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声音的特性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2.2声音的特性说课稿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2.2声音的特性说课稿
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包括:
1.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过程;
2.音调的定义及其与振动频率的关系;
3.响度的定义及其与振幅、距离的关系;
4.音色的定义及其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的关系;
5.声音的三个特性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过程;
2.理解音调、响度、音色三个声音特性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1.教具:音叉、鼓、橡皮筋等,用于演示声音的产生和特性;
2.多媒体资源:PPT、教学视频、声音波形图等,形象展示声音特性的相关知识;
3.技术工具:音响、麦克风、示波器等,用于实时演示声音的变化。
这些媒体资源在教学中的作用主要包括:形象化展示知识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实时演示声音特性,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拓展教学空间,丰富教学内容。
3.声音特性的应用:通过实例分析,展示声音特性在生活、科技、艺术等领域的应用,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重要性。
(三)巩固练习
我计划设计以下巩固练习或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升应用能力:
1.实践活动: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调整音叉的振动频率、鼓的振幅等,观察声音特性的变化;
2.分析讨论:针对生活中的声音现象,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讨论,提高知识运用能力;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2.2声音的特性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内容概述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2.2节,主题为“声音的特性”。在我国的物理课程体系中,声音作为基础物理概念之一,其学习具有重要性。本节内容旨在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过程,以及声音的三个基本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对声音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

人教版中学物理八年级上册:22 声音的特性 (共14张PPT)

人教版中学物理八年级上册:22 声音的特性 (共14张PPT)
结论:影响音调高低的因素是与发声 体的振动频率有关。振动频率越快, 音调越高;振动频率越慢,音调越低。
联系生活
为什么我们能听到讨厌的蚊子声,却听不 到蝴蝶飞的声音呢?
人的听觉频率范围:20Hz------20000Hz 超声波:高于20000Hz的声 次声波:低于20Hz的声
• 1、“手和脑在一块干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 • 2、一切真理要由学生自己获得,或由他们重新发现,至少由他们重建。 • 3、反思自我时展示了勇气,自我反思是一切思想的源泉。 • 4、好的教师是让学生发现真理,而不只是传授知识。 • 5、数学教学要“淡化形式,注重实质.
6、“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2021年11月下午9时38分21.11.821:38November 8, 2021
• 7、“教师必须懂得什么该讲,什么该留着不讲,不该讲的东西就好比是学生思维的器,马上使学生在思维中出现问题。”“观 察是思考和识记之母。”2021年11月8日星期一9时38分36秒21:38:368 November 2021
5、“不见其人,就闻其声”是指声音的 音__色 _
6、拿一张硬纸片,把它的一头伸进自行车轮的辐条
中间,然后转动车轮,就会听到纸片振动发出的声
音。当减慢车轮转速时,你能听到( B );用小
c 木槌轻敲与重敲同一锣面时,你能听到 ( )
A 音调变高
B 音调变低
C 响度变大
D 响度变小
探究活动三: 音色
1、音色---是我们辨别不同发声体的依据
2、影响因素: 发声体自身的材料、结构等
你学到什么?
影响因素
音调


频率

课时22 声音的特性(备作业)(解析版)

课时22  声音的特性(备作业)(解析版)

课时2.2 声音的特性(备作业)(解析版)1.拿一张硬纸片,让它从一木梳上很快地划过去,再让它慢一点从同一木梳上划过去,两次用力大小一样,则两次发出的声音()。

A.音调不同B.响度不同C.音色不同D.前三项都不同【答案】A。

【解析】用硬纸片从木梳上很快地划过去时,梳齿振动的快,发出声音的音调高;当慢一点从同一木梳上划过去时,梳齿振动的慢,发出声音的音调低;故选:A。

2.我们生活在声的海洋中。

关于声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B.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一定停止;C.我们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响度太小;D.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一定是340m/s【答案】B。

【解析】A、物体振动我们不一定能听到声音,因为人耳听觉频率范围是20~20000Hz,只有频率在这一范围内,且响度达到0dB以上的声音,人耳才可以听到,故A错误;B、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一定停止,故B正确;C、我们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其频率低于20Hz,而不是因为响度太小,故C 错误;D、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故D错误。

故选:B。

3.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的振幅越大音调越高;B.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C.打雷时捂住耳朵可以防止雷声的产生;D.地震、火山喷发等自然现象都伴有次声波的产生【答案】D。

【解析】A、物体的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故A错误;B、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B错误;C、打雷时捂住耳朵可以减弱进入耳朵的声音,不能防止雷声的产生,故C错误;D、据课本可知,地震、火山喷发等自然现象都伴有次声波产生,故D正确。

故选:D。

4.用手将正在发音的音叉握住之后,发声立即停止,这是因为()。

A.音叉的振动停止了 B.声音的速度变小了C.声音的响度变大了 D.声音的音调变低了【答案】A 。

【解析】因声音是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如果用手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我住后,音叉不再振动,也就不会再发出声音,故选A。

2.2 声音的特征

2.2 声音的特征

2.2声音的特性一、知识要点1、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

频率:物体每秒内振动的次数,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符号Hz,频率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频率通常用小写f来表示。

比如蝴蝶的翅膀每秒颤动100次,此时频率就是100Hz。

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注:音调是由频率来决定,而频率是由每秒振动次数来决定,所以一秒内震动次数越多,音调越高,反之亦然。

(2)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用分贝(dB)表示声音的强度。

振幅: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做振幅。

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

注:振幅是物体震动时偏离原来位子的最大距离,我们可以把一块直尺放在桌子的边缘让他震动来帮组理解,如下图:箭头所指就是直尺震动的最大距离,此时这个距离就是直尺的振幅影响响度的因素:其一是振幅的大小、其二是与听者距离发声体的距离有关,同一声源处发出的声音,离声源越远,响度越弱。

注:影响响度的原因有两个,第一:振幅越大,也就是震动偏离原来位置越远,那么响度就越大,反之亦然。

第二:离发声物体越远自然声音就小,这点毋庸置疑。

(3)音色:声音是由发声体本身的材料、结构等因素决定的,一般每人都有自己的音色但人的音色随着年龄、训练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

注:①不同物体的发声尽管音调和响度相同,但是音色却不同。

②不同声源发出同一音调的声音时,其基音相同,但是泛音不同,人们听到的音色也就不同。

③辨别声音主要靠区分音调和音色。

2、音调和响度的区别:(1)音调指声音的高低,是由频率决定的;响度指声音的大小,是由振动的幅度和距离发声体远近来决定的。

(2)音调高的响度不一定大,响度大的音调不一定高。

3、人的听觉频率为20Hz—20000Hz(1)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叫做次声波。

特点:传播距离远,无孔不入等,主要发生于大型的自然灾害:地震、海啸、火山爆发、台风、核爆炸等。

(2)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做超声波。

22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声音的特性》精品PPT课件

22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声音的特性》精品PPT课件

这两个声音,你知道是谁的吗?
声音1
声音2
毛泽东
周恩来
结论
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
同,发出声音的音色就不同。
三.音色 即声音的特色或品质. 由于发声体的材料、结构等方面不同, 发出的声音音色不同.
例如:不同的人说话的声音不同,就是音色 不同;
小游戏:听声辨人。全班同学闭上眼睛,悄 悄叫个同学发出个声音,让大家猜是谁.
7.大象可以用 次声波
交流,海豚
可以利用 超声波
交流,此时人类
不能 (填能或不能)听到.
8.用锤轻敲与重敲同一锣面时, 音调、 响度、音色中发生变化的是 响度 .
9.用硬纸片刮木梳齿,快速刮过比慢速刮过 听到声音的音调 高 (填高或低),这 说明 振动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
如图,琴师在使用二胡前
齿目越少,振 动越慢,音调 将变高还是变 低?
结论:物体振动得快,发出的音调就高 ,
振动得慢,发出的音调就 低 。
物理学中用频率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快慢。
频率:物体每秒内振动的次数。 单位:赫兹,简称赫,符号:Hz 音调高低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
频率越低, 表示物体振动越慢,音调就越低;
频率越高,表示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
一.音调 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 ; 探究: 决定音调高低的原因:
你可以用同样的力让纸片从 梳子齿上面划过,一次快些, 一次慢些。听听两次发出的 音调有什么不同。
你还可以…..
发现:物体振动得快,发出的音调就高 , 振动得慢,发出的音调就 低 。
我们还可以这样做:让发音齿轮匀速转动, 然后用纸片与每个齿轮的边缘接触,听听 发出的音调有何变化,
不同的乐器演奏相同的曲子,我们却可以分 辩出来;也是由于音色不同。

2016秋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22声音的特性教案AKUlMU

2016秋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22声音的特性教案AKUlMU

课题:奏音调高低不同的音符。

讲述:刚才同学们听到的音符,有的音高,有的音低,我们也知道,按动钢琴的琴键,从左到右,音调逐渐增高。

我们把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

板书音调的定义。

2.探究:(1)提出问题:问学们不仅知道了音调有高低,还能分辨高低音,那么音调为什么有高低呢?它的高低又是由什么决定的呢?(2)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随堂学生实验):同学用自己手边的器具,能想办法发出音调不同的声音吗?三、探究新知,合作交流大家能拿出既发出音调不同的声音,又便于观察的方案吗?引导有些小组进行教材中的方案(其他方案也行)。

如P19图1.3-1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

拨动钢尺,听它振动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

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拨动。

注意使钢尺的振动幅度大致相同。

(3)分析和论证:比较两种情况下钢尺的快慢和发声的音调。

引导学生分析:钢尺振动的越快,发出的音调越高;钢尺振动的越慢,发出的音调越低四、有效检测,以练达标3.演示:先介绍发声齿轮,请一位学生上台观察在同一轴上的几个发声齿轮的齿数,并告诉全体同学,每个齿轮的齿数不同。

!!转动齿轮,用塑料硬片接触齿轮的齿,使塑料硬片振动发声。

让学生注意观察,硬片接触不同齿数的齿轮时,发出的声音的高低有何不同,哪个高?哪个低?引导学生分析:塑料硬片接触齿数多的齿轮时,振动快,发出的音调高;接触齿数少的齿轮时,硬片振动慢,发出的音调低。

演示:用一面小鼓或音叉,轻敲和重敲让其发出声音。

问:同学们听出声音有何不同?讲述:物理学中,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

板书响度的定义。

2.探究:(1).提出问题: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2).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如P21图1.3-4所示,将系在细绳上的乒乓低的感性认识后,了解音调的定义。

2.探究(1)思考,进行猜想。

(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猜想,根据平时自己对声现象的观察,发表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不管学生的看法如何,教师都应该表扬、鼓励,倡导大家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而不是人云亦云。

新人教版22声音的特性ppt课件

新人教版22声音的特性ppt课件

练习1 手机拜年是时下最“闪亮”的拜年方式,小强 大年三十就收到了一个同学的祝福电话,他一听就知 道是小伟打过来的,他感觉音量比较小,调节了一下 音量大小,声音更加清晰了,这其中先后涉及的声音 B ) 的特征是( A.音调和响度 B.音色和响度 C.音色和音调 D.音调和音色 提示:调节音量大小实际就是 调节声音的响度;而听出对方 的声音依据的就是音色
练习2 如图所示,根据探究声音的响度与 振幅关系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一种能够显示鼓面振动幅度大小 的办法。 (2)探究过程中,你是通过什么方法改变 声源的振幅的? 幅 (3)通过探究可知,声源的振幅
• (1)在鼓面上放一些豆粒,鼓发声时豆粒 跳动地越高,证明鼓面振动的幅度越大 • (2)改变敲鼓时用力的大小,用力越大, 鼓面振幅越大;用力越小,鼓面振幅越小 • (3)大
练习
⒈声音从声源发出在空气中传播的过程中(设空气是 均匀的), ( C ) A.声波的波速不断减小 B.声波的频率不断减小 C.声音的振幅不断减小 D.以上都正确 响度大 ⒉“如雷贯耳”反映了声音的____,“尖锐刺 频率高 。 耳”反映了声音的____ ⒊人发出声音的振动频率大约是每秒__次到每秒 85 1100 ___次,人可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大约是每秒 __次到每秒___次。 20 2000
B
填一填
人们把高于20 000Hz的声音叫做 超声波; 把低于20Hz的声音叫做 次声波 。
议一议
在一次表演中,一名训兽师 向他带来的狗提问:“3+1” 等于几?”狗立即叫4声,观 众立刻为这条聪明的狗热烈 鼓掌。它真有那么聪明吗? 嘿嘿!原来是训兽师的助手用特殊的仪器在台下发出 了四下哨声,这种哨声属于超声波,不在人的听觉频 率范围内,但狗是可以听见的!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说课稿:2.2声音的特性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说课稿:2.2声音的特性
3.教师反馈: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积极的评价和鼓励,对学生的错误和不足给予纠正和指导,并提供个性化的建议。
(五)作业布置
课后作业布置如下:
1.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作业目的是让学生通过练习,提高对声音特性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观察并记录生活中的声音特性现象,分析其原理,作业目的是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学以致用的能力。
3.风格:简洁明了,使用不同颜色的粉笔突出重点,采用图示和流程图来直观展示知识结构。
板书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是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框架,强化记忆和理解。为确保板书清晰、简洁且有助于学生把握知识结构,我将:
-在课前精心准备板书内容,确保逻辑清晰、重点突出;
-在课堂上及时更新板书,保持与教学进度同步;
-使用不同颜色和符号强调关键信息,提高视觉效果;
-在实验前明确安全规则,加强课堂纪律管理;
-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体验声音特性的实际应用。
课后评估教学效果将通过以下方式进行:
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反馈;
2.分析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和错误类型;
3.收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
反思和改进措施:
-针对学生的理解难点,调整教学方法,如增加互动环节,提供更多实例;
(3)使学生认识到声音在科技、音乐等领域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科技观念。
(三)教学重难点
根据对学生的了解和教学内容的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如下:
1.教学重点
(1)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定义及其影响因素;
(2)声音的频率、振幅与声音特性的关系;
(3)运用声音特性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教学难点
(1)理解音调、响度和音色的概念,尤其是音色的特点;
(二)新知讲授

八年级物理上册 2.2声音的特性教案(附教材分析和教学反思)(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2.2声音的特性教案(附教材分析和教学反思)(新版)新人教版)

《声音的特性》◆教材分析这一节内容在整个教材安排中比较重要,注重让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加强与实际的联系,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实际知识。

教材中“决定音调高低的因素”和“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两个实验探究较为简单,但能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探究物理问题的兴趣。

音色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但在日常生活中有一定的感性认识,教学中应尽量让学生体验。

可设计游戏使学生切实感悟到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即使音调相同、响度也相同,还是有区别的,有各自的特色。

教材安排的观察波形的演示实验,除了能让学生比较形象地认识声波,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外,还可以让学生清楚地看出不同音色的声音的本质,增加学生对不同乐器发出声音的感性认识。

本节名词术语比较多,如音调、频率、超声波、次声波、响度、振幅、音色等,教学中不宜过分强调概念的记忆与辨析,应让学生通过听、看、想、做等活动,来感知声音的特性,并能在实际中分辨这些特性。

因此对于本节内容的教学,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探究、讨论、阅读和交流等,以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声音的三个特性。

(2)知道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声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的实验和“响度与振幅有关”的实验,进一步了解和学习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科学。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让学生在探究中体会和理解音调、响度、音色。

(2)通过实验探究音调与频率、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教学难点音调与响度的区分◆课前准备器材:鼓、音叉、铁架台、细线、乒乓球、纸板、梳子、橡皮筋、钢尺等多媒体资源:多媒体课件、暴风影音播放器、音频文件、视频文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播放视频问:我们刚才听到的声音有哪些地方不同?【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2.2声音的特性说课稿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2.2声音的特性说课稿
难点:
1.音色与音调的区别,学生容易混淆。
2.声波频率与音调的关系,学生难以理解。
3.响度与距离声源的远近关系,学生容易忽视。
二、学情分析导
(一)学生特点
本节课面向的是八年级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好奇心强,对新知识充满探索欲望。他们的认知水平逐渐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变,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在学习兴趣方面,学生对声音、音乐等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较为感兴趣。然而,他们的学习习惯尚需培养,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有待提高。
(三)互动方式
为促进学生的参与和合作,我计划设计以下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环节:
1.师生互动:在讲解声音特性时,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及时给予反馈。
2.生生互动: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实验探究和讨论。组内成员相互协作,共同完成实验任务,分享实验成果。
3.课堂展示:鼓励学生走上讲台,展示自己的实验过程和发现,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包括:
1.音调:声音的高低,由声波的频率决定。
2.响度:声音的大小,由声波的振幅和距离声源的远近决定。
3.音色:声音的质感,由声波的波形决定。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习声音的三个特性,学生能理解并掌握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定义及其影响因素,学会使用乐器或自制装置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实验技能。
(二)媒体资源
我将使用以下教具、多媒体资源和技术工具来辅助教学:
1.教具:音叉、鼓、口琴等乐器,用于演示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变化。
2.多媒体资源:PPT、教学视频、声音波形图等,直观展示声音特性的相关知识。
3.技术工具:示波器、音频发生器等,用于实验教学中,帮助学生观察和分析声音特性。

八上物理22声音的特性教案新人教版

八上物理22声音的特性教案新人教版

声音的特性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 了解声音的特性。

2.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3.不同发声体发出乐音的音色不同。

2、过程与方法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的实验”和“响度与振幅有关的实验”进一步了解和学习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现实世界中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课前准备】布置有学生准备边缘有齿的塑料尺,将其带到课堂上来。

【教学过程设计】教师敲击几个不同尺寸的音叉,让学生说出它们发出的声音是否相同。

教师自己直接提出问题,怎么描述它们的区别?音调探究引导学生思考有的声音听起来音调高,有的音调低。

得出音调的概念。

体会音调不同的其他声音,目的是与学生心目中的响度进行区分。

提出问题:什么因素决定音调的高低?要求学生阅读课本自己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通过分析和论证得出结论。

进行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用别的器材、方法能否探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然后再观看多媒体视频文件,让学生通过实验现象得出:振动快慢不同,音调不同,引出频率的概以及音调和频率的关系。

再由人耳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引出超声波和次声波的概念。

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本回答其中的问题。

可以适当延伸,阐明频率与振动物体的尺寸有关。

想想议议蝴蝶的翅膀一秒钟振动不超过10次,蚊子的翅膀一秒钟振动500~600次,由于蝴蝶的翅膀振动的频率低于人耳的听频范围,当然人耳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

而蚊子翅膀的振动频率在人耳的听频范围内,人耳就能听到蚊子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

响度探究交代响度的概念。

然后教师直接提出问题:响度与什么有关?讨论实验方案:观察音叉响度不同时,乒乓球振动的幅度有什么不同。

如用力大小不同时,听敲门的声音大小。

再如-在鼓面上放置泡沫球,用大小不同的用敲击时,看球的振幅大小,并听发出的声音的大小。

响度还与什么有关?讨论:1收音机和电视机上的音量旋纽是控制声音的哪个特性的?2.生活中怎样减小声音的分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分析和论证:比较两种情况下钢尺的快慢和发声的音调。引导学生分析:钢尺振动的越快,发出的音调越高;钢尺振动的越慢,发出的音调越低。
3.演示:先介绍发声齿轮,请一位学生上台观察在同一轴上的几个发声齿轮的齿数,并告诉全体同学,每个齿轮的齿数不同。
!!转动齿轮,用塑料硬片接触齿轮的齿,使塑料硬片振动发声。让学生注意观察,硬片接触不同齿数的齿轮时,发出的声音的高低有何不同,哪个高?哪个低?
课时
总第(9)课时
二次备课
课题
第二章 声现象2.2声音的特性
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的实验和“响度与振幅有关”的实验进一步了解和学习物理研究问题的方法
授课类型
新 授




1.知道音调、响度和音色是声音的三个特征。
2.常识性了解音调的高低是由物体振动频率决定的,响度的大小跟物体振动的振幅和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5.提问:昆虫飞行时翅膀都要振动,当蝴蝶和蜜蜂从我们背后飞过时,为什么我们凭听觉能发现飞行的蜜蜂而不能发现飞行的蝴蝶?
讲述:人能感受的声音频率是有一定的范围的。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在20Hz到20000Hz之间。人们把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做超声波;人们把低于20Hz的声音叫做次声波。
提问:为什么有些声音在人们毫无察觉时,猫、狗就已经警觉地听到了?
获得对音调高低的感性认识后,了解音调的定义。
2. 探究
(1)思考,进行猜想。(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猜想,根据平时自己对声现象表扬、鼓励,倡导大家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而不是人云亦云。)
(2)学生积极地尝试各种办法,有的可能用钢尺、塑料尺拨动,有的可能有长短、大小不同的笔筒吹,有的可能敲动不同的物体、不同的部位。
教师简要介绍一些动物的听觉频率范围、发声频率范围与人的差异。并扩展介绍超声、次声现象及其广泛的应用,有些情况下也存在危害。
6. 演示:观察声波的波形
将音叉发出的声音信号输入到示波器上,观察不同频率音叉声音声波的波形。再将男女同学的声音信号输入,比较波形。
1.学生听音而且指出音的高低。(学生音乐课具备这样的常识)
2.探究:
(1)提出问题:问学们不仅知道了音调有高低,还能分辨高低音,那么音调为什么有高低呢?它的高低又是由什么决定的呢?
(2)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随堂学生实验):同学用自己手边的器具,能想办法发出音调不同的声音吗?
大家能拿出既发出音调不同的声音,又便于观察的方案吗?
引导有些小组进行教材中的方案(其他方案也行)。如P19图1.3-1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拨动。注意使钢尺的振动幅度大致相同。
3.知道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声音的三个特性
难点
音调的高低是由物体振动频率决定的,响度的大小跟物体振动的振幅和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音调、响度和单色三者的区别。
教学方法
小组讨论、活动探究
教学手段
多媒体








引入新课:(创造学习氛围,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愿望)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演示:用一面小鼓或音叉,轻敲和重敲让其发出声音。问:同学们听出声音有何不同?
讲述:物理学中,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
板书响度的定义。
2.探究:
(1).提出问题: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
(2).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
如P21图1.3-4所示,将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轻触正在发声的音叉,观察乒乓球弹开的幅度。使音叉发出不同响度的声音,重做上面的实验。
教师板书出课题:“声音的特性”
1.欣赏乐曲,受到强烈的音乐感染。
2.听讲,产生探究声音奥妙的迫切愿望。
二、音调:(让学生体验探究的基本过程,但不一定要求面面俱到) (约 16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演示:拿出一个乐器(用简易的儿童乐器也行,没有乐器可用实验室不同的音叉)演奏音调高低不同的音符。
讲述:刚才同学们听到的音符,有的音高,有的音低,我们也知道,按动钢琴的琴键,从左到右,音调逐渐增高。我们把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 板书音调的定义。
学生筛选出方案。
按照自己设计的方案进行实验,注意听声、观察。
(3)比较、分析,认识到音调高低与物体振动快慢有关。
3.学生观察器材、弄清原理,认真听声、作出比较。
分析、比较,再次认识到音调高低与物体振动快慢有关,为后面的归纳打下基础。
4.听讲,这里是学习物理学第一个引入了物理量,认识到引入物理量总是为了表达一定的意义,认识到频率这个物理量的意义和定义、单位及单位的符号。
1.用收录机播放一曲交响曲。(如《命运》交响曲)
2.讲述:同学们刚才欣赏到的震撼人心的乐曲,表达了人们与命运抗争,在逆境中奋进的精神。有的地方音调低沉,有的地方单调高昂;有时声音大,有时声音小;有钢琴和其它乐器组合演奏出了伟大的乐章。为何能奏出如此变化多端的曲子来呢?学了这节课后,同学们将知道其中的奥妙。
引导学生分析:塑料硬片接触齿数多的齿轮时,振动快,发出的音调高;接触齿数少的齿轮时,硬片振动慢,发出的音调低。
4.讲述:可见发声体振动的快慢是一个很重要的物理量,它决定着音调的高低。“物理学中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频率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快慢,频率的单位为赫兹,简称赫,符号为Hz”。板书结论。
由演示得出:音调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频率越大,音调越高,频率越小,音调越低。
归纳。作好记录。
5.思考、提出自己的看法。学习小组间有不同看法也可以争论。
听讲。了解超声波和次声波的概念。
学生可自由举手发言,然后教师小结学生发言,并作明确解答,扩展知识,活跃思维。
学生也可以举一些自己了解的超声、次声现象及其应用。
6.观察。获得“单调与振动频率有关”的感性认识。
三、响度:(继续探究活动,锻炼学生大胆尝试、大胆实验的精神)(约 12 分钟)
(3)分析和论证:比较不同响度的情况下乒乓球弹开的幅度。引导学生分析:音叉的响度越大,乒乓球弹开的幅度越大;音叉的响度越小,乒乓球弹开的幅度越小。
3.演示:关于响度跟振动的振幅的关系,除了以上所述的实验外,在纸盆喇叭上放置乒乓球,改变音量大小;用敲击音叉将盛在盘内的水溅出等实验都可以观察,效果也很好。但在实验时要注意可见度,如果可见度不佳,可请后面的同学上讲台来自己做,做后大声地告诉全班同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