,也能帮助人们释放压力,增强自信心。
2.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良好的生活习惯也是养心的重要方法之一。
首先,要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其次,要合理饮食,注意营养均衡,避免暴饮暴食和过度饮酒吸烟。
此外,要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勤洗澡、勤换衣等。
这些良好的生活习惯不仅能够提高身体素质,还能增强心理承受能力。
3.学会放松自己学会放松自己也是养心的重要方法之一。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通过听音乐、做瑜伽、冥想等方式来放松自己。
这些方法不仅能够缓解压力,还能提高自己的专注力和记忆力。
此外,还可以通过与家人朋友交流、参加兴趣小组等方式来放松自己。
这些活动不仅能够增强人际关系,还能让自己更好地了解自己,从而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三、总结总之,养生先养心是非常必要的。
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积极心态、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会放松自己等方面入手,才能更好地保持身心健康。
中医里的“五养”智慧
中医里的“五养”智慧中医认为,身体健康的关键在于保持身心平衡与谐,以达到防病强身之目的。
而五养之法则就是指:养心、养肝、养肺、养脾、养肾。
这五种养生法则是基于中医理论的丰富实践和经验总结,对人们健康生活中产生积极影响。
一、养心养心即保持愉悦的心情和正面的态度是我们保持心理健康的重要手段之一,好的心态有助于减少压力,牢固自信,增强抗压能力。
中医把“心”归为五脏之首,是脏腑之精神命脉,保持心灵舒畅对调节各个脏腑的功能起到关键作用,防止因压力和负面情绪带来的身体疾病。
二、养肝养肝指的是保护和滋养肝脏,在日常生活中要避免过量饮酒,尽量不吃油腻不健康的食品,多吃绿色蔬菜和水果,从而降低肝脏负担,减少疾病的患病率。
同时,中医认为,调整情绪,保持心理和睦,可以提高肝脏的免疫力,预防肝脏疾病的发生。
三、养肺养肺指的是保护和滋养肺脏,在日常生活中要少吸烟、少喝酒,避免接触空气污染,多做有氧运动。
还可以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C的食品,如柠檬、橙子、西红柿,帮助肺脏排毒,促进新陈代谢。
同时,保持情绪平稳,防止过度紧张压力过大,也有助于肺脏的健康。
四、养脾中医认为脾是化物质和补充能量的主要器官,为身体提供能量和营养素。
保持好的饮食习惯,不能暴饮暴食,尽量少吃油腻食品,多喝水,不过度进食寒凉食物。
保持规律的饮食,吃清淡丰富的食品,效果会更好。
同时,多吃富含纤维素食品,如蔬菜和水果,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减轻消化不良的症状。
五、养肾中医强调,肾是人体的主要器官,肾脏健康直接关系到人体的生命力和生命力。
因此,保持肾脏的健康非常重要。
平时要多喝水,尽量避免过度吸烟和饮酒,保持心情平和。
还可以多吃一些富含蛋白质的食品,如鸡肉、鸡蛋、瘦肉等,帮助肾脏正常工作,加强肾脏功能。
总之,中医的五养之法是一种重要的养生方法。
通过保持身心平衡和健康的生活习惯,可以更好地保护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力,实现健康长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养生主要是养心
王佐良,生于1930年,上海市黄浦区中心医院副主任医师。
长于针灸,尤其是温针治疗面瘫、偏头痛以及小儿遗尿、脾胃病、高血压等。
勤奋刻苦金针度人
王佐良于解放前在上海中国医学院学习了4年,打下深厚扎实的中医学理论基础,毕业后他进入姨父、名医陆瘦燕的陆氏诊所,半年后,他打出牌子“陆瘦燕甥王佐良针灸”,开始以针灸行道。
陆氏夫妇外出,他们留下的诊务常由外甥王佐良代理。
王佐良不负重托,心灵手巧,勤奋刻苦,打理得井井有条。
他认为这不仅是姨父对自己的信任和栽培,且是对自己业务的一种历练,自己的日趋成熟与此段生活磨砺是密不可分的。
为了陆氏针灸流派学术经验的传承和发扬光大,使后学者得以借鉴,他与表妹陆焱垚等人,在陆氏针灸流派共创人、姨母朱汝功的主持下,整理出版了《陆瘦燕针灸论著医案》、《陆瘦燕、朱汝功针灸经验选》、《针灸名家陆燕瘦学术经验集》、《陆瘦燕针灸医案医话》等专著,既为中医事业,也为了告慰陆老在天之灵。
勇于担当信守承诺
王佐良做人的信条是勇于担当,信守承诺。
他曾任上海市针灸学会理事,还担任中国农工民主党上海市委委员、黄浦区政协常委等职务。
他对各项职务和名利,从来不会去争,但是他重承诺,只要他答应下来的事,他就会善始善终地做好,不会半途而废。
他为人低调,不攀高枝,对于名利他不会去争,随遇而安。
但是他一旦承担了工作,就勇于担当,信守承诺。
勤勉做事,对得起信任自己的人,对得起委托重任于他的党派群众。
广交朋友平淡是真
王佐良一生交友广泛,但保持长久友谊的则是那些平时相交平平淡淡的朋友。
不过于热乎,也不忽冷忽热,过年节不必亲临,只打个电话,互致问候,关键时刻却毫不犹豫伸出援手。
他与著名骨伤科专家石仰山之间的交情,被同仁戏称为“纽扣与纽襻的关系”。
他们的友谊就是属于这种平平淡淡的友谊范例,他们的友情从共同担任政协委员开始,那时他们曾是黄浦区政协委员中最年轻的委员,至今保持友谊五十余年。
友谊好像功夫茶,慢慢饮,细细品,历久弥新。
随遇而安贵在养心
王佐良自我调侃:佐良含义,意在护“左”,护“左”舍右。
想不到名字的含义竟冥冥中与身体疾患暗合,结果身体的疾病都发生在右侧:大学毕业刚开业时患了肺结核,右肺空洞,幸亏姨母懂医,用土方调理,由此获得痊愈。
肺结核的痊愈也与心态、情志有密切的关系,王佐良的心态,凡事想得开,善于化解内心的不愉快,有利于肺病的痊愈。
1964年胆囊炎的发病也在右侧,经手术摘除。
8年前患右侧乳腺癌,手术后获得痊愈。
他认为,人贵在养心,养生主要是养心。
他的个性特点是随遇而安,“既来之则安之”,“到什么山砍什么柴,上什么山头唱什么歌。
”遇到什么事情总往好处想,想得开,不斤斤计较。
一生从未与人红过脸。
与同事、朋友相处,不论上下左右,平等对待,不逢迎拍马,不争名逐利。
他认为该有的总会有,属于自己的总归属于自己,不该有的莫强求,强求的瓜不甜。
即使“文革”期间批斗过他的同事,今天相见,他仍然以礼相待,认为“当年所为,不过是形势使然,奉命而已”。
王佐良回首往事,有诗曰:“浮生若梦蹉跎过,一事无成茫然度,且喜儿孙常绕膝,何必回首叹若何!”笔者请教他的养生之道,他归纳了一段话:“我少年丧父,一生多病;胆囊截摘,肺患空洞,去胆脂瘤,耳在犹聋。
古稀之年,乳癌手术。
耄耋年华,健步笔耕。
平生作为,无怨无悔,随遇而安,从未怨怼。
处逆境中,多想未来;在顺境中,珍惜现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