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素的不良反应

合集下载

肝素的作用及不良反应

肝素的作用及不良反应

肝素的作用及不良反应肝素首先从肝脏发现而得名,那你知道肝素的作用及不良反应吗?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肝素的作用及不良反应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用!肝素的作用低分子量肝素的活性/抗凝血活性的比值为1.5~4.0,而普通的肝素为1,保持了肝素的抗血栓作用而降低了出血的危险。

具有半衰期长,生物利用度高等优点,正广泛应用于血栓栓塞性疾病的预防及治疗,其有效性和安全性均优于普通肝素,量效关系明确,可用固定剂量无需实验室监测调整剂量,应用方便。

有实验证明:来自水蛭素的Hiru-log多肽比肝素抗凝安全。

低分子量肝素可以降低鼠移植肾脏免疫活性。

方法:异体移植受体皮下注射低分子量肝素2mg/(kg·d),每周5天,持续24周。

结果:低分子量肝素治疗后移植肾单核吞噬细胞,T细胞的浸润减少,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M HC-Ⅱ的表达降低。

实验结果表明:低分子量肝素可以降低鼠移植肾脏免疫活性从而减轻移植肾脏慢性排斥反应。

1、抗凝血:(1)增强抗凝血酶3与凝血酶的亲和力,加速凝血酶的失活;(2)抑制血小板的粘附聚集;(3)增强蛋白c的活性,刺激血管内皮细胞释放抗凝物质和纤溶物质。

2、抑制血小板,增加血管壁的通透性,并可调控血管新生。

3、具有调血脂的作用。

4、可作用于补体系统的多个环节,以抑制系统过度激活。

与此相关,肝素还具有抗炎、抗过敏的作用。

肝素的不良反应肝素的主要不良反应是易引起自发性出血,表现为各种黏膜出血、关节腔积血和伤口出血等,而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是一种药物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是肝素治疗中的一种严重并发症。

药物所致的血小板减少症主要分为两型 :(1)骨髓被药物毒性作用抑制所致;(2)药物通过免疫机制破坏血小板所致。

后者中以肝素、奎宁、奎尼丁、金盐与磺胺类药物发病较高。

临床症状极不一致,血小板减少至(1.0~80)×10 9 /L,轻者无症状,重者可因颅内出血或因肝素导致内皮细胞的免疫损害,合并危及生命的肺栓塞与动脉血栓形成致死。

注射低分子肝素致皮下出血的防治措施

注射低分子肝素致皮下出血的防治措施

注射低分子肝素致皮下出血的防治措施低分子肝素是一种常用的抗凝血药物,广泛用于预防和治疗血栓性疾病。

然而,注射低分子肝素可能会引发一些不良反应,其中最为常见且严重的就是皮下出血。

本文将就注射低分子肝素致皮下出血的防治措施进行探讨。

一、防治措施1. 选择适当的注射部位在使用低分子肝素注射时,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非常重要。

常用的注射部位包括腹部、大腿外侧和臀部等处。

避免选择皮下瘢痕、淤血或有明显血管分布的部位注射,可降低皮下出血的风险。

2. 观察注射部位在注射完成后,及时观察注射部位是否出现异常情况。

如发现皮下出血、局部红肿、疼痛等症状,应及时处理并向医护人员求助。

3. 遵医嘱调整用药剂量根据医生的建议,合理调整低分子肝素的用药剂量,避免药物过量使用导致皮下出血的发生。

严格按照医嘱进行用药,不可擅自更改剂量或频次。

4. 定期监测凝血功能在使用低分子肝素期间,定期进行凝血功能检测非常必要。

通过监测凝血指标的变化,及时发现和调整药物剂量,可以有效预防皮下出血等不良反应的发生。

5. 使用局部冷敷或按摩若发生轻微的皮下出血,可采取局部冷敷或按摩的方法进行处理。

适当的冷敷可以缓解局部疼痛和肿胀,促进血液循环,加速局部出血的吸收。

6. 注意休息和保持情绪稳定在注射低分子肝素期间,注意调整好生活作息,保持充足的睡眠和良好的心态。

避免过度疲劳和情绪波动,有助于提高免疫力和促进伤口愈合。

二、结语通过以上防治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降低注射低分子肝素致皮下出血的风险,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在使用低分子肝素过程中,如有任何不适症状或疑问,应及时向医护人员咨询并进行处理。

希望本文能为广大患者及医护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减轻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部位不良反应的循证护理

减轻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部位不良反应的循证护理

减轻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部位不良反应的循证护理低分子肝素钠(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 sodium,LMWH)是一种广泛用于预防血栓形成和治疗深静脉血栓栓塞症的药物。

皮下注射是常用的给药途径,但注射部位不良反应是使用LMWH的常见不良反应之一。

本文旨在探讨减轻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部位不良反应的循证护理方法。

1. 疼痛和红肿: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部位疼痛和红肿是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

注射时可能会引起皮下组织刺激,导致局部炎症反应。

2. 淤血和瘀斑: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后,局部可能会出现淤血和瘀斑,造成患者不适。

3. 结节和坏死:少数情况下,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部位可出现结节和坏死,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

二、循证护理的实践1. 选择适当的注射部位:选择适当的注射部位可以减轻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的不良反应。

常用的注射部位包括腹部、臀部和大腿外侧。

避免在患有肿瘤、血管炎或皮肤病的部位注射。

2. 确保注射技术的准确性:护士需要掌握正确的注射技术,以减少注射刺激和疼痛。

注射前要确保针头和注射器的清洁,注射时要注意角度和深度的掌握,避免刺到肌肉。

3. 加热低分子肝素钠:研究表明,加热低分子肝素钠可以减轻不良反应。

护士可以将低分子肝素钠注射液放入热水中加热一段时间,使其达到体温或略高于体温,然后再进行注射。

4. 采用冷敷:注射后可用冰袋冷敷注射部位,减轻疼痛和红肿。

5. 观察和记录不良反应:护士应及时观察和记录患者注射后的不良反应,包括疼痛、红肿、淤血等。

记录可以帮助医务人员评估病情和制定调整治疗方案。

6. 给予个体化的护理:不同患者对低分子肝素钠的敏感性不同,护士需要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个体化的护理。

对于注射部位容易出现结节和坏死的患者,可以使用热敷来促进药物的吸收和分散。

三、结论通过采用适当的注射部位、准确的注射技术、加热低分子肝素钠、冷敷等循证护理方法,可以减轻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部位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治疗满意度和生活质量。

肝素引起的血小板减少

肝素引起的血小板减少

肝素引起的血小板减少1. 介绍肝素是一种常用的抗凝药物,广泛应用于临床上预防和治疗血栓性疾病。

然而,尽管肝素的疗效显著,但它也有一些不良反应,其中之一就是引起血小板减少。

本文将详细探讨肝素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的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处理策略。

2. 机制肝素引起的血小板减少主要通过两种机制发生:免疫介导和非免疫介导。

2.1 免疫介导机制免疫介导的肝素引起的血小板减少是指肝素与体内抗体结合形成复合物,进而激活免疫系统,导致血小板被消耗。

这种机制通常发生在既往没有接触过肝素的患者中。

2.2 非免疫介导机制非免疫介导的肝素引起的血小板减少是指肝素直接影响骨髓中血小板的生成和释放,导致血小板减少。

这种机制通常发生在长期使用肝素的患者中。

3. 临床表现肝素引起的血小板减少可以表现为以下症状:•容易出血:皮肤、黏膜出现紫癜、瘀斑等出血点。

•出血时间延长:常规止血时间延长。

•鼻出血、牙龈出血:常见的局部出血症状。

•月经过多:女性患者可能出现月经过多的情况。

4. 诊断方法肝素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的诊断主要依靠以下方法:4.1 血小板计数通过检测患者的全血细胞计数,可以确定患者是否存在血小板减少。

4.2 凝血功能检测肝素引起的血小板减少还会导致凝血功能异常,可以通过检测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来辅助诊断。

4.3 肝素抗体检测对于免疫介导机制引起的肝素引起的血小板减少,可以通过检测患者的肝素抗体来确认诊断。

5. 处理策略肝素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的处理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5.1 停用肝素对于免疫介导机制引起的肝素引起的血小板减少,停用肝素是最关键的处理方法。

一旦诊断明确,应立即停止使用肝素并选择其他合适的抗凝药物。

5.2 补充血小板对于严重的血小板减少患者,可以考虑进行血小板输注来快速增加患者体内的血小板数量。

5.3 对症治疗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可以采取一些对症治疗措施,如止血药物、促进骨髓生成等。

结论肝素引起的血小板减少是一种常见但重要的不良反应。

肝素疗法的副作用及其防治

肝素疗法的副作用及其防治

肝素疗法的副作用及其防治代金枝(三峡大学仁和医院湖北宜昌 443001)作者简介:代金枝 (1972 — )女湖北宜昌人, 2010年毕业于中国药科大学,主管药师【中图分类号】R15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2-0164-01肝素在临床上有着广泛的生化和药理作用,可用于多种疾病的防治,疗效肯定。

随着肝素应用范围的扩大,其副作用趋向增加,从而引起了人们的重视。

本文将肝素的常见副作用及其防治概述如下:1 出血倾向肝素疗法的主要副作用是出血。

各家报告的发生率差异较大,一般为1~33%,致命性出血发生率约4.64‰。

常见的有皮肤瘀点、瘀斑、鼻衄、咯血、便血、血尿和腔道大出血。

有报道鼻衄占6.2%,齿龈渗血占11.6%,便血和其它部位出血占0.8%[1].。

肝素疗法诱发出血的因素:1,剂量偏大,抗凝效果强:研究证明肝素疗法随肝素用量和它抗凝效果的增加,出血的发生率亦增加[2]。

目前肝素的应用已趋向小剂量法,即24h内肝素用量不超过15000U,出血副作用少,而且不需要实验室监测[3]。

2,制剂的不同:有报道采用皮下注射肝素治疗114例,肝素钙治疗118例,两组皮肤瘀点,瘀斑和鼻衄发生率分别为68%和18.6%。

认为皮下注射以肝素钙为好,局部硬结和出血现象发生率低[1]。

3,给药方式:肝素以不同给药方式的试验结果表明,连续静脉输注者大出血的平均发生率为6.8%,而间歇静脉注射者出血的平均发生率为14.2%。

间歇疗法病人的出血发生率率高,可能是24 h内肝素用量大所致。

4,合并用阿司匹林:与阿司匹林联合应用被认为肝素诱发出血的危险因素[5]。

心脏直视手术病人需要接受大剂量肝素时,阿司匹林的合用可增加术中或术后出血。

若短期内调整肝素的用量,加用阿司匹林的危险明显降低[4]。

5,肝素抑制血小板表面凝血酶的生成并抑制血小板聚集。

6,其它诱发因素:如老年女性,嗜酒及严重的并发症如肾衰[4]。

抗凝治疗的护理

抗凝治疗的护理

抗凝治疗的护理【1】
一.肝素的使用
肝素的滴速是根据病人的年龄、体重和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来调整的。

1.术后病人常规用肝素抗凝,将肝素12500IU+500ml氯化钠在24小时内均匀滴入,每小时21ml。

2.用药时易发生出血,如伤口出血量多,皮下血肿,鼻出血,有出血点,淤血,瘀斑,需及时查血常规,每日监测凝血四项。

3.APTT正常值:28-45秒,一般允许在正常值的1.5倍之内,否则易导致全身广泛出血,如发生出血,应减量或停用肝素,禁用血管收缩药物,如去甲肾上腺素,以防血管痉挛。

应采用冷敷疗法减轻出血,严重时用鱼精蛋白综合治疗。

二.肝素的不良反应
1.主要有自发性出血,表现为各种粘膜出血、关节腔出血和伤口出血等。

2.偶有过敏反应,如哮喘、结膜炎、发热等。

3.长时间应用可致骨质疏松和骨折等。

4.此外还可发生短暂血小板减少症。

5.孕妇应用可导致早产以及死胎。

三.肝素的禁忌症
1.对肝素过敏者
2.有出血倾向、血友病、血小板功能不全和血小板减少症和紫癜者
3.严重高血压者
4.细菌性心内膜炎患者
5.肝脏、肾脏功能不全者
6.溃疡病患者
7.颅内出血者
8.活动性肺结核患者
9.孕妇、先兆流产及产后
10.内脏肿瘤患者
11.外伤以及术后等禁用
12.抗凝治疗的护理
13.严格控制用药剂量和滴速。

14.保护血管,肌注、静脉穿刺后,针眼处压迫时间要大于凝血时间,防止皮下出血和深部血肿。

15.观察皮肤黏膜有无出血,有无黑便、血尿、咯血、牙龈出血、伤口处出血、鼻出血等出血倾向。

低分子肝素钠引起的严重不良反应1例

低分子肝素钠引起的严重不良反应1例

低分子肝素钠引起的严重不良反应1例发表时间:2015-05-13T15:03:14.650Z 来源:《医师在线》2015年1月第1期供稿作者:崔波高华荣[导读] 冠心病、肺栓塞、脑梗塞等血栓栓塞性疾病是一组临床常见病,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

崔波高华荣(山东淄博齐鲁石化医院集团中心医院255400)【关键词】低分子肝素钠;血小板减少【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2095-7165(2015)01-0097-0 冠心病、肺栓塞、脑梗塞等血栓栓塞性疾病是一组临床常见病,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抗凝和抗血小板治疗占据着重要地位。

低分子肝素在临床上用于抗凝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和非ST 段抬高心肌梗死诊断与治疗指南中,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LMWH)抗凝(证据水平A)。

LMWH 是由普通肝素(UFH)裂解和纯化得到的低分子量肝素(平均分子量小于8000d)组成的混合物。

LMWH 与UFH 相比具有更多的药物代谢动力学和药效学优势,目前,绝大多数UFH 的适应证可用低分子肝素取代。

低分子肝素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可产生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如出血、过敏、血小板减少、转氨酶升高等。

现报道1 例我院使用低分子肝素钠后发生严重血小板降低的病例,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

1 病例资料患者,女,49岁,因“发作性后背痛1年,胸闷5天”于9 月8日入院,入院诊断为: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不稳定性心绞痛陈旧性心肌梗死冠脉支架植入术后,2、高血压3级极高危。

入院后9 月9 日血常规检查:血小板:222×109/L,给予抗血小板、抗凝、调脂、改善循环等治疗。

患者1年前曾行选择性冠脉造影并植入支架,术后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0.1g qd po,氯吡格雷片75mg qd po,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23.75mg qd po,依那普利片5mg bid po,瑞舒伐他汀片10mg qn po。

此次入院后继续使用上述药物,9月11日加用低分子肝素钠5000iu皮下注射q12h,9月17日低分子肝素已使用6天,停用。

肝素的生物和药理学

肝素的生物和药理学

肝素的生物和药理学肝素(Heparin)是一种高度糖基化的天然多糖,它的发现和研究史可以追溯到近一个世纪前。

肝素在医学上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心血管病、血栓病等疾病,是常用的抗凝药物之一。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肝素的生物和药理学。

一、肝素的生物学特性肝素是一种由肝脏细胞、血小板和内皮细胞等产生的天然多糖。

在人体内,肝素主要存在于血细胞内和血管内膜上。

肝素的化学结构非常复杂,它主要由硫酸化甘露聚糖和葡萄糖胺聚糖组成,其中硫酸化甘露聚糖是构成肝素分子的主要成分,其硫酸化程度和结构决定了肝素的活性和特性。

肝素可以通过两种不同的方式发挥其生物学作用。

第一种方式是通过结合并激活抗凝血酶Ⅲ(Antithrombin III,AT-Ⅲ)来发挥抗凝作用。

肝素能够结合AT-Ⅲ的同源结构域,从而促进AT-Ⅲ与凝血酶和因子十活化酶的结合,抑制凝血过程。

第二种方式是通过与其它细胞表面受体(如炎性细胞表面的白细胞介素-8(IL-8)受体)结合来具有抗炎作用。

二、肝素的药理学作用肝素作为常用的抗凝药物,它的药理学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抗凝作用肝素能够抑制凝血酶和因子十活化酶的活性,促进AT-Ⅲ与凝血酶和因子十活化酶的结合,从而阻断凝血过程。

它可以用来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等疾病,并可作为手术前后的抗凝治疗药物。

2. 抗炎作用肝素能够结合炎性细胞表面的白细胞介素-8(IL-8)受体,从而具有抑制炎症反应的作用。

近年来一些研究表明,肝素对于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也具有一定的作用,其机制可能和其抗炎作用有关。

3. 抗血小板作用肝素通过抑制血小板的凝聚和黏附,从而具有抗血小板作用。

研究表明,肝素对于预防心肌梗死、脑梗死等疾病也具有一定的作用。

三、肝素的临床应用肝素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临床的抗凝药物。

它通常以注射、静脉滴注等方式使用。

在临床上,肝素可以用于预防深静脉血栓、肺栓塞、冠状动脉血栓形成等疾病,也可以用于心脏手术、血液透析等过程中进行抗凝治疗。

简述肝素优缺点及分析护理措施

简述肝素优缺点及分析护理措施

简述肝素优缺点及分析护理措施肝素是一种常用的抗凝血药物,用于预防和治疗血栓性疾病。

它具有很多优点,但同时也存在一些缺点。

在使用肝素时,护理措施非常重要,可以有效地减少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

肝素的优点包括:1. 高效抗凝作用,肝素可以有效地抑制血液凝固,预防和治疗血栓性疾病,如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

2. 快速起效,肝素的抗凝作用很快,通常在注射后几分钟内就能发挥作用。

3. 安全性高,肝素是一种相对安全的药物,长期使用时不会对肝脏和肾脏产生明显的损害。

4. 可逆性强,肝素的抗凝作用可以通过注射一种叫做普通凝血酶的药物来逆转,这在需要进行手术或其他操作时非常有用。

然而,肝素也存在一些缺点:1. 需要监测,使用肝素时需要经常监测患者的凝血指标,以确保药物的剂量和疗效在合适的范围内。

2. 出血风险,肝素的抗凝作用可能导致出血的风险增加,特别是在高龄患者和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中。

3. 药物相互作用,肝素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较多,容易导致药物不良反应或疗效降低。

4. 使用复杂,肝素的使用方法较为复杂,需要专业医护人员进行指导和监督。

在给予患者肝素治疗时,护理措施非常重要,可以有效地减少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护理措施:1. 监测凝血指标,定期监测患者的凝血指标,如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国际标准化比值(INR),以确保肝素的剂量和疗效在合适的范围内。

2. 注意出血风险,密切观察患者的出血情况,特别是在治疗初期和剂量调整时,要及时发现并处理出血事件。

3. 配合其他药物,注意肝素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4. 教育患者,对患者及家属进行药物知识的宣传和教育,让他们了解肝素的使用方法、剂量和不良反应的预防。

5. 观察不良反应,密切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如过敏反应、出血等,及时处理并报告医生。

总之,肝素是一种常用的抗凝血药物,具有高效、安全的优点,但也存在一些需要注意的缺点。

在使用肝素时,护理措施非常重要,可以有效地减少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

肝素用药规范及护理要点(标准版)

肝素用药规范及护理要点(标准版)

肝素用药规范及护理要点【临床应用】肝素主要用于防治血栓形成和栓塞性疾病、各种原因引起的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急性心肌梗死的辅助治疗,也可用作体外抗凝剂。

【常用制剂和用法】注射剂:100U/2ml、5000U/2ml、12500U/2ml。

皮下注射或静脉注射,5000U/次,1~3次/d,稀释后使用。

静脉滴注,10000~20000U/次,稀释为5U/100mL 的液体,以20~30滴/min的速度静脉滴注。

【不良反应】1. 肝素过量可致自发性出血,表现为黏膜出血、关节积血等。

2. 过敏反应如寒战、发热、哮喘等。

3. 长期使用可引起骨质疏松及血栓。

【禁忌证】有出血倾向和凝血机制障碍、血小板减少症、血友病、溃疡病、活动性结核、肝肾功能不全者、黄疸、高血压、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禁用。

【用药注意事项】1. 使用肝素时不要与口服抗凝剂、双嘧达莫、阿司匹林等药合用,可增强抗凝作用甚至诱发出血。

2. 肝素静脉滴注或静脉注射时禁忌与下列注射液混合使用:卡那霉素、庆大霉素、青霉素G钾、新生霉素、万古霉素等,上述药物可使肝素作用减弱或抵消。

【观察及护理要点】1. 使用肝素期间要定期监测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肝肾功能、血小板,并观察皮肤及黏膜有无出血及尿、便颜色。

2. 既要注意观察有无出血倾向,又要注意有无血栓发生的可能。

如果肝素过量发生危及生命的出血,可静脉内给予鱼精蛋白钠盐。

一般而言,鱼精蛋白1mg 可中和100U肝素。

3. 注意观察患者的过敏反应,发现异常立即报告医师,并给予皮冷敷来减轻皮肤瘙痒。

4. 使用肝素时要注意不同的剂型和剂量,给药时要精确计算药物剂量。

5. 静脉注射或滴注肝素时,要确定针头在血管内才可以给药。

使用单独的静脉通道,如需要注入其他的药物,应先用0.9%氯化钠注射液冲净管内药液再给其他药物。

6. 使用肝素的患者床头可放置明显的标志,提醒其他工作人员在进行检查和治疗时注意出血问题。

7.不宜肌内注射,易发生血肿,进行皮下注射时要注意选择细而短小的针头,注射部位选择距肚脐5cm外的皮下脂肪,注意避开瘢痕。

肝素最常见不良反应

肝素最常见不良反应

肝素最常见不良反应肝素是一种抗凝剂,是由二种多糖交替连接而成的多聚体,在体内外都有抗凝血作用,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肝素最常见不良反应是什么。

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肝素最常见不良反应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用!肝素最常见不良反应肝素应用过量易引起自发性出血。

一旦发生,停用肝素,注射带有阳电荷的鱼精蛋白(protamine),每1mg鱼精蛋白可中和100U肝素。

部分病人应用肝素2~14天期间可出现血小板缺乏,与肝素引起血小板聚集作用有关。

肝素不易通过胎盘屏障,但妊娠妇女应用可引起早产及胎儿死亡。

连续应用肝素3~6月,可引起骨质疏松,产生自发性骨折。

肝素也可引起皮疹、药热等过敏反应。

肝、肾功能不全,有出血素质、消化性溃疡、严重高血压患者、孕妇都禁用。

肝素的临床应用1、肝素是需要迅速达到抗凝作用的首选药物,可用于外科预防血栓形成以及妊娠者的抗凝治疗,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可用肝素预防病人发生静脉栓栓塞病,并可预防大块的前壁透壁性心肌梗死病人发生动脉栓塞等。

2、肝素的另一重要临床应用是在心脏、手术和肾脏透析时维持血液体外循环畅通。

3、用于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也用于治疗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肝素的各病种治疗心绞痛与阿司匹林合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为观察阿司匹林加肝素和单独接受阿司匹林治疗的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发生心肌梗死(MI)和死亡的危险性,病人被随机分为阿司匹林加肝素组和单独接受阿司匹林组。

研究报告了心肌梗死和死亡的发生率。

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接受阿司匹林加肝素治疗与单独接受阿司匹林治疗相比较,随机治疗过程中MI 或死亡的总的相对危险性(RR)为0.67[95%可信限(CI),0.44~1.02]。

阿司匹林加肝素治疗与单独接受阿司匹林治疗的病人比较,次要终点的总的RR为:反复缺血性疼痛0.68(95%CI,0.40~1.17),随机治疗后2~12周的MI或死亡0.82(95%CI,0.56~1.20);血管再通术1.03(95%CI,0.74~1.43);重要出血1.99(95%CI,0.52~7.65)。

肝素不良反应应急预案

肝素不良反应应急预案

肝素不良反应应急预案1. 引言肝素是一种常用的抗凝药物,广泛应用于临床医疗领域。

然而,在使用肝素的过程中,偶尔会发生不良反应,可能导致患者出现严重的不良后果。

为了保证患者的安全,医疗机构需要制定肝素不良反应的应急预案,以确保能够及时、准确地处理不良反应。

2. 肝素不良反应的分类肝素不良反应主要分为两大类:过敏反应和出血反应。

2.1 过敏反应过敏反应是指在使用肝素后,患者出现过敏症状。

常见的过敏反应包括皮肤发红、皮疹、荨麻疹、呼吸困难等。

2.2 出血反应出血反应是指在使用肝素后,患者出现不正常的出血现象。

出血反应的严重程度可以从轻微的皮肤淤血到严重的内脏出血。

3. 肝素不良反应的应急预案3.1 应急预案制定的背景肝素不良反应的应急预案是为了应对患者在使用肝素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

预案的制定是基于对肝素不良反应原因和处理方法的深入研究,旨在提供医护人员在应急情况下的操作指南,保证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3.2 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3.2.1 应急流程•在发现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时,首先应立即停止给予肝素。

•紧急联系相关科室的医生,报告患者的病情和不良反应的症状。

•同时进行急救措施,如给予抗过敏药物、止血药物等。

3.2.2 人员分工•第一责任人:负责组织协调应急工作,指导医护人员的操作。

•医生:根据患者的症状和病情,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护士:负责配合医生的治疗,及时记录患者的病情变化。

•急诊科、药剂科:提供急救药物和技术支持。

3.2.3 应急装备和药品准备•配备急救箱,内含急救药物、注射器、抢救设备等。

•确保肝素过敏患者的保险针和进口肝素替代品的储备数量。

3.2.4 应急培训和演练•定期组织肝素不良反应的应急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

•演练应急预案,验证预案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3.3 应急预案的实施当发生肝素不良反应时,医护人员需要按照制定的应急预案进行具体操作:1.停止给予肝素,并立即记录患者的病情和不良反应的症状。

低分子肝素

低分子肝素

低分子肝素低分子肝素是一种常见的抗凝血药物,在临床实践中广泛应用。

它具有保护血管内皮细胞、防止血栓形成、预防和治疗血栓性疾病的作用。

本文将对低分子肝素进行详细介绍,包括其定义、分类、药理作用、应用范围、剂量调整和不良反应等方面。

一、低分子肝素的定义低分子肝素是一类由肝素经化学或酶解改造得到的药物。

通过特定的工艺,将肝素分子的平均分子量从3000-4000道尔顿降至4000-6000道尔顿,使其更容易被人体吸收和利用。

二、低分子肝素的分类根据低分子肝素的来源和生产工艺,可以将其分为妥昔低分子肝素、罗维低分子肝素和法玛低分子肝素等。

三、低分子肝素的药理作用低分子肝素通过与抗凝物质抗凝血酶Ⅲ(AT-Ⅲ)结合,增强AT-Ⅲ活性,从而抑制凝血酶Ⅱ的形成和凝血反应。

此外,它还能抑制血小板功能、改善血流动力学和血液黏稠度,保护血管内皮细胞。

四、低分子肝素的应用范围低分子肝素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血栓性疾病,如深部静脉血栓形成(DVT)、肺血栓栓塞症(PE)、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抗凝和血管介入治疗等。

此外,它还可以用于孕期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如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胎盘早剥等。

五、低分子肝素的剂量调整低分子肝素的剂量需要根据患者的体重、肾功能和病情进行调整。

一般情况下,成人的推荐剂量为每日体重0.1-0.5mg/kg,分1-2次皮下注射。

儿童和老年人的剂量调整一般较为复杂,需严密监测。

六、低分子肝素的不良反应低分子肝素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出血、血小板减少和过敏反应等。

出现不良反应时,应及时停药并寻求医生的帮助。

七、总结低分子肝素作为一种常用的抗凝血药物,已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

它具有改善血液流变学、保护血管内皮细胞、预防和治疗血栓性疾病的作用。

对于使用低分子肝素的患者,应注意剂量调整和不良反应的监测。

在使用过程中需遵循医生的指导,并根据个体情况进行个性化治疗。

心内科护理查房-低分子肝素-倪云霞

心内科护理查房-低分子肝素-倪云霞

心内科护理查房——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的不良反应及应对措施倪云霞低分子肝素(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 , LMWH) 是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抗凝药物。

它是肝素经降解得到的低分子量片段或经分级法得到的4000~6500D 低分子量组分。

其抗凝机制是通过与抗凝血酶结合,使凝血因子Xa和凝血因Ⅱa失活而起到抗凝作用。

其抗血栓作用优于肝素,而出血副作用却低于肝素,具有生物利用度高、体内半衰期长、出血倾向小等特点。

由于其有效性和安全性均优于普通肝素。

目前国内外在临床上应用的LMWH类药物有Nadropar in(速碧林)、Enoxapar in ( 克赛)、Raxiparine、Dalteparin、Reviparin、Ardeparin、ORG10172 和Tinzaparin、Fanmine (法安明)、吉派啉等[1]。

目前我科常用的抗凝药物主要是克赛,常用于房颤、射频消融术前术后,预防血栓;用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pereatoneous cornary interverntion,PCI ) 术后可降低心脏事件发生,预防PCI 术后亚急性血栓形成,改善心肌缺血,且出血并发症少;用于不稳定型心绞痛安全性高,降低心绞痛的复发率,改善患者生存质量;还可作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后的进一步辅助治疗,可降低患者的再住院率和再梗死率。

但是在临床应用过程中,皮下注射常发生不良反应,因此,就预防低分子皮下注射不良反应,现总结如下。

一、常见不良反应皮下出血,瘀斑,疼痛,硬结,甚至皮下血肿等不良反应。

皮下注射局部易出现淤斑。

二、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分析1、选择注射部位及方法不当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时宜选择脐周左右10cm处交替注射,而选择脐周上下注射则发生皮下出血和瘀斑的机率增高[2]。

原因是提起脐周上下皮肤不易形成皱褶且深浅难以掌握。

若穿刺过深则易损伤腹直肌,肌肉层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网,形成深部血肿,机化后便形成硬结;若穿刺过浅则易入皮内,若用力不当又易损伤毛细血管,而皮肤浅筋膜区是神经和血管分布较密集的区域,引起明显疼痛。

肝素的不良反应

肝素的不良反应

肝素的不良反应肝素的主要不良反应是易引起自发性出血,表现为各种黏膜出血、关节腔积血和伤口出血等。

另一种严重的并发症是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这是一种药物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

药物所致的血小板减少症主要分为两种类型:1.骨髓被药物毒性作用抑制所致;2.药物通过免疫机制破坏血小板所致。

后者中以肝素、奎宁、奎尼丁、金盐与磺胺类药物发病较高。

临床症状差异很大,血小板减少至(1.O〜80)x10八9/1.,轻者无症状,重者可因颅内出血或因肝素导致内皮细胞的免疫损害,合并危及生命的肺栓塞与动脉血栓形成而致死。

诊断主要依据以下两点:1.药物治疗期间出现血小板减少;2.停用该药后,血小板逐渐恢复正常。

肝素的适应症肝素的禁忌症1.不能控制的活动性出血。

3.外伤或术后渗血。

4.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5.胃、十二指肠溃疡。

6.严重肝、肾功能不全。

7.黄疸。

8.活动性结核。

9.药物对检验值或诊断的影响:(1)肝素可延长凝血酶原时间,使磺滨献钠(BSP)试验潴留时间增长而呈假阳性反应,导致T3、T4浓度增加,从而抑制垂体促甲状腺激素的释放;(2)肝素用量达15000~20000U时,血清胆固醇浓度下降。

10治疗前宜测定全血凝固时间(试管法)和凝血酶原时间;治疗期间应测定全血凝固时间(试管法)、血细胞比容、大便潜血试验、尿潜血试验及血小板计数等。

11临床上均按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调整肝素用量。

凝血时间要求保持在治疗前的2~3倍,APTT为治疗前的1.5〜2.5倍,随时调整肝素用量及给药间隔时间;治疗第1天,应在每次用药前观察上述观测值,以后每天测定数次,用维持量时则每天测定1次;对于老年人、高血压及肝肾功能不全者,因其对肝素反应敏感,更需注意监测。

12需长期抗凝治疗时,可在肝素应用的同时,加用双香豆素类口服抗凝,36〜48h后停用肝素,而后单独用口服抗凝药维持抗凝。

13肝素口服无效,可采用静脉注射、静脉滴注和深部皮下注射,一般不主张肌内注射,因可导致注射部位血肿;皮下注射应深入脂肪层(如骼崎和腹部脂肪组织),注入部位需不断更换,注射时不要移动针头,注射处不宜搓揉,而需局部压迫。

肝素过量的解救方法

肝素过量的解救方法

肝素过量的解救方法肝素过量是一种医学紧急情况,它会导致出血风险增加。

肝素是一种常用的抗凝药物,用于预防和治疗血栓形成。

然而,当肝素剂量过高时,可能会引发不良反应,包括出血和血小板减少。

当患者出现肝素过量的症状时,及时采取解救方法非常重要,以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肝素过量的症状可能包括:出血、血尿、血便、鼻出血、牙龈出血、皮肤紫斑或瘀斑、持续出血口腔、消化道或泌尿道、胃肠道出血等。

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应立即就医,并采取紧急措施进行解救。

首先,停止给予肝素。

肝素过量病情严重时,及时停用肝素对于避免进一步的出血非常重要。

停用肝素后,可以避免药物继续积累,同时给予机体一定时间来恢复。

其次,密切观察患者的血液指标。

医生会根据肝素过量的程度和患者的病情,决定是否需要进行血常规检查、凝血功能和血小板计数等检查。

通过监测这些血液指标的变化,可以了解肝素过量对机体的影响程度,从而做出相应的处理。

进一步,根据病情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治疗肝素过量的方法主要包括补充凝血因子、输血、给予止血药物等。

具体的治疗方法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而定,需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如果肝素过量引发了严重的出血,并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可能需要紧急手术干预。

手术可用于止血,修复受损的血管或器官,并帮助恢复正常的凝血机制。

肝素过量的解救方法也可能包括纠正凝血功能障碍。

为了增加血小板和凝血因子的数量,可以给予血小板或新鲜冰冻血浆。

这些血液制品含有丰富的凝血因子和血小板,可以帮助纠正凝血异常。

此外,对于肝素过量的患者,还应注意保持休息和补充充足的营养。

床旁护理人员应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并及时向医生报告。

对于病情严重的患者,可能需要密切监测,包括监测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

肝素过量是一种紧急情况,及时发现和处理非常关键。

当患者出现肝素过量的症状时,应尽快就医,并采取相应的解救措施。

通过停止肝素的使用、观察血液指标变化、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可以有效控制肝素过量带来的不良后果,并最大程度地保护患者的健康与安全。

抗凝治疗如何使用普通肝素

抗凝治疗如何使用普通肝素

抗凝治疗如何使用普通肝素
肝素是一种抗凝药,是由两种多糖交替连接而成的多聚体,在体内外都有抗凝血作用。

临床上主要用于血栓栓塞性疾病、心肌梗死、心血管手术、心脏导管检查、体外循环、血液透析等。

随着药理学及临床医学的进展,肝素的应用不断扩大。

脑卒中患者抗凝治疗时,用普通肝素1.25万单位,加入5%葡萄糖液或生理盐水中,在2~3小时内滴入,或每分钟20滴,一般只用1~2天。

监测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原活性。

普通肝素的不良反应主要是出血,多由药物过量所致,出血的部位可以是消化道、泌尿系统、皮肤黏膜甚至颅内。

颅内出血可造成严重后果,此时应立即停用肝素并及时就医。

急性肝素过敏反应见于应用肝素5~10分钟,表现为突发的寒战、发热、心悸、恶心、血压下降,也可出现哮喘、荨麻疹和呼吸困难,此时应立即停用肝素,并给予抗过敏治疗。

其他不良反应还包括肝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骨质疏松、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等。

应用过程中要严密观察患者有无出血表现,并且要定期监测凝血指标。

普通肝素过量引起的严重出血,可静脉注射硫酸鱼精蛋白注射液中和肝素,注射速度以每分钟不超过20毫克或在
10分钟内注射50毫克为宜。

通常1毫克硫酸鱼精蛋白在体内能中和100单位肝素。

新肝素与老肝素的比较

新肝素与老肝素的比较

新肝素与老肝素的比较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对生命健康的重视,医疗水平不断提高,药物也越来越多样化、精准化。

其中,肝素是一种重要的药物,被广泛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中。

然而,近年来研制出的新肝素与老肝素究竟有何不同?它们的功效与安全性是否相当?本文将在不涉及政治的前提下,探讨新肝素与老肝素的比较。

一、药理学特性肝素属于抗凝药物,主要通过抑制凝血酶的活性,减少血液凝固,从而预防和治疗血栓性疾病。

根据来源和结构的不同,肝素分为两类:新肝素(低分子量肝素)和老肝素(常规肝素)。

1、新肝素新肝素是近年来研制出的一类低分子量肝素,分子量约为体积相同的常规肝素的1/3左右。

与老肝素相比,新肝素的药理学特性有以下几个方面不同:(1)半衰期较长新肝素的半衰期明显超过常规肝素,可维持较长时间的抗凝状态,从而使剂量控制更为方便。

(2)低生物利用度新肝素的生物利用度较低,约为30%左右,大部分通过肾脏不经过肝脏代谢,从而降低了肝素的不良反应。

(3)特异性较强新肝素对于凝血酶的作用更为特异,相对常规肝素而言,其抗Ⅹa作用较强,而抗Ⅱa作用较弱。

2、老肝素老肝素是一种以卵白质为主要来源的常规肝素,是临床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肝素。

其分子量较大,分布于血浆中,通过酶解作用在体内抑制凝血酶。

老肝素主要与AT-III结合,发挥抗凝作用。

二、临床应用不同的肝素在临床上有着不同的应用范围和方式。

1、新肝素的应用新肝素主要用于体表静脉置管、冠状动脉支架术或非瓣膜性心脏手术等需要长时间抗凝的场合。

由于其半衰期较长,可保持持续的抗凝状态,从而降低了血栓的风险。

2、老肝素的应用老肝素既可以用于治疗急性血栓性疾病,如肺动脉栓塞、深静脉血栓等,也可以用于预防血栓病的发生,如心脏搭桥术、心脏瓣膜手术等。

老肝素通常使用皮下注射方式,剂量和用法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调整。

三、不良反应药物使用中,不良反应是难以避免的。

肝素作为一种常用药物,其不良反应包括出血、过敏反应和带异物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肝素的不良反应
肝素的不良反应
肝素的主要不良反应是易引起自发性出血,表现为各种黏膜出血、关节腔积血和伤口出血等,而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是一种药物
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是肝素治疗中的一种严重并发症。

药物所致
的血小板减少症主要分为两型:
(1)骨髓被药物毒性作用抑制所致;
(2)药物通过免疫机制破坏血小板所致。

后者中以肝素、奎宁、
奎尼丁、金盐与磺胺类药物发病较高。

临床症状极不一致,血小板
减少至(1.0~80)×109/L,轻者无症状,重者可因颅内出血或因肝
素导致内皮细胞的免疫损害,合并危及生命的肺栓塞与动脉血栓形
成致死。

诊断主要依靠:
(1)药物治疗期间血小板减少;
肝素的适应症
肝素的禁忌症
1.不能控制的活动性出血。

3.外伤或术后渗血。

5.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6.胃、十二指肠溃疡。

7.严重肝、肾功能不全。

8.黄疸。

10.活动性结核。

3.药物对检验值或诊断的影响:(1)肝素可延长凝血酶原时原时间,使磺溴酞钠(BSP)试验潴留时间增长而呈假阳性反应,导致T3、
T4浓度增加,从而抑制垂体促甲状腺激素的释放;(2)肝素用量达15000~20000U时,血清胆固醇浓度下降。

4.治疗前宜测定全血凝固时间(试管法),一期法测凝血酶原时原时间;治疗期间应测定全血凝固时间(试管法)、血细胞比容,大便潜血试验、尿潜血试验及血小板计数等。

5.临床上均按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调整肝素用量。

凝血时间要求保持在治疗前的2~3倍,APTT为治疗前的1.5~2.5倍,随时调整肝素用量及给药间隔时间;治疗第1天,应在每次用药前观察上述观测值,以后每天测定数次,用维持量时则每天测定1次;对于老年人、高血压及肝肾功能不全者,因其对肝素反应敏感,更需注意监测。

6.需长期抗凝治疗时,可在肝素应用的同时,加用双香豆素类口服抗凝,36~48h后停用肝素,而后单独用口服抗凝药维持抗凝。

7.肝素口服无效,可采用静脉注射、静脉滴注和深部皮下注射,一般不主张肌内注射,因可导致注射部位血肿;皮下注射应深入脂肪层(如髂嵴和腹部脂肪组织),注入部位需不断更换,注射时不要移动针头,注射处不宜搓揉,而需局部压迫。

8.给药期间应避免肌内注射其他药物。

9.肝素代谢迅速,轻微过量,停用即可;严重过量应用鱼精蛋白缓慢静脉注射予以中和,通常1mg鱼精蛋白能中和100U的肝素;如果肝素注射后已超过30min,鱼精蛋白用量需减半。

10.肝素可干扰凝血酶原时原时间的测定,因此必须在使用肝素4h后重复该项试验。

11.若血浆中AT-Ⅲ降低,肝素疗效较差,需输血浆或AT-Ⅲ。

12.临床上通常以小剂量肝素作为预防血栓形成,而大剂量则作为治疗血栓的剂量。

13.下列药物与肝素有配伍禁忌:硫酸阿米卡星,头孢噻啶、头孢孟多、头孢哌酮、头孢噻吩钠、硫酸庆大霉霉素、卡那毒素、妥
布霉素、乳糖酸红霉素、万古霉素、多黏菌素B、阿霉素、柔红霉素、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麻醉性镇痛药、氯丙嗪、异丙嗪等。

15.肝素与溶栓药物(如尿激酶等)不同,对已形成的血栓无溶解作用。

18.静脉给药时最好用微量输液泵泵入,按100U/kg泵入,随时测APTT以调整用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