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语文名著导读《朝花夕拾》知识点
七年级名著导读朝花夕拾考点
七年级名著导读朝花夕拾考点《朝花夕拾》是中国现代作家鲁迅的散文集,其中收录了他的一些回忆录和散文作品。
这本书是鲁迅先生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本文将围绕七年级学生需要了解的《朝花夕拾》的考点进行解读和讲解。
一、鲁迅的生平及其影响鲁迅(1881年-1936年),原名周树人,字豫山。
他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被誉为“白话文文学的奠基人”。
鲁迅的作品以其深刻的思想、犀利的笔触和独特的表达方式而闻名于世。
他的作品对中国文学和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朝花夕拾》的主要内容《朝花夕拾》是鲁迅的一部回忆录,它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回顾了鲁迅的童年和少年时期。
书中的故事大多是发生在鲁迅的家乡绍兴市,通过对一些小人物的描写,展现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三、《朝花夕拾》的核心思想《朝花夕拾》以鲁迅独特的视角,揭示了人性的丑恶和社会的黑暗。
他通过对个人遭遇和社会现象的描述,批判了封建社会的腐败和愚昧。
同时,他也呼吁人们要勇敢地面对现实,积极地改变自己和社会。
四、《朝花夕拾》中的经典段落《朝花夕拾》中有很多经典的段落,其中一些被广泛引用和研究。
比如,“我无言以对,只是呆呆的看着黄豆从磨里出来,一粒一粒,一颗一颗,密密麻麻,像新出的子弹一样。
”五、《朝花夕拾》在语文教学中的价值《朝花夕拾》是一部经典的文学作品,它不仅有助于学生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阅读和研究《朝花夕拾》,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脉络,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六、如何阅读《朝花夕拾》阅读《朝花夕拾》时,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注意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情感表达。
其次,要关注作品中的社会背景和历史情境。
最后,要善于分析作品中的文学手法和表现技巧。
七、《朝花夕拾》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虽然《朝花夕拾》的故事发生在一个特定的时代和地点,但其中所揭示的人性弱点和社会问题在今天仍然存在。
人教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名著导读《朝花夕拾》知识点及精选练习(含答案)
(一)《朝花夕拾》【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现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内容简介】《朝花夕拾》是鲁迅创作的以回忆童年和青少年时期生活为主的散文集,共收入10篇散文。
《朝花夕拾》题目意义是“早晨的花晚上拾起”,意即:“从记忆中抄出来的意思”。
故又名《旧事重提》。
【故事梗概】《狗•猫•鼠》在这篇文章里,鲁迅先生清算猫的罪行:第一,猫对自己捉到的猎物,总是尽情玩弄够了,才吃下去;第二,它与狮虎同族,却天生一副媚态;第三,它老在嗥叫,令人心烦;第四,它吃了我小时候心爱的一只小隐鼠,虽然后来证实并非猫所害,但我对猫是不会产生好感的,何况它后来确实吃了小兔子!这篇文章取了“猫”这样一个类型,追忆童年时救养的一只可爱的隐鼠遭到摧残的经历和感受,尖锐而又形象地讽刺了生活中与猫相似的人。
表现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
《阿长与〈山海经〉》忆述儿时与保姆长妈妈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之情,充满了尊敬和感激。
文章用深情的语言,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怀念。
《二十四孝图》是一本讲中国古代二十四个孝子故事的书,配有图画,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
鲁迅先生从自己小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入手,重点描写了在阅读“卧冰求鲤”、“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三个故事时所引起的强烈反感,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揭示了旧中国儿童可怜。
作品对当时反对白话文、提倡复古的倾向予以了尖锐的抨击。
《五猖会》五猖会是一个迎神赛会,在童年的我的心目中是一个节日。
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
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无常》无常是个具有人情味的鬼,去勾魂的时候,看到母亲哭死去的儿子那么悲伤,决定放儿子“还阳半刻”,结果被顶头上司阎罗王打了四十大棒。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名著阅读知识复习——《朝花夕拾》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名著阅读知识复习——《朝花夕拾》【识记知识】一、内容概述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出身于没落的封建家庭。
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代表作有: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并第一次使用“鲁迅”这个笔名;中篇小说《阿Q正传》,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说集《呐喊》《彷徨》等。
《狗•猫•鼠》——在这篇文章里,鲁迅先生清算猫的罪行:第一,猫对自己捉到的猎物,总是尽情玩弄够了,才吃下去;第二,它与狮虎同族,却天生一副媚态;第三,它老在配合时嗥叫,令人心烦;第四,它吃了我小时侯心爱的一只小隐鼠。
虽然后来证实并非猫所害,但我对猫是不会产生好感的,何况它后来确实吃了小兔子!这篇文章取了“猫”这样一个类型,尖锐而又形象地讽刺了生活中与猫相似的人。
《阿长与〈山海经〉》——阿长是鲁迅小时侯的保姆。
记述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之情,充满了尊敬和感激。
文章用深情的语言,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怀念。
《二十四孝图》——所谓《二十四孝图》是一本讲中国古代二十四个孝子故事的书,配有图画,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
鲁迅先生从自己小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入手,重点描写了在阅读“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时所引起的强烈反感,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揭示了中国儿童可怜《五猖会》——五猖会是一个迎神赛会,在童年的我的心目中是一个节日。
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
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无常》——无常是个具有人情味的鬼,去勾魂的时候,看到母亲哭死去的儿子那么悲伤,决定放儿子“还阳半刻”,结果被顶头上司阎罗王打了四十大棒。
文章在回忆无常的时候,时不时加进几句对现实所谓正人君子的讽刺,虚幻的无常给予当时鲁迅寂寞悲凉的心些许的安慰。
语文七年级上册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知识点及练习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朝花夕拾》知识点练习知识学习一、作者简介鲁迅(1881.9.25~1936.10.19),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才、豫亭,浙江绍兴人,出身于封建官僚家庭。
笔名鲁迅(Lution)源于革命 revolution。
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1904年初,入仙台医科专门学医,后从事文艺创作,希望以此改变国民被麻木的精神。
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佥事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
1918 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的基石,后与《阿Q正传》、《药》、《故乡》等小说名篇一同收入小说集《呐喊》。
毛泽东主席评价鲁迅为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评论家、作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中华民族精神的发扬人。
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且介亭杂文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练习1——填空题作者,原名,字,浙江绍兴人。
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
【答案】鲁迅、周树人、豫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二、作品简介《朝花夕拾》是鲁迅唯一一部回忆性散文集。
《朝花夕拾》是鲁迅后来修改的名字,又名《旧事重提》,1927年编集成书,改为现名。
共10篇。
最初在《莽原》杂志上发表。
“朝”表示早晨,这里指早年时候,“夕”表示傍晚,这里指晚年时期。
书名的意思是早晨盛开的鲜花,傍晚的时候摘掉或捡起,这里指鲁迅先生在晚年回忆童年时期、少年时期、青年时期的人和事。
追忆那些难于忘怀的人和事,抒发了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
作品在夹叙夹议中,对反动、守旧势力进行了抨击和嘲讽。
本书是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中不同生活经历和体验的文字。
全书由《小引》《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后记》等组成。
部编七级上册《朝花夕拾》知识点总结与梳理(3篇)
部编七级上册《朝花夕拾》知识点总结与梳理(3篇)第一篇:一、文章主题1. 《狗·猫·鼠》:通过讲述狗、猫、鼠三种动物的故事,揭示了人性的丑恶与社会的黑暗。
2.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述了鲁迅童年时代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生活,展现了童年时光的美好与教育的束缚。
3. 《阿长与<山海经>》:讲述了阿长这个神秘人物的故事,以及他与<山海经>的渊源,反映了鲁迅对神秘文化的向往。
二、文学手法1. 讽刺:在《狗·猫·鼠》一文中,鲁迅运用讽刺手法,将人性的丑恶表现得淋漓尽致。
2. 对比: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鲁迅通过对比童年时光与受教育的束缚,展现了童年的美好与教育的局限性。
3. 象征:在《阿长与<山海经>》一文中,阿长这个人物具有象征意义,代表了神秘、未知的文化。
三、人物形象1. 狗:忠诚、善良,但在社会中受到压迫。
2. 猫:狡猾、势力,善于迎合主人。
3. 鼠:弱小、无助,生活在黑暗中。
4. 阿长:神秘、博学,对<山海经>有着浓厚的兴趣。
四、现实意义1. 揭示了人性的丑恶,批判了当时社会的黑暗。
2. 对童年时光的怀念,反映了鲁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 探讨了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关系,呼吁人们关注传统文化。
第二篇:一、文章主题1. 《二十四孝图》:通过讲述二十四孝的故事,揭示了封建孝道的虚伪与残酷。
2. 《五猖会》:描述了鲁迅童年时代观看五猖会的经历,反映了民间信仰与封建迷信的矛盾。
3. 《无常》:讲述了无常这个民间传说人物的故事,讽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与人性的丑恶。
二、文学手法1. 讽刺:在《二十四孝图》一文中,鲁迅运用讽刺手法,揭示了封建孝道的虚伪与残酷。
2. 叙事:在《五猖会》一文中,鲁迅以童年视角叙事,展现了民间信仰与封建迷信的矛盾。
3. 象征:在《无常》一文中,无常这个人物具有象征意义,代表了社会的黑暗与人性的丑恶。
三、人物形象1. 二十四孝中的孝子:虚伪、残忍,为追求孝道而舍弃人性。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名著《朝花夕拾》中考知识点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名著《朝花夕拾》中考知识点1.《朝花夕拾》的作者是:鲁迅,原名: 周树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2. 《朝花夕拾》记述了鲁迅先生童年和青年时期求学的故事。
3.最初在《莽原》杂志上以《旧事重提》为名,后改成《朝花夕拾》。
共:10 篇回忆性散文。
4.《朝花夕拾》写了四个主要人物:保姆 阿长、恩师 藤野先生、朋友 范爱农以及 父亲。
5.作者在《朝花夕拾》中全部用:第一人 称叙事。
《朝花夕拾》是一部 散文 集。
6.《朝花夕拾》人物特点:1)善良、朴实、迷信,给鲁迅买《山海经》的是:阿长。
2)迷信、自私、言行不一、使坏的妇女形象是:衍太太。
3)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
极方正、质朴、博学的是:寿吾镜4)给父亲开出荒唐药引子的医生是:陈莲河。
5)有一位正直、倔强、爱国的知识分子,在社会的黑暗中一步步走向了末路,他是:范爱农。
6)他有着简朴的生活作风,正直热情,没有民族偏见,对鲁迅的成长影响很大,他是:藤野先生 。
7)逼着鲁迅背《鉴略》,对儿童心理无知、忽视的是:父亲。
7.《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长妈妈给鲁迅讲了:美女蛇 的神奇故事。
8.《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主要写了百草园的 快乐生活 和三味书屋 枯燥陈腐 的学习生活,抨击了 封建教育 制度。
9. 《朝花夕拾》正文的“后记”讲的是:与《二十四孝图》及《无常》相关的内容。
10.《阿长与<山海经>》忆述鲁迅先生儿时与保姆 :长妈妈 相处的故事。
长妈妈的性格是:善良、朴实、迷信。
11.《阿长与<山海经>》中鲁迅先生对:长妈妈 寻购并赠送:《山海经》,充满了尊敬和感激。
12.《阿长与<山海经>》中描写的主要人物是:阿长。
13.《阿长与<山海经>》:运用:先抑后扬 的表现手法,表达对阿长的感激、怀念、祝福之情。
14..鲁迅小时候在床头贴的花纸是:八戒招赘、老鼠成亲。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朝花夕拾》复习考点
《朝花夕拾》一、常识类:1、出题方式:填空。
2、作者姓名:鲁迅,原名周树人3、作品名:《朝花夕拾》4、曾用名:《旧事重提》5、十篇篇目:《狗猫鼠》……《范爱农》6、一句话评价: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二、概括题1、概括题之一:一句话概括选文内容。
1)记事为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五猖会》、《父亲的病》、《琐记》《五猖会》:“我”儿时有一次急切兴奋准备去观看迎神赛会,父亲却强迫“我”背诵《鉴略》,等背完后我扫兴而又痛苦。
《父亲的病》:回忆“我”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最终父亲被庸医治死。
《琐记》:回忆了自己离开绍兴去南京求学,然后去日本留学的经历。
2概括题之二:概括人物形象。
写人为主:《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范爱农》长妈妈是一位善良朴实、愚昧迷信、真诚关心孩子的劳动妇女(底层劳动妇女)。
藤野先生是一位严谨、正直、热诚、没有民族偏见的日本教授。
范爱农是一位耿直孤傲、不随波逐流、对辛亥革命和教育事业满怀热诚的知识分子。
3概括题之三:主题思想的概括《阿长与〈山海经〉》——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怀念,蕴含着对儿时温馨的回忆。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表达了对童年单纯美好生活的怀念,蕴含着儿时温馨的回忆。
《藤野先生》——表达了对藤野先生深情的怀念,蕴含着对留学期间师生情温馨的回忆。
《狗•猫•鼠》表现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
《二十四孝图》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对当时反对白话文、提倡复古的倾向予以了尖锐的抨击。
《五猖会》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的伤害,批判了封建思想习俗的不合理。
《无常》讽刺人间没有公正,恶人不得恶报,所谓的“正人君子”根本不是公正的代表。
《父亲的病》描述了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琐记》——批评了学堂的种种弊端,洋务派办学的“乌烟瘴气”。
三、细节题1交代事情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
《朝花夕拾》知识点
七年级语文上册《朝花夕拾》考点总汇1.作者简介鲁迅(1881-1936),原名字,出身于没落的封建家庭。
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和,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代表作有: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并第一次使用“”这个笔名;中篇小说《》,回忆性散文集《》,小说集《》《》等。
2.内容梗概。
《》是鲁迅惟一一本散文集,原名《》,是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文字,是性散文。
记述了作者童年的生活和青年时求学的历程,追忆那些难于忘怀的人和事,抒发了对的怀念之情。
作品在夹叙夹议中,对反动、守旧势力进行了抨击和嘲讽。
具有强烈的反封建思想,具有对、、的批判意识。
3.在《狗.猫·鼠》这篇文章里,鲁迅先生清算 :第一,;第二;第三;第四。
虽然后来证实并非猫所害,但我对猫是不会产生好感的,何况它后来确实吃了 !这篇文章选取了“”这样一个类型。
4.《狗·猫·鼠》中作者小时候床头贴的两张花纸是,。
5.《二十四孝图》着重分析了、、等孝道故事,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
6.《二十四孝图》作者回忆少年时读了这本孝子的教科书后,觉得其中“自然也有可以勉力伤效的”故事,如、、、之类。
而“哭竹生笋”的故事则有此可疑,还有“卧冰求鲤”的故事,如模仿则有性命之忧了。
7.人物形象。
(1)长妈妈性格特征: ,,,,。
相关情节: ,有许多“”和“”。
特别是过年,从压岁钱到祝福语再到吃福橘等,为鲁迅买《》从她让鲁迅对她说吉祥的话如“”等看出。
(2)藤野先生性格特征: ,,,,。
相关情节:1.____;2.关心“我”的解剖实习,修改“我”的 ;3.订正“我”的。
(3)寿镜吾性格特征: 、、,对学生要求比较严格,思想却也开明,对爱玩的孩子们并不严加斥责,他有,但不常用。
(4)父亲性格特征: 、。
相关情节:父亲曾让童年的鲁迅困惑过,因为在他兴高采烈地要去看时,勒令他背《》(书名)。
七年级上册语文名著导读《朝花夕拾》知识点详解
知识点课外古诗词诵读《峨眉山月歌》一、作者简介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明堂赋》《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二、创作背景这首诗出自《李太白全集》卷八,是李白年轻时的作品。
峨眉山是蜀中大山,也是蜀地的代称。
李白是蜀人,因此峨眉山月也就是故园之月。
此诗是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大约作于开元十三年(725年)以前。
三、理解诗义注释峨眉山:在今四川峨眉县西南。
半轮秋:半圆的秋月,即上弦月或下弦月。
影:月光的影子。
平羌:即青衣江,在峨眉山东北。
源出四川芦山,流经乐山汇入岷江。
夜:今夜。
发:出发。
清溪:指清溪驿,属四川犍为,在峨眉山附近。
三峡:指长江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今在四川、湖北两省的交界处。
一说指四川乐山的犁头、背峨、平羌三峡,清溪在黎头峡的上游。
君:指峨眉山月。
一说指作者的友人。
下:顺流而下。
渝州:治所在巴县,今重庆一带。
译文:半轮明月高高悬挂在峨眉山前,平羌江澄澈的水面倒映着月影。
夜间乘船出发,离开清溪直奔三峡。
想你却难相见,只能依依不舍顺江去向渝州。
四、作品赏析此诗是作者李白于开元十三年(725)出蜀途中所作。
这首诗意境明朗,语言浅近,音韵流畅。
全诗意境清朗优美,风致自然天成,为李白脍炙人口的名篇之一。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前两句是说,高峻的峨眉山前,悬挂着半轮秋月。
诗从“峨眉山月”写起,点出了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
“秋”字因入韵关系倒置句末。
秋高气爽,月色特别明亮。
以“秋”字又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来,自然入妙。
月只“半轮”,使人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
在峨眉山的东北有平羌江,即今青衣江,源出于四川芦山县,流至乐山县入岷江。
初中语文名著导读 《朝花夕拾》知识点整理
阿长
踩死了我的隐鼠
名医、陈莲河、 开滑稽的药方
药引、“平地木
十株”、原配蟋 四处招摇撞骗,出诊费
蟀一对
高,药引难得,周旋两年
后,却对父亲的病束手无
策
衍太太
父亲病重时衍太太催促我 哭叫,结果父亲却死了
性格特点
主题
豪放、不拘 小节;迷 信;絮叨、 表达了对长妈妈的尊敬、感 满肚子麻烦 激、怀念和祝愿之情 的礼节;善 良、朴实
不拘小节; 严谨认真; 平等待人、 表达了对藤野先生深切的怀 和蔼可亲; 念与敬佩之情 没有民族偏 见
倔强耿直
愤世嫉俗 有责任心 思想先进
严厉 慈爱
表达了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 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 者的同情与悼念
文章写出了孩子在父母毫不 顾忌自己心理时的无奈和厌 烦,反映了强制的封建教育对 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对当时社会上纵容邪恶,不能 除恶务尽的现象进行了鞭挞
揭示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 酷
草菅人命 故弄玄虚 道貌岸然
贪婪 谨小慎微
自私多言 迷信 相信神灵
作品批判庸医害人和表达对 封建孝道的不认同。揭示了 这些庸医故弄玄虚、勒索钱 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用阴间讽刺人间,对打着“ 公理”“正义”旗号的“正 人君子”予以辛辣的讽刺。 “人格”不如“鬼格”
方正、质朴 揭示了儿童广泛的生活趣味与 关心学生、 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私塾教育 乐于助人 的尖锐矛盾,表达了应让儿童
健康活泼地成长的合理要求
喜欢使坏, 迷信、愚昧
自私自利 多嘴多舌
歌颂了”不满现状“的革命青 年,表现出探求真理的强烈欲 望
父亲的病
用讽刺的笔调写了庸医误 人,以两个“名医”的药引 一个比一个独特,表现了某 些中医的故作高深,通过父 亲的去世表达了对庸医误人 的深切痛恨
部编七年级上册《朝花夕拾》名著导读(含知识点、习题8知识梳理
部编七年级上册《朝花夕拾》名著导读(含知识点、习题8知识梳理一、选择题1.《朝花夕拾》中,“他”是一位觉醒的知识分子,但是无法在黑暗社会立足。
他无法与狂人一样,最终与这个社会妥协,他的内心痛苦、悲凉,最终凄凉地离开了人世。
“他”是()A.寿镜吾B.范爱农C.藤野先生D.鲁迅2.《五猖会》中回忆童年往事,含蓄地表达了对父母毫不顾及孩子心理的无奈与厌烦,这件事是什么?3.填空:在《朝花夕拾》中鲁迅提到几位令他敬重的人:一位是私塾先生____________,一位是日本老师_____________;还有一位可称得上是他生活上的启蒙老师_____________,对他的童年成长产生较大影响。
4.(活动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朝花夕拾》,读文回答问题。
我疑心这是极好的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文中的“他”指的是谁?5.填空题。
(1)《二十四孝图》中写“我”儿时就不喜欢“郭巨埋儿”和“________”的故事,引发了对灭绝人性的所谓“孝道”的批判。
(2)鲁迅撰写了十篇回忆性散文,以《____________》为题目陆续发表于《莽原》半月刊上,后来结集出版,这本书更名为《朝花夕拾》。
6.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五猖会》、《藤野先生》、《狗·猫·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几篇文章都出自于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B.令尊、尊君是对别人父亲的尊称;家君、家严是对人称自己的父亲;令堂,是对别人母亲的尊称;家慈,是对人称自己的母亲。
C.《世说新语》是南朝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怪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D.《再塑生命的人》选自美国作家海伦·凯勒的散文代表作《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7.下面是《朝花夕拾》的荐读演讲稿的片段,请将下面篇目的序号填在对应的横线上。
亲爱的学弟学妹们:《朝花夕拾》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我建议大家去读一读。
七上语文名著阅读《朝花夕拾》知识点集锦
七上语文名著阅读《朝花夕拾》知识点集锦1、鲁迅先生的籍贯是浙江绍兴。
他回忆自己青少年时期生活经历的一部散文集是《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共十篇回忆性散文。
《藤野先生》是其中的一篇,这篇散文记叙了作者在日本仙台(地名)学医的经历,其中的“讲义事件”和“幻灯片事件”令他感受到身为弱国国民的屈辱,同时也看到国人的麻木,这使他产生了弃医从文的想法。
2、《朝花夕拾》写了四个主要人物:作者的保姆阿长、恩师藤野先生、朋友范爱农、父亲。
3、在鲁迅深情的笔下,我们认识了那位给他买来“三哼经”(《山海经》)的保姆长妈妈(阿长);我们记住了那位正直善良的异国老师藤野先生(藤野严九郎)。
4、《朝花夕拾》中有两位老师对鲁迅影响深远:一位是寿镜吾先生,另一位是藤野先生。
鲁迅寓居的东墙上,一直挂着他的老师藤野先生的照片。
5、《朝花夕拾》中刻画的深受封建思想毒害的妇女形象有阿长和衍太太。
6、《二十四孝图》:鲁迅“所收得的最先的画图本子”,来自一位长辈的赠品。
作者重点剖析了“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件事,揭示了古书中所颂扬的孝道的虚伪和残忍。
其中作者反感“老莱娱亲”这个故事的原因是:老莱“诈跌”。
鲁迅先生认为“可以勉力仿效的”是“子路负米”“黄香扇枕”“陆绩怀桔”三个孝道故事;认为“可疑”的故事是“哭竹生笋”;认为“有性命之虞”的故事是“卧冰求鲤”。
7、《琐记》:有“肚子疼”绰号的是沈四太太。
而衍太太怂恿别人家的孩子吃冰、打旋子、偷东西、看下流读物,性格阴暗、心术不正、自私自利。
鲁迅为了“寻别一类人们去”,先选择了无需学费的南京江南水师学堂,作者用了“乌烟瘴气”一词来讥讽洋务派的办学。
随后又考入了矿路学堂,在这个学堂里,鲁迅最喜欢阅读的一本书是《天演论》,接触“物竞天择”,首次知道赫胥黎、苏格拉底等人的思想。
8、《五猖会》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
文章揭露了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
2022-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名著导读《朝花夕拾》知识点
《朝花夕拾》知识一、填空题1、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原籍),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2、《朝花夕拾》最初在《莽原》发表时,题为《旧事重提》,是鲁迅先生1926年所作的回忆性散文集,共10篇,是一部蕴含着温馨的回忆和理性的批判的作品。
3、作者在《二十四孝图》文中指斥封建孝道的危害“甚于洪水猛兽,非常广大,也非常长久,能使全中国化成一个麻胡,凡有孩子都死在他肚子里”,着重分析了《二十四孝图》中、卧冰求鲤,郭巨埋儿、老莱娱亲等孝道故事,揭示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和旧中国儿童的可怜。
4、在《琐记》中提到离开故乡的原因是躲避流言和中伤。
为了“寻别一类人们去”,他起初选择了无须学费的南京水师学堂,这个学堂四天教授英文,一天教授汉文,因为感到“不合适”和”乌烟瘴气”,他随后又考入了矿路学堂,在这个学堂里,他最喜欢阅读的一本书是《天演论》,首次知道赫胥黎、苏格拉底等人的思想。
5、“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
”这句话出自《五猖会》。
本文记叙作者儿时父子之间一场微妙的冲突:我急于看戏,父亲却要我背《鉴略》,让我感到痛苦,表现了父亲对儿童心理的无知,含蓄地批判了封建教育制度的不合理。
6、在《无常》一文中鲁迅提到:无常有黑白两种,白无常又叫活无常,黑无常又叫死无常,人们喜爱的是白无常。
无常是一种有人情味的鬼,他的来历是生人走阴。
7、鲁迅在《藤野先生》一文中讲述了在日本仙台留学时的学习生活,在这段经历中发生了他一生最重要的转变:弃医从文。
回国后,他将藤野先生的照片挂在寓居的东墙上,深切表达了对没有民族偏见的、正直热诚的先生的怀念。
8、在《藤野先生》一文中,作者“弃医从文”的原因是观影事件和匿名信事件,表达了他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9、《朝花夕拾》中的妇女形象不多,除了阿长,还有一个衍太太,她的形象出现在《父亲的病》和《琐记》中。
部编七年级上册《朝花夕拾西游记七年级》名著导读 7知识点
部编七年级上册《朝花夕拾西游记七年级》名著导读 7知识点一、选择题1.八百流沙界,三千弱水深。
鹤毛飘不起,芦花定底沉。
师徒们正看碑文,只听得那浪涌如山,波翻若岭,河当中滑辣的钻出一个妖精,十分凶丑—一头红焰发蓬松,两只圆睛亮似灯。
不黑不青蓝靛脸,如雷如鼓老龙声。
身披一领鹤黄氅,腰束双攒露白藤。
项下黏髅悬九个,手持宝杖甚峥嵘。
那怪一个旋风,奔上岸来,径抢唐僧,慌得行者把师父抱住,急登高岸,回身走脱。
那八戒放下担子,掣出铁钯,望妖精便筑,那怪使宝杖架住。
他两个在流沙河岸,各逞英雄。
这一场好斗——九齿钯,降妖杖,二人相敌河岸上。
这个是总督大天蓬,那个是诸下卷帘将。
昔年曾会在灵霄,今日争持赌猛壮。
这一个钯去探爪龙,那一个杖架磨牙象。
伸开大四平,钻入迎风戗。
这个没头没脸抓,那个无乱无空放。
一个是久占流沙界吃人精,一个是秉教迦持修行将。
他两个来来往往,战经二十回合,不分胜负。
以上选段出自《西游记》,作者是明代著名小说家______。
选文中提到的“卷帘将”指的是____。
请写出除以上选文外的和他有关的一个故事情节___2.填空。
《朝花夕拾》中文章根据主题可以分成三类:一类是批判丑恶现象的,如《狗·猫·鼠》、《二十四孝图》;一类是_______________,如《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范爱农》;一类是_______________,如《五猖会》、《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
3.填空。
“她生得黄胖而矮,说话时喜欢切切察察,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她是________(人物)。
(《朝花夕拾》)4.填空题:(1)《朝花夕拾》中__________(篇名),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2)鲁迅《朝花夕拾》中《二十四孝图》,此篇目中最令作者不解,甚至于反感的是“老莱娱亲”和“__________”两件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顺。
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
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
坐在垒叠的锦褥上,吃着丰盛的筵席,他常常怀念双亲,慨叹说:“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哪里能够再得呢?”孔子赞扬说:“你侍奉父母,可以说是生时尽力,死后思念哪!黄香扇枕:黄香,东汉江夏安陆人,九岁丧母,事父极孝。
酷夏时为父亲扇凉枕席;寒冬时用身体为父亲温暖被褥。
少年时即博通经典,文采飞扬,京师广泛流传“天下无双,江夏黄童”。
安帝(107-125年)时任魏郡(今属河北)太守,魏郡遭受水灾,黄香尽其所有赈济灾民。
著有《九宫赋》、《天子冠颂》等。
陆绩怀桔:陆绩,三国时期吴国吴县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科学家。
六岁时,随父亲陆康到九江谒见袁术,袁术拿出橘子招待,陆绩往怀里藏了两个橘子。
临行时,橘子滚落地上,袁术嘲笑道:“陆郎来我家作客,走的时候还要怀藏主人的橘子吗?”陆绩回答说:“母亲喜欢吃橘子,我想拿回去送给母亲尝尝。
”袁术见他小小年纪就懂得孝顺母亲,十分惊奇。
陆绩成年后,博学多识,通晓天文、历算,曾作《浑天图》,注《易经》,撰写《太玄经注》。
卧冰求鲤:晋朝时期,有个叫王祥的人,心地善良。
他幼年时失去了母亲。
后来继母朱氏对他不慈爱,时常在他父亲面前说三道四,搬弄是非。
他父亲对他也逐渐冷淡。
王祥的继母喜欢吃鲤鱼。
有一年冬天,天气很冷,冰冻三尺,王祥为了能得到鲤鱼,赤身卧在冰上。
他浑身冻得通红,仍在冰上祷告求鲤鱼。
正在他祷告之时,他右边的冰突然开裂。
王祥喜出望外,正准备跳入河中捉鱼时,忽从冰缝中跳出两条活蹦乱跳的鲤鱼。
王祥高兴极了,就把两条鲤鱼带回家供奉给继母。
他的举动,在十里乡村传为佳话。
人们都称赞王祥是人间少有的孝子。
有诗颂曰:继母人间有,王祥天下无;至今河水上,留得卧冰模。
4.《五猖会》——五猖会是一个迎神赛会。
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
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表现了父亲对儿童心理的无知和隔膜,暗示着对封建思想习俗的不合理的批判。
5.《无常》——描述儿时在乡间迎神会和喜剧舞台上所见的“无常”形象,说明“无常”这个“鬼而人,理而情”爽直而公正的形象受到民众的喜爱,是因为人间没有公正,恶人得不到恶报,而“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
文章在夹叙夹议中,对打着“公理”、“正义”旗号的“正人君子”予以辛辣的嘲讽。
6.《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述了儿时在家中百草园得到的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揭示儿童广阔的生活趣味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书塾教育的尖锐矛盾,表达了应让儿童健康活泼地成长的合理要求。
7.《父亲的病》——文章重点回忆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描述了陈莲河等“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揭露庸医害人和对封建孝道的不认同。
8.《琐记》——鲁迅在这篇文章里主要回忆了自己离开绍兴去南京求学的过程。
作品描述了当时的江南水师学堂和矿务铁路学堂的种种弊端和求知的艰难,批评了洋务派办学的“乌烟瘴气”。
作者记述了最初接触进化论的兴奋心情和如饥如渴地阅读《天演论》的情景,表现出探求真理的强烈欲望。
9.《藤野先生》——记录作者在日本留学时期的学习生活,叙述在仙台医专受日本学生歧视、侮辱和决定弃医从文的经过。
作者突出地记述了日本老师藤野先生的严谨、正直、热诚、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表达了对藤野先生深情的怀念。
七年级上册语文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消除与经典的隔膜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知道这副对联吗?(“译著尚未成功,惊闻陨星,中国何人领呐喊;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
”)这是一副挽联,你们知道悼念的是谁吗?(鲁迅先生)鲁迅先生笔耕不辍,给我们留下了大量作品,鲁迅先生的作品以小说、杂文为主,今天我们来学习他唯一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走近作者、走近作品1.学生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教师补充。
2.简介《朝花夕拾》。
明确:关于《朝花夕拾》:“朝”表示早年时期,“夕”表示晚年时期。
题目的意思是早上的花晚上来捡,这里指鲁迅先生在中年回忆童年、少年、青年时期生活为主的散文集,共收入十篇散文,外加一篇《小引》,一篇《后记》。
3.走进《朝花夕拾》。
明确:《狗·猫·鼠》和《二十四孝图》:由对童年生活的叙述引发开去,抨击了封建礼教的虚伪和现实人生的丑恶。
《父亲的病》:在叙述父亲生病长期治疗的过程中,对庸医误人表示出深深的愤慨。
《琐记》:记叙作者家道衰落后,饱受世人的冷眼而终于走上了和封建主义决裂的道路。
《无常》描述儿时所见的无常,对“正人君子”予以了辛辣的嘲讽。
《藤野先生》记述日本老师藤野先生的高尚品格,表达了对藤野先生深情的怀念。
《范爱农》追叙与范爱农的交往,表现了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范爱农的同情和悼念。
目标导学二:联系作品,分析人物《朝花夕拾》中出现的四个主要人物,是作者的保姆、恩师、朋友和父亲。
长妈妈——有愚昧迷信的一面,但她身上保存着朴实善良的爱,令作者永生难忘。
从长妈妈身上,我们看到鲁迅对底层劳动人民的感情:他既揭示他们身上愚昧麻木的一面,也歌颂他们身上美好善良的一面。
藤野先生——一位异国医学教授,因为表现出平等待人的态度,因为关心弱国子民的学业,他朴素而伟大的人格令人肃然起敬。
他所做的一切都很平凡,如果我们不设身处地地想象鲁迅当时的处境,便很难感受到这位老师的伟大之处。
范爱农——一位觉醒的知识分子,但是无法在黑暗社会立足。
他无法和狂人一样,最终与这个社会妥协,也无法像N先生一样忘却,所以他的内心痛苦、悲凉。
我们和鲁迅先生一样,疑心他是自杀的。
父亲——父亲曾让童年鲁迅困惑过,因为在他兴高采烈地要去看五猖会时,勒令他背书。
但是,鲁迅从来没有指责过自己的父亲,他忏悔的是自己没有让父亲安静地死去,这让他的心灵永远不安、永远痛苦。
目标导学三:研读赏析精彩片断精彩片段之——《阿长与山海经》1.通过粗读,了解文章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重点写了什么?明确:(1)“谋杀”“我”的隐鼠。
(2)“切切察察的毛病”。
(3)摆“大”字的睡相。
(4)令人厌烦的“种种规矩”。
(5)“长毛”的故事。
(6)为“我”寻来《山海经》。
(重点)2.通过精读,认识阿长是一位怎样的旧中国劳动妇女。
明确:阿长饶舌、多事、有许多繁文缛节,愚昧无知、略带粗野,但又爽朗、热情、乐于帮助别人,她有着淳朴、宽厚、仁慈的美德。
3.通过品读,了解鲁迅对阿长的深厚感情。
明确:文章是按作者对长妈妈的感情变化组织安排材料的。
这种前后感情的变化,实际上就是:对长妈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见文章的最后一句“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精彩片段之——《五猖会》1.自由浏览文本,说说我对“五猖会”持怎样的态度?结合具体语句说一说。
明确:热切盼望。
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
(高兴、迫不及待)2.“我”在热切盼望去看“五猖会”时却遇到了父亲要“我”背书,“我”心情如何?明确:“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
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
”(不情愿、无奈、痛苦的煎熬)3.你如何评价父亲的这种行为?(学生结合自身经历回答)4.“直到现在,别的完全忘却,不留一点痕迹了,只有背诵《鉴略》这一段,却还分明如昨日事。
我至今一想起,还诧异我的父亲何以要在那时候叫我来背书。
”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明确:对父亲无视“我”的心理的无奈和厌烦的理性批判。
目标导学四:精读指导,归纳手法1.精读文章不马虎,品味语言要推敲,联系修辞写具体,紧扣关键来比较,领会主旨悟情感,结合语境巧措辞。
示例:找出你最喜欢的词语、句子或段落,揣摩品读,说说你的理解。
2.《朝花夕拾》温馨的回忆,理性的批判,平淡质朴的笔墨间蕴藉着深邃的思想。
结合文本,分析《朝花夕拾》的艺术手法。
明确:(1)把记叙、描写、抒情和议论有机地融合为一体,充满诗情画意。
如描写百草园的景致,绘声绘色,令人神往。
(2)在对往事深情的回忆时,作者无法忘却现实,时不时插入一些“杂文笔法”(即对现实的议论),显示了鲁迅先生真实而丰富的内心世界。
如《狗·猫·鼠》一文既有作者对童年时拥有过的一只可爱的小隐鼠的深情回忆,又有对祖母讲述的民间故事生动的记叙,同时揭示了现实中那些像极了“猫”的正人君子的真实面目。
(3)擅长摄取生活中的小细节,以小见大,写人则写出人物的神韵,写事则写出事件的本质。
如在《无常》中,从无常也有老婆和孩子的事实中,作者既写出了无常富于人情味的特点,又巧妙地讽刺了生活中那些虚伪的知识分子,入木三分。
(4)作者在批判、讽刺封建旧制度、旧道德时,多用反讽手法。
表面上很冷静地叙述事件的始末,其实是反话正说,在叙述中暗含着“言在此而意在彼”的巧妙讽刺。
如在《父亲》中,对庸医的行医过程细细道来,没有正面指责与讽刺,但字里行间处处蕴含着作者激愤的批判和讽刺。
(5)作者在散文中常用对比手法。
如《五猖会》通过“我”前后心境的对比表达了对封建社会的反感和批判;《无常》通过无常这个“鬼”和现实中的“人”对比,深刻地刻画出了现实生活中某些“人格”不如“鬼格”的人的丑恶面目;《狗·猫·鼠》作者对小隐鼠的爱和对猫的强烈憎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