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方教育理念的差异

合集下载

关于东西方教育的不同的英语作文

关于东西方教育的不同的英语作文

东西方教育的差异Education, as a vital process of societal development and individual growth, manifests itself differently across 东方 and 西方 cultures. These differences, ranging from educational philosophies to teaching methods, play apivotal role in shaping the academic and personal outcomes of students. In this essay, we delve into the distinct characteristics of Eastern and Western education systems and explore the underlying reasons for these disparities.东方教育, often associated with Confucian values and traditions, emphasizes the importance of discipline, respect, and harmony. The classroom environment tends to be formal and hierarchical, with teachers serving as authorities who transmit knowledge and wisdom. The focus is on academic achievement and mastery of subjects, with a strong emphasis on memorization and rote learning. Exams are often the sole criterion for evaluating students' performance, and the curriculum tends to be narrowly focused on exam preparation.In contrast, Western education, influenced by the Enlightenment and the values of individualism, championscreativity, critical thinking, and innovation. The classroom is often more relaxed and interactive,鼓励学生 to participate actively and voice their opinions. Teachers serve as facilitators, guiding students to explore and discover knowledge independently. The emphasis is on developing problem-solving skills and fostering a love for learning rather than单纯追求学术成绩. Evaluation is more comprehensive, incorporating various assessment tools and methods.The reasons for these differences can be traced to historical, cultural, and societal factors. 东方社会, with their long history of autocratic rule and strict social hierarchies, have tended to prioritize obedience and conformity over individuality and creativity. This mindset reflects in the education system, where students are taught to follow rules, respect authority, and strive for academic success to secure social status and respect.By contrast, Western societies, shaped by democratic principles and the values of equality and individual freedom, have fostered an educational environment that encourages critical thinking and creativity. The emphasison individuality and self-expression has led to a more relaxed and interactive classroom atmosphere where students are encouraged to question, challenge, and explore new ideas.However, it is important to note that the Eastern and Western education systems are not entirely distinct from each other. In recent years, there has been a growing trend of integration and mutual influence between the two. Eastern education systems are gradually embracing the values of creativity and critical thinking, while Western education systems are recognizing the importance of discipline and respect for authority.In conclusion,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Eastern and Western education systems are rooted in their respective cultural and historical backgrounds. While Eastern education emphasizes discipline, respect, and academic achievement, Western education champions creativity,critical thinking, and innovation. However, the increasing globalization and mutual influence between the two systems suggest that a more integrated and balanced approach toeducation may emerge in the future, combining the best of both worlds for the benefit of students worldwide.**东西方教育的差异**教育作为社会发展和个体成长的重要过程,在东西方文化中呈现出不同的面貌。

简述东西方家庭教育文化兑换融合

简述东西方家庭教育文化兑换融合

简述东西方家庭教育文化兑换融合从古至今,家庭教育在人才培养上始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邓小平先生曾说过:“国家现代化的基础在人才,人才的基础在教育,教育的基础在家庭。

”别林斯基曾谈到:“造就子女成人是一个神圣的职责。

”由此可见,中西方教育观都十分看重家庭教育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作用。

然而,受东西方社会背景和文化传统影响,中西方家庭教育理念在诸多方面存在差异,表现出各自的特色。

一、教育理念的差异受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崇个性、尚独立成为西方家庭教育的普遍价值认同。

在西方家庭教育观念中,孩子从出生之日起,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拥有独立的人格与个性、自由的选择和意愿。

因此,培养孩子成为适应各种社会环境和独立生存的社会人,是西方家庭教育的共同追求目标。

基于此目标,西方很多家庭都十分重视对孩子个体性、独立性、创造性的培养,在学龄教育前就十分注重对孩子自身能力的培养和锻炼。

鼓励孩子参加劳动锻炼,培养能力、磨练意志,发展自身的才能和特长,以适应未来社会的变化与挑战。

中国的家庭教育观念始终受到中国传统文化——儒家思想的影响,封建伦理纲常在大部分中国人心中早已根深蒂固。

基于此,中国家庭中,孩子被父母视为“自己”的,家长对孩子负有全面责任。

他们往往会为自己的孩子创造最优越的生活条件,从孩子出生到成年,都为他们扫除成长过程中的一切障碍。

与西方家庭崇个性、尚独立的教育观相比,中国式家庭倾向于顺境保护,较少采取逆境磨炼式的教育。

在此种家庭教育观的作用下,中国的孩子因此失去了独立应对外界社会的机会和独立面对各种生活状况的能力,缺乏自立意识,依赖性強。

二、教育方法的差异受平等、自由与解放思想的影响,西方家庭教育在方式上重沟通、轻管理。

西方国家普遍信仰基督教,每一个家庭里都渗透着包容、爱与沟通的宗教价值观。

在西方家庭里,教育往往以平等为基础,家长很注重与孩子的情感交流,教育方式既严谨又不乏活泼,关心孩子作为个体的情感需求和心理需要,尊重孩子的想法;同时,在日常沟通交流中,西方家长侧重民主、正面性地鼓励式教育,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激发孩子的个性和能力,不强迫孩子对自己服从,更希望孩子能主动接纳自己的建议。

教师海外培训心得体会

教师海外培训心得体会

时光荏苒,转眼间,我在国外的教师培训已经接近尾声。

在这段时间里,我不仅拓宽了视野,丰富了知识,更重要的是,我对教育教学的理解和认识有了质的飞跃。

以下是我在这段海外培训中的心得体会。

一、教学理念的更新在国外的教师培训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东西方教育理念的差异。

西方教育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造力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而我国的教育则更注重知识的传授和应试能力的培养。

以下是我对教学理念更新的几点体会:1.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西方教育中,教师更多的是引导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我认识到,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

通过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西方教育强调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特长。

我意识到,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优势,实现全面发展。

3. 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西方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合作精神,鼓励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我认识到,在教学过程中,要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二、教学方法的创新在海外培训期间,我接触到了许多先进的教学方法,如探究式学习、合作学习、项目式学习等。

以下是我对教学方法创新的几点体会:1. 探究式学习。

探究式学习强调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主动获取知识。

在教学中,我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

2. 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强调学生在小组中共同完成任务,相互学习、相互促进。

在教学中,我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3. 项目式学习。

项目式学习强调学生通过完成实际项目,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

在教学中,我要设计具有实际意义的项目,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

三、教师角色的转变在海外培训中,我认识到教师角色正在发生转变。

中西在教育概念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中西在教育概念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中西在教育概念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中西教育在概念上有相同点和不同点。

下面是一些主要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
1. 教育的目的:中西教育都追求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

这包括知识、技能、人格和社会价值观方面的培养。

2. 教育的重要性:中西文化都认为教育是社会进步和个人成功的关键。

教育被看作是培养下一代领导者和改变社会的方式。

3. 教育形式:中西教育都有正规和非正规的教育形式。

正规教育包括学校教育和大学教育,非正规教育包括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

不同点:
1. 教育理念:中西教育的理念存在差异。

中教育强调传统价值观、集体主义和尊师重道。

西方教育则更加强调个人价值、自由选择和批判性思维。

2. 教育方式:中西教育的教学方式也有所不同。

中教育注重师生关系的尊重和传授知识的集中方式,西方教育则更加注重学生参与、探索和批判性思维。

3. 教育课程:中西教育的课程设置也有差异。

中教育的课程包括基础学科如语文、数学和科学,西方教育的课程则更加注重综合学科和实际应用。

4. 考试制度:中西教育的考试制度也不同。

中教育普遍存在高压应试的文化,西方教育则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评价和个人发展。

综上所述,中西教育在概念上存在相同点和不同点,这些不同点反映了不同文化对教育目标、教学方式和评价标准的不同重视。

中西教育观的若干比较与思考

中西教育观的若干比较与思考
(一)教育的人性论比较
每一种教育观的背后都可能隐藏着某种人性论, 即教育者对受教育者人性的某种假设或预设。这种人 性论假设或有意识或无意识、或显在或潜在地影响着 教育者的教育观念,左右着教育者的教育行为。 教育中的人性论假设,主要是指教育者对受教育 者人性“善”“恶”的预设,其本质,是教育者在本 性上是倾向于把受教育者预想得是可信任的还是不可 信任的。
中国教育根深蒂固、情有独钟的 “灌输”、“规约”、“强制”,乃至 “暴力”,其人性论基础都是建立在性 恶之上的。似乎不这样就谈不上教育。 与此相应的心理定势就是浓重的猜疑和 提防,遇事总喜欢把学生先往坏处想 (类似于“有罪推定”)。 例举:某学生漏做数学题而被教 师怀疑其人品
基于这种人性论假设,无论在教学 上还是在学生管理上,中国教育都是怀 疑大大多于信任,批评大大多于表扬, 苛求大大多于宽容,压制大大多于鼓励, 约束大大多于自由。中国教育在很大程 度上是一种“挤压式教育”、“防范性 教育”,以致中国教育陷入了一种难以 自拔的恶性循环中。
中国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确有其长处, 如基础知识系统扎实、基本技能娴熟、 认同感较强等,然而,且不说这些素质 是不是现代社会所最需要的,是不是现 代人的根本特质,只说学生为获得这些 素质所付出的沉重代价,就可以强烈地 感受到中国教育的深刻弊端。说得激烈 一点,中国教育是在以摧残和破坏人的 发展的方式促进人的(某种)发展。
中西教育观的若干 比较与思考
德国海德堡大学教授 博士生导师 唐佳文
所谓教育观,简言之,即人们对教育的根 本性看法和态度。教育观中最本质、最核心的 是教育价值观,即人们关于教育对人和社会的 价值的根本性看法和态度。 由于种种复杂的历史和现实原因,中国和 西方发达国家在漫长的社会和教育发展过程中, 逐渐形成了诸多迥然不同的教育观,从而使中 西教育呈现出很不相同的价值走向和种种不同 的理论和实践特征。

从东到西的教育水平有何差异?

从东到西的教育水平有何差异?

从东到西的教育水平有何差异?
一、东西方教育理念的差异
东方教育注重纪律和刻苦,追求分数的高低,重视应试能力的培养。

而西方教育则更加注重学生的创造力、独立思考能力以及终身学习的意识。

东方教育强调集体主义和传统文化的传承,西方教育则更加注重个人发展和多元价值观的培养。

二、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
东方国家普遍存在着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尤其是农村地区和贫困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

而西方国家注重教育资源的平等分配,保障每位学生都能获得良好的教育机会,致力于打破社会阶级对教育的束缚。

三、教育体制和课程设置的差异
东方教育体制相对严谨,教育内容注重基础学科的学习。

西方教育则更加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鼓励学生从小就参与各种兴趣班和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四、教育方式和教学方法的差异
东方教育依赖于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教师为主导,学生被动接受。

西方教育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倡导学生中心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表达。

五、学生压力和学习成果的差异
东方教育给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学习压力,强调竞争和分数的重要性,但也造成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而西方教育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格、品德和社会责任感。

总结:
从东到西的教育水平存在诸多差异,包括教育理念、教育资源、教育体制和课程设置、教育方式和教学方法以及学生压力和学习成果等方面。

虽然各自有其优势和劣势,但最终的目标都是为了培养有能力、有素质的国民。

因此,我们可以从中吸纳两种教育制度的优点,以实现教育水平的平衡与提高。

同时,也需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创造适宜的学习环境,为他们的成长提供更好的支持。

中西方教育差异相关论文

中西方教育差异相关论文

中西方教育差异相关论文中西方教育的差异是一种事实性存在。

造成中西方教育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西方对教育概念的原初性定义的差异。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推荐的中西方教育差异相关论文,供大家参考。

中西方教育差异相关论文篇一: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对人的教育具有不可置换的意义。

中美在家庭教育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不同的观念和培养方式造成了中美两国的儿童在成人后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在东西方社会的制度结构中,家庭制度的地位和作用有很大的不同。

这是造成东西方社会和文化差异的一个基本原因。

中国传统教育强调知识的传授,美国教育强调学生能力的培养,二者需要交流和互补。

通过查阅有关书籍,我们也意识到:中美教育在各个教育层次上都存在着众多差异,并以不同的表现形式体现在生活、学习的各个方面。

在曾芝兰《论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中记录,家庭教育,按照传统观念,就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对其子女实施的教育。

而按照现代观念,家庭教育则是在家庭生活中,家庭成员(包括父母和子女等)之间相互的影响和教育。

家庭教育是大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基础。

家庭教育是终身教育,它开始于孩子出生之日(甚至可上溯到胎儿期),婴幼儿时期的家庭教育是“人之初”的教育,在人的一生中起着奠基的作用。

孩子上了小学、中学后,家庭教育既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又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

王晓红在《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比较》一文中提到:在中国社会中,家长缺乏科学的教育子女的经验,守着陈旧、落后、错误的教育观念,重教而不会教的现象比较普遍,解决家庭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和矛盾已经刻不容缓。

在中国,父母关心孩子的事,如帮助孩子洗衣服、整理卧室是很多的。

这也有内在的原因,中国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重,由于最终将以分数决定学生所上的高等学校,学生必然重视分数。

与中国的中学生和家长把目光盯在升学上、老师和学校把目光盯在升学率上不同,西方国家更重视兴趣培养。

当然,西方教育也有弊端。

东西方文化差异主要差异及解决方式

东西方文化差异主要差异及解决方式

东西方文化差异主要差异及解决方式1.价值观差异:东方文化强调集体利益、家庭和社会的稳定,个人主义较弱,而西方文化则注重个人权利和自由。

解决方式可以是相互理解、尊重差异并找到平衡点。

例如,强调家庭观念的东方人可以学习尊重他人的个人空间和权利,而西方人可以尝试更多关注集体利益和社会和谐。

2.通信方式差异:东方文化中,直接表达自己的情感可能被视为不礼貌或让人尴尬,所以往往更加注重非言语形式的沟通,而西方文化则更加注重直接、坦率地表达自己的意见。

解决方式可以是双方灵活调整沟通方式,理解并接纳对方的表达方式。

东方人可以适应西方人的直接沟通方式,而西方人可以通过倾听和观察非言语信号来更好地理解东方人的意图。

3.社交礼仪差异:东方文化中注重尊敬和遵守长辈和权威人士的规则和礼仪,而西方文化则更加强调平等和个人尊重。

解决方式可以是学习相互理解,尊重对方的习俗和礼仪。

例如,东方人可以适当尊重西方人的个人空间和权利,而西方人可以尊重东方人的长辈和权威人士,并遵守一些基本礼仪规则。

4.教育理念差异:东方文化中,教育注重纪律、刻苦和传统知识的学习,而西方文化注重个体发展、创造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解决方式可以是学习双方的优点,结合两种教育理念,培养综合能力和全面发展。

东方人可以鼓励创造力和实践能力,西方人可以尊重和借鉴传统知识和价值观。

5.思维方式差异:东方文化倾向于综合思考、间接推理和含蓄表达,而西方文化注重逻辑、直接推理和清晰表达。

解决方式可以是双方学习思维方式的差异,理解对方的思考习惯并进行有效的沟通。

东方人可以适应西方人的逻辑思维,西方人可以学习东方人的综合思考和含蓄表达的方式。

总的来说,解决东西方文化差异的关键是相互理解、尊重和接纳。

通过学习和借鉴对方的优点,并且在沟通和交流中保持开放的态度,双方可以消除文化差异带来的隔阂,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中西方教育理论的比较与反思

中西方教育理论的比较与反思

中西方教育理论的比较与反思教育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理论体系在不同文化背景和社会条件下呈现出丰富多样的面貌。

中西方教育理论,作为东西方教育实践的指导思想,反映了各自文化、历史、政治和经济的差异,既有值得借鉴之处,也存在亟待反思的问题。

中西方教育理论的根源可以追溯到各自的历史文化传统。

在中国,儒家思想深深影响了教育理论的形成,强调“仁、义、礼、智、信”的伦理道德教育,重视对个人品德的培养和社会责任的担当。

儒家教育理念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个体与社会的和谐。

因此,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道德的熏陶和人格的塑造。

在这一理论框架下,教育的方式主要表现为“师道尊严”,强调教师的权威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遵循师德。

与此相比,西方教育理论源于希腊哲学和启蒙运动,强调个人的理性、自由和创造力。

苏格拉底通过提问法促进学生思考,柏拉图主张理想国的教育和哲人统治,而亚里士多德则强调实证教育的重要性。

文艺复兴和启蒙时代带来了人文主义教育思想,注重人的主观能动性,倡导个人的全面发展。

在这一背景下,西方教育理论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师的角色更多是指导者和引导者。

从教育目的上看,中西方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中国教育通常更侧重于群体利益,培养具有集体主义精神的公民;而西方教育则强调个体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重视学生的个人发展。

这种观念的差异导致了教育方式和评价体系的不同。

在中国,传统的高考制度强调知识记忆和应试能力,重视统一标准的测评;而西方则倾向于多元评价,注重过程性的评价和个性化发展,尤其是在高等教育中,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实行综合素质评价。

教育内容方面的差异同样显著。

在中国,学校课程设置注重基础学科的要求,学生的学业重心多集中在数理化等核心课程上,而对于人文社科类课程的重视程度相对较低。

西方教育则强调跨学科的整合,注重学生对现实世界的理解和应用,通过STEAM(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教育理念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从《洋妞到我家》看中西方家庭教育差异

从《洋妞到我家》看中西方家庭教育差异

从《洋妞到我家》看中西方家庭教育差异心理学家丹尼尔·格尔曼说:“家庭生活是我们学习情绪的第一所学校。

”家庭教育几乎成了全民性的话题,如何让子女成龙成凤,更是父母最重视也是最紧张的课题。

以《洋妞到我家》电影作为语料,从教育观的角度出发,对中美家庭教育进行对比分析,并初步分析了造成差异的文化原因及这些差异对中国家庭教育的启示,以期对教育的改革和进步有所帮助。

一、引言甲骨文的“教”,可以解释为用鞭打的手段迫使孩子学习文化知识。

《说文字》将这两个字解释为:“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西方,无论英文的“Education”还是德文的“Erziehung”,教育一词均源于拉丁语“引出”。

电影《洋妞到我家》是以教育为背景,以现实生活为原型,以东西方文化作对比,讲述了一个“怨妇型”妈妈为了给予女儿皮皮最好的教育,与丈夫产生隔阂,请来了哥伦比亚藉互惠生娜塔莉教5岁女儿学习英语,由此展开了一连串故事。

文化差异带来了种种碰撞、误会甚至是危机,让孩子成长,也让家长开始思考,如何教育孩子。

二、中西方教育观的差异具体表现及原因1.对孩子基本态度的差异在电影当中,皮皮的妈妈要求:孩子出个门从穿戴到保护都要武装到牙齿,不许坐地铁和公交,进门必须先喷消毒水;孩子吃的有机蔬菜水果必须和大人的分开;一个月花6800元请来个洋妞教5岁的小公主学英语。

皮妈:这些都是皮皮专用的工具。

娜塔莉:皮皮?她需要这些么?皮妈:需要。

这是皮皮的筷子,每天用完之后要用开水烫,过滤网,是过滤骨头和汤和鱼汤的,那些带骨头带刺的东西,要给她择干净,不许带她出去。

娜塔莉:为什么?皮妈:因为外面有很多陌生人。

娜塔莉:陌生人可以做朋友。

皮妈:不可以,陌生人也可能是大灰狼。

中国一些家长对孩子的教养方法有不少欠妥之处,大致可归纳如下几点。

第一,社交上过度保护。

不少家长怕孩子学坏而限制孩子与外界接触,一旦孩子与小朋友或同学间发生争执或不愉快的事情,多数家长采取袒护自己孩子而指责对方的态度,对孩子产生的却是负面作用。

幼儿园中西方文化教育总结及跨文化交流

幼儿园中西方文化教育总结及跨文化交流

幼儿园中西方文化教育总结及跨文化交流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幼儿园中的文化教育不再局限于本土文化,而是越来越多地涉及到跨文化交流和教育。

本文将从东西方文化的教育理念、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和总结,以期在跨文化交流中为幼儿园教育提供一些启示和借鉴。

一、东西方文化的教育理念1. 东方文化的教育理念在东方文化中,教育注重培养孩子的品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

传统的儒家文化强调“立身以立学,立学以待人”,提倡忠诚、孝顺、诚实、尊重长辈等价值观念。

这种教育理念强调个体与社会的和谐关系,重视孩子的社会适应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2. 西方文化的教育理念在西方文化中,教育更加注重培养孩子的创造力、独立思考能力和自我表达能力。

强调个体的自由发展和个性的尊重,提倡鼓励孩子尝试和探索,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独立人格。

二、幼儿园中的文化教育内容1. 文化多样性的教育在幼儿园的教育内容中,应该充分融入世界各国的文化元素,让孩子们在游戏和活动中接触不同的文化,促进他们对多样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2. 价值观念的传递无论是东方文化还是西方文化,对于品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都有着共通之处。

在幼儿园中,可以通过故事、游戏和角色扮演等方式,向孩子们传递各种文化的价值观念,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社会伦理观念。

三、幼儿园中的文化教育方法1. 游戏和体验式教育在幼儿园中,游戏和体验式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教育方法。

通过各种游戏和体验活动,可以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在学中玩,轻松愉快地感受到不同文化的魅力。

2. 跨文化交流活动幼儿园可以定期举办跨文化交流活动,邀请外国友人或者外籍家长来幼儿园做文化交流,让孩子们在亲身感受中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促进跨文化交流和理解。

四、跨文化交流对幼儿园教育的启示1. 培养开放包容的心态跨文化交流可以帮助幼儿园的孩子们培养开放包容的心态,增进对其他文化的理解和尊重,避免产生排外和歧视情绪。

2. 促进语言和认知发展通过和外国友人的交流,可以激发孩子们对其他语言的兴趣,促进他们的语言和认知发展,培养跨文化沟通能力。

中西方的教育差异

中西方的教育差异

中西教育差异一.感受中西教育理念差异一位留学德国的女孩:众所周知,位于欧洲中部的德国,高等教育在全欧洲乃至全世界都享有极好声誉。

目前德国是除美、英之外的第三大留学国家,其留学生生源主要来自中国及东欧。

随着贵州经济不断发展,相信在未来的日子,将会有越来越多的贵州学子能实现自己的留学梦。

近日我们邀请已在德国学习生活了近四年的一位贵阳女孩,比较中西教育理念差异,与大家分享她学习的心得与感受。

四年前,怀揣着理想抱负以及一份懵懂的热情,我离开了养育自己的父母和生于斯长于斯的贵阳,只身踏上了飞往德国的航班。

临行前,父母对我说:“在国外无论遇到什么困难,要咬咬牙挺过来。

”就这么普普通通的一句话,竟成为我以后身处逆境时的导航灯,让我有勇气战胜一个又一个困难。

出国前曾听人说,德国的高等教育是“宽进严出”。

但真正领悟这四个字,是在我开始专业学习以后————所谓“宽进”,对于留学生而言(一般指攻读硕士的留学生),只需要具备本科学历便有资格申请大学,毋须通过考试录取。

所谓“严出”,即学生如果缺乏刻苦钻研的精神和严谨治学的态度,那一纸毕业文凭是永远不可能“混”到手的。

一般来说,德国大学的授课形式主要有三种:研讨课、讲演课和训练课。

研讨课对我来说,是一种全新的感受。

因为一直以来在我的印象里,课堂上老师永远都是高高在上,学生只能跟随着老师的思维前进。

但德国的研讨课,从中文意思上就不难看出,即是要研究、讨论,把学生提到了与老师“平等”的地位。

课堂上,用学生做专题报告的形式代替了教师单一的授课模式。

专题报告一般控制在二十五到三十分钟左右,余下的时间就用来讨论。

大家(当然也包括教师)各抒己见。

学生在畅所欲言的同时,教师也许会从中发现一些思想上的“闪光点”,这与我国“教学相长”的教育理念正好不谋而合。

刚开始,由于以前在国内读大学时少于培养在课堂上积极思维,踊跃回答问题的能力,也由于自身语言水平有限,常常是一堂课下来,我像个旁观者似的坐在那里一言不发。

浅谈中西方教育的差异

浅谈中西方教育的差异

浅谈中西方教育的差异一、中西方教育的主要区别中西方教育的差异.自古以来就存在.近代以来,随着“西学东渐”运动的兴起和国门被西方列强打开后.国人开始瞩目西方教育的另一种景观。

中国近代著名启蒙思想家严复、学贯中西的大学者王国维等,对中西方文化、教育上的差异已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

严复首先从宏观方面分析了两种文化体系的根本区别,指出:“尝谓中西事理,其最不同而断乎不可合者,莫大于中之人好古而忽今,西之人力今以胜古;中之人以一治一乱、一盛一衰为天行人事之自然,西之人以日进无疆.既盛不可复衰,既治不可复乱,为学术教化之极则。

”其次在“为学"方面,严复也意识到,“中国夸多识.而西人尊新知。

”的确,国人勤学苦读、博闻强记,可谓满腹经纶,但探索新知的勇气和精神却不足。

他还进一步指出:“夫自由一言,真中国历古圣贤之所深畏,而从未尝立以为教者也。

彼西人之言日:唯天生民,各具赋畀,得自由者乃为全受。

故人人各得自由,国国各得自由,第务令毋相侵。

"也就是说,自由的原则是西方教育中的一条重要准则,但在我国避讳很深,强调的是“顺从"。

可以说,严复在中国近代教育思想发展史上的贡献.恰恰表现在他始终着眼于两种文化体系的宏观对比分析上。

清末学贯中西的大学者王国维,则站在思想的更高处.在具体分析了西方教育学的发展与西方哲学演变的关系后,得出结论道:“近世教育变迁之次第,无不本于哲学的思想之影响者。

"进而提出了“夫哲学者,教育学之母也”的命题。

国学大师梁漱溟也谈到东西方教育侧重点的不同,“大约可以说,中国人的教育偏重情意一边,例如“孝弟"之教;西洋人的教育偏重知的一边,例如诸自然科学之教。

”将中西方教育内容方面各有倚重的情况看得非常真切。

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后,对中西方教育差别的讨论更为深刻。

著名美藉华裔科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也指出,中国传统的教法是,一步步地教、一步步地学,这与中国的整个社会都强调“守规矩"有关。

中西教育理念差异英语作文

中西教育理念差异英语作文

中西教育理念差异英语作文English:The education philosophies between the East and the West hav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that stem from cultural beliefs and historical contexts. In the West, education often emphasizes individualism, critical thinking, and creativity. Students are encouraged to question authority, think independently, and express their own opinions. On the other hand, in the East, education values conformity, respect for authority, and rote memorization. Students are expected to follow rules, conform to societal norms, and memorize information without questioning its validity. These fundamental differences in educational philosophies result in varying teaching methods, student-teacher relationships, and overall approaches to learning. While Western education may focus on developing individuality and creativity, Eastern education aims to instill discipline and respect for authority. It is important to recognize and understand these differences in order to promote cross-cultural understanding and collaboration in the globalized world today.中文翻译:东西方教育理念的差异源自文化信仰和历史背景。

中西教育差异对比专题报告(一)

中西教育差异对比专题报告(一)

内部资料,请勿外传六盘水市钟山区栖凤双语小学中国教育与西方教育差异比较专题2013年11月27日资料1:中西教育差异分析一.感受中西教育理念差异1.中国教育理念的表现形式(1)以说教为主,轻视实践活动的重要作用。

父母对孩子的要求就是读书,连力所能及的自理活动都由父母包办,导致许多中国孩子学了许多知识都没用,走上社会后就什么也不会。

(2)户外活动少,因为中国孩子从早到晚有学不完的功课未找到目录项。

做不完的作业,被功课压得喘不过气来;有时即使想活动一下也很难找到合适的时间。

(3)不利于健康人格的培养。

孩子在家没有发言权,是一种专制教育,而专制的教育方式表现为一种管束教育,压抑创造性,束缚了个性的发展。

(4)社交上的“过度保护”。

不少家长怕孩子吃亏或学坏而限制孩子与外界接触,一旦孩子与小朋友或同学间发生争执或不愉快的事情,多数家长采取袒护自己孩子而指责对方的态度,由此常常发展成家长间的争端或摩擦,对孩子产生了负面作用。

(5)生活上的“包办代替”。

中国的家长,尤其是独生子女的家长,在生活上以包揽孩子衣、食、住、行为快,怕孩子脏着、累着而不让他们沾家务劳动的边。

总之,这样从横向涉及孩子生活的方方面面,从纵向一直延伸到孩子成人,特别是独生子女的家长,要亲自把孩子“从脚跟武装到牙齿”。

(6)经济上的放任。

为数不少的中国家长,对孩子的经济要求百依百顺,有求必应。

且不说经济宽余的家庭,就连经济拮据的家庭,家长也要勒紧腰带,甚至东挪西借来满足孩子的各种要求和欲望,以适应互相攀比的消费风气2.美国教育理念的表现形式(1)宁苦而不娇。

美国的儿童少年,从小就从事送报、打工等劳动,这本身就是一种吃苦精神的磨炼。

(2)家富而不奢。

西方国家的家庭平均收入比中国多几十倍,但他们对孩子的零用钱绝不作为奖励孩子的手段,目的是教育孩子懂得,他们努力学习完全是为了自己将来成为有用之才。

(3)对孩子严教而不袒。

西方人对孩子的缺点错误绝不听之任之,更不袒护,而是设法教孩子自己知错改错。

东西方教育理念比较

东西方教育理念比较

五、学习动力
中国:认为“内在动力”和“外部动力”
两者对于促进学生的学习都是 十分必要的,采取“内外并重” 的方法。 西方:往往注重“内在动力”,并认为 像考试此类外部动力对学习是 有害的。
六、记忆与理解
中国:中国学生认为“记忆”与“理解”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这两者之间存在一种相互促进 的辩证关系:理解有助于记忆, 记忆能加深理解。 西方:往往将“记忆”与“理解”绝对地 对立起来,即是认为:记忆无 助于理解,并认为两者事实上 是互相排斥的。
七、基础知识与发展

中国:强调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
(更为准确地说:在掌握基本知识和基 本技能的前提下,谋求发展和创新) 西方:注重学生发展,不强调基本知识和基 本技能的教学。(特别是个性的发 展)
八、学科性与整合性
中国:强调学科教学,不注重各学科的整
合。(教师知识面窄,不能胜任各 学科的教学)
西方:相信探索是第一位的,然后再发
展相关的技能。
三、一般哲学思想、传统思维方式
中国:朴素的辩证思想,也即“一阴一
阳之谓道”。
西方:习惯的“两极化思想模式”。
四、过程与方法
中国:注重对立面的平衡,例如,“过
程与结果并重”。(结果是骨架 过程是灵魂) 西方:不注重对立面的平衡,例如, “片面强调过程或方法”。
六看设计是否重点突出
七看课上是否动态生成 八看教学是否扎实有效 九看课堂是否亮点突出 十看功底是否扎实深厚
谢谢大家
金字塔形。(发展性教育,社会需要 什么教什么)
我们的做法
东西方不同观点的存在应当说是十 分正常的。从而,对一线教师而言,重要 的并不是具体地去弄清究竟哪一种观点更 适合我国的数学教育。 重要的是:首先应很好地去弄清各 种观点的内涵。其次应更加重视如何能在 自己的实际教学工作中对此加以应用,包 括作出必要的发展。

中西方教育文化差异

中西方教育文化差异

17、从知识层面来说: 西方教育更容易发掘天才:西方教育重视学生创造力的 培养;注重对知识的灵活应用,重视“广”和“博”,对学 生的教育是点到为止;西方的基础教育在达到最基本的要求 的基础上,允许学生有较大选择的自由。比如,一位学生对 物理、化学或生物不感兴趣,感觉有很大的困难,可以只选 修比较基础的课程,而选修较多的自己擅长的感兴趣的课程, 只选修理、化、生其中的一门,同样可以达到高中毕业要求, 也能进入顶尖大学,同样有机会成为“精英”。
3、中西方班容量差异: 如果将中国的高中和英国的A级的学校做一 些比较,可以得出:在中国一些平常的教 室里面,大概是一个班有50个人,而在英 国这个规模是10到16人,16人是最多的, 平均是12个人。
4、 教课的气氛差异: 中国,非常安静,是一方单向的交流,常 常出现教师在台上唱“独角戏”,教育的 成果可想而知。 而在英国,问题非常多,学生甚至挑战 老师,问老师很多的问题。
16、考生成绩的计算方式:
在西方学生成绩的计算方式是:课堂纪律和出勤 率占15%,课余作业成绩占15%,小组互动讨论 占20%,论文写作和答辩占50%,从这几个方面 来综合评估学生的综合情况,比较客观和公正。由 于西方教学的目的是运用,而不是分数,所以分数 只是一个参考值。
在中国,成绩是学生、家长和学校的命根子,一 切唯高分是从。一些综合分数低,而偏科成绩比较 严重的学生,反而被埋没了。成绩主要以期中和期 末考试成绩来定,主要是笔试,比较单一,另笔试 的成绩很容易被复制。像高考这种一考定终身的方 式很容易因为发挥失场,而与大学教育失之交臂。 高分低能那是我们国人的最大悲哀呀!
中西方学校教育差异之具体表现
1、对知识的态度: 在西方的国家,孩子是比较主动的。西方的中学 普遍非常注意培养孩子的创造力。 在中国 ,中国家庭的父母有一种统治的角色,他 们有时候鼓励甚至逼迫他们的孩子要更努力的学 习,以求获得高分,好名次。

东西方教育的差异

东西方教育的差异

当今竞争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展开,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 而人才的培养需要依靠教育。

在这种背景之下, 全球国家都在进行教育的反思、相互借鉴和融合。

我们也不禁自问: 中国现行的教育体制、教育观念能否适应当今世界激烈的竞争环境呢?中西方教育的差异究竟何在呢? 出路何在?一个人所受到的教育不仅来自学校, 还有来自家庭和社会。

下面我就家庭教育方式和理念来论述一下中西教育的差异, 希望能给大家一点启示。

1.孩子需要尊重和理解。

西方家长普遍认为孩子从出生那天起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有自己独立的意愿和个性。

无论是家长、老师还是亲友, 都没有特权去支配和限制他的行为,西方的家长大都很讲究对孩子说话的口气和方法, 大人同孩子说话不但要用心倾听, 而且有时大人会蹲下来同小孩对话, 让小孩感觉到对他的尊重。

而中国家长则大都要求孩子顺从、听话。

他们日常生活中对子女的关心基本上集中在孩子的生理需要方面, 很少关心甚至根本无视孩子的心理需求, 忽视孩子健康心理的培养和性格、意志的磨练。

其结果是在相当程度上导致了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过低, 以至经不起生活中的压力和挫折, 即使是一件小事也能使他沮丧、颓废、自暴自弃。

2.让孩子学会独立。

西方家长一般都相信孩子具有自我反省和教育的能力, 孩子要自己劳作, 自己生活, 从劳作中得到快乐, 从动手中获得各种知识, 学习各种技能。

孩子能做到的, 就让他自己做, 这是对孩子的尊重。

西方家长“鼓励创新”, 相信孩子具有同成人一样的独立研究、独立动手的能力, 能以宽容的心态去营造一个利于培养孩子创造力的环境和氛围。

即使家长认为孩子的某一行为并不具有积极的效果, 他们也不会过多地干涉, 而是让孩子在自己进行的探索中逐渐认识到自己的问题, 并予以纠正。

而中国家长往往教导孩子在前人面前止步。

生怕孩子磕着碰着, 往往要抱着或拉着孩子走。

中国家长往往“满足于克隆”, 教育孩子只是单纯的模仿和复制, 对孩子的探索活动大部分是持否定态度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西方教育理念的差异
一、东西方传统文化的差异
(一)地理环境方面
我国地处亚洲东部,自两河流域产生和发展了古代文明,虽然东部临海,我国古代时期仍属于封闭的大陆社会;在这种社会环境中,人们的生活往往依赖于土地,习惯于长久的定居,而不愿忍受颠沛流离的迁移式生活。

同时,封建制度的长期存在又加剧了人们对土地的依赖。

在以农业为主的中国社会,相对稳定性是人们生活的主要特征之一,这种稳定的生活也导致了稳定群体的产生;农耕为主的生产劳动也造成了封闭的群体和部落,群体之间几乎没有任何来往与交流的生活方式使人们渐渐丧失了创造性和自主性,也逐渐造就了封闭内向型的中国传统文化。

西方国家的古代文明起源于沿海地区,人们的生存和发展不单单依赖于农耕劳动,更多地依赖于海洋,繁荣和兴盛的海上自由贸易使得人们更加开放与包容,也逐渐形成了一种契约式的社会文化。

同时,海上贸易的不确定性导致了生活状态的不稳定性,适应了具有开放性与探索性的生活后,人们往往不再依赖群体的支持和帮助,会通过自身的努力达到目的。

因此,西方民众的自我意识非常强烈,个人权益不可侵犯,但是会互相尊重对方的权益。

这种思想意识慢慢造就了西方社会开放外向型的传
统文化。

(二)生产方式方面
我国古代属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发展速度不快。

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春种秋收的生产方式使得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稳定,也相应地促进了人们对群体的依赖性,人们以稳定的生活为最大追求。

另外,安稳的生活使人们聚集在一起,群体性生活造就了群体性的文化心理,即个人必须服从集体,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集体内部有统一的言行标准和方法原则。

“求同”心理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人们的个性在集体中往往得不到体现,集体也不太注重个体的权利与利益[2]。

西方社会的古希腊文明发源于爱琴海沿岸,属于开放型的海洋文明,自由贸易的发展使得人们喜欢探索和冒险,勇于尝试新鲜的事物。

因此,西方国家的工商业和航海业起步较早,人们更加关注自然和客体,群体观念与家庭观念没有中国社会深厚。

另外,西方国家通过工业革命很早摆脱了封建社会的束缚,在社会经济获得极大发展的同时,造就了人们民主平等的思想观念。

西方社会普遍认为公民的利益神圣不可侵犯,尊重每一个人的看法、思想及观念。

可见,西方社会提倡个性与自由。

(三)道德观念方面
中国传统文化中典型的代表是儒家文化,儒家思想主张“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长幼有序、尊卑有别是人们强调的
重点,等级制度的色彩非常明显。

权利与威望往往属于地位较高的人,地位较低的人只有听命与服从,在教育中表现为教师往往是权威、正确的,学生仅仅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西方社会在古代时期就比较重视民主意识和平等观念,每个人都可以行使权力;到了文艺复兴时期,人们更加重视平等自由的生活。

现代西方社会最重要的特点便是“人人平等”的民主观念,任何人都不会拥有绝对的权威。

不仅如此,古代时期思想家、哲学家的教育观念也存在十分明显的东西方差异。

孟子认为“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苏格拉底则认为,一个人想要成为治国的人才,必须具备广博的知识,政治、伦理、雄辩术、算数、几何、天文、音乐都成为必修的科目;亚里士多德更是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人物”,他提倡应用和实践,以及对生活有帮助的知识。

二、东西方教育理念上的差异
(一)统一与多元的差异
中国文化是一种群体文化,由稳定的生产劳动产生了稳定的生活方式,群体式生活造就了群体式心理。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很多事物都有约定俗成的标准,每个人都需要遵守这个标准;为了群体的延续,集体利益必须高于个人利益,群体内部必须具有统一的思想和习惯,否则就会产生混乱,不利于群体的稳定和发展。

与之不同,西方文化是一种个体文化,由开放的贸易和生活造成了开放型社会,多元性是西方
社会一个明显的特点,每个人的尊严与价值都得到体现,人们可以有多种多样的生活习惯和处事方式。

统一与多元的差异也存在于教育思想中,中国的教育活动需要统一的教科书、教学内容与方法,教师往往希望学生的言行举止都在要求的范围之内,优秀学生的标准在于是否听从老师的教诲,这样一来,无疑束缚了学生的天性和自由的发展。

曾经有西方考察团参观了我国优秀的幼儿园,当他们看到孩子们手背身后整整齐齐地坐在教室时深感疑惑和不解,他们难以想象中国教师采取了什么方法使儿童变得如此呆板,儿童本应处于天真活泼、自由灵动的状态。

西方国家的教育强调个体主义,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天性和自由发展,学生也能够充分认识到自己拥有的尊严与权利。

因此,西方社会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往往具有较强的灵活性,教师甚至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

因此,西方社会的教育模式自然且灵活,学生在这种氛围之下能感受到轻松与自由,也有助于创造力的发挥。

(二)稳定与创新的差异
在中国的传统社会中,虽然等级制度有助于社会的安定与和谐,稳定的社会文化也在社会的早期发展中起到了推动作用;但是,伴随着近代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一味追求安定与和谐会阻碍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西方传统文化中处处体现着探索和冒险的精神,极大地促进了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
发展,近代西方国家的崛起就以此为基础。

我国传统文化中“稳定”特征压制了人们的创造性,尤其体现在教育内容方面,在长达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中,教材只是在汉朝的董仲舒时期和宋朝的朱熹时期发生了一些变化,也仅仅体现在经典内容中增加了学者的个人理解。

此外,中国传统教育的内容没有发生大的改变,至清朝末期,政府迫于无奈才将实业教育充实于传统教育内容之中。

西方教育理念鼓励个体的创造性,支持学生对同一问题的不同理解和看法;教育重点不是基础知识,而是培养创新意识,因为,基础知识的缺陷可以弥补,一旦缺失创造力则难以弥补。

因此,西方国家的科技创新水平遥遥领先于中国,从诺贝尔奖的获得数量上可见一斑。

但是,基础知识薄弱也使西方国家的教育问题凸显,如青少年的辍学率和犯罪率上升,因此,西方社会也着力于研究如何在培养创造性的基础上加强基础知识的教育力度。

(三)权威与平等的差异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儒家思想,儒家思想中最重要的一点便是尊卑有别、长幼有序,因此,每个人的地位和角色都有明确的限定,下级必须听从上级、晚辈必须服从长辈;秩序与权威有助于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稳定。

西方文化的一个显著特征是人人平等,“人权”观念是一个重要的社会组成部分,西方人坚信人生而平等,每个人都有被尊重的权利,这一观念也渗透进西方社会的各个领域。

等级观念也充分体
现在中国的教育思想中,“尊师重道”观点中教师被塑造成不容置疑的权威形象,学生即使有不理解、不赞成的想法和观点也必须服从教师,学生的自主性和判断力在传统文化的氛围中难以获得良好的发展,会变得越来越盲从、缺乏探索和创新意识。

西方教育追求平等的文化心理,教育理念为师生平等,强调建立“平等、民主、对话”的师生关系,因此,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往往发挥导向和指引的作用;教育目的在于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具有个性和独创性的人才,使学生敢想、敢说、敢做,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批判精神。

三、结语
教育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传统深深地影响了教育。

基于上述三个方面的比较与分析可以看出,虽然我国现代教育与西方教育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是,东西方文化体系中孕育的教育思想各有所长、各有优势。

文化是民族精神的载体,教育是民族进步的动力。

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缺少交融和汇通的文化自觉不可能产生文化教育发展的新动力。

本文没有探讨东西方教育理念的全部差异,仅仅围绕主要特征展开了比较与分析。

综合来看,我国应该站在自我超越的立场上,根除中国传统教育的弊端,学习和借鉴西方教育的精华,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积极开展深入的教育改革,从而更快地适应世界教育发展的
潮流,培养出更多符合我国现代化建设需求的栋梁之才。

作者:常海洋吕文娟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