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析《庄子·养生主》的养生观

合集下载

庄子养生之道浅析

庄子养生之道浅析

庄子养生之道浅析〔摘要〕作为道家核心人物的庄子 ,有一种强烈的免害保身的重生意识 ,提倡全生尽年,重视养生 ,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养之生道。

探讨庄子养生之道,继承其中科学合理的成份,对促进我国养生文化的发展必定大有稗益。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文明史 ,在历史的长河中,华夏祖先为了生存和健康,发展起中华民族独具特色的养生学。

在中华养生学形成的漫长岁月中,毋庸置疑 ,道家对养生学的形成与发展作出过重大的贡献。

道家一向提倡摄生、卫生希望实现长生久视与天地万物同归。

为此而对养生之道作了多方面有意义的探讨,提出过许多开创性的见解,从而形成了颇为系统的道家养生之道。

道家的养生之道博大精深 ,而不同时期,不同流派,不同的代表人物,其主张又有不一样的地方。

本文不拟也不可能对它作全面的涉及,只想就道家核心人物庄子的养生之道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纵观庄子之思想,我们可以发现庄子哲学是生命哲学, “重生”、“养生”、“保身”、“全生”和“尽年”是贯穿庄子》全书的基本思想。

庄子视生命的价值高于一切,有一种强烈的免害保身的重生意识。

庄子·让王》篇有尧让天下于子州支父 ,子州支父不受的故事。

子州支父认为,自己的生命比天下更重要,故不愿以天下害其身“夫天下至重也,而不以害其生,故天下大器也,而不以易生。

”庄子把生看得比“天下”更为重要” , “天下”尚且不能比生重要 ,何况他物可见 ,他把人个体的身心健康和精神自由是置于国家社会之上的。

庄子更是鄙视那些为追逐名利,不惜以自己生命为代价的“倒置之民” ,庄子·让王说“能尊生者,虽富贵不以养伤者,虽贫贱不以利累形。

今世之人居高官尊爵者 ,皆重失之 ,见利轻亡其身,岂不惑哉。

”又说“帝王之功,圣人之余事也,非所以养生也。

今世俗之君子,多危身弃生以殉物,岂不悲哉”能看重生命的人 ,无论是处在富贵之中还是处在贫贱之中都不应该用与养生无关的东西来伤害自己身体。

如果为了一点点利益,便去牺牲自己的生命,实在是很悲哀很糊涂的事可见,庄子将生命存在的意义又摆到了名与利之上。

庄子中的养生主原文与解析

庄子中的养生主原文与解析

庄子中的养生主原文与解析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之一,他的思想被誉为道家哲学的代表之一。

在他的著作《庄子》中,他讨论了养生的问题。

本文将通过解析庄子著作中的相关原文,以了解他对于养生的主张。

首先,庄子在《庄子·养生主》中写道:“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这句话表达了庄子对生命和知识的理解。

他认为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是知识的广度却是无限的。

因此,他认为人们应该充分利用自己有限的时间和精力去追寻更广阔的知识,以提高自己的养生水平。

其次,庄子提到“若要无舜、无禹之事,便无足称者矣。

”这句话中的舜和禹是中国古代的圣人,被认为是伟大的政治家和管理者。

庄子认为,如果人们想要达到舜和禹那样的境界,就必须做到无为而治。

他认为,人们应该放下功利心,不去刻意追求名利,而是要追寻内心的平静和自由。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养生的目标。

庄子还提到了“飞龙在天,鳞爪飞扬;麟凤集于毫末,非吾之所及也。

”通过这句话,他告诫人们不要贪图虚名和追求不切实际的东西。

他认为人们应该保持内心的安宁和自由,不受外界因素的干扰。

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真正的养生。

庄子同时强调了养生的具体实践方法。

他说:“逍遥游是养生之道。

”这句话中的逍遥游是庄子提出的一种生活态度和修身方法。

他认为人们应该学会放松自己,享受生活中的美好,追求自己内心的平静和满足。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养生的目标。

总而言之,庄子在他的著作中提出了养生的主张。

他认为人们应该追求知识的广度,放下功利心,远离名利的诱惑,保持内心的安宁和自由,并通过逍遥游的方式来实现养生的目标。

这些观念在庄子的时代就已经被提出,对于今天的人们来说仍然具有启示意义。

通过学习庄子的思想,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养生的真谛,追求内心的平静和自由,达到身心健康的目标。

以上是对庄子中的养生主原文的解析和说明。

通过对庄子思想的理解和思考,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养生的重要性,并将其应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从而获得身心健康的幸福。

庄子内篇《养生主》解读:顺应自然存万世,忘却情感活千年

庄子内篇《养生主》解读:顺应自然存万世,忘却情感活千年

庄子内篇《养生主》解读:顺应自然存万世,忘却情感活千年庄子传世的现存著作有许多经典,正如内篇中的这个《养生主》,它给我们透露了先哲的智慧,为迷失在现代化里的我们指明了一条可供选择的道路。

《养生主》并非是说一个喜欢养生的人的故事,而是讲养生的主旨。

文章通过庖丁解牛、与右师问答、薪火的例子,外加一段精辟的议论分析,提出了自己的养生主张:顺应自然,忘却情感。

而事实上“顺应自然,忘却情感”只是文中的惠文君所理解到的东西,庄子所表达的则有更大的智慧。

想要深刻透彻的了解《养生主》,还是要从文本出发,全文可以按表达的强度分为三个部分来讲述:一、与自然和谐,尽天理,穷人道与大多数,现存的对庄子《养生主》的观点不同。

我认为庄子所提出的顺应自然,不是对自然的百依百顺,而是与自然和谐。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以有涯随无涯……”意思是说我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确实无限的。

用有限的生命去追寻无限的知识吧!这是一种探索精神,对未知的探索。

而在探索的同时,庄子提出两个指导策略:尽天理,穷人道。

也就是说,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顺应天理,不能违背自然规律,也不能违背人伦道德。

二、与社会和谐,无是非、无争辩社会的构成是人,与社会的和谐说到底就是与人的和谐。

这与《齐物论》中,“齐论”的观点如出一辙。

人们的想法,看法和观点虽然千差万别,但是事物的本源就是那一个,不如探求本源,解决问题,而不是固守自己的态度。

庄子所主张的“顺应天理”,其中的“顺应”二字并非屈从与恐惧,而是一种谦让,更准确的说是一种不争是非,不纠缠矛盾的大胸怀。

《养生主》之所以回归到讲是非对错,其意义还是在传授于为人处世的哲学智慧:不争是非对错,顺应自然,趋避害处。

三、忘却情感,依乎天理金庸的名作《神雕侠侣》中的人物小龙女,在初期就是一个忘却情感的人。

从小生活在活死人墓中的小龙女,不懂得世俗种种,只有她的师父教导她人生来没有什么悲喜哀乐。

以至于,活死人墓中的老奶奶为搭救杨过而丧命后,小龙女并没有掉半滴眼泪,也未从心底真正的伤心。

《庄子》谈养生

《庄子》谈养生

《庄子》谈养生我们都知道,庄子重视养生,而且,庄子在其著述《庄子》中,专门有《养生主第二》的篇名。

那么,庄子对于养生是什么观点呢?庄子的观点与《内经》是一样的吗?庄子如何看待形神兼顾呢?本文一一为您分析。

一、庄子的养生观我们都知道,庄子是看淡生死的。

庄子的夫人去世后,庄子居然能敲着盆唱歌,并不悲伤。

对于一个看淡生死的人,养生又有什么意义呢?庄子写《养生主第二》,这个篇名是什么意思呢?这里的“生”,是指人好好地活着,即人生;这里的“主”,是指人之所以活着,即人生的主宰,这个主宰就是“生命之神”。

庄子认为,养护躯体以求长寿,这只是养形,不是养生。

在《达生第十九》里不无悲哀地警醒大众,养形不仅不能养生,反而会伤生,乃至丧生。

庄子说:“悲夫!世之人以为养形足以存生;而养形果不足以存生,则世奚足为哉!虽不足为而不可不为者,其为不免矣。

”庄子的意思是说:世人皆痴迷于将养形体来求得长生,却不知养护形体绝不是保存生命之道。

若为了养护形体而活着,而奔波劳碌,这样做的人,其实是为形体所累罢了。

我们分析一下庄子的养生观:其一,庄子心目中的“生”,不是指形体,而是指“生命之神”,也就是说,庄子重视养神,而不是养形;其二,“神”才是生命的真正主宰,人之所以为人,关键是因为有“生命之神”。

神寄寓于形体,人才成为人;其三,庄子认为,生与死只是人的两种存在方式。

若神寄寓于形体,谓之生;若神离开形体,谓之死。

换句话说,生命有生有死,生是生命的形式,死也是生命的形式。

因为神为本,形为标;其四,庄子认为,我们的形体注定是要消失的,但生命之神却借以在一个又一个的短暂人生、一代又一代的同样短暂的人世而永远存续着,庄子说,人的生命之神是“不知其尽也”;其五,庄子看淡生死,所谓生,所谓死,其实都是生命之神的不同存在方式。

在庄子看来,生与死都是同一概念,用庄子的话来说,叫作“一生死”,或者“齐生死”。

二、养神,而不是养形在庄子看来,养神才是养生的关键。

辨析《庄子.养生主》的养生观-2019年文档资料

辨析《庄子.养生主》的养生观-2019年文档资料

辨析《庄子.养生主》的养生观-2019年文档资料辨析《庄子.养生主》的养生观《庄子?养生主》开篇就言:“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以有涯随无涯,殆已……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保身”是说要保护生命不受外物的损害;“全生”是指使生命得到全面的发展,包括从物质生活到精神思想等全方位的内容;“养亲”是说有利于生命(此处的“亲”或为“身”的借字,“养亲”意译为“养身”或“养生”[1])的成长与发展;“尽年”是指尽享天年,即人的寿命达到最大限度。

显然,“保身”“全生”“养生”和“尽年”是衡量生命质量的重要标准和基本内涵。

要想达到这样的标准,需要坚持的重要法则就是“缘督以为经”,那又该如何理解这五个字呢?郭象曰:“顺中以为常也。

”[2]成玄英疏曰:“缘,顺也。

督,中也。

经,常也。

夫善恶两忘,刑名双遣,故能顺一中之道,处真常之德,虚夷任物,与世推迁。

养生之妙,在乎兹矣!”[3]任督二脉在神经系统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任督二脉若通,则八脉通;八脉通,则百脉通,进而能改善体质,强筋健骨,促进循环。

所以,谈及养生之主、养生之道,核心是“缘督以为经”。

一、养生之道(一)游心为上庄子的“游心”实际上是表达一种精神修养安适的状态,是对宇宙万物作出根源性的把握后达到的一种和谐、恬淡、无限及自然的境界。

在陈鼓应看来,“庄子的‘游心’就是心灵的自由活动,而心灵自由其实就是过体‘道’的生活,即体悟‘道’之自由、无限及整体性。

”[4]所以养生的根本之法在于“游心”,即与自然同呼吸,与天地共跳动,融宇宙自然规律于心间。

《养生主》篇中有“庖丁解牛”的寓言,寓言中牛的筋骨就喻指人世的错综复杂,所以为人应该顺其自然,调养如“鹏之涉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庄子?逍遥游》)般气息,培养每日精进之精神,让自由之心不断更新血液、焕发出新的活力。

只有具备这样的心态,个人才能在面对现实中各种困难、各种束缚时游刃有余。

庄子的生命观——庄子《养生主》的哲学阐释(上)

庄子的生命观——庄子《养生主》的哲学阐释(上)
社 会科 学研 究
2 0 .. 0 94
庄 子 的 生 命

庄 子 《 生主》 的哲 学 阐释 ( ) 养 上
王 富仁
[ 摘要) 庄子的 《 养生主》是直接建立在 《 齐物论》哲 学框架之上的。在此基础上,作 者对 《 养生主》 所体现的庄子的生命观做 了更加 细致而深入的解读。对 “ 缘督 以为经” 中的 “ 、“ 督” 帝之悬解” 中的 “ 悬解”等核心概念,以及对寓言 “ 右师一足” ,作者都有与前人不 尽 相 同的理 解和 阐释 ,对 “ 丁解 牛” “ 失 吊老聃 ” 两则 寓 言 ,作 者 也进 行 了不 同于前人 庖 、 秦
的 细读 式 分析 。
[ 关键词]
《 养生主》 齐物论》 ;《 ;知道生死
【 中图分类号 ]B 2 . 【 235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0 0 0—4 6 (0 9 4一 17一 9 7 9 2 0 )o O l o
( ) 一
如 果 意 识 到 《 生 主 》表 现 的 就 是 庄 子 的 生 命 养 观 , 们 还 会 发 现 一个 明显 的矛 盾 , 在 《 子 ・ 我 即 庄
和 阐 释 《养 生 主 》的 思 想 意 义 , 们 就 会 感 到 , 养 我 《
生 主 》 际 是 庄 子 的 生 命 观 , 庄 子 对 生 命 的 哲 学 实 是 思考 , 现 的是 庄 子对 生命 的根本 理 解 。我 认 为 , 表
只 有 在 这 样 一 个 思 想 层 面 上 阐 释 《 生 主 》的 思 想 养 意 义 , 们 才 能 够 超 越 被 道 教 文 化 世 俗 化 了 的 养 生 我 论 和 被 后 代 道 家 知 识 分 子 抽 去 了 社 会 人 生 内 涵 的 人 生 观 , 在 它 理 应 具 有 的 深 度 和 广 度 上 揭 示 其 内 而

《庄子·养生主》鉴赏

《庄子·养生主》鉴赏

《庄子·养生主》鉴赏养生是中国文化的永恒主题之一,古往今来备受人们的关注。

然而哲学家讲的养生比起世俗之人的养生,却有着极大的不同。

世俗之人所谓养生,关注于肉体生命的护养;哲学家所谓养生,却关注于精神生命的护养和精神境界的提升。

《养生主》就是一篇专论养生之道的名文,它所揭示的主题思想,就是护养精神生命的方法莫过于顺任自然。

“庖丁解牛”这个家喻户晓的的故事,是《养生主》篇的主体部分。

庄子以宰牛之方喻养生之理,由养生之理喻处世之道。

他以牛的筋骨之盘根错节,比喻世道之复杂凶险;以庖丁在实践中领悟的宰牛要“依乎天理”、“因其固然”的道理,启迪人们处世不能强行妄为,而要依循客观规律;以庖丁在解牛时遇到筋骨盘结之处所采取的“怵然为戒”、凝神专注的态度,告诫人们遇到困难时行事更应警惕、专注;又以庖丁成功后“踌躇满志”的喜悦和“善刀而藏之”的谨慎,教导人们凡事应含藏内敛,不宜过于张扬;更以庖丁解牛之挥洒自如和出神入化,向人们展示了“得道”者的自由境界。

惠文君观看庖丁解牛,不由得发出了由衷的赞叹:“善哉!技盖至此乎?”庖丁放下刀回答说:“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庖丁把宰牛的技艺升华至“道”的境界,这就告诉我们,大道是无所不在的,人生所从事的一切活动中无不包含着通向最高的真理——“道”的途径,就看你是否善于体验和把握了。

庄子在《达生》篇和《知北游》篇中讲述的“佝偻者承蜩”和“大马之捶钩者”,与“庖丁解牛”一样,都是讲的在日常活动中通过心灵的虚静、凝聚而升华而臻至“道”的完美境界。

大道与人的心灵是相通的,惠文君观看了庖丁出神入化的表演,听了庖丁讲述解牛的道理,于是心领神会,从中悟出了养生的道理,那就是凡事都不能强行妄为,而应顺任自然,在平凡的生活中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

对养生之“主”(即精神境界)的求索,是人生塑造、提升、完善自我的必由之路,也是人生的意义所在。

同精神生命相比,人的肉体生命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甚至形体残缺也不可怕,可怕的是形全而心残。

养生主 讲解

养生主 讲解

养生主讲解
《养生主》是战国时期哲学家、文学家庄周创作的一篇文章,载于《庄子·内篇》。

这是一篇谈养生之道的文章,全文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全篇的总纲,指出养生最重要的是秉承事物中虚之道,顺应自然的变化与发展。

第二部分以庖丁解牛的故事比喻人之养生,说明处世、生活都要遵循事物的规律,从而避开是非和矛盾的纠缠。

第三部分说明圣人不凝滞于事物,与世推移,以游其心,安时处顺,穷天理、尽道性,以至于命的生活态度,体现了作者的哲学思想和生活旨趣。

以上就是《养生主》的基本讲解,希望能帮助您理解这篇文章的主旨和意义。

《养生主》养生观

《养生主》养生观

从《养生主》“三辨”看庄子的养生观摘要:《养生主》阐释了庄子的养生哲学,庄子在《养生主》一开篇就提到了自己养生哲学的主旨——缘督以为经,即顺应生命自然的循环规律。

庄子通过一则则寓言故事,主要从天人之辨、有无之辩和出入之辨三个方面了阐释“缘道以为经”的主张。

关键词:庄子《养生主》养生哲学《养生主》为《庄子·内篇》中的一篇。

顾名思义,《养生主》中谈论的就是关于养生的问题。

养生主即养生之主,是养生的宗旨。

庄子在文章开篇便点明了自己的养生观:“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保身”是保护身体,“全生”是保全生命,“养亲”是养护精神,“尽年”是享尽天年,“保身”、“全生”、“养亲”、“尽年”这四者是评判一个生命是好是坏的四个标准,要做到这一切就应该“缘督以为经”。

“缘督以为经”是全篇的主旨所在,庄子认为顺应生命自然的循环规律,不为自己的“成见”所禁锢,只有这样才能在充满了纷繁复杂的人世间游刃,达到保身、全生、养亲、尽年的目的。

而怎样做才算是真正的缘督以为经,我认为庄子是通过对三组相对意象的辨析来进行阐述的。

庄子以故事的形式,将天人之辨,有无之辩,出入之辨融入其中,向人们展示了自己的养生观。

一、天人之辨在《养生主》的几则寓言故事中,最突出的一组相对的意象就是天与人。

天即道,是主宰万物之所在。

它可以是构成万物的规律,也可以直接化为万物本身。

它是世界上万事万物存在与消亡的根本缘由,是先于一切存在的存在。

人指代一切与人相关的概念,人与天不同,天是无形的,其概念宽泛而抽象,而人是有形的,关于人的概念可以变得很具体;天不受任何事物的影响,是逍遥的,而人则往往受制于其它,是不自由的;天是一种规律,是一种共性,而人则充满了变数,是一个个体。

人需要“为人”,但更需要“顺天”以此达到平静身心,修身养性的目的。

庖丁解牛的故事中,文慧王惊叹于庖丁熟练地解牛手法,于是说出了:“嘻,善哉!技盖至此乎?”面对如此夸赞,庖丁却没有欣然接受,而是一本正经的说:“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养生主赏析

养生主赏析

养生主赏析一、引言养生主,原名《庄子》,是战国时期道家学派创立者庄子的代表作之一。

该书以寓言、讽喻、对话等形式,论述了道家的哲学思想,主张顺应自然,无为而治。

养生主作为庄子思想的精髓,既具有深厚的哲学内涵,又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

本文将对养生主进行赏析,分析其文本特点、主题思想及现实意义。

二、养生主内容解析1.文本结构分析养生主分为内篇、外篇、杂篇三部分,共五十二篇。

其中,内篇七篇,外篇三十二篇,杂篇十三篇。

文章以寓言、讽喻、对话等形式,论述了道家的哲学思想。

2.主题思想阐述养生主主张顺应自然,无为而治。

文章通过讲述庖丁解牛、逍遥游、养生主等寓言故事,传达了道家的哲学观念,强调人在现实生活中应保持内心清净,与世无争,顺应自然,达到心灵的自由与安宁。

3.艺术手法鉴赏养生主运用了丰富的艺术手法,如寓言、讽喻、对话、夸张、对比等。

特别是寓言故事,如庖丁解牛、逍遥游等,形象生动,寓意深刻,堪称古代哲理小说的典范。

三、养生主作者简介1.鲁迅生平介绍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被誉为“文学巨匠”。

2.鲁迅创作养生主的背景鲁迅在创作养生主时,正值中国封建社会的末期,民众疾苦,国家内忧外患。

鲁迅希望通过讲述养生主的寓言故事,启发民众觉醒,寻求民族复兴之路。

四、养生主作品影响及启示1.时代意义养生主发表于清末民初时期,对当时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文章强调顺应自然、与世无争的道家哲学,启发了人们在动荡时代保持内心清净,为民族复兴而努力。

2.现实意义养生主虽然诞生于两千多年前,但其主张顺应自然、无为而治的哲学观念,对当今社会仍具有现实意义。

人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容易陷入焦虑、浮躁,养生主的哲学思想有助于调整心态,达到心灵的宁静。

3.对当代人的启示养生主告诉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应保持一颗清净的心,顺应自然,与世无争。

这不仅有助于个人的身心健康,也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

简析《庄子·养生主》中的养生观

简析《庄子·养生主》中的养生观

简析《庄子·养生主》中的养生观“养生主”是著名的春秋文献《庄子》的篇章,其中记载了庄子的养生观。

这篇文章以庄子的思想为基础探讨了他的养生观,并阐述了其合理性和实用性。

养生观是庄子最著名的观点之一,他认为健康、静心、自省、适当运动和安定心境是养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他认为通过积极思考和自我约束,可以规划良好的生活方式、努力平衡身心,使自己变得健康、活力四射。

首先,庄子强调要增强自身健康,努力保持充沛的精力。

他建议人们要早睡早起、保持有规律的作息时间,以改善身心状态,保持身体健康,获得安定心境。

此外,他建议人们要多运动,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紧张压力,提高免疫力,增强身体活力。

其次,庄子强调要培养良好的情感性格,调节身心,建立心理健康。

庄子认为,在生活中要善于练习静心,静心可以帮助人们放松心情,更充分地掌控自己的思想和情绪,此外,要培养归于内心的清晰素描,静坐冥想,以实现宁静。

此外,庄子强调要进行自省,反思自己的行为,并依此作出改变。

庄子说,首先要正视自己的行为,而后要省察自己的性格和处世之道,切莫做出违背自己本性的事。

庄子说,只有改变自己,才能拥有健康、平静心态。

最后,庄子强调要体悟自然,合乎自然规律。

庄子认为,只有体悟自然、和谐融洽,才能获得安定和平。

他告诉人们,要学会尊重自然,开放自己的心灵,以拥有和谐的自然之美,从而达到养生的目的。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庄子的养生观具有合理性和实用性,他把“健康”放在首位,把除病之外的调节身心放在重要位置,注重从内心把控自己,探索自然,获得身心全面协调。

庄子提出的养生观提倡健康、静心、自省、适当运动和安定心境,有助于人们拥有健康的身心,实现全面发展,提高生活质量。

庄子养生观的主要内容

庄子养生观的主要内容

庄子养生观的主要内容
庄子的养生观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无为而治:庄子认为,养生的关键是追求自然,不要过度干预和操控身体,而是应该顺其自然。

他主张不要过于强调功利和功效,只需按照自然的规律养生,追求身体和心灵的和谐。

2. 安守中庸:庄子强调保持身心的平衡和和谐。

他认为,身体的养生应该避免过度的劳累和消耗,同时也不应过度沉迷于享乐和寻求过多的快乐。

3. 微观宇宙:庄子将人体看作是一个小型宇宙,身体的养生需要与宇宙的运行规律保持一致。

他认为,人体应该保持与自然界的联系,合理饮食、保持适当的运动,并注重精神修养。

4. 自由自在:庄子主张摆脱对外界事物的执着和束缚,追求内心的自由和宁静。

他认为,拘泥于物质欲望和外界荣辱的追逐,会导致身心疲惫和痛苦。

因此,他主张追求心灵的自由和宽广。

5. 真实自我:庄子认为个体应该追寻真实的自己,而不是被外界规范和期望所束缚。

他主张保持自己的独立个性和真实本性,不要盲目追求他人的评价和赞同。

6. 空静无为:庄子主张保持内心的空静和无为。

他认为,人应当少欲知足,不要过分追求物质财富和社会地位,而是要追求内心的平静和满足,从而达到身心的和谐与健康。

试论庄子_养生主_的生命哲学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试论庄子_养生主_的生命哲学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编辑部 ’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 # ( % ’ 北京)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社,*++,’ &* # * % 哈耶克 ’ 通往奴役之路 # ( % ’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
版社,&!!#.% 胡锦涛 ’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
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 0 % ’ 人民日报,*++- 1 &+ 1 *" (*)
中图分类号’ (&&)
文献标识码:*
+,-’ %". )#/# 0 1. -223. %""# 4 /#&&. &""#. "!. "&%
文章编号:%""# 4 /#&&(&""#)"! 4 !" 4 "&
自 由 是 人 所 以 为 人 的 根 本 特 征 ,自 由 促 成 了 人 的 主 体 特 性。可是,客体极其强制性并未消逝。所以,人又总是生活于追 求超越有限,又无法摆脱现有存在的紧张之中。也许逻辑对此 只能徒显苍白,态度和选择却颇具冲力。《庄子·养生主》也许 看到了这一点。《养生主》为《庄子》内篇中的第三篇。此篇强调 尊重人的个性,强调追求个体的身心健康和精神的绝对自由。 生命是有限的,又是有意义的。生活于世俗社会的人们要摆脱 “ 功 名 ”、“ 利 禄 ”、“ 权 贵 ”的 经 验 羁 绊 ,追 求 心 灵 上 的 宁 静 和 幸 福;坦然面对生死,寻求精神上的存留。生命是宝贵的,一切外 在存在都应以此为最大的善。
一、顺其自然,爱护有限生命 “ 吾 生 有 涯 ,而 知 也 无 涯 。以 有 涯 随 无 涯 ,殆 已 。已 而 为 知 者 ,殆 而 已 矣 。为 善 无 近 名 ,为 恶 无 近 刑 。缘 督 以 为 经 ,可 以 保 身 ,可 以 全 生 ,可 以 养 亲 ,可 以 尽 年 。”(《 养 生 主 》)生 命 是 有 限 的,而知识却是无限的,以有限去追随无限,只能疲累不堪。此 章 的 主 旨 意 在 要 求 人 们 要“ 顺 其 自 然 ”、“ 善 待 自 我 ”、“ 爱 护 生 命”!当今世界经济高速发展,社会极速进步,人们的物质生活 水 平 也 有 了 较 大 的 改 善 和 提 高 。而 现 世 的 人 们 似 乎 并 不 满 足 于 现 状 ,仍 在 不 断 地 追 求 高 学 历 、高 工 资 、高 品 味 、高 生 活 。在 这“ 四 高 ”的 驱 使 、利 诱 之 下 ,人 们 对 功 、名 、利 、禄 、权 、贵 的 追 求 极 度 膨 胀 。二 年 前 ,常 听 这 样 一 句 话“满 街 都 是 大 学 本 科 生”。如今,又常听这样一句话“一个馒头砸下去全是研究生”。 可见,在我国积极的教育政策的引导下,人们的学历水平有了 显著的提高。可,试问一下,其中有多少人是真正为了“探求知 识 ”、“攀 登 科 学 ”的 高 峰 而 学 习 的 呢5 答 案 恐 怕 显 而 易 见 :纯 粹 的 学 术 性 、钻 研 性 人 才 屈 指 可 数 ——— 大 多 数 的 人 们 只 是 为 了 追逐上述的功、名、利、禄、权、贵———这些身外之物。而可悲的 是 有 些 人 达 到 了 目 的 ,而 有 些 人 却 还 未“ 品 尝 ”其 滋 味 就“ 早 逝”了。生命是有限的、短暂的,而知识、功、名、利、禄、权、贵… … 是 无 止 境 的 。我 们 不 要“ 贪 得 无 厌 ”,要 有 所“ 节 制 ”;一 味 地 追 求 这 些 身 外 之 物 是“ 危 险 ”的 。对 于 功 、名 、利 、禄 、权 、贵 ,要 顺其自然的去取得,不要勉强、强迫。如若不然,最终只能精疲 力 竭 ,甚 至 身 心 憔 悴 。其 实 ,“ 毫 末 与 山 丘 、天 地 和禾弟 米 的 大 小 是一样的。如果以它的大看成就是大,那么,万物都是大的;以 它的小看成就是小,那万物都是小的。”6% 7

分析庄子的养生观

分析庄子的养生观

分析庄子的养生观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著作《庄子》是道家学派的经典之一,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我的研究中,我着重分析了庄子的养生观,探讨了其对个体修养和身心健康的理念。

庄子的养生观强调了身心的和谐统一,主张人们应该追求内在的平衡,以达到身心健康的状态。

他认为,人的身体和心灵是相互关联的,只有当身心合一、内外统一时,才能实现真正的健康。

首先,庄子强调了心灵的平静与宁静对养生的重要性。

他认为,心灵的平静是人们实现内在和谐的关键。

在《庄子》中,他以“心如止水”来形容心灵的平静状态。

只有当人们能够保持内心的宁静,不被外界的干扰所动摇,才能够达到身心的和谐。

庄子认为,心灵的平静可以通过修炼和自我反省来实现,例如静坐冥想、心静观察等方法,以达到内心的宁静。

其次,庄子提出了“无为而治”的养生观念。

他认为,人们应该追求自然而然的生活方式,不要过度追求功利和名利,而是要顺应自然的规律,以达到身心的和谐。

庄子以“逍遥游”来形容这种状态,即在自然中自由自在地生活,不为外界的压力所困扰。

他主张人们应该放下功利心和欲望,以平和的心态面对生活,不要过分追求物质财富和社会地位。

只有当人们能够顺应自然的规律,不强求、不抗拒,才能够实现身心的和谐。

庄子还注重了身体的养护和调养。

他认为,人的身体是与自然相连的,只有保持身体的健康,才能够实现身心的和谐。

庄子主张人们要注意饮食起居的调节,保持适度的锻炼,避免过度劳累和过度消耗。

他认为,身体的健康是养生的基础,只有身体健康才能够有精力去追求更高层次的修养。

总体而言,庄子的养生观强调了身心的和谐统一,主张人们追求内在的平衡,以达到身心健康的状态。

他通过强调心灵的平静与宁静、提倡“无为而治”和注重身体的养护和调养等方面,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全面的养生理念。

这种养生观念不仅对个体修养和身心健康有着重要意义,也对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当代社会,人们面临着各种压力和挑战,身心健康问题日益突出。

《养生主》养生观

《养生主》养生观

---------------------------------------------------------------最新资料推荐------------------------------------------------------《养生主》养生观从《养生主》三辨看庄子的养生观摘要:《养生主》阐释了庄子的养生哲学,庄子在《养生主》一开篇就提到了自己养生哲学的主旨缘督以为经,即顺应生命自然的循环规律。

庄子通过一则则寓言故事,主要从天人之辨、有无之辩和出入之辨三个方面了阐释缘道以为经的主张。

关键词:庄子《养生主》养生哲学《养生主》为《庄子内篇》中的一篇。

顾名思义,《养生主》中谈论的就是关于养生的问题。

养生主即养生之主,是养生的宗旨。

庄子在文章开篇便点明了自己的养生观: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保身是保护身体,全生是保全生命,养亲是养护精神,尽年是享尽天年,保身、全生、养亲、尽年这四者是评判一个生命是好是坏的四个标准,要做到这一切就应该缘督以为经。

缘督以为经是全篇的主旨所在,庄子认为顺应生命自然的循环规律,不为自己的成见所禁锢,只有这样才能在充满了纷繁复杂的人世间游刃,达到保身、全生、养亲、尽年的目的。

而怎样做才算是真正的缘督以为经,我认为庄子是通过对三组相1 / 9对意象的辨析来进行阐述的。

庄子以故事的形式,将天人之辨,有无之辩,出入之辨融入其中,向人们展示了自己的养生观。

一、天人之辨在《养生主》的几则寓言故事中,最突出的一组相对的意象就是天与人。

天即道,是主宰万物之所在。

它可以是构成万物的规律,也可以直接化为万物本身。

它是世界上万事万物存在与消亡的根本缘由,是先于一切存在的存在。

人指代一切与人相关的概念,人与天不同,天是无形的,其概念宽泛而抽象,而人是有形的,关于人的概念可以变得很具体;天不受任何事物的影响,是逍遥的,而人则往往受制于其它,是不自由的;天是一种规律,是一种共性,而人则充满了变数,是一个个体。

养生主—《庄子》原文、译文及赏析

养生主—《庄子》原文、译文及赏析

养生主—《庄子》原文、译文及赏析题解:这是一篇谈养生之道的文章。

“养生主”意思就是养生的要领。

庄子认为,养生之道重在顺应自然,忘却情感,不为外物所滞。

全文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至“可以尽年”,是全篇的总纲,指出养生最重要的是要做到“缘督以为经”,即秉承事物中虚之道,顺应自然的变化与发展。

第二部分至“得养生焉”,以厨工分解牛体比喻人之养生,说明处世、生活都要“因其固然”、“依乎天理”,而且要取其中虚“有间”,方能“游刃有余”,从而避开是非和矛盾的纠缠。

余下为第三部分,进一步说明听凭天命,顺应自然,“安时而处顺”的生活态度。

庄子思想的中心,一是无所依凭自由自在,一是反对人为顺其自然,本文字里行间虽是在谈论养生,实际上是在体现作者的哲学思想和生活旨趣。

原文1:吾生也有涯①,而知也无涯②。

以有涯随无涯③,殆已④;已而为知者⑤,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⑥,为恶无近刑。

缘督以为经⑦,可以保身,可以全生⑧,可以养亲⑨,可以尽年⑩。

注释:①涯:边际,极限。

②知(zhì):知识,才智。

③随:追随,索求。

④殆:危险,这里指疲困不堪,神伤体乏。

⑤已:此,如此;这里指上句所说的用有限的生命索求无尽的知识的情况。

⑥近:接近,这里含有追求、贪图的意思。

⑦缘:顺着,遵循。

督:中,正道。

中医有奇经八脉之说,所谓督脉即身背之中脉,具有总督诸阳经之作用;“缘督”就是顺从自然之中道的含意。

经:常。

⑧生:通作“性”,“全生”意思是保全天性。

⑨养亲:从字面上讲,上下文意不能衔接,旧说称不为父母留下忧患,亦觉牵强。

姑备参考。

⑩尽年:终享天年,不使夭折。

译文1:人们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却是无限的。

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势必体乏神伤,既然如此还在不停地追求知识,那可真是十分危险的了!做了世人所谓的善事却不去贪图名声,做了世人所谓的恶事却不至于面对刑戮的屈辱。

遵从自然的中正之路并把它作为顺应事物的常法,这就可以护卫自身,就可以保全天性,就可以不给父母留下忧患,就可以终享天年。

试论庄子《养生主》的生命哲学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试论庄子《养生主》的生命哲学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近 些 年 来 , 乎 每 年 都 有 这 些 国家 的精 英 , 上 自杀 的 道 几 走
路。 当然 , 多 年 轻 的 博 导 、 导 , 魔 致 死 的 事 件 也 多 不 胜 众 硕 病
数。 究其 原 因 大多 可 归 于 两 个 字 “ 累 ” “ 生有 涯 , 知 也无 劳 。吾 而 涯 。用 “ ” 有涯 ” “ 涯 ” 死无 疑 。我 们 的努 力 是 为 了 得 到平 随 无 必 “ 静 , 不 是 为 了无 休 止 地 从 一 个 目的 向另 一 个 目的 , 一 种 欲 而 以望 向 另 一 种 欲 望 奋 争 。 [欲 望 是 吃 人 的 魔 鬼 。 自己 的身 体 ”1 2 拿 当筹 码 , 去换 取 那 即使 倾 家 荡 产 、 负债 累 累也 “ 不 尽 ” 荣华 追 的


o ‘1 l N 1 o 5 删
. . .
毳且 ^ 人 置 』 A9 灸 史誊 Q L 政
《 中共 乐山市委 党校 学报》 新论 ) (
20 年 1 月 09 1
P SH OO LSA M N I LO M F O CP A COL FE N UIP CM I E F . C第 1 卷 第 5 H CA TE . 1 期
富 贵 , 能溺 死 其 中。 识 期 盼 提 高 , 命 同样 渴 望 无 微 不 至 只 学 生

顺 其 自然 . 护 有 限生 命 爱
的关 怀 与 爱 。 生 命 是 有 限 的 、 弱 的 ”“ “ 脆 ,身体 是 革 命 的 本 钱 ” ,
绝 不 要 被 感 官 的 东 西 所 迷 惑 、 蔽 , 遵 从 自然 的 中 正 之 路 , 蒙 要
试庄《生》生 哲思 及 现价 论 子 主 命 学想 代值 养 的 其

《养生主》独特而完整的解读

《养生主》独特而完整的解读

养生:如何对待自己的生命——《庄子·内篇·养生主》解读人的生命包括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即常说的身和心。

那么,人生一世,如何对待自己的生命呢?且看庄子的《养生主》。

读庄子的文章要有两个原则。

第一,不能就句论句、就段论段、就篇论篇,而应该把句放入段、把段放入篇、把篇放入整部《庄子》来读,否则就会读不懂、歪读、误读,就是断章取义,这是读庄子的难处。

第二,不能无限拔高甚至神化庄子,不管他说什么,都硬要往现代社会的核心思想上靠。

下面就用这两个原则来解读《养生主》。

这是一篇谈养生之道的文章,题目的意思就是“养生的主旨、要领”。

《养生主》所讲的养生是讲人应该怎样对待自己的生命,不是指强身健体、延年益寿。

后世道教的练功、延寿、修仙,是理解偏了庄子的思想。

尽管这类人尊庄子为南华真人,但庄子称他们为“益寿者也”、“彭祖之流”、“神仙家流也”,对他们不大以为然的意思是很明显的。

第一段:主旨和总纲。

原文: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庄子开门见山,揭出主旨和文章的总纲: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危险、痛苦而必败;养生的要领在于“缘督以为经”,即秉承事物中虚之道,顺应自然的变化与发展,不困于外物。

总括起来就是如何对待自己的生命。

这一段又分为两部分,到“殆而已矣”为止,讲的是“生命和求知”,后半段讲的是“身、心、精神、生死”。

“求知”是“认识论”问题,《齐物论》对此作了集中论述。

“求知”是生命与外在世界关系的首要问题,所以把它们放在一起,并以此作为全文起首,紧承《齐物论》的文气。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第一部分译文: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却是无限的。

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势必体乏神伤,既然如此还在不停地追求知识,那可真是十分危险的了!这是字面意思。

探析庄子养生观

探析庄子养生观

浅析庄子养生思想摘要庄子作为道家核心人物,养生是其思想中一个重要内涵,庄子提倡全生、尽年,有一种强烈的免害保身的重生意识,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养生之道。

本文就道家核心人物庄子的养生之道作一些初步的探讨,继承其科学合理的成分,有利于促进我国养生文化的发展。

【关键词】庄子;养生之道一、文献综述1.1研究意义我国的传统养生学有着悠久的历史,在《黄帝内经》中就全面地总结了先秦时期群众的养生经验和方法,为我国传统的养生学和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养生”一词最早由庄子提出,“养生”能够更科学、准确的描述人们以“养”而“生”,利用各种方法来维持保养身体。

《庄子》共分为三十三篇,其中涉及养生内容的共有十一篇,这些关于养生的论述为后人养生健身奠定了基础,所以说庄子开创了我国养生文化的先河。

庄子养生思想是中国传统养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本文旨在对庄子养生思想作一些初步的探讨,挖掘庄子养生中有利于健康的生活方式,继承其科学合理的成分,有利于促进我国养生文化的发展。

1.2国内外研究现状通过查阅与庄子有关的书籍,搜索关于庄子养生的思想文献。

其中并没有对于庄子养生思想的国外研究,而国内关于研究庄子养生思想的文献较多。

仰和芝的《庄子养生之道浅析》简单的介绍并论述了庄子的养生方法;禹正权的《庄子养生思想浅说》主要是对庄子养生思想进行简单的分析;游建西的《论老庄养生哲学》在哲学思想上探讨了老庄的养生思想,从宗教方面对老庄哲学养生做了解释;杨晨霞的《试论庄子<养生主>的生命哲学思想及其现代价值》揭示了庄子“顺其自然”养生思想以及其养生方式,认为人在有限的生命过程中应当具备非凡的思想和方法对人进行保健与养护。

李梦泽的《再论庄子的体育思想》认为庄子对对人的“形”和“神”的完整非常注重,以及衍生出的无为体育观等思想对当代人身体的保健和精神的维护提供了依据。

二、庄子养生思想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华夏祖先为了生存和健康,发展起中华民族独具特色的养生学。

庄子养生思想辨析

庄子养生思想辨析

庄子养生思想辨析
庄子养生思想辨析
养生是古代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长期以来,在更深层次上,它通过促进身心健
康来提升一个人的精神和生活品质。

一般而言,庄子的养生思想是保持机体和谐和维持体内气机正常运行,以及调整生活节奏
和比例来实现健康。

他认为应该将自然和人的内在特性相结合,以避免与自然环境干扰。

他认为,行为应当与客观规律相协调。

通过谨慎、定期和温和的养生练习,把体内的气机调整到一定水平并保持,并避免排泄的不良习惯。

庄子的养生不是追求过激的运动,而是维护自我的健康,以保持心理和生理上的平衡与和谐。

庄子鼓励人们从忽视自然 of.变成遵守自然,对自身和环境保持恒心,避免使自己变得过
于极端,进而失去人类内在的美、能量和平衡。

此外,庄子也把注意力集中在抑制饮食欲望,因此他主张不要从事过于剧烈的练习,更不要在饮食上做出过激的决定。

庄子说,养
生不仅仅是机体的健康,还需要注重心理上的健康,把自然视为朋友并与之和谐相处,才
能达到养生的最佳效果。

综上所述,庄子的养生思想主要集中在把自然与人相结合,注重机体和心理上健康,抑制浮躁,调整生活方式,以及把注意力集中在抑制饮食欲望等方面,以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

依此,我们也可以把庄子的养生思想应用到当今的生活中,把我们的身心健康提升到一个
新的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庄子 ·逍遥游》)般气息,培养每日精进之精 全的形体,更重要的是扩大自己的精神空间、拓展自
j8
----------------------- Page 2-----------------------
文学漫谈
无为者,万物之本也。”大干世界五光十色,人们面 (“缘督以为经”) ,只有采用如此隐士修养之方
对着金钱、权力、名誉、声色、犬马等诸多诱惑,正 式才能真正 “保全生,养天年”。
所谓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不 陈鼓应认为,庄子的养生之道其实是充满悲剧意
----------------------- Page 1-----------------------
巾外文艺 ‰
辨析 《庄子 ·养生主》的养生观
张郑波
摘要:庄子在 《养生主》中借用了一连串的寓言故事来阐释其养生之道,核心观点是 缘‘‘督以为经”,标准是 “保
“缘督以为经”,那又该如何理解这五个字呢?郭象 也就吻合养生之道了。
日: “顺中以为常也。” 成玄英疏日: “缘,顺 (二)养神与形
也。督,中也。经,常也。夫善恶两忘,刑名双遣, 庄子借 “泽雉逍遥 自在”来说明 “养神”乃养生
忘物,不为外物所累,追求逍遥自得。养神的要领在

、 养生之道
于 “蓄神”,即养精蓄锐、韬光养晦,保持宁静的心
在 《养生主》中庄子谈到 “秦失吊老聃”一事: (二)养生观是一种精神素养和生活理念
老聃死了,他的好友秦失来吊,哭了三声就出来了, 养生之道,其实应该蕴涵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之
种和谐、恬淡、无限及 自然的境界。在陈鼓应看来, 意》)。
“庄子的 游‘心’就是心灵的自由活动,而心灵自由 庄子在 《达生》篇中,表达了 “形全精复”的理
其实就是过体 道‘’的生活,即体悟 道’之自由、无 念,就是说人的形体要健全,精神要充足。 “庄子认
斋”之养生法要求心中 “无知无欲”,达到 “虚而 行竞争所得的结果,乃是自然而然的变化。 “这种信
静”的状态,也就是达到王国维在 《人间词话》中提 命主义、命定主义最多流弊,能使人消磨志气,使人
到的 “忘我之境”。此时欲望和思虑皆被去掉, “精 退缩不前,使人厌世悲观。”“
于大通,即培养自我人格形态,具有一种开阔的宇宙 借 《养生主》 “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
意识’’ 。 为经”来说明,不可表现太好,也不可表现太坏,最好
《庄子 ·天道》中进一步指明:“虚静恬淡寂寞 是不好也不坏,经常走在坏与不坏之间的中间路线
“全生” “养生”和 “尽年”是衡量生命质量的重要 心。虽复无心能照用,照用常寂即如如。无心无照亦
标准和基本内涵。 无用,无照无用即无为。此是如来真法界,不同菩萨
要想达到这样的标准,需要坚持的重要法则就是 为辟支。” 故而 “游心”是符合宇宙真理的,自然
己的思想生命。 浊口,使口厉爽;五日趣舍滑心,使性飞扬。此五
(三)斋静之道 者,皆生之害也。” .
斋静之道实质上就是庄子所说的 “心斋”或日 二、辨析养生观
论身在何方、处在何地,古往今来,莫过于此,好比 识的 “迂回”外现。《养生主》里,庄子描写了世事
永嘉玄觉大师的 《证道歌》所描述的 “一月普现一切 的复杂,其错综程度有如牛身上的筋骨盘节。在这样
水,一切水月一月摄” 。只有学会这般心态,方能 一 个复杂的社会中,他不能不怀有 “怵然为戒”的处
“亲”或为 “身”的借字 , “养亲”意译为 “养 追求的真理,只有无为无住无念无相的心方能参透生
身”或 “养生”…)的成长与发展; “尽年”是指尽 命的智慧和体悟宇宙的奥妙之所在。佛祖释迦牟尼写
享天年,即人的寿命达到最大限度。显然, “保身” 有 《无心论》: “昔日迷时为有心,尔时悟罢了无
《庄子 ·养生主》开篇就言: “吾生也有涯,而 神,让自由之心不断更新血液、焕发出新的活力。只
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缘督以为经,可 有具备这样的心态,个人才能在面对现实中各种困
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保 难、各种束缚时游刃有余。如果心失去了自由,失去
八脉通,则百脉通,进而能改善体质,强筋健骨,促 不断消亡,但是精神却与世长存、永恒不变,可见只
进循环。所以,谈及养生之主、养生之道,核心是 有 “养神”才能颐养天年。
“缘督以为经”。 养生之宗在于养神,实质就是指内以守神,外以
身” “全生” “养生” “尽年”。具体来讲就是游心为上、养神与行、善借理化情、守斋静之道。庄子的养生观是对生命
不断追问的产物,是对社会 史的无奈、怀疑和超越的反映,也寄托了庄子的精神理想,表达了一种内化于普通生活的潇
洒、空灵、朴素的理念。
关键词:斋静;养神;借理化情;游心
说: “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 而进行的自然的 “进化”活动,是一种 “乐天安命”
心,而听之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气也者,虚 的守旧思想,是应该批判的。胡适是依据 《庄子 ·秋
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这种 “心 水》中的 “白化”观来说明 “进化”并非是万物与天
故能顺一中之道,处真常之德,虚夷任物,与世推 之宗旨,这是托物言养生之志。庄子还借助 “指穷于
迁。养生之妙,在乎兹矣!” 任督二脉在神经系统 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这一暗喻来强化 “养
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任督二脉若通,则八脉通: 神”的理念。 “薪”指形体, “火”喻精神,形体会
“坐忘” (冯友兰认为 “坐忘”是一种心理上的混沌
状态,而 “心斋”是一个 “唯道集虚”的问题,与精 (一)众说纷纭话养生之道
神有关,两者是有所区别的)。 《庄子 ·人间世》 在胡适看来,庄子的养生更多的是为了适应社会
享受到静谧带给我们的恩惠,才能体悟到王维 《鸟鸣 事态度。如果庄子不是心情苦痛、悲哀和矛盾的,不
涧》的 十余万言”
鸣春涧中”那种 “空、寂、静”的审美境界。一切动 (《史记》本传)。他之所以开辟养生休闲式的生命
(一)游心为上 态,存其独一本性。涵养精神,与自然德性合二为
庄子的 “游心”实际上是表达一种精神修养安适 一 ; 凝聚精神,做到 “纯粹而不杂,静一而变,淡而
的状态,是对宇宙万物作出根源性的把握后达到的一 无为,动而以天行,此养神之道也” (《庄子 ·刻
静、有无、色空都在 “静”中入神道,此时此刻的饱 精神世界,以求得自我安逸舒适,实际上就是沉痛的
满之精神感也就是所修养生之道的正果。 反向裂变,这种强烈的忧患意识极其类似于尼采的
(四)借理化情 “悲剧意识”。
言,寓言中牛的筋骨就喻指人世的错综复杂,所以为 寓言,描绘了一个个外形残缺而心智完善的人,表达
人应该顺其 自然,调养如 “鹏之涉于南冥也,水击三 了他的 游‘形骸之内’的主张,而否弃 游‘形骸之
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外’的偏见。” 由此看来,养生之道不仅仅要有健
限及整体性。” 所以养生的根本之法在于 “游 为,像单豹的 养‘其内而虎食其外’,张毅的 养‘其
心”,即与自然同呼吸,与天地共跳动,融宇宙自然 外而病攻其内’,都是有所偏。人要养生必须 形’
规律于心间。 《养生主》篇中有 “庖丁解牛”的寓 精‘’并重。” 庄‘子还在 《德充符》里,有很多
气”得以集中起来,进入空明之心的状态和虚而待物 冯友兰认为养生其实是一种隐士的修为之道,
的境界,这样就可以发挥其广大的涵养性。但它区别 《山木》中借那些 “无用之木”得以保存和雁因 “无
于 “坐忘”,在陈鼓应看来, “坐‘忘’的境界是同 能鸣”而被杀,来说明应该 “处于材与不材之间”;
身”是说要保护生命不受外物的损害; “全生”是指 对自然规律秉性的把握,各种大大小小的灾难也就会
使生命得到全面的发展,包括从物质生活到精神思想 降临。
等全方位的内容; “养亲”是说有利于生命 (此处的 “游心”是心灵自由驰骋的外相,也是佛法禅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