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认知的个别差异与管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认知的个别差异与管理
第一节一般知觉过程
一、知觉的概述 1、定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
整体的反映。 2、知觉活动的一般过程: 从感觉资料中选择知觉对象 对局部资料或不完整的线索、信息进行回忆补
充 对信息与线索进行加工并组织构成完整的对象 对知觉对象作出适当解释并用名称标志它
(三)角色知觉 1、含义:对某个人在社会活动中所扮演的角色的认知与
判断,以及对有关角色行为的社会标准的认知。 2、角色知觉过程: 角色认知与角色期望结合: 角色行为与角色评价结合: 角色意识与角色确立能成功扮演角色 3、影响因素: 社会角色期待的影响: 社会角色冲突的影响: 社会刻板印象的影响:
自我
第四节影响社会知觉的因素与社会认知障碍的克服
一、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 (一)首因效应: 1、定义:第一次交往过程中形成的印象对双方以后交往关系的影响。 2、对组织管理有重要意义: (二)近因效应: 1、定义:最近或最后获得的信息,对人的社会知觉影响作用更鲜明、
更大。 二、晕轮效应: 1、定义:在人际知觉中形成的以点概面或偏概全的主观印象。 2、意义:有助于克服以偏概全的思想方法,也有助于了解其他人产
(三)知觉的恒常性:知觉的条件在一定 范围内变化时,人对该对象的知觉仍保 持相对不变的特性。
(四)知觉的组织性:人的知觉有凭借经 验对感觉材料进行组织加工的特性。
接近原则:
相似原则:ຫໍສະໝຸດ Baidu
封闭原则:
连续原则:
极少组合原则:
(五)知觉的理解性:人能利用已有知识 经验去解释被知觉的对象,并能用词语把 它的名称标志出来。
四、自我知觉的误区与管理 (一)误区 1. 过于自高自大,自命不凡 2. 过于自卑,缺少自信心 3. 过于消极、被动、依赖 4. 过于相信经验的局限与宿命观点 5. 过于相信环境与外因的作用 (二)自我管理方法 1. 改变与改造环境,促进自我的发展 2. 通过再社会化途径,改变与完善自我促进自我发展与自我实现 3. 脱离不良环境,以利自我发展 4. 回归社会,适应环境,以利自我免疫与发展 5. 从他人、社会、团队、大局、全局、未来的角度看问题,超载
2、作用:容易夸大环境的作用,造成社会知觉的假象, 使认识产生偏差。
五、其他影响因素
1、线索偏差:由于他人言行不一、表里不一,其真实意 图被假象掩盖,而受迷惑,对其产生错误认知的现象。
2、迷信心理: 3、情绪效应: 4、投射作用:个体把自己不喜欢或不能接受的原来属于
自己的东西转移、投射到别人身上去。
他人的知觉采取“以己度人”的方式
二、自我知觉的构成要素: 1、生理自我 2、心理自我 3、社会自我 三、自我知觉的形成
(一)以人为镜,即通过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获得 对自我的认识
(二)扮演角色,以促进自我知觉的发展 (三)通过社会比较来认识并评价自己
(四)通过个人对自己心理活动的分析来实现自 我知觉和自我评价
第二节社会知觉
一、什么叫社会知觉(社会认知): 1、定义:主体对社会环境中有关个人、团体和组织特性的知觉。 2、与普心中知觉的区别:更为复杂的认知活动。 3、意义:人们社会行为的基础 二、社会知觉的种类 (一)对他人的认知 1、含义:对生活在一定社会环境中其他人的感情、动机、意向、性
格等心理活动和个性心理特征的知觉。 2、影响因素: 知觉者的特征:热情、冷漠、猜疑、认知深浅、自知水平等 被知觉者的特征:地位、角色、水平、接纳与排斥等 情境因素:交互关系、组织层次、简繁程度、稳定性等 认知与评估的条件:标准或图式等
3、对他人知觉的线索:表情、行为 面部表情的认识和判断: 目光接触: 身段动作的表情识别: 言语表情的识别: (二)人际知觉 1、含义:对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认知。 2、影响因素: 人际关系本身的特点: 主体本身的特点:知识经验、情绪状态、态度倾向等
认知主体对组织及组织观念的认识:是否有全局观念、纪律观念、 发展观念、革新观念;对职位的认识等
3、人际技巧: 知己要求: 知人要求 言语要求: 行为要求 表情要求:真诚、丰富、适度、
第三节自我知觉
一、什么是自我和自我知觉 1、自我的含义: 广义:一切个体能够称之“我的”之总和。 狭义:个体对自己心理活动的认识与控制。 2、自我知觉的含义:一个人对自己的身体、思想、感情、
需要、欲望、动机、个性等的认识。 3、自我知觉与他人知觉的区别: 自我知觉的主体与客体是统一的 一般讲自我知觉的信息比知觉他人多一些 人们对自己的知觉往往采取“以人度己”的方式,对
生这种偏向的原因。对知人善任,防止以貌取人有积极意义 三、社会定势现象 1、定义:对某个人或某一类人形成的比较固定的刻板印象。 2、意义:对社会知觉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影响。
四、制约现象
1、定义:在社会生活与实践中,常根据某个人的品质和 个性心理特征去推论与之相接近的其他人也存在这种 品质和个性特征。
其次,有助于人们对生产事故作科学分析,科学分析责任 事故与非责任事故,尤其是错觉因素造成的,可以加强 防患。
第三,掌握错觉规律,科学设计路面图形,对减少交通事 故可以起到显著效果。
(三)影响知觉的主观因素:
1、过去学习经验的影响 2、定势效应对知觉的影响 3、暗示与从众心理的影响 4、动机与需要对知觉的影响 5、情绪因素对知觉的影响 6、注意对知觉的影响 7、思维品质对知觉的影响
三、影响知觉的因素: (一)影响知觉的客观条件 1、刺激物的强度 2、刺激物的对比 3、刺激物的活动性 4、刺激物的新颖性 5、刺激物的重复 (二)错觉现象对知觉的影响 1、光渗错觉 2、高估错觉 3、对比错觉 4、线条干扰错觉 5、整体影响部分的错觉
意义:
首先,可以将错觉规律运用到建筑设计,生产环境的布置, 生活环境的美化,创造最佳的工作与生活环境。
3、知觉分类
依据分析器不同分:视知觉、听知觉、 嗅知觉、味知觉、触摸知觉等
依据知觉反映的客观对象不同分:空间 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
二、知觉的特性
(一)知觉的选择性:优先把知觉对象从 背景中区分出来的特性。
(二)知觉的整体性:客观事物的个别部 分或个别属性作用于人的感官时,人能 根据知识经验把它知觉为一个整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