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容器无损检测作业指导书.

合集下载

无损检测作业指导书-1

无损检测作业指导书-1

目录1总则2人员要求3设备4分析前准备5 作业方法及工艺要求6 出具检验结果7 安全技术措施8 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措施9 附录1 总则1.1 工程概况***工程(**MW)#*机组安装中要求对所有含合金成分的设备元部件(制造厂文件明令严禁解体的除外)、组合件必须做***%的光谱复查。

可解体或散装设备,要逐零件复查,组合件的所有焊口两侧及焊缝100%复查。

对现场用合金材料,安装前必须??%光谱检验,安装后必须??%光谱复查。

光谱分析工作量将近?万点,光谱分析工作极其繁重。

1.2 作业指导书概述1.2.1 编制目的:明确光谱分析的整个过程及各方面要求,保证工作质量及安全。

1.2.2 适用范围:适用于电力系统火力发电厂设备的高温高压管道和各类合金钢部件,以及他们的焊接接头,焊接材料(焊丝、焊条)的光谱分析工作。

1.3 编制依据1.3.1 《??MW工程?#机组金属检验施工组织设计》1.3.2 《火力发电厂焊接技术规程》 DL/T869-2004(以下简称《焊规》)1.3.3 《火力发电厂金属技术监督规程》 DL438-20001.3.4 《电力工业锅炉压力容器监察规程》 DL612-19961.3.5 《蒸汽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劳部发<1996>276号1.3.6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质技监局锅发<1999>154号1.3.7 《火电发电厂金属光谱分析导则》1.3.8 《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第一部分:火力发电厂)》DL5009.1-20022 人员要求2.1 从事光谱分析的工作人员须经专业培训,并经光谱分析人员资格鉴定委员会考试合格,取得资格证书方级从事光谱分析工作。

2.2 光谱分析人员的视力应在1.0以上,色肓者有能担任光谱分析工作。

2.3 了解安全防护知识,及时排除不安全因素。

2.4 光谱分析高级人员a)应全面了解光谱工作项目和工作量,协助技术人员制定工作计划和拟定技术措施。

无损检测作业指导书-4

无损检测作业指导书-4

目录1总则2检验人员3作业程序、方法及工艺要求4缺陷质量分级5 安全技术措施6 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措施7 附录1 总则1.1 概述本指导书中的渗透探伤方法是溶剂去除型着色渗透探伤方法。

编制目的:明确这种渗透探伤的整个过程及各方面要求,保证工作质量。

本指导书适用于电力建设中的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及其它非多孔性材料表面开口缺陷的检测。

1.2 编制依据1.2.1 《??MW工程2#机组金属检验施工组织设计》1.2.2 《火力发电厂焊接技术规程》 DL/T869-2004(以下简称《焊规》)1.3.3 《蒸汽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劳部发<1996>276号1.3.4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质技监局锅发<1999>154号1.2.5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JB/T4730.5-2005(以下简称JB/T4730.5)1.3.6 《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第一部分:火力发电厂部分)》 DL5009.1-20022 检验人员2.1 凡从事锅炉、压力容器及压力管道原材料、零部件和焊缝渗透检测人员,都必须经技术培训,掌握了解必要的设计、材料、制造、检验方面的基本知识,并按照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文件“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与监督管理规则”的要求,经过考核取得渗透检测技术资格。

2.2 无损检测人员按技术等级分为高、中、初级。

取得渗透检测方法各技术等级的人员,只能从事与该技术等级相应的无损检测工作,并负相应的技术责任。

2.3 凡从事锅炉、压力容器及压力管道渗透检测的人员,除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外,视力必须满足下列要求:未经矫正或经矫正的近和远视力应不低于 5.0(测试方法应符合GB11533的规定),并一年检查一次。

不能有色盲、色弱。

3 作业程序、方法及工艺要求3.1 准备工作3.1.1 技术准备3.1.1.1 根据《金属试验委托单》了解被检工件情况,包括材料、规格等。

3.1.1.2 确定检验工作质量等级、检验比例、数量、受检工件质量验收级别。

压力容器无损检测指导书

压力容器无损检测指导书

1.目的该作业指导书是为指导检验员进行在对承压类特种设备进行无损探伤而制订,其目的是规范检验检测工作过程,提高检验工作质量,及时消除隐患,防止事故发生。

2. 适用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压力容器、锅炉、压力管道等承压设备的无损检测。

3.职责3.1检验员a.从事压力容器定期检验工作的检验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核准的检验范围从事检验工作。

b.负责按本程序要求准备和实施现场检验,填写检验检测原始记录,出具检验报告;c.对检验检测原始记录的真实性和检验结论的准确性负主要责任。

3.2检验责任师负责核对检验检测原始记录和审核检验报告,对检验结论的准确性负次要责任。

4.工作依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国务院令第373号《压力容器定期检验规则》TSGR7001-2004《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质技监局锅发[1999]154号GB150-2011《钢制压力容器》GB151-1999《钢制管壳式换热器》GB20801-2006《压力管道规范工业管道》GB50273《工业锅炉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4792《放射卫生防护基本标准》JB4710-2005《钢制塔式容器》JB4731-2005《钢制卧式容器》JB4730-2005《压力容器无损检测》5. 检测项目及质量要求(1)锅炉无损检测:锅炉受热面管子及其本体管道焊缝的射线探伤,应在外观检查合格后进行,并符合下列规定:1 抽检焊接接头数量应符合下列规定:1)蒸汽锅炉额定工作压力小于3.8MPa 的管道,其外径小于或等于159mm时,安装工地为10%;外径大于159mm,壁厚大于或等于20mm 时,每条焊缝应进行100%探伤;2)热水锅炉额定出水温度小于120℃,管子外径大于159mm,探伤比例应不小于焊接接头数25%。

管子外径小于159mm,可不探伤;锅炉额定出水温度大于或等于焊接接头数120℃,管子外径小于或等于159mm,探伤比例不应小于焊接接头数2%;管子外径大于159mm,应为100%探伤;3)有机热载体炉辐射段探伤接头数比例不应低于10%,对流段不应低于5%。

无损检测作业指导书

无损检测作业指导书
无损检测管理规程
文件编号
WI081002
编写
审核
批准
页码
第1页共2页
钱刚
沈阳勇
戴元本
版本版次
B 0
1目的和使用范围
为有效的控制无损检测的工作质量,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真实性、达到控制公司产品质量的GB150《钢制压力容器》
JB/T4700-4707《压力容器法兰》
4.1.1外协单位有需有相应的资质,从事无损检测的人员必须经省(市)劳动部门培训考试,取得相应的等级资格证书方可持证上岗。
4.1.2签发检测报告和射线检测评定人员必须持有省(市)劳动部门颁发的Ⅱ级(中级)资格证书或部级劳动部门签发的Ⅲ级资格证书。
4.1.3无损检测员的工作范围不能超出其资格证书上规定的范围。
NB-T47010-2010《不锈钢钢锻件》
JB/T4730《压力容器无损检测》
JB/T755《压力容器锻件技术条件》
ASME--V《锅炉及压力容器规范V篇无损检测》
2.2术语
无损检测方法及英文缩写
X射线探伤RT
超声波探伤UT
磁粉探伤MT
渗透探伤PT
3职责
质保部是无损检测的归口管理部门。
4工作职责
4.1人员控制
4.1.4无损检测员必须熟知同检测工作相关的国际、部标和行业标准及相关规范,并具备此方面可随时查阅的资料。
无损检测管理规程
文件编号
WI081002
编写
审核
批准
页码
第2页共2页
钱刚
沈阳勇
戴元本
版本版次
B 0
4.3现场检测工作的实施
4.3.1无损检测员按客户订单上的要求进行检测准备工作。
4.3.2无损检测员按无损检测工艺规程和相关规定进行现场检测工作,检测的情况要如实记录,发现的情况要画图说明。

压力容器作业指导书

压力容器作业指导书

目录1 总则 (3)1.1 制定目的 (3)1.2 适用范围 (3)2 完好标准 (3)2.1 零、部件 (3)2.2 运行性能及安全状况等级 (3)2.3 技术资料 (4)2.4 容器及环境 (4)3 使用管理和维护保养 (4)3.1 使用管理 (4)3.2 日常维护保养 (5)3.3 定期维护保养 (5)3.4 常见故障处理方法 (6)3.5 紧急情况处理 (6)4 检验 (6)4.1 检验单位、检验员、无损检测人员 (6)4.2 检验性质和检验周期 (7)4.3 检验的程序、计划和方案 (8)4.4 检验的基本原则 (10)4.5 外部检查内容 (10)4.6 内外部检验内容 (10)4.7 容器的安全状况等级划分 (17)4.8 强度校核 (21)4.9 最终安全状况等级评定 (22)4.10 检验报告 (23)5 检修 (23)5.1 基本规定 (23)5.2 检修周期 (23)5.3 检修一般要求 (23)5.4 常规修理的主要内容 (23)5.5 常见缺陷修理方法 (23)5.6 检修质量标准 (27)6 试车(投运)及验收 (30)6.1 试车(投运)前的准备工作 (30)6.2 试车(投运) (31)6.3 验收 (31)7 维护、检验、检修安全注意事项 (32)7.1 维护安全注意事项 (32)7.2 检验、检修安全注意事项 (32)7.3 试车(投运)安全注意事项 (33)附录A 容器压力试验方法及安全规则 (33)A1 基本规定和要求 (33)A2 压力试验方法 (34)A3 合格标准 (35)A4 安全规则 (35)1 总则1.1 制定目的压力容器是化工生产过程中完成反应、换热、贮存、分离等作用的一类特种设备,其介质一般具有易燃、易爆、高温、高压、有毒、危险及危害性大等特点。

为贯彻国务院颁发的《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暂行条例》确保压力容器安全运行,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特制定本规程。

无损检测作业指导书

无损检测作业指导书

无损检测作业指导书一、概述无损检测是一种能够在不破坏或改变材料原有形态的情况下,通过对材料进行各种检测手段和方法,来评估材料及构件的完整性和质量的一种技术手段。

无损检测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能源、化工、建筑等领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作业指导书将介绍无损检测的基本原理、常用的检测方法以及如何进行无损检测作业。

二、基本原理1.1 声波无损检测:利用声波的传播特性来测试材料中的缺陷及其他问题。

1.2 磁性无损检测:利用材料对磁场的反应来评估材料的质量和缺陷情况。

1.3 热辐射无损检测:通过检测材料发出的热辐射来评估材料的状况。

1.4 X射线无损检测:利用X射线的穿透性和吸收性来检测材料的内部结构和缺陷。

1.5 超声波无损检测:利用超声波在材料中传播的速度和反射来判断材料的质量和缺陷情况。

三、常用的检测方法2.1 直接声传播法:将声源直接放置在被检测的材料上,并通过分析声波的传播情况来判断材料的状况。

2.2 磁粉检测法:通过在被检测材料表面涂覆磁性粉末,在施加磁场的情况下观察磁性粉末的分布,以判断材料是否存在缺陷。

2.3 热红外检测法:利用热红外相机来检测材料发出的热辐射,通过分析热辐射的分布情况来评估材料的状况。

2.4 射线透射法:利用X射线的穿透性和吸收性,通过对材料进行透射检测,观察X射线透射的情况来评估材料的内部结构和缺陷。

2.5 超声波扫描法:利用超声波在材料中的传播速度差异和反射情况,通过对超声波信号进行扫描和分析,来判断材料的完整性和质量。

四、无损检测作业步骤3.1 确定检测目标和需求,了解被测材料的特点,以及可能存在的缺陷情况。

3.2 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和设备,根据被测材料的特点和要求,选择适用的无损检测方法和设备。

3.3 准备工作,包括材料的清洁、表面处理、安全措施等工作。

3.4 进行无损检测作业,根据选定的检测方法和设备,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检测,记录数据和观察结果。

3.5 数据分析和结果评估,对检测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估,判断材料的质量和缺陷情况。

无损检测作业指导书

无损检测作业指导书

受控状态:编号QHZYZD-2011无损检测作业指导书编制单位: 青岛无损编制:年月日审核:年月日年月日年月日批准:年月日版次:第一版目录总则-----------------------------------------------------------------------------------------3 射线检测工艺-----------------------------------------------------------------------------7 超声波检测工艺-------------------------------------------------------------------------17 1超声波检测工艺流程图--------------------------------------------------------------17 2钢板超声波检测复验-----------------------------------------------------------------18 3对接焊缝超声波检测-----------------------------------------------------------------22 4管座角焊缝超声波检测--------------------------------------------------------------27 5T型角焊缝超声波检测---------------------------------------------------------------30 6管道对接焊缝超声波检测-----------------------------------------------------------33 7锻件超声波检测-----------------------------------------------------------------------378 无缝钢管超声波检测----------------------------------------------------------------399 超声波测定厚度----------------------------------------------------------------------41 磁粉检测工艺----------------------------------------------------------------------------45 渗透检测工艺----------------------------------------------------------------------------50 用于非标准温度的检测方法----------------------------------------------------------56 热处理作业指导-------------------------------------------------------------------------59 光谱作业指导书-------------------------------------------------------------------------64总则1主体内容与适用范围1.1本指导书适用于我公司所开展的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和石化工程的射线检测、超声波检测、磁粉检测、渗透检测和超声波测厚。

无损检测作业指导书

无损检测作业指导书

无损检测作业指导书一、背景介绍无损检测(Non-Destructive Testing,NDT)是指在不破坏被测对象完整性的前提下,利用各种技术手段和设备对其进行检测、测量、评价或判定的一种方法。

在工业领域中,无损检测被广泛应用于材料、构件和设备的质量检测、安全评估和性能监测,以确保生产和运营过程的安全和可靠。

无损检测作为一项关键技术,对从航空航天到能源和化工等各个领域的工业生产和产品质量有着重要影响。

本作业指导书旨在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一份详细的无损检测作业指南,以确保检测工作的质量和准确性。

二、作业前准备1. 熟悉被测对象:在进行无损检测之前,必须对被测对象有足够的了解,包括其构成、制造工艺和使用条件等。

这将有助于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和设备,以及准确评估结果。

2. 熟悉检测方法和设备:根据被测对象的特点,选择适合的无损检测方法和设备。

熟悉这些方法和设备的原理、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以确保正常进行检测工作。

3. 检测区域准备:清理被测对象的表面,确保其干净、无油污和杂质。

必要时,使用适当的清洗剂进行清洗。

另外,确保检测区域的通风良好,以便于操作和排除可能的风险。

4. 确定检测参数:根据被测对象的性质和要求,确定适当的检测参数,如波长、频率、电流功率等。

这将有助于获取准确的检测结果,并快速发现可能存在的缺陷。

三、作业步骤1. 根据被测对象的特点和要求,选择适当的无损检测方法,如超声波、射线、涡流、磁粉等。

了解每种方法的原理、优缺点,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2. 根据选择的无损检测方法,准备相应的设备和工具。

确保设备的正常工作状态,如电源供应、传感器的校准和标定等。

3. 在检测之前,对被测对象进行必要的预处理。

例如,清洁表面,移除可能影响检测效果的覆盖物和污垢。

4. 根据检测要求,将传感器或探头与被测对象适当接触或定位。

确保传感器的位置和角度与被测对象的几何形状和缺陷类型相匹配。

5. 开始无损检测,按照预定的检测规程和流程进行操作。

无损检验作业指导书.

无损检验作业指导书.

0. 总则本作业指导书是制造或检验压力容器、金属构件、机加工件等内在质量检测的技术规定,无损检测人员必须遵照执行。

检测方法的选择应依据无损检测委托书。

如果用一种检测方法有怀疑时,可用其它方法复验。

无损检测人员至少应受过无损检测基础知识培训,并经考试合格,方可持证操作。

1. 超声波探伤(UT)1.1 适用范围1.1.1 钢板适用于厚度12-120mm的压力容器及钢结构件用钢板。

1.1.2 焊缝适用于焊件对接处厚度8-120mm的钢制压力容器及钢结构件的焊缝探伤。

不适用于铸钢、奥氏体不锈钢、耐酸钢及允许根部未焊透的单面焊钢制压力容器对接焊缝的超声波探伤。

1.1.3钢管适用于S/Dn≤60% (S为管壁厚、D为管内径)、外径≥φ22mm、厚度≥2mm的高压无缝钢管。

1.1.4 钢锻件及其它机加工件。

1.2 仪器、试块1.2.1 探伤人员应根据委托书及工件特点合理选用仪器和试块。

1.2.2用于探伤的超声波探伤仪必须符合ZBY230-84规定的指标。

仪器必须满足:a.水平线性误差不大于2%;b.垂直线性误差不大于8%;c.动态范围不小于26dB;d. 盲区要小;e. 分辩力应能将CSK-IA试块上φ50与φ 44两孔分开;f. 有效灵敏度余量不小于10dB。

1.3 对被探工件要求1.3.1 被探工件温度不高于60︒C 。

环境应避开强磁场和高频磁场。

1.3.2 所探部位两侧不得有飞溅、焊疤、氧化皮及其它污物等。

应打磨光滑,露出金属光泽,保证探头接触耦合面不小于90%。

1.3.3 接触面打磨宽度不小于探头移动区域。

1.3.4 探伤前工件要写好编号及其它应有的标记。

1.3.5 焊缝外观及探伤面经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探伤。

1.4 操作1.4.1耦合剂采用浆糊、水或机油等。

1.4.2 所用斜探头K值参见表1。

表11.4.3 。

1.4.4 扫描线的调节在与被检焊缝相同或相近声程的反射体上进行。

1.4.5 距离-波幅曲线是在对接焊缝探伤时,以所用探头和仪器在CSK-ⅡA或CSK- ⅢA试块上实测的数据绘制而成的曲线。

压力容器作业指导书

压力容器作业指导书

压力容器作业指导书1. 背景介绍随着工业生产的不断发展,压力容器在各个行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压力容器的正常使用对于生产安全至关重要,因此,正确的作业操作和维护至关重要。

本作业指导书旨在提供压力容器的作业指导和注意事项,以确保人员的安全和设备的正常运行。

2. 压力容器作业准备2.1 环境检查在进行压力容器作业之前,必须对作业环境进行彻底检查,确保没有可燃物、可燃气体或其他危险物质存在。

确保作业区域的通风良好,并提供足够的照明设备。

2.2 检查设备在作业之前,需要对压力容器本身进行检查,确保安全阀、释放阀和其他附件的正常工作。

确保容器表面无异常,如腐蚀、破损等情况。

2.3 进行相关培训作业人员必须经过相关的培训,了解压力容器的工作原理、操作规程、安全注意事项等。

确保每个作业人员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和经验。

3. 压力容器作业步骤3.1 正确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在进行任何与压力容器相关的作业之前,作业人员必须正确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安全帽、耳塞、防护眼镜、手套和防护鞋等。

3.2 操作前检查在启动压力容器之前,务必再次检查容器本身的状态,确保所有附件齐全、工作正常。

检查管道和阀门是否处于正确的位置,并确保紧固件和接头没有松动。

3.3 启动压力容器根据操作手册的要求,启动压力容器。

在启动过程中,要仔细观察仪表的读数,确保容器的压力和温度在安全范围内。

如有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作业并报告相关人员。

3.4 监控作业过程在作业过程中,作业人员必须时刻保持警惕,注意观察容器的工作状态和仪表的读数。

如发现任何异常情况,如温度升高、压力增加等,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如调整操作参数、报警或停机等。

3.5 作业结束在作业结束后,应按照相关程序逐步关闭压力容器和相关设备。

在关闭过程中,务必小心操作,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同时,及时清理作业区域,确保清洁整齐。

4. 压力容器维护与保养4.1 定期检查压力容器需要定期进行检查和保养,以确保其正常工作。

压力容器无损检测作业指导书

压力容器无损检测作业指导书

压力容器无损检测作业指导书前言为更好地贯彻实施有关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保证产品质量,提高企业的施工技术水平,现发布压力容器无损检测作业指导书汇编。

本汇编包括下列9项:1.着色检测2.磁粉检测3.射线检测4.超声波检测5.球罐对接焊缝铱192γ射线检测6.压力管道无损检测7.球形容器现场组焊无损检测8.现场作业安全指导9.放射性事故紧急预案着色检测1.检测人员检测人员必须持有质量技术监督部门颁发的资格证书,签发报告必须是持有Ⅱ级及Ⅱ级以上资格证书者。

2.着色剂采用溶剂去除型。

着色剂由渗透剂,清洗剂,显像剂组成。

在实施探伤前应用渡铬对比试块进行裂纹校验。

3.操作要求3.1着色探伤用溶剂系易燃微毒液体,操作时要严禁火种,在容器内操作应有必要的通风措施,应设专人监护。

3.2探伤前应对受检表面及附近30mm范围内进行清理,不得有污物、锈蚀、焊渣、氧化皮等。

当受检表面妨碍显示时,应作打磨或抛光处理。

4操作程序4.1予清洗:用清洗剂清洗工件表面,除去影响检查的污物清洗干净后需在环境湿度下自然干燥或用热风干燥10分钟。

4.2渗透:施加渗透剂之前工件湿度不得超过于50℃,喷嘴距被检表面20~30mm左右,把渗透剂均匀的喷涂在工件表面,渗透滞留时间按下表规定。

4.3清除多余的渗透剂:用纱布擦去多余渗透液,如工件表面不光泽应施加少量清洗剂。

注意不能过洗,避免将缺陷中的渗透液洗出降低灵敏度。

4.4显像:施加显像剂之前喷灌应摇匀,以保持显像剂的悬浮状态,喷嘴距被检表面300mm左右,喷洒方向与被检面夹角30°-40°为宜,显像时间从被检表面显像剂薄膜干燥后计算,不少于上表的规定时间。

4.5干燥:工件表面施加显像剂后应自然干燥或热风吹干;干燥时间通常为5—10 分钟。

4.6观察:显像剂施加后应在30分钟内在合适的可见光下观察,当发现显示痕迹时,必须判别真伪缺陷,较难判别时可用5—10 倍放大镜观察或重复检验。

无损检测作业指导书

无损检测作业指导书

无损检测作业指导书1000字无损检测作业指导书无损检测是近几年来发展迅速的一种技术,主要用于对材料、构件及生产工艺等进行检测,检测方法主要包括超声波、磁粉、涡流、射线和红外等。

无损检测具有成本低、速度快、安全、应用范围广等优点,适用于石化、航空航天、制造业和化工等领域。

本次无损检测作业旨在让学生了解无损检测的基本概念、检测方法和流程,同时提高其安全意识和检测能力。

以下是具体作业指导:一、作业内容:1.了解无损检测的基本概念,并了解无损检测在工业生产中的作用。

2.熟悉超声波、磁粉、涡流、射线和红外等无损检测方法,掌握其检测原理、检测范围及使用注意事项。

3.学习无损检测流程及相关操作技能。

4.重视安全环保措施,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二、作业要求:1.认真阅读相关学习资料,理解无损检测的基本概念和检测原理,了解无损检测在工业生产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2.掌握超声波、磁粉、涡流、射线和红外等常用无损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学会使用无损检测仪器进行检测。

3.分析无损检测流程,重点理解如何进行检测数据分析,发现隐患并提出有效的改进措施。

4.学生在操作无损检测仪器时,应保持安全,使用安全保护措施,避免电磁辐射和辐射损伤。

特别注意射线检测的辐射防护。

5.作业完成后,撰写实验报告,陈述实验目的、方法、结果和心得体会。

并在实验报告中展示学生实际的操作和检测结果。

三、作业时间:本次作业将于五天内完成,具体时间由老师安排。

四、作业评分:本次作业总分100分,其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每个方面掌握程度(40分)2.操作技能(30分)3.实验报告质量(30分)五、注意事项:1.学生在进行无损检测实验时要认真阅读使用说明,按照正确操作流程进行实验。

2.学生在实验室内应注意安全,遵守相关规定。

3.学生在撰写实验报告时应真实记录检测数据和思路,避免剽窃和抄袭。

4.如有任何问题,请及时向老师或指导人员咨询。

无损检验规范-RT指导书(1)

无损检验规范-RT指导书(1)

射线检测操作工艺规程(指导书)1.适用范围1.1本规程适用于压力容器焊缝及其热影响区的射线检测。

1.2除非其他程序经批准、有关具体要求经认可,RT有关方法、评定、要求应按本规程。

2.参考文献2.1按NB/T47013-2015要求编制。

3.无损探伤人员3.1从事射线检测的人员应满足NB/T47013.1的有关规定。

3.2从事射线检测的人员再上岗前应进行辐射安全知识培训,并按照有关法规的要求取得相应证书。

3.3射线检测人员的未经矫正或经矫正的近(小数)视力和远(距)视力应不低于5.0(小数记录值为1.0),测试方法应符合GB11533的规定;从事评片的人员应每年检查一次视力。

4检测时机4.1焊缝的检测时机应在焊缝完成24小时以后,或在火焰校正24小时以后。

4.2如焊缝需进行修补,应在修补完成24小时后进行检测。

5检测设备5.1射线探伤机仪器型号制作单位XXG-2505丹东市东方仪器厂XXG-3005丹东市东方仪器厂XXH-3005丹东市东方仪器厂5.2射线胶片、观片灯、黑度计、增感屏、像质计符合NB/T47013-2015.2要求。

6.操作准备工作:6.1将控制器的“电源开关”打到“off”位置,接好电源电缆。

电源应满足射线探伤工艺的要求。

6.2将接地线一端接到控制器的接地端子上,另一端接到比较潮湿的地方或专用接地线上。

6.3用低压连接电缆将控制器和X射线发生器连接起来,应保证接触良好。

6.4X射线发生器上的压力真空表应符合“技术指示”中的要求。

若不符合,严禁开机,防止损坏X射线发生器。

6.5将报警灯接到X射线发生器上,以显示X射线的发生。

6.6使用仪器应有X射线防护措施,如在野外现场使用,可用2mm厚的铅板进行防护。

无条件时,以X射线发生器焦点为中心,半径20m内不应有人,方可透照。

7.开机与拍片:7.1将控制器开关电源打开,控制器“电源”灯亮,数码管显示与拔码盘一致(当拔码盘数字大于5.0,数码管显示5.0),约30s后,“准备”灯亮。

压力容器全面检验作业指导书[1]

压力容器全面检验作业指导书[1]

术语压力容器:是指盛装气体或者液体,承载一定压力的密闭设备,其范围规定为最高工作压力大于或者等于0.1MPa(表压),且压力与容积的乘积大于或者等于2.5MPa·L的气体、液化气体和最高工作温度高于或者等于标准沸点的液体的固定式容器和移动式容器;盛装公称工作压力大于或者等于0.2MPa(表压),且压力与容积的乘积大于或者等于1.0MPa·L的气体、液化气体和标准沸点等于或者低于60℃液体的气瓶;氧舱等。

全面检验:是指压力容器停机时的检验。

1.目的1.1制订该作业指导书的目的本文件是为指导检验员进行在用压力容器定期检验而制订,其目的是规范检验检测工作过程,提高检验工作质量,及时消除隐患,防止事故发生。

1.2全面检验的目的(1)了解压力容器的安全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及时修理和消除检验中发现的缺陷,或采取适当措施进行特殊监护,从而防止压力容器事故的发生,保证压力容器在检验周期内连续安全运行。

(2)通过定期检验,进一步验证压力容器设计的结构、形式是否合理,制造、安装质量如何以及缺陷的发展情况等。

(3)及时发现运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便改进管理和操作。

2.适用范围本文件适用于《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适用范围内除了球形贮罐定期检验之外的其他在用压力容器定期检验。

3.职责3.1检验员a.从事压力容器定期检验工作的检验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核准的检验范围从事检验工作。

b.负责按本程序要求准备和实施现场检验,填写检验检测原始记录,出具检验报告;c.对检验检测原始记录的真实性和检验结论的准确性负主要责任。

3.2检验责任师负责核对检验检测原始记录和审核检验报告,对检验结论的准确性负次要责任。

4.工作依据a.《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国务院令第373号b.《压力容器定期检验规则》TSGR7001-2004c.《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质技监局锅发[1999]154号d.GB150-1998《钢制压力容器》e.GB151-1999《钢制管壳式换热器》f.JB4710-2005《钢制塔式容器》g.JB4731-2005《钢制卧式容器》h.JB4730-2005《压力容器无损检测》5.工作程序5.1检验室接收压力容器使用单位提出的定期检验申请,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定期检验计划并通知使用单位。

压力容器检验指导书

压力容器检验指导书

一、主要内容与适用范围本工艺规程规定了固定定式压力容器制造过程的检查验收准则、检验方法、检验用量具等内容。

本工艺规程适用于我公司生产的固定式压力容器的质量检验。

二、引用标准GB150 -1998 钢制压力容器JB/T4746-2002 钢制压力容器用封头TS R0004-2009 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司编压力容器制造质保手册及焊接工艺、结构工艺三、总则1、压力容器的制造过程由下料工序开始填写“质量传递卡”;2、封头、筒节检验分别填写“封头检查卡”“筒节检查卡”,每个封头填写一张“封头检查卡”,每个筒节填写一张“筒节检查卡”。

3、筒体组装应填写“组装检查卡”。

4、检查卡填写要规范,签章要齐全,不包含的检查项应打“/”。

四、主要工艺流程材料验收无损探伤封头筒体组对焊接无损探伤水压试验气密性试验五、基本要求1、焊工必须持有相应等级的资格证书;2、每道工序均须自检、专检,经检验合格、签章齐全方能转入下道工序;3、筒体及管座的组对焊接应符合GB150《钢制压力容器》和《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及公司编有的关文件的规定。

4、焊缝附近应按规定打上焊工钢印代号。

1 / 15、装配过程中严禁在非引弧面上引弧。

6、检查用量具须按规定校验合格,并在有效期内。

7、本工艺要求与专业技术标准相矛盾时,以专业技术标准为准。

8、水压试验完毕后,各管座德法兰密封面应涂抹黄甘油,并用封板封住。

9、用户有特殊包装要求的,按合同要求执行。

六、附录压力容器检验工艺卡检验工艺卡检验工艺卡检验工艺卡检验工艺卡检验工艺卡检验工艺卡检验工艺卡检验工艺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压力容器无损检测作业指导书前言为更好地贯彻实施有关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保证产品质量,提高企业的施工技术水平,现发布压力容器无损检测作业指导书汇编。

本汇编包括下列9项:1.着色检测2.磁粉检测3.射线检测4.超声波检测5.球罐对接焊缝铱192γ射线检测6.压力管道无损检测7.球形容器现场组焊无损检测8.现场作业安全指导9.放射性事故紧急预案着色检测1.检测人员检测人员必须持有质量技术监督部门颁发的资格证书,签发报告必须是持有Ⅱ级及Ⅱ级以上资格证书者。

2.着色剂采用溶剂去除型。

着色剂由渗透剂,清洗剂,显像剂组成。

在实施探伤前应用渡铬对比试块进行裂纹校验。

3.操作要求3.1着色探伤用溶剂系易燃微毒液体,操作时要严禁火种,在容器内操作应有必要的通风措施,应设专人监护。

3.2探伤前应对受检表面及附近30mm范围内进行清理,不得有污物、锈蚀、焊渣、氧化皮等。

当受检表面妨碍显示时,应作打磨或抛光处理。

4操作程序4.1予清洗:用清洗剂清洗工件表面,除去影响检查的污物清洗干净后需在环境湿度下自然干燥或用热风干燥10分钟。

4.2渗透:施加渗透剂之前工件湿度不得超过于50℃,喷嘴距被检表面20~30mm左右,把渗透剂均匀的喷涂在工件表面,渗透滞留时间按下表规定。

4.3清除多余的渗透剂:用纱布擦去多余渗透液,如工件表面不光泽应施加少量清洗剂。

注意不能过洗,避免将缺陷中的渗透液洗出降低灵敏度。

4.4显像:施加显像剂之前喷灌应摇匀,以保持显像剂的悬浮状态,喷嘴距被检表面300mm左右,喷洒方向与被检面夹角30°-40°为宜,显像时间从被检表面显像剂薄膜干燥后计算,不少于上表的规定时间。

4.5干燥:工件表面施加显像剂后应自然干燥或热风吹干;干燥时间通常为5—10 分钟。

4.6观察:显像剂施加后应在30分钟内在合适的可见光下观察,当发现显示痕迹时,必须判别真伪缺陷,较难判别时可用5—10 倍放大镜观察或重复检验。

4.7后处理:若显像膜干扰后续加工或图样要求去除时,可用清洗剂或抹布去除。

5质量评定和检查记录5.1按JB4730标准进行记录和评定,如返修应重新按原操作程序进行检验。

5.2当表面粗糙清洗不干净而出现大面积的本底红色或过多的斑点时不予评定,应重作表面处理后再检查。

5.3工件表面不允许任何裂纹、分层、气孔和夹渣物。

发现后应做记录,经处理再检查合格后方可开发报告。

6报告按报告所列内容逐项填写。

操作者、报告人、探伤责任师签字后加盖单位无损检测专用章后生效。

磁粉检测1检测人员检测人员必须持有质量技术监督部门颁发的资格证书方可操作,签发报告者必须持有磁粉Ⅱ级或Ⅱ级以上资格证书。

2磁粉探伤仪、磁粉2.1 磁化设备见表4.12.2校验A:电流表在正常使用情况,至少每半年校验一次。

B提升力:至少每年或损坏时校验一次,长期停用后,首次使用前校验。

电磁轭极间距为200mm 时,交流电磁扼至少应有45N的提升力。

交叉磁扼至少应有118N的提升力。

2.3磁悬液:推荐使用BW-1型磁膏,磁粉载液可为水,每升加10-20g,磁悬液浓度的测定采用磁悬液浓度测定管进行,一般浓度控制1.2-2.4ml/100ml的范围内或按制造厂推荐。

3探伤灵敏度选用圆形沟槽A—30/100型标准试片,初次显示的磁痕去掉后,如能再显示与前面相同的清晰磁痕,方可确认。

4工件准备4.1被检工件应清洁、干燥,没有油污、铁锈、沙、氧化皮、棉纤维、涂层、焊剂和焊接飞溅物。

4.2被检工件表面,需经外观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探伤操作。

5检测时机筒体焊缝在校圆后,内部缺陷返修合格后进行;封头在制作成型内部缺陷返修合格后进行。

机加工件加工成成品,最终热处理后进行。

有延迟裂纹倾向的材料需在焊接完成24小时后进行。

6操作方法6.1磁化方式:磁轭磁化。

6.2磁化电流:可选用交流、直流或整流电流。

6.3磁化方法:采用连续法,磁探探头在工件上的移动速度不大于150mm/s。

6.4磁粉施加方法:采用喷壶雾化喷洒,在通磁化电流时应同时施加磁悬液,停施磁悬液至少1秒钟后方可停止磁化。

对于不能准确辨认的磁痕,应进行重复操作探伤。

7磁痕的观察和记录7.1观察磁痕应在光照合适的自然或人造光下进行,可用肉眼观察,也可用低倍放大镜观察。

7.2发现缺陷应详细记录其位置、长度,并用胶带盖住磁痕,揭去粘着磁粉痕迹的胶带并将其粘在记录纸上附于报告后。

8磁痕的评定按JB/T4730—2005标准对磁痕进行评定和分级。

9报告按报告所列内容逐项认真填写,字迹端正,整洁。

报告一式三份且有关人员签字齐全。

射线检测1人员要求1.1 从事射线检测人员,必须经过技术培训,按《锅炉压力容器无损检测人员资格考核规则》取得与其工作相适应的资格证书。

1.2 射线防护应符合GB4792-2002规定的《放射线工作卫生防护管理细则》。

2照相器材2.1 源和能量选择2.1.1透照不同厚度的钢制压力容器焊缝时,允许使用的最高管压应符合标准JB4730中5.1.2条之规定。

2.1.2钢管环缝透照时,其能量的选择参照GB/T12605进行。

2.2胶片和增感屏2.2.1胶片在满足灵敏度要求的情况下,一般X射线选2型胶片,如天Ⅲ、AgFa-C7等,γ射线选1或2型胶片2.2.2增感屏,采用铅泊增感屏透照铝工件可不用增感屏,金属屏的选用应符合JB4730标准中5.10.2条规定。

2.2.3胶片和增感屏在透照过程中应始终紧密接触。

2.3 象质计:象质计应符合GB5618中规定。

2.3.1象质计的选用象质计的选用应按标准JB/T4730—2005规定。

2.3.2透照厚度,原则上应实测,如实测有困难时,应按标准JB4730中附录C确定。

2.3.3象质计放置象质计应放置于射线源侧工件表面被检部位1/4处。

如放置困难,可放置在胶片侧,但应做对比试验。

2.3.4单面焊和根部未焊透及内凹缺陷的黑度对比透照时采用GB/T12605标准附录A中规定的未焊透对比试块和沟槽对比试块。

2.4识别系统识别系统包括定位标记和识别标记2.4.1焊缝透照定位标记包括搭接标记和中心标记,局部检测时,搭接标记称为有效区段标记,当用数字表示时,可不用搭接标记。

2.4.2识别标记识别标记包括产品编号、焊缝编号、底片编号和透照日期,返修部位应有返修标记R1,R2....(其角码表示返修次数)。

2.4.3标记位置2.4.3.1象质计和识别系统的位置如图1所示,识别系统编号距焊缝边缘至少5mm。

2.4.3.2搭接标记除中心全景曝光外,一般放于射线源側的工件表面上,但对于源在曲面工件内,且焦距大于曲面半径时,必须放于胶片側。

2.4.3.3受检部位上的永久标记按GB150规定执行,工件不适合打钢印标记时,应采用绘图和漆笔写的方法办理。

2.5观片灯观片灯的亮度至少应能观察最大黑度为3.5的底片,且观片窗口的漫射光亮度可调,并备有遮光板,对不需观察或透光量过强,需部分屏蔽强光。

2.6评片室评片应在评片室进行。

光线应暗淡,但不能全暗,周围环境亮度应大致与底片上需要观察部位透过光亮相当,室内照明光线不得在观察的底片上产生反射。

2.7黑度计和试片黑度计每半年校验一次,且黑度计误差≤0.05。

2.8显影剂手工处理用的显影剂配方、显影时间和温度,应符合胶片厂使用说明的要求。

源象质计B 铅字位置标记识别标记图1 象质计和标记的布置(b) 搭接号标记 (a) 数字标记搭接标记片号搭接标记拍片日期片号 产品编号片号焊缝编号片号台次3受检部位的表面准备3.1同一条焊缝的余高在允许范围内应均匀,以保证底片D处于规定范围内。

3.2焊接区域内的表面质量,应经检查员检查合格,探伤人员认可。

4检测技术按工艺卡或受检件情况使用设备,器件和材料进行检测。

4.1几何条件4.1.1 L2与L1/d关系满足下式要求L1/d ≥10L21/3式中:L1--透照距离 d--焦点尺寸 L2--工件表面到胶片距离4.1.2分段曝光时,每次曝光所检测的长度算一次透照长度,除满足Ug外,还应满足K值要求,AB级纵缝K≤1.03环缝K≤1.1。

4.2透照技术只要实际可行,采用单壁透照技术。

当单壁透照技术不可行时,方可采用双壁透照技术。

4.2.1单壁透照(纵透,环外和环缝周向透照)4.2.1.1胶片象质计和标记放置如图1所示。

4.2.1.2搭接标记放置按本标准第4.5.3.2条规定。

4.2.1.3象质计的选用按本标准第4.3.1条规定。

4.2.1.4纵缝透照L1≥2L24.2.1.5环缝单壁外透满足K值情况下按公式计算最少透照次数N。

N=180°/θ-ηθ=cos-1(0.21T+D)/1.1Dη=sin-1Dsinθ/(D+2L1)式中θ-失真角, η-半辐射角,T-焊缝厚度(mm),D-筒体外径(mm)L1-源至工件表面距离(mm)4.2.1.6周向曝光源置于圆筒或球形容器的中心,一次曝光检测整条环缝或球罐的所有焊缝,搭接标记应齐全。

4.2.2双壁单影最少透照次数NN=180°/(θ-η)θ=cos-1(0.21T+D)/1.1Dη=sin-1Dsinθ/(2F-D)式中:F-焦距(mm)按公式计算出最少透照次数N。

4.2.3双壁双影4.2.3.1工件上至少有焊缝编号、底片编号的钢印。

底片上至少有产品编号、焊缝编号、片号和象质计。

4.2.3.2对D≤89mm钢管对接焊缝采用双壁双影透照,射线束方向应满足上下焊缝的影像在底面上呈椭圆形显示,焊缝投影间距以3~10mm为宜,最大不超过15mm,只有当椭圆显示有困难时,才可垂直透照。

4.2.3.3透照次数D≤89mm分两次透照,两次间隔90°,即可用平移法,又可用角度法。

4.3曝光条件应根据每台X光机或源、胶片和增感屏制作曝光曲线表,以此作为曝光规范,曝光量≥15mAmin,但对于透照厚度14mm以下或管子焊缝允许适当减小。

5暗室处理胶片储存、装取和冲洗按JB4730-94附录N进行。

6底片评定底片评定由Ⅱ级以上人员担任。

6.1底片质量6.1.1底片有效评定区域内的D应符合表16.1.2底片上必须清晰显示象质计影像,象质指数符合探伤规定,管道焊缝应有未焊透深度对比试块和沟槽对比试块影像,底片上象质计和识别系统齐全,位置准确且不得掩盖受检焊缝影像,底片有效评定区域内不有得胶片处理不当或其它妨碍底片准确评定的伪像。

6.1.3不合格底片底片灰雾大,象质指数或D不符合标准要求。

底片有效评定范围内有划痕、水迹、药膜脱落等。

象质计摆放得不准确,选用不合适。

标记不全,标记贴错,铅字压靠焊缝。

6.2底片评定6.2.1底片质量应符合8.1条要求。

6.2.2底片按GB150规定及容规规定,或按图样要求的质量等级,按JB4730中6.1、6.2条规定进行评定.7记录报告和资料存档7.1各项原始记录应齐全,报告一式三份(特殊要求例外)且附底片位置图,工艺卡报告上各项责任人签字齐全,加盖检测专用章后生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