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 认识路线图(教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课时认识路线图

【教学内容】

教材第22页的例3及教材第22页“做一做”和练习五的第8~11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确定位置的知识和方法描述行走方向和路程。

2.使学生进一步会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这一方法的应用价值,增强用数学方法描述现实世界中空间关系的意识和能力。

【重点难点】

理解物体位置关系的相对性;根据观测点的变化重新确定物体的位置。

【复习导入】

课件出示:

师:我们已经学会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的位置以及根据物体所在的方向和距离在平面图上确定物体的位置。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根据平面图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简单的行走路线。

【新课讲授】

1.出示例3:

(1)明确台风移动路线:

台风生成地→正西方向→A市→B市

(2)明确每一次台风移动的方向和路程。

出示问题:

①台风第一次按照怎样的方向移动的?台风移动的距离是多少呢?

②台风第二次按照怎样的方向移动的?台风移动的距离是多少呢?

③台风第三次按照怎样的方向移动的?台风移动的距离是多少呢?

(3)出示填空题。

①台风生成以后,先是沿正西方向移动了 km,然后改变方向,向西偏北方向移动了 km,到达了A市。

②接着,台风有改变方向,向30°方向移动了 Km,到达了B市……

(4)学生汇报。

台风生成以后,先是沿正西方向移动了540km,然后改变方向,向西偏30°方向移动了600km,到达了A市。

②接着,台风有改变方向,向北偏西30°方向移动了200km,到达了B市……

(5)小结:

你是怎样描述台风三次移动路线的呢?

生:台风第一次移动应先以台风生成地为观测点,建立方向标,先是沿着正

西方向移动,移动的实际距离是540km;

生:第二次台风移动有新的观测点,要建立方向标,夹角方向是西偏北30°,移动了600km.

生:第三次台风移动的要以A市为观测点,建立方向标,台风向北偏西30°方向移动了200km,达到了B市。

(6)教师小结:

描述路线图时,要先按照行走路线确定每一个观测点,然后,以每一个观测点为参照物,再描述到下一个目标行走的方向和距离。

【课堂作业】

(1)完成教材第22页“做一做”。

(请按照题目意思完成路线示意图。)

(2)完成练习五的第8题。

①西偏北30°,1000m;

西偏南(南偏西)45°,400m;

东偏北(北偏东)45°,400m;

东偏南30°,1000m;

路程2800m,总时间48分,

② 2800÷48≈58(米/分)

(3)完成练习五的第9题。

(请按照题目意思完成路线示意图。)

(4)完成练习五的第10题。

(5)完成练习五的第11题。

(请按照题目意思完成路线示意图。答案不唯一)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什么呢?

(描述路线图时,要先按照行走路线确定每一个观测点,然后,以每一个观测点为参照物,再描述到下一个目标行走的方向和距离。)

【课后作业】

完成《创优作业100分》本课时练习。

第3课时认识路线图

描述路线图时,要先按照行走路线确定每一个观测点,然后,以每一个观测点为参照物,再描述到下一个目标行走的方向和距离。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中的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本课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能充分运用书中的公共汽车路线图,联系学生的生活,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为新课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作用。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台风的移动路线,让学生围绕三个问题讨论,主要抓住了台风每次移动的观测点有变化,沿着什么方向,移动了多少距离,接着出示填空题,问题迎刃而解,最后学生交流汇报,教师总结如何描述简单路线图的规律。使学生自始自终能自觉地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但“认识路线”这节课教后,总也感觉有很多令人不满意的地方,如,由于怕教学时间不够,所以,本来让学生预习时,“画出自己从家到学校”的路线图,尽管学生都有去完成(有的还做出立体图形),但只让学生在小组内展示,在班级展示,却没有让学生交流“上学、放学”的路线如何走,这是本节课上最大的缺憾。

总之,要上好一节课,除了要认真按课标要求,要转变教学观念外,还要根

据课上学生的学习情况、参与热情等,灵活使用教材、驾驭教材,真正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真正让学生学会、学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