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共育的现状及其改进策略和措施探讨
浅析家园共育的现状问题和解决方式
浅析家园共育的现状问题和解决方式家园共育是指家庭和学校共同育人,共同为孩子的成长和发展负责。
在当今社会,家庭和学校共同育人已经成为了教育的共识,但是在实践中也面临着一些现状问题。
本文将就家园共育的现状问题以及解决方式进行浅析。
家园共育的现状问题:1. 家校沟通不畅家长和学校之间的沟通不畅是家园共育中比较普遍的问题。
一方面,一些家长由于工作繁忙或者其他原因,不能够全面地关注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导致了家长和学校之间的信息沟通存在障碍;一些学校在信息公开和与家长沟通上也存在不够及时和全面的问题,导致了双方之间的信息共享不畅。
2. 家校互动不深除了信息沟通不畅之外,一些家长和学校之间缺乏深度的互动也是家园共育中的现状问题。
一些家长往往只是把孩子的教育责任完全交给学校,而自己却缺乏对孩子教育的参与和了解;一些学校也缺乏对家长的引导和参与,导致了家校互动不够深入。
3. 家校矛盾较多在家园共育中,一些家长和学校之间的矛盾也是比较普遍的问题。
一方面,一些家长对学校的教育方式和教学质量存在着质疑和不满,导致了家校之间的矛盾;一些学校也对家长的教育态度和方式存在着疑虑和不满,导致了家校之间的矛盾。
家园共育的解决方式:1. 建立畅通的信息沟通渠道为了解决家校沟通不畅的问题,我们可以建立更加畅通的信息沟通渠道。
学校可以通过建立家长学校群、开展家长会议等方式,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也可以通过学校通知单、学校网站等方式,向家长及时公布学校教育活动和孩子的学习情况。
家长也可以通过与家长群、与老师的沟通等方式,及时了解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并积极与学校进行沟通。
2. 加强家校互动在家园共育中,我们还可以加强家校互动,提升双方之间的互动深度。
学校可以通过开设家校互动平台、发放教育指南等方式,鼓励家长参与到孩子的教育中来;也可以通过家访、家庭作业布置等方式,加强学校对家庭的了解。
家长也可以通过参与家长会议、关注学校网站等方式,积极参与到学校的教育活动中来;也可以通过与孩子沟通、关心孩子的学习情况等方式,加强家庭与学校的互动。
浅析家园共育的现状问题和解决方式
浅析家园共育的现状问题和解决方式家园共育是指学校、家庭以及社会共同参与孩子的教育和成长的一种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学校、家庭和社会的角色互补,共同承担培养孩子的责任和义务。
当前家园共育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沟通不畅、责任心不强、权责不匹配等。
针对这些问题,可以采取一些解决方式,如加强沟通交流、提高家庭责任感、建立有效的权责制约机制等。
沟通不畅是家园共育的一个重要问题。
学校、家庭和社会在教育过程中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导致彼此之间的交流不够顺畅。
学校对于家庭的教育需求了解不足,家庭对于学校的教育政策和教学内容也不够了解。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式是加强沟通交流,学校可以定期开展家长会议、家庭教育讲座等活动,向家长传达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情况。
家长也要积极参与学校活动,了解学校的教育政策和教学内容。
责任心不强是家园共育的另一个问题。
学校和家庭在教育责任上存在一定的偏差,导致教育资源无法充分利用。
学校普遍认为家庭应该承担更多的教育责任,而家庭则希望学校能够全面负责孩子的教育。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式是提高家庭责任感,家长要意识到自己在孩子教育方面的重要性,积极参与孩子的学习和成长。
学校也要加强对家庭教育的引导,为家长提供相关的教育资源和支持。
权责不匹配是家园共育的另一个问题。
学校和家庭在权责分配上存在不匹配的情况,导致教育角色难以明确。
学校往往只承担教学和考试的责任,而家庭则承担起孩子的日常生活和品德养成的责任。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式是建立有效的权责制约机制,明确学校和家庭在教育中的角色和责任。
学校要承担起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责任,不仅注重学术成绩,还要注重学生的品德培养和生活习惯的养成。
家庭要积极参与孩子的学习和成长,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教育资源。
浅析家园共育的现状问题和解决方式
浅析家园共育的现状问题和解决方式家园共育是指家庭和学校共同育人,通过家长和学校的合作,共同培养孩子健康成长。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学校是孩子的第二个家庭。
家庭和学校共同育人的理念已经被广泛接受,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存在着一些问题。
本文将对家园共育的现状问题进行浅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式。
一、现状问题1. 家校沟通不畅家校之间的沟通不畅是家园共育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方面,家长和老师的沟通渠道有限,很多时候需要通过孩子传递信息,导致信息传递不准确不及时。
家长和老师之间的沟通方式也不够灵活,很多时候都是通过书面或电话沟通,难以形成有效的沟通氛围。
2. 家庭教育理念不合家庭教育理念的不合也是家园共育面临的问题之一。
家长和学校对孩子的教育理念可能存在差异,导致教育方式的不统一。
有的家长可能过分溺爱孩子,导致其缺乏自律能力;有的家长可能过分关注学业成绩,忽视孩子的兴趣和个性发展。
3. 家校资源共享不足家园共育的目的之一是共享资源,但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着资源共享不足的问题。
一方面,学校可能存在资源不足的情况,无法提供多样化的教育资源;家长也可能无法提供足够的资源支持,导致孩子的教育发展受限。
二、解决方式为了加强家庭和学校之间的沟通,可以采取一些措施。
学校可以建立家长委员会,邀请家长代表参与学校的管理和决策,使家长更加了解学校的情况;学校和家长可以建立微信群或者其他社交平台,方便双方随时进行沟通。
学校可以定期举办家长会或者家长学校,邀请家长参与学校的活动,增强互动交流。
为了解决家庭教育理念不合的问题,可以通过教育培训、家长讲座等方式,向家长传递正确的教育理念,引导家长与学校形成统一的教育理念。
学校也可以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了解家长的教育观念,共同制定教育计划,做好教育指导。
为了加强家校资源的共享,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实现。
学校可以与企业合作,引入多元化的教育资源,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家长也可以通过社会资源的整合,为学校提供志愿者支持,丰富学校教育活动。
浅析家园共育的现状问题和解决方式
浅析家园共育的现状问题和解决方式家园共育是指家庭和学校共同育人,共同为孩子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和教育资源。
在实践中,我们也面临着一些现状问题。
本文将从家庭和学校方面分析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式。
从家庭角度来看,现在许多家长由于工作忙碌,无法花费足够的时间陪伴孩子成长。
他们可能只能在周末才能和孩子共度时间,而在平时,很多时间都是处于单独自习的状态。
这导致了家庭对孩子教育中的参与度不足,无法全面关注孩子的学习和成长。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家长需要明确教育的重要性,并主动参与到孩子的学习中。
他们可以安排自己的时间,尽可能地陪伴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向孩子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
家长还可以参加学校组织的家长会或亲子活动,与其他家长交流,共同探讨育儿经验。
从学校角度来看,现行的教育体制也存在一些问题。
当前,学校教育还往往注重知识传授和考试成绩,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品德培养。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脱节导致了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的不足,影响了他们的个人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学校应该加强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还要关注学生的品德修养、社交能力等方面的培养。
学校可以开设一些课程和活动,如心理健康教育、交往技巧培训等,来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素质。
学校和家长之间应该建立紧密的沟通和合作机制,共同关注孩子的学习和成长。
家庭和学校之间的沟通合作也存在问题。
一些家长对学校教育抱有畏难情绪,不愿与学校建立积极的互动关系。
而一些学校也缺乏与家长沟通的有效途径,无法充分了解家庭的需求和孩子的情况。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学校和家长需要建立起互信和合作的关系。
学校应该积极和家长沟通,向家长传递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资源。
学校也应该倾听家长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自身的办学方式。
家长则要积极参与学校的活动和会议,与学校保持密切联系,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和教育。
家园共育虽然存在一些问题,但通过家庭和学校的共同努力,这些问题是可以得到解决的。
家园共育的现状及其改进策略和措施探讨
家园共育的现状及其改进策略和措施探讨摘要:家园共育是当前广泛流行的一种教育方式,相比传统的单向教育,其维持了家庭和幼儿园的关系,教育层面更加广泛,具有较大的科学价值。
本文首先阐述了教育共育的概念,随后从我国具体情况出发,分析我国幼儿园家校共育的现状,最后提出了四项改进措施,以便为提高家园共育的效率提供借鉴。
关键词:家园共育实行现状改进措施一、引言儿童从幼儿园开始,正式踏进学习的环境,开始尝试着离开父母和家庭的完全陪伴,自此开始,对儿童产生影响的环境增加为家庭和幼儿园两类。
为了更好地培育下一代,人们提出了家园共育的教育概念,这一教育理念要求家长和教师在教育中达成一致,形成合作,推动孩子全面地成长。
但是纵观目前我国的教育情况,家庭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还没有没完全认识,因此这一部分的功能是缺失的。
同时,家长和教师的交流不够密切,双方无法在教育问题上达成一致,影响了合作效率。
二、家园共育概念1.幼儿园教育幼儿园教育特指针对学龄前儿童的实施的教育,这个年龄段的儿童身体和心智发育不完全,自理能力差,还需要成年人照顾。
因此幼儿园教育不仅对儿童实施教育,还在生活上予以照顾和指导,属于学校教育的基础阶段。
2.幼儿园家庭教育家庭教育的实施方是家长,尤其是儿童的父母,他们通过家庭日常生活对子女施加教育,通过言传身教和亲身实践向子女传授知识。
相比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更加关注子女在心理和思想道德领域的教育意义,力图从情感途径进行培养。
当前我国最为流行的家庭教育理念为三大教育,既为生之道,为人之道,为学之道,其概括地揭示了家庭教育全面,深刻,长期的特点。
3.家园共育家园共育是结合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而提出的一种新型教育理论,在这一理论中教育过程需要家长和教师配合完成,从而将传统的单向教育转变为双向教育。
最新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浅析家园共育的现状问题和解决方式
浅析家园共育的现状问题和解决方式【摘要】家园共育是指学校和家庭共同育人,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前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脱节、家长对教育责任认识不足、学校资源分配不均衡以及家庭教育方式单一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应该加强家园沟通与合作,让学校和家庭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提升家长的教育意识,让他们认识到自己在孩子教育中的重要性;优化学校资源的配置,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应有的教育资源。
只有通过共同努力,家园共育才能真正实现其育人理念,为孩子创造一个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成长空间。
【关键词】家园共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家长责任、资源分配、教育方式、沟通合作、教育意识、资源配置。
1. 引言1.1 家园共育的重要性在当今社会,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都是孩子成长中不可或缺的两个重要环节。
而家园共育,即家庭和学校共同育人,对于孩子的全面发展和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家园共育可以使家庭和学校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共同为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和资源。
在这个过程中,家庭和学校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孩子的学习和成长。
家园共育可以帮助孩子建立更加健康的成长观念。
家庭是孩子学习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通过家庭教育,孩子可以从小培养出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念。
而学校则提供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培训,为孩子的综合素质提高提供更多的可能。
家园共育可以促进孩子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家庭和学校在教育方法和资源上各有侧重,通过共同合作,可以使孩子在学习、生活、情感等方面得到更全面的培养。
家庭和学校之间的互动可以让孩子在不同环境中得到锻炼和培养,拓宽孩子的视野,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
家园共育是现代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家庭和学校共同育人,不仅可以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还可以为孩子提供更好的成长环境和资源。
只有家庭和学校真正合作,共同育人,才能让孩子获得更全面、更优质的教育。
2. 正文2.1 家园共育的现状问题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脱节:家庭和学校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两个重要的教育场所,但由于家庭和学校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和沟通不畅的问题,导致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之间的脱节现象日益严重。
浅析家园共育的现状问题和解决方式
浅析家园共育的现状问题和解决方式家园共育是指家庭和学校共同育人的一种教育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家庭和学校共同承担起培养孩子成长的责任,共同参与孩子的教育活动,形成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有机结合,使孩子能够得到全方位、全过程的教育,促进其全面发展。
目前家园共育在实践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通过一些措施来解决。
家长和教师的沟通不够充分。
家长和教师在孩子教育方面的理念可能存在差异,导致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和目标产生分歧。
这就需要加强家校之间的沟通交流,增加家长对学校教育的了解。
学校可以定期举办家长会,向家长介绍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并与家长交流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家长也应积极参与孩子的学校活动,与教师建立良好的互信关系,共同制定孩子的教育目标和计划。
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
在城乡之间、富裕与贫困家庭之间,教育资源的分配存在差距。
富裕家庭可以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而贫困家庭则无法给予孩子足够的教育支持。
这就需要政府加大教育投入,提高农村和贫困地区的教育资源,使每个孩子都能够享受到公平的教育机会。
学校可以积极与社会资源对接,借助社会力量提供更多的教育支持,为贫困家庭的孩子提供更多的机会和资源。
家庭教育缺乏规范指导。
许多家庭在教育孩子时缺乏科学的方法和规范的指导,导致教育效果不佳。
这就需要加强家庭教育的宣传和普及,提高家长的教育意识和能力。
学校可以组织家庭教育培训班,向家长传授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帮助家长提升教育能力。
社会各界也可以加强与家庭的合作,提供家庭教育指导和支持,帮助家长规范教育行为。
学校教育和社会需求脱节。
学校教育往往偏重学科知识的灌输,忽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而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往往更加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
这就需要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创造能力,使其能够适应社会的多样化需求。
学校应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开展实践教学和校外实习,提供更多与社会需求相对应的教育机会。
初探“家园共育”的现状及管理策略
初探“家园共育”的现状及管理策略一、家园共育的现状1. 学校和家庭之间存在沟通不畅的问题在实际教育过程中,学校和家庭之间的沟通不畅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家长往往无法了解学校的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学习情况,而学校也很难了解家庭的教育环境和家长的期望。
这种沟通不畅导致了学校和家庭在育人过程中存在很多误解和矛盾,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
2.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存在脱节在现代社会,很多家长都非常忙碌,很少能够花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和教育孩子。
与此一些学校也没有把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放在优先位置,导致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存在脱节。
这种脱节让学生无法得到全面的教育,也让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感到失落和孤独。
3. 家庭共育的理念和模式不够成熟家园共育的理念和模式虽然被广泛认可,但在实际操作中还存在很多不成熟的地方。
家长和教师在共育过程中往往缺乏相互信任和支持,学校和家庭在教育目标和方法上存在很多差异,导致家园共育的效果并不理想。
为了解决学校和家庭之间的沟通不畅问题,需要加强学校与家庭之间的沟通渠道和方式。
可以通过建立家校联合会、开展家庭访问活动、举办家长学校等方式,增进家庭和学校之间的交流和理解,促进共育合作。
2. 健全家长参与机制建立健全的家长参与机制,让家长更多地参与学校的教育管理和教学活动。
学校可以通过成立家长委员会、组织家长义工队伍、开展家长课堂等方式,让家长更多地了解学校的教育情况,并参与到学校教育的决策和实施中。
3. 加强家长教育学校可以通过开展家长教育讲座、编写家长教育手册、建立家长教育平台等方式,加强家长的教育和培训,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和教育能力,让家长更好地参与到家庭共育中来。
4. 构建多元化的共育模式在实际操作中,家园共育需要根据不同的学生和家庭特点,构建多元化的共育模式。
学校可以通过建立家长微信群、开展家校互动活动、利用互联网教育资源等方式,为家庭共育提供更加多样化的支持和帮助。
5. 提高教师家长的共育意识和能力家园共育是一种理想的教育模式,但在实际操作中仍然面临很多问题和挑战。
家园共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
家园共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家园共育是指家长和学校共同参与教育过程,共同为孩子的成长成才贡献力量。
但是,实际运行中常常会面临一些问题,下面将介绍常见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一、家长和学校通信不畅家长和学校之间的沟通不畅是家园共育中常见的问题。
一方面,家长繁忙,时间有限,难以抽出时间到学校走访;另一方面,学校信息发布不及时,家长难以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造成了双方信息不对称,影响了孩子的教育质量。
解决策略:学校应该充分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及时发布学校与孩子有关的信息,如校园新闻、活动通知、孩子的成绩等,并开设学术交流平台,让家长们在线上也能参与孩子的学习。
另外,学校应定期接受家长的走访,让家长们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及时反馈孩子的问题。
双向沟通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二、家长干扰学校的教育行为随着教育的发展,老师被赋予更多的教育权力。
然而,某些家长认为自己的意见更能代表孩子所需,经常干涉学校教育的行为,不顾老师的专业性,导致学校无法顺利地实行教育计划,甚至在师生关系上产生矛盾。
解决策略:学校应根据教育法律法规,秉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确立学校和家长在教育上的“角色定位”,加强家园共育理念的宣传和培训,让家长和学校树立共育的思想。
同时,学校应建立有效的反映机制,如接受匿名举报等制度,让家长能够从适当的途径反映问题,以免影响教育的质量。
学校和家庭是孩子成长最重要的两个环境,但在价值观上,家庭和学校会因文化、社会背景等因素存在较大差异。
在家园共育的过程中,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和学校教育孩子的方式可能相互冲突,影响到孩子的成长。
解决策略:学校应充分尊重和理解家长的观点,并通过杂志、家长会等途径与家长深入交流、协商,同时加强家庭教育的指导,教育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更加理性和科学。
家长也应该积极参与学校活动,了解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与学校建立互信、尊重、合作的关系。
总之,家园共育是解决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之间对立、脱节的重要途径,通过学校和家长的共同合作,提高孩子的学习、生活品质。
家园共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家园共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家园共育是指家庭和学校共同育人,共同努力,共同合作,共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家庭和学校相互配合,共同培养学生的性格、智力、情感和社会行为能力。
在实际的家园共育工作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成为了当前教育领域亟需解决的难题。
接下来就让我们来看一看家园共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家庭教育水平不高家庭教育水平不高是影响家园共育工作的一个重要问题。
在许多家庭中,由于父母的文化素养不高,对子女的教育能力和方法比较匮乏,导致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模范。
针对这一问题,首先需要改善家长的教育水平。
学校可以开展家长教育培训,提升家长对教育的认识和理解,教会家长如何正确引导孩子成长。
学校可以设立家长学校,针对不同的家庭进行有针对性的帮助和指导,让家长在教育子女方面有更多的帮助和支持。
二、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脱节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脱节也是家园共育工作存在的一个问题。
在现实生活中,学校和家庭往往是两个完全不同的领域,学校的教育并不能完全顺应家庭的期待和要求,导致学生在学校和家庭之间感到矛盾和困惑。
在解决这个问题时,学校和家庭需要建立更加密切的联系和合作。
学校可以加大家校沟通的力度,积极与家长保持联系,及时向家长汇报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行为表现,确保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保持一致。
家庭也需要积极地参与学校的活动,关注学校的教育工作,与学校保持密切的联系,实现学校和家庭的教育目标的一致。
三、家庭共育工作缺乏相关政策和制度家庭共育工作缺乏相关政策和制度也是当前存在的问题之一。
在我国,家庭共育工作长期以来一直处于较为薄弱的状态,缺乏专门的政策和制度的支持,导致家庭共育工作的推进和开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学校和有关部门需要制定家庭共育工作的相关政策和制度,给予家庭共育工作更多的政策支持和保障。
学校也应该建立健全家庭共育工作的管理机制,建立家校合作的长效机制,使家庭共育工作能够得到更好的推进。
浅析家园共育的现状问题和解决方式
浅析家园共育的现状问题和解决方式家园共育是当前教育领域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指的是学校、家庭和社会三者之间相互配合、互相促进,共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家园共育的理念是非常美好的,但是在实际落实过程中却存在着一些现状问题,本文将对家园共育的现状问题进行浅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式。
一、现状问题1. 家校沟通不畅一些学校和家长之间存在着沟通不畅的问题,学校在教育教学方面的决策和实施并没有得到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家长在孩子成长教育方面的需求也没有得到学校的重视和支持。
这种情况导致家庭和学校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无法达成一致,影响了孩子的教育效果。
2. 家庭教育缺乏专业指导一些家长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缺乏专业的指导,只是按照自己的经验和意愿去教育孩子。
这样的家庭教育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容易导致孩子的教育出现偏差和不足。
3. 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一些学校在教育教学方面与社会需求脱节,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社会适应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二、解决方式1. 加强家校沟通学校和家长之间应该加强沟通,建立定期的家长会议和家长学校沟通渠道,让家长了解学校的教育教学方案和实施情况,也让学校了解家长对教育的期望和需求。
双方在教育教学方面应该达成共识和合作,共同为孩子的教育而努力。
2. 推行家庭教育指导学校可以与社会各界合作,举办一些家庭教育指导的活动,为家长提供专业化的家庭教育培训和指导服务,让家长了解科学的教育原理和方法,提高他们的教育能力和水平。
3. 推进行业教育改革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应用能力,调整教育教学内容和方式,与社会需求接轨,让学生学到真正有用的知识和技能,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力。
在实施家园共育的过程中,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
只有三者之间相互配合、互相促进,才能真正实现家园共育的目标,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为社会的发展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希望广大家长和学校领导能够重视家园共育,做出更多的努力,让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
农村幼儿园家园共育现状及策略
——教学资料参考参考范本——农村幼儿园家园共育现状及策略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一、农村幼儿园家园共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家长和教师沟通方式单一,流于形式,缺乏实效。
所谓“家园共育”是指幼儿园与家庭的双向互动共同促进儿童的身心发展。
就农村幼儿园来说,家园共育合作交流的方式不外乎家长会、家长开放日、家园联系栏等简单方式。
例如:家长会。
虽然每学期都会召开家长,但正是由于经常做,逐渐地演变成了例行公事式的常规工作。
教师准备一份发言稿,照本宣科,参会的家长多半是年老的祖辈,对于教师讲述的通篇的专业术语听得云里雾里。
教师只为完成工作任务而开家长会,家长只为应付老师而开家长会,开展的家长工作都流于表面化、形式化,徒增了家长和教师的负担,并没有达到家园合力的实际效果。
(二)家长和教师缺乏相互理解,认识存在偏差。
农村幼儿多数是留守儿童,监护人均为祖辈,将孩子送进幼儿园只是为了托管幼儿,并不关心孩子在园受教育的具体状况;有些家长认为:我的孩子交了钱上幼儿园,幼儿园就应该为他们提供一切方便,实施一切教育。
而他们只管提出要求,很少付出什么,总是被动地参与;有些家长不理解幼儿园作息时间,不能按时接送幼儿,认为:无论多早把幼儿送到幼儿园,教师就应该马上到园接管,无论多迟没来接幼儿,教师都得等着;很多家长甚至认为,把孩子送到幼儿园,只要孩子学到知识就行了,至于和教师沟通,对他们而言似乎根本就不需要或者不重要。
导致这种状况,不仅与农村家长的受教育程度较低、育儿观念落后等有关,也与幼儿园对家长工作的忽视有很大关系。
有的教师在做家长工作时,为了省事和减少麻烦,在投入力度上大打折扣;有的教师认为教育是幼儿园可以单独胜任的,不必太费周折、自找麻烦地同家长商议;有的教师认为孩子在园是教师的责任,在家里是家长的责任,只要关心幼儿在园的表现,不出差错、不被家长批评就行了;还有的教师甚至认为农村祖辈家长的文化程度低,素质不够好,育儿观念落后,不屑与他们交流、沟通等等。
浅析家园共育的现状问题和解决方式
浅析家园共育的现状问题和解决方式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父母为了工作选择送孩子到幼儿园、托儿所或学校进行管理,而不是在家中进行教育。
而机构化的教育管理往往只重视知识传递和考试成绩,而忽略了家庭对于孩子教育的重要性。
这也导致了家园共育的重要性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现在,我们来浅析一下家园共育的现状问题和解决方式。
1、家长分散,沟通不充分在当今社会中,由于一些家庭的结构特别是基本家庭单元的缩小,许多父母无法有效地协调学校、教师和家庭之间的关系。
以至于家庭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可能与学校的理念和方法相遇不如前。
这使得公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之间出现了很大的断层,不利于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获得全面的教育支持。
2、家庭教育力量不足随着社会的快速变化和现代家庭的结构不断趋于单核心化,许多父母缺乏家教经验和教育技能,无法为孩子提供最需要的陪伴和指导。
因此,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庭教育的力量是不足的,这会导致孩子在学习、生活中出现许多问题。
此外,家长与孩子之间的矛盾也会影响家园共育。
例如,家长忙于工作,无暇顾及孩子,就可能让孩子感到孤独和无助,缺乏对未来的信心。
1、建立家园教育合作平台由于许多教育体系已经注意到了家庭教育和家园共育,现在很多学校都采取了一些措施解决师生与家长沟通的问题。
一种是成立家园合作协会,这种方式可以大大加强学生、家长和学校之间的联络,可以在教育和家庭之间建立一个对话平台,以便及时地处理学生和家庭教育方面的问题,解决矛盾和问题。
2、加强家庭教育科学指导加强家庭教育指导,提高家长的教育行为水平是解决家庭教育力量不足问题的关键。
学校教育机构还应当提供家庭教育指导,帮助家长更好的了解自己孩子的特点和需要,培养其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方法。
如建立志愿者家庭教育指导师资格证,通过家庭教育指导师的专业理论知识指导,对家庭做好针对性的具体指导和支持。
3、多墙推进家园共育的“亲子互动”以亲子互动的方式,帮助家长更好的参与到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中。
初探“家园共育”的现状及管理策略
初探“家园共育”的现状及管理策略近年来,“家园共育”成为教育领域一个热门话题。
它强调了家庭和学校之间的紧密合作,以实现儿童优质教育。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家园共育面临不少挑战和问题。
本文旨在初步探讨这些现状及管理策略。
一、现状1.1 家庭参与度不足在许多情况下,家庭的参与度不足可以是家园共育的一大障碍。
许多家长忙于工作,在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中没有过多的介入。
同时,有些家长可能受到传统思维的影响,认为学校教育是“老师的事情”。
因此,这些家长可能不认为自己需要花费太多时间或精力密切关注孩子的教育。
1.2 学校资源配套不足家园共育需要学校和家庭之间的有效合作和相互支持。
但是,有些学校资源配套不足,缺少可以吸引和鼓励家长参与的项目和活动。
这些活动可以涵盖孩子的学术、生活、兴趣和未来职业的领域。
1.3 家校协作机制不健全在实践中,许多学校对于家园共育没有明确定义、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并没有形成有机整合。
这一机制不健全使得家长的参与度不能充分提高,也不利于学校和家庭共同为孩子的成长提供更好的支持和帮助。
二、管理策略2.1 家长教育为了加强家庭的参与度,学校可以在家长参加家园共育之前,在举办若干针对性的家长教育讲座、课程等。
这些教育内容可能受众不同,有的是为了帮助家长更好地了解课程目标和学习策略,有的是为了帮助家长更好地沟通与孩子的亲子关系,甚至可能是为了帮助他们更好地管理家庭生活。
这样可以在形式上增加家长与学校的沟通机会,以此作为家园共育的前置工作。
2.2 资源丰富及透明学校可以设计更多能吸引并引导家长参与的活动或项目,如专家讲座、家长会等,通过丰富有趣的主题和内容、活跃互动氛围,提高家长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同时学校还应该对家园共育的项目、开展的内容和对孩子带来的效益进行透明告知,让家长更好地了解家园共育的价值,不断增强家长参与的意愿。
建立完善的家校协作机制,可以更好地整合学校和家庭间的资源优势,进一步提高家长的参与度。
家园共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家园共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在亲子关系中,家庭与学校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尤为重要。
这就需要家庭与学校之间进行家园共育工作,共同培育学生。
家园共育工作在实践中却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加以解决并提出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1. 家校沟通不畅在家园共育工作中,家长与学校之间的沟通是至关重要的。
部分家长对学校的工作不够了解,也未能积极配合学校的工作,且对学校信息的获取渠道有限,导致家校之间的沟通不畅,影响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合作。
2. 家校协作不足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应该形成良性互动和相互促进的关系,但在现实中,家校之间的协作存在一定的不足,学校方面常常会将家庭教育的问题归咎于家长,而家长则常常会觉得学校在教育上有所欠缺,导致了教育效果不佳。
3. 家庭教育质量参差不齐家庭教育主要依赖于父母的教养方式,但由于父母的教育水平和教养方式的差异,家庭教育质量参差不齐。
部分家庭对孩子的教养方式存在问题,这导致了学校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弥补家庭教育的不足。
4. 学校资源不足一些学校缺乏足够的资源用于家庭教育的支持,包括家长教育课程、专业的家长教育老师等,这导致了学校在开展家园共育工作中的支持力度不够,难以有效地引导和支持家长的教育工作。
二、解决对策1. 加强家校沟通学校要建立家长沟通平台,向家长传达学校的相关政策和信息,定期举办家长会议,让家长了解学校教育的方针和政策,增强家长对学校教育工作的了解和支持。
2. 建立亲师联盟学校和家长应该共同建立亲师联盟,加强师生之间和家长之间的沟通,形成学校、家庭和社会的良性互动。
学校可以定期邀请家长参与家长教育课程,提高其育儿和家庭教育的能力和水平。
3. 加强家庭教育引导学校应当通过定期的家长会议和家长教育课程来引导家长正确的教育方式,提高家庭教育质量。
学校可以邀请专业的家庭教育老师为家长提供育儿建议和指导,增强家长的家庭教育意识。
浅析家园共育的现状问题和解决方式
浅析家园共育的现状问题和解决方式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园共育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家园共育,指的是家庭和学校共同育人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家庭和学校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共同为孩子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支持。
然而,家园共育的实践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共同去解决。
下面,就家园共育的现状问题和解决方式进行浅析。
一、家长存在参与度不足的问题在实际的家园共育中,很多家长存在参与度不足的问题。
他们往往认为这是学校的事情,家长只需在家里给孩子提供生活和学习的支持即可。
这种认识导致了家庭与学校之间的沟通缺乏,孩子的成长和发展缺乏全方位的支持。
解决方式:需要通过教育引导,提高家长对家园共育的认识。
学校可以通过家长会、家长志愿服务等方式,让家长更深入地了解学校的教学及管理方法,加深学校与家庭的联系。
另外,家长也应积极参加与孩子有关的辅导和培训活动,为孩子提供更好的成长环境。
二、学校存在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学校在推进家园共育的过程中,由于教育经费、师资力量、课程设置等因素的影响,很难提供足够的教育资源,无法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
解决方式:学校和家长需要共同协作,充分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和网络资源,积极引入社会力量,拓宽教育资源渠道,共同为孩子提供更优质、更丰富、更有意义的教育资源。
在家园共育中,学校是孩子的学习和教育基地。
目前,许多学校仍然存在课堂过于死板、教育方式陈旧等现象,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
解决方式:学校需要积极接受教育改革,推进教育现代化。
学校应该采取更加灵活多样化的教育方式,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个性发展和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
在家园共育中,家长的教育理念和行为也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很大的影响。
但是,目前很多家长之间在教育理念、教育方式上存在差异,导致孩子学习和生活中面临的各种矛盾和冲突。
解决方式:家长需要积极认识自身的教育观念,并邀请专业教育人员或心理学家等专业人士进行科学、系统、专业的指导,共同确立起较科学的家庭教育方式。
幼儿园家园共育的现状及策略探究
幼儿园家园共育的现状及策略探究幼儿园家园共育的现状及策略探究一、引言家庭和幼儿园是幼儿成长的重要环境,两者之间的合作共育对幼儿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当前幼儿园家园共育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幼儿教育的效果。
本文将分析幼儿园家园共育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策略,以期为幼儿教育提供参考。
二、幼儿园家园共育现状1.家园沟通不畅:目前,许多幼儿园与家庭的沟通不够充分,家长对幼儿在园的情况了解不够,幼儿园也无法及时获取家长的反馈。
2.教育理念不一致:幼儿园和家庭的教育理念可能存在差异,导致教育方法和目标的侧重点不一致,影响幼儿的全面发展。
3.家园合作形式单一:现有的家园合作形式相对单一,主要集中在家长会、亲子活动等方面,缺乏深度的交流与合作。
4.缺乏专业指导:幼儿园和家庭都缺乏对家园共育的专业指导,导致合作效果不尽如人意。
三、幼儿园家园共育策略1.加强沟通,提高家长参与度:幼儿园应通过多种渠道与家长进行沟通,如定期举行家长会、开展家长讲座、设立家长委员会等,提高家长的参与度和对幼儿教育的认识。
同时,家长也应主动与幼儿园保持联系,了解幼儿在园情况,积极配合幼儿园的教育工作。
2.统一教育理念,实现协同发展:幼儿园和家庭应建立共同的教育理念,关注幼儿的综合发展和潜力挖掘。
通过交流与合作,使幼儿园和家庭在教育方法和目标上达成一致,为幼儿提供更好的成长环境。
3.丰富家园合作形式,深化合作内涵:幼儿园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家园合作活动,如邀请家长参与课堂活动、组织户外拓展活动、开展亲子游戏等,让家长更加了解幼儿在园的生活和学习情况。
同时,还可以通过家长志愿者、家长义工等形式,让家长更深入地参与到幼儿园的教育工作中。
4.提供专业指导,提升家园共育效果:幼儿园可以邀请专业人士为家长和教师提供家庭教育、幼儿心理等方面的指导,帮助家长更好地陪伴幼儿成长。
同时,幼儿园也可以通过开展培训、研讨会等活动,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家庭教育指导能力。
家园共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家园共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家园共育是指家庭和学校共同合作,共同育人的工作方式。
在家庭,家长是孩子成长道路上最重要的引导者和陪伴者,而在学校,老师是孩子学习生活中的重要指导者和榜样。
将家庭和学校有效地结合起来,形成一种良好的合作关系,可以更好地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
家园共育工作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何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制定合理的对策措施。
问题一:家校沟通不畅家校沟通不畅是家园共育工作中常见的问题。
家长和老师之间的信息交流不及时、不全面,导致孩子在家和学校两个不同的环境中接收到的信息不一致,影响孩子的成长和学习。
对策: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学校可以建立家长微信群、班级通讯录等渠道,及时向家长发布学校的动态和信息。
鼓励老师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定期举行家长会、班级座谈会等活动,及时了解家长的意见和建议。
家长也要积极参与学校活动,主动与老师沟通,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发展。
问题二:家校合作模式不够灵活传统的家园共育工作模式较为僵化,学校和家庭之间的合作方式单一,缺乏灵活性,不能满足家长和教师的多样化需求。
对策:创新家园共育模式学校可以借鉴家长委员会、亲子活动等形式,积极开展各类家庭教育活动,鼓励家长参与学校的管理和决策,增强家校的合作性和互动性。
家长也应该深入了解学校的教育教学理念和管理政策,积极参与学校的各项活动,为孩子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成长空间。
问题三:缺乏专业的家庭教育指导很多家长缺乏系统的家庭教育知识,导致在育儿过程中盲目行动,无法科学合理地引导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对策:学校与社区协同学校可以与社区合作,邀请专业的教育专家、心理咨询师等为家长提供专业的家庭教育指导,开展家庭教育讲座、家长学校等活动,增强家长的育儿能力和教育水平。
学校可以组织家长参与教育培训,提高家长的教育素养,促进家庭教育的科学化和系统化。
问题四:家庭和学校的价值观不一致家庭和学校的教育理念和价值观存在差异,导致家园共育工作难以顺利开展。
家园共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家园共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家园共育是指学校和家庭之间的教育合作,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家园共育工作也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包括教育资源差异、家庭教育理念不合、师生家长沟通不畅等。
本文将从这些问题入手,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促进家园共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教育资源差异教育资源的差异造成了学生在学业上的起跑线不平等。
一些学生来自教育资源丰富的家庭,拥有更多的学习资料和机会,而另一些学生来自教育资源匮乏的家庭,缺乏学习条件和支持。
这导致了学生在学校教育中的差异化,增加了家校共育的不确定性和不对等性。
针对这一问题,应该鼓励学校和家庭加强沟通,分享教育资源。
学校可以设立教育资源共享中心,将学习资料向家庭开放,为家庭提供学习指导和支持。
家长也可以积极参与学校的教育活动,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和资源,促进资源共享。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弥补教育资源的差异,实现家校共育的公平与共享。
二、家庭教育理念不合不同家庭有不同的教育理念,导致了孩子在学校和家庭之间的教育观念不一致。
一些家长过分重视学业成绩,忽视孩子的兴趣和爱好;一些家长关注孩子的成长和全面发展,但对学业成绩放任不管。
这种教育理念的不合,给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带来了阻碍。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学校应该鼓励家长参与教育教学活动,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交流。
学校可以举办家长学校,开展家长教育课程,帮助家长正确理解和引导孩子的成长。
学校还可以邀请家长参与教学,了解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方式,增进家校之间的理解和合作。
家长也应该尊重学校的教育决策,积极配合学校的教育工作,促进家校教育观念的一致和相互尊重。
三、师生家长沟通不畅师生家长之间的沟通不畅也是家园共育工作中常见的问题。
由于时代变迁和家庭结构的改变,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越来越关注,希望能更多地参与到孩子的学习和成长中。
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一些教师封闭保守,不愿与家长沟通交流,导致了家校之间的隔阂和不理解。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学校应该建立健全的师生家长沟通平台,创造更多的沟通机会。
浅析家园共育的现状问题和解决方式
浅析家园共育的现状问题和解决方式1. 引言1.1 家园共育的定义家园共育是指学校和家庭共同育人的教育模式,是一种教育理念和实践。
在这种模式下,学校和家庭密切合作,共同为孩子的全面发展和成长提供支持和指导。
家园共育不仅仅是学校和家庭之间的合作,更是一种教育理念的体现,强调学校和家庭应当共同承担教育责任,共同培养孩子的品德、能力和素质。
家园共育强调学校和家庭应当紧密配合,相互信任、互相尊重,共同制定教育目标和计划,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共同解决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家园共育是一种全方位的教育模式,旨在实现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通过家园共育,学校和家庭可以携手合作,共同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和条件,实现教育目标的最大化。
1.2 家园共育的重要性家园共育是指学校和家庭共同育人的教育理念和实践,旨在实现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育人的目标。
家园共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仅是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孩子成长的需要。
家园共育可以充分发挥家庭和学校在孩子教育中的作用,让孩子得到更全面、有效的培养。
家庭是孩子最早接触的教育机构,而学校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主要的教育场所,通过家园共育,可以有效整合家庭和学校的教育资源,提供更全面的教育支持。
家园共育可以促进师生家长之间的合作和沟通,建立起良好的教育合作关系,共同为孩子的成长努力。
家园共育可以增强学校和家庭对孩子的关注和支持,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为孩子的健康成长营造更好的环境和条件。
家园共育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只有真正实现家园共育,才能更好地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
2. 正文2.1 现状问题家园共育是指学校与家庭之间的紧密合作,共同育人,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在现实生活中,家园共育存在着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很多家长和教师缺乏家园共育意识。
他们认为学校的任务就是教育孩子,家长的责任只是给孩子提供物质生活。
这种分工明确的思维影响了家长和教师之间的合作,阻碍了家园共育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园共育的现状及其改进策略和措施探讨摘要:家园共育是当前广泛流行的一种教育方式,相比传统的单向教育,其维持了家庭和幼儿园的关系,教育层面更加广泛,具有较大的科学价值。
本文首先阐述了教育共育的概念,随后从我国具体情况出发,分析我国幼儿园家校共育的现状,最后提出了四项改进措施,以便为提高家园共育的效率提供借鉴。
关键词:家园共育实行现状改进措施一、引言儿童从幼儿园开始,正式踏进学习的环境,开始尝试着离开父母和家庭的完全陪伴,自此开始,对儿童产生影响的环境增加为家庭和幼儿园两类。
为了更好地培育下一代,人们提出了家园共育的教育概念,这一教育理念要求家长和教师在教育中达成一致,形成合作,推动孩子全面地成长。
但是纵观目前我国的教育情况,家庭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还没有没完全认识,因此这一部分的功能是缺失的。
同时,家长和教师的交流不够密切,双方无法在教育问题上达成一致,影响了合作效率。
二、家园共育概念1.幼儿园教育幼儿园教育特指针对学龄前儿童的实施的教育,这个年龄段的儿童身体和心智发育不完全,自理能力差,还需要成年人照顾。
因此幼儿园教育不仅对儿童实施教育,还在生活上予以照顾和指导,属于学校教育的基础阶段。
2.幼儿园家庭教育家庭教育的实施方是家长,尤其是儿童的父母,他们通过家庭日常生活对子女施加教育,通过言传身教和亲身实践向子女传授知识。
相比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更加关注子女在心理和思想道德领域的教育意义,力图从情感途径进行培养。
当前我国最为流行的家庭教育理念为三大教育,既为生之道,为人之道,为学之道,其概括地揭示了家庭教育全面,深刻,长期的特点。
3.家园共育家园共育是结合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而提出的一种新型教育理论,在这一理论中教育过程需要家长和教师配合完成,从而将传统的单向教育转变为双向教育。
最新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由此证明了实施家园共育的科学性和必要性。
三、家园共育的重要性1.提供交流平台家园共育重视幼儿园和家庭间的良好合作,因此有利于为两者提供一个优秀的交流平台,通过家长会,家长开放日等线下互动活动和家校QQ群等线上互动活动,原本疏离的家长和教师之间逐渐熟络,并且在对于儿童的教育上有着一致的目标,随后再逐渐磨合和交流的过程中,渐渐形成默契。
从目前的调查来看,家长和教师都对家长会、接送时交流等合作方式以及网络交流的现代合作方式给予了一致的肯定,认为其提供了丰富多样的交流平台,有利于教育的全面实施。
2.促进家长和教师目标达成在教育目标上,家长和教师有着天然的一致,他们都将儿童的教育放在第一位,专注于培养各方面全面发展,思想道德素养良好的人才。
而通过家校共育,家长能够及时了解子女在幼儿园中的表现和行为模式,教师也能够了解到学生在学校之外的表现,从而实现双方的沟通。
对于儿童的认识越为全面,家长和教师就更能够掌握每一位儿童的个性特征,从而开展针对性的教育,以便使儿童最为优秀的一面被发掘出来,最为薄弱的一面被尽力调整,综合能力获得提高。
3.加强孩子对知识的掌握不管是家庭教育还是幼儿园教育,其实施的时间都是有限的,如果两者能够结合起来,那么能大大增加儿童受教育的时间,加强孩子对于知识的掌握。
家庭教育主要注重在“做人”方面进行教育,通过家长的言传身教培育孩子助人为乐,乐观积极,友善正义等思想道德素质,完善孩子的性格;幼儿园教育通过专业的数学,语文和英语教育提高孩子的专业能力,同时在美术,音乐领域开展审美教育,增长学生的才艺和专业能力。
两相结合,有利于孩子形成全面的人格。
四、家园共育中存在的问题1.幼儿园和家庭的地位不平等目前我国家校共育的概念虽然已经大为流行,但是在具体实施阶段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首先,幼儿园和家庭地位尚未保持平等是一大主要现象,以幼儿园为中心的教育体系没有得到及时改善。
教师对于家长的要求还是以配合为主,没有及时认识到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发挥的主导作用,同时在对家长分配任务时也没有向其解释清楚具体流程和目的。
例如,教师要求家长参与家长会时,没有明确指明家长会的主要内容和主要要求,也没有给家长材料支持,导致家长在参加家长会时一头雾水,无法形成良好的配合。
2.教师与家长对家园共育的认识片面狭隘不仅是教师没有认识到家长在教育中的作用,家长自身也没有认识到自身的独特作用。
许多家长普遍认为孩子上了幼儿园后,教育的任务就从自己身上转移到教师身上,自己的责任只有接送孩子上下学,照顾孩子的日常饮食起居,使其在生活上保持安全和健康就足够了。
所以这些家长很少参与幼儿园组织的互动活动,也不重视教师与自己的交流,这其实是对于家园共育的曲解。
不管是教师还是家长,对于家园共育的这种认识都是片面狭隘的,这种片面的认识不利于家园共育的正确实行,很容易使家长和幼儿园教师在对于孩子的教育上产生分歧,不利于孩子获得完整的教育过程。
3.教师与家长的合作缺乏积极的互动由于家长和教师在对于家园共育理解上都存在分歧,所以两者之间缺乏积极有效的互动。
目前,许多幼儿园都有意识地开展一些家校互动活动,例如每学期开展两次家长会,在运动会等全园活动中邀请家长参与,但是由于在理解上存在偏差,所以这些交流活动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教师仅是象征意义地邀请家长参与幼儿园的活动,但是没有把握机会与家长交流,而是以布置任务的形式单向地向家长传达要求,家长也只是一味地配合,没有从孩子的角度出发与教师达成深入的交流。
五、加强家园共育的对策和策略1.提高认识,更新观念,推进家园共育要切实履行家园共育的作用,还需要从源头改变教师和家长对于家园共育的理解,从教育理念上获得根本的改观。
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教师要进行一次完整的家访工作,对班级中的每一位同学进行家访,首先通过访谈了解家长对于家园共育的认识现状,每位家长的认识情况都不同,如果家长的认识已经较为透彻,那么教师无需再多花时间普及;如果家长对于家园共育的概念不够明确,那么教师要首先帮助其理清概念,认识到自己在教育中的作用。
随后,有针对性的列出各自孩子身上所存在的问题,以委婉的方式指出两者要加强合作的意愿。
这样的访谈方式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能够帮助两者认识到自身在家校共育中的正确地位。
在观念上达成一致,家长和教师就能够在沟通和判断上产生不错的效果,有利于为后期加深合作奠定基础。
2.大力推进亲职教育(1)定期举办亲子教育讲座学前年龄阶段的孩子还处于十分依赖父母的阶段,不管是身体上还是心理上都将父母视为至高无上的权威,此时保持良好的亲子关系十分重要,不仅有利于教育开展,也能够为孩子长大后与父母保持良好的关系奠定基础。
进行亲子教育讲座的保持良好亲子关系的一大手段,幼儿园牵头邀请教育专家来园中开展亲子教育讲座,向广大家长传授如何在生活中维持良好的亲子关系,同时传授一些有意义的亲子互动游戏给家长。
邀请幼儿教育学、心理学专家对家长进行专题亲子讲座,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同时帮助家长解决家庭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能够帮助家长在家庭教育中更有经验,实行好家园共育中的自己的责任。
(2)善用家长资源,举办班级主题教育成果分享会要实现家园共育,就必须要家让长了解育儿园教育的成果。
因此幼儿园可以在学期结束后,举办以班级为限的教育成果分享会,邀请一些教育方法得当,孩子全面发展的家长为嘉宾,向大家分享自己在家家庭教育中的总结出的经验和教训。
有优秀的家长做榜样,能够使广大家长在亲子教育中少走很多弯路,利用现成的经验完善自己的教育。
不可否认一些家长深谙教育学和心理学,在对孩子的教育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方法,有效善用这类家长资源,能够让家园共育的成果更加突出。
(3)家长开放日幼儿园为了保证日常教学的效率和孩子在学校的安全性,通常采用封闭的教学模式,在平时不允许家长随意进入幼儿园。
为了更好地获得与家长的沟通,可以在固定的日期设立家长开放日,通过让家长到幼儿园“上课”是帮助家长形成正确的教育观。
家长开放日中家长能够陪同孩子一起上学,一起上课,从而全程观察自己的子女在学校的行为。
家长开放日的设立不但能够帮助家长深入了解自己子女的学习情况,发现不足,还能够深入了解教师的教育理念,有利于家长和教师之间形成高效良好的沟通,分享有益的育儿经验。
(4)社区家长工作幼儿园还要重视利用丰富多样的社区资源,通过组织学生才加社会活动帮助其社会性的培养。
一些幼儿园周围有着丰富的教育资源,有各种博物馆,科技馆,公园和大型商场,幼儿园可以与其建立合作关系。
例如在与家长达成一致的情况下,组织学生参加博物馆和科技馆,培养更为直观的科学知识;安排学生进行春游和秋游,培养他们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形成自己的环保意识;还可以联系一些在政府部门工作的家长,使其帮助组织学生参观一些政府工作部门,了解各种不同的职业分工,对于自己的职业选择形成初步的意识。
利用社区志愿辐射教育功能,能培养学生对于社会的初步印象,既能在服务社会中获得身心的愉悦和思想的升华,还能够推动学生更加了解父母的工作职业和工作情况,产生体谅父母,孝敬长辈的观念。
总体来说,社区家长工作是一种将教师和家长的功能紧密结合,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家园共育作用的教育活动,这项活动在我国的幼儿园中还没有被广泛实行,因此具有巨大的发展前景3.建立家园共育的制度我国根据家园共育工作的不同内容、性质和需要,先后建立建全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如《家长委员会工作章程》、《家长学校工作章程》、《家长学校工作人员岗位职责》、《家长的义务与职责》、《家园联系常规工作管理制度》、《社会服务承诺制度》等各类工作制度,这些完整的家园共育制度为家园共育模式的完善提供了制度保障。
从具体实施上来说,首先,可以形成完善的家校联系体系,通过家访,幼儿园家长日,家校共育成果交流会等一系列互动活动密切两者间的联系,随后,设立家园共育协调和监督部门,聘请专业教职工负责管理和练习,确保家长和教师之间始终能够保持密切真实的联系。
最后,可以在幼儿园的牵头下与家长签订“幼儿园、家庭相互承诺协议书”,促使孩子能够始终处于良好的家园共育环境下。
4.加强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利用(1)加强对微信等社交平台的利用随着电子通讯技术的飞速发现,家长和教师之间不但能够通过丰富多彩的线下互动活动来加强交流,还能够通过当前流行的网络社交平台来进行线上交流。
除了电话和短信联系,幼儿园班主任科技建立以班级为单位的QQ群,微信讨论组,邀请家长加入,实时发布一些班级活动信息和教育成果,便于家长更快地获得有效信息。
还能够回答家长提出的一些育儿问题,及时为家长排忧解难。
双方足不出户,就能够实现亲密深入的互动交流,帮助两者的教育上尽快解决矛盾,达成一致,为双方提供高效的交流平台,这样能够是家长更加关注幼儿园事务,积极参与相关活动,还可以有效利用家长拥有的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