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学会换算不同地点的时间(湘教版)
2020年春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第一节 第1课时 “亚细亚”和“欧罗巴” 学会换算不同地点的时间 高原、
典例
1.衡阳中考 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2019年5月26日9时44分(北
京时间)在西藏日喀则市谢通门县(北纬30.34度,东经87.70度)发
生4.3级地震,震源深度8千米。地震发生时,来自中国西藏的卓玛
正在国外某城市(北纬41度,西经80度)考察,此时卓玛所在城市的
区时是( C ) A.5月25日22时44分
第1课时 “亚细亚”和“欧罗巴” 学会换算不同地点的时间 高原、山地为主的亚洲地形
(2)地面起伏____大____,高低悬殊。亚洲有世界上最高的 ____青__藏__高__原______,也有地势低平的西西伯利亚平原。喜马 拉雅山脉主峰珠穆朗玛峰,是世界最高的山峰,号称“地球 之巅”;___死__海___的湖面, 是世界陆地表面最低处。 (3)地势___中__部___高,___四__周___低。 (4)大陆东侧和东南侧有世界上规模最大、最典型的呈弧形排 列的__群__岛____。
第1课时 “亚细亚”和“欧罗巴” 学会换算不同地点的时间 高原、山地为主的亚洲地形
[点拨] 计算两时区的区时差异需要的几个步骤:
第1课时 “亚细亚”和“欧罗巴” 学会换算不同地点的时间 高原、山地为主的亚洲地形
探究点二 你了解亚洲的地形特征吗?
【图解】
第1课时 “亚细亚”和“欧罗巴” 学会换算不同地点的时间 高原、山地为主的亚洲地形
B.5月26日6时44分
C.5月25日20时44分
D.5月26日22时44分
第1课时 “亚细亚”和“欧罗巴” 学会换算不同地点的时间 高原、山地为主的亚洲地形
[解析] 时区的计算:已知某地的经度,求该地所在的时区。时区数= 经度/15°(余数大于7.5时区数+1,小于7.5时区数为商数),通过计算 可知,西经80度位于西五区。我国统一采用东八区的区时作为“北京时 间”,所求时区的区时=已知时区的区时±时区差(东加西减),北京时 间为东八区区时,比西五区早13个小时,所以卓玛所在城市的区时为5月 25日20时44分。
初中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 6.1《亚洲及欧洲》第二课时参考教案
《亚洲及欧洲》第二课时参考教案教材分析:《学会换算不同地点的时间》这部分教材内容是一个学习难点,是对知识点的补充,一是时区的规定和计算,另一个是国际日期变更线两侧日期的换算。
学情分析及学法指导:由于本节是难点部分,学生不易理解,教师可用数轴图示法表示时区的计算规律,然后引导学生读图分析、计算等方式来突破难点。
设计理念:阅读教材,让学生对知识有一个整体认识,在此基础上,讲画结合,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活动的意识,提高学生阅读图表和时区换算的能力。
学习目标:1、通过标准时间和国际日期变更线的介绍,掌握时区的计算和日期的变更。
2、建立丰富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流程:引入新课:趣味地理故事:《发生在日界线两边的故事》同学们,你能解开吕萨的疑惑吗?学习新课:一、阅读教材,掌握基础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教材,找出以下内容,并在书上标示出来,先独立思考,遇到困难,小组共同解决。
1、什么是地方时?为什么不同的地点往往有不同的地方时间?2、时区是如何划分的?时区与区时是同一概念吗?3、读“世界时区图”,填空:(1)相邻的两个时区相差小时,在任意两个时区之间,相差几个时区,就相差小时,东边的时间于西边的时间。
(2)我国东西跨5个时区。
我国采用首都北京所在的东区的区时,即“北京时间”作为全国统一使用的时间。
4、国际日期变更线是如何规定的?5、仔细观察“世界时区图”,总结:从东12区向东越过日界线进入西12区,日期一天,从西12区向西越过日界线进入东12区,日期一天。
学生学习成果展示后,师生共同总结。
二、联系实际,巩固新知请同学们结合已学知识,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以下问题:1、同学们,当北京敲响2010新年钟声时,英国伦敦和美国纽约各是什么时间?北京:东8区伦敦:中时区纽约:西五区2、完成教材“活动”课后反思:时区和日界线知识是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一大难点,知识抽象,空间概念强,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教学中我首先提出几个问题,然后引导学生读书,通过课堂检查,许多同学表示看不懂,接着我才用图解的方法,尽量采用通俗的语言引导学生去理解,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并通过练习加深印象,许多同学掌握得不太好。
2019春七年级地理下册学会换算不同地点的时间教案新版湘教版
观看思考
辨析――理解“早”的含义
明确“地方时”的含义,为理解区时作铺垫。
认识时区
学生动手动脑
学生动脑
理解区时的含义
总结计算规律
学会区时计算
学生动手动脑
学生归纳
培养能力――提高
[板书设计]
学会换算不同地点的时间
一、“早”的含义和“地方时”
二、时区
24个时区一个时区=3600/24=150中央经线
教具、实验情况
地球仪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设疑―导入
演示地球仪
设疑
讲述
过度
出示世界时区图
看图回答下列问题
设疑
过度画图Biblioteka 解出示世界时区图例题
活动
出示世界时区图
小结
课外思考
观看题目
家住北京的小明,得知中央电视台将现场直播中国女排和古巴女排在古巴首都哈瓦那的比赛。比赛时间为当地时间15时。小明在北京15时打开电视机,可是中央电视台并没有播放这场球赛。小明的问题出在哪里?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时区和区时的理解,学习地理对我们生活有用。
教学重点
时区的概念、区时的概念
区时的换算
教学难点
区时的概念
什么是“北京时间”
教学方法
1、地理演示法:运用地球仪进行演示
2、观图感知法:观看世界时区图,感知24个时区
3、画图讲解法:利用北京时间讲清区时的含义
4、设疑探究法:利用泾县正午太阳高度最高,说明区时与地方时的区别
时间的确定
日常生活中,人们习惯根据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来确定时间,即把一天中太阳位置最高的时候定为当地的12时。并依此推定一天的时间,这就是“地方时间”(简称“地方时”)
湘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全集
第六章认识大洲第一节亚洲及欧洲第一课时教学重点:掌握亚洲的位置特点;教学难点:掌握亚洲的地形特点;教学过程:导入:点出上学期从全球角度,按照地理要素来研究问题。
这个学期以大洲为研究对象,去研究某一个区域的地理环境状况。
通过一系列提问,让学生回答,引出亚洲。
(展示“东西两半球图”)复习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位置师:要认识一个大洲,首先要明确它的位置。
观察一下亚洲位于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中的哪个半球?小结:亚洲主要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这是它的纬度位置。
完成P3活动一(1)(2)引导:了解一个地区的位置还要了解其海陆位置。
观察亚洲周围的大洋,各位于亚洲的方位。
亚洲周围的大洲,各位于亚洲的方位。
学生看图回答。
小结:这样我们就明确了亚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完成P3活动二(1)(2)(展示“亚洲的范围图”)引导:亚洲和其他大洲之间,有些是以海洋作为天然洲界,有些大陆相连的地方则是人为划定的洲界线。
如亚洲与非洲,亚洲与欧洲之间。
提问:参照地图能描述出亚洲与周围其他大洲的界线吗?学生读图讨论回答:亚洲西北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与欧洲分界;西南临非洲,以苏伊士运河为洲界;东北隔着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东南与大洋州隔海相望。
过渡:让学生大致读出亚洲所跨的纬度位置,与其他大洲比较一下,看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先大致目测,与亚洲相比,只比较南美洲和非洲)顺承:亚洲不但所跨纬度最广,而且还有许多世界之最。
(展示“七大洲面积比较”图)从此图可以看出亚洲面积最大。
(展示东西两半球图)比较亚洲和其他大洲的东西距离,得出亚洲东西距离最大。
小结:根据以上的观察和分析,让学生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一下亚洲的位置、面积、范围。
(通过双边活动,训练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引导:由于亚洲面积广大,国家众多,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人们根据地理方位的不同,又结合人文和自然环境特征的差异,把亚洲分成几个分区,共有几个分区?中国位于哪个分区?再观察,同在东亚分区的还有哪些国家?(展示亚洲地理分区图)学生读图讨论回答。
湘教版地理初中七年级下册教案-6.1 亚洲及欧洲1
难忘的一天今天,太阳照着大地,就像闪闪发光的金子一样,到处都是暖洋洋的,我的心里也是暖洋洋的。
我早早就起了床,不是因为天气热,也不是因为我想出去玩,而是我们得回学校了。
我来到学校的时候已经是7时35分了。
进入校门的时候,有一位老师摸了摸我的头,微笑着说:“跳跳,你真厉害,考了个全班第一!”我腼腆的笑了笑。
“老师,同学们,早上好!”一个声音从广播里传出来,“现作文在公布全级期末考试成绩排名前二十名同学的名单……”顿时,大家都安静了下来,心里既紧张又充满了期待。
“第四名,202,王跳跳。
第五名……”这时全班同学都尖叫了起来,纷纷看着我,眼里充满了羡慕。
我也开心得差点就跳起来了。
这次期末,我得了好多好多奖:年级第四名、文明生、三好学生……放学后,我跟着思颐去她家。
她家很好看,很精致。
我们一起当老师,很好玩,很开心。
难忘的一天今天,太阳照着大地,就像闪闪发光的金子一样,到处都是暖洋洋的,我的心里也是暖洋洋的。
我早早就起了床,不是因为天气热,也不是因为我想出去玩,而是我们得回学校了。
我来到学校的时候已经是7时35分了。
进入校门的时候,有一位老师摸了摸我的头,微笑着说:“跳跳,你真厉害,考了个全班第一!”我腼腆的笑了笑。
“老师,同学们,早上好!”一个声音从广播里传出来,“现作文在公布全级期末考试成绩排名前二十名同学的名单……”顿时,大家都安静了下来,心里既紧张又充满了期待。
“第四名,202,王跳跳。
第五名……”这时全班同学都尖叫了起来,纷纷看着我,眼里充满了羡慕。
我也开心得差点就跳起来了。
这次期末,我得了好多好多奖:年级第四名、文明生、三好学生……放学后,我跟着思颐去她家。
她家很好看,很精致。
我们一起当老师,很好玩,很开心。
湘教版初中地理时区教案
湘教版初中地理时区教案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时区的概念,掌握世界主要时区及其分布;(2)学会计算不同时区之间的时差;(3)能够运用地理知识解释地球自转和公转对时区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和实例,掌握时区的划分和分布;(2)利用地球仪,观察地球自转和公转对时区的影响;(3)小组合作,探讨时差计算方法。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提高对地理现象的认知水平;(2)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态度;(3)引导学生关注时区差异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提高生活实践能力。
教学内容:第一课时:1. 时区的概念及划分2. 世界主要时区及其分布3. 地球自转和公转对时区的影响第二课时:1. 时差的计算方法2. 实例分析:时区对人们生活的影响3. 总结与反思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利用地球仪,让学生观察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现象;2. 提问:地球自转和公转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二、自主学习1. 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时区的概念及划分;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课堂讲解1. 讲解世界主要时区及其分布;2. 举例说明地球自转和公转对时区的影响;3. 引导学生思考时区差异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四、课堂练习1. 学生分组讨论,探讨时差计算方法;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课堂小结1.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2. 教师补充并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
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1. 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时区的概念和分布,那么时差是如何计算的呢?2. 让学生举例说明时区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二、课堂讲解1. 讲解时差的计算方法;2. 分析实例,让学生了解时区对人们生活的影响;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适应不同时区的差异。
1. 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如何适应不同时区的差异;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小结1.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2. 教师补充并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
湘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全册)
第 1 周课时教案年月日第 1节总第 1课时课题第一节亚洲及欧洲备课人安秀丽课型新授课时 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初步认识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运用地图说明亚洲和欧洲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学会世界上不同时区之间,时间的相互换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对地图的阅读,使学生学会从地图上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
通过标准时间和国际日期变更线的介绍,培养学生简单的时区和换算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国家和人口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
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课标要求运用地图等资料简述亚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重点亚洲和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
难点不同时区之间的时间换算教法指导自学、讲练结合教具学具教学挂图教学程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新课展示目标自主学习激情互动复习提问:1、地球上的七大洲、四大洋分别是什么?导入:这节课我们将深入认识一下世界的大洲——亚洲。
组织学生口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组织学生阅读教材思考以下问题:1、简述亚洲的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
2、时区时如何划分的?如何计算不同地区的区时?组织各小组交流自主学习结果回忆,思考回答倾听,激起对新知识的探索熟悉学习目标,以便在学习中有的放失。
带着问题阅读教材以培养学生任务型阅读的习惯。
生生互动,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激情展示精讲点拨强化识记当堂检测反馈纠正拓展延伸组织各小组代表发言针对学生展示中的疑难问题讲解组织学生强化识记主要知识点组织学生达标检测题组织学生结合答案,自查自纠,必要时教师给以指导和帮助组织学生结合本节内容,谈谈心得与收获。
组代表发言倾听,学习分析疑难问题的方法。
利用各种方法识记。
做练习以巩固所学知识。
根据答案,进行自测。
畅所欲言,与大家分享收获的喜悦。
板书设计第一节亚洲及欧洲(第1课时)一、地理位置1、半球位置2、纬度位置3、海陆位置二、时区和区时教学反思讲练结合有利于教学效果的巩固和提高。
第 2 周课时教案2016年3 月1 日第 2节总第 2课时课题第六章第一节亚洲及欧洲(第2课时)备课人安秀丽课型新授课时 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运用亚洲地形图,能说出亚洲的地形特征及主要地形区,过程与方法掌握地形特征的分析方法,并在阅读地图和分析资料的基础上总结欧洲地形的特点。
新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六章 认识大洲 第一节 亚洲及欧洲》教案_1
第六章理解大洲学会换算不同地点的时间一、教学目标:学生能学会换算不同地点的时间二、教学重点:1. 学生能够区分时区和区时的概念2. 学会24个时区的划分3. 能够区分北京时间和“北京时间”的不同4.掌握越过日期变更线后时间(日期)的变化三、教学设计:(教学导入):我们现在是北京时间上午11点的时候,那么现在美国应该是什么时间呢?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呢?这与什么相关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世界上的时间?(1)展示:北京、曼谷、伦敦不同时间的图片(2)观看视频(3)两个同学“论早”来说明学会换算不同地点的时间(讲授新课)板书二、学会换算不同地点的时间(了解几个概念)1.地方时讲述:把太阳位置最高的时候定为当地的12点,并依此推定一天的时间。
这就是地方时间,简称世界时。
2.时区和区时及换算国际上规定,经度每隔15°划为一个时区,世界可分为24个时区。
各时区都以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区共同使用的时间,叫区时。
3.时区划分及换算(讲述):世界一共划分成24个时区,每一个时区跨15度经度。
地球自转一周(3600)约24小时,(360÷24=150)即一小时转过经度150。
一个时区就是150。
所以国际上规定,每隔150划为一个时区,世界分为24个时区,刚好一个时区对应一个小时。
每相差一个时区,就相差一小时。
其中零时区(也叫中时区),从西经7.5度~东经7.5度。
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和为一个时区,称东西十二区。
依据数轴图示法讨论、完成课文中的思考题。
(学生阅读材料):学会换算不同地点的时间学生小组讨论:1.为什么会产生“地方时”?2.时区是怎样划分的?3.什么是“区时”?4.我国采用的是哪个时区的区时?5.地球上“今天”与“昨天”的分界线在哪里?举几个例题让学生来做,看学生掌握的情况,针对学生做题中出现的问题再实行讨论。
并提醒学生注意的事项。
(讲述):1.越过日期变更线后时间(日期)的变化;并举例说明例如:一艘航行在太平洋豪华游轮上,一个孕妇刚在10分钟前生下一个女孩,之后又有一个男孩诞生。
湘教版初中地理教案书下册
教案名称:湘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亚洲及欧洲》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运用地图等资料简述亚洲及欧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掌握描述大洲地理位置的方法。
2. 了解时区的划分,知道地方时、时区、区时、北京时间、国际日期变更线等概念,学会简单的区时换算。
3. 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1. 亚洲和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
2. 引导学生通过对地图的阅读,使学生学会从地图上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
教学方法:1. 读图分析法2. 对比分析法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5分钟)1. 在上学期我们从全球角度、按照地理要素来研究问题。
本学期将以我们大洲为研究对象,去研究某一个区域的地理环境状况。
2. 通过七大洲轮廓图提问面积最大的是哪个大洲?让学生回答,引出亚洲。
二、亚细亚和欧罗巴(15分钟)1. 大洲名称的由来(阅读课文第一段,了解洲名由来,在图中找出地中海)2. 亚欧大陆亚洲和欧洲的大陆部分连在一起,合称亚欧大陆,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陆。
让学生通过阅读图6-1,进行讨论后总结。
三、亚洲的地理位置(10分钟)1. 让学生读图6-1,了解亚洲的地理位置。
2. 引导学生掌握亚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并能用简洁的语言描述。
四、欧洲的地理位置(10分钟)1. 让学生读图6-2,了解欧洲的地理位置。
2. 引导学生掌握欧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并能用简洁的语言描述。
五、时区的划分(10分钟)1. 讲解地方时、时区、区时、北京时间、国际日期变更线等概念。
2. 让学生了解时区的划分,并能进行简单的区时换算。
六、总结(5分钟)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亚洲和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
2. 激发学生热爱亚洲的情感,培养学生的自豪感。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地图的阅读,使学生掌握了亚洲和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了解了时区的划分。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从地图上学习地理知识,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
【K12学习】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一节亚洲及欧洲包括时区教案 湘教版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一节亚洲及欧洲包括时区教案湘教版第一节亚洲及欧洲(教案)●教学设计思路本节《亚洲及欧洲》是世界区域地理的第一节,也是大洲地理中最重要的一节。
学习内容较多,共分为6课时进行讲授,第1课时认识亚洲和欧洲的地理位置,第2课时学会简单的时区和日期换算,第3课时学习亚洲和欧洲的地形特征,第4课时学习亚洲和欧洲的气候特征,第5课时学习亚洲和欧洲的河流情况,第6课时了解亚洲和欧洲的人口与国家情况。
本节教材安排的特点是“学习亚洲,练习欧洲”,关于欧洲的地形特征和气候特征,作为练习题,本节只要求了解,不要求掌握。
关于“西欧气候的成因”,作为练习题,本节只要求了解,不要求掌握。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初步认识大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运用地图说明亚洲和欧洲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2.通过标准时间和国际日期变更线的介绍,培养学生简单的时区和日期换算能力。
3.通过分析亚洲气候特征,使学生掌握气候特征的分析方法,并在阅读地图和分析资料的基础上总结出欧洲气候的特点。
4.通过地形图引导学生分析亚洲河流特征,并找出亚洲境内著名的湖泊。
让学生从欧洲气候和地形入手解释欧洲河流特征,了解欧洲著名的河流。
5.读“亚欧人口分布图”说明亚洲人口分布,分析人口分布不均的原因,学会阅读亚欧政区图。
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生对地图的阅读,使学生学会从地图上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
2.指导学生分析亚洲气候复杂多样的原因及表现,让学生结合已学的气候知识,分析并解答出有关欧洲气候的思考题,从而培养学生的读图、归纳、对比分析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2.通过对国家和人口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学会运用地图说出某地区的地理位置。
2.亚洲和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
3.亚洲的地形特征和气候特征。
教学难点1.学会简单的时区和日期换算。
2.亚洲和欧洲的气候及成因。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学会换算不同地点的时间ppt课件
四、国际日期变更线
1. 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相差 二十四 小时。
2. 东十二区的时间最 早 ,西十二区的时间最
迟 。
3. 东、西十二区日期正好相差一天,两个时区的钟点 相同 。
1. 原则上以 180° 经线,作为地球上
“今天”和“昨天”的分界线。
日界线并不完全在180°经线上,而是稍有曲折。
2. 过日界线时的日期变更
1、时区
每 隔 经 度 度 划 为 一 时 区 15
全 球 分 为 个 时 区 24
本 初 子 午 线 和 中 时 区
7.5° 7.5°
中
本 初 时 子 午 线
区
东 十 二 区
西十 西 十 东 十 二二 一 西 区 区 区
西 十 区
西 九 区
西 八 区
西 七 区
西 六 区
西 五 区
西 四 区
西 三 区
家住北京的排球迷小明,得知中
央电视台将现场直播中国女排和古巴 女排在古巴首都哈瓦那的比赛。比赛 时间为当地时间15时。小明在北京15 时打开电视机,可是中央电视台并没 有播放这场球赛。
小明为什么会弄错时间呢?
三、时区及时间换算
地球自西向东自转
地球自转一周所需的时间 为 一 天,约24 小时。
360°÷ 24 = 15 ° 每小时转过经度 15 ° 。
思考:
①北京在什么时区?
东八区
②该时区的标准经线是哪条?
120°E
思考:如何根据经度 计算所在的时区?
3. 区时的计算
注意
向西数,每跨一个时区减去1小时
向东数,每跨一个时区加上1小时
例:东八区的区时为13时,东十区的区时是几时?
15时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学会换算不同地点的时间》教案
观看国际日期变更线
得出:自西向东越过国际日期变更线,日期要减去一天。
时区指空间(宽为15个经度的范围)
区时指时间(一个时区内中央经线上的地方时间)
1、经过一堂课的学习,你觉得时间的早晚是和谁有关?(提示:经度还是纬度)
2、我们稼祥中学约在东经1180,今天太阳高度最高的时候是北京时间几点几分?
观看演示―――东边的地点比西边的地点先日出――――东边地点的时间早于西边地点的时间
“早”的含义
1、两个同学论“早”。一个同学说:“我今天6点起床的。”另外一个同学说“我5点起床的,比你早。”
2、我这儿太阳出山了,你那儿还没出山;我这儿太阳到头顶了,该吃吃午饭了,你们太阳刚出山,还没吃早饭,我们的时间比你早。激发兴趣观看考辨析――理解“早”的含义
明确“地方时”的含义,为理解区时作铺垫。
认识时区
学生动手动脑
学生动脑
理解区时的含义
总结计算规律
学会区时计算
学生动手动脑
学生归纳
培养能力――提高
[板书设计]
学会换算不同地点的时间
一、“早”的含义和“地方时”
二、时区
24个时区 一个时区=3600/24=150中央经线
以本初子午线为基准,从西经7.50至东经7.50划为中时区(又称0时区)。在中时区以东,依次划分为东一区至东十二区;在中时区以西,依次划分为西一区至西十二区。每个时区的最中间的经线叫中央经线。
为何全球被划分为24个时区,而不是12个时区或48个时区,你觉得与谁有关?
(一天24小时,约自转3600即360/24=150)【正因为地球自转一周,约24小时,即一小时转过经度150。因此国际上规定,每隔150划为一个时区,全球分为24个时区,一个时区对应一个小时。】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全套(完整)教案
第一章认识大州教案第一节亚洲及欧洲【课时】:3课时第一课时时区【学情分析】:很多同学在上学中地理成绩不够好,对学习地理产生了畏难情绪,如果不化解这种心理情绪,对以后的地理教学有阻碍作用。
本期教材编写从简,从大洲、地区、国家三个方面介绍世界地理,不再注重系统的知识介绍,而是从生活的需要为出发点,注重对一些常用知识和重要的地理科学方法的介绍和运用,重在对新课标教材的解读,增加了教学难度,也释放了教学思路。
【教学目标】:1)化解学生的畏难情绪,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了解时区的概念,并能进行简单的时区换算。
【教学过程】:【板书】:开学第一课目标一:化解学生的畏难情绪方法:与学生课聊如:1)请几位学生叙述假期作了哪些有意义的事?(依据回答,做一些引导和肯定,如果有外出旅游的经历,可引导叙述有哪些人文风情,地理事物等)2)介绍各班的成绩状况,树立学习榜样;鼓励向周围的同学学习。
3)谈论学习地理的方法(根据学生的回答作一些总结,板书如下)【板书】:一、地理学习方法① 预习并认真听课② 及时完成作业③ 增加知识,进行课外阅读目标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方法:趣味提问如:1)小明接爸爸回家小明的爸爸在日本从大阪回北京,通知小明9点钟去机场迎接,8点30分时,小明正准备出门,却发现爸爸正站立在门口,小明觉得很奇怪,这到底怎么回事呢?2) NBA直播的时间差NBA球赛一般在大城市的晚上开始,每次看到姚明上场的时候都是当地万家灯火的时候,可我们中国正好是上午时间,这是怎么一回事呢?3)妹妹比哥哥早一天过生日有一对双胞胎兄妹,妹妹出生在5月4日,哥哥出生在5月5日,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通过这样的提问,激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出“地方时”的概念)目标三:了解地方时的概念方法:提问引导法过程:1)阅读课本第三页的“阅读活动题”2)提问:为什么会有地方时的产生?(人们习惯以当地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时作为一天中的12时,依据太阳高度确定各个时刻,不同经度的地方就有不同的地方时)3)提问:由上面的知识,地球有360°经度,地方时是不是就有360个呢?(引导学生思考时区的划分:每15°经度划分为一个时区,全球共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只有一个地方时,以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准;每隔一个时区,时间相差 1 小时;东边的时间早于西边的时间。
初中地理七年级《学会换算不同地点的时间》教学设计
学会换算不同地点的时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准确叙述中时区及全球时区划分的方法,地球表面的时区总数及每一时区所跨经度数;2、说明标准时间及区时的确定方法;3、培养学生不同时区区时的换算能力;4、明了国际日期变更线是今天与明天、今天与昨天的分界线,培养学生跨跃日界线日期换算的能力教学重点:1、时区的规定及区时的换算;2、跨跃日界线日期的换算;教学难点:1、地方时(区时)的差异及国际日期变更线概念的建立;2、不同时区区时的换算及日界线两侧日期的换算;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
教学方法:图示讲解,方法引领、规律总结、小组合作学习、实例激趣。
教材分析:本课时内容是在学习了地球的运动、亚洲的位置、辽阔的地域基础上、安排为七年级下册第一节、第二课时的内容,亚洲东西跨经度160°以上,最东端与最西端在时间早晚上差异十分显著,结合亚洲地理范围的学习,学生学会换算不同地点的时间,既是一项基本的能力要求,同时也加深对亚洲经度范围认识的深刻性。
教材利用时区图,引导学生观察、计算东西十二区的经度范围,意在加强学生分析、观察、推理计算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加深对亚洲经度范围广的认识;此外、教材在探究活动中,以莫斯科时间为范,推算北京、大阪、多伦多、巴黎、伊斯坦布尔的时间,一是培养学生的实际计算能力,二是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快速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读图观察、快速识图、解图的能力,是地理教学最基本的方式、方法,是地理常规教学的有效抓手,总结规律是地理知识习得与地理综合素养形成的重要途径,而探究解决实际问题,是对学生计算能力培养最有效的方法,教材通过实例引导,现象激趣、问题探究等形式,充分调动学生主体参与意识。
学情分析:我区处于西部较落后封闭的地域环境,受地域环境、经济、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诸多因素的制约和初中地理开卷考试形式的导向影响,学生对地理课的学习重视度不够,加上学生空间想象能力较差,分析图、运用资料不能切中要害,归纳、推理、概括能力不高,为本节课的教学带来诸多障碍,有效消除障碍,教师加以引领,加强教学实效性,是本节课的重中之重。
【湘教版】七年级下地理导学案-6.1 亚洲及欧洲第2课时
第2课时学会换算不同地点的时间二、地方时、时区和区时1.地方时随地点的不同而不同,是日常生活中人们根据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来确定的时间。
2.世界时是以经过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0°经线的地方时,也称格林尼治时间。
3.时区的划分:全球共划分为24个时区,每隔15°划分为1个时区。
其中包括零时区(0°经线或本初子午线穿过的时区)、东一区至东十一区(共11个时区)、西一区至西十一区(共11个时区)、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合为一个时区(180°经线穿过该区),共24个时区。
4.每隔一个时区,时间相差1小时,东边的时间早于西边的时间,即每向东越过1个时区就加1小时,每向西越过1个时区就减1小时。
5.北京时间:东八区的区时,穿过该区的中央经线为120°E经线,是北京所在的时区的标准时。
三、日期的换算1.国际日期变更线:是今天和昨天的分界线。
2.日界线两侧:时刻相同,日期相差1天。
3.国际上规定大致以180°经线作为地球上“今天”和“昨天”的分界线。
为照顾该经线附近居民生活的方便,该线避开陆地,从海洋上穿过,因此,国际日期变更线并不完全与该经线重合。
4.国际日期变更线穿过白令海峡。
5.自西向东越过国际日期变更线,日期要减去1天;自东向西越过国际日期变更线,日期要加上1天。
关于时区和经度的计算(1)已知某地经度,推算其所在时区。
某地经度÷15°=某地所在的时区数(当余数大于7.5时,在整数上加1;当余数小于7.5时,整数不变)。
例如:用116°除以15°得7余数为11°,故116°E所在时区为7+1,即为东八区。
(2)已知某地时区数,推算该时区中央经线和范围。
某地时区数×15°=该时区中央经线经度数。
说明:东时区为东经度,西时区为西经度;将某时区中央经线的度数分别加、减7.5°所得的和与差即为该时区的范围界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早”的含义
1、两个同学论“早”。一个同学说:“我今天6点起床的。”另外一个同学说“我5点起床的,比你早。”
2、我这儿太阳出山了,你那儿还没出山;我这儿太阳到头顶了,该吃吃午饭了,你们太阳刚出山,还没吃早饭,我们的时间比你早。
教具、实验情况
地球仪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设疑―导入
演示地球仪
设疑
讲述
过度
出示世界时区图
看图回答下列问题
设疑
过度
画图讲解
出示世界时区图
例题
活动
出示世界时区图
小结
课外思考
观看题目
家住北京的小明,得知中央电视台将现场直播中国女排和古巴女排在古巴首都哈瓦那的比赛。比赛时间为当地时间15时。小明在北京15时打开电视机,可是中央电视台并没有播放这场球赛。小明的问题出在哪里?
P4页,活动2北京――巴黎
观看国际日期变更线
得出:自西向东越过国际日期变更线,日期要减去一天。
时区指空间(宽为15个经度的范围)
区时指时间(一个时区内中央经线上的地方时间)
1、经过一堂课的学习,你觉得时间的早晚是和谁有关?(提示:经度还是纬度)
2、我们稼祥中学约在东经1180,今天太阳高度最高的时候是北京时间几点几分?
学会换算不同地点的时间
课题
学会换算不同地点的时间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学习源自知道时间早晚和时区的含义2、能熟练的进行区时的换算
3、能真正理解区时和北京时间的含义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地球仪进行演示,感知不同地点的时间早晚
2、利用世界时区图,仔细观察图,感知24个时区
3、设疑探究法:利用泾县正午太阳高度最高,说明区时与地方时的区别
三、区时
各时区都以本区中央经线上的地方时作为本时区的统一时间,即本区的“区时”
“北京时间”的含义
四、日界线
自西向东越过国际日期变更线,日期要减去一天。
激发兴趣
观看思考
辨析――理解“早”的含义
明确“地方时”的含义,为理解区时作铺垫。
认识时区
学生动手动脑
学生动脑
理解区时的含义
总结计算规律
学会区时计算
学生动手动脑
学生归纳
培养能力――提高
[板书设计]
学会换算不同地点的时间
一、“早”的含义和“地方时”
二、时区
24个时区一个时区=3600/24=150中央经线
时间的确定
日常生活中,人们习惯根据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来确定时间,即把一天中太阳位置最高的时候定为当地的12时。并依此推定一天的时间,这就是“地方时间”(简称“地方时”)
使用地方时,常会造成时间上的混乱,给生活带来不便。为了避免上述问题1884年在华盛顿召开了一次国际经度会议,创立标准时制度。
教师带领学生读图并解释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时区和区时的理解,学习地理对我们生活有用。
教学重点
时区的概念、区时的概念
区时的换算
教学难点
区时的概念
什么是“北京时间”
教学方法
1、地理演示法:运用地球仪进行演示
2、观图感知法:观看世界时区图,感知24个时区
3、画图讲解法:利用北京时间讲清区时的含义
4、设疑探究法:利用泾县正午太阳高度最高,说明区时与地方时的区别
现在我们知道全球被划分为24个时区,哪时间怎么确定呢?
以东八区为例。在这个时区内,我们用谁的时间呢?
相邻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整一个小时。在任意两个时区之间,相差几个时区,他们就相差几个小时。
莫斯科于今天当地时间下午3时有一场精彩的中俄篮球比赛。在北京中央电视台直播的时间应是几时?
注意:数的时候,不要包含起始的时区。(为何)
以本初子午线为基准,从西经7.50至东经7.50划为中时区(又称0时区)。在中时区以东,依次划分为东一区至东十二区;在中时区以西,依次划分为西一区至西十二区。每个时区的最中间的经线叫中央经线。
为何全球被划分为24个时区,而不是12个时区或48个时区,你觉得与谁有关?
(一天24小时,约自转3600即360/24=150)【正因为地球自转一周,约24小时,即一小时转过经度150。因此国际上规定,每隔150划为一个时区,全球分为24个时区,一个时区对应一个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