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袁成达教授:这里传承是中华民族之魂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里传承的是中华民族之魂

—关于建设以“华夏文化主题公园”

为主体的“华夏文化园区”的依据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与产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

产业发展规划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袁成达教授

2011年6月25日——7月9日

根据相关研究资料,我们认为,中华文明肇始于伏羲(女娲)的渔猎时期,大发展于黄帝(炎帝)和尧舜的农耕时期,集大成于“百家争鸣”的春秋战国时期。此后,经不断发扬光大,扬弃传承而至于现代。

晋源区密聚中华民族从远古伏羲到近古的文化遗存,系统地展示了中华文明的发展史。其集聚性和系统性为国内、为山西所鲜见。特别是以“唐城”和“晋阳城”为突出代表的太原市(晋源区)建城史,更是体现中华民族精神内核的根据,其权威性为国内之最,是晋源区古文化最大亮点。在晋源区建设以“华夏文化主题公园”项目为主体的、全国规模最大的“华夏文化园区”,系统展示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对于提高太原在中华民族文化传承史中的地位,对于丰富晋源区古文化的内涵和提升晋源区的文化价值,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于推动晋源区文化产业、旅游产业及其相关产业的发展,不仅是现实可行的,而且是理所应当的。

依据一:尧“初都太原”,筑城名“唐”,是太原文明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节点。唐城、夏墟和后来的晋阳古城,其兴建和湮灭、重建的历史是太原所特有的水与火的历史,浓缩了中华民族的文明发展史,形成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核。“华夏文化主题公园”重建尧“初都太原”的“唐城”史实,突出展示从尧到宋朝这一段建城—城毁—再建城的历史,就抓住了中华民族之魂传承的载体,从而产生内在的强大吸引力。

1、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是构成浑宏雄伟的文化景观的标志。它揭示着、展现着城所在区域的文化特色和历史渊源,成为文

化传承中的一个个重要的节点,构成了民族文化传承的体系。

武汉市因在市郊发掘出盘龙城遗址,建城史推到3000年前。而盘龙城实体的存在,学界研究华夏民族从中原走向长江中下游流域,走向岭南,就有了一个商朝时期的枢纽。华夏文化向南传承的脉络就更加清晰了。而西安高陵杨官寨遗址发现,将中国城市历史推进到了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有6000年建城史的西安,因此被确定为世界历史和中国历史上第一座城市。

太原唐城和尧初都太原的口碑传说文献记载,告诉了人们这样一个历史事实:早在距今约4500年的唐尧时期,太原已经有了一个人口相对密集,生产相对先进,文化相当发达,生活相当安定的原始氏族群落。尧南下河东后留下的族群和太原原有的族群在这个保护着自己的唐城里,繁衍、生息、劳动,发展了经济,创造了文化。唐城成为黄河中游地区华夏民族文化最先进的区域之一。在考古发现中,因为伏羲(女娲)、黄帝(炎帝)、尧舜禹,尚无当时的遗物或文字可资鉴证,现在留下的只是传说。这也是史载。

其实,在一定意义上,传说就是最初的历史。在大禹治水之前,泛滥的洪水冲刷,也成汪洋的洪水浸泡。等到大禹来太原治水,“打开灵石口,空出晋阳湖”,唐城已荡然无存。之后,唐城存在的众多史实也就湮没消失于夏商周的历史变迁中,只留下了“尧初都太原,筑唐城”的传说,在执着地向世世代代的后人们显示着4500年前后太原曾是“尧都”的信息。然而,尧的传人没有在大灾难中屈服,他们在禹离开后顽强坚守。《帝王世纪》载,“禹自安邑都太原。至傑,徙都安邑。”指大禹在舜传位后,把都城从安邑(今山西夏县)迁到太原。至传说中的夏王朝第16代君主夏傑又将都城从太原迁回安邑。这就说明,大禹治水离开太原后,当地氏族部落又重建了唐城。出生于东汉的著名魏晋史学家皇甫谧的这笔记载,虽现在尚无考古学文化支撑,但是至少说明在东汉时就有禹以太原为都的文献记载或口头传说。这些文献记载或口碑传说至少表明一个史实:太原曾是禹的都城,曾是夏的都城。现在学界比较趋同于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为夏朝都城遗存,但并不能否定太原曾为都城的历史文献记载。《尚书.禹贡》反映了中华民族上古时代的先民们,对人类活动区域及其地理划分的认识。其成文之年虽有待考据加以确证,但《禹贡》保存下来的远古地理资料是非常珍贵的。学界认为,这篇57个短句、1193个字的文章,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地理的重要文献,是我国古代文献中最古老和最

有系统性地理观念的著作。《禹贡》中,在写冀州时,有“既修太原”四个字,记载了大禹治水在疏通晋南黄河中游河道后,即沿汾水北上太原治水的史实。“打开灵石口,空出晋阳湖,”是大禹在太原治水的传说,和《禹贡》之“既修太原”相佐证,就明白无误地说明太原当时已成“汪洋大海”,泛滥多年的洪水是唐城荡然无存的元凶。《禹贡》用一个“修“字,而且是篇中惟一使用“修”字之处,说明禹在解除河东一带京都洪水之困后,急治汾水的目标之一是要“修”太原。对唐城湮灭荡然无存而无处可修的现实,作者使用“修”字则是要传达禹心中那挥之不去的惋惜和遗憾。这也可以说是大禹在接舜位后要迁都太原的一个原由。

于是,在太原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就出现了华夏民族发展史中的一个惊人的事实:唐城在洪灾中湮灭荡然无存,尧的后裔们又重建了唐城;大禹以之为夏王朝都城后再度湮灭,周朝的晋定公时,赵鞅又新建晋阳城;古晋阳城在宋代的战火中夷为平地,后来又新建太原城。这一段不凡的史实,正是中华民族精神内核的深刻体现。在中华民族文化发展传承8000年的历史中,惟有太原才有如此深刻的体现。其意义难以表述,其价值难以估计。这是太原历史文化传承的瑰宝,是中华民族文化精华中的瑰宝。今天,我们重建这段历史,并非在没有确切的文献记载证据和考古发现之前就要改写太原的建城史。我们只是要恢复它曾经存在过的历史事实,只是要传达太原体现的中华民族文化无比深刻的内涵。

2、有唐城,才有唐朝,太原传承着华夏民族之魂。

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历朝历代中,唐朝和汉朝一样,是世界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代,是一个在文化、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成就都极为辉煌,居于当时世界各国之最的时代。其影响之大之广之深之远,中国人因此被其他国家的人称为“唐人”,现今西方华人的聚居处也被称为“唐人街”。而在海外,与华人华侨联系最密切的一个词,也就是“唐人街”。从这个角度看,唐朝对世界的影响大于汉朝。然而,没有尧初都太原,筑唐城,也就不会有“唐朝”。

唐朝开国皇帝李渊,定国号为“唐”,并非偶然。陇山李氏家族起始于秦汉时期,此后子孙迁徙各地形成新的房系,因历代军功卓著而成望族。唐高祖李渊的祖父李虎,为北周八柱国之一,佐命有功,被追封为“唐国公”。封地就在太原。爵位传至李渊,太原起兵后,遂自称“唐王”。其所以称“唐”,盖因太原为“唐”。唐尧西迁太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