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落景观的保育和发展———以云南江城整董旅游小镇为例
浅析城市沿街建筑景观的综合政治策略 ——以昆明官渡古镇为例
浅析城市沿街建筑景观的综合政治策略——以昆明官渡古镇为例摘要:城市景观建设是现代化城市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沿街建筑景观是一座城市的名片、它展示的是一座城市的历史文化、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精神文明建设等的综合反映,所以在城市建设中如何构建一个舒适、清新的城市沿街景观是城市建筑需要考虑的问题。
本文以昆明市官渡古镇为调研对象,通过对官渡古镇的沿街建筑景观进行现状分析,就项目特点,在表达昆明历史文化特征和建筑特色的基础上,尽快改善城市的沿街建筑景观风貌,为今后的街道建筑景观整体提升,合理建设、与城市景观协调发展。
关键词:沿街建筑;城市景观;改造策略;昆明第一章绪论1.研究背景及意义(1)研究背景昆明官渡古镇位于昆明东南郊,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古镇之一,是滇文化的发源地,是云南旅游的主要历史文化景观。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官渡古镇内出现了大量新建建筑,但古镇内的一些城中村的建设未能跟上城市规划的建设.为了全面了解云南省官渡古镇沿街建筑景观的情况,了解当前建筑景观存在的问题,在老师们的带领下,对官渡古镇沿街建筑景观情况展开了调研。
(2)研究意义街道作为城市的骨架和城市形象的名片,直接反映着城市的面貌和特色。
每一个城市都有其与众不同的形成发展的历史进程,每个城市都有不同的民族文化和历史特色,所以城城市的街道建筑景观设计直接影响着人们对城市的总体印象。
然而,许多小城镇为了快速发展经济,尽早脱离农村的面貌,一味的套用大城市的街道景观的设计,导致了小城镇的街道景观空间的景观元素过于雷同,缺乏城镇自己的可识性,失去了传统城镇的特色,千街一面、万楼一貌的现象普遍存在。
所以研究城市的街道建筑景观空间设计是非常必要的。
2.项目定位街道的首要特性是依靠对空间体的处理,而街道的氛围是由建筑物决定的,这说明街道整体的建筑形态、建筑风格、建筑颜色和建筑用途对其所在街道的整体风格影响很大,古镇两侧的现有阁楼等古建筑风格,又有现代民居风格。
云南文旅小镇 标杆案例
云南文旅小镇标杆案例云南作为中国西南地区最具旅游资源的省份之一,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民族文化。
在近年来,云南的文旅小镇建设成为热门话题,吸引了众多游客和投资者的目光。
本文将介绍云南的一些标杆性文旅小镇案例,探讨其成功之处。
1.大理古城文旅小镇大理古城位于云南省大理市,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古城保留了许多古代建筑和传统民居,同时也是白族文化的重要代表。
为了推动旅游业发展和保护文化遗产,大理古城进行了全面的改造和规划。
首先,针对古城内部道路拥堵和游客安全问题,改善了交通状况,并修复了古建筑。
其次,通过引进各种文化创意产业和手工艺品市场,给予当地居民更多的就业机会。
同时,建立了各种旅游服务设施,例如宾馆、餐厅和旅行社。
这些努力使得大理古城成为了云南省受欢迎的旅游景点之一,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游客可以欣赏到古城中的建筑艺术和白族文化,品尝当地美食,购买特色纪念品。
2.丽江古城文旅小镇丽江古城位于云南省丽江市,是中国著名的旅游胜地之一。
丽江以其古色古香的建筑和独特的纳西族文化而闻名。
随着旅游业的兴旺发展,丽江古城进行了大规模的保护和修复。
为了提高游客的参观体验,丽江古城建立了游客服务中心和导游队伍,为游客提供导览和咨询服务。
同时,规划了特色旅游路线,如丽江古城、束河古镇等,让游客可以更好地了解纳西族文化。
另外,对商业发展进行了整合,引入了各种文化艺术活动和特色商品,丰富了游客的购物和娱乐选择。
丽江古城的成功在一定程度上归功于其依托于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出色的规划与管理。
通过保留历史建筑、开展文化活动以及推出特色旅游产品,丽江古城提升了游客体验,并得到了广大游客的赞誉。
3.腾冲火山文旅小镇腾冲火山文旅小镇位于云南省保山市,是中国内地唯一一个拥有火山地貌的县城。
腾冲以其奇特的火山地貌、天然的温泉资源和多元的民族文化而闻名。
为了开发旅游资源,腾冲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造和推广。
首先,建设了一条火山旅游线路,游客可以观赏到火山形成的奇特地貌和温泉景观。
国内外休闲旅游小镇案例研究_绿维创景
国内外休闲旅游小镇案例研究_绿维创景近年来,休闲旅游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为了满足人们对于休闲旅游的需求,国内外涌现了许多独具特色的休闲旅游小镇项目。
本文将以国内外绿维创景小镇为案例,分析其成功之处。
绿维创景小镇位于中国云南省丽江市宁蒗彝族自治县境内,项目占地面积约4000亩,是云南省重点休闲旅游开发项目之一、绿维创景小镇以生态环保为核心理念,注重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项目建设过程中,充分利用当地的地理环境和文化传统,打造出别样的旅游景点,并结合当地的农业资源开展了休闲农业旅游,成功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观光和度假。
首先,绿维创景小镇在规划设计上注重与自然环境的融合。
项目充分利用了当地的山水资源,打造出了一片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景区。
通过修建步道、观景平台等设施,游客可以近距离欣赏到迷人的山水风光。
此外,绿维创景小镇还注重植被的保护和恢复,通过种植各种具有云南特色的植物,丰富了景区的生态和景观,给游客留下深刻的印象。
其次,绿维创景小镇注重文化传承和与当地民俗的结合。
云南是一个拥有丰富多元民族文化的地区,而绿维创景小镇正是通过展示当地彝族的传统文化和民俗,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体验。
在小镇内,游客可以欣赏到彝族的传统歌舞表演、手工艺品制作等文化活动,并有机会在当地民宿体验彝族的传统生活方式,深入了解当地民俗文化。
另外,绿维创景小镇积极开发休闲农业旅游项目,将旅游与农业结合起来,为游客提供了一种全新的休闲方式。
小镇内建设了农业观光园区,游客可以亲自参与农耕活动,体验农民的生活和劳动,感受农田的自然之美。
同时,小镇还开办多样性农业训练班和体验课程,教授游客农业知识,并倡导有机农业的理念。
通过这种方式,绿维创景小镇成功吸引了许多都市人前来度假,放松身心。
总的来说,绿维创景小镇通过注重自然环境的保护、文化传承和农业旅游的开发,打造了一个独特的休闲旅游小镇。
其成功之处在于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和文化资源,为游客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旅游体验。
旅游小镇产业集群形成与演变研究——以云南省级旅游小镇湾碧镇为例
旅游小镇产业集群形成与演变研究——以云南省级旅游小镇湾碧镇为例作者:韩登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 2014年第10期韩?登我国旅游城镇发展历经30多年,但我国旅游小镇、旅游名镇的旅游业的发展并没有很大的突破,经营管理创新不够,产业融合度不深等。
本文以湾碧旅游小镇为例作为旅游小镇旅游产业集群发展与演变的核心,结合我国云南地区的实际情况,探讨适合于我国旅游小镇产业集群发展的途径和方式,进一步推动我国旅游小镇的旅游业的发展。
一、引言近几年国家提出建设“两横三纵”城市战略格局并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促进旅游业与新型城镇化的融合发展。
湾碧旅游小镇旅游产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基础,因此湾碧镇具有普遍性和典型性,将湾碧与大姚县域内的其他旅游小镇相比较分析,更有利于我们对旅游小镇产业发展模式的深入探讨。
二、湾碧旅游小镇产业集群发展研究(一)湾碧小镇产业发展现状湾碧旅游小镇产业体系基本以以种养业、种植业为主要产业,但从2007年开始,湾碧旅游小镇开始进行观音岩水电站大坝搬迁,在这个过程中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得到拉动,其中旅游产业在新城建设和搬迁过程中得到重视,实现旅游业与特色农业相融合、旅游业与少数民族文化相融合、旅游产业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相融合,旅游小镇的开发能够在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促进城镇化载体建设,实现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相融合形成产业集群。
(二)大姚县域经济内湾碧旅游小镇与周边旅游小镇比较分析研究湾碧旅游小镇所在的大姚县域内其他旅游小镇旅游业发展状况比较分析中可以看出,大姚县旅游业整体处于一个上升阶段,在大姚县域经济内湾碧旅游小镇旅游产业发展面对的竞争还是很激烈的,其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同质化的问题,湾碧旅游小镇旅游景区、景点的发展现状不如石羊古镇、昙华乡,其中金碧镇作为大姚县的中心县区,在交通设施、旅游基础设施方面都优于湾碧镇,这就需要湾碧旅游小镇在发展的过程中实施联盟战略,可以与周边县市联合打造产业发展平台,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云南省旅游小镇开发管理模式及创新思路
廖乐焕,张涛(云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昆明650504)摘要:21世纪以来,旅游业和城镇化进程交替蓬勃发展,云南省旅游小镇建设势在必行。
旅游小镇的发展为云南省旅游业“二次发展”创造了契机且成为不断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有效途径。
在十多年的旅游小镇开发管理过程中,云南摸索出自然景观营造、特色经济培育、传统或民族文化传承、历史遗存保护、综合开发五种开发模式和规划准备、开发建设、保护提升三种管理模式。
同时,旅游小镇开发管理工作中也暴露出科学规划水平低、体制不健全、管理不规范等问题。
云南旅游小镇开发管理模式的选择要在规划先导功能、土地利用机制、投融资体制机制、政府管理机制、资源环境合理开发与保护等方面进行创新。
关键词:旅游小镇;开发管理模式;创新;云南省中图分类号:F127.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 (2022)08-0132-05D i scuss i on on t he m ai n pat t erns and i nnovat i on of devel opm ent and m anagem ent of s m al lt ouri sm -t ow ns i nY unnanLi ao Lehuan ,Z hang T ao(C ol l ege ofappl i ed t echnol ogy Y unnan M i nzu U ni ver s i t yK unm i ng ,K unm i ng 650504)A bs t ract :Ent er i ng 21s t cent ur y,w i t h t he devel opm ent of t our i s m and t he accel er at i on of ur bani zat i on pr oces s ,Y unnan Pr ovi nce has bui l t up t he boom of cons t r uct i ng s m al l t our i s m -t ow ns .I t i s an ef f ect i ve w ay t o r eal i ze "t he s econd s t ar t up"of Y unnan t our i s m and accel er at e t he new -t ype ur bani zat i on by vi gor ous l y cons t r uct i ng s m al l t our i s m -t ow ns .D ur i ng t he devel opm ent and m anagem ent of s m al l t our i s m -t ow ns i n m or e t han a decade,Y unnan has not onl y expl or ed f i ve devel opm ent pat t er ns ,i ncl udi ng nat ur all ands cape cons t r uct i on,char act er i s t i c econom y cul t i vat i on,t r adi t i onal or et hni c cul t ur ali nher i t ance,hi s t or i calpr es er vat i on pr ot ect i on and com pr ehens i ve devel opm ent ,but al s o f ound out t hr ee m anagem ent pat t er ns ,i ncl udi ng pl anni ng pr epar at i on,devel opm ent and cons t r uct i on,pr ot ect i on and pr om ot i on.I n vi ew of t he m ai n pr obl em s exi s t i ng i n t he devel opm ent and m anagem ent of s m al l t our i s m -t ow ns ,t he s el ect i on of t he devel opm ent m anagem ent pat t er ns of s m al l t our i s m -t ow ns i n Y unnan s houl d be i nnovat ed i n t he as pect s of pl anni ng l eadi ng f unct i on,l and us e m echani s m ,i nves t m entand f i nanci ng s ys t em ,gover nm ent m anagem ent m echani s m ,and r es our ce envi r onm entpr ot ect i on.K ey w ords :s m al lt our i s m -t ow ns ;devel opm entand m anagem -entpat t er n;i nnovat i on;Y unnan Pr ovi nce收稿日期:2022-01-10基金项目:2017年度云南民族大学重点项目(2017Z D 02);2019年度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一般项目(Y B 2019020)作者简介:廖乐焕(1975-),男,江西赣州人,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区域经济、民族经济;张涛(1996-),男,四川资阳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区域经济。
基于织补理论的传统村落旅游空间及文化保护研究——以云南省大理市双廊村为例
DOI:10.19995/10-1617/F7.2024.03.031基于织补理论的传统村落旅游空间及文化保护研究——以云南省大理市双廊村为例刘劲涛(云南师范大学地理学部 云南昆明 650000)摘 要:传统村落是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物质与文化融合的产物,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重要载体;体现地方特色,寄托代代情感,是理解地方历史的重要桥梁,因此,传统村落又被称为“活标本”,传统村落的保护与更新是近年来规划研究的热点,传统村落的空间格局是研究的重点。
本文以大理市双廊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基于 织补理论视角对双廊村的保护进行研究分析,并根据研究成果为双廊传统村落保护提供合理建议,以期进一步丰富织补理论在保护传统村落中的应用与发展。
关键词:织补理论;乡村旅游;空间保护;文化保护;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生态旅游本文索引:刘劲涛.基于织补理论的传统村落旅游空间及文化保护研究[J].商展经济,2024(03):031-034.中图分类号:F592.7;U695.1+4 文献标识码:A传统村落记录着历史文化与地方发展的脉络,是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不同社会发展阶段历史过程的记述,传统村落是地方居民情感寄托的场所,对传统村落的研究,就是对村落中文化与人类活动空间的关系的研究。
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及传统村落旅游的过度开发,造成多元要素涌入村落,在改善设施环境、创造就业机会并提高村民收入的同时,也极大改变了村落的传统风貌、村庄肌理与文化习惯,在包括当地村民、游客、旅游开发商、政府在内的利益相关者之间产生了诸多矛盾,因此社会生活的快速变迁及文化保护意识的增强,使得传统村落的保护受到更多关注。
为了保持传统村落的原真性与整体性,本文尝试将织补理论应用于传统村落保护方面,丰富已有研究框架,更有利于促使传统村落更加合理地融入时代,进而构建一条适用于传统村落保护的最优发展路径。
1 国内外传统村落研究概况1.1 国内研究现状我国乡村空间形态研究最早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而后形成了相应的理论体系,随着科技的进步,相关研究逐渐成熟。
传统村落环境格局、街巷空间及建筑风貌保护发展对策研究——以云南武定县万德村为例
59传统村落环境格局、街巷空间及建筑风貌保护发展对策研究——以云南武定县万德村为例姜 淼1,康佳意2(1. 北京建筑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北京 100044;2. 云南省设计院集团,云南 昆明 650228)摘 要: 传统村落的环境格局、街巷空间及建筑风貌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规划研究的重点。
文章以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村落万德村为例,基于村落环境格局、街巷空间、建筑风貌特征,通过实地深入调研,分析其现状特征及问题,提出相应保护发展对策,希望对传统村落规划工作有所启示。
关键词:传统村落;环境格局;街巷空间;建筑风貌;保护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TU982.29 文献标志码:AResearch on the Countermeasures of the Protection andDevelopment of the Environmental Street Space and Architectural Style and Features——Taking Yunnan Wande Traditional Village as an ExampleJIANG Miao 1, KANG Jiayi 2(1. School of Architecture and Urban Planning, Beijing University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Beijing 100044, China; 2. Yunnan Design Institute Group, Kunming Yunnan 650228, China)Abstract: The environmental pattern, street space and architectural style and features are the important components of the traditional village, also the focus of the research. Taking the Wande research project as the exampl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features and problems of the environmental pattern, street space and architectural style. It also discusses the countermeasures of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intended to enlighten researcher on this study in the traditional village planning work.Keywords: traditional village; environmental pattern; street space; architectural style and features; countermeasures of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作者简介:姜淼(1993-),男,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城市与区域规划。
浅谈旅游资源环境保护——以官渡古镇为例
浅谈旅游资源环境保护——以官渡古镇为例摘要:在云南省昆明市有一个具有特色富含文化底蕴的老城区—官渡古镇;它的建筑风格吸引了各地文化爱好者和旅游爱好者光临。
但是,官渡古镇的旅游资源与开发任存在这各种大大小小的问题;因此,论文针对昆明市官渡古镇老城街区改造中存在的问题,探寻在建设中应该如何保护和利用老城区,并使之成为促进城市活力经济因素的方法。
关键词:官渡古镇;文物保护;古镇格局一、渡古镇的历史官渡古镇位于河网密集的滇池北岸,官渡原名“窝洞”是滇池岸边一个渔村,宋代正式改名为官渡;它是昆明小乘佛教的第一个登陆地;妙湛寺前的金刚宝座塔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座金刚塔还是建造时间最早,历史最为悠久的,位于官渡古镇最中心位置,同时还分隔了老城区和新城区,成为了官渡古镇建筑群的核心。
官渡股怎因其历史文化深厚而远近闻名,历史文化古迹虽有损毁,但重要的历史文化遗存得一保留下来。
古镇中那些用螺蛳壳和着黏土的院墙,依然在风雨中耸立。
二、渡古镇的格局官渡古镇多为建筑群体性的体系布局,同时还有木结构体系。
如果以单栋房屋来看,它们的体形多为矩形,单纯而规整,体量也不大。
建筑群体几乎都有民居和宫殿、寺庙等佛教建筑的院落形式组成。
所以院落可以说是建筑群体组合的基本单元,也是基本形式,自然也是民居的主要形式。
现状古镇中的院落住宅主要还是“三间挂两耳”的“一颗印”民居。
金刚塔是官渡古镇标志性建筑,2002 年7 月,在国家、省、市文物部门及官渡区政府的共同努力下,这座重达 1350 吨的石塔被成功顶升 2.6 米,重现昔日风采。
为了使游客更好地欣赏金刚塔,也为提升当地市民的生活品质,官渡区政府扩建了广场,将其建成为开放式集休闲、娱乐、旅游、观光为一体的文化景观广场。
如今的广场已成为官渡区开展各种活动的重要场所,每年的“5•18 国际博物馆日”“文化遗产日”“科技宣传周”“非遗联展”等大型宣传活动都在此举办。
新广场的建成既丰富了周边市民的文化生活,又为宣传国家的各项政策、法律法规、展示地域文化的特色、风采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玉龙雪山小镇案例分析
玉龙雪山小镇案例分析请帮我根据以下主题和要求提供具体的案例,要求案例字数在600字左右,案例采用简明扼要的风格,尽量避免在回答内容中出现可能在中国是敏感的内容,用优美的排版格式输出:玉龙雪山小镇案例分析玉龙雪山小镇是位于云南省丽江市的一个旅游小镇,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下面我们将针对玉龙雪山小镇的旅游发展模式、旅游产业链和经济效益等方面进行案例分析。
一、旅游发展模式玉龙雪山小镇采用的是“以旅游为主导,以农业、林业、牧业为基础,以服务业为支撑”的发展模式。
该模式将旅游作为主导产业,将其他产业作为基础和支撑,实现了产业协同发展。
玉龙雪山小镇依托其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人文景观,积极发展旅游业,打造独特的旅游品牌,形成了以旅游为核心的产业体系。
二、旅游产业链玉龙雪山小镇的旅游产业链主要包括景区开发、旅游交通、住宿餐饮、旅游购物、旅游服务等环节。
景区开发是旅游产业链的基础,玉龙雪山小镇充分利用其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打造了一系列的旅游景点,如玉龙雪山、丽江古城等。
旅游交通是旅游产业链的重要环节,玉龙雪山小镇通过铁路、公路、航空等多种交通方式,为游客提供便捷的交通服务。
住宿餐饮是旅游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玉龙雪山小镇提供了各种类型的住宿餐饮服务,如星级酒店、农家乐等。
旅游购物是旅游产业链的重要环节之一,玉龙雪山小镇提供了各种类型的旅游纪念品和土特产,满足了游客的购物需求。
旅游服务是旅游产业链的关键环节,玉龙雪山小镇为游客提供了各种类型的旅游服务,如导游服务、翻译服务、旅游保险等。
三、经济效益玉龙雪山小镇的旅游业发展给当地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据统计,2019年玉龙雪山小镇共接待游客数量超过10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超过100亿元。
旅游业的发展不仅带来了直接的经济效益,也促进了当地其他产业的发展,如餐饮、住宿、交通等服务业。
同时,旅游业的发展也带动了当地农业、林业、牧业等基础产业的发展,形成了以旅游为主导,以多产业为支撑的产业体系。
浅析大研古镇传统建筑风貌保护和资源开发的和谐发展
浅析大研古镇传统建筑风貌保护和资源开发的和谐发展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云南昆明651701摘要:目前,乡村振兴政策在如火如荼的进行,许多的古镇古村得以开发利用,但是在开发过程中存在许多的问题,也遇到了许多的难题,主要是对古镇建筑风貌的保护,就是要做到既开发又保护,而且还要避免同质化,要促进开发与利用和谐发展。
本文就对大研古镇传统建筑风貌保护和资源开发的和谐发展进行探究,希望分析得出保护与开发和谐发展的策略。
关键词:古镇建筑;保护与开发;因地制宜;和谐发展一、大研古镇概况大研古镇即一般说的丽江古城,位于丽江坝子中部,北依象山、金虹山,面积3.8平方公里,始建于南宋末年,已有8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罕见的保留了宋元以来历史风貌的少数民族古城。
古城布局错落有致,既有山城风貌,又富于水乡韵味[1]。
民居建筑既融合了汉、白、彝、藏的民族精华,又有纳西文化的独特风采。
发源于城北象山脚下的玉泉河水分三股入城后,又分成无数支流,穿街绕巷,流布全城,形成“家家流水,户户垂柳”的诗意景象。
古城被誉为“高原姑苏城”、“东方威尼斯”。
二、大研古镇在保护与开发方面的成功经验(一)文化保护与开发方面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大研古镇兼顾了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开创了为人称道的“丽江模式”。
在旅游发展中始终致力于民居建筑、民族文化、民间工艺、民风民俗等有形文化和无形文化的保护[2]。
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法规标准,并依此对民居进行保护和修缮,拆除与古城风貌不协调的砖混建筑;鼓励经商者经营具有地方民族文化特色的商品,支持丽江本土文化人从事民族文化传承,收回政府直管公房铺面,集中用于古城传统文化挖掘、整理和保护,对东巴纸书、打铜工艺等民间工艺保护给予资金扶持。
(二)品牌创建方面大研古镇自始至终实施精品名牌战略,打好世界文化遗产金字招牌,打牢以文化特色创品牌的基础,通过文化与旅游的高度结合,形成了古城、《纳西古乐》、《丽水金沙》等特色文旅游精品。
论旅游业结构调整及优化的对策研究——云南黑井古镇为例
( 3 ) 围绕影视 、 绘 画的休 闲旅游。 通过 宣传黑井 的 自 然生态
风光 , 为广大艺术系学生提供绘 画、 摄影 的好场所 。 使他们不 仅 可以享受当地的文化 ,而且还可 以感受大 自然 的美好风光 , 完
成 自己 的作 业 ;
的现代农业转 型。
完善 黑井旅游产业结构 , 促进产业结构 的协调发展也是黑 井古镇调整产业结构 的关键环节 。 黑井古镇旅 游产业各部 门发 展不 均衡 , 旅游产 业生 产 、 流通 、 分 配各个 环节 存在 脱节 的弊
二、 大力 发展产业 生态旅游 , 促 进旅游产业 与生态环 境的 有机融合 。
( 1 ) 旅游联 合体理论创新 。是指旅游企业 以提高市场竞 争
力、 谋求更大利润 为 目的 , 通过一定形 式进行优势互补 、 资 源共 享, 建立交流机 制与合作 平台而组成的共 同体 。黑井古镇要加
2 . 3 加 强旅游 业与生态环境的融合 , 促 进旅游产业的可 持续发展
通 过问卷调查和对当地居 民的实地访谈 , 可以看 出黑井旅
强 和周边 古镇 的联 系 , 结为兄弟 古镇 , 一起 分享 资源 , 互 相宣 传, 共同实现各 自的经济社会效 益。 ( 2 ) 开发农业生态旅 游新 发展模式 , 带 动农 民创 收 , 发展 以 古镇旅 游为 中心的乡村旅 游辐射 带 。黑井具 有独特 的饮食文
有力 工具 。
联度高 , 需要满足不 同游客各个层 面上 的要求。
1 黑 井古镇旅游产 业价值 评价
( 1 ) 黑井古镇发展旅游业 的影响
黑井古镇 发展旅游 业对 于黑 井经济 、 文化 、 社会 以及产 业
生 态环境具 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 ( 2 ) 黑井古镇与丽江大研古城旅游业发 展的比较 黑 井古 镇和丽江大研古城都是 云南境 内开发的古镇 , 二者 在地理 位置 、 客源 市场 、 交 通情况 、 产业关 联度 、 品牌影 响了 以 及产业政策各方 面均存在差别 。 丽江大研 古城是 由旅游业带动
承载乡土基因的旅游生态聚落空间_以云南丘北县普者黑镇彝族旅游小镇规划为例
规划设计DESIGN承载乡土基因的旅游生态聚落空间 —以云南丘北县普者黑镇彝族旅游小镇规划为例□ 王 颖,张剑辉[文章编号]1006-0022(2007)02-0042-04 [中图分类号]TU982.29 [文献标识码]B近两年,云南坚持“政府引导、企业参与、市场运作、群众受益、永续利用”的方针,首批推出60个旅游小镇,成为云南省新农村建设的新亮点、旅游业发展的新卖点、国内外投资的新热点和当地居民收入的增长点。
云南丘北县普者黑彝族小镇在2006年被云南省建设厅列为30个重点建设的旅游小镇之一。
1990年,全球环境和产业大会将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旅游资源的管理应当满足经济、社会和美学的需要,又维持文化完整性、基本的生态过程、生物多样性和生命支持系统。
”云南的许多特色少数民族聚落和村镇因拥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而走上了发展旅游的道路,获得了不菲的经济收入。
然而,急于求成的心理和开发的盲目性导致许多传统聚落及村镇的“乡土基因”正在迅速消失,这不仅无助于当地的旅游开发,而且给当地的生态及原生人文环境造成了破坏。
如何正视传统聚落和村镇旅[摘 要]“青绿山水,重彩彝居”的特色资源使云南丘北县普者黑彝族小镇的旅游开发获得了经济效益,但旅游业的发展也带来了传统聚落风貌受到严重损害等不良后果。
规划以“乡土意”为理念,对当地彝居原型进行分析、提炼,对材料工艺进行改造,预设多种“新型彝居”和公共服务设施的营构方式,以正确引导民居改建;规划还将山体作为空间轴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水体引入小镇,并对水岸进行柔化处理,使聚落因水而建。
[关键词]旅游小镇;乡土意;乡土基因;可持续发展;旅游生态聚落空间T ourist Environment and Living Space with Local Characters—T ake thePlanning of the Yi T ourist T own of Puzhehei of Qiubei County, Yunnan Prov-ince for Example/Wang Ying, Zhang Jianhui[Abstract] The featured resources of the "landscape of green mountains with clear water inhabitedby the Yi" have enabled the small Yi tourist town of Puzhehei of Qiubei County, Yunnan Province togain a lot of economic benefits from its tourism development. However, the tourism developmenthas also brought about some negative consequences such as serious damages to the styles andfeatures of the traditional living space. With the "local DNA-Vernacular Spirit" as the concept,analysis and abstraction of the original model of the local Yi residential houses as well as improve-ment of the materials and techniques of the building are made in the planning of the town, correctlyguiding the residents in their reconstruction of their residential houses by setting up various con-struction modes for the "New Style Yi Residential Houses" and public facilities. The plan also takesthe mountain proper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spatial axis and introduces the water body into thesmall town, making flexible treatment to the river banks to enable the living space to be set upalongside the river.[Key w ords] Tourist small town, Local DNA-V ernacular Spirit, Local character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Tourist environment and living space游发展的“双刃剑”现象,如何引导合理、可持续的旅游型聚落开发建设,是本次规划亟需解决的首要问题。
浅谈云南热带雨林资源的保护性开发及利用--以云南省江城县宝藏乡
性、 多样性 和神秘性 , 为雨林旅游产 品注入 了特别魅 力 , 成为高 品 A、 扒沙河 一 带可作 峡谷 漂流 , 其 长全 长大 于 十五公 里 , 位的时 尚流行产 品。 我 国旅游业对热带雨林资源的开发利用整体 可 漂 流地 段 达 6 - 7 k m, 水 质 极好 , 在酷 热 的 夏 天 , 由 于水 是 穿 上 处于初级 阶段 , 旅游 产品 以主题公园为 多 , 探 险性和体 验性相 过 原始 丛林 而 来 , 水 恒 温在 恒定 在 l 8~2 5 ℃左 右 , 试想 , 在 三 对 不足 , 需要全方位加以改造和提 升。 十 多近 四十 度高 温湿 热 的天气 ,在 如此 纯 净而 凉爽 的水 中进 1 . 2 工 作 区 热 带 雨 林 现 状 行 漂流戏水 , 那将 是一 种何等 的快乐 与惬 意?扒 沙河源 于热带 原 始丛 林 中 , 而河 水 则来 源 于侏 罗 白垩 系 的砂 岩 、 砾 岩这 中 , 作 者工作的区主要位 于云南省普洱市墨江县 和江城县 , 目前 经 过 天然 层层 过 滤 , 其水 质 不仅 清 澈 , 还直 可饮 用 , 在 这 样 的 所说 的扒沙河热带雨林 区隶属江城县范围。区内属 高中山深切割 水 流中漂 流无异 于是在 矿 泉水 中漂 流。南于 四周 为原 始森林 , 区, 最高位于 曼见 山, 高程为 1 8 1 5 m, 最低为南东部 的勐野仙 江流 水量较 为恒 定 。 径西 出口处 , 高程约 为 7 3 5 m, 最大相对 高差达 1 0 8 0 m( 见冈 1 ) 。 地 B 、 从海拔高度看 , 扒 沙河北 东高 , 南西低 , 可 漂流的区域之六 势北东高南西低 。区内山高谷深 , 森林茂密 , 很 多地方大面积为无 L 公 晕范同内高差达 3 0 0多 不急不缓的水刚好可载舟慢悠悠 人烟居住或 到达 。调查区位 于北 同归线以南 , 属热带 t l f 地 季风 流过峡谷 , 两侧各 色热带雨林植物尽 收眼底 , 若在宽 阔之地尝 以 气候 , 温湿 多雨 , 年平 均气温 1 8 ℃左 右。 全年多雨多雾 、 潮湿 , 利于 当地 特有之傣味烧烤 , 再佐 以两瓶 “ 冰镇” ( 水温低 , 将 啤酒放 于水 动植物生存与发展。 中就 自然成 了 , 冰啤) 啤酒 , 这 岂非是 “ 此景 只应天上 有 , 人间能有 调查 区居住 有哈尼族 、 彝族 、 傣族 、 瑶族 、 拉祜族 等少数 民族 儿回闻? ” 之 景乎? 在局部 , 也有两 _ 二米 高 的小 瀑 布 , 从 上 漂 流 而 为主 , 杂居 以部 分汉 族。经济以农业为主 , 生产大米 、 玉米 、 麦类 、 下, 个 中刺 激 , 想 必也会引来尖 叫声声 , 让游人 除了戏水 , 也 有 些 豆类 、 茶叶 、 烤烟等等 , 近年 , 引进 了大量 的香蕉及咖啡的种植。T 许 的刺 激 感 , 冒险感 。 业多 以手 工业为主 , 另外有 森林 采伐业 、 制茶、 等 。矿产方 面有
体验经济视角下旅游景区的可持续发展---以黑井古镇为例
体验经济视角下旅游景区的可持续发展——以黑井古镇为例摘要:随着体验经济的到来,游客已经不再满足于被动参与,而是需要主动参与到景区内各项旅游项目中去,同时,体验型旅游开发是景区可持续发展的必然。
本人以黑井古镇为例,分析了在体验经济视角下,景区为可持续发展,在开发规划和营销策略方面所应采取的措施。
关键词:体验经济可持续发展旅游景区黑井古镇旅游景区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也是旅游业发展的主体。
而旅游景区主要分为四个类型:1、自然类旅游景区,以名山大川江河湖海为代表;2、人文类旅游景区,典型代表是故宫、颐和园、八达岭等;3、主题公园类,如1987 年河北郑定的西游记宫,1989 年的深圳锦绣中华等;4、社会类旅游景区,比较典型的就是工业旅游、观光农业、采摘林业、观赏林业、休闲渔业等等。
据报载,全国旅游主题公园近80%已倒闭,给中国旅游业已造成3000 多亿元的损失。
其中典型的是位于江苏吴江市亚洲投资最大(10 多亿元)的科幻公园福禄贝尔乐园于1998 年1 月宣布破产清资。
投资上亿的通什海南中华民族文化村开业不到8个月就倒闭。
位于湖南省西北部的武陵山脉中的武陵源为了保住“世界自然遗产”这一金牌,不得不拆除违规建筑,耗资345 亿元,相当于1990 年到2001 年底武陵源所有门票收入的总和。
笔者认为,旅游景区忽视游客体验与缺乏可持续发展观念是造成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
1.1体验经济的概况“体验经济”一说最早出现在美国未来学者阿尔文·托夫勒1970年写的《未来的冲击》一书中。
他认为经济发展经历了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服务经济等浪潮后,体验经济将是最新的发展浪潮。
自美国战略地平线LLP公司的创始人B·约瑟夫·派恩和詹姆斯·H·吉尔摩发表《欢迎进入体验经济》一文以及出版《体验经济》一书以来,体验经济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并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式已经渗透到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且正成为社会经济新的增长点。
全域旅游视角下历史文化型特色小镇发展策略研究——以云南玉溪市江城特色小镇为例
村镇I全域旅游视角下历史文化型特色小镇发展策略研究----以云南玉溪市江城特色小镇为例■王永祥骆爽王松近年来,各级政府逐步深入理解了何为特色小镇,更加注重其内涵建设。
顶层设计方面,从中央到各部委都在持续推进特色小镇的高质量建设发展,以确保特色小镇建设步调一致、行稳致远。
经过5年多的探索与沉淀,特色小镇规划建设正在全面积极落实。
历史文化型特色小镇是依托于民俗文化、民族文化、历史遗产等类型资源,挖掘文化内涵,融入新型文化旅游业态和商业业态的新型城镇,在现阶段以历史文化型小镇为载体开发特色小镇仍存在诸多现实问题,如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编制、脱离地方实际、传统文化与遗产保护不够等等。
因而研究历史文化型特色小镇的开发方向和发展策略,能够对探索历史文化型特色小镇的发展提供一定意义的借鉴和参考。
一、全域旅游与历史文化特色小镇的关联2016年在三部委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中提出五点要求,特色小镇培育要求具有特色鲜明的产业形态、和谐宜居的美丽环境、彰显特色的传统文化、便捷完善的设施服务以及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
2019年7月,在国家发改委公布的“第一轮全国特色小镇典型经验”中.总结提出了包括打造新兴产业集聚发展新引擎、探索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路径、开拓城镇化建设新空间、构筑城乡融合发展新支点、搭建传统文化传承保护新平台等经验。
因此可知,在文化传承、产业发展以及风貌环境三大方面是特色小镇建设的重要内容,而全域旅游的规划建设着重点也同样落脚在全域产业及产品体系的构建以及全域自然及人文资源的优化提升等方面,可见两者在建设目标和发展策略上是相对一致的。
二、全域旅游视角下历史文化型特色小镇发展策略(一)理清历史发展脉络,挖掘历史文化内涵深入挖掘特色小镇在全域范围内的历史文化资源,梳理历史发展脉络,提炼文化内涵,以文化为核心,打造小镇自身独特的文化印记,促进IP概念的成型,提升小镇辐射吸引能力,满足区域旅游市场的文化需求。
云南古镇聚落文化和生态保护
2
的古镇聚落不仅具有文化价值,还具有生 态价值
2
这些古镇大多依山傍水,自然环境优美,生物
多样性丰富
3
保护这些地区的生态环境对于维护当地的生态 平衡和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生态保护的重要性
保护生物多样性
云南的自然环境复杂 多样,生物资源丰富 ,包括许多珍稀和濒 危物种。保护古镇聚 落的生态环境有助于 维护当地的生物多样 性,防止物种灭绝
1 云南古镇聚落文化的价值
建筑艺术价值
云南的古镇聚落以其 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精 湛的工艺而闻名。这 些建筑大多采用地方 材料,如石头、木材 、泥土等,外观古朴 ,具有很高的艺术价 值。此外,古镇中的 雕刻、绘画、装饰等 也具有很高的观赏价 值
1 云南古镇聚落文化的价值
历史文化遗产
云南的古镇聚落是当 地历史文化遗产的重 要组成部分。它们见 证了云南的历史变迁 和社会发展,是研究 当地文化、历史、经 济的重要资料。保护 这些古镇有助于传承 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 秀传统文化
加强对云南古镇聚落文化和生态保护的科学研究,深入了解其价值和现状。利用现代科技 手段,建立数字化档案和数据库,为保护工作提供数据支持
3 建议和措施
促进社区参与
鼓励当地居民参与古镇保护工作,提高他们 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培训和教育,提高 居民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和技能水平。同时 ,引导游客文明旅游,减少对古镇的破坏和 污染
建议和措施
1
云南古镇聚落文化的价值
云南古镇聚落文化的价值
1 云南古镇聚落文化的价值
民族文化多样性
云南是一个多民族聚 居的地区,有25个少 数民族。每个民族都 有自己独特的传统文 化和习俗,这些文化 在古镇聚落中得到了 完整的保留和传承。 游客可以在这些古镇 中领略到不同民族的 风情,体验到多元文 化的魅力
高中地理《聚落的形成和发展》文字素材3 新人教版选修4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某某古城介绍某某古城又名大研镇,它位于某某坝中部,北依象山、金虹山、西枕狮子山,东南面临数十里的良田阔野,因其四面被青山环绕,形状如同一块碧玉大砚,所以取名大研镇〔砚与研同音〕。
它最初建于宋末元初〔公元12世纪末~13世纪初〕,盛于明清。
某某古城是中国古代城建方法的活化石。
古城保留了大片明清年代的居民建筑,均是土木结构瓦屋面楼房,多数为三坊一照壁,也有不少四合院,融合了纳西、白、汉等民族建筑艺术的精华。
居民建筑布局灵活,注重装饰,精雕细刻,门窗上多雕饰有花鸟图案。
而且这里的居民都喜欢在庭院种植花木,摆设盆景,无户不养花,无户不流水,形成了“家家流水,户户垂柳〞的高原水城风貌,被誉为“高原姑苏〞、“东方威尼斯〞。
沿河建筑,是古城建筑的第一个特点。
街的走势几乎与河流同步,构成一条土木瓦屋的建筑长廊,这是古城建筑布局的基本格式。
因为水渠密布,跨水临渠的建筑十分普遍。
依山建筑,是古城建筑的第二个特点。
古城盘亘于崇山峻岭之间,沿街建筑此起彼伏,因山势起伏而不断变化。
光义街的光碧巷和金星巷一带建筑,少了某某的喧哗,而多了依山的幽静。
临街建筑,是古城建筑的第三个特点。
古城中心,由整齐繁华的铺面围成一条方形街面,称四方街。
街面宽广,主街有四条,分别向四周辐射。
每条街道又分出许多小街小巷,街巷相连,四通八达,像一条血脉贯穿古城。
在适当的部位,还留有休闲的空地。
每条巷道,均由五彩花石铺就,雨季不泥泞,夏季无尘土,显得光滑平整。
街巷之中,茶楼酒店、画廊作坊鳞次栉此,工艺品、土特产琳琅满目,身着各种服装的少数民族与各国游客穿梭往来。
四方街上,至今仍保留古代利用河水清洗街道的装置,可以定期冲刷街道,保持古城洁净,十分省力。
古城的泉水富有音韵;某某古城游荡着天籁的灵魂。
清澈的泉水穿街走巷,入院过墙,流遍万户千家。
黑龙潭是玉河水的源头,泉水从四周山麓的古老栗树下、岩隙中喷涌而出,在此汇成一个巨大而又神奇的出水潭,成为古城生机勃发的秘密。
整董,隐藏在普洱江城不为人知的生态秘境小镇!
整董,隐藏在普洱江城不为人知的生态秘境小镇!位于江城县南部的整董镇,距离江城县县城59公里,东南与老挝接壤,南与西双版纳勐腊县毗邻,西与景洪市隔江相望,西北与普洱市思茅区相接。
整董属十二版纳之一,是以傣族为世居民族的小镇,清朝雍正年间傣族人民就开始在这里居住。
镇内居住傣、哈尼、瑶、彝等11个少数民族。
随处可见茂密的森林,潺潺的溪流,可谓“一山一景,一水一色”。
▲整董傣族古村落【乡村特色】充满傣族风情的小集镇整董镇的傣族民族特色保存比较完整,傣族群众几乎全都居住在傣族特有的传统民居里,而最为集中的是城子的三个寨子(曼乱宰、曼贺井、曼贺),虽然是三个寨子,却户户相联,家家相对。
2012 年1月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云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同年2月,城子三寨被列入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为了配合城子三寨的傣民居风格,打造整董自己的特色,2015年整董镇启动了“小集镇外立面修缮”工程,所有的建筑都统一使用傣族风,如今第一期工程已经完工,小集镇街道充满傣家风情,走在街道上恍如身在竹楼间。
▲整董传统民居▲城子三寨【天然氧吧】勐桑洛广场勐桑洛广场,勐桑洛--意为宽阔平整的坝子。
广场内有四棵形态各异年代古远的千年古榕,传说,这里曾经发生过水灾,当地的人们纷纷来到大榕树下避难,逃过了一劫。
所以这四棵大榕树又是当地人民的神树,人们都认为只要大榕树枝叶茂盛,他们的生活也一定会风调雨顺。
为了保护这四棵大榕树,同时也为打造整董风情小镇打下基础,建起了勐桑洛广场。
广场整体造型为开屏的孔雀,孔雀为神鸟,榕树为神树,神鸟依神树,可所谓相得宜彰。
中间圆形部分是一个水池,当泼水节到来时,这里是人们泼水狂欢的场所;因为这里的空气含氧量特高,因此自然就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的休闲地、健身的首先地。
▲勐桑洛广场▲千年古榕树【名人召存信的故乡】整董村曼贺井小组整董村曼贺井小组是整董特色新农村“城子三寨”之一,更是已故名人召存信的故居所在地。
这里生活着召存信的后人,村里的老人都还记得儿时的趣事;这里有他儿时喝过水的神井,乘过凉的古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聚落景观的保育和发展———以云南江城整董旅游小镇为例
作者:鲁嘉颖
来源:《现代园艺·下半月园林版》 2017年第4期
1 整董镇古村落景观的发展概况云南省江城县整董镇位于中老越三国相邻的国际枢纽地带,是以傣族为主,兼有哈尼、瑶、彝等11个民族聚居的小镇,自清朝雍正年间傣族人民就开始在这里居住,镇内集瀑布、温泉、千年古榕树、独树成林、野生亚洲象等自然景观和南传佛教古塔、古村落、消逝的佛寺、传承的傣锦、傣族武术等人文景观于一体,是一个特色鲜明、多元
文化集锦的地方。
2012年,保存完好的傣族古村落“城子三寨”被列入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2013 年曼滩古寨荣获“全国十佳魅力乡村”。
目前,整董镇正集合多方之力,打造“一镇·两廊·三区·十寨·一园”的乡村特色旅游小镇。
2 聚落景观空间特色整合与价值重塑聚落旅游景观资源开发并非只是一个单纯的环境打造
行动,更维系着居民在地意识的构建及地方认同的塑造。
整董旅游小镇建设团队在开发过程中,在深刻把握历史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对空间特色进行整合。
从整体的风貌形制到每家每户房屋
样式面貌;从传统布局到细部节点亮化;从集体民风民俗到个人生产生活,在理念上借力整合,在观念上挖掘探索,在治理模式上实行“自主”与“参与”自下而上的创新,在空间活化模式
上实现“新老共生”及“记忆性与在地生活”的空间表达,在运作模式上运用“跨界整合、产
业激活”的文创经验等。
2.1 村落景观特色的挖掘整理全镇10个傣族寨子民居保存完好、风情浓郁、氛围古朴;坝子平缓,寨子、小丘林、田园错落有致,田园风光隽秀;村寨保留着大部分传统的傣族村落空
间格局,其传统边界为自然的植被,在茂密的植被包围下,形成内向、隐蔽的围合空间。
其内
部巷道呈网格状分布,随地势高低起伏,但相对平整;建筑样式为典型的木质杆栏式建筑,具
有独特的外型、强烈的对比感、灵动的轮廓以及朴实的外表;傣族信仰南传佛教,对佛塔十分
尊敬,城子三寨周边共有3座佛塔,分别是位于西北方向的丰收塔,西南方向的贺井塔和东南
方向的景宰塔。
除此之外还包括:古树、寨神林、塔神林、古井、寨心、寨门以及茶马古道、
土司府、大佛寺、三只金鸭塘等历史环境要素内容。
在历史文化价值方面,整董有着历史悠久
的文物古迹、特色鲜明的傣族文化、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较多的珍惜濒危物种:野象、牛、无忧花等,具有较好的科考和观赏价值。
2.2 旅游发展的可行性和价值评估村落的保护和开发,不仅仅只是针对建筑、环境和设施,根本上是要保护人、乡愁、居民的文化认同及参与性。
整董旅游小镇以保护传统村落历史文化
遗产,更新村落内部功能,激活村落发展原动力,构建景观特色环境为出发点,在尊重自然及
对居民民风民俗充分认识的基础上,针对村落民居、巷道及公共活动场所的传统分布、形态进
行分析和保护。
在传统建筑整修或改造上,采取“新老共生”的活化模式,尊重历史遗存,对
传统进行修护和再利用,巩固其价值并发挥新价值,达成新老过度并存。
在环境空间要素上围
绕历史文化遗存亮化节点景观,完善道路、防火防灾体系和服务设施。
村落保育体系的完善关
键还在于其内部生命原动力的激活,小镇规划团队,在传统民居建筑、传统产业、传统民俗中
融入现代艺术、教育、生态的文创经验,力争实现村落整体的、真实的、保护与发展的相互促
进和良性循环。
透过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以自上而下、自主参与、借助外力,借鉴新兴产业
模式的运行机制,疏通传统产业存在的弊端,通过对民俗风情、历史文脉、传统农业、手工艺、节庆活动的挖掘,提升游客吸引力及群众认同感,为保护古村落兼发展经济注入新生力量,最
终促进村落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3 在活化过程中得到的启示乡村聚落具有其独特的表现形式、文化内涵及原真性,它们的
保存与活化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
随着国家城市化进程和“新农村建设”的战略
部署,大批的村镇开始了新一轮的规划建设高潮,许多的乡村规划都把旅游开发作为发展的主
导产业。
针对传统聚落与历史建筑的活态遗存,以保存为基础,以发展为目标,从过去的消极
保存与维护为主转向积极的以再利用与再生活化为主。
但因其村镇背景复杂、文化多样,发展
的路径不尽相同,不可能套用一种发展策略。
更不能简单地将其他地方的开发模式照搬到另一
个村镇聚落,特别是我国西南边陲经济欠发达地区、民族成分各异的村镇,在保护民族村镇文
化的延续性和真实性的同时,积极提升村民的物质文明与文化生活水平,做到经济发展与传统
民族文化传承的和谐发展,则是我们要深入思索的问题。
聚落文化具有不可再生的唯一性和脆弱性,它是集人文、历史、环境、空间、资源、产业、习俗为一体的有机结合,要实现乡村聚落的伟大复兴,保育是第一位的。
旅游业的开发,在推
动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应担负起区域文化的传播、传承与保护运营机制。
适度合理地开发,保
证旅游资源的独特性和原真性,在历史遗存、空间营造、文化传承、产业建设等方面进行多学科、多角度的剖析和探讨,寻求传统文化再发展的可能性,值得我们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