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教案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合集下载

《运动快慢描述──速度》高中物理教案

《运动快慢描述──速度》高中物理教案

《运动快慢描述──速度》高中物理教案教案标题:运动快慢描述——速度教学目标:1. 了解速度的定义,掌握速度的计算公式。

2. 能够区分速度的快慢,并能够用速度描述运动的快慢程度。

3. 能够应用速度的概念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

教学内容:1. 速度的定义2. 速度的计算公式3. 速度的快慢描述教学过程:教学活动一:引入1. 出示两个物体同时出发,但速度不同的运动情景,引导学生发现运动快慢的差异。

2. 提出问题:如何用一个量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程度?3. 引导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引出速度的概念。

教学活动二:速度的定义1. 定义速度: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程度的物理量。

2. 引导学生思考速度与路程、时间的关系。

教学活动三:速度的计算公式1.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示例运动图像,了解速度的计算公式:速度 = 路程÷时间。

2. 结合实际问题,进行速度的计算实践练习。

教学活动四:速度的快慢描述1.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物体运动的快慢,并与速度进行关联,认识到速度越大,物体运动越快。

2. 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得出速度快慢描述的几个关键词,如快、慢、迅速、缓慢等。

教学活动五:运用速度描述运动1. 提供一些具体的运动情景,要求学生用速度的概念描述运动的快慢程度。

2. 学生根据给定的速度信息,绘制运动图像,并通过速度的快慢描述给予运动一个形象的印象。

教学活动六:综合实践1. 给出一组实际问题,要求学生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并用速度进行描述。

2. 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或猜测得出物体的速度,将速度与运动情况进行对应。

教学活动七:反思与总结1. 提出问题:速度越快,物体的运动情况是怎样的?2. 学生回答问题并总结本节课学到的内容。

教学资源:1. 速度示例运动图像2. 计算速度的实践题目3. 描述运动快慢的运动图像题目4. 分析运动情况进行速度描述的实践题目教学评估:1. 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合作性。

2. 学生的速度计算准确性与分析能力。

高中物理《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教案

高中物理《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教案

高中物理《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速度的概念,知道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 让学生掌握速度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 让学生了解速度的单位,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主单位是m/s。

4.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速度的概念及计算公式。

2. 速度的单位及换算。

三、教学难点:1. 速度公式的运用。

2. 速度单位换算。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运动快慢的描述方法。

2. 利用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速度的概念。

3. 运用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讨论中掌握速度的计算公式及单位换算。

4. 采用练习法,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不同运动场景,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描述运动的快慢。

2. 新课导入:介绍速度的概念,让学生知道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3. 知识讲解:讲解速度的计算公式,v=s/t,并强调公式中各量的含义。

4. 实例分析:分析生活中常见运动场景,运用速度公式进行计算,让学生加深对速度公式的理解。

5. 知识拓展:介绍速度的单位及换算,让学生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主单位是m/s。

6. 课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速度的计算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所学知识。

7. 总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速度的概念、计算公式及单位换算。

8. 布置作业:布置一些有关速度的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练习题和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对速度概念的理解程度。

2. 通过速度计算题和单位换算题,评估学生对速度公式和单位换算的掌握情况。

3. 结合学生的课后作业和课堂表现,综合评价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反馈:1. 课后收集学生的练习作业,分析学生的答题情况,针对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和辅导。

2. 在下一节课开始时,用几分钟时间回顾上节课的内容,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高中物理《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教案

高中物理《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教案

高中物理《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速度的概念,知道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 让学生掌握速度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速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3. 让学生了解速度的单位及换算关系。

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速度的概念及其物理意义2. 速度的计算公式:v = s/t3. 速度的单位及换算关系4. 速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5. 速度的实验测量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速度的概念、速度的计算公式、速度的单位及换算关系。

2. 难点:速度公式的运用,速度单位换算。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速度的定义、计算方法等。

2. 利用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速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进行实验测量,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4. 采用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互相交流、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位移、时间等概念,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速度的概念:讲解速度的定义,让学生理解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3. 讲解速度的计算公式:讲解速度的计算公式v = s/t,让学生掌握速度的计算方法。

4. 讲解速度的单位及换算关系:讲解速度的单位(m/s、km/h等),让学生了解不同单位间的换算关系。

5. 实例分析: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了解速度在生活中的应用,如交通工具的速度、运动员的速度等。

6. 速度的实验测量: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测量,掌握实验操作方法,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7.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

8. 布置作业:布置一些有关速度的计算和应用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速度概念、计算公式和单位换算的掌握情况。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速度实验中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3.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速度公式的运用和实际问题解决的能力。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一章:1.3运动速度的描述---速度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一章:1.3运动速度的描述---速度
3、在本堂课的教学设计中,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体现了新课程中“自主、探究、合作”的教学理念,教学设计的以“刘翔2004雅典夺冠”拉开学习的序幕,然后层层深入,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为主要的课堂形式,在实现知识构建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与合作学习能力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根据本节课特点,采用“启发探究欲望、展开探究活动、总结探究成果为基本的课堂教学结构。在观察现象初步分析、猜测、推导规律阶段都交给学生自主完成,因此在充分落实“双基”教学和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使学生既学到知识,又培养探索能力的思想指导下,使学生能主动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学会学习和科研的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获得成就感。
平均速率等于物体运动通过的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值。也就是说,尽管他们两人通过的路程相同且都不为零,但是由于所用时间不同。所以用时短的运动得快,也就是平均速率大,这其实也就是初中学过的“速度”。
4、探究升华
教师引导学生表演短剧:“警察与司机的故事”,加深理解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区别。
一外国司机驱车从长兴赶往湖州,由于交通堵塞,已经行驶了2个小时,快要抵达目的地了,司机便开始加速行驶……(基本数据:长兴到湖州约30公里,允许行驶的最大时速为60公里/小时。)
〈设疑引入〉:那么,如何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呢?
2、探究知识准备
指导学生阅读“坐标与坐标的变化量”。
〈问题〉:以初中的50米赛跑为例,如果跑道是直线,你是否能说明“坐标”与“坐标的变化量”的区别和联系?
(二)展开探究活动
1、建立模型-速度
北京时间2004年8月28日凌晨2点40分,在雅典奥林匹克体育场,这是所有国人都铭记的日子,21岁的上海小伙子刘翔犹如闪电一样,挟带着狂风与雷鸣般的怒吼率先冲过了终点,以巨大的优势斩获奥运会男子110米跨栏金牌,12秒91的成绩平了由英国名将科林·约翰逊所创造的世界纪录。

高中物理 第一章 第3节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新人教版高中必修1物理教案

高中物理 第一章 第3节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新人教版高中必修1物理教案

物体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正确理解速度的概念,知道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知道速度的定义;②知道速度是矢量,了解速度方向的意义③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会用平均速度的公式解决一些简单问题④知道瞬时速度的概念,知道速度和速率的区别2.过程与方法比值定义法是物理学中经常采用的方法,学生在学生过程中掌握用数学工具描述物理量之间的关系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由简单的问题逐步把思维迁移到复杂方向,培养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由简单到复杂。

【教学重点】平均速度、瞬时速度、速度的矢量性。

【教学难点】从平均速度到瞬时速度的理解,速度的矢量性。

【教学过程】一.课题的引入问题1:从文学的角度,人们用什么方法来描述物体的运动快慢?如:风驰电挚、日行千里。

由学生再列举描述运动快慢的成语。

问题2:静止的画面又是如何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的?如图1.3-1,并由学生上黑板绘画。

那一种更科学。

如“日行千里”这里有时间与距离。

问题4:在田径运动比赛中,是如何描述奔跑运动员的速度?一般用时间,但一定有跑步的长度。

二.速度的概念速度意义: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速度定义:位移与时间的比值。

tx v ∆∆=速度的单位:m/s km/h cm/s (通过例题,要求学生掌握不同单位的换算) 速度的方向:是位移的方向,表示物体的运动方向。

速度是矢量。

三.平均速度问题1:如果一个运动员在100m 赛跑中用时10s ,求得速度为10m/s ,该速度能反映该运动员在100m 中任一秒均跑10m 吗?它是反映了该运动的什么速度?它只能反映该运动员在100m 奔跑过程中每秒平均跑10m ,即为平均速度。

平均速度的概念:位移与时间的比值,为这段时间的平均速度。

方向就是位移的方向。

例1:某运动员绕400m 周长的跑道跑一圈,用时50s ,则该运动员在该50s 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解析:由平均速度定义求得,平均速度为零,因位移为零。

高一物理上册必修1《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教案

高一物理上册必修1《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教案

高一物理上册必修1《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教案高一物理上册必修1《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教案【一】教学准备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理解速度的概念。

知道速度是表示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知道它的定义、公式、符号和单位,知道它是矢量。

2、理解平均速度,知道瞬时速度的概念。

3、知道速度和速率以及它们的区别。

二、能力目标1、比值定义法是物理学中经常采用的方法,学生在学生过程中掌握用数学工具描述物理量之间的关系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抽象思维能力。

三、德育目标由简单的问题逐步把思维迁移到复杂方向,培养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由简单到复杂。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概念及其区别。

教学难点怎样由平均速度引出瞬时速度。

教学工具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比较运动快慢的方式方式1:距离一定,时间越少,运动越快例如:在雅典奥运会上的110米跨栏中,谁先跑到终点,即谁用时最少,谁最快.我国运动员刘翔用时最少,得到了金牌。

方式2:时间一定,位移越大,运动越快。

例如:两个同学在吹牛,甲说我只用2分钟可以骑到红太阳广场,乙说你真慢,我2分钟早骑到老街了。

以上两种不同的方式都可以用来比较运动的快慢,总结如下:相同位移--比较时间相同时间--比较位移二、探讨问题:1、以上是我们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不同的方式,我们能不能找到一种共同的标准来同时衡量这两种方式?2、我们在初中学过电功率,若做功为w,时间为t,则表示用电器做工的快慢的电功率p为p=w/t单位时间内做工越多,说明做功越快。

3、我们现在也采用同样的方法求单位时间内物体的位移,若单位时间内的位移越大,说明运动的越快.例:甲乙运动员沿直线向前跑,甲4秒跑了32米,乙3秒跑了30米,问谁跑的快?解:甲每秒跑32÷4=8米乙每秒跑30÷3=10米∵8米<10米,所以乙运动员跑的快.4、为了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物理中引入了一个物理量--------速度定义:速度v等于位移s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t的比值.符号:vv=s/t单位:m/skm/hcm/s速度的矢量性:方向:与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同大小:等于单位时间内的位移大小三、巩固练习:1、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在8秒的时间内从东往西移动了24米,其速度为多少?解:运动的速度v=s/t=24/8=3m/s方向为从东向西.2、你了解以下物体的速度吗?您会形容物体运动快慢吗?(课件出示)3、在匀速直线运动中,任一段位移S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的时间t的比值是恒定的,可以由S/t求出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用这个速度可以描述整个匀速直线运动.一辆汽车在一条直线上行驶,第1s内通过的位移是8m,第2s内通过的位移是20m,第3s内通过的位移是30m,第4s内通过的位移是10m。

高中物理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教案5新人教版必修Word版

高中物理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教案5新人教版必修Word版

第三节 运动快慢的描述 速度二. 知识要点:了解坐标系在研究质点运动中的作用,理解速度的概念,理解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的概念,知道速度和速率的区别。

三. 重点难点解析:坐标系与运动即使在参考系中研究物体运动,位置变化的叙述也是繁琐。

为了研究方便把坐标系固定在参考系内。

速度:物理学中用位移与时间的比值叫做速度,它描述物体运动快慢和方向。

数值大小t xv ∆∆=表示快慢程度,速度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同。

只表示快慢不管方向叫速率。

平均速度:表示在一段位移上(一段时间内)的速度叫平均速度,它粗略反映快慢程度,不反映某时刻的快慢程度,是平均结果,甚至不能反映运动中某段时间内的运动情况。

瞬时速度:当t xv ∆∆=中的时间非常短,以至于不能再分割,就像一个“时刻”似的,这时的平均速度就叫瞬时速度,反映了某时刻快慢程度。

它能精确反映物体运动的细节。

匀速直线运动中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相等。

【典型例题】[例x末位移大小是 ,方向是 。

(2)该质点在开始运动后 s 内位移数值最大。

(3)该质点在第 s 内位移数值最大,大小为 ,方向是 。

(4)计算5s 内、3s 内、第5s 内、第3s 内平均速度。

解析:(1)该质点在0~2s 末位移大小是6m ,方向是 与x 轴正方向相反。

(2)该质点在开始运动后4s 内位移数值最大。

(3)该质点在第5 s 内位移数值最大,大小为 13m ,方向是与x 轴正方向相同。

(4)计算5s 内、3s 内、第5s 内、第3s 内平均速度。

5s 内的时间是5s 、平均速度s m s m x v /8.0/526555=-==,方向是与x 轴正方向相同。

3s 内的时间是3s 、平均速度sm s m x v /0.1/321333-=--==,方向与x 轴正向相反。

第5s 内,时间是第4s 结束到第5s 结束的1s 。

平均速度sm s m v /13/1)7(61.5=--=。

方向是与x 轴正方向相同。

高一物理最新教案-第一章 第三节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精品

高一物理最新教案-第一章 第三节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精品

第三节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一、课标要求1.理解坐标变化量的物理意义,能用坐标变化量表示直线运动的位移和时间。

2.通过极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认识瞬时速度。

通过瞬时速度,初步了解极限的思想。

3.通过对日常生活中有关速度的实例的分析,体会变化率的概念及表达方式。

4.理解速度和速率的物理意义,知道速度是矢量。

二、教材分析本节的第一部分内容继续强调某个物理量与它的变化量的关系,意在对该部分知识温故与拓展,为后继内容的学习奠定基础。

学生通过初中物理的学习和生活体验,已经有了速度的初步概念,但这种概念比较肤浅,也不准确。

本书没有在一般性的速度概念和平均速度的概念上面下功夫,而是比较简洁地深入到瞬时速度的概念。

本书定义瞬时速度使用到了极限的思想,但没有提出“极限”这个术语。

只要不要求极限的数学定义、不要求极限的运算,中学生完全可以接收极限的思想,包括后面设计的定积分的思想研究位移等。

用极限的思想定义瞬时速度是建于这样一种思想:把一个变化的事物分解成很小的部分,每个小部分都可以看成是不变的,可以用比较简单的方法去处理,在把各个小部分的结果再合起来,就得到整个问题的解,这是近代数学物理中常用的方法。

在现代信息技术中,把模拟信号变成数字信号时,要分割、取样、量化,实际上就是取极限的过程。

所以极限的思想已经不是个知识,它是一种方法、一种观念,对于以后的学习甚至科学思想方法的形成都是很重要的。

“说一说”和“做一做”两个栏目都是扩展性学习内容,前者偏重于思考,后者偏重于动手操作。

它单是知识性的扩展,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思考,或发展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STS栏目强调的是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本节“速度与现代社会”讲的是,由于交通工具速度的提高,成熟规模的扩大,战争观念改变了,不同文化的交融加快了……STS的意义在于揭示科技与社会的互动关系,而非单纯的科学知识在技术上的应用。

如果只讲科学的发展使得汽车、飞机、轮船等技术发展了,人们可以“日行千里”,却不涉及城市建设、战争观念、文化交流等社会层面的内容,那就不是本来意义的STS。

《运动快慢描述──速度》高中物理教案

《运动快慢描述──速度》高中物理教案

《运动快慢描述──速度》高中物理教案【知识目标】1、理解速度的概念,知道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知道速度的定义。

2、晓得速度就是矢量,晓得速度的单位、符号和读法。

介绍生活实际中的某些直线运动的速度大小数据。

3、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知道平均速度的定义式,会用平均速度的"公式解答有关的问题。

4、晓得瞬时速度的概念及意义,晓得瞬时速度与平均速度的区别和联系。

5、知道速度和速率以及它们的区别。

【能力目标】1、运用平均速度的定义,把变速直线运动等效成匀速直线运动处理,从而渗透物理学的重要研究方法等效的方法。

2、培育搬迁以此类推能力【情感目标】1、通过化解一些问题,而向繁杂问题过渡阶段,并使学生培养一种较好的自学方法。

2、通过师生平等的情感交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教学方法】1、通过例题和实例引导学生分析如何辨别快慢。

2、通过探讨去增进对概念的认知。

【教学重点】速度,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的概念及区别。

【教学难点】1、怎样由速度带出平均速度及怎样由平均速度带出瞬时速度。

2、瞬时速度与平均速度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及在运动中瞬时速度是怎样确定的。

使用物理学中的关键研究方法──耦合方法(即为用未知运动去研究未明运动,用直观运动去研究繁杂运动的一种研究方法)去认知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师生互动活动设计】1、教师通过举例,使学生自己概括比较快慢的两种形式。

2、通过实例的计算,得出规律性的结论,即单位时间内的位移大小。

3、教师传授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意义。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1.3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教案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1.3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教案

D.子弹以速度v从枪口射,v是平均速度
分析:根据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定义进行判断。

解:平均速度不是速度平均值;瞬时速率就是瞬时速度的大小;火
车以速度v经过某一段路,v是指在这段路上的平均速度,子弹以速
度v从枪口射出,v是指出枪口时的瞬时速度。

答案B
[例3]某同学星期日沿平直的公路从学校所在地骑自行车先后到
甲、乙两位同学家去拜访他们,位移时间图象如图1所示。

试描述
他的运动过程,在图2中画出他的速度时间图象。

解析(上午)9时,他从学校出发,骑车l h到达甲同学家,速度
v
=15km/h;在甲同学家停留1h;11时从甲同学家出发,12时到1
达乙同学家,速度v2=15 km/h;在乙同学家也停留l h;(下午13 时
返回,骑车l h,速度v3=30km/h;14 h 时回到学校。

取出发时运动方向为正方向,则为v1、 v2为正,v3为负;10~11时、
12~13时速度为0;据此作v-t图,如图2所示。

☆速度与速率的区别及应用
[例4]下列对各种速率和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平均速率就是平均速度
B.瞬时速率是指瞬时速度的大小
C.匀速运动中任意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都等于其任一时刻的瞬时
速度
D.匀速直线运动中任何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都相等
解析平均速度指运动的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是矢量,方向为位
移方向,平均速率指运动的路程与时间的比值,是标量,没有方向,
所以不能用平均速率表示平均速度的大小,而瞬时速度的大小可用
11。

物理教案-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物理教案-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物理教案-运动快慢的描绘速度物理教案-运动快慢的描绘速度教学目的知识目的1、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1〕知道平均速度是粗略描绘变速运动的快慢的物理量。

〔2〕理解平均速度的定义,知道在不同的时间内或不同的位移上的平均速度一般是不同的。

〔3〕会用平均速度的公式解答有关的问题。

2、理解瞬时速度的概念〔1〕知道瞬时速度是准确描绘变速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

〔2〕知道瞬时速度是物体在某一时刻的速度或在某一位置时的速度。

3、理解用比值法定义物理量的方法。

才能目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才能。

情感目的培养学生认真考虑问题的习惯。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p速度的定义是高中物理中第一次向学生介绍用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教材的讲述比拟详细,通过两种通俗的比拟运动快慢的方法,过渡到一个统一标准,自然地给出比值法定义速度。

对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讲述也非常便于学生的承受,且适时给出了速率的概念;课后给出的“阅读材料”和“做一做”对加深概念的理解和扩展思维有很大的好处。

教法建议在学生看书自学的根底上,启发学生,要让学生参与速度的定义过程,通过一些讨论打破瞬时速度这个难点,配合一些多媒体资料加深理解和稳固。

在引入速度概念时,也可采用,给出两个详细的匀速直线运动的实例,让同学体会,介绍一种运动要抓住其本质,本质应是相对不变的,位移是变化的,时间是变化的,观察位移与时间的比值,此比值是不变的。

分析^p 比值的含义,由此得到速度的定义。

讲述平均速度时,最好给出一个详细的实例来说明。

教学设计例如教学重点:速度的定义,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的理解。

教学难点:对瞬时速度的理解。

主要设计:一、速度:【方案一】1、提问:在百米赛跑中,如何比拟运发动跑得快慢?〔展示媒体资料:运动会上百米赛跑的资料〕2、提问:两辆汽车都行驶2h,如何比拟哪辆车更快?3、提问:假如两物体运动的时间不同,发生的位移也不同,如何比拟它们谁运动的更快?4、提问:什么叫速度?速度的物理意义?速度的单位?速度的方向?5、讨论:如何在位移图像中求速度。

高一物理《运动快慢的描述 速度》教案

高一物理《运动快慢的描述 速度》教案

高一物理《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教案简介本教案是为高一物理课设计的,旨在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运动快慢的描述方式以及速度的概念。

本教案将结合实例、图表和问题解答,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这一物理概念。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 1. 理解快慢运动的描述方式; 2. 了解速度概念的基本定义; 3. 掌握速度计算公式的应用; 4. 能够通过实例分析速度的变化过程。

教学内容1.运动的快慢描述方式–通过运动物体的位置变化描述快慢运动;–通过运动物体经过的路程描述快慢运动。

2.速度的概念介绍–速度的定义:速度是指物体单位时间内的位移量。

速度的计算公式为速度=位移/时间;–速度的单位:常用的速度单位有米/秒(m/s)和千米/小时(km/h)。

3.计算速度的应用–问题1:小明从家里骑自行车到学校,用时30分钟,路程为5千米。

请计算小明的平均速度。

–问题2:汽车以20m/s的速度行驶了2分钟,求汽车行驶的距离。

–问题3:一辆火车以30km/h的速度行驶了2小时,求火车行驶的距离。

4.速度的变化过程分析–通过图表观察速度的变化过程;–解释速度变化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教学步骤1.引入: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快慢运动如何描述”;2.探究:通过实例和问题分析运动快慢的描述方式;3.理解:介绍速度的概念及计算公式,引导学生进行公式的实际应用;4.实践:通过实例问题训练学生计算速度的能力;5.拓展:通过图表分析速度的变化过程,讨论速度的变化原因和因素;6.总结:归纳速度的计算公式和描述方式;7.实验:设计简单实验,观察并记录不同速度下的运动过程;8.提问:出示问题,检验学生对速度概念和应用的理解程度;9.小结:总结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成果;10.作业:布置相应的课后作业,用以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资源•教材:课本《物理》教材第三章;•幻灯片: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的概念与计算;•图表:速度的变化过程示例图;•实验器材:计时器、测量尺、自行车。

高一物理运动快慢的描述_速度教案

高一物理运动快慢的描述_速度教案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一、目的要求1、理解速度的概念(1)知道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2)明确速度的意义、公式、符号和单位;(3)知道速度是矢量.2、理解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概念,明确瞬时速率,知道速率和速度的区别.3、初步运用极限思维方法理解瞬时速度.二、重点难点重点:速度概念。

难点:对瞬时速度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1、多媒体演示不同物体的运动,引出速度概念百米竞赛汽车的运动火箭的运动2、速度: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位移s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t的比值,用v表示速度,则有v=s/t单位:m/s 速度不但有大小,而且有方向,是矢量,速度的方向跟运动的方向相同.3、平均速度(1)在匀速直线运动中,物体运动的快慢程度不变,位移s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的时间t成正比,即速度v恒定.(2)在变速直线运动中,物体在相等的时间里位移不相等,比值s/t不恒定.(3)平均速度:在变速直线运动中,位移s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t的比值叫做这段时间的平均速度,用v-表示,有v-=s/t显然,平均速度只能粗略描述做变速直线运动物体运动的快慢.平均速度与时间间隔t(或位移s)的选取有关,不同时间t(或不同位移s)内的平均速度一般是不同的.例题1:下边是京九铁路北京西至深圳某一车次运行的时刻表,设火车在表中路段做直线运动,且在每一个车站都准点开出,准点到达.a.火车由北京西站开出直至到达霸州车站,运动的平均速度是多大?b.火车由霸州车站开出直至到达衡水车站,运动的平均速度是多大?Sc.在零时10分这一时刻,火车的瞬时速度是多大?解:a.北京西→霸州位移s=92km时间t=23:30-22:18=72min=1.2h∴ v- =s/t=92/1.2=76.67km/hb. 霸州→衡水位移s=274-92=182km时间t=1:39-23:32=2:07min=2.12h∴ v- =s/t=182/2.12=85.85km/hc. 在零时10分这一时刻,火车的瞬时速度为零。

高一物理教案--运动快慢与方向的描述—速度

高一物理教案--运动快慢与方向的描述—速度

运动快慢与方向的描述—速度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⑴理解速度、平均速度、瞬时速度、速率、平均速率等概念.⑵知道匀速直线运动v-t图像的特点以及图像“面积”的物理意义.⑶能用v-t图像描述物体的运动情景.⑷会正确使用打点计时器(电火花打点计时器、电磁打点计时器).2.过程与方法⑴通过初中阶段对速度、平均速度的回忆,建立高中阶段速度、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的概念.⑵通过对实验仪器的介绍,了解打点计时器的使用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⑴通过对速度、平均速度等概念的升华,明确新事物必然代替旧事物的理念.⑵培养学生做实验的热情以及爱护实验仪器、正确操作实验仪器的良好习惯.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 v-t图像2.用打点计时器测量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教学难点:v-t图像的应用课时安排2课时四、教学过程导入师:同学们,在初中阶段我们已经学习了速度、平均速度的概念。

当时我们是在路程的概念上建立的速度与平均速度的概念。

现在,我们知道位移能够更好的描述物体的运动,对应的速度和平均速度又该如何定义呢?这就是我们这一节课需要解决的问题。

同时,在这一节中我们还会认识一种新的实验仪器——打点计时器。

新课开讲1.速度根据初中阶段对速度的定义,我们可以依葫芦画瓢得出有关速度的有关知识。

(x为位移)定义:单位时间内通过的位移。

计算公式:v=xt通过上一节的学习,我们知道位移为矢量,根据矢量的性质,我们不难得出速度也为矢量,其方向为物体的运动方向。

⑵单位:m/s或km/h换算关系:1m/s=3.6km/h⑷物理意义: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平均速度按照同样的道理我们也很容易的得出平均速度的有关知识。

⑴定义:物体在一段时间内总的位移除以总时间,就是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⑵计算公式:xv=t平均速度也是矢量,其方向由总的位移的方向确定。

⑶物理意义:平均速度是描述物体平均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3.瞬时速度平均速度只能初粗略的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为了精确的描述物体在某时刻或经过某位置的运动快慢,我们引入了瞬时速度的概念。

高一物理《1.3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教案

高一物理《1.3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教案

1.3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知识疏理速度(矢量—有大小和方向):表示物体运动快慢平均速度通常不是速度的平均1、平均速度: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平均速度只有同具体的运动过程或时间过程联系才有意义。

2、瞬时速度:质点在某一时刻或通过某一位置时的速度,是质点从这一时刻或通过这一位置开始在极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它是质点位置的变化率。

3、速度与速率的区别4、单位三维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速度的概念,知道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知道速度的定义.2.知道速度是矢量,知道速度的单位、符号和读法.了解生活实际中的某些直线运动的速度大小数据.3.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知道平均速度的定义式,会用平均速度的公式解答有关的问题.4.知道瞬时速度的概念及意义,知道瞬时速度与平均速度的区别和联系.5.知道速度和速率以及它们的区别.【能力目标】1.运用平均速度的定义,把变速直线运动等效成匀速直线运动处理,从而渗透物理学的重要研究方法等效的方法.2.培养迁移类推能力【情意目标】1.通过解决一些问题,而向复杂问题过渡,使学生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2.通过师生平等的情感交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教学方法】1.通过例题和实例引导学生分析如何辨别快慢.2.通过讨论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教学重点】速度,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的概念及区别.【教学难点】1.怎样由速度引出平均速度及怎样由平均速度引出瞬时速度.2.瞬时速度与平均速度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及在运动中瞬时速度是怎样确定的.采用物理学中的重要研究方法等效方法(即用已知运动来研究未知运动,用简单运动来研究复杂运动的一种研究方法)来理解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师生互动活动设计】1.教师通过举例,让学生自己归纳比较快慢的两种形式.2.通过实例的计算,得出规律性的结论,即单位时间内的位移大小.3.教师讲解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意义.问题1:比较A和B谁运动的快,为什么?问题2:比较B和D谁运动的快,为什么?结论: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可以有两种方法:1)一种是在位移相同的情况下,比较所用时间的长短,时间短的物体运动快,时间长的物体运动慢;2)另一种是在时间相同的情况下,比较位移的大小,位移大的物体运动得快,位移小的物体运动得慢;问题3:比较B和C谁运动的快,为什么?一.速度1.定义:位移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1教案第一章位置变化快慢的描述——速度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1教案第一章位置变化快慢的描述——速度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位置变化快慢的描述-速度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经常需要知道物体运动的快慢和方向,你还记得初中是怎样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吗?【教师提出问题】运动员在比赛中的不同时段,运动的快慢一样吗?二.讲授新课:(1)速度【教师提问】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可以有哪些方法?什么是速度?为什么用速度就可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表示速度的单位有哪些?它是矢量还是标量?]【教师引导】物理学中用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的时间的比值(比值定义法)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这就是速度(velocity),通常用字母v表示。

如果在△t时间内物体的位移是△x,它的速度就是:1008/12.5xv m st∆===∆(1)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运动快慢的物理量(2)单位:国际单位:m/s(或m·s-1)。

常用单位还有:km/h(或km·h-1)、cm/s(或cm·s-1)(3)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同(4)速度有大小和方向,是矢量,v的方向是学生思考讨论根据老师的引导阅读课本思考讨论交流学生记忆并掌握速度的定义、单位、物理意义、 v的方向了解常见的物体下落的现象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发学生的思考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内的平均速度。

(3)数据处理①在图中选取纸带上一点为起始点0,后面每 5 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分别用数字1,2,3,…标出这些计数点;②测量各计数点到起始点0 的距离x,记录在表 1 中;③计算两相邻计数点间的位移Δx,同时记录对应的时间Δt;④根据Δx 和Δt 计算纸带在相邻计数点间的平均速度v。

位置1 2 3 4 …Δx/ m 0.0320.0920.1550.217Δt/s0.1 0.1 0.1 0.1v/(m·s-1)0.32 0.92 1.55 2.17测量瞬时速度(1)某点瞬时速度的测量:利用v=Δx/Δt,其中Δx为包含待测点的较近的一段距离.学生测量并计算平均速度理解计算瞬时速度的思想掌握利用纸带计算平均速度的方法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1)建立坐标系:以时间 t 为横轴,速度 v 为纵轴 (2)描点(3)用平滑的曲线连起来速度—时间图像或 v-t 图像三.课堂练习:1、以下对速度的定义式xtυ=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速度v 与运动的位移x 成正比,与运动时间t 成反比 B.速度v 的大小与运动的位移x 和时间t 都无关 C.此速度定义式适用于任何运动 D.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及方向的物理量答案:B CD 2、下列所说的速度中,哪个是平均速度( ) A. 百米赛跑的运动员以9.5m/s 的速度冲过终点线B. 返回地面的太空舱以8m/s 的速度落入太平洋C. 由于堵车,在隧道内的车速仅为1.2m/sD. 子弹以800m/s 的速度撞击在墙上 答案:C 3、下列关于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说法中正确学生动手画出速度—时间图像学生练习掌握画速度—时间图像的方法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巩固本节知识的是( )A.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在相同时间间隔里的平均速度是相同的B.瞬时速度就是运动的物体在一段较短的时间内的平均速度C.平均速度就是初末时刻瞬时速度的平均值D.某物体在某段时间里的瞬时速度都为零,则该物体在这段时间内静止学生练习巩固本节知识答案:D4、短跑运动员在100 m的比赛中,测得他在5 s末的速度是8.7 m/s,10 s末到达终点时的速度为10.3 m/s,此运动员在这100 m中的平均速度是()A. m/sB. 9.5 m/sC. 9 m/sD. 10.3 m/s答案:A5、如图所示为某物体的s—t图像,在第1s内物体的速度是————,从第2s至第3s内物体的速度是————,物体返回时的速度是————,4s内通过的路程是————,位移是————,4s内物体的平均速度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动的描述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张成进江苏徐州睢宁魏集中学★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2.明确速度的计算公式、符号和单位,理解记忆速度是矢量。

3.理解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概念,知道速率和速度的区别。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瞬时速度,初步了解极限思想。

2.体会比值法定义物理量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学生自己探究学习物理的过程,逐步爱上物理学的严谨、奇妙。

2.通过“速度”与“现代社会”的阅读,培养自己热爱生活和保护环境的情操★教学重点1.速度的定义。

2.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理解。

★教学难点1.瞬时速度的理解。

★教学方法1.多媒体展示。

2.讲练结合。

★教学过程引入:师:同学们,我们都知道事物的发展变化是需要时间的,我们平时所看到的变化就是由时间一点点累积起来的,比如:大家十几年长成现在这么高的个子,那一天长多高呢?同样,一拳打在脸上,脸是不是瞬间肿起来?生:肯定不是的,那需要一定的时间。

师:对!那既然变化是与时间联系起来的,那必然会出现下面一些情况:1、相同的时间产生的变化不一样;2、相同的变化所需的时间不一样。

如下面两个简单的例子1、 甲2天做了10件衣服,乙2 天做了12件衣服。

2、 甲做30件衣服用了6天,乙30件衣服用了5天。

师:1、2甲乙的工作有什么不同?生:1中甲做得慢,乙做得快;2中还是甲做得慢,乙做得快。

师:那如果甲2天做10件,乙3天做18件,甲乙哪个做得快呢?生:还是乙快,因为甲2天10件,平均一天5件,乙3天18件,平均一天6件,所以还是乙快。

总结:师:很好,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出,既然事物的变化是与时间相联系的,那必然有变化快慢之分,那如何来比较事物变化的快慢呢?从上面的解题过程我们发现,相同的时间比变化或相同的变化比时间是很简单的,那如果时间不同,变化也不同该如何比较呢?师:其它刚才同学们的解题就已经给了我们方法:那就是用它们的变化量比上它们变化所需要的时间,得到单位1时间内各自的变化量(如做衣服),这样就可以在相同的时间内(同样是单位1的时间)比变化就简单了 即: 一、速度师:前面学过,运动是指物体位置的变化,有变化必有变化快慢之分。

那如何表示位置变化快慢(即运动快慢)?答案同学们都知道了吧?生:根据 有师:好不错,为了研究物体运动的快慢,物理学中引入一个物理量:速度(V )来描述物体运动快慢。

时间该量变化量=某量变化快慢时间该量变化量=某量变化快慢)()())()(00t 时间s 位移t t t 时间x x x 位置t t =-=∆-=∆=变化量慢)位置变化快慢(运动快公式: 问题:我们初中时曾经学过“速度”这个物理量,今天我们再次学习到这个物理量,那大家仔细比较分析一下,我们今天学习的“速度”跟初中学习的“速度”一样吗?如果不一样,有什么不同?师:有不同的地方,我们初中学习的速度是用路程比上时间(),现在学习的是位移比时间();路程是标量,位移是矢量。

师:好,观察非常仔细,所以大家要牢记的是:今天我们学习的速度是位移与时间的比值,是矢量(有关数学知识以后学习)。

有大小,有方向。

标矢性:位移是矢量。

大小:位移的大小与时间的比值。

方向:位移的方向。

所以:速度的物理意义:描述物体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

单位:m/s例1:甲百米赛跑用时12.5秒,求整个过程中甲的速度是多少?解:,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同。

二、平均速度:师:从上面的计算我们知道甲的速度是8m/s ,那么我们来想一想,这个8m/s 是不是代表在整个12.5秒内速度一直都是8m/s 呢?生:不是,因为我认为甲在12.5内速度肯定有快有慢,不可能匀速,匀速是理想化的。

而且整个过程一定是有速度大于8m/s 的时候,有的速度小于8m/s 的时候,这样最后平均下来是8m/s 。

(若都小于8m/s ,则平均下来肯定小于8m/s ;若都大于8m/s ,则平均下来一定大于8m/s 。

)ts t x v =∆∆=时间路程时间位移s m t s t x v /85.12100===∆∆=师:对!所以,公式求出的只能是平均的运动快慢,我们把这个速度叫做平均速度。

1、是矢量,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同。

2、物理意义:平均地表示物体平均的运动快慢和方向。

例2、某段过程中甲的平均速度是10m/s ,方向向北,用时10秒,求甲在整个过程中的位移。

解: 方向向北。

例3、甲乙两人从市中心出发,甲2秒内到达正东方向100米处,乙3秒内到达正北方向150米处,试比较整个过程中甲乙的平均速度。

解: 方向向东 方向向北 所以两人平均速度大小一样,方向不同,所以千万不能讲它们的平均速度一样。

三、瞬时速度师:由于平均速度只能粗略地描述一段时间内物体的平均运动快慢,而无法描述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具体每个时刻的运动情况,所以为了详细地描述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各瞬间的运动情况,我们还需要“瞬时速度”这个物理概念。

瞬时速度:物体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理解:时刻对应位置,某一时刻物体不可能处于两个位置,某一时刻物体肯定处于某一确定的位置)。

标矢性:矢量方向:物体在某位置的运动方向。

问题: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常常用到“速度”这个词,那我们平时所讲的“速度”在物理学中的哪个速度呢?平均速度还是瞬时速度?t s t x v =∆∆=ts t x v =∆∆=m t v s 1001010=⨯=⨯=s m t s v 甲/502100===s m t s v 乙/503150===生1:瞬时速度。

生2:平均速度。

师:呵呵。

对于这个问题,我敢说大家潜意识里都是知道答案的,只是当我将它作为一个正式的问题问出来的时候,很多人迷糊了?不信?好,那大家想一想,我刚才是不是问过这样一个问题:“这个8m/s 是不是代表在整个12.5秒内速度一直都是8m/s 呢?”?大家异口同声地说:“不是!”那大家在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是如何理解我的问题的呢?当然是理解成“整个12.5s 过程中是不是每个时刻的速度都是8m/s 呢?所以大家现在应该知道: 注意:如无特殊说明,速度是指瞬时速度。

问题:前面的计算中我们只能知道百米赛跑中平均下来是每秒8米,只能粗略地知道物体运动的快慢,如果我想知道物体某个时刻的速度如10秒末这个时刻的速度,该如何计算呢?例2:一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10S 内位移为100米,试求物体在5S 末的瞬时速度。

解:因为匀速,所以每个时刻速度均相同,平均下来还是这个,比如每个人8元,平均下来每个人还是8元,所以5S 末的速度与1S 末2S 末等其他时刻速度均相同,等于平均速度10m/s 。

有(顺便问一下:如果汽车每秒位移是5m ,那汽车是匀速运动吗?不是匀速运动的定义应该是:任何相等的时间内的位移都相等)问题:那例1中百米赛跑10s 末的速度是多少呢?等于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8m/s 吗? 生:不等于。

师:为什么呢?生:因为这跟例2不一样,不是匀速直线运动。

师:那该如何求呢?陷入沉思,无解决之道师:我们前面讲过,事物的变化是需要时间的,时间越短,变化越不明显,比如问你今天一天长了多高,这个变化实在太微小,几乎可以认为今天没有长个。

我们再接着看下图s m t s v v s /10101005====瞬时v v ≠V上图可以分析:时间间隔越小,速度变化量越小。

当时间间隔△t 足够小时,这段时间内,物体的速度变化很小,可以认为它几乎没有发生变化,我们就可以将这个很小时间段△t 内的运动近似成匀速直线运动。

既然是匀速直线运动了,那公式就成立了,即该时间段内的任一时刻的速度均等于该△t 内的平均速度。

即,因为匀速运动是近似的,所以和是近似等于。

师:根据这个理论大家来看下面一个实例如上图所示,一辆汽车从A 点运动到C 点做单向变速直线运动,用时10s ,位移是200m ,如何求汽车运动到B 点时的瞬时速度?(1) B 点的瞬时速度等于AC 段的平均速度吗?(不是,因为AC 段不是匀速)(2) 若从汽车经过D 点时开始计时到经过D ′时停止计时,则B 点的瞬时速度等于DD ′段的平均速度吗?(3) EE ′段呢?(4) FF ′段呢?分析:虽然上面四段的平均速度都不等于B 点的瞬时速度,但根据所学,时间间隔取得越小,则该时间内速度变化越小,近似成匀速直线运动后误差越小。

如上例中,对于EE ′段和FF ′段,将FF ′近似成匀速直线运动的误差要比把EE ′段近似成匀速直线运动的误差小。

如果我们把FF ′段近似成匀速直线运动,那么就可以用这段过程的平均速度来表示这段过程中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当然也包括B 点的速度。

师:有的同学可以会想,这样的求出的B 点的速度只是一种近似值啊,因为FF ′v v =瞬时v v v t t ==211t v 2t v v △t△v AB CD F ′E ′F E D ′ t 1 t 2是近似成匀速直线运动。

师:这个想法很好,大家现在都知道,如果要求物体在某个位置的瞬时速度,就可以在这个位置周围取一时间间隔很小的过程,如FF ′。

当这个时间间隔取得很小时,就可以把这个过程近似成匀速,那就可以用该段的平均速度来近似该段内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当然也包括你要求的那一点的速度。

大家也知道,这种求解方法只是一种近似的求解方法。

难道不能准确地求出某点的瞬时速度吗?师:能!这需要一定的数学知识,这里老师先稍微透露一下。

师:从理论上讲,当△t 越接近于零,越接近于我们所要求的瞬时值。

当△t →0时,就是我们要求的瞬时值。

用数学语言讲就是瞬时速度是平均速度的极限值。

提醒:虽然从理论上讲是时间间隔取得越小越好,但实际操作中,时间间隔越小越不好测量。

那么,时间间隔取到什么样的程度才可以近似看成匀速运动?这就要根据你计算所要求的精度和你所能测量时间的准确度自己判断了。

举例:课本实验用光电门测小车速度。

例3、下列所说的速度中,哪些是平均速度,哪些是瞬时速度?1. 百米赛跑的运动员以9.5m/s 的速度冲过终点线。

2. 经过提速后,列车的速度达到150km/h.3. 由于堵车,在隧道中的车速仅为1.2m/s.4. 返回地面的太空舱以8m/s 的速度落入太平洋中。

5. 子弹以800m/s 的速度撞击在墙上。

四、速率平均速率: 师:既然现在的速度定义为位移与时间的比值,那初中阶段我们学习过的路程与时间的比值又该叫做什么呢?师:叫做平均速率。

,因为对应的是一段时间,所以叫做平均速率。

平均速度的大小与平均速率的比较, ,│平均速度│≤平均速率 v v 时间路程平均速率=时间路程平均速率=时间位移平均速度=瞬时速率:瞬时速度的大小注意:无特殊说明的情况下,速度是指瞬时速度,速率是指瞬时速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