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生态学视野下的乡村聚落景观整体营造初探
乡村聚落景观规划设计的探讨
乡村聚落景观规划设计的探讨乡村聚落景观规划设计是当前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环节。
乡村聚落是乡村社会、经济、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其景观风貌直接关系到乡村文化传承和可持续发展。
因此,乡村聚落景观规划设计至关重要。
乡村聚落景观规划设计的目的是要实现乡村景观的整体性和协调性。
乡村聚落景观规划设计的实现需要综合考虑乡村自然环境和社会文化背景,了解当地的社会文化需求和乡村民居的空间需求。
景观规划设计需要注重景观要素的缜密组合,合理运用地形、水系、绿地、建筑、雕塑等要素,形成鲜明的乡村风貌。
乡村聚落景观规划设计需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规划过程中应该注意可持续发展问题,遵循“文化遗产、环境保护、经济发展”的原则,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经济的和谐发展。
乡村聚落景观规划设计应该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注重地方特色。
乡村聚落的规划设计应该超越单一的现代化风格,注重地方特色的表达。
考虑到当地的自然环境、社会历史、文化传承等方面,注重景观中的地方风情和文化特色,使景观更加独特,更能体现当地特色。
第二,注重公共空间的设置。
公共空间是乡村聚落活动的重要场所,是社会文化和经济交流的重要载体。
公共空间可以包括市场、公园、广场、道路、海堤等。
乡村聚落景观规划设计需要注重公共空间的设置,增加乡村聚落的交流与互动,促进经济的发展,提升社会文化格局。
第三,注重道路组织。
道路是乡村聚落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交通组织的重要方式。
乡村聚落景观规划设计应该注重道路的整体规划和组织,使道路的组合形成清晰的空间结构和迷人的景观。
道路的规划应该合理引导人车流动,缓解道路交通状况的压力。
第四,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生态环境保护是乡村聚落景观规划设计的重要原则。
乡村景观规划设计要注重植被的保护与拓展、水体的保护与整治、建筑与雕塑废弃物的处理以及垃圾处理等问题。
保护乡村生态环境,促进生态平衡的发展是乡村聚落景观规划设计的核心目标。
在实现乡村聚落景观规划设计的过程中,需要与乡村的发展和经济情况相适应。
乡村聚落景观规划设计的探讨
乡村聚落景观规划设计的探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乡村聚落的建设和规划设计越来越受到关注。
乡村聚落是农村地区最基本的组织形式,它与城市的规划设计有着明显的不同。
乡村聚落景观规划设计是一门综合性强的学科,本文将从规划设计的原则、方法以及案例等方面探讨乡村聚落景观规划设计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1)保护环境:乡村聚落景观规划设计的核心价值在于保护农村环境和农村的特色文化。
因此,在景观规划设计中需要尊重自然,坚持生态环境保护,尽可能保护现有自然环境,防止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2)尊重历史文化:乡村聚落是具有历史文化遗存的地方,既然是文化遗产,就必须尊重历史文化,将传统农村建筑文化与现代城市规划相结合。
(3)强调社区性:乡村聚落一般都是由多个社区组成,社区内部需要相互协调和密切合作。
因此,在景观规划设计中需要强调社区性,促进社区成员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互助,增加社区凝聚力。
(4)突出地域特色:不同的乡村聚落都有其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和民间传统文化。
在景观规划设计中需要遵循当地特色,体现当地文化,以符合当地人民的生活方式。
(1)策略性设计:从整体上规划,通过设计策略进行比较,从而实现整个乡村聚落的发展与规划。
(2)区域性设计:在区域层面上,从空间结构、生态经济、文化和社会方面考虑,实现区域和谐发展。
(3)价值链设计:在不同的乡村聚落间挖掘其特色和优势,实现价值链联接,打造农村特色品牌。
(4)多元化设计:认识到不同人的需求,采用多元化的设计方法,以满足各种需求,如文化、休闲、娱乐等。
(1)乡村聚落“两核骨架,多层次空间”的规划模式:将乡村聚落分为内核和外围区域,内核区域为农业产业发展和农村居民的生活提供支撑,外围区域则以农业观光、农家乐和旅游观光等业态发展为主。
(2)引入村庄景观立体设计:以“村正中央”,“环村兜一圈”为目标,在村庄布局的设计中考虑3D视角,加入适当的高度品质建筑和景观元素,提升村庄整体形象和品质。
(3)设计消费博弈机制:在规划设计中,引入“消费博弈”机制,盘活土地资源,推动产业的发展。
生态美学视域下乡村旅游景观设计研究
生态美学视域下乡村旅游景观设计研究【摘要】乡村旅游在乡村振兴战略和建设美丽中国的背景下,被赋予了新的使命与机遇。
在乡村旅游景观设计中如何运用生态美学,最大限度地减小设计对乡村景观的影响,减少生态环境的破坏,使整个设计朝着生态、健康的方向发展。
本文从生态美学的角度对乡村旅游景观进行深入的设计研究,以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为乡村旅游景观设计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生态美学;乡村旅游;景观设计;环境艺术0.引言在乡村旅游景观设计中运用生态美学,对促进旅游产业发展促进乡村、以人为本、乡思乡情具有重要意义。
十多年来,在全国倡导的“美丽中国”、“振兴乡村”理念的指引下,乡村景观设计促进旅游发展已经成为一种常态。
然而在一些规划设计中,突兀、粗犷、模块化等问题十分突出,设计人员没有重视注景观层在区域性、平衡性、生态性上的协调与审美。
并且,目现在乡村景观设计仍然大多还重文化分离、材料循环、随意加符号、强制介入的构建模式。
只有少数案例真正从生态美学视角关注本土乡村环境的保护发展与文化多样性问题。
1.乡村旅游景观的形态构成与生态美学思想1.1生态美学思想内涵近三十多年来,国内美学家的关注焦点已经从实证主义的视角转向对艺术作品和审美观念的反思和探讨,以及对当代人与环境的互动以及对所获得的主观经验的关注与反思。
在《关于国内生态美学研究的几个问题》中,罗卫平指出,生态美学是一种美学理论形式,运用生态整体思维应对生态危机和美学自身的理论困境。
还有以生态美学为指导的乡村旅游景观设计,以人文关怀避免短期经济利益导向、快餐实用的乡村文化消费方式。
景观中的创造性设计往往注重审美层面的人文关怀,而景观中的人的审美体验需要通过创造性的设计来激发。
1.2乡村旅游景观的形态构成乡村旅游景观是乡村在旅游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旅游景观格局,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综合表现。
乡村旅游景观要素的划分可以分为景观类型和空间层次两个方面来。
从空间上,将景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次的景观,即自然景观要素和人文景观要素(包括聚落、生活、景生产)。
乡村聚落景观规划设计的探讨
乡村聚落景观规划设计的探讨乡村聚落景观规划设计是指将乡村聚落内的各类景观进行统筹规划与设计,通过良好的景观规划与设计,可以提升人们居住环境的品质,营造出更为和谐舒适的乡村居住体验,传承乡村文化与历史,保护生态环境,拓展乡村经济。
首先,景观规划可以以人为本,提升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
乡村聚落景观规划应关注人的需求与感受,通过适当的绿地布置、人行道设置、设施配套,使乡村居民可以方便地进行日常活动,例如散步、跑步、晨练等。
同时,景观规划还可以引入各类文化元素,如休闲广场、乡村博物馆、民俗展示等,以丰富乡村文化氛围,提升人们居住环境的美感和文化内涵。
其次,景观规划还可以加强生态保护。
乡村地区生态资源较为丰富,景观规划设计应该尊重生态环境的特点,注重生态保护,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例如,可以通过植被覆盖、地形起伏等方式,营造出更为自然、生态友好的景观;同时,在建设过程中应注重环保,避免对自然环境造成破坏。
最后,景观规划还可以促进乡村经济发展。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寻自然与宁静,乡村旅游逐渐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景观规划可以利用乡村特色元素,如乡村饮食、村庄手工艺、农业观光等,打造出具有回归自然、感受农村生活乐趣的旅游景点,从而吸引更多游客,带动乡村经济发展。
总之,乡村聚落景观规划设计对于推进乡村振兴、加强乡村建设、提升人居环境品质、丰富乡村文化内涵、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都有着重要意义。
因此,应该在规划设计过程中,结合当地地形、历史文化、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等因素,设计出符合当地、适应乡村特点的景观规划,为乡村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乡村聚落景观规划设计的探讨
乡村聚落景观规划设计的探讨乡村聚落景观规划设计是当前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乡村聚落的景观规划设计需要考虑的因素众多,包括自然环境、文化历史、社会经济等各个方面。
在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下,乡村聚落的景观要能够符合当地居民的实际需求与期望,建立起美好宜居的生活环境。
本文将就乡村聚落的景观规划设计进行探讨。
1. 保护自然环境乡村聚落的景观规划设计可以通过合理规划与建设,有效保护土地资源,减轻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景观规划设计要注重自然环境的保护,优化乡村聚落的生态系统,使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相协调。
2. 弘扬文化历史乡村聚落的景观规划设计还要注重弘扬当地文化历史,将乡村聚落的传统特色与城市化建设相结合,突出当地文化特点,促进文化传承创新。
3. 促进社区和谐乡村聚落的景观规划设计还要注重社区和谐,建立起人与人、人与环境和谐相处的生活环境。
通过对社区功能的规划、道路交通的设计及公共设施的设置,使乡村聚落的人们能够共同分享资源,共同创造幸福生活。
乡村聚落景观规划设计要以保护自然环境为前提,将自然资源的保护与乡村人口的增长有机地结合起来,应用现代技术手段建立可持续发展的乡村聚落。
乡村聚落景观规划设计要贯彻社区和谐的理念,促进人与人、人与环境和谐相处,让每个社区成为一个适宜居住和生活的社区。
4. 拓展发展空间乡村聚落景观规划设计要拓展发展空间,发掘土地资源的潜力,充分利用科技手段,推动乡村经济的发展,提高乡村聚落的生活质量。
乡村聚落景观规划设计需要对自然环境进行审视,包括对土地资源、气候条件和植被状况等进行分析。
通过分析得出乡村聚落规划建设的可行方案。
2. 分析区域文化乡村聚落景观规划设计还需要分析当地的文化特点和历史事件,结合乡村聚落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将文化特点和自然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
3. 设计社区规划乡村聚落景观规划设计需要在社区规划方面下功夫,充分分析其功能分布与用地情况,针对当地的实际需求,设计出合理的社区规划。
乡村生态景观建设营造
乡村生态景观建设营造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将目光投向了乡村,希望在宁静的乡村中寻找一方净土。
为了满足人们对优美自然环境的需求,乡村生态景观建设成为了当前一个备受关注的课题。
乡村生态景观建设营造,不仅可以提升农村环境品质,还可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本文将就乡村生态景观建设营造的重要性、实施方法以及效益进行探讨。
乡村生态景观建设的重要性首先体现在对环境的改善和保护方面。
乡村生态景观建设以保护自然环境和恢复生态平衡为核心理念,通过改善农村的生态环境,提升农村的整体品质,传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注重保护和建设乡村的生态系统,增加生物多样性,恢复植被,改善水质,保护土壤,保护农田生态系统,维护农村生态风貌。
这些措施不仅可以有效改善乡村的自然环境,还可以为当地居民提供更为健康、宜居的居住环境。
乡村生态景观建设可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现代乡村建设不仅仅是农村生态环境的建设,更是农村经济的提升。
通过乡村生态景观建设,可以开发乡村旅游资源,推动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为当地农民增加就业机会,带动乡村经济的发展。
乡村生态景观建设可以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品质,吸引更多的城市居民来乡村旅游度假,增加当地居民的收入来源,实现农村经济转型升级。
乡村生态景观建设的实施方法包括科学规划、生态设计和有效管理。
要科学规划乡村生态景观建设项目,综合考虑土地资源、气候环境、水资源等因素,合理确定景观建设的规划方案。
要进行生态设计,倡导“人本生态”理念,注重保护和利用自然资源,合理布局景观节点,注重景观的公共性、开放性和功能性,充分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要加强管理,建立健全的乡村生态景观建设管理体系,加强对景观资源的保护、利用和管理,确保景观的持续保护和提升。
乡村生态景观建设营造对于加强农村生态环境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需要充分认识到乡村生态景观建设的重要性,科学规划、生态设计和有效管理,实现乡村生态环境的优化和全面提升。
浅谈乡村聚落的特色景观规划
浅谈乡村聚落的特色景观规划摘要:本文从突出乡村聚落的生态景观空间,尊重传统乡村布局、重视地域整体特色,挖掘具有开发价值的特色乡村景观等三方面阐述了乡村聚落景观规划设计的重要作用,最终通过特色景观规划,实现突出当地景观的特殊性,体现乡村的文化内涵和乡村吸引力,使之成为有别于其他乡村聚落的目标。
关键词:乡村聚落;生态;整体设计;特色景观引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经济、建设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城市的迅速发展使人们的生活环境大幅度地提高,而乡村的发展和建设依然是一个没有完全解决的问题。
根据我国“十二五规划”发展的重点,及时在统一的理论指导下,进行乡村聚落的统一建设和规划,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
乡村聚落是乡村居民的聚集地,是他们居住、赖以生存的活动场所。
乡村聚落景观主要是由乡村聚落形态、乡村建筑形态和乡村环境构成。
除此之外,乡村聚落景观还包括了精神文化层面,也就是村民们行为和活动以及其中所蕴含的意义。
这就要求规划设计具有更深一层的意义,就是要体现出乡土文化特色,是村民对聚落景观存在着一种切身的、不可分割的归属感。
所以,乡村聚落景观的整体内涵,可以说是形态、行为和文化的三者间的统一。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乡村聚落的发展过程有着明显的自发性。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深和乡村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很多乡村聚落都面临着改建和更新的局面,以往的做法是家家户户都根据自己的经济条件自行进行改造和更新,结果是造成了乡村建筑布局与景观混乱的现象,乡村更新没能更好地保护和继承乡村原有的风貌,反而造成了更多景观上的新问题。
所以,总结经验,乡村聚落景观规划与设计一定要摆脱一家一户分散改造更新的模式,进行统一的规划和设计。
一、突出乡村聚落的生态景观空间特色乡村聚落的外部景观空间具有不同于大中城市的特点,因此乡村聚落景观规划与设计一定要体现它本身的特点,才能具有生命力,形成乡村聚落自己的风格和个性。
在规划设计中要正确处理好景观与适用、经济的关系,以及整体与局部、重点与非重点的关系。
景观生态学视野下的城郊乡村旅游产品开发研究
景观生态学视野下的城郊乡村旅游产品开发研究1. 引言城郊乡村旅游已成为现代旅游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城市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自然景观和良好的生态环境。
景观生态学作为一门研究与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学科,为城郊乡村旅游产品的开发提供了理论和方法支持。
本文将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探讨城郊乡村旅游产品的开发研究。
2. 景观生态学的基本理论景观生态学是研究地表形态、植被分布、动物栖息地和人类活动等相互关联的学科。
景观生态学将景观分为不同的类型,如城市景观、乡村景观和自然景观等,并研究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在城郊乡村旅游产品的开发中,景观生态学提供了以下理论支持:2.1 景观格局与旅游吸引力景观格局是指地表上不同景观类型的组合和分布。
研究表明,景观格局与旅游吸引力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关系。
具有丰富多样的景观类型和良好的景观连通性的地区通常更具吸引力,更适合开发乡村旅游产品。
2.2 生态系统服务与旅游体验景观生态学关注景观对人类的服务,如提供清新的空气、饮用水和美丽的景观等。
这些生态系统服务直接影响旅游体验的质量。
通过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可以提供更好的旅游体验,吸引更多的游客。
3. 城郊乡村旅游产品开发的方法论基于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城郊乡村旅游产品的开发可以采用以下方法论:3.1 景观评估与规划首先,需要对目标地区的景观进行评估和规划。
通过调查和分析,可以了解不同景观类型的分布和格局,评估其对旅游的吸引力和价值。
同时,需要根据评估结果规划乡村旅游产品的开发方向。
3.2 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在开发城郊乡村旅游产品时,需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
通过合理规划和管理,保护重要的生态系统,并恢复受到破坏的生态环境。
只有保护好生态环境,才能提供更好的旅游体验。
3.3 与当地社区合作乡村旅游产品的开发需要与当地社区进行合作。
通过与当地社区合作,可以促进当地居民的参与和支持,实现旅游产品的可持续发展。
景观生态学视角下“林盘”景观的保护与开发初探--以成都市三道堰镇程家船村林盘聚落为例
景观生态学视角下“林盘”景观的保护与开发初探--以成都市三道堰镇程家船村林盘聚落为例黎贝;张玫芳;高飞【摘要】阡陌纵横、茂林修竹的林盘是川西平原上典型的农耕生存居住模式。
作为长期蜀地居住环境演变过程的沉淀,林盘具有不可忽视的生态价值。
而随着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三个集中”的推行,这个成都平原2000年来形成的农耕格局正面临着巨大的威胁。
虽然现在政府与学者已经意识到了林盘的价值,并提出了保护性建设方案,但相关研究仍需要继续深入,以保证新农村建设和林盘保护与改造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本研究从景观生态学角度对林盘景观进行了相关生态价值的研究,并根据此研究成果以成都市三道堰林盘聚落为例,通过对三道堰镇程家船村林盘聚落的实地调查,相关资料的收集及基础资料的分析,提出“林盘”保护与开发的对策与建议。
【期刊名称】《四川建筑》【年(卷),期】2015(000)004【总页数】4页(P29-31,35)【关键词】景观生态学;林盘;保护;开发【作者】黎贝;张玫芳;高飞【作者单位】西南民族大学,四川成都610000;上海张唐景观设计事务所,上海200000;北京慧谷旅游规划设计院,北京10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984.12林盘景观是川西平原上典型的农耕聚居形态,是川西平原长期以来的自然、文化和社会环境的反映和延续。
在由于大量拆除而致使这种独特的林盘风貌逐渐消失的同时,政府与许多学者也认识到了林盘的价值以及现代高度集约发展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为了保证新农村建设和林盘保护与改造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提出了针对林盘的保护性建设方案。
如成都市建委牵头制订了《成都市农居(林盘)风貌保护建设规划编制办法》,其目的就是为了使川西平原古蜀文化和传统的田园风貌得到有机延续,自然生态环境得到合理保护[1]。
规划中,几乎全部林盘都被纳入到土地整理的范围。
因此,如何科学地、合理地对现有林盘进行保护和改建进行指导,成为维持川西平原林盘风貌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乡村生态景观建设营造
乡村生态景观建设营造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乡村地区的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原本优美的自然景观逐渐消失,一些地方甚至成为了废弃的土地和建筑。
为了恢复和保护乡村的生态环境,乡村生态景观建设营造成为了当下的热点话题。
乡村生态景观建设营造不仅能提升乡村的自然风貌,还可以带动乡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的生活品质。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乡村生态景观建设营造的重要性和实施方法。
一、乡村生态景观建设的重要性乡村地区的生态环境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
乡村的自然景观及生态环境是乡村的独特资源,保护和修复乡村生态环境对于乡村的可持续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乡村生态环境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良好的生态环境可以保护农田,调节气候,净化空气和水质,有助于农产品的生产和农民的生活。
乡村生态景观建设可以促进乡村旅游业的发展。
通过恢复乡村美丽的自然风光,丰富乡村的文化底蕴,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带动乡村经济的发展。
乡村生态景观建设还可以改善农民的生活品质,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在当代中国,乡村生态景观建设已经成为了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部分,受到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
二、乡村生态景观建设的实施方法乡村生态景观建设的实施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需要政府、企业和居民共同参与,共同承担责任。
具体来说,乡村生态景观建设的实施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增加投入,加大政府支持力度。
政府在乡村生态景观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应该增加财政投入,加大政策支持,推动乡村生态景观建设的落实。
可以通过设立专项基金,引导社会资金投入乡村生态景观建设,可以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企业和个人参与乡村生态景观建设,为其提供相应的优惠补贴和税收政策。
2. 强化规划设计,合理规划乡村生态景观建设布局。
在乡村生态景观建设中,要优先考虑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通过合理规划和设计,打造出具有地域特色的乡村生态景观。
要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合理开发利用乡村资源,保持乡村原有的生态景观特色。
基于生态安全格局视角下的浙北乡村景观营建研究
基于生态安全格局视角下的浙北乡村景观营建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生态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生态安全格局的构建已成为当前城乡规划、景观设计等领域的重要议题。
浙北地区,作为中国经济发达、人口密集的典型区域,其乡村景观营建活动对于维护区域生态安全、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因此,本文旨在从生态安全格局的视角出发,深入探讨浙北乡村景观营建的策略与方法。
本文首先对生态安全格局的相关理论进行梳理,明确其在城乡规划中的应用价值。
随后,通过实地调研和数据分析,评估浙北地区乡村景观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揭示生态安全与乡村景观营建之间的内在联系。
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系列基于生态安全格局的浙北乡村景观营建策略,包括景观生态格局优化、生态功能提升、乡土文化保护等方面。
通过案例研究和实践应用,验证了这些策略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为浙北地区乃至全国的乡村景观营建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本文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化对生态安全格局理论的理解,也为浙北乡村景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导和实践依据。
本文的研究成果对于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浙北乡村生态安全格局分析浙北地区,位于中国浙江省的北部,地理环境独特,生态资源丰富,乡村景观多样。
然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该地区的生态安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因此,从生态安全格局的视角出发,对浙北乡村进行深入研究,对于维护地区生态安全、促进乡村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生态安全格局是指在特定地域范围内,各种生态要素相互作用、相互依存所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空间结构。
在浙北乡村,这种格局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
浙北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包括山地、河流、湖泊、湿地等。
这些自然生态系统在维护区域生态平衡、提供生态服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因此,保护这些自然生态系统,防止过度开发和污染,是构建生态安全格局的基础。
其次是农业生态系统的优化。
乡村聚落景观的保护与发展初探——以渝东南地区的乡村为例
乡村聚落景观的保护与发展初探----以渝东南地区的乡村为例The Pilot Study on the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Methods of the Rural Settlements—A case Study of Southeast of Chongqing牛斌惠刘鑫Niu Binhui Liu Xin摘要乡村聚落景观承载着乡村的传统生活方式和深远的文化传统。
重庆渝东南地区由于多民族的栖息和独特的自然环境特征,其乡村聚落景观更是独具地域特色。
本文以渝东南乡村聚落景观的保护与发展为例,提出就地保护和异地搬迁保护这两种乡村聚落景观的保护与发展模式。
关键词乡村聚落景观;保护与发展;渝东南AbstractThe rural settlement landscape bears the weight of the traditional way of life andprofound cultural tradition.Due to the multi-ethnic habitat and unique naturalenvironment,the rural settlement Iandscape in Southeast Chongqing has uniqueregional characteristics,liking the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rural settlementIandscape in Southeast Chongqing as an example,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wopatterns of protection of as the in situ preservation and the ex situ preservation.Key wordsrural settlement landscape;protect!on and development;the southeast ofChongqing渝东南地区即重庆市东南地区,位于四丿11盆地东南大娄山和武陵山牛斌惠1986年生/女/中煤科工集团重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工程师/从事园林景观规划设计(重庆404100)刘鑫1987年生/男/中煤科工集团重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工程师/从事园林景观规划设计(重庆404100)的交汇盆缘山地,具有独特的自然环境,境内有包括土家族和苗族为主的28个少数民族,含黔江开发区和石柱、彭水、酉阳、秀山等四个少数民族自治县,其乡村聚落承载了渝东南地区多元的民族文化和特殊的地域特色。
基于景观生态视角的乡村景观综合分析及优化建议
基于景观生态视角的乡村景观综合分析及优化建议
乡村景观是乡村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们生活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基于景观生态视角的乡村景观综合分析及优化建议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 生态保护
保护和改善乡村生态环境是保障乡村景观的重要前提。
在乡村规划建设过程中,应注重场地的生态属性和景观生态功能,在策划时充分考虑场地现状,明确生态环境和生态功能。
2. 建筑设计
乡村建筑的设计要注重场地的场域特征和文化特征,彰显传统文化和地域特色。
在设计过程中注重优化建筑体量,采用环保建材与技术,注重建筑与自然环境的统一。
3. 乡村旅游
乡村旅游是乡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
建议在乡村旅游规划中加强挖掘旅游资源,规范开发风格,打造有吸引力的旅游景点,开发旅游产品。
4. 农业生产
乡村景观的形成是与农业生产紧密相关的,因此,在乡村设计中要注重优化乡村农业,推广绿色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改善农村生产环境。
5. 社区活动
社区活动是促进乡村社区生活文明、凝聚社区力量的关键途径,也是推进乡村社区建设的必要手段。
建议在乡村规划中加强社区文化建设,开展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丰富社区的文化内涵。
总之,基于景观生态视角的乡村景观综合分析及优化建议是有效推进乡村发展的关键途径,需要政府、企业和居民共同参与和推进。
美丽乡村建设视域下传统村落景观的保存与活化
美丽乡村建设视域下传统村落景观的保存与活化一、传统村落景观的特点传统村落景观是指在乡村地区内形成的,代表着当地传统文化和生活方式的村落建筑、农田、水系、林地等景观。
这些景观代表着乡村地区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是乡村地区的独特资源和精神财富。
传统村落景观因其独特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而被广泛认可和关注。
传统村落景观的保护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保护建筑风貌。
许多传统村落保留着古老的建筑,如青瓦白墙、木质结构、古老的街巷等,这些建筑风貌承载着历史文化的痕迹,具有非常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2. 保护农田景观。
传统村落的农田景观通常呈现出繁复的层次和丰富的多样性,这些景观不仅美观,还承载着丰富的农耕文化。
3. 保护水系和林地。
许多传统村落都位于水系发达的地区,水系和林地是乡村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乡村地区独特的自然景观。
传统村落景观的保护与活化是一个复杂而又有挑战性的问题,需要综合考虑历史文化、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等多方面因素。
美丽乡村建设的本质是通过提升乡村环境、改善民生水平、促进农民增收,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而传统村落景观的保存对美丽乡村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1. 弘扬民族文化。
传统村落景观代表着当地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是民族文化的重要遗产。
其保存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乡村文化。
2. 促进乡村旅游。
传统村落景观的独特之处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成为了乡村旅游的重要资源。
传统村落景观的保存有利于促进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提升当地经济收入。
3. 维护乡村生态环境。
传统村落景观综合了建筑、农田、水系和林地等自然环境,能够有效地维护乡村的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传统村落景观的活化是指在保护原有景观的基础上,赋予其新的功能和活力,使其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传统村落景观的活化路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强化保护。
在进行传统村落景观的活化过程中,首先要加大对传统村落景观的保护力度,保护建筑风貌、农田景观、水系和林地等方面的原有景观,保留历史文化的痕迹。
生态文明视域下乡村生态景观设计探讨
生态文明视域下乡村生态景观设计探讨摘要:在时代与经济不断进步的当下,我国乡村建设得到重视。
在生态文明视域下,乡村需加强生态景观设计,这并非单纯为了迎合当代环境发展需要,生态景观设计也可以改善农村环境,传承和弘扬传统乡土文化,不断推动乡村文明建设与发展。
本文便以此为核心展开研究,探讨乡村生态景观设计的主要原则、设计策略,以期为行业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生态文明视域;乡村;生态景观设计引言:一直以来,我国城乡地区由于地理、基础条件等因素影响环境差异较大。
尤其在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城市环境也在该过程中得到显著改善,与乡村环境形成了鲜明对比。
为了促使乡村环境与时俱进,在乡村建设过程中需秉持生态文明理念,重视生态景观的设计,使得乡村生活与生态文明之间密切融合,以此来创设更加适宜的乡村环境,助力于乡村发展。
1.生态文明视域下乡村生态景观设计的主要原则加强生态景观设计与建设,是我国乡村实现长远发展的一大举措,但要想达到目的,还需遵循相应原则,主要如下:其一,针对性原则。
该原则也可理解为因地制宜,生态景观设计的对象为乡村,这意味着所有设计都需符合乡村实际情况。
因此,在设计时需要了解乡村地理环境、水资源、植被种植等基本情况,并融合人文、自然等因素开展设计工作,如此一来才能提高设计科学性。
在生态景观设计时遵循该原则,不仅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麻烦,还可以实现乡村资源再生利用。
比如,在山区设计生态景观时,可以充分利用当地矿藏资源,综合使用废弃矿渣,可将其作为路基填料进行使用,这既可以解决环境污染问题,也可以有效减少取土占地[1]。
其二,持续性原则。
该原则主要是指可持续发展,现阶段,持续性原则已成为各产业、企业的建设发展根本,从目的层面来看,设计乡村生态景观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推动乡村持续发展。
遵循该原则可以优化乡村资源使用情况,在根源上对一些资源进行保护与再利用,避免生态景观建设对乡村环境造成破坏。
其三,生态性原则。
浅谈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乡土景观空问营造
浅谈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乡土景观空问营造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乡村建设已成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乡村建设不仅仅是简单地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更应该关注乡土文化、景观空间的保护与营造。
乡土景观空间作为乡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升乡村环境品质、传承乡土文化、吸引游客、带动地方经济都具有重要意义。
乡土景观空间的营造至关重要。
今天,我们就来浅谈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乡土景观空间营造。
乡土景观空间应该关注乡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作为乡村的独特文化符号,乡土景观是乡土文化的重要载体,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
在乡土景观空间营造中,要注重挖掘和保护乡村的历史文化遗产,通过合理规划和布局,将传统的乡土建筑、乡村庭院、乡土美食、传统手工艺等元素融入景观设计中,充分展示乡土文化的魅力,使游客在欣赏美景的也能感受到乡村文化的魅力。
只有与乡土文化相结合,才能使乡土景观空间更加具有感染力和吸引力。
乡土景观空间的营造应该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
乡村本身就是丰富的自然资源,应该在保护自然生态的基础上进行景观设计,合理规划乡土景观空间,提升乡村的生态环境质量。
在乡土景观营造中,可以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比如山水、田园、果木、花草等,将这些自然元素融入景观设计中,打造出具有浓厚乡土风情的景观空间。
要注重植被的保护与修复,合理规划绿化,推广生态种植方式,增加乡村自然景观的宜人性,提升游客的游览体验。
乡土景观空间的营造需要注重乡村特色的展示与提升。
每个乡村都有其独特的风土人情和历史文化,乡土景观空间的营造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赋予其特色,提升其吸引力。
可以通过布置乡村特色标识牌、打造乡村特色街巷、举办乡村特色文化活动等方式,展示乡村的独特魅力和活力,吸引更多游客和投资者。
在乡土景观空间的建设中,可以结合乡土美食、民俗表演、手工艺品销售等元素,打造出一个富有吸引力和活力的乡土景观空间,吸引更多游客和投资者前来乡村旅游观光。
乡土景观空间的营造需要注重规划设计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浅谈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乡土景观空问营造
浅谈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乡土景观空问营造1. 引言1.1 乡村建设的重要性乡村建设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不容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
乡村是我国农村劳动人民生活和生产的重要场所,也是传统文化的传承地。
乡村建设关乎农民的生活改善、乡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对于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乡村建设不仅仅是简单的农村改造,更是要充分发挥乡村的优势资源,提高农村生态环境和居住环境质量,促进农村产业发展,实现乡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乡村建设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是社会问题,涉及乡村治理、民生改善、文化传承等多个方面。
只有加强乡村建设,才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贡献。
1.2 乡土景观空问营造的意义乡土景观空问营造是指在乡村建设中,通过合理规划和设计,打造具有乡土特色和地方文化传承的景观空间。
乡土景观空问营造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乡土景观空问营造是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乡村是传统文化的重要承载地,通过乡土景观空问营造,可以将当地的传统建筑、乡土风情和生活方式体现出来,为后代留下宝贵的文化遗产。
乡土景观空问营造是提升乡村形象和吸引力的重要手段。
通过打造具有独特魅力的乡土景观空间,不仅可以吸引游客和投资者,也能提升当地居民的幸福感和归属感,促进乡村振兴和可持续发展。
乡土景观空问营造是实现乡村环境优美化的有效途径。
通过合理规划和设计乡土景观空间,可以改善乡村的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实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
乡土景观空问营造既是对乡村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又是乡村建设的重要环节。
只有重视乡土景观空问营造的意义,才能实现乡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成功实施。
2. 正文2.1 乡村建设的现状分析乡村建设的现状分析是对当前乡村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深入分析,以便更好地制定发展策略和措施。
目前,我国乡村建设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和挑战。
乡村建设存在土地资源利用不合理的问题。
由于传统的农村规划和建设方式,导致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低下,部分地区出现了大量的荒废土地和散乱的建设现象,严重影响了乡村景观的整体质量。
乡村聚落景观设计探讨
规划与设计2017年12期︱117︱乡村聚落景观设计探讨张狄洲 方 津浙江城建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 310014摘要:近年来,乡村地区迎来了深入的发展机遇。
乡村聚落,这个开始被人惦记的地方有了更多需要善待的建设。
我们本着设计的初心,希望乡村聚落朝着生态、美观、充满活力的方向发展。
本文从景观设计的角度,探讨了乡村聚落在整体风貌控制,聚落空间更新、文脉传承、环境卫生和安全、产业植入等方面的内容,以期通过景观设计师们的努力,为实现美丽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有机统一做出贡献。
关键词:乡村聚落;景观设计中图分类号:S731.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8465(2017)12-0117-01随着城镇化发展地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人住进了城市,便捷舒适的生活绑架了人们的行动,使得乡村远离了人的视线。
乡村聚落要么被拆平了,村庄的景观风貌无从谈起;要么被孤立了,村庄缺少内在的活力,缺少生活和生命力的延续。
近年来,城镇化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过去总认为大城市人口在不断地聚集,实际上中国超大城市人口占比最高是在2012年,之后六大城市的人口占比在不断下降。
雾霾、拥堵、高房价等“城市病”使得2010年以后,每年增长80万、100万城市人口的现象已经不见了。
有些地方,人口甚至悄悄地出现了回流,家乡的条件越来越好,人为何不更诗意地居住在自己的土地上。
然而近期的乡村聚落建设也出现了不少问题,比如盲目学习城市,建设大广场,大草坪,没有考虑村民的使用和审美;言必称古建,农村建设与仿古建筑挂钩,抵制现代材料和工艺,如村口村牌建设滥用大牌坊,大门楼;盲目建设旅游设施,村村搞旅游,做民宿,投入产出比例悬殊;对河道截弯取直,对山体推山削坡,对河塘填塘埋沟,破坏原生环境和乡土植物,建设性破坏严重;另外,不同的开发主体和多头建设指令也是产生诸多问题的根源之一。
乡村聚落新的建设和新的破坏并存,需要设计师严肃对待。
村庄聚落景观风貌控制思路与方法初探
村庄聚落景观风貌控制思路与方法初探摘要:新村庄建设规划要遵循“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原则,这一原则为新村庄建设规划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也是乡村景观规划建设与新村庄规划建设关系的基础。
首先分析了新村庄建设发展的基本思路,接着总结了乡村景观概念中的内涵要素,最后探讨了两者的耦合关系。
关键词:新村庄;乡村景观;耦合关系1前言村庄景观设计在景观综合体中充分融合人类文化和自然环境,是生态、经济、文化、美学的集中体现。
村庄较之城市,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自然环境,生态受人类的干扰度较低,土地的利用仍是粗放型模式,人口密度小,具有一定程度上的自然田园化生活特点。
我国城市化发展迅速,新村庄的建设已逐步深入,村庄居民的居住观念已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在深入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2村庄景观设计的重点2.1突出自身地域主题文化特点我国村庄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物种种类丰富,民族文化特点突出,地方性民俗文化差异较大,特别是南北方、东西方的民俗文化差异、南北方季节差异突出,这为村庄自身地域主题文化的应用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然而目前村庄景观普遍定位单一,缺乏自身地域特色,不能突出地域的主题文化。
所以,切实发掘村庄景观的地域主题文化是长期规划的重点。
2.2把握设计的品质现今,村庄景观规划过于追求城市景观的表面形式,景区的发展过多追求城市化、通俗化、美观化等表面的视觉效果。
这种浅层次的规划设计,不利于景观长久发展。
应注重基础建设的功能性、自身地域文化的实用性等,要把握住规划景区的文化特色,细心规划,才能被民众所接受,真正成为观者认可的公共空间。
2.3顺应使用者导向,开展特色性活动根据使用者的导向,不断变化主题形式,来满足不同使用者的需求,这样才能使景区可持续发展,这些特色性活动甚至会扩大村庄休闲旅游的市场。
通过传统节日、节气等开展具有主题性的休闲娱乐体验活动,比如以农业生产为特色的播种节、采摘节、村庄绿色美食节、丰收节、农业技能大赛、村庄运动会等,以传统、法定节日为特色的国庆秋收节、春节大联欢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景观生态学视野下的乡村聚落景观整体
营造初探
摘要:乡村景观规划建设是城市景观空间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经济
发展、改善居民生活条件以及提高人民物质文化水平方面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
本文分析乡村聚落景观整体营造的必要性,了解现阶段乡村聚落景观的实际情况,并基于景观生态学视角提出乡村聚落景观整体营造原则,从而根据各类斑块的形
态构成,初探乡村聚落景观整体营造。
关键词:景观生态学;乡村聚落;景观;策略
乡村聚落景观生态设计的目的是创造出具有当地特色和地域文化特征,满足
人们物质、精神需求的现代化城市空间环境,使其与传统人文景观相协调[1]。
乡
村聚落景观是以自然、文化为载体,具有一定的地域特征和生态功能,在空间上
体现出一种整体性与连续性。
现代化发展中乡村聚落面临传统与现代的碰撞影响,这样就要求在优化乡村聚落景观时要注重保护自然环境与人文景观相结合的原则
来营造文化内涵和地域特色,完善村落格局布局,完善村落生态基础设施建设,
营造良好生态环境条件。
1乡村聚落景观整体营造的必要性
1.1乡村聚落面临的现代化冲击
现代社会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对传统文化形成一定的冲击,致使乡村聚落在发
展中过度地追求乡村聚居,从而破坏了乡村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面临现
实的发展困境。
新时代实现乡村聚落转型是不可避免的,城市人口的大量增长,
让村庄成为居民的保留地,而距离商品集散地较近的村庄则在此时发生变化,然
而乡村聚落的实现并不在一朝一夕之间,可能要花费几年甚至是几十年的时间来
完成[2]。
乡村的经济发展,自身的聚集文化是促进乡村聚落转型的内因,而政府
的干预以及外来文化和思想的入侵、人口的迁移等是促进乡村聚落转型的外因。
现代化发展中,未能正确地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导致村落人居环境恶化,成为
摆在新时代面前的发展难题。
1.2乡村聚落生态优势的丧失
乡村聚落是聚居社会的环境载体和容器,跟随聚居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变化。
近二十年我国乡村经济迅猛发展,聚落社会生活方式发生较大变化,聚居社会经
济水平也明显提升,导致传统聚落环境形态与建筑形态难以满足现阶段的发展需求,表现出明显的不适应性。
乡村城市化发展步伐逐渐加快,政府及乡村居民都
更加看重乡村地域的生产功能和经济功能,通过毁林、开荒、填湖造田为代价,
对乡村景观整体的协调性造成较大的影响[3]。
乡村发展缺乏合理地规划设计,导
致大量优质的耕地被占用,水土资源破坏严重、环境污染问题加剧,影响居民生
活质量的同时也破坏了乡村景观风貌,破坏区域生态质量[4]。
为此,尽快实现乡
村聚落景观整体营造,提高乡村聚落景观的生态质量是非常必要的。
2景观生态学视野下乡村聚落景观整体营造原则与策略
2.1乡村聚落景观整体营造原则
乡村人居环境的改造要掌握生态系统的自然规律,为此,实现乡村聚落景观
整体营造应当遵循乡村聚落发展的内在规律,全面、谨慎地改造乡村聚落生态环
境与居住环境。
一方面,确保乡村聚落中的自然景观完整。
本身乡村的发展就依
赖于自然资源,做好人工环境的构造也离不开自然环境的加持,针对地区的生态
环境、文化环境以及生态环境入手,实现综合治理非常关键。
同时,在构造乡村
聚落景观时,用好乡村的各类资源,发挥土地资源、动植物资源以及矿产资源的
载体作用,是保护乡村景观的前提;保护乡村的人文景观,用好乡村文化遗产,
确保乡村文化得以可持续发展。
在乡村聚落景观整体营造阶段,坚持可持续发展
原则,以长远的目光看待乡村聚落景观,合理构设发展趋势,提高乡村未来发展
影响力。
Forman Godron指出,组成景观的结构单元包括斑块、基质与廊道,其
中斑块可以为植物群落、湖泊草原以及农田、居民区等,不同类型的斑块大小不
一致。
景观基质则是指景观中分布最广,连续性最强的背景结构,主要包括森林、草原、农田、城市用地基质等。
要营造好乡村聚落景观,则要把握好一个景观系
统中景观要素类型、组合及属性在空间或时间上的变异性,控制好生态学意义上
的任何变量,以保障景观质量。
2.2乡村聚落景观整体营造策略
对于乡村聚落景观的整体营造,本文从组成乡村聚落景观的斑块结构单元提
出营造策略。
其一,合理限制居住斑块。
目前,导致部分地区农田斑块边缘破碎的主要原
因在于居住斑块的无序发展,为此,则需要针对现有用地范围,合理地改进村庄
布局,不盲目扩张建筑斑块,节约用地,避免聚落内部居住质量下降。
当前,农
村人口向城镇大量转移,为扩张居住斑块创造可能性。
利用好乡村聚落耕地边缘
的零星居住地,将其复耕还田,在可用地范围内,合理调整乡村用地布局,节约
居住用地。
为确保居民居住质量提升,可以根据乡村情况适当降低建筑密度,注
重内部道路建设,增强内部绿化来唤活乡村空心化地带,让乡村废弃的土地得以
再利用。
注重水土、植被、污染的综合治理,为乡村居民打造具有一定私密感的、可交往的村落形式,避免乡村聚落内部空废化。
其二,有限使用山林斑块。
为了避免盲目开发山林带来的不利影响,要注重
山林改造提高其经济效益,以科学种植平衡自然生态方面的损失,通过增设绿色
廊道,恢复景观生态功能,保障聚落生态。
有效提高山林自我调节能力,开发适
用于人类生存的生活用地,发挥山林的经济效益,为乡村聚落景观改造打好基础。
针对无法取得预期经济效益的经济林,要及时退还山林,而不是盲目地扩大经济
林的面积,可以适当地种植自然植被,尽快恢复经济林的生态功能,为乡村聚落
景观的恢复提供充足的保障。
其三,谨慎利用工业斑块。
在乡村一些粗加工产业虽然不像大型重工业一样
对环境和生态造成严重污染,但是长久累月下来的污染力度也不容小觑。
一方面
要合理地选择工业用地,避免工业污染源对人居环境的影响,将其布置在乡村聚
落的下风口。
另一方面则尽快将废弃的工业用地实现退耕还林,保障土地耕作。
其四,高效使用农田斑块。
农业是乡村居民的立身之本,农业的发展为乡村
聚落景观结构的调整打好基础。
当前,农业生产方式已经由粗放模式向集约化经
营模式转变,仍能给生态系统的建立,有助于平衡乡村之间的耕地总量,更好地保护农田斑块。
因此,注重乡村农业建设,加大农业物资与资金投入,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引进优良的农业种植和先进的种植技术,充分利用乡村自然资源,构造农田生态系统,以提高乡村居民的经济收入。
其五,再利用零星用地。
零星用地越多,说明乡村土地资源浪费更加严重,针对居住斑块周围的零星用地而言,可以将这一斑块划入到山林斑块中进行自然演替,虽不能形成山林物种,但是其处于山林的外围,可以很好的保护山林中的核心物种,利于野生动植物繁殖,保护山林植被。
此外,也可将零星用地转化为小块景观绿地,唤活村落内部的绿化生机,以增强村落内部的吸引力。
对于乡村的空地也可以适当的做好景观设计,以增强乡村的美感,避免乡村空废化现象的出现。
3总结
综上,近年来乡村发展迅速,做好乡村景观生态规划时,要明确乡村聚落景观不同的景观要素,以斑块、基质与廊道等形式组合,明确景观异质性,创建新的景观格局,通过调整斑块结构,改变景观基质,在原有的乡村自然属性上加入人工景观,积极探索人居环境,以实现乡村聚落景观可持续发展,提高村落生态效益,推动乡村经济发展,找到发展中的平衡点。
参考文献:
[1] 曹润,杨朝现,刘勇,等.基于生态保护格局的丘陵山区乡村聚落空间重构策略[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9, 35(6):9.DOI:CNKI:SUN:NCST.0.2019-06-002.
[2] 万诗梦,周星颖,屠爽爽,胡宝清.山地丘陵区乡村聚落景观格局演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以平果市为例[J].南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
38(4):130-140.
[3] 张娜,刘茜,詹立坤,等.2010年来中国乡村聚落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分析[J].生态科学, 2023, 42(1):9.
[4] 丁桂花.景观生态学视野下的城市生态公园设计[J].门窗, 2020(17):2.DOI:10.12258/j.1673-8780.2020.17.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