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创新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趣味标点》小学语文专项复习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趣味标点》小学语文专项复习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趣味标点》小学语文教学设计课程类型【拓展课】语文主讲教师授课内容趣味标点助教无授课对象小学课时两课时授课时间45分钟授课地点普通教室课前准备(教具、活动准备等)与课程相关的ppt 收集各种标点符号的运用(举例)课前了解预习课程特色通过互动的形式使学生对标点符号的运用更加熟练,从而减少从文中的错误。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明确标点符号的书写位置,养成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良好习惯;进一步掌握标点符号的用法,能在具体语言环境中正确运用标点符号。
2、过程与方法:通过猜谜、讲故事、活学活用,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正确的语感;积累语文知识,丰富语文素养教学重点标点符号在不同语境中的使用教学难点能根据具体的语境中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时间分配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备注1.(五分钟)2.(五分钟)3.(五分钟)4.(十分钟)5.(五分钟)6.(五分钟)7.(四分钟)8.(四分钟)9.(两分钟)1、导入:同学们,老师要给你们分享一个故事,大家安静下来老师就开始讲:有一天小红妈妈让小红帮大姨买火车票,买了108.5元,小红买完之后,就在她们家族的那个微信群里发了这么一句话:大姨的火车票钱快点打给我老妈。
大家说说小红讲这句话你们觉得有没有什么问题?后来小红大姨就发了这么一句,“谢谢小美女,我一回到广州的家里就用刷卡器把钱转给你妈妈了,不用担心。
”看到她的这句话,小红当时就蒙了,回头看看,原来她发的话出现了问题,真是好尴尬啊!!如果那句话,在老妈前面加一个逗号又会怎样呢?(大姨的火车票钱快点打给我,老妈。
)其实小红只是想她妈妈快点把钱打给自己,而不是让大姨快点还钱给妈妈。
同学们你们看,因为一个标点符号,就导致这么尴尬的事,所以大家要好好学习标点符号的运用。
今天,老师就带着你们一起,走进标点符号。
2、练写标点,发现疑惑指名上黑板在方格中书写标点。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一》优质创新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一》优质创新教案一、教学目标根据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一》的教学内容和特点,设计符合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实际需求的优质创新教案。
主要目标包括: 1. 熟练掌握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 3. 引导学生发展阅读和写作兴趣,提高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教学内容《语文园地一》包括多篇散文和诗歌,涵盖了生活、自然、历史等多方面内容,适合启发学生思维、感受情感。
三、教学设计1. 教学环节分析1.导入环节: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引入课文主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分层阅读:按照文中信息的难易程度和逻辑展开,分层次地进行阅读和讨论。
3.语言点拓展:学习生词、成语、典故等,帮助学生丰富语言表达能力。
4.实践应用:练习课文内容的阅读、默写、朗读,培养学生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
2. 教学策略1.多元化教学:结合音频、视频、实物等多种教学手段,提升教学效果。
2.互动式教学: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鼓励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精神。
3.差异化教学:根据学生水平的差异性,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满足每位学生的学习需求。
3. 课堂实施1.课前准备:教师提前准备教案、教材、辅助教具等,确保课堂教学顺利进行。
2.课堂互动:教师激发学生参与积极性,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促进课堂氛围活跃。
3.课后反馈:布置相应练习,巩固课堂所学内容,并及时反馈学生表现,促进学生进步。
四、教学评价1. 教学效果评价根据学生上课表现、课后作业完成情况、考试成绩等多方面指标进行评价,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2. 教学反思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和教学效果,及时总结教学方法的成效和不足之处,不断完善教学设计,提高教学质量。
五、教学建议1.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特点进行差异化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潜能。
2.注重课堂教学氛围营造,创设轻松活泼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积极参与。
3.加强教师自身素质提升,不断学习、更新教学理念,提高教学水平。
《语文园地二》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创新教学模式,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在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中,《语文园地二》教案已经成为教师们备课和授课的重要参考和依据。
这一教案以创新教学模式和丰富的课堂教学内容为特点,让学生在愉悦的学习氛围下对语文知识进行深入探究和学习。
下面,我们来详细探究一下这个教案的特点。
一、创新教学模式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多为单向传授,教师将知识点传递给学生,学生则被动接受,这种模式不仅枯燥无味,而且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
《语文园地二》教案采用的则是创新的互动式教学模式,教师在讲解知识点的同时,会提出一些问题和情境,让学生在参与讨论的同时获得知识的深入理解。
例如,在学习联词“不但……而且……”的时候,教师可以提出一个故事情节,让学生根据情节确定两个联词的使用。
同时,《语文园地二》教案还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
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也会给予学生足够的探究空间和自由度,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索,这些探究活动既可以单独开展,也可以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下进行。
例如,在学习比喻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准备一些生活中的图片,让学生将其中的一些比喻取出来进行分析和解释。
这种教学模式不仅让学生在主动性和创造性方面得到锻炼,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丰富的课堂教学内容在《语文园地二》教案中,教学内容既涵盖了语言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又贴近了学生的生活和实际需求,这使得学生们在学习中能够感受到语言的魅力和实用性。
例如,在学习古诗词和传统故事时,教师可以通过动画、模拟和角色扮演等方式将故事情节还原出来,让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文化的魅力。
除此之外,在语言表达技巧和实际应用方面,《语文园地二》教案也注重贴近学生的生活需求。
例如,在学习写作之前,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了解和分析一些实际的写作素材,从中学习和掌握写作的基本技巧和方法;在学习口语交际技能方面,《语文园地二》教案也通过实例讲解和实际表演,让学生能够从中学会如何进行基本的口语表达和沟通。
9-那一定会很好 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1
9*那一定会很好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那一定会很好》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是统编教材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讲述了一粒种子长成了一棵大树,被农夫砍倒做成了一辆手推车,后来手推车又被改做成一把椅子,农夫儿子长大了又把椅子拆了做成了阳台的木地板的故事。
【教学目标】1.默读课文,借助流程图,描述从一粒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的历程,了解故事大意。
2.借助双气泡图,比较本文和《去年的树》的异同。
3.模仿本文的创作思路,联系读过或学过的童话及生活经验,围绕主题,创编童话。
【教学重难点分析】1.教学重点:(1)通过补白主人公的心理活动及语言描写,加深对故事内容的理解,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
(2)模仿本文创作思路,围绕一个主题(中心),展开合理想象,创编童话。
2.教学难点:比较本文和《去年的树》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
【教学过程】1课时。
一、话题导入,直奔主题1.师生合作读自编诗《那一定会很好》为话题导入。
2.引出课题。
二、任务驱动,探究新知(一)默读课文,了解大意1.故事以“那一定会很好”为题,课文多次出现这句话,请默读课文,边读边用波浪线画出带有这句话的句子。
2.再次默读故事,想一想,从一粒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它经历了一段怎样的历程?在流程图上填一填。
3.指名汇报。
(二)联系上下文,通过补白,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教师提问:“如果你就是這颗种子、这棵大树,或是手推车、椅子、阳台上的木地板,当梦想成真的时刻,你的心情是怎样的呢?会说些什么呢?请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生活经验,在学习单上选择一处,把主人公的心情、想说的话写下来。
”1.在学习单上,至少选择一处补充主人公的心情及语言描写。
2.指名汇报、交流。
3.教师板书总结阅读童话的方法(换位思考法)。
(三)对比阅读,建立联系,深入理解童话特点1.小组合作,从尽可能多的角度,对比这篇课文和《去年的树》有哪些相同和不同,完成双气泡图(图略)。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习作我和________过一天》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习作我和________过一天》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一、设计背景《部编版语文》是国内较为常用的小学语文教材之一,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主要内容是“和谁过一天”,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不同的人物和事物,并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想象力。
在这个背景下,结合该单元的教学内容,我设计了一等奖创新教学活动,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并运用所学知识。
二、活动目标•帮助学生巩固本单元的重点知识,提高写作能力和想象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和感悟能力。
•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活动准备•准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相关教材和课件。
•提前准备活动所需的写作工具和素材。
•设计好活动流程和分组方案。
四、活动流程第一阶段:整体理解(30分钟)1.教师介绍本次活动的主题和目标,引导学生了解“和谁过一天”主题的含义。
2.学生阅读相关教材内容,回答提出的问题,加深对主题的理解。
第二阶段:小组讨论(40分钟)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位主题人物(可以是家人、同学、老师等)。
2.学生讨论所选人物的特点、日常生活和与之相处的感受。
第三阶段:撰写作文(60分钟)1.学生根据讨论内容,展开作文写作,描述自己与所选人物一起度过的一天。
2.学生可以描绘场景、描述对话,展示对所选人物的感悟。
第四阶段:展示交流(30分钟)1.学生互相交流并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彼此的写作心得和体会。
2.教师给予肯定和建议,激励学生进一步提高写作水平。
五、活动评价本次活动通过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和谁过一天”这个主题,激发了他们对生活的思考和想象,提高了他们的写作能力和合作能力。
学生通过讨论和写作,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身边人物的特点和生活,培养了对他人的尊重和理解。
该教学设计突出了对学生主体性和创造性的培养,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是一种积极的探究学习方式。
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并运用所学知识。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 习作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反思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习作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反思习作: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教学目标】1.学会用多种感官去观察身边的事物。
2.会把自己的发现说给他人听,注意说得通顺、有条理,再写下来。
3.培养自己观察生活的能力,并乐于把自己在观察中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写下来。
【教学重难点】培养自己观察生活的能力,并乐于把自己在观察中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写下来。
【教学课时】1课时一、情境导入1.师:我们每天生活在同样的地方,做很多同样的事情,肯定有同学会抱怨:“我的生活真是乏味极了,没有一点新鲜的东西。
"真的是这样吗?其实,只要我们用心去观察,去感受,我们就能从家里、学校、草丛里、小河边等地方发现很多新奇有趣的事物。
就像罗丹所说的:“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2.学生读日记,说说自己这段时间的发现。
3.师小结:同学们都是生活中的有心人,发现了我们身边一些别人可能没有发现的现象。
这一节课,我们就来写一写——《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
(如果学生没有写日记,也说不出来身边的具体变化,可以出示教材上的图片和教师准备的照片,激发学生的思维,促使他们去回想自己身边的那些被忽略的美好。
)二、探究新知(一)课件出示课本中的三幅图同学们在这三幅图中发现了什么呢?(学生说,老师及时指导。
) 生1:第一幅图中有绿地、房屋、树木、小鸟等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形成了一处美丽的风景。
生2:第二幅图展现的是早晨街道的一处场景,有去上学的学生、去上班的成年人、打扫街道的环卫工人、报刊亭中的售货员等,都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人物。
生3:第三幅图展现的是学校教室课间的场景,一位老师正在辅导一名学生,其他学生有的在看书,有的在讨论,还有的在擦黑板。
教师点拨:这三幅图从不同角度提示学生可以观察的对象,激发学生仔细观察周围事物或场景的兴趣,进一步拓宽学生习作的选材思路。
(二)在小组里说说自己平时的发现有一个要求,别人说的时候,要专心听,要记住自己小组的同学都有哪些发现。
第13课 少年中国说(节选)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第13课少年中国说(节选)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小学语文五上第13课《少年中国说》【教学目标】1.认识“泻、鳞"等6个生字,会写“泻、潜”等7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做到连贯而有气势。
3.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体会中华少年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体会中华少年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难点】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体会中华少年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过程】一、聚焦“说",回顾单元学习历程师:本单元的《古诗三首》中,我们倾听了陆游对儿子述说着统一之盼;林升向权贵述说着忧国之思;龚自珍则用一个“劝”字对统治者述说着兴国之策。
不同的“说",却表达着共同的爱国情、强国梦。
今天,让我们走近梁启超,听听这位近代思想家在向谁说什么。
2.齐读课题:“少年中国说”。
这里的“说"有是什么意思呢?师:读出气势。
出示资料,理解“说”:“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看法,如《马说》,就是谈谈千里马的问题。
师:少年中国说的意思是?生:是讨论少年中国,像少年一样的中国。
思考:“说”是执教者从单元整体中寻觅的一条线,这条线串联起了整个单元的学习,有提纲挈领的作用。
而且这个“说"又直接与课题中的“说”联系起来,融单元整体架构、课题理解和单篇学习为一体,这个“说"字多妙啊!二、突显“说”,领会内容及表达1.“少年中国说",梁启超想对谁说什么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走进课文。
(1)指名读第1小节。
注意读好停顿。
师:在这段里有一个“故”字,在这里解释为“所以"。
同学们,因为《少年中国说》的原文有3000个字,我们今天是节选了他的结尾部分。
前面呢,梁启超已经说了自己的观点,还有理由。
在这里,他要说结论了,因此啊,用一个故来引起读者的注意。
读到这里,后面要给它加一个停顿,读古文要注意读好停顿。
13《桥》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13《桥》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桥》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桥》是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本课是作家谈歌的一篇微型小说,叙述了一位村党支部书记面对暴发的山洪,以自己的威信、忠于职守的信念和沉稳果决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自己与儿子却被大水吞没的感人事迹。
小说篇幅虽短,仅数百字,多用短句,但情节跌宕起伏,语言简练生动,极富韵味,作者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形象。
【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朗读能力和语言能力。
本课叙述的故事扣人心弦,学生阅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应该很高。
但学生对共产党员的认识可能不够充分,对共产党员面对危险时把生的希望留给群众,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的精神的理解恐怕不够深入。
【设计理念】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紧抓小说三要素: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打破旧法,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初步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
通过情境再现、多种形式地朗读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感受人物形象,使学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教学目标】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好短句。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形象。
【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形象。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贴【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1、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四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桥》。
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2、桥是一篇小说,全文只有五百来字,由于篇幅短小也叫微型小说。
(板书:微型小说)让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一起走进课文,看看这篇小说都写了什么?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词,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提醒:放开声音,自由朗读,自己读自己的)2、字词检测。
(读完了吗?我们来读读词语。
指生读、齐读)⑴出示第一组词语:咆哮、狂奔、狞笑、放肆、势不可当⑵出示第二组词语:你拥我挤、乱哄哄、跌跌撞撞、疯了似的⑶出示第三组词语:清瘦、拥戴、沙哑、揪出3、同学们,你们再仔细看看这三组词语,有什么发现吗?(预设:第一组写的是洪水,第二组写的是人们,第三组写的是老汉。
小学三年级上册 习作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 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小学三年级上册习作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三年级上册语文《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通过让学生“动”起来,营造出特点鲜明的活动场景,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观察,从中获得场景描写的方法,产生自主创作的兴趣与愿望。
写完之后,能把自己认为写得好的部分读给小组同学听。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学会场景描写方法。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把自己的发现认真细致地描写出来,做到文通句顺。
【教学用具】鼓、花、课件【教学过程】创设情境成语填空练习。
(课件出示)交()接()车()马()庄严()()欢()笑()欢呼()()灯火辉()指名填空。
指名说说你从成语中能想到生活中的哪些场景?(预设:想到庄严肃穆的升旗仪式;想到热闹的自由市场;想到精彩的体育比赛等)出示画面,说说你可以用哪些成语来形容画面。
老师总结:刚才我们看到的那些画面就是生活中的一个个场景,人无时无刻在不同的场景中。
激趣导入谈话导入现在网络上有一句流行语叫“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你们想不想看看这个美好的世界啊走,去看看这缤纷的世界!请你带上你那发现美的眼睛跟老师一起去看看这个世界。
你眼中的世界都有什么预设:可能有美丽的大海,有清澈的小溪,有美丽的校园;还有可能有茂盛的大树,美丽的花朵,漂亮的小鸟;当然也可能有万马奔腾的草原,游鱼嬉戏的湖泊……这段时间我们观察了不少身边的事物,一定有了新发现。
这次习作,就让我们把最近观察时印象最深的一种事物或一处场景写下来。
明确要求导学:阅读课本上的写作要求,说一说你的审题成果。
要求写最近观察时印象最深的一种事物或一处场景。
(2)要求把写得好的部分读给小组同学听,展示你的观察所得。
试着用一句话说说你最近的观察感受,和同学分享心得。
三、一起选材可以选择的材料有哪些呢?预设:可以写美好的植物,也可以写可爱的小动物,还可以写美丽的景物,当然也可以写一个热闹的场景。
总之,缤纷世界,任你选择。
《夏天里的成长》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夏天里的成长》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部编版小学语文六上第五单元《夏天里的成长》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读准含多音字的词语“缝隙、处暑、尽量",理解词语“处暑、谚语”的意思。
2.抓住中心句理清脉络,体会课文是如何围绕“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这一中心来写的。
3.领会第二自然段是如何从不同方面表达中心意思的。
4.初试身手,学习课文的写法: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来表达中心意思。
教学重点能体会课文从不同方面表达“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这一中心的写法。
教学难点能找出第二自然段里的具体事例,体会作者是怎样表现这一段中心意思的。
教学过程(一)、单元导读,明确重点1. 孩子们,今天我们一起进入第五单元的学习,看目录,和你之前学习的单元有什么不同之处?学生发现:这是一个特殊的单元——习作策略单元。
这一单元我们要重点学习什么习作方法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单元导读页吧。
2.出示单元导读页,认真观察,说说你的发现。
生1:导语中“以立意为宗,不以能文为本。
"“立意”,即主题、构思与中心意思,告诉我们,习作的宗旨就是立意,不能片面追求华丽的语言。
生2:从篇章页的插图我知道立意就像是扔进水中的那块石头,水波纹会以它为中心,一圈一圈地荡漾开来!我们写文章也应该是这样,围绕中心意思去表达。
生3: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
习作要素是: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来表达中心意思。
3.这节课,我们跟随梁容若先生,一起走进他的散文《夏天里的成长》,看看他是如何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
齐读课题。
(二)、紧扣中心,梳理文脉活动一:预习检测1.特别强调“尽量、甘蔗、处暑"的读音2.利用“谚语”一词集中处理文中三句谚语。
活动二:整体感知1.默读课文,找出文章的中心句,画上“"。
2.体会作者是如何围绕一个中心意思来选材的。
交流反馈本文的中心句: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
夏天里的成长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夏天里的成长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小学语文六上夏天里的成长一、文本解读《夏天里的成长》是梁容若《夏天》原文的片段,课文开篇以“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这一中心句引领全文,以“迅速生长”点名夏天成长的特征。
围绕中心句,第2-4自然段分别从动植物的生长,山河大地、铁轨柏油路等事物的“长",以及孩子的成长三个方面进行具体描写。
1.文体特点本文是作家、教育家梁容若先生写的一篇说理性小散文,通过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生动的描写和叙述,精彩的分析和概括,表达了要赶时候尽量长的意思;开篇以“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这一中心句引领全文,然后对动植物、山河大地,以及人在夏天里迅速成长,结尾点明中心,文章层次清晰、结构严谨。
2.文化底蕴课文中引用了俗语、谚语,语言生动活泼,让人明白了夏天里迅速生长的原因,以及农作物在热天不努力生长或长得慢,就会错过时间结不了果,就没有收成的希望,从而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课文通过对万物在夏天快速生长的规律性描写,劝勉人们要珍惜时间,把握机会,及时努力。
3.语言表达课文以描写为主,语言富有特色,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繁杂絮叨,而且节奏明快,文中许多句子采用“短-短-长"的结构形式,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读起来朗朗上口。
二、教学目标1.会写“瀑、缝”等生字,会写“活生生、苔藓"等词语。
2.找出课文的中心句,能说出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描写“夏天的成长”的。
3.体会课文从不同方面表达中心意思的写法。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找出全文中心句和第2-4自然段的中心句,能说出围绕着中心句是从哪些方面描写的。
教学难点体会课文从不同方面表达中心意思的写法。
四、教学准备1.学生:课前朗读课文。
2.教师:多媒体课件、学习单。
五、教学活动设计活动一:感知“中心意思",激发学习欲望1.理解“单元导语”,明确学习重点。
(1)出示插图,说说这幅图想告诉我们什么?(2)理解萧统的话“以立意为宗,不以能文为本"。
《人物描写一组》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人物描写一组》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13课人物描写一组教材分析《人物描写一组——摔跤》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讲读课文,本单元是习作单元,以培养学生本单元是习作单元,以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为单元目标。
习作单元精读课文的教学、阅读材料的运用,都要紧紧围绕语文要素“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初步运用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具体的表现一个人的特点"展开。
本单元从属于“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通过梳理整个单元的学习内容,结合课程标准“表达与交流"对第三学段的要求,制定这节课的任务是编写班级专刊--“向作家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借助比喻修辞进行动作描写、连续性动作描写,体会人物形象和表达效果,同时学会借助比喻修辞进行动作描写、连续性动作描写来写一写人,把读与写融合起来,真正实现读写联动。
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表达观点、见解的能力都有所提升。
在四年级的时候,他们已经学过了运用动作、语言、神态等描写,表达人物情感以及体会人物品质。
五年级上册也接触过运用细节描写对人物进行描写。
课堂上我引导学生采用独立思考、同桌交流、小组合作探究等学习方法,放手让学生自读质疑,学生间互相交流讨论,充分运用多媒体教育资源,铺设情境,展示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1.聚焦摔跤时的动作描写,梳理摔跤过程。
2.借助比喻修辞进行动作描写、连续性动作描写,感受小嘎子和小胖墩儿鲜活的人物形象,体会动作描写的表达效果。
3.迁移运用动作描写的方法,试着写出人物的特点。
重、难点重点:通过比喻修辞进行动作描写、连续性动作描写,体会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感受鲜活的人物形象。
难点:迁移运用动作描写的方法,试着写出人物特点。
教学资源语文教科书五年级下册、教学课件、学习单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字里行间众生相万千世界你我他。
14《穷人》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14《穷人》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课题《穷人》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二篇课文。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1.读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
2.发挥想象,创编生活故事。
《穷人》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一篇短篇小说。
小说记叙了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桑娜与渔夫主动收养刚刚病故的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的故事,赞美了桑娜和渔夫在自身生活困难的情况下仍本能地向别人伸出援手的可贵品质,彰显出人性之美。
课文共27个自然段,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2)写在一个暴风雨之夜,桑娜在焦急地等待出海打鱼的丈夫归来;第二部分(3~11)写了桑娜去探望邻居西蒙,却发现西蒙已死,便抱回两个孤儿;第三部分(12~27)写了渔夫归来,得知西蒙死去,主动提出收养孤儿,夫妻俩的想法不谋而合。
课文的情节主线清晰,结构独具匠心。
全文以桑娜的内心矛盾为主线,围绕收养西蒙的两个孤儿这件事,前后设置了两个悬念:渔夫是否平安回家?渔夫回家后能否同意收养孩子?两个悬念交替展开,逐步消除,从而推动着故事向前发展,也有利于塑造桑娜和渔夫贫穷但善良的人物形象;环境描写具体生动,不仅交代故事发生的场景,也烘托出主人公勤劳、善良的品质;文中还有很多神态、动作、语言和心理描写,这些细节真实展现了桑娜矛盾的内心世界,刻画了一个充满爱心、同情心的劳动妇女形象。
学情分析本课属外国文学作品,课文的写作背景与学生生活距离较远,学生并不熟悉,因此需要在课前做好充分的预习和资料查找工作。
文章有较多生字生词的读音也需要读准。
针对这类篇幅较长的文章,学生对层次结构的把握可能不够准确,需要教师灵活指导点拨。
在体会人物形象时,教师可以从学生熟悉的小说三要素入手,分别从情节、环境、描写人物的方法等角度展开,在入情入境地朗读和对动作、语言、心理等细节的推敲中感受桑娜善良高尚的品质。
同时要渗透写作方法的指导,将细节描写运用到写作中。
在主题理解上,适时补充当时的时代背景,使学生的思维由本课发散开,感受在沙皇的黑暗统治下的千千万万底层人民善良与美好的高尚人性。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我的拿手好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我的拿手好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小学语文六上《我的拿手好戏》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单元习作的主题是“我的拿手好戏"。
这里的“好戏”并非指戏剧,而是指绝活或绝招。
围绕这个主题,教材编排了四个部分的内容。
第一部分是启发学生习作思路。
“十八般武艺,样样是好戏!"教材开篇这句话,引用我国传统术语,活泼有趣地告诉学生拿手好戏并不玄妙,人人都有。
接着,教材分别从文艺、手工、生活、活动等方面列举了四组词语,旨在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帮助学生打开写作的思路。
第二部分是理清习作思路。
教材以三个引导性的问题,从内容和表达等方面给学生提供思考的角度。
“你的拿手好戏是怎样的练成的?关于拿手好戏,有哪些有趣的故事?”这是启发学生确定写作的内容,也就是如何选材的问题。
这个提示非常重要,学生往往会把拿手好戏的展示过程作为重点来写,但这个提示告诉学生,事实上并非如此,值得重点写的,是拿手好戏的练成过程,或者关于拿手好戏的一些有趣的事情。
第三部分是展示提纲样例。
教材给出了一个《三招挑西瓜》的写作提纲样例。
这个提纲采用结构图的方式来呈现。
从这个提纲可以看出,这篇习作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点明拿手好戏是挑西瓜,然后是简单介绍是怎样练成挑西瓜的拿手好戏的,最后是具体写周末和同学郊游时挑西瓜、吃西瓜的趣事。
这个提纲还进一步明确了具体写的这部分内容如何来展开,又构思了三部分内容:一是自信地挑西瓜,二是得到同学的夸赞,三是遭遇尴尬。
有了这样的一个提纲,习作写什么,按什么顺序写,重点写什么内容,就一目了然了。
第四部分是修改和评价的要求。
写完后自己读一读,看看是否通顺,重点部分是不是写具体了,再改一改。
应该说,这是自我修改和评价习作的基本要求、常规要求。
当然,仅有这些要求和标准是不够的,教师还应该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地增加一些具体的、有针对性的要求和评价标准。
教学目标1.能够明确本次习作要求,打开思路,选择合适的习作内容;2.能够照样子列提纲,在提纲中明确写作的内容、顺序和详略;3.能够运用人物描写、侧面烘托等方法,把重点部分写具体、写生动;4.能够认真修改习作,乐于和同学交流分享。
16《麻雀》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1
16《麻雀》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麻雀》教学设计【教材分析】《麻雀》是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习作单元)的第一课,结合本单元语文要素,把目标定位在“写清楚"上,着眼于学生习作能力的培养。
本课主要引导学生借助语言文字领会作者的表达方法,通过比较归纳,了解作者是抓住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把麻雀和猎狗相遇时的情形灵活表现出来的,并通过一定情境中的迁移运用,促进语文要素的落实。
【学习目标】1.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写事,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
2.学习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清楚展现事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
品读重点词句,感受老麻雀的勇敢无畏及对小麻雀深深的爱。
【教学重点】梳理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主要内容,抓住关键词句体会老麻雀无畏”和“母爱的伟大"。
【教学难点】抓住文章中的描写,通过“读一读、找一找、议一议"的方法,学会把一件事写清楚,知道写事的时候不只可以写看到的,还可以写听到的和想到的。
【教学过程】师:孩子们,虽然上课的时间有限,但是老师还是先忍不住要表扬你们,刚刚在等待的时间,每一个人都是精气神满满的,为你们点赞。
准备好上课了吗?上课,同学们好。
请坐。
师:孩子们看,这个啊是第五单元的单元导语,这支熟悉的小金笔又出现了,证明这个单元是本学期的习作单元。
来看看这个单元都对我们提出了哪些要求?男孩子读第一条。
男生:了解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的。
师:女生读第二条。
女生:写一件事,把事情写清楚。
师:你看,通过这个单元,我们就要练就一项习作本领,把事情写清楚。
(板贴:把事情写清楚)那到底该如何练就这一项本领呢?我们先来学一学伟大的作家图格涅夫,学习他是怎么把事情写清楚的。
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笔下的麻雀。
看老师写课题。
一起把课题读好。
任务一讲清事情今天我们第一个学习任务就是讲清事情。
请同学们大声自由的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
19《只有一个地球》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19《只有一个地球》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教学内容:部编板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8课教材分析:《只有一个地球》是一篇科学知识说明文。
文章结构清晰,层次分明,从几个不同的角度分别介绍了保护地球的重要性,目的是教育学生自觉地担负起保护环境的责任。
文章首先向我们介绍了地球上人类活动的范围很小,接着说明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十分有限,然后说明人类不要指望在破坏了地球以后再移居到别的星球上,最后呼吁人类要精心保护这唯一的赖以生存的家园——地球。
从而使得“保护地球,迫在眉睫”的观念深入人心,达到情感的共鸣。
另外,作者还运用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科学、准确、有条理地介绍了地球“美丽渺小”、“资源有限”、“不能移居”三方面的相关知识,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不仅把地球的特点、地球与人类的关系说得清楚、明白、通俗易懂,而且说得准确、生动、形象,从而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感染力和号召力。
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独立思考、查阅资料的学习能力,课前可以让他们通过各种方式了解地球,将收集到的资料储存在平板里供上课交流,从而直观、形象地获取知识,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设计思路:本课的设计着眼于每个学生的发展,力求将“以人为本,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新课程理念贯穿整个教学环节,放手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
先是情境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接着在让学生通过平板批注及时补充,合作学习,将读懂的内容大胆地展示出来,通过互动反馈突破重难点,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
最后播放音乐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让孩子们将写出的宣传语读出来上传到电子白板上,进行交流分享,从而激发学生们“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的美好愿望,升华了情感。
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了解地球的有关知识,理解文章主旨;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体会说明文用语的准确、严谨、生动,学习说明文的写作方法。
23《梅兰芳蓄须》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23《梅兰芳蓄须》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新课标《梅兰芳蓄须》教学设计教材解读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以“家国情怀”为主题,编排了《古诗三首》《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梅兰芳蓄须》《延安,我把你追寻》四篇课文.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人文主题呈现了不同历史时期的人们在国家大义面前的不同风采。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关注人物和事件,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这一重点已在《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课中得到落实.《梅兰芳蓄须》一课重点讲了我国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蓄须罢演的民族气节。
本课作为一篇略读课文,侧重引导学生运用通过先弄清每件事讲了什么,再把几件事情串连起来的方式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再勾联第六单元的批注法对课文进行自主感悟,在领略梅兰芳先生高尚民族气节的同时达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共识。
学情分析本单元安排的四篇课文都和革命情怀有关,和我们的生活有一定的距离,学生只是通过媒体、图片等了解到局部的信息,并没有切实的去感受,所以在教学当中,老师要充分结合信息技术2.0的能力点,通过插入社会背景资料,制作微课小视频等方式创设情境;运用点名器、计时器、班级优化大师平台进行适时评价等方法调动学生积极性;再结合教师引导、独立思考、小组交流等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观察体会,真正掌握从阅读的时候想开去,与作者产生共鸣,从而加深对课文思想感情的真正理解。
要注意在诵读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进而积累语言。
大单元教学设计说明1.本单元的人文素养要求学生学会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在《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课中已经学习了用串联的方法归纳课文主要内容,而这一方法将运用在《梅兰芳蓄须》一课中,使其得到实践和巩固。
同时勾联上一个单元的学习方法:用批注的方法进行阅读。
让学生带着目标进行批注式阅读,把积累的语言和学到的方法灵活运用到对课文的理解当中,以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和对生活的感受能力.2.在故事主题思想把握方面,不需要作多元的解读,不要脱离语言文字和学生的接受能力,给人物“贴标签”硬性灌输思想情感,而应该结合具体的情节,与语言文字的理解相结合,做到润物无声。
2024年秋一年级上册4日月山川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2024年秋一年级上册4日月山川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小学语文一上《日月山川》文本教学解读:“一主"教材:《日月山川》是本单元第四篇课文,课文中以象形字和事物形状讲解了“日、月、山、川、水、火、田、禾”等八个字,帮助学生认识象形字,了解象形字的来源。
“两翼"教材:《主题阅读》:《日日圆》是一首朗朗上口的小儿歌,整首儿歌非常押韵。
每一句都包含了象形字的写法特征。
“课标”依据:语文课程标准“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任务群"第一学段第(1)点这样要求:认识有关人的身体与行为、天地四方、自然万物等方面的常用字;认识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中的常用字;学习书写笔画简单的字,初步体会汉字结构的主要特点。
结合本单元内容,学习任务群定为“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
教学目标:1.大观念目标:初步感受汉语的字形,了解象形字,提升学习语文的兴趣。
(教学重点)2.基础知识:认识“日、月、山、川、水、火、田、禾"等八个字。
学习方法:通过听读、观察图画、联系生活等方法,识记生字。
(教学难点)教学过程师:这节课啊咱们就要来玩一个汉字游戏。
首先啊我们来猜一猜老师画的这一个是哪个字,知道请举手。
来你来说。
(日,这是甲骨文的日)是不是呢?其他小朋友有没有不同的意见呢?一样的,也可以说!(这是古时候的日)哦,意见相同,猜对了,这是日字。
那老师想问一问你是怎么猜的呢?来你说!(因为我在书上看过甲骨文,他们说日的甲骨文就是这样)哦,原来你书上看过的。
哎,刚才你是怎么猜的呢?(看到这个圆形的,因为以前我幼儿园老教过)哦,看到这个字的样子圆圆的像个太阳一样,是不是?那你跟咱们的古人想到一块儿去了,那个时候啊他们还没有汉字,古人啊就把这圆圆的太阳画下来,代表日,日就是太阳;太阳也叫日。
你看随着时间的变化,日变成现在这个样子了。
你看太阳升起来的时候,我们就叫它(日出)傍晚太阳下山的时候,我们叫(日落)哎太阳发出的光,我们叫是的日光。
《我们奇妙的世界》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我们奇妙的世界》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22课我们奇妙的世界【教材分析】《我们奇妙的世界》是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七组的首篇课文。
本组课文的人文主题为“天地间隐藏着无穷无尽的奥秘,等待着我们去寻找”,语文要素是“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把事情写清楚的”。
纵观全文,主要有如下两个特色:首先,脉络非常清晰:全文紧扣“奇妙"一词,分成“天空”和“大地"两个部分;而“天空”和“大地"两部分,又分别按照从“清晨、白天、一天结束了、黑夜降临了”和“春、夏、秋、冬"这样的时间顺序展开描写,两个部分按照从“一天”到“一年"两个时间轴推进,依次描写了一个个鲜活的、奇妙的画面。
层次清楚、脉络分明。
教学中,需引导学生梳理出两个部分中的相关事物,以及各自的描写顺序。
三年级的学生,对于关键信息的获取和梳理虽已有一些基础,但在信息的概括和整合方面仍有一些难度,仍需要进行适当的引导。
其次,充满奇思妙想:文章饱含想象力,从事物的颜色、声音、形状等多个方面展开想象,字里行间饱含着作者丰富的想象以及饱满的情感。
作为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对于想象类的文章并不陌生,但是对于想象的角度和层次还了解不够全面。
教学中,可通过小组合作“赠送雅号”这样一种奇趣的方式,让学生既感悟到作者想象的多样性和层次性,又培养了学生边读边思考的习惯,且锻炼了学生概括提炼、小组合作的能力,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阅读力、沟通协调的能力。
作为本单元的首篇文章,本文是落实语文要素的重要载体;此外,本文字里行间丰富又大胆的想象力为感受文章的人文主题提供了极丰富的素材。
所以,本文教学的成功落实,可为本组课文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目标】1.读准“蜡"烛”“模"型”等10个生字;通过比较、猜测准确理解“晖"辉”的意思;通过联系生活实际、相关语段等方法理解“垂下的冰柱"落下的水滴”“变幻"等词的意思;正确书写“普通”。
《那个星期天》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那个星期天》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小学语文:《那个星期天》教学设计[教材分析]《那个星期天》是史铁生的长篇小说《务虚笔记》第四章《童年之门》中的一部分。
课文写了一个小男孩在一个星期天里等候母亲带他出去玩的经历。
一开始他既兴奋又满怀期待,后来因为母亲一拖再拖而焦急万分,最后因母亲没有兑现承诺而失望、委屈乃至“绝望"。
课文通过大量的细节描写,细腻而生动地表现了小男孩的心理变化过程。
整篇课文以表达情感为主,通过具体的事例、内心独白、融情入景来表现心情的变化过程。
学生在阅读文本中,体会到了文章表达情感的方法,以及“如何选择合适的内容写出真情实感”的语文要素。
课后练习也紧扣单元要素,重在引导学生关注情感变化;抓重点语句,归纳总结表达情感的方法;再通过比较发现不同文章表达情感的异同,学习表达。
[学情分析]进入高学段,学生的思维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语言表达更加有条理,基本能做到言辞达意。
但是,学生的生活经验仍然不足,对生活的感知力有一定局限,因而需要老师在课堂中不断激发、唤醒。
在低学段和中学段,学生已经学习并学会了结合关键词句理解课文、联系实际生活体会情感的方法,在这篇课文的学习中加以运用和巩固。
[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抓住关键词句,了解“我"心情变化的过程,体会课文对人物内心、动作、周围环境的细致描写,感受作者将感情融入细致描写的表达方法。
2.学生通过填写表格,回忆整理,归纳比较《匆匆》和《那个星期天》两篇课文的异同点。
3.学生能学以致用,学习作者把情感融入具体的人、事、景物之中,自然地表达情感,让真情在笔尖流露。
[教学重点]体会课文对人物内心、动作、周围环境的细致描写,感受作者将感情融入细致描写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通过填写表格,回忆整理,归纳比较《匆匆》和《那个星期天》两篇课文的异同点。
[教学过程]课前演讲朱自清的《春》。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课前三分钟请同学上台展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创新教学设计
篇一:《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小学语文》
《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小学语文》
学习心得
巴中市南江县东榆小学何英
在不断反思,困惑,再实践的同时,有幸学了《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小学语文》,让我对“课堂”有了新的理解。
它如一盏明灯,再次为我们明确方向,把握新课程理念,重构新课堂教学奠定了信心。
这次学习我深刻领会到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
对于小学语文课堂来说,创新的教学设计很重要。
既要转变教的方式又要转变学的方式, 培养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两个转变中,教的方式转变是主要的,教的方式一转变,学的方式也随之转变。
学的方式转变可以理性地在课堂中呈现,证明教师新理念的真正树立。
课改实践告诉我们,没有坚定的新课程理念,真正意义上的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是不可能的。
1、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入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
切实转变观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
1
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真正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通过教学任务的完成,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
2、要改变语文教学重知识传授轻实践活动观念,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
为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语文实践的机会,语文课程标准首次提出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广泛利用课堂教学资源和校外学习资源,特别强调家庭也是值得重视的语文课程资源。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
3、在准确把握教科书编辑思想的基础上,从本班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不同教学内容,创造性地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教科书的各种设计,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把读写听说和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大力改进课堂教学,提倡启发式、讨论式、师生互动等新的教学模式;积极开发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平行学科,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基本技
2
能,接受熏陶感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鼓励学生采用各种手段扩大阅读面,增强学生在一切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积极参加各种课改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4、讲授新课时应从整体上把握教科书,弄清其编写意图、体系特点,弄清教科书与《课程标准》、教科书各教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教科书各种编辑设计的意图和着力点,比较新课程与旧教材的区别和联系,有哪些改进,教法上有那些变化,有那些独到的进步和收获,以在备课和教学活动中准确设定教学的重点,找准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的落脚点,有效地实施语文教学。
5、要改变语文教学重知识传授轻实践活动的弊端,就必须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
为拓
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语文实践的机会,语文课程标准首次提出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广泛利用课堂教学资源和校外学习资源,特别强调家庭也是值得重视的语文课程资源。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
总之,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引下,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放在首要位置,努力变“教”学为“导”学,使学生具有自主摄
3
取知识的能力,我们教师应该顺应时代潮流,更新教育观念,改变教学方法,努力培养出具有高素质的人才。
篇二:小学语文创新教学
小学语文创新教学
内容摘要: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各方面都得到长足地发展,以形成丰富而独特的综合素养。
这一综合素养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就是创新精神。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小学语文可以说是基础的基础,它包含着丰富的创新内容,为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积极探寻有效的创新教学途径,培养学生的创新个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创新教学
一、营造宽松气氛,唤起学生自信
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师生间应当建立一种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关系,营造宽松的气氛,放手让学生自由学、思、疑、问,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在课堂上敢说敢想、潜能得到最大发挥,从而树立自信。
在许多伟人身上,我们都可以看到超凡的自信心,正是在这种自信心的驱动下,他们鼓励自己不断努力,获得最终成功的。
那么教师怎样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呢?首先,教师要意识到每个学生都有他独特的地方,在学生喜欢的领域里活动时他们才会投入、才会自信。
一位老师在执教《赤壁之战》时,问:“同学们,有谁知道《三国演义》里的小故事吗?”班上只有
4
一位平时爱看书,胆子特别小,上课从不举手的男生有点技捺不住了,坐在位子上开始讲起来,老师和同学们都很吃惊,这时老师巧妙地对他说:“听说你特别爱读这方面的书,你能大声地把你知道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吗?相信同学们会鼓励你
的!”老师用手势示意,同学们都鼓起掌来,那位腼腆的男生不好意思地笑了,站起来自信他讲述着相关故事,虽然语言不是很通顺、流利,但他大声地发言了。
讲完后,老师和学生们又报以热烈掌声,表扬他的进步。
二、巧妙设计疑问,激发学生好奇
心理学认为,只有学生感兴趣的东西才会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入门的向导。
”语文老师在课堂上所提的问题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学的效果。
因此,老师所提的问题要与学生的兴趣紧密相连,投其所好,巧妙设计疑问,让他们的好奇心成为语文课堂上事倍功半的催化剂。
有位老师教学《詹天佑》时,以“我的偶像”引入,接着把詹天佑的图像挂出来,让学生们猜猜他是谁,讲述一篇三:《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小学语文》
《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小学语文》
学习心得
巴中市南江县东榆小学何英
在不断反思,困惑,再实践的同时,有幸学了《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小学语文》,让我对“课堂”有了新的理
5
解。
它如一盏明灯,再次为我们明确方向,把握新课程理念,重构新课堂教学奠定了信心。
这次学习我深刻领会到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
对于小学语文课堂来说,创新的教学设计很重要。
既要转变教的方式又要转变学的方式, 培养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两个转变中,教的方式转变是主要的,教的方式一转变,学的方式也随之转变。
学的方式转变可以理性地在课堂中呈现,证明教师新理念的真正树立。
课改实践告诉我们,没有坚定的新课程理念,真正意义上的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是不可能的。
1、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入领会《语文课程标
准》的精神实质。
切实转变观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真正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通过教学任务的完成,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
2、要改变语文教学重知识传授轻实践活动观念,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
为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语文实践的机会,语文课程标准首次提出课程资源的开发与
6
利用,广泛利用课堂教学资源和校外学习资源,特别强调家庭也是值得重视的语文课程资源。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
3、在准确把握教科书编辑思想的基础上,从本班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不同教学内容,创造性地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教科书的各种设计,采取
合适的教学策略,把读写听说和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大力改进课堂教学,提倡启发式、讨论式、师生互动等新的教学模式;积极开发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平行学科,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鼓励学生采用各种手段扩大阅读面,增强学生在一切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积极参加各种课改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4、讲授新课时应从整体上把握教科书,弄清其编写意图、体系特点,弄清教科书与《课程标准》、教科书各教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教科书各种编辑设计的意图和着力点,比较新课程与旧教材的区别和联系,有哪些改进,教法上有那些变化,有那些独到的进步和收获,以在备课和教学活动中
7
准确设定教学的重点,找准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的落脚点,有效地实施语文教学。
5、要改变语文教学重知识传授轻实践活动的弊端,就必须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
为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语文实践的机会,语文课程标准首次提出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广泛利用课堂教学资源和校外学习资源,特别强调家庭也是值得重视的语文课程资源。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
总之,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引下,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放在首要位置,努力变“教”学为“导”学,使学生具有自主摄取知识的能力,我们教师应该顺应时代潮流,更新教育观念,改变教学方法,努力培养出具有高素质的人才。
相关热词搜索:教学设计小学语文创新小学语文作业创新设计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案例
8。