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阅读题及参考答案
专题12:传统文化经典阅读(解析版)-五年(2016-2020)高考语文真题分项详解(浙江)
专题12传统文化经典阅读【2020年】一、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题。
(6分)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论语·学而》)仲弓问子桑伯子。
子曰:“可也,简。
”仲弓曰:“居①敬而行②简,以临其民,不亦可乎?居简而行简,无乃大③简乎?”子曰:“雍之言然。
”(《论语·雍也》)【注】①居:居心。
②行:做事。
③大:同“太”。
1.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孔子的政治思想是以________为本。
“敬事”的意思是________。
(2分)2. 孔子认同“居敬而行简”优于“居简而行简”,试作分析。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民严肃谨慎地对待政务2. ①“居敬而行简”,“居敬”也就是“敬事”。
凡政事居心于敬,思虑周密;而行事简约,把握重点,不敢烦扰百姓。
这样百姓就能享受和平安宁之福。
②“居敬而行简”,居心简单,处处生怕多事,不肯尽心竭力;而行事也只图简单,敷衍塞责。
这样百姓就会受其苟且草率之弊。
【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对传统文化经典《论语》的解读,难度较大。
考生首先要读懂论语选文的意思,还要结合孔子的思想等来对选文加以分析。
考查的方式也有多中,浙江卷主要偏向于对句子本身内容的解读。
依据“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以及孔子对仲弓“居敬而行简,以临其民”的肯定,可看出孔子的政治思想是以“民”为本。
“敬事而信”的意思是:恭敬谨慎地对待政务,并且讲究信用。
所以“敬事”的意思是“严肃谨慎地对待政务”。
【2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人物思想观点的能力。
应对这类问题,首先要读懂文句,再结合对人物的生平、思想的积累进行分析总结。
“居敬而行简”的意思是:态度严肃认真,而办事简约不烦。
其中“居敬”也就是“敬事”。
“居简而行简”的意思是:敷衍塞责,态度马虎,办事简单。
实用类文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先秦诸子百家中,儒、道、墨、法、阴阳、名六家属第一流的大学派。
汉以后,法、阴阳、名三家,其基本思想为儒、道所吸收,不再成为独立学派;墨家中绝;唯有儒、道两家长期共存,互相竞争,互相吸收,形成中国传统文化中一条纵贯始终的基本发展线索。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多元成分中,儒家和道家是主要的两极,形成鲜明的对立和有效的互补。
两者由于处处相反,因而能够相辅相成,给予整个中国传统文化以深刻的影响。
儒家的人生观,以成就道德人格和救世事业为价值取向,内以修身,充实仁德,外以济民,治国平天下,这便是内圣外王之道。
其人生态度是积极进取的,对社会现实强烈关切并有着历史使命感,以天下为己任,对同类和他人有不可自已的同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不与浊俗同流合污,在生命与理想发生不可兼得的矛盾时,宁可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以成就自己的道德人生。
道家的人生观,以超越世俗人际关系网的羁绊,获得个人内心平静自在为价值取向,既反对心为形役,逐外物而不反,又不关心社会事业的奋斗成功,只要各自顺任自然之性而不相扰,必然自为而相因,成就和谐宁静的社会。
其人生态度消极自保,以免祸全生为最低目标,以各安其性命为最高目标。
或隐于山林,或陷于朗市,有明显的出世倾向。
儒家的出类拔萃者为志士仁人,道家的典型人物为清修隐者。
儒道两家的气象不同,大儒的气象似乎可以用“刚健中正”四字表示,就是道德高尚、仁慈亲和、彬彬有礼、忠贞弘毅、情理俱得、从容中道、和而不同、以权行经等等,凡事皆能观研深究,以求合理、合时、合情,可谓为曲践乎仁义,足以代表儒家的态度。
古者有儒风、儒士、儒雅、儒吏、儒将等称谓,皆寓道德学问有根底、风度温文尔雅之意。
道家高士的气象似可用“涵虚脱俗”四字表示,就是内敛不露、少私寡欲、清静自守、质朴无华、超然自得、高举远慕、留恋山水等,富于诗意,富于山林隐逸和潇洒超脱的风味。
中国传统文化试题及答案
1.周代文化和商代文化有何区别?周、商代文化的区别最主要在两代的天命观念和人文传统①商人信仰的神油三类,上帝神、祖先神和自然神,又以上帝神为主。
也频繁祭祀祖先神,形成“周祭制度”文化,同时还保留着原始宗教的自然崇拜,山川四方、风神雷电。
迷信祭拜死后“鬼”,形成“殷人尚鬼”观念。
②周代发展商至上神观念,认为王权既为天所受,又为王祖所遗,故敬天法祖。
周人祭祀祖先与商“周祭制度”不同,实行“昭穆之制”,将先祖按照辈次排作左右二列。
同时,周人的天命观相区别在对“德”的强调,对“民”重视周人“维新”所强调的是,要实施变革以应天命,要“敬德保民”、“以德配天”。
2.秦始皇为巩固其大一统的局面设计了哪些文化措施?第一,书同文。
即统一文字。
教师应指出,小篆是当时的官方文字,民间则使用更加简易的隶书。
文字的统一,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文化的发展;秦统一文字后,汉字的字形结构基本定型,影响深远。
第二,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
关于焚书坑儒的情况,初中已学过,教师启发学生回忆即可。
在分析其作用时,一方面要肯定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另一方面要强调实行这种文化专制主义,毁灭大批文化典籍,极大地摧残了文化。
第三,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这就规定了教学的内容(法令)和教师的资格(官吏,当时设有专门担任教师的官吏)。
秦朝只许官府办学,又规定了统一学习的内容,严禁私学,实行愚民政策,以达到巩固统治的目的。
3.秦汉帝国的文化是如何固守和外拓的?①固守1.“互防”长城。
齐国修长城“备楚”,楚修长城“备秦”,燕修长城“防齐”,赵修长城“防魏”,魏修长城“防秦”,秦修长城“防魏”2.“御胡”长城。
赵,燕,秦等西,北修筑长城“限戎马”、辽东长城、辽西长城等。
秦统一六国后,一方面拆除互防长城,以利统一;另一方面加强御胡长城。
汉武帝,建起 2000 多里长的河西长城,与秦长城相加,从敦煌到辽东。
②外拓1.“丝绸之路”的开辟,西汉,由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和洛阳为东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
传统文化阅读题
传统文化阅读题训练及答案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国学是一个民族通过自己的体完,融贯各种知识形成的思想。
邓实在《国学讲习记》中指出,我国国学的内容包括经学、史学、子学、理学、掌故学、文学。
研究它,不是为了博古炫耀,也不仅仅是为了存亡继绝,而是为了我们能以自己的思想自立于天地之间。
人们在全球化时代渴望找到自己的身份与认同。
全球化并不是一个单纯的日趋同质化和一体化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各个特殊群体渴望认同自身的过程。
正是随着全球化过程的进行,这些群体产生了要在全球——人类环境的关系中认同自身的愿望。
每一个群体都必须在向别人学习的同时又保持其认同感。
现代性并未给予人类以明确的方向,它充其量提供无方向的方向——追逐眼前利益。
正因为未来没有预定的方向,我们才迫不得已从自己的过去中寻找给自己未来定位的坐标.国学就是我们古人对他们面临的种种问题的思考和回答。
其中有的只有历史价值,但也有的有永恒的价值,具有相当的现代相关性。
人类今天生活在现代性危机之中,美国学者贾雷德·戴蒙德说:“我们第一次面临全球崩溃的危机。
”这并不仅仅因为现代科学技术提供了这种全体毁灭的手段,更是因为现代性已经将毁灭的价值固子渗进进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
现代性有其自身的逻辑,从它自身的逻辑是无法跳出它的毁灭进程的。
好在我们的古人(并不只是中国古人,而是所有人类的古人),给我们提供了另外一种思维的逻辑,提供了今天人们需要的思想和智慧.任何传统,如果不能不断注入新的内容的话,就舍失去生命。
宋儒在佛学的刺激下,借鉴了佛学的某些固素更新了儒掌。
包容与开放是国学的品格;要恢复国学的活力,必须给它注入新的生命,因此,今天的国学决不是仿古,更不是复古,而是要开新。
(选自张汝伦《国学与当代世界》,略有删改)16.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国学是一个民族通过自己的体究,融贯各种知识形成的思想,其内容包括经学、史学、子学、理学、掌放学、文学等.B,人们在全球化时代渴望找到自己的身份与认同,摆脱现代性危机,是“国学”重新得到关注的内在原因之一。
传统文化阅读题
传统文化阅读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古代中国的“礼乐制度”礼乐制度起源于西周时期,是西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西周统治者实行“封邦建国制”,以分封制为基础,把疆域划分为诸侯国,由诸侯拱卫王室。
因此,西周时期国家最显著的特征是“国中有国”,即诸侯国与周王室并存。
在这种分治模式下,西周社会必然需要一种相应的礼乐制度来巩固这种分治格局。
礼乐制度分为“礼”和“乐”两个方面。
其中,“礼”是指各种礼节、仪式、仪仗等,而“乐”则是指与礼相配合的各种音乐、舞蹈、诗歌等。
在西周时期,人们认为“乐”可以调和各种矛盾,使社会和谐有序。
因此,“乐”被视为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用来教化人民,维护社会秩序。
在西周时期,“礼”与“乐”是相互依存的。
人们通过遵守“礼”来维护社会秩序和等级制度,同时通过欣赏“乐”来放松心情、缓解压力。
因此,“礼乐制度”成为西周时期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材料二:古代中国的“天人合一”思想“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思想之一,它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在古代中国,人们认为天地万物都是天地自然孕育而生的,因此人类应该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天人合一”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建筑方面,中国传统的建筑注重与自然的和谐融合,强调建筑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在文学方面,中国古典文学中有很多描写自然景色的篇章,强调人与自然的统一;在哲学方面,中国哲学认为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的,人类应该顺应自然规律行事。
总之,“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思想之一,它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试题及答案
1.亨廷顿认为:文化的重要作用是用价值观影响人类的进步。
AA. 正确B. 错误2.《文化经济学》认为“文化是明天的生产力”。
AA. 正确B. 错误3.文化精神是指:民族文化中占主导地位的基本思想与观念,或者说是文化传统的主流。
AA. 正确B. 错误4.文化精神与民族精神的关系:(ABCD)A. 文化精神是指一个民族文化中占主导地位的思想与观念。
属于事实判断范畴。
B. 民族精神是指文化精神中的优秀成分。
属于价值判断范畴。
C. 文化精神属于事实判断范畴。
D. 民族精神属于价值判断范畴。
1.“以人为本”的思想包括:ABCA. 以人为尊B. 以民为贵C. 以仁为本2.礼教的核心是:(ABCDE)A. 父子有亲B. 君臣有义C. 夫妇有别D. 长幼有序E. 朋友有信3.有关孟子倡导“五伦”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ABCD)A. “五伦”指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B. 五伦的观念是几千年来支配了我们中国人的道德生活的最有力量的传统观念之一。
C. “五伦”是我们礼教的核心,它是维系中华民族的群体的纲纪。
D. 五伦里的权利和义务受到适当的遵循,社会就会稳定和有秩序。
1.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概念是:(A)A. 仁B. 义C. 礼D. 知2.颜渊问仁,子曰:(B)A. 仁者爱人B. 克己复礼为仁C. 仁者其言也讱D. 能行五者(恭宽信敏惠)于天下,可谓仁矣3.孔子关于仁的答案的共同之处,是强调(D)A. 博学B. 审问C. 明辨D. 自我修养4.孔子关于仁的回答,正确的答案应该在所有那些答案的(A)中寻找A. 共性B. 个性5.传统中国人的基本思维方式是:(D)A. 天人感应B. 形式逻辑C. 辩证逻辑D. 天人合一6.天的涵义包括:(D)A. 神性义B. 道德义C. 自然义D. 神性义道德义自然义7.天人感应思想的提出者是:(D)A. 孔子B. 老子C. 孟子D. 董仲舒8.天人合一的涵义包括:(D)A. 人与自然的和谐B. 人与社会的和谐C. 人的身心和谐D. 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人自身的和谐9.达到天人合一的途径是:(C)A. 尽心B. 慎独C. 仁礼的统一D. 穷理10.荀子提出过:(B)A. 天人交相胜B. 制天命而用之C. 尽心、知性、知天D. 不以人灭天1.道家思想产生的职业渊源是(A)A. 史官B. 祭司C. 司马D. 礼官2.以下说法可以概括道家宗旨的是(B)A. 和静清寂B. 清虚卑弱C. 仁义礼智D. 恭宽敏惠3.老子对于鬼神的看法是(C)A. 祭神如神在B. 未知生,焉知死C. 无神论D. 怀疑论4.在《道德经》中,老子认为水具有多种品德,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水的品德的是(B )A. 善利万物而不争B. 推己及人C. 居善地D. 处众人之所恶5.下文可以体现老子节俭思想的是(A)A. 治人事天莫若啬B. 圣人无常心C. 上善若水D. 物壮则老6.关于《道德经》所讲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C )A. 《道德经》是一部讲战争用兵的书B. 《道德经》是一部讲治国管理的书C. 《道德经》是一部讲哲学智慧的书D. 《道德经》是一部最早的散文集7.在《道德经》中,对于“反”的理解正确的是(ABD )A. 相反相成B. 反向思维C. 道法自然D. 祸福相依8.下列有关老子所讲“无为”的含义正确的是( ACD )A. 不妄为B. 不作为C. 不多为D. 有所不为9.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对《道德经》评价的是(ABD )A.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B. 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C. “帝王之上师臣民之极宝”D.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10.下列对于“道”的认识属于《道德经》观点的有( BC )A. 忠恕之道B. 弱者,道之用C. 天之道,利而不害D. 天道酬勤1.“佛”意思是什么? AA. 智者、觉者B. 神仙C. 庙里的塑像D. 传说中的人物2.释迦牟尼是那个国家的人?BA. 尼泊尔B. 古印度C. 中国D. 泰国3.佛教传入中国大约在什么时间? DA. 公元前6世纪B. 秦代C. 三国时期D. 西汉末、东汉初4.佛教传入中国后行健的第一座寺院是:BA. 普救寺B. 白马寺C. 少林寺D. 南华寺5.“今于众前,发诚实誓:若所传无谬者,当使焚身之后,舌不焦烂”果然火化之后“薪灭形碎,唯舌不灰”,是哪位高僧所言? CA. 玄奘B. 迦叶摩腾C. 鸠摩罗什D. 不空6.达摩初到中国,于建业城会见谁? DA. 神光B. 迦叶摩腾C. 法兰D. 梁武帝7.玄奘西行求法回到长安后,除了翻译佛经,还撰写了一部: BA. 《大菩提藏经》B. 《大唐西域记》C. 《大乘起信论》D. 《瑜伽师地论》8.“菩提自性,本来清净。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阅读及答案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阅读及答案(3)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阅读及答案(3)文章来自:《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一、阅读《传统文化》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1—4) 1.作者为什么说“文化的时代性和民族性,在传统文化身上表现得最为鲜明”?因为传统文化应运而生,产生于过去,带有过去时代的烙印,所以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因为传统文化创成于本民族祖先,在民族中多多少少产生显性或隐性的影响,自然带有自己民族的色彩。
2.如何理解“凡是存在的,都曾经是合理的”这句话的涵义?凡是在历史上存在过的文化,自有其产生的历史环境、社会因素,自然会对社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影响,发挥着这样或那样的作用,这对当时社会来说,都是合理的;但它的合理成分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减少。
3.我们对传统文化应采取怎样的态度?请举例加以说明。
对传统文化积极实行“拿来主义”的态度,明辨其时代风貌,确认其历史地位,接受或拒绝其余风遗响,尤其要保护好传统文化的精髓部分。
如韩国人把活字印刷术、端午祭申遗成功后,又着手将源于中国的“风水”学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遗。
这对我们就是一个警示。
4.这四段文字读起来很有气势和力量,很容易折服我们,其原因何在?一是用词准确,“大概”(第一段)源于作者自己的理解,体现表达的相对准确性;二是整散句结合(第三段),增强表达的气势和灵动性;三是大量贴切使用成语,表意凝练而丰富;四是内容、范围、特性、方针和态度,层层推进,逻辑性强。
二、阅读《财富和包袱》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5—13)5.“能理解这一点和做到这一点,看来并非易事”中的“这一点”指代什么内容?辩证地了解和掌握传统的两重属性,运用它而不被其吞没,防止它而不拒之千里之外,是一种艺术。
6.如何理解传统既是财富也是包袱?文章论述这个问题的目的是什么?“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文化遗产,“文化传统”是不死的民族魂,是民族精神。
一个民族正因为有了自己的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才有巨大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力量,才能在传统的制约与支配下,凝聚成了一个稳定而团结的集体。
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传统文化经典阅读 练习题(含答案)
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传统文化经典阅读练习题《论语》文化经典专练练前提示在传统文化经典阅读中,《论语》无疑是重中之重。
对于这部经典,考前的复习一、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
(1)子曰:“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论语·子罕》)(2)子曰:“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论语·宪问》)(3)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论语·述而》)(4)子曰:“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
”(《论语·阳货》) 1.材料(3)中“暴虎冯河”是针对弟子____________而言的,“临事而惧”中的“惧”的意思是____________。
答案子路(或季路、仲由)警惕,谨慎2.结合材料,具体谈谈你对孔子“勇”的思想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孔子主张的勇,不只是勇气、勇武,更是儒家的道德规范。
②孔子主张仁勇兼备,真正的勇者,因内心有仁德而无所畏惧。
③勇与智结合,要讲谋略,有所畏惧,反对匹夫之勇。
④勇与义统一,认为勇要受到义的约束,否则,勇可能就会成为乱的根源。
二、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
(1)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述而》)(2)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
危邦不入,乱邦不居。
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
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论语·泰伯》)3.第(1)则材料中“乐亦在其中”的含义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处身在吃粗饭,喝凉水,把胳膊弯起来当枕头的清贫环境里,也不改求道的快乐。
中华传统文化阅读题答案
中华传统文化阅读题答案中华传统文化是一个古老的文化,是一个覆盖面、影响面巨大的文化,是一个独树一帜并拥有巨大的影响与声誉的东方文化。
它历经曲折,回应了严峻的挑战,走出了落后于世界潮流的阴影,如今日益呈现出勃勃生机。
它更是一个能够与世界主流文化、现代文化、先进文化相交流、相对话、互补互通、与时俱进的活的文化。
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一种独具特点的哲学观,一种人文价值与思路,一种乐生的、务实的、注重此岸性的生活态度,提供了一种有参考意义的克服现代某些弊端的思路。
中华文化,首先是汉字文化。
它重整合,重大概念,重万事万物间的关联,重书写与万事万物的统一。
它不是着力于塑造人格神,而是追求终极概念理念之神。
追求自高而低、自低而高、自大而小、自小而大的思维秩序与社会秩序。
中华文化是一个泛道德主义的文化。
它强调人伦关系,强调和谐与秩序的理想,主张克制无限竞争与不断膨胀的欲望,强调人生而有之的伦理义务,强调敬天与天人合一。
这虽然有它的不足,影响了数千年来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文化创新,但同时,它维护了中华大国的延续与统一,帮助中华民族度过了重重难关,以充满活力的姿态进入了21世纪。
而且,今天看来,它对于回应恶性竞争、欲望膨胀、生存压力与飞速发展中的浮躁心理等种种现代病,是有启迪意义的。
同时,中国文化又具有一种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积极进取取向。
它较易与迅猛发展的现代性接轨,它接受发展是硬道理的思路,较少那种仇视现代性、敌视科学技术的心理与不求上进、消极懒惰的人生态度。
地球不能垄断,文化不可单一,中华文化,是以欧洲为中心的基督教文明等现代世界主流文化的最重要的参照系统之一。
文化的软实力,关键在于它的.有效性,我所说的有效其含义是:第一、它能提供越来越好的生活质量,给受这种文化熏陶的人众以幸福、满足、欣悦与尊严,它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使人们喜爱与尊敬这种文化。
简单地说,它是以人为本的文化而不是以人为敌或为奴的文化。
第二、它有足够的凝聚力与亲和力,能够使受这种文化覆盖与影响的人,友善起来,聚拢起来。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阅读理解与完型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阅读理解与完型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包含了丰富的历史、哲学、艺术和民俗等内容。
通过对这些文化元素的阅读理解与完型,我们能更好地领悟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本文将针对中国传统文化,提供一些阅读理解与完型的练习,帮助大家深入感受这一博大精深的文明。
一、阅读理解1.阅读以下《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问题:(1)请解释“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意思。
(2)这段话主要表达了孔子的哪种品质?2.阅读以下《庄子》选段,回答问题。
“逍遥游: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
”问题:(1)请解释“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
”的意思。
(2)这段话主要阐述了庄子的哪种思想?二、完型填空以下是一段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描述,请根据语境,选择最合适的词语填空。
春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俗称“过年”。
相传,古代有一种(1)叫做“年”的怪兽,每逢除夕之夜,就会出来(2)百姓。
人们为了驱赶年兽,会在除夕夜(3)放鞭炮、贴春联。
到了春节这一天,人们会欢聚一堂,共度佳节,还会进行(4)拜年、吃团圆饭等活动。
1.(A)神话(B)传说2.(A)骚扰(B)惊吓3.(A)大量(B)纷纷4.(A)互相(B)集体三、答案与解析1.阅读理解答案与解析(1)解释:“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意思是:学习之后不断地复习,不是很愉快吗?(2)品质:这段话主要表达了孔子的勤奋好学品质。
(1)解释:“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
”的意思是:把杯中的水倒在凹陷的地方,小小的芥子也能成为船。
(2)思想:这段话主要阐述了庄子的顺应自然思想。
2.完型填空答案与解析(1)B (2)A (3)B (4)A解析:根据语境,这里应该选择“传说”、“骚扰”、“纷纷”、“互相”。
通过以上阅读理解与完型的练习,相信大家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阅读及答案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阅读及答案(3)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阅读及答案(3)文章来自:《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一、阅读《传统文化》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1—4) 1.作者为什么说“文化的时代性和民族性,在传统文化身上表现得最为鲜明”?因为传统文化应运而生,产生于过去,带有过去时代的烙印,所以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因为传统文化创成于本民族祖先,在民族中多多少少产生显性或隐性的影响,自然带有自己民族的色彩。
2.如何理解“凡是存在的,都曾经是合理的”这句话的涵义?凡是在历史上存在过的文化,自有其产生的历史环境、社会因素,自然会对社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影响,发挥着这样或那样的作用,这对当时社会来说,都是合理的;但它的合理成分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减少。
3.我们对传统文化应采取怎样的态度?请举例加以说明。
对传统文化积极实行“拿来主义”的态度,明辨其时代风貌,确认其历史地位,接受或拒绝其余风遗响,尤其要保护好传统文化的精髓部分。
如韩国人把活字印刷术、端午祭申遗成功后,又着手将源于中国的“风水”学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遗。
这对我们就是一个警示。
4.这四段文字读起来很有气势和力量,很容易折服我们,其原因何在?一是用词准确,“大概”(第一段)源于作者自己的理解,体现表达的相对准确性;二是整散句结合(第三段),增强表达的气势和灵动性;三是大量贴切使用成语,表意凝练而丰富;四是内容、范围、特性、方针和态度,层层推进,逻辑性强。
二、阅读《财富和包袱》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5—13)5.“能理解这一点和做到这一点,看来并非易事”中的“这一点”指代什么内容?辩证地了解和掌握传统的两重属性,运用它而不被其吞没,防止它而不拒之千里之外,是一种艺术。
6.如何理解传统既是财富也是包袱?文章论述这个问题的目的是什么?“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文化遗产,“文化传统”是不死的民族魂,是民族精神。
一个民族正因为有了自己的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才有巨大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力量,才能在传统的制约与支配下,凝聚成了一个稳定而团结的集体。
中国传统文化实用文本阅读原文附答案
中国传统文化实用文本阅读原文附答案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成果根本的创造力,是民族历史上道德传承、各种文化思想、精神观念形态的总体。
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中国传统文化》实用文本阅读原文和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中国传统文化》实用文本阅读原文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有两个重要的基础:一是小农自然经济的生产方式;二是国家一体,即由国及国的宗法社会政治结构。
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必然是以伦理道德为核心的文化价值体系。
因为家族宗法血缘关系本质上是一种人伦关系,这种关系的扩展就形成了社会伦理关系。
家族本位的特点,一方面使得家族伦理关系的调节成为社会生活的基本课题,家族伦理成为个体安身立命的重要基础;另一方面,在家国一体社会政治结构中,整个社会的组织系统是家族—村落—国家,文化精神的生长路向是家族—宗族——民族。
家族的中心地位使得伦理在社会生活秩序的建构和调节中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在传统社会中,人们的社会生活是严格按照伦理的秩序进行的,服式举止,洒扫应对,人际交往,都限制在“礼”的范围内,否则便是对“伦理”的僭越。
这种伦理秩序的扩充,便上升为中国封建社会政治体制的基础——家长制。
家长制的实质就是用家族伦理的机制来进行政治统治,是一种伦理政治。
与此相适应,伦理道德学说在各种文化形态中便处于中心地位。
中国哲学是伦理型的,哲学体系的核心是伦理道德学说,宇宙的本体是伦理道德的形而上的实体,哲学的理性是道德化的实践理性。
因此人们才说,西方哲学家具有哲人的风度,中国哲学家则具有贤人的风度。
中国的文学艺术也是以善为价值取向的。
“文以载道”,美善合一,是中国文化审美性格的特征。
即使在科学技术中,伦理道德也是首要的价值取向。
中国传统科技的价值观是以“正德”即有利于德性的提升为第一目标,然后才考虑“利用、厚生”的问题。
因此,中国文化价值系统的特点是强调真、善、美统一,而以善为核心。
中国文化的普遍信念是“人为万物之灵”。
而人之所以能为“万物之灵”,就是因为有道德,因而中国文化特别重视人与人之间的“道”,以及遵循这种“道”而形成的“德”。
实用类文本优秀传统文化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当今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通过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以活化的新形式发扬其深厚内涵,涵养中国精神,滋润现代人生。
不论是为当代中国人更好理解传承民族文化,还是为参与国际文化交流、树立国家文化形象,都需要我们发挥宏大传统优势,开掘文化资源蕴藏的巨大价值,创造具有国际影响的文化体验。
数字技术为更好再现文化遗产提供支撑。
文化是一条流淌不息的河流,每个时代都有特色文化形态,即便那恒定不变的价值,表现形式也不断嬗变。
近年,集中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博物馆利用数字技术改进展陈方式,优化“用户体验”,强化互动性和参与感,满足观众感知与互动需求,加强对文化遗产的认知。
数字敦煌、数字故宫让我们以新鲜有趣的形式、真实可感的体验徜徉于历史文化场景,感受传统文化艺术精髓及精神。
故宫通过与动漫、影视、文学及社交平台全方位融合,设计开发产品和数字内容,使传统文化魅力不断传播发酵,推出一批网红产品,数字技术让传统文化以全新方式获得时空延伸,融入生活日常,提升生活品位。
故宫以“跨界”之思和“网红”之势,举办相关文化活动,获得年轻人追捧,实现了优秀传统文化对日常生活的有效融入。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获得更好传播,还要把中国要素与时尚表达有机结合起来。
目前这类具有强势文化传播力的文化产品和品牌媒体较少,缺乏像《功夫熊猫》《花木兰》这样叫好又叫座的品牌产品。
有待更新思维模式,重视多元文化背景,找到贴切的表达方法,呈现出既具中国文化深远意味又贴近海外受众审美习惯和对中国元素期待的文化产品,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国门,在交流互鉴中绽放独特魅力,在多元文化合作与竞争中实现共存共荣,促进人类文明共同进步。
在新时代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条件借助数字技术提升内容传播的效度、强度和广度。
作为一种战略性资产,传统文化资源如何“活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时代对文化工作者提出的重要课题,还需要我们在国际国内视野中,顺应时代新要求和新趋势,不断实现内涵挖掘与表达创新双向突破,创造具有强大影响力和广泛传播力的中国文化产品和文化品牌。
实用类文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而4一6题。
材料一:日前,在第四届腾讯峰会"数字新青年论坛”分论坛上,论坛的主办方CGTN(中国国际电视台)、腾讯社会研究中心和上海大学曾军教授团队共同发布了《数字新青年研究报告》(简称《报告》)。
调查发现,有近九成的年轻人对传统文化有兴趣;有八成年轻入通过网络了解传统文化,远超过传统的学校教育和文化场所实地参观;有近七成的年轻人希望通过游戏动漫了解传统文化:在购买文创产品方而,数字新青年愿意为爱买单,也讲究实际:他们在参观时不爱走寻常路,愿意通过电子导览重点观看感兴趣的部分;在学习传统文化时,他们渴望专业指导和同伴交流:他们也愿意自己创造,每年有近10万年轻人参加故宫和腾讯主办的"Next Idea” 创新大赛。
(摘自2019年腾讯峰会发布的《数字新青年研究报告》)材料二:传统文化正在成为一种时尚新潮,对于10年前的很多人而言,这大约是一件不可想像的事。
放眼望去,几乎每一个年轻人感兴趣的时尚领域,都不难看到传统文化的身影。
曾经饱受争议的汉服社群逐渐从小众迈向大众,成了许多年轻人的精神图騰:古筝、二胡等传统乐器走岀了曲高和寡的音乐厅,登上了弹幕视频网站的播放热榜;潮牌、球鞋这些年轻人热衷的时尚消费品,开始越来越频繁地呈现和使用传统文化的符号与要素,在小说、影视、游戏、文创等领域中,传统文化为原创者们提供着源源不绝的灵感源泉,而那些从传统文化之中脱胎,她变而成的文化作品,更是备受青少年群体的追捧和喜爱。
传统文化为什么突破了过去的传承困境?这股传统文化的复兴潮流为什么来得如此迅猛? 今天的年轻人为什么对传统文化如此钟情?显然,这一系列“为什么”的答案,绝不会是任何一个单一要素,而必然是多种社会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最关键的因素有两个:社会发展的需求与产业资本的流动。
(摘自《悄然勃兴的“国潮”为什么年轻人情有独钟》,2019年11月19日中国青年报)材料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今学生中呈现出日渐流行的趋势。
四年级传统文化阅读练习新版含答案
四年级《传统文化》阅读练习单元一上古传说昔日炎帝之女溺死东海中,化为精卫,其名自呼。
每衔西山木石填东海。
《述异记》卷上1、____________,谓早夜之奔驰;_____________,谓风尘之劳苦。
《幼学琼林》2、不积跬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无以成江海。
《荀子·劝学》3、焚膏继晷(guǐ),____________;俾(bǐ)昼作夜,______________。
《幼学琼林》4、锲而舍之朽木不折;____________,金石可镂。
《荀子·劝学》5、生民之初,_____________.始自农稷,教民稼穑。
《名物蒙求》6、神农尝百草,____________;后稷_________,粒食攸赖。
《幼学琼林》7、深山毕竟____________,大海终须_____________。
《增广贤文》8、______________,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论语·子罕》9、读山海经(选一) 陶渊明精卫衔微木,________________。
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同物既无虑,________________。
徒设在昔心,良辰讵可待。
单元二九州风景1、__________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____________。
《孟子·尽心上》2、东岳__________,西岳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此为天下五岳。
《幼学琼林》3、岁寒,然后知_____________之后凋也。
《论语·子罕》4、汉之广矣,______________。
江之永矣,____________________。
《诗经·周南·汉广》5、______________,风雨兴焉;________________,蛟龙生焉。
______________,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荀子·劝学》6、克明俊德,______________。
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文本阅读【“传统文化”】主题练附答案解析
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文本阅读【“传统文化”】主题练【主题解说】中华传统文化也叫华夏文化、华夏文明,是中华文明成果根本的创造力,是民族历史上道德传承、各种文化思想、精神观念形态的总体。
中华传统文化是以老子、孔子为代表的道、儒文化为主体,以儒家文化为核心。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传统文化受到现代文明的冲击,某些传统文化几近消失。
如何看待这种传统与现代既融合又矛盾的现象,如何保持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并弘扬这种文化,是现代人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文学作品需要表现和阐释的重大主题。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豆腐阿城孙福九十多岁去世,去世时略有不满,不过这不满在孙福的曾孙辈看来是老糊涂了,他老人家要吃豆腐渣。
做豆腐是先将黄豆,大豆,或黑豆磨成浆。
你如果说,老孙,这黄豆和大豆不是一种豆子吗?孙福就先生一下气,然后不生气,嘟囔着说:懂个什么。
豆子磨成浆后,盛在锅里掺水煮,之后用布过滤,漏下的汁放在瓦器里等着点卤,布里剩下的就是豆腐渣。
豆渣是白的,放久发黄,而且发酸变臭,刚滤好时,则有一股子熟豆子的腥香味儿。
豆渣没有人吃,偶有人尝,说,磨老了,或者磨嫩了。
磨老了,就是磨过头了,细豆渣漏过布缝儿,混在豆浆里,这样子做出的豆腐里纤维多,不好吃。
磨嫩了,就是豆子磨得粗,该成浆的没成浆,留在豆渣里,点浆成豆腐,豆腐当然就少。
磨嫩了就需要查查磨。
掀开上磨扇,看看是不是磨沟儿磨浅了,或有残。
磨沟儿磨浅了,就要剔沟儿。
残了不好办,要把磨扇削下去一层,再剔出沟儿来。
做豆腐最难的是点卤。
人常说,画龙难点睛。
孙福说,那又什么难?画坏了,重画就是了,豆腐点坏了,重来不了,糟蹋一锅。
点卤前,豆浆可以喝,做豆腐的师傅常常喝豆浆,却不一定吃豆腐,道理在豆浆养人。
浆点好卤,凝起来,颤颤的,就是豆腐脑儿。
凝起来的豆腐脑儿也在布里,系好,放重物压,水慢慢被挤出布外,布里就是豆腐了。
压久了,布里的是豆腐干儿。
打开布豆腐还是热的,用刀划成一块一块。
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遗产阅读题答案
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遗产阅读题答案中国非常重视文物古籍文献的整理和保护工作。
其中一项重要举措是评选和建立国家珍贵古籍名录,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遗产阅读题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遗产史金波①中国是具有五千年文明的、历史悠久的国家,拥有很多珍贵的传统文化遗产,有大量的文物古迹,有卷帙浩繁的古代文献典籍,还有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优秀传统文化负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明,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传承意义。
②中国自1985年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道产公约》(即《世界遗产公约》),规定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文化遗产日”,至2018年7月,共有53个项目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录》,其中世界文化遗产36处,世界自然遗产13处,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4处,世界文化景观遗产4处。
中国是世界上拥有世界遗产类别最齐全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数量最多的国家,其中首都北京拥有7项世界遗产,是世界上拥有遗产项目数量最多的城市。
③中国的《世界遗产名录》中有反映中华民族多民族文化的遗产。
如长城,是人类文明史上最伟大的建筑工程之一,建于两千多年前,后联成万里长城。
甘肃敦煌莫高窟,是一处由建筑、绘画、雕塑组成的博大精深的综合艺术殿堂,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艺术宝库,被誉为“东方艺术明珠”。
________A________。
④有的反映出不同民族的文化特点,如西藏的布达拉官,始建于7世纪,是藏王松赞干布为远嫁西藏的唐朝文成公主而建。
________B_______。
云南红河哈尼梯田,总面积约100万亩,是哈尼族人民一千三百多年来生生不息“雕刻”出的山水田园风光画,表现出哈尼族地区农田种植和管理的特点。
⑤中国非常重视文物古籍文献的整理和保护工作。
其中一项重要举措是评选和建立国家珍贵古籍名录,截至2016年,已在全国范围内评选了5批珍责古籍,其中既有大量汉文典籍,也有多种少数民族文字古籍,全部共评审出国家珍贵古籍12274种,先后由国务院公布,并以图录的形式分5次出版“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图录”。
《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阅读训练题附答案
《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阅读训练题附答案阅读《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完成1~3题。
(7分)①中国戏曲在世界剧坛上独树一帜,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独特的美学特征。
②首先,中国戏曲强调神似、强调写意。
戏曲舞台上所表现的生活与现实生活的形态是不同的,它是对现实生活的提炼和加工,是变其形而传其神、写其意。
戏曲一般不用布景,舞台上代表什么空间,可以通过演员的表演随意而定,自由变化。
舞台上此刻可以是书房,但剧中人一转身,舞台就可以变为花园,甚至可以变成千里之遥的另一地点。
由此可见,戏曲舞台的空间是通过演员的表演写意性地虚拟出来的。
这样,戏曲就可以自由灵活而又连贯流畅地表现无限广阔、瞬息万变的空间,也就可以十分自由地表现极其丰富复杂的生活事件。
而西方戏曲强调摹仿,造成了西方戏剧的写实观念,主张运用布景按照生活的样子确定空间,亦即舞台上所表现的生活和现实生活形态是相同的或相似的。
③中国戏曲的情节有时也是写意性的,如二将相斗几个回合,便可表示千军万马的一次复杂的战斗,甚至只要吹奏一个曲牌一场宴会便已完毕。
④在表演方面,戏曲中有许多虚拟的动作,如《打渔杀家》中肖恩父女划船,舞台上只有桨而没有船,但却给人以划船的真实感觉。
难怪德国戏剧家布莱希特1935年在莫斯科看了梅兰芳表演此剧赞不绝口呢!⑤还有,中国戏曲是一种高度综合性的戏剧形式,中国戏曲包含着诗、音乐、舞蹈、雕塑、美术、建筑等各种艺术因素,也包含着诗、词、曲、赋、散文、小说等各种文学成分,这些因素在音乐节奏的指挥下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⑥再有,中国戏曲具有很高的传统技艺性。
演员的念诵、吐字、行腔、哭、笑、身段、动作,都有高度的技巧,处处讲究形式美。
可以说,中国戏曲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瑰宝和典型代表。
(选自《中国戏曲文学史》,齐鲁书社。
有改动)1.阅读全文,说说中国戏曲鲜明的民族特色和独特的美学特征表达在哪三个方面。
(3分)答:▲ ▲ ▲2.简析戏曲一般不用布景,舞台上代表什么空间,可以通过演员的表演随意而定,自由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传统文化阅读题及参考答案中国传统文化阅读题及参考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9分,每小题3分)
中国传统文化有着丰富的休闲思想内涵。
无论是儒家、道家,还是佛教都有自己的休闲观。
中国的休闲文化可谓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特别是以士大夫文人为主的休闲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
这种文化有其独特而又丰富的内涵和表现形式,从诗词歌赋到词曲小说,从琴棋书画到茶道酒道,从山水园林到隐士养生,无不渗透着休闲所独有的文化意蕴。
这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对休闲持有的特殊认知和体验方式。
魏晋南北朝时期在历史上是社会动荡不安的时期,文人士大夫为了远离政治迫害,纷纷地采取了回避政治,对政治不闻不问及面向自然的生活态度。
这些文人士大夫们特别崇尚老子、庄子的哲学思想,寄情于山水之间,追求一种清净无为的生活,美丽的山山水水成为文人、士大夫们从事休闲娱乐、审美静观的消遣对象。
文人士大夫的旅游休闲意识比以往更加成熟,人们在游玩山水中领略玄趣,追求与道冥合的境界,力图使自己的精神回到自然状态之中去。
当时社会政治动荡不安的现实和文人、士大夫们那种崇尚自然、田园生活的纯洁的心态,也直接促成了这一时期休闲思想的逐渐成熟。
宗白华在《美学散步》中,曾对魏晋南北朝的艺术作了一个概括的描绘:汉末魏晋南北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
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
魏晋南北朝是一个艺术的.自觉的时代,也是一个美学的自觉的时代,也是一个人的自觉时代。
魏晋南北朝时期可以被视为我国古代休闲思想形成的重要时期,丰富的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为休闲思想的产生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这一时期的休闲思想主要体现在日益兴起的山水诗及田园诗的创作之中。
登山玩水这种休闲方式很早就成为士大夫及贵族阶层享乐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政治上的不得意,往往使这些士大夫们将怀才不遇和怅惘之情凝聚于诗文之中。
游山玩水这种休闲方式也常常使他们忘却胸中的苦闷与烦恼。
因此,旨在描写山水之美的山水诗以及歌颂美好田园生活的田园诗便成为此时文学作品中最主要的创作素材。
这一时期的著名的山水诗人的主要代表有谢灵运、鲍照、谢脁等人,他们是开创山水诗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北朝的郦道元、杨炫之的游记散文,不仅生动地描绘了自然景观,而且还描写人文景观,都是很有学术价值的佳作。
而东晋末年的陶渊明,则另辟蹊径。
他不肯为五斗米而折腰,便转而热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特别向往隐逸生活,诗书敦夙好,园林无世情,静念园林好,人间良可辞。
他开创的田园诗充满了对自然而又美好的田园生活的热爱。
而他写的《桃花源诗并记》,勾勒出一个静谧、淳朴自然的桃花源理想的境界,实在令人神往!而郦道元与陶渊明不同之处在于他注重
纪实的创作手法,陶渊明则注重对理想生活的描述。
他们不仅为中国古代休闲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且对近现代中国休闲思想也产生了深远。
(摘编自卢长怀《著名田园诗人陶渊明休闲思想探析》)
1.下列关于休闲文化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休闲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以士大夫文人为主的中国休闲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内涵和表现形式独特丰富。
B.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治动荡,文人士大夫为了远离迫害,寄情山水田园,追求一种清净无为的生活,直接促成了我国古代休闲文化的成熟。
C.诗词歌赋、词曲小说,琴棋书画、茶道酒道,山水园林等都是休闲文化的表现形式,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休闲思想主要体现在山水田园诗的创作中。
D.北朝的郦道元,东晋末年的陶渊明,都对中国古代休闲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且对近现代中国休闲思想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下列说法,不属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休闲思想逐渐成熟的原因的一项是
A.社会动荡不安,文人士大夫为远离政治迫害,采取回避政治,寄情山水的生活态度。
B.文人士大夫们特别崇尚老庄的哲学思想,也有崇尚自然和田园生活的纯洁的心态。
C.丰富的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为休闲思想的产生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D.游山玩水创作诗歌是士大夫们寄寓怀才不遇之情、忘却胸中苦闷烦恼的一种途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末魏晋南北朝时期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因而也就使这一时期成为最富有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
B.山水田园诗成为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创作最主要的素材,是因为游山玩水这种休闲方式常使士大夫们忘却苦恼,将政治上的不得意凝聚于诗文之中。
C.陶渊明的诗句诗书敦夙好,园林无世情,静念园林好,人间良可辞,充分体现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赞美之情以及对隐逸生活的无限向往。
D.郦道元和陶渊明的诗文都注重对自然景观的描写,不过郦道元的作品是纪实手法,而陶渊明笔下描写田园生活的诗文则是对一种理想生活的描述。
答案:
【小题一】B
【小题一】D
【小题一】D 答案解析:【小题一】也直接促成了这一时期休闲思想的逐渐成熟而非我国古代休闲文化。
【小题一】游山玩水创作诗歌是士大夫们寄寓怀才不遇之情、忘却胸中苦闷烦恼的一种途径。
不是原因。
【小题一】陶渊明的诗文都注重对自然景观的描写没有表述,属于无中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