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中期扬州画派陈撰六幅精品花鸟绘画作品赏析

合集下载

一缕荷香,透画而来 陈洪绶、八大山人等,最全明清荷画解析!

一缕荷香,透画而来  陈洪绶、八大山人等,最全明清荷画解析!

一缕荷香,透画而来陈洪绶、八大山人等,最全明清荷画解析!画荷(摄影)作者:良子荷花,亦名莲花、水芙蓉、六月花神等,亭亭出水,灼灼迎晖,碧叶流莹,幽香袭人,素有“花中君子”之誉。

盛夏、初秋时节,“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该是多么迷人的风景!宋代周敦颐《爱莲说》塑造了一个出淤泥而不染,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君子形象,寄托着人们洁身自爱的追求。

在佛教中,荷花又是神圣洁净的圣物,在人们心中成为真善美的化身。

夏日炎炎,近日,南京博物院举办了一场“六月荷风——明清以来荷花专题展”,在展出的近30件精品中,既有写意大气的墨荷,也有形象逼真、色彩鲜亮的工笔荷,笔点墨染,叶浓花淡。

有些读者可能没时间到实地欣赏这些作品,为此我们将这朵朵佳荷在屏幕中呈现并配上解析,借花献佛,送读者一缕夏日的荷香。

清风徐徐,人向荷中去,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而凉逐之生……▼张大千| 荷花图屏纸本墨笔164×80cm×4张大千(1899-1983),名爰,字季爰,号大千,四川内江人。

早年留学日本,后拜曾熙、李瑞清为师,归国后定居苏州网师园潜心绘事。

曾任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后辞职专事创作,1949年后移居海外。

早年遍临古人名迹,精于摹古,举凡人物、山水、花鸟、虫鱼、走兽,或工笔、或写意,风格雍容大气,晚年以泼彩泼墨大写意独创画风,墨彩飞扬,光怪陆离。

张大千以擅长画荷花著称,素有“古今画荷的登峰造极”之誉。

早年画荷花,以明代徐渭法为多,中年时半工半写,晚年则多以泼彩为主。

他画荷注意书画关系,提出画荷需用正、草、篆、隶之法:干用篆书,叶以隶书,瓣则以楷书为之。

其笔下荷花或正、倚、俯、仰,或静、动、离、合,或大、小、残、雅,在风、晴、雨、露中展现各种姿态,让人赏心悦目。

画屏尺幅巨大,发挥了大千豪放的笔势,以浓墨为主、干湿浓淡变化丰富的破笔画荷叶,间以抑扬有致的白荷花,随衬以淡墨荷叶……用墨自近而远,由浓至淡,浓淡相间,臻于化境。

中外美术史作品分析

中外美术史作品分析

作品分析中国1.赏析董源的《潇湘图》《潇湘图》是五代画家董源的代表作,以横幅形式描绘江南山丘、沙岸、江河纵横的秀美景色,表现了南方的山势平缓、烟雨朦胧、淡然天成的艺术境界。

山头丛林杂树以水墨点染,平沙坡岸间以披麻皴擦描绘而成,开卷处有两位宫装女子并立,滩头列有五人击鼓奏乐,江面舟中有朱衣贵族端坐,后段近岸处有人拉网捕鱼,山水皆以花青运墨点染,平淡幽深,生动地表现出江南气候湿润,烟雨迷蒙的特色。

人物以细笔重彩描绘,神采历历俱足,是董源的传世名作。

2.赏析八大山人的《孔雀牡丹图》《孔雀牡丹图》画了两只空气立于头重脚轻的卵石顶端。

作者于图中画形貌丑陋、白眼向天的孔雀,尾拖翎毛三支,站于不稳的石土之上,以此来表现自己孤傲不群、愤世嫉俗的性格,从而创造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花鸟造型。

八大山人的花鸟画往往从立意、构图和题诗方面表达作者对国破家亡的悲愤凄凉的心境。

同时宣泄着他对现实的强烈不满。

在该幅作品中八大山人借用两只丑陋的孔雀、题诗及其独具风格的落款,通过诗画结合,嘲笑了哪些唯命是从的奴才,具有辛辣的讽刺意味。

3.赏析《霍去病墓石雕》霍去病是西汉汉武帝时的名将,因有战功,封为骠骑大将军,死后陪葬武帝茂陵旁,有大型石雕散置墓旁,以作纪念。

《霍去病墓石雕》多是根据原石自然形态、运用圆雕、浮雕、线刻等手法雕刻而成。

浑厚深沉,粗放豪迈,简称传神。

代表作品有“马踏匈奴”“伏虎”“跃马”等。

石雕散置于封土之上,远望如山石,近看神态十足,是中国现存最早、保存最完整的一批石雕艺术精品。

4.赏析帛画《人物龙凤图》这是1949年在湖南陈家大山楚墓中发现的我国现存最早的绘画作品之一。

此画表现楚国贵族妇女祈祷飞腾的龙凤引导她的灵魂登天升仙的场景。

此画主要采用墨线勾描的表现手法,线条运转有节奏韵律感,用色单纯。

黑白块的对比,点、线、面的结合,使形象有一定的重量感。

此画以墨线勾画,可以认为战国时期已经形成了中国线描人物的传统风格并达到了较高水平。

李的写意花鸟画艺术—《扬州画派书画全集·李》序

李的写意花鸟画艺术—《扬州画派书画全集·李》序

4李的写意花鸟画艺术□ 薛永年·传世经典CHINESE ARTISTS IN PAINTING & CALLIGRAPHY 2017 04.总第 期90在18世纪崛起东南的“扬州八怪”中,以“三绝诗书画,一官归去来”的郑板桥声名最著,而郑板桥则十分推重自己的同乡好友李鱓。

究其原因,大约不外两个方面,其一是在开创八怪诗文书画的新风尚中,李鱓是当之无愧的先行者,他的“纵横驰骋,不拘绳墨而多得天趣”的画风,比郑板桥更早得到社会的认可。

郑板桥即在《自叙》中述及:在乾隆初年的扬州,“索画者必曰复堂,索诗文者必曰板桥”①。

其二是,李复堂的写意花鸟画,较之只画兰竹的郑板桥题材广泛,笔墨精妙。

对此,郑板桥亦在写给堂弟郑墨的诗歌中坦言:“李三复堂,笔精墨妙。

予为兰竹,家数小小。

”②然而,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对李复堂的研究评介远不如郑板桥之多,直至20世纪70年代末才有学者深入探讨李复堂其人其艺③。

本人作过一些研究,现借出版社集中刊布李氏作品之机,对他的生平与绘画艺术作一系统评介。

一、家世生平与创作思想李鱓,字宗扬,号复堂,又号懊道人,康熙二十五年(1686)生于江苏兴化的望族之家。

六世祖李春芳在明朝嘉靖年间官居首辅(宰相);祖父李法生当明清易代之际,隐居不仕,工书法,善诗古文,康熙中举为“乡饮正宾”;父李朱衣,亦长于文事,赠文林郎。

朱衣生有四子。

李鱓最小,因三兄过继解氏,故人称李三④。

李鱓自幼颖异,联句敏捷,喜爱绘画⑤。

宰相后裔的出身,一直使李鱓感到骄傲,为此,他刻有“神仙宰相之家”“李文定公六世孙”等印章钤在画上。

少年时代的李鱓,可能为了继承“相韩家世”的门风,重振家声,同时按照性之所好增长才能,他一方面攻读举业,一方面学习绘画。

开始,他向同里魏凌苍学习黄公望一派的山水画,据说“明秀苍雄过于所师”⑥,转而又到高邮,同已中举的族兄李炳旦研习举业,并向族嫂王媛学画花卉⑦。

康熙五十年(1711),李鱓中举。

扬州八怪金农作品赏析

扬州八怪金农作品赏析

扬州八怪金农作品赏析金农《隶书七言联》扬州八怪金农作品赏析摘要:金农的画造型奇古,善用淡墨干笔作花卉小品。

初画竹,继画马,画佛像,画梅更能独创一格为“扬州八怪”之一。

性好游历,“足迹半天下”。

他嗜奇好学,工于诗文书法,诗文古奥奇特,并精于鉴别。

墨梅立轴水墨纸本扬州八怪金农《墨梅》赏析:款识:寻梅勿惮行,老年天与健。

半树出江楼,一林见山店。

对拈冻笔头,未画意先有。

枝繁花亦繁。

空香欲沾手,拟作万玉图。

春风吹满纸。

谢却金帛求,笑寄瞽居士。

居士尝断炊,噤痒寒耿耿。

挂壁三摩,赏我横斜影。

稽留山民画诗书。

钤印:金吉金印(白文)、金氏寿门(朱文)、生于丁卯(白文)“元章茂密补之疏,妙笔华光淡欲无。

七百年来无继起,画诗书见一癯儒。

”这是张大千1956年边跋金农《墨梅图》的诗。

前两句论画梅,说到元代王冕(元章)的茂密与宋代杨无咎(补之)的疏淡,后两句则称赞金农是数百年来能够继起此道的画、诗、书皆长的“癯儒”。

图中的梅自左下端发干,向上、向右曲折变化而生出花枝、花朵,或疏或密,或正或侧,运笔中缓行缓止,不迫不促,有顿有挫,有节有律,好似不用力而力自在,又似无用意而其意无处不在。

中国画谓之写,和书法通,无须事先安排,一笔既落,笔笔生发,一气而成。

这古朴而文秀的梅,又何尝不是作者性灵写照!溥心畬题曰:“无剑拔弩张之势而逸韵自高。

”这逸韵是文人画的追求,是作者学养、性灵的体现。

冬心先生作画时间仅十六、七年,其传世作品必然有限。

在其署款的作品中有三类:一为亲笔,二为代笔,三为伪笔。

三类中,亲笔最少。

亲笔画,如此画者,其重要特征是,画与字的笔法、笔性的一致。

试看图中,梅的枝干和其题诗的漆书,有着相似松灵中的沉着,舒缓而鲜明的节律。

这种一致性发自内在的性灵,是摹仿不出的。

此帧《梅花图》,写寒梅怒放,花疏气清,野逸古拙,韵味隽永。

画面布局奇特,繁简相宜,黑白对比尤妙。

画中题诗,表现了画家“人与梅花一样清”的高尚节操,还透露出他和一位盲友的深情厚谊。

论朱耷花鸟画作品中的美学意蕴

论朱耷花鸟画作品中的美学意蕴

论朱耷花鸟画作品中的美学意蕴朱耷,字叔聪,号鹤林,江苏苏州人,是清代著名的画家,尤其擅长花鸟画。

他的花鸟画作品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具有独特的美学意蕴,体现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精湛的艺术技巧。

本文将从朱耷花鸟画作品的审美特点、意蕴以及其在中国绘画史上的地位进行论述。

朱耷的花鸟画作品在审美上具有明显的特点,其一是观赏性强。

朱耷的花鸟画作品构图清雅,题材广泛,色彩丰富,富有生气。

无论是花朵的绽放还是鸟儿的飞翔,都展现出了一种自然的美。

其二是写实性强。

朱耷擅长用笔勾勒细节,画出每一片花瓣、树叶,描绘每一根鸟毛,形神兼备,栩栩如生。

其三是情感丰富。

朱耷的花鸟画作品富有诗情画意,透露出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理解,给人以温馨、愉悦之感。

通过这些特点,朱耷的花鸟画作品体现出了他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对生活的热爱。

朱耷花鸟画作品中的美学意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自然美的表现。

朱耷的花鸟画作品在细致描绘自然万物的更加注重了对自然美的表现。

他用笔墨展现了花鸟的生命力和自然界的神奇魅力,使观者不仅看到了自然界的美丽,更加感受到了自然之美。

其次是生活美的追求。

朱耷的花鸟画作品不仅仅是对自然界的再现,更多的是对生活美的追求。

他通过对花鸟的描绘表达出了对安逸生活的向往,对和谐社会的期盼,展现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艺术的无尽热爱。

再次是审美情趣的体现。

朱耷的花鸟画作品不仅仅是图案的表现,更加体现了他的审美情趣。

他对色彩的运用、线条的构成以及形象的表现都展现了其审美的独特魅力,使人感受到了他对艺术之美的追求以及对审美情趣的热爱。

这些美学意蕴使朱耷的花鸟画作品成为了中国绘画艺术中的瑰宝,深受人们的喜爱。

在中国绘画史上,朱耷的花鸟画作品占有重要地位,具有深远的影响。

朱耷的花鸟画作品在中国绘画史上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

他以其绘画技巧的精湛和审美情趣的独特,为中国绘画艺术作出了卓越贡献。

朱耷通过其花鸟画作品的创作,影响了后世的绘画艺术。

40幅经典名家花鸟作品赏析

40幅经典名家花鸟作品赏析

40幅经典名家花鸟作品赏析春江水暖陈之佛1953年纸本设色85cmx 40cm中国美术馆藏“意境”是画家赋予作品的特殊的艺术生命,是画家将那些花鸟草虫。

经过艺术创作,表现出不同的内涵和深意。

作者正是抓住了这一艺术创作的重要环节、赋予他每一幅作品都具有蓬勃的艺术生命力和鲜明的艺术风格。

《春江永暖》画中点点桃花,红白相间,前后相映,几枝摇曳的绿竹,穿插其中,更显出桃花的娇艳。

一只色彩斑斓的花鸭,悠然自得的嬉戏在流水中.追逐着飘落的花瓣,一派生气盎然的景象。

此幅作品用独特的艺术语言充分地表达了”春江水暖鸭先知”这句脍炙人口诗句的意境。

春意图王师子1959年纸本设色147cmx 77cm朵云轩藏王师子(1885—1950),原名伟,字师梅,40岁后改名师子,江苏省句容人,历任上海美专、中国艺专、新华艺专教授。

王师子的《春意图》着力于对春意盎然的表现。

画中所作皆为贞祥之物,显然是老株的白玉兰枝干遒劲,花开繁茂;红艳似火的茶花枝叶舒展,迎风怒放;几株修篁虽被遮挡,但其劲健的精神却透过夹缝透露出来;地面上的蒲公英也已开花,在淡绿的草丛中与玉兰、茶花争奇,就连无生命的太湖石也作风卷云状。

再加上立于玉兰树上的一只禽鸟,使画中花树,湖石的风姿呈现出灵动奇秀之态,画中题有“禽语贞吉,竹报平安”之句,把画家良好祝愿的心意与图中景物融为一体。

《浴雁》陈之佛1940年至1947年间陈之佛创作过大量以雁为题材的作品,如《寒汀孤雁》、《月雁》、《浴雁》、《秋江双雁》等。

这幅《浴雁》描绘了一双大雁在塘边栖憩的情景,一只浴后伫立岸边,静穆养神,一只正在水中涤羽嬉沐,一静一动相互映照,盛开的芙蓉和在微风中摇曳的芦苇与修竹处理得繁而不乱。

这种幽美的境界,给人以无限的遐想。

白鹇秋色卢振寰1953年纸本设色130cmx 66cm广州美术馆藏画卢振衰(1889—1979),笔名浮山老人。

广东省障罗人。

原任职广州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扬州八怪—李鱓作品欣赏

扬州八怪—李鱓作品欣赏

扬州八怪—李鱓作品欣赏松石紫藤图242.2x120.3cm 上海博物馆藏扬州八怪之李鱓作品精赏李鱓(1686-1756),字宗扬,号复堂,别号懊道人、墨磨人,江苏扬州府兴化人,明代状元宰相李春芳第六世孙。

清代著名画家,扬州八怪之一。

康熙五十年中举,康熙五十三年召为内廷供奉,其宫廷工笔画造诣颇深,因不愿受“正统派”画风束缚而遭忌离职。

乾隆三年出任山东滕县知县,颇得民心,因得罪上司而罢官。

后居扬州,卖画为生。

扬州八怪中,李鱓成名最早,而且是八怪中唯一曾供职于康熙身边的画家。

他入宫后曾奉旨随蒋廷锡学工笔设色花卉,罢官回到扬州之后又转学著名画家高其佩放纵一路的画风,流寓扬州期间,又学石涛豪爽放纵的新颖技法,终于融会诸家,形成自家风格。

因此李鱓的笔下既有明代浙派花鸟画的传统根底,又受到清代宫廷工笔花鸟和民间豪放花鸟画风的影响。

他的作品既讲求造形构图,又讲求色墨的有机融合,这种绘画风格被后来的海派画家赵之谦、任伯年、吴昌硕等人继承,可以说,李觯堪称中国绘画史上起着承先启后作用的画家。

蔷薇芭蕉图轴229.5x52cm 杭州博物馆藏画面左侧一丛芭蕉拔地而起,高舒垂荫。

如盖的绿荫下几株蔷薇略隐还现,露出粉白微红的笑靥。

整幅画于恬静中蕴趣味,大笔中见精巧,体现李鱓集取优长的绘画风格。

配合右上率意的题款:“深院下帘人昼寝,红蔷薇映绿芭蕉。

懊道人。

”给人以释然物外的精神享受。

蔷薇图轴118x46.5cm 扬州博物馆藏此件《蔷薇图》是李鱓46岁时所作,枝干穿插交错,叶片双勾,花朵以没骨设色与勾花设色并用。

是其小写意画风的代表作,与后期纵横驰骋的画风迥异。

左下题七言绝句一首“棘手何妨刺在枝,娇魂冷蕊堕青丝。

为渠两种春风艳,写到残霞月上时。

雍正九年七月,秋已将中,暑犹未退,习静禅林,客散瀹茗写此。

复堂李鱓”。

土墙蝶花图115x59.5cm 南京博物院藏《土墙蝶花图》以较大篇幅描写春季江南雨后的农家实景:衰敝的土墙在春雨过后饱含水分,露出砖石,墙头一片蝴蝶花竞相开放,满园春色齐集墙头,如一片紫云掩映。

扬州画派之扬州八怪

扬州画派之扬州八怪

扬州画派之扬州八怪风雅自古是扬州。

形胜东南的维扬古郡,凝聚了江南风致,荟萃了往古人文。

唐宋以降,孕育出几多春江花月的诗情画意,引领艺林风骚。

然而,自清初以来百余年,政治高压,文字狱盛行,艺坛渐归寂寥,殊少变化创新。

“四王”、董(其昌)、赵(孟頫)风靡艺坛,摹古巧熟、闭门造车。

虽为庙堂所喜,却已经脱离了生活现实,走向了黄昏没落,新的风格在萌生。

时至清代中叶,一群深受石涛影响、锐意变革的艺术家翕然纷至,景从云集于扬州。

他们切磋砥砺,纵横驰骋,终于冲破藩篱,为中国艺术史改换出新的面貌。

他们惊世骇俗的艺术创作,以其“怪”著称,深受崇敬和喜爱,遂有“扬州八怪”之美名流传后世。

“八怪”其实非止八人,亦迄无定论。

“八怪”作品以泼墨写意花鸟画为主,并以金石书法入画,诗、书、画、印融会贯通,开一代之新风。

气势雄强,朴茂奇崛,至今余音袅袅,足见其艺术生命之悠长。

继“四僧画家”之后,又崛起一个革新画派“扬州八怪”。

实际上,当时活跃在扬州画坛上的重要的画家并不止八人,约有十六、七人,“八”并非确数。

按最早的记载有:金农、黄慎、郑燮、李鳝、李方膺、汪士慎、高翔和罗聘。

所以称他们为怪,是因为他们在作画时不守墨矩,离经叛道,奇奇怪怪,再加上大都个性很强,孤傲清高,行为狂放,所以称之为“八怪”。

金农隶书七言诗联纸本纵124.2厘米,横22厘米南京博物院藏《墨梅图》金农作者简介:金农(1687~1763),清代书画家,扬州八怪之首。

字寿门、司农、吉金,号冬心先生、稽留山民、曲江外史、昔耶居士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布衣终身。

嗜奇好学,工于诗文书法,诗文古奥奇特,并精于鉴别。

书法创扁笔书体,兼有楷、隶体势,时称“漆书”。

五十三岁后才工画。

其画造型奇古,善用淡墨干笔作花卉小品,尤工画梅。

金农的书法概括起来,有两种面貌,一种为行楷书,一种为隶书,这两种书体金农统称为“漆书”,是融楷、。

八大山人《荷花翠鸟图轴》赏析

八大山人《荷花翠鸟图轴》赏析

八大山人《荷花翠鸟图轴》赏析八大山人,名朱耷,是江西南昌人,明宁献王朱权九世孙,清初画坛“四僧”之一。

作为皇亲国戚,八大在明灭亡后,心情悲愤,落发为僧。

通常称他为朱耷,但这个名字用的时间很短,晚年取八大山人号并一直用到去世。

其于画作上署名时,常把“八大”和“山人”竖着连写。

前二字又似“哭”字,又似“笑”字,而后二字则类似“之”字,哭之笑之即哭笑不得之意,这个落款也是八大心情的写照,真实的表达出了在国破家亡后,寄居在清朝的心态——无奈与迫不得已。

清朱耷荷花翠鸟图轴朱耷擅长花鸟、山水,他的花鸟承袭陈淳、徐渭写意花鸟画的传统,发展为阔笔大写意画法,其绘画的特点是通过象征寓意的手法,对所画的花鸟、鱼虫等事物进行夸张,以其奇特的形象和简练的造型,使画中形象突出,主题鲜明,甚至将鸟、鱼的眼睛画成黑眼珠小白眼珠大,并且永远的白眼向人,以此来表现自己孤傲不群、愤世嫉俗的性格,从而创造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花鸟造型。

从八大的生活背景中我们了解到他的思国情怀,那么我们就首先从画家的生活背景入手对他的《荷花翠鸟图轴》进行分析:浓郁的荷叶、似开非开的荷花、细长的花茎、险峻的石峰外加两只对视的翠鸟,构成了整幅画面。

此画的中心点在于那两只对视的翠鸟,均以单脚落于石上,那只回首的翠鸟,仿佛是画家的化身,对于新潮的不满,对于故国的思念,对于生活的失望都使他不愿在这片非自己家园的土地上多作停留,所以不愿双脚落地,经典之处应该是那回眸一望,上端的翠鸟与他对视的那一瞬间,所展现的情节有如天崩地裂,电火石明:或是遇到同道中人的喜悦;或是表现对于故国的眷恋;亦或是倾听与自己同是明朝遗民,却侍奉新主的悲哀,体现高处不胜寒的凄凉与无耐。

石头的形状不可以常理推之,浑浑圆圆,上大下小,头重脚轻,他想搁哪就在哪里,也不管它是不是稳当,立不立的住。

虽然这样,却毫无突兀之感。

这种略带畸形的怪石,也充分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扭曲以及对现世的不满。

皴染结合的画法,让人感到茫然中的坚定——虽然在清朝的土地上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但却绝不侍奉新主的决心。

清代宫廷花鸟通景屏考辨

清代宫廷花鸟通景屏考辨

清代宫廷花鸟通景屏考辨作者:***来源:《收藏家》2022年第09期关键词:清代宫廷院体花鸟画通景屏宫廷画家院体风格清代宫廷绘画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与众不同的风貌,一方面延续唐宋院体画的风格,另一方面在后期又受到西方绘画的影响,所以表现出写生传神的具象特点。

其画家组成中出现了以郎世宁为代表的欧洲来华的传教士画家,他们与大多数来自民间的本土职业画家一起构成了庞大的宫廷画家群体,同时由于皇帝的喜好,一些著名画家如王原祁、王以及他们的弟子也曾经奉敕参与绘画。

清代宫廷绘画的题材大致可分为纪实性绘画、传统装饰性绘画、重大历史题材绘画和宗教类绘画等几种,其中传统装饰性绘画主要是中国固有的花鸟、山水和人物题材,它们或用于宫殿墙壁装饰、或用于书房案头观赏、或作为陶瓷、漆器等工艺品的蓝本,因其宫殿装饰功用,所以出现了一些大型作品。

江苏省泰州市博物馆藏有清代中期宫廷《花鸟通景屏》(图1),通景屏是以数幅笔意和构图相连的屏条组成一个整体画面的连屏,是屏条款式中的一种,多幅直式画面分裱成同一格式的多幅屏条,只有首尾有装裱绫边,这种形式盛行于清代,比如天津博物馆就藏有清代袁耀十二条屏《汾阳别墅通景屏》。

泰州市博物馆所藏《花鸟通景屏》有十二条屏,每幅高153、宽52 厘米。

整个画面整体相连,构成一幅完整图画。

绘画采用工笔设色,花卉和禽鸟绘制一丝不苟,具象传神,画面设色鲜艳明丽,富有层次感,代表了清代院体画的水平。

其中花卉部分以白玉兰和各色牡丹花为主,取玉堂富贵之意,左面玉兰树左右分枝,枝头缀满白色花朵,或微放,或盛开,翠竹、紫藤隐映其间。

右面红、白、粉各色牡丹次第争放,配以太湖洞石,石头绘青金蓝,有水墨皴法的效果。

地面有黄蔷薇、鸢尾花、金钱菊、兰叶、萱草等多种花草,点缀空间。

画面左右两端各有桃花和月桂,枝干虬劲,花团锦簇。

画面禽鸟部分以绿孔雀和仙鹤为主,它们体型硕大,占据画面的主视角。

一对绿孔雀栖息在玉兰树上,各视一方,一对仙鹤徜徉在太湖石前,一只引首前视,一只曲颈啄羽,太湖石上一对红腹锦鸡两两相向。

中国书画鉴赏

中国书画鉴赏

81幅著名中国书画赏析,一定要珍藏2015-04-27一件好的书画作品,不论是古代的还是近现代的,都能起到提高人们的艺术修养,增进人们美好情操的作用。

因此可以认为书画鉴赏不仅是审美教育的内容,对于德育和智育也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1、清华嵒《墨竹》立轴【赏析】华嵒是清代雍正、乾隆时期成就最高的画家之一。

画中有“山人写竹不加思,大叶长竿信笔为。

但恐吟堂霜月夜,老鸦来踏受风枝。

”简短四句诗,表现出画家豪放不羁的情怀。

画面可谓精当简洁,湖石瘦而透,出于随意变化的湿而整的笔致,修竹新篁,笔意隽逸。

2、胡崇贤《摩耶精舍荷花照片》(张大千题字)【赏析】该照片由供职于励志社的蒋介石私人摄影师胡崇贤摄于张大千寓所摩耶精舍,照片上有张大千墨笔题字。

大千晚年对摄影颇有心得,常邀好友摄影师来家拍摄,并以诗文入影,别具一格。

3、慈禧书法【赏析】“望隆梅鼎资调燮,宠渥芝纶介寿康”。

这件作品用笔粗壮厚重,装裱华丽大气,较为恰当地显示了慈禧太后的特殊地位与作品内容的喜庆色彩。

4、秦桧书法《深心帖》【赏析】秦桧乃是宋朝一大奸臣,其丑行劣迹可谓家喻户晓,不必赘述。

但是他的书法却因此被埋没近千年。

此作用笔率意自然,松脱舒畅,结字顺势而就,不滞不板,不承认秦桧作书的法备态足,无愧于“风樯阵马,沉着痛快”之誉。

5、李可染《迎春图》镜心【赏析】李可染除以山水画名震中外画坛外,还非常喜欢画牛。

他画的牧牛图形神兼备,意境清新美妙,充满生趣和诗意。

牛背上,稚气的牧童悠然自得,寥寥数笔,他便勾出一幅质朴而生机盎然的田园小景。

6、米芾《淡墨秋山诗帖》【赏析】此帖运笔如刷,笔力雄健,结态造势宽展肥美,当为米芾中年书法之精品。

此帖流传有绪,历代著录于《墨缘汇观》、《石渠宝笈续编》,刻入《三希堂法帖》。

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释文:淡墨秋山画远天,暮霞还照紫添烟。

故人好在重携手,不到平山谩五年。

7、傅抱石《屈原》【赏析】画中的屈原昂首独行,瑟瑟的秋风,吹拂着他的头发和衣衫。

恽寿平(17幅)名作欣赏

恽寿平(17幅)名作欣赏
扶桑花又称朱槿牡丹,娇美色艳。这一折枝扶桑火一样的红瓣怒放于枝头,配以墨绿、汁绿的 叶子,以浓淡变化表现叶的大小老嫩,充满生机。题跋碧海珊瑚原有网,扶桑谁剪旧烧枝。昔 人无此粉本当以造化为师“师造化”是恽寿平多次强调的观点,此画作也反映了他以自然为师的严 谨创作态度。 第六幅:牡丹图
自古画牡丹者众多,涂红抹绿,富贵之余总不免落俗,观恽南田此作花开两朵,一红一白,以 细笔勾勒花瓣、枝叶,红白双色牡丹竞相斗艳,赋色妍美,法度谨严,尽现花之雍容。画家自 题:“十二铜盘照夜遥,碧桃纱护洛城娇。最怜兴庆池边影,一曲春风忆凤箫。”画中乾隆品 题:“白如素练体胜弱,红似颜酒中微。设使嫏嬛觅相匹,赵飞燕瘦太真肥。” 第七幅:出水芙蓉
此花不大,紫白相间,因农历二月前后开始开蓝紫色花,故称二月蓝。全画以没骨画法写之, 花枝柔弱,以四片花瓣为一朵,呈点状描绘。锯齿状叶片以花青写正面,浅绿写背面,叶脉挺 拔而有弹性,叶片翻卷,姿态舒展,水分控制得当,充分体现了“常州派”明润的特点,画面呈现 出春天温暖的气息。
第十六幅:枇杷图
恽寿平的没骨画不加勾线,直接染色,点染并用。此画绘折枝枇杷,金黄色果实缀于枝头,饱 满大方,色彩薄而透明,厚重枝干以赭石复点,细长叶片直而舒展,全图运笔流畅,清润淡 雅。 第十七幅:花果蔬菜册
南田三绝,诗词清新、书法俊秀、画笔生动。此系其《花果蔬菜册六开》其中一幅,花果蔬菜 册将生活中常见果蔬描绘得栩栩如生,展现的田园生活是前人鲜有触及的。该画描绘了一大一 小两颗芋头,画面简洁,运笔轻快,形象生趣盎然,用笔设色素雅,充满生活情趣。
第一幅:梅竹二友
松柏经霜雪而不凋谢,梅花则不惧风霜凌寒盛开,一直为文人志士所称道。南宋画家杨补之善 画梅,此二友图为恽寿平临写杨补之之作,以水墨写之,不同于平常设色作品。老松横斜,松 针直立劲挺,淡墨绘松果,梅花作圈梅状,墨趣丰饶,设色素雅,意态并佳。 第二幅:桃花图

绘画史上“扬州八怪”究竟都有谁谁谁?

绘画史上“扬州八怪”究竟都有谁谁谁?

绘画史上“扬州八怪”究竟都有谁谁谁?清代扬州,由于交通便利、富贾云集,也萃集了一批以卖画为生的失意文人画家,人称“扬州八怪”。

其所以称怪,一是书画创作皆流露强烈的个性;二是与当时社会时尚相背戾,为人大多不趋炎附势,孤高自傲。

当地人视他们稀奇古怪,便按方言“八怪”称之。

其主要包括:郑燮、罗聘、黄慎、李方膺、高翔、金农、李鱓和汪士慎等,他们继承了四僧及先贤传统,以革新面貌出现于画坛。

常以四君子等花卉为题,抒发性情,手法上采用了水墨为主的多种手段,形式更加不拘一格,对后世直至今日,都有深远影响。

扬州八怪生前即声名远播。

李鱓、李方膺、高凤翰、李勉,先后分别为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召见,或试画,或授职。

乾隆八年,弘历见到郑燮所作《樱笋图》,即钤了"乾隆御览之宝"朱文椭圆玺。

乾隆十三年,弘历东巡时,封郑燮为“书画史”。

罗聘尝三游都下,“一时王公卿尹,西园下士,东阁延宾,王符在门,倒屣恐晚;孟公惊座,觌面可知。

”扬州八怪大胆创新之风,不断为后世画家所传承。

近现代名画家如王小梅、吴让之、赵之谦、吴昌硕、任伯年、任渭长、王梦白、王雪涛、唐云、王一亭、陈师曾、齐白石、徐悲鸿、黄宾虹、潘天寿等,都各自在某些方面受"扬州八怪"的作品影响而自立门户。

他们中多数人对“扬州八怪”的作品作了高度评价。

徐悲鸿曾在郑燮的一幅《兰竹》画上题云:“板桥先生为中国近三百年最卓绝的人物之一。

其思想奇,文奇,书画尤奇。

观其诗文及书画,不但想见高致,而其寓仁悲于奇妙,尤为古今天才之难得者。

”扬州八怪,美术史上也常称其为“扬州画派”。

在中国画史上说法不一,较为公认指:金农、郑燮、黄慎、李鱓、李方膺、汪士慎、罗聘、高翔。

至于有人提到的其它画家,如阮元、华岩、闵贞、高凤翰、李勉、陈撰、边寿民、杨法等,因画风接近,也可并入。

因“八”字可看作数词,也可看做约数。

他们大多出身贫寒,生活清苦,清高狂放,书画往往成为抒发心胸志向、表达真情实感的媒介。

最经典的八幅条屏《四季花鸟图屏》欣赏

最经典的八幅条屏《四季花鸟图屏》欣赏

最经典的八幅条屏《四季花鸟图屏》欣赏清代著名画家陈枚,字载东,号殿抡,晚号枝窝头陀,娄县(今上海市松江)人。

画初学宋人,折衷于唐寅,参以西洋法,能于寸纸尺缣,图群山万壑,以显微镜照之,峰峦林木,屋宇桥梁,往来人物,色色俱备,其用笔之妙,与巨幅同。

雍正四年(1726)以供奉内廷劳,赏内务府掌义司员外郎衔。

他的八幅条屏《四季花鸟图屏》设色艳丽,飞禽花卉精妙生动,是难得一见之精品花鸟力作。

《四季花鸟图屏》欣赏四季花鸟图屏之一此屏绘燕子和牡丹,二只燕子从空中翩翩飞舞,张开的翅膀,矫健的身姿,空中自由自在;湖石上牡丹花数朵,粉红绽放顶端,黄白相间位于中间,大红色藏在石后绿叶中,皆婀娜多姿,雍容典雅。

四季花鸟图屏之二此图亦绘春景,左侧入画的桃枝上花团锦簇,粉白相间,绿叶繁茂;一蓝头鸟儿独自站立枝上,翅膀及尾巴毛深蓝色且色油光发亮,张开嘴似在呼喊枝头的另一只鸟;桃树底下鸢尾花蕴花茎高耸,紫色花瓣,美丽高贵。

四季花鸟图屏之三此幅绘红绶带、玉兰花。

设色艳丽,唯禽鸟造型已具程式化。

四季花鸟图屏之四此幅绘幽鸟鸣于花间,为炎夏带来一丝清凉。

四季花鸟图屏之五此屏绘夏日景色,一片池塘中,荷叶碧绿如盖,荷花盛开,花瓣红尖头,水粉的下半部,惟妙惟肖;荷叶下躲着一对鸳鸯,游水避暑,悠哉悠哉!四季花鸟图屏之六图绘初秋时节一处湖石边,枯草迎风摇曳,雏菊开出黄色的小花,一株芙蓉在秋天里盛开,花瓣粉白相间,绿叶稠密,细细的花杆上站立一只翠鸟,绿色的背,黑色的翅尖,红尖嘴格外耀眼,显得更加娇小可爱。

四季花鸟图屏之七图绘菊花、霜叶,一对红嘴蓝山鹊对鸣,正是秋高气爽好时节。

四季花鸟图屏之八图绘老梅,山茶花傲立寒风中,一对伯劳鸟儿喁喁相依,寓意盛世太平。

《中国美术》20145刊载——黄荃富贵《鹁鸽图》

《中国美术》20145刊载——黄荃富贵《鹁鸽图》

《中国美术》20145刊载——黄荃富贵《鹁鸽图》(原文8300多字,此为提要简缩版)《鹁鸽图》的主体为一俯一仰的鹁鸽,看似没有任何花卉奇石的配景,但仔细观察,其下部隐约可见淡墨画成的苔点和小草,虽然元素简单,但其场景交代完整。

《鹁鸽图》所有的元素和信息似曾相识,但并不具备我们所熟知的宋元时期的典型特征。

因此,笔者从以下几方面论证。

一、不完善的审美理念和生拙的技法表现显示《鹁鸽图》具备五代特征《鹁鸽图》延续了唐代绘画的勾线填色和厚彩晕染两种重要技法,其细腻的苔点和小草,从整体构图看,也都符合北宋以前场景花鸟画的审美理念。

鸽子头部、项脖羽毛组合无交错,顺沿项脖动态延伸,与墨染的结构不同方向。

鸽子的背部和展翅鸽子的腹部等羽片,呈不规则状,符合转型时期的五代的历史背景和表现特征。

图5、《簪花仕女图》的黑狗和《鹁鸽图》的鸽子,其毛羽结构均为平行状,但与北宋交错的结构不同。

右为崔白《寒雀图》羽毛局部。

图6-2、《鹁鸽图》、《茶梅三禽图》和《秋荷白鹅图》等五代飞禽的羽片形态没有规律性。

二、《鹁鸽图》的轻色晕染符合文献记载的黄荃画风通过分析《鹁鸽图》,其厚彩之前曾有细线构形,厚彩之后则以浅淡的颜色晕染,在此基础上又叠加淡细线,如此反复,使之浑然一体。

而这个厚彩晕染的特征,至少可溯源至盛唐时期,尤其在九世纪的宫廷画家和民间画家已全面熟悉并应用于各个元素。

从深度言,此法来自唐代宫廷的正宗传承;从广度言,在晚唐至北宋初年,这是宫廷至民间普遍流行的画法。

查阅重要书画文献,在五代的花鸟画家中,精于此法的代表画家是西蜀黄荃。

因此,笔者以图像结合文献,论述《鹁鸽图》完全符合《梦溪笔谈》有关黄荃技法的具体描述。

三、《鹁鸽图》的晕染技法和丰满形态彰显黄荃的富贵风貌根据郭若虚《图画见闻志》“徐黄体异”的分析,不但提出“黄荃富贵,徐熙野逸”,而且以“翎毛骨气尚丰满”阐释了“黄荃富贵”的形态特征。

相反的,则以“翎毛形骨贵轻秀”表达徐熙的“野逸”形态。

陈之佛《竹雀图》

陈之佛《竹雀图》

陈之佛《竹雀图》陈之佛竹雀图嘉德2014秋拍成交价55.2万元陈之佛认为花鸟画的设色是与构图同样重要的环节。

谢赫的“六法”中有“随类赋彩”之说,但这绝不是叫我们依样画葫芦,作为—个花鸟画家,不仅着色技法要精练,还须掌握科学的色彩知识,做到配色时灵活应用,“借色益彰”,达到“妙超自然”的境界。

但在花鸟画的配色中常常易犯“枯”、“火”、“俗”、“主辅不分”、“交错凌乱”、“深浅模糊”、“平淡无味”诸多毛病。

凭着多年的艺术实践经验和对色彩学上的色相、光度、纯度的相互关系,以及对调和、对比等美的形式法则的深入研究,陈之佛对这些配色上的毛病产生的原因和怎样取得好的效果在《就花鸟画的构图和设色来谈形式美》一文中进行了透彻的阐述,他说:“什么叫‘枯’?枯是色彩干枯失神,黯淡而无生气,主要是用淡色而不显彩色,自然神气全无。

所以说要淡而不失之枯,淡而仍见有彩,就会产生柔和的美感。

什么叫‘火’?火是色彩对比过于强烈,产生了强烈的刺激性,令人起不愉快的感觉。

什么叫‘俗’?俗的原因,大半也是由于对比处理不当所致,不研究色彩本身的纯度,任意配合,往往产生恶俗的色调,如浓艳的色彩,处理不当时更为显著。

要艳而不俗,就必须减低色彩的饱和度,特别是用重色时尤应注意。

什么叫做‘主辅不分,交错凌乱’?这是色彩主次关系问题。

一幅画上必须有它的中心色,以一色为主,使其他一切色彩倾向于主色而取得协调时才产生美感,如果主次不分,任意着色,必然造成画面上色彩的混乱现象。

什么叫做‘深浅模糊,平淡无味’?画面上色调过于统一,缺乏变化,尤其取用同浓度色的配色而起同化作用,必然变得平淡乏味,有色等于无色了。

”陈之佛对自然界千变万化的色彩现象为什么会产生美感进行过科学的分析,他给我们讲色彩时曾说:“红与绿互为补色,是最为强烈的对比色,酉己在一起,俗不可耐,素有‘红配绿,丑得哭’之说。

可是‘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的自然景色,又是那么优美动人。

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前者用的是纯粹的饱和色,而后者的万绿即黄绿、青绿、深绿、浅绿等等,在色相色度上有着千变万化,大大减低了绿色的饱和度,而且与红色在量上又有很大差异,所以它既对比又不强烈,因而产生了动人的美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朝中期扬州画派陈撰六幅精品花鸟绘画作品赏析琴棋书画,古代被称作文房四艺,是文人墨客颇为称许的娱乐活动,古人认为,抚琴、弈棋、写字、作画,或者只是听琴、观棋、赏字、阅画,领会诗情画意,能赏心悦目,陶冶情操,有益于健康和长寿。

古画中出现的那些生活用品、山川河流,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科技水平,结合古画年代背景的记载,赏画更是别有一番趣味。

——题记中国清代绘画,在当时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影响下,呈现出特定的时代风貌。

卷轴画延续元、明以来的趋势,文人画风靡,山水画勃兴,水墨写意画法盛行。

文人画呈现出崇古和创新两种趋向。

在题材内容、思想情趣、笔墨技巧等方面各有不同的追求,并形成纷繁的风格和流派。

宫廷绘画在康熙、乾隆时期也获得了较大的发展,并呈现出迥异前代院体的新风貌。

民间绘画以年画和版画的成就最为突出,呈现空前繁盛的局面。

清代绘画发展的历史进程,与整个社会的发展变迁相联系,亦可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

清代中期,清代康熙末至乾隆、嘉庆年间,随着政权的逐步巩固,社会日趋安定,经济获得持续发展,绘画领域也呈现出繁荣的景象。

“宫廷绘画”可谓名家辈出,人物画家如郎世宁、冷枚、丁观鹏;山水画家如袁江、袁耀;花鸟画家如蒋廷锡、邹一桂,等等。

这些画家的出现,都为清代中期宫的廷绘画增添了不少色彩。

然而“扬州八怪”也诞生于同一时期,且在画史上留下了浓厚的一笔。

康熙中期至乾隆末年活跃于扬州地区的一些职业画家,具体所指,说法不一,一般指金农、黄慎、郑燮、李鱓、李方膺、汪士慎、高翔、罗聘。

另外,也曾列入八怪的画家还有华喦、高凤翰、边寿民、闵贞、李勉、陈撰、杨法等人。

由于人数众多,故有“扬州画派”之称。

我们一起分享陈撰绘画作品,绝对不会失望的。

陈撰(1677-1758),字楞山,号玉几、玉几山人等。

浙江鄞县人。

常游走与江淮间,并流寓扬州,遂归为“扬州八怪”画家群体之一员,亦被称为扬州八怪中唯一不以卖书画为生计的画家。

早年投靠銮江项氏,但项氏不久家道中落。

随后又关于筱园主人程梦星。

晚年因江都江鹤亭等人的邀请,入康山草堂,直到逝世。

性格孤僻,与达官显贵甚疏远。

乾隆元年(1736年),因学识名于江淮,被荐举作博学鸿词科,但陈撰拒不应试,却寄寓江都玉几山房,专心书画收藏鉴赏。

所藏书画颇富。

擅长作花鸟画,格调超逸,气氛清雅,尤擅长画梅花。

主要传世作品有《花卉册》、《折枝花卉册》、《荷花图册之一》、《月梅图》、《花卉图册》、《果品花卉图》等清朝中期陈撰《花卉册》赏析陈撰绘《花卉册》这组册页,笔墨伶俐自然,格调高雅,颇有八大遗风。

在绘画的内容上题材较为丰富,构图较为大胆,整个画面都以折枝的方式绘就。

此作品中并没有提及画家的名字,但从印章和最后收藏家吴伯滔之次子吴徵的题跋中可以相互印证。

后页吴徵(1878-1949)题:玉几山人诗才隽逸,人品高洁。

故落笔自有一种豪迈之致。

余藏山人花卉凡数帧皆墨绘。

此册间有设色者,尤觉可爱。

其中秋海棠、腊梅两页,古秀苍劲,当在悟道人之上。

惜未署年月及款字,或者当时不止此十页亦未可知。

近世自吾家缶翁以浓艳之法盛行,海内外继起者莫不尤而效之,风气为之一变。

是以粗枝大叶触目皆是,而高逸一派几同绝响。

兹读史册,不啻饱食肥甘而忽饮以苦茶,神志为之一清。

留案头者数日,因识数语于后。

十九年(1930年)十二月,袌鋗居士吴徵。

题识:(一)万点殷红散绮霞,几枝香雪倚篱斜。

南朝自此夸宫体,第一还应为杏花。

元人句。

(二)牛郎花颜如龙华,号牛郎也。

抽毫借织女之丝,炼药乞神农之草。

(三)秋水沦涟白鸟飞,芦花如雪养荷衣。

江天三醉斜阳外,谁向烟波早息机。

(四)五更清逼银塘路,六月凉生玉丹秋。

(五)蛩虫对写囗冷艳。

(六)清露染颜色,秋鹅一分浅。

(七)万枝联络水晶栏。

(八)秋光三尺短篱傍,烂熳花冠簇紫香。

早起霜寒月未下,不成吚喔也凄凉。

(九)来从真腊国,自号小黄香。

(十)欲将猗兰操,一奏南薰殿。

写意绘画作品兴起之后,人们的审美标准发生了变化。

之前都会关注画得是否细腻,画得是否形似。

明末陈淳、徐渭二人开创了泼墨写意花卉技法,人们忽然发现,原来美不只一种呈现方式。

清代扬州画派中的诸位名家,继承了写意创作的理念,让清代画坛上刮起一阵清风。

这股清风吹散了正统派的因循守旧,为了各种画作带来自然生趣。

这套《花卉册》是清代乾隆年间扬州画派名家陈撰的作品,他用写意技法,画出了清新淡雅之美。

陈撰的这套《花卉册》使用写意笔法创作,但依然有浓郁的装饰性风格。

这是一个画家审美能力的体现。

画家只有知道什么是美,才能创作出来,进而影响世人的欣赏喜好。

陈撰通过他的努力,成为画风足以对抗正统画派的名家。

欣赏这套册页还会产生一个疑问,陈撰画得这么好,为什么不能入选“扬州八怪”。

有一种说法,所谓“八怪”是泛指,并非就是八个画家。

还有一种说法,陈撰的生活比较稳定,造成了他的作品少了一点“商品属性”,更靠近标准文人画。

不过,无论怎样,清代扬州画派中都有陈撰的一席之地。

清朝中期陈撰《折枝花卉册》赏析南京博物院藏陈撰《折枝花卉册》,设色,纸本,纵24.7厘米,横33.5厘米,作于乾隆十二年(1747),画风萧疏闲逸,随意点染,曼妙多姿,生动自然。

其笔底下的梅花、杏花、紫玉兰、青城栀子、水仙、幽兰、枇杷、牡丹、月季、桃花、桂花、黄梅,无不赋予人的灵性,并显示出自身的特性,为陈撰晚年的精心之作。

第1开,梅花图。

题识:“野人不省爱梅好,弃在荒篱荆棘边。

细雨东风欲零落,我来相见一依然。

高季迪作。

”钤“撰”朱文方印。

高季迪即明代大诗人高启,此为录高启诗作题记。

第2开,杏花图。

题识:“融雪晕雪一倾倒,非烟非雾非卿云。

”钤“撰”朱文方印。

第3开,紫玉兰图。

题识:“山中常压早梅开,不待喧风暖景催。

似与东皇书造化,笔头春色最先来。

”钤“撰”朱文方印。

第4开,青城栀子图。

题识:“五月六花开雪后,何年三粒种青城。

”钤“撰”朱文方印。

第5开,水仙图。

题识:“冰雪丛中占好春,洛神元是此花神。

月寒露湿琼葩重,风定香回碧叶新。

人影湘帘窥欲笑,波心翠袖障微颦。

采珠拾羽江边梦,总付轻毫与写真。

”钤“撰”朱文方印。

第6开,幽兰图。

题识:“狼藉泉石,素餐春风。

不歌伐檀,不问穷通。

岂无凡草,休休有容。

斯为天民,道则屡空。

”钤“撰”朱文方印。

第7开,枇杷图。

题识:“早诵相如赋,知渠旧姓卢。

花香冰里见,风味药中需。

细雨同梅熟,清声混乐呼。

山禽嗔老子,敲竹获金珠。

葛天民作。

”钤“撰”朱文方印。

此诗为葛翰所作。

葛翰,字天民,明代常熟人,工诗,善山水画。

第8开,牡丹图。

题识:“春光宜酒宕,花样要诗描。

”钤“撰”朱文方印。

(无图)第9开,月季图。

题识:“曾记年时会樱笋,天气清和日倍长。

莺声百转爱晴绿,燕语喜新绕画梁。

”钤“撰”朱文方印。

第10开,桃花图。

题识:“晓风迎窈窕,春水绕邪。

”钤“撰”朱文方印。

第11开,桂花图。

题识:“好风香世界,凉影月楼台。

”钤“撰”朱文方印。

第12开,黄梅图。

题识:“丁卯花朝,写于穆陀轩。

”钤“撰”朱文方印。

(无图)此《折枝花卉册》在构图上出奇制胜,力求变化,如将主题花卉置于边际角隅,画幅上大片留白,但空而不虚,给人以奇特而回味无尽之感。

所作花卉极其简练,往往寥寥几笔,但形神俱现,达到以少胜多、以简驭繁的效果。

如构图最繁的梅花、幽兰等,也寥寥数笔,风韵雅美,生意盎然。

其技法为双勾、没骨并行,双勾处毫不板滞,如《水仙》册;没骨处骨力内敛,如《桃花》册。

用墨淡雅,浓淡干湿恰到好处,以湿为主,偶以飞白辅之,风格滋润明洁,迥出凡尘。

款题书体为行楷,而各幅之间,仍有变化。

或宽和润美,或瘦净健紧,或楷意多些,或行意多些,皆结体匀整,线条遒劲,风神洒脱,足见其书法功力较为深厚,且在面目上有自己的创意。

且诗、书、画融合为一,谐趣天然,不媚俗态而别开生面。

唯一不足的是,十二开册页,用的是同一方印,略嫌单调。

清朝中期陈撰《荷花图册之一》赏析《荷花图册之一》陈撰(清)作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陈撰所作花卉,疏简清逸,格调清雅,尤擅画梅。

陈撰的诗文功底亦很深,是当时著名学者毛奇龄的弟子,著有《绣铗集》《玉几山房诗集》,并辑有《玉几山房画外集》。

陈撰不仅擅书画诗文,亦精于赏鉴。

他的画作萧疏简远,品格极高,被时人视为珍宝。

清朝中期陈撰《月梅图》赏析《月梅图》陈撰作扬州博物馆藏清朝中期陈撰《花卉图册》赏析陈撰《花卉图册》广州艺术博物院图册八帧小品,有梅花摇曳,有兰吐幽香,有芭蕉疏影,有菰蒲野塘……笔墨疏简,清旷意远。

清朝中期陈撰《果品花卉图》》赏析陈撰《果品花卉图》册局部纸本水墨十二开纵19.5cm 横 13.5cm德基美术馆藏扬州画派在这种挣扎中,他们创造了一种新的形式,那就是将鲜活的生命体验带到画中。

于是我们看到了,白菜、莲藕、鳊鱼、螃蟹、芦雁、石榴,这些从未出现在文人画中的东西,纷纷成为了画中的主角。

陈撰《果品花卉图》册之一陈撰《果品花卉图》册之二陈撰《果品花卉图》册之三陈撰《果品花卉图》册之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