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认知的个别差异与管理

合集下载

行为组织学-第4章 个体差异及管理

行为组织学-第4章  个体差异及管理
(3)同化是态度改变的第二阶段, 不受外界压力而被动产生的, 是从模仿中不知不觉地把别人的行为特性并入自身的个性特征 中,逐渐改变原来的态度,这种改变是不稳固的。
个体对一类人和社会事物(如事件、团体、制度以及代表 具体事物的观念等)所持有的评价和行为倾向。态度具有认知、 情感和意向三种成分。其中,认知成分是具有评价意义的叙述, 内容包括个体对某个对象的认识与理解、赞成与反对,这是形 成态度的基础。情感成分是指个体对于对象的体验,对其喜恶 情感的反应深度。情感伴随认知过程产生,并保持态度的稳定 性。意向是个体对对象的反应倾向,即行为的准备状态,准备 对态度对象做出反应。
(1) 认识自身情绪的能力 (2)妥善管理自身情绪的能力 (3)自我激励的能力 (4)认识他人情绪的能力 (5)人际关系管理的能力
(三)情绪智力对企业管理的影响
戈尔曼就情绪智力对个人和对职业的影响力进行了研究。
(1)情绪氛围的营造对企业成功的影响比想象的更为重要。在明星企业 中,建立在情绪智力基础上的工作能力要比其他的智力和技术因素在企 业中发挥着更重要的作用。个人和企业都能够从培养这种能力的行为中 获利。
2、个体的个性特征。对于复杂的问题,智慧较高的人容易理解其中各种赞成和反对 的论点,并根据这些论点决定是坚持还是改变自己的态度,其态度改变是主动的。智 慧较低的人由于缺乏判断力,容易受到外界的各种影响而被动地改变自己的态度。性
格比较固执的人、自我意识较强的人以及自我防卫性较强的人,普遍有一种自我保
护的倾向,不容易改变态度。
情绪和情感具有肯定和否定的性质。能满足人的需要的事物会引起人的肯定性 质的体验,比如快乐,满意等,不能满足人需要的事物会引起人否定性质的体验, 如愤怒,憎恨,哀怨等;与需要无关的事物,会使人产生无所谓的情绪和情感。积极 的情绪可以提高人的活动能力,而消极的情绪则会降低人的活动能力。

第4章 个体差异及管理2

第4章 个体差异及管理2

4.9什么是情绪
4.9.2情绪的组成成分(续)
面 部 表 情 图
4.9什么是情绪
4.9.2情绪的组成成分(续) 人脸的不同部位具有不同的表情作用: 眼睛--表达忧伤,口部--表达快乐和厌恶 愉快、感兴趣--增加面部肌肉活动 发怒、沮丧--引起前额区和眉间的活动。 真笑--面颊上升,眼周围肌肉堆起; 假笑--仅嘴唇肌肉活动
4.9.5如何进行情绪管理
(2) 国内企业的做法
沙袋馆:让员工在休息时使用,既锻炼身体,又宣泄不良情绪 画馆:让员工随意地根据自己的想像力给他们的领导画像; 大房间:让员工在里面随意地对不满意的领导破口大骂; 运动馆:陈设一些无任何杀伤力的运动物品,供大家用喜欢的 方法玩乐;放一些如玻璃类的东西,让员工在房间里尽情地摔;
4.9.5如何进行情绪管理
(2)通用电气公司的“静默沉思” 节食和体育锻炼计划消除工作人员的情绪病,但长 期执行后见效甚微,许多人因紧张心理造成的血压升 高、压抑感很重和易怒等现象并未减轻。 哈佛大学心理和体育治疗研究所发明包括瑜伽、冥 想、端坐不动等内容的“静默沉思”法,通用电气就 向员工推荐和聘请默静辅导员指导员工苦练 公司的精神疾病治疗费用减少了27%,员工的工作 效率大为提高。
Zapf等(1999)的七维度:
正向情绪表达:例如对顾客表达正向情绪的频率有多高; 情绪表达的多样性:例如工作中是否需要根据情况表达出 多种不同的情绪: 敏感度要求:例如工作中是否需要注意顾客的感受; 同理心展现:例如工作中是否必须体会顾客的各种情绪; 情绪失调:如工作中是否必须表达不存在的情绪感受或者 压抑自身的情绪感受; 规则性:例如与顾客的互动方式是否都是例行公事; 互动控制:例如与顾客互动的控制权是否由员工掌握。

认知能力的个别差异

认知能力的个别差异

认知的个别差异研究认知能力的个别差异有益于解释人们在不同认知任务中表现不同的原因,也利于把人们按其所长分配到相应的任务和工作中。

文章对前人研究中认知能力发展个体间在年龄、智力、学习风格、性别等四方面存在的差异进行分析总结,并对认知能力发展方面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认知能力一般包括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等五方面。

个体差异指个体在成长过程中因受遗传与环境等交互作用,不同个体之间在身心特征上彼此不同的现象。

认知能力差异是指学生在感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想象等能力上表现出的差异。

研究者们之所以对个体差异问题感兴趣,是因为他们试图解释为什么一些人总能比别人出色地完成且更能胜任某些特定的认知任务。

笔者在前人研究基础上,从年龄、智力、学习风格和性别四方面探讨认知能力发展的个别差异。

1年龄与认知个体认知能力的发展随年龄增长存在很大差异。

大龄儿童反应时比小龄的快,高能力水平的儿童(及成人)在获得、储存和操作基本信息方面比其同龄的一般能力水平的人更快、更有效。

不同年龄的儿童之间还存在着加工速度和效率上的差异。

认知能力发展在16-19 岁达到高峰,20 岁后随增龄逐渐下降,60 岁后不同认知能力发展的分离性有增大趋势;成年之前认知能力发展的个体差异随增龄减小,成年之后认知能力减退的个体变异性随增龄增大。

2智力及个别差异能力高低差异具体表现在智力的量差异上,表现为常态分布:两头小,中间大。

智力的高度发展叫智力超常或天才;智力发展低于一般水平叫智力低下或智力落后;中间分成不同的层次。

智力在质差异上的主要体现是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

加德纳认为,人的智力应是一量度其解题能力的指标。

每个人都具备八种智能,即语言智力、逻辑- 数学智力、音乐智力、身体运动智力、空间智力、人际交往智力、自我智力、自然智力和存在智力。

正是这八种智能在每个人身上以不同方式、不同程度的组合使个体智能各具特点。

3学习风格差异学习风格指人们在学习时所偏爱的方式,是学习者持续一贯的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习方式,是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的总和。

管理心理学个别差异讲义

管理心理学个别差异讲义

第14页
第四章 个性差异
第三节 人性格
三、性格类型
每一个体身上所共同含有性格特征独特组合,称为性格 类型。
1。机能类型说
(1)理智型 (2)情绪型 (3)意志型
2。向性说
(1)内向型 (2)外向型
3。独立顺从说
(1)独立型 (2)依赖型
管理心理学个别差异讲义
第15页
第四章 个性差异
第三节 人性格
1。概念 是指个人行为全部动力特点总和。
(1)心理过程强度 (2)心理过程速度和稳定性 (3)心理过程指向性
2。特点
(1)天生性 (2)稳定性
管理心理学个别差异讲义
第5页
第四章 个性差异
第二节 人气质
二、气质类型及其特征
当代心理学依据高级神经系统活动强度、平衡性和灵活 性,把高级神经系统划分为:不可抑制型、活泼型、平静型和 弱型。
第四章 个别差异
第一节 人个性
一、个性心理特征
(一)定义
人个性就是在一个人身上经常、稳定表现出 来个性心理特征和品质倾向总和。
普通包含两部分: 1。个性心理特征:气质、性格、能力 2。个性品质倾向:需要、动机、兴趣、态度、
理想、信念等。
管理心理学个别差异讲义
第1页
第四章 个别差异
第一节 人个性
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孔子把人个性分为五类:
管理心理学个别差异讲义
第16页
第四章 个性差异
第三节 人性格
四、性格发展
1。性格发展影响原因
(1)生理性原因 包含遗传、体格、体形、性别以及肌肉与神经系统、体 内各腺体发育水平。比如:体格健壮者,性格外向,较活跃, 有进取心;体格弱小者,性格内向,沉静,胆小。男性好强, 争胜,有表现欲;女温柔、体贴、心思细密。

第四章 个体差异及其管理2 林娜

第四章 个体差异及其管理2 林娜
物质主义 20世纪90 年代
30~45岁 好学、忠诚、诚实、传统、成 功、负责、健康
小于30岁 灵活、对组织忠诚度减弱、享 受、竞争、思考、好学、成就、 独立

价值观在管理实践中的启示:
1.用人最好要志同道合的人,正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志同道合、 价值观相吻合、具有同样追求的人在一起才能有最好的结果。 一个人才即使很便宜但与你的价值观不同,这种人才不能用。 一个人即使再有能力但却有不同的价值观,也不能用;尽管一 开始有能力的人为你创造价值,但却有重大的破坏力,让你的 企业万劫不复。
生理需要
社会需要
物质需要 精神需要
46
◎ 生理需要
包括对饮食、运动、休息、排泄、性等的需要
主要由机体内部某些生理的不平衡状态引起,对有
机体维持生命、延续后代具有重要意义
47
◎ 社会需要
包括对工作、交往、求知、审美、道德的需要等
反映了人类社会的要求,对维系人类社会生活、
推动社会进步有重要作用

价值观在管理实践中的启示:
2. 人才的追求要符合企业的价值观以及战略使命,如果不认同企 业的价值观那么就应该将其淘汰另选他人。 3.如果你的追求、价值观与企业不相吻合,你可以离开寻找与你 追求价值观相吻合的公司。而选择留下,你就必须去执行,下 属永远是下属,智囊永远智囊,并不具备对财产的拥有权以及 最终的决策权。
50
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 紧密联系!
人在追求物质产品时,往往伴随精神需要 如住房常要求整洁、雅静 精神需要又常以物质需要为载体 如阅读需要书刊
51
3 需要的结构
不同理论观点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人类的基本需要是按优势出现的先后或力量的强弱排列成等级的。

管理心理学--个别差异

管理心理学--个别差异

管理心理学--个别差异管理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个体与组织相互作用的学科,旨在理解和解决组织中的问题。

而个别差异则是指组织成员在认知、情绪和行为方面的不同特点和表现。

个别差异是组织管理的重要考虑因素,了解和应对个别差异有助于提高组织绩效和员工满意度。

本文将从认知、情绪和行为三个方面探讨个别差异在管理心理学中的重要性和应用。

首先,认知个别差异是管理心理学中不可忽视的因素。

认知差异指的是个体在知觉、思维和判断方面的差异。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知觉和思维方式,这决定了个体对事物的理解和认知。

比如,有些人更注重细节,而另一些人更注重整体;有些人更喜欢逻辑推理,而另一些人更喜欢感性思维。

在管理中,了解和应对员工的认知个别差异可以帮助领导更好地与员工沟通和理解员工需求。

比如,一位细节型的员工可能更适合从事注重精细任务的工作,而感性思维的员工则更适合从事创意类工作。

因此,管理者要根据员工的认知特点来合理分配任务,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满意度。

其次,情绪个别差异也是管理心理学中重要的研究内容。

情绪差异指的是个体在感受、表达和调节情绪方面的差异。

不同的员工在面对同一情境时会有不同的情绪反应,有些人更容易感到焦虑和压力,而另一些人则更能应对压力。

管理者了解和应对员工的情绪个别差异可以有效地降低员工的工作压力,提高工作满意度和减少离职率。

比如,当一位员工感到焦虑和压力时,管理者可以适时给予支持和鼓励,帮助员工调节情绪,提高工作效能。

同时,管理者还可以根据员工的情绪特点来制定培训和开发计划,帮助员工提升情绪管理能力,更好地适应工作环境和要求。

最后,行为个别差异是管理心理学中需要关注的重要方面。

行为差异指的是个体在行为表现和行动方式方面的不同。

每个人的行为方式和表现都不尽相同,有些人更注重结果,而另一些人则更注重过程;有些人更善于合作,而另一些人则更喜欢独立工作。

在管理中,了解和应对员工的行为个别差异有助于提高团队的协作效能和组织绩效。

第四章:认知的个别差异与管理(管心)讲解

第四章:认知的个别差异与管理(管心)讲解

自我知觉的功能
LOGO
3
对树立与培养正确 的自我观念,充分 发挥主体自身积极 性、主动性、创造 性,正确实现自我 与促进自我实现有 重要意义。
1
有助于人们自觉地 运用批评与自我批 评的武器,转变其 态度
4
2
有助于人们自觉地 认识社会、认识他 人、认识人际关系
可以激发起人的自 尊心、自信心、事 业心、荣誉感等, 从而推动人们的学 习、工作和事业。
• (2)定势效应对知觉的影响 • (3)暗示与从众心理 • (4)动机与需要对知觉的影响 • (5)情绪因素对知觉的影响 • (6)注意对知觉的影响 • (7)思维品质对知觉的影响
LOGO
第二节 社会知觉
LOGO
• 一、什么叫社会知觉 • 主体对社会环境中有关个人、社会团体及组织特性的知
觉。 • (二)对他人的知觉。
青年期之后
自我知觉形成
LOGO
Title
• 从于他人交往中认识自己 • 角色扮演,对自我角色的认识 • 通过社会比较认识自己 • 内省的作用
第四节 影响社会知觉的因素及社会认知障碍的LO克GO服
• 一、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 • 二、晕轮效应 • 三、定势现象(社会刻板印象) • 四、制约现象 • 五、其他(线索偏差、迷信心理、情绪效应、投
现实自我
指个体此时此地身心存在的总和
3、自我知觉的发展形成 LOGO
自我意识 萌芽时期
自我意识 形成时期
自我意识 发展时期
自我意识 完善时期
( 生理自我形成发展期) 8个月龄到3岁(镜子测试)
•(社会自我形成发展期)
3岁到青春期
(心理自我形成发展期)
青春发育期到青春后期大
约10年时间

第四章 个体差异与管理v

第四章 个体差异与管理v

25
26
四、性格与气质的关系
性格与气质都是描述个人典型行为的概念。这两个概
念既有区别,又有密切的联系。
性格与气质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下列三个方面。
27
第一,从起源上看,气质是先天的,一般产生在个体发生 的早期阶段,主要体现为神经类型的自然表现。性格是后天的, 在个体的生命开始时期并没有性格,它是人在活动中与社会环 境相互作用的产物,反映了人的社会性。 第二,从可塑性上看,气质的变化较慢,可塑性较小; 即使可能改变,但较不容易。性格的可塑性较大,环境对性格 的塑造作用是明显的;即使已经形成的性格是稳定的,但改变 要容易些。 第三,气质所指的典型行为是它的动力特征而与行为内容无
据说,这部电影在韩国迅速风靡, 血型甚至成了人们择偶的新标准, 许多相信血型决定气质的韩国女 子对B型血的男性敬而远之 。
13
日本心理学家古川竹二等人根据人的血型提出的气质类型 理 论。认为人的气质特征是由血型决 定的。血型分为A型、B型、 AB型 和O型,其中每一血型在气质方面都 有不同表现。
A型人 精明、理智、内向,不善交际。沉思好静,情绪稳定,忍耐 力强。具有独立性,易于守规。做事细心谨慎,但不果断。责任 心强,固执。感情含蓄,注重仪表,但不新奇,是处理家务的能 手。 B型人 聪明、活泼、敏捷。外向,善交际。兴趣广泛多变,精力分 散;大事故少,小事故却不少,行动奔放,不习惯束缚;易感情 冲动,热心工作,不怕劳累。缺乏细心和毅力。动作语调富于感 情,易引起他人注意。爱情上,女性比男性主动。
18
四、气质与教育培训
不同气质特征的人在情感表达方式、接受新事物的速度、
行为的稳定性、对挫折的忍耐程度等各个方面均各有特色,因
而在对员工进行教育培训时,提倡“针对性”,即根据人的不 同气质特征,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例如,多血质的人承受挫 折的容忍力较大,对他们的批评不妨严厉些,并考虑到他们轻

认知的个体差异与管理

认知的个体差异与管理

• 2 运动知觉
• 运动知觉是人脑对物体空间位移的知觉。 • 影响因素:(1)物体运动速度。(2)观察者与运动物体之间的 距离。(3)观察者自身处在静止、还是运动状态,会导致参 照系的不同。运动知觉的种类:(1)真动,(2)似动,(3)诱 动,(4)自动,(5)运动后效。
• 3 时间知觉
• 时间知觉是人对客观事物时间关系的反映,是一种以内脏 集体感觉、听觉、视觉为主的复杂的知觉过程。
第四节 社会知觉的主要影响因素与 效应
• • • 一、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 首因效应:“先入为主”或第一印象,首次交往时所形成的对对方的看法,总是最鲜 明、最牢固,并影响着以后交往的深度。 近因效应:最近或最后获得的信息,对人的社会知觉的影响作用更鲜明。
二、晕轮效应
• 又称“光环效应”、“成见效应”、“光晕现 象”,是指在人际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夸 大的社会印象,正如日、月的光辉,在云雾的作 用下扩大到四周,形成一种光环作用。常表现在 一个人对另一个人(或事物)的最初印象决定了他的 总体看法,而看不准对方的真实品质,形成一种 好的或坏的“成见”。晕轮效应是指人际知觉中 形成的以点概面或以偏概全的主观印象。
• (2)涉及个人利益的归因偏差:他人的行为涉及自 己个人利益与否,也会导致不同归因。某人失败 的行为影响大家的利益,大家会认为他能力差;如 果失败行为无损大家的利益,他人较少做出个人 倾向的归因。
1.4 其他归因偏差
• • •
(1)性别的归因偏差 (2)文化差异的归因偏差 (3)人格差异的归因偏差
外因

(3)凯利归因理论:他将归因依据的外界信息分为3种:①区别性(特异性)资料,和自己 的其他行为是否有所不同;②一致性资料,与周围其他人的这种行为是否一致;③一贯性 资料,行为是一贯的,还是偶然的。

第四章+认知的个别差异与管理

第四章+认知的个别差异与管理

◆因果推断论 :凯利认为人们在对特定的社会 行为进行归因时,可供选择的原因有三类:活 动者个人方面(内)、环境方面(外)、刺激 相对于其 对象方面(外)。归因于何因素取决于下列三 他人而言 种行为信息: 相对于其他 ◈一致性信息:即活动者的行为和多数人的 任务而言 行为是否一致 相对于时间而言 ◈区别性信息:即活动者是否对同类其他刺 激作出相同的反应 ◈一贯性信息:即活动者对当前刺激对象是 否一贯地产生相同行为
二、社会知觉
什么是社会知觉 社会知觉的种类 社会知觉偏差
克服社会知觉偏差
什么是社会知觉
▲1934年,武德沃斯提出“社会知觉”
▲1947年,布鲁纳把社会知觉理解为知觉过程 受社会制约 ▲社会心理学家:人对“社会客体”的知觉过 程
◆主体对社会环境中有关个人、团体和
组织特性的知觉。
社会知觉的种类
◆对他人的知觉:对生活在一定社会环境中其
◆知觉的理解性:人能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解 释被知觉的对象 ◆知觉的组织性:人的知觉有凭借经验对感觉材 料进行组织加工的特性
知觉的影响因素
• 知觉者——知识经验与定势、需要与动机、兴 趣、情绪、态度、注意、思维品 质、暗示与从众心理 • 知觉对象——强度、对比、活动性、新颖性、 重复 • 知觉情境—— • 错觉——对客观现实的不正确知觉。
◈坚持全面的观点,克服片面性和表面性 ◈坚持客观性原则,防止主观因素的干扰 ◈坚持辩证的观点,限制思维定势的消极作用
政治、文化、能 力等方面素质
◆员工对管理者的知觉 :
◇管理者应注意培养自身的良好素质 ◇管理者应该有明确的角色知觉 ◇管理者应注意分析“中心品质”
◆员工的自我知觉 :
管理者应帮助员工形成正确的自我知觉 ◇通过思想工作帮助员工形成正确的自我知觉 ◇通过从事胜任的工作形成正确的自我知觉

认知的个别差异与管理

认知的个别差异与管理

定势效应(Stereotype Effect)
定势效应----也叫做“刻板印象”, 是指对某个群体形成的 一种概括而固定的看法和形象。 例如:人们总是认为年轻人举止轻浮,办事不牢靠; 老年人墨守成规,保守; 男性是独立性强,勇敢又有抱负; 女性是善良,贤淑,温柔; 江浙人是身材瘦小,精明能干; 山东人是魁梧,豪爽,吃苦耐劳;
事实上,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经常在做 各种归因的工作。 比如:人们对周围发生的事情常常会 问 “为什么会这样”,以探究其原 因
老板在总结会议上大发雷霆的 主要原因是什么?
归因的类别
内因 行为的原因 外因
个人倾向归因,即归于主观条件,如:个人 的人格,道德品质,态度,动机,努力程度 等。
情境归因,即归于环境因素,如宏观大 势,社会舆论,工作难度等
本章结束, 谢谢大家!
什么是知觉?
• 知觉(perception)---是个体为了对自己所在的环境赋 予意义而解释感觉印象的过程。 知觉&感觉? 感觉是知觉的基础。 感觉是对于对象个别属性的反映(如:颜色,气味,外观 等)
知觉则是对于对象各种不同属性的总和以及他们之间相互 联系的反映
知觉的特征
(1)、整体性---根据知觉对象的特点将其知觉为具有一定 Fra bibliotek构的整体形象。
对成功和失败的归因
成败归因的三个维度
• 了解人的归因倾向和规律, 正确进行归因,有助于人们 对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
进行合理的分析和总结,从
而达到增强自信心,激发努 力动机,提高工作积极性的 目的。
心理测试:归因方式测验
请回答以下每个陈述在多大程度上符合你的情况: 1=非常不符合;2=不符合;3=有点不符合;4=介于符 合和不符合之间;5=有点符合;6=符合;7=非常符合 本测试所需时间约为10分钟

第四节 个别差异与

第四节  个别差异与

三、简答题 1.简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2.简述学生的性格差异及其教育含义。 3.简述认知差异的教育含义。 4、简述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 5.简述形式运算阶段中个体思维发展的特点。 6.简述“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教学意义。 7.简述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 8.中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具有什么特点?如何指导中 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 9.智力的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如何根据这些差异进 行教学? 10.认知方式主要包括哪些类型?
(三)认知差异的教育意义 1.创设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 2.采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 3.运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手段 二、中学生的性格差异 性格: 是指个体在生活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 定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一)性格的特征差异 性格分为态度特征、理智特征、情绪特征和意志 特征。
7.少年期指( ) A.3岁-6、7岁 B.11、12岁-14、15岁 C.6、7岁-11、l2岁 D.14、15岁-25岁 8.世界上最著名的智力量表是( ),最初由法国人比纳和西蒙于1905年编制。 A.比纳一西孟量表 B.斯坦福一比纳量表 C.比纳推孟量表 D.韦克斯勒量表 9.对正常儿童而言,有的人观察能力强,有的人早慧,有的人则开窍较晚。这种现象 说明( ) A.发展具有连续性 B,发展具有阶段性 C.发展具有方向性 D,发展具有个体差异性 10,下列对“关键期”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关键期最基本的特征是始和停止的 C.鸟类的印刻、人类语言的习得能证实关键期的存在 D.在发展的关键期间,如果能在一定时间內给以适当的良性刺激,就会促使其行为与 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反之则会阻碍其发展 11,根据埃里克森的理论,2-3岁的发展任务是培养( ) A.自主性 B主动性 C,勤奋感 D,自我同一性 12.埃里克森指出,许多人对工作和学习的态度习惯可以追溯到人格发展阶段的( ) A.羞耻感 B,内疚感 C,勤奋感 D,孤独感 13.已有研究表明,儿童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一般在( ) A.2-3岁 B.4岁 C,5岁以前 D.1-3岁

解读幼儿园大班科学教学中的个别差异管理

解读幼儿园大班科学教学中的个别差异管理

解读幼儿园大班科学教学中的个别差异管理在幼儿园大班科学教学中,个别差异管理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每个孩子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兴趣爱好都存在着差异,因此,科学教学必须考虑到每个孩子的个体需求,以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本文将解读幼儿园大班科学教学中的个别差异管理,包括个别差异的特征、个别差异管理的原则和具体策略。

1. 个别差异的特征个别差异是指每个孩子在认知、情感、表达等方面存在的独特差异。

在幼儿园大班科学教学中,个别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认知水平的差异,即每个孩子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不同。

有些孩子可能具有较强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能够较快地理解和运用科学知识,而另一些孩子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练习来理解和掌握。

二是学习能力的差异,即每个孩子学习科学知识的速度和效果不同。

有些孩子可能学习迅速,记忆力强,而另一些孩子可能需要通过反复练习和巩固来提高学习效果。

三是兴趣爱好的差异,即每个孩子对科学知识的喜好和关注点不同。

有些孩子可能对动物、植物等生物科学感兴趣,而另一些孩子可能对物理和化学等自然科学更感兴趣。

2. 个别差异管理的原则为了有效管理幼儿园大班科学教学中的个别差异,我们应遵循以下原则:首先,关注每个孩子的个体需求。

教师应通过观察、交流和评估等方式,了解每个孩子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和兴趣爱好,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其次,尊重每个孩子的个体差异。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尊重和关注每个孩子的学习风格和思维方式,不将差异视为问题,而是将其视为丰富团队学习的资源。

再次,提供个性化的学习环境。

教师应根据孩子的个体差异,灵活设计教学活动和任务,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材料和资源,以满足每个孩子的学习需求。

最后,鼓励合作学习和互助学习。

在幼儿园大班科学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和互助学习,让孩子们通过相互交流和合作探索科学问题,促进他们的学习和发展。

3. 个别差异管理的具体策略为了有效管理幼儿园大班科学教学中的个别差异,可以采取以下具体策略:一是差异化教学策略。

第四章:个体差异及管理

第四章:个体差异及管理

情绪智力
❖ 情绪智力对企业管理的影响
对企业领导者来说,情绪方面的因素更为重要。处于有挑 战性的高难度工作岗位的企业领导人通常都具有高于 常人的智商,这时候,拥有高超情商能力便可使某些领 导者在工作中胜人一筹。在企业高级管理层中,是情绪 智力而不是理性智力决定谁是真正的领导者。
❖ 情绪智力与职业生涯发展
❖ 坎农巴德的丘脑情绪理论 激发情绪的刺激由丘脑进行加工,同时把信息输送到大脑
和机体的其他部位,到达大脑皮层的信息产生情绪体验 ,而到达内脏和骨骼肌肉的信息激活生理反应,因此,身 体变化与情绪体验同时发生。
❖ 巴甫洛夫的动力定型理论 人们在大脑皮层中按照刺激物的顺序形成了比较稳固的暂
时神经联系系统,这种系统叫做动力定型,是人学习、 习惯和需要的生理基础。
的个案研究,首先提出了“情绪劳动”的概念。
。 它包括:投射法、开放式态度测量法。
主动参与群体活动的人的态度转变非常显著,速度也比较快;而被动参与群体活动的人的态度往往难以转变。 根据所处状态来划分的情绪,如心境、激情和应激状态等。
精 费神斯分汀析 格学 的❖派 认的 知情 失阿绪 调理 理诺论论 德与拉扎勒斯的认知—评价理论 在决定情绪的三种因素中,生理激活决定情绪的强度,认知 动机和人的需要有着密切的联系,二者在概念上甚至有着相似的含义。
➢ 费斯汀格的认知失调理论
把人的认知分成若干个基本元素,包括思维、想象、需要 、态度、兴趣、理想和信念等。其中任何两种元素的 关系又分为协调、失调、不相关三种。失调主要来自 两个方面:一是个人在多个有相似价值的方案中作选择 的行为;二是与自己的态度相矛盾的行为。这种失调能 够产生某种力量,使人们逐渐改变自己的态度。
了批评,认为情绪是比本能更强有力的驱动因素。 情绪的价值在于它能够扩大、加强或缩小、减弱生物需要

第四章个体差异及管理(关培兰第三版)

第四章个体差异及管理(关培兰第三版)

态度的测量及分析
对态度的客观测量有助于进一步分析其成因。 测量要素: 倾向性;深度和强度;外显性。 测量方式: 量表法:沙式通量表、利克特量表、语意差别量表。 自由反应法:投射法、开放式态度测量法。
第五节 价值观
1.价值观的概念 2.价值观的测量 3.价值观对管理的影响
态度改变理论
1.凯尔曼的三程序理论 以满足人的需要和期待有利于态度的改变为基础,提
出态度改变的过程由服从、同化、内化三个阶段构成。 2.费斯汀格的认知失调理论 将人的认知划分为思维、想象、需要、态度、兴趣、理 想及信念等因素。任意两种因素之间存在协调、失调、 不相关3种关系。 3.勒温的参与改变理论 个体态度的改变同群体的规范和价值观密切相关。
气质类型及特征
黏液质(安静型) 日常生活表现:情绪稳定、心境平静、不易波动,情
感含蓄、安静稳重、不善交际、灵活性较低,工作踏 实、任劳任怨、创新精神差。 抑郁质(抑郁型) 日常生活表现:郁郁寡欢、多愁善感、不善交际、性 格孤僻、易受伤害、动作刻板、小心谨慎、思考全面、 善于察觉细微事物。
胆汁质 • 情绪兴 奋性高 而不均 衡。
黏液质 • 反应速 度慢且 稳定, 明显内 倾性。
抑郁质 • 不灵活, 不能经 受强烈 刺激, 鲜明内 倾性。
气质类型及特征
多血质(活泼型) 日常生活表现:精力充沛、活泼好动、善于交际,给
人亲切感,但往往较为轻浮,热衷表现自我,工作效 率高,持久性差。 胆汁型(兴奋型) 日常生活表现:精力旺盛、热情直率、动作敏捷、易 于冲动、心境变化激烈、内心活动倾向外部世界。
案例分析
C公司员工的主要选择方式 1、认可Z先生的做法,看好C公司的发展前景,与C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社会知觉
一、什么叫社会知觉(社会认知): 1、定义:主体对社会环境中有关个人、团体和组织特性的知觉。 2、与普心中知觉的区别:更为复杂的认知活动。 3、意义:人们社会行为的基础 二、社会知觉的种类 (一)对他人的认知 1、含义:对生活在一定社会环境中其他人的感情、动机、意向、性
格等心理活动和个性心理特征的知觉。 2、影响因素: 知觉者的特征:热情、冷漠、猜疑、认知深浅、自知水平等 被知觉者的特征:地位、角色、水平、接纳与排斥等 情境因素:交互关系、组织层次、简繁程度、稳定性等 认知与评估的条件:标准或图式等
生这种偏向的原因。对知人善任,防止以貌取人有积极意义 三、社会定势现象 1、定义:对某个人或某一类人形成的比较固定的刻板印象。 2、意义:对社会知觉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影响。
四、制约现象
1、定义:在社会生活与实践中,常根据某个人的品质和 个性心理特征去推论与之相接近的其他人也存在这种 品质和个性特征。
其次,有助于人们对生产事故作科学分析,科学分析责任 事故与非责任事故,尤其是错觉因素造成的,可以加强 防患。
第三,掌握错觉规律,科学设计路面图形,对减少交通事 故可以起到显著效果。
(三)影响知觉的主观因素:
1、过去学习经验的影响 2、定势效应对知觉的影响 3、暗示与从众心理的影响 4、动机与需要对知觉的影响 5、情绪因素对知觉的影响 6、注意对知觉的影响 7、思维品质对知觉的影响
四、自我知觉的误区与管理 (一)误区 1. 过于自高自大,自命不凡 2. 过于自卑,缺少自信心 3. 过于消极、被动、依赖 4. 过于相信经验的局限与宿命观点 5. 过于相信环境与外因的作用 (二)自我管理方法 1. 改变与改造环境,促进自我的发展 2. 通良环境,以利自我发展 4. 回归社会,适应环境,以利自我免疫与发展 5. 从他人、社会、团队、大局、全局、未来的角度看问题,超载
3、知觉分类
依据分析器不同分:视知觉、听知觉、 嗅知觉、味知觉、触摸知觉等
依据知觉反映的客观对象不同分:空间 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
二、知觉的特性
(一)知觉的选择性:优先把知觉对象从 背景中区分出来的特性。
(二)知觉的整体性:客观事物的个别部 分或个别属性作用于人的感官时,人能 根据知识经验把它知觉为一个整体。
3、对他人知觉的线索:表情、行为 面部表情的认识和判断: 目光接触: 身段动作的表情识别: 言语表情的识别: (二)人际知觉 1、含义:对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认知。 2、影响因素: 人际关系本身的特点: 主体本身的特点:知识经验、情绪状态、态度倾向等
认知主体对组织及组织观念的认识:是否有全局观念、纪律观念、 发展观念、革新观念;对职位的认识等
3、人际技巧: 知己要求: 知人要求 言语要求: 行为要求 表情要求:真诚、丰富、适度、
第三节自我知觉
一、什么是自我和自我知觉 1、自我的含义: 广义:一切个体能够称之“我的”之总和。 狭义:个体对自己心理活动的认识与控制。 2、自我知觉的含义:一个人对自己的身体、思想、感情、
需要、欲望、动机、个性等的认识。 3、自我知觉与他人知觉的区别: 自我知觉的主体与客体是统一的 一般讲自我知觉的信息比知觉他人多一些 人们对自己的知觉往往采取“以人度己”的方式,对
三、影响知觉的因素: (一)影响知觉的客观条件 1、刺激物的强度 2、刺激物的对比 3、刺激物的活动性 4、刺激物的新颖性 5、刺激物的重复 (二)错觉现象对知觉的影响 1、光渗错觉 2、高估错觉 3、对比错觉 4、线条干扰错觉 5、整体影响部分的错觉
意义:
首先,可以将错觉规律运用到建筑设计,生产环境的布置, 生活环境的美化,创造最佳的工作与生活环境。
2、作用:容易夸大环境的作用,造成社会知觉的假象, 使认识产生偏差。
五、其他影响因素
1、线索偏差:由于他人言行不一、表里不一,其真实意 图被假象掩盖,而受迷惑,对其产生错误认知的现象。
2、迷信心理: 3、情绪效应: 4、投射作用:个体把自己不喜欢或不能接受的原来属于
自己的东西转移、投射到别人身上去。
自我
第四节影响社会知觉的因素与社会认知障碍的克服
一、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 (一)首因效应: 1、定义:第一次交往过程中形成的印象对双方以后交往关系的影响。 2、对组织管理有重要意义: (二)近因效应: 1、定义:最近或最后获得的信息,对人的社会知觉影响作用更鲜明、
更大。 二、晕轮效应: 1、定义:在人际知觉中形成的以点概面或偏概全的主观印象。 2、意义:有助于克服以偏概全的思想方法,也有助于了解其他人产
他人的知觉采取“以己度人”的方式
二、自我知觉的构成要素: 1、生理自我 2、心理自我 3、社会自我 三、自我知觉的形成
(一)以人为镜,即通过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获得 对自我的认识
(二)扮演角色,以促进自我知觉的发展 (三)通过社会比较来认识并评价自己
(四)通过个人对自己心理活动的分析来实现自 我知觉和自我评价
(三)角色知觉 1、含义:对某个人在社会活动中所扮演的角色的认知与
判断,以及对有关角色行为的社会标准的认知。 2、角色知觉过程: 角色认知与角色期望结合: 角色行为与角色评价结合: 角色意识与角色确立能成功扮演角色 3、影响因素: 社会角色期待的影响: 社会角色冲突的影响: 社会刻板印象的影响:
第四章认知的个别差异与管理
第一节一般知觉过程
一、知觉的概述 1、定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
整体的反映。 2、知觉活动的一般过程: 从感觉资料中选择知觉对象 对局部资料或不完整的线索、信息进行回忆补
充 对信息与线索进行加工并组织构成完整的对象 对知觉对象作出适当解释并用名称标志它
(三)知觉的恒常性:知觉的条件在一定 范围内变化时,人对该对象的知觉仍保 持相对不变的特性。
(四)知觉的组织性:人的知觉有凭借经 验对感觉材料进行组织加工的特性。
接近原则:
相似原则:
封闭原则:
连续原则:
极少组合原则:
(五)知觉的理解性:人能利用已有知识 经验去解释被知觉的对象,并能用词语把 它的名称标志出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