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畸解剖标志点

合集下载

口腔正畸学名解重点

口腔正畸学名解重点

口腔正畸学名词解释重点总结一、名解:第一章颅面生长发育1.生长区(growth site)和生长中心(growth center):在骨的生长过程中,生长活动更快、更活跃、程度更大的区域,称为生长区。

生长区中受遗传控制并独立进行生长的区域称为生长中心。

2.生长型:构成生物体的各部位或组织系统,在不同年龄阶段并非以同样的比率生长发育。

从器官或组织系统的发育过程可分为四型:一般型、神经系型、性器官型、淋巴系型。

3.生长和发育:生长指体积或重量的增加,由细胞的增殖和细胞间质的增加出现形态上的体积增大。

发育指组织增长的程度,表现为机体结构和功能上的分化和完成的过程。

4.生长变异(growth variability):是生物体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生长过程中存在着一定差异的现象,是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所形成的自然规律。

常用能够反映身体一般生长发育状况指标来比较分析,以判断某个体的变异是否在群体正常范围内。

5.灵长间隙(primate space):生长发育过程中,在上颌乳尖牙的近中和下颌乳尖牙的远中出现间隙,一般称为灵长间隙,这是灵长动物的特征。

6.终末平面:乳合从侧方观察,上下颌第二乳磨牙远中面过构成平面关系,大致可分为三型。

垂直型,近中型,远中型。

7.近中终末平面:是指乳合从侧方观察,上下颌第二乳磨牙的远中面的关系。

近中终末平面是下颌第二乳磨牙的远中面在上颌第二乳磨牙的近中位置。

8.替牙间隙(leeway space):乳尖牙及第一、二乳磨牙的牙冠宽度总和,比替换后的恒尖牙和第一、二前磨牙大,这个差称为替牙间隙。

在上颌单侧约有0.9~1mm,在下颌单侧为1.7~2mm.。

9.切牙债务(incisor liability):在乳牙恒牙交替的过程中,恒前牙一般比相应的乳前牙大,其差值称为切牙债务。

10.生理龄(physiological age):为了明晰个体生长发育的的真实情况,除了实足年龄外还有骨龄、牙龄、第二性征及形态学年龄等更客观地反应个体生长发育生理特点的其他生理学年龄,即~。

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正畸教研室

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正畸教研室
计算面高之间的比例可以反映面部的生长型downswylie测量由眶耳平面fh下颌平面mp下中切牙长轴延长线所组成的代表面部形态结构的颌面三角形正常值成都白人眶耳平面下颌平面角fma2825下中切牙眶耳平面角fmia5465下中切牙下颌平面角impa9890fmia为54是建立良好面形的重要条件正畸治疗主要依靠改变下中切牙的位置和倾斜度来完成以下颌分析为依据华西综合分析法常用测量项目review骨组织snasnbanbsptmaptmppfhppgognopsnpoggocogompsnyaxisnbaptgnnansansmesgosgonmeansmenmeu1l1u1snu1nau1nal1nbl1nbfmiau1apodistancel1apodistanceu6ptmu1ppu6ppl1mpl6mp软组织ulepllepzangle软组织测量常用的软组织测量标志点1
上下中切牙角(U1-L1)
上中切牙与下中切牙长轴 的后下交角
意义:反映切牙的倾斜度
2.常用的面部高度测量值
上面高(N-ANS) 以FH为参照,N点和ANS点两点
间的垂直距离 下面高(ANS-ME) 以FH为参照,ANS点和Me点两点
间的垂直距离
全面高(N-ME) :
以FH为参照,从前鼻棘至颏下 点的距离
眶耳平面(FH)
Po
Or
由耳点和眶点连线组成
与地面平行
Bo
Bolton平面
由Bolton点与鼻根点连线组成 多用作重叠头影图的基准平面
测量平面
腭 平 面 (PP.palatal
plane):
由前鼻棘点与后鼻棘点的连线 组成。用于评价上颌的长度、 位置及生长方向。
PNS
ANS
2. HE平面(OP)

正畸投影测量ppt课件

正畸投影测量ppt课件
正畸投影测量
常用的硬组织测量项目
正畸投影测量
SNA角
正畸投影测量
SNB角
正畸投影测量
ANB角
正畸投影测量
面角
正畸投影测量
பைடு நூலகம் 22
Y轴角
正畸投影测量
下颌平面角
正畸投影测量
颌凸角
正畸投影测量
上颌长
正畸投影测量
翼上颌裂-蝶鞍点
正畸投影测量
下颌长
正畸投影测量
髁突后切线_蝶鞍点
正畸投影测量
正畸投影测量
常用的基准平面
正畸投影测量
1前颅底平面 2眼耳平面 3Bolton平面
正畸投影测量
常用的测量平面
正畸投影测量
1颅底平面 2腭平面 3合平面
正畸投影测量
1下颌角点与颏顶点间的连线(Go-Gn) 2通过颏下点与下颌下缘相切的线条 3下颌下缘最低部的切线
正畸投影测量
1下颌升枝平面 2Y轴 3面平面
X线头影测量
正畸投影测量
正畸投影测量
X线头影测量是测量X线头颅侧位定 位片所得的影象,对牙颌、颅面各标 志点描绘出一定的线角进行测量分析, 从而了解牙颌、颅面软硬组织的结构, 使对牙颌、颅面的检查、诊断由表面 形态深入到内部的骨骼结构中去
正畸投影测量
X线头影测量的主要应用
• 1、研究颅面生长发育 • 2、牙颌、颅面畸形的诊断分析 • 3、确定错合畸形的矫治设计 • 4、矫治过程中及矫治后的牙颌、颅面形态结构变
上中切牙角
正畸投影测量
下中切牙角
正畸投影测量
上中切牙凸距
正畸投影测量
上中切牙凸距
正畸投影测量
下中切牙凸距
正畸投影测量

口腔正畸学复习、考试重点

口腔正畸学复习、考试重点

口腔正畸学(orthodontics)是研究错合畸形(maloccusion)的病因机制、诊断分析及其预防和治疗的科学。

错合畸形是指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由先天的遗传因素或后天的环境因素导致的牙齿、牙弓、颌骨、颅面的大小、形态、位置异常,这种不协调引起的各种畸形。

个别正常he:凡轻微的错he畸形,对于生理过程无大的妨碍者,都可列入正常he范畴。

这种正常范畴内的正体he,彼此之间又有所不同,称之为个别正常he 理想正常he:保存全副牙齿,牙齿在上下牙弓排列的很整齐,上下牙的尖窝关系完全正常,上下牙弓的he关系非常理想。

预防矫治:在牙颌颅面的胚胎发育和后天发育过程中,各种先天和后天环境因素均可影响其发育而造成错he畸形,而采取各种预防措施来防止各种错he畸形的发生,是预防矫治的主要内容。

阻断矫治:当错he畸形发生的早期,通过简单的方法进行早期矫治,阻断错he 畸形向严重发生,将he颌面的发育导向正常称为阻断矫治。

外科矫治:对生长发育完成后严重的骨源性错he畸形需采用外科手术的方法来矫治其错he,称为正颌外科或外科正畸。

固定矫治器:是指矫治器通过粘固剂将一些矫正附件粘固于牙面,通过矫正弓丝和牙上的附件发生关系来矫正牙。

活动矫治器:纠正牙颌畸形的矫正装置,可由患者或医生自由摘戴,摘下时矫治器完整无损。

由固位装置卡环、邻间钩、基托、矫正弹簧等组成,患者可自行摘戴,多用于预防性矫治及阻断性矫治。

它靠卡环的固位和黏膜的吸附发挥矫治作用,由固位,加力和连接3部分组成。

功能性矫治器:通过改变肌肉功能促进颌发育和颅面生长,从而矫正形成中的错颌畸形,最适用于生长发育的患者。

灵长间隙(primate space):生长发育过程中,在上颌乳尖牙的近中和下颌乳尖牙的远中出现间隙,一般称为灵长间隙,这是灵长动物的特征。

替牙间隙leeway space乳尖牙及第一二乳磨牙的牙冠宽度总和比替换后的恒尖牙和第一二磨牙大,这个差值为替牙间隙。

口腔正畸课间实习指导【范本模板】

口腔正畸课间实习指导【范本模板】

口腔正畸学课间实习指导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正畸科二零零七年四月错合畸形检查诊断(4学时)〔实习目的〕:一、重点掌握:1.口腔记存模型的制取、制作要求2.模型测量分析:牙列拥挤度分析;Bolton指数分析;合曲线曲度测量分析3.X线头颅侧位片测量分析:基准平面;SNA角;SNB角;ANB角二、一般了解:1.口腔记存模型的修整方法2.牙弓形态测量分析:对称性;长度;宽度3.X线头颅侧位片测量分析:概念;主要应用;测量平面;常用软硬组织测量项目;常用测量分析方法〔实习内容〕:一、口腔记存模型的制取、制作要求和方法(1学时)要求记存模型达到准确、清晰,要包括牙、牙弓、基骨、移行皱襞、腭穹、唇系带等部分。

1.取印模:1)托盘选择:选择托盘大小要适当,临床可供选择的托盘有:1、2、3、4号,如果不合适,可进行托盘修正,要求包括牙弓内的全部牙,托盘的边缘应有足够的高度。

2)材料要求:要选择高质量的印模材料。

3)记录咬合关系:咬蜡法等4)患儿合作:2.灌制模型:1)材料要求:石膏在色泽、精细度、形变率等方面均有很高的要求2)气泡避免:真空调拌机进行石膏调拌,并在震动器上灌模。

3)基座要求:如采用石膏修整器制作记存模型,需要灌注较大较厚的石膏底座。

如采用成品基座修整法,可不必灌注较大基托.3.核对合关系:4.记存模型的修整:记存模型要求整齐、美观并能准确反映出患者牙合情况。

1)修整器修整法2)成品基座修整法二、模型测量分析(1学时)1. 拥挤度分析:是对牙列拥挤程度的评价。

1)牙弓应有长度:即牙弓内各牙齿牙冠宽度的总和。

恒牙列期牙冠宽度可用分规或游标卡尺测量每个牙冠的最大径.2)牙弓现有长度:即牙弓整体弧形长度.应用直径0。

5mm的黄铜丝一根,一般从下颌第一磨牙近中接触点沿下颌前磨牙颊尖、下尖牙牙尖经过正常排列的下切牙切缘到对侧下颌第一磨牙近中接触点。

3)牙弓拥挤程度分析:牙弓应有长度与牙弓现有长度之差或必需间隙与可用间隙之差,即为牙弓拥挤度。

正畸名词解释

正畸名词解释

口腔正畸学名词解释重点总结一、名解:第一章颅面生长发育1。

生长区(growth site)与生长中心(growthcenter):在骨得生长过程中,生长活动更快、更活跃、程度更大得区域,称为生长区。

生长区中受遗传控制并独立进行生长得区域称为生长中心、2。

生长型:构成生物体得各部位或组织系统,在不同年龄阶段并非以同样得比率生长发育。

从器官或组织系统得发育过程可分为四型:一般型、神经系型、性器官型、淋巴系型。

3。

生长与发育:生长指体积或重量得增加,由细胞得增殖与细胞间质得增加出现形态上得体积增大、发育指组织增长得程度,表现为机体结构与功能上得分化与完成得过程。

4。

生长变异(growthvariability):就是生物体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得个体之间在生长过程中存在着一定差异得现象,就是遗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所形成得自然规律。

常用能够反映身体一般生长发育状况指标来比较分析,以判断某个体得变异就是否在群体正常范围内。

5、灵长间隙(primate space):生长发育过程中,在上颌乳尖牙得近中与下颌乳尖牙得远中出现间隙,一般称为灵长间隙,这就是灵长动物得特征。

6。

终末平面:乳合从侧方观察,上下颌第二乳磨牙远中面过构成平面关系,大致可分为三型。

垂直型,近中型,远中型。

7。

近中终末平面:就是指乳合从侧方观察,上下颌第二乳磨牙得远中面得关系。

近中终末平面就是下颌第二乳磨牙得远中面在上颌第二乳磨牙得近中位置。

8、替牙间隙(leeway space):乳尖牙及第一、二乳磨牙得牙冠宽度总与,比替换后得恒尖牙与第一、二前磨牙大,这个差称为替牙间隙。

在上颌单侧约有0、9~1mm,在下颌单侧为1.7~2mm、。

9。

切牙债务(incisor liability):在乳牙恒牙交替得过程中,恒前牙一般比相应得乳前牙大,其差值称为切牙债务、10、生理龄(physiological age):为了明晰个体生长发育得得真实情况,除了实足年龄外还有骨龄、牙龄、第二性征及形态学年龄等更客观地反应个体生长发育生理特点得其她生理学年龄,即~、第二章错合畸形11、错合畸形(Malocclusion):在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由先天得遗传因素或后天得环境因素,如疾病、口腔不良习惯、替牙障碍等,也可在生长发育后因外伤、牙周病等原因造成得如牙齿排列不齐、上下牙弓合关系得异常、颌骨大小形态位置得异常、面部畸形等称为错颌畸形。

口腔正畸学名解重点

口腔正畸学名解重点

口腔正畸学名词解释重点总结一、名解:第一章颅面生长发育1.生长区〔growth site〕和生长中心〔growth center〕:在骨的生长过程中,生长活动更快、更活泼、程度更大的区域,称为生长区。

生长区中受遗传控制并独立进展生长的区域称为生长中心。

2.生长型:构成生物体的各部位或组织系统,在不同年龄阶段并非以同样的比率生长发育。

从器官或组织系统的发育过程可分为四型:一般型、神经系型、性器官型、淋巴系型。

3.生长和发育:生长指体积或重量的增加,由细胞的增殖和细胞间质的增加出现形态上的体积增大。

发育指组织增长的程度,表现为机体构造和功能上的分化和完成的过程。

4.生长变异〔growth variability〕:是生物体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生长过程中存在着一定差异的现象,是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所形成的自然规律。

常用能够反映身体一般生长发育状况指标来比拟分析,以判断某个体的变异是否在群体正常围。

5.灵长间隙〔primate space〕:生长发育过程中,在上颌乳尖牙的近中和下颌乳尖牙的远中出现间隙,一般称为灵长间隙,这是灵长动物的特征。

6.终末平面:乳合从侧方观察,上下颌第二乳磨牙远中面过构成平面关系,大致可分为三型。

垂直型,近中型,远中型。

7.近中终末平面:是指乳合从侧方观察,上下颌第二乳磨牙的远中面的关系。

近中终末平面是下颌第二乳磨牙的远中面在上颌第二乳磨牙的近中位置。

8.替牙间隙〔leeway space〕:乳尖牙及第一、二乳磨牙的牙冠宽度总和,比替换后的恒尖牙和第一、二前磨牙大,这个差称为替牙间隙。

在上颌单侧约有0.9~1mm,在下颌单侧为1.7~2mm.。

9.切牙债务(incisor liability):在乳牙恒牙交替的过程中,恒前牙一般比相应的乳前牙大,其差值称为切牙债务。

10.生理龄〔physiological age〕:为了明晰个体生长发育的的真实情况,除了实足年龄外还有骨龄、牙龄、第二性征及形态学年龄等更客观地反响个体生长发育生理特点的其他生理学年龄,即~。

口腔正畸课间实习指导

口腔正畸课间实习指导

口腔正畸学课间实习指导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正畸科二零零七年四月错合畸形检查诊断〔4学时〕〔实习目的〕:一、重点掌握:1.口腔记存模型的制取、制作要求2.模型测量分析:牙列拥挤度分析;Bolton指数分析;合曲线曲度测量分析3.X线头颅侧位片测量分析:基准平面;SNA角;SNB角;ANB角二、一般了解:1.口腔记存模型的修整方法2.牙弓形态测量分析:对称性;长度;宽度3.X线头颅侧位片测量分析:概念;主要应用;测量平面;常用软硬组织测量工程;常用测量分析方法〔实习内容〕:一、口腔记存模型的制取、制作要求和方法〔1学时〕要求记存模型到达准确、清晰,要包括牙、牙弓、基骨、移行皱襞、腭穹、唇系带等局部。

1.取印模:1)托盘选择:选择托盘大小要适当,临床可供选择的托盘有:1、2、3、4号,如果不适宜,可进行托盘修正,要求包括牙弓内的全部牙,托盘的边缘应有足够的高度。

2)材料要求:要选择高质量的印模材料。

3)记录咬合关系:咬蜡法等4)患儿合作:2.灌制模型:1)材料要求:石膏在色泽、精细度、形变率等方面均有很高的要求2)气泡防止:真空调拌机进行石膏调拌,并在震动器上灌模。

3)基座要求:如采用石膏修整器制作记存模型,需要灌注较大较厚的石膏底座。

如采用成品基座修整法,可不必灌注较大基托。

3.核对合关系:4.记存模型的修整:记存模型要求整齐、美观并能准确反映出患者牙合情况。

1)修整器修整法2)成品基座修整法二、模型测量分析〔1学时〕1. 拥挤度分析:是对牙列拥挤程度的评价。

1)牙弓应有长度:即牙弓内各牙齿牙冠宽度的总和。

恒牙列期牙冠宽度可用分规或游标卡尺测量每个牙冠的最大径。

2)牙弓现有长度:即牙弓整体弧形长度。

应用直径0.5mm的黄铜丝一根,一般从下颌第一磨牙近中接触点沿下颌前磨牙颊尖、下尖牙牙尖经过正常排列的下切牙切缘到对侧下颌第一磨牙近中接触点。

3)牙弓拥挤程度分析:牙弓应有长度与牙弓现有长度之差或必需间隙与可用间隙之差,即为牙弓拥挤度。

口腔正畸学名解重点

口腔正畸学名解重点

口腔正畸学名词解释重点总结一、名解:第一章颅面生长发育1.生长区(growth site)和生长中心(growth center):在骨的生长过程中,生长活动更快、更活跃、程度更大的区域,称为生长区。

生长区中受遗传控制并独立进行生长的区域称为生长中心。

2.生长型:构成生物体的各部位或组织系统,在不同年龄阶段并非以同样的比率生长发育。

从器官或组织系统的发育过程可分为四型:一般型、神经系型、性器官型、淋巴系型。

3.生长和发育:生长指体积或重量的增加,由细胞的增殖和细胞间质的增加出现形态上的体积增大。

发育指组织增长的程度,表现为机体结构和功能上的分化和完成的过程。

4.生长变异(growth variability):是生物体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生长过程中存在着一定差异的现象,是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所形成的自然规律。

常用能够反映身体一般生长发育状况指标来比较分析,以判断某个体的变异是否在群体正常范围内。

5.灵长间隙(primate space):生长发育过程中,在上颌乳尖牙的近中和下颌乳尖牙的远中出现间隙,一般称为灵长间隙,这是灵长动物的特征。

6.终末平面:乳合从侧方观察,上下颌第二乳磨牙远中面过构成平面关系,大致可分为三型。

垂直型,近中型,远中型。

7.近中终末平面:是指乳合从侧方观察,上下颌第二乳磨牙的远中面的关系。

近中终末平面是下颌第二乳磨牙的远中面在上颌第二乳磨牙的近中位置。

8.替牙间隙(leeway space):乳尖牙及第一、二乳磨牙的牙冠宽度总和,比替换后的恒尖牙和第一、二前磨牙大,这个差称为替牙间隙。

在上颌单侧约有0.9~1mm,在下颌单侧为1.7~2mm.。

9.切牙债务(incisor liability):在乳牙恒牙交替的过程中,恒前牙一般比相应的乳前牙大,其差值称为切牙债务。

10.生理龄(physiological age):为了明晰个体生长发育的的真实情况,除了实足年龄外还有骨龄、牙龄、第二性征及形态学年龄等更客观地反应个体生长发育生理特点的其他生理学年龄,即~。

正畸学考试重点

正畸学考试重点

生长:是指体积或重量的增加,由细胞的增殖和细胞间质的增加,出现形态上的体积增大发育:指组织的增长程度,表现为机体结构和功能上分化和完成的过程颅底线(平面):是在头颅侧位X线片上,从鼻根点(鼻额缝正中点)至Bolton点(枕骨髁后切迹)的连线(平面),称为~或Bolton-鼻根点平面,此平面大致可代表颅部和面部的分界面,上为颅部,下为面部面横平面:也称Frankfort平面,指从左右眶下缘最低点至左右外耳道上缘最高点的连线所形成的一个平面,人类学中常用此平面作为颅面部分界线Spee曲线:连接下颌切牙的切缘,尖牙的牙尖,前磨牙的颊尖,以及磨牙的近远中颊尖的一条凹向上的曲线记存模型(study model):是矫正前,矫正过程中某些阶段及矫正完成后患者牙合状况的记录,应制作精准,长久保存工作模型(job model):矫正装置制作或模型测量分析的载体牙弓应有长度:牙弓内各牙齿牙冠宽度的总和牙弓现有长度:即牙弓整体弧形的长度牙弓的拥挤度:牙弓应有长度与牙弓现有长度之差或必需间隙与可用间隙之差,即为~ Bolton指数:是指上下前牙牙冠宽度总和的比例关系与上下牙弓全部牙牙冠宽度的总和的比例关系,用于诊断患者上下牙弓中是否存在牙冠宽度不协调的问题整平牙弓或改正合曲线所需要的间隙:分别测量左侧和右侧合曲线的曲度(将直尺放在下切牙切端与最后一个下磨牙的牙尖上,测量牙弓颌面最低点至直尺的距离),所得数相加,除以2再加上0.5mm即~或者左右侧数据各减2mm后再相加即~牙槽弓宽度:左右侧第一前磨牙牙槽骨最凸点间距离牙槽骨长度:用特制的游标卡尺测量上中切牙唇侧牙槽骨最凸点至第一恒磨牙远中接触点连线之垂直距离颅部标志点:蝶鞍点(S):蝶鞍的影像中心,常用的一个颅部标志鼻根点(N):鼻额缝的最前点,是前颅部的标志点,代表面部与颅部的结合处耳点(P):外耳道之最上点,头影测量常用定位仪耳塞影像之最上点为代表,称为机械耳点颅底点(Ba):枕骨大孔前缘之中点,常作为后颅底的标志Bolton点:枕骨髁突后切迹的最凹点上颌标志点:眶点(O):眶下缘之最低点翼上颌裂点(Ptm):翼上颌裂轮廓之最下点,翼上颌裂前界为上颌窦后壁,后界为蝶骨翼突板之前缘,此标志点提供了确定上颌骨的后界和磨牙的近远中向间隙及位置的解剖标志前鼻棘(ANS):前鼻棘之尖,常最为确定腭平面的两标志点之一后鼻棘(PNS):硬腭后部骨棘之尖上齿槽座点(A):前鼻棘与上齿槽缘点间之骨部最凹点上齿槽缘点(Spr):上齿槽突之最前下点,常在上中切牙之牙釉质-骨质交界处上中切牙点(UI):上中切牙切缘之最前点下颌标志点:髁顶点(Co):髁突之最上点关节点(Ar):颅底下缘与下颌骨髁突颈后缘之交点下颌角点(Go):下颌角的后下点,可通过下颌支平面和下颌平面交角平分线与下颌角之相交点来确定下齿槽座点(B):下齿槽缘点与髁前点间之骨部最凹点下齿槽缘点(Id):下齿槽突之最前上点,常在下中切牙之牙釉质-牙骨质处下切牙点(Li):下中切牙切缘之最前点颏前点(P):颏部之最突点颏下点(Me):颏部之最下点颏顶点(Gn):颏前点与颏下点之中点D点:下颌体骨性联合部之中心前颅底平面(SN plane):由蝶鞍点与鼻根点之连线组成,在颅部矢状平面上,代表前颅底的前后范围,常作为面部结构对颅底关系的定位平面眼耳平面(FH):由耳点与眶点的连线组成,大部分个体,正常头位时,眼耳平面与地平面平行Bolton平面:由Bolton点与鼻根点连线组成,此平面多用做重叠头影图的基准平面腭平面(ANS-PNS):后鼻棘与前鼻棘的连线全颅底平面(Ba-N):颅底点与鼻根点之连线合平面(OP):两种方法确定,一是以第一恒磨牙的咬合中点与上下中切牙牙间的中点(覆合或开合的1/2处)的连线,二是自然的或称功能的合平面,常使用第一恒磨牙或第一乳磨牙或第一前磨牙的合接触点下颌平面(MP):三种方法确定,一是通过颏下点与下颌下缘相切的线,二是下颌下缘最低部的切线,三是下颌角点与下颌颏顶点间的连线(Go-Gn)下颌支平面(RP):下颌升支及髁突后缘的切线面平面(N-P):由鼻根点与颏前点之连线组成Y轴:蝶鞍中心与颏顶点之连线SNA角:由蝶鞍中心,鼻根点及上齿槽座点所构成的角,反应上颌相对于颅部的前后位置关系,此角过大时,上颌前凸,面部呈凸面型;反之上颌后缩,面部称凹面型SNB角:由蝶鞍中心,鼻根点及下齿槽座点所构成的角,反应下颌相对于颅部的位置关系,此角过大时,下颌呈前凸,反之下颌呈后缩ANB角:上齿槽座点,下齿槽座点,鼻根点的所构成的角,及SNA角和SNB角之差,此角反应上下颌骨对颅部的相互位置关系,SNA大于SNB时为正,反之为负NP_FH(面角):面平面NP与眼耳平面FH相交之后下角,此角反映下颌的凸缩程度,此角越大表示下颌越前凸,反之表示下颌后缩Y轴角:蝶鞍中心与颏顶点连线与眼耳平面相交之下前角,此角反应颏部的凸缩MP-FH(下颌平面角):由下颌平面(MP)与眼耳平面(FH)的交角,此角代表下颌体的陡度,下颌角的大小,也反映面部的高度力矩(moment):为使物体旋转时力和力臂的乘积,该乘积以正负号区别转动的方向,顺时针方向为负,逆时针方向为正,力臂是杠杆的作用力点与支点间的距离,支点就是杠杆发生作用时起支撑作用固定不动的点力偶(couple):作用于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不在同一直线上,同时两个力是相互平行的力偶矩:等于其中一个力乘以力偶臂(力偶臂为两力间的距离)阻抗中心(center of resistance):在自由空间中物体的阻抗中心就是它的质心,在重力场中就是它的重心,当力作用于一物体时,该物体周围约束其运动的阻力中心,称~旋转中心(center of rotation):物体在外力作用下形成转动时所围绕的中心称~正畸力:力值较弱,作用范围小,通过牙在生理范围内的移动来矫治错合畸形矫形力:又称整形力,作用范围大,力量强,主要作用在颅骨上,颌骨上,能使骨骼形态改变,能打开骨缝,对颜面形态改变作用大间接骨吸收:当矫治力过大时,骨的吸收不在牙槽骨内面直接发生,而在稍远处发生骨的吸收,称~,这种骨吸收的方式呈“潜掘式”,可使牙的移动速度减慢,被治疗的牙过度松动或疼痛直接骨吸收:在大小合适的矫治力的作用下,压力侧牙槽骨的吸收是内面直接发生,称~牙倾斜移动(tiping movement):是指牙以支点为中心,牙冠和压根朝相反的方向移动牙整体移动(bodily movement):是指牙冠和牙根同时向唇颊或腭舌,近中或远中的等距离移动至新的位置,此时外力所在的一方为张力侧,外力所向的一方为压力侧,分别发生增生和吸收支抗:在正畸矫治过程中,任何施于矫治牙使其移动的力,必然同时产生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能抵抗矫治力反作用力的结构称为支抗,这些结构可以是牙,牙弓,口唇肌或颅面骨骼差动力(differdntial force):当单根的前牙和多根的后牙之间使用交互持续的轻力时,前牙相对快速倾斜后移,而后牙几乎不动,如果较大的力应用于同一情况,则后牙趋于近中移动,而前牙运动受阻,这就是不同牙对同一力的“不同反应”早期矫治:是指在儿童早期生长发育阶段,一般指青春生长发育高峰期前及高峰期阶段,对已经表现出的牙合畸形,畸形趋势及可导致牙合畸形的病因进行预防,阻断,矫正和引导治疗深覆合(deep overbite):是上下牙弓和(或)上下颌骨垂直方向发育异常所致的错合畸形,临床上表现为上前牙牙冠覆盖下前牙牙冠唇面1/3以上,或下前牙切缘咬合口于上前牙牙冠舌面切1/3以上开合(open bite):是上下牙弓及颌骨在垂直方向上的发育异常,其临床表现是上下颌部分牙正中颌位及下颌功能运动时在垂直方向上无合接触,严重者只有个别后牙接触正颌外科正畸(orthognathic surgery):对于颅面部发育基本完成且伴有严重颌骨畸形的成年错合畸形患者,是难以用单纯的正畸方法完成的,而必须结合外科手术完成治疗,即~复发(replapse):错合畸形矫治后,牙和颌骨都有退回到原始位置的趋势,正畸临床上称之为复发保持(retention):为了巩固牙合畸形矫治完成后的疗效,保持牙位于理想的美观及功能的位置而采取的措施,叫做保持矫治器(appliance):是一种治疗错合畸形的装置,或称正畸矫治器,它可产生作用力,或是咀嚼肌口周肌的功能作用通过矫治器使畸形颌骨,错位牙,及牙周支持组织发生变化,有利于牙颌面正常生长发育Moyers预测法:Moyers提出的,用下颌切牙的牙冠宽度总和来预测替牙列期未萌出的上下颌尖牙与前磨牙牙冠宽度的方法替牙间隙(leeway space):乳尖牙,第一乳磨牙和第二乳磨牙的牙冠宽度总和,比替换后的恒尖牙,第一,二前磨牙大,这个差称~,在上颌单侧有约0.9~1mm,在下颌单侧为1.7~2mm 阻断性治疗(Interceptive orthodontics):是对乳牙列期及替牙期因遗传,先天或后天因素所导致的,正在发生或已初步表现出的牙,牙列,咬合关系及骨发育异常等,采用简单的矫治方法进行治疗,或采用矫形的方法引导其正常生长终末平面关系:乳牙合从侧方观察,上下颌第二乳磨牙远中面构成平面关系,大致可分为三型:垂直型,近中型,远中型口腔正畸学(orthodontics):是口腔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的学科内容是研究错合畸形的病因机制,诊断分析及预防治疗。

实用:正畸常用X线头影测量标志点及平面

实用:正畸常用X线头影测量标志点及平面

实用:正畸常用X线头影测量标志点及平面?????1头影测量标志点:标志点是用来构成一些平面及测量内容的点。

理想的标志点应该是易于定位的解剖标志,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应相对稳定。

但并不是常用的标志点均能符合这一要求,不少标志点的确定是由各学者提出的不同测量方法而定,而标志点的可靠性还取决于头颅X线片的质量以及描图者的经验。

头影测量标志点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解剖的,这一类标志点是真正代表颅骨的一些解剖结构;另一类是引伸的,这一类标志点是通过头影图上解剖标志点的引伸而得,如两个测量平面相交的一个标志点。

(1)颅部标志点蝶鞍点(S.sella):蝶鞍影像的中心。

这是常用的一个颅部标志点,在头颅侧位片上较容易确定。

鼻根点(N.nasion):鼻额缝的最前点。

这是前颅部的标志点,代表面部与颅部的结合处。

有些X线片上,此点显示不太清楚,是因为其形态不规则骨缝形成角度之故。

耳点(P.porion):外耳道之最上点。

头影测量上常以定位仪耳塞影像之最上点为代表,称为机械耳点。

但也有少数学者使用外耳道影像之最上点来代表,则为解剖耳点。

颅底点(Ba.basion):枕骨大孔前缘之中点。

一般此点较易确定,常作为后颅底的标志。

Bolton点:枕骨髁突后切迹的最凹点。

(2)上颌标志点眶点(O.orbitale:)眶下缘之最低点。

当病人两侧对称及在完好的定位下,左右眶点才于同一水平,但实际上难以达到。

一般X线片上可显示左右两个眶点的影像故常选用两点之间的点作为眶点,这样可减小其误差。

翼上颌裂点(Ptm.pterygomaxillary fissure):翼上颌裂轮廓之最下点。

翼上颌裂之前界为上颌窦后壁,后界为蝶骨翼突板之前缘,此标志点提供了确定了上颌骨的后界和磨牙的近远中向间隙及位置的标志。

前鼻棘(ANS.anterior nasal spine):前鼻棘之尖。

前鼻棘点常作为确定腭平面的两标志点之一,但此标志点的清晰与否与X线片的投照条件有关。

正畸名解

正畸名解

【错合畸形】:指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由先天的遗传因素或(和)后天的环境因素,如基因传递、疾病、口腔不良习惯、替牙异常等导致的牙齿、颌骨、颅面部的发育性畸形及咬合畸形。

【个别正常he individual normal occlusion】:仅有轻微的错合畸形,对口颌系统的生理活动无妨碍,这种正常范畴内的个体he彼此之间又有所不同,称之为个别正常he。

它不以形态为标准,而强调以功能来判断。

【理想正常he ideal normal occlusion】:是angle提出来的,即保存全副牙齿,牙齿在上下牙弓上排列得很整齐,上下牙尖窝关系完全正确、上下牙弓的关系非常理想。

功能正常he:解剖上尚有一些缺陷,但功能无异常所定义的正常标准历龄正常he:按各年龄阶段,包括乳牙,替牙,恒牙期牙列中正常变化定义的正常标准。

典型正常合:按不同种族,人种,地域而异定义的正常标准。

【生长和发育】:生长是指体积或重量的增加,由细胞的增值和细胞间质的增加,出线形态上的体积增大,发育是指组织增长的程度,表现为机体结构和功能上的分化和完成的过程两者密切相关通常同时进行。

【生长型】:生长型是反映身体各部分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的空间比例关系变化。

身体所有组织器官系统按其生理需要其生长速度不一致,因此表现出特定的生长型,生长型是遗传的表现型【生长中心】:在骨的生长过程中,生长活动更快、更活跃、程度更大的区域,称为生长区。

生长区中受遗传控制,独立进行生长的区域称生长中心。

【leeway space 替牙间隙】:乳尖牙及第1、2乳磨牙的牙冠宽度总和,比替换后的恒尖牙和第1、2前磨牙大,这个差称为替牙间隙。

【incisor liability】:切牙债务,恒前牙一般比相应的乳前牙大,其相差的量。

【终末平面】:乳牙he从侧方观察,上下颌第二乳磨牙的远中面的关系。

【生长间隙】:前牙部分,3-6岁时由于生长发育而出现的牙列间隙,但没有一定类型。

【primate space 灵长间隙】:上颌乳尖牙的近中和下颌乳尖牙远中出现的间隙。

正畸名解

正畸名解

口腔正畸学(orthodontics):口腔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内容是研究错牙合畸形的病因机制、诊断分析及其预防和治疗。

错牙合畸形(malocclusion):儿童生长发育的过程中,由先天的遗传因素或后天的环境因素,如疾病、口腔不良习惯、替牙异常等导致的牙、颌骨、颅面的畸形,如牙排列不齐、上下牙弓间的牙合关系异常、颌骨大小形态位置异常等。

也可在生长发育完成后因外伤、牙周病等原因而造成错牙合畸形。

现代的概念是指牙颌、颅面间关系不调而引起的各种畸形。

个别正常牙合(individual normal occlusion):轻微的错牙合畸形,对于生理过程无大妨碍者,都可列入正常牙合范畴。

这种正常范畴内的个人牙合,彼此之间又有所不同,故又称~~。

理想正常牙合(ideal normal occlusion):有angle提出的,保存全副牙齿,牙齿在上下牙弓上排列得很整齐,上下牙的尖窝关系完全正确,上下牙弓的牙合关系非常理想,称之为~~。

预防矫治(preventive orthodontics )在牙颌颅面的胚胎发育和后天发育过程中,各种先天后天环境因素均可影响其发育而造成错合畸形,而采用各种预防措施来防止各种错合畸形的发生,是预防矫治(preventive orthodontics)的主要内容。

阻断矫治(interceptive orthodontics )当错合畸形发生的早期,通过简单的方法进行早期矫治,阻断错合畸形向严重发展,将合颌面的发育导向正常称阻断矫治(interceptive orthodontics)。

一般矫治(corrective orthodontics)是口腔正畸矫治中最多见的,根据不同牙颌面畸形选用各类矫治器,如可摘矫治器、固定矫治器、功能矫治器等。

一般矫治方法比较复杂,应由口腔正畸专科医师进行。

外科矫治(Orthognathic Surgery)或外科正畸是指对生长发育完成后的严重的骨源性错合畸形通过口腔颌面外科与口腔正畸科的密切结合,共同矫治牙、颌、面畸形,同时解决合的问题。

正畸解剖标志点

正畸解剖标志点

1)颅部标志点•鼻根点(N.nasion):鼻额缝的最前点•蝶鞍点(S.sella):蝶鞍影像的中心•耳点(P.porion):外耳道之最上点机械耳点机械耳点,,解剖耳点•颅底点(Ba.basion):枕骨大孔前缘中点•Bolton 点:枕骨髁突后切迹的最凹点鼻根点(N.nasion):鼻额缝的最前点蝶鞍点(S.sella):蝶鞍影像的中心耳点(P.porion):外耳道之最上点颅底(Ba.basion):枕骨大孔前缘中点Bolton点:枕骨髁突后切迹的最凹点2)上颌标志点•眶点(O.orbitale:):眶下缘之最低点•前鼻棘(ANS.anterior nasal spine):前鼻棘之尖•后鼻棘(PNS.posterior nasal spine):硬腭后部骨棘之尖•翼上颌裂点(Ptm.pterygomaxillary fissure):翼上颌裂轮廓之最下点•上齿槽座点(A.subspinale):前鼻棘与上齿槽缘点间之骨部最凹点•上齿槽缘点(SPr.superior prosthion):上齿槽突之最前下点•上中切牙点(UI.upper incisor):上中切牙切缘之最前点眶点(O.orbitale:):眶下缘之最低点前鼻棘之尖硬腭后部骨棘之尖翼上颌裂点(Ptm.):翼上颌裂轮廓之最下点上齿槽座点(A.subspinale):前鼻棘与上齿槽缘点间之骨部最凹点上齿槽缘点(SPr.superiorprosthion):上齿槽突之最前下点上中切牙点(UI.upper incisor):上中切牙切缘之最前点UI3)下颌标志点•髁顶点(Co.condylion):髁突的最上点•关节点(Ar.articulare):颅底下缘与下颌髁突颈后缘之交点下颌角的后下点::可通过下颌支平面和•下颌角点(Go.gonion):下颌角的后下点下颌平面交角之分角线与下颌角之相交点来确定•下齿槽座点(B.supramental):下齿槽突缘点与颏前点间之骨•下齿槽缘点(Id.infradentale):下齿槽突之最前上点•下切牙点(Li.lower incisor):下中切牙切缘之最前点•颏前点(P.pogonion):颏部之最突点•颏下点(Me.menton):颏部之最下点•颏顶点(Gn.gnathion):颏前点与颏下点之中点部最凹点髁顶点(Co.condylion):髁突的最上点关节点(Ar.articulare):颅底下缘与下颌髁突颈后缘之交点下颌角点(Go.gonion):下颌角的后下点:可通过下颌支平面和下颌平面交角之分角线与下颌角之相交点来确定下齿槽座点(B.supramental):下齿槽突缘点与颏前点间之骨部最凹点下齿槽缘点(Id.infradentale):下齿槽突之最前上点下切牙点(Li.lower incisor):下中切牙切缘之最前点颏前点(P.pogonion):颏部之最突点颏下点(Me.menton):颏部之最下点颏顶点(Gn.gnathion):颏前点与颏下点之中点(2)头影测量平面•基准平面:基准平面是在头影测量中作为相对稳定的平面平面,,可用于确定头位和影像重叠定位可用于确定头位和影像重叠定位。

口腔正畸学.

口腔正畸学.

3.头影图的描绘
4.常用X线头影测量的标志点及平面
头影测量标志点 头影测量平面

蝶鞍点(S):蝶鞍影像 中心 鼻根点(N):鼻额缝的 最前点 耳点(P):外耳道之最 上点。有用解剖耳点或机 械耳点 颅底点(Ba):枕骨大孔 前缘之中点 Bolton点:枕骨髁突后切 迹的最凹点
沿前磨牙颊尖、尖牙牙 尖经过正常排列的切牙 切缘到对侧第一磨牙近 中接触点,为牙弓现有 弧形长度或可用间隙
从第一磨牙近中接触点
(3)牙弓拥挤度
牙弓应有长度与牙弓弧形长度之
差或可用间隙与必需间隙之差, 即为牙弓的拥挤度 。 后牙段可用间隙增量预测: 每年每侧1.5mm (女性14岁,男性16岁)

1)颅部标志点
2)上颌标志点





眶点(O):眶下缘之最低点 翼上颌裂点(Ptm):翼上颌 裂轮廓之最下点 前鼻棘(ANS):前鼻棘之尖 后鼻棘(PNS):硬腭后部骨 棘之尖 上齿槽座点(A):前鼻棘与 上齿槽缘点间之骨部最凹点 上齿槽缘点(Spr):上齿槽 之最前下点 上中切牙点(UI):上中切牙 切缘之最前点
3)下颌标志点


髁顶点(Co):髁突的最上点 关节点(Ar):颅底下缘与下 颌髁突颈后缘之交点 下颌角点(Go):下颌角的后 下点 下齿槽座点(B):下齿槽突缘 点与颏前点间之骨部最凹点 下齿槽缘点(Id):下中切牙 切缘之最前点 颏前点(Po):颏部之最突点 颏下点(Me):颏部之最下点 颏顶点(Gn):颏前点与颏下 点之中点 D点:下颌体骨性联合部之中心 点
4)常用软组织侧面标志点
(2)头影测量平面
基准平面 前 颅 底 平 面 ( SN , SN plane):由蝶鞍 点与鼻根点连线组成 眼 耳 平 面 ( FH , Frankfort horizontal plane) Bolton 平面:Bolton 点与鼻根点连线,用 作重叠头影图的基准 平面

正畸名解

正畸名解

口腔正畸学(orthodontics):口腔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内容是研究错牙合畸形的病因机制、诊断分析及其预防和治疗。

错牙合畸形(malocclusion):儿童生长发育的过程中,由先天的遗传因素或后天的环境因素,如疾病、口腔不良习惯、替牙异常等导致的牙、颌骨、颅面的畸形,如牙排列不齐、上下牙弓间的牙合关系异常、颌骨大小形态位置异常等。

也可在生长发育完成后因外伤、牙周病等原因而造成错牙合畸形。

现代的概念是指牙颌、颅面间关系不调而引起的各种畸形。

个别正常牙合(individual normal occlusion):轻微的错牙合畸形,对于生理过程无大妨碍者,都可列入正常牙合范畴。

这种正常范畴内的个人牙合,彼此之间又有所不同,故又称~~。

理想正常牙合(ideal normal occlusion):由angle提出的,保存全副牙齿,牙齿在上下牙弓上排列得很整齐,上下牙的尖窝关系完全正确,上下牙弓的牙合关系非常理想,称之为~~。

预防矫治(preventive orthodontics):系指胚胎发育第6周牙板开始发生至恒牙列(不包括第三磨牙)建牙合完成前的这段时期内,通过定期检查,对影响牙(包括乳牙和恒牙)、牙槽骨、颌骨等正常生长发育变化中的全身及局部不良因素及时发现并去除,或对已有轻微异常趋向者从速纠正,或以各种方法诱导其趋于正常,从而使牙列顺利建牙合,颌骨协调发育,颜面和谐生长,功能健全形成及儿童心理发育健康。

预防矫治包括早期预防和预防性矫治两方面内容。

阻断矫治(interceptive orthodontics):当错牙合畸形发生的早期,通过简单的方法进行早期矫治,阻断错牙合畸形向严重发展,将牙合颌面的发育导向正常称阻断矫治。

一般矫治(corrective orthodontics):是口腔正畸矫治中最多见的,根据不同牙颌面畸形选用各类矫治器,如可摘矫治器、固定矫治器、功能矫治器等。

一般矫治方法比较复杂,应由口腔正畸专科医师施行。

口腔中线的名词解释

口腔中线的名词解释

口腔中线的名词解释口腔中线是指一条垂直于面部中垂线的线,它通过牙弓的中心点,将上下颌分为对称的左右两部分。

口腔中线的位置对于口腔建筑的美观和功能的正确协调非常重要。

在口腔正畸和修复领域,对口腔中线的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口腔中线的位置是通过一系列的测量得到的,包括面部对称的标志物、骨骼结构和牙列。

在面部对称方面,常用的有眼睛、耳朵、鼻子和下巴等标记点。

在骨骼结构方面,上下颌骨对称和面部骨骼对称是口腔中线位置的重要依据。

而牙列方面,尤其是正常牙列的中央切牙是口腔中线位置判断的主要依据。

口腔中线的正确位置对于咬合功能的平衡和牙列美观具有关键性的作用。

当上下颌的中线不对称时,会导致咬合关系的不平衡,进而影响咀嚼功能,甚至引发颞下颌关节病变。

此外,口腔中线的不对称还会影响牙列美观,使得牙齿排列不匀称,影响面容美观。

在口腔正畸领域,口腔中线的调整是矫正牙列的重要环节之一。

通过正畸治疗,可以改变牙弓的位置和方向,从而调整口腔中线的位置。

而在牙列修复领域,口腔中线的位置也是牙冠修复设计的重要决定因素之一。

只有准确确定口腔中线的位置,才能保证修复后的牙冠对称美观且与周围牙齿和面部特征协调一致。

在实际临床中,确定口腔中线的位置有多种方法。

最常用的方法是通过面部解剖标志点的定位测量,如耳孔、内眦点、鼻孔等。

此外,还可以通过牙列的观察和测量来确定口腔中线的位置,例如通过测量中央切牙的位置和重叠度来判断牙列对称与否。

对于口腔中线的调整,需要综合考虑个体差异和美学要求。

不同人群中,因面部形态、骨骼结构和牙列特征等因素的不同,口腔中线的位置也会略有差异。

同时,在进行口腔中线的调整时,还要注意与面部其他特征的协调,例如唇峰、矢状唇沟等。

只有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才能达到口腔中线调整的最佳效果。

总之,口腔中线在口腔正畸和修复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它是口腔美学和功能的关键因素,能够影响咬合平衡、牙列美观和面部协调。

通过准确测量和调整口腔中线的位置,可以实现口腔美学的最佳效果,提升患者的口腔健康和生活质量。

正畸基础知识PPT课件

正畸基础知识PPT课件
• 因此,矫正医生为患者拟定治疗计划时,需与牙体修复科、牙周病科等其他分科医生会诊,唯有全方位 的周详考虑,才能让患者放心的接受治疗。
照相分析
1.正面相 显示面部高度、对称性、面型、其他面 部畸形。
2.侧面相 显示侧面凸度、深度、下颌斜度、颏部 突度。
3.口内相 显示牙齿位置、牙体、牙周、牙弓形状、 咬合情况。共五张:咬合位的正面、左右侧位、 及上下牙弓合面。
(二)头颅定位X线照相和头影图的描绘
1.头颅定位X线照相在头颅定位 仪的定位下拍摄使头部固定在 眼耳平面与地平面平行的位置 上。 2.头影图的描绘.
(三)常用X线头影测量的标志点及平面
1.头影测量标志点 (1)颅部标志点:
S、N、P、Ba、Bolton (2)上颌标志点;
O、Ptm、ANS、A、UI (3)下颌标志点:
• 这类矫治器患者不能自行取下。 • 目前世界上应用最为广泛的是方丝弓矫治器和直丝弓
矫治器。
(二)可摘矫治器
• 可摘矫治器由固位装置的卡环,邻间钩,基托,矫正 弹簧等组成。
• 这类矫治器患者可自行摘带。 • 这类矫治器目前多用于预防性矫治及阻断性矫治。
(三)功能性矫治
• 功能性矫治器的主要特点是,其矫治牙齿的矫治力主 要来源于患者的口颌系统肌力。
口腔正畸
——刘晨
探讨内容
一、矫治器分类? 二、正畸矫治范围? 三、各年龄段的矫治适应症? 四、矫正治疗流程? 五、牙齿矫正治疗前准备工作? 六、X线头影测量分析? 七、牙齿矫正治疗是否一定需要拔牙?

矫治器分类
矫治器分类
1
固定矫治器
2
可摘矫治器
3
功能矫治器
4
(一)固定矫治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齿槽缘点(Id.infradentale):
下齿槽突之最前上点
下切牙点 (Li.lower incisor):
下中切牙切缘之最前点
颏前点(P.pogonion): 颏部之最突点
颏下点(Me.menton):颏部之最下点
颏顶点(Gn.gnathion):颏前点与颏下点之中 点
(2)头影测量平 面
1)颅部标志点
• 鼻根点(N.nasion):鼻额缝的最前点 • 蝶鞍点(S.sella):蝶鞍影像的中心 • 耳点(P.porion):外耳道之最上点
机械耳点,解剖耳点 • 颅底点(Ba.basion):枕骨大孔前缘中点 • Bolton点:枕骨髁突后切迹 的最凹点
鼻根点(N.nasion): 鼻额缝的最前点
Bolton平面:
由Bolton点与 鼻根点连接 线组成此平 面多用作重 叠头影图的 基准平面
测量平面
• 腭平面(ANSPNS.paltal plane): 后鼻棘与前鼻棘的 连线
合平面 (OP.occlusal plane)
面平面(N-
Po. facial plane):由 鼻根点与 颏前点之 连线组成
用作重叠头影图的基准平面
前颅底平面(SN.SN 的定位平面。
眼耳平面 (FH.Frankfort horizontal plane):
由耳点与眶点连线组成 , 用于构建“理想水平 面”。大部分个体在正 常头位时,眼耳平面与 地平面平行。
• 此角反应下颌 相对于颅部的 前后位置关系。
• 过大:下颌前 突
• 过小:下颌后 缩
2)SNB角:蝶鞍点-鼻根点-下齿 槽座点
(1)上下颌骨常用测量项目
3)ANB角:上齿槽 座点-鼻根点-下 齿槽座点
• 反映上下颌骨的 相对前后位置关 系
• SNA>SNB 正值 • SNA<SNB 负值
3)ANB角:上齿槽座点-鼻根点-下齿槽座点
Y轴(Y axis):
蝶鞍中心与 颏顶点之连
线
(1)上下颌骨常用测量项目
1)SNA角:蝶鞍点鼻根点-上齿槽座 点
• 此角反应上颌相 对于颅部的前后 位置关系。
• 过大:上颌前突 • 过小:上颌后缩
SNA角:蝶鞍点-鼻根点上齿槽座点
(1)上下颌骨常用测量项目
2)SNB角:蝶鞍 点-鼻根点-下 齿槽座点
• 下齿槽缘点(Id.infradentale):下齿槽突之最前上点 • 下切牙点(Li.lower incisor):下中切牙切缘之最前点 • 颏前点(P.pogonion):颏部之最突点 • 颏下点(Me.menton):颏部之最下点 • 颏顶点(Gn.gnathion):颏前点与颏下点之中点 部最凹点
点 • 上齿槽座点(A.subspinale):前鼻棘与上齿槽缘点间之骨部最凹点 • 上齿槽缘点(SPr.superior prosthion):上齿槽突之最前下点 • 上中切牙点(UI.upper incisor):
上中切牙切缘之最前点
眶点(O.orbitale:): 眶下缘之最低点
(ANS.): 前鼻棘之尖
UI
3)下颌标志点
• 髁顶点(Co.condylion):髁突的最上点 • 关节点(Ar.articulare):颅底下缘与下颌髁突颈后缘之交点 • 下颌角点(Go.gonion):下颌角的后下点:可通过下颌支平面和
下颌平面交角之分角线与下颌角之相交点来确定 • 下齿槽座点(B.supramental):下齿槽突缘点与颏前点间之骨
• 基准平面:基准平面是在头影测量中作为相对稳定的 平面,可用于确定头位和影像重叠定位。目前最常用 的基准平面为前颅底平面、眼耳平面和Bolton平面
• 测量平面:用于描述头颅中不同形 态学单位之间的角度差异。
基准平面
前颅底平面(SN.SN plane):蝶鞍点与鼻根点间的连线。常 作为面部结构与颅底关系的定位平面。 眼耳平面(FH.Frankfort horizontal plane):由耳点与眶点连 线组成 ,用于构建“理想水平面”。大部分个体在正常头 位时,眼耳平面与地平面平行。 Bolton平面:Bolton点与鼻根点连接线,多
髁顶点(Co.condylion):髁突的最上点
关节点(Ar.articulare):
颅底下缘与 下颌髁突颈后缘之交点
下颌角点 (Go.gonion):
下颌角的后下点:可通过下 颌支平面和下颌平面交角之 分角线与下颌角之相交点来 确定
下齿槽座点 (B.supramental):
下齿槽突缘点与颏前点间 之骨部最凹点
蝶鞍点(S.sella): 蝶鞍影像的中心
耳点(P.porion): 外耳道之最上点
颅底(Ba.basion): 枕骨大孔前缘中点
Bolton点: 枕骨髁突后切迹的最凹点
2)上颌标志点
• 眶点(O.orbitale:):眶下缘之最低点 • 前鼻棘(ANS.anterior nasal spine):前鼻棘之尖 • 后鼻棘(PNS.posterior nasal spine):硬腭后部骨棘之尖 • 翼上颌裂点(Ptm.pterygomaxillary fissure):翼上颌裂轮廓之最下
4)MP-FH(下颌平面角): 下颌平面与眼耳平面的交角
(1)上下颌骨常用测量项目
5)Y轴角:Y轴与眼 耳平面相交的下 前角
• 表示面部相对于 颅部向下向前法 语的程度
• 颏部的突缩程度 • 颏部越突
5)Y轴角:Y轴与眼耳平面相交 的下前角
(PNS. ): 硬腭后部骨棘之尖
翼上颌裂点(Ptm.): 翼上颌裂轮廓之最下点
上齿槽座点 (A.subspinale):
前鼻棘与上齿槽缘点间 之骨部最凹点
上齿槽缘点 (SPr.superior prosthion):
上齿槽突之最前下点
上中切牙点 (UI.upper incisor): 上中切牙切缘之最前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