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评聘工作存在的问题
高校教师职称评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的论文
高校教师职称评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的论文高校教师职称评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的论文摘要:科学的职称评定能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本文通过梳理高校职称评审工作存在的问题,分析高校职称评审存在问题原因,提出完善高校教师职称评审的对策。
关键词:职称评审;存在问题;对策一、存在的问题(一)考核机制不健全,考核办法不完整在高校中,需要考核的专业技术人员种类及系列多,情况复杂,各系列考核标准都不一样,考核指标弹性也不一样,难易程度也不相同,在考核工作中有一些不实、不细、不全、不适的问题。
比如:公共课及公共基础课教师,教学任务重,省报科研项目难度要比专业课教师大很多;而辅导员老师,当前队伍中学历结构中以本科为主,科研能力也偏低[1],导致辅导员群体职称评聘较难;体育和艺术类教师在评聘过程中也有与辅导员类似的问题。
(二)重科研轻教学,片面追求论文和课题的数量、级别虽然高校中最重要的是教学,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最主要职责,但由于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很多、教学效果又不易量化而科研成果比较好量化,比教学客观性高,高校教师职称评审中重科研轻教学[2]、一硬一软导向突出,评审时,只看能否完成工作量,而不看教师的教学质量、教学效果,基本上是“教好教坏一个样”。
因此,高校普遍出现“教授不教、讲师不讲”不正常现象,很大一部分教师把主要精力用于科研,能不上课就尽量不上,也不重视教学,教学效果一般。
而一些刚到学校、缺乏教学基本功、经验浅的教师长期任教,让教学成了走过场,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都很难保证,引发学生不满,而且也很大程度打击认真教学教师的积极性,成为高校教师评审中最突出的问题。
(三)“外行评内行”的评审职称的取得除了首次确定、采取考试取得资格外,其他均采取集中评审的方法。
职称的评审是将申报者的材料汇总,由学科组专家或评委审阅材料后,采取不记名投票方式表决。
一般说来,学科组因其成员都是同行,其评审结果比较客观、公正,但到了评委会,由于人数的硬性要求和评审对象从事专业的多样性,组成评委会的委员往往是多个相近专业的大融合,评委会专家只是某一个或几个领域的专家,并不是全行专家,这样的评审必然存在“外行评内行”的现象。
事业单位职称评聘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事业单位职称评聘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事业单位职称评聘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关系到公务员、国家工作人员等人才的选拔、培养与使用。
然而,在实际的工作中,职称评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激励机制不够完善、人事管理不规范、评聘标准不清晰等等。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浅析以下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激励机制不够完善目前,大部分事业单位职称评聘的激励机制并不完善,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职称评聘的公正性和权威性。
首先,职称评聘的奖励机制差异较大,导致一些人工作不积极。
其次,评聘之后,单位往往没有针对性地给予人员激励,很难充分挖掘人才的潜能。
加强激励机制,可以提高职称评聘的公正性和积极性,增加人员稳定性。
对策:1. 采取差异化的激励机制:不同职称评聘成功后,奖励不同。
同时,日常工作表现优秀的也可以给予适当的激励。
2. 定期跟进:评聘之后,单位要加强对人员的约束和激励,制定个人发展计划和职业发展道路。
二、人事管理不规范在职称评聘中,人事管理不规范问题较为突出,包括评聘程序不透明、文件管理混乱、数据不实等情况,这导致了职称评聘的公平公正性得不到保障,甚至产生了种种弊端。
对策:1. 规范程序:职称评聘的程序应该更加规范,行程表、审核表、考核记录等必须要建档案管理,使得工作结果更加公开透明。
2. 数据真实:建立完整、准确的人事信息管理系统,加强对各项数据对比的核对工作。
三、评聘标准不清晰当前在职称评聘中,评聘标准不够明确,依靠主观评价和口头承诺,导致一些干部和公务员通过花言巧语,获得了不应该获得的考评结果。
这样的评聘方式不仅浪费了难得的资源,而且产生困惑和误解。
对策:1. 完善评估体系:制定具体、明确的评估指标体系,减少文化背景等个人因素的影响。
2. 高度重视对象采访:面对面采访跟踪,客观广泛了解被评人员的实际工作能力,综合统一考虑。
四、缺乏绩效管理职称评聘只是对人力资源的部分管理,对于工程建设、科研等方面,则缺乏绩效管理,导致了许多成果难以被掌握和利用。
针对教师职称评定存在的问题及职称改革的几点建议
针对教师职称评定存在的问题及职称改革的几点建议针对教师职称评定存在的问题及职称改革的几点建议根据《辽宁省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试点教师职称评价标准条件(试行)》,结合学校工作实际和发展需要,现提出当前职称评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职称改革的几点建议:一、存在的问题1、教师职称评定优先倾向于班主任、辅导员、教研组长或学年组长,对于想专业从事科任课教学的老师在职称评定时很难占有优势,因为缺乏班主任、辅导员教学经历,有的学科甚至无教研组,更无教研组长。
想要更快评职称,必须先当班主任,这样的现象破坏了学校各学科教学的平衡发展。
2、学术评价机制不够健全,评价过程中主观因素影响较大。
主要受名额、年龄、资历等因素的影响,使评审的科学性、客观性和准确性很难保证。
3、评审标准条件过粗,量化少,容易造成论资排辈。
各专业技术职务普遍对学历、专业年限等任职条件规定较硬,而对业绩、水平等条件量化较少,致使许多中青年专业技术骨干由于工龄、教龄或种种条件限制,评不上与其实际能力、工作贡献或劳动强度相吻合的职务,得不到应有的待遇和回报,挫伤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使职称和能力不能很好的匹配。
4、重视科研和理论成果,忽视教学和实践成果。
职称评定与教学脱节,一些教师只做研究,不认真教学,同时也使教学型的教师得不到应有的地位,使得人才评价机制不尽合理。
这已经对教学质量产生了明显影响。
5、职称评审标准不统一。
系列之间不统一,每年之间不统一。
教师对于自己够不够条件,能不能评上都心中没数。
即使很优秀的教师也只能把希望寄托在评委的手中。
在评审期间诚惶诚恐、寝食不安。
二、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几点建议1、从职称岗位入手,首先建立健全岗位职称任职条件资格制度。
首先应当实现按需设岗的基本规则,改变目前按人设岗的现状。
学校应当首先根据发展规划和分期目标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岗位职称数量和任职条件资格,并着力于建立健全岗位职称任职条件资格制度约束机制。
从而使每个教师知道哪些岗位缺少哪些职称教师。
浅析事业单位职称评聘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事业单位职称评聘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事业单位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事业单位作为公共服务单位,其职称评聘制度是评价和选拔人才的重要标准。
在事业单位职称评聘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了人才的选拔和使用。
本文将从事业单位职称评聘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简要分析。
一、问题分析1. 评评而论,缺乏实际效果当前,事业单位职称评聘多以论文、专业技术、学术水平等为评定标准,评评而论,却缺乏实际效果。
甚至有些人通过钻营关系、拉拢权力关系来获取职称,扭曲了职称评聘的公平和公正。
2. 标准不统一,主观性强我国事业单位职称评聘标准各地存在差异,总体上标准不统一,具有很强的主观性。
由于评审委员会成员的素质和水平良莠不齐,评审标准存在较大的主观色彩,导致评审结果的公平性受到置疑。
3. 制度不健全,权力寻租事业单位职称评聘体制不完善,存在着权力寻租的现象。
一些评审委员会成员通过串通作弊、私相授受等手段,利用职称评聘权力谋取非法利益、钻营权力等现象时有发生。
二、对策探讨1. 完善评审机制,增加实际工作考核的权重事业单位职称评聘应该完善评审机制,增加实际工作考核的权重。
除了考察个人学术水平、专业技术等,还应围绕实际工作表现和业绩进行全面评审,保证评审结果的客观和真实性。
2. 统一标准,建立公平公正的评审体系在事业单位职称评聘方面,应建立统一标准,建立公平公正的评审体系,避免因为地区、单位等原因导致评审标准的差异和偏颇。
加强评审委员会成员的培训和素质提升,提高评审的公正性和科学性。
3. 健全监督机制,加强职称评审的公正性在事业单位职称评聘中,应健全监督机制,加强职称评审的公正性。
成立符合监督规范的监督委员会,对职称评审的流程、结果等进行全程监督,保证评审程序的公开和公正。
4. 建立激励机制,激发人才的积极性针对事业单位职称评聘的问题,应建立激励机制,激发人才的积极性。
通过完善事业单位人才激励政策和机制,为具有专业技术、实际工作能力等方面突出表现的人才提供更多的晋升和发展机会,激发其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
县级公立医院高级职称聘任存在问题及对策
县级公立医院高级职称聘任存在问题及对策县级公立医院高级职称聘任存在问题及对策专业技术人才是医院人力资源的主体,是提高临床工作质量和保证医院持续发展的关键[1]。
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才是医院技术发展、学科建设的中坚力量,近几年来的职称工作实践中,发现职称聘任不仅在条件、方法和制度上,而且在操作过程中都不同地存在着一些问题,致使职称聘任工作挫伤了部分医务工作者的积极性,造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现现结合我院实际,对职称聘聘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采采取的对策做以下分析。
1、存在问题专业业技术职称结构比例不合理理,岗位设置不到位。
目前由于上级人事、卫生生部门对高级职称指标的控控制,二级综合医院高级专专业技术职称结构比例至多多达20%,不能满足实际际工作的需要,矛盾突出,,另外,卫生主系列职称和和非主系列职称比例严重失失调,我院已聘110名高高级职称,非主系列2名,,仅占1.%。
2016年年,我院首次进行岗位设置置,也仅是在全院层面上对对各类人员按比例进行分解解,没有按科室进行设置,,致使部分科室高级职称人人员扎堆,有的科室高级职职称人员很少,而口腔科则则没有高级职称人员。
1.评聘分开没有落到实实处。
早在2000年年,江苏省专业技术人员职职称工作领导小组,就对实实行评聘分开,提出实施意意见,但时至今日有的医院院仍未贯彻执行。
我院X X X年前,由于岗位职数有空空缺,所以只要评审通过,,取得高级专业技术资格,,均能及时聘任,并晋升工工资,随后几年,由于每年年通过评审的人数越来越多多,岗位没有空缺,矛盾开开始显现,为平息职工情绪绪,曾采取院内先行兑现工工资,以及设置过渡岗等做做法,但都不能从根本上解解决问题,还会引发更大更更多的矛盾。
2016年起起在巨大的形势压力下,进进行了首次竞聘上岗,虽然然存在形式主义,毕竟在评评聘分开问题上跨出了可喜喜的一步。
1.聘期考考核流于形式,考核结果脱脱离实际。
目前聘期考考核基本采用的是院科二级级考核,作为最基层的科室室考核,大多数科主任对被被考核对象都是以同样一个个不伤和气的结本文由论文文联盟http://收集集整理论“同意推荐”和“同意聘任”,而医院考核核结论几乎都类似于“同意意科室意见”,致使考核结结果严重脱离实际。
浅析事业单位职称评聘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事业单位职称评聘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事业单位职称评聘是对职工个人能力、业绩、贡献的一种评价和认可,是事业单位内部管理的重要环节。
在实际操作中,事业单位职称评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予以解决。
本文将从评聘标准主观性、评聘程序不透明、权力滥用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职称评聘标准的主观性问题。
由于事业单位的工作性质多样,标准难以量化,存在一定的主观性。
比如对于职工的工作能力、工作成绩的评价,往往依赖于领导的主观判断,缺乏客观性和科学性。
对此,可以通过明确职称评聘的指标和要求,建立科学公正的评价体系,制定具体而全面的评定标准,减少主观因素的影响,提高评聘的公平性和准确性。
评聘程序不透明问题。
在一些事业单位,评聘的程序不够透明,缺乏公开性和平等性,容易导致评聘结果的不公平。
评聘材料的审核、评审过程中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评审委员会成员之间存在利益牵扯等。
为解决这一问题,应建立透明、公平、公开的评审程序,完善评审委员会的组成和运作机制,加强监督和纪律约束,确保评聘程序的公正性和公开性。
权力滥用问题。
在一些事业单位中,职称评聘过程中存在权力滥用的问题,一些领导可以通过操纵评聘过程,利用职称评聘来达到个人目的,导致不公平现象的出现。
为避免权力滥用,可以建立独立的评聘机构,由专业人员负责评聘工作,避免人事关系纠葛。
加强监督和问责机制,对滥用权力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保证评聘的公正与公平。
职称评聘结果的认可度问题。
一些职工认为评聘结果不公平,对评聘制度产生了质疑。
这是因为一些事业单位的职称评聘制度存在着缺陷和漏洞,导致评聘结果无法获得广泛认可。
要增强评聘结果的公信力,可以加强对评聘结果的透明度和法治性,建立评聘结果的申诉和复核机制,接受职工合理的申诉,并对复核结果做出公正、客观的处理。
事业单位职称评聘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评聘标准主观性、评聘程序不透明、权力滥用和职称评聘结果认可度等方面。
通过建立科学公正的评价体系、透明、公平、公开的评审程序、独立的评聘机构和完善的问责机制,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提升评聘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浅析事业单位职称评聘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事业单位职称评聘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事业单位职称评聘是评定事业单位从业人员专业技术水平的一种重要方式,它对于激励人才、提高工作积极性、促进事业单位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在实际操作中,职称评聘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评聘工作的公正性和科学性,也对人才选拔和使用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本文将从评聘标准不清、评聘程序不规范、评聘过程中不公正等几个方面进行浅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评聘标准不清在事业单位职称评聘过程中,评聘标准不够清晰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评聘标准不清晰会导致评聘对象和评委无法明确如何去衡量候选人的专业水平,使得评聘工作的公正性和科学性无法保障。
缺乏明确的评聘标准也给评聘工作中的腐败行为提供了空间。
针对这一问题,事业单位可以通过以下对策来解决。
建立健全评聘标准体系,明确评聘的标准和要求,并且及时对评聘标准进行修订和完善,以适应时代发展和专业水平的进步。
加强对评委的培训,使他们能够全面了解评聘标准,掌握评聘工作的科学性和公正性,提高评委的专业素养和道德水准。
建立评聘工作的监督机制,加强对评聘工作的监督和检查,防止评聘标准不清晰导致的不公正现象。
二、评聘程序不规范事业单位职称评聘程序不规范是另一个常见的问题。
事业单位在评聘过程中,由于程序不规范,可能会导致评聘工作的不公正和不透明,甚至引发一些纠纷和争议。
评聘程序不规范还会降低评聘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影响职称评聘工作的公信力。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事业单位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明确评聘程序,制定详细的评聘流程和工作要求,并严格执行;建立评聘工作的信息公开制度,保障评聘工作的公开、公平和公正,让相关人员对评聘工作的程序和规定有清晰的认识;健全评聘程序的监督机制,确保评聘工作的程序合法、规范,最大程度上保障评聘工作的公正和透明。
三、评聘过程中不公正在事业单位的职称评聘过程中,不公正现象也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
不公正的评聘会导致评聘工作的失信和不公正,对评聘人员和事业单位的发展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浅析事业单位职称评聘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事业单位职称评聘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 引言1.1 引言在当今社会,事业单位职称评聘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每年都有大量的人参加职称评聘考试,争取得到更高的职称和更好的薪资待遇。
在这个过程中往往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评聘标准不够公平公正、选拔程序不够透明等。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着个人的职业发展,也影响着整个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制度。
对事业单位职称评聘存在的问题进行浅析,并提出对策建议,是非常必要和迫切的。
本文将从问题分析和对策建议两个方面来探讨事业单位职称评聘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通过深入剖析问题的原因和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希望能够为当前事业单位职称评聘制度的改进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在接下来的将对这些问题进行更加详细的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最终,通过本文的探讨,希望能够促进事业单位职称评聘制度的健康发展,为广大事业单位人员的职业发展提供更好的保障和支持。
2. 正文2.1 问题分析事业单位职称评聘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评聘标准不明确:不同单位对于职称评聘的标准和要求可能存在差异,导致评聘过程缺乏统一性和公平性。
2. 评聘程序不规范:一些单位在评聘过程中可能存在程序不规范、程序不透明的情况,导致评聘结果的公正性受到质疑。
3. 存在腐败现象:一些单位可能存在职称评聘中的腐败现象,例如利用关系、行贿等手段获取职称评聘的资格,损害公平竞争环境。
4. 职称评聘与实际业绩脱节:有些单位可能更注重形式化的评聘要求,而忽视了真正的业绩表现,导致评聘结果与实际水平不相符。
5. 评聘机制不完善:一些单位的评聘机制可能存在漏洞,如评委成员结构不合理、评审标准不清晰等,容易造成评聘的主观性和随意性。
事业单位职称评聘存在的问题多方面且复杂,需要全面分析并采取有效对策来解决。
2.2 对策建议1. 完善评聘制度:建立健全的评聘制度,明确评聘流程和标准,确保公平公正。
适时更新评聘标准,与时俱进,保证人才选拔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试论事业单位职称评聘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试论事业单位职称评聘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摘要:事业单位职称评聘工作是对职业素质的评价和认可,对于评聘人员来说意义重大。
然而在实际评聘工作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如评聘标准不规范、评审流程不公、评聘资源浪费等。
本文将从问题出发,分析探讨事业单位职称评聘工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期改进评聘工作,提升评聘质量。
关键词:事业单位、职称评聘、存在问题、对策推进正文:一、评聘标准不规范事业单位职称评聘工作中,评聘标准是最核心的内容。
然而,当前的评聘标准并不规范,存在很大的主观性和随意性。
这使得评聘结果往往不尽如人意,严重影响了评聘质量。
因此,应该建立严格规范的评聘标准,要求明确可操作,使得评聘结果更为准确客观。
同时,在实际评聘中,应该引入多元化的评聘手段,让多方面表现优秀的人员有机会获得评聘资格,从而更好地发挥其优势。
二、评审流程不公评审流程不公是另一个问题。
在实际操作中,评审委员会成员的人员构成和数量往往不够公正,使得评审结果被部分人操纵。
在这种情况下,优秀的人才就很难获得评聘的机会。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评审委员会的成员应该由相关专家和权威人士组成,评审人员的数量也应充分到位,确保每个申请人都能够得到公正的评判。
同时,评审过程应加强监督,防止出现人为操控的情况,确保评审结果公正透明。
三、评聘资源浪费在评聘过程中,资源的浪费也是一个问题。
如果评审委员会的人员或机构不够规范,或申请人资料不清晰,就会导致无谓的资源浪费。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必须对评审委员会和申请人进行严格的审核。
委员会和申请人都要进行认证和审核,确保其资格合规,防止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结论:事业单位职称评聘工作在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实属不少,但是,方案并不是阻碍之路,解决问题才是正途。
我们应该建立规范的评聘标准,公正透明的评审流程,以及有效的机制保证资源不浪费。
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各级人才更为充分的发挥其才能,推动社会的像巨人一样的步伐,走向更繁荣的未来。
试论事业单位职称评聘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试论事业单位职称评聘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在事业单位的管理体系中,职称评聘工作占据着重要地位。
它不仅关系到员工的个人职业发展,还对单位的整体人才队伍建设和工作效能产生深远影响。
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职称评聘工作却存在着一系列问题,需要我们深入探讨并寻求有效的解决对策。
一、事业单位职称评聘工作存在的问题(一)职称评定标准不够科学合理当前,一些事业单位的职称评定标准存在着过于注重学历、资历,而对实际工作能力和业绩重视不足的问题。
这导致一些工作能力强、业绩突出但学历或资历相对较低的人员难以获得应有的职称晋升机会,而部分学历高、资历深但工作表现一般的人员却能轻松通过评定。
此外,评定标准中对于不同岗位的针对性不强,无法准确反映各岗位的工作特点和要求,使得职称评定的结果缺乏公正性和准确性。
(二)职称评聘过程缺乏透明度在职称评聘过程中,信息公开不充分、操作流程不透明的现象较为普遍。
申报人员往往对评聘的具体要求、评审程序和评审结果的产生过程知之甚少,这容易引发猜疑和不满。
同时,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难以保证评聘工作的公平公正,为权力寻租和不正之风提供了滋生的土壤。
(三)职称与岗位聘用脱节在一些事业单位中,存在着职称评定与岗位聘用相分离的情况。
即使获得了相应的职称,也未必能够得到与之匹配的岗位和待遇,导致职称的激励作用大打折扣。
这不仅影响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也造成了人才资源的浪费,不利于单位的长远发展。
(四)职称结构比例不合理部分事业单位的职称结构比例失衡,高级、中级和初级职称的分布不合理。
有的单位高级职称占比过高,而初级职称人员晋升空间狭窄;有的单位则相反,初级职称人员过多,高级职称指标稀缺。
这种不合理的职称结构比例限制了人才的合理流动和职业发展,也影响了单位的工作效率和创新能力。
(五)评聘后的管理不到位一些事业单位在完成职称评聘后,对员工的后续管理和考核不够重视。
缺乏对职称人员的继续教育和培训,无法保证其知识和技能的更新与提升。
关于解决现行职称评审现存问题的措施
关于解决现行职称评审现存问题的措施职称是农业科研单位人事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代表着专业技术人员的科研学术水平、资历和贡献,与切身利益紧密相关。
随着改革不断深入,我国职称工作已逐步走向正规化、制度化,造就了一大批专业技术人才,截至2010年年底,我国专业技术人才总量已达5550万人[2]。
但是,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以往职称工作的弊端日渐凸显,全国各级科研单位都在努力进行实践与探索,力求建立一个合理有效的职称制度,激发科技人员的创新热情,保证科学研究高效运行。
1.现行职称评审存在的问题1.1 评审内容缺乏导向性职称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但现行职称管理缺乏明确的方向引导。
现行的评价偏重于水平、能力,欠缺对顺应现代农业发展的引导,缺乏对闭队、单位和社会的贡献的评价。
要更好地发挥职称的导向作用,就要顺应单位的发展、社会的需要和现代农业的发展。
1.2 拘泥于门槛、条件,忽视对真实水平的评价专业技术人员追逐数量和业绩分,舍本逐末,忽视了职称评审是对专业技术人员水平的评价。
现有量质结合,“门槛”+“量化分”的评价方式,虽有效地保证了评审的质量,但也容易使专业技术人员产生唯指标心态。
专业技术人员为尽早晋升职称,对照着晋升条件工作,忽视了对自身实际能力的锤炼和提高。
致力于发表SCI论文的篇数,忽视了发表高影响因子的SCI论文;致力于实验室工作,忽视了田间地头的实践工作[3-4]。
1.3 缺乏弹性条件,人才不易脱颖而出现行评价主要围绕对物化产出的评价,缺少对软实力的评价,缺乏对学术水平评价的弹性条件。
应当突破形式和数量的桎梏,鼓励人才脱颖而出,不拘泥于对任务、论文和成果数量的要求,鼓励科技人员出大成果、高水平的论文以及完成高级别的科研任务。
专业技术人员只要是达到相应水平,就要创造机会,使其尽早取得相应的职称,在更重要的岗位上,发挥更大的作用[5]。
1.4 指标间的权重不尽合理评价指标(任务、论文和成果)中科研任务的权重过大。
试论事业单位职称评聘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试论事业单位职称评聘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在事业单位的管理体系中,职称评聘工作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
它不仅关系到员工的个人职业发展,还对单位的整体人才队伍建设和业务水平提升有着深远的影响。
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职称评聘工作却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需要我们深入探讨并寻找有效的对策。
一、事业单位职称评聘工作存在的问题(一)评价标准不够科学合理当前,一些事业单位的职称评价标准存在单一化、片面化的现象。
过于注重学历、资历、论文等硬性指标,而对实际工作能力、业绩成果、创新能力等方面的考量相对不足。
这导致一些工作能力强、业绩突出但学历或论文不占优势的人员难以获得应有的职称,而部分学历高、资历深但实际工作表现一般的人员却能轻松晋升。
这种评价标准的偏差,不仅打击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也不利于单位选拔真正优秀的人才。
(二)评审过程不够公正透明在职称评审过程中,存在着人情关系、暗箱操作等不公平现象。
评审委员会的成员构成不够合理,缺乏广泛的代表性和专业性。
评审程序不够规范,信息公开不充分,导致员工对评审结果的公正性产生质疑。
此外,监督机制的不完善也使得违规行为难以得到及时有效的查处。
(三)岗位设置与职称评聘不匹配部分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未能充分考虑单位的发展需求和人才结构,导致岗位数量与职称等级分布不合理。
有些岗位职称晋升空间狭窄,限制了员工的职业发展;而有些岗位则出现职称与岗位职责不相符的情况,影响了工作效率和质量。
(四)职称与待遇挂钩过于紧密职称与工资、福利等待遇紧密挂钩,导致员工过度追求职称晋升,而忽视了自身素质的提升和工作质量的提高。
这种功利性的导向使得职称评聘工作偏离了其原本的目的,也不利于单位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和人才成长环境。
(五)评聘后管理不到位一些事业单位在员工获得职称后,缺乏有效的跟踪管理和考核机制。
对于员工是否在工作中发挥了相应的专业水平和能力,缺乏持续的评估和监督。
这容易导致部分员工在获得职称后产生懈怠心理,不再积极进取,影响了单位的整体发展。
浅析事业单位职称评聘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事业单位职称评聘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事业单位职称评聘是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重要一环,是对职称人员进行正式评定的程序。
但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例如评定标准不科学,评审程序不公开、不透明,评审人员素质不高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职称评聘的公正性、公平性和客观性。
为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应采取相应的对策。
一、制定科学合理的评定标准职称评聘应该根据职称人员的实际工作业绩和专业能力来评定,并且要与事业单位的发展相匹配。
制定科学、合理的评定标准,是职称评聘的关键环节。
要涵盖职称人员的工作实绩、学术造诣、职业道德、业务能力等多个方面的考核内容,注重实绩、实践能力以及服务能力的评定。
二、加强评审程序的公开透明评审程序的透明是评聘公正的基础,评审结果必须向职称人员公示,并及时告知职称人员评审结果及理由。
应该制定一系列明确的规章制度,包括对评审人员进行专业素养和道德素质的把关、评审程序的公开与透明、公示权益保护等。
三、提高评审人员的素质评审人员是职称评聘的关键环节,他们应该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良好的编制纪律,以及专业素养和管理能力。
要强化对评审人员的培训和考核,建立一套完整的激励机制。
四、完善评聘制度完善评聘制度是提高职称评聘质量的重要措施。
需要建立符合实际情况的评聘制度,制定实用且科学的评审标准,并严格执行,同时提高职称评聘的可操作性和可靠性,采用多重评审机制,严格把关每一道程序环节。
五、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将现代化技术手段纳入职称评聘程序中,能够充分降低人为干预的可能性,保证整个评聘过程的公正和公平。
例如建立评聘信息化平台,利用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来提高评聘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综上,职称评聘的工作程序应该高度规范、公正、透明。
提升评审人员的从业素质,建立合理的评定体系,实现科学合理的评聘制度,以及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来确保职称评聘工作的公正性、公平性和客观性,这些措施是解决职称评聘中存在的问题的有效办法。
浅析事业单位职称评聘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事业单位职称评聘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事业单位职称评聘是指根据事业单位职工的工作业绩、职位要求等因素来评定职称等级的过程。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发现存在一些问题,如评聘不公平、标准不明确、程序不规范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职称评聘的公正性和准确性。
我们需要采取一些对策来解决这些问题。
评聘不公平是当前职称评聘中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
在很多事业单位中,评聘结果往往受到人际关系、权力关系等非工作相关因素的影响,导致不符合职称评聘应有的公正性。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建立职称评聘的责任制度,对参与评聘工作的人员进行明确的职责划分,并加强评聘过程的监督和审查。
可以引入第三方机构来参与评聘工作,确保评聘结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标准不明确也是评聘存在的一个显著问题。
不同事业单位对职称评聘的标准有所不同,造成了评聘结果的不一致。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对职称评聘的标准进行统一和明确。
可以通过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或行业准则,对职称评聘的标准进行明确规定,使评聘结果更加科学公正。
程序不规范也是职称评聘中常见的问题之一。
由于相关程序不完善、操作不规范,导致评聘结果的准确性受到质疑。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加强对评聘程序的培训和指导,确保评聘人员熟悉评聘流程和操作要求。
可以建立评聘结果的复核机制,对评聘结果进行再次审核,提高评聘结果的可靠性和可信度。
事业单位职称评聘存在的问题较为复杂,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解决。
只有通过建立公正的评聘机制,明确的评聘标准和规范的评聘程序,才能确保职称评聘的公正性和准确性。
评聘候选人也应该加强自身素质和能力的提升,以更好地适应职称评聘的要求。
职称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职称存在的问题及建议教师职称评定工作关系到教师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对教育的影响,反映了政策的科学性,制度的合理性,操作的可靠性。
獼的职称评聘在指标数量,评审条件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一、受指标数量的限制,很多教师没有机会评聘职称.教师晋级搞指标分配的方法不可取.教师达到国家认定的具体晋级条件,就应该无条件晋级。
重视教师,就是对教育的重视。
以前教师职称评定优先工作时间长,岁数大的教师,年轻的教师要让.而现在改变了这种现象。
形式上的竞争已经形成.指标的限制让部分优秀的教师多次不中挫伤了工作的积极性,年纪大的教师更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如果,不限制教师职称指标,并能根据参评资格和细则进行,并且规定一定的分值,让符合条件和要求的教师都能上,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将会有更大的提高.教育教学更会有新的起色。
二、抑制暗箱操作,重视信息公开。
由于近几年来教师职称评定工作中的腐败想象的发生和教师的们的反响,基层领导不敢公然的舞弊,暗箱操作还是存在。
近几年的有关教师职称评定的通知能够查到,评审的要求和细则,总是找不到,难道不应该公开吗?现在是信息时代,教师职评信息化,让教师们心中有数,并为之努力,做好准备.提高竞争的公平度。
三、细则要不断更新,科学,具有可操作性。
教育的不断改革和发展,评价一个教师的标准和要求也有着相应的变化。
某教师曾经暑假几次自费参加过市举办教师学科骨干培训,这在职评细则中毫无体现。
这比一堂公开课还差吗?在细则中有一部分是硬件的东西好操作,但是还有一部分是软件的东西操作具有不可靠性.部分乡中心校的领导一期没有到下面的小学去过,评委就更不用说了。
他们只能对附近的学校的教师有所了解,几年来一个小小的乡镇又有几个乡领导认识所有的教师呢?因此细则的不断更新和补充很有必要.细则要具有科学性,可操作性。
四、建立监督机制,严肃职评纪律。
因此建立健全与职称评审有关的各种制度是有必要的。
如建立全方位、全过程网上公示制度,以及申诉和听证制度,有效减少和避免评审中的腐败现象.同时要加强对职称评审工作的监督检查,努力为广大教师创造一个公平、公开的竞争环境.要对评审的全过程进行有效监督,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鼓励单位和个人对职称评审中出现的腐败问题进行举报,根据举报及时调查,并做出相应处理。
当前职称评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当前职称评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职称评审的合理性、规范性以及科学性与专业技术人员的创造性和工作积极性有着密切的关系。
但是当前职称评审中存在诸多问题,尤其是认知方面,很多人错误认为论文数量越多,学术水平越高,或者发表论文的期刊級别越高,专业水平越高,这种错误的认识对职称评审的健康发展带来一定程度上的阻碍,评审工作人员应当适当限制申报材料中的成果和论文数量、淡化论文的级别,对论文的质量加以重视并且透明化评审过程,为国家的发展提供实用性人才。
一、当前职称评审中存在的问题没有处理好论文数量与学术水平之间的关系目前在职称评审中存在一个错误的认识倾向,认为发表的论文数量越多,专业水平就越高,实际上,论文的数量只能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学术水平,是学术水平的一个方面,而不能代表全部。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建设逐渐朝着创新型方向发展,因此在论文的要求上也以创新为主,论文水平的高低以是否具有创新思想为主要依据。
职称评审方面不能仅仅以论文的数量为主,很多专业技术人员有着很高的学术水平,但是很少发表论文,还有一些学术水平不高的技术人员,致力于论文发表这种短期的行为。
因此,以论文数量来衡量学术水平,不均有科学合理性[1]。
没有处理好论文发表期刊级别与学术水平之间的关系 目前的职称评审之中,除了对论文数量代表学术水平有错误的认识倾向,还有一种较为突出的错误认识,认为发表论文的期刊级别越高,论文的质量也就越高,这也是一种错误的认识。
论文发表期刊级别只能代表主办单位级别,而不能用来衡量论文的质量高低。
发表论文期刊的级别越高,只能说整体的论联盟文学术水平较高,管理上要相对规范一些,但是并不能说明某一篇论文的质量就较高。
论文质量的高低与发表论文的期刊单位行政级别画不上等号,很多地方性的专业学报和学术期刊比一些国家级主办单位的期刊质量要好,目前职称评审中,错误并且习惯性认为市级论文水平低于省级论文水平,而省级论文水平低于国家级论文水平,这种“市级”是因为主办单位是市级单位,“省级”是因为主办单位是省级单位,并不能代表发表论文的质量高低。
浅析医院职称评聘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当代医学 2008年9月总第148期 C ont e m por a ry M e di c i ne ,S pe t e m be r 2008,Is s ue N o.14836医院管理H o s p i t a l M a n a g e m e n t职称评聘工作经过多年、不断地改革,仍是一项相对复杂、矛盾的工作,职称评聘是人事部门每年的惯性工作,这项工作能否做到严肃认真、客观公正,直接关系到专业技术人员的切身利益,影响到广大医护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及临床、教学、科研工作的发展。
在近几年的职称工作实践中,发现职称评聘无论在条件、方法、制度上,还是在操作过程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问题,致使职称评聘工作挫伤了部分医务人员的积极性,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
浅析如下。
1 主要矛盾1.1 评定标准脱离实际工作各系列职称的评定条件几乎都囊括学历、任职时间、职称外语考试、职称计算机考试、专业技术水平能力测试、论文、科研奖励等项目,而针对具体专业、具体岗位及岗位工作表现至今还没有形成可执行的客观的考评标准。
在这种考评制度的引导下,有些人员在任职期间为申报职称投机取巧,把主要精力放在撰写论文或科研成果上。
由于职称申报考核过程中对专业理论、诊疗水平、临床工作量等没有客观的、直接的考核指标,加上对这些内容的重视力度不够,致使临床诊疗水平较高(实践能力较强)而缺乏论文的专业技术人员不能申报。
相反,那些投机取巧的人员却抱着今年不行明年再来,总有一次会被评上的侥幸心理,年年参加申报。
根据这种考评条件得出的考评结果不但没有真正发挥职称评聘的积极作用,而且在实际工作中一方面挫伤了部分优秀人员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形成了部分人员学会钻空子、不思进取、不求上进的局面。
1.2 指标控制名额指标是计划经济的产物和缩影。
在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的今天,各单位的医疗基础、规模、发展速度、人员状况等具体情况不可能完全相同,上级人事职改部门给各单位下达考评指标,缺乏一定的合理性和客观性,给职称考评具体工作带来一定程度的被动影响。
浅谈基层事业单位职称评聘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改进
EN LI ZI YUAN人力资源R- 177 -如果说学生时代分数是学生的“命根”的话,那么,职场时代职称则是专业技术人员的“命门”,特别对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而言。
因为职称与薪酬挂钩,职称高低决定着工资水平的高低,与专业技术人员职级晋升、提拔任用有关联,还涉及专技人员退休后养老金发放及享受的医保报销金额比例,这些都是真金白银的显性待遇;还有一些是名誉、头衔之类的隐性待遇,比如评上高级职称后,高级的称谓就伴随个人一生,哪怕已调离了事业单位,高级工程师、高级会计师、高级经济师等称谓也会在其履历档案中保存,彰显其某方面的专业技能。
随着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不断推进,职称评聘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逐渐浮现,对当前职称评聘工作中存在的一些现象和问题,需要正视并不断改进完善,特别要用好职称聘用这根“指挥棒”,发挥出职称评聘的激励作用,让事业单位真正成为专技人员安心干事、用心干事的地方,推动基层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
一、基层事业单位职称评聘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一)职称评审工作中对申报人的品德诚信问题还不能进行有效评价2017年,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要“完善职称评价标准”,第一条就是“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把品德放在专业技术人才评价的首位。
要做到这一点,仍缺乏必要的条件和手段,从目前的职称评审情况来看,评委们仅凭递交来的资料无法客观、全面地评判申报人员的品德表现。
职称评审工作通常情况下,侧重的还是对申报人工作业绩及提交论著的评价,日常的德才表现反而不是评审委员要考察的重点方面,因此,评委们往往都直接跳过这个重要方面,直接看申报人员的工作业绩及发表论著等提交的材料,以此作为对评定依据。
如此看来,所谓的“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评价标准并未得到贯彻执行,这也成了当前评审工作中的一块短板,以有偏差的评价标准来评审专业技术人员难免会出现不全面、不完善的现实尴尬。
本人觉得职称评聘不能仅凭申报人员的工作业绩、发表论著来论英雄,特别是申报高级职称,申报人不仅业务水平、工作能力要具有一定水准,品德和诚信方面也应堪当表率,如果个别人的职业道德和诚信方面存在问题还能够顺利通过申报的话,这对其他讲诚信、遵守职业道德的申报人而言很不公平,也有违《意见》中倡导的“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严格实行评聘分开,科学设岗、竞争上岗按照专业技术人员评聘分开的有关规定,建立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事业单位要根据各自的职责任务,科学设岗,合理定编、定员;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用制,竟争上岗,择优聘任,对岗位和人员进行动态管理,建立能上能下的激励机制,优化人才资源,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从而使专业技术队伍充满生打环口活力,增强事业单位在发展过程中的竞争力。 3 、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新机制建立新形势下以能力和业绩为主要价值取向的人才诩介机制,促进高紊质、复合型专业技术人才的快速成长。围绕能力和业绩两个方面,结合各系列、专业间的不同性质和特点,对专业技术人员提出明确的有针对性的要求,特别是能力方面的要求,以能力和业绩作为主要评价依据;职称外语水平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要求,要区别对待,不搞& ! dqu 。;一刀切& rdq 目。;;允许专业技术人员申报 2 个以上职称,促进复合型人才成长。
2 、岗位管理办法不够科学、合理目前事业单位岗位设置主要采取结构比例和最高职务档次控制的办法,专业技术岗位设置只能按照上级规定的设岗比例实行岗位总量控制,难以真正做到& I d qu 。;以事定岗,因事设岗& rdqu 。;。各单位的规模、任务、专业技术人员结构状况等具体情况干差万别,按照统一的结构比例设置各级别岗位职数,缺乏一定的合理性和客观性.在专业技术人才相对密集的科研、教育等单位,一些优秀专业技术人员可能受到岗位职数限制,不能及时评聘相应职称资格;而在专业技术人员较少的单位,一些技术、资历等条件一般的技术人员因指标富余却较早评聘了职称,这样必然会给职称评聘工作带来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 3 、评价机制不适应激励人才辈出的时代要求一是评价方法相对落后.目前职称评审中实行的量化测评、评审答辩难以准确地考察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能力和水平,特别是工作创新能力;二是酬介考察的内容僵化单一。按现行职称评审政策,统一要求外语、计算机考试合格,才能参加评审,这一要求限制了部分基层单位专业技术人员晋升评审高一级职称;另外目前职称评审中对专业知识及能力的考试仅在会计等系列开展,造成各专业技术系列之间评审条件差异很大二三是评价标准相对落后。比如晋升职称资格条件,明确规定必须达到相应的学历、任职年限等要求,从充分激励人才的角度看,这些限制条件,就成为限制有突出贡献人才、积极上进人才、致力创术人员聘用期满要实行严格的考核,考核内容必须结合岗位工作目标,对专业技术人员的思想品质、业务能力水平、业绩成果等进行客观量化考核,考核标准、捏序、结果要全面公开,形成客观公正的考核结果。严格按照考核结果实施续聘,废除专业技术职务终身制.同时,考核工作要正确处理四种关系:一是定性考核与定 t 考核相统一,以 t 化考核为主;二是平时考核与定期考核相统一,以平时考核为主;三是领导考核与群众考核相统一,以领导考核为主;四是考核现在与引导未来相统一,以考核现在为主。根据考核结果对专业技术职务进行重新聘任,从而达到调动专业技术人员积极性、创造性的目的。 5 、妥善处理事业单位政工人员转评职称问题政工人员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者,上级制定职称政策应充分考虑事业单位工作需要和广大政工人员的切身利益,本着循序渐进逐步到位的原则,妥善处理这一历史遗留问题,在转评及聘任其他系列职称时,应该给予政策上的优惠和倾斜,最大程度地减少政策变化带来的负面影响,调动政工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促进事业单位各项事业的发展。
、后续理面存在诸多纂溺环节虽然按照政策规定专业技术职称已实行了评聘分开,但由于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相对滞后,不少单位还不同程度存在着一聘定终身、聘约管理弱化、竞争聘任力度不够、任期考核简单等现象,致使竞争聘任机制未能真正形成。 5 、政工职称评聘政策缺乏连续性河北省自 2009 年始,除了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以外,其他事业单位政工系列职称评审工作已经停止,对于多年从事党群等政工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转评其他系列职称自然处于劣势,即使能顺利转评到其他系列,晋升高一级职称也比其他同等条件人员晚了一年,这样不可避免地将影响他们工作的积极性。二、洲策与建议针对以上具体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1 、改进职称评审方法,调整评审条件和标准实践证明,职称评审工作实行单一的考试或评审,都不同程度存在替局限性,只有将二者有机地结合,才能使评审结果更加客观公正。可以参照会计系列专业技术人员职称晋升考评结合的办法,在衬申报人员进行统一的业务知识考试的基础上,进行科学合理的评审,这样既可以从一个侧面检验和反映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和业务素质,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印证申报人员提供材料的典实性,最大限度的保证评审结果的客观和公正。另外,制定评审标准和条件,要突出工作业绩和实际能力,并将其客观量化,使职称资格能真正体现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成就、业务能力与技术水平翔青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