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标志
(医学课件)解剖体表标志

髂前上棘
• 平卧位,经脐画水平线与正 中线相交,以脐为起点向外 下侧画一角平分线(9点钟 方向),在此平分线上向外 下侧连续两次移放4横指,最 后拇指指腹触之坚硬处即为 髂前上棘(图1b)。此法常用 于髂前上棘不明显之肥胖者 [3]。临床上常在此后3横指 髂结节的骨面平坦处做骨髓 穿刺。在脐与左髂前上棘连 线的中外1/3处常行腹腔穿刺 (麦氏点对称)。两侧髂嵴 最高点连线常对L3~L4棘突 间隙,临床可依此行椎管内 麻醉。
8
颧弓
• 位于颧弓中点上方约2 横指处为翼点,内面有 脑膜中动脉前支通过, 此处受暴力打击时,易 发生骨折,可形成硬膜 外血肿。颧弓下缘与下 颌切迹间的半月形中点 为咬肌神经封闭及上、 下颌神经阻滞麻醉的进 针点.
9
乳突
• 位于耳后骨隆起处, 其根部前内方有面神 经从茎乳孔穿出,其 后颅底内面有乙状窦。 中耳炎时此处有压痛。 在行乳突根治术时, 应防止伤及面神经和 乙状窦。
14
第七颈椎 颈前屈,从侧面看颈背部最高的隆起,是计 数椎骨的标志之一。 15
锁骨上窝
• 锁骨上方凹陷处,在斜角 肌间隙有锁骨下动脉和臂 丛通过,在前斜角肌与胸 锁乳突肌锁骨头之间有锁 骨下静脉通过。临床可在 此行锁骨下静脉穿刺插管 术或在锁骨中点上方行臂 丛阻滞麻醉。
16
颈静脉切迹
• 位于胸骨柄上方凹陷 处。一般气管位于切
角所在区,是开胸手术最佳入路及背部听诊 呼吸音清楚的部位。
21
脊肋角
• 第12肋与脊柱的夹角。 临床常在此行肾囊封 闭。当有肾炎、肾结 核、肾结石等肾病时, 触压或叩击肾区,可 引起不同程度的疼痛。
22
肋弓下缘
• 腹部体表的上界,常 用于腹部九分区法, 肝、脾的测量和胆囊 的定位。胆囊底的体 表投影位于右锁骨中 线与右肋弓交点处。 胆囊发炎时,该处可
人体解剖学之重要骨性标志

一、躯干骨的重要骨性标志:(颈静脉切迹、胸骨角、肋弓、剑突、骶角、骶管裂孔、第7颈椎及胸腰椎棘突、颈动脉结节)。
1、颈静脉切迹:在胸骨柄的上缘,与第2胸椎体平齐。
其上方为胸骨上窝。
2、胸骨角:胸骨柄与胸骨体连接处向前的横行突起,自颈静脉切迹向下约两横指处,是重要的骨性标志。
胸骨角的两侧接第2肋(软骨),为计数肋和肋间隙的重要标志。
后面平对第4胸椎体下缘水平,也是气管杈、主动脉前、后端、心脏上界、食管第二个狭窄和胸导管左移处的水平;胸骨角平面是上、下纵隔的分界线。
3、肋弓:由第7-10肋软骨依次相连而成.触摸肝、脾的标志. 4、剑突:胸骨下方的突出,位于两侧肋弓之间,剑突与左侧肋弓的交点处是心包穿刺的常用部位。
5、骶角、骶管裂孔:沿骶正中嵴向下摸到骶管裂孔,在裂孔的两侧科摸到骶角,为骶管麻醉定位标志。
6、第7颈椎棘突:头前俯时,在项下部正中最突出处,为确定椎骨棘突序数的标志之一。
7、颈动脉结节:即第6颈椎横突前结节,位于胸锁乳突肌前缘深处,正对环状软骨平面。
平环状软骨,在胸锁乳突肌前缘,以拇指向后压,可将颈总动脉压向颈动脉结节,阻断血流,达到止血的目的.二、颅的骨性标志:(枕外隆突、颞骨乳突、颧弓、眉弓、下颌角)。
1、枕外隆突:位于枕部向后最突出的隆起,其深面为窦汇。
2、颞骨乳突:耳廓后方,内部有乳突小房;其根部前缘的前内方有茎乳孔,面神经由此出颅。
乳突深面的后半部为乙状窦沟。
3、颧弓:上缘后端即耳廓前方可触知颞浅动脉的搏动;中点上方约4cm处为翼点,内有脑膜中动脉通过;下方一横指处,有腮腺导管横过咬肌表面. 4、眉弓:眶上缘稍上方的弧形隆起,内部是额窦。
5、下颌角:为下颌支后缘与下颌底转折处,此处骨质较薄,容易骨折。
三、上肢骨的主要骨性标志:(肩峰、肩胛冈、肩胛骨下角、锁骨、肱骨下端的内、外上髁、尺骨鹰嘴、桡尺骨茎突等). 1、肩峰—-锁骨外侧端外侧,高耸于肩关节的上方,为肩部的最高点,是测量上肢长度的定点。
人体解剖学之重要骨性标志

一、躯干骨的重要骨性标志:颈静脉切迹、胸骨角、肋弓、剑突、骶角、骶管裂孔、第7颈椎及胸腰椎棘突、颈动脉结节。
1、颈静脉切迹:在胸骨柄的上缘,与第2胸椎体平齐。
其上方为胸骨上窝。
2、胸骨角:胸骨柄与胸骨体连接处向前的横行突起,自颈静脉切迹向下约两横指处,是重要的骨性标志。
胸骨角的两侧接第2肋(软骨),为计数肋和肋间隙的重要标志。
后面平对第4胸椎体下缘水平,也是气管杈、主动脉前、后端、心脏上界、食管第二个狭窄和胸导管左移处的水平;胸骨角平面是上、下纵隔的分界线。
3、肋弓:由第7—10肋软骨依次相连而成。
触摸肝、脾的标志。
4、剑突:胸骨下方的突出,位于两侧肋弓之间,剑突与左侧肋弓的交点处是心包穿刺的常用部位。
5、骶角、骶管裂孔:沿骶正中嵴向下摸到骶管裂孔,在裂孔的两侧科摸到骶角,为骶管麻醉定位标志。
6、第7颈椎棘突:头前俯时,在项下部正中最突出处,为确定椎骨棘突序数的标志之一。
7、颈动脉结节:即第6颈椎横突前结节,位于胸锁乳突肌前缘深处,正对环状软骨平面。
平环状软骨,在胸锁乳突肌前缘,以拇指向后压,可将颈总动脉压向颈动脉结节,阻断血流,达到止血的目的。
二、颅的骨性标志:枕外隆突、颞骨乳突、颧弓、眉弓、下颌角。
1、枕外隆突:位于枕部向后最突出的隆起,其深面为窦汇。
2、颞骨乳突:耳廓后方,内部有乳突小房;其根部前缘的前内方有茎乳孔,面神经由此出颅。
乳突深面的后半部为乙状窦沟。
3、颧弓:上缘后端即耳廓前方可触知颞浅动脉的搏动;中点上方约4cm处为翼点,内有脑膜中动脉通过;下方一横指处,有腮腺导管横过咬肌表面。
4、眉弓:眶上缘稍上方的弧形隆起,内部是额窦。
5、下颌角:为下颌支后缘与下颌底转折处,此处骨质较薄,容易骨折。
三、上肢骨的主要骨性标志:肩峰、肩胛冈、肩胛骨下角、锁骨、肱骨下端的内、外上髁、尺骨鹰嘴、桡尺骨茎突等。
1、肩峰——锁骨外侧端外侧,高耸于肩关节的上方,为肩部的最高点,是测量上肢长度的定点。
2、肩胛冈——两侧肩胛冈内侧端的连线,通过第3胸椎棘突。
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

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
在医学领域中,准确的解剖标志是非常重要的。
而体表解剖标志
定位法则是一种以体表标志为基础,通过触觉、视觉、听觉等手段寻
找内部重要结构的方法。
该方法可以让医生通过触摸患者的体表结构
来准确定位到内部器官或组织,精确定位病变或手术切口。
下面就为
大家介绍一下如何进行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
1. 确定体表标志的位置。
首先,需要准确的确定体表结构的位置,这通常需要通过X光、CT等影像学检查或观察解剖学模型来学习。
在实际操作中,医生需要用手指按压定位点,以此确认内部器官或组
织的位置。
2. 借助外部参考点。
对于一些难以确定的体表结构位置,可以
借助外部参考点来协助确认,如肋骨、胸骨等骨骼结构,以及肌肉、
肌腱等软组织。
通过这些外部参考点,可以更加精确地确定内部结构
的位置。
3. 结合多种方法来确定定位。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医生需要结
合多种方法来确定定位。
首先可以通过触感来确定位置,再通过视觉、听觉等手段进行协助。
特别是在手术切口的选择和定位中,更需要多
种方法共同协作,确保手术的精确性。
总之,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可以有效地
帮助医生在各种不同情况下精准定位内部结构,为手术操作提供必要
的依据。
对于学习医学的学生来说,也需要掌握这种方法,以便在未
来的临床实践中做好各种手术操作。
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

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
《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是一种通过观察人体表面标志来确定深部组织结构位置的方法。
该方法基于人体表面的解剖标志,如骨头、肌肉、血管和神经等,通过触摸或视觉检查来确定深部组织结构的位置。
这种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医学和康复治疗领域,特别是在物理治疗中,以帮助治疗师诊断和治疗患者的疼痛和运动障碍。
此外,该方法还可以帮助医生确定手术位置和监测手术进程。
使用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可以提高医疗诊断和治疗的准确性和效率,减少患者疼痛和不适。
- 1 -。
人体解剖学之重要骨性标志

一、躯干骨地重要骨性标志:(颈静脉切迹、胸骨角、肋弓、剑突、骶角、骶管裂孔、第颈椎及胸腰椎棘突、颈动脉结节). 、颈静脉切迹:在胸骨柄地上缘,与第胸椎体平齐.其上方为胸骨上窝. 、胸骨角:胸骨柄与胸骨体连接处向前地横行突起,自颈静脉切迹向下约两横指处,是重要地骨性标志.胸骨角地两侧接第肋(软骨),为计数肋和肋间隙地重要标志.后面平对第胸椎体下缘水平,也是气管杈、主动脉前、后端、心脏上界、食管第二个狭窄和胸导管左移处地水平;胸骨角平面是上、下纵隔地分界线. 、肋弓:由第—肋软骨依次相连而成.触摸肝、脾地标志. 、剑突:胸骨下方地突出,位于两侧肋弓之间,剑突与左侧肋弓地交点处是心包穿刺地常用部位. 、骶角、骶管裂孔:沿骶正中嵴向下摸到骶管裂孔,在裂孔地两侧科摸到骶角,为骶管麻醉定位标志. 、第颈椎棘突:头前俯时,在项下部正中最突出处,为确定椎骨棘突序数地标志之一. 、颈动脉结节:即第颈椎横突前结节,位于胸锁乳突肌前缘深处,正对环状软骨平面.平环状软骨,在胸锁乳突肌前缘,以拇指向后压,可将颈总动脉压向颈动脉结节,阻断血流,达到止血地目地.二、颅地骨性标志:(枕外隆突、颞骨乳突、颧弓、眉弓、下颌角). 、枕外隆突:位于枕部向后最突出地隆起,其深面为窦汇. 、颞骨乳突:耳廓后方,内部有乳突小房;其根部前缘地前内方有茎乳孔,面神经由此出颅.乳突深面地后半部为乙状窦沟. 、颧弓:上缘后端即耳廓前方可触知颞浅动脉地搏动;中点上方约处为翼点,内有脑膜中动脉通过;下方一横指处,有腮腺导管横过咬肌表面. 、眉弓:眶上缘稍上方地弧形隆起,内部是额窦. 、下颌角:为下颌支后缘与下颌底转折处,此处骨质较薄,容易骨折.上肢骨地主要骨性标志:(肩峰、肩胛冈、肩胛骨下角、锁骨、肱骨下端地内、外上髁、尺骨鹰嘴、桡尺骨茎突等). 、肩峰——锁骨外侧端外侧,高耸于肩关节地上方,为肩部地最高点,是测量上肢长度地定点. 、肩胛冈——两侧肩胛冈内侧端地连线,通过第胸椎棘突. 、肩胛骨下角——平对第肋或第肋间隙,是从后面计数肋骨及肋间隙地重要标志;并相当于第胸椎棘突高度,可计数椎骨棘突序数. 、肱骨下端地内、外上髁、尺骨鹰嘴三者在伸肘时,同在一条直线上;而屈肘时,三者连线呈一等腰三角形. 、尺、桡骨茎突——桡骨茎突比尺骨茎突低~. 、豌豆骨——位于小鱼际地根部,腕部远侧皮纹内侧地突起,其外侧有尺神经深支到达手掌.下肢骨地主要骨性标志:(髂嵴、髂结节、髂前上棘、髂后上棘、耻骨结节、耻骨联合、坐骨结节、大转子、胫骨粗隆、胫骨前缘及内侧面、腓骨头、内踝、外踝). 、髂嵴、髂结节——骨髓采样处,两侧髂嵴最高点连线经过第腰椎棘突,腰椎穿刺据此定位. 、髂前上棘、髂后上棘——骨盆测量地标志前面观:第一颈椎上腭同一平面第二颈椎上腭牙齿咬合面同一平面第三颈椎下颌角同一平面第四颈椎舌骨同一平面第五颈椎甲状软骨同一平面第六颈椎环状软骨同一平面第二胸椎间隙胸骨颈静脉切迹同一平面第四胸椎间隙胸骨角同一平面第九胸椎胸骨体剑突关节同一平面第一腰椎剑突与脐联线中点同一平面第三腰椎下肋缘同一平面第三腰椎间隙脐同一平面第四腰椎髂骨嵴同一平面第二骶椎髂前上棘同一平面尾骨耻骨联合同一平面侧面和背面观:第七颈椎颈根部最突出地棘突第二胸椎两肩胛骨上角联线中点第七胸椎两肩胛骨下角联线中点第十二胸椎肩胛骨下角与髂骨嵴联线中点同一平面第三腰椎下胸肋缘同一平面第四腰椎两髂骨嵴联线中点脊柱各结构地体表定位和临床应用一,脊柱各结构地常用体表定位法(一) 触抹法:此法最方便,最常用,较准确.是利用人体地骨性标志,对脊柱各结构进行触抹而确定其位置.,棘突地触抹定位法:() 颈椎:常利用枕外粗隆、、棘突,来确定颈椎各棘突地位置.枕外粗隆:粗大,任何人均可准确触抹清.沿此向下,有一凹陷,再向下推摸,可触及一骨突,即为棘突.棘突:较大,末端分叉.瘦弱者低头时可见其隆起于项部地上段.任何人也可摸清.可做为颈棘突检查地基点.既定,向下推摸,即可触抹清棘突.棘突:长而大,多不分叉.低头时,其隆起于项背交界处.也可准确抹清.沿其向上触摸,就可确定、棘突地位置.唯棘突不易抹及.但可从己标出地、棘突而可推测出其位置约.约有地人,棘突比棘突长.个别人地棘突比地长.应注意鉴别.() 腰椎棘突:常利用可准确抹清地双侧髂嵴最高点来定位.棘突、或棘间,正位于双侧髂嵴最高点地连线上..:双侧髂后上棘连线水平,正相当于椎体.故中嵴也能较准确定位.故、、棘突就能较准确定位;甚至、棘突也基本能定位() 胸椎棘突:当人直立,双上肢自然下垂,双肩胛岗内侧端连线,与棘突平.双侧肩胛骨下角地连线,与棘突平.因为、、地棘突均能较准确定位,故、、、、、、,甚至、也能较正确地定位.,横突地触抹定位法:()颈椎横突地触抹定位:横突:位于乳突与下颌角连线中点水平地胸锁乳突肌后缘.横突:位于下颌角水平线与胸锁乳突肌后缘地交界处.横突:位于舌骨角水平线与胸锁乳突肌后缘地交界处.横突:位于甲状软骨近上缘水平线与同肌后缘地交界处横突:位于甲状软骨水平线与同肌后缘地交界处.横突:位于环状软骨水平线与同肌后缘地交界处.横突:位于上一横突之下.也可如此定:均在胸锁乳突肌后缘触抹,自乳突尖始,每隔约,即为一个横突.()胸椎各横突地触抹定位:不易触抹清.()腰椎各横突地触抹定位:横突:最易触抹.在骶棘外缘与第肋交界处或稍下即是.另一方法:医生将拇、食指尽力张开,置于患者地腰肋部,食指地桡侧贴近患者地肋弓,拇指尖所指即为横突尖.、横突:既然横突可定,其上下即为、横突.横突:位于髂后上棘地稍外上方.,关节突地触抹定位:在棘突地两侧,用力按压时,可触到一系列串珠状骨性隆起,即为关节突.颈腰椎关节突较深,胸椎者较浅,后者较易抹清.,椎体:第腰椎体平脐.触抹法定位法,虽简便、实用,但因个体地发育、肥瘦不一,病理变化千差万别,故准确性较差.(二)比移法:即从个体地线片上,测量出各结构间地具体数据,再按比例(即将此数据除以线片地放大或缩小率),将数据移到人体上,以定出各结构地体表位置.具体方法如下:,颈椎棘突定位:从颈椎侧位片上,可以清楚地测量出该片之尖至顶尖地距离.而且还可测量出棘突尖至棘突尖、至棘突地距离;依次类推,颈椎每个颈椎棘突地位置在一张线侧位片上都能精确地测量出.而任何人地、棘突是能准确触抹清楚地.故在人体上其、间地距离也能测量出.根据下列计算就可精确地标出颈椎各棘突地位置.如线上其,为.而人体地为. 其放大率:.若需知人体棘突地位置.则测量线上为.那么人体上棘突,则应位于人体棘突下:若要确定人体地位置.则就测量线片上.那么人体上地距离,应为处.,腰椎地棘突定位亦可如此.仅胸椎稍困难点.再者,利用侧位片,还可粗略估计表皮至黄韧带地深度.以策针刀安全,上下关节、横突、椎板间隙、椎板间距地位置,均可在颈、胸、腰段正位线片上显示出.因而也可测量出其间地数值关系.故亦可用比移法在人体表面标出.目地:以选取进针刀地安全区.在脊柱周围进针刀,有相对安全区、相对危险区、危险区.如患者颈椎正位片上:棘间地中点()到其右侧地椎板内侧()为;()到关节突关节地外侧缘()为.假如该片地缩小率为.故该患棘间地中点到右侧椎板内缘地距离,即为:.中点到关节突外侧缘地距离,为:.若为上下关节突地中点:即为()()处.即:().故该患者在中点旁处(点)进针,是相对安全地.亦可用此法选取胸、腰段进针之安全区.二,脊柱各结构体表定位地应用(一)用于诊断:, 已知棘突位置,就能定棘突间位置:,既知棘突间位置,就可定其椎间孔、脊神经根出口处地位置.,已知棘突位置,就能定椎体、脊髓节段地位置.正常成人三者之间地关系以及每一脊神经根地分布、病损区,在体表地节段性分布,见下表及图:如颈椎病:脊根受激压,出现肩、腕以上地上肢外侧痛或麻痛,三角受累最明显,、棘突及棘旁压痛明显.影象学异常所见,也应在颈椎相同节段.脊根受激压,感觉异常部位也为肩及上肢桡侧,但可放射、指.肱二头受累重;二头肌反射异常;、棘突及棘旁压痛重.影象学异常所见节段同.脊根、脊根受累时,其症状、体征、影象学异常亦应能相互印证,其诊断才会可靠.不同节段地腰椎间盘突出症,激压不同腰脊神经根,其临床症状、体征、影象学异常所见,三者均应是相互印证地.但应注意:在胸腰段,由于脊柱与脊髓节段地长度差,较颈段更大.故同是节段性皮肤感觉异常,由脊柱或由脊髓病变所致者,则棘突地压痛部位,与颈段就不同.如下腹部皮节区,是由脊根支配.此区地感觉异常,若是脊髓病变,则是脊髓节段.此处相当于棘突处.应为、棘突压痛.若脊柱病变致,应为、棘突压痛.若小腿前外侧节段性感觉异常:为脊根受激压之表现.若为腰椎间盘突出致,应为椎间盘突出.则为、棘突压痛.若为脊髓病变致,则为脊髓节段;其对应于棘突、椎体节.则为、棘突压痛.余略.(二)用于治疗:,使选取地进针点准确:如要准确地选取颈椎棘间点:若术前拍一张与手术体位相同地线片,对每一个患者所选取地棘间点均会很准确.如颈椎手术,术前拍一张过屈侧位片(尤其是在、棘突顶,做一可显影地记号时),则若要选取、、、、、之棘间点,均会完全准确.同样,腰椎、胸椎各棘间点地选取,也可准确无误.选点正确,是针刀疗效地基础.,使选取地进针点安全:对针刀来说,行脊柱周围软组织松解术,有相对危险区,即脊柱正中地椎板间隙区.也有相对安全区,即椎板和上下关节突所在地骨性区.也有危险区,如颈前区.还有应视为禁区(我个人认为),如椎管内针刀操作.棘旁点,都选在相对安全区进针.即选取上下关节突及椎板所在地骨性区.如前述地颈椎点即是.。
人体解剖标志

①在两眶下缘外后方皮下能触及颅骨颧弓;眶上缘、眶下缘分别为眼眶上下的骨性边界;眉弓为眶上缘上方的横行隆起;在耳廓前方可触及下颌头,张口、闭口运动时,可发现下颌头在移动。
在外耳门后下方皮下可触摸到颞骨乳突;在外耳门前下方可触及下颌角;在枕部正中皮下可触及枕外隆凸,低头时较明显,是测量项长(后颈长)的体表标志。
②背部正中皮下能触及椎骨棘突。
特别是第七颈椎棘突,低头时更明显,是测量项长(后颈长)的体表标志。
两侧肩胛冈内侧缘连线,平第3胸椎棘突。
两髂嵴最高点连线平第4腰椎棘突,易于在体表扪及。
③肋骨除第1肋骨外,所有肋骨都可扪及。
第2肋位于锁骨下方皮下。
肩胛骨下角平对第7肋或第7肋间隙。
④胸骨全长位于胸正中部皮下,其中胸骨角两侧平对第2肋,是计数肋的重要标志。
触摸下肢皮肤标志、肌性和腱性标志:①臀股沟:为一横行的沟,界于臀部和大腿后面之间。
也称臀纹线,是测量大腿围的标志点。
②腘窝横纹:在腘窝呈横行的皱纹。
③臀大肌:使臀部形成圆隆的外形。
④股四头肌:位于大腿前面。
在大腿屈和内收时,可见股直肌在缝匠肌和阔筋膜张肌所组成的夹角。
股内侧肌和股外侧肌在大腿前面的下部,分别位于股直肌的内、外侧。
⑤半腱肌腱、半膜肌腱:附于胫骨上端的内侧,构成腘窝的上内界,并在此可摸到其肌腱。
⑥股二头肌腱:为一粗索附于腓骨头,构成腘窝的上外界,在此处可摸到其肌腱。
⑦小腿三头肌:在小腿后面,可明显见到该肌膨隆的肌腹及跟腱。
腓肠肌二个头则构成腘窝的下界。
腓肠肌内侧肌腹下缘为测量跟腱长的体表标志。
腓肠肌最粗处是测量小腿围的标志点。
⑧跟腱:在踝关节后方呈粗索状,向下止于跟骨后端⑨胫骨前肌肌腱:在用力勾脚尖时,在小腿下端前面、胫骨外侧,明显可见此肌腱。
下肢骨体表标志:①髋骨位于腰腹部侧面,其髂嵴全长易在皮下触及,髂嵴上缘最向外突出的点为髂嵴点,是测量下肢长H(又称髂嵴高)和骨盆宽的体表标志。
前端为髂前上棘,是测量下肢长A(又称髂前上棘高)的体表标志;后端为髂后上棘。
人体解剖体表标志

胸部标志线
前正中线( ):经胸骨正中所作的垂线 胸骨线( ):沿胸骨外侧缘最凸处所作的垂线 锁骨中线( ):经锁骨中点所作的垂线 胸骨旁线( ): 经胸骨线与锁骨中线中点的垂线 腋前线 ( ): 经腋前襞与胸壁相交处所作的垂线 腋中线( ):为腋前后线之间上点所作的垂线 腋后线( ):经腋后襞与胸壁相交处所作的垂线 肩胛线( ):上肢下垂时经肩胛下角的垂线 后正中线( ):经身体后面正中的垂直线
胸骨角 ( ): 胸骨柄与胸骨体连接处,稍向前突,两侧连第2肋软
骨,是计数肋骨的标志,后平第4胸椎下缘,是主动脉弓与升、降主动
脉的分界,左主支气管与食管相交处
剑突 ( ):位于胸骨下角内,平对第9胸椎
乳头( ):男性位于锁骨中线第4肋间隙平面,女性乳头稍低,偏外下方
锁骨( ):位于颈静脉切迹两侧,全长可触及
锁骨下窝( ):锁骨中外1/3交界处下方凹陷处,有腋动、静脉和臂丛神经通过
胸部(二)
肋弓( ):自剑突两侧向外下可触及肋弓,是肝、脾触诊的标志,最低
处平第2-3腰椎间隙
胸骨下角( ):两侧肋弓和剑胸结合共同围成胸骨下角
肩胛下角( ): 肩胛骨最低处,上肢下垂时,肩胛下角
平第7肋
肩胛岗 ( ):平第3胸椎平面
下4横指处 腓骨头(fibular head):位于胫骨外侧髁后外下方,可触及,有腓总神经通过 胫骨前缘( anterior border of tibia): 位于胫骨体前面,居皮下,可触及 内踝(medial malleolus ):胫骨下端向内的突起,皮下可触及 外踝(lateral malleolus ):腓骨下端的膨大,隆起于踝关节外侧 皮下可触及 跟健( tendo calcaneus ): 位于小腿后区下部皮下,止于跟骨结节,可触及
人体解剖学之重要骨性标志

一、躯干骨的重要骨性标志:(颈静脉切迹、胸骨角、肋弓、剑突、骶角、骶管裂孔、第7颈椎及胸腰椎棘突、颈动脉结节)。
1、颈静脉切迹:在胸骨柄的上缘,与第2胸椎体平齐。
其上方为胸骨上窝。
2、胸骨角:胸骨柄与胸骨体连接处向前的横行突起,自颈静脉切迹向下约两横指处,是重要的骨性标志。
胸骨角的两侧接第2肋(软骨),为计数肋和肋间隙的重要标志。
后面平对第4胸椎体下缘水平,也是气管杈、主动脉前、后端、心脏上界、食管第二个狭窄和胸导管左移处的水平;胸骨角平面是上、下纵隔的分界线。
3、肋弓:由第7—10肋软骨依次相连而成.触摸肝、脾的标志. 4、剑突:胸骨下方的突出,位于两侧肋弓之间,剑突与左侧肋弓的交点处是心包穿刺的常用部位。
5、骶角、骶管裂孔:沿骶正中嵴向下摸到骶管裂孔,在裂孔的两侧科摸到骶角,为骶管麻醉定位标志。
6、第7颈椎棘突:头前俯时,在项下部正中最突出处,为确定椎骨棘突序数的标志之一。
7、颈动脉结节:即第6颈椎横突前结节,位于胸锁乳突肌前缘深处,正对环状软骨平面。
平环状软骨,在胸锁乳突肌前缘,以拇指向后压,可将颈总动脉压向颈动脉结节,阻断血流,达到止血的目的.二、颅的骨性标志:(枕外隆突、颞骨乳突、颧弓、眉弓、下颌角)。
1、枕外隆突:位于枕部向后最突出的隆起,其深面为窦汇。
2、颞骨乳突:耳廓后方,内部有乳突小房;其根部前缘的前内方有茎乳孔,面神经由此出颅。
乳突深面的后半部为乙状窦沟. 3、颧弓:上缘后端即耳廓前方可触知颞浅动脉的搏动;中点上方约4cm处为翼点,内有脑膜中动脉通过;下方一横指处,有腮腺导管横过咬肌表面。
4、眉弓:眶上缘稍上方的弧形隆起,内部是额窦。
5、下颌角:为下颌支后缘与下颌底转折处,此处骨质较薄,容易骨折。
三、上肢骨的主要骨性标志:(肩峰、肩胛冈、肩胛骨下角、锁骨、肱骨下端的内、外上髁、尺骨鹰嘴、桡尺骨茎突等)。
1、肩峰——锁骨外侧端外侧,高耸于肩关节的上方,为肩部的最高点,是测量上肢长度的定点。
人体解剖体表标志

锁骨上三角 (greater supraclavicular fossa ):位于锁骨中1/3上方,底部可焖与 锁 骨下动脉和第1肋骨
胸骨上窝(suprasternal fossa) 位于胸骨颈静脉切迹上方,是触诊气管的部位
腹部
腹白线( linea alba ):附着于剑突和耻骨连合之间的纤维带, 两侧为腹直 肌,右侧缘与肋弓相交处相当于胆囊底的体表投影,临床作为胆囊压痛点
脐 (umbilicus): 位于前正中线上,腹白线的中点处,平第3、4腰椎间隙, 脐与右髂前上嵴连线的中、外1/3相当于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临床上作为阑 尾压痛和手术入路的标志
胸骨下角(infrasternal angel ):两侧肋弓和剑胸结合共同围成胸骨下角 肩胛下角(inferior angle of scapuia): 肩胛骨最低处,上肢下垂时,肩胛下角
平第7肋 肩胛岗 (spine of scapuia):平第3胸椎平面
胸部标志线
前正中线( anterior median line ):经胸骨正中所作的垂线 胸骨线( sternal line ):沿胸骨外侧缘最凸处所作的垂线 锁骨中线(midclavicular line ):经锁骨中点所作的垂线 胸骨旁线(parasternal line): 经胸骨线与锁骨中线中点的垂线 腋前线 (anterior axillary line): 经腋前襞与胸壁相交处所作的垂线 腋中线(midaxillary line):为腋前后线之间上点所作的垂线 腋后线( posterior axillary line ):经腋后襞与胸壁相交处所作的垂线 肩胛线(scapular line ):上肢下垂时经肩胛下角的垂线 后正中线( posterior median line ):经身体后面正中的垂直线
解剖学名词解释大全

解剖学名词解释大全解剖学是研究生物体内部结构和组织关系的科学,它包括了大量的专业名词和术语。
本文将为您详细解释一些常见的解剖学名词,帮助您更好地理解人体结构和功能。
1. 解剖学(Anatomy)。
解剖学是研究生物体内部结构和组织关系的科学,它可以分为人体解剖学和动物解剖学两大类。
人体解剖学是研究人体内部结构和器官的科学,而动物解剖学则是研究动物内部结构和器官的科学。
2. 组织(Tissue)。
组织是由一组相似的细胞和细胞外基质组成的结构,它们共同完成一定的功能。
人体内有多种不同的组织,如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等。
3. 器官(Organ)。
器官是由多种不同组织构成的功能单位,它们共同完成特定的生理功能。
人体内有许多重要的器官,如心脏、肺、肝脏、肾脏、胃肠道等。
4. 系统(System)。
系统是由多个器官组成的功能整体,它们共同完成一定的生理功能。
人体内有多个重要的系统,如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等。
5. 解剖平面(Anatomical plane)。
解剖平面是指在解剖学中用来描述人体结构的三个基本平面,矢状面、冠状面和水平面。
它们分别对应于人体的前后、上下和左右方向。
6. 解剖方向(Anatomical direction)。
解剖方向是指在解剖学中用来描述人体结构位置关系的术语,如前、后、上、下、内、外、近、远等。
它们帮助我们准确描述人体结构的位置和方向。
7. 解剖位置(Anatomical position)。
解剖位置是指人体解剖学中规定的标准姿势,即站立直立,双脚并拢,双臂自然下垂,掌心朝前。
这一姿势是解剖学中描述人体结构位置关系的基准。
8. 解剖标志(Anatomical landmark)。
解剖标志是指在解剖学中用来定位和描述人体结构的特定点或特征,如骨头的突起、肌肉的褶皱、血管的分支等。
它们帮助我们准确描述和定位人体结构。
9. 解剖测量(Anatomical measurement)。
解剖学20个体表标志

解剖学20个体表标志
以下是解剖学中的20个体表标志:
1. 额头:颈前最上方的平面。
2. 鼻尖:鼻孔中央最尖部分。
3. 嘴角:嘴巴两侧最外侧的点。
4. 锁骨:胸骨两侧膨大的骨头。
5. 肩峰:肩膀最高点的位置。
6. 乳头:乳房正前方突起的部分。
7. 肚脐:腹部正中央的凹陷处。
8. 股骨大转子:大腿外侧最高点的骨头。
9. 膝盖:膝关节的前方凸起。
10. 踝关节:小腿和脚连接处的骨头。
11. 耻骨:骨盆前部下方的骨头。
12. 腋窝:上臂与胸部交界处的凹陷。
13. 肱骨外髁:上臂外侧最突出的骨头。
14. 高缺血肌肉:手臂内侧的一条突出的肌肉。
15. 腓骨头:小腿外侧最高点的骨头。
16. 脊柱棘突:背部中央一列凹陷的骨头。
17. 胫骨:小腿内侧的长骨。
18. 毗邻锁骨下中点:锁骨最下方中央的位置。
19. 头颅顶骨:头顶骨的最高点。
20. 脚跟:脚底后部凸起的部分。
解剖体表标志

切牙孔
• 两中切牙腭面之间, 顺着牙龈斜插可进入。 拔除上颌1~4牙时, 可在此进行阻滞麻醉。
上颌结节
• 位于上颌第三磨牙的 上后内方,颊内侧面 与牙龈之间。拔除上 颌4~8牙时,可在此 进行阻滞麻醉.
腭大孔
紧靠上颌第三 磨牙的腭面内 上方。拔除上 颌4~8牙时, 可在此进行阻 滞麻醉。
下颌角
腰麻L3-L4:髂棘连线与正中交界
胸腔穿刺
• • • • 1、腋前线5~6肋间 2、腋中线6~7肋间 3、腋后线7~8肋间 4、肩胛下角线7~8肋间
胸腔穿刺
腹腔穿刺
股静脉穿刺:股A内侧
足背动脉测压
心脏体表投影
肾体表投影
阑尾体表投影
胆囊体表投影
胸骨角
• 胸骨柄与体的连接处 微向前突形成。两侧 平对第2肋,是计数肋 骨和肋间隙顺序的主 要标志。此平面还标 志支气管分叉、心房 上缘、上下纵膈分界 和胸导管由右转向左 行及相当于第4、5胸 椎间的椎间盘水平。
剑突
• 胸骨体下方突出部分, 下端游离。可作为肝 脏测量的标志。临床 上进行心包穿刺时, 从左剑肋角区,斜 30°~40°、向上后 进针,扎入心包前下 窦,抽取心包积液。 在其上方2~3横指处, 可行胸外心脏按压, 紧急抢救病人。
骶管裂孔
• 从尾骨尖向上平移约3 横指凹陷处,临床常 在此进行骶管阻滞麻 醉。
臂丛阻滞麻醉 ---锁骨上法
• 锁骨下静脉穿刺 • 上肢、肩关节手术
上肢多用臂丛麻醉,下肢多用腰麻或硬膜外麻醉, 儿童则用全麻。
臂丛阻滞麻醉 ---腋路法
• 以腋动脉搏动最高点 和最明显处为穿刺点, 用6 1/2注射针头,与 腋动脉呈45°角向腋 窝顶方向进针,入 腋 鞘时可有落空惑,放 手后针随腋动脉摆动。
人体解剖学之重要骨性标志

一、躯干骨得重要骨性标志:(颈静脉切迹、胸骨角、肋弓、剑突、骶角、骶管裂孔、第7颈椎及胸腰椎棘突、颈动脉结节)。
1、颈静脉切迹:在胸骨柄得上缘,与第2胸椎体平齐。
其上方为胸骨上窝。
2、胸骨角:胸骨柄与胸骨体连接处向前得横行突起,自颈静脉切迹向下约两横指处,就是重要得骨性标志。
胸骨角得两侧接第2肋(软骨),为计数肋与肋间隙得重要标志。
后面平对第4胸椎体下缘水平,也就是气管杈、主动脉前、后端、心脏上界、食管第二个狭窄与胸导管左移处得水平;胸骨角平面就是上、下纵隔得分界线。
3、肋弓:由第7—10肋软骨依次相连而成、触摸肝、脾得标志、4、剑突:胸骨下方得突出,位于两侧肋弓之间,剑突与左侧肋弓得交点处就是心包穿刺得常用部位。
5、骶角、骶管裂孔:沿骶正中嵴向下摸到骶管裂孔,在裂孔得两侧科摸到骶角,为骶管麻醉定位标志、6、第7颈椎棘突:头前俯时,在项下部正中最突出处,为确定椎骨棘突序数得标志之一、7、颈动脉结节:即第6颈椎横突前结节,位于胸锁乳突肌前缘深处,正对环状软骨平面。
平环状软骨,在胸锁乳突肌前缘,以拇指向后压,可将颈总动脉压向颈动脉结节,阻断血流,达到止血得目得、二、颅得骨性标志:(枕外隆突、颞骨乳突、颧弓、眉弓、下颌角)。
1、枕外隆突:位于枕部向后最突出得隆起,其深面为窦汇。
2、颞骨乳突:耳廓后方,内部有乳突小房;其根部前缘得前内方有茎乳孔,面神经由此出颅。
乳突深面得后半部为乙状窦沟。
3、颧弓:上缘后端即耳廓前方可触知颞浅动脉得搏动;中点上方约4cm处为翼点,内有脑膜中动脉通过;下方一横指处,有腮腺导管横过咬肌表面。
4、眉弓:眶上缘稍上方得弧形隆起,内部就是额窦、5、下颌角:为下颌支后缘与下颌底转折处,此处骨质较薄,容易骨折。
三、上肢骨得主要骨性标志:(肩峰、肩胛冈、肩胛骨下角、锁骨、肱骨下端得内、外上髁、尺骨鹰嘴、桡尺骨茎突等)。
1、肩峰——锁骨外侧端外侧,高耸于肩关节得上方,为肩部得最高点, 就是测量上肢长度得定点。
解剖麦氏点的名词解释

解剖麦氏点的名词解释近些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类对身体健康的日益关注,解剖麦氏点成为了医学领域中备受瞩目的研究对象。
本文将对解剖麦氏点进行名词解释,并探讨其在解剖学上的重要性以及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一、解剖麦氏点解剖麦氏点是指人体背部特定区域中的一个解剖标志物,位于第一颈椎和第二或第三胸椎之间的中央垂直线上。
它是一种特殊的神经分布区域,也被称为中央垂直背线或CVL。
二、解剖麦氏点的组成解剖麦氏点区域包括脊柱骨、神经系统、深部肌肉等多个组织结构。
具体来说,它是由颈椎、胸椎、椎间盘、黄韧带、背核及其周围血管组成。
三、解剖麦氏点的重要性1. 椎动脉的触发点:解剖麦氏点附近是椎动脉的触发点之一。
椎动脉是脑部的重要供血动脉,它的受压或损伤可能会引起症状严重的颈动脉椎动脉病变(VBI),如头晕、耳鸣、眼花等。
2. 神经分布的关键区域:解剖麦氏点附近存在多个重要的神经分布区域,包括寰枢椎旋韧带内颈动脉神经丛、脊神经及交感神经节等。
这些神经在解剖麦氏点附近的分布,对于保证上半身的神经功能是至关重要的。
3. 引发疼痛的区域:解剖麦氏点区域中的肌肉、韧带及其周围组织,容易积累压力、疲劳和损伤,进而引发颈部、背部和上肢的疼痛。
四、解剖麦氏点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1. 针灸与康复治疗:解剖麦氏点附近的肌肉和神经结构,往往与颈、背疼痛有关。
因此,针灸和康复治疗中,医师经常在该区域进行刺激,以改善患者的症状。
2. 神经外科手术:解剖麦氏点区域与椎动脉、脊神经等重要结构紧密相连。
在脊柱疾病、椎动脉病变等需要外科手术的情况下,医生必须熟悉该区域的解剖结构,以减少手术的风险。
3. 反射和体位感觉检查:在临床神经学检查中,医生经常会检查患者的反射和体位感觉。
解剖麦氏点附近的神经分布区域是这些检查的重要触发点。
总结:解剖麦氏点是一个位于人体背部特定区域的解剖标志物,在解剖学上具有重要性。
它与椎动脉、神经分布、疼痛触发等密切相关。
在临床实践中,解剖麦氏点的认识对于针灸、康复治疗和神经外科手术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颅内解剖标志

颅内解剖标志颅内解剖标志是指人体颅骨内部的各种结构和器官的特征和标记。
通过对颅内解剖标志的认识和了解,可以帮助医生进行脑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本文将针对颅内解剖标志进行详细介绍。
一、脑室系统脑室系统是人体颅脑内部的空腔系统,分为两个侧脑室、第三脑室和第四脑室。
其中,第三脑室位于左右大脑半球之间的中央部位,第四脑室位于脑干和小脑之间。
在男性的脑室系统中,第三脑室的前壁呈凸出状,形成第三脑室前突。
而在女性的脑室系统中,第三脑室前壁较为平直。
二、大脑半球大脑半球是颅内最大的脑部结构,分为左右两个半球,由大脑皮质和白质组成。
在大脑半球的外侧,可以看到大脑回,分为中央回、顶回、额回等。
在大脑半球的内侧,有中央沟、带状沟等。
在大脑半球内部,可以看到海马体、杏仁核、豆状核等结构。
海马体位于颞叶内侧,形状像一只海马。
杏仁核位于大脑半球内侧,有两个核团,分别为中央核和壳核。
豆状核位于丘脑内部,形状像一颗豆子。
三、脑干脑干是连接大脑和脊髓的结构,包括中脑、桥脑和延髓。
在脑干的前侧,可以看到中脑腹侧面的两个突起,分别是红核和黑质。
红核位于中脑的内侧,黑质位于红核的前方。
在脑干的后侧,可以看到桥脑腹侧面的外侧小球和内侧小球。
外侧小球位于桥脑的外侧,内侧小球位于外侧小球的内侧。
四、小脑小脑是位于脑干后侧的一个结构,分为左右两个半球。
小脑的外表面呈现出多个脑回和脑沟,有玻璃器官、小脑蚓、小脑半球等特征。
五、脑血管系统脑血管系统是指供应脑部结构的血管网络,包括大脑动脉、脉络膜血管等。
大脑动脉分为前、中、后三支,有海绵窦、颈静脉等。
脑血管系统在颅内解剖中起着关键的作用,通过观察脑血管的位置和特征,可以获取关于脑缺血、脑出血等疾病的重要信息。
总结起来,颅内解剖标志是指人体颅骨内部的各种结构和器官的特征和标记。
熟悉颅内解剖标志对于医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只有了解了颅内的结构才能更准确地进行脑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同时,对于一般人来说,了解颅内解剖标志也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认知人体的结构和功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剖标志
中鼻甲是手术赖以定位的恒定标志:①中鼻甲是手术的内侧界限标志,手术应保持在中鼻甲外侧进行可避免损伤筛板;②中鼻甲尾端是指示蝶窦前壁和开口的标志,切除中鼻甲垂直部后半部可显露蝶窦前壁和开口,是探查蝶窦开口和直接蝶窦前壁切除、开放蝶窦的进路;且切缘相当于眶底水平,提示该手术区域外侧是眶尖和视神经管;③中鼻甲水平部前翼俯着在筛板和筛顶的连接处是恒定的,此处极脆弱,切除中鼻甲前半部应谨防间接损伤筛板。
钩突作为鼻内镜手术进路的标志也是恒定的。
切除钩突,可获得显露筛漏斗、筛泡、额隐窝气房、鼻丘气房以及上颌窦自然口和鼻囱门等结构宽敞的视野,是Messerklinger术式的直接进路。
切除钩突下部越彻底,上颌窦自然口和鼻囱门显露越清楚,上颌窦自然口扩大术就越方便。
下半月裂(inferior semilunar hiatus)是介于钩突上游离缘和后上方筛泡前下壁之间、呈由前向后呈矢状走向的弧形裂隙,是筛漏斗和中鼻道之间通气引流的“交通窗口”(图4)。
由此裂隙向前下和外上延伸并逐渐膨大形成筛漏斗。
因此,下半月裂实际上是筛漏斗在中鼻道外侧壁上的开口。
鼻囱门及上颌窦自然口可作为手术中判断毗邻结构及手术方位的标志:(1)切除钩突,沿下鼻甲附着缘由前向后可找到上颌窦自然口和鼻囟门;(2)上颌窦自然口扩大术时,后鼻囱较大,切除较安全,彻底切除后鼻囱可获得宽大的上颌窦口,切除前鼻囱应注意避免损伤前方的泪骨和鼻泪管;(3)在矢状位,纸板永远在骨性窦口的内侧,不可能在其外侧;在暂时不能识别纸板时,先行上颌窦自然口扩大术,可有助于判断纸板的位置;(4)哈勒氏气房紧邻骨性窦口后界的内后上方,在无法判断哈勒氏气房和后组筛窦的方位时,亦可先行上颌窦自然口扩大术以助识别。
纸板的解剖特征如下:①纸板呈矢状方位,然前部略向筛窦内形成弧形,后部则走向外侧,故后组筛窦比前组筛窦宽大。
因此,手术进入后组筛房时,有一种豁然拓宽的感觉;②纸板位于上颌窦内侧壁之上并与之连接,与上颌窦内侧壁基本上处于同一矢状面,或在上颌窦内侧壁内侧,永远不会在上颌窦内侧壁之外侧。
若术中不能判断纸板时,可先完成上颌窦自然口扩大,以此判断其上方的纸板;③纸板上缘与额骨结合处是额筛缝,此缝相当于筛顶水平。
有筛前、后孔位于此缝上,同名动、静脉和神经经此两孔由眶内进入筛窦。
因此,经内眶内侧进
路沿该缝可找到筛前、后动脉。
在筛窦内,筛前、后动脉进入筛窦的水平即是筛窦顶和外侧界的标志;④纸板在眶尖部参予构成视神经管眶口的内侧缘,故眶尖部损伤可能累及视神经。
视神经管减压术亦从此处开始;⑤纸板可能存在裂隙或先天性缺损。
筛泡的解剖位置和大体形态是恒定的。
是鼻内镜鼻窦手术首先要开放的气房。
以筛泡为标志可以判断额隐窝、中鼻甲基板和后组筛窦的位置。
筛泡与毗邻结构关系的变化在生理状态下是有意义的,但在病理情况下则意义不大。
因此,手术中应注意彻底切除筛泡及其周围的气房,使之上达筛顶、外至纸板、后抵中鼻甲基板。
蝶窦口是蝶窦开放术(蝶窦口扩大术)的重要标志和进路。
手术中应注意:①开口内缘距蝶骨嵴极近,在鼻中隔或蝶骨嵴旁稍低处向外较易找到蝶窦口;②高位开口者,不能向上扩大,否则有损伤颅底之虞;③向下扩大蝶窦口时应止于后鼻孔上缘约1.0cm处,可避免损伤此蝶腭动脉;④向外扩大蝶窦口时应谨慎,以免损伤颈内动脉和视神经。
颈内动脉与蝶窦外侧壁的毗邻关系基本上是恒定的,是定位颈内动脉的重要标志。
其在蝶窦外侧壁上形成的压迹增加了手术的危险性,鞍前段被损伤的机会最大,尤其要注意在病理情况下(巨大囊肿,肿瘤等),颈内动脉压迹骨壁可能已被破坏,病变组织与颈内动脉壁可能粘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