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公开课评课记1
地理公开课评课记录

地理公开课评课记录今天咱们来聊聊一堂特别的地理公开课,真是让人耳目一新。
老实说,地理这门课有时候挺让人觉得乏味的,不是吗?不过,今天的课堂可真不是那种让人打瞌睡的课。
咱们的老师就像一颗炸弹,随时可能引爆一堆有趣的知识,简直让人目不暇接。
想想吧,地图、山川、河流,还有那些历史小故事,听着都让人有点心痒痒。
一进教室,老师就开门见山,先给我们放了一个短视频,画面上是那些壮观的自然景象,天啊,简直像走进了国家地理频道。
高山耸立,江河奔流,那气势就像一首交响乐,震撼得让人心潮澎湃。
大家都屏住呼吸,生怕错过了什么精彩的瞬间。
老师边放视频边跟我们分享那些地方的奇闻轶事,讲到兴奋处,声音都提高了好几个分贝,仿佛自己也置身其中。
瞧瞧,教学就是要这样,活灵活现,生动有趣。
说到这里,咱们班的小明就忍不住插嘴了,他一向对地理不太感兴趣,今天却完全被吸引住了。
他抓住机会问老师:“老师,那些山的名字都是什么呀?”老师一听,哈哈大笑,接着就开始给我们讲起了世界著名的山脉,什么喜马拉雅、安第斯,还有咱们身边的泰山。
每讲一个名字,他都用那种特别神秘的语气,像是在说一个个古老的传说,惹得我们一个个目瞪口呆,简直就像在听故事一样。
老师不仅会讲,还会让我们参与其中。
他突然问:“你们觉得哪个地方最美?”哇,话一出口,大家的手就像火箭似的,纷纷举了起来。
有的人说是大海,有的人说是森林,还有的人说是沙漠。
老师听了,乐得合不拢嘴,像个小孩子一样,特别开心。
大家的热情一上来,教室里瞬间就变成了热闹的集市,讨论声此起彼伏。
说真的,这种气氛太棒了,完全没有一丝沉闷的感觉。
老师还给我们准备了一个小活动。
大家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国家,准备一个简短的介绍。
哇,瞬间又热闹了起来!小组里的成员们开始忙活,各种查资料、画图、准备道具,像个小小的地理博览会。
看着大家忙得不可开交,真是让人忍俊不禁。
有的人还自告奋勇,想要模仿当地的舞蹈,活像在排练一场小品。
老师还把这次活动变得特别有趣。
高中地理听课评课记录

高中地理听课评课记录篇一:地理学科评课稿地理评课稿(整理)(一)从教学目标上分析体现了新课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价值追求。
如何正确理解这三个目标之间的关系,也就成了如何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如何正确地评价课堂教学的关键。
(二)从处理教材上做出分析是否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抓住了关键。
(三)从教学程序上分析1、看教学思路设计写作要有思路,写文章要有思路,上课同样要有思路,这就是教学思路。
教学思路是教师上课的脉络和主线,它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水平两个方面的实际情况设计出来的。
它反映一系列教学措施怎样编排组合,怎样衔接过渡,怎样安排详略,怎样安排讲练等。
一是要看教学思路设计符不符合教学内容实际,符不符合学生实际;二是要看教学思路的设计是不是有一定的独创性,超凡脱俗给学生以新鲜的感受;三是看教学思路的层次,1脉络是不是清晰;四是看教师在课堂上教学思路实际运作有效果。
2、看课堂结构安排教学思路与课堂结构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教学思路侧重教材处理,反映教师课堂教学纵向教学脉络,而课堂结构侧重教法设计,课堂结构也称为教学环节或步骤。
课堂结构的不同,也会产生不同的课堂效果。
可见课堂结构设计是十分重要的。
通常一节好课的结构是结构严谨、环环相扣,过渡自然,时间分配合理,密度适中,效率高。
计算授课者的教学时间设计,能较好地了解授课者授课重点、结构安排授课时间设计包括: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与衔接是否恰当。
(四)从教学方法和手段上分析1、看是不是量体裁衣,优选活用一种好的教学方法总是相对而言的,它总是因课程,因学生,因教师自身特点而相应变化的。
也就是说教学方法的选择要量体裁衣,灵活运用。
2、看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教学方法最忌单调死板,再好的方法天天照搬,也会令人生厌。
使课堂教学超凡脱俗,常教常新,富有艺术性。
3、看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评析教师的教学方法既要评常规,还要看改革与创新。
充2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是教学发展的时代要求。
信息技术为教师提供了更广阔的知识空间,它为各科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为教师传授知识、学生学好用好知识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
高中地理听课记录及评议

高中地理听课记录及评议
地理课堂内容概述
本次地理课堂主要涉及以下内容:
- 地球的形状和结构
- 地理经纬度的概念及应用
- 地球上的人口分布和人文地理因素
学生反馈和评议
学生对本节地理课堂的评价和反馈如下:
- 课堂内容丰富有趣,增进了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兴趣;
- 教师讲解生动活泼,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气氛较为活跃;
- 课堂使用了多媒体教学,图表和实例的使用使得抽象的地理概念更具体易懂;
- 学生参与度较高,大部分学生能积极回答问题和提出自己的观点。
课堂建议和改进
针对本次地理课堂的提高,学生希望以下方面能得到改进:- 增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让地理知识更具实用性;
- 提供更多的案例和实地观察,加深学生对地理现象的认识;
- 加强对学生思维的引导和启发,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 在课堂中注重学生的自主研究和合作研究,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教师回应
教师对学生的反馈和建议表示感谢,并承诺在接下来的课堂中
继续努力改进教学。
针对学生的建议,教师将会:
- 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引入更多实例和案例,让地理知识更贴
近学生的日常生活;
- 组织实地考察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地理现象,加深理解;
- 通过引导和启发,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营造积极活跃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自主研究和合作研究。
结论
本次地理课堂内容丰富有趣,学生积极参与并给予了正面评价。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建议,教师也将会继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地理课堂的质量和学习效果。
地理评课记录

地理评课记录
日期:[填写日期]
评课内容:
本次地理评课主要针对教案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三个方面进行评价。
1. 教案设计
教案设计清晰明确,内容与课程标准紧密匹配,符合学生年龄和能力水平。
教学目标清晰,教学步骤合理,教材使用恰当。
唯一可以改进的地方是在教学目标上添加更多反馈机制,以便更好地评估学生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条理清晰,教师声音洪亮,语速适中,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
然而,存在一些时间管理方面的问题,可
能导致某些教学环节过于冗长或过于匆忙。
在今后的教学中,建议
教师更好地控制时间,确保教学的节奏和步调恰到好处。
3. 教学效果
经过本次课程,学生的研究效果明显。
教学内容深入浅出,研
究任务有针对性,培养了学生的地理思维和分析能力。
学生在课堂
上积极参与,踊跃回答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
然而,有一小部分
学生在部分知识点上仍存在理解不深的情况,建议教师在复和巩固
方面加强。
评价总结:
本节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了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激发了
学生的研究兴趣,提高了他们的研究积极性。
教师的教学设计合理,但仍有一些改进的空间。
在今后的教学中,建议教师更好地控制时间,增加反馈机制,并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
研究需求。
以上为地理评课记录,请审阅。
高中地理教学法评课记

高中地理教学法评课记
介绍
本次评课记是对高中地理教学法的评价和总结,旨在探索有效
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研究效果和兴趣。
教学目标
1. 通过本次评课,评价目前所采用的地理教学法的优点和问题。
2. 提出改进地理教学法的建议,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研究需求。
3. 增进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共同提升地理教学水平。
方法
评价现有教学法
1. 分析目前使用的教学法在课堂中的表现。
2. 考虑教学法对学生研究效果和兴趣的影响。
3. 总结已经取得的成果和困难。
提出改进建议
1. 根据评价结果,提出改进地理教学法的具体措施。
2. 探索创新的教学方法,如以案例、实地考察等方式来加深学
生的理解和实践能力。
3. 在课堂中加入多媒体和互动教学的元素,提高学生的研究积
极性。
促进交流和合作
1. 在教师团队中组织教学经验分享会,交流各自的教学心得。
2. 鼓励教师进行合作教学,共同研究和改进地理教学方法。
3. 建立教学资源共享平台,方便教师之间的交流和研究。
结论
通过本次评课记,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地理教学法的优点和问题,提出改进建议,并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这将有助于提高地
理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同时,我们也要不断
探索创新的教学方法,不断追求更高的教学效果。
高中地理公开课评课记1

江苏省淮州中学高中地理教研组公开课评课记录一、评王名扬老师课1.葛志刚老师评首先,教学目标的确定符合课程标准,联系学生实际,从认知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以及美育目标,很好的把握学生心理,考虑个体差异进行系统设计。
其次,教学进程设计,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性,体现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采用问答的形式,充分挖掘学生内在潜力以及原有知识储备,并有机结合课本自身实际,受到了良好的效果。
再次,在教学突破口选择上,把握了本课的主旨:“南极洲自然地理特征的成因”这一核心问题,并让学生自主找答案,依次通贯全文。
最后,以考点为依据,在讲的基础上注重练习,使学生的知识尽快地掌握和巩固,也是这堂课的亮点之处。
总的来说,王老师的这堂课带给我们很多学习的地方,我们也从中受到了很大的启示。
但是,在我看来,成功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瑕疵。
即:王老师还可以在课堂上采用学生互相讨论的方法,让更多的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成为真正的课堂的主人。
还有可能因为王老师说话语速较快或其他原因,使得下面听得不是非常清楚,如果王老师在这两个方面稍加注意,相信这堂课将是完美无缺的,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2.陶金玉主任评王老师的公开课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下面我就粗浅的评论一下他那堂课的得与失。
在地理教学中,我最大的感受是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因此要想方设法地精心上好每一堂课。
而在公开课中,它不仅能展示了教师的才华,而且更能促进学生真正的发展。
王老师真正做到了使课堂教学返朴归真,这也正是他一贯“朴实、真实、扎实”教学风格的体现。
在课堂教学中,师生角色定位比较准确。
王老师既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积极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后来,我还体会到那么几点。
如他没有运用华而不实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他的教学语言没有半分的夸张,他也没有过头的表演动作,更不会有对学生的调侃和煽情。
或许是对王老师朴实、实在的为人比较了解吧,我对他的公开课还是以“朴实、真实、扎实”作为结束语。
地理课评课稿-(1)

绥阳中学20xx─20xx学年地理科公开课评课记录时间:20xx年4月4日公开课授课教师:罗红宇授课班级:高三(12)班参与人员:全体地理教师公开课内容:高一地理必修二: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课型:复习课一、从教学目标上分析授课教师:罗红宇作陈述性发言一从达成教学目标上分析1、从教学目标制订来看:能从知识、能力、思想情感等几个方面来把握,知识目标有量化要求,能力、思想情感目标也有所要求,体现学科特点;能以新课程的大纲为指导,体现年段、单元教材特点,符合学生年龄实际和认识规律,难易适度。
关注学生分析综合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和新课程要求的教学目的相符。
2、从目标达成来看:教学目标能体现在每一教学环节中,教学手段紧紧围绕目标,为实现目标服务。
课堂上能较快地接触重点内容,重点内容的教学时间得到保证,重点知识和技能得到巩固和强化。
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从提问到练习,都能把“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贯穿课堂始终。
二、从处理教材上分析对该节课知识内容的传授较准确,在教材处理和教法选择方面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抓住了关键。
三、从教学程序上分析1、从教学思路设计看:能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水平两个方面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思路,教学思路设计符合教学内容实际,符合学生实际,教学思路的层次、脉络清晰。
课堂导入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为侧击点,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很快融入到学习当中。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不是简单的给出结论,而是通过学生讨论分析总结得出。
实践图示教学法,加强直观性教学,充分体现了地理教学的特点。
2、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
整体设计目标,体现灵活开放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听课教师发言:1、黄兴梅老师:罗老师执教的《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课堂中风趣幽默,驾驭课堂,使课堂达到“三动”动口、动手、动脑;“四活”用活教材、盘活课堂、激活思维、学活知识。
地理教研组评课活动记录(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为了提高地理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我校地理教研组于2021年11月10日开展了评课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听课、评课、反思等方式,提升地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课堂教学质量。
二、活动目标1. 通过评课活动,提高地理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2. 发现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 加强地理教研组内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
三、活动内容1. 观摩课:由教研组长组织,全体地理教师共同观摩一节优秀地理课。
2. 评课:观摩课后,各教师针对课堂教学进行点评,提出意见和建议。
3. 反思:教师针对自身教学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
四、活动过程1. 观摩课本次观摩课由我校地理高级教师王老师主讲,课题为“地球的运动”。
王老师以生动形象的语言、丰富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地球运动的基本原理。
在课堂上,王老师注重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 评课观摩课后,教研组全体成员进行了评课活动。
首先,王老师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了简要总结,分析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优点和不足。
接着,其他教师针对王老师的课堂教学进行了点评。
(1)优点:1)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
2)教学过程设计合理,教学方法灵活多样。
3)课堂氛围活跃,学生参与度高。
4)教学资源丰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不足:1)部分教学内容讲解不够深入,学生理解不够透彻。
2)课堂提问环节可以更加多样化,以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3)课堂纪律管理有待加强,个别学生注意力不集中。
3. 反思在评课活动结束后,各教师针对自身教学进行了反思。
以下是部分教师的反思:(1)李老师: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对重难点的讲解,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同时,我要加强课堂提问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2)张老师:我认识到课堂纪律管理的重要性,今后要加强对学生的课堂纪律教育,确保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地理评课记录

地理评课记录授课教师:张建辉学生:高二年级课型:气候类型的判断时间:07年5月15日下午第二节课后地点:二楼报告厅刘军荣主任:优点:1.总体上本节课讲的自然,没有做秀的成份在里面。
2.讲课环节上层层相扣,学案运用非常好,基本上算是一节成功的课.缺点:1. 从老师自身来说,声音要大,字体要清晰,教师要以自身的激情去点燃学生的激情。
2. 从教学模式上来看,需让学生更好的自己探究总结,而不能停留在“师问生答”或“集体回答”上。
3. 学案安排上应更合理,设置应更严密,应更加注意细节方面的问题。
樊耀辉主任:优点:1. 本节公开课从学生吸收知识方面,已基本达到目的.2. 从结构上来说,整体结构比较完整。
不足方面:1. 课堂气氛不活跃,缺少趣味性。
2. 在上课技巧方面,在最后总结部分应需再次强调知识重点。
3. 课堂上练习的习题比较单一,应再拓展延伸,挖掘学生的潜能。
4. 教师们应在继续研究怎样探讨,如何把本枯燥的课上成激情高涨的课。
王鹏程主任:优点:1. 所有的课都是内容决定形式。
2. 单从本节课来说,首先教师能较好的使用学案,但仍需继续探究如何更好的使用。
3. 从教学模式上来说,教师的自主教学很好,但学生的自主学习方面体现的不够强,需继续加强。
4. 从学业上来说,本节要求的知识点学生已经掌握,但教师的专业需再加强提高。
刘建伟:优点:本节需掌握的知识点学生已掌握,课堂上学生练习方面很好。
缺点:在最后画龙点睛的总结方面需加强。
杨秋红:优点:本节课的效果不错,课件运用很恰当、合理。
缺点:如能把个别知识点的顺序调整一下,在总结部分让学生自行总结,效果会更好。
总结:总体上本节公开课基本上算是一节成功的模范课。
首先从模式上说,基本上符合我校提出的“双自主,双发展”的教学模式,能够很好的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本节课教学目标明确,各个环节层层相扣。
其次,教师的教态大方,使用多媒体教学,直观,形象。
学案不但得到充分利用而且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师生合作比较好。
地理评课评语

地理评课评语有必要的,可以适当缩短导课时间和课前知识储备的时间,给学生更多的时间进行活动和思考。
评价:本节地理课教学目标明确,处理教材准确,教学程序合理,教学方法和手段多样化,教师教学基本功扎实,整个课堂氛围活跃,学生积极参与。
但在提问和课堂时间安排方面还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总体来说,这是一节成功的展示课,值得借鉴和研究。
评价XXX老师的高中地理公开课首先,XXX在确定教学目标时符合了课程标准,考虑了学生的认知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和美育目标,设计了系统的教学进程。
其次,他采用了问答的形式,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内在潜力,结合课本实际,体现了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在选择教学突破口时,他把握了本课的主旨,让学生自主探究,通贯全文。
最后,他注重练,让学生快速掌握和巩固知识,这也是这堂课的亮点之处。
但是,在我看来,XXX还可以采用学生互相讨论的方法,让更多的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成为真正的课堂主人。
另外,他可能需要注意语速和清晰度,以免影响学生的听课效果。
总的来说,XXX的公开课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启示,也值得我们研究。
XXX主任对XXX的公开课也给予了高度评价。
他认为XXX做到了使课堂教学返朴归真,体现了他一贯的“朴实、真实、扎实”的教学风格。
在课堂教学中,XXX既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营造了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他没有过多运用华而不实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也没有过度表演,更没有对学生调侃和煽情。
这些都让XXX主任对他的公开课评价高度。
最后,XXX也对XXX老师的公开课进行了评价。
他认为XXX的教学风格朴实、真实、扎实,让学生能够真正地发展。
他认为XXX在课堂教学中的师生角色定位比较准确,既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他没有过度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也没有过度表演,这些都让他的公开课评价高度。
我参观了XXX的课堂,他的课程内容非常丰富。
他有一个顺畅的思路来引导整个课堂,使整堂课显得很紧凑,但不会让人觉得这堂课很长。
高中地理课堂互动评课记

高中地理课堂互动评课记背景介绍地理课是高中阶段的必修科目,通过研究地理,学生可以了解地球的地理位置、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等知识。
然而,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性和参与性。
因此,本次评课将着重探讨地理课堂互动的重要性,并提出一些改进意见。
评课内容本次评课主要分为以下三个方面的评估:1. 学生参与度评估在课堂上,学生的参与度是评估课堂互动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观察学生的回答问题、发表观点和参与小组讨论等方式,可以评估学生参与度的高低。
为增加学生的参与度,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设计吸引学生兴趣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例如结合实例进行案例分析,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
- 创建积极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供及时的反馈和认可。
- 使用互动性强的教学工具,如投影仪、电子白板等,鼓励学生互动和展示。
2. 教师引导能力评估教师在地理课堂互动中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
教师应能够有效引导学生的思考和讨论,促使学生积极参与。
为评估教师的引导能力,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考察:- 教师能否清晰地表达教学意图,明确研究目标,为学生提供明确的引导。
- 教师能否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工具,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和研究风格。
- 教师能否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独立研究。
3. 教学资源评估教学资源的质量和适用性对于地理课堂互动至关重要。
评估教学资源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察:- 教材内容是否丰富、准确、科学,并能够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联系。
- 教学辅助工具和多媒体资源的选择是否适合教学内容,能够提供有效的辅助教学效果。
- 是否有足够的教学资源供教师选择和使用,以满足不同教学需求。
总结与改进通过本次评课,我们发现地理课堂互动确实对提高学生研究效果和参与度有重要作用。
为了进一步优化地理课堂互动效果,我们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1. 积极创设互动的研究环境,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分享观点,并给予适当的鼓励和肯定。
地理公开课评议(2篇)

地理公开课评议本次有幸参加了吉安市在吉安三中举办的中学地理优质课的听课活动,我的感触颇深。
听了来自我市不同学校的优秀地理教师的____节不同内容的优质课之后,我的心就久久不能平静。
我从____名教师的实际课堂教学中深深体会到了教学的意义所在,下面是我在本次活动后的教学收获和自我反思。
(一)教学收获本次观摩的____节课各有千秋。
可以说每个参赛的选手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他们都带来了新颖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课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先进的教学设计理念,彰显教育魅力。
大多数教师的教学设计理念先进,关注了新课标的要求,关注了学生的发展,符合素质教育的具备要求,体现了“教学方式带动学习方式转变”的时代要求。
如井冈山中学的康昭红老师课前做足了准备,在讲“主要山脉走向”时,首先是让学生拿着发放的“山脉卡”来到讲台前粘贴“自己的答案”,随着教师讲解深度的增加,同学们的记忆更加深刻,学生掌握的情况通过黑板上“山脉卡”的一移一动一目了然;又如老师在提出“我国山区面积广大对我国发展的利弊”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进行思考分析,但“你需要什么资料”教师轻轻点击鼠标即展示出了学生之所需,如我国的农业、林业以及畜牧业的发展等方方面面,教师的专业魅力尽情释放了出来,不得不令人佩服。
2.教学环节设计合理、丰富多彩,引人入胜。
灵活多样的课堂环节设计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方法和能力,也尽情展示了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
除了常规的教学环节,不少选手设计了“学生反思反馈”、“关注身边问题探究”等课堂活动。
除了传统环节名称外,一些选手设计的环节名称更时尚、醒目,比如我行我秀、我的地盘我做主、角色扮演、小小播报员(播报天气预报)等等。
如“你问我答”等环节设计,不仅检测出学生对课堂学习的重视程度,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奠定了课堂良好学习氛围的基础——学生主动参与是保证学习效果的前提。
3.课件制作精良,现代教学手段运用得当。
高中地理评课稿3篇

高中地理评课稿高中地理评课稿3篇高中地理评课稿1本周的两节地理公开课,目的清晰明确,内容安排得当,•方法较灵活,组织严密紧凑,符合大纲的要求,•是两节比较成功的好课。
其特色在于:1、大胆实践图示教学法,加强直观性教学。
图示教学法是一种以图形为教学手段,•揭示地理事物现象或本质的特征,以激发学生跳跃式思维,加快教学进程的一种方法。
由于图示教学法把教材的重点高度概括,浓缩到一幅地图上,其结果是把地理知识化繁为简、化具体为概括、化分散为集中、化感性为理性、变抽象为形象、变静为动。
因此,它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也充分体现了地理教学的特点。
2、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寓能力培养于活动之中。
新教材安排了大量的“读图”、“想一想”、“做一做”、“读一读”等活动项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这些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活动内容,通过调动学生眼、脑、手、口多感官积极活动,培养了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的意识,也开发了学生的智能。
通过自学教材、读图、指图、填图、启发提问等多途径培养学生的多种地理能力,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同步进行。
3、注意创设教学情境,增强教学活力。
从学生心理特点出发,根据教材中蕴含的情境因素,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渲染课堂气氛,让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情境之中学习知识,今天的两节课主要是利用激疑创设理智教学情境和利用板图创设动态教学情境,有效增强教学的活力,发展学生的智力。
4、改变教法、注意师生共同活动。
这两节课的整体教学思路都是边讲边指图、边提问、边板图、紧扣学生思路进行教学,将综合法和比较法联系起来,加以运用,师生感情交流比较融洽,双边活动协调、自然。
5、体现学习方法的指导。
教师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学法指导因素,把学法指导纳入教学内容,做了一些尝试。
通过典型题训练法,思考解疑法、读图法、析图法、绘图法等一些环节,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帮助学生掌握好地理知识,尤其是图像系统。
6、优化教学手段。
地理课评课稿 (1)

绥阳中学2013─2014学年地理科公开课评课记录时间:2014年4月4日公开课授课教师:罗红宇授课班级:高三(12)班参与人员:全体地理教师公开课内容:高一地理必修二: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课型:复习课一、从教学目标上分析授课教师:罗红宇作陈述性发言一从达成教学目标上分析1、从教学目标制订来看:能从知识、能力、思想情感等几个方面来把握,知识目标有量化要求,能力、思想情感目标也有所要求,体现学科特点;能以新课程的大纲为指导,体现年段、单元教材特点,符合学生年龄实际和认识规律,难易适度。
关注学生分析综合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和新课程要求的教学目的相符。
2、从目标达成来看:教学目标能体现在每一教学环节中,教学手段紧紧围绕目标,为实现目标服务。
课堂上能较快地接触重点内容,重点内容的教学时间得到保证,重点知识和技能得到巩固和强化。
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从提问到练习,都能把“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贯穿课堂始终。
二、从处理教材上分析对该节课知识内容的传授较准确,在教材处理和教法选择方面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抓住了关键。
三、从教学程序上分析1、从教学思路设计看:能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水平两个方面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思路,教学思路设计符合教学内容实际,符合学生实际,教学思路的层次、脉络清晰。
课堂导入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为侧击点,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很快融入到学习当中。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不是简单的给出结论,而是通过学生讨论分析总结得出。
实践图示教学法,加强直观性教学,充分体现了地理教学的特点。
2、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
整体设计目标,体现灵活开放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听课教师发言:1、黄兴梅老师:罗老师执教的《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课堂中风趣幽默,驾驭课堂,使课堂达到“三动”动口、动手、动脑;“四活”用活教材、盘活课堂、激活思维、学活知识。
地理评课记录

地理评课记录在本次地理课程的观摩中,我有幸参与了一堂生动且富有启发性的地理课,并对其进行了详细的观察和思考。
以下是我对这堂课的评课记录。
一、课程背景与目标这堂课的主题是“地球的气候类型”,教师的教学目标明确,旨在让学生了解全球主要的气候类型及其分布规律,掌握气候类型的特点和形成原因,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的气候问题。
二、教学过程与方法1、导入环节教师以一段生动的视频展示了世界各地不同的自然风光和气候现象,如热带雨林的繁茂、极地的严寒、沙漠的干旱等,成功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为后续的教学内容做好了铺垫。
2、知识讲解在讲解气候类型的过程中,教师运用了清晰的图表和简洁明了的语言,将复杂的气候知识进行了系统的梳理。
例如,通过全球气候类型分布图,让学生直观地看到各种气候类型的分布区域;再结合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详细分析每种气候类型的特点。
同时,教师还巧妙地运用了对比的方法,将相似气候类型进行对比,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和记忆。
3、小组讨论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气候类型的形成原因,教师组织了小组讨论活动。
每个小组选择一种气候类型,共同探讨其形成的主要因素,如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
学生们积极参与讨论,思维活跃,能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讨论结束后,各小组代表进行了汇报,教师进行了总结和点评,进一步强化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4、案例分析教师引入了一些实际的气候案例,如全球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某地区气候异常导致的自然灾害等,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气候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
这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5、课堂总结在课程的结尾,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了总结,再次强调了全球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特点和形成原因,并布置了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进行巩固和拓展。
三、教学效果与学生表现从教学效果来看,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能够准确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名称、分布和特点,并能够初步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一些简单的气候问题。
高中地理公开课评课记1 3900字

三一文库()〔高中地理公开课评课记1 3900字〕江苏省淮州中学高中地理教研组公开课评课记录2005.11.29一、评王名扬老师课1.葛志刚老师评首先,教学目标的确定符合课程标准,联系学生实际,从认知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以及美育目标,很好的把握学生心理,考虑个体差异进行系统设计。
其次,教学进程设计,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性,体现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采用问答的形式,充分挖掘学生内在潜力以及原有知识储备,并有机结合课本自身实际,受到了良好的效果。
再次,在教学突破口选择上,把握了本课的主旨:“南极洲自然地理特征的成因”这一核心问题,并让学生自主找答案,依次通贯全文。
最后,以考点为依据,在讲的基础上注重练习,使学生的知识尽快地掌握和巩固,也是这堂课的亮点之处。
总的来说,王老师的这堂课带给我们很多学习的地方,我们也从中受到了很大的启示。
但是,在我看来,成功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瑕疵。
即:王老师还可以在课堂上采用学生互相讨论的方法,让更多的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成为真正的课堂的主人。
还有可能因为王老师说话语速较快或其他原因,使得下面听得不是非常清楚,如果王老师在这两个方面稍加注意,相信这堂课将是完美无缺的,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2.陶金玉主任评王老师的公开课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下面我就粗浅的评论一下他那堂课的得与失。
在地理教学中,我最大的感受是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因此要想方设法地精心上好每一堂课。
而在公开课中,它不仅能展示了教师的才华,而且更能促进学生真正的发展。
王老师真正做到了使课堂教学返朴归真,这也正是他一贯“朴实、真实、扎实”教学风格的体现。
在课堂教学中,师生角色定位比较准确。
王老师既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积极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后来,我还体会到那么几点。
如他没有运用华而不实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他的教学语言没有半分的夸张,他也没有过头的表演动作,更不会有对学生的调侃和煽情。
高中地理教学评语

高中地理教学评语篇一:有关高中地理优质课的建议与经历我本人总结了几条教训:一是选课特别重要,假设是公开课,尽量要选难度小的内容,比方避开自然地理部分的内容,这部分内容讲起来的风险太大,由于这部分内容特别容易遭到学生学业水平的阻碍,太难了特别难以发挥,尤其是新课程下的活动课,特别难展开有实际意义的讨论。
二是把握好容量,量不要太大,内容越少,越充分,越容易操控。
三是假设是选择了人文部分的内容,也要把握好深度,不要挖的太深,这种课不是高考备考需要把才能提高到高考的要求和层面,而是操纵在好看上。
四是讲课要充分预备,一定要屡次试讲,让更的同行和同事听听,都提提意见,不断修正,我认为试讲至少要到达三次以上。
五是小组活动要有预案,几个人一组,分成几个组,谁是筹划师,谁是发言人,等等,事先要跟学生沟通一下,尤其不是本人的学生;事实上备课,就要备学生,假设选择了一个长期都在受满堂贯阻碍的班级,你要他们在你的课爽朗起来,那是不可能的。
六是假设是学案,一定要学生提早完成,如此为了节约课堂的时间。
七是语言要通过锤炼,不是太随意的语言表达,如此容易丧失档次。
八是课堂征询题的设计,指向性要明确,准确,以利于课堂上的高效率的学生活动和师生互动。
除此之外,比方留意掌控好时间,可以按照时间的分配调整授课的程序等。
这些是我的切身感受和教训,希望在今后的讲课过程中,可以不要重复教训,不断提高本人的授课艺术和技术。
最后说几句叛逆的话,公开课,根本上都是做秀的课,不一定是真正高效的课,事实上讲实效讲有用的教师都明白这一点。
比方专家和评委说好的课,不一定学生欢迎,假设是教育对象都不认是好课吗?做课的时候,特别喧哗,通过屡次锤炼的课特别好,关键是平时的讲课水平和公开课的水平对等?这堂课特别漂亮,真正有效吗,学业水平和知识水平掌握一定好?平时如此搞,特别受欢迎,有人预测和高考有关系,对高考一定有用吗?不能否认传统接受式教学的优点,不是所有的课都要探究式教学,如热力环流,三圈环流,你让讨论两节课不明白的东西,还不如直截了当让学生记住,不断应用稳定效果好,本来课堂10分的钟的事,非要把它搞成40分钟,谈不上高效,难道牛顿运动定律也要学生讨论明晰吗,假设都能讨论明晰,不都成牛顿了,关键是讨论的过程表达了学习才能的提高。
地理评课记录

地理评课记录郑小珍授课教师:孙月学生:高一年级课型:新工业区时间:20xx年4月21日下午第二节课地点:高一教学楼曾佩老师:优点:1.总体上本节课讲的自然,没有做秀的成份在里面。
2.讲课环节上层层相扣,学案运用非常好,基本上算是一节成功的课.缺点:1. 从老师自身来说,声音要大,字体要清晰,教师要以自身的激情去点燃学生的激情。
2. 从教学模式上来看,需让学生更好的自己探究总结,而不能停留在“师问生答”或“集体回答”上。
3. 学案安排上应更合理,设置应更严密,应更加注意细节方面的问题。
刘玮老师:优点:1. 本节公开课从学生吸收知识方面,已基本达到目的.2. 从结构上来说,整体结构比较完整。
缺点: 1. 课堂气氛不活跃,缺少趣味性。
2. 在上课技巧方面,在最后总结部分应需再次强调知识重点。
3. 课堂上练习的习题比较单一,应再拓展延伸,挖掘学生的潜能。
4. 教师们应在继续研究怎样探讨,如何把本枯燥的课上成激情高涨的课。
郑小珍老师:优点:1. 所有的课都是内容决定形式。
2. 单从本节课来说,首先教师能较好的使用学案,但仍需继续探究如何更好的使用。
3. 从教学模式上来说,教师的自主教学很好,但学生的自主学习方面体现的不够强,需继续加强。
4. 从学业上来说,本节要求的知识点学生已经掌握,但教师的专业需再加强提高。
叶志坚老师:优点:本节需掌握的知识点学生已掌握,课堂上学生练习方面很好。
缺点:在最后画龙点睛的总结方面需加强。
赖华凤老师:优点:本节课的效果不错,课件运用很恰当、合理。
缺点:如能把个别知识点的顺序调整一下,在总结部分让学生自行总结,效果会更好。
总结:总体上本节公开课基本上算是一节成功的公开课。
首先从模式上说,基本上符合我校提出的“双自主,双发展”的教学模式,能够很好的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本节课教学目标明确,各个环节层层相扣。
其次,教师的教态大方,使用多媒体教学,直观,形象。
学案不但得到充分利用而且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师生合作比较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淮州中学高中地理教研组
公开课评课记录
一、评王名扬老师课
1.葛志刚老师评
首先,教学目标的确定符合课程标准,联系学生实际,从认知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以及美育目标,很好的把握学生心理,考虑个体差异进行系统设计。
其次,教学进程设计,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性,体现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采用问答的形式,充分挖掘学生内在潜力以及原有知识储备,并有机结合课本自身实际,受到了良好的效果。
再次,在教学突破口选择上,把握了本课的主旨:“南极洲自然地理特征的成因”这一核心问题,并让学生自主找答案,依次通贯全文。
最后,以考点为依据,在讲的基础上注重练习,使学生的知识尽快地掌握和巩固,也是这堂课的亮点之处。
总的来说,王老师的这堂课带给我们很多学习的地方,我们也从中受到了很大的启示。
但是,在我看来,成功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瑕疵。
即:王老师还可以在课堂上采用学生互相讨论的方法,让更多的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成为真正的课堂的主人。
还有可能因为王老师说话语速较快或其他原因,使得下面听得不是非常清楚,如果王老师在这两个方面稍加注意,相信这堂课将是完美无缺的,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2.陶金玉主任评
王老师的公开课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下面我就粗浅的评论一下他那堂课的得与失。
在地理教学中,我最大的感受是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因此要想方设法地精心上好每一堂课。
而在公开课中,它不仅能展示了教师的才华,而且更能促进学生真正的发展。
王老师真正做到了使课堂教学返朴归真,这也正是他一贯“朴实、真实、扎实”教学风格的体现。
在课堂教学中,师生角色定位比较准确。
王老师既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积极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后来,我还体会到那么几点。
如他没有运用华而不实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他的教学语言没有半分的夸张,他也没有过头的表演动作,更不会有对学生的调侃和煽情。
或许是对王老师朴实、实在的为人比较了解吧,我对他的公开课还是以“朴实、真实、扎实”作为结束语。
3.王雷老师评
王老师的课内容丰富,但由于有一个顺畅的思路在引导,整堂课显得很紧凑,却不让人觉得这堂课很长,同时也很好地完成了王老师自己所确定的教学目标。
这堂课有以下几个方面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首先从整堂课的结构思路上讲,主要有灵活和清晰两个特点。
所谓灵活,是指王老师在对结构的处理上打破了传统的程序化的模式,改变了以往从
王老师还相当重视课堂上的训练,一方面引起了学生的自主思考,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更是能够巩固学生当堂掌握的知识,从这堂课的实际情况来看,的确,效果相当好。
还有就是内容充实,能够很好地呈现资料,图片等辅助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可谓恰倒好处。
这个过程也给了我不少启发,比如作为老师最重要的是要善于、勤于钻研教材,要积极地与前辈、老教师交流,善于学习、善于吸取,除此之外,还要多向相关的杂志、论著学习,来提高自身的水平。
总之一句话,新教师必须积极、虚心、不断地学习。
二、评王家能老师课
1.王步广老师评
我通过对这一节课的观摩,有以下感触。
讲课达到了“活、细、实”结合,巧妙地将作者介绍安排到了教学中间,给学生又一种新鲜感。
同时,王老师在灵活的教学安排下,又很务实,充分达到了教学的目标。
王老师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了主导作用,而作为主体地位的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训练,,有利于增强学生对语言的运用能力,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这一节课中包含着丰富的内容,但王老师仍然能保证思路清晰,重点突出,这需要一名教师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和丰富的教学经验。
同时,我认为本节课也有少许不足。
可能由于一节课时间的限制,王老师对个别内容发散和展开不够。
每个人对同一个问题可能会有不同的思维,不同的见解,所以对学生的回答应多宽容,先鼓励肯定,再指出不足,以调动学生发言的积极性。
所有这些是我在这节课的感受,总体上较成功地完成了教学目标,重难点突出,整节课在师生共同讨论、分析课本内容和训练中,时间不知不觉地过去,把学生从“学会”渐渐引导到了“会学”。
2.蔡军老师评
从整体上看,这节课是比较成功的,其他方面我就不谈了,这里我谈一谈感触较深的几个方面。
(1)主要优点
a.导语符合学生的基础,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和参与。
b.从教学程序上看,本课结构和思路清晰,对课本的大体框架把握较好。
c.从教学内容上看,本课抓住了一个“准”字,即重点、难点的确立准确。
紧紧围绕气候的形成和分布规律这个话题去引导和启发学生。
d.从教学效果上看,比较理想。
学生能结合课本独立思考且能简单地阐释出气候的分布规律。
e.从教学结构上看,本节课完整。
在完成教学内容前,不忘对所学知识回顾和总结,且图示的方式运用简洁、一目了然。
(2) 主要问题
a.对本文的内容虽抓住了重难点,但缺乏深层的理解和分析,没有挖掘出气候形成的根源。
b.教学环节方面,前松后紧,时间的把握不是很协调,导致后面内容安排较粗糙。
(3) 主要意见
a.我个人认为,气候的形成和分布规律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要深刻地理解和分析它是件不容易的事情,这不仅要求教师有较深厚的底蕴,且要求学生也要有一定的理解水平,只有这样,才会有理想的课堂互动。
b.我认为,由于本课内容较多,课堂上可以取消教师细致分析每种气候成因的环节,以免占用不必要的时间。
而正因为在这一点上花了较长时间,导致后面的内容没有时间去讲解、分析,只好匆匆一笔带过。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一点浅见,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3. 王名扬老师评
王老师的这堂课总的来说,无论是分析,还是训练,看得出,都是经过精心准备的。
导入新课新颖,无论是导语的设计,课本内容的挖掘,还是对学生的能力、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培养,都很到位。
并且在教学中,还适时地进行了思想和道德教育,将教书与育人有机的结合起来。
除此以外,王老师还注重对学生的及时训练,而且训练的题目亦是紧扣课本内容的。
总之,听王老师的课就犹如漫步于林荫小道,微风拂面,送来缕缕清香,令人心旷神怡。
当然,做为一节公开课,王老师的课还存在着一些不足,比如说对课本内容的整体把握比较淡薄,对学生的讨论引导稍欠火候等。
以上是我听课后的一些感受,不当之处,敬请指教!
4.王彩云老师评
执教者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了教改精神,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发挥了学生的智慧,营造了和谐、互动、探究、创新的良好的学习情境和氛围。
王老师的这堂课总的来说,是很好的。
无论是从导语的设计,课本内容的挖掘,还是对学生的能力训练,看得出,都是经过精心准备的。
当然,这里也存在一些问题容我们一起商量。
首先是教材的处理有些不足,在材料的细节上还是缺乏渗透。
其次,上课时的激情还可以再充沛些。
课堂语言应该是丰富多彩且抑扬顿挫的。
而语文课,更需要教师的全身心投入,投入理想,投入信念,投入人格,投入情感,投入个性,投入热情……也可以说,是投入整个生命。
三、市教育局教研室地理教研员何凤川老师评两位老师课
本周的两节地理公开课,目的清晰明确,内容安排得当,•方法较灵活,组织严密紧凑,符合大纲的要求,•是两节比较成功的好课。
其特色在于:
1、大胆实践图示教学法,加强直观性教学。
图示教学法是一种以图形为教学手段,•揭示地理事物现象或本质的特征,以激发学生跳跃式思维,加快教学进程的一种方法。
由于图示教学法把教材的重点高度概括,浓缩到一幅地图上,其结果是把地理知识化繁为简、化具体为概括、化分散为集中、化感性为理性、变抽象为形象、变静为动。
因此,它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也充分体现了地理教学的特点。
2、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寓能力培养于活动之中。
新教材安排了大量的“读图”、“想一想”、“做一做”、“读一读”等活动项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这些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活动内容,通过调动学生眼、脑、手、口多感官积极活动,培养了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的意识,也开发了学生的智能。
通过自学教材、读图、指图、填图、启发提问等多途径培养学生的多种地理能力,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同步进行。
3、注意创设教学情境,增强教学活力。
从学生心理特点出发,根据教材中蕴含的情境因素,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渲染课堂气氛,让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情境之中学习知识,今天的两节课主要是利用激疑创设理智教学情境和利用板图创设动态教学情境,有效增强教学的活力,发展学生的智力。
4、改变教法、注意师生共同活动。
这两节课的整体教学思路都是边讲边指图、边提问、边板图、紧扣学生思路进行教学,将综合法和比较法联系起来,加以运用,师生感情交流比较融洽,双边活动协调、自然。
5、体现学习方法的指导。
教师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学法指导因素,把学法指导纳入教学内容,做了一些尝试。
通过典型题训练法,思考解疑法、读图法、析图法、绘图法等一些环节,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帮助学生掌握好地理知识,尤其是图像系统。
6、优化教学手段。
大量使用图片教学,即增加了课堂容量,又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积极性,从而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7、讲课是通过有声语言来传授知识的,要求教师说得准确、简练、生动、形象、清晰、重视语言的表达效果。
今天的两节课语言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准确性、但生动、形象不足,应增强感染力和趣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