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作人《人的文学》

合集下载

周作人,人的文学

周作人,人的文学

[方启智3100103811][汉语言文学1001班]论周作人“人的文学”摘要:五四运动是一场国人思想上的变革,其关键之处就在于“人”的解放,那么,为了解放“人”的“人的文学”,是什么?它的历史背景和组成都是哪些?它具有哪些历史意义?关键字:人的文学历史背景组成部分历史意义一、“人的文学”的历史背景当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轰开腐朽中国的国门,中国的民族危机、国家危机日益加重,为了挽救这艘将倾的大船,近代的国人们先后兴起了洋务、戊戌、辛亥等改革或革命,但它们都无一逃脱失败的厄运。

历史的教训告诉五四先贤们:这些军事的、经济的、政治的和科技的道路在中国行不通,于是冷静下来的知识分子开始了更高层次的思索,他们开始试着从文化的角度来思考与解决社会问题,并提出了五四时期最为响亮的口号:“民主”与“科学”。

尽管那些文人信仰的主义不同,提出的主张各异,但有一个声音却是异常相同:把国人从封建依附制度和等级身份制度中解放出来,使人成为真正能够独立思想、自主创造和具有独立人格的人。

如陈独秀,他大声疾呼,号召中国青年以新的自觉迎接新的时代;呼吁广大青年自觉地抛弃奴隶依附的旧思想,树立独立自主的新意识。

他认为每一个人都应当是一个“以自身为本位”,的独立自主的存在,而绝无“以奴隶自处之义务”,其一切言行皆听命于“各自固有之智能”,断无盲从隶属他人之理。

如鲁迅,他提倡“立人”,希望“沙聚之邦,转成人国。

”“要风化好,是在解放人性,普及教育。

”……这匹先驱者的摇旗呐喊成功地在腐朽的旧中国开启了一缕“启蒙”的气息,推动了个性解放的思潮。

越来越多的五四作家逐渐认识到封建礼教、家族制度、婚姻制度对人性的摧残,对自由的扼杀。

然而,人们苦于没有一个足够系统和代表性的体系,来将社会上这些零落的呼声整合成一股变革社会的浪潮。

时代,似乎正在等待着“英雄”的出现。

二、时势造英雄,周作人“人的文学”的提出神说,要有光,于是便有了光。

五四先贤们说,来一个人给出一套系统的文学救国之路吧,于是周作人在1919年初发表了《人的文学》。

浅析周作人的《人的文学》

浅析周作人的《人的文学》
持续不懈地翻译和介绍外 国现代文学和文化思想 , 形成 了一场大 规模 的文化吸收潮流 。正是在这种文化引介的潮流 中, 西方 自文
人 陛。周作人在《 的文学》 人 一文中强调两点: ①人是从“ 动物” 进化 而来 的; ②人是从 动物 “ 进化” 而来 的。他从生物进化 阐述人性 : 第

作为现代文学和文化全面走向现代化的开端 , 文学革命运 动 的意义是巨大的 。首先 , 四新文化运动被认为是 中国历史上一 五 次空前的思想解 放运 动 , 而文 学革命作 为这一 运动 的组成部分 , 以激进的态度否定 了以封建思 想为其 主导的传统 文化 体系 , 宣扬 了个性解放 、 人性 自觉 、 自由平等 等新思 想、 观念 , 新 为新文 化运 动的深入展开发挥 了巨大作用 。其次 , 在中国文化现代转型的过
的文学 ” 来概括新 时期 的文学 , 这是 区别就 文学 的本 质特征 。由 于 中国的长期封建社会 向来忽视个人 的价值 , 而是更 多的发展虚 幻 的神性 , 或者 制定许 多的清 规戒 律去压抑人性 因此 产生 了大量
“ 非人文学” 。周作人极力批判 中国的封建文学认 为从儒 教道家
看来是有划 时代 的意义 。 要建立“ 的文学” 人 首先一点也是最重要 的就是发现人性 , 肯定
程中 , 白 最终成 为 中国现代 民族语言 奠定 了基 础。第三 , 它为 话
打破 中国文学孤立封 闭的格 局 , 建立 了与世界 文学 的密 切关 系。 文学革命完全改变 了对待外来文化 的态度 , 它以极 为开放 的胸 襟
活” 提 出以“ 道主义 为本 , 于人生 诸问题 , 以记 录研究 的 , 人 对 加
违背人性的不 自然的都习惯制度都应受排斥改正。第二 , 比 人应 别 的动物更高深复杂, 而且逐渐 向上 , 有改造生活的力量。因此周作人 认为兽性和神性的结合就是人性 。他要求人从 自然和社会的各种 限 制其 自由 健康发展的束缚 中摆脱出来 , 获得人的本有价值 , 即作为一 个不断向上发展的人所应有的人格权利。 .

人的文学

人的文学

时代背景
任何思想理论的产生都不可能纯粹的凭空捏造。周作人“人的文学”的提出是有一定的思想之源及时代背景, 十四十五世纪的欧洲社会盛行文艺复兴运动,其中就极力的倡导人权,而周作人“人的文学”最直接的是受托尔 斯泰和武者小路实笃的影响。这一文学思想理论的提出与中国几千年的等级观念、礼教思想所导致的国民劣根性 以及新文化运动的开展也是离不开的。他所以会提出“人的文学”就是希望通过文学思想去引导人们重新认识 “人”,了解怎样才是“人的生活”,从而真正的过人该过的生活。无论其造成的影响多深、成果多大,首先, 他出发的动机是好的。这也体现了当时文学思想的任务及文学思想的一种方向。这些都是以周作人本人的经历有 着密切的,周作人和鲁迅一样到日本留学,接受了民主革命思想的影响,相信文艺具有“转移性情”、“改良社 会”的作用。回国后先后在绍兴、杭州任教,1917年又被聘请到北京大学任教,从事外国文学的介绍。这一切都 为他的文学理论奠定了丰厚的思想文化基础。 “人的文学”极好的的解释了人,他说人是“从动物进化的人类” 从动物来表明人的自然属性,是人和动物共有的属性;“进化”又巧妙的指出人之所以区别于动物的社会属性, 是人特有的本质属性。人的自然属性和动物属性共同作用下的人的生活也就成了“人的文学”中提到的“灵肉二 重的生活”。肉的一面即为“兽性的遗传”,也就是人的自然属性;灵的一面是“神性的发端”,也就是现在自 然科学中所说的人的社会属性。周作人说“我们所相信的人类正当生活便是着灵肉一致的生活。人生的目的,便 偏重在发展这种灵的神性。”他说“这种人的理想生活首先便是改良人类的关系。实行起来于世人无一不利。” 诚然,现今的道德法律社会中关于人的生活方向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调整也多少体现了“人的文学”关于“人的 理想生活”的观点。从这“人”的“理想生活”“人的文学”进而提出“人道主义”。

周作人关于人的文学

周作人关于人的文学

周作人关于“人的文学”摘要:周作人发表了《人的文学》提出:用人道主义为本,对于人生诸问题,加以记录研究的文字即为人的文学。

“人的文学”的主张即体现了文学的革新,也反映了他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但出于当时社会斗争、国民素质、文化积定等因素,“人的文学”却只是一种空想。

而在今天的社会生活中,人的文学是值得我们去学的。

关键词:周作人人的文学人道主义五四时期,《新青年》刊登了周作人的《人的文学》,对当时的文学革命影响很大。

周作人从个性解放的要求出发,充分肯定人道主义。

强调一种"利己而利他,利他即是利己"的"理想生活",提出以"人道主义为本,对于人生诸问题,加以记录研究的文字,便谓之人的文学",认为新文学即人的文学,应充分表现"灵肉一致"的人性。

这深深影响了五四时期表现个性解放主题的创作,"人的文学"成为五四时期文学的一个中心概念。

中国社会,向来都忽视人个体价值的存在,表现在文学上,则产生了大量的“非人的文学”。

作为中国较早觉醒的周作人,,他对文学的关注,着眼点就是对“人”的关注,所以他说:“如今第一步从人说起,生了四千余年,现在却还讲人的意义,从新发现‘人’,去‘辟人荒’,也是可笑的事。

但老了再学,总比不学该胜一筹罢。

我们希望从文学上起首,提倡一点人道主义思想,便是这个意思。

”周作人认为“人”都“生了四千余年”,却没有发现“人”,表面上看只是可笑,其实质却是可悲的,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历史应该够长久了,但对于人类本身的探索往往陷入极端,最终无法确认“人”到底是什么。

周作人是试图通过文学,从文学开始,来提倡他的人道主义思想,真正发现人的意义。

要真正认识人,发现人,最重要的是能够肯定人性,他是运用生物进化理论从两方面阐述人性的,第一、人和动物具有相似的本能,要肯定这种本能“都是美的善的,应得以完全的满足,凡是违反人性的不自然的习惯制度,都应该排斥改正,”第二、“人是一种从动物进化的生物。

简析周作人的“人的文学”主张

简析周作人的“人的文学”主张

简析周作人的“人的文学”主张周作人更多地思考与探讨新文学的思想内容建设,他提出“人的文学”的主张,反映了他的人道主义文学观和他的社会理想,他想通过文学把人的发展同国家的发展结合起来.1918年12月,周作人在《新青年》发表《人的文学》一文,提出新文学必须以人道主义为本,观察研究,分析社会“人生诸问题”,主要是社会底层人们的“非人的生活.”作家要以严肃的,而非“游戏”的态度,去描写“非人的生活”,为人们展示理想的生活,促进健全发展.要求文学中能够写出人性,文学内容的革新变得重要起来,毫无疑问,中国长久的礼教的束缚下,文学内容多是陈腐的,也是这些礼教的再现,缺乏人性的.因此,内容的革新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革新.周作人提出的“人的文学”,是以人道主义为本的“为人生的文学”,其实质是人性的,为文学研究会“为人生”的文学界提供了理论基础.周作人还明确提出思想革命的主张,他认为“中国人如不真是‘洗心革面’的改悔,将旧有的荒谬思想弃去,无论用古文或白话文,都说不出好东西来”.强调“文学革命上,文字改革是第一步,思想改革是第二步,却比第一步更为重要”.他把新文化运动高扬的思想启蒙精神灌注于文学革命,把文学革命从偏重语言文字的变革推向思想内容的革新,对新文学界建设起到了重要的影响.一、“人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人学”是周作人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的思想基础,也是贯穿于他整个散文创作的思想中心。

周作人这一代知识分子在刚刚开始接触社会人生,思考社会问题时,就强烈感受到了帝国主义侵略和民族危亡的现实威胁,并由此产生了振兴中华的使命感。

作为其中的一分子,周作人也在积极思考着振兴民族的道路问题。

同时,作为东方古老封建大国的知识分子,他又敏锐地感受到了几千年封建专制传统栽害人性、否定个体价值所造成的精神痛苦,渴求着人性的全面解放和发展。

1908年前后,以《论文章之意义暨其使命因及中国近时论文之失》和《哀弦篇》等文言论文的公开发表为标志,周作人以独立的姿态出现在中国思想文化界。

论周作人“人的文学

论周作人“人的文学

论周作人“人的文学”五四时期,周作人发表了《人的文学》(1)。

提出:用人道主义为本,对于人生诸问题,加以记录研究的文字即为人的文学。

“人的文学”的主张即体现了文学的革新,也反映了他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但出于当时社会斗争、国民素质、文化积定等因素,“人的文学”却只是一种空想。

而在今天的社会生活中,人的文学是值得我们去学的。

文中,周作人先是对人作了解释:我们所说的人,不是世间的所谓“天地之性最贵”或“圆颅方趾”的人。

乃是说“从动物进化的人类”。

其中有两个要点,〈一〉“从动物”进化的,〈二〉从动物“进化”的。

接着便讲到人的生活是灵肉一致的生活。

再就是说到在文学上应以“人道主义”从新发现人并指导人的思想。

“人的文学”还提出“人的”和“非人的”认为“人的文学”应该排斥那些防碍人性的生长、破坏人类平和的东西。

最后还涉及到人的道德以及评论的时代主张。

任何思想理论的产生都不可能纯粹的凭空捏造。

周作人“人的文学”的提出是有一定的思想之源及时代背景,十四十五世纪的欧洲社会盛行文艺复兴运动,其中就极力的倡导人权,而周作人“人的文学”最直接的是受托尔斯泰和武者小路实笃的影响。

这一文学思想理论的提出与中国几千年的等级观念、礼教思想所导致的国民劣根性以及新文化运动的开展也是离不开的。

他所以会提出“人的文学”就是希望通过文学思想去引导人们重新认识“人”,了解怎样才是“人的生活”,从而真正的过人该过的生活。

无论其造成的影响多深、成果多大,首先,他出发的动机是好的。

这也体现了当时文学思想的任务及文学思想的一种方向。

这些都是以周作人本人的经历有着密切的联系,周作人和鲁迅一样到日本留学,接受了民主革命思想的影响,相信文艺具有“转移性情”、“改良社会”的作用。

回国后先后在绍兴、杭州任教,1917年又被聘请到北京大学任教,从事外国文学的介绍。

这一切都为他的文学理论奠定了丰厚的思想文化基础。

“人的文学”极好的的解释了人,他说人是“从动物进化的人类”从动物来表明人的自然属性,是人和动物共有的属性;“进化”又巧妙的指出人之所以区别于动物的社会属性,是人特有的本质属性。

人_的文学与人的_文学_——论周作人《人的文学》

人_的文学与人的_文学_——论周作人《人的文学》

“人”的存在是在种种社会关系中以一个“个体”加上另一个“个
体”再加上另一个“个体”的存在;只有“个体”的形式才是。人”最真实、具体的存在形式. 关键词:周作人 《人的文学》 人的文学个体
用心细读一篇文章是难能可贵的,它可以指引你进入文 本的一切。细读周作人的《人的文学》,才发现,这篇理论
都是美的善的,应得完全满足。”二是人是从动物“进化” 的,重在进化,人逐渐从一般性动物中脱离出来,进化到高 尚平和的境地,社会属性才形成了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 “人是一种进化的生物,他的内面生活,比动物更为高深, 而且逐渐向上,有能够改造生活的力量。”周作人还进一步
“如今第一步先从人说起,生了四千余年,现在却还讲 人的意义,从新要发见‘人’,去‘辟人荒’”,“只因我 们自己愚昧,闻道太迟”。所以,周作人根据达尔文的进化 论思想提出了独特的“人学”理论,即人是“从动物进化的 人类”。这主要强调两层意思,一是人是从“动物”进化 的,重在动物,人有跟动物一样的生理欲求,肯定了人的自 然属性存在的合理性,“所以我们相信人的一切生活本能,


寺国现当代文学研究
“人"的文学与人的。“文学"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一一论周作人《人的文学》
o郑块金

要:从。人。到“个体”之“人”,实际上是“人”的认识史上向前迈出的一大步,它道出了“人’存在的 “人”不是天
真正形式.这是周作人《人的文学》揭示的第一个重大命题。继而他又提出:在更为具体的意义上, 然的以“人(群体)”而是以“个体”而存在;
●■…-_…●●…●■…●■…●_…●●…●_…●_…●_…●■…●■…-_一
这篇散文,脍炙人口,感人肺腑,其主要原因是它充满 着诗意。美丽的想象和新颖的意境,精炼而富于美感的语 言,三者有机地结合,形成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不论对江 南的雪、雪野,还是对天真烂漫的孩子们,也不论对明艳剔 透的雪罗汉,还是对朔方的如粉、如沙的雪花,作者都是以 饱蘸感情的笔触,予以形象的描绘,借雪景来抒发自己内心 的感情,托形象来寄寓自己深刻的思想。正因为《雪》不是 鲁迅抒情散文的语言,总是精粹简洁,具有生活的鲜明色彩 和动人的旋律。如作者写江南的雪景,语言华美,文采风 流,柔美之中又不乏健美;写孩子们塑雪罗汉的语言,朴素 形象,生活气息很浓,虽然没有特别华丽的词藻或夸张的笔 墨,但孩子们的鲜明个性、雪罗汉的幽默神态却跃然纸上; 写北方雪景的语言,热烈、瑰丽,抒发了作者面对冷酷现实 的战斗豪情。总之,这篇散文,借景抒情,情景相生,托物 言志,寓意深刻,做到了形式和内容、文字的美和思想感情 的美的高度统一,每读之,便觉得有一股浩然之气,荡人心 胸,开人眼界,促人振奋。

论周作人“人的文学

论周作人“人的文学

浅析周作人“人的文学”摘要:周作人的文学价值观发生了多次重大转变。

五四时期,他提出:用人道主义为本,对于人生诸问题,加以记录研究的文字即为人的文学。

“人的文学”的主张即体现了文学的革新,也反映了他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但出于中国现代社会历史发展的风云变幻,“人的文学”无法实现。

而在今天的社会生活中,人的文学依然具有价值。

关键词:周作人人的文学人道主义“五四前夕”文人骚客们大胆创求新的文学,迫切希望文学的彻底改革,因此关于文学理论的文章也如潮流般涌出,而周作人《人的文学》在当时影响最甚,它的发表从而形成了一种新的思潮。

它从个性解放的要求出发,充分肯定人道主义,强调一种“利己而利他,利他即是利己”和“理想生活”,提出以“人道主义为本,对于人生诸问题,加以记录的文字,便谓之人的文学”认为新文学即人的文学,就应充分表现:灵肉一致“的个性。

这深深影响了五四时期表现个性解放主题的创作,“人的文学”从而成为五四时期文学的一个中心概念。

周作人“人的文学”的提出是有一定的思想之源及时代背景,十四十五世纪的欧洲社会盛行文艺复兴运动,其中就极力的倡导人权,而周作人“人的文学”最直接的是受托尔斯泰和武者小路实笃的影响。

这一文学思想理论的提出与中国几千年的等级观念、礼教思想所导致的国民劣根性以及新文化运动的开展也是离不开的。

他所以会提出“人的文学”就是希望通过文学思想去引导人们重新认识“人”,了解怎样才是“人的生活”,从而真正的过人该过的生活。

《人的文学》其哲学理论基础是个人主义与人道主义,强调文学被作为“重新发现‘人’”的一种手段,其根本目标在于助长人性发展,提高人的精神生活。

周作人对人作了解释:我们所说的人,不是世间的所谓“天地之性最贵”或“圆颅方趾”的人。

乃是说“从动物进化的人类”。

其中有两个要点,〈一〉“从动物”进化的,〈二〉从动物“进化”的。

“人的文学”解释了人的概念,人是“从动物进化的人类”从动物来表明人的自然属性,是人和动物共有的属性;“进化”又巧妙的指出人之所以区别于动物的社会属性,是人特有的本质属性。

人的文学

人的文学

《人的文学》,周作人早期提出的,倡导人性的,人道的文学主张,标示新文学的内容特质。

20年代,其对于中国文学的指导意义在于,作家将目光聚焦到现实中,标榜新文学,适合五四文学个性解放的热潮,对于文学革命的推动祈祷了重大作用。

此后,周作人更提出了“平民的文学”。

“人的文学”是以人道主义为本,对于人生诸问题,加以记录研究的文字。

周作人明确指出他所说的人到主人并非世间“悲天悯人”或“博施济众”的慈善注主义,乃是一种个人主义的人间本位主义。

他是站在启蒙的立场上,从内容方面着眼,提倡“普通”、“真挚”的“平民文学”,并且明确的把思想革命的要求与文学革命的要求结合了起来,对文学革命的思想基础进行了更高、更具理论概括力的理论概述,把文学现代性与“人学”现代性紧密结合起来,使新文学明确了与旧文学在基本的思想原则上的分歧。

作为一个“五四"新文学运动的先驱,周作人对我国新文化运动的贡献是多方面的。

他不仅是著名的外国文学翻译家,文艺批评家、小品文作家,而且也是杰出的民间文艺理论家。

他自二十世纪初叶起,就开始了对民间文艺的注意和研究。

他对我国现代民间文艺研究贡献,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周作人是我国现代民间文艺研究的最早倡导者和发起人之一。

早在1906年,他就曾写过研究民间文艺的文章《三辰神话》,以后又于1914年在绍兴县教育会刊上发表了研究歌谣和文章和征集歌谣的启事,并身体力行,采“得儿歌二百章左右”。

1917年9月,周作人到北大任教后,立即参加了刘半农等人发起的歌谣征集活动。

次年,又与刘半农、钱玄同等在北大组织了歌谣征集处,拉开了我国现代民间文艺搜集和研究的序幕。

1920年冬,北大歌谣研究会正式成立周作人任主任之一,参与主持了我国第一个民间文艺研究团体的领导工作。

1922年,他又同常惠等人一起,负责编辑了第一期《歌谣》周刊。

与此同时,他还十分热心《歌谣》以外的民间文艺搜集和研究,如为刘半农的《江阴船歌》作序(1919年),回答赵景深有关童话研究的问题〈1922年)。

_五四_时期周作人_人的文学_口号论析_黄善明

_五四_时期周作人_人的文学_口号论析_黄善明

。 ”

人间本位

,

,
在周
的 理性

在 《圣 书 与 中 国 文 学 》 中 二元
” 。
周 作 人将 上 述
作人 看 来
人的资格
无非就是
从 个人 做起
” 。

先 使 自己 有
两 个方 面 称 之 为人性 的
.
二 者 的 和 谐融 合
,
占得 人 的 位 置
30
.
如果说
,
灵 肉 一致 的人 性 观 强 调 了 文 学表 现 的

左旋
,

保持 了 一 种 高 度 的一
平 民意 识

五四
新 文化 运 动 的 重 要 主


虽 然 对 周 作 人来说
,
这 种 一 致 也 许 是 不 自觉 的

也 成 为 周 作人
人 的文学
这 一 命题 的 主 要 内
或 半 自觉 的
但 其 理 论 上 的 创建 意 义 已 远 远 越 过 了
.

里 人


灵 肉一 致





作 为社

( 二 ) 从动物

进化 的


这里

,
会 一 分 子 的个 体 意 义 在 文 学 表 现 上 的重 要 性

作人 在 两 个 层 而 上 规定 了 他之 所 谓 性

:


的基本 属
的内容
’ `
,
被 完 全 地 圈 定在 个 人

周作人《人的文学》

周作人《人的文学》

周作人《人的文学》我们现在应该提倡的新文学,简单地说一句,是“人的文学”。

应该排斥的,便是反对的非人的文学。

新旧这名称,本来很不妥当,其实“太阳底下,何尝有新的东西?”思想道理,只有是非,并无新旧。

要说是新,也单是新发见的新,不是新发明的新。

新大陆是在十五世纪中,被哥仑布发见,但这地面是古来早已存在。

电是在十八世纪中,被弗阑克林发见,但这物事也是古来早已存在。

无非以前的人,不能知道,遇见哥仑布与弗闹克林才把他看出罢了。

真理的发见,也是如此。

真理永远存在,并无时间的限制,只因我们自己愚昧,闻道太迟,离发见的时候尚近,所以称他新。

其实他原是极古的东西,正如新大陆同电一般,早在这宇宙之内,倘若将他当作新鲜果予,时式衣裳一样看待,那便大错了。

譬如现在说“人的文学”,这一句话,岂不也像时髦。

却不知世上生了人,便同时生了人道。

无奈世人无知,偏不肯体人类的意志。

走这正路,却迷人兽道鬼道里去,彷徨了多年,才得出来。

正如人在白昼时候,闭着眼乱闯,未后睁开眼睛,才晓得世上有这样好阳光,其实太阳照临,早已如此,已有了无量数年了。

欧洲关于这“人”的真理的发见,第一次是在十五世纪,于是出了宗教改革与文艺复兴两个结果。

第二次成了法国大革命,第三次大约便是欧战以后将来的未知事件了。

女人与小儿的发见,却迟至十九世纪,才有萌芽。

古来女人的位置,不过是男子的器具与奴隶。

中古时代,教会里还曾讨论女子有无灵魂,算不算得一个人呢。

小儿也只是父母的所有品,又不认他是一个未长成的人,却当他作具体而微的成人,因此又不知演了多少家庭的与教育的悲剧。

自从弗罗塔尔与戈特文夫人以后,才有光明出现。

到了现在,造成儿童与女子问题这两个大课题,可望得出极好的结果来。

中国讲到这类问题,却须从头做起,人的问题,从来未经解决,女人小儿更不必说了。

如今第一步先从人说起,生了四千余年,现在却还讲人的意义,从新要发见“人”,去“辟人荒”,也是可笑的事。

但老了再学,总比不学该胜一筹罢。

五四时期周作人人的文学观试析文学

五四时期周作人人的文学观试析文学

五四时期周作人人的文学观试析文学一、“人的文学”的提出ﻭ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文学先锋、纷纷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文学论》等文章向旧文学宣战,倡导新文学.新文学新在何处?在文中阐述新文动的理论之时强调:“我们的中心理论只有两个:一个是我们要建立一种活的文学,一个是我们要建立一种人的文学。

"至此,“活的文学"成为了新文动追求的重要形式,而“人的文学”成为了其探求的重要内容.所提出的人的文学观实质上是指在文学内容的革新上要关注真正的人,写“人的文学”。

而他所推崇的周作人那篇在当时文学内容最重要的宣言——《人的文学》,也很好地印证了这一观点。

而实际上,周作人在人的发现、人的价值和对人生的各种思考等“人的文学”的思考上,还创作了一系列作品。

周作人在一年发表的《人的文学》这篇文章,提出他的“人的文学”观,随后又相继发表《平民文学》、《新文学的要求》等文章阐释他的这一观点。

另外,他还在描述新村所见的“人的生活”之时来对其进行深化。

这一系列的创作足以说明:周作人对于“人的文学”的思考绝不是一时兴起或终止于某一时刻的“思想启蒙”。

他从概念的提出、修正到这条道路的实施、乃至最后态度的改变,一直在为实现“人的生活”启蒙,为“人的文学"而不断的提升自己的思想、影响他人。

ﻭ二、周作人“人的文学”观ﻭ究竟什么是“人的文学”?周作人对这一概念的解释即可见出他的见地、识力。

“我们现在应该提倡的新文学,简单的说一句是‘人的文学',应该排斥的,便是非人的文学”。

周作人在他的《人的文学》一文中提出了这一重要概念,并指出“用这人道主义为本,对于人生的诸问题加以记录研究的文字,便谓之人的文学.”要理解“人的文学",周作人认为还得在这几方面进行探索:首先是人的文学中对“人”的解释。

他认为这其中有两个要点:一是人具有和其他动物并无不同的生活本能,且应该得到满足。

在这点上,他发见了自我国古代以来的封建中压抑人性本能的传统,并企图通过文学唤醒长久以来被压抑的国人二是人应该有内面的生活,使达到高上平和的境地。

周作人_人的文学_观的价值阐释

周作人_人的文学_观的价值阐释

〔收稿日期〕2001-11-16 〔作者简介〕赵世清(1966-),女,辽宁锦县人,硕士,讲师,主要从事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20世纪中国文学】周作人“人的文学”观的价值阐释赵世清(沈阳工业大学文法学院,辽宁沈阳110023) 〔关键词〕周作人;“人的文学”;世界性;开放性;理想主义 〔摘 要〕“五四”时期,周作人提出了以“民主”和“科学”为核心的“人的文学”观,指出人既是创作的主体亦是创作所要反映的客体,从而创造出文学的新观念和新话语,以接近于世界文学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评判标准等基本观念,使中国新文学具有了世界性和开放性。

“人的文学”观的价值理想是建立在启蒙思想之下的一种理想主义,它作为新文学的价值参照标准具有一种普遍性,但同时也产生了文学意识“左”倾倾向的负面影响。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6198(2002)02-0171-04 “五四”运动期间,新文学的思想主流是知识分子对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积极关怀意识。

周作人的“人的文学”观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它是以“民主”和“科学”为理想核心的新文学观,对新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一、新文学观价值取向的设定——文学是“人的文学” “人的文学”观的提出标志着新文学观在本质上与传统文学观的根本区别。

胡适称周作人的《人的文学》是“当时关于改革文学内容的一篇最重要的宣言”〔1〕。

评论家阿英指出:周作人的“《平民文学》(1918)、《人的文学》(1918)、《新文学的要求》(1920)不仅表明了他个人的文学上的主张,对于当时的运动,也发生了很广大的影响。

批评方面《自己的园地》(1922)一辑,确立了中国新文艺批评的基石,同时也横扫了当时文坛上的反动势力的‘学衡派’。

”〔2〕周作人在“人的文学”观中,系统地阐述了新文学的哲学基础——人道主义;表现对象——人;表现形式——贵族的与平民的文学等。

他建立起新文学最基本的框架,改写了中国传统文学观念,充分认识到人不仅是文学创作的实践主体,也是文学作品中应该得到反映的客体。

《人的文学》读后感

《人的文学》读后感

《人的文学》读后感《人的文学》读后感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人的文学》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人的文学》读后感1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周作人无疑是其中最璀璨的几颗星之一。

很多学者在研究这段文学史时,都无法将周作人置之于这段文学史之外,再者周作人这个人在中国现代历史上也是比较吸引人的眼球的。

其一,源自于他的“汉奸”身份。

其二,源自于他的日本妻子羽太信子。

其三,源自于他文学天赋的无可比拟性。

受特定社会环境的制约,周作人的散文并未被大众所熟知。

较之于散文,他的文学评论文更为流行。

写于1918年12月7日的《人的文学》无疑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

文章开篇就指出了现代文学发展的任务,即提倡,发展新文学,也就是人的文学。

相应的,也就指出了当前排斥,反对的对象,即非人的文学。

在提倡,发展新文学的同时,必将受到来自非人的文学所代表的旧势力的阻挠。

随后,对于新旧两个字,周先生又做了分别的阐述。

他指出在太阳底下,没有什么东西是“新”的。

如果我们非得说“新”,那也只是“新”发现的“新”。

又例举了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富兰克林发现电来说明自己对“新”与“旧”的观点。

当然,周先生在这里所论述的“新”与“旧”,主要还是通过时间来作为评判依据的。

按照这个逻辑,那就是所有的事物曾经也“新”过,没有什么事物永远是“新”的,也没有什么事物永远是“旧”的,“新”与“旧”也仅仅只是相对与时间而言的。

或许周先生在这里只是想让人更好地接受“新旧”这个概念,为“人的文学”观念的推广减少阻力。

但在哲学上,“新”与“旧”的划分却与周先生的划分有着本质的区别。

哲学上对新事物的判断并不是单纯的凭时间为依据的。

哲学上的新事物指的是符合事实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前进趋势、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

因此在“新”事物与“旧”事物的阐述上,周先生是有悖于哲学的。

从《人的文学》看周作人早期文学主张

从《人的文学》看周作人早期文学主张

收稿日期:2017-12-20 作者简介:丰家喜(1978-),男,河南信阳人,信阳职业技术学院讲师,文学硕士,研究方向:现当代文学。
第 4期
丰家喜:从《人的文学》看周作人早期文学主张
53
的条条框框,自由由此成为了人追求的核心。 (三)倡导妇女解放,讨伐不公平待遇的檄文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时期,大部分知识分子反对
二、周作人以个人主义为核心的人道主义
(一)独立的个人是在集体之内的 周作人对自由的推崇,对人性解放的向往都可 以归结为 他 的 “人 道 主 义 ”思 想。 周 作 人 的 人 道 主 义,如他所说,并非世间所谓“悲天悯人”或“博施众 济”的慈善主义,乃是一种“个人主义的人间本位主 义”。他阐 明 了 产 生 此 主 义 的 两 个 理 由,一 是 人 在 人类中正如森林中的一株树木,森林盛了,各树也都 茂盛,但要森林盛,却仍需先靠各树各自茂盛不可; 二是个人爱人类是因为人类中有了我,因此与我相 关的缘故。墨子说,“爱人不外己,己在所爱之中”, 便是对此意最透彻的理解。利己而又利他,利他即 是利己,正是这意思。周作人由此进行总结说:“我 说的人道主义,是从个人做起,要讲人道,爱人类,便 须先自己有人的资格,占得人的位置。耶稣说:‘爱 邻如己’,如不 先 知 自 爱,怎 能 ‘如 己 ’的 爱 别 人 呢? 至于无我 的 爱,纯 粹 的 利 他,我 以 为 是 不 可 能 的。” 浅显来看,就是说,人虽然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但是 他是存在于一个群体中的,人与人之间是相互联系 的,人际关系也是人道主义的一个部分。他说到了
第 17卷 第 4期 2018年 7月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ournalofLuoheVocationalTechnologyCollege
doi:10.3969/j.issn.1671-7864.2018.04.015

简析周作人的“人的文学”主张

简析周作人的“人的文学”主张

简析周作人的“人的文学”主张周作人更多地思考与探讨新文学的思想内容建设,他提出“人的文学”的主张,反映了他的人道主义文学观和他的社会理想,他想通过文学把人的发展同国家的发展结合起来.1918年12月,周作人在《新青年》发表《人的文学》一文,提出新文学必须以人道主义为本,观察研究,分析社会“人生诸问题”,主要是社会底层人们的“非人的生活.”作家要以严肃的,而非“游戏”的态度,去描写“非人的生活”,为人们展示理想的生活,促进健全发展.要求文学中能够写出人性,文学内容的革新变得重要起来,毫无疑问,中国长久的礼教的束缚下,文学内容多是陈腐的,也是这些礼教的再现,缺乏人性的.因此,内容的革新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革新.周作人提出的“人的文学”,是以人道主义为本的“为人生的文学”,其实质是人性的,为文学研究会“为人生”的文学界提供了理论基础.周作人还明确提出思想革命的主张,他认为“中国人如不真是‘洗心革面’的改悔,将旧有的荒谬思想弃去,无论用古文或白话文,都说不出好东西来”.强调“文学革命上,文字改革是第一步,思想改革是第二步,却比第一步更为重要”.他把新文化运动高扬的思想启蒙精神灌注于文学革命,把文学革命从偏重语言文字的变革推向思想内容的革新,对新文学界建设起到了重要的影响.一、“人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人学”是周作人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的思想基础,也是贯穿于他整个散文创作的思想中心。

周作人这一代知识分子在刚刚开始接触社会人生,思考社会问题时,就强烈感受到了帝国主义侵略和民族危亡的现实威胁,并由此产生了振兴中华的使命感。

作为其中的一分子,周作人也在积极思考着振兴民族的道路问题。

同时,作为东方古老封建大国的知识分子,他又敏锐地感受到了几千年封建专制传统栽害人性、否定个体价值所造成的精神痛苦,渴求着人性的全面解放和发展。

1908年前后,以《论文章之意义暨其使命因及中国近时论文之失》和《哀弦篇》等文言论文的公开发表为标志,周作人以独立的姿态出现在中国思想文化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周作人《人的文学》我们现在应该提倡的新文学,简单地说一句,是“人的文学”。

应该排斥的,便是反对的非人的文学。

新旧这名称,本来很不妥当,其实“太阳底下,何尝有新的东西?”思想道理,只有是非,并无新旧。

要说是新,也单是新发见的新,不是新发明的新。

新大陆是在十五世纪中,被哥仑布发见,但这地面是古来早已存在。

电是在十八世纪中,被弗阑克林发见,但这物事也是古来早已存在。

无非以前的人,不能知道,遇见哥仑布与弗闹克林才把他看出罢了。

真理的发见,也是如此。

真理永远存在,并无时间的限制,只因我们自己愚昧,闻道太迟,离发见的时候尚近,所以称他新。

其实他原是极古的东西,正如新大陆同电一般,早在这宇宙之内,倘若将他当作新鲜果予,时式衣裳一样看待,那便大错了。

譬如现在说“人的文学”,这一句话,岂不也像时髦。

却不知世上生了人,便同时生了人道。

无奈世人无知,偏不肯体人类的意志。

走这正路,却迷人兽道鬼道里去,彷徨了多年,才得出来。

正如人在白昼时候,闭着眼乱闯,未后睁开眼睛,才晓得世上有这样好阳光,其实太阳照临,早已如此,已有了无量数年了。

欧洲关于这“人”的真理的发见,第一次是在十五世纪,于是出了宗教改革与文艺复兴两个结果。

第二次成了法国大革命,第三次大约便是欧战以后将来的未知事件了。

女人与小儿的发见,却迟至十九世纪,才有萌芽。

古来女人的位置,不过是男子的器具与奴隶。

中古时代,教会里还曾讨论女子有无灵魂,算不算得一个人呢。

小儿也只是父母的所有品,又不认他是一个未长成的人,却当他作具体而微的成人,因此又不知演了多少家庭的与教育的悲剧。

自从弗罗塔尔与戈特文夫人以后,才有光明出现。

到了现在,造成儿童与女子问题这两个大课题,可望得出极好的结果来。

中国讲到这类问题,却须从头做起,人的问题,从来未经解决,女人小儿更不必说了。

如今第一步先从人说起,生了四千余年,现在却还讲人的意义,从新要发见“人”,去“辟人荒”,也是可笑的事。

但老了再学,总比不学该胜一筹罢。

我们希望从文学上起首,提倡一点人道主义思想,便是这个意思。

我们要说人的文学,须得先将这个人字,略加说明。

我们所说的人,不是世间所谓“天地之性最贵”,或“圆顿方趾”的人。

乃是说,“从动物进化的人类”。

其中有两个要点,(一)“从动物”进化的,(二)从动物“进化”的。

我们承认人是一种生物,他的生活现象,与别的动物并无不同。

所以我们相信人的一切生活本能,都是美的善的,应得完全满足。

凡是违反人性,不自然的习惯制度,都应排斥改正。

但我们又承认人是一种从动物进化的生物,他的内面生活,比他动物更为复杂高深,而且逐渐向上,有能改造生活的力量。

所以我们相信人类以动物的生活为生存的基础,而其内面生活,却渐与动物相远,终能达到高上和平的境地。

凡兽性的余留,与古代礼法可以阻碍人性向上的发展者,也都应排斥改正。

这两个要点,换一句话说,便是人的灵肉二重的生活。

古人的思想,以为人性有灵肉二元,同时并存,永相冲突。

肉的一面,是兽性遗传。

灵的一面,是神性的发端。

人生的目的,便偏重在发展这神性。

其手段,便在灭了体质以救灵魂。

所以古来宗教,大都厉行禁欲主义,有种种苦行,抵制人类的本能。

一方面却别有不顾灵魂的快乐派,只愿“死便埋我”。

其实两者都是趋于极端,不能说是人的正当生。

到来了近世,才有人看出这灵肉本是一物的两面,并非对抗的二元。

兽性与神性,合起来便只是人性。

英国十八世纪诗人勃莱克在《天国与地狱的结婚》一篇中,说得最好。

(一)人并无与灵魂分离的身体。

因这所谓身体者,原止是五官所能见的一部分的灵魂。

(二)力是唯一的生命,是从身体发生的。

理就是力的外面的界。

(三)力是永久的说乐。

他这话虽略含神秘的气味,但很能说出灵肉一致的要义。

我们所信的人类正当生活,便是这灵肉一致的生活。

所谓从动物进化的人,也便是指这灵肉一致的人,无非用别一说法罢了。

这样“人”的理想生活,应该怎样呢?首先使是改良人类的关系。

彼此都是人类,却又各是人类的一个。

所以须营一种利己而又利他,利他即是利己的生活。

第一,关于物质的生活,应该各尽人力所及,取人事所需。

换一句话,便是各人以心力的劳作,换得适当的衣食住与医药,能保持健康的生存。

第二,关于道德的生活,应该以爱智信勇四事为基本道德,革除一切人道以下或人力以上的因袭的礼法,使人人能享自由真实的幸福生活。

这种“人的”理想生活,实行起来,实于世上的人,无一不利。

富贵的人虽然觉得不免失了他的所谓尊严,但他们因此得从非人的生活里救出,成为完全的人,岂不是绝大的幸福么?这真可说是二十世纪的新福音了。

只可惜知道的人还少,不能立地实行。

所以我们要在文学上略略提倡,也稍尽我们爱人类的意思。

但现在还须说明,我所说的人道主义,并非世间所谓“悲天悯人”或“博施济众”的慈善主义,乃是一种个人主义的人间本位主义。

这理由是,第一,人在人类中,正如森林中的一株树木。

森林盛了,各树也都茂盛。

但要森林盛,却仍非靠各树备自茂盛不可。

第二,个人爱人类,就只为人类中有了我,与我相关的缘故。

墨子说“兼爱”的理由,因为“已亦在人中”,便是最透彻的话。

上文所谓利已而又利他,利他即是利己,正是这个意思。

所以我说的人道主义,是从个人做起。

要讲人道,爱人类,便须先使自己有人的资格,占用人的位置。

耶稣说:“爱邻如己。

”如不先知自爱,怎能“如已”地爱别人呢?至于无我的爱,纯粹的利他,我以为是不可能的。

人为了所爱的人,或所信的主义,能够有献身的行为。

若是割肉饲鹰,投身给饿虎吃,那是超人间的道德,不是人所能为的了。

用这人道主义为本,对于人生诸问题,加以记录研究的文字,便谓之人的文学。

其中又可以分作两项,(一)是正面的。

写这理想生活,或人间上达的可能性。

(二)是侧面的。

写人的平常生活,或非人的生活,都狠可以供研究之用。

这类著作,分量最多,也最重要。

因为我们可以因此明白人生实在的情状,与理想生活比较出差异与改善的方法,这一类中写非人的生活的文学,世间每每误会,与非人的文学相涵,其实却大有分别。

譬如法国莫泊桑的小说《人生》是写人间兽欲的人的文学,中国的《肉蒲团》却是非人的文学。

俄国库普林的小说《坑》是写娼妓生活的人的文学,中国的《九尾龟》却是非人的文学。

这区别就只在著作的态度不同。

一个严肃,一个游戏。

一个希望人的生活,所以对于非人的生活,怀着悲哀或愤怒。

一个安于非人的生活,所以对于非人的生活,感着满足,又多带着玩弄与挑拨的形迹。

简明说一句,人的文学与非人的文学的区别,便在著作的态度,是以人的生活为是呢?非人的生活为是呢?这一点上,材料方法,别无关系。

即如提倡女人殉葬——即殉节——的文章,表面上岂不说是“维持风教”,但强迫人自杀,正是非人的道德,所以也是非人的文学。

中国文学中,人的文学,本来极少。

从儒教道教出来的文章,几乎都不合格。

现在我们单从纯文学上举例如:(一)色情狂的淫书类(二)迷信的鬼神书类(《封神传》《西游记》等)(三)神仙书类(《绿野仙踪》等)(四)妖怪书类(《聊斋志异》《子不语》等)(五)奴隶书类(甲种主题是皇帝状元宰相乙种主题是神圣的父与夫)(六)强盗书类(《水游》《七侠五义》《施公案》等)(七)xx书类(《三笑姻缘》等)(八)下等谐谑书类(《笑林广记》等)(九)黑幕类(十)以上各种思想和合结晶的旧戏这几类全是妨碍人性的生长,破坏人类的平和的东西,统应该排斥。

这宗著作,在民族心理研究上,原都极有价值。

在文艺批评上,也有几种可以容许。

但在主义上,一切都该排斥。

倘若懂得道理,识力已定的人,自然不妨去看。

如能研究批评,便于世间更为有益,我们也极欢迎。

人的文学,当以人的道德为本,这道德问题方面狠广,一时不能细说,现在只就文学关系上,略举几项。

譬如两性的爱,我们对于这事,有两个主张,(一)是男女两本位的平等,(二)是恋爱的结婚。

世间著作,有发挥这意思的,便是绝好的人的文学。

如挪威易卜生的戏剧《娜拉》、《海女》,俄国托尔斯泰的小说《安娜·卡列尼娜》,英国哈代的小说《苔斯》等就是。

恋爱起源,据芬兰学者威思德马克说,由于“人的对于与我快乐者的爱好”。

却又如奥国卢闿说,因多年心的进化,渐变了高上的感情。

所以真实的爱与两性的生活,也须有灵肉二重的一致。

但因为现世社会境势所迫,以致偏于一面的,不免极多。

这便须根据人道主义的思想,加以记录研究。

却又不可将这样生活,当作幸福或神圣,赞美提倡。

中国的色情狂的淫书,不必说了。

旧基督教的禁欲主义的思想,我也不能承认他为是。

又如俄国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伟大的人道主义的作家。

但他在一部小说中,说一男人爱一女子,后来女子爱了别人,他却竭力斡旋,使他们能够配合。

陀思妥耶夫斯基自己,虽然言行竟是一致,但我们总不能承认这种种行为,是在人情以内,人力以内,所以不愿提倡。

又如印度诗人泰戈尔做的小说,时时颂扬东方思想。

有一篇记一寡妇的生活,描写他的“心的撒提”,(撒提是印度古语。

指寡妇与他丈夫的尸体一同焚化的习俗。

)又一篇说一男人弃了他的妻子,在英国别娶,他的妻子,还典卖了金珠宝玉,永远的接济他。

一个人如有身心的自由,以自由别择,与人结了爱,遇着生死的别离,发生自己牺牲的行为,这原是可以称道德事。

但须全然出于自由意志,与被专制的因袭礼法逼成的动作,不能并为一谈。

印度人身的撒提,世间都知道是一种非人道的习俗,近来已被英国禁止。

至于人心的撒提,便只是一种变相。

一是死刑,一是终身监禁。

照中国说,一是殉节,一是守节,原来撒提这字,据说在梵文,便正是节妇的意思。

印度女子被“撒提”了几千年,便养成了这一种畸形的贞顺之德。

讲东方文化的,以为是国粹,其实只是不自然的制度习惯的恶果。

譬如中国人磕头惯了,见了人便无端地要请安拱手作揖,大有非跪不可之意。

这能说是他的谦和美德么?我们见了这种畸形的所谓道德,正如见塞在坛子里养大的、身子像萝卜形状的人,只感着恐怖、嫌恶、悲哀、愤怒种种感情,决不该将他提倡,拿他赏赞。

其次如亲子的爱。

古人说,父母子女的爱情,是“本于天性”,这话说得最好。

因他本来是天性的爱,所以用不着那些人为的束缚,妨害他的生长。

假如有人说,父母生子,全由私欲,世间或要说他不道。

令将他改作由于天性,便极适当。

照生物现象看来,父母生子,正是自然的意志。

有了性的生活,自然有生命的延续与哺乳的努力,这是动物无不如此。

到了人类,对于恋爱的融合,自我的延长,更有意识,所以亲子的关系,尤为深厚。

近时识者所说儿童的权利,与父母的义务,便即据这天然的道理推演而出,并非时新的东西。

至于世间无知的父母,将子女当作所有品,牛马一般养育,以为养大以后,可以随便吃他骑他,那便是退化的谬误思想。

英国教育家戈思德称他们为“猿类之不肖子”,正不为过。

日本津田左右吉著《文学上国民思想的研究》卷一说,“不以亲子的爱情为本的孝行观念,又与祖先为子孙而生存的生物学的普遍事实,人为将来而努力的人间社会的实际状态,俱相违反,却认作子孙为祖先而生存,如此道德中,显然含有不自然的分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